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工程造价的优势十篇工程造价的优势十篇

工程造价的优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6:56:43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工程造价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管理造价概念

工程造价就是指某些工程项目在建设的时候所花费的一切费用。而对在建设项目在投资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招标以及投标阶段到最后的项目的实施阶段及其结算阶段这整个过程的管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建设的项目投资在所批准的一定的投资限额里,确保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从而能够合理有效的运用财力、人力以及物力,使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取得很好的投资效益。

二、工程造价控制在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作用

工程造价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涉及社会再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的依据

建设工程造价是项目决策阶段进行项目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工程造价决定着项目的一次费用。投资者是否值得投资、是否有足够的财务能力,是项目决策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工程造价是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依据

投资计划是按照建设工期、工程进度和建设工程价格等逐年分月加以指定的。正确的投资计划有助于合理和有效地使用资金。工程造价是通过多次预估、最终通过竣工决算确定下来的。这种控制是在投资者财务能力的限度内为取得既定的投资效益所必需的。

3.工程造价是筹集建设资金的依据

投资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项目投资者必须有很强的筹资能力,以保证工程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供应。工程造价基本决定了建设资金的需要量,从而为筹集资金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依据。

4.工程造价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

工程造价自身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能够为评价投资效果提供多种评价指标,并能够形成新的价格信息,为今后类似项目的投资提供参照系。

5.工程造价是利益合理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

工程造价的高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会受供求状况的影响,并在围绕价值的波动中实现对建设规模、产业结构和利益分配的调节。

三、建设项目管理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例题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

3.建设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建设项目的工程实施阶段最主要的是项目产出物的生成及其管理与控制,因为这一阶段是整个项目产出物的生成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工作还与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专业技术有关。所以建设项目工程实施阶段是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需要集中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各种资源。

四、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渐渐的显现出来,已越来越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也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总体来说,我国对建筑工程造价缺乏有效的控制,具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的控制,而不是某一部分,而在实践中建筑工程造价在整个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侧重于其中的某些部分的工程造价控制,又忽视了其他部分的工程造价控制,具体表现在:

1.1因不重视前期投资决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缺乏有效的依据,我国的工程建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投资膨胀现象,因而造成了建设工期不能按时完成,工程造价有逐步增高的趋势。

1.2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相对较弱,总的来说我国许多设计单位不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设计中更多的是注重技术指标而忽视经济效益,由于缺少造价指标的约束,造成设计者的设计思想比较保守,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很难保证;另外在工程量清单中由于工程量错算、漏算,直接导致了暂估项目的增加,严重影响到招投标工作的质量,最终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造价无法有效控制。

1.3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具有复杂性以及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不到位,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图出现会有许多的问题,导致在施工阶段工程设计还会发生变更,造成先干后变的问题,以至于工程造价会突破概算。

1.4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践中大多数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往往会弄虚作假在竣工结算书中增加造价,承包方与发包方互相推诿、扯皮,造成工程结算拖很长实践,极大的影响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使用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建筑工程造价的确认。

2.建筑工程造价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首先,建筑工程造价在预算管理中存在投资失控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开展开展,我国承揽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快速的增长,然而数量的增长也造成了建筑企业的质量各有不同。再者,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预算管理中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的问题。

3.建筑工程造价不利于建筑业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要依靠自由竟争机制的形成。在我国建筑领域内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建设工程的工程造价竞标上,然而存在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不利于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工程造价的弹性空间过大。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建筑工程造价结算审核方法[J].山西建筑,2011(25).

[2]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徐大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4]郭琦.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2

关键词: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化造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F284;F426.2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油气田工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工程中经济问题影响着工程的成本、质量和效益。结合市场规律以及造价管理的模式,对油气田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提升工程的效益,使企业的利润更高,这也是油气田企业管理中主要的内容。通过标准化的造价管理方式应用,能够使造价管理从不同的方面得到约束,实现对工程建设造价的全面控制,消除定额管理的劣势和不足,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进而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一、当前我国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虽然油气田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其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造价管理的效率难以提升。在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中,标准化造价管理主要的优势就是效率高,但是从实际的应用上看,并没有发挥其管理高效率的优势。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工程的整个过程,涉及到所有的环节和领域,这也提升了工程造价的复杂性,当前我国油气田企业的工程标准化造价管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中缺乏有效的经验,从而使得效率难以提升[1]。

其次,在设计概算中的精度低。初步设计概算主要指的是在油气田工程施工前期,对工程造价的预算设计,所以其预算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如果a算的精度比较低,那么将会导致工程预算的资金与实际的资金间存在较大的出入,那么造价管理工作必然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最后,概算以及结算缺乏合理的依据。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概算以及结算的计价依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在预算以及实际资金比对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得结算难以准确的完成。

二、油气田企业造价管理标准化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对价格信息的标准化管理

通过价格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使价格的管理更具权威性,为投资成本的控制奠定基础。通过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在价格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来具体的开展相应的工作,加强对造价信息、临时计价标准以及造价运行的关系理顺[2]。制定完善的估算、概算以及预算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标准化造价的优势,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以及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更加高效,突出标准化管理的优势。

(二)抓好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

通过对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为油气田企业造价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奠定基础。首先对市场的准入以及招投标和具体的合同审批等环节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市场管理的程序更加清晰化。同时采用归口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市场准入、合同报批等方面的工作和资料。从而有效的指导各单位和专业能够围绕相关的重点业务领域制定相应的制度。同时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标准化管理,通过对造价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分析,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规范来对工程的单据、台账等基础资料进行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为了更好的落实标准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工程、造价项目以及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比如单项工程从预算到结算的管理方法、勘探考察项目中公司从投资古都到决算的管理方法等。以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标准化,其制定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地面建设工程结算管理细则(试行)》,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不断的进行修订,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地面建设工程的投资。

(四)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油气田工程标准化造价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有效性。虽然标准化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或者落实的方式存在问题,那么必将影响标准化造价管理的作用发挥。所以油气田企业需要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积极的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及时的掌握最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和方式。并提升工作人员对标准化造价管理的认识,明确标准化造价的具体方式和特点,这样在标准化造价工程管理中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并能够灵活的运用,不断的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田工程造价对油气田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油气田工程建设的成本,提升油气田企业的效益。标准化造价管理能够使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更强,提升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加快管理的效率。在传统的造价管理上使得工程造价更加精细化。但是当前我国油气田企业的造价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能够不断的完善,发挥标准化造价管理的优势,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宋金星,赵龙,卢博等.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中标准化造价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4(33):202-202.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3

abstract:intheprocessofprojectcostmanagement,theinformationdirectlydeterminesthelevelofcostmanagementinacertaindegree.inordertoimprovetheprojectcostmanagementlevel,itisnecessarytogetmoreinform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largedataandBim,thispaperanalyzesthefactorsthataffectthemanagementlevelofprojectcostandtheproblemsexistinginprojectcostmanagement.atthesametime,itexpoundsprojectcostbigdatatheapplicationofBimineprojectcostbigdata,andprovidesreferencesforprojectconstructionenterprisestocarryoutprojectcostmanagement.

关键词:工程造价;大数据;Bim

Keywords:projectcost;bigdata;Bim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31-03

0引言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从Bim的角度研究分析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问题,并且研究结果显示,Bim可以有效地解决工程造价中存在的数据不准确、数据滞后等问题。借助Bim的技术优势、功能优势,可以对工程造价实施全过程、精细化管理,Bim技术为构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信息处理,工程造价管理要求都比较高,在计算工程量等工程造价信息方面Bim技术有着自身的优势,在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大数据的优势则更加明显。基于此,在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需要充分挖掘Bim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1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是影响造价管理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1.1信息的全面性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能否准确判断企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投标阶段编制报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参与竞标的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需要准确掌握自身的实际成本、竞争对手的成本,以及自身在投标工程中竞争力等信息。当工程项目进入施工建设阶段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需要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实时的更新,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总而言之,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需要全面掌握工程造价所需的各种信息。一般来说,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掌握的信息越全面、越完整、越准确,与之相对应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也就越高,并且管理质量也会比较高。

1.2处理信息的水平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在m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都要以特定的信息处理做基础。在参与投标时,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需要对工程项目的真实成本进行测算,这些同样需要信息处理做支撑,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内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投标报价。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分析、处理信息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决策。从本质上说,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处理工程造价信息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处理信息的水平越高,工程造价管理越有效,相应的管理目标也就越容易实现。

2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工程造价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工程造价管理效果。

2.1数据获取方面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在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忽视了工程造价数据的积累,或者工程造价管理不规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满足编制施工定额的需要,难以真实了解自身的真实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准确地确定利润。另外,获取外部数据的渠道、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实时获取市场信息,无法掌握社会成本,同时也难以掌握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

2.2数据处理方面

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一些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应用了Bim,虽然Bim在处理工程信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对于施工中影响工程造价的数据,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3工程造价大数据

3.1工程造价大数据的含义

所谓工程造价大数据就是一个信息集合,包含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与工程造价有关的信息。通常情况下,工程造价大数据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据的海量性、异构的多源性、动态性等。对于工程造价大数据来说,其内容主要涉及项目级、企业级、企业集团级、企业生态级四个层面的造价数据。其中,项目级造价数据主要包括与目标工程项目有关的造价数据、工程项目形成的造价数据等。

3.2工程造价大数据的特点

①采用多主体、多层级方式收集数。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采用多主体、多层级方式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通常情况下,企业或企业集团作为工程造价大数据库的建立主体,如果企业不属于企业集团,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企业作为工程造价大数据库的建立主体,具体流程为从工程项目到企业;如果企业集团作为工程造价大数据库构建主体,这时的流程应为工程项目到企业最后到企业集团。

②数据价值的层次性。

对于工程造价来说,数据的来源、项目的相关性、准确性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数据的价值。一般来说,如果数据来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及近期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数据的价值相对比较高。

③数据更新的选择性。

与商业大数据库相比,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中造价信息普遍存在更新的选择性。在传统模式下,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工程数据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但是一些标准规范需要进行更新,确保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情况等对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中数据进行选择性的更新。

4Bim在工程造价大数据中的应用

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造价大数据库可以涵盖一切信息,但是却不能包含工程项目建设企业的投标信息,这一问题可以通过Bim来解决。

4.1投标阶段

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利用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中的企业信息,对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人、材、机等消耗量进行估算,同时编制相应的定额,然后根据投标工程的实际情况,调整企业定额。借助Bim对工程数据进行输出,然后根据工程造价大数据库对市场行情信息进行确定,进一步计算实际的投标成本。

4.2施工阶段

在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施工阶段就是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首先借助Bim模拟实际的施工,对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事先的预估,然后借助变更、技术核定的方式进行确定,进而对工程造价成本进行控制;其次,借助工程造价大数据对市场的未来趋势进行预判,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降低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等。最后,借助工程造价大数据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Bim进行调整,从技术的层面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管理。

4.3结算阶段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进入结算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工程造价实施管理,一方面,在拨付工程进度款的前提下,解决没有处理的造价遗留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变更、质量问题、工程索赔等,然后根据合同条款的相关规定开展工程结算工作,同时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另一方面,对工程造价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考核结果,总结分析工程造价管理经验,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同时形成相应资料,为后续工程造价管理积累经验。

5基于大数据和Bim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以大数据和Bim为基础,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离不开信息、技术和人员,这三者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5.1加强合作、购买专业数据库

在组织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通过加强合作、购买专业数据库的方式,从根本上弥补工程造价大数据库信息来源单一的不足。对于文件规范类的工程造价信息,以及一些外部工程造价信息等,一般情况下获取的相应信息比较少。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可借助合作、购买专业工程造价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外部信息,首先,与同行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对工程造价数据库实施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工程造价大数据信息来源;其次,与专业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其专业工程造价数据信息补充自身的工程造价信息;最后,结合工程目标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商业化的方式购买专业造价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5.2借助Bim解决信息技术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Bim在工程项目建设企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以此提升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在市场上,由于Bim种类众多,或者工程造价人员对其操作不熟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造价管理效能。基于此,工程项目建设企业在选择Bim时,注重Bim的兼容性,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为传输工程造价数据奠定基础。利用大数据对工程造价信息进行处理时,需要对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侧重处理技术的成熟性、实用性等,在积累一定的数据处理经验后,再使用功能更加完善的技术,例如云计算等。

5.3对工程造价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对于工程项目建设企业来说,需要对工程造价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复合型造价人才。基于大数据和Bim的工程造价管理,一方面要求工程造价人员拥有丰富的造价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的大数据处理能力。然而,在实践中,工程造价人员严重依赖技术,难以满足复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基于此,首先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帮助造价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其次,组建工程造价管理队伍;最后,通过业务外包的方式将造价大数据信息处理业务交给专业机构处理。

6结论

以SoHo中国在北京东二环的银河SoHo为例,其建筑面积32.8万m2,计划工期36个月。时间紧张,因采用了Bim管理系统,不但在计划时间内如期完工,且工程成本仅为6300元/m2,而在同地段做的直上直下的建筑成本大概要1万元/m2。那么成本是如何降低的呢?举个例子,未应用Bim系统之前,每建一个项目,像三里屯SoHo,建完之后专门有一个20多人的打孔队,在设计不完善的地方打个洞让管子下去和上来,而银河SoHo应用Bim管理系统在模型中找到了4000多个碰撞和错误,提前纠正,大大减少了返工,节约了时间,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全面提升工程造价行业效率与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流程,高效率、高精准度的完成工程量计算工作,有利于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做好设计变更应对,方便历史数据积累和共享,对于建筑项目造价管理工作而言有诸多优越性,应充分挖掘Bim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殷小非.基于Bim和ipD协同管理模式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05-01.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4

关键词:Swot、造价控制、全方位、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a

Swot分析方法不仅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整体分析有效,而且能运用于项目的投资控制,对其项目的各项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类,更能结合自身的特点,逐一分析项目造价控制中的各项要素,针对性地对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濒临杭州湾。一期工程占地面积480亩,其中:海域码头46000平方、引桥23000平方;陆域工程堆场190000平方、综合性办公楼22000平方,集港口建筑、民用建筑、市政建设、大型设备采购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项目总投资11.35亿元,项目投资全部来源于国有资金,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集中等特点。

1.1优势

本项目属于国有投资项目,所有的程序都严格按国家的相关条款进行,投资项目的造价控制,已从单纯的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逐步延伸到项目实施前期和项目竣工后期;已从单纯的预结算,发展到了财务、税务、审计及其他专业的综合统一,系统地反映造价的动态变动情况;已从以基础设施为主体的造价控制,发展到对整个项目建设阶段涉及到的所有专业的全过程介入。造价机构对造价比重大的大型混凝土水上构造物、水上打桩工程、陆域堆场道路工程,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并有丰富的经验,有具体的经验值和参数值,能把控住主要经济指标。

1.2劣势

由于整个项目投资涉及到的行业文件、收费要求、专项工程、特殊工程的内容特别多,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专业,而控制的重点,也在不断演变。如设备采购招标、弱电工程,此方面因其专业的特殊性,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专职服务,而恰巧是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环节。

1.3机会

由于本项目为综合体,各专业的参入,也给了我们机会,既可以对整个投资控制建立一个造价控制管理模式,做到确实可行,同时也众长,不断充实自我。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综合类的码头港口工程投资项目日益增多,娴熟地掌握了本项目造价控制全过程后,为再次参入类似工程的建设,奠定了技术、经济基础。

1.4威胁

项目的造价控制,涉及到专业的多样性,特别是在概算已批复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各项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但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而且对项目后评估至关重要。同时现场施工条件复杂、部分专业的技术性强、施工期的造价控制都没有类似先例,无从入手,是否能确保项目整体达到控制的要求,也是关系到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

二、Swot分析

结合自身对项目的Swot的分析,为全面完成造价控制的既定目标,将项目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实施时,进行有层次、有重点、有差别的服务工作。运用Swot组合模型,针对项目的特殊性,进行整体规划,建立造价控制体系,并逐一落实。

2.1优势――机会(So)组合

优势――机会(So)组合是一种发挥自身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而作为专业的造价咨询机构,特别是长期注重于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造价控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

按照造价全过程的管理理念,从设计概算就积极参入,前期设计的深度,是关系到建设投资是否能满足设计功能的主要因素,而前期设计的好坏又是直接反映造价是否正确的关键性依据。对设计提出的设计初步概算,采用对比法和类似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法,进行复核;对影响造价的主要的实物量指标,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将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具体的施工工艺结合起来,与设计探讨出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来控制工程的总造价。造价咨询工作前移到设计概算批复的前期,参入建设方的评审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及时了解评审专家对概算提出的相关意见,并会同设计方进一步的沟通和修改,确保设计概算的金额能满足建设投资的需要。及时了解了整个项目各单位工程的投资额度和建设规模,为后期具体实施、及后期的财务审计工作、项目的后评估做好铺垫工作。

招标时的造价控制,参入招标文件的讨论和审核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杜绝因文件上的偏差和歧义,造成后期的工作无法开展和其他非合理的索赔等情况出现,完善招标文件中涉及到的技术、经济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失误。采用施工总承包的招标模式,既发挥总承包商的技术力量,又能激励总包方对专业承包商从经济上进行制衡。同时划分好工程类、货物类、设备类的相关界面,确保各专业承包商能顺利完成各自的工作,减少重复建设。根据审图后的设计图,编制好相关的工程量清单,特别是做好项目特征描叙和工作内容的完善,可以减少后期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费用。由于评审概算和实际施工存在时间差,同时概算若干内容的深度,不能满足编制工程量清单的要求,重新编制招标控制价,作为建设方的控制上线,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设计超前、单项费用单价偏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建议纠偏。为建设方后期不确定的内容提供是否设定暂定金和暂定价,起到了警示和参考作用。确定了经济合理的费用,既可以控制总价,也为建设投标评标时起到了杜绝高估价格、或低价中标,后期高索赔的作用。

加强后期竣工结算的工作,项目的最终投资建设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和建设方办理项目的结算工作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国有投资项目,必须正确地编制竣工结算报告,上报竣工结算、财务决算,才能完成整个项目建设过程。而竣工结算的好坏,直接对其的具体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关系。结算的依据必须充分合理、竣工决算采用全面复核的方法进行,以合同为依据,认真核对各项经济惩罚措施是否按质按期完成。工程单价是否按合同清单的内容顺利实施,新增单价是否符合合同中的相关约定,变更手续是否完整、针对其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索赔的计算方法、是否符合合同及相关的法律条文是否合理、工程量的数量逻辑关系是否合理,施工节点是否衔接有序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核。为建设方的最终工程造价和财务评审和后期的审计工程提供基础资料。利用已有的成熟造价管理经验,利用项目综合性的特征,建立一套适合于码头港口建设的造价控制体系。

2.2劣势――机会(wo)组合

劣势――机会(wo)组合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改自身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当项目存在外部机会,虽自身有部分不足,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如本项目的设备采购及弱电工程都需要承包方进行深化设计,且属于自身的薄弱专业,但为了进一步掌握类似的工程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弥补。弱电工程,先根据各使用单位的需求,逐步落实各种监控、安防、智能、网络、通讯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设备配置,并结合项目的特殊性,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从源头上杜绝了后期因设备更换、系统升级带来的造价增加,从而也避免因自身专业不足,带来的造价影响。由于设备单位价值比较高,且安装后存在不可逆的情况,同时设备使用的不确定性、技术参数的特殊性、整体联动的风险高,采取前期由设计人员介绍各种设备的工艺流程,同时了解整个市场的主要供应商的情况,既注重其生产效率、适应能力,又考虑设备的运行费用。如:在高低压电器设备采购时,既要能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又要考虑和整个区域内的信息联动和信息传输,及后期再发展的拓展兼容性,都作了统筹考虑,经济合理地选择设备。通过克服自身的不足,充分利用外部市场的竞争机制,在满足建设方的要求的前提下,自身也获得了类似的经验,为后期的再次参入,创造了机会。

2.3优势――威胁(St)组合

优势――威胁(St)组合是指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由于码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专业的造价失控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特别现阶段已从纯粹的成本管理,扩展到合同管理、进度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等项目管理的范畴。施工期建设方的资金投入也是最集中的体现,作为造价咨询必须确保建设方的资金充足、有序、合理地支付。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计量控制,按合同要求做到施工图的工程量是否存在超额计量,是否存在漏算或高估的情况,从源头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一般采用对比法、和按月累计法进行计算。因自然、设计、业主的要求,出现签证,审核变更签证,重点审核其费用的合理性、相关技术核定单、设计变更单、业主的施工指令是否完善。如:堆场的土方多次倒运的审核,各种结构层标高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采用以下的措施,减少外部风险因素对造价的影响:1)严把设计质量关,减少设计变更;2)重视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合同管理,降低风险;3)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和配合,及时发出能降低项目投资的工程变更令;4)针对工程变更和签证的不同类型,实施不同管理方法;5)熟悉合同价款确定与调整方法,合理确定工程变更价款;6)建立工程变更和签证档案,掌握有效证据。

处理工程费用索赔和反索赔。1)熟悉工地环境,掌握合同等有关规定,分析可能引起的索赔事项加以防范,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2)按照下列条件,准确判断承包商提出的索赔是否成立:对照合同约定,事件已造成了承包商工期延长和(或)费用增加;造成工期延长和(或)费用增加的责任,不属于承包商所为;承包商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和程序提交了索赔意向书和索赔报告;3)及时驳回承包商提出的索赔条件不具备的索赔申请,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4)当承包商有过失(如施工缺陷等)时,依据合同及时向承包商提出赔偿要求,即向承包商反索赔;5)当索赔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分析费用索赔的项目构成,准确确定哪些项目索赔不应该计算管理费或利润;哪些不应该计算机械费或人工费等等,合理确定索赔费用。

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以合同为基本,减轻因外部原因对项目造价的威胁,确保各项投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针对性地落实造价控制范畴和确定合理的费用。

2.4弱点――威胁(wt)组合

弱点――威胁(wt)组合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由于造价控制是以已有项目存在而进行的服务工作,自身不具备专业条件,施工管理中的造价服务工作没有到位,必定引起项目造价偏离预定值或超过预定值,项目各单位工程造价失真,无法完成造价控制工作。此项组合对造价控制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结语:

通过以上的组合分析,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专业拆分,并将此分析方法落实到项目的具体实施中,本项目最终达到了预期造价控制的目的,同时自身也积累了码头港口造价控制的经验。各造价咨询机构如何根据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Swot分析组合,扬长避短,运用自身的优势,利用存在的机会,克服自身的不足,从项目的实际出发,在Swot图的象限中不断转换和演变,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5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定额价差系数

abstract:atpresent,China'srailwaytheprojectconstructioncostcontroladministrationofthequotavaluationmodelexisttovaryingdegreescompetitionnotoutstandingdifferences,fixedlag,materialprocessingisnotreasonablepricedisadvantage,andtransformidea,promotethereform,usethemodeofvaluation,canovercomethedisadvantagesofthetraditionalmodebrings,andpromoteChina'srailway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therefore,underthenewsituationoftherailwayengineeringcostmanagementmustgetridof"unity,quantityandpriceoffixedrate"ofthetraditionalideas,turnedto"controltheamount,andthegovernment-setandguidedcompetitionfee"fortheprinciple,constructing"marketformationprice"ofconstructioncostsystem.

Keywords:railwayengineeringcostpricenormcoefficient

中图分类号:F53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王岑(1983―),男,山西太原人,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现任职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设计院。研究方向:铁路桥梁、隧道工程造价。

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铁路工程事业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也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垄断的局面,直接面对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统一大市场。在国外其它先进价格体系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铁路工程价格体系也必将加快改革进度,最终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系统。

这是因为,在加入wto后,作为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国铁路建筑工程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以及《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外国建筑企业已经以合资和合作企业的形式进入了中国建筑市场和工程造价咨询市场,而在入世后的三年和五年以内,外商独资企业也将挺进这两个市场。届时,外资、独资、合资、合作建筑承包企业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纷纭而至,其先进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先进计价模式必然对我国铁路建筑企业形成巨大压力

反观我国现有的铁路工程造价体系,多年来一直是通过指令性的定额及固定费率作为计算的依据,而在我国加入wto多年后的今天,该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突飞猛进的铁路事业的要求,也不能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接轨。可以说,我国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为此,笔者不揣固陋,结合实际工作中对铁路工程造价的现状的了解,剖析传统造价模式的弊端,并提出对铁路工程造价改革几点建议。

一、我国既有铁路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铁路工程既有定额计价模式是铁路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通过资质预审等途径,限定不同级别的施工企业,而在计取造价时,必须使用同一工程图纸,必须执行同一定额及概(预)算编制办法,概括说来,就是“量价合一,固定费率”。该模式具有限定严格、整齐划一、便于审查等诸多优点,但随着铁路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该模式在实际造价工作中已经出现诸多问题。

比如,该传统模式的优势体现不到投标报价中。投标单位的竞争变成了考核工程造价人员的理解能力和运气,换言之,即哪家企业的工程报价跟标底相符或者相近,这家企业中标的可能性就大。这一言外之意同时误导了投标单位,使之在投标时只想千方百计地探测标底和评标办法,而不是全力以赴,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降低施工成本,以及用更具竞争性的报价参与竞标。具体说来,传统模式的弊端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竞争差异性不突出

定额计价模式反映不出工程施工组织的优劣性,资金筹措和使用的合理性,而只是单纯从会计的角度规定铁路工程造价的构成,完全体现不出工程造价管理的时效性、地方性。这就很难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资质的施工企业合理竞争。招投标双方按照同样的规定计算工程造价,反映不出投标单位“价”的竞争和工程管理水平。投标单位的报价按统一规定计算,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具体施工条件、施工设备和技术专长来确定报价,也不能按照自己的采购优势来确定材料预算价格,更不能按照企业的管理水平来确定工程的费用开支,这样以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就很难在造价中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定额滞后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铁路”战略的实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等建设标准大幅度提高,“四新技术”不断涌现,而与这些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极不协调的是,铁路定额却多年未变,这使得定额滞后与不完善的问题愈加突出,与铁路快速发展的局面形成极大反差。铁道部虽然陆续颁布了一些新定额,但总体仍滞后于铁路建设发展的步伐,根本不能适应市场要求的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因此,建设方在投资决策时,必然影响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而在工程结算时,亦会造成某些结算依据不明晰。

(三)材料价差处理不合理

当前,铁路仍然采用上一年度使用的材料价差系数,作为本年度设计概算价格水平由基期年调整到编制年的依据。这在计划经济时期,对铁道部建设投资计划的宏观管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国家和地方政策、地域、时间、供求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调价模式难以全面和准确反映市场价格的实际水平。同时,加入wto后,最有可能成为被外商认为与“公平贸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相矛盾,将视为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而引起争端。尤其是在当前建材价格普遍疯涨、部分建材价格极不稳定的条件下,既有模式下的价差系数急需变革。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势

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按招标文件规定,完成工程量清单所列项目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劳动保险费、定额编制费及劳动定额测定费、税金,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有利于企业自主报价和竞争

工程量清单计价,其综合单价是经评审最低合理价中标,而计价工程量是按实计算,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偷工减料。由此,可引导企业注重经营管理,编制企业的内部定额,以满足企业根据市场自主投标报价的需要,有利于企业在招投标时,真正采用先进施工方法和工艺降低单价,达到节省投资,优质优价的目的。

(二)有利于招投标双方结算明晰

工程量清单计价,可以减少招投标双方相互扯皮的现象,使工程能够顺利结算。这是因为工程量清单报价法的单价是综合的,不可调的,而工程量的变化仅为:隐蔽工程或不可预测的因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有误引起的增减、设计变更引起的增减,且一般都在招投标双方明了、控制的范围之内。因此,招投标双方的结算是明晰的。

(三)简化招投标单位工作

工程量清单计价,可简化招投标单位工作,避免很多重复计算工作。工程量清单计价就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照国家或当地的清单计价规范和指南编制工程量清单,并将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人,做到统一“量”;各投标单位根据统一的“量”和自身实力自主报价,投标单位的主要精力在质量、工期、单价上。因此,减少了在定额计价模式下,招标人、投标单位各自按同一工程图纸、同一计算规则、同一定额及概(预)算编制办法,重复计算工程造价的劳动。

三、对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

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既有的定额计价模式所带来的负面后果,相继出台《铁路工程造价现状及改革建议》《合同法》《招投标法》《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国家和各地、各专业的消耗量定额等。这标志着我国取消传统的定额计价只是时间问题,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势在必行,这也表明实现量价分离,做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由市场形成价格是我国工程造价向国际化改革的最终目标。鉴于此,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已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逐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应是必然。

(二)完善铁路定额管理体系

定额是一种规定的额度。建立科学、合理、完善、及时的铁路工程造价定额体系,是铁路工程以定额计价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而言,铁路是以定额计价模式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定额的完善与否、及时与否,对造价的合理性尤其关键。将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铁路消耗量定额亦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投资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铁路行业有必要尽快建立系统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定额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制订和颁布铁路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关规定,形成全统定额、行业定额、地区定额各负其职、互为补充的格局,以适应全路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和差异大的实际水平。

(三)材料价差分级处理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6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其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增值活动,总和即为“价值系统”。其中每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系统”的价值链。?

2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机理?

2.1全球价值链的构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分析?

(1)全面考虑价值链的各环节,充分认识和分析生产要素的差异性?

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构成比例不同,造成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较大,比如说,产品开发环节所要求的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和首创精神的科技人员,而产品的装配环节则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以比较成本优势为原则,对价值链进行分工,使之转化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

(2)抓住价值链中战略环节,获取竞争优势?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价值主要是来自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就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的战略价值环节的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要深刻剖析自己,以全球的企业基础结构略眼光,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企业外部国际环境,包括东道国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社会与文化环境等,并运用科学的国际投资环境评价方法对其评价,知晓企业所面临国际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从企业内外环境的相互联系中做出更深人地分析评价。同时结合邓宁的oil(折衷理论),明确企业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包括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和金融货币优势等)、内部化优势及国家区位优势(包括东道国的自然资源,低成本、有效率、有技艺的劳动力,市场较大的规模和较快的发展,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政府制定的吸引外国投资的政策等)。通过分析,紧紧抓住和发展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并对价值链进行合理的地理布局,采用集中设点或分散布点(这要结合企业自己的“价值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目标市场的具体环境而定),获取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垄断竞争优势。?

(3)全球价值链分解、整合以及价值链管理的虚拟化?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社会分工更加细化,致使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变得越来越多,结构也更复杂。一种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价值链过程已很少由一家企业来完成,除非企业具有非常充分的资金和十分全面的能力。于是价值链就开始分解。一些新的企业加入价值链,并在某个环节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表现为在该环节上具有成熟、精湛的技术和较低的成本。它们的进入使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迫使其不得不放弃某些价值环节,从自己的比较优势出发,选择若干环节培育并增强其竞争能力,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这些原本属于某个价值链的环节一旦独立出来,就未必只对应某个特定的价值链,它们也可能加入到其他相关的价值链中去。于是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价值链的整合,即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价值链,通过市场选择最优的环节,把其联系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价值链。在生产能力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整合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价值链管理虚拟化同样可以实现价值活动共享,重新定义了企业的边界和规模经济,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2.2全球价值链下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对策分析?

2.2.1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找准位置?

目前中小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安排中仍处于较低或“”的分工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应利用伴随着产业全球化的深入而跨国公司正在进行的全球价值链网络的重新嫁接、延伸、扩张和协调的良机,通过利用中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市场区位优势,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主动链入,并进行适当的制度安排,以避免一哄而起而导致同水平、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保持和强化“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灵活的生产机制、经营方式和产权体制是中小企业独具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安排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灵活性较强;在面临动态的市场变化时调整生产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能力较强;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进行了改制,产权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这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排除了可能的障碍。与此同时,应以中小企业这一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与技术积累,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产(企)业技术的革新与进步。只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产品和实现产业升级,人们才能不受制于“中心-”模式,摆脱在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2.2.2在跨国公司价值链策略调整之际,积极抓住机遇?

当前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跨国公司开始意识到下游服务环节的范畴远比原有的保修环节广泛得多,只有不断开拓下游服务环节,才能保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根据对世界市场客观现实的认识,跨国公司重新评价其主产品利润率,主动调整其价值链策略。其中包括:开展多元化服务、产品与服务结合、产品与客户结合和控制渠道。基于跨国公司以上的价值链策略调整,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明确自身的竞争实力,根据营销渠道的长短来采取相应策略向下游环节拓展,重视与其下游市场有关的人才队伍建设。?

2.2.3利用集群效应实现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这里所说的“集群效应”,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集群而形成的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效应。例如,推行品牌战略时,单个中小型小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和有限的产品设计能力,不能够独立完成,而共同使用品牌,拥有统一的销售机构的中小企业集群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而且,中小企业集群的集体谈判能力也较单个企业强。通过统一对外谈判,中小企业集群可以获得更多订单,并更容易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优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小企业必须实行集群发展战略。根据全球价值链模型,如果一个集群能够融入国内产业链,其产品市场就可以得到充分扩展;如果一个集群能够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去,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就可以带动集群的产品走出国门,从而为集群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我国中小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化的策略?

3.1业务流程重组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技术、资金实力等实体资源的同质性不断增强,企业越来越认识到,竞争的焦点应该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具体部门的管理,转移到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运作以及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系统性的流程因素,业务流程重组应运而生。在企业价值链中,一个业务流程就是一组以顾客为中心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连续活动。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也可以是业务流程内部的产品的使用者。业务流程重组的目标使顾客满意。业务流程组就是通过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链,从功能成本的比较分析中,确定企业在哪些环节具有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以顾客满意为出发点进行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改造原有流程的路径、工作环节和步骤划分,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最优化。由此,我国中小企业依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转”的原则,了解客户、寻求办法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问题,挖掘潜在需求,为客户设计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隙,凭借自己快速灵活的特点,进入空隙市场,占据高价值区间。当价值开始从已有的空隙市场转移时,我国中小企业应充分运用“创造性毁灭”效应,在现有竞争优势丧失之前,寻找到新的空隙市场,将竞争优势转移到新的领域或产品上,进入下一个价值创造循环。?

3.2优化价值链培养核心竞争力策略?

优化价值链是对企业的价值链的重新设置,使企业产生更佳的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是指建立在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基础上的、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作用力的集合,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在产品、管理、文化和技术等领域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殊技能的综合体。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企业内部某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之间的竞争,而是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能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即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环节。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运用价值链的分析方法来确定核心竞争能力,要求中小企业特别关注和培育在全球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获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巩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中的竞争优势。?

3.3集群协作策略?

集群协作策略是指,中小企业动态而持续地为核心大企业提供配套协作服务,将自己的发展同核心大企业紧密结合,成为企业集群生产经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小企业与核心大企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其协作关系靠信任和承诺进行协调,比市场稳定,比企业内部组织灵活。通过集群协作,核心大企业建立起柔性企业边界,以原料供应、加工订货、技术指导、技术援助以及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与中小企业保持半紧密关系,摆脱了“大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减少了专用资产投资,增加了经营弹性,拓展了价值空间。通过集群协作,中小企业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供销渠道,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场竞争压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依附核心大企业而融入全球价值链。在集群协作策略下,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核心企业控股公司为紧密层,以广大中小企业为半紧密层形成垂直型或卫星式协作。核心大企业及紧密层企业因其主导地位而占据高价值区间,获取高额利润;中小企业作为核心大企业的协作单位进入全球价值链,市场和资源上的依附使其价值区间受到压挤,难以实现高额利润,但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核心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却使这些中小企业能够持续地占据低价值区间,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集群协作策略是中小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从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策略将被更多的中小企业所采用。?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7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造价;管理策略

0.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造管理在近些年的发展比较迅速,新的形势发展下对建筑造价管理的方式也有着相应的影响,当前要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造价管理对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所处的形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就是对工程造价的分析并通过相应的措施手段对总的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这对提升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加强对其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作用。

1.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的特征及重要性分析

1.1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的特征分析

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全面改革的落实,建筑行业的造价管理也有着相应的变化,较之以往有着很大的进步。建筑造价管理是通过法律以及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手段实施的管理,是对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投资估算以及项目设计阶段等全方位的造价管理[1]。管理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及时的纠正缩小偏差,以此来达到节约成本的作用,造价管理在时效性以及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特征体现的比较显著,由于建筑是一次性管理,有着不可重复性,所以对其造价管理也要能够准确及时,这些就成了造价管理的重要特征。

1.2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处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建筑的造价管理也成了建筑企业竞争的重要成败因素,工程造价在整体的管理过程中占有关键地位,也是建筑的经济管理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以线性的管理形式进行的,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体现,所以在具体管理中从投资预算以及施工和竣工等环节的管理都要充分重视,通过多种措施方法的实施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将这些方面得以有效完善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就能够起到推动作用[2]。

2.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的突出问题及优化管理策略

2.1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突出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来看,我国的建筑造价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整体的体制相对比较滞后,受到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就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问题就是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建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比较严重。为能够将造价得以降低就不按照相应的规则办事,存在着偷工减料以及不科学的压缩工期等问题,这样就造成了造价管理的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再有是一些制度体制没有得到统一化,也会使得建筑单位面临着诸多临时性的难题。

再者是政府的干预比较严重以及在价格机制层面的不合理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在我国是政府的职能,这一造价管理的制度和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较而言对建筑产品的价格干预有了减少,但从本质上来看却受到了管理制度的限制,由于政府的干预过多以及过严,就会使得建筑工程造价不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加以运行。还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工程造价的相关费用应当是公平竞争进行确定的,但实际却是按照工程类别及性质进行区分,这样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适应[3]。

另外就是建筑的承建单位利润最大化的追求降低了管理的费用,产品的使用上也以次充好,这就对建筑的产品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不利。还有是工程的投标市场混乱片面的追求费用虽然在价格上降低了但在管理的水平也会随之降低,对建筑质量也会造成影响。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实际控制过程中比较松散,操作中比较缺少沟通,并且没有完整的控制系统,所以在一些细节的管理上就会存在着漏洞,对整个工程就会存有隐患。

2.2新形势下建筑造价管理的优化管理策略探究

第一,对新形势下的建筑造价的管理进行优化策略的实施要从多方面进行,首先要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目标能够明确化,将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转移到设计的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由于贯穿在整个项目,而在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是比较关键的。建筑设计的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以及技术设计阶段对工程的影响都在百分之七十到九十之间,所以通过对设计阶段的造价能够得到科学的控制就能够在后面的造价能有效控制。

第二,对建筑造价管理的优化要对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行减少,建筑工程的造价要通过市场进行定价,全面的开放,政府在这一方面行政干预要尽量减少。可通过建立指导性材料价格及取费标准来对企业的定价干涉进行减少,在自方面要能够进一步的放开。还有就是要能够放开部分的取费费率,要能够放开部分的取费费率,放开取费费率改为建筑单位根据自身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的实力等来确定费率。还有是在收取间接费用上要能够改变按人工费的方式向着费率标准收取费用转变[4]。

第三,决策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力度要能够得以加强,这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工程后续所有阶段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都会造成相应的影响。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主要就是要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些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保证项目投资的预测准确性。还有是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料及统计数据进行及时的掌握和分析,在投资估算方面要能够对设计的内容准确的反映。

第四,对建筑造价的管理要能够体现出动态化的特征,工程的管理是多个阶段所组成的活动,在每个项目的全过程要通过启动以及规划和实施等,每个环节都要由费用的使用,所以在造价的管理上也要能够对各个过程进行加强。其中的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控制的重点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的材料的应用以及技术的施工等都是对造价产生影响的因素,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要能得到重视,通过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所应用的建筑材料详细的查看,保证材料质量,这样才不会造成浪费[5]。在技术的施工管理上也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只有如此才能减少由于技术失误所造成的返工等。通过施工过程的管理得到了加强,就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对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得到加强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费用的浪费,为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就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动态化的进行管理,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方法在实际的造价管理中加以应用,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丰景春.工程造价管理对策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4(06)

[2]齐文慧,李恒,姜永杰.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J].黑龙江冶金.2013(04)

[3]刘苓.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4(12)

[4]周锦安.工程造价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4(04)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8

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中国制造业是发展较快、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也是加入wto后受益可能性较大的部门。中国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基本经验有二:一是较早和较大程度的对外开放。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中超过70%的份额投入到了制造业领域。对外商开放投资和市场,与外商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提高,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不仅没有萎缩,反而使产业规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扩张、提升和增强,许多制成品产销量位居世界前茅,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90%。二是较大范围和较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放松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和促进公平和有效的市场竞争,焕发了企业的活力,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崛起与发展,在许多行业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纯粹的国有企业占制造业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76%,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30%。体制改革带来的“内生增长效应”在制造业领域得到很大程度地体现。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是明显的(尽管在不同产业的表现有所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并处在较大程度的动态转换中。这种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数量庞大、供给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方面,而且更多地体现于不断向高加工度方向升级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以及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等方面。这些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并将继续争取到比较有利的地位。如果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那么加入wto后,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环境中,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将更为充分和有效地显现出来,并将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利益。

当然,在制造业领域内,不同产业的成熟度、开放度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加入wto对这些产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通常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依托于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有静态和动态之分。静态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在静态条件下(即国内土地、其它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供给基本不变),一国若集中生产并出口本国要素最密集的产品,而进口本国相对更为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就可获得最大利益。动态比较优势则强调在一个动态的时间序列中,一国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的变化引起本国供给结构、贸易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由于政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变化范围、方式和程度,因此,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实际上也成为政府干预本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之一。)(comparativeadvantages),它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特征,决定产业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长期趋势和基本格局;二是依托于竞争战略和制度条件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s),它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和选择性。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工业化进程、供给与需求结构等因素剧烈变动的重要时期,影响中国产业竞争力特别是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易变的。从加入wto这个大背景来看,产业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和动态比较优势等因素,对于产业发展前景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和明显。

国内近期有关加入wto对各工业部门影响程度的研究成果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一,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评估方法,以致于很难在各工业部门之间寻找可比性;其二,短期分析多,长期分析少,对于一些工业部门而言,如汽车制造业,短期内冲击可能较大,但是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产业发展前景并不悲观;其三,基于以上方法论的政策建议往往是过分侧重具体策略,而缺乏总体战略上的把握。因此,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加入wto背景下中国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以此全面评价加入wto对各制造业部门的近期和中长期的影响。其要点包括:一是寻求构建一个普遍适用于工业部门的、统一的wto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使得所有工业部门能够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上进行横向对比;二是将短期对策研究与长期趋势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放宽研究视野,以求准确把握加入wto后各制造业部门的长期发展方向;三是通过对wto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的评估,廓清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二、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的评估方法与指标选择

我们提出的加入wto背景下产业发展前景评估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如下6项指标的综合考察,对各制造业部门在加入wto后的短期和中长期内所受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以及产业发展前景做出总体判断。这6项指标是:

一是全球化(或国际化)特性。所谓全球化(或国际化)特性,是指从全球范围来看,某一特定产业的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投资、贸易和融资等经营活动是否具有全球化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而这种全球化或国际化趋势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所决定的。从加入wto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大致给出这样一个判断,即越是全球化或国际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加入wto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国内产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这主要是因为: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由于其产业链的配置范围和方式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联系越紧密,而加入wto无疑将改变国内外同一产业的联系方式和深度,因此,国内产业受外部影响的可能性就明显加大。对于那些国际化特征不明显或者说本地化特征突出的产业,由于其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联系并不紧密,加入wt0后对其影响也就不会很明显。比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从世界范围来说,化学工业的全球化特征显然高于建材业和木材加工业,加入wto对于中国化学工业的影响(我们这里讲的主要是直接影响,包括关税减让、非关税措施取消、市场准入、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与wto规则直接相关的影响。)就可能大于建材业和木材加工业。对于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我们还要具体分析全球化的特征是体现在投资领域,还是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或者是兼而有之。

二是市场化程度。所谓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是指某一产业的资源配置过程和机制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力量而不是非市场力量如行政性管制来决定的。主

要考虑因素有:(1)市场准入:即生产要素在进入和退出某一产业领域过程是否是自由和通畅的,是否存在资本和技术门槛之外的行政性进入与退出限制;(2)价格管制程度: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形成是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3)所有制结构:从企业所有制形态上看,某一产业领域是以国有经济为主还是非国有经济为主,或者多种所有制并存;(4)市场统一性:是全国统一的市场还是地方或部门条块分割的市场。从加入wto角度看,我们不难得出基本判断,即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其受加入wto冲击的程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它主要考察国内某一特定产业在多大程度上处于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状态,而不是处于政府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之下。主要考虑因素是:(1)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实际保护程度,以及加入wto后调整的幅度;(2)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与结构。通常情况下,越是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产业,加入wto后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弱。相反,那些长期处于政府贸易和投资保护下的行业,尽管国内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加入wto后可能受到较大冲击。

四是产业成熟度。它主要考察国内某一特定产业的“发育”程度。主要考虑因素是:(1)国内生产能力及市场供需状况;(2)主导技术的成熟状况;(3)规模经济性;(4)出口规模和地域;(5)对外投资的规模与地域;(6)价格竞争力;(7)国内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品附加值高低及技术含量)以及行业内大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国内市场供过于求、主导技术成熟度高、规模经济性明显、出口规模较大、对外投资多、价格竞争力强、国际分工中处于高端、业内大企业国际地位高的产业,其成熟度较高,因而受wto的冲击也就较弱。

五是国内需求增长潜力。主要考察国内某特定产业潜在的、可持续的市场增长空间和能力。主要考虑因素有:(1)潜在的需求规模以及市场结构;(2)需求增长的速度和可持久性;(3)相关产业增长状况特征(如上下游产业供求和成本变化);(4)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及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国内需求增长潜力是判断一个产业中长期发展和壮大空间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潜力有限的产业而言,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大的产业,受wto冲击的可能性相应降低。对于加入wto后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的行业(如汽车产业),由于存在较大的国内需求潜力,从中长期来看国内该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六是动态比较优势。主要考虑国内某一制造业部门在生产要素总量、质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政府政策)的前提下,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并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潜在能力。我们既关注静态比较优势,更关注动态比较优势,前者强调要素禀赋结构,而后者强调产业升级、学习积累和比较优势的培育。所谓动态比较优势(Redding,1999)是指某个产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并不符合本国的比较优势,但该产业成长到一定规模时,反而符合未来的比较优势。通常认为,我国大多数产业最大的比较优势是拥有低廉但素质高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凭借成本价格优势取得比较优势,而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处于比较竞争弱势。但近年来,伴随着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和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我国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大大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因此,既要从静态的比较优势出发来判断近期内主要工业部门所受影响,更要从动态比较优势出发来判断中长期相关工业部门所受的影响。

下面将依据上述6项指标给出加入wto对主要制造业部门影响程度的定性判断。在这6项指标当中,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主要影响各部门的现实竞争力,它更多地体现在近期影响上,而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动态比较优势则主要用于分析中长期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竞争力。

三、加入wto对主要制造业部门的影响与这些部门发展前景的评价分析

(一)评价方法

1.在制造业的部门分类上,采用了国家统计局标准分类的一级行业目录,并根据分析需要对一些制造业部门进行了归总和分列,如将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归总为一个门类,即食品加工及制造业;将纺织品、服装和其它纤维制成品归总为纺织服装业一个门类;将电子计算机制造和通信设备制造从电子及通信产品制造业中分列出来;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日用电子器具制造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的日用电器制造归并为一个部门,即家用电器(电子)制造;将汽车制造和摩托车制造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分列出来。

2.以“+”、“-”和“0”来表示各制造部门在6项指标下的性质,分别表示“有一定积极影响”、“有一定消极影响”和“没有明显影响”。以“+”“-”号的数量多少来表示影响程度,其中,“++”表示“有较大积极影响”,“--”表示“有较大消极影响”。

3.对每一个制造业部门都从其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国内需求潜力、比较优势等6项指标进行定性判断。在此基础上,给出该制造业部门在中国加入wto后所受影响的基本判断。由于各制造业部门又包含若干子行业(二级子目),而这些子行业对于加入wto的感受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在给出该部门总体判断之后,必要时还对各子行业给出差别判断。

(二)评价分析

根据以上考虑因素与评价方法,可以对加入wto后主要制造业部门所受影响性质和程度,以及中长期产业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判断,其结果见表1。

(三)对表1的几点说明:

第一,我们对各制造业部门在6大指标项下的基本判断采用的是专家评判法(即德尔菲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9

当企业战略成本理论从“成本驱动定价”演绎到“价格驱动成本核算”时,成本竞争的根本就表现为企业能否根据顾客价值创造出一种产品,并按照顾客所能承受的价格去定价,而后以此为标杆驱动成本降低。以上内容与精益思想内涵刚好吻合,本文从精益思想视角去分析企业战略成本优势的构建。

精益思想(Leanthinking)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生产,其核心在于只生产顾客需求的,为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使自己的企业获得利润。“精益”用英文表示为Lean,原意是精瘦,可以理解为精确、精美。精益思想就是根据顾客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顾客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顾客,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消耗资源不创造价值的活动,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精益思想的关键在于:顾客价值的识别、以顾客价值定义价值流并持续改进(迈克尔·波特,2005)。

精益思想在企业战略成本优势构建中的价值体现

在日益激烈的价格大战中,获胜者最终取决于企业成本是否拥有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水平的优势。如何构建企业战略成本优势,一般根据价值链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整个行业价值链系统分析确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并确定企业的成本战略;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分析,进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构建企业绝对竞争优势(李丽萍,2010)。

如果从精益思想角度来看,能够在深度上赋予了企业战略成本优势更全面的内涵,即是“企业战略精益成本优势”,企业是否具有成本优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创造出一种顾客价值;企业成本优势是否体现精益,关键在于整个价值链系统能否实现成本最小。精益思想能够在构建企业战略成本优势发挥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理论上突破了只“以利润为导向”的成本管理模式,将竞争的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价值链之间的较量。第二,发展了以价值链各个环节为根本,找到驱动成本降低环节的理念,形成了以整个价值链优化为根本,价值链的优化降低了各个节点的成本思想。第三,弥补了企业战略成本构建中过于关注成本而忽略市场需求的弊端,使得企业能够在最接近真实状况的环节上进行生产,并能满足顾客真正的需求。第四,从顾客角度出发将顾客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为企业战略成本优势的构建赢得了市场与利润。如,20世纪60年代,iBm在进行计算机生产过程中曾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顾客愿意为计算机的哪些特性掏钱?”,然后,他们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机,虽然在技术上这台计算机不算最为先进,但是与控制数据公司进行对抗过程中,赢得了市场地位与利润。

借鉴精益思想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基于精益思想进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最终目标是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具体表述就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优的质量,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要。因此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是整个价值链系统,管理贯彻是全面成本管理原则,管理的方式为目标管理。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对象是整个价值链系统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企业之间的较量,更多表现的是企业集团间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更多的是整体价值链系统之间的较量。

企业价值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顾客价值,而处于企业上游的供应商则拥有企业创造顾客价值所使用的输入价值。因此企业能否获取竞争优势并不断保持不仅取决于对企业自身价值链的理解,更主要的取决于企业能否适应于相应的整体价值链系统中。以优化整体价值链系统为背景,进行精益管理,根据顾客价值定义整体价值链系统,明确价值链上的各项业务活动是自己完成还是外包给他人,确定价值链各个环节最好的合作伙伴以及之间的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加快系统磨合,进而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提升竞争力。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贯彻的是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精益生产是在流水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区别于大量生产模式,强调企业系统结构、人员、市场、顾客需求的协调运作,生产方式灵活,并且能做到成本最低。企业竞争优势如何保证成本、品质,必须贯彻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首先是成本的全员管理。成本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降低成本须全员努力,每个员工对于成本的管理都具有权力与不可推卸的责任,“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根本。其次是成本的全过程管理。成本管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整体价值链系统为依据,协同运作价值链,从供应链、生产链到销售服务链,全部过程监控成本,优化协调价值链系统。再者是成本的各环节管理。成本管理要“以全部森林为视角,关注每个树木”。在优化协调价值链系统的前提下,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抓住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占整个价值链成本比重最大以及成本正处于快速上升期的环节。最后是成本的全顾客推动管理。精益思想关键环节在于顾客价值的识别。忽略顾客需要的成本管理势必会遭到市场淘汰。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确定企业的价值流程,从顾客的角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将顾客的需要贯彻到整个生产流程中,所有顾客的意见与需要都将推动成本管理。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方式为目标管理

曾经邯钢因采用了“低成本目标管理战略”而获得了相应的成功,其成功主要凭借内部设定与推行“模拟市场核算,设定目标标杆,实施目标管理,进行成本否决制”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经典之处就在于成本管理考虑了顾客需求及市场竞争状况,规避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只有这样做成本管理才能为企业在成本竞争中赢取优势。基于这样变化的企业战略成本理论已不是“成本驱动定价”,而是“价格驱动成本核算”,将过去从产品的原材料进价开始,按厂内工序逐步结转的,改变为从产品的市场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开始,按厂内工序反向逐步推算的使目标成本等指标真实地反映市场的需求变化。对每一个产品定出合理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等项指标。制定目标、依据目标、根据目标进行绩效考核的目标管理方式最能体现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

基于企业价值链优化的战略成本优势构建

企业成本战略的根本就是企业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而劣势就是企业关注成本的同时可能会忽略市场需求的转变。为了解决该矛盾,本文从精益思想视角来谈企业战略成本优势的构建,具体措施表述如下。

企业通过优化整个价值链系统而降低价值链各个节点的成本,从而降低总成本获得“企业战略精益成本优势”。这种成本的获得得益于企业的精益价值链,为此打造精益价值链需从源头做起。

(一)采取低成本供应商战略

低成本供应商战略不是将成本降低的责任推给供应商,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而是选择优异的供应商,与供应商协作,降低整体供应链成本,达到整个供应链“零库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由于地域原因造成的输入成本差异,直接厂家订货或最为根本的是将供应链纳入到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中去(雷星晖、苏涛永,2007)。比如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全球采购战略与格兰仕的低成本供应商战略。

(二)采取低成本产品生产战略

在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环节中,第一,强调全过程高质量产品设计以及生产“零缺陷”,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低成本。第二,以顾客的需求拉动生产,在顾客需要的时候,按照需要的数量进行生产,保证生产与销售的同步性。如丰田采取的“看板”系统以及现在制造型企业采用的eRp或mRp信息系统将需求信息在企业内部形成共享。第三,进行产品再设计时,进行业务流程改造。简化产品设计,减少零部件,将各种零配件标准化,尽量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优化企业生产的价值链;加快工艺革新,技术研发、对核心业务进行流程再造,合并工作步骤,去掉低附加值的活动。第四,借助规模效应、学习经验积累等结构性成本驱动因素,降低转化成本。

(三)采取低成本物流控制战略

生产即销售,降低物流费用率,有效地建立无间断的价值流以快速适应多变的环境。将价值流中不增值的无效时间尽可能压缩,以期缩短整个价值流的时间。如沃尔玛为了强化物流成本控制,建立了强大的配送中心系统,其物流费用比率是竞争对手的60%,大大降低了成本。为保证降低物流成本,企业也可以选择“销售联盟战略”或“前向一体化战略”,整合整个价值链系统,通过重组上、下游的相关企业,降低成本。

(四)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工程造价的优势篇10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产业国际竞争力 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一、引言

正如波特教授所说,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在所有产业都具有竞争优势,而应集中在有限的几个。因此培养和壮大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对于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建设导向机制、培育重点产业、构建产业集群等方面来展开的。例如,彭劲松(2005)提出加强区域产业导向机制和城镇规划的有机对接,与邻近城区联合构建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与产业链;穆菁(2006)提出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张永庆和张冰(2005)认为需要加强政策的指导与法律法规的支持,规划协调好城市产业总体结构与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型产业;段进和张勇强(2002)提出按照架、轴、棱、片4个空间层进行规划;还有作者提出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引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课题组,2003);等等。在此,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背景出发,分析在此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性,将“政府”和“企业”因素同时纳入到一个分析框架中;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而以武汉市青山区为例来展开案例分析。

二、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性

迄今为止,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有关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间的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交换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比较优势概念及其原理的表述却反而只有“国家”?这种不合逻辑的背后隐含的是比较优势原理的假设基础:(1)国际分工是产业间的水平分工;(2)产业的边界在国家边界内,一种产品的完整生产环节在一国内部,因此只须关心产品的交换;(3)企业的边界也在国家边界内,即企业国际活动主要通过国际贸易进行,而很少进行国际投资活动(刘林青、谭力文,2006)。应该说这些假设基础正是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提出时的现实状况,也在逻辑上形成从国家到产业再到企业的包含关系,“企业”也就在比较优势理论中被“国家”所替代。

进入21世纪后,这些假设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国际分工正从过去产业间完整的产品生产分工向产品内部部件生产、产品增值过程分工、产品生产环节分工和产品要素分工等复合分工方式发展。如果说古典国际分工的边界是产业的话,当代国际分工的边界则是价值链,价值链上的国际分工成为国际分工深化的崭新结果(金芳,2003)。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形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大幅增加,结果是产业范围超越了国家边界。国家和企业都成为了全球价值链的行动者。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竞争的特征也越来越越明显,如国家与国家在吸引外资、获取战略性资源、协助本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对抗;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导致产业活动在全球地理和功能性上分工进而形成产业集群,这也越发凸显国家的作用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家和企业这两个行动者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如本国企业、本国企业在外国投资公司、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公司等。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如何评价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Kougt认为企业在实施全球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时应该同时考察国家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相互作用,这两种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战略中两个关键问题的答案:一是价值增值链将在哪里突破国家边界?二是企业应该将它们的资源集中在那些功能活动上?换言之,在国际竞争中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可区分为来自国家的和来自企业的(BruceKogut,1985)。为此,本研究认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至少应分为产业国家竞争力和产业(民族)企业竞争力两个维度。

产业国家竞争力是指在全球价值链中,国家作为行动者参与竞争时表现出来的市场力量和领导力量。国家应像企业一样,介入到国际市场上的残酷竞争中,这似乎已经得到普遍地认同(张金昌,2001)。与要素禀赋理论不同,Kogut指出价值链中不同活动的要素特性不同,如研究开发是人力资本密集的,基础制造则对劳动密集要求要高一些,等等;企业应该根据这种差异将不同的活动布局到具有该要素比较优势的国家去。这样的结果是,价值链的范围突破国家边界,不同的国家依据其要素禀赋汇集不同的价值增值活动而建立起弱连接。

产业(民族)企业竞争力是指在全球价值链中,一国的民族企业参与竞争时表现出来的市场力量和领导力量,且集中体现为该国领导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一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多种租金来源而获得,最终会反映在市场力量和领导力量两个方面;市场力量反映的是一国企业在与国际竞争对手竞争时所体现出来的竞争力;而领导力量反映的是一国企业在与供应商或购买者协调时所体现出来的竞争力。全球价值链中的行动者创造和获取各种租金赢得市场力量和领导力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种回报,如经济租金、控制权、在位权和社会就业等等。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表现为3种形式:在国内市场上同外国进口的产品进行间接竞争,与国内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直接竞争;通过出口产品同外国的企业进行间接竞争;到海外直接投资,进行生产销售,在国外市场上与外国企业进行直接竞争(张其仔,2003)。

产业企业竞争力与产业国家竞争力有很强的交互性。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资源集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某个和几个环节上,或包括所有的环节而实现垂直整合;也可以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将活动布局在不同的地点以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同过去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不同,本研文将研究的焦点直接对准企业本身,考察不同类型企业的贡献和力量强弱。根据企业与所在国关系可以分为4类,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公司(i)、本国企业(ii)、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公司(iii)和外国企业。产业国家竞争力的焦点是国家边界以内的企业,即i和ii两部分;而产业(民族)企业竞争力的焦点是li和iii两部分。

三、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性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一)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二维性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性实际上表明“企业”和“政府”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只不过,在过去是由两个不同的学术领域同时研究着,且相互很少往来(Griffiths,1998)。

1、战略管理与价值链整合的程度。战略管理理论认为经济协调以及决策制定由价值链整合(以管理层级为特点)完成或者由市场完成(低价值链整合)。其实,早在科斯分析企业的性质时就表明企业内部是管理层级协调,否则就是市场协调;中间组织(比如网络)的出现,将管理层级的概念拓展到了企业之间。钱德勒追溯工业企业产生、发展和成长时就强调价值链整合的重要性。他认为产业成功需要对3个领域进行投资:一是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生产设施;二是产品专有市场、分销系统以及采购系统;三是发展管理者和管理层级来控制前两种投资。价值链整合包括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其特点是企业(能够)运用管理层级有机地协调多个价值增值活动,能够将生产系统与组织能力有机结合。Griffiths(1998)等也认为价值链整合作为一种能力,是企业绩效和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重要变量;企业竞争力更多地来自其能够产生和利用机会的企业内部组合。价值链整合以管理层级协调为特色,与之相对的是市场协调。市场协调则表现为价值链环节的片段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价值链整合不是价值环节“量”的完整,而是价值链各环节之间高效率的无缝衔接;它既能表示单个企业可以使外部和内部价值活动实现无缝对接,同时能够对这些服务进行控制,并能不断地对其有效性与效率进行评估。显然,配套企业之间的价值链整合(产业链的整合)是单个企业价值链整合的土壤。

2、政治经济与政府影响程度。如前所述,政治经济学则围绕“政府”展开。政治经济学观点认为经济协调以及决策制定是通过政府参与完成或者由市场完成(低政府参与)。普遍地情况是,政府通过制定协调经济活动的机制来参与产业活动。在不确定环境下,政府的主要角色是通过塑造良好的氛围以帮助产业适应变化的竞争环境(DobbinandDowd,1997)。这是一种能够提高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应对产业变化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能力。Lazonick(1984)在分析台湾、韩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时指出,政府对管理市场的举措是东亚与西方社会的不同要素之一,但是这种政策并不能保证持续地成功。当政府能够在主动考虑产业的发展形势基础上,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提供相应的产业政策和行为则表明政府对该产业的参与度高。甚至,政府会涉足产业重要团体(尤其是经济团体)的组织和协调活动,参与产业决策制定。

(二)城市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以价值链整合程度和政府影响程度这两个因素为变量,建立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矩阵。根据企业主导程度的强弱和政府影响程度的强弱组合,构建了5种城市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政策驱动模式、龙头带动模式、特色集群模式、创新驱动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其中,培育和扶植产业发展是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

1、政策驱动模式。政府通过分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区域的基础优势,识别产业发展的机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激励区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驱动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政府的政策拉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其优势在于,对区域市场经济发展水平要求相对较低,模式选择面临的进入壁垒较低,在政府相关制度供给高效率的前提下起步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一旦出现政府的决策失误,则可能造成大的损失,形成长远的危机。

2、龙头带动模式。城市的一些地区内往往坐落着一些大型的企业,围绕这些企业的产业链的延伸、服务而形成了大量的产业机会。这种模式往往存在于大型企业的周边地带。这类城区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发达的市场优势和地区的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这类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定位、与所依托的企业协调发展,则可能会导致后劲不足。

3、创新驱动模式。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趋突出。城市的一些城区内聚集着高等院校、研发机构,而这些机构的投资及其科技成果扩散能够在周边地区形成创新驱动的产业群。政府通过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要素的区域集聚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产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突破了城区资源、资本、区位的制约,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成果驱动区域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4、特色集群模式。城市的一些城区在历史的产业布局、历史文化、区位特色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可以借助城区的特色优势,通过深层次、高强度、综合性地科学开发,实现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化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以独特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的快速发展。其缺点是,如果本地区的特色优势被替代,则会导致产业经济的快速萧条。

5、模仿创新模式。在产业竞争力弱的情况下,跟踪产业先进水平,通过模仿创新维持生存与发展,乃至形成“后发优势”。模仿创新模式的优点是通过模仿创新提升产业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投入低、风险小。但是也存在缺点,企业因为过于依赖模仿而丧失了自主创新能力,在面临重大技术变革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四、武汉市青山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案例研究

根据其前面总结出的城市经济发展的5种典型模式,本文对武汉市青山区的发展模式进行初步的总结,基本内容如下。

(一)青山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1、钢铁、石化、造船产业的大型企业云集。钢铁、石化、环保、船舶等主导产业在青山地区产业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优势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而且目前的发展态势良好。这些产业中的企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有利于集中力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从而使相关产品和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2、环保技术研发机构成果多、实力强。武汉青山国家环保产业基地示范园区位于青山区东北部,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达105家,基本形成了以三大科研院所为技术主导,以大中型企业为市场依托,以环保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城市垃圾处理、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环保产品开发、环保工程建设等领域为特色的环保产业体系。以青山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为主体,包括武汉华创源科技企业孵化器、光大科技楼、青山环保火炬大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各个专业服务机构,构成了青山环保产业孵化基地。研发机构的技术支撑和孵化基地的资源和环境支撑,为环保产业在青山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拥有独特的交通、产业等区位优势。“十一五”期间,随着天兴洲长江公铁两用大桥、阳逻长江大桥、罗家港大桥、京广高速客运专线武汉站四大交通工程的建设,青山地区将成为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密集,辐射功能更强,区位格局将发生历史性变化。“桥、站、路”建设为科技引导青山现代服务业兴起,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带来难得的机遇。这将有利于青山地区进一步改善区位环境,为科技与制造业的开放发展、新型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青山区产业发展模式及其内容

依托青山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应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实证研究青山区城区产业发展的3种主要模式。

1、以龙头辐射模式理念延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城区工业要具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青山作为制造业基地,发挥其比较优势——大企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立足现有产业,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近些年来,依托武钢、武石化的“三废资源”,青山区先后诞生了春笋集团、武钢粉末;台金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固废物再利用的环保企业,成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依托大企业优势,根据“培育大市场、促进大流通、搞好大服务”发展思路,发展研发、物流、仓储、运输、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武钢、石化等大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既服务了大企业,也促进青山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此,首先应不断巩固钢铁、石化产业的支柱地位,并充分利用钢铁、石化企业的集聚和拉动效应,引进更多的相关产业,推进武钢、武汉石化等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力争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包括支持武钢把青山本部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冷轧硅钢片生产基地和全国汽车板材生产基地;支持武石化800万吨炼油改造、8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打造化工产业基地;支持四六一、四七一厂、青山船厂等企业研发核心技术把握船舶工业快速成长的大好时机,发展船舶及成套设备制造和机械加工业,打造船舶生产出口基地。其次,应鼓励和引导武钢、武石化和青山船厂等龙头企业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促进区域产业技术改造与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再则,应以武钢、武石化和青山船厂为依托,建立生态产业园,在大工业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园区通过共享资源、延长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引进关键链接项目,实现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整合,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最后,应大力发展产业的循环经济,构建相互扣合的产业链和开放式的大循环圈,打造共赢共荣的价值链和与环境友好的生态链。延长产业上下游链条,建立和上下游企业的生产链网,开发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流程,实现生产资源的链式循环,形成不同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过程中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完成物质的反复循环流动。

2、以创新驱动模式理念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全国环保产业核心基地的基础优势,以创新驱动模式理念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包括以政策创新做大循环产业项目,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以产业创新构筑循环经济企业集群。

武钢、武汉石化等企业均为资源依赖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原则。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企业作为构筑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必须坚持经济发展、环境友好、技术跨越相结合的原则,先节约、后开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理念改善生产流程,实现最优化生产、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尽可能小的环境污染。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其次要通过创新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发展循环经济,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要攻克废弃物再利用的技术瓶颈,延长和拓展产品链,将污染物尽可能的在生产企业内转变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后要完善循环经济产品链,追求整体效益最大化。从各个环节变废为宝,形成循环经济的产品链和产品网,用效益较大的产品收益来弥补收益小甚至没有净收益项目,整体上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从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看,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用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利用废弃物加工成产品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