首页范文关于生命的作文十篇关于生命的作文十篇

关于生命的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2:52:50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1

第一株古柏清秀挺拔,树干高耸直立,树冠像伞盖一样遮住了天空,洒下一片清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命力的作文,共同阅读吧。

初中生关于生命力的作文400字1每当我朗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口时,就会想起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什么艰辛万苦,它都会挺过来。到了春天在盎然地开放。我们要像小草一样,不畏艰苦·坚持·坚强的去做好每一件事。

小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怕你一把火把它烧了,可你烧不了它那颗执著的心,一定要在生长下去的决心。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有了像小草一样的决心,你肯定是栋梁之才,社会上的佼佼者。

生活中,像小草一样的人很多很多。我就来介绍一个吧!

他,是我爸爸的朋友,是一个七十中旬的老人。他年轻时是一个刷油漆的。到了六十二时却被检查出癌症。当时他很悲伤,医生说他不过多久就会与世长辞,可是他却活了下来!他用乐观·坚持相信会克服癌症的精神多活了七年,去年才永远的离开了世界,他说他死而无憾,自己已经克服了癌症。

他,把这永远治不好的病给屈服了,这是医学上的奇迹!心中只要相信自己能行,给自己足够的信心,不管是什么困难都会成功的。

小小的一件事,让我懂得了大道理。这个道理要伴随我度过人生的每一次困难。

初中生关于生命力的作文400字2今天早上,又轮到我值日了,在晨雾中,我看见远方有一对父子正朝这边走来,虽然隐隐约约,可还能感觉那个孩子走路一瘸一拐的。原来他是我们学校二年级的一个学生,因为小时候得了一种病,现在还走得不怎么流畅。突然,“砰!”的一声,他摔倒在地,我赶快去扶他,可他爸爸拦住我说:“不要去扶他,让他自己爬起来。”我不明白,他的父亲为什么这么狠心,不去扶他,也不去抱他,偏偏要让一个才二年级的残疾儿童自己从地上爬起来呢?我呆呆的望着他,他含着泪水,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爬起来了。望着那父子远去的情景,我突然知道了90后的精神—身残志坚,顽强不屈!

没错,我们就要学习这个小弟弟身残志坚的精神,以他,以所有拥有这种精神的人自豪!茫茫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生命却是伟大的。生命是地球处处生机勃勃,使我们有幸能享受阳光、活力和世界上的一切美好。宝贵的生命,每个人都仅有一次,它不仅仅是自己的,更属于所有关心、呵护我们的人。身为90后新一代,我们更应该懂得生命的珍贵。

初中生关于生命力的作文400字3我曾经在一本科普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些科学家想把人的头盖骨完完整整地分开,可是他们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力气,还是无法把它分开。就在这时,有人突然提出:在这个头盖骨埋一颗种子,让头盖骨里的种子茁壮成长,那些科学家照样做了。不久以后,奇迹发生了!那颗种子以自己弱小的身躯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强大的力量,创造了人类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在同一本书上,我看到了另一个故事:有些人在议论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有的说“狮”,有的说“虎”,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而正确的答案就这样被人们忽略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力气最大的是小草这样的小东西,他们认为这些小东西算不了什么。

一株小草虽然在大的生物面前算不了什么,但是一个人死了就不能复活,而小草今年枯萎了,明年还能长出来,不管是火烧还是水淹,小草都会长出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世界上恐怕没有比这句诗来形容小草生命力更合适的了。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2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伐木工人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的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如果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死神正一步步向你走来,最先垮下来的或许就是精神。但伐木工没有表现出死神即将来临的恐慌,他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希望的形象。2、认识自我的潜能一个农民看到儿子开的那辆轻型卡车突然间翻到了水沟里。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当他看到水沟里有水,儿子被压在车下面,只有头露出水面。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双手伸到车下,把车抬了起来。另一位跑来救助的工人帮他把失去知觉的儿子从下面拽了出来。当地医生很快赶来了,经检查,发现农民的儿子只划破一点皮,没有其他损伤。此时,这个农民觉得奇怪了。刚才抬车时根本没想自己是否能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又去试了一下,这次却根本抬不动那辆车了。生命能够承受多大的重量,生命有着怎样的韧性,我们想过吗?生命是坚强的,它坚强地能够在死神面前毫无惧色,依然灿烂;但它又是脆弱的,脆弱地在一瞬间就消失了。生命或者说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你如何面对。善待别人,善待自己,珍爱所拥有的一切--这或许就是我们对逝去的人最好的哀思。珍爱我们的生命,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顽强的。这脆弱与顽强取决于我们心中的安全之钟是否常响。遵守社会的规则,紧握宝贵的生命之花,让短暂的生命绽放光彩。3、生命的向往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羊,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啦。”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弟弟学大雁飞,没有飞起来,哥哥也试了试,没有飞起来。父亲也试着飞了几次,结果同样也没有飞起来。父亲说:“我老了,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我们总是在河的此岸观望彼岸,在现在观望未来。所有向往是美好的,代表着对生命的希望。黑暗中的希望是一盏灯,指引你走在生命的隧道里。珍惜身边的一切。

四年级:陈丽霞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3

工业文明时代的生命观是狭隘生命观。人类将自身的存在看作生命的主体,而将其他的存在看作生命的客体,甚至不被看作生命,这便形成了“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这種狭隘的生命观,注重人类的物质生命,而忽视了人类精神生命,忽略了人类生命的超越性与和谐。于是,这種生命观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与心极度地不平衡不和谐和缺少爱。

生命文明时代的生命观是生命一体观。这種生命观的核心是生命之间皆关联。这種生命观,注重生命个体平等、生态平衡、生命和谐。这種生命观的特征是:生命存在观、生命整体观和生命美好观。这種生命观主张一切存在都是生命,无论是人、动物、植物、有机物、无机物、天空、大地等存在,都是生命体;主张生命之间皆关联,这些生命生于长于同一片天地,共同汲取天地之灵气,生命之间息息相关,唇亡则齿寒;追求整体生命的美好而化,即生命的三个维度生命整体(人与自然)、生命之间(人与人)、生命内外(人的身与心)平衡和谐充满爱。

目前,鼎盛一时的工业文明,已日渐衰落,穷途末路,无以为继。文明的转化势在必行,生命文明的到来,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于是,在此探究生命文明时代的生命观意义非凡。

生命存在观:一切存在皆生命

工业文明时代,完全以人类为中心,人将自身的存在看作生命的主体,对其他生命的存在,要么视为隶属于人的生命、服务于人的生命的存在,要么根本不视其为生命的存在。所以,工业文明时代的生命观是极其狭隘和片面的。这種生命观,造成了人类在自然面前自大和狂妄,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而置地球母亲的生死于不顾,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人的存在与自然的存在极度对立。人类中心主义下的生命观,使得人类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人的利益服务。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国与国之间兵戎相见,整个社会冷漠无情、自私自利,人与人之间缺少爱。这種生命观使得人类变得贪婪、物化,在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物质生命的同时,物化的自我不断膨胀,本应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根本特点的精神生命已被人们抛于脑后,人的身与心出现了严重的分离。

这種对自然资源无休止、肆无忌惮的夺取和掠夺以支撑人类有限发展的生活方式,这種“物人”的心灵的方式,这種毫不尊重与我们平等的自然界其他物種生命的思维方式,是一種不可持续的方式。如果不转变,很快就会使地球崩溃的临界点到来。而转变的开始,便是文明的转化,使工业文明转向生命文明。这種文明的转变的起点便是生命存在观的转变。

生命文明时代的最大前提,就是认识到我们处在一个生命的世界,一个生命的宇宙。这个时代的生命存在观是:一切皆生命皆关联。地球大生物圈整体就是一个大生命体,这个大生命体由地球上无数種不同生命体构成。大小都是生命,无论是小到不可见的微生物,还是动植物,生命相互平等,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命体都是平等的生命体,享用自然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一切物種,一切生命共有的权利……

生命整体观:生命之间皆关联

工业文明时代,不存在生命整体,生命之间是割裂的。“人为万物之灵”,人类自称为高等生命,而把其他生物划分为低等生命。那么,低等生命就被高等生命所奴役,以至于工业文明时代被称作“天人相分”的时代,人与自然处于一種分离状态。所以,人不尊重自然,不把自身看作自然的一部分,不把自然当作与自身紧密关联的存在,生命整体不和谐。与此同时,个人不把他人看作是自己完整生命中的组成部分,人与人关系紧张,生命之间充满着矛盾。人不注重身心的统一,不把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看作是有机的整体,只注重低层的物质生命的满足,而忽视精神生命的提升,使得生命内外(即人的身与心)严重异化。这種生命整体分离的状态,导致了整体生命的不美好,表现在生命的三个维度上,即生命整体、生命之间、生命内外的不平衡不和谐和缺少爱。

要使生命朝向美好的方向转化,其根源在于生命整体观的转向和转变。即从工业文明的生命整体分离转向生命整体的和合阴阳,美好而化。

生命文明,将生命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生命之间相互关联。将地球大生物圈这一和人关联最密切的大体系,作为生命整体来看待,亦可将其作为人类大生命体来看待,这样的人类大生命体,我们视其为生命整体。人作为大生命体中一種极为重要的生命形式,可被视为认知地球大生物圈这一大生命的内标参照生命形式。所以,生命整体生于长于同在一片天地之中,天与人合和,“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相关联。所以,生命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命整体系统中各个生命体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生命体在生命整体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各生命体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整体。

生命美好观:整体生命美好而化

人类大生命,可从三个维度来认知和反映,即从人的身与心(生命内外);人与人(生命之间);人与自然(生命整体)三方面来认知反映。这实际上就是整体生命的简单抽象。整体生命状态就是指生命整体(人和自然)、生命之间(人和人)、生命内外(身和心)三个维度。整体生命美好而化,就是三个维度内在两方关系呈现平衡和谐充满爱的状态。

生命整体(人类与自然)美好而化。人类从自我走出来,从工业文明下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天人相分”走出来,走向天人合一和物我和合,走向“敬天法地爱人”。重新找回对自然的敬畏感恩之情。即使在迫不得已侵害一些生物的生命时,要学会敬畏这些生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这些生命的付出。生命整体美好而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和谐,让生命整体和谐平衡充满爱。

生命之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万物)美好而化。人类摆脱小我,走向大我,从自我走向他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彼此分别之心,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矛盾,国家与国家不再有争斗,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和谐,文化与文化之间无缝融合……整个社会人际关系不再冷漠,人与人之间不再尔虞我诈,不再有隔阂。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和谐平衡充满爱。

生命内外(人的身与心)美好而化。人们追求“有限的物质需求和无限的精神需求”,追求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平衡,不再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的需求,找回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的身与心合和,内心不再迷茫和焦虑。人们摆脱了物质的束缚,物质生命变得充裕;摆脱了精神压迫,精神生命得到充实;回归到自己的内心,使心性变得更加美好。人的身与心之间和谐平衡充满爱。

整体生命的转化,促进心性的转化;当亿万的人心性转化之时,便是一个新文明的到来。而整体生命的美好而化,便使得人的心性美好而化,这便是生命文明的到来。

工业文明时代,暴殄天物的行为使得整体生命受到无以复加的摧残和伤害,造成天地移位、生态失衡、生灵涂炭……文明的转化迫在眉睫。文明的转化,就是旧有的工业文明的死亡和新的生命文明的新生。工业文明所产生的恶果究其原因在于其狭隘的、割裂的、以人类为中心的生命观,因此,文明的转化的根本在于生命观的转变。新的生命文明的到来就是新的生命观的产生,奉行“生命一体观”,具体表现为:一切存在皆生命,生命之间皆关联,生命整体美好而化。

“一切存在皆生命”的生命存在观,是生命一体观的前提和根本,跳出了工业文明生命狭隘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将宇宙间的一切存在都看作是生命,都需要平等对待,心怀敬畏,常怀“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仁者之心。

“生命之间皆关联”的生命整体观,是生命一体观的核心和关键,一切看似无关的生命,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联,所有的生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齿寒,生命组成一个系统、有机、关联的整体,因此爱惜一切生命,就是爱惜人类自身。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122-02

生命意识即对生命的理解、反思和态度。罗曼·罗兰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关于生命,它的唯一、可贵、短暂、脆弱等,都无需赘言。每当提到它,相信我们都会不自觉地对自然造化肃然起敬,同时不免心生呵护生命之念。不过正如陈尚余老师所言,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还必须有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维度,即对生命在审美意义上的真谛的理解”。[1]

1直面现实,语文教学应给与生命意识以应有的关注

1.1从生命物理特性的角度看:生命的唯一和可贵常常被忽略。请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2009年3月26日晚上8时许,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一男生宋某在四楼自家阳台跳下,结束了自己17岁的生命;2009年4月24日,浙江杭州市余杭区19岁少年阿伟用刀杀死18岁中学男生;2010年9月24日下午四点半左右怀集一中一学生从七楼跳下;2011年9月19日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赛阳中心小学三个小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原因是作业未完成害怕受体罚;2012年1月5日,阜南小学生在学校教室里喝农药自杀,并写下遗言“死了怪数学老师”……

以上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例子。不禁要问,人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呵护生命呢?这些中小学生却漠视生命、践踏生命。可以说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如人们常说的,他们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本该茁壮成长的,可事实却那么让人触目惊心。这种现象的背后,正是他们生命意识的缺失。因此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他们认识生命,探索生命,从而尊重生命,呵护生命。

1.2从审美意义的角度看:影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因素有很多,家庭的,社会的等等,其中教育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中写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体验,生命对生命的关注,生命对生命的搀扶,因而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2]这其中,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身的语文教育责任重大。正如孔庆东教授所说:“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3]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例,这个标准在论述课程目标的部分中强调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尤其是对于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阅读,从根本上说,就是这样一种生命运动。”[4]因此,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向学生强调生命的唯一和可贵,更重要的和更有意义的是努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感受生命的每一种状态和魅力,体会那样一种乐趣和幸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顽强和价值,自觉地去探寻生命的意义。

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如人意。上海市第八中学的沈红旗老师在他的文章中从四个角度审视了语文教学中的怪现象,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的日渐匮乏。而五月中旬笔者在东北师大附中语文学术节上听到的一位老师的一段发言,也是对这种缺乏生命意识现象的一种注解:“我看见诗歌在声音的漩涡里挣扎……‘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学生们很快就会说出这首诗的主题,但是我和他们说起野草花的孤独,说起夕阳的惆怅的时候,却少有人应和。是啊,他们眼里只有花盆里的玫瑰和花坛里的芍药,夕阳西下的时候肚子正饿或者正上着网……”

近年来国内已有地区和学校开始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生命教育的试验,纷纷出台各种指导纲要,制定工作方案。因此不管是从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出发,还是当前生命教育的现实去看,都要求我们对生命意识给予深刻思考,从理论和实践各个方面进行努力探索。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不一定非要特别开一门课程或者搞一次活动之类,我们可以把它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

2文本解读凸显生命意识,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只有表现生命的本质内涵,才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5]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以说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生命意识的投射,蕴含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对读者而言,文学则是解答生命之谜和人生之谜的钥匙,是探索心灵奥秘、追寻人生意义的过程。教材中所选的文学作品堪称经典,那一个个饱含生命激情的个体,是生命对生命的细腻感受和召唤。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解读文学作品时挖掘那些深藏在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感受生命,感受世界,感受生活,使语文教学植根于生命的沃土之中,散发出语文独有的魅力。

仔细看看语文教材,其中的生命意识或执着炽热、自由超然,或率性真挚、乐观豁达,当然也有感伤凄美或者凝重崇高……比如李白的作品,只有充满了生命活力的诗人才能写出那样的诗篇:《行路难》不见艰涩寒促,只有拔剑四顾的雄姿,《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讴歌自然,更是礼赞人生理想的奋斗不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于是自然景观和主观情感“一拍即合”,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展现了紫藤萝的美,在深沉中感慨生命,歌颂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阅读这段文字,你是否感到时间静止了,只是由着作者带领你去用心感受一幅画,去到那破败萧索之中体味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则更直接,批评了虚无主义的“哲人”们,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富有乐趣的,“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有效”地享受生活,时光就能延长,而“打发、消磨”生活,光阴就会“匆匆流逝”。因而热爱生命,才能热爱生活。

总之,教材中各类文学作品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处处奔涌着生命意识,因此我们对于文本的解读当然不能放过这些美好的感情,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试图通过这三方面要素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样,“应用”“审美”“探究”成为语文教学的新的关键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活文学的生命律动。

参考文献

[1]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 月第1版p195-196

[2]徐曼宇.《本相细节深度——文学作品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文教资料,2009(25)

[3]孔庆东著.《怎样学语文》摘自《四十不坏》.2004.8p155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5

一、童年——横看成岭侧成峰

学生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注定了他们的童年也是不同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作文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抓取素材,使作文命题能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书本走向生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学习某种技艺的过程和感受。

2.从学生的生活之源命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热点是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如在2012年,泗阳县的左臣用他拾金不昧的高尚情操拨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并入选了“全国好人榜”,全县掀起了学习左臣精神的高潮,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结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学生写一写《向左臣学习》、《左臣,我心中的英雄》等作文。

3.结合学生的生活诉求命题。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不少需要用到写作的地方,如在表彰会上发言,在国旗下讲话等。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针对社会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如果教师把作文命题为《关于禁止浪费资源的建议》,学生往往不知所云,如果具体成《关于节约校园的每一滴水的建议》,学生写的时候会更容易。

4.从学生的文化需求命题。学生学习语文,也在学习文化。在命题时,教师要基于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对文化的感性认知和初步思考。如《泗阳的土话》、《跑旱船》、《奶奶家的膘鸡》等命题,学生容易写出具有浓浓泗阳味的民俗文化作文。如果我们不加思考,简单地命题为《家乡的春节》、《闹元宵》等,学生是写不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作文的。

二、童心——小荷才露尖尖角

冯骥才在《表白的快意》中说: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性的、变了形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自己,就是心灵。童心,正是作文写作的原动力。

1.基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命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六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初步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针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如果教师命题为《关于治理泗阳洋河酒厂异味的建议》,学生会觉得这样的命题很宏大,不知从何下手。如果教师能够从儿童的认知能力入手,将作文命题改为《关于去除泗阳洋河酒厂异味的建议》,学生就能够从“去除”的角度入手,写出合情合理的作文。

2.基于儿童的情感体验能力命题。命题如果超越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往往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无从下笔。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看图作文讲的是一只跌入下水道的小鸭得到巡警救助的故事。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鸭妈妈、小鸭、巡警这三个关键角色,但是这个单元的作文想表达的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这要求我们围绕“情感”这根主线来命题,既有鸭妈妈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也有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事例。

3.基于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命题。在小学阶段,教师不宜采用隐喻的方式命题,题目过于隐晦,可能会误导学生。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是“学会生存”,指的是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如果教师拔高要求,挖掘题目背后的意义,在命题时把“生存”和“追求”、“坚强”、“超越”、“奉献”等联系起来,就偏离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三、童梦——春江水暖鸭先知

1.梦想:把握学生的个人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中,“个人的独特感受”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精彩而难忘的镜头: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第一次游泳……它的本质是让人在语言与事实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们在命题时,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避免假、大、空。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6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语文教学中生命关怀理念的探究,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的融入实践活动。而且,生命关怀教育理念对小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渗入生命教育理念的作用和策略进行了探究和研讨,希望和广大同仁共同学习。

关键词:小学课堂;生命教育理念;探究措施

我国的新课改进程逐步深入,更加突出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生命教学的理念。生命关怀教育理念提倡:教师在教学时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生命灵动性的个体,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然而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此理念相去甚远,甚至产生背离的现象。比如: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程序化、教学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枯燥等。笔者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理念的探究分析。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的意义

小学教学的任务是一方面让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使其生命更有灵动性、懂得生命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使师生的生命价值凸显。然而假设小学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那么这样的教学其实就是失败的。语文作为基础教学最重要的学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关怀,尤其对学生的个性生命特征应当认真塑造。而且,语文教学就借着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认知能力,并借此培育学生的生命特质和个性特征。所以,开展语文教学要和生命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清晰领悟生命的真谛和意义,对生命产生崇高的敬畏之情,更加愿意探索生命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发展前景,这样语文教学才算完成最根本的任务。其实,每一堂语文课中都有生命内涵的体现,都有生命智慧的彰显和对生命之美的注视。因此,小学语文这门课自身就有生命教育的关注,这既是现代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是小学语文这门课的特性。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的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关怀生命教育理念的开展措施

1.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和珍视生命的精神。开展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使学生借助对生命的感知等活动产生一定的认知观点和见解。那么生命意识涵盖了生命存在的认知和生命逆境的认知,既有珍爱自身的生命,又有关爱别人的生命。激发孩子们的生命意识一方面使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爱护生命的精神和尊重他人生命的精神。认识到现代社会是每个人、每个物都有自身的生命体征。生命不能重来,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同时,生命又极其弱小和短促。所以,对孩子们开展生命关怀教育,对他们产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格外重要。然而,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得复制的,历史伟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如谦虚礼让的孔融和机灵聪明的司马光,这些都是需要让学生慢慢体会生命个体的不同,进而学会理解包容他人,正视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珍视别人生命的存在。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孩子们领悟生命意义。在语文教学时当注重生命关怀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性,在语文学习和阅读中激发和领悟生命的意识。笔者在讲解《司马光》一课时,就巧妙地融入生命关怀教学教育孩子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地带,若遇到危险,则一定要冷静使自己或者帮助他人摆脱生命危险。另外,诸如《蒲公英》《小鹰学飞》等阅读课文教学中也借机渗入生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自强不息。

2.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除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生命意识和生命精神外,还要注重教育学生学会欣赏生命之美,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察发掘生命之美,感悟生命的魅力和价值,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类之美的认知,既能领悟人间真爱,又能觉察人性之光,发现人类的智慧之美和创造之魅。在这个过程中使孩子们感受了生命的存在,看见了生命的活力灵动,形成了对生命欣赏的视角和思想,进而更加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然而,生命固然美好,生活有时候却很残酷,每一个人在生命历程中都要面对诸多困难和艰险,但这正是生命的历练真谛,既要敢于接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又要坦然面对生命的荣耀之辉。没有重来的生命,珍视生命,从这一刻做起,无论生命前方的路是怎样,享受生命的旅程才能活出生命的价值。

3.师生对话互动,点燃生命火焰。开展课堂上互动活动对调节课堂气氛有助推作用,语文课堂开展平等的对话互动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互动活动要求师生平等,孩子们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细心听取,即使孩子们的见解是稚嫩空洞的,也不可以直接打断和批评,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不可以打击和泼冷水,这样会击退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学生发表见解有错误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多理解包容,并借机委婉地指正错误之处,引导他们产生积极正确的认识和见解。这种纠错教学法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没有错误和片缪的衬托,那么会有真知和正确的体现,一味地追求统一口径的说法和见解,只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磨灭他们幼小的心灵,浇灭他们对生命探索的火焰。所以,师生之间开展平等的互动对话很关键,在平等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感悟生命个体的价值,认识和接受来自每一个个人的生命体悟和经验,教师或者是其他学生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对生命的认知才是正确的、鲜活的、灵动的。

4.改进传统预设教学,采用动态化的教学模式。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内容的设定,导致教学的每一个步都是教案预设的,出现课堂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课,学生做乖巧的孩子听课,被动地吸收已经成型的知识和价值观。然而,正确的语文教学提倡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倡导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课堂活动参与中形成个人生命观念,进而达到知识的构建和消化,逐步树立积极的生命意识形态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关怀教学理念大有裨益,对学生的生命价值的形成和将来的生命质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因材施教,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多关怀学生的生命个性,引导学生自重自爱,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7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也是生命为什么如此珍贵,而我们必须要真爱生命的最大理由。而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其目的要培养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甚至要超越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一、生命教育的提出

生命教育一般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来展开研究与思考。广义的生命教育需要从生命的角度来理解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充分体现出教育的人文关怀。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中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标地来组织学生,并通过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的学习与领悟。进而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甚至超越生命。生命教育的提出,不仅是要学生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生命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美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

1.语文教学与生命认知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属于一种生命意识上的教育,要让学生掌握生命之特点,对生命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熟悉生命法则,而小学阶段必然要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小学语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其教材也包含了对多元化生命存在的解读。例如:以自然界生命为对象的教材内容《咏柳》、《》等等,以动物界生命为对象的有《天鹅的故事》、《狼与鹿》、《两只小狮子》等等,而以人为生命的对象也比较多《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等等。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涉及到生命教育题材的课文比较多,为生命教育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源,课文中对生命有不同的呈现,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命的理解。

2.语文教学与生命实践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都还不够,必须要履行生命存在的义务与职责,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利用课文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榜样力量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学习通常会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而且喜欢模仿受欢迎、受尊敬的的一些对象。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的典型人物,可以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示范,不仅可以起到对小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而实践能力也是提升小学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基本方式。

三、小学语文课堂生命教育实施具体策略

1.感悟生命之可贵,把握青春年华

语文学科的基本形式就是听、说、读、写。而小学由于年龄的特征与心理的特征,感情相对比较细腻、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生命教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内在的情感诉求进行把握与分析,通过“听”的方式可以将他们成功引入教学情境,进而感受生命之可贵,才能更好的把握青春年华。例如:学习《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作者背景进行了解。《生命生命》的作者杏林子由于小时候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90%的关节坏死,虽然她的腿不能动、手不能抬、腰不能转,但是她从来不肯向命运低头,忍受者病痛的折磨,利用这变形的双手创作了这篇《生命生命》这篇优秀的文章。笔者相信学生在没有学习这篇课文之前了解作者背景之后,心灵上已经产生了共鸣,在情感上非常佩服作者,也感受到了生命之可贵。随后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作者围绕“生命”的主题展开写作,如飞蛾求生片段中“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学生在阅读这个片段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飞蛾尚且如此,而我们又应该怎样把握生命的想法油然而生。教师可以利用《命运交响曲》打造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对全文进行回读,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生命因珍惜而可贵,生命因把握而更加美丽,在音乐的渲染下,真正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真爱与赞美。

2.领悟生命之感动,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生命教育中学会感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生命道路上最迷人的风景。人的一生往往会因为身边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动。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对白都能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感情激发出来,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来自父母的关爱、来自朋友的帮助等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感恩之情“说”出来。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研讨会,也可以通过课堂读报等等直接的形式,进而让学生将生命中的感动一一倾诉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精读,《她是我的朋友》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是为了抢救受了伤的伙伴,还是已让献出了自己的献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出自己的献血时,他只说了:“她是我的朋友。”文章重点对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生动的展现了他为了就朋友而无私风险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受到感染与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朋友之间要常怀感恩之心,朋友之间要相互扶持,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3.把握生命之真谛,敢于担当

人为何会来到这个世界上?而生命的意义又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这类问题无论到了哪个时代,相信永远都是一个复杂深奥的哲学问题,而这个问题笔者相信也永远不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小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更是不知所措,甚至会感到困惑,感到不解。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也不需要一定要给小学生一个定义,但是探索生命的真谛,诠释生命的真谛,把握生命的真谛,似乎要从古今之外的历史典故、名篇佳作中去分析与研究了。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8

生命教育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形式,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即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精神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说到底,生命教育即为“人”的教育,它更加关注认知、情感、意识等核心内容,是一种较为理想化和人性化的教育。语文本身就是人文主义情感居上的,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命态度,本文将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背景来展开对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一、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人的教育,它的终极意义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导他们思考人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生命观走好人生的旅程。中学语文在教材的选取上不乏对于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者通过深情细致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生命最深刻的见解,即使命运坎坷但仍要坚持写作;《石头缝间的生命》一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粒种子的坚忍不拔,那种对于生命的渴望和追求,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要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生命中难免有不幸,但我们应该做的是要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二、善于启发式地通过课外阅读增强生命意识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阅读是最能够开启学生智慧、减轻内心压力的途径,也是学生汲取动力的源泉。阅读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熏陶作用,无论是作文、文学著作,还是哲学类的书籍,都是中学生可以阅读的资料。例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林海音的《我们看海去》;周国平的《我们只有一个人生》、《一直在路上》,这些书籍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让他们体会到最深刻的道理,明白生命的意义所在,不轻易放弃,而要勇敢地在人生的旅途上探索,在不断地摸索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多开展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活动

由于学生尚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生命的认识很难做到理性、深刻,这就需要在语文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引导。比如进行诗朗诵、以生命为话题进行写作训练、播放与热爱生命有关的电影等等。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生命的美好,一切的生命活动都是以生命本身为依托的,一旦丧失了生命就根本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相关的诗词,例如食指的《相信未来》,汪国真的《热爱生命》,它们真切地诠释了作者对于生命的热爱,即使困难重重依然要坚定地走下去。积极地组织这些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能够广泛地开启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寻找生命的意义。

四、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中寻求合理的生存状态

要想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就需要不断地引导他们重温我国的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诠释的是积极入世的生存态度,提倡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以老庄为首的道家则是逍遥自由的,寻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佛教则是一种清净利他的情怀,五蕴皆空,寻找生命的解脱之道。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化,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结合起来,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让学生们产生畏惧、消极的心理,仅仅依靠一种学说很难让他们辨证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只有将这些文化统一起来,才能够为学生的生命思考提供更多的空间。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师培养;专业素质;自主发展

作者简介:王璞玉(1986-),男,黑龙江鸡西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英语教学部,助教。(天津30163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88-02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即生命教育。历经四十余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相对于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师资方面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目前关于学生自杀、暴力以及沉溺于网络等恶性事件常见于媒体和报端。为此,教育界针对生命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命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实施相对滞后,学者多数围绕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未真正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培养生命教育型教师,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内在修养是学校成功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和保障。[1]

一、生命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现阶段,校园中关于学生自杀、暴力和戕害生灵等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无疑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掌握和学业的成功,而缺少对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这种错位的价值追求最终导致人们仅学到知识而不懂生活,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在全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同时,物化教育的情况仍然存在,并令人堪忧。[2]

当今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而是一味地注重成绩,把他们当做是培养的工具。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且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作为教师而言,应该从更深层面去关爱他们的生命和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生命教育专业知识,正确树立生命意识(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和敬畏生命),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现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

生命教育并非是一门相对独立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生命教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具体来讲,生命教育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医学、伦理学、人文学科甚至是体育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既有其独特的内涵,又不失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因此,对生命教育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要严格规范言行、锤炼品格。

二、生命教育教师的素质培养

“人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应该让自己具备更加完善的专业知识和内在修养。其次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最后还要确立正确的课堂角色意识。[3]

教师能否正确的看待生命,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是否不断的追求人生真理,将深刻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生命教育型教师,应该拥有健康的生命意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应该感悟生命的美好与珍贵,关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做到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应该愿意与学生一同经历和分享关于人生的情感与体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同时也能提升自我的生命意识。

教师职业的主要特点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想成为一名出色、合格的教师就应该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功底。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生命教育知识。生命教育并非是独立于其他学科的一门课程,教师应该在具备专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生命教育知识。[4]作为学校来讲,应该建设全新的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教师在学校学习活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还是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都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学校教育中加强人文学科的推广也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是生命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开拓人文教育领域,在提升教师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其人文修养。在教育教学中,应突显生命教育的人文性,有效实施生命教育课程。这样教师和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生命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生命教育在当代的教育领域可谓是一个新鲜事物,无论是教育理念、课程设置还是教材和师资都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那么,培养生命教育教师则是生命教育成功推进、实施的首要任务。只有具备专业的生命教育素养的教师团队,才是生命教育在学校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生命教育教师的人文关怀

关爱教师的生命与成长是生命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我国的教育有过于物化的趋势,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加偏向于知识的传授,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导致教师职业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在应试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完全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变成了训练机器。应试教育脱离了生命之源、漠视生命存在,最终导致师生不能够真正体悟生命的意义。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关注人的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重新解读生命的含义。

教育是一门艺术,且是一门爱的艺术。教师一直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领航的作用。在社会范畴之内,教师的职业角色一直被人们寄予过高的期望,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会产生诸多矛盾。在这种重压之下,许多教师在付出与回报没有构成正比时,容易忽视自我本身的需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既降低了教师的生命质量,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环境。因此,若想真正改变现有的恶性循环局面,就需要关爱教师的生命和成长,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生命教育培训,[5]应该注重关爱教师的生活和健康。

近年来,关于教师压力过大,造成身体情况严重下降,甚至是死亡等事件屡见不鲜。现阶段的应试教育体制,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既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同时也要面对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压力。教师职业一直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如“春蚕、蜡烛、园丁等”具有强烈牺牲精神的比喻。教师职业虽然高尚而特殊,但他们也是大千世界中的普通人,因此,社会应该给予教师多一点理解与关爱,使其生命能够在一个自由轻松、充满关怀的环境下成长和发展。

教师自身对生命意识缺失。比如,在全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关于教师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猥亵甚至学生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从正面的角度去审视生命的意义,多涉猎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生命教育常识,真正懂得生命的含义,明白如何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只有教师自身领悟了生命的意义,意识到关爱自身生命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6]如果一名教师不懂得欣赏自身燃烧所绽放出的光彩,不懂得欣赏自己生命托起的一颗颗星星组成的灿烂星空,那么,教师的付出和奉献则没有任何意义。

四、生命教育教师的自主发展

在学校中推进与实施生命教育,仅靠社会和学校的力量还远远不够。生命教育要想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改进,使生命教育教师能够得到自主的发展。

确立全新的教学目标、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生命教育课程与教材的研发。在学校中实施生命教育,应该做到理念先行。生命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因此,确立全新、完善的生命教育理念则显得尤为重要。

新理念下的生命教育,应该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主体,关注师生的自然生命,提升生命的品质,捍卫生命的尊严,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和民主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创新和突破。做到师生平等,多一些互动与交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热爱学习,参与到生命教育的学习中来。作为学校而言,应该定期为教师提供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讲座与交流机会,[7]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在这种研讨活动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关于生命教育教材的建设,给出提议与方案,以供生命教育课程的改革。[8]

五、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明确生命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生命情怀,拓展其人文知识和生命教育常识,重构其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建设一批研究型生命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徐生梅.王文广.关爱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另一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38-141.

[2]陈梦然.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标准[J].高校教育管理,2013,(3):63-69.

[3]张辉.关爱教师——生命教育发展的另一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6,(2):46-48.

[4]肖川.生命教育是所有教师的事业[J].青年教师,2012,(6):16-17.

[5]万淼.润泽生命:生命教育视角下的现代教师素质[D].开封:河南大学,2002.

[6]眭依凡,陈丽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师管理[J].江西教育科研,2007,(3):64-66.

关于生命的作文篇10

一、感悟生命的美好,懂得珍爱生命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阅读经典,就是透过岁月的长河与先哲对话。先贤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影响和规范着后来者的心理追求,后人从先贤那里领悟自己在生命的每个阶段该做些什么,知道生命历程中需要坚忍不拔,一往无前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享受生命的过程,尽情展示个体生命的壮丽与辉煌。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借助文本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懂得珍爱生命,对中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之所以为世界各地读者喜爱,恐怕根源就在于鲁滨孙顽强的求生欲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念。他是一位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英雄。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文本时,除了感受他人性中其他美的方面,更值得提及的当然是对于生命的珍视。当然,这种珍视不只限于人类,也体现在对一切生命的热爱与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了解生命的意义,明确人生的追求

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直是困扰着包括哲学家在内的有识之士的终极问题。“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些曾经鼓舞了几代人的文字,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发人深省。

纪伯伦的《雨之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有这样的句子:“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学生开始觉得很难理解,笔者启发学生思考:“人之初如何,人与物质的关系怎样,人的一生在忙些什么,人离开世界时又是什么样子?”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明白:“只追求物质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应该多关照自己的心灵,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看看自己心灵深处还需要些什么,这样才能享有精神富足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没有缺憾的。”

三、看清生命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挫折和苦难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个体离开母体来到世上,踏上漫漫人生征途,将不得不独自面对人生的一切,直面各种挫折与苦难。曹操《龟虽寿》诗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苏轼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冰心在《谈生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把生命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比作一棵小树,阐述生命历程中注定的痛苦和快乐。她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的生命中有更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正是挫折与苦难成就了人生的美丽,丰富多彩的人生才是值得回味的,才是充实而无憾的。生命正因其短暂与艰难,才更值得人们珍惜与热爱。

四、培养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