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教师教学艺术十篇教师教学艺术十篇

教师教学艺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34

教师教学艺术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艺术;策略

《课堂教学艺术》是师范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特别挑战学生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称得上艺术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娴熟、有成就感,学生喜听课、爱学习,教学效率高,达到了师生最大限度的双赢,它包含着教师卓越不凡的教学技艺,是教师永远追求的理想教学境界。本文通过观察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谈谈其教学艺术的策略。

一、简练、严谨而不失趣味性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教学内容得以传达的工具,不同的学科语言表达内容和表达风格不同。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很强,知识体系的表述非常简练、严密。比如四年级教材中对循环小数定义的表述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定义中“某一位起、依次、重复出现”几个词,少了一个都不正确。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也要严谨周密,既需要任课教师对知识点有着详细、透彻的理解,能够抓住学生认识中的盲区设计教学过程,又需要教师本人掌握数学学科简练而严谨的语言。如下面教学片段:教师:同学们,你们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生:角相等,边相等,边平行。教师:大家看,这个平行四边形上边的角和下边的角相等吗?上边的边和左边的边相等吗?平行吗?生:不相等,不平行。教师:那我们该怎么说呢?生:对角相等,对边平行,对边相等。面对如此严谨的学科语言,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也需要有趣,否则课堂教学非常沉闷。比如,在五年级的一个班级,有一次教师在黑板上少写了一个6,学生此时哄然大笑,于是有了下面的一番对话:老师(借机)说:你们一笑,我就写错了。学生纠正:是你先写错我们才笑的。老师假装恍然大悟,笑着说:我以为,是你们笑我才写错的。这一段对话,发生在五年级的班级,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别人的能力,这位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的相处早已形成了默契,彼此互相理解,这种情况下的“将错还错”不仅不显得教师没水平,更感觉师生之间心有灵犀,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

二、幽默、温暖的人文情怀

教学是教师依托教材实施的教学活动,也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人际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传达的数学知识是理性的,而教学对象——人是感性的,尤其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容易厌烦失去学习兴趣,而幽默、温暖的人文情怀是教学行为中不可或缺的剂。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五年级的练习课,题目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题目中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边,一条是2.4,一条是2.9,并给出了2.4这条边上的高是2.6。学生很快算出了2.6×2.4=6.24这个结果,但是问题来了:老师:还有一条边2.9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很快回答:备用。老师:备用?哦,我明白了,就是说如果这个轮胎爆了,那个备用,它是个备(用)胎,可是这个备胎要怎么用呢?能直接用吗?生:不能,要测出这条边上的一条高才能用。师:对了,底和高要一一对应。我们的结果已经算出来了,看来这个备胎真的没有用,如果要用,可以做验算用。××同学说的这个备用胎,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告诉我们这个备(用)胎不能直接用。这个案例对“备用胎”怎么用的探讨,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的借题深入,不但让学生在探讨中认识了错误的用法,同时充满了幽默,让课堂教学不枯燥。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总是有不少行政性的指令或是争分夺秒的反复做题,这未免忽略了受教育对象的感性特征。但是,我们观察到六年级一个班级的数学课,师生一起完成一道运算题,正好运算的结果包含1和2这样的数字,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这些1多像一面面小红旗,2多像一只只小鸭子啊,你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是不是这样学习他们的。老师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勾起了学生对一年级生活暖暖的回忆,感觉到自己现在长大了、成熟了,充满了成长的喜悦,也对低年级的趣味生活充满了欣赏与回味。同是这个班,在上完教学内容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老师说,下课了,用我们数学表达该怎么说,学生不约而同地说“886”。数字在生活中到处可见,到处被用,但是将数字用于数学课堂用语的表达,到还真是学以致用,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可谓这位教师的独创。

三、善于利用“出错”来教学

小学的孩子,除了年龄小,自控力差,经常大意出错,还由于特别爱表现自己而“眼高手低”。课堂的表现是,老师讲到某一个章节,他们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不专心听课,总想炫耀自己已经知道了,而实际的情况是细节问题没掌握,这个知识点的题型一变,就又不会了。面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利用“出错”来教学。比如,“角的度量”这个章节,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了角的量法,也介绍了量的步骤,“量角器的顶点对准角的顶点,量角器的一条边对准量角器上的零刻度”,但是学生基本上处于模仿的程度,只会量跟老师演示时方向一致的角,等到有不同方向的角,让他们来量的时候,又不记得量角的步骤,因无从模仿而量不出正确的度数。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不要阻止或担心学生犯错,而是要让学生错下去,演示错误的过程,从而学习正确的方法,反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挑战与激励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经常举行比赛或是用话语激励学生。如四年级一个班,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坐不住了,教师没有喊课堂调控语,而是微笑而含蓄地说:“我看到大家现在坐不住了,能坚持一会吗?每一个能坚持的学生都是一个小英雄,我给他点赞。”听到这些话,学生受到激励,端坐起来,专心听课。再如四年级的一个班,教师在黑板上介绍并演示通过两点画一条直线的教学情景:师:通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生:(怀疑,不太相信。)(有学生小生说可以画两条。)师:真的吗,有谁能画两条直线我给他奖励。听到教师这样说,学生一下子积极起来,看着那个说“能画两条直线”的学生,教师请他到黑板上演示,全班学生都提高了学习兴趣,认真关注。

五、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但是如何爱学生,每位教师的理解和爱的方式却有不同。如五年级的一个班,实习生要将他们带到微格教室上数学研讨课,但是由于微格教室坐不下那么多人,只能让一半的学生去微格教室上课,另一半学生要留在教室。该班数学老师说,让哪一部分学生去,对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都不公平,不如把教室的桌椅重新摆放,让全部学生都去。结果真的可以,每排的桌椅多排一张,搬出教室后堆放的不用的桌椅,再将椅子换成体积小的凳子。选一部分学生来听课,本来是很平常的小事,但是从学生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们都很希望到微格教室上课,这位教师能细心地体察到学生的心理,维护了所有学生的自尊心,非常了不起。在上课的过程中,这个班有一位学生,稍胖一些,热的满头大汗,坐在后面听课的教师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是这位老师注意了,示意坐在空调旁边的人调整一下空调的叶片。这位教师“一定要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听课”的做法,又能“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冷热”的行为,真的如父母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将孩子的冷暖言行都能放到眼中,这样的老师爱学生,也被学生和家长爱。小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何艺术地掌握和展现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超凡的教育机智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上述五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策略,虽不能穷尽所有,但其内容涉及教师的语言表达、人文情怀、教学技巧、师德等众多方面,也为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赵冬臣.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2):134-135.

[2]李秀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5):112-113.

教师教学艺术篇2

1.上课讲得少

这些教师上课授课时间短,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他们不拘泥于课堂的预设,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的学情反馈,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和增删。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代办,他们不会替学生罗列题目的若干解法,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景象。

教学艺术:教学应该有教有学,教学相辅相融。老师的“隐退”可以为学生赢得思考体验的广阔空间。在游泳中学游泳,当堂知识力求当堂消化。

2.上课不拖堂

“懒”教师不拖课。他们深知:学生的课间休息是必要的,不能占用!拖堂老师是学生不喜欢的一类教师。“懒”教师非常有时间观念,懂得尊重学生。他们非常注重课堂效率,懂得取舍。教师对作息时间的遵守会换来学生对课堂时间的珍惜,学生总是处于热情高涨的积极学习状态。“懒”教师之所以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生的分秒必争和课堂上的师生默契。

教学艺术:课间休息是学生的权利,学生除了用来上厕所、喝水或是准备下一节课的书本,还可以用来舒缓紧张的情绪和释放身心疲劳,以饱满的情绪迎接下一节课的到来。

3.布置作业少

“懒”教师的作业不多,布置作业重质轻量。布置作业前,他们对习题进行精心地挑选,每道题目的选择都有相应的达成目标。学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作业。

教学艺术:要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首先教师要走进题海,研究题目,精选出有价值的题目。

4.批改作业少

“懒”教师批改作业少,课堂检测由学生互改互评,表面看起来是教师在“偷懒”。其实,学生参与批改作业多多益善。首先是反馈快:学生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趁热打铁及时矫正。其次是兴趣浓:学生很乐意做小老师,并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思考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是促提高: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寻找自己和同伴间的差距,无形中营造“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

教学艺术:“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的学习对象不仅仅是老师,学生应成为彼此的学习者。因为学生的学习起点相近、思维能力相当,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更为有效便捷。

二、诊断反思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过程。如果我们不停地向其灌输知识,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那喋喋不休的“一言堂”让多少学生丧失思考能力,浇灭了多少学生的思维火花。

金字塔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传统的视听学习是极其低效的学习方式,而与人交流、亲自体验、讲给别人听是较为高效的学习方式。科学研究表明:“懒”教师把握了教育的“命门”,因此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观念——退一步海阔天空

夸美纽斯认为: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观念,注重课堂的实效。教师要正确角色定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做“懒”教师需要胆识和智慧,更需要强大的内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地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习题、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懒”教师其实并不懒!

1.量体裁衣,以学定教

科学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修正教学,最终以检测学习效果为归宿。教师需要炼就一双慧眼,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不同层次的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

2.三分引导,七分等待

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的能力,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调节自己的教学节奏,让自己的思维与学生合拍,引起师生思维的“共振”。教师不能大步流星地只顾着自己走,要放慢自己的脚步,静静地等待,让学生跟上自己的步伐稳步前行。

3.“教”学相长,实现共赢

教师教学艺术篇3

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相比,大学是本着育才兴国,以人为本的理念,面向社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因而,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内容更加广泛,任务更加艰巨,高校教师的作用也十分重要。一名好的教师能够点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并帮助学生去塑造自我,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卓越的教学艺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唯有实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

1.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关联的内隐和外显的动作体系。它受教学理论的指导,受教学内容和对象的制约,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而确定的有计划的一连串行为或操作体系。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渠道,又是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和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综合性、多样性、发展性、可补偿性等特点。从性质上来说,由于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与普通学校教学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就方法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由于高等学校实施的是专门教育,又是传授高层次知识的场所,并且大学生在其身心发展上具有很多特殊性,因而在运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高等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表现在: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及与科学文化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接近性。

2.高校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改革趋势。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能否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教学中,存在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一是启发式,一是注入式。启发式强调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入式则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很少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兴趣需要。目前在我国高校的课堂上,这种注入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存在,教师注重的是“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尊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缺乏思考的冲动和想象的空间,也就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在高校的课堂上,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外,还要积极运用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能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读书指导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得知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大量阅读,查阅资料,积极地思考、分析、概括、总结、实践,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建立在教师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基础之上的。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他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有熟练的教学技能,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艺术。因此,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是师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中的一切条件,巧妙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教学艺术也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表现。高校是教学艺术的圣地,高校教学艺术有着与中小学教学艺术不同的特征,它兼备固有的思辨性、幽默性和激励性,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艺术上,通过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教学启思艺术、教学教态艺术等表现出来。

1.教学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其实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艺术,如何组织好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要讲的内容科学、合理、逻辑清晰又饶有兴趣地传授给学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精心准备的。要认真备课,每一堂课都应该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衔接恰当、收散自如。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能有效地安排不同的教学形式,比如理论课与实践课、案例课与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同于平时我们所使用的日常语言,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因此需要精心地加工和认真雕琢。首先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准确性、说服性和启发性。准确性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用语准确,不能误人子弟;说服性就是所讲的知识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能够信服;启发性即教学语言要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并敢于提出质疑。除此之外,教学语言也应具有亲切感、节奏感和幽默感,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并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教学启思艺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关键,而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就要启发学生的问题思维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辩证思考意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难做到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做很多功课。首先,要认真吃透教学内容,根据内容所需,精心设计问题,并且提问的方式要巧妙。其次,还要注重积累,博学多才,能把相关学科、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融入所讲的内容当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思考。

4.教学教态艺术。教态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仪表等若干方面,在教学中恰当配合、灵活运用,有时甚至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教学气氛的形成和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所以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摒弃不良的教态习惯,比如永久的“站桩式”教姿,比如站立时不停抖腿等习惯。尽管教师不是演员,但是你却应该引领你的学生进入角色。实践证明,良好的教态更能吸引学生,使他们专注于课堂;良好的教态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石。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内在联系

要探讨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要弄清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身就是教学理论的组成部分,它是科学的东西。教学方法中蕴含着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在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感悟、提炼和升华出来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之中,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而巧妙地运用。换句话说,教学的艺术性是教学科学性的升华,是以教学的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的。

四、提高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艺术的有效途径

首先是注重自我的学习。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养,具有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这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要提高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技巧,也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教学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自觉地用教学规律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修养。要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方可提高。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将对自己有用的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不断改革创新,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第三,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形成教学艺术的必由之路。各种教学方法都必须在平时反复练习,练中求进,练中求巧。也只有练好了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第四,具有创新意识并敢于创新。创新是教学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品质。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如果教师缺乏创新意识,那么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教师都不敢于创新,那么学生何来创新的动力?教师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而应该是创造者,是艺术家。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创新,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邵宗杰,卢真金.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08.

教师教学艺术篇4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一、选择场景、适时而谈

一定的场景,可以使人能进行和谐的谈心、沟通,比如说可以走出户外,漫步在操场,河边,树林小道,呼吸着新鲜空气,边走边谈。这时候,教师可以心平气和,或鼓励或批评或激发,学生都能接受,无论是待进生,还是优等生和失足学生,他们都能坦诚相待,畅所欲言,效果会很好的。切忌在气头与学生谈心,因为在气头上,往往言词激烈,态度生硬,学生不易接受,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就我班的刘士海和薛建云两位同学,在班里是令我最头疼的。课堂上是经常捣乱课堂纪律,课下是经常惹是生非。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们是祸害;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无可救药。为此,老师和同学们都劝我,对他们不要再花费太多的精力。说是这样说,可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的找他们谈心。与他们进行沟通,特别是针对出现的问题,趁热打铁地与他们心与心的交换。对不同的问题,我会选择不同的场景,别说,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二、思路清晰、侃侃而谈

谈心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必须要明确所谈的内容,明确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问题的所在。然后依据所谈内容做一番了解的工作,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性,家庭情况,事情的起始缘由。这样谈起话来思路才能清晰,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比如中等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缺乏拼搏精神,缺乏前进的动力。与他们谈心,首先要挖掘动力点,采取“触动式”谈心法,以“刚”克“刚”,促其猛醒。其次,看准火候,用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鼓励他们,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三、态度坦诚、倾心而谈

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态度一定要坦诚,诚恳,谈学生感觉你是真挚的,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界,学生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尤其是待进生和失足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弃的心理,与这些学生谈心,要发现他们的闪亮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树立自信心。切忌反语讽刺,挖苦中伤。

如果教师在感情上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上,势必会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自然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了。所以,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倾心而谈。

在我带的这界学生中,我就遇到过这样一次的尴尬。主要还是发生在薛建云的身上,(原因是在英语课上,他扰乱了课堂纪律,惹得老师生气)英语老师就让学生来叫我,当时,一听很是生气(因为他经常会整些这样的事情)。带着一股怨气,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就是劈头盖脸的训斥了一顿。而后,询问原由,结果错不在薛建云。

经过这件事后,也明白了,遇事要冷静。不能义气用事,要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改变老眼光,要完全信任学生。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四、谈心方法、因人而异

谈心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不是任何方法都可使用在同一学生身上。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谈心方法。

(一)耐心询问法

这种方法适合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因为这类学生害怕与人交流,把自己给束缚起来,这时教师应耐心地询问,但询问不是“讯问”,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让学生解除顾虑。单独的谈心更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敞开心田,倾心而谈。而对学生所谈内容,教师这时应给予肯定并指明努力的方向,给学生以动力。

(二)对比参照法

对脾气倔强,常犯错误的学生宜采取这种方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师就可采取“参照式”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直接剖析问题的实质,深入浅出,进行指导和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犯错误的原因及所犯错误的危害性,进而增强改过的信心。不过,谈心时,教师态度要严肃认真,鼓励与批评要适时,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争论辩答法

这种方法适合善于健谈的学生。为此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把学生所要“诡辩”的理由都理清,理顺,并做出反驳的思想准备。当然,争论辩答,并不是和学生“打嘴巴”官司,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意见,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白道理,最终达到的是以理服人。

教师教学艺术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规范运用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规范语言的使用不仅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一个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推进学生语文素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以达到更好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增强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整体体现,包括教师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机智的语言策略和深刻的语言理解力。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

(一)教师口语化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课用语,它与平时的口语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教师语言逻辑严谨、用词准确规范等,相对于平时用语,它更精确。但是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不注意规范教学语言,而是随意使用生活中的口语,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获得专业的语言熏陶。

(二)教师口语存在方言化现象

我国从1994年就开始实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但是不同地区测试水平标准不一样,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我国小学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口语方言化的现象。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向师性,喜欢模仿学习老师的行为,试想一个教师口语方言化严重,那么在他的课堂上,他的学生极为可能口语发音不标准。

(三)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欠缺

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和抒情化可以起到引起学生学习语言兴趣的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懂得教学语言艺术,更多情况下用“嗯”、“那个”等,严重影响了语言的艺术性发挥。表现在导入语过于单调,很多情况下都是开门见山;讲授语平淡无奇,讲解时一直是一种语气,没有起伏,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束语能起到升华主题、增强体会的作用,但是很多情况下结束语都是匆忙说完或者没有精心设计,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问题解决对策

(一)规范使用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规范使用首先体现在语言情感要丰富,我们知道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又具有极强的想得到老师认可的心理,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征,比如在进行诗朗诵上,教师要情感饱满地朗诵以给学生做表率;其次体现在语言风趣且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设计导入语、提问语和结束语等;最后体现在语言要科学合理,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合理使用语言,用规范的语言教授知识,向学生传达正确的字词语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合理使用语言。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首先要做到用眼神去说话,一个优秀的教师总能用眼神去向学生传递信息,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表达的不同情感而表现出不同的眼神,并且要时刻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其次要做到用表情沟通,教师的表情要与课文的整体感觉一致,比如课文要歌颂母爱,教师就要表现出感动的表情,但是切记表情要自然,不矫揉造作;最后还要做到用手势传情,手势可以起到指引学生注意课堂内容、理解课文思想的作用,手势语包括情感手势、指示手势等,且都要注意手指、手掌等的运用。

(三)灵活创新教学方式

语言可以运用到多种情境中,以发挥其独特的魅力。比如组织课堂比赛,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小学生喜欢比赛,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比如利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教学,教师一味地讲解可能学生体会不深刻,那么适当地将语言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将会起到亲身体会的作用,在具体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投入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体验感。

教师教学艺术篇6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弄清每一个数学词语的内涵,清晰分辨相近或相似的数学概念,如:“比”和“比例”、“除”和“除以”、“扩大”和“扩大到”、“位数”和“数位”、“时”和“小时”等。这些都是数学语言中的精华,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上应使用数学术语,尽量避免“这”“那”“它”等泛指性的词语,不带口头禅,避免言不及义的废话。教师要养成规范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以免产生歧义。如:36+12÷4,如果把该算式读为“36加12除以4”就无法体现该算式的运算顺序,因此产生歧义,使听者不明白到底是12除以4,还是36与12的和除以4。如果读为“36加上1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知道该算式第一步应进行除法计算,第二步再进行加法计算。

二、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尤其是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很多问题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适时地对学生加以肯定,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对待失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传递对他们的期待。如“再想想”“你能行”“相信你一定会”“细心的你一定能发现”“谁来帮帮他”等。

运用启发性语言要注意抓住时机,把握启发的度,避免未启已发和启而不发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透彻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具体情况,准确地把握难易程度,课堂上要自始至终贯彻“启发”这一教学原则,运用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三、语言要风趣幽默

虽然说课堂应该是严肃的,但严肃并不等于死气沉沉。如果教师总是板起面孔、一本正经地讲,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压抑感,时间一长,便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相反,教师如果适度、适时地使用一些风趣的语言,便会打破沉闷的局面,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然,必须注意将幽默与耍贫嘴区别开来,要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的丰富,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更不能用幽默去挖苦学生,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那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四、语言要富有亲和力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去创新,引导学生去探索。教师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人格的修养,更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给人带来的亲近感。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能适时、恰当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宁静、平和、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也可以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出生命力,打动学生的心。

课堂语言不仅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同时它也承载着情感与体验。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应该平易近人。要尊重学生,真心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每一件事,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俯下身来与学生亲切交流。要保持一颗童心,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充满亲和力的教师语言,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言语有声,育人无痕,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会使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教师教学艺术篇7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语言在教师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冲击力、鼓动力。这对于教师而言,有利于提高其全面发展,成为真正优秀的引导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提高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具有双赢的作用。

1.研究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意义

1.1教师艺术性的语言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论知识向来都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但是按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中学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朱智贤也认为,中学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科学性,同时也注意形象性、生动性,并配以与之相适应的声调、速度、节奏和语气,可以使整个的课堂教学既严肃、科学,又活泼轻松,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快乐中去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高水平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就像是一把火,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黑格尔说"没有热情,世间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能实现。"激励式的语言教学,带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给与学生鼓励、鼓舞的力量,甚至产生顿悟的火花,从情感上和理智上师生之间引起共鸣,从而刺激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在这两动力之下,学生必定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2.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构成

2.1导入语。导入语也是开讲语,是课程进行的前奏,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第一条纽带。课堂导入语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双重作用,教师导入语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的基调。教师应该如何来组织好自己的导入语呢?

2.1.1从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出发,设计好导入语。了解中学生心理是导入语成功的关键。当站在讲台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刚上课时的课堂气氛去体会学生的心情组织导入语,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的眼神可以很好地反映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凭学生的眼神我就可以看出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懂还是不懂。"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透过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控课堂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2做好自身的准备,设计精妙的导入语。首先导入语的成败,与教师是否在课堂之前做好积极的准备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课之前,教师应该积极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材料,构思好导语。其次,上课之前,教师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在课外有多失落或者受到多大的打击,消极情绪都不应该带到课堂上。情绪会影响到教师说话的声调,会影响导入语的表达效果。并且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及其矛盾的时期,受暗示心理很敏感,教师会把自己的情绪传染给学生,从而影响到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

2.1.3掌握中学生心理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入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中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逐渐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是成人了,另一方面在心理上还处于相对幼稚的时期,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抓住中学生的这种特殊表现,有针对性的开讲,提出对他们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他们来讲更具有吸引力,所以教师导入语中既要有对他们的尊重,又要有对他们的挑战。

2.2讲授语。精彩的导入语也只是华丽的掀开了课堂讲授的序幕,而课堂教学的主题是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艺术讲授。讲授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用语,对知识的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师的讲授语语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起着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作用。所以,中学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讲述语,丰富其艺术性。

2.2.1教师课堂讲授语要中肯、清楚、精确。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其惑",要求教师的讲授语要中肯、清楚、精确。中肯就是要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讲解知识,而不是教师主观地、随性地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输授给学生,从而背离知识教学的主题;同时也要求教师以中肯的情绪对待教学。清楚就是要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明了,有条有理,不模棱两可,说出使学生产生误解,引起歧义的话。精确就是讲授语要精炼而准确,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2.2.2讲授时要适度的投入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讲课时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情",以情感人。融入真诚而热烈感情的讲授语极易打动学生,并能引起学生心灵的沟通和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讲授语如果没有感情的渗透,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灵魂,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中学时期,是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时期,教师在讲授的时候,通过感情的渗透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更好的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的。

3.2.3语言要形象生动、表达要流畅、通俗易懂。老师讲课,一方面要吸引学生认真听,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听的懂,记得住,所以要求教师在讲授中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表达要流畅,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讲授语呆板枯燥,抽象晦涩,就会让学生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要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提炼成生动活泼、有趣、可感、新鲜的语言表达形态。上海特技语文教师于漪的课堂讲授语,常常是新语迭出,新鲜生动,抑扬顿挫,其语言魅力堪称为所有为师者的楷模。

4.提高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4.1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与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密不可分的。一位教师道德缺失,即使注意语言的表达,也会使课堂教学语言华而不实,甚至破坏了教学的科学性。而没有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同样也锤炼不出优美的教学语言,更惶论语言的生动和激励了。所以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感,爱学生、爱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不但精神饱满,同时也会表现的妙语连珠。

4.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工作既具有复杂性又具有创造性,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地补充和发展这些知识。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头,"腹有诗书词自华"教师有了丰富的知识的积累,就可以保证教学语言的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生动性。所以教师不仅要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探索,使自己的知识变成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河,博采众才,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对语言运用自如。

4.3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马卡连柯说如果一个教师缺乏教学艺术的应用修养,不能随机应变地运用多种教育技巧,他就不可能成为良好的教师。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仅仅表现在在言语交流方面,而且也表现在非言语方面。一个成功的中学教师往往能从非言语方面影响中学生,点头、微笑、注意倾听这些表达教师满足、同意、热心的感情态度,皱眉、以手示意停止则表达出教师怀疑、不满、不肯定。教师要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在教学中配合语言表达运用,可以起到加强语言表达的作用。

教师教学艺术篇8

1教师要提高对教学艺术的认识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教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学艺术具有审美性,教学设计美、教态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过程美、教学意境美、教学机智美、教学风格美、教师人格美等既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使教学具有了审美价值。教学艺术具有表演性,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笑话等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2教师如何加强教学艺术修养

教师必须练就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绝不能照本宣科。教师要根据大纲精神、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时代需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巧妙启发,有重点、有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训练,从而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具有了创造性和艺术性,那就进入了教学的理想境界。而这正是教师毕生追求的目标。

要提高教学艺术,首先要掌握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规律,又叫法则,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提示它,认识它,利用它。教学规律,就是教学中各种内部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这些规律,是决定教学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法则,也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教学规律的驾驭艺术,就是在认

教师教学艺术篇9

关键词:中职卫校;青年教师;教学艺术;技巧

近年来,中职卫生学校生源稳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师队伍也逐渐庞大,中青年教师成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其中大多数专任青年教师是来自医学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教学能力比较低,教学实践经验比较薄弱,因此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成为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主要内容。教学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教学艺术技巧,才能提高教学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探析教学艺术的科学含义,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组织管理三方面探索青年教师应用教学艺术的技巧。

一、教学艺术的科学含义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同一般文化艺术相比,教学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教学目标的从属性;教学艺术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活动带有特定的艺术性。笔者认为教学艺术是一种从属于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艺术,亦即教学的技能、技巧及艺术感受。教学艺术的含义有狭窄的不同,平时我们说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主要指教学的艺术感受,是狭义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在广义上说,包括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的技能技巧。笔者认为取其中义为好,以区别于一般的教育学理论,突出技能、技巧的艺术感受的特征,即从技能、技巧、艺术感受角度形成教学艺术概念。对理解教学艺术的深刻含义很重要,概括地说教学艺术从属于教育目标和教育规律,又有自己的艺术特性。教育既然作为一门艺术,就应该有它自己的系统。由于教学艺术包含广博的内容,可以对它进行多角度的分门别类;又因为教学艺术从属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这就提示我们,应该从与教育活动、教育学相关的艺术角度探讨教学艺术的系统。教学艺术包含一般的艺术,如语言表达艺术、书写艺术等,具有综合艺术特点,然而这些艺术又融汇于教育学、心理学与组织管理学艺术技巧中。所以,青年教师仅有专业知识还不行,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教学艺术,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教育学技巧的应用

教育学技巧就是“怎么教”的教学艺术问题。教学活动受教育规律的指导,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方法可以套用,因此,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做知识的搬运工、教科书的传声筒。每上一堂课,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一次艺术的加工。青年教师必须熟练教学理论,系统了解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专业的特点,熟悉教材,进行最佳教学方案设计与研究,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育规律和教育学技巧的灵活运用就是最基本的教学艺术成分,掌握教育理论是形成和发挥教学艺术的前提条件。当前教育学理论发生了深刻变革,产生新的教学论与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法”,“微观互动教学法”,“pBL教学法”,等等,探讨如何把教学从传授知识为主转移到重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为主,或者说既传授知识,又发展学生智力,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与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的作用贵在一个“导”字,正是有了教师的讲授和指导,才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得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如果只是让他们自己阅读教材,则多数人难于理解和接受知识,必须提纲挈领地讲授教材,并注意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介绍学习方法,突出重要概念,重要的代谢过程,加深理解,学会归纳,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并通过复习题启发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对“差生”加强辅导,这样不仅能提高讲课效率,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即“授渔”,而且学生的反映也会比较良好。教学艺术就是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是教育内容的艺术升华。

三、心理学技巧的应用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教学过程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内容,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心理接触和作用。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技巧,有效影响、组织管理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通过心理技巧的应用能处理好师生间的相互作用,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感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心理艺术的内容很丰富,如教师如何吸引和感染学生,如何进行师生间心理交流和对话,如何在教学第一次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何建立教师的教学威信,等等。学生的心理受年龄、时代、民族和社会的影响,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态,有针对性地应用心理学技巧,才能获得预期效果。智力性的心理因素和非智力性的心理因素相互联系,同属于教育主体———学生的基本心理范畴。以往教学着重于思维、记忆等智力性心理因素的培养,对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心理因素重视不够,如对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他们的智力、知识水平都比较低,若由此推论他们学习一定很困难,难得成才,这样估计就是忽略对他们学习心态、学习努力程度作用的考虑。中职学生虽然智力基础相对差,但学习成才、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强烈;同时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感到困难,往往有些自卑感。因此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及时鼓励,使他们形成自信、自尊的心理,消除自卑感,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勇敢追赶现代科学知识的潮流,努力学习,以勤补拙,促进智力因素的转化和发展。学生的进步也体现了教学心理艺术的奥妙,应用心理学技巧往往事半功倍。

四、教学组织管理技巧的应用

教师讲授及指导学生学习是教学管理的过程。教学组织管理是教育、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相互渗透,要上好一堂课并非易事,教师要有驾驭、调节课堂学习气氛的本领,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根据学生的表情反馈及时调节自己的教学环节,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这种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的技巧也是一种艺术。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现代管理知识的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和渗透,这类知识对教师上好课大有裨益。发扬教学民主,是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开班干会了解学生的意见,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多做工作,多了解,多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促进他们进步。学生对教学反映的意见,能够启发教师思考和发现,集中大家的智慧改进教学,也就是提高了教学艺术。教育学技巧、心理学技巧、教学组织管理技巧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是相互交叉、互相渗透的。如以提问这种教学的手段为例,其目的有的是造成悬念,激发兴趣,有的是启发思考,加深理解,有的是出于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三尺讲台是教学的艺术舞台,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传授的信息量大增,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资料可以省去一些教师的讲授,但学生理解、接受和掌握知识与信息,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课堂讲授仍然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要上好一堂课,青年教师应修好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这些知识是形成教学技巧即教学艺术的基础,但学习这些知识并非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或一次学习就能学好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有赖于教学实践的锻炼。

总之,教学艺术可以被认识与学习,并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作者:刘庆苗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

教师教学艺术篇10

【关键词】教师信念;公共艺术课;教学

研究表明,人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感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与生理相关的一些心理因素,如欲望、本能、想象等。而理性则包括理智、判断、推理等,属于后天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理想人性,使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高校的公共艺术课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和鉴赏能够从感性出发,而且能够使感性得到升华,它使得人的感觉、知觉、想象通过审美获得理智和熏陶的滋养,潜移默化的形成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弥补理性教育的局限性。

但是环顾我们的公共艺术课,我们可以发现诸多的不足,首先是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艺术公共课本身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很大,很多学生由此也感觉到,艺术其实就是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学生感到困难,大部分学生兴趣点更多的是集中在实体形态的把握上,他们一般都是懒于进行抽象思维的感知,或者有这意愿而自身的行为能力不足,导致上课气氛不足,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干别的,互相不耽误。其次,很多老师对于自己的艺术教学并没有多少反思性,他们只是单纯的认为学生欣赏水平低,不需要多么认真的讲,仍然存在着灌输大于培养的现实状况,完全是割裂了对艺术美的认识。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适应本阶段的教学,这样艺术课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刻板,往往存在着对于审美教育的忽视。而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常见不足,要知道,公共艺术课在大学中担负着很重要的角色,通过美育的培养能够使人获得平和、宽阔的胸襟和广阔的眼界。提高艺术鉴赏力,容易激发灵感,平静、协调生活,使人心平气和的面对生活。公共艺术课的素质教育就是强调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要把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融合起来,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认真开发右脑提高创新能力,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熏陶,促进人际交往,提高人的社会适应力。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缺乏明确的风格,缺少相关的教育技能都是教师自身的信念不足导致的。信念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信念基点是相信,由相信发展为信心、信任,指的是人们对待某人、某事或某种思想的态度倾向。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物,也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相信、确信、意见或信仰或忠诚等。这些不同程度的相信,均根植于我们所具有的信念,信念表现在教学中的多个方面,既可以是教师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上,也可是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方面,但是无论哪种教学风格也都是教师教育信念的直接体现。这些教师忽略了方法背后的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思想和信念,教师在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需更加重视教育信念的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足。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策略革新。

首先,教师的教育信念的形成虽然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信念极具个人色彩,最后都要落实到个人的自觉。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处于转型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些焦躁的情绪,人人向着利益出发,很少有人能够安心下来为自己的岗位尽点职责,所以在现实中有些老师心并不在教育上,上班有时候拖拖拉拉,做事丢三落四,备课并不积极,纯粹只是应付任务,上课只是拖延时间,履行公事。所以,教师要知道自己的身上担负的责任,坚定信念,如教学知识的信念、对待学生的信念、对待教育事业的信念。教师职业本身便是一个具有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创造性等特点的行业,树立一个正确的态度是搞好艺术教育的前提。只有教师能够静下心来才能够正视学生的艺术修养不高的问题,教师不应该像先前那样认为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也不应该只是去推卸责任,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不会随便因为一些外在变化而动摇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观念。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回顾其成长的道路时说:“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首要的是教师要有自我专业追求。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出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1]

其次,信念源于知识和思想,艺术教育不应该只是被局限于“艺术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传统。艺术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各方面的教育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这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公共艺术课能够容纳很多的范畴,包括文化、品德、情意等许多的范畴,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极广。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检验自己的教育信念,艺术教师应具备的是基础层面的关于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自觉地成为文化的创新者。艺术教育就可以防止以简单的符号形式存在,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而且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和生命,能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知识与人生的统一,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教师积极地丰富自身的美学修养和技能,不能只是抱着传统的观念。艺术教师应是一个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者,教师能够发现问题、自我探究、紧跟时代,能够对各种资源进行收集和加工整理。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检验完善自己的教学信念,探索教育的真谛,同时产生更新自己教育信念的欲望和动机,确定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总之,教师信念在艺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坚定信念,才能搞好课堂教学,才能使大学生有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才会有端正的态度、奋发向上的动力,才能以昂扬的面貌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挑战和挫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