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十篇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十篇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7:27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1

关键词:传输网络;问题;解决方案

1传输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1.1环线路时隙紧张

两个主环(mmR1和mmR2)部分线路时隙使用率达85%以上,已经出现瓶颈,大颗粒业务已经无法开通。每个主环的14个optiX155622扩展子架都满配8块pD1,加上主子架的pQ1和SQ1,支路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线路时隙的限制,支路资源富余较多。

两个子环(mSR1和mSR3)线路部分线路段时隙紧张,部分线路段使用率达到97%以上,形成网络瓶颈。

1.2设备槽位资源紧张

84%的设备槽位资源使用率都达到警戒值75%以上,大量设备槽位资源耗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tCC的10G(10-1-tCC)槽位使用率为90%,以及连接子环和主环的所有metro3100设备槽位资源都已耗尽。

1.3无保护链问题

从设备级保护比例来看,全网的tpS保护、时钟交叉保护比较高,基本达到100%的要求。从网络级保护来看,业务拓扑保护比例和网络拓扑保护比例都偏低,分别是72.53%和51.02%,具体存在的问题有:所有metro3100设备与optiX155622扩展子架之间都没有配置1+1保护。主环与子环之间的连接为无保护链。pointtopoint组网在SDH层有部分无保护链结构,其网络拓扑保护不够完善。

2解决方案

2.1针对环线路时隙紧张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mmR1和mmR2环上设备为metro3100,槽位已经紧张,而且业务类型不集中。因此只能通过新建设备叠加环路来解决线路紧张问题,而且新的主环必须为10G速率才能充分满足业务需求。同时由于原来两个子环上主子架和扩展子架都配置了过多的支路板,必须把部分扩展子架分配到新的10G主环上,原来的两个主环则必须减少扩展子架的接入量。

而对于mSR1和mSR3,由于业务也是非集中型,因此不可能采用拆环的方式,但由于环上有若干大颗粒业务(155m),因此目前对支路板的槽位需求不大,可以考虑用2.5G级别设备新叠加环路即可。

2.2针对槽位资源紧张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别的资源较富余的设备分担该设备的负载——要求有资源富余设备、且在同一机房或位置相当;用高容量设备替换原有设备,以获得更多槽位和接入能力——一定的投资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出现槽位资源紧张的设备主要出现在中心站,如tCC的10G设备,还有三个网络中子环与主环相连的metro3100设备。metro3100本身有一定的槽位限制,在配置第三块以上的S16的时候就会占用两个槽位的总线,子环与主环通过无保护链连接,由于其槽位资源不足,目前都不能配置成1+1的方式。对10G设备,则考虑用oSn9500来替换,而对于metro3100设备,则根据其未来的承载环路数量,考虑oSn3500或者oSn7500来替换。

2.3针对无保护链问题的解决方案

假如有空余槽位,则配置1+1或者1p1保护——需要添加线路板;假如无空余槽位,则只能先采取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先获得更多的槽位,再配置1+1或者1p1保护。

目前主环与子环大部分都有两个接入点相连,但都是通过无保护链的方式。由于前面提到的metro3100的槽位限制,暂时都不能直接配置成1+1保护的方式,因此考虑用更高容量的设备来替换metro3100设备。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因素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2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42-01

一、前言

眼下,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导致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随之加快,包含政府、国防安全、文教、经济等多个领域都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时展的总趋势。在发展中势必会出现某些网信息安全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技术。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1、计算机网络自身因素

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存在漏洞。这个问题一旦被不法份子或电脑黑客利用,可以通过植入病毒、木马等方式控制或攻击整个电脑,从而破坏或盗取电脑中的数据和信息。这一漏洞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它会严重威胁到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

②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网络资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共享性,网络上任一用户都可以方便的访问和获取信息资源,而作为网络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就会利用这些共享的资源信息制造病毒或信息破坏。

③内部网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如使用盗版软件、混乱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等,都会对对计算机网络造成严重威胁。

④黑客和病毒的入侵。这一因素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威胁的致命点,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最终都会使受害者的计算机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回应外界请求。

⑤网络安全评估系统不完善。不能经常检查网络系统出现的漏洞并及时进行修补,极易导致网络数据信息外泄。另外一点是安全工具更新过慢,黑客会利用新的技术对系统漏洞造成一些未知的信息安全隐患。

2、其他因素

计算机网络缺乏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很多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走球;再加上,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不足,导致出现很大一部分信息安全隐患。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策略方案

1、常见的技术防范安全对策

眼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迅猛发展,从不同方面确保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可以分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高性能防火墙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Vpn技术等多个方面。

①网络数据加密技术

网络加密技术为了保护网内的数据、口令和控制信息等,并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是网络信息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有时也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惟一方法。加密主要存在私钥加密和公钥加密两种类型。

②采用高性能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界问的一道屏障,它通过鉴别、限制和监控进出网络的数据流,让安全、核准的信息进入,从而保护计算机内部网络免受非法外来入侵。在实现防火墙的技术方面主要有包过滤技术和应用网关技术两种方法。

③安全认证技术

使用安全认证机制可以拒绝非法用户和无权访问用户查看公司信息,安全认证技术主要包括对身份认证、报文认证、访问授权和数字签名四个方面。身份认证常采用口令和用户名等简易的方法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识别;报文认证是通信双方对通信的内容进行验证,以保证报文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传送对象的准确性;访问授权主要是对用户访问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确认;数字签名技术是一种基于加密技术对电子信息进行认证的方法,其有用性和安全性取决于安全的哈希函数和用户私钥的保护。

④网络防病毒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性和破坏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不重视计算机网络的病毒防御,很可能对社会上各领域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网络防病毒技术是一个汇集了软硬件、网络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接口的综合系统,它包括包括病毒检测、病毒预防和病毒清除。网络防病毒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频繁地进行监测和扫描,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在工作站上使用防病毒芯片等。防病毒必须从网络的整体考虑,利用在线警报功能及时发现网络上出现故障和病毒侵入的每一台计算机,然后在网络管理中心处及时予以解决。

⑤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技术对内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误操作进行实时保护,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检测,除此之外,还对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进行检测,对网络遭受威胁程度进行评估,对网络入侵事件进行恢复等功能。

⑥Vpn技术

Vpn技术即虚拟专用网技术。Vpn技术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从而使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网络中传播。目前,Vpn主要采用了加解密技术、隧道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和安全密钥管理技术四项技术来保障用户安全使用,路由过滤技术和隧道技术是在公共通信网络上构建Vpn的两种主流机制。Vpn技术同时是目前能够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个最新、最成功的技术课题之一。

2、非技术方面的安全防范策略

①在管理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

结合数据和软硬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保密观念和责任心,并制定相关的严格规章制度和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审查和管理,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加强计算机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增加他们的网络安全知识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做到较切实的网络安全防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等级分类,对保密数据从采集传输、到储存使用的整个过程要中对数据采用安全措施,防止数据外泄;建立一个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在技术上做到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应建立一个完整的并性质有限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能够在技术和管理两方面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②在物理安全方面的防范策略

计算机在物理安全方面是指计算机及通信设备的安全,例如计算机等设备的温度、度、防磁场、防静电、防电子辐射等性能。保护传输线路的安全,应对集中器和调制解调器进行不定期监视和检查,以防止网络外连的企图和威胁,防止搭线窃听、破坏数据的行为;于储存数据的磁盘、光盘等进行定期备份和安全维护,重要数据的硬件应双备份;安装必要的安全软件尤其是杀毒软件,并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在病毒入侵和黑客攻击时,能够第一时间提醒甚至是隔离用户,避免重要信息被不法分子访问及窃取。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网络管理;工程实践;构建式教学;网络管理系统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2009im010400-2-02)。

作者简介:张国敏,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测量。

网络管理是指与网络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和供应有关的活动、方法、规程以及工具[1]。由于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并且其规模和复杂度迅猛增长,而网络管理为网络可靠有效地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技术基础[2],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日渐提高。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网络管理是本科高年级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工程设计、操作系统等,如图1所示。网络管理具有社会需求迫切、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新、国内外没有成熟教材和课程体系等特点,教学探索性较强。

图1网络管理课程在网络工程专业中其他课程的关系

针对网络管理技术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知识点散乱、相关知识多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当前网络管理的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内容;以知识验证、工具应用、创新设计为原则设计教学和实践内容。遵循重基础、学

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教学中贯彻把复杂的网络管理理论与当前主流的网络管理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网络管理技能,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优化考核方式,建立以衡量综合素质为依据的评分标准,采用理论考试、指定实验、自主实验等综合测试评估的方法评定课程成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传授”转变为“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问题牵引的启发式专题授课”。建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员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

1问题牵引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首先要明确网络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主线牵引具体解决方法和知识的展开;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术环节,也以技术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然后给出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按这一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梳理,大幅度减少理论内容,加强问题分析和实践环节,补充工程案例。教学实践环节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综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设计和实现上。根据问题解决思路和内容的逻辑性,将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模块化,打破原有标准规程为主的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模块的问题引入、问题分析、解决思想、具体方案和对比分析,将概念多、抽象化、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通俗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讲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不仅回顾以往的知识,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引导学生一步步的分析和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最终,使学生理解网络管理的思想和一整套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根据实验目标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应用性实验、开发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表1网络管理典型实验案例

“问题牵引”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就是怎样设计好问题,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来源和本质,使后面的讨论和分析不会失去方向,设计解决方案具有针对性。因此,老师要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较好把握课堂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复杂网络管理,我们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讨论如何管理一个学生队、如何管理图书馆中的图书以及如何管理一个国家,进而引申到如何去实现网络的管理。最后,老师再采用理论术语描述解决思路和具体技术,最终达到复杂问题的形象化分析讨论的目的。这种结合实际案例导入问题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类比问题解决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更深入的认识。

2构建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构建对事物的理解[3]。这种方法基于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方式,因此学习印象极为深刻,而且对于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也有很好的梳理作用。构建一个网络管理系统,能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套抽象科学问题、分解系统功能、突破重难点技术、系统集成和测试的思想,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很好的作用。构建式教学特别适用于像网络管理这种前沿课程的学习,而且能够培养科学研究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情境教学法、探索发现法、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强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面向工程实践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索中,我们采用构建式教学模式展开实施。理论教学以国内外网络管理专著、网络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国际会议论文为素材,注意学习基础理论和业界公认的网络管理模型。在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及相关标准。掌握Snmp网络管理的模型,掌握aSn.1[4]语法,具有初步的阅读和分析RFC标准文档的能力;掌握Snmp网络管理的信息模型和通信模型[5],了解当前典型的网管工具及网管平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而且通过专题的形式讲解当前网管新技术的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发展动态,并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实践教学以国内外著名网络管理系统和工具为蓝本,学会常用网管工具及典型网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分析和解决网络管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从而具备分析、解决网络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典型案例的设计开发,熟悉网络管理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使用方法,掌握一般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流程。从而在知识体系上构建起网络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具体解决方案。

网络管理课程针对本科高年级岗位任职能力进行训练,结合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学习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通过学习网络管理系统和方法,掌握分析和解决网络管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施中注重学以致用,防止“高分低能”现象,优化考核评价模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践为主,兼顾理论的方式进行,即主要以平时实验成绩(对各个实验进行加权处理)和最后的设计性实验为依据。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设悬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则高。因此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实验过程中,我们都需要认真注意学生的质疑,甚至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疑惑,无论提的问题正确与否,都要首先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先给予鼓励,再进行指导。老师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挖掘和培养他们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能力,并激发学生课内外持续探索、创新的兴趣,从而扩展课堂教学。其次,课堂上注重互动提问和相互质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鼓励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我们还采取了加分奖励制度――“主动回答加倍分、提问回答只加分、不回答问题没有平时成绩”,这样做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

针对复杂的网络管理问题,我们需要灵活设置讨论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综合素质。讨论是研究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重要环境。现代重大研究成果是没有不经过讨论而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在讨论中学习。讨论课可以是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前期准备来自主汇报,然后大家进行讨论,老师也可以进行一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内容,老师引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基于已学知识或者类比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讨论课的关键是紧紧抓住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关键技术展开讨论,不能漫无边际的脱离主题,关键做法是迅速理解发言学生的思路,并及时进行总结重述。总结重述既是整理思路让其他学生听清的过程,也是在发言学生基础上进行纠正和进一步引导的过程。讨论课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转换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变学会为会学”,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这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因素。

此外,面向工程实践的网络管理课程教学探索突出“学以致用”这个重点,狠抓提高动手能力这个环节。对于小实验重点是让学生熟悉和理解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对于大实验则采用工程规范的方法组织项目实施,注重项目的自主设计。以网络性能和故障管理实验为例,首先老师参加每一小组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的讨论,然后让每组撰写一份总体设计报告,明确实验目标、项目方案、任务计划和人员分工等。然后老师针对总体设计报告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使他们了解达成目标的途径和重难点问题并确保分工合理,达成共识后进行下一步开发。在实施中发挥组长、副组长、以及编程能力强的学生的示范和帮扶作用,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分工和结对子的办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动手实践、相互协作的能力。在保证实验内容的前提下,适当补充学科前沿知识与复杂协议的设计实现,锻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网络管理作为当前的热点研究领域,技术发展和更新很快,我们试图通过面向工程实践的方法,使教学与技术发展和产业解决方案进行更好的关联。通过工程实践使学生掌握网管工具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并熟悉网管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一个个网管问题的解决,培养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研究工作和岗位任职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JamesF.Kurose,Keithw.Ross.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4版)[m].陈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7-63.

[2]iBm.advancednetworkmanagementsolution[eB/oL].(2011-05-10)./software/tivoli/products/netview/.

[3]academicpress;1editionautonomicnetworkmanagementprinciples:FromConceptstoapplications[m].academicpress;1edition.2010,221-228.

[4]aSn.1,itU-tRec.X.682|iSo/ieC8824-3[R].1995,28-32.

[5]雷震甲.计算机网络管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20-125.

engineeringpractice-orientedteachingexplorationofnetworkmanagement

ZHanGGuomin1,CHenming1,HUChao1,wanGna2

(1.instituteofCommandautomation,pL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07,China;

2.instituteofScience,pLa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nanjing210033,China;)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4

易中断较复杂

由于医院病房土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无线网络部署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导致移动访问的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墙壁对无线信号的屏蔽,导致信号衰减严重,移动访问会产生漫游,从而引发访问延迟甚至中断;传统的无线网络部署较复杂,在发生设备故障时不易定位;传统的无线网络中采用了大量大功率、高增益的设备,导致辐射量大,对病人的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现在人们常用的无线网络部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走廊放装式部署,其缺点是信号需要穿墙,衰减严重;无线访问漫游现象严重,容易导致业务中断;卫生间等地方对信号影响严重,且存在同频干扰,影响业务的开展。邹恩生表示,移动医护无法在走廊放装式部署模式中开展。另一种比较常用的方式是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这种方案也有不足:大功率ap负责发射信号,每个病区需用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等至少30多个中间件;专用元器件多,需要专业设计与施工团队,部署复杂,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元器件无法实现故障快速定位,一旦无线网络发生问题,需逐级检测每一个中间件才能定位故障原因。

为了弥补以上方案的不足,为医院提供适合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锐捷网络在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的基础上先研发出了智分解决方案。智分解决方案虽然解决了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存在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不能完全解决移动访问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零漫游。于是,锐捷网络又在智分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推出了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从而彻底消除了移动访问的中断问题。

无中断无漫游

与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相比,锐捷网络医疗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更加简单,它包括智分基站、智分单元以及吸顶天线、超柔馈线等部件。智分基站作为后台设备,可以实现整个病区的无线数据的高效处理,双路射频的冗余设计更为客户提供了高可靠的无线网络。智分单元以一敌多,取代了无线室内分布式系统所必需的多个设备,包括功分器、耦合器等,创新性地实现了远距传输的射频信号的还原优化。邹恩生概括了锐捷网络医疗智分零漫游解决方案的几大优点:第一,无线访问无中断,无漫游;第二,无线网络覆盖无死角,无线信号无处不在;第三,方案部署简单,绿色环保。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5

CDma边界网络边界切换边界寻呼异频覆盖

accordingtotheproblemsofdroppedcall,poorqualitycall,accessfailure,nopagingresponseandroamingbillingwhichareexistingatCDmanetworkboundary,itisanalyzedthattherootcauseoftheseproblemsliesinthesamefrequencycoverage.inthispaper,thecorrespondingsolutionofdifferentfrequencycoverageisputforward,aswellasthestandbyflowandtheserviceflowisillustratedforboundarynetwork.

CDmaboundarynetworkboundaryhandoverboundarypagingdifferentfrequencycoverage

1引言

在CDma网络优化解决方案中,边界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长期以来,影响边界区域用户感知的问题有很多,包括语音掉话、通话质量差、接入失败、寻呼无响应、漫游计费等,虽然目前CDma网络已经规模化应用,但在国内外并没有非常成熟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本文的“边界”概念主要是指逻辑上的网络实体边界,边界区域指的是两个网络实体的交叉重叠覆盖区域,包括行政区域边界、mSC边界、BSC边界等,既指异厂家设备边界也指同厂家设备边界。由于在CDma网络中异厂家边界不能进行软切换,其网络问题往往更为严重,在大多数网络优化工作中关注更多的是异厂家网络边界问题,但是在目前的网络实践中,不管是同厂家边界还是异厂家边界,不可否认的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上述诸多网络边界问题。

如何优化好边界问题,改善网络质量,提高用户对CDma网络的感知度,本文将分析讨论边界网络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由于漫游计费属于资费问题,因此本文内容将不会涉及。

2CDma网络边界问题分析

存在于CDma网络边界的众多表象问题归根到底就是通话的连续保持性与呼叫成功率(即接通率),主要是边界切换和呼叫接通这2个方面的问题。

2.1边界切换问题

边界切换主要是保证通话的连续保持性,通常分为边界软切换和边界硬切换这2种情况。

(1)边界软切换一般存在于同厂家设备边界,在软切换边界情况下,边界切换一般能够顺利切换,成功率很高且不容易掉话,通话的连续性能得到很好保持。

(2)边界硬切换一般存在于异厂家设备边界,但是在个别同厂家设备边界也存在硬切换,比如个别厂家的呼叫迁移过程。边界硬切换与边界软切换不同,由于其切换前后,激活集导频全部替换成目标导频,导致成功率低于软切换。更重要的是,由于网络边界区域是重叠覆盖区域,容易发生网络实体间乒乓切换,而乒乓切换对于软切换来说是可以完全适应的,但对于硬切换来说极易失败,导致最终掉话。

2.2呼叫接通问题

在网络边界问题中,呼叫接通率低是一个非常严重且突出的问题,对网络质量影响甚巨。呼叫接通问题主要分为起呼(或寻呼响应)建立不成功和寻呼不到这2种情况。

CDma网络一般采用同频组网,终端待机时,对于同频的不同pn的导频信号的变化非常敏感,总是待机在最强的pn上,如果双方边界信号强度ec/io变化,易导致终端在边界上不停地在两个网络上频繁登记、频繁漫游,所以是信号强弱的变化导致用户频繁漫游,而不是用户真正地进行了跨边界的移动。同频干扰导致接收电平强,但是ec/io较差。对于待机态,此时尚无软切换效应,各扇区信号互为干扰,导致呼叫成功率低。

(1)起呼(或寻呼响应)建立不成功是由于CDma网络边界信号交叉重叠,网络导频信号容易不稳定,呼叫链路在建立过程中,其所在网络导频信号可能衰落(同时交界的网络导频信号可能较强)导致链路建立失败。

(2)寻呼不到的情况同样是由于CDma网络边界导频信号不稳定,终端在边界频繁往返登记,在寻呼信息通过边界某一网络下达的同时,终端可能切换至边界另一网络登记,最终导致寻呼不到的情况。

2.3小结

综上所述,导致CDma网络边界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边界乒乓切换、边界信号不稳定。而这2个原因又是由于目前CDma网络采用同频覆盖,边界区域网络交叉重叠覆盖导致双方信号不稳,容易发生来回乒乓切换、频繁登记、待机不稳定等。

3异频覆盖解决方案介绍

针对CDma网络边界由于同频覆盖导致边界区域乒乓切换、待机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边界网络异频覆盖解决方案,以期能较好地解决目前边界网络问题。

目前网络边界双方采用的同频覆盖方式如图1所示:

如前所述,同频覆盖方式会导致诸多问题,而且在重叠覆盖区域发生的边界硬切换由于CDma网络的同频干扰存在,使得其相对于GSm的硬切换来说成功率会大大降低。

本文提出的异频覆盖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与同频覆盖方式相比,网络1、网络2的业务覆盖频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频点f1和f2承载,在网络1、网络2分别设置伪导频频点f2和f1作为切换信标。

首先分析网络1,网络1的f1频点作为其业务频点,在界线1左边区域,f1频点不受网络2的干扰,在网络覆盖上不受网络2的影响,能够稳定待机,不需要发生边界切换,网络质量指标能得到很好保证,在界线右边f1重叠区域,不管是空闲待机还是业务态,如果触发了网络1至网络2的f1频点切换,网络2将mS终端切换指向网络2的f2频点,切换后,由于mS终端位于网络2的f2频点业务覆盖范围的界线2右边,不受网络1干扰,mS将稳定在网络2的f2频点上,从而实现稳定的单向切换。

同理,网络2的f2频点作为其业务频点,在界线2右边区域,f2频点不受网络1的干扰,网络质量指标能得到很好保证,在f2重叠区域,同样可以实现至网络1的单向切换。

为了实现mS终端稳定待机以及解决乒乓切换问题,该方案的要点关键在于f1重叠区域与f2重叠区域要错开,使伪导频频点靠近本网络核心覆盖区域,即图2中界线1要靠近右边,界线2要靠近左边。

4异频覆盖方案原理及业务

流程

上述异频覆盖解决方案中起关键作用的f1和f2的重叠区域,在其它区域网络同一频点无重叠覆盖,故而能够稳定待机,也不会发生切换,与同频覆盖网络无重叠区域类似,不存在上述网络边界的问题,所以本节重点讨论f1和f2的重叠区域。

4.1空闲态流程

以网络1为例,当终端待机在界线1左边时,位于网络1内部,当其进入界线1右边重叠覆盖区域时,将会因为网络2的伪导频f1触发空闲切换,网络2将该空闲切换指向其业务频点f2,空闲切换终端待机在网络2的f2频点上,从而终端位于网络2的f2业务频点上,进入网络2内部稳定待机。空闲态待机流程如图3所示。

通过异频待机的方式,从而实现mS终端分别在双边网络的稳定待机而互不干扰影响,在界线上能成功稳定地完成单向切换,从而避免mS终端在网络边界的频繁登记,使得mS终端信号稳定,提高网络的接通率和寻呼成功率。同时,由于采用异频覆盖方案,双边网络不存在干扰,因此信号覆盖会比同频覆盖要好。

4.2业务态流程

以网络1为例,当mS终端在网络1的f1稳定待机区(界线1左)处于业务态,当其移动进入界线1右边及f1重叠区域,发现网络2的伪导频f1频点时会触发至网络2的切换,网络2接收切换请求并将mS终端指配到其业务频点f2,切换后将稳定在网络2的f2稳定待机区(界线2右)。业务态切换流程如图4所示。

在界线1右边附近会发生伪导频硬切换,并且是单向异频切换,切换后不受切换前同频干扰,相对于同频硬切换其切换成功率会大大提升,参考GSm硬切换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稳定的单向异频切换也将成功地解决边界乒乓切换问题。

4.3小结

对比上述空闲态流程及业务态流程,终端处于不同的状态,两者流程非常相似,但对网络的影响不一样。前者主要解决提升网络接通率、寻呼成功率,避免频繁登记等作用;后者主要解决业务态的乒乓切换,降低掉话率,两者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网络质量。

本文提出的异频覆盖方案对网络和终端没有特殊要求,就终端而言实际上仍然是同频切换,而对网络而言,其需要开启边界基站伪导频切换功能,目前CDma网络均具备此项功能,因此本文所提方案在技术是可实现的。

4.4优化试验

沪苏浙边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际边界之一,用户密集,区域经济一体化明显,边界普遍存在的越界覆盖、乒乓切换、掉话、话音质量差等问题在该区域更为突出。

对该边界区域采取具体措施:由于上海方面青浦南山以北基站硬件上只支持2载频,因此上海在该区域的边界基站将201频点定义为业务载频、283频点定义为伪导频,苏州方面将283频点定义为业务载频、201频点定义为伪导频;由于上海方面青浦南山以南基站硬件上可支持3载频,因此上海在该区域的边界基站将201和242频点定义为业务载频、283频点定义为伪导频,其中242载频不设置寻呼信道,定义数据业务优先,同时提高从201频点到242频点的负荷分担门限,苏州方面将283频点定义为业务载频、201频点定义为伪导频。

从实施效果来看,苏州和上海间的a2接口掉话总次数已由原来的976次减少到132次。Dt测试优化前后FFeR误帧率对比如图5所示:

5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异频覆盖解决方案可以解决待机稳定性、乒乓切换的问题,从而能较好地解决目前CDma网络边界存在的边界切换、呼叫接通的问题。但是该方案相比于同频覆盖,网络采用不同的频点会占用较多的频率资源,所以在网络频谱资源紧张的条件下不便采用,期待在以后的CDma网络规划优化实践中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郭梯云,邬国阳,李建东.移动通信[m].3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Dma20001X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GSm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6

以“构建安全生态系统———新一代信息安全防护”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大会主要围绕着全新it环境给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展开深入探讨。谋划自主可控的实现路径目前,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衍生出的复杂安全问题,让国家、政府、企业、个人陷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严重的网络威胁包围圈。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认为,我国信息安全企业所要做的不仅是赶上国际领先企业,实现技术发展的同步,还要认清形势、积极调整技术发展的方向,谋划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自主可控的实现路径。同时,it企业之间也应该增强协作,通过构建安全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给养,以促进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比较薄弱,行业研究的商业转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走出国门的中国的互联网安全企业数量还远远不足。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互联网产业潜在市场的国家,中国对互联网安全的重视将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信息安全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注重创新,积极走上国际舞台。网络数据面临着三个挑战来自企业技术专家代表福禄克网络公司中国区业务发展经理andyLi认为,目前大型企业机构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众多,业务量巨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每分钟都会发生大量并发业务操作,产生海量网络数据。他们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安全监控与性能优化并重、无线与有线网络兼顾、在故障现场快速解决问题,尽管不少网络监控解决方案都可以掌握分布于各地的分支机构网络情况,但很多时候,想要快速解决问题,还需要总部与故障现场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企业级信息安全解决之道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产网络日益复杂且业务对于网络的依存度日益增加,某些行业,如用户对生产及办公环境的网络安全又有极高要求。对于这样的客户,日常的网络安全风险监控及主动的故障的排除就显得尤为重要。福禄克网络为此推出了将监控网络安全与保障网络应用性能相结合的企业级信息安全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具有诸多优势,像可以同时兼顾有线和无线网络,并对它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漏洞、防止信息泄露、阻止黑客攻击,还有可以为优化网络性能提供帮助;整体监控与现场检测的点面结合,使得解决方案具备了全面、快速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同时,部署简单且可扩展性好,易用性、灵活性具佳;软件与硬件结合,使得解决方案以较低的部署成本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解决方案的功能特色在于7×24小时实时监护无线、有线网络,并对有线和无线的非法设备抑制,快速、精准地对非法设备进行检测、分类与定位,而对异常流量实现监控、端口攻击检测、敏感信息泄露追踪,上网行为管控、内外网访问管理,以及非法网站访问记录与回放、无线攻击检测与多种通知告警功能、安全事件取证、现场安全攻击检测,智能专家系统指导用户解决复杂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与性能监控解决方案将应用的网络划分为四个大区,即网管监控区、数据中心、无线办公接入区和有线办公接入区,如图所示。网管监控区网络运维人员将在此区域中通过networktimemachine(简称为ntm)和airmagnetenterprise(简称为ame)控制台来管理和操作ntm和ame探针,了解网络运行状态,获取问题告警信息并下发防御策略。数据中心将ntm部署在数据中心或客户网络的关键位置,如果存在对数据中心中应用的非法访问行为和黑客攻击行为,ntm将会实时检测到并向控制台发出警告,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地远程定位该问题。同时ntm还可以最大10G的速率无丢包的记录对关键应用的全部访问,以便运维人员日后调用、分析和取证。无线办公接入区解决方案提供了无线网络监控机制,网络运维人员既可以在这里部署硬件探针,也可以使用任何具备无线联网能力的windows桌面或移动终端部署软件探针。如果有2G/3G/4G移动设备在此区域中使用电信网络连接互联网,并打开wiFi热点共享功能(软ap),则将使内外网之间的屏障失去作用,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ame软硬件探针可以及时地发现此类隐患并向ame控制台发出警告,以便运维人员可以通过ame控制台下发策略通过ame探针对非法设备进行围堵,排除安全隐患。另外,ame系统还支持频谱分析,排除非802.11的射频干扰和攻击。有线办公接入区对于有线办公接入区来说,除了ntm系统的监控外,还可以使用optiViewXG平板网络分析仪来便捷地接入网络,随时随地帮助技术人员在故障现场定位问题或进行安全审计工作。如果网络中存在基于ip的语音和视频应用,ntm可以起到很好的服务质量衡量和记录监控作用。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7

谋划自主可控的实现路径

目前,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衍生出的复杂安全问题,让国家、政府、企业、个人陷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严重的网络威胁包围圈。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卢山认为,我国信息安全企业所要做的不仅是赶上国际领先企业,实现技术发展的同步,还要认清形势、积极调整技术发展的方向,谋划中国信息安全产业自主可控的实现路径。同时,it企业之间也应该增强协作,通过构建安全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给养,以促进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认为,当前我国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比较薄弱,行业研究的商业转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走出国门的中国的互联网安全企业数量还远远不足。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互联网产业潜在市场的国家,中国对互联网安全的重视将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中国的信息安全企业应该抓住机遇、注重创新,积极走上国际舞台。

网络数据面临着三个挑战

来自企业技术专家代表福禄克网络公司中国区业务发展经理andyLi认为,目前大型企业机构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众多,业务量巨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每分钟都会发生大量并发业务操作,产生海量网络数据。他们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安全监控与性能优化并重、无线与有线网络兼顾、在故障现场快速解决问题,尽管不少网络监控解决方案都可以掌握分布于各地的分支机构网络情况,但很多时候,想要快速解决问题,还需要总部与故障现场的技术人员通力合作。

企业级信息安全解决之道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产网络日益复杂且业务对于网络的依存度日益增加,某些行业,如用户对生产及办公环境的网络安全又有极高要求。对于这样的客户,日常的网络安全风险监控及主动的故障的排除就显得尤为重要。福禄克网络为此推出了将监控网络安全与保障网络应用性能相结合的企业级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具有诸多优势,像可以同时兼顾有线和无线网络,并对它们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漏洞、防止信息泄露、阻止黑客攻击,还有可以为优化网络性能提供帮助;整体监控与现场检测的点面结合,使得解决方案具备了全面、快速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同时,部署简单且可扩展性好,易用性、灵活性具佳;软件与硬件结合,使得解决方案以较低的部署成本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解决方案的功能特色在于7×24小时实时监护无线、有线网络,并对有线和无线的非法设备抑制,快速、精准地对非法设备进行检测、分类与定位,而对异常流量实现监控、端口攻击检测、敏感信息泄露追踪,上网行为管控、内外网访问管理,以及非法网站访问记录与回放、无线攻击检测与多种通知告警功能、安全事件取证、现场安全攻击检测,智能专家系统指导用户解决复杂的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与性能监控

解决方案将应用的网络划分为四个大区,即网管监控区、数据中心、无线办公接入区和有线办公接入区,如图所示。

网管监控区网络运维人员将在此区域中通过networktimemachine(简称为ntm)和airmagnetenterprise(简称为ame)控制台来管理和操作ntm和ame探针,了解网络运行状态,获取问题告警信息并下发防御策略。

数据中心将ntm部署在数据中心或客户网络的关键位置,如果存在对数据中心中应用的非法访问行为和黑客攻击行为,ntm将会实时检测到并向控制台发出警告,运维人员可以快速地远程定位该问题。同时ntm还可以最大10G的速率无丢包的记录对关键应用的全部访问,以便运维人员日后调用、分析和取证。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258-02

一、网络环境下经济学教学过程的新变化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为经济学教学提供两个方面的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资源能够为师生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补充资源;另一方面,网络已经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或工具。教学中网络的植入,将会直接作用于教学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要素上,从而引起教学模式的变化和创新。随着越来越多教师把网络引入教学过程,网络事实上已成为除课堂以外的最重要的教学平台。

把网络平台引入教学过程后,相比于传统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包含了四个因素:教师、学生、网络教学材料、网络学习环境。这就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1)教学双方的时空都得到了拓展。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没法给予教学双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个性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发挥。网络引入教学活动后就突破了这种局限,使异步教学成为可能。(2)教学资源浩瀚,教师可随时调用多媒体交互式教材。(3)网络学习环境成为虚拟的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帮助,并且能自主管理其学习过程。这些特点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所特有的,我们可以从这些变化特点中寻求到突破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经济学原理》是为非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是经济学的入门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沿革、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并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课程系统性强,理论抽象,每个章节内容容量很大,但教学时数一般仅有54学时。时间紧任务重与学生在短期内必需消化吸收之间、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养成之间都形成了矛盾。把网络应用于课程教学,并基于此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有可能化解这些矛盾,有效达到教学的目标的。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经济学原理教学创新模式

根据网络环境中教学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主动性,在网络平台下,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可以考虑构建开放讨论、案例分析、问题发现和协作探究等教学模式。

(一)开放式讨论模式

开放式讨论是相对于课堂讨论而言的,依托网络平台,它既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延续,也可以是纯粹的网络讨论。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它的载体都是网络。

指导思想或目标:突破课堂教学对教学时空的限制,把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甚至课中重难点问题延伸到网络上,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为主的方式来学习知识、理解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主要程序:设置主题―提出要求―讨论(同步或异步)―指导或引导―总结。

开放讨论有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两种方式。同步讨论主要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网络平台资源主要起着教学辅助手段的功能。异步讨论是在课堂外展开的,特别适合重要章节或重难点的教学,这类问题往往受制于课时限制,无法在课中充分展开,在网络平台上推动异步讨论就能克服这种局限。在课外网络平台上,先由教师围绕主题设定讨论的初始问题,并在BBS系统中建立主题讨论组;然后学生参与到某一讨论组,进行讨论或发言。讨论期限也由教师设定;教师定期对网上的言论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供深入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确定所要讨论交流的主题,这些主题应是对教学重点内容的认识,或有助于找到解决这一主题的合理对策;第二,对讨论的整个过程,如规定讨论的要求,如何分配讨论时间、确定时限,可能出现的结果,怎样进行总结等一系列问题,预先进行设计与考虑;第三,精选经济学网站,选择合适网络资源;提供网络Cai课件。

(二)案例分析模式

案例分析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在某些约束条件下,运用知识对问题做出关联性的分析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或目标:从案例的应用和研析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理论思维或具体方法。

教学主要程序:案例教学目标阐述―案例呈现―设置问题―讨论分析。

网络平台上有大量鲜活的案例可供经济学教学参考,选择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在于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以及时效性和针对性。比如,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对经济运行调控政策的背景、导向,调控政策的内容和主要手段等在各大门户网站中都有网络资料集成,它们可以成为iS―Lm模型非均衡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等宏观经济理论内容最直接的案例教学的现成素材。

经济案例往往可用于不同内容主题的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程序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提取学习信息,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在课前为所选案例布置几个题目给学生预习,上课时先检查预习效果,并针对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就可以进入案例分析,由浅入深,切入正题,以引导学生对主要问题集中进行思考和讨论。

由于经济学的案例分析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形成看法和结论。因此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后做总结性发言,重点评价案例讨论的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得当,解决问题的措施是否具有可行性等。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要集成在网络上的案例库;第二,集成网络上对案例的相关评论;第三,引导访问一些资源网站;第四,要提供相对的案例,并进行相应分析。

(三)问题发现模式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由某些内容主题来组织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指导思想或目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学习能力。

教学主要程序: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分析信息、构建答案―答案展示、效果评价。

问题发现模式一定要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问题从实际中抽象,既可以是一个经济理论上的争鸣问题,也可以是经济现实问题,如金融危机。学生从中可选择一个问题作为探索主题,并围绕主题结合课程学习展开研究。比如,从2008年中国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小企业倒闭风潮的实际中可抽象出有效需求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的应用等等探索主题,由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再去探询问题之所在。问题发现模式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学生学会用批判性、建设性的方式讨论观点与建议,并学会如何运用不断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复述教科书内容。因而它更有利于能力素质的养成。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第二,要提供有关的信息材料;第三,要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提示。

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步骤:首先,从网络平台上呈现教学大纲以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的,了解学习要求;其次,选择网络学习路径,寻找相关学习信息;然后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进行学习小结,归纳总结。

(四)协作探究模式

协作探究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的策略。学习者在协作探究活动中,个体之间通过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论证,并将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成员共享,由此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发展个体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

指导思想或目标:以小组的形式调动、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去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协作探究模式的一般程序是:明确任务和学习目标―成员分组或结队―学生进行作业―教师总结性评价。

这种教学模式关键的操作点是,要求协作组成员必须一起参与讨论、设计进程计划,共同使用资源、共同遵守相关原则等,以使协作组中每位成员都有参与感,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同时,要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职责,解决将各个成员的工作、学习结果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问题。但要允许成员个人根据协作组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设计个人学习的目标、程序和方法等。

教学策略及学习材料的要求:第一,要设立适合的、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二,要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三,提供各种交互工具(经济论坛、BBS、精品课程网站、应用软件等)。

在协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交互过程,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调节。要不断根据学生交流及提交内容评价各个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各个成员的贡献,同时也可以鼓励小组和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

上述基于网络环境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各具特点,其具体运用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只有针对课程及教学对象的特点,优化选择教学模式并合理搭配,才能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雷.经济学专业创新性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46-48.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9

首先,供电可靠性面临巨大挑战。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者不关注服务器等核心设备,不关注这些设备的冗余方式,从而导致供电系统与服务器的电源冗余不匹配,从而严重影响了供电的可靠性;同时,配电系统的“边缘地位”也严重影响了系统的可用性。

其次,高热密度发热问题严峻。数据中心复杂度的提升、刀片服务器和虚拟化应用的普及,导致了单个机架或机架局部单位面积发热量的急剧上升,机房的高热密度问题因此越来越普遍和突出,面对这种高热密度问题,传统的制冷方式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管理难度增加。机房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就基础设施层面而言,其动力和环境调节系统涵盖了更加多样化的设备,这些设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机房可靠性的发挥有赖于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因此,对机房系统的管理越来越重要,而难度也越来越大。

最后,能源消耗严重。数据中心建设的加速,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能源消耗量的急剧攀升。有关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当中,数据中心能耗增加了一倍,大中型企业数据中心的能耗已经占到it总开销的40%左右。能耗的增加使数据中心建设成本增长,影响着企业业务的开展。

作为行业领先的网络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艾默生网络能源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融合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推出了“aGDC动态数据中心网络能源解决方案”,以高可靠性的供电系统、高效的制冷系统、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先进的节能理念,解决新一代数据中心所面临的以上四大难题。

高可靠的供电系统。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动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合理的输入配电设计、不同等级的UpS供电系统结构和方案、先进的输出配电系统等保证了极先进的可靠性。在输入配电方面,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提供了高可靠性的设计,能够保证各级配电开关的选择性配合,又具有合理的规划;在输出配电方面,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提供了新一代终端配电――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Spm(Serverpowermanagement),能够为用户关键的负载提供极先进可靠的配电。

高效的制冷系统。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提供从高通孔率的服务器机柜、高能效的机房专用空调到高热密度空调系统等全方位的制冷解决方案。其服务器机柜通孔率在80%以上,能够满足机柜自身的散热需求。艾默生网络能源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送风方式的解决方案。针对每平米发热量超过5kw的高热密度机房,艾默生网络能源推出了超高密度解决方案,高效节能,并具有灵活扩容的特性,不仅解决了高热密度问题,也节省了珍贵的机房空间。

完善的管理系统。艾默生网络能源aGDC采用的服务器电源管理系统,具有安全管理和运营成本管理双重功能。该系统将配电系统完全纳入到机房监控系统,使用户对机房配电系统运行状况一目了然,也便于用户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有效规避风险。Spm还能够实时侦测每个台服务器机架的运营成本,精确计算及测量每一个服务器机柜、每一路开关的用电功率和用电量。

先进的节能理念。aGDC动态数据中心网络能源解决方案,在UpS、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等所有环节注重了节能的设计。尤其重要的是,艾默生网络能源认为,节能不仅仅是电源节能,而是整个数据中心各系统的协调一致。其提出的“能效逻辑”概念为业界提供了一种分析数据中心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成为aGDC数据中心的核心理念。

从机房动力解决方案,到动力一体化解决方案,到网络能源一体化柔性解决方案,再到aGDC动态数据中心网络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变化的是技术,是技术的不断创新,是对数据中心面临挑战的深刻认识,是对绿色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变的是艾默生网络能源以客户为本的信念,以及其“关键业务全保障tm”的核心理念。

关于艾默生网络能源

网络问题的解决方案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要素;立体化;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

教学解决方案是对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对某种教学规律的把握。强调“教”忽视如何“学”,或强调“学”而贬低教师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现代教学理论重视教学解决方案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发挥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多重功能,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与内化相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际贸易实务与实训是业务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根据“理实结合”的要求设计“教”与“学”的活动,从单一的教学要素寻求整体质量的提升难以达到目的,打包一揽子教学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建设是必然趋势。多年来,我们以现代综合教育理论为指导,确定了建构性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岗位实践、课程内容研究、教法研究、手段研究及实训系统研究,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构成

该教学解决方案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以“理实结合”为目标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解决方案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交互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立体化、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以发挥整体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各要素内部的功能。方案由理论基础、模式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包与教学手段、操作程序与实施结构、教学效果、实施建议等七个部分构成。

理论基础以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种关系的多重功能,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与内化相结合、教学要素之间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模式目标通过提供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业务理论和业务能力,使教学解决方案与教学目标之间始终保持内在的统一性。

教学原则以整体性、综合性和课前课中课后形成建构主义立体空间为原则,以教学要素配套组合为手段,形成各教学要素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相辅相成、集合发力、全天候运转的立体化体系和结构。

教学包与教学手段打包要素包括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四种常规教法组合、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三套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教学环境包括现代化教室及实验室、企业及市场、因特网及局域网、业务情境范例。辅助教具包括投影、图表、数据、单证实物、书写板、录音、电视、计算机、光盘、模拟软件等。教学资源包括音像课堂、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贸易案例库、贸易数据库、贸易网站库、经济论文库和试题库。

操作程序与实施结构阅读教材—重点难点指导—体验范例—情境中的模拟操作及现场实训—当面或网络辅导、自测与评价—操作及知识点综合考核。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使师生有序展开教学活动,按步骤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多重组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课前课中课后互为支撑,使学生获得全天候的内容充实;师生互动及学生自助辅导,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教材和课程的设计结构,使学生通过持续的情境模拟,获得业务岗位描述的工作能力与方法。

实施建议考虑到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定位所出现的各种差异,在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使用者应对可供选择的要素和手段进行适当调整和组合(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网络资源、模拟软件平台等与教材和教法的结合),以体现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主动适应。

二、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资源与载体建设

资源与载体建设包括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建设成果。

1.配套教材的建设与修订

定期修订《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国际贸易实训》三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以贸易范例为载体,以业务进程为主线,以理论、情境和操作的结合为表现方法,展现进出口业务的要领、方法和步骤。

2.配套的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按教学内容的重点、情境和范例要求制作。贸易范例一票业务到底,将全部内容及过程贯穿整个系统,防止发生逻辑错位和理解上的混乱。同时附配全套的习题和操作答案。

3.网络课程

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基础,不断更新网络课程资源,构成网络环境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供全天候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产生与面授的互补效应。网络课程较之传统课程的优势如表所示。

4.模拟实训平台

“eDi”模拟教学软件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系统将国际贸易业务三个方面的作业活动与网络数据化手段结合起来,内容、方法、手段融为一体。众多计算机工作站在实验中心承担贸易流程中的单位职能,如政府机构、国内外商务公司、银行、海关、运输、商检、保险等单位等,标准业务过程将学生带入了仿真的无纸化电子商务场景中。系统包含了FoB、CFR、CiF三种贸易术语及其相配套的L/C、D/p、D/a、t/t等多种结算方式,同时提供知识性与操作性的在线帮助,并向学生提供交易情境信息。

5.教学方法及考核管理系统

首先提供四种教学方法组合。一是课堂精讲,辅以讨论、答疑和无纸化考核,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二是案例教学,组织素材阅读、分组讨论分析、全体多方案的论辩和结论报告,目的是培养在进出口业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项目研究教学法,通过师生深入企业实际,完整解决某一难点问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拥有实际作业的能力;四是模拟仿真教学,通过传统的业务填单方式或微机模拟环境,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对进出口业务进行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套方法要与其他要素有机对接,根据需要选用某一个方法或选用多方法的组合,能有效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其次提供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系统由无纸化考试和综合题库两部分组成。无纸化考试系统主要进行知识点的考核,差异性电子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答题或修改,答毕即时公布成绩并记录在考试管理系统中。综合试卷电子考试系统根据章节、知识点、难易程度、题型等要素综合配题,试卷依手动组题或自动组题两种方式提取。系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无纸化管理的程度。

此外,国际贸易实训的考核,在模拟实验系统上操作完成;网络学习通过网络课程考核系统完成;现场实习凭公司鉴定和实习报告考核。

三、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知识与能力如何从无形到有所感知(理实结合)、从易逝流失到形式与记忆的储存、师生一体到分离与同在的结合、授课品质(因人因时不同)的差异化由不可控制到最高程度的一致,这是本方案建设的动因。

教学解决方案追求教学各要素的立体化深度结合,运用内容、方法、工具组合的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教学质量的不可控和差异化问题,解决进口出口分家的问题,解决进出口业务难以实习的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无形性、难以触知性、难以储存性和教与学两张皮问题,最大程度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要求。

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如下:

1.用组合手段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教学解决方案的研究不是停留在对各部分教学要素独立的抽象理解上,而是从整体上综合运用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互相作用的各个因素,在内容、方法、手段和环境上加以匹配、组合、变化,将情景、理论与操作融为一体,打破教与学的两张皮,为教学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操作框架,使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解决理实相结合的问题。

2.以标准的内容、组合的手段和规范的程序解决教学质量的差异性问题

通过提供标准的电子教案、教材、网络课程、考核手段和规范的教学程序,增强不同教师及不同时段教学质量的趋同度,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统一,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摸索教学的状态,缩小教学质量的差异度。

3.以范例为基础的仿真模拟解决因交易周期过长所派生出的实习问题

国际贸易是典型的“单据买卖”,而非现场交割的交易形式。一票业务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才能结束,通过实习训练全套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极为困难;此外,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内容繁杂,举例说明繁多,经常造成思维错位及操作例证的扭曲,致使这门以操作见长的课程“说”起来就非常困难。仿真模拟提供传统纸质情境和现代网络平台模拟,如同一个季节的花开花落被高倍浓缩在半分钟的镜头里一样,使师生足不出户即对进出口业务进行规范的仿真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感受到与“新经济”形态的对接。

4.以网络教学资源解决教学服务属性问题

教育教学属服务性质(知识和能力的无形性、难以触知性、难以储存性和师生难以分离性),不同于实物的搬运转移,错过的课程即会“时过境迁”。网络课程和网络实训平台全天候运转,稳定地成为师生互动和情境生成与再造的媒介,实现师生分离状态下的远程交流,为自主学习、建构性学习提供现代化的平台,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实现了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的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