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十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十篇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4:53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汉语交际能力培养

过去50年以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过去的对外汉语教学总是过分地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只侧重于“语言”教学,而对“言语”教学则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语言”教学与“言语”教学之间脱节,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一、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0年1月刘先生曾在出版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一书中指出:“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教学目的一经确定,将决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直到测试评估等一系列问题”。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把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是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三是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在这三方面的教学目的中,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而在这个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到:培养交际能力是最终的目的。这个最终的目的不是凭空而定的,它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符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密切交往迫切需要语言人才的现实,同时也是学习者本身对学习第二语言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学习兴趣、动力之所在。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这个教学目的的提出,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是对外汉语教学思路的重大转折,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将从汉语知识讲授和语言技能训练转移到交际能力培养的轨道上。它将带动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一)总体设计

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的首要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根据这个教学目的要求,进行总体设计时,必须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培养必要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大量的汉语材料,词汇量要掌握三千到五千个词,最终达到八千个词。语法要求掌握词法、句法到语段、篇章结构规则。二是要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掌握以语言规则为基础的语用规则。三是要熟悉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知识,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对象交际,语言表达要得体。

从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出发,可以把汉语的教学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汉语知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基本技能(汉语听、说、读、写);二是汉语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三是汉民族的交际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由于外国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规律和汉语言专业的学习年限,汉语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有所侧重:初级阶段应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为主。中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交际技能及成段表达为主。高级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其中社会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语言与文化融合贯通的能力。初、中、高级三个教学阶段并不是绝对独立互不联系的,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当在某一个阶段就侧重某一方面时并不是忽略适合该阶段教学的其他因素。中级阶段对于初级阶段来说,高级阶段对于中级阶段来说,都是上一个阶段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在讲授内容上照顾到各部分的右击衔接和整体的融会贯通。总而言之,汉语教学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培养交际能力这个最终目的,都必须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为导向。

(二)教材编写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教材编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总体设计的具体实施。所以它应该反映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同时它又是课堂教学和测试的依据。教材编写和选用必须认真贯彻教材编写的六项原则,即“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教材内容的编排在不同的汉语教学阶段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总的编写方向应该以培养汉语语言能力为基础,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为导向。编写使必须处理好语法项目和语用项目之间的关系和比例,做出合理的内容编排。

(三)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包括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中心环节。首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为实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服务。比如初级阶段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五个主要环节,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和不知课外作业。对于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获得的技能必须及时加以巩固,以形成语言习惯和初步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更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精讲多练的原则,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把课堂变成一个各种类型的社会情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模拟交际的舞台。其次,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要重视课外语言实践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做周密的设计,事前让学习者进行一定语言方面的准备,在活动中,教师就语言问题给予指导,活动后,对语言的运用情况进行总结。总结时,给补充有关交际文化的知识,针对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语言实例告诉学习者如何选择表达方式,如何运用交际策略。最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必须建立一套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文化多样性

语言、文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对中华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语言是学习文化的基础,对外汉语教学因此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相关教师、学校、培训机构必须重视与解决的问题。跨文化交际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常出现的现象,通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能够更好地保障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反过来,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扮演的角色与要求

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学习者而言,汉语是其第二外语,而教师是带领其进入学习的导入者,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扮演好自身角色,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降低跨文化交际的难度。

(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教授者、引导者、传播者的角色,因此,为全面了解中外文化差异,了解跨文化交际现象,教师应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国文化知识[6],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用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如中国是世界上的礼仪之邦,礼仪是交际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教师可阅读《礼记》《周礼》等古书,并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首先,中国地大物博、疆域广阔,不同地域蕴藏着不同的文化、风土人情、习俗等。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应系统地学习地域文化习俗,多方位展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应根据我国历史时期,合理划分文化阶段加以讲授,使学生在体会共时文化差异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历时文化差异,体会各种文化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过程中对外汉语

教师应符合的要求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外汉语教师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须不断丰富、积累第二语言学习者母语的交际知识,在尊重学习者的文化习俗基础上,教授学习者中文,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偏见”、“文化冲突”等问题;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拓宽学生知识眼界,带领学生不断探索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促使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愿意进一步了解其他民族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传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体现的跨文化交际现象

跨文化交际是以不同国家语言体系为基础[1],语言学习者通过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再进行交流,具备多种特征,包括语言交流性、语言性、不同文化背景、直接性等方面[2]。文字、语言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极大程度上关系着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因此,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现象的重视程度,确保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主要为让学生全面掌握第二语言汉语,在熟知、记忆语言的基础上,了解语言背后的中华文化内涵,并将其运用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而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材,分析教材中含有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能够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汉语词汇

进行对外教学时须按照一定的教材目录,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校与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对外汉语教材,使教材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达到跨文化交际这一目的。对于教材中具备典型民族文化特征的汉语词汇,应进行深入全面的注释。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学习汉语的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部分有其他民族含义的词语,但学习者通常只育视野会关注词语的表层含义,未能理解深层含义,从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而言,这样的词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俚语:如“加油”、“活该”、“讨厌”、“闭嘴”、“花痴”等,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对其跨文化现象进行详细的注释[3],使得学生能够区分表层含义与特定含义,并将其运用在交流过程中。(2)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灶神上贴门神———话(画)中有话(画)”、“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等等。教师必须全面注释歇后语本身的含义,再加上不同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3)惯用语:如“跑龙套”、“炒鱿鱼”、“背黑锅”等。解释这一类惯用语时,应加入对应的由来原因,用生动的注释加深学生理解。

(二)练习题中的跨文化交际

练习题中包含的跨文化交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并将所学内容运用在习题中,形成学生系统的语言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4],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应当引导学生注意习题中的跨文化交际练习。文章习题中包含的跨文化交际通常以对话形式出现,实践教学结果证明,通过将学习的知识用鲜活、简短的对话展现出来,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有关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师在全面分析范文的基础上,应安排形式更加丰富的文章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习题可以是与课文相关的成语故事或者一首通俗易懂的唐诗,抑或是中国各地民俗风情的介绍等。这种习题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积月累还可以丰富学生日常交流词汇。同时,教师还可根据范文,编写对应的跨文化交际习题,通过习题来检查学生掌握有关文化知识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整体能力。

(三)学习非语言交际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非语言交际,将肢体语言编写进教材中,全面展现跨文化交际形式。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5]。教材可从手势、表情、时间、空间等方面分别论述非语言交际,使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能更为深入地理解非语言所传达的文化差异,尊重我国文化习俗,真正融合他族文化与中华文化,降低交际过程中的难度。

三、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外汉语课堂的开展方式

(一)完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要完善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手段与方式,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通过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方式,提升学生对跨文化现象的理解,促使其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1.情境教学法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可科学运用情境教学法,创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7]。如在学习“打招呼”的日常用语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汉语中打招呼的情境,再与学生母语打招呼的方式进行对比,使学生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感受中文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使其全面理解文化之间的不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2.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实物、图片、幻灯、电影电视等教具,简单明了地为学生讲解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文化差异时,可借助多媒体放一段跟文化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印象。再如,讲到中国式打招呼和如何称呼别人时,可带学生到中国人中间去实践,直观感知这两种文化。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制作ppt、FLaSH等课件,系统为学生展现文化知识,提升课堂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并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结合跨文化交际现象、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学生认知水平、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内容[8],遵循教学客观原则,公平对待不同文化,合理教授学生优秀的民族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率。在此过程中,教师须全面评价不同文化,根据跨文化交际现象,进行辩证教学。1.重视跨文化交际现象跨文化交际现象存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为学生解释跨文化交际现象,并运用课后习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的魅力,消除他们跨文化交际中的焦虑,使学生愿意参与跨文化交际,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教学是学生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记忆大量词汇语句等语言要素,还须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合理运用语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材,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接触大量的跨文化交际现象;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加大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程度,合理将其贯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全面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把它们融入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跨文化交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淑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反思———从韩剧对文化的体现谈起[J].现代传播,2015,37(12):140-142.

[2]胡炯梅.跨文化交际中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研究--基于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3):86-92.

[3]胡范铸,陈佳璇,甘莅豪,等.“海量接受”下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方法设计———兼论构建“机构形象修辞学”和“实验修辞学”的可能[J].当代修辞学,2013,37(4):1-9.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专业国际交流角色定位

全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人数不断攀高,汉语教师紧缺现象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汉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进程。在国外,很多具有丰富一线实际教学经验的汉语教师并不具有正规的教育专业和汉语专业知识背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在毕业前很少有机会将课堂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面对面给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或是在毕业后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而不能较快地适应在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工作。

一、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专业最早设立于1985年,随着汉语热的升温,汉语国际教育快速发展。国家汉办研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从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五方面,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汉语传播专业人才。

二、高校国际交流发展情况

中国高校在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下,逐渐与世界各国高校之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交流规模逐年增加。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和外教规模逐渐扩大,推动了高校的对外交流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内涵。主要表现在学生互派、教师互访、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教学科研项目合作几个方面。

三、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参加校内国际交流活动的形式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参加国际交流的形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建立的校内实习基地,利用外国学生、学者或是各类团组的来访机会进行交流学习。

(一)专业实践

观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教学实习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校内实践的主要环节和形式。课堂教学观摩能使学生能近距离感受留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为专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境外实习名额有限或家庭经济能力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可以通过对在校留学生的教学实践完成专业实习,锻炼教学技能。另外,协助老师参与校内国际交流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化传播能力。

(二)志愿者服务

通过担任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生活服务伙伴,协助老师完成留学生教学、服务管理,以语言互助学习,日常生活照顾、心理辅导等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训,有利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汉语语言文化传播工作。

四、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中的角色定位分析

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和专业知识能力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学生”、“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几个角色身份。这几个角色即相互紧密联系,同时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要求。

(一)专业学生

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活动中扮演的首要角色,这个角色以跨文化交流技能、对外汉语课堂授课技巧及对象国文化常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从角色要求上看,学生需要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交流技能作为一种交流技能,理论学习是必要的,既然是技能就要通过实践来完善。尽可能地利用参加校内国际交流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流技能,提升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专业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能够进行对国际语教学的汉语教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利用课堂教学观摩的机会,努力完善教学能力,发现更多实用的教学技巧。

(二)汉语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者

汉语语言文化传播者是一个具体的身份,这个角色肩负着汉语语言文化传播的重任,除了需要掌握以汉语言文学、外国语为基础的课程外,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传播技能(太极拳、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或中国书法绘画)是必要的。同时,学习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技巧便于理解异国文化差异,积累更多的异国文化常识。另外,熟悉中国文化,能对留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解读,有利于在对外交往中的相互理解与认同。

(三)国际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师是指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工作的教师,参与到校泰国学生的汉语语言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就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一个角色。其职业特殊性要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1.知识结构

语言学及汉语言基础理论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得心应手,必须踏实学好语言学理论基础知识、汉语言理论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这是国际汉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全面掌握现代汉语理论,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对简单的汉语语言现象进行科学分析。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

2.能力结构

组织教学的能力。国际汉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交际技能。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课堂组织管理上有较好的驾驭能力,保证教学质量。

创新能力。打破常规,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尤其重要。创新能力应该分为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思维模式、创新的教学技能三个方面。

表达能力。要求国际汉语教师在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言学习者进行教学时,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并能很好地把握用语分寸,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3.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际汉语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汉语传播过程中做到不卑不亢,不崇洋;在涉及敏感政治问题要有合理的化解方式。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根据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国内外高校间交流日益频繁的具体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校内国际交流中的角色进行定位分析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义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加深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纷纷掀起“汉语热”,对外汉语教学如火如荼地展开。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语言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使汉语学习者能够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担负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的重任,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生活形态和社会规范,因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自然会产生心理距离。交际失误、文化碰撞、人际冲突等现象极为普遍,往往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无论是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还是中国汉语教师赴外国教学,都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是规避文化冲突、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1、跨文化交际有助于规避文化冲突、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汉语教师与学生间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在价值观念、生活形态、文化取向等各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容易产生文化碰撞和冲突。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尽量规避文化冲突,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选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2、跨文化交际是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的法宝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一味宣扬中华文化,必然会适得其反,引发学生对于汉语学习甚至是中华文化的厌烦情绪。教师应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依据对方的文化背景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并引入中华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传播中华文化,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往往要面对两个方面的障碍:障碍一是人们误认为人都是一样的,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去揣测、理解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从而引发文化冲突;障碍二是民族中心主义,倾向以自己民族价值观去衡量其他文化,必然会遭遇文化碰撞。为规避这种文化碰撞和冲突,我们应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融合,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提高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前提的,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决定着对外汉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因而,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语言学理论能力的培养,精通比较语言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合理运用交际社会语言学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掌握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指积累文化知识的能力,而是掌握不同文化背景间的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形态、举止等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对外属性决定了教师必然要面对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和碰撞,如果教师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容易引发师生间的矛盾,且不利于汉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顺利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2、课程内容设置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因而,在设置对外汉语课程内容时,要适当地增加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如异域文化学、跨文化心理学、国情学、交际社会语言学等,基于学生的文化背景,针对性开设该国文化课程以及比较两国在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的课程。

3、构建交际情境,提高文化适应力

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多为“就语言教语言”的模式,课堂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设置交际情境,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依托特定的交际情境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汉语文化的适应能力,潜移默化地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5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外国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式生活。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也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以服务和满足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把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了解外国留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外国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外国留学生向其潜在的水平发展,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内涵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是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先驱。维果茨基主要探讨教育心理和发展心理。在阐述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实际水平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刺激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因为儿童的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动态的,它取决于教学如何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并促进其内化。教学不等同于发展,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决定发展。但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就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写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从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的,应当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汉语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来到中国学习汉语有其种种的动机和目的。有的外国留学生对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充满着好奇,对中国文化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来到中国,接触中国,感受中国,了解中国;有的外国留学生打算今后找一份与汉语相关的工作,或从事对华贸易,于是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则更加需要对外国留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上好对外汉语课,教好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反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对他们的汉语实际水平不了解就对其开展教学,就会影响到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保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教师该如何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持续升温?教师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活化汉语言知识?教师该如何让外国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正地使用汉语与中国人自如地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深化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在外国留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引导外国留学生向其潜在的水平发展。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入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特别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包括教师备课,上课,外国留学生学习,教师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总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个体与社会、教学与发展、外部与内部、现在与将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认知发展的社会性、发展方向的多样性、教学对发展的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教育教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带来启示。

(一)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

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不同学生的汉语基础也不同。有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之前,曾经学习过汉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的外国留学生是来到中国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之前对汉语的语言知识一无所知,汉语是零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是按班级授课的。有些外国留学生虽然被安排在同样一个班里上课,但事实上这些外国留学生汉语的现有实际水平还是会有不同的,有的班里还会存在外国留学生汉语的现有实际水平相差比较大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自己接手的对外汉语教学班级的外国留学生的情况做功课。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水平,了解外国留学生a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B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C的实际水平、外国留学生D的实际水平等。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与外国留学生交流,通过与外国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洞察和了解他们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动机、目的和他们现有的汉语实际水平。

(二)教师要了解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外国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等教学的不断深入可以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但教师仅仅停留在了解不同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实际发展水平是不够的,教师还需要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言学习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中,在听、说、读、写方面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着制约和阻碍其汉语水平和能力提高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外国留学生遇到汉语学习的困难和问题时学习汉语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汉语的兴趣降低,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动力也随之降低,有些外国留学生就怀疑自己学习汉语的能力,对汉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开始打退堂鼓,浅尝辄止,甚至放弃汉语学习。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增强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动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给不同的外国留学生设定一个更高的可行性目标,可以使其保持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可以促使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内动力持续升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让外国留学生能提前预知到自己学习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可以让外国留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促使外国留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取得汉语学习的进步。

(三)教师要不断鼓励外国留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汉语学习能力能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质的飞跃。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外国留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了解了不同的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时,教师要不断鼓励外国留学生要相信自己的汉语学习能力能实现从实际发展水平到潜在发展水平的质的飞跃。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该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近发展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外国留学生找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了解到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时,就要让对外汉语教学走在外国留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前面,让外国留学生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带动外国留学生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比如:外国留学生a汉语的实际发展水平很低,教师要给他设定一个进步的阶梯,要不断地鼓励他,给他微笑,给他自信,给他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仅要考虑到他的汉语实际发展水平,而且要根据他的最近发展区给他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他的发展。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学和他认真、扎实地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外国留学生a能够迈过这个阶梯,达到汉语的潜在发展水平。当外国留学生a已达到自己的潜在发展水平后,教师继而又可以给外国留学生a设定下一个进步的阶梯,使其在汉语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7.

[2]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11.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4]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产业市场前景;“大华语”;理念下的产业规划;风险预期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市场前景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早,始创于1950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但是不难发现,我国对外输出汉语教师或者志愿者多是通过面向社会征集,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后代表国家外派任教。这种形式虽然能够确保教学质量也能够最大限度的顾及到国外实际情况,但是人数却不能满足当前汉语学习热潮下的市场需求。有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在国内2011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29万人,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高。而在国外根据国家汉办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以外的汉语学习人数近1亿人,并且这一数字人在不断增长。以美国为例,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到中国访问提出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也从侧面体现出国外对韩语学习的重视。

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缺口十分明显,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可以说是面临着一个“供不应求”的局面。

所以面对全球化尤其是教育全球化我们应当主动作出改变,抓住市场需求把对外汉语教育做成一种教育产业,以一种商业化的营销模式来发展对外汉语事业。使汉语教学、汉语培训成为和英语教学、培训一样的全球化产业。

二、立足“大华语”概念,借鉴英语发展,用市场引导产业形的成

陆俭明先生曾提出:“为了使汉语走向世界,我们有必要建立‘大华语’的概念。这个概念不同于先前有人说的‘大中华语言圈’,‘大中华语言圈’涵盖了北京话、广州话、闽南话、客家话等;而我们所说的‘大华语’是指:以普通话为基础,而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可以有一定的弹性、有一定宽容度的汉民族共同语。”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有助于增强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其次更有助于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所以立足于“大华语”概念是汉语全球化推广的理论基础。

因此汉语的全球化推广是可以参考英语的全球发展历程。从教育培训、教材编写、网络在线教育等方面入手。

(一)教育培训(包括留学服务)。发展各色类型的汉语培训项目,如商务汉语、旅游汉语、文秘汉语等,使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人掌握一门过硬的汉语专业技能,使他们在国外能够胜任某一方面的汉语职位。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培训产业,儿童教学产业是不能忽视的。正如国内家庭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一样,我们应当注重对外国儿童汉语的教学,培养儿童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够确保汉语学习者的基数,也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未来市场。

(二)教材编写(包括音像制品出版)。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就一定要有一套体系的教材当前对外汉语市场的汉语教学课本比较单一,相比于各色的英语教材,对外汉语教材多是每个学校自成一家,包罗万象,而且对应的音像制品也不完备。我们应当组织国内一批优秀的汉语专家同时要结合各个国家实际汉语教学情况,征求外国教育专家的意见,编写出符合他国实际教学情况的汉语课本。同时制作对应的音像制品,力求做到贴近真实生活,符合交际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编写要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全方面的推动汉语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

(三)网络在线教育。互联网作为时下传播信息最快的渠道,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产业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根据中美双方文化交流协议,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力量进行“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的研究,中方负责编写网络汉语教材,进入美国中小学。这是推动汉语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外相关的汉语培训机构可以参照国内的沪江英语网站建立涵盖汉语听力、词汇、口语、语法、测试等多方面的汉语学习网站。

在线教育做得好的话,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支付系统,拓展网上学校业务,进行远程在线教学,这样能够让外国的汉语学习者接触到更多的国内教学资源体验更地道的汉语教学。

三、风险预期和案例分析

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是我们目前并没有较为成规模的专门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的教育集团,对外汉语的商业化也尚未成熟。长期以来,教育培训市场因为进入门槛低而竞争激烈。为什么新东方能异军突起,最后做大做强呢?根本的原因在于新东方一直秉承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不仅要教好专业内容,还要注重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向学员们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很多学员在多年以后可能再也找不着新东方留给自己的技术层面的知识了,却可能仍然念念不忘当年所受到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教育培训从本质上来说提供的是一种体验型消费,而培训市场营销的最大特点是口耳相传的人际效应。新东方创建了一个不但能育才而且能励志的独特的文化氛围,这使新东方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品牌,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同时,要赢得市场口碑,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最需要的是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具有国际眼光的对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对外汉语教师。目前的对面汉语教学中的师资力量有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个情况,一般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自各个不同学科,有来自文学、汉语的,有来自历史、哲学的,有来自外语学科的,有来自心理系科的,等等。他们虽然身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岗位上,单人甚至是搞原先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怎么将自己原先所学的学科知识跟对外汉语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个情况,一是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缺乏足够的讲授对外汉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即使有也是一位或几位专业老师讲授多门专业课程。二是开不出多少对外汉语专业理论的课程,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中文系课程再多加点外语而已。

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形成了一个有市场,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储备力量的产业基础,对外汉语教学产业的发展才会有牢靠的阵地。与此同时,创业者对市场的嗅觉的敏感度、对企业运行的管理和市场经营的灵活性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也期待着出现像新东方集团一样的把汉语教学、培训产业做成和英语一样规模的国际性企业的出现,做到中英结合,各领。

【参考文献】

[1]陆俭明,跨入新世纪后的我国汉语研究的三个方面[J],中国语文,2000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角色定位;跨文化

一、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意识探讨

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与传统习惯。对于汉语教师来说,在教学当中,需要对这种文化差异有所警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积极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融入到不同文化交流当中,从而做到对文化偏见与歧视的有效抵抗。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跨文化教学的能力与意识,从而在课程教学当中,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做到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教育影响进行消除。而这种能力的掌握的,对教师来说,有着较大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文化背景不一样的学生时,能够掌握不同地方的文化知识,并对这一文化有着积极、尊重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对教材中存在的文化偏见因素,要有所认识,在对多元文化背景熟悉的情况下,展开教学策略,从而做到对中华语言与文化知识的有效传播。

二、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分析

(一)语言教师的角色

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时,其本质还是一名教师,因此,对语言学结构、规律等理论知识,汉语语音、语法、语义等知识的系统掌握,则是每一位对外汉语教师都应该掌握的技能与素质。此外,因为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有着一定的差别,且对外汉语教学所教的学生,也不是本国、有着自然语感学生,从而如何使第二语言学生做到对汉语知识的有效掌握,并用汉语来进行社会交际,便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外汉语教师若能对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做到有效掌握,则有效帮助上述问题的解决。

(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对语言进行传播,则首先需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进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在外国人看来,深奥且神秘,这种神秘感的出现,也使更多的国外学生愿意对中国文化与汉语进行学习。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对中国文化与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点有着全面的掌握与理解,从而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时,不仅能够对语言技能进行传播,也能够开展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从而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涉外人员的角色

相比较国内的汉语教学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涉外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做到对对外性有效展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对外汉语教师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对外汉语教师身上是担负着中华文化传播、汉语推广、为祖国宣传等责任的,其不仅是国家形象的代表,更是担当着让世界认识中国及中国政治的使命。所以,对外汉语教师需要爱党爱国,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需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只有这样,方可将工作做好。

(四)学术研究工作者的角色

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在相关理论研究上,还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课程教学当中,仍有较多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当中,既能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也需要做到对教学理论的有效研究。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做到对汉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还需要其能从国外学生那里,做到对其学习汉语规律的有效把握与总结,从而采取必要的手段,来在汉语学习效率上做到不断提高,从而达到一种较好的课堂效果。当前,对外汉语教师大多都是原先的中文及外语教师所组成,这些老师原本有着很好的国内教学经验,但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及方式还不能做到透彻的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同时,一定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科学研究,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及发展。

三、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当前,较多的学者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对外教师在对外教学时,对文化多元性存在的认同度是积极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在教学当中,对跨文化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有着全面的认识,并期望得到相关方面的教育与培训。自上世纪八十年之后,由于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多元化知识与能力培训,开始进入多个国家教育与培训计划当中。当前,欧美等国教师培训所采取的模式主要分为三阶段、整合及单独学程模式三种,从而做到对多元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有效培养。结合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情况,在对这种模式进行比较发现,三阶段模式的实施,对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及效果。

改培养模式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师资培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三阶段培养模式总计分为学习、发展及参与三个阶段。首先学习主要是对对外汉语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发展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观点,能从不同族群的视角看待事物,由心理学等学科达成这一目标。最后参与,即实践阶段,通过教学实习等手段使学生形成符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要求的教学技巧、策略。这种模式与很多院校课程设计是一致的,运用起来较为容易。只需要对课程内容重新加以组织,除了汉语本体知识和第二语言教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外,将与多元文化相关的材料、经验进行整合,就可以做到。

总结

当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及对自身角色定位不足。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当在对国外教学经验进行借鉴与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自身角色的有效定位,从而帮助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促使汉语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更广泛更远。

参考文献:

[1]郝丽霞.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8)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汉字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

1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听说)和书面交际能力(读写),文字与书面交际能力直接相关。作为汉语书写符号系统的汉字就是获得汉语书面交际能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因而,如果仅仅要学习汉语低层次的听说能力或许还可以回避汉字,但如果要获得系统全面的汉语交际能力,汉字的学习无法避免。

汉字这种文字符号具有不同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文字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1.1表义性与表音性

汉字由最古老的象形表义文字发展而成。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很早就通过“假借”、“形声”的途径,增加了表音的“声符”。历经数千年形成了汉字表音、表义的复杂现状。

汉字并没有完全音化而趋同于拼音文字,因为即使是表音的偏旁本身本质上也还是一个表义单位。同时汉字又不是纯粹的表义体系,再加上数千年汉语语音体系和词义系统的变迁,其表音、表义的功能都有所弱化。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汉字教学的困难。

1.2书写系统的层次性

从汉字形体和书写的角度来说,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文字,其结构是在平面上组合的,这与线性排列的拼音文字存在根本的差异。平面组合的汉字,从结构上说有上下(卡,要,男等)、上中下(意,累,参等)、左右(认,快,放等)、左中右(谢,做,哪等)等多种形式,甚至一种结构里还包含其它的结构(最,能,圆等),比拼音文字单一的线性结构复杂得多,这就造成外国学生在视觉与书写上的双重困难。

总之,汉字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特殊性。汉字的教与学必须建立在对汉字字形结构的分析上,即以字形分析为基础,沟通字音与字义,从而更好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突破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障碍。

2汉语与汉字的特殊关系决定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和印欧系的语言有很大不同。汉语语系以单音节占主体,语素和“字”是基本重合的。“字”因此成为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汉语的字和词语在音、形、义诸方面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因而一般情况下,学会一个汉字就为理解这个汉字参与组成的复合词打下了基础。

语素及其书面形式――汉字与汉语之间的特殊的关系,决定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应占有重要的一席。对汉字教学的重视也必定能够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均衡健康地发展。

2.1汉字教学的特点

汉字教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国的传统语言教学向来都把识字教育放在首位,儿童进入课堂的第一项学习任务就是识字。千百年来,有各种各样的识字课本流传下来,发展到现代的儿童汉字教学,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传统的汉字教学经验不能全盘搬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因为教学所针对的对象是不同的,前者是母语汉语者,后者是母语非汉语者。此外,到中国国内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目前大多数人是成年人,不像母语那样,学汉字的绝大多数是儿童。因此,对外汉字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习者为非母语者这一特点;同时,要适当考虑学习者的年龄。

2.2“对外”的特点

由于学习者是没有任何汉语基础的外国人,汉语和汉字对他们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不像本族儿童是在已经掌握汉语的基础上学习汉字。学习一个汉字的时候,本族儿童只是学习他知道的某个词的书写形式,汉字的音、义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字形。外国学生则完全不同,他们是在学习一个汉语词语(音、义)的同时,学习汉字的书写形式,汉字的音、形、义同样陌生,势必增加学习困难,针对这一特点,对外汉字教学务必要形、音、义同步,缺一不可。

对于本族儿童来说,汉语里存在大量的同音不同义的词语的情况,早已在其大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同音节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接受,他们需要的只是把特定的字形与自己语言知识体系中的词义相互对应。可是对于那些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外国学习者来说,汉语以形别义的特点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大量的同音字在一开始就成为他们学习汉字的最大困难之一。

2.3对成人教学的特点

目前在中国国内对外汉字教学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这自然要求与针对儿童的汉字教学有所区别。

成人具备了关于母语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了既定的认知模式,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一方面,关于母语文字的经验会产生“负迁移”,成为学习汉字的障碍;但另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可以凭借已有的知识对自己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理性思考,各种经验与策略都会有助于汉字的学习。因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针对成年人学习者归纳推理能力的优势,我们应该重视理性教学。在强调刺激、强化训练的同时,充分利用汉字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进行系统的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实践证明,适当的汉字知识理论讲解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对外汉字教学虽然要适当引入关于汉字的理论知识,却与针对中国语言文字专业大学生的汉字课完全不同。因为我们说的理论的讲解以学习汉字为最终目的,不要求理论的系统性与专业性。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能把对外汉字教学课上成汉字理论课,那样会把学生吓跑。

而且,由于目的不同,对外汉字教学课堂不排除利用一些不为汉字学界所认可的东西,只要是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而又不是太离谱,可以适当运用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记忆的有效性。

3结语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交流不断密切,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汉语热。但是复杂的汉字往往是外国留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加强汉字教学旨在解决外国留学生历来感到困难重重的汉字学习,从长远来年,有助于汉语进一步走向世界,因此其意义恐怕是非凡的。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9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文化教学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核心位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外汉语主要面对外国学习者,由于外国学生所处的环境与中国不同,其地域文化与中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汉语言的时候,必须首先做好文化教学工作,掌握文化教学的基础和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统一

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效的语言传递,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对外汉语基础常识;另一方面能够带领学生领略中国文化,感受文化背景下汉语言的真正魅力。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折射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思想和灵魂。因此,将文化教学有效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显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提升对文化的参透能力。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有利于语言和文化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双重教育模式,让留学生掌握汉语言知识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有利于学生汉语言理解水平的提高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文化教学,实现语言与文化的有机统一,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利于留学生对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深层次认识。与此同时,通过文化教学的不断渗透,能够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言认知力,有利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浓厚兴趣的培养。由于对外汉语的主要学习主体为国外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融入文化教学思维,从中国文化的层面入手,来引导留学生进行对外汉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将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有利于留学生对外汉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能够达到预期制定的学习目标。

(三)有利于学生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外汉语这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对象为前来留学和深造的外国学生,由于外国留学生对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加之经常以母语交流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给学习汉语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到汉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由于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留学生甚至并不知晓何为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汉语言之间的必然联系。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融入文化教学,通过文化教学,能够加速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掌握速度,实现两国文化的对接、交流和互动,进而来提升跨国语言交际能力和汉语言实践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的问题,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我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外汉语应用实践能力不足。同时,由于文化教学内容的缺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存在欠缺问题。

(二)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机构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留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也就是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讲解的课程难度设置不合理,从而严重影响到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留学生对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可以看出,传统机械的文化教学方式,对于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而言,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三)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等教育机构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特别是对外汉语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部分教师对中国文化理解欠缺,以至于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不能通过正确、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最终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带来阻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理念

对外汉语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双重教育教学模式,方可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需求。研究发现,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对留学生进行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汉语教学,并没有将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忽略了文化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一些高等院校教育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不存在直接关联,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教学,跟其他课程一样,只要完全按照课本知识,就能够达到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是枯燥无味的,根本无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也无法达到最终的汉语言教学目标。从某种层面来讲,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只有将二者有机关联起来,方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进而能够满足留学生对对外汉语学习的基础需求。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创新文化教学理念,树立汉语言、中国文化并重教学理念。

(二)改变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满堂课的讲解为主,并不需要学生过多的参与互动、交流,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难以培养起学生学习汉语言知识的积极主动性,甚至引起学生对汉语言知识的反感情绪。实践证明,任何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交流和互动环节,那么均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环节几乎不存在,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听写为主,整个课堂氛围并不活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特别是对外汉语的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根本无法取得实质性的成效。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创新工作,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一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将中国文化作为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让中国文化真正渗透到对外汉语这门课程之中,让对外汉语运行于中国文化环境之中,也就是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由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其国家背景、历史文化、知识层次、文化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案,以此来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能力;三是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先进行基础汉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可进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和了解之中,也就是说,学习汉语知识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所学知识方可得以升华。

(三)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对外汉语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作用

在世界全球化的浪潮里,中国正阔步走向国际大舞台,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密切交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并在国际事务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逐渐成为各国学习的热门语言,汉语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在汉语国际推广中,首先要运用的便是汉语拼音。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汉语拼音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应用,已经为世界各国汉语教学界所认可和接受。汉语拼音具有国际性、易学性等特点,容易为外国留学生接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不可缺少,它的使用贯穿在听、说、读、写等汉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并极大的促进了汉语语音、听力口语、汉字及词汇语法的教学,在学习和教授汉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首要地位”。

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语音教学的效率

汉语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发音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汉字四声的变化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加上汉字的难认和难记,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而《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很科学的拼音方案,它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拼法音素化,它概括了汉语普通话的全部语音现象,体现了汉语语音的结构特点,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国家的学生来说,汉语拼音更接近于他们的母语思维习惯,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汉语的发音特点和技巧。汉语拼音的音节书写形式非常整齐,声、韵、调的区别也十分清楚。汉语拼音可以弥补方块汉字不能体现汉语语音结构的缺点,汉语拼音声调符号的形与音是一致的,标上声调号后,声、韵、调非常清楚,而且四个声调符号也形象地表示出四个调类,通过汉语拼音能很容易地学好四个声调。留学生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汉语拼音,利于后面词汇、语法和汉字的学习。

二、有利于听力口语教学的开展

由于汉语的语音和汉字不是相应的,且汉字难认、难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听说和读写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难学,留学生学习汉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样一定会影响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初期完全借助汉字进行教学,难度大且效果不明显,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汉语拼音很容易掌握,借助汉语拼音展开口语教学,同时学习少量汉字,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训练上。这样,学生在听力和口语练习中,能方便地扩充词汇,即使在没有掌握太多汉字的情况下,也能够迅速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表达法。这不仅极大地提高口语教学的进度,也满足学生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迫切需要。

三、有利于汉字教学

汉字难认、难写、难记,但汉字教学仍有一定的规律。汉字教学一方面应当从语法简单的、常用的短句会话开始,另一方面应从一些笔画比较少的独体字开始。但是简单的句子中常会包含复杂汉字,而如“一、二、三、人、个”等这样一些简单的汉字,又难以组成连贯常用的句子。而用拼音和汉字互补的形式来编写教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汉语拼音教句子,但先不教比较复杂的汉字的写法。在拼音的帮助下,学生能反复认读一些比较复杂的汉字。再通过汉字笔画的学习,复杂汉字对学生来说就变得容易掌握了。

对外国留学生尤其是刚开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汉语拼音不只是辅助工具,它还是是具有交际作用的文字。学生使用汉语拼音进行书面交际,在汉字不清楚或时间短促的情况下,用汉语拼音记录汉语,帮助学生查词典和辞书等等。

四、辅助词汇和语法的教学

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词汇教学时,汉语拼音能给留学们提供汉字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如分词连写、声调读音、多音字的读音等。在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上进行汉语的语法教学,用汉语拼音拼写汉语,能开门见山地显示出汉语本身的各种语法形式和结构。通过这种形式留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词”这一汉语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单位,并在此基础上较容易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

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汉语拼音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带来极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作用——不利于汉字的学习和推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从一开始就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有调查发现大多数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都掌握得很快,十天左右的语音阶段结束以后,不但能基本掌握汉语的发音,而且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拼写,可以用汉语拼音做练习、记笔记。但它只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汉语的文字是汉字。在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并不要求他们会写汉字。由于汉字和语音不对应且汉字难认、难写、难记,留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汉语拼音,同时也发现不会写汉字用拼音同样能够实现交流。因此,在学习书写汉字时,学生会轻视汉字的作用,用拼音代替汉字以避免汉字的书写。可能会出现学习很久汉语,大量最基本的汉字仍然不会书写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汉字读写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中后期汉语的学习。因此,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仅只是重视汉语拼音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关注其对汉字的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

[2]柯彼德.汉语拼音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运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3]王晶.《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容易形成的若干误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1).

[4]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