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堂教学案例指导十篇课堂教学案例指导十篇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22:46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证券投资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医生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所必需的案例还可使受训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者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

一、证券投资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案例的选择和加工是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而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是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组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案例教学中取得最佳的授课效果。首先,对于一些信息量大、影响深远的教学案例,任课教师应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先自行搜集和阅读案例相关的资料,为课堂上案例分析和讨论打下基础。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效能。其次,课堂组织必须处理好课时有限和课程内容丰富的矛盾,科学设计案例分析和讨论的顺序、时间、形式等。就顺序而言,案例分析与讨论一般安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之后,避免学生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而无法全面理解案例和进行深入讨论。就时间而言,由于课时有限(大部分高职财经、经管类专业的证券投资按照一学期18周计算只有36课时,课时非常紧迫),案例的阅读、介绍、提问、讨论、总结等环节必须紧凑安排,要紧密围绕着教学案例的核心问题进行课堂组织和管理。就课堂组织的形式而言,任课教师可以采取自由发言和点名提问的相结合。其中,点名提问主要是针对内向、不太活跃的学生,给这些学生造成一种压力,迫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同时为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创造机会。对于教学案例中的一些争议性强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组讨论,提倡思想争鸣,鼓励创新性的观点。最后,在完成教学案例的介绍、提问、讨论等学生参与的环节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点评,然后进行较为深入的案例总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给出参考性的答案。

二、证券投资案例教学的课堂管理

证券投资案例教学课堂组织的顺利实行,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管理。只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才能维持好课堂纪律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课堂组织计划有序而高效地执行创造条件。课堂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课堂纪律管理、氛围管理和考核管理。第一,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时,任课教师要维护好课堂纪律,及时制止上课讲小话、玩手机、看无关书籍、随意进出教室等违纪行为,避免学生的违纪行为影响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第二,在确保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任课教师要增强亲和力,应走下讲台近距离地与学生交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言和辩论。对课堂表现良好、发言积极的学生,任课老师要给予肯定;对内向型的学生,任课老师可以采取点名提问的方式,迫使他们参与讨论。第三,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引入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使学生处于活性化状态,要让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辩论。”把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和平时成绩挂钩,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课老师可以在上第一堂课时事先交待学生,课堂表现将是平时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对于课前案例资料准备齐备、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的学生,老师应在课堂上及时做好记录,而对于少数敷衍应付的学生,要进行建设性的批评。例如,在讲授债券的这一章节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和整理St超日债违约的案例资料,以备下次案例讨论和分析之需。在讲授债券内容时,教师应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准备充分的部分学生发言踊跃,提出的问题也比较深入。教师要及时记下了这些学生的姓名和学号,既为期末考试评定平时成绩留下了依据,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

证券投资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不能脱离证券投资实践,应该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投资技能上面。要提高证券投资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能寓抽象于具体、置情境于课堂、化被动为主、寓教于乐,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证券投资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任课教师必须优选经典案例,并对选用案例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深加工,科学、合理地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课堂管理,维护好课堂纪律,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为案例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杜鹃.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J].上海财经学院学报,2005(3):6163

[2]何建华.案例教学法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2):7476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2

关键词:四目标;课堂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01-03

一、高校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维度选择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对一门课程进行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这种结果是教师预先设定好的,一般包括学生修本门课程能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所达到的认知水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方式的养成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本门课程“教与学”的行为方向。

普遍认为,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知识)、过程与方法(认知)、心态与价值取向(态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认知过程需要的条件、资源和方法,其运用知识的价值取向以及其创新的态度培养等方面的要求。但这并不等于说对于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课程,其目标的设定要等比重地兼顾这三个维度。其实,某一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还需要特别考虑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可得到的资源、学生接受程度、学生下一阶段教学任务等因素。这些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维度的比重也不同。一般而言,随着教育阶段的提升,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讲授知识、为学生准备认知条件和资源、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态度、培养创新思维方式等诸要素等在培养目标所占比重会呈现出依次递增的趋势。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的不是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知识(间接经验),更应当是学生自我研究性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具有从事某一专业谋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死的知识及考查学生是否、在何种程度上理解了这些知识。为了达到学生能以本专业谋生的目标,教师只做了前面一些常规性知识传授工作还很不够。教师必须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讲授知识要点,并以课堂为指挥部,指挥学生在课堂之外用更多的时间来自我研究性学习。为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准备好自修的条件和教学资源。在本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中,必须充分评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是否养成了探索新知识、自我解决新问题的态度,是否增强了创新的思维方式。

(二)高校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如前所述,从应然性讲,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课程,其教学目标设定应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另外,是以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出发点还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出发点,都会导致教学目标设定应考虑的因素产生很大变化。有观点认为:“教学目标所要反映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要发生的心理及其行为的变化,这表明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做些什么。”[1]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设定是可行的,但是其对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设定就不一定适合。在高等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出发,应以规范教师务必完成特定教学行为的方式作为目标设定的主要考量因素。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教学所能达到的知识掌握深广度、认知过程的合理性、实践能力和心理态度提升的高度主要取决教师的知识水平、研究水平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资源准备,特别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外自修活动的指挥力。如果教学目标不规定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强有力的指挥学生进行课外自修的规范,那么学生能力的提升会差别很大,且会有弱化的可能性。在高等教育中,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资源,调动学生自修的积极性,要实质性地评价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的上述成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特定教学行为的完成。所以,必须以教师完成特定的教学行为、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采取强有力的指挥学生课外自修的措施等为中心内容来设定教学目标。换言之,大学课堂教学目标既要关注教师做什么,也要重视让学生做什么,两者不可偏废。

二、“四目标”课堂教学的要求及功效

根据高等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应着重考虑的因素,广州大学法学院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吸纳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通过对多门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探索并实施了“四目标”课堂教学。

所谓“四目标”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改革和规范设计,使课堂教学务必达到“讲授知识要点、激励学生自修、案例研讨应用、个别实质评价”等四项目标。必须重申,“四目标”教学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但从规范意义上讲是约束教师教学行为的。下面分别论述“四目标”课堂教学的要求及其所能产生的功效。

(一)“讲授知识要点”的要求及功效

该目标要求教师减少在课堂上对“沿革、意义、学术价值”等学术型或学科型知识点的讲授课时,教师上课讲授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型知识点,并把节约下来的课时用到与应用型知识点密切联系的案例的研讨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以解决案例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开动脑筋,保持高度活跃的思维。教师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回应学生所提出的案例解决方案。在案例研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能克服大学课堂“满堂灌”的弊端。

(二)“激励学生自修”要求及功效

该目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监督、检查学生在课堂外自修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办法来强制性地规定学生在课外完成的自修任务。我们课题组设计并实施的“激励学生自修”方法是:教师要在课前把每节课讲授的知识点所对应的案例提前一至二周布置给学生,学生必须在上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案例解决方案进行打分,此分数计入小组每位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平时成绩的累计,占本门课程成绩的50%以上。这种考核方式能充分起到激励学生在课堂外自修本门课程相关知识的作用。“激励学生自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革除传统课堂教学不考核、不监督学生课堂外自修的弊端。

(三)“案例研讨应用”的要求及功效

“案例研讨应用”是教学由知识中心论向技能与创造中心论转化的必然要求。该项目通过如下教学规范来达到革除传统课堂教学只讲授知识不引导、指点学生如何应用该知识的弊端。教师随机让任何一个小组的任何一名学生上讲台来回答前提布置的任何一个案例的解决方案。该学生回答的案例解决方案必须代表本小组的集体意见。其他学生对于该同学讲述的案例解决方案可以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也可以就相关案例的解决方案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简要回答。几个小组的代表回答完案例解决方案后,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最后作简要讲解。教师此时应当主要讲解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般性问题,对于学生普遍不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讲授。“案例研讨应用”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能最充分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事先阅读与案例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基础理论,把自己的思维置于案例的情境里,参与到案例解决方案的探讨中,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四目标”教学是一种讨论式教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案例教学是最符合法律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因为法律本来就是将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通过归纳、整理,上升为一般性规定的东西。这就是法律产生的逻辑进程。根据这样的逻辑进程,人们对于抽象、概括的法律规定的讲授、学习,只有将它(该法律规定)还原到生活案例的情境中,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清楚地解释它,才能学习到它的本来面目和实质内涵。既然立法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学习法律就必须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展现过程,必须将一条条抽象的法律规定,展现为它的本来面目――生活案例。法律的教学活动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必须采取“把法律还原为生活案例”的教学方法。

(四)“个别实质评价”的要求及功效

“个别实质评价”教学目标设定是为了有效克服当前高校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普遍性弊端。这些评价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不能起到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养成创新思维的作用。教师往往在期末以一张试卷上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学生应付这样的考试往往是用几天时间来背书或者通过前一年教师出题的方式和范围来猜测今年教师考试范围,在平时很少用功学习。这种期末一次性试卷考核往往不能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尤其不能把学生的知识应用、认知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创新思维纳入评价视野。对于这样的考试,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应付,不能通过与教师平等地交流和表达等方式来表现自己。

第二,不能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实质化与多样化评价。其评价标准机械单一,往往考核共性的知识,忽略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的差异性评价,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对学生在课堂交流和案例研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法纳入评价范围。

“个别实质评价”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如下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为每个小组的解决案例方案打分评价时,不设定唯一正确答案,重点考查学生在课堂外自修相关知识的情况、解决案例的逻辑论证情况和解决案例时的知识应用情况。特别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知识背景、自我目标设定来设计案例解决方案。这种平时累计、多次从不同侧面(主要从知识应用角度)进行考核的方式,能克服我国高校普遍用期末一次性考试的卷面成绩来形式化、一般化地评价学生的弊端,从而达到充分的“个别化、实质性”评价学生的教学目标。这种评价机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性学习。

三、开展“四目标”课堂教学的资源准备与方法

(一)开展“四目标”课堂教学的资源准备

1.编写教学案例。编写好供学生课外自修的案例教材,是落实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手段。编写某门专业基础课的案例教材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并编排案例。首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选取一些与教学知识点紧密对接的案例。对于每一重要的知识点要配套选择多个案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解释知识点。应当选取判决生效的真实案例。学生们对这样的案例进行讨论,不仅能提高其研讨案例的兴趣,同时也关注了社会司法实践。其次,要以本门课程的理论体系为纲领编辑案例。这样做能使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同步进行,能使学生在讨论案例时对理论知识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

2.印发讲义要点。开展案例教学模式,必须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内容。为了节省学生的时间,教师应当将讲授本门课程的讲义要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讲义要点的指引下,从纲要入手逐步深入学习知识点,在掌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讨论。通过案例的讨论学生又可以深入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

3.预制教学录像。“四目标”教学是将“翻转课堂”和“案例研讨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借鉴慕课(mooCs)、“翻转课堂”和“案例研讨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慕课(mooCs)”和“翻转课堂”要求教师把讲授课程的知识要点制成教学录像,挂在校园网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随时观看、研讨。这样,教师在课堂内可不再讲授知识,而是侧重引导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其主要表现是课内教师指导、激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预先编辑好的案例库或试题库。而“四目标”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四目标”教学方法不但要求教师预先录制教学录像,还要求教师预先编写好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的案例库(教程)。这样,教师在课内指导学生探讨、解决案例、运用操作知识就有了一个载体。这种案例库(教程)也要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上课前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初步形成案例的解决方案。在此条件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案例研讨、点评、考核学生的表现等就有了对象和载体,并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4.设计好课堂指引。要合理安排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及考核学生通过案例研讨来运用与操作知识的环节,课时分配,合理确定打分评价标准。

(二)开展“四目标”教学的程序

“四目标”教学应当按以下步骤进行课堂教学:(1)以60多人的大课堂为例,可以将学生成分5至6个小组,指定组长。(2)按教学计划提前两周下发研讨案例教材给学生,并提前一至二周指定需要学生讨论的案例。(3)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提前进行案例讨论并形成集体性的对每一案例的解决方案。(4)教师上课时用三分之二左右的课时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型知识要点,随后再用三分之一左右的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5)教师在案例讨论时,要随机让每一个小组的一名学生代表本组对准备好的案例发表观点。随后教师对学生按百分制进行打分。分值比例为:案例事实提炼占20%;提出案例解决方案占20%;运用了本节课程知识点占30%;案例解决方案的逻辑性占30%。其他同学对于该学生讲述的案例解决方案可以提出问题让其解答,也可以就相关案例的解决方案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简要回答。教师根据每组发言人课堂表现给每个组打分,并计入每个组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每门课程至少要有10次以上课堂讨论。将10次以上的平时打分平均,再乘以50%,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此谓“连带责任式”考核方式。(6)教师总结本节知识点和学生案例研讨的情况。课堂研讨结束后,教师要简要讲解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般性问题,对于学生普遍不理解的知识点要重点讲授。期末的大试卷考试占50%。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3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税收筹划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其必然性。但由于案例教学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从而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课前准备、案例引入、课堂提问、案例讨论和深化归纳或演绎一般理论与知识等五个方面入手,对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进行课堂设计时应符合相应的要求,来实现税收筹划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知识教学的有效融合。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而案例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税收筹划作为一门凸现现实应用性的新兴边缘学科,做好税收筹划课程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是提高税收筹划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在税收筹划课程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或其机构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或个人涉税事项的预先安排,实现合理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一种自主理财行为。税收筹划课程是财政、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其所具备的以下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采用有其必然性。

(一)实践性强。税收筹划课程是指导纳税人如何在合法前提下降低自身税负的课程,与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教学目的并不是停留在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活学活用,即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于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性高。税收筹划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且繁杂,需要综合运用税收制度、财务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法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枯燥地讲解,不但学生不能接受,浪费课上宝贵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内容更新频繁。税收筹划课程的基础是现行税制。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税收制度是高度动态变化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税收制度,以及制度对企业与个人的影响。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的课堂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税收筹划课程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税收筹划实践在经济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远离税收筹划实践的高校课堂中,能将实践与相关理论很好结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学方式的采用、发展与完善。

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活动中虽可发挥其注重税收筹划实践和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涉税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案例教学的缺陷。由于案例教学是通过具体的有限的案例进行,而不是通过理论推导与演绎进行知识传授,所以学生往往会发生知识的“过度化概括”这一问题,而学生又不自知。所谓案例教学的“过度化概括”是指学生通过某一或某几个有吸引力的案例对概念或者原理做出概括,这种通过个别案例概括的知识在整体知识框架中不具有普适性和科学性,往往发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狭窄概括,甚至错误认识。

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由于案例教学固有的容易使学生发生“过度化概括”的缺陷,对税收筹划课堂教学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过合理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将案例教学的优势和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税收筹划教学的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具体实施

从税收筹划教学实践看,传统的理论讲解或许对于知识的概括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感性认识也并不强,而利用税收筹划实践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经典案例和各国的实践案例,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的合理设计。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领导案例讨论过程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还要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就必须要细化。同时,案例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跃思维极有可能提出各种棘手的问题,因此无论多么细化的准备工作都不为过。

一般说,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分教师和学生两部分。教师的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熟悉案例,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2、判断所选案例是只存在一种分析方法还是存在其他的分析方法。如果只有一种分析方法,那么就可以依此方法组织教学;如果不只一种,就应该设计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案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3、预先估计一下课堂上是否能够展开真正的讨论或者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展开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如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就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生观点相对立的角色。4、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预设引导案例讨论的问题和课堂规划,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要设计较多的问题加以引导:如果不是太复杂,就要更多地督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5、根据上述准备,写出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这类教案与一般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等。

学生的准备工作是由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求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中不仅要对案例提出个人的分析意见而且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说服老师和同学,所以课前的思考与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提前阅读案例材料,而且要根据即将学习的税收筹划的理论和概念构建自己的案例分析思路,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

(二)精化案例引入方式。案例的引入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鉴于税收筹划的经典案例较多,所以在挑选有代表性的案例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之后,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实践活动中的新设案例,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自己设计新的案例,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是通过向学生发放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呈现案例;教师或学生用语言描述案例等方式展示案例。案例在引入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尽可能详尽地分析案例所处的经济环境,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同时还要介绍本次案例讨论的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本案例的预设框架作简单的介绍,以免学生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上离题太远,以免案例讨论目标的迷失和讨论时间的失控。

案例教学的采用使得课堂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环境的差距,精心设计的案例特别有助于这一特点的发挥。所以,借助税收筹划理论的实践运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积累案例,对案例进行整理与规划,甚至对案例进行必要的修改,凸现每一个案例的特点,以便其更能反映某一知识点的运用,便于课堂教学的使用。

(三)优化课堂实施方法。提问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调控教学程序进而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二是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相关的税收法规、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这就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问的内容应该对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预见性,要符合学生思维的特点。2、提问的结构应该具有关联性。案例教学的提问要尽可能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课堂提问,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够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链”。3、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通过直问、曲问、反问、激问、引问、追问等方式,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

围绕案例的各种提问在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表现为对课堂内容的组织上,而且在学生讨论发生过度发散的问题时,提问还可以发挥促使讨论回归主题、揭示各种困惑、链接相关理论的作用。

(四)强化案例讨论效果。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从实践中看,案例教学这些功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案例讨论的深入而展开,所以强化案例讨论在案例教学中举足轻重。课堂案例讨论分为两个阶段:

1、组织小组讨论——群体合作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阶段应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和见解,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找出关键论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问题;考虑备选的解决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决定采取的措施。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组织班级交流——自主学习互补阶段。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把握讨论应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围绕税收筹划这一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应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不同税种之间的相互影响,防止出现不同税种此消彼长,降低税收筹划效果的情况。

在这两个阶段的讨论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讨论的方向而不是内容本身。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要在案例讨论时插入“专家”的建议或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表达各种观点和想法。学生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讨论中要强调讨论语言的术语化、讨论形式的文明化和讨论方法的灵活化,有效地将案例分析融入讨论过程中,达到通过讨论加深理解程度、增强分析能力的目的。

(五)深化归纳或演绎一般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归纳或演绎理论知识的阶段,这使得案例教学回归到教学的基本层面上来了。在这个阶段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一是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税收筹划规律或原理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并点明这一理论或知识点在税收筹划课程框架中的位置,对该理论要进行详实地阐述,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用传统的合乎逻辑的演绎对一般知识做出抽象化概括,对案例教学起到“点睛”的作用;二是对学生在讨论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

四、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要求

完善的课堂设计是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为使税收筹划案例教学课堂设计尽善尽美,必须使整个课堂设计满足以下要求:

(一)案例教学法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但缺乏对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识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反过来讲,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对于税收筹划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实施要与整体税收学和财务管理学的教学环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课时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或在实际经济部门,如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一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4

[关键词]:生活案例;法律知识

中图分类号:G416

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自主获得学科知识的主阵地。因而,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选择。案例教学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采用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体悟,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法是促使法律基础知识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法律知识在学科中的地位

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基础。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做到心中有法、处理人际关系要了解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融入集体和社会则要明确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秩序。由此可知,法律基础知识贯穿了中学思想品德学科的各个学段,因而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法律知识如何讲解,不少教师却时常感到迷茫与困惑。究其原因,以语言文字为基本载体的法律知识较抽象,中学生认知水平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因而教师教学方法偏离这一规律,学生理所当然会感觉很枯燥,难于理解。所以,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呼唤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

二、采用案例教学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因此,要实现思想品德课"小课堂,大社会"质的飞跃,案例教学不失为最优选择。然而,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仍需注意几个问题:

(一)精选案例

精选案例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对案例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明确案例只是用于揭示法律原理、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工具。只有清楚认识案例的作用,教师才能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广泛关注社会实践、时政热点,才能精选出最新颖、最适合特定学生和特定内容的案例。

精选案例首先要求教师选择典型案例。教师选择的案例要能够充分解释和说明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走进法律》一课,为让学生认识法律的平等性,教师可以结合、、等中央高层领导被查处的典型案例。

其次,注意所选案例的方向性。教师选择案例要做好正面引导学生价值取向的工作。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要求教师选择教学案例应把握正确方向,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对于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慎用、少用,而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的案例可以多用。譬如:讲到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时,对于那些撇开司法程序选择自力救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案例教师不应作过多道德层面的解释。

再次,案例要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以中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只有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实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才更有感触。

最后,案例要真实,要新颖。教师选择案例应注意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所谓真实性就是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是胡编乱造。案例真实可信才有说服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取得预期效果。时效性则是指案例与教学没有很长的时空距离,不是陈年往事,而是紧跟形势,是发生不久的最新案例。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消费者的权利》,列举消费者权利被侵犯的案例,教师可以选择每年3.15晚会报道的案例。

(二)课堂上用好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生命力就是以生活中真实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案例中感悟道理,学会知识。因此之故,教师采用案例教学要知道如何选择案例;选择什么案例。当然,选择什么案例辅助教学只是第一步,教师还应注意如何运用好案例。怎样用好案例呢?

围绕案例科学设置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不以教师在课堂上所占据的时间为评判依据,而应以教师对课堂的掌控、驾驭能力为依据。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教师对于整堂课的设计和疏导。教师针对案例设置若干拓展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迸发知识的火花。

以案例调动学生参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各类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哲理,学会知识。课堂上教师赋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依托教师精选的教学案例自主创设情景是课堂活动的核心。其中角色扮演、故事重现、模拟法庭、辩论、记者采访等活动形式都可以在课堂上予以开展。通过课堂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动中学",在"活中学"。不管组织何种课堂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续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我们中学教师可以广泛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广大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5

[论文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案例教学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旺盛的同时,对其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职业发展中出现不少新问题,国务院在国办[2009]3号文件中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程,突出课程的实践特色,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这是每位授课教师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和研究中,笔者发现把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同学们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在1870 年提出和创立,不久就被广泛应用于法学院、商学院的教学。案例教学法是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对典型事例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突出学生为中心,师生进行交互式探索和实践,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是从教学目的出发,以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再现真实的职业指导、就业推荐、职场发展的场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判断与决策,加强学生对就业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案例教学法应用到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能发挥以下重要作用: 

1.能由内到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教学是教师主导下,学生认识、接受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单向灌输和居高临下的特点过重,势必束缚和阻碍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发展。而案例教学法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进行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经过教师精心准备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由于精选发生身边同类、真实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且每一个案例“卖点”突出、各不类同,对青年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激发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讨,在分析案例、讨论案例、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能由点到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受中学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不少大学生仍把中学应试教育“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僵化学习方法和习惯延续到大学学习,被动式学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案例教学法从活生生的具体事例出发,由“点”入手,从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辐射到一串串知识点,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启发、讨论、分析中形成“面”上的知识点,进而提炼出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指导理论。从案例讨论、分析的实践中推出的“理论”是来源于学生原生态的思考,更容易让学生在案例中把所要掌握的知识理解并记牢,并顺畅地应用。 

3.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网络时代下,信息的总量和速度日新月异,催生90后的大学生对信息和知识更热衷于“快餐式”的少劳多获,甚至“copy式”的不劳而获,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人云亦云、盲从大流,不喜欢自己独立思考、不重视在课堂上表达个人观点,更不喜欢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案例分析,结果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由于案例教学不追求现场能否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的结果,重视的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重视集体讨论和相互交流,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或有所表现,就必须磨练自己的独立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力争在以理服人的讨论中说服对方、得到大家认可,在 “学以致用”的案例教学实践中积累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最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4.能实现指导全渗透和“软着陆”,是实践通向理论的有效途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喜欢用一套套高高在上的理论来直接指导学生,不重视从来源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案例出发,从不同角度来对理论进行渗透式的指导,再好的理论也无法成为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知识营养,教学效果也将被大打折扣。应用案例教学,理论从现实生活的具体事例出发,来源实际、亲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既符合青年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还让他们获得不亲身实践也能在课堂上接触、处理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在案例教学中,实践通向理论的途径变得通畅,理论与实践得到自然紧密的融合。 

三、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1.厘清教学目标。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投入案例,充分表达意见,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完成上述的课程目标。 

2.精选教学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核心,它源于现实,高于现实,与学生实际越接近,教育效果越明显。这要求老师们要细致地观察学生在求职期间的生活,群策群力收集具有典型性、影响性的案例素材,供集体备课使用。选取的案例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展开讨论;二要有弹性的伸缩空间,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多角度的思维;三是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强,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课堂组织。在课堂组织设计中,一是将学生分为4~6个小组,每组6~10人,同时准备投影仪、多媒体、道具等教学设备为案例的展开做好准备;二是做好教学案例的充分展示,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或案例分析,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三是案例教学要与小组讨论紧密结合,设计出讨论辩论、指导点评、归纳总结等步骤;四是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角色扮演。 

4.营造课堂热烈讨论的氛围。课堂中,学生们能否围绕演示的案例进行热烈的讨论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进行课堂案例讨论阶段,教师要注意控制讨论进度,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角色投入和全程参与,让学生相对独立去分析、发现、探讨,找出破解问题的最佳方案。课堂上案例讨论时,有些教师习惯倾向于自己的总结,却不重视学生的总结,这恰是容易被忽略的教学关健环节。案例教学法关健点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总结,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化观点,善于总结学生的总结,多给予学生认可、肯定的鼓励。同样的知识点,让学生全部或部分总结出来,比老师直接说出来的效果好得多,且影响力更大。 

5.坚持评估反馈。一是在授课中,将学生考核成绩与案例教学讨论环节的课堂表现挂钩。避免学生对讨论应付了事、不主动独立去思考、发言不积极,真正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二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指导教师应注重听取学生的反馈,并对上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估。三是课程教研室要通过对学生、教师的反馈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做出及时的评价和调整,以确保案例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6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案例生命化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40115

一、案例教学使地理课堂闪耀生命的光芒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市某中学主题为“活动・尝试・探索”的优秀课展示暨课例研讨的地理观摩课,其中一位授课教师给笔者触动很大,从她的设计思路中体验到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意的教学设计、开放性的知识拓展延伸和有计划地设置思维障碍的演练。下面就以这位教师的案例教学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1.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学生对地理学习指导的度,具有较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如《交通运输布局》第一阶段课前热身活动“先给学生区分交通运输类型和线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得很到位,为第二阶段的质疑、解惑、启发、点拨做了很好的前置铺垫。

2.在教学设计上,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提出“自己动手设计交通路线”的实践案例,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学生经常在哪一环节出错把握有分寸,凸现了把“细节做亮”,避免学生在解题中经常出错。在培养学生在地图上学会学习的能力方面,精选一个未被设计的地理示意图(图1)作为模板。

图1

然后展开案例分析,让学生活动:

第一步:请你规划一条某镇到港口的交通运输线路。――培养学生的读图与思考能力。读图能力是形成地图能力的基础,学生对地图中蕴藏的地理信息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去了解地图,把学生带入地图世界,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活动,彰显了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第二步:让各小组推选具有典型特征的路线进行展示。――强调培养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能力。教师把不同的路线归类后,适时提出问题各种运输线路的优缺点是什么,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从各种路线中你认为最优的路线是什么?影响交通线路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一过程的指导上,教师“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

第三步:对比实际交通路线,印证选线的区位因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给学生出示实际的交通路线,让学生明确交通线路选择要综合考虑实际问题,指导学生注重比较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三个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通过这次听课,笔者体会到地理案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构建生命化的地理课堂,所以本文就怎样运用案例打造中学地理生命化课堂做一些探讨。

二、对生命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理解

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化的感受,并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学生有疑时,解于学生;学生思考、活动时,“侍”于学生,是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的有机体现。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有秩序的课堂教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二是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习方式指导应从根本上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无定法”,生命化课堂的基本要求不可缺少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富有生命意义的教学模式。

生命化课堂教学是一种理念,只有深刻地体会到这种理念的精华,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让课堂教学绽放生命异彩。

三、实施地理案例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课堂气氛

教学实验表明,乐趣、愉快以及与知觉关联的平和、愉悦、轻松的心境,对智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地理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过程,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思维碰撞、展示共进的发展过程。营造一种师生心意相通、交流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极大地吻合学生“安全”的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充分得到展示。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言语、表达与评价的价值。上课前,教师要有充满激情的导入词,可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情感,形象直观的动作和丰富的面部表情可有效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完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后,可用鼓励的语言给予表扬:“你的想法比老师的更完美,希望你通过每一次深入的思考获得更大的进步。”可见,宽松的课堂气氛对地理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学习体验

课堂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和学生亲密接触的舞台。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形成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值得我们去努力,去追求。笔者今年任教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部分内容难度大,如《地球的运动》学生理解困难。如果用传统的讲授方法,照本宣科,学生既不容易理解,又没兴趣。笔者尝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如讲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先请学生用手臂演示一天当中太阳的运行路径,然后请其他学生观察他的手臂在什么时候举得最高,得出手臂指向正南时,太阳高度最大,此时为当地正午。接着再请学生用手臂演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当中的变化情况(学生演示冬至最低,夏至最高),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他观察细致,演示正确。通过学生自己的演示,比较轻松地突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这个难点。在讲黄赤交角为什么会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时,笔者让学生甲扮演地球,学生乙扮演太阳(此学生伸出的手臂表示直射的阳光),先假设地球直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学生可以看出,学生乙手臂始终指向学生甲胸部某一位置(即赤道)。当学生甲斜着身子(另一学生帮助)绕学生乙转动时,学生乙手臂有时指向学生甲的胸部,有时指向他胸部以上或以下。学生兴趣盎然,笑声一片,在快乐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3.学习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互相关联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记忆、背诵、模仿、做题,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缺少对亲情、人性的体验,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的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的开放主要分为四类,一是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开放。如新课的引入可以提前指导学生准备,学生会从自身的角度来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话题,这样不仅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拉进师生距离。再如结尾的总结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这样对学生对本节内容学习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换个案例进行总结,看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如何,是死学学死了还是活学活用。还有教学过程不一定要完整齐全,可根据内容进行删减。二是课堂教学时间的开放。时间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45分钟的使用权,应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利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组织和指导即可;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不应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时间,可以指导其在平时的生活娱乐中进行学习,将课堂学习的时间进行延伸。三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师要研究教材,用好教材,而不仅仅是教好教材,特别是案例教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案例,还要能将案例进行迁移。四是课堂评价结构的开放,不应是单一的考试结果的评价,而应是多元化的评价。因为考试结果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历史遗留因素、学生心理身体健康状况等,它会掩盖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阶段性特点,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所以,课堂评价应该客观而又全面,肯定学习者每一个方面的进步,让学生在欣赏中树立信心,并通过不断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的内动力,由强制接受到主动发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结构都要开放,这样可以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时空更加广阔。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案例展示;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2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59[本刊网址]http//

引言

案例教学法,以其开放式、交互式和多样化等特点成为当前教学争用的新星。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更生动形象。通过真实性、典型性和时代性的选择案例,保证了案例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巧妙的设计运用方法保障了教师把控教育课堂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带动教学课堂的氛围,从而启发学生新思路,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对案例的选择和计划,得到适合教学使用的教学案例,配合有效的运用方法应用到教学课堂中,并通过课堂互动完成对案例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中案例如何选取

(一)选取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选取的真实性,主要是指选取案例是生活真实事例,不是道听途说,或者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随意编造杜撰。只有对真实可靠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够让学生信服。案例具有可信性,也是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的关键。案例最好是发生在学生周围,学生能感同身受的事情,并且与平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才更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真实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必要基础。

(二)选取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选取的典型性,主要是指案例要能代表所教理论知识点,并能深刻揭示所反映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社会意义。所谓的代表性就是指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面比较有特点。有一定影响主要是指作用比较突出,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所选案例要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同时生动的感染力也是案例选择的重要方面,具有感染力的案例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才会调动学生参与进来的热情。具体做法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当代大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焦点问题。选取中要多选取正面、积极的案例,当然案例教学中反面典型案例也会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

(三)选取案例要具有时代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选取的时代性,主要是指所选案例要具有时代特征,体现时代价值。时代性,不仅要反映党的政治精神,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而且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政策、新规定和改革开放下的新举措。时代性就是要体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将与时俱进的思想联系到实践教学中。良好的时代性保证了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及时发现和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地将新理论和新政策运用到教学中,进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如何进行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要通过三个主要的环节来完成,主要包括课前环节、课堂环节、教师总结环节三个部分,其中课堂环节又可分三部分组成:小组讨论,组间辩论,学生总结。

(一)课前环节。课前环节,是课前给学生安排的课前阅读,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教师可以将案例或案例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网络或纸稿等手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分析,并且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这样让课堂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效率更高,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堂环节。课堂环节,是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讨论,拿出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组织性,学生学习过程也更具主动性。每个小组人数可以在5人以上,10人以下。课堂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小组讨论,组间辩论和学生总结。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先在组内对课前环节产生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以便在全班范围内组织讨论。组间辩论是指在各小组间设置辩论环节,辩论的目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发现同学们共有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全面诠释案例中涵盖的教学内容,并锻炼同学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环节。总结环节,也是案例教学中“画龙点睛”之笔。总结环节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对每个讨论小组讨论出的结论,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并以点评的方式,对结论中的优点给予肯定,对结论中不足之处给予指正。最后要对案例做简要分析,并将案例与所学内容结合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对学生讨论中表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差异,采取包容性接受的态度,并对学生负面的思想进行纠正,保证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四、案例运用方法

案例运用方法是案例法教学中的重点,不仅体现了案例法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特点,还为教师实施案例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案例运用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举案明法、举案明理和举案风趣。

(一)举案明法。举案明法就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相关道理和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因为法律知识都是抽象的理论条文,不仅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条文款项繁多不好理解。真实的案例呈现会让学生有学习的欲望,并能生动形象的展示出各法律条文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举案明法,通俗易懂。在讲到侵犯受教育法时,具体案情如下:

张先生的儿子小帆学习很差,高考过后,张先生看儿子读大学无望,便想到了冒名顶替的办法。托关系找到小帆学校的教导主任王某,并与王某合伙将某大学校的录取名单中的小强的名字换成小帆,将成绩单和档案进行了调换,造成小强与所考的大学失之交臂。事后小强觉得公布成绩与自己实际水平不符,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刘女士。于是刘女士向校方请求调卷底,经校方和高考教育管理机构的审核和调查,发现小强成绩被掉包,最后刘女士将王某和张某告上法庭,最终重新获得了读大学的机会。王某和张某冒用他人姓名的行为,侵犯了小强的权益,违反了宪法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受到了法律追究。

在整个事件中张先生不仅侵犯了他人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犯了行贿罪。王某身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知法犯法,,给教育蒙羞。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强通过法律手段赢回了属于自己的大学梦,有效的终止了违反乱纪行为。因此,举案明法不仅会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还会指导学生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举案明理。举案明理是指通过案例分析来诠释某个法律款项的意义和运用方法。举案明理重在明理,通过联系案例把道理、规则和意义表达清楚。比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时,通过讲“大学生养猪”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大学生养猪的消息遍布网络时社会反响热烈,大学生要理性地看待问题,职业没有贵贱之分,大学生养猪受媒体的炒作而使舆论不断。不能单单从大学生养猪一个字眼来审视大学生的个人追求,对于一个大学生有返乡创业的热情本就该受到社会的鼓励,大学生回家乡养猪,不仅能解决农村劳动力闲置的问题,还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的目的所在。社会上那种“什么贵就干什么”的逻辑极大的误导了学生的价值观。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举案风趣。举案风趣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特色所在。将案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增添了课程的趣味性。举案风趣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将案例的有趣之处突显出来,营造案情的真实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祖国统一问题时,最受关注的就是,可以结合美国对售问题,讲到印度尼西亚人扮演奥巴马跳骑马舞,炒作奥巴马为连任跳骑马舞吸引眼球。

五、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很大提高。以往的学生出勤都是受考勤机制的强制,学生根本没有兴趣来听课,真正学习的学生很少。而在案例教学的推动下,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不仅被案例的内容所吸引,更愿意探究案例所蕴含的理论知识,更愿意参与辩论活动,将乏味的理论知识有效的接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后,课堂上丰富的案例展示和师生互动,把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规定赋予了灵性,更具体、更有活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活跃的课堂氛围也会使教师的教学热情大大提高,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知识覆盖面。

(二)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合理利用,并通过实践反馈回理论的含义和运用,将课堂中学习的东西运用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学习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说明了案例教学运用到教学中的必要。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一起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学习,将所学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前对案例进行了解和分析,课上对案例进行细致论证,学生对所学知识更自信,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宝贵意见,最后还有老师的客观点评和系统总结,整个课堂活跃着积极的气氛。

(三)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提升。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意在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熟悉法律法规,并将其运用的实际生活中,有效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案例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又回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丰富,进而提升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旅游法规;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8(C)-0125-02

《旅游政策与法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围绕应用型导游人才培养目标,改变“满堂灌”现象。根据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和旅游法规课程特点,可在实际教学中,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法规课程。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旅游法规条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择典型案例,通过学理的分析及各种研究方法导入,找到讲授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以及对案件的关键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对案例的应用来促进本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将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旅游实际工作,也会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对教师而言,采取案件教学法能促进教师深入到旅游实际工作中广泛的调查研究,由于旅游案例具有时效性的特点,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信息,对搜集到的案例资料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案例。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及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案例教学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法主要有课堂讲授方式和课堂讨论方式两种。本文笔者选择以课堂讨论方式为例来说明案例教学的过程(如下图)。

1、课前准备

案例讨论的课前准备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选中的案例应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充分地体现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对旅游案例进行精心的加工整理,选中的案例,教师应充分分析其所涉及的知识点,并想象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对于学生的课前准备,教师应加以重视,并给予引导。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由学生自己选择个小组主要发言的学生代表,各小组发言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每一位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课前认真阅读案例,要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书面的案例分析材料,然后由学习小组组长汇总每一位组员意见整理形成组内观点,这就是案例讨论中的必备工作,千万不要忽视这次课前组内讨论,因为课前组内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资源进行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使课堂讨论达到理想的效果和质量。

2、案例讨论和分析总结

课堂案例讨论最能体现现代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在课堂讨论中,每一学习小组要选派一名代表走上讲台发言,阐述本组经讨论形成的观点、理由,然后再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说。允许有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角度的论证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在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在讨论中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要鼓励学生珍视这一难得的发言机会,应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讨论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要对课堂统筹规划,积极进行引导组织。在让学生自己归纳的同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补充。教师自始至终应保持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随机应变等,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性的点评,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难点、重点、需要深入思考之处,并指出本次案例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以激励学生下次更好地参与讨论。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学生成绩登记中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最后的点评是案例教学整个程序的点睛之笔,教师要能做到一语千金,掷地有声,引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对整个案例清晰明了,对理论法条合理的运用,达到教学的目的。

3、书写案例分析报告

书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提高学生书面分析案例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要方法,是整个案例教学学习过程的最后一环。学生参加课堂讨论后,教师明确要求学生把自己对案例的分析整理、判断及所依据的法规理论以书面形式进行总结,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提高对案例的书面分析能力的同时也是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总复习。教师应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做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另一部分。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职业高中旅游专业法规课程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以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1、精选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将特定的规则与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运用原理和规则去解决、处理各类旅游纠纷和案件,使学生能在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和学习态度层面得到一定的锻炼,从而培养旅游实用人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或者选择前后相关的一串案例,以便逐步深化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系统性、疑难性适用性,价值性的案例。

2、课堂组织

旅游法规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如何运用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组织案例教学应注意一下几点:(1)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推理,开放式的讨论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2)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3)要引导学生注重推理过程。(4)案例的分析应注重培养学生把握案例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规条款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法规的各项条款。

总之,案例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播法规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优点;应用;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65-02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定义

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控制、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的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秩序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另一方面,有效的教学管理能调动师生积极性。所以师生积极性的发挥既依赖于师生自身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素质提高,又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管理。良好的教学管理既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激情,又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简言之,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受教育者获得知识的根本保证。

二、关于案例教学法概念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商学院教员于1925年引入商业教育领域的。案例教学法在具有亲验性质的教学法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除具有其他亲验教学法的作用和特点而外,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有很强的适应性,即对各类教学对象和种种实际问题它都具有很强的效用。对于不同类型的管理者,无论是经验丰富些的,还是经验略为欠缺的;无论是对机关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案例教学法均可适用,从而完成学习过程,最终实现各有所获。

三、应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的优势及不足对比

较之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形成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案例教学法也使课堂更加的生动直观。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使它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首先,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活动成为一种有组织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在案例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主导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还能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从而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一些案例激起学生对案例所蕴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的兴趣,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其次,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心理学为例子,任何一个心理学案例,都具有其特殊的心理背景等,都需要不同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动员大家用心理学基本知识点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再次,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快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以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学为例子,在教育学基本原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现实案例的研究,把一些真实的典型教育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身临其境地作出反应,这也是提高学生今后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最后,案例教学法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当然,和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再如,案例教学法在讨论中容易出现不找边际的联系,因此,案例选择要精当,并且前提是一定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四、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第一步要注意选择和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然后才谈得上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讨论,教师再根据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进行总结提升,至此,只是完成了课堂环节,课后还需要对这次案例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评价,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典型案例。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组织,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该是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还应考虑案例的现实性、真实性、启发性、精练性等。

2.实践中,第一步要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案例。通常在案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会事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案例提供的情节内容和相关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理论从案例情况中寻找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案例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第三步,全班交流,共同探讨更好解决方案。在同学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派代表走上讲台对分析结果进行讲解。再由全班同学通过对每种方案进行利弊讨论,从中择优选择更好的解决方案。

3.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就讨论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通过学员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把学生在发言中说到的有一定创新的见解加以总结,明确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基本知识和观点做进一步的深化、拓展。

4.案例教学并不止于课堂,还需要课后的扩展评价工作。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应用案例的讨论主要是用以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课堂的案例总结完成后,还需要课后的扩展评价。课后扩展评价分两部分:一是学生课后知识的扩展,二是教师的课后反思。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交际技能、思维等技能,为学生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本身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更加地有活力、高效率,对于活跃课堂,现实教学相长,培养有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生,案例教学法具有其优势。但同时,案例教学法由于根基于“案例”,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课堂实践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以上的理论讨论,在课堂实践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在课前的案例选择时,要注重与教学目的要求相符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和有深度的阅读和分析讨论,也不可忽视教师根据课堂上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进行总结提升,在完成以上环节之后,还需要对这次案例教学进行拓展评价,至此,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案例教学。从理论到实践,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路还很长,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也需要从最终评价标准上,把学生从课业和成绩中解放出来,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在一个充满了思维火花的课堂中,领略到案例教学法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杜芳.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当代]认知学习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文论选读第四辑第十六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刘舒生.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

[6]刘康.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新观念[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

[7]冯克诚,于明,冯晓林.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8]陈旭远,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组委会组.第二届中国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高层论坛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0]教师职业与健康指导小组.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

课堂教学案例指导篇10

关键词教学案例;建构主义;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39-02

1案例分析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案例教学方式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根据以上特点,在讲授时,笔者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利用课文和社会生活中丰富的实际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实践效果,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2案例分析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应该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2.1案例分析教学的特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案例分析教学就是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出现,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借助教学媒体,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策划,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分析、探究中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2案例分析教学的实施环节

1)选择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指教师在深入备课,透彻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紧密地结合教学内容去选择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实际案例来组织教学的过程。选择教学案例要把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将传授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对新知的获取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这一环节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选择的实际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如在讲《Flash二维动画制作》中“认识Flash中的图层”这一部分内容,选用“蜜蜂归巢”这一实际案例。这一案例,较好地反映了“普通图层与运动引导层的关系”一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这一实际案例,对掌握本课的几个基本概念,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案例教学情境创设。案例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教学案例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自始至终在充满激情的情境中去主动求知、探索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案例的内容,或进行重新设计,把教学案例所表达的事件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如漫画或示意图等);或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或借助媒体、恰当动作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对案例内容加以描述,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Flash二维动画制作》中“交互式动画”的内容,选择一个“载歌载舞”动漫画作为案例。这样就把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把枯燥乏味的内容也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觉得有趣,学习也就不会成为负担了,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案例教学的分析探究。案例教学的分析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借助教材、媒体、练习等,利用协作、会话等方式主动地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求的过程。这一环节包括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分析、探究两方面。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形式可多样化,从而达到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探究的目的: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剖析实际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设计一些课堂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修正自己的认知;让学生结合问题对案例展开讨论,协作解决疑问;根据学生在分析探究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点拨。

这一环节,是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个环节。例如在讲《网上交流信息》的“电子邮件收发outlookexpress的使用”时,教师在设置疑问,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后,可启发学生运用刚学过的“在线收发邮件”;通过启发、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要先设置好outlookexpress,才能正确发送邮件,这样学生可较好地把握该软件的使用。

4)案例教学的认知建构。案例教学的认知建构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积极的分析和探索,不断归纳、总结知识,同时不断反馈,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立并巩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例如,在《表格数据处理》中“用电子表格检索数据”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关于“自动筛选高级筛选”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进而以自己的理解,把这一内容的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3案例分析教学运用的效果分析与思考

1)案例分析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教学时要注意抓好每一个环节,注意各个环节的有机联系,灵活运用好各个环节。选好案例,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对案例进行精心设计,创设好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探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学生获得和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而认知建构则是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重要一环。

案例分析教学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分析探究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索取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课堂角色,始终做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通俗地说就是要做到由教师来“导”,让学生去“演”,而不要教师自“导”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