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学生证券论文十篇大学生证券论文十篇

大学生证券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6:14:07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1

[关键词]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科体系

[作者简介]刘建和(1973-),男,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大学投资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证券市场和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2-02

随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努力使其金融市场全球化,10年后a股市值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自从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国家,中国两大证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总和为4万亿美元左右。而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股市市值有可能超过美国。

一、提出问题

如此庞大的证券市场需要得到维持以及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证券人才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证券市场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复合型、高端型、高素质、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多方面要求并进的特点。培育具有这些特点的人才,有必要对内地的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本土化改革。

林毅夫曾指出“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决定社会科学理论的贡献大小”。当前金融大学科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长,制度设计比较完备,而内地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制度建设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如何利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对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进行安全分析,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进行专业化本土化改革研究,就是要把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结合内地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和本土化,使得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适应本地金融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可以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面向实务;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果是培养能够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这样才能面向金融类企业对于实务人员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合理化发展。

二、金融证券类的课程体系设计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虽然基本上沿袭海外金融体系的模式,但是受到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基础的特征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主要以银行管理为主体,与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如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学术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些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多的意见和建议。如“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模糊,理论和学科建设滞后”“美国专业课程设置上比较灵活丰富,培养目标侧重于实用性”“我国金融学的教学有必要跟上时代步伐,增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人才”。微观上,主要是对于学科体系中某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应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案例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环节”。还有个别学者从“分层化教学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上,不难发现仍具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发展的方面。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正是如此,笔者认为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症结在于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并试图提出一种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

综上所述,金融证券类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来自于西方,如何利用西方的金融证券类理论体系对内地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进行剖析,以使得内地的金融证券类人才的培养符合内地金融市场的需求,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重点,但是现有高校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更多地专注于理论体系的传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问题。总体来看,笔者发现现有的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三个方面缺陷。

(一)论文教学走形式

虽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中会设立一些关于文献研读或是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安排时间一般都是偏向于最后的一个和若干个教学学期。但是对于相关涉及的学生来说可能要求的学分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方面的课程可能会由于选课人数不够或是其他原因而开设不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只能依靠自己去自学论文的撰写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学。正如孙音在《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一文中所认为的那样,甚至连金融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论文的教学并不符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内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金融学基础课程主要是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一方面,基础课程体系主要侧重于宏观研究,使得学生对内地金融业的运作机制理解不多;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计偏重理论性的文字描述,相关数理知识类课程相对较少。同时数理经济学方面课程设置虽然比较重要,但实际这方面许多课程有可能设置为选修课且被学生认为难度过高而选择性忽略。

(三)教学内容有偏差

同时内地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上缺乏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实践。内地相当大部分的投资者在投资分析中以技术分析为主,因此证券分析课程中教学内容也往往偏向技术分析,对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的内容涉及较少。学生也以为a股并不适合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对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思路的偏差使得固定收益证券和投资学等课程中大量的价值评估内容被学生认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同时,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中大量使用海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最终导致理论的教学与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的实践相脱节。

四、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对策

正是如此,针对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方面来弥补。

(一)提高课程教学专业化

要提高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特别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普通高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案为例。许多高校并未设置有关应用文(特别是研究生论文)的培养,即使是设置了例如像文献选读这样的课程,但是这些课仅是面对各自的相关专业方向。有相当部分金融证券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券商、投资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等相对专业的投资岗位。因此,本文建议在研究生期间第一学期或在本科生大三年级就开设一门应用文或毕业论文写作的必修课程,不仅系统地教授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文书格式,而且详细为学生撰写论一个全方位的引导与讲解。

2.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向。内地的金融学科体系主要面向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专业为主,就业方向上以商业银行为主。随着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基础将会逐步转变为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体系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那么相关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有没有可能在内容上进一步向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为主体的微观金融学科靠拢?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必要在方向上进行调整,逐步从货币银行学方向向公司金融和金融工程方向进行转化和完善。比如,通过在大金融专业方向下设置各个小专业的做法有效实现从原有的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转变化以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工程等多学科的大金融专业为主。

(二)课程设置的本土化需求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在教学上有必要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本土化的理论内容。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化。比如在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金融工程专业方向作为必修课可以以数理经济的理论教学为主体,其他专业可以作为选修课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体;本科学生可以以说明分析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对于研究生则可以量化推导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从应用和数理推导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分层设置。而其他的专业课如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也是如此,都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i、ii和iii等层次的进阶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2.提高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刘建和、吴纯鑫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一文中把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从不同层次递进分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金融工程等。笔者进一步认为可以在这三个层次之下分别进行本土化案例的培养和完善。比如,虽然贴现率的不确定使得贴现现金流模型(DCF法)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可以从特定行业出发应用DCF法,同时设定不同的贴现率进行敏感度分析。这样就可以从a股市场中选择相应的实例让学生利用DCF法的敏感度分析来对上市公司进行基于现金流的价值评估。

当然,笔者也不过从专业化和本土化等方面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也希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对金融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共同推进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金融证券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2]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4]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5]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J].商业经济,2009(12).

[6]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7]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

[8]孙音.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8(15).

[9]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

[10]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2008(2).

[11]于春红.中英《金融学》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金融

中图分类号:DF438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学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选修课程。然而,在证券投资学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需求,也不符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多种教学模式以提交教学效果这一趋势的发展。

证券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公司一共120家,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遍布全国。随着非现场开户的开展,以及2015年4月13日起放开了“一人一户”的限制,证券公司的竞争空前加剧。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证券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证券公司对理论知识牢、专業技能强的优秀毕业生的需求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了。但是,在我们现实的教学背景下,又有多少老师在授课中将证券投资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了呢?

一、目前在证券投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理论脱离实际。很多老师缺少实践经验,并没有在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工作过,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多是照本宣科,理论和实际运用严重脱节。以至于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实际操作能力匮乏。买卖股票不知道先要开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不知道基金在购买时有前端收费和后端收费,对证券投资分析也是一知半解,不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证券市场的走势做出研判并给出操作建议。

2、教材更新速度较慢。证券业是最需要努力的一个行业,信息更新异常迅速。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推出主板和中小板市场之后,我国又相继推出了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数量、证券投资品种也在逐步增加;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非现场开户等业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然而,教学使用的教材都是好几年不更新一次,以至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是过时的,并不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得到帮助。

3、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好多高校对课程统一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对操作性较强的证券投资学也是如此。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小测验、期中考试和课堂表现。或许对于一般的课程来说,该考核体系是可以满足的,但是对于实践性和操作性如此强的证券投资学来说,这种考核显然是无法衡量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程度的。因为普通的命题考试,更加注重对理论的考核,很难通过试卷衡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必然选择。针对本科毕业生来说,证券公司的工作岗位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营业部,营业部的组织结构又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营销岗、运营岗和理财岗。对于营销岗,很多员工在开展业务时尤其是和一些股民进行交流时,表现的很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归根到底,是自己的理论功底和实战操作能力太弱。他们在实战丰富的股票投资者面前,慎言慎行,只怕科班出身的自己哪些地方说错了,被投资者取笑。理财岗,目前在我国证券公司更多是以投资顾问的形式设置的,更需要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这样才能维护资金比较雄厚的优质客户。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往往是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所欠缺的。所以,在校必须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专业学习,来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通过模拟和实盘交易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指标真正做到运用自如,对资金的管理和交易的心态做到有效控制。

2、是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方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必然选择。证券投资学这门课面临的信息很多,每天也都在更新,尤其是在模拟盘和实盘的操作中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国家政策的影响,证券市场的波动,行业、公司的利好与利空都会影响到证券市场价格的走势。也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才会对影响价格走势的诸多因素产生兴趣,并引起关注,由之前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的自主性学习。

三、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模式设计

1、学校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加强学校和证券公司的合作,邀请证券公司的员工参与教学课堂,为学生展示开户的流程和相关证券业务。学生可以与投资顾问多交流,对市场的走势和投资标的物的选择进行交流和沟通。暑假寒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证券公司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了解证券相关业务的开展流程,熟悉证券公司的岗位设立和工作职责,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为今后的求职做好了准备。

2、学校建立证券模拟实训室。证券投资学里面有一部分是关于证券投资分析的,里面介绍了均线理论、波浪理论、K线理论、道氏理论、形态理论、切线理论等内容。该内容实践性极强,如果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味的讲解,而学生又没有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是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只有在对理论系统化专业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训室,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通过模拟训练去验证自己的判断,再回到理论中进行学习和修正,只有这样反复的探索与实践,才能做到对相关理论的灵活应用。

3、讲授方式的多样性。首先可以增加案例教学,证券投资中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增加相应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琼民源、银广夏、蓝田股份、中科创等案件。另外,还可以角色互换,让学生来选一只股票进行讲解,做出投资决策,并结合所学的理论阐述自己的判断和依据。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再有,教学中可以增加些图片和视频,避免课件全部都是枯燥文字和理论。

4、考核形式的灵活性。由于证券投资学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传统的命题考试已经满足不了对证券投资学的考核的需求。校方可以给证券投资学任课老师更多的权限,自主决定考核方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水平、理论的把握、心态和资金的控制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3). 

[2]陈钧.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2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3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改革;证券投资学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该“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它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证券投资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它对高职学生提高投资理财技能具有重要作用,也直接服务于证券及相关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如何有效提高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较强证券投资实践技能的从业人员并广泛提高高职学生的投资理财能力,就成为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现状和不足

“证券投资学”具有理论综合性强、高度强调实践性的特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学生所掌握的证券投资实践技能能否指导国内证券市场投资实践作为衡量标准。为此,高职院校广泛开展了以提高实践技能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11偏重教学方法改革

高职院校已经高度意识到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国内高职院校的实践来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对理论的运用能力、通过财经新闻的讨论增强信息搜集及分析能力、以模拟交易和模拟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了解证券机构的运作、安排企业人士指导学生实训以弥补学校师资在实际技能上的不足。

12少有提及教學内容的改革

相对于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在“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方面的改进却不多。从教材内容来看,高校“证券投资学”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证券及证券投资概述、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风险等。高职“证券投资学”在内容安排上也囿于上述范围,并在难度上有所降低。虽然为了适应项目化教学的需要,高职“证券投资学”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但没有改变以理论阐述为主的安排方式,尤其是缺乏和中国证券市场的紧密结合。这就造成了教材内容无法满足证券投资实践技能训练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手段、服务于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于实践技能的培养时,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高职“证券投资学”必须首先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教学内容改革已经成为高职“证券投资学”的当务之急。

2基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展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

早在2006年,教育部便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置取决于高职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高职“证券投资学”积极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21高职证券类专业就业岗位

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起点要求普遍较高,在招聘条件上多以本科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学生可以从事的证券行业岗位的可选择性。一般来说,证券行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主要定位于市场开拓。以证券公司为例,它们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客户经理和证券经纪人。汇总证券公司在51job网站列出的招聘要求,证券经纪人和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发新客户、负责客户日常投资咨询服务、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或投资市场运行、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

22高职就业岗位的职能能力要求

与其他岗位相比,开发和服务客户的工作性质对证券投资理论的要求有其特殊性。在和客户的沟通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向客户讲解精深的证券投资理论,不需要构建复杂的模型对股票进行估值。他们需要的是和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进而成为公司的客户。对于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的客户,他们应展现出一定的专业能力,能够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和客户交流市场热点及成因,解释新闻事件对市场的影响。对于有一定证券投资经验的客户,他们应具有和客户产生共鸣的能力。当客户谈起曾经操作过的股票时,如果能够说出该股票的历史表现以及同时期市场主流热点,就很容易和客户建立起联结,获得客户的信任,为进一步深入接触创造条件。

3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的实施

高职学生就职于行业第一线。他们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更要了解中国证券市场,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31根据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重设理论模块

高职“证券投资学”应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在理论模块的安排上要符合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从岗位职业技能的需要出发选择适用的理论,是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1)证券及证券市场。该部分主要介绍证券和证券市场的概念、种类、特点及相关常识。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获得证券和证券市场的基本认知。本环节是高职“证券投资学”的基础模块。

(2)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是“证券投资学”的核心模块。它从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维度展开。这部分内容在理论层面已经相当成熟,对其沿用即可。

(3)投资组合理论。传统教材在讲授投资组合时,大量使用数学公式,理解难度大,与就业岗位职业技能的关系不大。正确的做法是跳出公式的推导,说明不同类型证券在“收益—风险”匹配关系上的差别,告诉学生稳健型投资者可以多配置债券少配置股票,多配置大盘蓝筹股少配置小盘股。激进型投资者应更多地配置中小盘股、创业板股票。

(4)行为金融。行为金融对于理解投资者行为,正确看待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作用。高职“证券投资学”教材应及时增加这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羊群行为、损失厌恶、后悔厌恶、熟悉偏好、锚定效应等行为金融理论,以便于学生理解各种投资者行为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表现。

(5)证券投资风险及防范。在讲授证券投资风险时,一定要结合中国证券市场案例,才能让学生在认知上更为深刻。否则,对风险的认知就会流于形式,难以培养真正的风险意识。当风险事件来临时将难以及时做出反应。

(6)中国证券市场历史。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定位于国内证券市场,工作于第一线,直接面向客户。他们的职业能力必须以适应国内证券市场为准。高职“证券投资学”不仅要向高职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理论,更要让他们理解证券投资理论如何运用于中国證券市场的投资实践。对于缺乏经验的学生来说,了解历史是最好的弥补阅历、提升经验之法。高职“证券投资学”必须从投资实践的角度介绍“中国证券市场历史”。

32构建以中国证券市场案例为主体的案例体系

虽然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受到普遍重视,但它主要还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和补充。高职“证券投资学”应赋予案例更高的地位,将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补充完善案例的数量,形成与理论模块相呼应的案例体系,确保每一个理论知识点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与之对应的案例。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便能不断地结合案例进行验证、总结和反思,最终提高理论的运用能力。一套完整的案例体系能够形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学习模式。

33从投资实践的角度阐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

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多次的牛熊转换,出现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也让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每一个投资者的成长都离不开在证券市场实践中的摸爬滚打。案例教学虽然有助于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但真实的证券投资实践总是在现实市场中寻找投资机会。它需要投资者具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的能力,并勇于承担风险。这种能力是单靠案例教学是难以实现的。

高职“证券投资学”应该向学生讲解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分析每一轮牛、熊市产生的背景,剖析历史上出现过大幅上涨和下跌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演变的整体认知。高职“证券投资学”还应从历史中挖掘出投资机会的共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从“学”到“悟”的跨越。

34将时事财经新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案例还是历史,它们都属于既成事实。真实的证券投资活动必定是基于未来的抉择。证券投资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真实市场环境中的训练。时事财经新闻对证券市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对它的解读是每一位证券投资者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证券从业者投资实践能力的体现。高职“证券投资学”必须将时事财经新闻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指导学生展开模拟交易,培养证券投资技能。

(1)时事财经新闻解读对培养投资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时事财经新闻的解读并判断相应的投资机会,对学生理解价格的波动、体会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培养投资敏感性具有重要作用。它是证券投资技能最好的检验者。解读时事财经新闻也就成了最有效的理论应用能力的训练方式。

(2)基于时事财经新闻的模拟交易确保了证券投资实践训练的频率。虽然模拟交易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经在高职“证券投资学”中广泛使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负面现象,如标的选择的随意性,亏损后长期持股不动等。对于初涉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一开始的模拟交易必然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面对几千只股票,他们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即使学生有心按照某一理论展开操作,市场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基于单一理论的决策很容易遭受亏损。行为金融的“处置效应”解释了投资者在亏损时舍不得卖出股票的现象。它同样会在模拟交易中得到体现。很多学生会因为亏损而选择持股不动。这就会大大地减少模拟交易的次数,影响模拟交易锻炼实践技能的效果。

4结论

根据岗位职业技能重设理论模块,构建以中国证券市场案例为主体的案例体系,从投资实践的角度阐述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将时事财经新闻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开展模拟交易,这四点构成了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全部内容。通过这样的安排,高职“证券投资学”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便能不断地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秀田“财经时评”模式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金融教育研究,2013(10):83-87 

[2]余丽霞模拟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2):81-83 

[3]杨建平全程考核—实训—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8(8):16-18 

[4]曾贵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82-86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4

[关键词]证券组合投资交易费用买进卖出交易

一、引言

由markowitz首先提出的证券组合组合投资理论是现代证券投理论的基石。它解决了持有一定资本的资者如何在证券市场众多的证券品种当中做出投资选择,适当的分配自己的资本,以得到最大的收益,并且收益发现最小。这种投资决策问题已经被广大学者所研究,也得出了一些非常由价值的结论,文[1]从安全投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把概率引入了决策模型;文[2]也在概率原则下对投资组合进行研究,并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文[5]从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对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求解这一模型的旋转算法;文[7]研究了不相关资产的投资组合理论;在文[3,8]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含有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研究。

然而在上述众多研究成果中,没有考虑证券组合投资中存在买进和卖出时交易费用问题,显然交易费用的多少肯定会影响到原来模型的可行域,即最优投资组合,因此在证券投资组合当中考虑买进卖出操作的交易费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否则,可能会得到非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考虑,把证券投资中的交易费用考虑进去,更加符合投资者的需要和实际投资情况。

二、含交易费用和无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模型

设一个投资者在最初投资于种股票,同时也有一种无风险的证券供选择(本文只考虑一种无风险证券事合理的,因若在几种无风险证券当中有一种的无风险证券的收益是最好的,则投资者为了获得最大收益,必然会只投资于这一种无风险证券;若有几种证券的最优收益一样,在不考虑外因扰动的情况下,它们的投资组合也可以看做是投资于一种证券)。

不妨设第种证券的单位交易额的交易费用为(包含所有的交易费用,手续费及缴纳的税金等等),有买进与卖出时交易费用相同,投资于第i中股票的投资额为表示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为证券组合的净收益,表示第种股票的期望收益率,为无风险证券的收益率,为投资者的投资金额总和,则证券投资组合的交易总成本是

三、在有追加投资下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是首次投资证券,而是手里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证券,在特定的时期需要追加投资来调整已有是证券结构,这个时候以往的投资组合决策理论模型和上述的模型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必须对模型加以调整。

我们假设投资者卖出第种证券后不再买进该证券。从收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投资者会把因卖出某些证券得到的金额用于投资其他收益比较大的股票上面,使得手中没有太多空闲资本,这一假设也是符合实际的;假设投资者手中已拥有第种证券的数额为,追加投资金额为,仍用表示投资于证券i的投资数额,则有:

,则表示买进第i种证券,其下标集用J表示;

,则表示卖出第i种证券,其下标集用i表示;

,表示对第i种证券不买不卖,即保持原来的投资数量,其下标集用K表示;

三种情况下对证券组合来讲其交易费用,,故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模型:

其中为无风险的投资比例。

四、结束语

本文对含有买进,卖出交易费用的投资组合决策理论进行了研究,更加符合市场交易实际情况,与以前的理论模型相比,其具有更大的实际价值。有追加投资的理论决策模型,为投资者进一步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市场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投资,更好的反应了证券市场上动态投资过程,也对证券投资理论研究做了必要补充。因此,本文理论模型也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国华黄薇:安全第一的证券组合优化模型与绩效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00-582x(2000)03-0094-03

[2]徐金红,徐维军,李引生.概率原则下基于投资者偏好的组合投资选择[J].系统工程学报.2005.10

[3]李宏杰:具有资本结构因子和交易成本的证券组合投资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7.1

[4]卢祖帝赵泉水:上海股票市场的投资组合分析:基于均值—绝对偏差的折中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1.2

[5]张鹏张忠桢岳超源: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投资组合旋转算法研究[J].财经研究.2005.12

[6]张卫国谢建勇聂赞坎:不相关证券组合有效集的解析表示及动态分析[J].系统工程.1001-4098(2002)01-0024-04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资本市场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而证券市场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西部欠发达区域的贵州来说,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与制约作用尤为明显。高校作为人才的输送基地,为了提升金融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各层次的金融人才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金融人才,从而高职院校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证券投资实务”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尤其实践性教学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支撑。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材难以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

“证券投资实务”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具有实用性的证券知识,拥有一定的证券投资技能,熟悉证券投?Y流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分析金融证券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学生从事实际证券投资分析、投资运作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业务基础。内容应该包括证券及证券投资的概念及特征;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微观分析基本分析内容;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均线理论、K线理论及技术指标分析等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内容。然而,我们现有的证券投资实务教材只是片面地罗列这些内容,并没有一一细致讲解。特别是教材理论知识篇幅过多,知识更新较慢,没有加入最近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重大事件,选择的案例时间太早,不能真正地反映瞬息万变的证券市场,而且还缺乏可操作性,局限于理论知识点分析,没有结合市场实际进行分析。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22重理论轻实践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一半以上的课时都是对理论进行讲解,花费太多时间讲解证券投资、证券市场、金融产品的定义及特点,力图让学生从理论学习中去掌握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证券投资的交易规则及分析方法,很少讲授实践性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偏重理论化,学习就会枯燥无味。

23教学方法单一

“证券投资实务”到目前沿用的是多媒体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可在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块中会涉及大量的K线图、分时图及一些市场信息,很多信息在多媒体上无法全部显示。所以导致学生听课不积极,课堂不活跃,教师达不到教学效果。随着证券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及多媒体教学是“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受制于教学资源及条件限制,难以培养学生证券投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

24课程考核不全面

“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及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具备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和专业技能、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现财高端技能型人才。现阶段主要是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考核,轻过程重结果,缺乏对学生持续考核及实践能力考核的有效方法。

3“证券投资实务”教学改革的内容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优化。

31更改教材知识体系

“证券投资实务”教材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增加相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原理,熟悉证券交易规则,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所以,选用的教材应该是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培养的教材。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一是教材应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每个项目都要有学习目标、拓展阅读、过程考核、项目训练等在内;二是修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我们介绍证券投资分实务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应重点讲解技术分析部分,引导学生评论、分析推荐股票的能力;三是突出可操作性,教材中应穿插大量的图表说明技术方法的应用,要有较多的实践案例分析,以便学生在课下进行仿真学习。教材内容要满足实训室的需要,要对股票价格运行规律进行系统性分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对金融基础知识的领悟,对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将投资理论转化为投资技能。

32强化实践教学

修订授课计划,要重实践轻理论,使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2/3以上。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内实训,借助世华财讯模拟交易平台,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模拟买卖股票,通过基本面分析,了解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查看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及行业地位,分析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判断投资方向;另一部分是组织学生到当地证券公司顶岗实习或进行观摩学习,熟悉证券公司的工作流程及组织机构,感受公司文化,了解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有兴趣从事证券行业的学生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地学习,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达到公司用人标准。

33改革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驱动教学法,以课程项目核心,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案例教学。本课程将精选部分证券市场热点问题等素材进行案例教学,并将教材中较难掌握和理解的有关内容进行即时的解答和点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应用,从而掌握和运用证券市场的基本原理。

(2)模拟教学。由于学生缺乏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和多余支配的资金,学生们很难切身体会证券投资的过程,无法真正地委托买卖证券,从而使得书本理论知识与投资实践相脱离。所以本课程通过对证券投资进行仿真模拟,以证券投资分析方法作理论指导,结合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利用世华财讯模拟交易系统,结合典型K线图、形态理论、均线理论等技术方法进行讲解,建立模拟交易规则,利用系统的虚拟资金和撮合成交价格,实现从委托下单、过户、结算盈亏等全过程的操作。

(3)多媒体教学。教学中利用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应用多媒体、投影、电脑、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学习过程由浅到深,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教学设计应注意将课程内容前后左右、上下纵横加以有机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触类旁通的效果。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6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论/文/网lunwennet/com]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7

1、证券法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证券法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我国证券市场的基本特点,能够运用证券法基本原理解决实施问题。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证券法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其实践性的教学。

2、证券法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没有证券知识背景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证券法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证券法授课对象的特点

1、作为金融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的缘故,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不具备证券投资学的知识背景。

对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甚至部分学生是无认识的。加之是师范类院校,平时对于证券的关注很少,炒股的同学几乎没有,大部分同学对于股票、债券都知之甚少。

2、现在的大学普遍存在一种浮躁情绪,对于理论的学习欲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

大三的学生面临各种考证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对理论性的学习缺乏兴趣,更加愿意在考证的科目上付出时间和精力。

3、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习惯在网络上下载资料,而不愿意动手记笔记;另外,教师上课一般都使用多媒体,因此学生宁愿直接问老师要课件而不愿自己动手记笔记。

4、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通讯网络的发达,大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已经很普遍,学生课堂上利用手机上网聊天、看小说、玩游戏等,都大大分散了其注意力。

三、改善证券法教学的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知,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证券法的教学要更加注重实用性,让学生领悟到证券法对自身的重要性,本着实用的目的去主动学习证券法。因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1、紧紧围绕证券法的法条,合理安排讲义。

证券法在日常法律适用中,都是直接适用法律条文。因此紧紧围绕法条来安排讲义和授课重点,更能体现教学的实务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国内外证券法学的前沿动态,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证券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尤其通过选取恰当的案例,可以弥补学习专业知识的盲点,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积极地讨论、分析问题。如果能够在案例讲解中穿插知识点,将能大大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要求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并且案例不能太拘泥于法律条框,应尽量贴近现实,最为重要的,所选的案例的前沿性很重要。

3、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将股票发行上市和债券发行上市作为小组作业,每个小组围绕这两个内容搜集案例,整理资料后完成ppt。利用讨论课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演示案例,然后底下其余同学针对案例进行提问和讨论,台上学生即时回答。在讨论中,学生自由交流、积极讨论、踊跃表达,完全由学生充当主角,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多渠道多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研究对象

1概述

当今中国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对证券投资的研究对象的阐述较少,国内比较知名作者吴晓裘,赵锡军、李向科等在其主编的证券投资学中都没有对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阐述,而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学习中完善,在完善中学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修正,逐步完善这一学科,这一研究对证券投资理论发展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证券投资概述

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方面,直接投资是指各个投资主体为在未来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实物资产购建活动。如国家、企业、个人出资建造机场、码头、工业厂房和购置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等。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一切出于谋取预期经济收益为目的而垫付资金或实物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间接投资,即投资主体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证券投资属于非实物投资,投资者付出资金,购入的是有价证券,而不是机器、设备、黄金珠宝等实物。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包括股息、红利收益、资本收益、债息收益和投机收益。

证券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相比,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性、期限性和变现性等特点。

3证券投资与投机

投机起源于古代,早期的投机以赚取地区差价为主要方式,不同区域对不同种类产品生产与需求的差别性,为投机者赚取买卖差价创造了条件。进入商品社会后,投机范围日趋广泛,它已伸展到生产、流通、金融等众多领域。

投机的含义就是把握时机赚取利润。在证券投资学中,投机的基本含义则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做出投资决策,试图在证券市场的价格涨落中获利。而这种价格波动带来的获利时机同样赋予所有的社会公众,并未偏向某种特定的人,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把握住了这种机会。少数投机者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只是他们熟悉市场的习性,具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预见力和判断力,更主要的是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承担较大的风险,赚取高额利润就是投机者根本的信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偏重于通过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图赚取正常利润的投资行为。

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对预测收益的估计不同。普通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较为重视基础价值分析,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证券投机者不排斥这些方法,但更重视技术、图像和心理分析。普通投资者除关心证券价格涨落而带来的收益外,还关注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而证券投机者只关注证券价格涨落带来的利润,而对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不屑一顾。其次是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普通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较为关注,主要购买那些股息和红利乃至价格相对稳定的证券,因而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投机者主要购买那些收益高而且极不稳定的证券,因而其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投机者既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证券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要把投资与投机完全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投资是不成功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

4证券投资学研究的对象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具体地讲,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如何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从学科性质上讲,证券投资学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证券投资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证券投资的综合科学性质主要反映在它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和它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证券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投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资本、利润、利息等慨念是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所经常使用的基本范畴。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操作,所以必然涉及到货币供应、市场利率及其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以及证券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定购买哪个企业的股票或债券,总要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分析、判断。作这些基础分析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时,除了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大量地定量分析,证券投资、市场分析、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内容都应采用统计、数学模型进行。因此,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学等方法对证券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

第二,证券投资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证券投资学虽然也研究一些经济理论问题,但从学科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证券投资学侧重于对经济事实、现象及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证券投资者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如何分析各种证券投资价值;如何对发行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析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等等,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科学。

第三,证券投资是一门以特殊方式研究经济关系的科学。证券投资属于金融投资范畴,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以各种有价证券的存在和流通为条件,因而证券投资学所研究的运动规律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金融资产是虚拟资产,金融资产的运动就是一种虚拟资本的运动,其运动有着自己一定的独立性。社会上金融资产量的大小取决于证券发行量的大小和证券行市,而社会实际资产数量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和价格。由于金融资产的运动是以现实资产运动为根据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生产关系也必然反映在证券投资活动当中。即使从证券投资小范围来看,证券发行所产生的债权关系、债务关系、所有权关系、利益分配关系,证券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委托关系、购销关系、信用关系等等也都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证券投资学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离不开研究现实社会形态中的种种社会关系。

5证券投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5.1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它包括:

5.1.1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证券投资过程中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如证券(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收益等。明确这些概念和范畴,是研究证券投资的前提。

5.1.2证券投资的要素。证券投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或行为要素,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中介等是证券投资的实施要素。它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这些要素,对于准确、全面、深入地说明和理解证券投资运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1.3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空间。证券投资活动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而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它由许多分支组成,证券市场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分别满足不同的证券投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证券市场的组成框架、基本结构和运行机理,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并有效地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5.1.4证券投资的规则和程序。证券投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包括法规进行的。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它有特定的程序和步聚,制度规定是相当严密的。了解这些规则和程序,是从事证券投资的重要前提。

5.1.5证券投资的原则和内在要求。证券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行为。因此安全、高效地进行证券投资,必须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客观内在要求。按证券投资的客观要求行事,有助于避免证券投资中的盲目性,理性地入市操作,从而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5.1.6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这是证券投资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大致上可分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类,而这两类分析方法又分别包含了大量内容,只有努力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投资者才有可能为正确地选择投资对象,把握市场趋势。

5.1.7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是指实际买卖证券时,在进行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者自身情况、投资目的等选择的具体操作模式、策略与手法。它与证券投资分析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是在投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对投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的反映。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目的、条件乃至修养与气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操作方法。

5.1.8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总是伴随着整个证券投资过程。实际上,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正是证券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自然成为证券投资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什么是证券投资风险和收益?它们的构成情况如何?怎样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度量?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如何优化基于规避风险目的的投资组合等等,证券投资学均需做出相应的回答。

5.2证券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证券投资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要实现其研究目的并使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下方法和要求:

5.2.1规范与实证分析并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证券投资学要解决繁杂的理论命题并得出科学的结论,不仅要大量地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各种理论抽象和规范分析,还必须高度地关注证券投资的实践,进行广泛的实证分析。证券投资中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分析、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可能的制约因素,还必须尽可能弄清这些因素对证券投资的影响程度,而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量化状态又可能决定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程度的差别。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运用的基础之上。

5.2.2强调结论、观点的特定性及适用背景,而不刻意追求其普遍适用性或惟一性。证券投资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市场走势往往还要受到投机及其他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中所给出的结论与观点也只能针对大多数情况或某些情况,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5.2.3强调动态的全方位分析。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指导证券投资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完善其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根据现象的现状和动态,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6结论

不管是证券投资或者投机,都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其研究对象,通过对证券市场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分析,笔者总结出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门研究证券市场运行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而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等等,对证券投资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勇主编.《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2]蒲涛.刘险锋主编.《证券投资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3]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杨大楷著.《证券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9

【关键词】证券投资实务

教学现状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39-01

随着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理财观念建立,证券投资成为了金融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着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鲜明特色。目前,对高职院校而言,这门课的教学总逃不脱本科教育的影子,这跟未来的实际工作岗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相去甚远,究其原因跟《证券投资实务》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不无关系。

1高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外国各种投资理论的翻版集,合,有些理论和我国发展快、变化大的证券市场表现出来的状态似乎“水土不符”。教材也多采用本科教育体系下的章节编排形式,严重缺乏实践环节,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培养目标。

1.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受资金欠缺、教学资源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证券投资实务》课程多在普通教室进行,没有可联网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采用过去“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但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需要大量的图表、各种图表之间的不断转换、实时交易的证券价格变化状态等,而这些是单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根本无法完成的,结果造成一方面教师不仅讲课过程痛苦而且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听课效率低的尴尬局面。

1.3实践环节薄弱

我国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证券投资实验室,即使有,也往往存在设备条件不够、网络速度跟不上等原因使得实验室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再加之能适用于高职层面学生的实践教材少之又少,导致了证券投资课程的实际操作、模拟交易等实践教学环节或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

1.4评价方式单一

我们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证券投资课程均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评价方式,对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用一两张考卷就决定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未免过于单一、简化,无法判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谈不上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高职《证券投资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编写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教材

高职层面的《证券投资实务》教学应当对实践部分给予更多的关注,把理论和实践部分有机地整合,同时可以针对项目教学法或任务教学法进行教材编排。首先,在教材理论编写方面,不仅收录国际上已成熟的证券投资理论,也可结合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性加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理论,同时融入案例解析。其次,在每部分理论之后直接插入对应的实践练习。

2.2提高教学手段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应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结合网络技术让学生能看到实时的证券市场行情,理解技术分析中的理论方法在实际投资过程中的运用,然后再辅以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特性来看,单靠传统的“老师讲台上讲,学生座位上听”,“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是达不到让学生真正学会投资的,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突破传统,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炒股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二)加强实践环节

目前市场上有各类证券投资类软件,学院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采购,并建立证券类模拟实验室,将实践环节真正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其课时量可占到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建立一套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将课堂搬到实验室进行,让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发现式、探索式学习方式。在课程结束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证券投资的模拟交易。通过模拟交易软件给每个学生分配一定金额的虚拟资金,进行模拟交易。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大学生证券论文篇10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网络教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50-02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是强调人才既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定位突出实践应用与能力培养,所以教学内容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又要重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证券投资的工具、市场运行、交易主体、投资组合理论、市场均衡理论、证券的分析与估值、投资组合管理等。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紧密结合实际市场,用市场去检验所学的理论。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了解证券市场如何运行,知晓国内外市场上证券投资工具的特征,掌握证券投资的基础理论,能够用理论去指导证券投资实践行为,并能分析国内外证券投资领域的现象与事件,提出投资建议。

二、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学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我国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很多中国特色。但现有的教材显然跟不上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本土证券市场存在疏离感。本科院校《证券投资学》课程教材的选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国外的教材,常用的是滋维・博迪等著的《投资学》,该书以美国市场为背景,介绍了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核心内容是投资组合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及证券分析。其理论与实证检验都是以美国发达资本市场为依据,没有涉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另外一种是国内的教材,一般包括以我国证券市场为背景的基础知识介绍,再加上国外成熟的投资组合理论、定价理论与方法、证券的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教材对投资理论的阐述多,但跟实际市场结合的内容少,针对证券市场的实际案例分析也很少涉及;对证券投资工具的介绍仅仅限于基本的投资工具,没有涉及我国市场上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比如分级基金、量化投资工具、证券化产品等。

(二)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占比多,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薄弱

证券投资学涉及的理论多并且内容深,不容易掌握,比如市场均衡理论中就涉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有效市场假定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这些理论的创始者大多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可见其理论达到了很高的深度,要理解这些内容对本科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教师会在课堂占用很多的时间来阐述,这样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环节的课时就不多,学生上实验课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个课时。在这过程中,学生至少需要完成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证券分析这三个部分内容的相关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但往往因为时间仓促,实验环节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深入透彻

完整的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内容一般包括基础的投资工具与环境、投资组合的优化选择、市场均衡理论及应用、市场有效性理论及检验、证券投资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础分析以及投资绩效的评价等。特别是国外的教材内容篇幅巨大,教材会建议学习课时为一年。国内很多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采用了国外的教材,但一般设置为48―51课时。在保证本课程体系完整讲授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课程的深度,很多内容只能停留在基础层面,不能深入展开。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只能在浅显的层次。

三、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利用超星的泛雅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美国新媒体联盟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生的学习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学生能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从内容的呈现者转换为学习的教练,重点放在师生沟通、回答学生问题、启发并引导学生思考。利用超星公司开发的泛雅平台,给学生提供网络化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首先,利用平台在课前进行视频课学习。网络化教学手段可以把很多教学内容转移到课堂外进行。授课教师在平台上预先录制好一些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外提前学习证券投资学中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教材中有一定难度并且比较重要的理论,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理论、股利贴现估值模型、市盈率估值模型等。这些理论一般涉及假设、推导、结论及应用或者检验,内容思想性及逻辑性强,有些还要借助高等数学的知识,学生单纯通过看教科书不是很容易弄明白。视频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节省课堂的讲授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课程学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学生在课堂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流,师生互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利用平台进行拓展阅读。平台内部有超星电子书库,可以指定学生进行课内外拓展阅读,比如其他的与证券投资学相关的图书,指定学生阅读哪些段落,并可以查看每个学生是否阅读。还可以收集公共财经类视频,比如第一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中跟证券有关的视频,放入平台,使得学生能够贴近金融市场,追踪证券市场热点,了解投资领域的事件,倾听专业人士的观点,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在课外有了这些准备,在课堂就可以针对一些专题展开讨论,比如2015年的股灾事件、光大乌龙指事件、2016年的股市熔断机制事件等,让学生试着用投资学的相关理论去解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有观点的冲突,这样更能引发思考与学习。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变为辅导者、建议者,在课堂及网络平台上引导、启发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拓展阅读与讨论,可以解决教材滞后于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发展的问题,并且培养了学生将投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金融市场与投资领域的意识与能力。

(二)利用国泰安的市场通金融分析软件和CSmaR数据库,进行有选择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形成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证券投资学实验操作软件是国泰安公司开发的市场通金融分析软件和CSmaR数据库。通过实验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及检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投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该系统实验内容丰富,包括金融市场行情的揭示与观察、共同基金投资分析、投资组合构建与风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计算、证券的基本分析、证券的技术分析、金融衍生品及外汇分析等。

因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课时有限,分配给实验课的时间一般是10个课时左右,所以不能对上述所有的内容都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挑选核心的内容来进行。建议选择三个内容进行,具体包括投资组合构建与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及应用、证券的基本面分析与估值。这三个内容既是证券投资学的核心又是难点,所以需要在实验课堂指导学生完成。其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如何操作。实验课可以通过组成实验小组方式来完成实验任务,小组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发挥各小组成员的优势、相互学习,来完成一个工作量大且有难度的作业。

(三)产学合作,引入证券、期货公司现场教学以及专业人士的专题讲座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注重能力培养,而培养什么样的能力要与工作世界紧密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对应的工作主要是证券、期货公司。带领学生进入这类公司进行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金融机构的运作,比如岗位如何设置、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及素质要求有哪些,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一些专业技能。金融市场的专业人士接触金融市场的前沿,掌握最新的金融工具的开发应用。所以,专业人士的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前沿的知识与信息。专业人士还可以传授投资中某个细分领域的实际操作,特别是证券投资学中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投资操作,比如量化投资管理、阿尔法对冲基金的操作、分级产品的运作等等,使得学生对本课程有更直观的认知与感悟,激发对该领域的兴趣,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四)课程考核评估方法多样化

课程的考核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作用。证券投资学现有的考核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作业完成及考勤情况,给出综合成绩。实践环节的成绩占比一般比较低,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导致学生对于实验课不够重视。增加实验课考核的占比,可以改变学生对实验课的态度,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课堂讨论与发言在考核成绩中的占比也很低,导致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可以增加课程考核中课堂讨论的占比,注重考核学生在实际投资领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尊厚,胡继成.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投资学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5,(9):37-40.

[2]梁朝晖.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61-262.

[3]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