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十篇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十篇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16:51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1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变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6.164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耸堵]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1

自从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成为了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含义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对传统的高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如何进行变革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互联网+”对传统高职教育的冲击

1.1“互联网+”对传统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冲击

传统的高职教育是把学生组织在课堂或者实训室内,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等学期末时进行各种类型的由教师组织的考核,最后由学校颁发毕业证书。“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学生进行学习完全靠自己的兴趣,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学习内容由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制定,通过过程监控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颁发学习证书证明学习的毕业,通过市场评价毕业证的质量。这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冲击,是高职教育变革的方向之一。

1.2“互联网+”对传统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冲击

当今,高职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每次排课都要选定相对固定的教室,相对固定的教师,相对固定的时间等,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或者在实训室给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室里听或者按照教师的任务书进行实训,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互联网+”弥补了这些不足,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跨地区、交互式等方式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限制,实现了多样化教学、个性化教学,只要学生有学习的需要,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并且不局限在本学校教师的授课,也可以在线去听各大名校教师的授课,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是“互联网+”对高职教育产生的又一冲击,需要高职院校应对挑战。

1.3“互联网+”对传统高职教育的教学资源的冲击

传统的高职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室和教材,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第一资源,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室是场地。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高职院校的这些资源受到冲击,首先说教师,“互联网+”使学生脱离教师照样可以学习成为可能。互联网开放共享,资源丰富,上面有许多网络课程,并且这些课程许多是由各大名校的教师主讲,内容讲解方式多样化,内容涵盖面宽,实例丰富,由浅入深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其次是教材,学生在网上总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而不必局限于具体的教材。最后是教室,学生不必在固定的地方听教师上课,只要找一台电脑,并且这台电脑能上网,在任何地方,学生都能学习网上教师的课程。所以,“互联网+”对高职的教学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和冲击。

2高职教育的变革措施

2.1变革教育模式

其实,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在教室中“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经演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模式。到了“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又发生了变革。因此,高职院校要搭建免费教育平台,融学习于娱乐化的教育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软件、教学平台和教学视频,督促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变革。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增加了微客、慕课,重构了师生关系和教学过程,这也是变革的一种体现。

2.2变革教育资源

互联网时代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教育资源,并且教育资源呈现丰富化和共享化的状态,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问题。高职院校应尽快拿出方法,使网络上的海量资源为我所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学校应尽量多的搭建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其次,学校应该使校园、课程、评价和考试多媒体化,利用云盘等大容量存储设备存储数据,把学习内容做成集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使教学内容既生动又形象,内容容易理解,学生容易接受,考试和评价方式也做成多媒体形式,便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金婷.“互联网+”内涵浅议[J].中国科技术语,2015(3).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2

实体店和电商,谁也无法被对方消灭,也不存在谁替代谁的问题,阿里巴巴的马云和万达的王健林虽打了赌,但是我看王健林的胜算要更大,目前的网上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能诞生一个年销售额过亿的依托于第三方平台的网上店都非常厉害了,但是对于实体店而言,这个不算什么,网上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强大的厂商,而非贸易商,实体经济推动网络发展,如果实体经济在网络经济的发展中并没有占到什么好处,网络经济是不会有长足发展的。因此,我还是坚信实体经济还是有大有前途的。这点在前面也说过了,中国实体经济要想成为强国,必须向德国学习,精益制造的概念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但是在实体制造业方面做的最好的无疑是德国。民族性使然。这里不说这个问题,这里说实体店具备什么条件才不会被电商冲击或取代。

实体店不会被电商冲击或者取代,我想根本还是他的个性化,而非纯粹把产品当作基本属性的产品来卖,为什么奢侈品到现在都很难在网上发展起来呢?概念虽然很好,但是实践证明目前还没有被接受,没有被接受的原因不是大家不喜好网上购物,而是奢侈品这一以体验和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产品,在网上很难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这里可以做一个推断,在未来十年内,会被电商冲击很小或者很难被电商取代的实体店,一定是以个性化服务和体验见长的实体店,即客户在店内购物将得到网上无法给予的良好的个性化服务,促销拼价格,服务没体验,这样的实体店早晚要被网上冲击,网上最想要的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工业化,而非创意化,为什么网上可以发展快餐但是不能发展五星级酒店的产品销售呢?这个就是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差别。实体店要想继续做大做强不被网上冲击或者很少会受冲击的话,就要拼命发展自己的个性化体验。

最基础的有两点需要实体店去完成,第一就是服务的升级,从售前到售中到售后,提升客户的服务享受,其次就是在促销手段上的提升,我们传统的促销就是拼价格战,买赠、满赠等手段都是价格战的范畴,这点网上也是如此,这个要做,个性化的促销也要做,比如绑定跟自己同类客户的其他非竞争对手商家,共享个性化服务,客户在联合商家之间可以以优惠的方式消费产品和享受服务,这个是目前网上还不具备的条件,这个是促销的个性化,相信在未来二三年内,网上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网上的介质注定了这块是永远的短板,实体店要想不被电商冲击或者很少被网络冲击,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卖普通产品向卖个性化产品转变,这个个性化就是走特色道路,努力从店员被动服务到主动个性化服务方向转型,从售前服务转变成售前售后连续服务方向转变,提升附加值;

未来的实体经济品牌的招商加盟会更加艰难,艰难的原因就是我们都得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需要回答加盟商的问题:在互联网经济下,我们的优势是什么?躲避电子商务的冲击,不是良策,而是构建自己的实体店品牌特色,否则很难能让加盟商信服,线上线下关系如何处理,是所有品牌都要面临的考验,在2012年的李宁公司的危机中,线上对线下的冲击也是加盟商有微词的一个原因之一。对于所有在往实体经济道路上走的品牌而言,这个问题都必须解决好,走什么样的实体店品牌特色,决定了你是否会获得加盟商的信赖,就算全部是直营店,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纵使网上不冲击你,你的同行也要搞定你。

目前的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到了该转型的时期了,利润在下降,但是创新没有,这个跟恶劣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关,对山寨的纵容和创新环境氛围的缺失,将会毁掉创新。美国前十大电商公司里,只有亚马逊是不是从传统产业过来的,这个也说明了传统产业在如何化解电商冲击上,办法是很多的。目前的阶段,电商渠道只能用来定位于传播产品,真正赚钱的还是实体,但是二者是相得益彰的,谁都不能缺少,如果要给比例数字,我想3比7或者4比6是比较合适的比例,5比5,还为时尚早,而且在未来二十年内,5比5都达不到;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业改革与对策

1、互联网金融市场现状

1.1、收益预期

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在利息率上较互联网金融已经没有明显优势。网络金融上很多确定产品的收益预期都远高于同类银行理财产品。某些基金产品中的“约定收益”更是颇受广大民众关爱。

1.2、销售对象平民化

互联网的特点是用户越多,成本越低。那些收入不高,年轻的客户是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主流客户。但这恰是被传统银行理财所摒弃的用户群。互联网利用自身海量用户数据频繁交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趋势。

1.3、方式方便快捷

互联网营销最关键的是客户体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融是复杂的东西,而互联网营销最核心的恰恰是如何能让产品做到极简,让用户很快看明白怎么操作,如何购买。在当今与时间赛跑的社会,比起跑银行办业务,互联网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

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2.1、传统业务和中介作用遭受威胁

银行一直处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在金融市场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崛起,一些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对银行业发起猛烈冲击,银行的传统业务正在被逐步侵蚀。一是传统的银行汇款业务遭遇冲击。由于第三方支付已全方位渗透到生活各个领域,如水煤电生活缴费、信用卡还款、罚款代缴及各类充值等,用户支付方式正逐渐被第三方移动支付(如支付宝)所改变。二是日渐兴起的p2p模式正成为将来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投融资,不通过银行就能直接完成个人的存贷款。这使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受到网络借贷模式的冲击。三是金融中介角色被弱化。银行作为融通资金的载体和媒介,在金融市场扮演着信用中介这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这一中介角色已经开始逐步弱化。

2.2、银行收益受到影响

目前,存贷款利差仍然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商业银行的存款仍然是重中之重,是银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银行最重要盈利方式受到网络借贷的影响。在存贷款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的今天,银行的吸储能力已严重下降。再则,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被第三方支付服务逐步“侵蚀”。加上近几年,基金行业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基金已然成为第三方支付企业重要市场。第三方支付的不断发展,基金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导致银行代销业务进一步下降,是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降低的重大影响因素。

2.3、经营模式面临改革

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十分注重用户体验、主张平台开放、强调互动式营销。只要客户提出需求,第三方支付企业会针对要求很快进行回应,为客户量身打造支付服务方案。银行的当前传统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互联网经营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平台,更是一种思想。

3、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

3.1、转变经营理念,注重产品创新

银行应摒弃传统的经营观念,加快服务意识的提升和改变,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让客户拥有金融服务的自主选择权,从而使用户得到更加满意的体验。加快实现银行传统优势产品与新兴金融产品创新的结合。将现有业务和产品与新兴互联网技术加以结合,提高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的灵活性。产品创新的同时考虑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现金融服务资源的最优配置。

3.2、强化中介作用,构建联盟电商平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日益成为现代金融的核心,银行应当利用这一契机,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和强化存款、贷款、汇兑、支付等金融业务。银行必须掌握数据来源渠道,搭建自己的业务平台,通过业务流程掌握信息流。及时涉足电商业,积极地构建电商平台。力争累积更多客户数据,为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加大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建立电子银行作为营业网点的补充,待电子银行发展成熟,可适当减少了营业网点和柜员,降低经营成本。时刻观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态,及时创新电子银行业务。

3.3、改革服务模式

改变传统服务模式。银行应积极推出尊重客户体验的服务模式,并主张更加灵活的运作模式,让客户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最大限度地提升用户体验。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银行应该充分整合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与互联网企业打造合作平台,经过大量科学计算,将客户行为数据和网络信用应用到融资贷款中,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和风险。快速推进银行互联网化经营。银行应当更加重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是简单地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性地加强金融创新,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

3.4、稳定发展传统业务

a.个人存贷业务。目前,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仍具有发展空间。银行尽可能有效地吸引优质个人用户,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增长较快且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b.房住按揭贷款。从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飞速发展,目前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将是我国银行业务及盈利重要增长点,而且与其他贷款类型相比,房屋按揭贷款风险较低。c.信用卡业务。近年来,随着储户人均收入的增加、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及消费安全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客户偏向于刷信用卡消费。我国的信用卡市场虽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无论是从持卡人数量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还是从信用卡的消费金额占全国总消费金额的百分比来说,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远远不够。信用卡市场不仅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结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相生相克,长期并存,但谁能笑到最后,还要看国家的金融政策走向。但银行业也应认识到,应巩固金融市场中枢地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与互联网企业加大合作,建立创新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开创合作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邵丽娜,唐懿明.浅谈传统银行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J].金融经济,2013(24).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冲击与挑战应对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通过多元化平台与用户之间实现了全时空交互,正因如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直接突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束缚,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金融产业链,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开发,为用户提供针对性、高质量服务,对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认清当前现状,并从中寻求到突破点,稳固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是相对于传统模式而定义的新型金融发展模式。所谓互联网金融,是指将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开展金融交易等活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狭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创新各类金融业务,满足用户需求[1]。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较多,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借贷业务、众筹等,且在互联网技术广泛推广下,新型金融模式普及范围越来越广。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及挑战分析

(一)交易平台多元化

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创建了多元化交易平台,为理财、融资等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尤其是“余额宝”等宝类平台的发展,吸引了海量客户,直接削弱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数量。加之信息时代下,国家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通过税收等途径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市场流通,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到新型金融领域当中,不仅促进了企业发展,且对原有金融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国有银行独大的局面。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12月31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高达4.7%,而活期存款仅为0.36%,一年存款利率也不过3%,不仅如此在使用方面,余额宝等产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分流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中。

(二)产品同质化

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了推广,人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促使支付、理财业务在传统金融中的独立性愈发突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手中的剩余资金越来越多,并呈现分散化态势发展,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济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实力[2]。所以未来商业银行将会面临产品同质化风险。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2月底,我国已有223家企业获取许可证,许可证发放后,银联、支付宝及财付通等企业陆续上线。

(三)管理经营落后

针对商业银行来说,经营管理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开拓了一条难以复制的发展道路,为自身在金融领域谋求更有利位置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营销渠道、管理模式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营销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营销,有效降低了成本,如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资金数量高达14829亿元,较第一季度提升了7%,如果保持着这种增长态势,势必会抢占更多商业市场份额[3]。基于我国国情特殊性来看,传统金融领域员工收入较高,但是服务质量却不尽人意,长期积压下来的心理失衡在民众心中爆发,而此时互联网金融将此作为契机迅速发展,侧重与用户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建立,增强用户体验,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对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金融环境作为商业银行发展不可缺少的载体,如果其中有新的主体参与竞争,或者发生变化,都将对商业银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对于寻求发展突破口具有积极意义。

四、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突破重围获得新生,笔者立足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及现有优势,认为可以从负债、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三个方面入手,优化自身发展格局。

(一)负债层面

1.重视客户感受。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积极引进互联网技术,与本银行业务有机整合,从产品设计、销售等都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确保产品能够贴合客户需求,争取更多有粘性、规模化客户群体。同时银行间应建立合作关系,整合客户储蓄、信贷等资源,从整体上把握客户消费习惯及投资方向等,为客户推荐产品,并在银行内部构建一套专门评估客户体验的系统,增强客户体验并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改进自身服务质量。

2.创新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技术,为产品创新提供支持,在银行网站上开辟理财专区,融合股票、债权及基金等多元产品,建立“理财超市”。同时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向下游用户发展[4]。就当前现状来看,商业银行作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其中资金并未流出,尚在银行体系当中。对此银行应想办法增加理财产品的特色和卖点,并利用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以此来提升自身资金募集能力。不仅如此,在享受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外,银行可以连接负债等业务,如平安银行推出的“平安盈”产品,与券商、基金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投资者仅需要开通账户后便可以直接购买产品,非常方便。

(二)资产业务层面

一方面,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信息时代下,我们每天面对海量数据,人们的工作及思维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银行应将数据理念植入观念中,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深度挖掘数据资源,通过网点、信贷等渠道收集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我们还应在数据共享领域与互联网金融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落实好数据分析工作[5]。分析数据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最大限度上提高对数据资源利用率,如对客户进行分类,如针对财富增长较快的客户,要提供针对;在数据中挖掘优质的小微客户,为他们提供量化、风险性贷款;还应对客户的留下的轨迹实现对客户进行动态化管理,及时预知潜在的风险,提升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大型企业将会拥有更多的定价权。对此银行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将业务重心转向零售业务,围绕着住房、汽车等需求开展个金业务,实现整合营销,达到事半功倍的营销目标,调动目标市场新需求。

(三)中间业务层面

现阶段,支付手段创新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当中,人们对于支付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商业银行应对主流操作系统进行优化,在移动媒体上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在安全认证、流程等方面勇于创新,满足客户需求。如中信银行的异度支付,将nFC近场支付等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受到了很多客户的关注。

新形势下,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势在必行。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用户信息的监督和控制,实现企业信用情况的全面评估和判断,减少不良贷款风险的发生。为了提高评估真实性,互联网金融可以借助商业银行完善的信用审查系统开展全面性评估,以有效避免资本市场的运行风险[6]。二者在不同方面各具优势,如多数互联网金融主要开展小额金融业务,有效兼顾资金安全性与客户体验双方面目标。而商业银行在客户体验等方面存在滞后性,二者形成合力能够有效突破双方瓶颈约束,能够实现二者共赢目标。

五、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金融领域作为其他领域发展的核心,商业银行在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产生的冲击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应革新自身传统观念,并树立大数据、信息化发展思想,加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及优势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从中间业务、负债业务等角度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基于金融功能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财经科学,2015,03:56-65.

[2]徐申龙.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1:154-155.

[3]杜奕璇.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6:83.

[4]张粲东.浅析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J].农银学刊,2015,04:27-28.

[5]唐技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以及应对策略研究[J].市场研究,2014,09:27-28.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冲击分析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逐渐兴起,各种业务活动需要结合网络技术进行发展。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比传统金融的模式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和广覆盖,能够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实现集合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的统一,达到支付便捷的目的。此外,有效地减少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金融交易规模在2014年突破10万亿元,传统金融因此受到极大的冲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传统金融中介能够发挥的作用在慢慢减弱,金融也更强调个性化的客户体验,通过大数据等网络技术手段发展运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高风险和监管不足等缺陷。当然,对于传统金融而言,在冲击和挑战同时是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不完全是竞争关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此外,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分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混业经营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并针对冲击进行对策研究,希望传统金融把握机遇,正确处理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实现业务创新和长久盈利。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备受社会大众的关注。国内学者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纷纷展开研究,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金融的相比优势和劣势。

刘英,罗明雄(2013)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及其发展历程,整理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互联网金融p2p网贷模式、众筹平台模式、大数据金融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模式等发展模式,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提出了思考。黄海龙(2013)分析电商金融的形成背景,针对参与电商金融的四个要素展开详述,从电商平结不同对象的角度,将电商金融分为消费者信贷和中小微企业贷款,并对电商金融模式进行细化总结,探讨电商金融的乘数效应和对金融脱媒的影响。李有星,陈飞(2014)根据国内法律现状指互联网金融在交易过程中是有文可依的,但是在监管方面s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因此,对互联网金融实施监管已逐渐成为国内外金融监管机构的共识,确定监管主体地方化的方向,采取原则导向监管方式,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港”制度。王锦虹(2014)采用德尔菲法问卷调查与模糊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将专家对指标权重的两两测度结果进行模糊处理,获得指标的综合权重,从而构建测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得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影响较大,对资产类和中间业务的影响较小等结论。罗长青,李梦真(2015)搜集2007年~2013年上市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众多学者从多方面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忽略对传统金融未来发展的分析。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研究传统金融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创新。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研究,为传统金融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在慢慢融入社会,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p2p网贷等模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截止2016年上半年,支付宝用户已经超过6亿。月活跃数量有29472.7万人,日活跃数量为8382.7万人,在移动支付类app中毫无疑问的高居榜首,和同类产品相比有着明显的用户优势。

此外,2016年移动支付业务为257.10亿笔,金额为157.5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5.82%和45.59%。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传统金融受到一系列冲击。首先,传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空间在不断缩小。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相对比较低,在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市场空间竞争时会更有优势,降低银行业务经营的利润。而且,互联网金融创新程度高、优势明显,慢慢淘汰商业银行相对落后的传统业务。其次,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已经不能再拥有绝对优势。技术使得信息更加公开,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弱,金融中介的作用也就不再明显。人们越来越习惯和愿意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消费,通过余额宝平台存放闲置资金,实现存款的高利润和高流动性。此外,商业银行客户资源慢慢向互联网金融市场流失,客户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快捷。互联网平台实现客户个性化服务体验,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通信技术融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虽然在主要业务上也进行市场客户细分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缺乏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很好地完成信息收集、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等。互联网营销模式吸引大量的客户群,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客户群的大量流失。

四、传统金融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

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蒸蒸日上,但是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金融逐步向“互联网+”方向进行创新发展,这是互联网金融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对传统金融的一种完善。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改革,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门槛在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更加透明化,社会资源也得到了有效配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得到提升。在两者的合作中,一些有活力、有朝气的小微企业受到了重视,针对小微企业传统金融行业也在不断做出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具备互联网的特性,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网上交易,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所带来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传统金融行业可以借鉴电商金融对于客户的信用评估机制,对客户进行评估,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在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基础上,传统金融需要进行以下各方面的改变,从而把握好发展机遇。

第一,提高对科技发展的认识,转变传统的固定观念。竞争的局面是很激烈的,但是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潜在竞争关系中的合作。在金融市场中,银行保持着其固有的核心地位。但是,如果一味盲目死守传统的经营管理,终究会被互联网金融一步一步威胁。通过转变的观念,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革命,针对自身业务进行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并实现与互联网金融的双赢局面。

第二,加强客户资源重视力度,维系客户关系。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与客户联系的优势,互联网金融虽然可以赢得大量的客户资源,但是却没有重视客户维系。网络技术还是不能直接让客户体会到亲近的服务和实体体验,但是商业银行却可以做到。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客服质量和客户金融活动的参与度,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模式来增强客户的粘性。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帮助下,合作建立全新服务平台,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在稳定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当然,为了全面地掌握客户各方面资料,包括消费需求、交易、投资等,商i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银行的金融产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客户,赢得客户的满意和好评。在市场营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借鉴和学习丰富的经验,提供安全、开放的营销模式,扩大营业网点,增加覆盖面积,吸引更大的客户群。

第三,商业银行需要实现精细化定位。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竞争力大的业务,从而扩大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差异化优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主要定位于集约型经营方式;在经营地域上,主要定位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资金运用上,主要定位于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在服务功能创新上,主要定位于实现统一模式的高科技服务。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可以针对顾客对银行服务的重视程度,树立个性化的形象,从而使该种金融服务在市场上确定自己的位置。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是大客户和优质客户,而在中小企业方面客户资源比较稀少。为了增加客户量和业务范围,商业银行不妨尝试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以及为小微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实现网络技术与资金的完美结合。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对比分析,两者的发展关系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金融的发展应对策略,转变当前的发展模式,进行业务创新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如果传统金融想要继续发展下去,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法创新发展,取长补短以促进自身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罗明雄.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J].中国市场,2013,(43):29-36.

[2]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18-23+116.

[3]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87-97.

[4]王锦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影响测度研究-基于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01):7-12.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秉承这一原则,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出现。互联网金融有着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出现和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根据现状,调整和转变自身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领域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和创造更多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环境已出现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竞争态势也愈演愈烈。据艾瑞网公布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一万七千余人中以年龄为分层的互联网支付使用数据分析得出,使用过互联网支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84.1%,而20-29岁年龄段的使用者为榜首占92.6%(图-1),如此庞大的使用比例说明了互联网支付已经在逐渐替代传统的支付方式。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网络支付已经抢占了大部分市场,这对商业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图1网络支付年龄分层统计图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现阶段时展的新趋势,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日常生活中网络支付越来越频繁的被使用,定会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同时互联网金融在支付、借贷、理财方面的全新融入,既给用户带来了参与感又饱含着趣味性,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转变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冲击

(一)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冲击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支付结算、咨询、承诺、担保等。其中,支付结算业务是最主要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和途径。而如今,第三方支付平台将其业务领域不断延伸,逐渐侵蚀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市场,给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三方支付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带来的冲击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削弱银行卡支付功能。第三方支付通过其营销策略和手段不断整合银行卡网上交易。如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腾讯公司的微信、北京三快在线科技公司的美团等,此类平台便捷的支付方式都导致了直接使用银行卡进行网上消费的数量急剧减少,使得银行卡的网上支付地位越来越低;第二,商业银行网上交易空间受到挤压。银行卡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在网上消费方面有极大的同质性,在网络覆盖率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的便利、快捷,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导致银行卡交易使用率受持续走低;第三,对商业银行手续费的影响。第三方支付基本是免手续费的,而商业银行业务往往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今人们普遍选择第三方支付,直接跳过银行卡,影响了商业银行在手续费方面的收入;第四,对商业银行代收代付业务产生冲击。商业银行能够代收各种生活费用,如水费、电费、燃气费等。而第三方支付也开启了代收代付功能,且操作简单、便捷,如今人们已经普遍选择第三方平台进行代收代付的业务办理。

(二)p2p网贷平台对商业银行贷款模式的冲击

p2p网络贷款平台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具备许多优点,首先p2p网络贷款平台为贷款开辟了新的渠道,使得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其次,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p2p网络贷款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减少资金损耗,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最后,p2p网络贷款平台通常与信用评级平台展开合作,通过技术识别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风险。

p2p网络贷款平台对商业银行贷款模式主要带来了三大冲击,一是贷款人的信用评价等级借助于第三方评级机构平台,全方位的了解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对传统商业银行现有的评级模式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其在利率方面的形成机制主要以竞拍的方式,因此利率形成较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三是其作为中介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贷款中介的地位,传统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市场份额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三)互联网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冲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如阿里巴巴集团的余额宝、腾讯公司的财付通等,由于其收益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相当甚至更高,且转入转出便捷,使得其在短时间内就累积了大量的资金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互联网理财产品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产品功能多样化。不仅有长期的年利率,更有短期的天利率,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周期的多样化,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第二,营销渠道网络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时间成本,提高转化效率,使得互联网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收益也将是不可预计;第三,销售门槛低。如今互联网金融的使用人群多为学生或上班族,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对理财知识缺乏了解,承受风险的能力也较低,互联网理财产品正是瞄准这一市场,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门槛大都定得较低,以吸引这一群体进行投资理财;第四,客户体验人性化。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支付宝中的余额宝不但操作简单便捷,更可以让客户清晰地查询到每天从理财产品中获得的收益,满足客户的逐利心。

(四)信息化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冲击

信息化金融机构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其融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传统商业银行目前还未能够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信息化金融机构给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依旧带来了一定冲击。

信息化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第一,如何通过信息化提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已逐渐上升到战略层面。传统商业银行最大的优势便是其规模优势,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金融机构的发展,信息化必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第二,商业银行的竞争战场将发生转移。在信息化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冲击下,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分享、协作精神也将是商业银行需要具备的发展要素。商业银行应从以往的产品销售角色中脱身出来,随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打造自身使自己成为金融媒介的角色。

三、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一)转变目标

在如今互联网金融全面发展的主流环境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转变的目标便是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点弥补其传统经营模式的不足,利用其自身在客户、征信、网络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实现“金融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的转变,将商业银行打造为竞争力更强的“互联网银行”。

(二)转变对策

1、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对策之一便是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商业银行可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与客户对接和融资业务的中介,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引导客户更多地使用相对应的网络银行,对客户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的资金进行托管,还可通过第三方支付企业实现金融创新等。

2、打造自身电商平台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对策之二便是打造自身电商平台。商业银行不应仅局限于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更应该谋求自身电商平台的打造,拓展其服务的渠道。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获得客户的银行信息并且分析客户下一步可能会有的金融需求,进而向客户推荐相应的金融产品。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促进电子商务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利用信息交易终端满足客户的专业化需求,通过社交平台和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和真诚的服务。

3、提升客户存款价值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对策之三便是提升客户存款价值。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仍然是存贷款之间的利差,而活期存款在商业银行所有业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现今许多商业银行并不重视活期存款,甚至因客户活期存款金额过少而忽略计算利息,导致客户活期存款价值低。为保证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商业银行须重视更改相应的活期存款利率政策,从而提升客户的活期存款价值。

4、建立网络化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对策之四便是建立网络化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拓展客户群体的成本较低,更能做出科学化的决策,实现更加便捷的放贷,降低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以美国花旗银行为例,花旗银行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不但能够分析结构化数据,还可以分析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同时分析客户的需求、处理财务、经济和客户数据,从而打造个性化的电子银行。

基于上述网络化大数据分析处理的优势,商业银行建立其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平台主要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按照概率给出答案,并非是简单的给出一个宽泛的范围。如何使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并通过非结构化数据了解市场的热点在哪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开辟出未来发展的新领域。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进行一定的转变是必要的。商业银行应在保留自身客户、征信、网络体系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电商平台、客户存款价值、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等方面着手,最终实现提升商业银行总体竞争力的目的。(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本文为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X201511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柯冰洁.第三方支付发展对商业银行影响研究[J].企业导报,2015,11:17+19.

[2]侯亚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洪娟.互联网金融浪潮下的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4,03:8-10.

[4]张立鹤,王一凡.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J].时代金融,2015,02:214-215+221.

[5]石菲.花旗银行:从大数据中挖掘价值[J].中国信息化,2012(8):40-41.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7

关键词:银行业;经营管理;互联网冲击;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互联网企业以搜索引擎、在线支付以及大数据等为介质充分渗透到金融领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这对于以传统业务为主的银行业来说,在带来一定便捷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所以,银行业在经营管理中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并突破当前的困境实现进一步发展是关键的社会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特质

(一)更为便捷的支付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用户只需要通过移动端或客户端等介质,就能够随时进行支付或在线操作。目前,通过各种终端就能够进行支付的方式已经逐步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并为传统的支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借助移动终端实现的支付操作更为便捷,用户只需要在移动终端上操作即可完成支付,包括日常支付、证券交易以及转账等都可以实现。这样的支付方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佳的操作体验,也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选择,便于用户对资金的分散储存或投资。可以说,新的支付方式是对传统支付方式的极大发展和突破。

(二)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

与互联网金融一同得到广泛运用的,还有大数据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领域在交互过程中产生了海量信息。而能否在短时间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是企业的重要竞争能力。大数据可以对资金需要以及风险等因素进行迅速评估,还可以对动态违约概率进行评价。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互联网金融发展体系的关键,即是对信息的高效率配置与处理。只有实现了对数据的高效配置,才能为后续的风险控制与资源分配提供更全面的基础。

(三)更低的信息处理成本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借助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更快速、有效的信息处理,避免了较多的人力操作与纸质储存的互联网信息处理,消耗的时间成本与资金成本都要更低,并且交易成本也更低。在p2p网络借贷方式得到广泛运用之后,为更多用户群体提供了方便的借贷方式,而在这之前,缺乏资金或信用基础的用户,是难以在银行体系获取贷款的。通过新型借贷方式获取资金,相关平台提供的服务不仅更为全面,包括信息、利率计算等,其审核流程也有所优化。这对于参与交易的双方来说,都比较高效与便捷。

(四)中介化的资源分配

在传统的融资体系中,参与借贷交易的双方信息匹配度大多比较低,甚至处于基本不匹配的状态,这样并不利于高效率操作的实现,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由于缺乏有效信息或数据,资金提供方难以发现发展空间较大、回报率较高的项目,许多借贷者也面临着缺乏有效借贷渠道的困境。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资源分配有着明显的中介化特质,参与交易的双方只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即可实现借贷交易甚至整个流程,而不再要求银行的必须参与,这样的借贷方式不仅操作更为便捷,借贷者也能够很快获取资金。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银行吸储能力受到的影响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一般来说银行的业务重心都会适当地向资金力量比较雄厚的客户偏向,以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但在互联网金融系统中,环境特色使得同质市场被划分为许多个子市场,其业务重心更多的是在大量的中小客户身上。通过对中小客户理财或投资需求的挖掘,并为其提供全面服务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经营利润,例如余额宝、理财通等即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与传统的银行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中的理财资金流动性更大,资金收益相对来说也更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用户将资金放在了收益高的平台中,对银行的吸储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银行资金的吸收,导致后续发展和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金的限制。

(二)商业银行融资信贷受到的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可以为个体投资者或者小型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借贷方式。这样一来,个人或小型企业的借贷并不要求金融媒介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曾经融资难的困难。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较多的这类贷款企业,包括阿里小贷等,这类平台都具有成本低、风险不集中等特点,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参与投资,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贷款者的困难。但由于这类企业的发展,导致银行出现了经营利益减少、信贷客户数量也逐渐减少的问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银行终将失去以低成本吸收更多资金的优势,融资信贷业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所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新的竞争对手,银行若是不及时进行调整和创新,将难以充分适应新的环境,也无法保证进一步发展的实现。

三、银行业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一)根据市场需要,契合互联网核心发展精神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运用,对我国银行业的传统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包括理财、信贷以及支付等领域。与传统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最大的特征,即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取有效客户,并实现与客户的真实接触,进而实现对信息与数据的垄断。针对这种情况,银行业若是不能及时作出调整,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当前,银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优势,尤其是难以及时m应互联网金融的部分。因此,依据市场需求,契合互联网核心发展精神是当前银行业的首要任务,包括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发展趋势为核心,通过对物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型经营方式的分析,并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创新与支付方式的创新,通过这些方式实现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之间更多的交流。

(二)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

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使得银行业不得不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所以更高性价比服务的提供,是目前银行业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与传统的银行业业务相比,互联网金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操作更加简单,银行只有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能够提供的服务,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但是,高性价比服务实现的前提之一,即是广大的用户群,只有用户群足够庞大,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一方面,银行可以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或理财优惠,在吸引新客户的同时,不断稳固已有的客户基础。另一方面,银行的部分收费业务也可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定期给予用户优惠的方式,让用户对银行业务逐渐习惯最终信赖。

(三)迎合资本合作分享利益对冲风险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还可以与电商企业或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商机,实现利益共享。这样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对冲潜在风险。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电商与第三方平台的广泛运用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巨大的影响,导致这类业务逐渐萎缩,利益空间逐渐缩小。但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可以使商业银行适当弥补传统业务的损失。二是商业银行与两者的合作,也是银行学习和借鉴新的时代环境下经营模式与手段的有效方式,进而逐渐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三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逐步增加在新领域的投资,以促进自身长远发展的实现。

(四)建立自有平台,主动涉足电商领域

从当前来看,互联网金融不仅对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一时代特征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目前网络企业、电商以及第三方平台等都可以借助经营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对部分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将更加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因此,银行可建立自有平台,主动、积极地涉及电商领域避免自身被动地被卷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中去,进而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a。银行可针对当前的情况,在传统的经营模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改进,将发展重心适当地向中间业务移动,并构建起自主的数据平台,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同时,还可借助电商实现更高效率与更低成本的数据获取,并与线下服务有效结合,以增加中间利润。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通过契合互联网核心发展精神、为用户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迎合资本合作分享利益对冲风险,以及主动涉足电商领域等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为突破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困境提供重要的支持力量。但是,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银行业持续发展和进步,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求促进我国银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林,周焰.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5,12:8-11.

[2]刘忠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16,04:71-85+115.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8

【关键词】传媒经济新媒体影响推动

21世纪以来,传媒业的发展不断加速。随着各项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不容小觑。新媒体的发展对传媒经济的未来阶段性发展具有导向性与革命性影响,需与传统媒体相互结合,形成优势资源,提升我国传媒经济势力。本文以新媒体发展为主线,研究了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以及对传媒经济的推动。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一)电视产业

相对于报纸与传统网站等方式的传统媒体而言,电视在受众规模上明显更大,属于较广泛的传播媒介。现阶段受到网络各方面软件、技术的影响,电视所受到的冲击显而易见,但并未达到严重影响程度[3]。但由于电视台的发展,电视产业体系中竞争力度逐渐加大,在没有优质资源的情况下,电视台会造成频道资源浪费及自身发展受阻。由于竞争加大,部分电视台在节目制作上过度引进国外节目、创办国内同质节目,在简单的模仿或恶意抄袭下,我国电视产业难免又会陷入难堪、被动局面,最终无法与新媒体相抗衡。

(二)报纸产业

报纸相对于电视产业而言,在传播信息方式上较为古老。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报纸产业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现如今人们了解新闻、掌握时事信息的方式较多,而报纸作为较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其订阅人群、发行量、新闻新鲜程度、事件点评方式等均会影响其生存。现代社会,人们通过报纸获取新闻和国际事件的比例明显下滑且处于持续性下滑趋势,报纸阅读人群逐渐老龄化,其经营陷入困境。

(三)门户网站

相对于电视及报纸两种传统媒体而言,门户网站可以被归为新媒体。但由于门户网站在发展上并没有做到与飞速发展的媒体产业相适应,在网络流量分流竞争程度较高的环境中,门户网站存在过分重视网络广告情况,眼球经济无法达到期望程度,不再属于人们心中的首选互联网业务。

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推动

(一)强化传媒技术

传媒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对传媒经济会产生决定性作用。相关技术的改变和优化会不断优化传媒业状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传媒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新媒体技术对传媒产业的冲击显然是随着相关技术的投入与应用而产生的,同时也可促使传媒产业在自身核心竞争力上有所创新。传统传媒经济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显得较为顽固、一成不变,新媒体技术的引进让传媒经济更具吸引力与活力。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首先可体现在广告经济上,传统传媒经济多表现为报纸、电视以及广播中存在的广告,在新媒体帮助下,网络让广告真正深入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经济涨幅明显。

(二)推进政策改革

对传媒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多沿用了传统媒体管理手段,新媒体的出现让政策更需考虑新媒体的发展空间、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方向。在发展观念上,新媒体的运作让媒体运营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分析当前传媒行业的发展总体趋势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在政策上有立足点、有侧重点的为新媒体提供优势发展资源以及发展渠道。

(三)发展网络化电视

现如今网络化电视并不罕见,随着电视研发技术的不断增强,智能电视的普及正逐渐加快。从电视购物开始,电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网络化模式改革。传统电视传媒下,人们收看电视节目处于被动状态,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内容及时间均无法由个人喜好控制。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电视让人们能够在闲暇时间不受电视台播放节目的影响,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且无需忍受插播广告、追剧、无法重复收看的烦恼。换言之,在新媒体帮助下,电视产业将电视栏目、电视节目、电视频道与网络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点播及下载功能,让电视产业即使属于传统媒体,仍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立足。

(四)促使报纸媒体改革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媒体经济中报纸受到的影响程度可谓最大。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更为常见,也更容易被阅读、浏览、点击,相对于使用方式及信息量均处于弱势的报纸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出现让其迅速被取代。部分学者认为,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下,报纸终将被彻底取代。然而,若报纸媒体能够在新媒体推动下加强改革,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传统受到信息量、内容及版面的限制,在新闻内容上加以创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报纸的改革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现如今,数字化报纸逐渐普及,人们可通过网络浏览报纸当日刊登内容。在数字化影响下,报纸的发展不再受到传统版面限制,且表现形式能够更加丰富多彩,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新闻浏览需求加以保障,可促使报纸在传媒经济改革下实现自身的完美转变。

(五)新媒体发展前景

互联网属于新时代产物,为媒体经济产生了机遇与挑战。新媒体产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着世界经济,其功能上的多样性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新媒体发展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也会有所转变,传媒产业的投入成本不断得到控制,经济收入在广告济下不断提升。新媒体的发展让传媒经济朝着更广阔的前景不断迈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促进作用下,我国传媒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在媒体格局中,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必将带给媒体经济巨大冲击,促使媒体产业尽快转型。传统媒体应跟上时展脚步,根据自身特点及优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新媒体形成良性竞争,促使传媒经济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鲍卫东.新媒体技术对传媒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评《传媒经济学》[J].青年记者,2016.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9

同样是手机,摩托罗拉关注的是通讯功能,诺基亚关注的是时尚和服务,苹果关注的是服务平台入口。2015年一季度,苹果以在智能手机市场不到20%的销量份额攫取了92%的利润,秘密之一就是手机定位于开放式服务平台入口。另一则牵动电商界神经的消息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零售巨头沃尔玛,这标志着开放的互联网新兴业态战胜了传统封闭业态。在“互联网+”时代,Bank与Banking交相呼应,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发展将进入崭新阶段。

竞争:模块化蚕食到平台级竞争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冲击银行柜面业务,其低成本和高效率使很多人认为网络银行将颠覆银行,受到冲击的各家银行纷纷引入网络信息技术改进服务,不仅化解危机还利用网络技术增强了自身服务能力。

2014年银行感受到的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20多年前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渠道冲击主流银行网点业务有着本质的不同,表面上是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衍生应用,实质上是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挺进时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和业务模式之间的冲击。这一次互联网公司依托服务平台从用户端将服务延伸至银行的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通过互联网商业和服务模式掌握了个人消费、商户经营等核心信息资源,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形成深层的冲击。

工业时代,银行将各产品线按照业务流程紧密整合在一起,但是在互联网技术面前,在数字化进程中,互联网金融新贵们从外部以模块化形式对每一部分发起攻击和蚕食,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冲击1.0版。比如从2013年余额宝一战成名开始,互联网金融以门外“野蛮人”的姿态不断挑战着银行人的神经:国内有支付宝、余额宝、京东白条,国际上有Fidor、moven、Zopa、prosper、LendingClub,纷纷从支付到贷款、从信用卡到存款业务,从存贷款到中间业务,以单点突破的形式渗透至银行业的各个业务板块。

近期《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陆续,让互联网金融在一番“野蛮生长”后,回归金融本质,银行账户体系仍将是互联网金融体系建设的主流。监管政策对互联网金融的规定,意在鼓励互联网企业在持有金融牌照的前提下开展大规模、专业化的金融创新与服务。

多项政策的出台,使得2015年会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理性回归年,持牌的网络银行竞争也将升级到2.0版本:原来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模块化单点突破切入的市场业务逐步重新组合起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金融平台为形态,聚合多种金融服务和产品,成为一站式客户服务的金融生态平台。

例如在人脸识别开户难以短期内实现的情况下,万众瞩目的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都继承了网络平台的基因,试图做金融同业与市场客户的连接器和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供应商,在资产和负债端与金融机构广泛合作,优势互补。同时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行金融全牌照布局,其中阿里已有支付、征信、小额贷款、理财、银行;通过控股方式获取证券(瑞东集团)、基金(天弘基金)、保险(众安在线)牌照,布局最为全面。

原先被拆解成各种模块的互联网金融正在用新的商业模式和架构被组合链接起来,生态级的金融平台竞争初露峥嵘。

应对:战略与思维的转型

近年来,主流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信贷利差缩小,泛资管业务冲击,重资产发展模式进入瓶颈期。同时,移动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科技一起显著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门槛;随着80后、90后逐步成为社会新兴力量以及“网生代”的到来,均使得主流银行再造一个网络银行成为一种战略选择。

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新的基础设施。互联网思维也成为“互联网+”之上商业创新的逻辑起点。面对互联网银行2.0版本的竞争,主流银行业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网络银行服务模式,核心在于以平台思维整合各个渠道,打破传统上基于渠道的金融服务链条,聚合各类内外部资源形成新的网络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思维源自对互联网本质的认识,互联网思维是对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基础架构所带来的管理变革、商业和服务模式变革所产生的新规律、新特点的总结和提炼。互联网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去中心、新协议和强连接。

去中心

互联网奠基人之一鲍勃・泰勒把去中心化的思想植入到阿帕网建设中,没有一个节点可以控制整个网络,于是互联网有了共享、分布式控制的基因。现在人们谈到p2p,头脑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目前市场火热的网络借贷,但其实p2p最早是个互联网用语,用来指一种去中心化网络的对等计算技术,后来p2p这个名词被套用到多种商业创新的语境中,以至于人们渐渐淡忘了它最初的含义。

新协议

tCp/ip构建了互联网的底层协议,其逻辑和架构也影响着互联网商业的底层规则。借用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讯息”来反思互联网,就是淘宝上卖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商平台形成的平台经济和电子商务规则,这些显然与传统零售规则不一样。再比如,中本聪基于p2p协议逻辑发明了比特币,使得每个网络节点都可以自由加入,建立一个全网记账的机制(BlockChain区块链)。再比如,早期的Ripple项目就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分布式架构的清算网络。

强连接

金融是一头连接资产一头连接负债的中介行业,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受益于在此特性下的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资金和个体的连接。分享经济的崛起则是互联网强连接和云计算的思想的商业应用,碎片化价值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广泛连接得以聚合释放,即时运算实现资源快速精准配置,比如“Uber+”模式。

其次,平台效应是外部对主流银行造成有力冲击的根源。互联网公司对银行某些业务的明显冲击,根基在于背后的平台,凭借平台的双边效益和网络外部性,抢占移动互金融制高点。比如阿里以电商平台为基地,打造了支付宝,又以支付宝为基地,成就了余额宝;腾讯以社交平台为基地,盘活了财付通,又以财付通为基地,捧红了微信钱包,衍生出了理财通,平台效应背后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则产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从经济、技术和社会生活层面带来了三大效应。

经济上的成本趋零效应。比特世界信息资源的相对无限性、分享协作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成本结构,让免费、零成本、利润递延的商业现象愈加明显。比如余额宝迅速崛起,而其获得1亿多客户的获客和营销成本几乎为零,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基于其固有的庞大用户基础,打破不经济的行业边界,在互联网的连接下进行的资源整合和成本结构变革。在良好的生态平台上,无需额外成本效益就可以自我成长。

技术上的聚合涌现效益。在一个可进化、高弹性的开放生态网络中,随着更多用户的广泛加入而导致网络倍增效果愈加明显,进而涌现出少量个体无法具备的网络倍增效应,比如不同的金融服务之间基于互补性组成新的系统产品,对某一种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其互补性产品数量增加和价格降低,出现网络外部效应。

社会学意义上出现了时空塌缩效应。移动互联网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加速了生活和商业的虚拟化,显现出时空坍缩效应――允许人们摆脱时间钳制,重设时间坐标;地理位置不再是距离标尺,以入口、场景为体现的空间影响力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交易向网络虚拟空间转移,商业场景化让用户可以在多个网络平行宇宙中穿梭。比如笔者在北京晚上11点的地铁上参加了美国梅西百货黑色星期五的抢货热潮,移动互联网让平台从一个信息窗口变成了生活的引擎。

未来:网络银行重构之路

主流银行的网络银行重构之路,关键不是互联网技术的内部化,而是互联网思维的内部化,在发挥银行传统优势的同时,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重构服务和商业模式:从追求表内资产规模转向轻资本,从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做产品转向做客户,从做功能转向做场景,从做渠道转向做平台。

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建立生态级金融平台。开放式网银是主流银行进行互联网银行建设转型里程碑和新起点。基于2亿户网银用户和1.6亿户手机银行用户的坚实基础,工行正在以三大开放策略构建开放的金融平台:产品开放,平台将聚合工行内外各类金融服务资源,解构传统的功能列表服务模式,实施产品的电商化部署展现,打破“先注册再登录使用”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开放化金融消费体验。用户开放,依靠电子账户向行外客户开放登陆,不是工行的客户也可以使用工行网络银行服务。业务开放,即开放api接口把网络银行平台向金融同业开放,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其他的银行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服务。

打造信息交互服务平台,实现即时客服营销模式。这是一个技术与网络效应叠加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不改变金融本身的运行规律,但对于业务开展模式会进行颠覆。基于互联网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大胆思考;面对“Uber+”模式渗入各个传统产业的刺激;在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放缓,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网络银行的客服服务和营销应该是依托移动应用终端,以全员、即时、移动、按需的机制建设,解决服务规模与效率的问题。

目前工行个人客户理财资产与储蓄资产的比值由三年前的1∶9演变到现在的3∶7,预计三年内将提升到5∶5,财富管理市场将成为网络银行的盈利蓝海。同时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财富拥有者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拥有更多产品选择权,这要求财富管理服务更快捷、更便利、更有针对性地匹配性投融资双方需求。工行推出的“融e联”即时客服平台,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以及专业的金融交流圈等功能,搭建起客户与客户经理、在线客服之间的交互平台,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全天候服务将颠覆传统客服中心被动应答的服务模式。

围绕衣食住行,打造场景化金融平台。金融服务场景化,让银行就在你手边。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个人网络化生存的趋势下,搭建银行自己的电商平台,是营造业务场景的最好选择之一,是实现从融资中介、支付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型的便捷通道。电商平台作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跨界服务入口,搭建“金融+消费”的服务生态,可以实现客户的消费行为、销售数据、采购信息的统一汇集,将为商业银行的大数据应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储备。以工行的“融e购”商城为例,作为银行系电商,商品种类、价格和购物体验向成熟电商平台看齐的同时,以“购物可贷款,积分能抵现,品质有保障,跨行可支付”的特色吸引用户购买,以免费服务吸引商户入驻。以B2C业务为先导,工行还试图发挥银行便捷线上融资优势和信息优势,通过解决B2B交易的信任和融资问题而大量拓展B2B业务。

建设数据云平台,实现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信息隔离意味着信息变得没有意义,无法纵览全局,开放网络银行、即时客服平台、场景式金融服务均需要统一的云平台开展数据的整合、集中、共享、挖掘与应用,未来数据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创新之源。大数据之父维克托预测,数据列入企业资产负债表只是时间问题;对于未来银行来说,应把数据看成一种新的战略资产,银行将从资金管理者变成资金与数据的管理者;因此正在崛起的网络银行的安全也从单纯的入口密码控制,变成云数据支持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数据风控,云平台成为网络银行的重要基础支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大型商业机构的竞争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业务平台的竞争。平台的单边效应、双边效应和网络外部性,使平台在商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最近社会热议的科幻小说《三体》中,地球世界的“面壁者”均被三体世界轻松破壁,原因就是他们还在用旧时代的思维思考战略。

向正在生成的未来学习,超越惯性思维定势的局限,打造开放式网络银行平台,融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是大型银行应对时代变化的业务重构之路。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格局;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61

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1.1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最早于1995年起源于美国,最初以网上银行为主要的发展形式,是指以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电子科技技术为依托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业务的总称,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结合后产生的新金融形态,具备虚拟性、开放性、交易自由等特点,收益与风险并存。作为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亮点之一“个人对个人”业务,无论是在美英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看,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监管以及市场环境不是很成熟,所以非常需要对国外成熟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以探索和寻求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

1.2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点

(1)高效率低成本。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电子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大大减少了实体业务的办理时间,业务处理速度的加快,令用户体验到了更优质的服务。此外,通过网络平台,资金供求的双方能够自行完成信息的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业务,省去了传统的中介、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垄断利润,削弱了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程度。

(2)参与主体交易自由,覆盖全球范围。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和限制,金融服务变得更直接和高效,客户群体基础也更广泛。互联网金融覆盖到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盲区――小微企业用户,这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3)开放程度高,投资风险大。其一是信用风险的加大。我国的信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也有待配套,然而互联网金融的违约成本较低,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问题容易发生。其二是网络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安全和犯罪问题不容忽视,会危机用户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

2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格局产生的冲击

2.1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冲击较大。电子商务公司的目标群覆盖小额贷款用户、第三方支付、基金证券理财等,促进了间接融资、信贷和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这对传统银行依赖存贷利差牟利的垄断局势来说是不小的冲击。

2.2降低的交易成本,加剧了金融业内竞争

互联网金融业务具有较传统金融更强的成本优势。其一,商业银行往往需要支付高额租金,以获得良好的地理优势及客户资源,而互联网金融省去了这一开支。其二,通过互联网金融办理业务具有高效与便捷的优势,减少了用户排队、跑银行等皮鞋成本。其三,随着互联网金融在获取和信息处理方面的不断完善,用户的交易成本也在不断下降。

2.3对行业分布的冲击,促进金融创新

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金融业界的分业经营格局将实现快速的转变,传统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领域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促进混业经营的新模式。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有着加速作用,有利于完善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传统的金融资源被抑制和垄断的格局在冲击下降逐渐瓦解,金融资源的配置将逐渐从供给端向需求端转变。所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将对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起很大的作用,帮助金融市场的发展更成熟、更完善。

3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借助于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推动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源和系统的整合。新兴的互联网企业能够触及传统金融机构涉足不够的中小企业贷款、创业贷款等领域,细化了金融业内分工,大大提升了融资效率。

首先,在金融创新方面,互联网金融代表了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和平_的创新转变。但创新中蕴藏着风险,应加强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工作。其二,促进普惠金融。金融业在互联网旋风的带领下,其普及度的提升将能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有需要的资金需求者提供服务。其三,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打破传统中国支付清算市场被垄断的格局,建立市场的平等互利新格局,促进一个开放、自由的市场形成。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金融体制的一系列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杨东.联网金融的革命性意义,传统金融体系或被重构[J/oL].中国证券期货,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