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固定资产审计论文十篇固定资产审计论文十篇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50:44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1

(一)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现状

国外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持谨慎态度。国外的固定资产购置,一般通过租赁来完成,用少量的现金拿到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再通过资产的运转,归还租金。因此,国外商业银行只拥有少量的固定资产,更没有闲置固定资产的困扰。国内商业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持积极态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固定资产本身存量就不少;另一方面,国内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对房产有上涨的预期,使商业银行对拥有房屋类固定资产持积极态度。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规模较大,较易形成闲置固定资产。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针,落实发展战略,严控固定资产总量增长,固定资产一直保持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商业银行在经营决策时,不仅要考虑资产扩张的速度和业务发展的规模,还要充分考虑由此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经济资本占用情况。因此,在各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规模稳定增加的同时,闲置固定资产总量普遍呈减少趋势,并加强了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盘活工作。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资产出租、处置等高风险领域都加大了管理力度;在促进闲置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保值增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范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但还存在许多处置困难、甚至无法处置的资产。从资产结构来看,各商业银行的闲置房屋及构筑物构成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主要部分,从2009年至2011年新增的闲置固定资产来看,闲置的营业、办公用房类是构成新增闲置固定资产的主要因素。在地域上,西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虽然各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了闲置固定资产处置,但是很多闲置固定资产由于历史遗留原因,产生了处置困难的尴尬情况。

(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主要难点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还存在较多的困难需要解决,主要是以下几点。

1.管理责任不够清晰,影响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在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职能部门应分为价值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价值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职能必须相分离,做到各尽其职、相互监督。但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模式不统一,造成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健全、有效性不足,价值管理部门未做到定期检查、监督,实物管理部门未做到定期盘点,或盘点工作流于形式。管理职能的不明确,使审计工作面临各职能部门相互推诿管理责任的状况。

2.系统数据维护不到位,审计数据质量较难保证。部分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上级行实物管理部门并不对下级行实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也不对下级行实物信息维护的及时性进行监督,闲置固定资产实物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与其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未能实现联动,导致不同系统中类似报表的数据不一致,凸显了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薄弱、数据质量低下的问题。审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影响审计人员的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质量,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

3.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易引发审计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未制定闲置固定资产的专项管理办法,没有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未规范认定、出租、处置流程,未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办法以及具体的检查监督规定等。在财务核算上,由于制度不完善,使闲置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薄弱,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不规范。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别要注意被审计对象的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在问题不清晰的情况下,切忌盲目下结论、武断做决策,注意防范审计风险。

4.被审计部门存在舞弊可能,主观上不予支持配合。部分被审计部门由于经费、职工福利不足等原因,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的漏洞进行舞弊活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由于涉及出租、处置等环节,是“小金库”容易滋生的热土。被审计部门自知存在舞弊行为,在接受审计时,为逃避责任,通过提供错误资料、造假账册、相互推诿等手段,不配合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进一步深入。

5.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结果受到高层压制。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部分是由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iia的《内部审计章程》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独立、客观的开展工作,公正地履行职责,要求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层级,直接隶属于董事会。但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部分问题上,由于闲置固定资产收益的使用分配可能涉及管理层,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受到制约,会受到被审计单位高层或内部审计高层的阻挠或者压制,无法真正反映审计结果。

二、加强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

(一)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审计内容

西方国家在固定资产审计上侧重点各不相同,美国、澳大利亚侧重绩效审计,英国侧重物有所值(衡工量值)审计,加拿大侧重综合审计。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方面,国外审计经验可参考的不多,由于国外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存量少、处置及时,因此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做专项审计。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这方面需要多加关注。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于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一方面应关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风险,采取“抓大放小”的审计策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应揭示风险、损失及问题的根源所在,趋利避害地进行分析研究。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以管理全流程为切入点,合规审计与管理审计并重,通过对闲置固定资产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流程设计与运行操作、会计核算、系统控制、监督检查等管理要素的审计,揭示管理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全行进一步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全面及时掌握资产闲置状况,健全制度流程,提升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资产盘活利用效率。

(二)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审计方法

1.非现场审计方法。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前期运用非现场审计,通过远程调取大量的审计数据和资料,通过建立审计模型,运用复核、比对、分析、排查等方法,寻找数据和资料中的规律和疑点,它不仅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且有分析数据灵活、排查数据全面的优势。通过非现场审计过程中的模型筛选,可以有效排查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风险样本,有利于精确指导现场审计工作。目前,虽然国内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逐步脱离手工账簿,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是许多数据、报表仍然依靠手工录入,数据质量不高,且各类报表之间没有联动,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可能产生错误的统计和漏报。为了全面地排查可能存在的闲置固定资产,可以建立多个疑似闲置固定资产的排查模型,通过筛查、汇总、分析模型中的异常情况查找疑点,把审计重点聚焦到少量的样本上。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建立人均营业办公面积异常机构排查、单个机构对应多处房产、已撤并或迁址网点对应资产未做处理、长期未完在建工程、自助设备闲置的审计模型。疑似闲置固定资产的排查模型主要关注的是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方面的疑点,审计人员应在全面了解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围绕实物管理中的重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合规性风险与道德风险等,同时兼顾剖析影响闲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效能提升的主要因素。

2.现场审计方法。现场审计是整个审计实施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现场审计是依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海量查阅审计资料进行的,整个现场审计时间冗长、效率低下,相对于新型的现场审计,其审计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新型的现场审计通过非现场审计中排查的审计模型,为现场审计缩小范围、提高效率、锁定疑点,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闲置固定资产可以分为四大类:房屋及构筑物、固定资产装修及土地使用权相互关联,可归为一类;其他三类为电子设备类、其他机具设备类和运输工具类。由于运输工具总量较低且控制严格,电子设备和其他机具设备种类多、价值相对较低、账面反映闲置较少、使用过的机具设备处置没有收益或收益很低,都不宜作为全流程审计的重点。现场审计中,闲置固定资产实物、出租、处置管理及效能评价才是重点应关注的对象。实物管理应关注账实是否相符、是否有账外闲置固定资产、是否有未确权的房产问题及其原因;出租管理应关注出租定价、出租流程、租金收入及账务处理;处置管理应关注处置流程及核算管理;效能评价应关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效率、效能及效益对于被审计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但现场审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报表和系统数据质量不高,使审计的范围、效果存在局限。大部分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使用状态数据质量不高,系统和报表在提供闲置固定资产新增、再使用以及处置明细数据方面存在局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数据与其他系统和报表间缺少关联关系,部分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和出租收入与其他收入共用核算账户,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场的审计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各行缺少统一的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沟通时易产生扯皮的情况。通过排查发现的疑似闲置资产可能难以认定为闲置资产,被审计对象可以以各种理由反驳审计人员的认定,相关部门也有可能不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因此需要在审计前与被审计对象就闲置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达成共识,如,闲置多大面积、空置到何种程度、闲置多长时间必须在账面反映为闲置资产。

三、以风险为导向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思考和认识

(一)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的未来趋势

1.非现场分析成为不可或缺的审计方法。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其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操作环节增加、资金量巨大,审计工作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处理难题,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检查监督作用是当务之急。非现场审计可以远程调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将信息技术和审计方法紧密结合,运用高效的技术分析、模型排查开展审计工作,合理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审计部门的非现场工作量约占到全部工作量的三分之一,今后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可见非现场审计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另外,商业银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各个层面,银行业务数据化、程序化、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正在逐步摆脱手工管理向电子化发展,使用了大量的管理、报表、统计系统,在这些系统不断完善的将来,非现场审计被作为精确定位、有效审计的专业方法,必然成为闲置固定资产审计不可或缺的手段。

2.闲置房产成为闲置固定资产审计的主要对象。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类型较集中,闲置房屋及构筑物构成闲置固定资产的最主要部分。一方面,房屋及构筑物类固定资产相较于运输工具类、电子设备类、其他机具类固定资产的金额大得多,使其结构占比高。另一方面,房屋及构筑物类闲置固定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处置起来有难度,使其减少、下降的幅度不大。而闲置房屋的原因归集为三个方面:一是网点迁址改造;二是机构扁平化改革;三是职工房改后,交回银行的房屋。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经营规模将不断扩张,网点迁址改造和机构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再加上房屋及构筑物类固定资产价值上的特殊情况,因此,闲置房屋类固定资产还将成为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中的主要内容。

3.管理审计成为审计关注重点。闲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较多的风险,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会发生资产损坏或者灭失的风险,资产盘活利用不及时会造成资源浪费,资产出租、处置环节控制不严格,会引发资金甚至道德风险。闲置固定资产在出租、处置的环节中,由于操作不公开、流程不规范、主观故意等原因,成为滋生舞弊的温床。在中国银监会、审计署对“小金库”三令五申的严禁下,舞弊的行为必将收敛乃至消灭;国内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在不断发展中,流程操作越来越规范,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主观舞弊的难度越来越大。国外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操作较为成熟,也多以合规审计为主。因此,虽然舞弊风险不容忽视,但长远来看,舞弊审计必将逐渐被管理审计所代替。

(二)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健全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清晰管理职责的界定。一是修改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定闲置固定资产认定标准,明确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部门;二是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监督;三是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管理层级,强化其对辖内各级行闲置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职能;四是健全检查监督办法,明晰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职能,强化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工作。

2.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明确薄弱环节控制标准。一是细化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和合同审批程序,统一合同标准文本的使用,建议各一级分行应制定闲置固定资产出租管理操作细则,规范租金定价、核算、审批、管理层级,加强房屋租赁的合同管理。闲置固定资产出租审批权可放在二级分行,同时向一级分行报备。管理部门可落实在办公室。二是进一步明确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和手段,研究制定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利用的计划和目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闲置固定资产应尽的职责,强化管理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闲置固定资产账务核算,保障账务实物信息完整一致。一是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闲置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严格规范房屋出租收入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流程,禁止挪用房屋出租收入,严禁员工利用个人账户划转房屋出租收入,禁止利用财务备用金账户作为房屋出租收入归集周转的过渡账户,杜绝将房屋出租收入充抵中间业务收入的核算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出租合同真实性和租金核算规范性的检查监督,防范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二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与价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屋租金收取的管理,确保出租租金定价的合理性,对应收未收租金采取有效催收措施,同时严格执行保证金收取条款。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出租实行规范的公开招租程序,确保出租行为公开、公正、公平。

4.优化信息系统管理应用,实现系统联动控制。一是完善闲置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维护和更新的流程办法,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的维护更新管理;二是信息科技部门、财务会计部门积极沟通,优化和完善系统流程,加强系统硬控制,提高系统运行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系统未能完全实现联动时,重视信息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数据质量。

5.明确监督检查职能,健全三道防线职能作用。明晰实物管理部门、价值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职能、检查内容、检查流程,强化闲置固定资产的检查监督工作。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要跟踪管理,把监督机制贯穿始终,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在内控管理部门和检查监督部门第二道防线之后,再设立强而有力的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牢牢控制风险。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86-02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2.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思考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3.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活动日趋纷繁,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以资金活动为主线,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即使是抽样审计,真正建立落实在内部控制测评基础上的也很少。采用这样的审计方法,一是会造成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订审计计划、实施审查、做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审计技术必须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电子计算机将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但从实际情况看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一方面应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另一方面,应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

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界的实践经验,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一是建议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及时总结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二是建议审计署和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标准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别是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三是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财政部的有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5.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控制的其他对策

一是要强化对建设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事项的审计,包括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来源和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等,它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保证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对重点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议审计机关以派驻的方式从项目筹建开始进驻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三要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效能。在审计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人员培训周期较长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廖洪,陈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审计研究新视角,2005,(3):3-5.

[2]赵云青.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浅析[J].审计月刊,2006,(7):12-13.

[3]周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4):44-45.

[4]吴礼鑫.应从八个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月刊,2004,(1):34-35.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障碍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投资审计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且该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对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投资审计时,应强调审计内容的与时俱进,分析其因时间的变迁而改变,这时的审计内容陈旧且浅显,会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许多障碍,因此,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强调的是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全面监督投资项目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其主要是开工前的合法性审计和建设中的监督审计,再是建设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审计,工程竣工之后的效益性审计。往往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效益实现周期较长,这时就应展开适当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这是国家发展的需求,亦可促使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审计工作应强调全方位展开,强调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计,还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展开效益审计,从而强化项目管理,以便提升投资效益,加深投融资体制改革。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范围小,且力度缺失。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并未强调审计机构的重要性,且其监管权力非常分散,这时的审计监督力自身极具限制性;且审计人才知识结构不完善,能力缺失。往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涉及内容极多,复合性知识是审计人员必不可少的,不过此类人才较少,审计结构亦不注重此类人才的培养与积累;审计工作不系统,其间存在的问题很难搞清原因。审计工作中的任何漏洞都极易使得系统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投资经济性及其效率和效果;计算机审计亦是十分匮乏,效率偏低。电算化审计十分滞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缺失,审计成本偏高。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完善对策

(一)增强审计经费投入

应不断加大审计经费投入,以保证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还应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渗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个阶段,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工作充分结合,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基于施工图预算展开事前审计,基于经济合理性展开事中审计,基于项目结算展开事后审计。全方位审查项目招投标工作,严格预防其间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且应对项目建设之前的工程预算、资金来源、合同订立等进行全面审计,务必做到事前预防。

(二)增大审计人员培养及人才引进

要不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展开各种培训,引导审计人员学习财务知识,使其更加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与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可以相应的手段来激励和引导审计人员自学,以便提升其学历水平;让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置于不同岗位进行锻炼,使其能够了解各种业务流程,习得所需的技能,让投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获得许多隐性知识,有助于审计工作的持续深化。加强人才引进,可于人才市场中引进各种复合型人才,亦可培养工程造价师或是计算机人员等,均可将其引进审计部门,展开审计工作时,工作小组中的人员则可技能互补、知识互补,从而充分提升组织运转效率。

(三)增强领导重视度

未来的审计工作一定是基于计算机而实现的,这时就应加快设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计算机审计技术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应用,加强硬件配置,且大力推广审计软件,使得审计人员以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大量数据,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整理,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及其准确性,且不断扩大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范围,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软件的掌握程度。要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以便及时获得各类数据信息,且展开详细的动态投资分析,再对其进行严格的复核,要合理降低运行成本,将审计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水平,这也说明探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针对性处理策略,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简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并探讨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完善对策,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作者单位:山西省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

参考文献:

[1]江松.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65-66.: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4

关键词:固定资产审计目标审计程序

一、固定资产审计认知

1.固定资产的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予以确认:第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固定资产审计

固定资产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固定资产项目的核算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际执行情况,对固定资产及相关账户会计处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一贯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得出审计结论的活动。

二、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是一项长期资产,相对与现金、存货等其他流动资产而言,固定资产的业务量不大,并且在审计程序中不存在类似存货的变现价值评估问题,而累计折旧却是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根据以上特点,固定资产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第一,了解并评价分析被审计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第二,验证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是否真实存在,所有权是否归属于被审计单位,其使用是否受到限制。第三,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规定,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正确并前后保持一致。第四,审查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业务是否及时正确入账,并如实列于资产负债表。第五,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并前后保持一致,折旧年限和残值估计是否合理,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无误。第六,确定固定资产清理的有关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完整,期末余额是否正确,是否在财务报表上如实披露。第七,验证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上是否恰当列报。

三、固定资产实质性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审计为了达到以上的审计目标,必须实施以下七个方面的审计程序。

1.验证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首先索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汇总表,然后审核固定资产账簿记录的正确性,最后盘点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验证其所有权归属。

2.固定资产增加业务的审查。审查固定资产的取得,是固定资产实质性审查的重要步骤之一,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取得方式包括投资者投入、购入、新建、改建、扩建、盘盈和接受捐赠等,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确认方法。一般来说,审查增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列式固定资产增加分析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表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把握审计重点。

(2)检查固定资产增加的手续。主要看新增固定资产是否经过批准,手续是否齐备,购入后是否经过验收等。

(3)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企业新增的固定资产,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外,其余方式下必须拥有产权证明方可入账。具体来说,对外购入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审核采购发票确定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对于房地产类的固定资产可查阅有关合同、产权证明、财产税单、抵押贷款的还款凭证、保险单等书面文件;汽车等运输工具,则应验证有关执照;接受投资或捐赠取得的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审阅有关投资、捐赠协议来确认所有权。至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验证有关租赁合同,证明其租赁性质。

(4)审查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取得时的成本入账。

(5)检查固定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按照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要求对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

3.固定资产减少业务的审查

对于固定资产减少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方式:固定资产的出售、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盘亏等。审计人员也应该根据不同的减少业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计。

(1)首先应编制固定资产减少分析表,借此对固定资产的减少情况进行了解,并进一步确定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2)审核固定资产减少的批准手续。无论是何种减少,都要有具体职能部门,有审批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处置;如果是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一般还要签订投资合同和资产转让协议,规定作为投资转出的名称、数量、时间和金额等。

(3)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计价。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原始成本入账,所以在处置、固定资产减少时都应当按照当初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原始成本和累计折旧进行处理。下面为常见的任意缩小固定资产的计价范围的审计案例解析如下:

江苏某会计师事务所,于2008年3月20日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徐州东华有限公司2007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对该公司实施了审计。在对固定资产审计的过程中,根据对该公司固定资产符合性测试的结果,结合该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质性测试。从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审计,在实施了一系列审计程序后,发现该公司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存在一些问题,举例如下:

在审阅该单位8月份固定资产明细账时,发现有一笔增加业务,为该单位购入专用生产设备一台,买价600000万元,所作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专用设备6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

专用设备于该年8月份投入使用(假设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为10%)

该设备从外地运来,却没有运杂费,另外,按常理该设备必须经过安装并调试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但是没有安装、调试费。于是怀疑这两项被记入了期间费用。

审阅了8月份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的有关支出记录,没有发现相关项目,向前期追查,审阅了7月份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明细账及有关凭证,发现有一笔支出:

借:营业费用20000

管理费用10000

贷:银行存款30000

摘要为付某安装公司运杂费、安装费。

与有关的原始凭证核对,发现某安装公司的发票,注明为某专用生产设备安装调试费20000元,运杂费10000元,另有一张原始凭证为金额30000元的转账支票存根。与以上记录吻合。

按照以上程序审查后认为:本案例属于第三方面计价错误,将本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项目,计入期间费用。由于计价错误,使固定资产原值虚减,进而影响折旧和本年度损益,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

查出问题后要求徐州东华有限公司调整账项:由于审计于下年初进行,所以调整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应先计算补提的折旧数,因设备原值少计30000元,对这部分价值也应计提折旧,该设备于8月份投入使用,但当月不提折旧,从9月份开始计提,共计4个月。

则应补提折旧数=(30000×10%/12)×4=1000(元)

调整分录:调增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9000

补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00

贷:累计折旧1000

调整固定资产项目:固定资产原值增加30000元,累计折旧增加1000元。

(4)检查固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减少方式,应当做不同的账务处理,可能会涉及到的账户有“固定资产清理”、“长期投资”、“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审计人员要结合整个处理的过程来审核企业的账务处理,审查其是否存在截流收入或者隐匿费用等现象。

4.固定资产折旧的审计

注册会计师对折旧审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审查企业折旧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审查累计折旧的计提总额是否正确;审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是否合理;审查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时间和范围;复核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是否正确;审查累计折旧的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审计人员应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入账科目而影响当期及以后各期的损益。

例:注册会计师对南京某企业的2010年报审计时,发现公司于本年度1月初新增已投入生产使用机器设备一台,原价600000元,估计净残值为15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又调查发现该公司其余固定资产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公司对这一事项未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予以揭示。

根据以上情况,注册会计师利用以上的审计程序审查后,认为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本期出现了不一致,且未做充分揭示。这是违反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的。

该项固定资产折旧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影响计算如下:

该机器设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年折旧额=600000×2/10=120000(元)

该机器设备用直线法计算的年折旧额=(600000-15000)/10=58500(元)

由于折旧方法的改变,使本年度多提折旧额61500元(120000-58500),使资产负债表中的“累计折旧”项目增加61500元。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目减少61500元。也就是说,企业使费用项目虚增,利润虚减,从而少交所得税。

注册会计师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充分揭示由于该机器设备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对累计折旧和利润总额所造成的影响。

5.审查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报表披露。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标准、分类、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是否合理正确。

6.审查固定资产的清理

注册会计师对固定资产的清理审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复核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总账、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检查固定资产清理发生的理由是否合理,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和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准确,清理结果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固定资产清理在清理结束后是否及时转销,有没有长期挂账而调整损益;确定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列报。

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查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计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检查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并核对书面报告等证明文件;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分析本期末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数据占期末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并与期初数据比较;检查实际发生固定资产损失时,相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销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审计程序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详细、重点的审查,最大限度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错弊行为,达到固定资产审计目标,确保固定资产及其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正确性,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审计失败。

参考文献:

[1]程运木主编.《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

[2]姜璐璐,李东艳,孙丽华.《北方经贸》.2004第12期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发展现状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投资审计体系已初步形成,审计内容不断深化审计方法不断改进,审计程序不断完善,投资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不仅揭露和查处了大量违规违纪问题,而且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1.投资审计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和支持投资审计工作,要求本市范围内重点工程项目全都要实施审计监督,并于2006年下发了《成都市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青羊区政府也在2007年下发了《青羊区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进一步确立了投资审计的法律地位。

2.投资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最重要体现之一。无论是在促进宏观管理,还是直接核减工程造价,收缴违纪款项均拥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3.投资审计是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重要领域。投资领域的效益审计是效益体现得最直接、最具体的。每年我们通过审计都为国家节省大量建设资金,并为加强投资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不够广,审计力度不够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投资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监管权力分散在发改、财政、建设、监察、审计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审计的监督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审计机关受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投资建设项目全部、全过程加以审计。

2.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不能提前介入。审计的提前介入是指审计人员从项目立项开始参与项目投资全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加强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又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目前我们的投资审计大多还是事后审计,主要发挥监督作用,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尤其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

3.现有审计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复合型人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机关目前具备财务知识的人员比较多,具备工程、计算机、法律知识的人员比较少,而既具备工程知识又具备财务、计算机知识的人员则少之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审计机关平时没有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第二,审计专业难以吸引工程造价等专业人才加入审计人员队伍。

三、对策与建议

1.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领导重视是改善审计监督环境,从而提高审计威信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政府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政府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另外政府还出台有关政策,确定审计部门应从事后审计,变成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积极参与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立项、设计、招投标到施工一系列过程。在具体工作中,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都作出重要批示,对于一些重要和普遍性的问题,都要召开涉及有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听取审计汇报并要求逐项研究落实。审计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抓住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发挥耳目和参谋作用,才能引起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审计部门的威信才能不断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各级政府范围内的审计监督环境,并提供良好的审计氛围,为审计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2.积极探索效益审计的路子。掌握行之有效的效益审计方法,在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通过查看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报批手续是否完备,从源头上核实其可行性、效益性。二是查看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从管理上评价效益性。三是查账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更侧重于实地调查,核实工程是否与预算相符,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工程量现象。四是将按照工程定额套算的工程量与工程结算相对比,核实是否存在高估冒算、损失浪费现象。五是核实财务审批手续是否合规,责任是否层层落实,杜绝虚报冒领现象。六是审计报告评价部分侧重于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对好的做法予以肯定,不足部分予以提出。七是积极落实审计回访制度,看审计报告中提出应改正的问题、不足之处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和纠正。

3.加速信息化建设,提高审计技术手段。工程审计的计算量之大是财务审计无法比拟的,如工程量、钢筋用量的计算、定额的套用、材料价差的汇总等,如果用手工进行,势必影响审计效率,适应不了新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计算机开展投资审计势在必行。工程造价软件的应用,大大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计算工作压力,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可快速查找相关建筑材料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不同品种的价格,查找有关文件法规,为高效、保质完成投资审计任务,提供有力保证。

4.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需要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需要不同专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审计机关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审计环境和福利待遇,避免复合型审计人员的流失。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审计分析能力,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林长彬蒋君丽:投资体制改革与投资审计方向研究[J].当代审计;2003.

[2]赵帅: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连建平: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李功:工程管理与财务收支审计应紧密结合[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6

关键词:审计计划,调查,内容,重点,方法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审计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想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以合理保证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做好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工作。

一、计划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按照相关审计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必须提前3日下达审计通知书。因此,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应确定在下达审计通知后进驻被审计单位后进行。

2、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合同、会议记录等经济资料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固有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前期调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1、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前要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别及经营特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型、主要产业政策和具体会计制度以及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关联方和内部控制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2、了解基本情况的基本方法

(1)查阅行业业务经营材料。对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情况可通过以往的审计案例和行业报刊资料来获取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的成本、平均利润率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可通过查阅公司章程、会议记录、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程序、查阅正在履行的合同、分析近几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请表来进行了解。

(2)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判断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要重点了解上期期末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贯性。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贴现等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

(3)阅读会计报表的同时,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依据报表中存货与主营业业务成本及预收账款项目的对应关系。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产成品、在制品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余额的适当性,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的交谈,可以初步了解人员结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及单位成本和目标利润的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从内部审计机构获取企业部门机构设置,得知某些特点部门或下属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了解有关企业管理层和机构的重大变化及决策程序,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对于已经确认的关联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让每位审计人员都了解并注意收集有关关联方交易的证据。

(二)利用分析性复合程序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为制定审计计划做好准备。

1、计划审计前期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主要目地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取更多的了解及其确认会计报表数据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以便查找出存在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

2、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方法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与比较。①绝对数比较。比如将本期金额(如应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余额)和预期(上年数或本年计划数)金额进行简单比较,如相差较大,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预以重点考虑。②会计报表的纵向垂直分析,比如计算本期毛利率与预期数比较,以发现异常变化。毕业论文,内容。③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审计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产值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

(2)估计期望值。①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负债平均数额的增加会导致利息费用的增加,应收帐款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坏账费用的增加。②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非会计信息指标的工人数、产品数量、生产经营场所的规模与可以预计会计信息指标工资费用、制造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账户余额。

(3)执行计算比较。对于发现的重大差异或波动,判断其重要性,同时确定差异或波动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三)编制审计计划前要重视对重要性水平评估。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要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毕业论文,内容。

2、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前期调查时要关注会计报表、账户余额和交易额两个层次的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评估,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例如,国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习惯上用的固定比率法是以净利润的5%—10%、总资产的0.5‰—1‰,营业收入的0.5‰—1‰作为重要性判断基础。采用变动比率法时,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②对账户余额和交易额进行重要性评估时,把审计时间重点分配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

(四)审计计划前期对审计固有风险的调查是制定审计计划、关注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1、调查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承受外界的压力及其业务性质、容易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和账户交易额。

2、调查的方法。①通过询问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对诉讼案的调查了解,确定管理人员的诚信度,如果管理人员的经营诚信度高,那么固有风险就低。②通过对报表的阅读和查阅借款合同来了解管理人员是否遭受着异常压力,如果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被银行逼迫还贷、企业已连续几年亚种亏损,那么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大,固有风险较高。③关注被审计单位容易错报的的会计项目,例如,被审计单位常常以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存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因此很容易产生错报或者漏报。④运用专业判断,确定账户余额的可靠程度。例如,或有损失,坏账准备,存活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账户金额,出错的概率比较大,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其固有风险的水平。毕业论文,内容。⑤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例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确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关联方交易以及下一会计年度初的销售退货交易,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粉饰”会计报表之嫌,相应的固有风险较大,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期要特别关注。毕业论文,内容。

审计计划前期外勤调查工作结束后,审计组负责人应召集会议,紧紧围绕审计总体目标对计划前期调查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实务操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程序,形成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材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计划,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7

【关键词】高职学校;固定资产;存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改革,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在迅速加大,固定资产的品种、数量和价值增长很快,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高职学校还在使用原来的传统模式。在新形势下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账实不符。账实不符主要有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等情况。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对购置或拨付的部分固定资产没有登记入账;二是对已报废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三是用账外资金违规购建的固定资产,为了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

2.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闲置的固定资产是指不需要用的固定资产,主要是闲置房地产和闲置电子设备等。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淘汰而产生的闲置,这方面表现突出的是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二是高职学校合并产生的闲置,造成撤并学校房地产闲置;三是一些业务管理部门或人员投资决策失误购置了不能使用的资产设备。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占用了学校大量的资金,需要积极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保证程序的公开,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流失严重。由于学校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缺乏监督机制,使得各资产使用部门随意处置资产,对资产的购置、损毁都漠不关心,造成浪费。对购进的设备缺少可行性论证,导致货到后发现型号不对和质量不好的情况,有的部门购进的设备技术落后,不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占用空间、浪费经费。有的部门认为占有的资产数量多多益善,没有与其他部门资源共享的意识,致使急需使用的部门又重复购置,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

流失严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偿占用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变相或者无偿划拨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二是对往来账管理比较薄弱,长期挂在账上不清理,形成不良资产;三是学校的发展规模快,资源配置浪费比较严重。

二、高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高职学校应该按照财政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而且要与二级单位之间协调和衔接,使每项制度具有操作性,将执行权落实到人,做到责任和权利相统一。同时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制度,监督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具体职责完成情况,并定期检查和考核各岗位管理责任落实情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盘活、处置闲置的固定资产。为了防止固定资产这种隐形流失,学校在充分发挥可使用固定资产的同时,应该盘活闲置固定资产,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这样不仅避免了固定资产的流失,还能减少大量的费用,更主要的是可以创造不少的效益,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先进行资产评估,优先选择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回收资金。

3.加强资产投资管理,防止盲目和重复购置。目前出现资产利用率不高、重复和盲目购置的情况,需要通过完善资产投资管理,从源头上抑制学校资产投资的重复性和盲目性。

(1)建立可行性论证制度。固定资产购置时要进行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针对二级单位仪器设备的需求,一方面有重点的了解市场供应情况,一方面对所申报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认真的进行分析和调研,从教学科研任务的性质、大小以及经济价值和效益预测等方面论证所购买仪器的必要性,对大型的仪器要请有关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2)完善资产投资的审计工作。学校应从审查资产投资真实性和合法性转移到以审查合理性和效益性为重点,一是进行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学校对资产投资进行绩效审计,围绕评价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和效果开展审计工作,节约项目投资,减少盲目和重复投资。二是对资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在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关于项目的决策和设计任一阶段出问题,都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损失浪费。学校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应加大审计力度,渗透至资产投资的各个阶段,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结合起来,审计监督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纠正问题,避免小问题酿成大事故。

4.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高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尽快利用校园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做到全校信息共享。结合资产管理的需要,开发适合本校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部门的审核功能,一项业务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资产使用部门能随时查询本部门的资产使用情况,管理部门能随时知道资产流动情况,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各二级单位能方便的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很大的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总之,高职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向着更为完善、系统的管理道路前进,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8

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以及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投资审计工作已经受到了社会人士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并且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为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1]。以下本文就现阶段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问题探析

首先,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发展现状来看,近年来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体系也正在趋于成熟,为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此外,各企业在实际的工作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成为了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2]。

其次,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发展中的问题来看,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审计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违法违纪行为在审计中的重要性,将大部分的审计重点放在固定资产的清查上,因此限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功能的发挥,无法为企业的规定资产投资提供科学、有效的投资依据;第二,企业的??计工作没有做到位。审计工作不止包括对资产的清查和审计,还要求能够加强对前后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体系,确保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只知道在固定时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没有认识到在投资前后进行监督和审计的必要性,因此很有可能导致审计的结果脱离实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第三,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的投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在专业素质上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如审计经验不够丰富、业务能力不熟练以及考虑事情的全面性不足等均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探析

1.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

为了更好地跟上时展的脚步、促进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要转变过去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观念,从观念上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改革和创新。首先,要增强审计人员和企业的风险意识,认识到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新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制度和准则[4]。其次,需要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企业固定资产收集以及资金管理方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又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如审计方式、审计内容、对象以及环境会受到影响,而每一个环节的影响都有可能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因此要求能够结合审计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审计的效率性和真实性,尤其要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时能够建立独立专业化的编制制度,并且从全面性和专业性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当然,要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必须要求能够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启发宣传,切实达到转变观念的效果。

2.进行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重要资产,其对于稳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详细掌握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因此导致过去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中,审计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5]。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从消耗程度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不易消耗的实用物品,而另一种则是较容易消耗的损耗品。其中,易损耗品包括电脑、办公桌、打印纸以及电脑耗材等。这些损耗品和实用物品均是审计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这些固定资产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如电脑、办公桌属于长期使用后会折旧的物品,而打印纸则是短期消耗品,实用物品短期内不会出现折损。要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审计就要求能够将其进行分类之后再进行精准地统计和审查,并且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3.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专业的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丰富的业务经验和技能,还要求能够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而就我国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而言,我国专业的审计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缺陷,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因此新时期必须要求能够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视,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战略规划,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风险 防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正在兴起的审计类型。随着国家对固定资产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经济社会大发展,审计风险越来越成为利益攸关方广受关注的突出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风险,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重视。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建设项目参建各方自身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

建设项目过程,一般包括开始立项、工程设计、公开招标、工程造价、工程建设、工程验收、合同管理、以及报送审计等,各方均应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建设方作为建设项目的业主单位,应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负责;设计方应对所得出的设计成果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负责;监理方应对施工现场实际工程的情况以及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各方相互不知情、沟通不及时、管理措施不到位所带来的送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等情况。比如:有的是施工单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多计工程量,虚高单价,甚至弄虚作假。有的是设计单位设计成果提交给业主方不及时。有的是监理单位签证不及时,证明材料不充分等等。这些都会导致送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从而各方推诿,如果所有的推诿事项都要在审计阶段来解决,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审计风险。

(二)聘请的中介机构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审计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任务繁重、审计项目多,审计机关自身的审计力量薄弱,于是很多审计机关都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而聘请的中介构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势必造成审计风险。有的中介机构成立时间不长,审计水平不高,诚信记录不明;有的中介机构虽然成立时间长,总体水平较高,但具体参审人员审计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有的中介机构派出参审人员要么专业胜任能力严重不足,要么勤勉尽职能力不足,要么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要么职业道德水平不足。从而导致其违反审计法律法规、审计纪律等规定。审计机关对中介审计项目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中介机构的结论审计证据不足,被审计单位未在取证记录上签字,有的计算错误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是把原本属于中介机构的风险转嫁到审计机关。

(三)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的审计风险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做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如在建设项目现场取证时,没有对所取证的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取证拍照;没有及时让共同测量的业主方和施工方现场签字确认;没有对材料价格进行及时有效的认定;致使取证不充分或者出现缺陷,导致结论得不到施工方的认同等。对于这种风险隐患,部分审计人员在观念上、意识上没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就形成了相应的审计风险。

(四)审计人才短缺,自身审计力量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应覆盖工程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审计、财务知识,又要熟悉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工程管理、概(预)、环境评价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审计人员大多只具备审计、会计方面的知识,熟悉概(预)算、环境评价审计等方面的人员很少。这种状况,很不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而在实务中很多都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工作经验,每个审计人员的这种水平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给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不确定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

(五)审计质量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能有效执行审计监督职能,从而给审计机关带来审计质量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审计的内容未能审计彻底;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的不深入,或不详尽,或有遗漏。审计取证不规范;有的取证记录不充分有效;有的取证记录不具体,不明细;有的取证记录不严谨;有的取证存在合法性风险。审计程序执行不规范;特别是外出取证,有的是单独一人就前往取证调查,存在风险等等。这些取证方式、方法不恰当造成审计质量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六)廉洁自律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会受到外在诱惑的影响,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各种外在诱惑的考验,就会形成廉政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收取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礼品、礼金;参加被审计单位的旅游、娱乐;在被审计单位报销个人开支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廉洁自律不足,这样就势必导致审计风险。

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变事后审计为事前控制

一般来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仅仅开展竣工决算审计,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因此,对于规模以上的项目将审计关口前移(事前介入),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事中控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为工程建设宏观管理、领导决策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为此,《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川区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南川府办发[2010]142号文件中,对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开展了跟踪审计。从而尽可能地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样既有利于项目建设决策和程序的合法性、科学性,有利于完善投资主体的投资机制,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益,还有利于防范参建各方自身行为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探索建立对中介机构的管理。探索出一条有效防范因聘请的中介机构审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审计风险。

1、加强中介机构进入备选库的管理。通过公开招标,使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入选中介机构备选库。使入选的中介机构本身就具有一定水平以上的专业能力,防范专业胜任能力不足产生的风险。

2、加强制度管理。通过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防范聘用的中介机构产生勤勉尽职能力不足的情况。与中介机构签订的聘请协议中,采取条款的方式约定中介机构所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中介机构所提交的审计报告,进行详细的复核,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考核。防范中介机构勤勉尽职能力不足产生的风险。

3、加强与各方协调。处理好中介机构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不足的情况。有的中介机构,不能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问题,往往对被审计单位造成一些误解和不好的影响;有损审计机关的形

象。我们应加强中介与被审计单位的协调,防范中介机构因沟通不足产生的风险。

4、加强廉洁纪律管理。在与中介机构签订的合同中注明廉洁纪律条款,对中介机构的参审人员进行廉洁纪律教育,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中介机构参审人员的廉洁情况,防止因廉洁纪律遵守不力所产生的风险。

5、加强退出机制管理。对正常情况下的退出机制与非正常情况下的退出机制进行必要的干预。正常情况下退出与非正常情况下的退出不同程序都会使审计工作搁置,特别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退出机制,审计机关更应警惕。审计机关应建立完善相关程序与制度,防止因中介机构的退出所产生的风险。

(三)加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通过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监督检查和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等工作,不断强化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加强风险教育,不断增强全员审计风险意识。要大力加强风险教育,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认真落实风险防范管理,送达审计、审计审理、审计业务会、三级复核、责任书等制度。加强对审计全程监督,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风险提示;有效防范审计人员因风险意识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四)加强审计人员干部队伍建设

固定资产审计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需采取各种办法,积极开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不但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还懂得会计资料的判定和分析,又要具备法律的适用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还要具备如统计、税收、金融、工程建筑、环境保护,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熟悉能力;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的经济知识,培养宏观思维意识和立体思维方法,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预见性、宏观性、主动性和建设性,努力提高科学判断能力、监督保障能力、建言献策能力和促进发展能力。审计工作者还要学习具有针对性的如工程管理、概预算、环境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全面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需要,从而有效防范因人才短缺,自身审计力量不足导致的审计风险。

(五)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是投资审计的生命线。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完善投资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完善审计质量的切实有效的方法。在进行审计取证过程中,要进行合法、有效、充分、高质量的审计取证。按照制定好项目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复核制度,审计人员和复核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仔细核对。特别是对工程审计中有争议的事项,应多工程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以达到审计结论的准确,促进工程审计人员认真负责、加强对审计事项的质量把关。同时加强每个参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每个项目都能在规定的程序下完结,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同时把项目质量控制从事后控制移到事前和事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特别注意审计意见的充分沟通,将三级复核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检查和审计质量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确保投资审计工作质量。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事实清楚,审计定性准确,审计处理恰当;有效防范审计质量不高导致的审计风险。

(六)加强审计人员廉政教育

固定资产审计论文篇10

一、销售交易真实性审计――引入产能分析

锦州港1996年~1999年四年间造假手法非常简单,就是直接虚增应收账款或货币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报告仍然显示无保留意见,常规审计程序在造假舞弊案件中基本没有起到作用,问题到底在哪里?

(一)常规审计程序在细节测试中关注问题的偏离交易真实性的细节测试中,现行审计程序要求关注三类问题的可能性:一是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交易登记入账;二是销售交易的重复入账;三是向虚构客户发货,并作为销售交易登记入账。

笔者对其常规审计程序简评如下:(1)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交易登记入账。针对这一问题注册会计师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抽取若干笔分录,追查有无发运凭证及其他佐证,借以查明有无事实上没有发货却已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在高度自动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中,没有发货单的匹配,系统将无法开具销售发票,也无从考虑确认收入。如果上市公司有意虚构业绩,不可能会出现这种有发票而没有其他发货单据的毗漏,因此,这一常规审计程序是无法发现虚构交易的。(2)销售交易的重复入账。这种做账手法比较古老,在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也非常容易查找,因此,不应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3)向虚构客户发货,并作为销售交易登记入账。针对这一问题的审计程序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检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与销售分录相应的销货单,以确定销售是否履行赊销审批手续和发货审批手续。

这里重要的是取得是否是虚构客户的审计证据,在此前提下,如果存在管理层授权,那么可以断定管理层舞弊,但反之不然。因此,对于因果关系不明朗的审计程序,无法直达目的,审计证据单一,没有证据链支持,缺乏说明力。

从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逻辑思想,笔者认为交易的真实性审计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真实销售业绩,在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调节销售收入;公司为了调节各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往往对销售期间进行不恰当的划分,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这种情况是“第四季现象”,可通过截止测试及月毛利率的分析程序获得内部证据,结合应收账款发生额及销售条件等进行函证,内外部证据印证,充分有效,审计困难不大。(2)虚构销售业绩。真实客户、虚构销售:为了粉饰业绩,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如东方电子造假案中,大量的虚构销售是真实客户,虚构销售。虚构客户、虚构销售:将不存在的销售业务,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伪造订单、发运凭证、合同,开具销售发票等。虚拟客户制造销售:如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即可增加销售收入,又可避免内部交易的抵销。虚构销售的审计,由于其隐蔽性,反侦察能力较强,全部追查清楚是很困难的,而一旦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冰山一角”,最终的结果将不堪设想。常规审计程序主要通过函证取得应收账款发生额的外部证据,通过抽查发票、出库单及销售单等替代程序获得内部证据,这些都无法实现高保证程度的充分可靠证据。就连期后收款成功来证实前期收入确认真实性的审计程序,也在东方电子造假案中失效。

因此,无论是存货监盘测试,还是应收账款函证,都是孤立地验证生产结果与销售实现,这种单纯地由“产出”来验证产出结果的方式,很难取得一个整体的逻辑推理形成的证据链。

实质上,测试生产与销售的相关性,可以有效确定经营过程中的购货量与消耗量、消耗量与产出量、产出量与销售量之间是否配比。这就是由投入测定产出合理性的产能分析。

(二)产能分析――查找虚构销售的有力武器产能分析,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根据经营计量的技术指标找到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规模的极限,与企业实际生产和销售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是否存在虚构。这种方法尽管取证来自于内部,但其证据质量相当高,与相关的外部证据形成呼应,能有效弥补常规审计程序取证单一以及缺乏数据库的不足。大致的思路是,测定可供销售的最大销量与本期实际销量对比,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就属于非正常现象,锁定虚构可能。同理,销量取决于本期产量,因此,根据企业生产能力测定企业产量理论值,再与实际产量对比。

根据“本年可供销售数量=本年生产数量+上年累计剩余生产数量”,在进行本年产量测定时,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进行评估。获取企业生产设计能力的确认依据,如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获取企业单台设备、车辆等营运能力的定额指标,并根据设备、车辆等总量进行框算,确定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及规模的上限;最后,对生产线进行评估,确定本年产能理论值;获取企业生产产量或其他工作量等原始记录,与产能理论值进行比较。(2)从料耗着手,分析产量的合理性。通过原材料计价测试获取主料发出资料,将月主料发出与月产量进行配比,分析主要产品的吨耗波动情况。(3)从人工着手,分析产量的合理性。利用月直接人工与当月产量测得吨耗工资,查找月波动是否异常。(4)从电耗着手,分析产量的合理性。从耗电量来看,如果产量虚增,只会造成吨耗下降,反之,就是一种非正常情况。同时,耗电量的资料通过供电部门的电费发票获取外部证据的支持。以上几项主要根据企业各月吨耗比观察波动较大的月份,寻找突破口。

(三)产能分析的延伸生产制造型企业,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极限取决于其固定资产规模,最终体现在销售收入的规模,因此,固定资产与营业收入的趋势曲线总体上应该是趋同的。也就是说固定资产达到最大饱和,才会扩充,反之,一个生产能力远达不到饱和企业,却在不停地大兴土木,这也是一个反常的标志。以贵州茅台、上港集箱为例来佐证锦洲港的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到,业绩相当好的贵州茅台,收入增长迅猛,远超过固定资产的上升。同是港口行业的上港集箱,其收入与固定资产增长趋势相同。但令人奇怪的是,锦洲港的报表并不符合这一规律,1999年之前,报表中固定资产与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着相对平衡的趋势,2000年开始固定资产如脱疆野马般向上直冲,而营业收入反而不断下降,这种逆向的趋势也使其财务造假露出了马脚。事实证明,锦洲港固定资产与营业收入不匹配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固定资产的肆意捏造。

二、固定资产审计――关注现金流量分析程序

截至1999年末,锦洲港账面货币资金只有45693万元,其中有21367万元是虚构的。锦州港可能意识到这种造假手法不保险,从2000年开始有意填补银行存款巨额窟窿,假账主要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走。2001年,可能担心虚构巨额银行存款被查,通过虚增在建工程名义将银行存款窟窿补上。这样,到了2001年末,货币资金被填实了,而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虚增了34164万元。虚构固定资产最有效的审计程序就是实盘。但是由于港口类企业本身的特性,盘点难度大,价值难以确定,此次审计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未履行专家验证及外部函证,而是通过对固定资产所有权及固定资产增加相关单据的审查来完成,在诚信企业里这样的审计程序的确可以奏效,但在舞弊企业,这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在原有审计程序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切中要害,应进一步结合现金流量分析程序找出问题所在。

(一)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找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与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不一致的原因,可以为进一步的审计程序指明方向。投资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股权、债权投资和长期资产投资两部分,对于一个处于发展势头的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增长迅速,因此,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里,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所占比例应该很大。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本期增加总额-本期因接受投资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期在建工程承担的资本化利息+(期初投资性应付账款-期末投资性应付账款)+(期初投资性应付票据-期末投资性应付票据)+(期末投资性预付账款-期初投资性预付账款)

根据公式,先设a=长期资产本年增加总额,B=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当a>B时,说明当期存在非货币性增加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易,在建工程借款费用资本化、预付工程款等情况。

下面通过上市公司报表实例进行分析:

贵州茅台一直是我国a股市场表现非常抢眼的一家上市公司,茅台有国酒美誉,具有垄断市场,业绩每年都相当可观,现金流充裕,自有资金即可满足每年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在建工程投入,是一家少有的不需贷款经营的公司。据茅台2008年的年报中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本报告期公司将进行在建工程预付工程价款从“在建工程-预付工程款”科目调入“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并对公司资产负债表相应年初数作出调整,调整后在建工程期初数为361516478元,预付账款期初数为639762311元。

由此可知,每年大型的在建工程都存在大额的预付工程款,只是以前是通过在建工程,2008年后,通过预付账款,按照以上公式需要加上本期增加的预付账款。

还可发现历年来,即使2008年后,不考虑增加的预付工程款,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a>B。针对贵州茅台,不存在借款费用的问题,从报表披露来看,也不存在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等事项引起长期资产增加,这个结果导致两者不一致的原因就是每年大额的预付工程款,每年又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完工结转固定资产,而当期的固定资产都是前期预付款项支付的,造成这一局面。

用同样的方式来看一下锦洲港的报表资料,通过这一公式是否可以发现其中的纰漏?

根据表中数据,依然发现a>B,但是锦洲港与贵州茅台的经营模式不同,前者每年银行借款金额巨大,而后者完全是自筹资金。因此,剔除每年资本化利息和后付工程款部分,可发现,最终a<B。(1998年报由于缺乏前期资料,无法得到应付工程款增加额,此年数据与其他年份比较不一致)

报表披露中没有涉及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的长期资产变动,可以剔除这部分因素。

那么,是否存在预付工程款的原因呢?从原理上来讲,就一笔预付工程款而言,如果是通过预付账款核算的,同时排除前期工程预付款的影响下,会导致预付当期aB。

从锦洲港2001年以前的报表来看,都是a<B,说明存在大量的预付款项,工程一直未完工,但是从报表披露来看,仅仅在其他应付款中提及几千万的工程款,这是后付款了,预付款项中2002年之前是没有工程款项的,那么工程都需要预付款的,从报表来看这部分资金只有进入在建工程,此时,预付款项在a和B中是同步的。也就是说,预付款项不影响上述a、B的计算,那么两者不一致并且是a<B,其原因足见可疑。

接下来,看一看整改后,锦洲港的报表资料(见表6)。

从表6可知,剔除资本化利息和工程款影响,2002年以后,该公司报表显示,一直都是a>B的,这符合正常规律,但与2001年前是正好相反的,这也能很明显地体现问题所在。

(二)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变化趋势当存在大量的在建工程时,由于没有完工,在建工程巨大,而固定资产增长仅依靠外购,较为缓慢;一旦在建工程完工,在建工程急剧减少,而固定资产扶摇直上。这是一般的逻辑,来看看上市公司的情况:

(1)贵州茅台

(2)锦洲港

由贵州茅台表7、图4可知,固定资产一直呈增长趋势,在建工程前期增长,但在2006年开始迅速下降,同期,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正好相反,迅速增长,这说明在建工程完工后,在建工程减少而固定资产增加。

但从锦洲港表8、图5却不同,在建工程一直是增长趋势,固定资产在1999年到2001年间增长惊人,在建工程平缓增长,至2002年在建工程迅速减少,而固定资产却缓慢增长。这种趋势很难让人用通常的思维去理解,属于较为异常的趋势。

(三)现金流量表与货币资金余额如表9所示,锦洲港这几年的固定资产购建的支出主要来源于每年吸收权益性投资、借款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根本不需动用期初货币资金,而且货币资金每年呈现增长趋势,这让人很疑惑,既然有四亿多的货币资金,为何每年还需大量借款?显然,虚构的现金只能“纸上富贵”,却无法使用,长期停留在账面。

三、结论

平衡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一直是会计师事务所设计审计程序时十分挣扎的部分,因此,借助分析程序的风险识别信号功能,建立规范化的审计程序,从长期来看,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有利于降低事务所执业风险。同时,也期望相应的行业数据库资源尽早建立,以及从业人员提高对工程技术指标的理解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