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十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十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14:34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疾病为中心,加强领导与组织,建立传染性疾病防控机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1、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疾病在我校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领导与职责

成立学校传染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检查、督促全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学校疾情动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学校传染病防治与救护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部门,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防控实施方案

1、认真做好日检工作

每天进行晨检,仔细检查每位学生的体温,检查手、口腔等部位。

2、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学校定期对教室、、厕所、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3、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督促学生按时洗刷、勤洗手、勤

剪指甲,并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莲等。

5、教室要做到通风换气,厕所要定期消毒冲刷。

五、应急预案

1、若发现学生出现类似病症或可疑现象,应在第一时间上报领导小组,由家长带学生到医院检查确诊。

2、同时上报校长、区防疫站。

3、若确诊学生不属于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方可入校。

4、若确诊学生发病为手足口病,学校要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愈后持医院出院证明方可返校。其所在的班级或寝室应立即进行处理。对病人接触的桌椅等及时予以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严格观察检查其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直至安全度过10天观察期。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2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教育局应急电话:(应老师)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3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我校手足口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普及防治知识,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减轻直至消除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防控原则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管理与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及时与卫生部门联系,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与蔓延。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防治领导小组,实行分级管理,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治工作。

3、学校班级联防联控

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进校门晨午检,班主任随时检测学校班级联防联控。校长是本学校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

4、积极应对、依法科学处置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积极应对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手足口病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二、防控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我校采取以下形式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1、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广播;2、在宣传栏张贴宣传画;3、组织各班黑板报上宣传;4、把有关手足口病的各项内容第一时间发不到校园网上;5、连续三次给学生发放防控知识明白纸;6、利用校会班会时间班主任给学生宣传,使广大师生尽快了解和掌握防控知识,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并要求师生员工每天做到室内常通风,勤洗手,保证充足的睡眠,不与有发热或流感样症状的人接触,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封闭的场所如商场、超市、影院、网吧等),必要时戴口罩等,努力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完善预防措施

1.加强防疫软硬件建设。我校依靠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加强对从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老师的业务培训,提高防控工作能力,特别是提高学校班主任及负责学生检查的老师的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储备必要的防控物资。

2.健全师生基础信息系统。我校建立健全师生基础信息电子系统,学校的每一名师生的家庭详细住址、家庭成员的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都录入完整,分类整理,必要时能够随时调取,迅速与家庭成员取得联系,并能迅速向疾控部门和鹿泉市人民医院提供。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我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使学生劳逸结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户外运动,督促学生利用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落实晨、午检制度。我校严格落实学生晨、午检制度。有发热或出疹的学生不得进校。在学校发现发热学生,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通知亲属到医院就医。隔离期间积极做好追踪监测工作。

5.坚持定期消毒。我校加强校园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厕所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进行每天消毒一次。

(三)应急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发热或有出疹症状者,在第一时间实施隔离措施,通知亲属送医院诊治。确保在第一时间控制疫情发展,坚决防止疫情失控。并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物资保障到位。

2.实行日报告制度。我校确定了疫情报告联络人,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利用日报告信息系统按时上报疫情。强化与卫生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做好每日疫情的收集、汇总工作,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迟报。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我校已认识到防控手足口病疫情的重要性、艰巨性并充分做好了长期应急的计划安排,校长总负责,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4

我省部分地区发现了手足口病病例,省市高度重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紧急部署,要求加强监测,强化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确保疾病不蔓延、不扩散。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柯萨奇a16型、埃可病毒或肠道病毒71)感染(ev71)引发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被国家列入法定传染病(丙类),该病可在多年龄组人群引起感染,但常在6岁以下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临床表现主要以手、足、臀、口腔粘膜等部位斑丘疹和发热为特征,一般愈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迟缓性麻痹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为了控制病情蔓延,降低发病率,切实保护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年版)》、《**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操作规范和《**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县重点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等制定本方案。

三、工作目的

通过有效规范各项处置工作,切实提高疾控、医疗、监督、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防治能力,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各项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病情蔓延,及时处置散发的手足口病病例,全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

四、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医疗救治措施。

(二)依法防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合理规范的处置手足口病病例。在防治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因擅自脱岗、造成病情扩散蔓延,造成重大影响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属地管理。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监督监测、病情报告、病情分析、医疗救治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五、组织领导

(一)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卫生、财政、发展计划、文教、公安、监察、民政、宣传、广电、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防控工作合力。

(二)成立防控技术小组。卫生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防控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小组、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小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病情处理的技术指导、相关标本的采集指导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医疗救护的诊断、治疗技术指导、治疗药物储备。

(三)严格实行防控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结合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卫生村镇创建,对病例

发生地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正值我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的关键时期,且随着手足口病高发季节(4-9月份)的来临,全省手足口病病例呈上升趋势,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对保障全县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正确分析形势,将疾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规范各项防控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和监督指导,全力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

(二)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1、各医疗卫生单位职责: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县疾病控制中心:负责制定手足口病病例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加强病情监测,开展主动检索,及时了解、收集、汇总病情趋势情况,随时掌握全县病情动态,为卫生行政部门做好参谋。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教育、交通等部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重点做好医疗机构内部加强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

。编印健康宣传资料,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一旦发现病例要根据手足口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及时规范的组织开展处置工作。

县级医疗机构:成立由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各项防控工作及病人的救治;成立由内、儿、传染、护理、院感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临床专家技术小组,全面负责对病人的会诊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成立危重病人抢救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并实施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成立诊治督导组,全面负责对医护人员落实诊疗规范以及医院落实防控措施情况的督查和指导,严防死亡病例的发生。按照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版)》,尽快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和诊断水平以及自我防护能力。特别是内、儿、传染、icu等重点科室的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手足口病的诊疗知识。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避免病人多科室流动。规范发热预检分诊和呼吸道门诊,使其真正发挥发热呼吸道疾病病人隔离诊断、隔离治疗的作用。落实各项感染控制措施,严格实行门诊预检分诊制,做到隔离治疗;要加强院内消毒工作,特别是门诊、输液室、产房、儿科病房等重要区域及病人污染物和排泄物的消毒处理,严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传染病病房床位,以满足手足口病患者留院观察、治疗的需要。规范手足口病的报告,一旦发现临床确诊和实验室确诊病例,要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

县卫生监督所:加强对餐饮、生活饮用水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全面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无冷菜间的餐饮单位不得制作凉菜,对发生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重点地区,严禁出售凉菜;严格落实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确保餐具等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督促供水单位严格按照制水工艺制水,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时,要加强饮水包括桶装水的监测。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工作基层网络作用,配合疾控、监督部门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防控和救治能力。积极开展病情检索,掌握服务区域内人群特别是流动人口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

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和疱疹症状的儿童,要动员家长尽快诊治,严防病情扩散,并及时上报县疾控中心。

2、具体防控措施:

省、市卫生部门已对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感染)防控工作做了详细规定和要求,各单位要结合文件要求和我县实际,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格病情诊断和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发现手足口病患者后,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要不断提高病例调查、治疗的敏感性和诊断的准确性,防止误报现象发生。乡镇卫生院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人要在第一时间上报县疾控中心,县级医院诊断手足口病例需由医院临床专家技术小组会诊确认后上报县疾控中心。

(2)加强应急值班。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坚持24小时值守,确保信息畅通。

(3)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首例病例报告及集中发病病例后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病情分布和流行特点,随时掌握病情动态。

(4)做好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单位是托幼机构、学校、医院、旅游景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地,重点人群是六岁以下儿童、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流动人口。在防控工作中要抓住这两个重点,认真开展晨检,发现患者及疑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教育和卫生部门要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加大对托幼机构的管理力度,随时对幼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以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进行消毒,若发现托幼机构和学校内有病情蔓延趋势,学校要立即停课,停课时间应不少于7天,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聚居地要充分利用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一平台,做好主动搜索工作,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人。要加强对旅游人群的管理,一旦发现病人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同时稳定旅游团队情绪,防止影响扩大。同时,要加强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二代病例,防止继续蔓延。

(5)及时处理发病病例。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病情信息,查清病人的详细居住地址,将病人家庭及其四邻和密切接触者家庭以及村庄、单位、居民区作为处理重点。认真落实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及其容器等用含氯消毒剂以适当比例配比进行消毒,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实行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①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要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对病人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村、社区防保人员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

②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版)》,积极救治病人,及时总结诊治经验,不断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减少死亡病例发生。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

③完善诊疗记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项目齐全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填写患者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及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6)加强健康教育、规范病例报道。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重点要在托幼机构、学校和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正面宣传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消除恐慌心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教育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疫情公布的有关要求,由县卫生局负责公布全县手足口病病例信息。

(7)强化业务培训。卫生部门要尽快组织开展手足口病防治技术培训,使临床医生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村医尽快熟悉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开展病例日报:县疾控中心从即日起开展病例日报工作,于每日下午15:00时前,将《手足口病病例日报表》报县卫生局。

(三)加强督查、确保落实。为了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多层次的督查机制,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检查。餐饮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格原料采购,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和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规定,保证洗刷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确保餐具等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各乡镇、县财政局要克服一切困难,筹集手足口病防治资金,保证防治疾病所需经费。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5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1、办公室设在护理部:

电话:

急救站设在急诊科和医院急救站:

急救电话:120

一部急诊室电话:

二部急诊室电话:

急救站电话:

主要职责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领导小组的职责:

(1)负责审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应急预案;

(2)负责应急救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决策,包括人员、设备、药品的调动等;

(3)负责组织应急小组成员对需救治人员的现场处理及进一步治疗措施的指导;

(4)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及时报告事件情况,并请求指导及帮助;

(5)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修订和补充;

(6)负责指导、检查各科室的急救演习,以确保抢救的及时、准确。

3、突发医疗救护领导小组人员分工如下:

(1)总指挥由院长担任。发生事故时,负责医疗救护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2)副总指挥由各位副院长担任。协助总指挥按预案涉及部门的日常分工,负责急救的具体指挥和实施。

(3)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

①护理部主任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的调动及抢救中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

②门诊部护士长负责急诊室的抢救工作,确保抢救室的设备、药品、人员、车辆的齐备。确保接到报警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二、工作规范:

(一)、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护理急救工作规定:

1、报告制度: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应及时向护士长、护理部报告;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护理部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救护工作外,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逐级上报卫生局。

2、对重大急救工作,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3、启动护理急救小分队和护理急救梯队。

4、重大意外伤害急救程序

4.1.1院内急救程序

(1)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处理。

(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

(4)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

(5)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前往参加急救或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急救,同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4.1.2院外救援程序

(1)接到院外救援通知的单位(院办、医务处、护理部、行政总值班)立即组织协调。需要护士时,呼叫护理急救小组第一梯队人员到急诊科待命。

(2)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3)护理部根据上级指示组建第二救援小分队。

(二)、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使用动力电器时,需找替代的方法。

(2)突然停电后,立即使用抢救患者机器运转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开启应急灯或点燃蜡烛照明灯。

(3)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尽早排除故障,或开启应急发电系统。

(4)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程序】

接到停电通知备好应急灯准备动力电器的应急方案

突然停电后采取措施保证抢救仪器的运转开启应急灯与电工班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防火、防盗。

(三)、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值班护士应熟知本病房、本班次使用呼吸机患者的病情。

(2)住院患者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3)呼吸机本身带有蓄电池,在平时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正常运行。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呼吸机蓄电池充电情况、呼吸机能否正常工作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变化。

(4)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5)突然断电时,护士应携带简易呼吸器到患者床前,同时通知值班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意识及呼吸机情况。

(6)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7)停电期间,本病区医生、护士不得离开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8)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9)遵医嘱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来电后,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呼吸道连接。

(10)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

【程序】

突然断电使用简易呼吸器通知值班医生调整患者呼吸观察病情变化立即联系有关部门尽快恢复通电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给药来电后重新调整、应用呼吸机准确记录

(四)、失窃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维持好病房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带门,经常检查门窗。

(3)介绍住院须知时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

(4)一旦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5)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程序】

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做好安全工作向患者介绍安全知识保管好贵重物品及现金发生失窃做好现场保护工作通知保卫科或者总值班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五)、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做好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库房、电源及线路,发现隐患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消除隐患。

(2)住院患者不允许私用电器。

(3)当病区发生火灾时,所有工作人员应遵循“高层先撤、患者先撤、重患者和老人先撤、医务人员最后撤”的原则,“避开火源,就近疏散,统一组织,有条不紊”,紧急疏散患者。

(4)当班护士和主管医生要立即组织好患者,不得在楼道内拥挤、围观,并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紧急报警。

(5)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和人员积极扑救,尽量消灭或控制火势扩大。

(6)所有人员立即用湿毛巾、湿口罩或湿纱布罩住口鼻,防止窒息。

(7)在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条件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

(8)发现某一房间发生火灾,室内有易燃易爆物品,要立即搬出,如已不可能搬出,要以最快速度疏散临近人员。

(9)如室内无人,也无易燃易爆物品,不要急于开门,以免火势扩大、蔓延;要迅速集中现有的灭火器材,做好充分准备,打开房门,积极灭火。

(10)关闭邻近房间的门窗,断开燃火部位的电闸(由消防中心或电工室人员操作)。

(11)发现火情无法扑救,要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方位。

【程序】

做好病房安全管理消除隐患紧急疏散患者立即通知保卫科或总值班极积极扑救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积极抢救贵重物品、设备和科技资料火情无法扑救立即拨打“119”告知准确方位

(六)、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摔伤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2)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撞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4)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腆伏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针。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程序】

患者突然摔倒立即通知医生检查患者摔伤情况|将患者抬至病床进行必要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加强巡视观察效果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做健康教育

(七)、住院患者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2)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3)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4)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5)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陪护人员及时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6)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7)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8)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9)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八)、手术室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手术室平时应备有足量的手术器械和敷料,每日清点补充,以保证应急使用。

(2)备有足量的一次性消耗材料,以保突发抢救的应用。

(3)各类抢救药品,仪器固定房间放置性良好,严格交接,以备应急使用。

(4)全体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抢救药品的药物作用和使用方法。

(5)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急能力,如遇有意外事件发生后,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立即到达手术室进行抢救。

(6)按通知根据伤员的伤情,合理安排手术房间和人员,由护士长和科主任统一指挥。

(7)敷料护士准备好一切器械包、敷料和一次性用药,并送至手术间。

(8)巡回护士力求备好中刀、吸引器、输液用品、中心吸氧装量等,同时准备好一切抢救用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9)洗手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

(10)根据情况随时与护理部、急诊科联系,做好一切记录。

(11)同时安排1~2名工人负责专门取血,送标本等外出工作,保证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抢救。

(12)各班分工负责,忙而不乱,若遇有大量伤员要启动第二梯队应急。及时报告协调。

【程序】

平时做好准备熟悉抢救技术按伤情合理安排尽快手术抢救密切配合做好记录及时报告。

(九)、手术中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突然遇到意外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如果是一个手术间停电,通知电工班立即检查是否跳闸或保险丝有问题,针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

(3)如果是全科停电,立即启用各仪器的备用蓄电池暂维持功能,同时通知电工班、总务科等相关科室进性发电,若无蓄电池装置的仪器,可行手工操作。

(4)停电期间,本手术间护士不得离开手术间,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5)将各用电仪器关闭,以免突然来电时损坏仪器。

(6)来电后,打开手术所用仪器,并重新调整参数。

(7)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时间、原因及患者的特殊情况,准确的记录于巡回记录单上,或书写报告交有关科室。

(8)每位护士应熟悉电工班的电话及各手术间线路走行情况。

(9)仪器蓄电池应保持长期备用状态,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以保持应急使用。

【程序】

查找原因启用蓄电池维持观察病情关闭各仪器参数来电后重新调整各参数记录停电过程及患者情况并上报蓄电池充电备用。

(十)、供应室对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一)停电

【应急预案】

1.消毒员每日检查电源开关及线路,高压灭菌前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通知电工班。

2.高压灭菌过程中突然停电时,当班人员立即报告护士长,及时联系电工班或总务科,来电后及时消毒灭菌,保证供应。

3.若临床急用物品,应手动打开高压锅取出物品,联系手术室帮助高压灭菌。

【程序】

立即查找原因通知电工班急用物品联系手术室协助高压灭菌

(二)泛水

【应急预案】

1.各班人员每日检查水、电、气管道。

2.发生泛水情况应立即疏通排水系统。

3.当班人员或护士长立即通知维修班,及时维修。

【程序】

每日检查发生泛水立即疏通排水系统通知维修

(三)消毒锅遇到冷气团

【应急预案】

1.消毒员每日检查高压灭菌器性能,保证正常运行。

2.若发生冷气团情况立即停止高压,仔细查找原因,通知器械维修人员,及时维修。

3.重新启动程序,及时高压灭菌。

【程序】

立即停止高压灭菌通知器械维修人员重新高压灭菌

(四)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1.供应室按规定准备各种一次性医疗物品及高压灭菌物品。

2.每日检查,及时补全,以备急用。

3.若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应保证供应,并及时通知本科无菌发放人员及消毒员到岗,将急救物品送到应用科室,若供应物品不足,立即高压灭菌,1h内保证供应。

【程序】

备齐种灭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及时送的急用科室。

(十一)、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然后拔除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用0.4%普鲁卡因(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ml配制)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渗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置。

4.外渗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程序】

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入,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

局部封闭治疗局部冷敷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治疗做好交接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

(十二)、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程序

【应急预案】:

1.发现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

2.通知主管医师

3.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包括收回锐利的物品,锁好门窗、防止意外

4.通知患者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家属如果需要离开患者时,应通知值班的医护人员

5.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程序】:

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向上级领导汇报,通知值班医师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护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每班重点交接班,掌握心理状态

(十三)地震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1、主要准备

(1)护理人员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掌握自救、救护方法。

(2)护理人员熟悉本科室电源位置。

(3)病区的走道、安全通道,无杂物堆放,保持畅通状态。

【应急预案】:

1、发生地震,值班护理人员应镇定;

2、关闭电源、大声呼叫。

3、尽快将患者疏散到广场、空地。

4、不能撤离时,嘱患者和在场人员寻找有支撑的地方蹲下或坐下。

5、告诉患者保护头颈、眼睛、捂住口鼻。

6、维持病区秩序,尽量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程序】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6

一、工作原则与目标

按照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科学防治”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宣教培训,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信息收集、疫情监测、病人的诊断与救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夏秋季传染病疫情发生、扩散与蔓延,保护群众身心健康。

二、组织体系和部门职责

(一)组织领导体系

为加强我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确保工作质量,县政府成立以县政府副县长李季莲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孟祥佐、县卫生局局长孙立标任副组长,县卫生局、教育体育局、爱卫办、工商局、药监局、质监局、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和各场、镇主管副职为成员的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孙立标兼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副局长郑天然担任,具体负责制定全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物资储备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预防控制与监测预警体系

卫生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县、场镇、村队三级防控网络,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与分析预警、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实验室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充实应急处置队伍,做好检测、调查处置等物资准备工作。

教育体育局要在各中小学校、托幼园(所)设置1—2名专(兼)职疫情监测报告与防控工作人员,负责组织落实本单位学生(幼儿)每日晨检、饮用水与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性消毒与灭蝇、健康教育、疫情报告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认真配合卫生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处理工作。

爱卫办要结合全县开展的“健康*、幸福人民”行动等活动,按照相应规范和标准,在全县深入开展改水改厕、防蝇灭蝇和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爱国卫生活动,做到常抓不懈,保质保量。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要积极配合卫生、教育体育、爱卫办等部门,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

各场、镇要成立相应的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公共场所及用品的预防性消毒、饮用水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灭蝇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卫生局做好疫情监测与调查处理工作。

(三)医疗救治体系

各级医疗机构自6月15日起至10月31日止,要按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肠道门诊,配足具有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认真做好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筛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加强院内消毒隔离及医疗废物处置,防止医源性和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组建肠道传染病临床救治小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

(四)卫生监督体系

县卫生局要成立督导检查组,依法加强对全县各单位和医疗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管与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工作。

三、疫情监测

(一)信息监测

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要立即报告当地场镇卫生院或直接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8711326);各村队卫生室要加强本村队传染病疫情监控工作,发现肠道传染病患者,要按相应规范和标准进行诊治、登记,并及时上报所在地场镇卫生院,卫生院核实确诊后,直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疫情信息监控,每天定期对网络直报疫情进行主动搜索,做好传染病日报分析工作,每周收集、分析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发现疫情线索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二)病人监测

全县各医疗机构要做好预检分诊。诊疗过程中,要提高对手足口病、霍乱、菌痢、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敏感性,经预检为肠道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要及时转至本院肠道门诊诊治。

肠道门诊要配备必需的人员、设施和采样器械,建立腹泻病人登记、消毒隔离、传染病报告制度,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要逐例、逐项登记,做到病人便检标本“有泻必采”,做好手足口病、霍乱病原学相关项目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三)环境监测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省、唐山市有关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要求,定期进行水源、食品和外环境的肠道传染病病原学监测工作。

(四)质量控制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定期对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肠道传染病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每日审校和分析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告情况,开展腹泻病人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四、病例诊治与报告

(一)病例诊断及报告

根据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诊断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者,各医疗机构应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各医疗机构发现并诊断疑似或临床诊断的霍乱、大肠杆菌0157病例和其他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初步核实,并将初步核实结果及时按程序逐级报告,确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限和程序进行网络直报。

(二)病人的诊治

1、各级医疗机构要成立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组,按照相应的救治工作规范,负责本院的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抢救治疗,努力降低病死率。

2、各医疗机构发现肠道传染病危重病人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及时转诊到县医院传染病专科进行隔离救治,不宜转诊的要及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

3、各医疗机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要做好转送病人救护车、污染场所的消毒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医源性传播。

五、疫情处置

(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传染来源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手足口病、霍乱、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按照相应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判定、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

接到学校、企业等集体单位肠道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相应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及时组织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核实诊断、查明传染来源、确定密切接触者,采取控制措施控制疫情。

构成突发疫情事件的,县卫生部门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县政府,迅速启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做好消毒处理工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方案要求做好疫点终末消毒和预防性消毒。医疗机构做好对就诊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水、污物等消毒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病人疫点终末消毒工作。

(三)做好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密切接触者,分别按照相应预防控制技术方案要求开展医学观察。对手足口病、霍乱等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由场镇卫生院负责每日上门了解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落实采样送检、预防性服药等措施,指导疫点、疫区做好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及粪便消毒管理工作。

六、预防控制措施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和群众防病意识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橱窗和宣传手册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以夏秋季传染病防控知识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科普常识,指导广大群众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提高全民防病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抓好“五清理、一消杀”,即清理垃圾、清理厕所、清理沟河池塘、清理庭院住宅、清理摊点和消杀病虫媒生物,不断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和群众健康水平。

(二)加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1、加强学校、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传染病防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按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做到提供开水或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加强集体食堂食品卫生管理,注意操作卫生,防止食品污染。积极开展肠道传染病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和防止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一旦发现有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现象,要及时报告所在场镇卫生院或直接上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协助做好调查处理。

2、加强外来流动人口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各场镇要将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辖区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重点做好对建筑工地等外来人口集聚地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外来人口集聚地的饮水、饮食卫生和粪便管理等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控制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疫情发生。

(三)开展重点人群免疫预防

对饮食从业人员、保育员、宾馆服务人员重点人群,按自愿、自费原则开展霍乱等疫苗免疫接种,以保护重点人群,减少因重点人群感染造成肠道传染病传播与爆发。

卫生部门在疫情应急处置时,如需在学校、工地等人数较大范围采取预防性服药或应急接种的,要请示县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措施效果及有关反应,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七、保障措施

(一)规范工作行为,完善防控网络

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负责全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防治工作。要组建防治督导小分队,加强对全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

各级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夏秋季传染病防控措施,进一步充实、加强防控力量,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加强防病值班和疫情报告,确保通讯、交通畅通和信息快捷。要加强肠道门诊管理,规范工作行为,调整充实肠道传染病抢救治疗专家组人员,努力提升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控与医疗救治工作质量。

(二)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卫生部门要组织对全县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业务人员开展肠道传染病业务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实验室检测、疫情报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学调查与疫点处理、消毒等业务技术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肠道传染病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我县卫生系统应急意识和实战能力。

(三)做好物资储备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有关标准,配置必要的诊治设备,储备充足的治疗药品、防护设备、消杀器械和药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采样检测设备和试剂以及通讯网络设备等,以保证全县夏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部门协作

为确保我县夏秋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各场镇、各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93-02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主要由肠道病毒Coxl6或eV71型感染引起,如果无法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对患儿生命安全有极大的隐患。本文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所收治的79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进入该院治疗的79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48例,女31例,年龄为9个月至8岁,其中小于1岁患儿为4例(占5.06%),1至2岁的患儿为35例(占44.3%),3至4岁患儿为17例(21.52%),5至8岁患儿为23例(占29.11%)。该病的主要发病时间为6~7月份发病患儿为27例(占34.18%),10~12月份发病患儿为33例(占41.78%)。发病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关于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患儿在起病后的1至4d内发生神经系统症状。

1.2临床表现:

全部观察对象均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7.6~40.1℃之间,37.5~38℃的患儿为15例(占18.99%),38.1~39℃的患儿为28例(占35.44%),39.1~40.1℃的患儿为36例(45.57%)。发病过程中出现肢体抖动或惊跳症状的患儿为55例(占69.62%),出现呕吐症状的患儿为35例(占44.31%),出现精神状况差患儿为32例(占40.51%),出现厌食症状的患儿为19例(占24.05%),出现抽搐症状的患儿为6例(占7.5%),出现头痛症状的患儿为4例(5.06%),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儿为17例(占21.52%)。出现尿潴留的患儿为1例(1.27%),出现昏迷的患儿为l例(1.27%)。

1.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增高患儿38例(占48.10%),血糖增高患儿52例(占68.52%),低钠血症患儿4(占5.06%),低钾血症患儿3例(占3.80%),脑脊液细胞数增高患儿41例(占51.89%),颅内压增高患儿33例(占41.77%),头颅mRi检查异常患儿9例(占11.39%)。

1.4治疗方案:

有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在加强重视患儿休息,加强护理和营养;加强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基础上进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脑炎确诊的患儿即刻使用小剂量甘露醇0.25-0.5g/kg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的,同时配合使用地塞米松0.3-0.5mg/(kg・d),精神差患儿使用氢化泼尼松4.0~6.0mg/(kg.d),连续使用3~5d;抽搐、尿潴留、昏迷的患儿使用甲基氢化泼尼松20.0mg/(kg・d)冲击治疗3d后使用常规用量。所有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400.0mg/(kg・d),连续使用3~5d。当发生细菌感染症状,CRp增高发热超过3d使用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抑制细菌。

2结果

79例患者经手足口病规范治疗后均符合临床治愈标准,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指标正常,神经系统症状消失,临床治愈出院。

3讨论

中国最早发现小儿手足口病是在1980年,研究表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Ca16和eV71两种,且近年来发生在亚洲的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病原体为eV71。手足口病的传播范围在不断扩大,全球大部分地区均已发出手足口病的流行,一般多为夏季发生,表现出损害最为严重即为脑损害,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病症。本文研究的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采用广谱抗病毒药与中成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对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应优先进行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搭配使用激素以降低患儿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同时增加抑制病毒的治疗方案,从而对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成功治疗。因此,基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发病危险性高、发病进程急、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等特点,应尽早给予治疗干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搭配抗病毒治疗才能有效保障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陆国平,李兴旺,吕勇等.危重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3):217-220.

[2]董兆华,隋萍.2005年与2007年手足口病325例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6):470―471.

[3]陈玲玲.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及干扰素治疗研究[J].河北医学-2011年8期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请各位领导通过学生入学通道进入学校,由我们的测温工作人员给大家测量体温。

再次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我们学校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等三部门连发的《山东省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条件核验细则》45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小学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方案》,始终把广大师生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找准切入点,细化工作,着眼细处,并反复进行演练,明确责任,熟练流程,确保今年春季开学万无一失。3月中旬,学校党支部和校务会研究决定,细化开学工作流程,责任包保,落实到人,制定了《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分工一览表》,门口张贴了《学生入校示意图》和《学校晨午检流程图》。下面将由我给大家讲解我校的演练情况:

根据《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小学开学疫情防控工作分工一览表》要求,每天定时开展消杀活动,由同志负责,老师具体实施。每天三次消杀,早上上课前一小时,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

(为满足开学后校园查杀需求,学校购置了一台烟雾机,配置了消毒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水兑成消毒液,该消毒液与84消毒液相比无刺鼻异味,并且消毒效果好。校园消杀重点区域就是教学区、办公区、应急处置场所以及厕所,一天三次查杀,并做好记录。)

根据工作需要,学校校门口东西两侧学生通道实行教师执勤管制措施,该通道前靠近主干道的地方设置四个导引入口,老师执勤,门口引导负责人同志,等同志协助;负责指导学生家长避免扎堆接送,同时引导学生自觉间隔一米排队入学。并在学校门口张贴“错时上放学”、“间隔一米入校”等警示标语,同时向家长公示,制作了《学生入校分布图》和《晨午检流程图》向广大学生家长公示,方便了解入校流程。刚才各位领导入校时也看到了,我们设置了体温检测隔离栏,避免学生拥挤,同时让他们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入校演练展示。

这一环节中,门口测温、发放口罩应急处理、记录等由同志负责,等同志协助;门口应急处理由同志负责,同志具体落实。学校配备了15把红外线电子体温枪,每班一把,门口两把,足以满足开学体温检测需求。同时我们实施错时入校,四至六年级年级7点20分到7点40分入校,一至三年级7点40分到8点入校。

学生通过入口教师的引导,按照间隔一米的要求,进入门口体温测试通道,有秩序入校;门口三位教师均着防护服,负责测体温、临时口罩发放、应急处理等工作。一旦发现学生体温异常,由隔离工作人员老师带至临时隔离所进行体温复测,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逐级报告处理。同时,没戴口罩的发放口罩并做好记录,保证学生均戴口罩入校。

测量中如果发现体温异常的学生,记录,隔离工作人员将其带至临时隔离所。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实施疫情上报方案,及时上报处置。

各位领导请随我来,下面我们进行的是临时隔离所应急处置演练。

隔离工作人员老师迅速将体温异常的学生带至临时隔离所,对学生进行体温复测。同时告知班主任,上报同志。现在正将体温异常的学生带至隔离所复测区域。

第一步,先用红外线体温仪测量异常学生体温并记录。第二步,用水银体温计再次测量异常学生体温并记录。测量前将对体温计消毒。二次测温后,老师将做好记录。再次对体温计消毒。第三步,应急处置。学生体温正常,报告给同志,消毒后由同志带回班上课。若体温异常,老师报告给同志,先将其安排到临时隔离所等待区域,再通知班主任按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知家长就医确诊。谢谢的辛苦付出!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的是晨午检演练。

各位领导,请随我往前,大家看到大道西边的花坛东南角,我们在显著位置设立了指示牌,引导学生到各自班级指定位置进行晨午检。一二年级直走穿过大厅到教学楼前的空旷地晨午检。三至六年级到操场晨午检。(负责人:三位包保领导同志;具体工作由各班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我们都做了详细的分工安排。每班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一名任课教师协助完成。)

各位领导请直行,随我去一二年级晨午检区域指导工作。各位领导注意脚下台阶,再往前走,在我们右手边的第一间办公室是我们的卫生保健室,也是我们疫情防控物质储备室,由同志负责,老师具体负责。里面有能满足需求的体温枪和水银体温计、消毒烟雾机和喷雾器;足量的消毒片和84消毒液等;一定量的口罩、医药用具、药品等。

根据市教育局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划定了晨午检区域,做好了预案,对于特殊天气也做了部署。正常情况下按照指示牌的位置晨午检。特殊天气(雨雪天气等),设定教学楼大厅为入校体温检测点,一二年级在一楼和车棚晨午检;三四年级在教学楼二楼、“风清气正”长廊以及南二楼走廊晨午检;五年级在一楼走廊及南一楼大厅走廊晨午检;六年级在教学楼三楼晨午检。

现在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               正在给本班同学进行体温检测。学生如果体温正常,按照指定路线回教室上课;学生如果体温异常,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通知隔离工作人员立即将体温异常学生带至临时隔离室,班主任陪同,进行隔离、体温复测。程序和处理方案与临时隔离所的差不多。大家往南看,针对开学消毒需要,学校新购置了四组洗手用具,总共12个水龙头,党支部成员和校委会成员,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干,挖水道,接水管,自己动手安装,并购买了洗手液,方便学生洗手消毒,足以满足学生需要。

晨午检演练完毕,学生陆续有秩序地回班上课。请各位领导随我到二年级一班观看“开学第一课”开展情况。现在教导处主任正在组织本班学生观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宣传片》,对孩子进行防疫知识传授,增强学生的预防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发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知识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朋友宣传相关的预防知识,增强家长自我防范意识,提升他们自我防范能力。

各位领导请随我到南二楼临时隔离室参观指导。根据《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要求,要把隔离场所设置在不靠近教室、食堂以及学生已到达的场所,要有独立的洗手设施,有必要的提醒标识,专人专管,我们设置的在南二楼葫芦彩绘制作室,配备了消毒设施、洗手设施,还要娱乐设施设备:电脑、葫芦制作工具等,以便消除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由同志负责,老师具体管理和使用。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9

一、支部班子和队伍整体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

中心始终把班子建设作为促进单位发展的大事来抓,从抓自律、守规矩、强素质入手,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务实、勤政、廉政的领导班子。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支部班子驾驭工作全局的能力。年初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理清工作思路、解决难点问题上下功夫。中心党支部安排专门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十七大报告的全部内容,并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卫生局党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中心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实现年初制定的“一个确保”的工作目标,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应急体系建设,调整充实了应急领导小组,完善了应急预案,购置了应急器材、设备。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要求科以上人员24小时待机,疫情24小时网络直报,组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5月12日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以后,支部班子立即行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率先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捐献爱心款,积极交纳“特殊党费”,先后捐款14000余元,全新棉被36床。职工纷纷向党支部递交了赴川进行抗震救灾的申请书,荣长虹同志于6月5日作为第二批疾控人员赶赴四川灾区,圆满完成了任务,并被批准火线入党。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中心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三名同志坚守供奶点两个多月,出色完成了任务。今年手足口病在全国乃至全省局部地区爆发流行,由于我们高度重视,启动应急体系及时,防控措施得力,宣传力度到位,工作方法得当,使手足口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期间大家没有过一个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在防控第一线。中心全体党员职工为实现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好评。二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营造中心和谐发展氛围。支部一班人做到了讲原则、顾大局,一心扑在工作上,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班子内部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以诚相待。各个科室牢固树立竭诚为群众服务的理念,不断提升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神圣职责,受到了群众的赞扬。职工中无论哪个家庭和个人有了困难和问题,班子都能想在前面,挂在心上,当做自己的事去办。全中心上下人心齐、风气正,精神面貌好、工作热情高,形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高度重视硬件建设,全年共投入近25万元资金购置了应急装备、化验仪器检验设备及办公用微机;投资15万元将整个办公楼房顶做了防水处理;投资10万余元把健康查体中心进行整修,改善了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单位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体现人性化全方位服务,全年共为辖区下岗再就业许可业户减免卫生监测检验费、健康查体费3.7万余元。三是加强疾控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人员素质。重点加强疾控队伍的能力建设,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自我培训及外出送训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培训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形成了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加强了支部班子的廉政建设,坚持从教育入手,标本兼治,筑牢思想防线。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财务管理规定,严把经费支出关。今年,中心获得全区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共6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一等奖。凡大宗办公用品及实验设备,都经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并按程序向区采购办申报。大的工程维修建设项目,则依据规定向区重大事项办公室申报进行公开招标。疫苗进出依据需求量申报计划,按计划从正规渠道采购。根据区纪委和组织部的安排,我们正在积极筹划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

二、业务工作深入扎实,成效显著

1、传染病防治工作

在抓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集全力抓了以防控手足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入四月份以来,先后组织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召开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根据要求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第二次非典”来抓,对辖区上报的疑似病例全部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辖区22所医疗机构的疫情人员、2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1个公共卫生监测点负责人进行了2期专业技术培训。共印制了8万余份防控手足口病宣传材料,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广泛深入社区、家庭、商店、摊点,利用喇叭宣传、现场讲解等形式,向辖区托幼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人口聚集区等场所发放。组织召开了全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中心与各办事处、教育和辖区医疗机构建立了联动机制,将每天汇总上报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卫生行政部门及区委、区政府提交疫情分析报告,为上级领导防控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使手足口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制定了霍乱病防治预案,调整了防治机动队;对驻区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医生、检验人员进行了上岗前的业务知识培训;对驻区67家宾馆、饭店、招待所的义务疫情联络员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报告制度,及时做好报告信息的核实和确认。加强了地方病与寄生虫病、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消毒及病媒防治工作。

2、免疫预防工作

全年完成对适龄儿童11种生物制品的接种任务,总接种率达到99%。对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9%。全面落实麻风疫苗等扩大免疫工作,召开了全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工作培训班。同时以免疫预防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为手段,以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化建设为平台,继续保持了高水平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落实国家纳入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的政策,进一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在控制麻疹的同时正式启动消除麻疹工作。加强了病毒性肝炎、乙脑、流脑的监测和控制,加强了与国际、国内合作,积极推进全区免疫预防管理均衡发展。开展了国家试点的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工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开展了脑炎及相关项目的监测调查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使用儿童计划免疫信息卡,实现了3岁以下儿童的计免信息卡式管理。

3、艾滋病防治工作

以艾滋病综合示范区为平台,将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召开了市中区人民政府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先后在小区、工地农村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张贴宣传画70余套,对农民工宣传达到5000余人次,并在繁华的经十一路制作了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深入重点公共场所,积极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发放安全套4000余只,艾滋病宣传册100余份。建立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综合有效的管理模式,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率达到100%,艾滋病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率达到100%。对筛查的艾滋病人阳性感染者,全部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上报。为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中心在南部山区开展了与艾滋病患者的联谊互动活动。努力做好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及农民工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完成了问卷调查和血液采样。圆满完成了对辖区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检测工作,检测率达100%。

4、计量认证复评审工作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实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我们积极进行了计量认证的复评审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完善与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对检测仪器逐一进行计量检定,对样品登记与检测报告书编辑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健全了人员档案,形成了质量体系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经省质监局专家的严格检查监督和现场评审,顺利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5、检测检验工作

投入6万余元,购置了原子分光光度计等实验设备。截止目前,完成食品样品微生物及理化检测1169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1.8%。餐具消毒卫生检测4864份,环境卫生检测4370份;公用物品检测4174份。对驻区医院16家单位的检验人员进行了霍乱弧菌检测培训,对腹泻病门诊开诊情况进行了及时的督导检查。针对地方病共完成碘盐检测288份,实验室人员积极配合,对艾滋病自愿咨询人员进行了HiV抗体筛查和抗体检测工作。在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59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考核中,以总分100分的好成绩名列第一名,取得了可喜成绩。

6、慢病与健康教育工作

开展了对辖区所有医疗机构全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的培训工作,加强了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发放张贴传单1000余份,完成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60人次。深入社区、农村及人口密集的城乡结合部,广泛进行慢病知识的宣传与防控,发放各种慢病健康教育宣传材料5000余份,为群众进行慢病预防知识咨询1000余人。按照《**市慢病防治示范社区实施方案》要求,逐步建立健全慢病防治示范社区,有计划、有措施、有重点的开展慢病综合干预工作。

7、健康查体工作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篇10

 

一、2013年工作总结

(一)、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在去年成功争创卫生应急示范县基础上,加强我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我市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调查工作,制定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预案》。加强我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培训和演练,举办了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培训班,组织疾控中心、人民医院及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应急处置演练。

(二)传染病防控

 重点开展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手足口病、乙肝、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组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立相应卫生应急防治队伍;制订了重点传染病防控预案,进行了防控技术培训。

(三)免疫规划工作

继续推进“免疫规划规范年”活动,推选市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和市中医院产科预防接种室争创“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举办预防接种门诊综合技术、应急技术和消毒技术培训班,增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能力。目前我市一类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8%以上,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15岁以下人群乙肝、百日咳、乙脑、流脑、新生儿破伤风、白喉、脊髓灰质炎报告发病率均为零;麻疹、流腮等传染病发病处于济宁市各县(市、区)低位。

(四)慢病管理工作

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碘缺乏病防治、疟疾防治、死因监测等各项慢病管理工作;

   (五)健康教育宣传

紧紧围绕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开展健康知识、防病知识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疾病发病情况,及时在电视台、电台、网站、报纸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疫苗接种信息。普及重大传染病和常见、多发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

  (六)皮防工作:拟定了《兖州市麻风性病2013年度防治工作要点》,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麻风病、性病防治知识师资培训。

  (七)实施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建立我市7-8岁适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预防龋齿工作长效机制,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提高全市儿童口腔保健水平,

 

二、明年工作打算

1、推动建立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基层卫生单位“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新模式,理顺疾控中心、综合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单位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形成互相合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疫苗安全性和接种率。科学设置,合理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在2013年疾控中心完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全市12处预防接种门诊全部达到数字化门诊要求。

3、继续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预警预报机制,提高预测、预报能力;逐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有关技术方案,强化对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防止扩散蔓延,确保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4、做好重点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大疾病监测、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降低重点疾病的发病率。

5、加强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