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道常规护理十篇呼吸道常规护理十篇

呼吸道常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31:38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1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79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常是指伴有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时,所引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其发病机制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肺部湿音、发热以及气管内脓性分泌物,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会出现较高的病死率[1]。本文主要探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44例。常规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0.57±7.81)岁。综合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50.24±7.9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常规组通过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即常规对患者进行抗生素、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以及止咳化痰平喘的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的各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药物名称、药物使用方式、药物使用剂量以及药物治疗反应。如患者在治疗过程遇到突发状况,医护人员需进行及时的处理,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综合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无菌护理无菌护理是对呼吸机通气患者环境以及治疗手段的干预,即在护理治疗期间制定严格的探视制度,家属在对患者进行探视前,应该通过消毒液进行手部的清洁,并穿戴好探视服、帽子、口罩以及鞋套,探视人员也应进行限制,不得超过2人,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需要着装规范,全程的每一个步骤均需做到无菌,提前熟练好侵入性操作过程,尽量减少损伤患者的保护性屏障。医护人员要定时进行手部的消毒,增加洗手频率,在减少患者手部细菌的同时,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另外,患者的病房环境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干预,将湿度调整为55%~65%,温度调整为20~22℃,并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30min的开窗通风,患者的治疗仪器也需通过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擦拭,将细菌数控制在

1.2.2护理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从而确保呼吸机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医护人员在面对没有特殊禁忌的患者时,需将其头部抬高,抬高角度保证在30~45°,使患者呈现半卧位的姿势,避免细菌滋生以及胃液反流误吸的发生。

1.2.3呼吸机管道护理呼吸机通气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时,细菌常寄居的部位即是呼吸机管道,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时对治疗用的呼吸机管道进行消毒与更换,避免患者感染以及细菌滋生的加重。呼吸机管道每72小时进行1次消毒与更换。另外,呼吸机管道在更换时,医护人员需要对其密闭性进行保证,吸痰时使用封闭式气管内吸引,并每日及时通过密闭式输液装置,对湿化瓶内的蒸馏水进行更换。

1.2.4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对患者进行2次/d的口腔清洁,及时清除患者口咽的分泌物,避免呼吸机通气患者护理治疗中发生感染的可能。临床口腔清洁主要通过擦拭以及冲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用注射器沿患者口角进行10ml生理盐水的注入,在数秒后,将生理盐水抽尽。对于生理盐水冲洗不到的部位,需要由2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口腔的清洁,一名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口腔插管进行固定,另一名医护人员则通过专用牙刷蘸取生理盐水对患者口腔难以冲洗的部位进行清洁,并在清洁完成后帮助患者擦拭干净[3]。

1.2.5人工气道护理人工气道护理主要是对呼吸机通气患者气道黏膜的保护,通过对人工气道的温化以及湿化进行加强,保持患者呼吸道的湿润以及通畅。在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的痰鸣音、气道压力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评估,以患者的痰液黏稠度以及病情为参考标准,进行每日湿化液使用量的选择,并及时进行排痰的操作。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并根据统计信息,计算出相应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数值越低时,能判定护理效果越显著。

对两组患者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内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对比,当上述三项评价指标的数值均更低时,可以判定护理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综合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5.91%(7/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7%(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综合组患者的呼吸机通气时间、iCU内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0.75±2.43)、(34.58±2.16)、(38.58±2.37)d,均低于对照组的(49.15±2.34)、(51.66±2.22)、(53.73±2.6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常规护理对呼吸机通气患者进行干预,主要内容是针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并没有对护理治疗的具体内容进行风险因素的排查,护理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在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控制上并不理想。综合护理干预则主要从5个方面对呼吸机通气患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护理,包括无菌护理、护理、呼吸机管道护理、口腔护理以及人工气道护理。无菌护理是从环境与治疗的角度对患者进行无菌的操作,减少临床感染发生的可能;护理是对患者的治疗进行调整,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呼吸机管道护理对呼吸机管道的感染情况进行干预,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口腔护理通过直接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从源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人工气道护理则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排痰的处理,对其气道黏膜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对呼吸机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抑制,加速身体机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蓉.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综合护理措施探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11):1379-1381.

[2]史淑英,董旭莹,崔伊莎,等.综合护理干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护理研究,2013,27(32):3669-3670.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2

【关键词】哮喘病;呼吸护理;护理满意度;体会

哮喘病属于呼吸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年龄不特定,在儿童、老年,男性与女性中都可能发生,严重情况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病属于以呼吸道可逆性与反应性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在我国已经成为第二大呼吸道疾病,有研究报告在儿童与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分别约为2~3%、1%[2]。哮喘病常常会诱发呼吸困难、咳嗽等病症,由于其反复发作,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呼吸困难,使得患者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威胁身心健康[3]。哮喘病除了要积极做好治疗外,还应加强临床护理,基于此我院将呼吸护理应用在哮喘病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呼吸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诊的哮喘病患者120例,全部经临床病理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患32例、女患28例;年龄35~66岁,平均为48.6±5.6岁;含有重症哮喘患者10例。研究组男患31例、女患29例;年龄36~68岁,平均为48.9±5.7岁;含有重症哮喘患者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性很强。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加用呼吸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常规护理

1)加强患者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及呼气和吸气时间比的观察;2)观察与记录患者出现的心率、心律及痰液的颜色、性质与量的变化;3)保持室内安静,同时要注意温度与湿度适宜,其中温度22~24℃、湿度50~60%,还应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少数因为粉尘过敏而引发哮喘的患者加重病情[4];4)患者应遵照医嘱服药,同时要对用药后的反应与效果,尤其是不良反应加强重视,若发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5)哮喘病患者基本上采取张口呼吸,很难或者无法进食,若大量出汗而引发体液失衡则应按照医嘱输液(注意速度与量);6)积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来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虑,促进他们配合治疗与护理;7)加强饮食护理,尽量少食多餐,禁忌甜、辛辣、咸、腥及生硬的刺激性食物,而过敏引发哮喘的患者则应禁忌过敏源性食物的摄入。

1.2.2呼吸护理

1)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同时给予积极的吸氧处理,入院后即刻将其头部抬高,并将口腔中的分泌物清除,保障呼吸道的畅通,避免吸入性窒息;及时给予吸氧处理,可采取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前者氧流量控制在2~3L/min,后者氧流量控制在4~6L/min;定时进行巡视,尽量每小时一次,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进行密切监测,也要密切注视患者的口腔与鼻腔黏膜情况。2)少数患者的痰液过于黏稠,则应教会他们有效的咳嗽与排痰方法,或者辅助患者拍背排痰,以及采取引流处理。3)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取雾化吸入器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润,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防御机能;为了促进痰液的排除,可以采取稀释痰液处理,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密切对他们吸入液体后的温度与流量进行观察与监测,尽量教会他们正确的吸入方法。4)部分患者若使用呼吸机,则应对呼吸机的相关参数设置合理与否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且对患者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进行观察,一旦发生呼吸抵抗,则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积极处理。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的疗效评价标准为:1)痊愈:相关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偶尔会发作,但可自行缓解。2)显效。相关症状消失,白天夜间有症状发作,但同治疗前有明显减少,临床改善两个级别。3)有效。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改善一个级别。4)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3.33%(56/60)、98.33%(59/60),对照组则为83.33%(50/60)、85.00%(51/6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哮喘病早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国对其关注度极高,而我国人口众多,故而重视程度更大。就当前哮喘病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来看,一般都需要采取长期规范药物治疗才能起到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而单纯依靠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是无法实现长期与稳定控制病情的[5],故而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相关护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哮喘病的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人类对于护理的需求,故而我院将呼吸护理加入其中,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从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中研究组采用常规加呼吸护理,而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在呼吸护理中,护理人员尽量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这样可以减少吸入性窒息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时给予积极的吸氧处理,使得患者缺氧与发绀症状也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了呼吸困难与濒死感的发生;在吸氧期间密切加强观察,使得吸氧管道脱落阻塞窒息得到明显减少,这样就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恐惧;雾化吸入除了可以将气道湿化从而保持呼吸道湿润,并将痰液稀释,便于痰液的排出,同时也能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相关防御功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但必须注意的是雾化吸入过程中必须保证液体的温度、流量合理;此外,针对呼吸功能差的患者采取呼吸机处理,加强各项指标的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等,使得窒息率降低,也明显减少了医疗及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毛丽珠.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19):343-344.

[2]尹伊.关于哮喘病患者的呼吸护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0(5):332-333.

[3]刘浩.心理护理在哮喘病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1,33(20):3187-3188.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3

【关键词】神经内科;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0-02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其情况复杂,一般病情较重,经常发生不良情况,对该类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采取谨慎合理的护理意义重大。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即采取呼吸道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感染的预防以及预后治疗等都有着重要意义[1]。在此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间间接受之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象。其中包括61例男性和39例女性,其年龄自23岁到79岁不等,平均45.4±5.3岁。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50人,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药物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保持,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还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1.2.2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呼吸道护理,护理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总结各种可能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因素,切实防止感染;协助并鼓励患者自主咳痰,以加快肺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应谨慎选择吸痰管,吸痰前后吸氧机吸氧,尽可能缩短吸痰时间,若痰量过多应多次短时间操作,以之保证患者的氧气供给;针对可能造成的感染,护理时应严格采取无菌操作,对操作仪器,如吸痰机等进行高频度的消毒处理,并及时处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污物粘液等,预防肺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根据情况给予合适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防止感染。分析两组护理后临床综合情况,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其患者护理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特以非常满意加满意率计算护理总满意率。

1.3统计学处理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录入excel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统计学软件SpSS16.0上予以处理。组间差异均采用x2予以检验,以结果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结果

该100例患者在护理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2.0%和36.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由于其神经损伤,在住院期间意识模糊,失去自理能力,因此对该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极其重要。消化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属该类疾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且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2]。而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则由于自主意识障碍,进食饮水时都经常发生吞咽困难以及误吸和呛咳等情况,再加上多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气管切开等治疗护理手段,导致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同时此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故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进行呼吸道护理,特别是对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护理,对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3]。

在本次试验中,对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呼吸道护理方式,进行比较。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进行呼吸道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就护理满意率明显升高,护理质量也有所增进,患者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道护理之所以造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减少,是因为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事先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而在临床护理时则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护理,进一步避免了感染发生的可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患者住院时间进而缩短,随之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就护理人员事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护理技能有所提升,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因此上升[4]。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对神经内科为重患者意义重大,可有效降低感染等病发生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住院花费,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

[1]白漪.呼吸道护理路径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177-178.

[2]沈小芳,王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10):612-614.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改良护理干预新生儿。

一些新生儿由于自身呼吸功能不全,需要借助仪器帮助呼吸。当儿童使用呼吸机时,下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连,失去上呼吸道的湿润和过滤功能。例如,由于护理不当,会导致外部环境中的病原菌侵入下呼吸道并引起感染。临床上,儿童主要是通过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如无菌操作或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1].改良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良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选择2018年1月至12月接受改良护理干预的24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儿童为观察组,24名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儿童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胎龄35~41周,平均38。212.57)周,体重2.09~4.37kg,平均(3.160.75)公斤。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胎龄36~42周,平均(38.75)592.62周,体重2.13~4.39,平均(3.210.69)k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孩子的父母给予知情同意并签字。这项研究得到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2)严重的先天性器官疾病或器官衰竭。(3)非呼吸机引起的肺炎。(4)通风时间超过48小时。

。(1)心理护理:由于孩子的家庭成员担心孩子的状况,因此普遍存在焦虑。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说明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信任,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2)环境护理:将病房的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到适当的范围,避免室内温度或湿度过低,导致儿童感冒,加重病情。(3)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记录儿童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和体温。护理人员应勤拍拍儿童背部,保持呼吸道通畅,加速排痰,帮助儿童定期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4)口腔护理:监测儿童的口腔。当pH值为碱性时,应使用硼酸水溶液清洁口腔。当pH值呈酸性时,应清洁碳酸氢钠。当pH值为中性时,应提供双氧水溶液进行清洗。(5)呼吸护理:定期清洁呼吸机管路中的空气,更换呼吸机通风管应符合规定。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1)无菌操作:在接触新生儿时,要实施六步洗手技术进行手部消毒,并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处理。(2)保持病房温度适宜,严格控制病房就诊次数和频率。比较两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次数和住院时间。

17.0SpSS统计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症状改善时间等)以平均标准偏差(x?S)表示,各组之间的比较以t检验为单位。p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所有p

表1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x?S)

是指儿童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或停止机械通气并拔出人工气道后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反应。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一种重要类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不仅增加了儿童的痛苦,而且还增加了儿童的痛苦t也延长了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了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3].研究指出,非标准无菌操作是新生儿使用呼吸器时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医院护士的管理和护理规范非常重要[4,5]。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体温检测和预防感染[6].加强护理干预,开展儿童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定期清洁呼吸机管路,帮助儿童排痰,保证儿童呼吸道通畅,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次数少于对照组。总之,

说,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改进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儿童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儿童的咳嗽和哮鸣音等症状。

[1]武海燕,郝青,张秀敏,等.针对性护理在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3):1593-1594。

[2]潘云,余加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2):109-113.

[3]胡海燕,吴恩。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6,20(10):131-134.

,[4],郝群英,任金敏,刘莉,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和集群干预对Vap发病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143-146。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5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舒适护理;研究

0引言

舒适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在护理过程中,在生理、心理等方面,让患者达到一个最愉快的状态谓之舒适护理。我院在对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并应用无创呼吸机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2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2-74岁,平均年龄为(43.5±3.9)岁。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34例,脑出血11例,格林巴利13例,急性酒精中毒伴呼吸衰竭6例。患者应用无创呼吸,使用时间为96-240h。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2例患者。具体如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舒适护理组:采取舒适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2.1环境的舒适护理

要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要保持整洁、安静的病房,病房的空气流通性要好,可以配置空调,让室温可调控,一般控制在22℃~25℃为宜,房间适度控制在60%左右,病房的调节以冬暖夏凉为原则进行[2]。

2.2气道的舒适护理

对患者气道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或者头罩,调整面罩的角度,并且配合使用一些硅胶、额垫等,从而让患者感到舒服[3]。无创通气是否取得成功,保持呼吸畅通是关键因素。首先,加强气道湿化,将注射用的0.9%生理盐水250ml,倒在加热湿气内,将气体湿化后再进入患者气道,从而稀释痰液,促进排出,防止气道痉挛;其次,促进主动咳嗽,患者的主动咳嗽对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是很重要的,患者通过痰液将废物排出。

2.3心理的舒适护理

患者在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时候,难免会有紧张、害怕等心理,不能够主动配合。对于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为患者讲解无创呼吸机的作用原理,目的,具体的治疗过程,患者应该如何配合等,从而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主动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4观察患者各方面情况

作为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的匹配情况,避免出现人机对抗。护士要将呼吸机的使用优势,作用以及安全性等介绍给患者[4]。在专人的指导下,指导患者呼吸和呼吸机同步。要注意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呼吸方式,告知患者不要说话,避免出现气体入胃,引起胃胀气。护理人员还要多观察患者的鼻部、眼部等,是否出现不适情况。临床研究表明,每隔2h将面罩取下,对鼻部等处进行按摩,以及鼻梁上垫纱布等,可以有效防止红肿、疼痛。眼部往往会因为气流的刺激而出现角膜炎等,因此要严格防止鼻梁部位漏气。如果不慎出现角膜炎,可以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

2.5观察管道各方面情况

要注意观察管道密闭性是否良好。在连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正确的连接方式,保证管道的密封、舒适、安全。对无创呼吸机的管道和面罩进行消毒,保持面罩清洁。每周要更换一次性呼吸机的管路,对呼吸机表明进行消毒,做到专人专用鼻面罩。对于间歇性辅助通气的患者,要注意鼻面罩的保管,使用时,先消毒。

2.6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要注意患者的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日常的翻身拍背等基础护理,还应该提供患者的主动锻炼意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功能锻炼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避免腹胀的发生。机械通气患者,不适宜食用太多糖类物质,应该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身体的营养适当。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记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3结果

两组护理结果比较如表2所示。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舒适护理组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4讨论

无创呼吸机在治疗呼吸系统所致的呼吸障碍方面疾病时,表现出自己的优势[5]。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期间,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病痛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鼻梁红肿、疼痛以及角膜炎等,对患者的舒适程度有很好的保障作用。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赛赛,王飞燕.舒适护理在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2):25-26.

[2]张莉,田洁.无创呼吸机患者的舒适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9(12):326-327.

[3]刘卫华,赵丽娟.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0,23(03):94.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6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应急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容易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烦躁、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令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严重可致死[1-2]。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正确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控制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10例患者,男65例,女45例,年龄17~85岁,平均(46.2±2.1)岁。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110例重症患者基础疾病为:5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例肺癌患者,2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扩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记录在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的应急干预护理,同时详细记录其护理效果。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护理记录显示对照组出现19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干预组出现21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两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加应急干预护理(干预组)后,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项目干预组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pH值7.21±0.287.32±0.317.25±0.367.35±0.31氧分压(mmHg)51.3±4.395.6±8.71①②51.2±3.869.6±3.2①二氧化碳分压(mmHg)81.5±2.756.21±6.12①②82.3±2.171.15±3.5①呼吸频率(次/min)28.9±1.520.2±2.8①②27.9±3.122.1±3.8①心率(次/min)106.2±8.288.6±9.02①②104.5±5.897.1±4.5①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1mmHg=0.1333kpa3讨论    由此可见,干预组实施各项应急护理干预后,效果更加显着,经体会归纳干预组护理方法如下。3.1 加强病情的监测护理:鉴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时间短,因此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且对患者的呼吸、意识及输液观察都有重大意义[3-5]。进行护理治疗时:①对于重症患者先兆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对病情的判断,对患者的呼吸深度、节奏、脉搏、痰量、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指标进行观察。②对患者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进行观察并记录,为预防哮喘患者午夜发作或病情加重带来的危险,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③若重症患者有缺氧症状出现时应给予及时吸氧,确保患者吸氧安全、操作规范,并对吸氧效果进行记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气做好监测。3.2 用药干预护理:对重症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用药浓度及药物使用剂量[6-7]。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注射液的速度和用药后患者的具体反映。由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可加强气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使用适量的吸入气雾剂,可同时加强患者心律等指标检测。临床常用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在其发挥抗炎、抗过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的同一时间,也让其得到及时的关注[8]。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分别用特效药物和一般药物输入,这样可保证使用的药物安全、及时地输入到患者体内。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保证速度缓慢,在对患者行静脉注射用药时应提早对患者的用药历史进行了解。3.3 通气护理干预: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原因是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9]。关于通气的护理,应按照下述要求严格进行:①对呼吸道存在的异物应及时清除,保持患者的气道顺畅,确保及时合理吸氧、吸痰;②严密观察救治中使用仪器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功能预警,并注意同步效果是否保持良好,要及时排除异常情况出现的因素;③定期检查动脉血气,调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7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实施前后将158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制订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组Vap发生率及相关指标。

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疗效显著,方案科学、合理、规范,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集束护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1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effectofventilatorclusternursingprograminthepreventionofneonatal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

methodsRetrospectivestudywasadoptedinthisstudy,and158casesofVap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78cases)andcontrolgroup(80cases)beforeandafterclusterinterventio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andbasedonwhichtheobservationgroupwereintervenedbyclusternursing.theincidenceofVapandrelatedindexe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

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mechanicalventilationtimeandhospitalizationtimeweresignificantlyshorter,andhospitalizationcosts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ConclusionVentilatormechanicalventilationclusternursingprogramhassignificanteffectinthepreventionofneonatalVap,itisscientific,reasonableandstandardized,andthusisworthpromoting.

【Keywords】Vap;mechanicalventilation;clusternursingprogram;neonate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niCU机械通气患儿最为常见的感染,发生率高达57.1%[1],Vap增加了患儿的病残率和病死率,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预防Vap亦成为niCU当前感染控制的首要任务。集束化护理指当患者在难以避免的风险下进行治疗时由医护人员提供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的集合[2]。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成人中已得广泛研究,取得满意效果,但在新生儿领域相关研究较少[3]。我院niCU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我院n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的7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其中早产儿52例,足月儿26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30min~6d,平均(2.80±2.30)d;体重0.9~3.8kg,平均(2.70±1.22)kg;原发疾病:肺出血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呼吸窘迫综合征41例,新生儿肺炎6例,吸入综合征12例。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我院niCU中行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按呼吸机护理规范常规护理,其中早产儿54例,足月儿26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0min~5d,平均(2.80±2.15)d;w重1.0~3.9kg,平均(2.80±1.58)kg;原发疾病:肺出血9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新生儿肺炎8例,吸入综合征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原发病、早产胎龄、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Vap诊断

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或撤机拔管48h内,胸片示肺部浸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浸润性阴影;肺部可闻及湿性音;同时具备以下任意2项:①血常规白细胞>10×109/L或38.5℃或

1.3方法

对照组按照niCU呼吸机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内容包括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管道通畅、预防管道脱落、注意手卫生等。

1.3.1集束化护理措施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方法外进行集束化护理,措施如下:成立治疗小组,调查病区Vap的致病菌,查阅近年来新生儿Vap预防治疗和护理技术进展情况,认识Vap的高危因素。结合病区病种及文献资料[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细致的护理操作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集束化护理的概念、意义及方法。重视基础护理同时将管理、呼吸道管理(气道湿化、吸痰护理)、呼吸机环路管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严格手部清洁结合起来组成niCU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1.3.1.1管理

常规护理对患儿未进行特别关注,多为平卧位、半卧位。集束化护理重视患儿管理,将患儿置于“鸟巢”中,对无临床禁忌证的患儿抬高床头大于30°,责任护士班班交接记录,责任组长、护士长督促。这一措施简便易行,对预防由误吸引起的Vap效果明显[6]。另外还可以促进患儿舒适,预防压疮,改善患儿通气和增加肺部引流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1.3.1.2呼吸道管理

(1)气道湿化:常规护理是按医嘱予生理盐水加沐舒坦作为气道护理液,在吸痰前滴0.2~0.3ml气道护理液进气管导管,呼吸机吹气几分钟后予吸痰。集束化护理方案不主张在吸痰前用生理盐水或任何溶液经气管插管冲入肺部,因为这样会把气管插管内壁的生物膜(包括口腔分泌物及细菌)冲进肺部,增加发生Vap的风险。(2)吸痰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重视胸部物理治疗、吸痰在预防Vap中的作用。不提倡定时吸痰,吸痰重点放在按需及有效上,按需吸痰即根据患儿的痰鸣音、Spo2、呼吸、咳嗽、面色、气道压力等情况综合判断[7]。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在行气管插管内吸引时,应先将导管浅部痰液吸尽,再吸深部痰液,吸痰管插入应轻柔,插入深度为气管插管加接头长度,不可深插吸痰管吸引。

1.3.1.3呼吸机环路管理

呼吸机作为重要的抢救设备,管道和附件规范的管理及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8]。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可重复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使用后统一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所有的呼吸机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放置通风干燥。持续使用的呼吸管道及湿化器每周更换1次。做好冷凝水管理,集水杯放在管道的最低位置,及时倾倒到含氯消毒剂的带盖小桶内,及时清除管道内的冷凝水,以防倒流。

1.3.1.4口腔护理

新生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经口气管插管时口腔开放及不能经口进食,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干燥、自净作用减弱,细菌易在口腔内繁殖,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气管插管为侵入性操作,损害了气道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口咽部的定植菌随着某些操作进入下呼吸道,成为肺部感染因素之一。因此应注意对机械通气患儿口腔的观察及护理,每天给予口腔护理4次,新生儿常用的口腔护理液为2%碳酸氢钠溶液[9]、生理盐水。

1.3.1.5营养支持护理

研究[10]显示营养支持特别是及时应用静脉营养支持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顺利撤机。早期微量喂养能改善患儿胃肠动力,促进肠蠕动、排空,能够促进患儿的胃肠功能成熟,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从而改善营养状况。管饲前应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有无腹胀,肠型;检查胃内有无潴留,潴留量≤1/3给予减量喂养,潴留量≥1/2给予暂停喂养一次;管饲液首选母乳,管饲速度要慢,量应逐渐增加;在管饲后30分钟内不进行叩背、吸痰等操作,以防引起呕吐反流,增加误吸风险[11]。

1.3.1.6严格手部清洁

手部清洁是被广泛认可的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在iCU感染控制中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有创操作之前及接触患者黏膜、呼吸道分泌物和被其污染的物品后,都应该及时洗手。

1.3.2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以及病死率等内容。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aKx-D〗±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2~13],主要有出生体重、胎龄、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环境因素、交叉感染、口咽部细菌的定植和误吸、胃肠道细菌移位及反流、仰卧位、气管导管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呼吸机通气管路的污染以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等。因此,对于体重

机械通气患者预防Vap集束化方案最早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提出,元素包括抬高床头、每日唤醒及评估是否可以脱管、预防应激性溃疡和深静脉血栓。随着研究的深入,增加了手卫生、口腔护理、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气囊压力管理、冷凝水管理等元素[16]。以上方案中的部分元素并不适用新生儿,新生儿不是成人的缩小版,集束方案的制定需要医疗团队的配合,并根据各自单位的条件和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新生儿有效、安全易实施的集束方案[17]。集束化护理是集合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医学支持的治疗、操作及护理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t院感染[14]。在临床中,一定要对所选择的患儿持续地执行集束方案里面的每一项措施,不能间断或只选择其中一两项措施来执行,否则违背了集束护理的精神,所执行的措施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有循证支持的多个护理元素若同时施行,较单独执行有更好的效果[18]。本研究在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前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使得每个环节的护理措施得以准确、规范地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Vap需要对医务人员不断培训,使其掌握并严格执行集束化方案中的每一项措施,确保措施及时、到位、一致;预防Vap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及团结合作,及时有效评估病人,及时脱机。集束化方案实施过程中必须每天进行监控,督促并确定各护理元素能够持续实施,及时进行效果评价、反馈,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即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本研究实施的集束化护理方案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符合医疗规范,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政,汪成琼,楚亚林,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机械通气因素的meta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1015.

[2]田晓华,刘卫荣,袁玲,等.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3):241243.

[3]刘坤,刘晓丹,李琳,等.国内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meta分析[J].护理杂志,2016,33(6):1822.

[4]李素明,苏慧敏,张印兰,等.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护理学杂志,2013,28(1):4142.

[5]谭景予,陈锦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订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731733.

[6]孙旭,曲斌,王宁,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在暖箱中取鸟巢式半卧位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4,28(31):3913,3915.

[7]邓业芹,许业梅,沈佩君,等.新生儿人工气道吸痰时机的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6):2829.

[8]薛凤娟.呼吸机管路集中消毒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4,35(16):5758,61.

[9]叶春燕,吴凡伟,郭冀丹,等.碳酸氢钠口腔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3):5052.

[10]谢克开.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重要性[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686.

[11]陈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12]李林,梁武华,吴耀勋,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析[J].广西医学,2015,37(12):18331834,1837.

[13]徐兵.集束化预防方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5657.

[14]肖政,汪成琼,黄榜江,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高危社会人口学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411.

[15]刘芳印,谢素青,陆艳芳,等.分时段不同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5,43(4):425428.

[16]范晓华,曹岳蓉,徐娟,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034205.

[17]江梅,刘冬冬,黎毅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疗指南循证解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16(1):3335.

[18]陈牡花.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2):29962998.

(收稿日期:2016-11-30修回日期:2017-04-10)

基金项目:河池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河科转143012)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8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不畅原因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尤其是昏迷患者,常失去自我救助能力,常因不同原因易致呼吸道不畅或阻塞。呼吸道完全阻塞可窒息致死,不完全阻塞可因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因此加强呼吸道管理,改善通气状况,保证有效吸氧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成功的关键。2010年我院共收治12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病人特点,我们找出其中重要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保证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呼吸道的护理。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元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伤患者124例,术后气管切开26例,并发肺部感染11例,经治疗恢复良好72例(58%),好转32例(26%),自动出院11例(9%),死亡9例(7%)。

2原因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常因脑挫伤、颅内出血致颅内压增高引起恶心、呕吐、呕吐物误吸;颅脑损伤合并颌面部外伤出血致出血积留在口腔鼻咽部;呼吸道感染致分泌物增多梗阻呼吸道;气管插管使粘膜受损,造成血凝块堵塞呼吸道;病人昏迷较深或术后全麻未醒,下颌松弛舌根后坠同样引起呼吸道不畅;颅脑损伤病人常规使用大量脱水剂,禁食水以及高热均导致痰液粘稠,呼吸道不畅。

3护理体会

(1)病室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及病室消毒隔离制度。保持清洁,加强房间空气消毒和隔离措施,每日上午9—10时开窗通风换气,维护室温18—22℃,温度50—60%。

(2)常规准备抢救器械及物品: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及吸痰管,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气管导管,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囊),氧气等。

(3)一般重型脑损伤如无休克应取头高卧位,将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脑水肿。对深昏迷患者应取侧卧或俯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和防止误咽。对舌根后坠应取头侧位,颈下颌抬高或托起下颌使头后仰。

(4)外呼吸道的护理

①及时有效地吸痰:外呼吸是指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以后,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昏迷病人由于呕吐,舌根后坠及咳嗽反复减弱以致呼吸道分泌物积存,可发生呼吸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和二氧化碳蓄积,从而加重脑水肿,因此必须及时吸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但对脑背液鼻漏者禁止从鼻腔吸痰。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可用舌钳将舌牵出或放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按吸痰操作规程和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

②湿化呼吸道:对痰液粘稠者,应对呼吸道进行湿化,未作气管切开者行超声雾化吸入,每4—8小时1次,气管切开后加药液滴入,气管套管外口用盐水湿纱布覆盖。

③翻身,叩背:昏迷病人必须每2小时予以翻身,并加叩背。翻身可起到痰液引流的作用,叩背可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液松动易于排出。叩背时,手成杯状,按自下而上,从边缘到中央的顺序。

④口腔护理:重型颅脑损伤吸痰多的患者,还应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影响呼吸道感染的控制,可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口腔2—3次。

(5)保持内呼吸道通畅:

①迅速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噻米等。颅内压增高阶段避免一切腹压的动作,如用力大便、灌肠、剧烈咳嗽、躁动。

②血流动力学监测:维持一定的脑血流量,并监测血电解质,尤其是频繁应用脱水剂其间,更应注意电解质紊乱。

③保持正常的血氧浓度:在血气分析及指脉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下及时调整氧浓度。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9

【关键词】iCU下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护理

下呼吸道感染是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类型之一,是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医院感染死亡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愿因,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严重者威胁病人生命,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由于各种侵入性医疗设备(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透析装置和呼吸机等)的反复应用,构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1]。为探讨我院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的原因、危险因素,对我院iCU2009年1月~2010年12月5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统计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iCU住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50~81岁,平均64.5岁;其中>70岁老年患者39例,占73.58%,53例患者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1例,肺心病17例,昏迷患者9例,其他疾病6例。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1)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以上;(2)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

1.3 标本采集 采用无菌吸痰管从呼吸道或人工气道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痰液,置灭菌容器内立即送细菌培养,连续两次培养出的优势菌株被确定为病原菌。痰液经呼吸道深部使用一次性痰液收集瓶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取采样,由本院细菌室做细菌培、菌落计数、微生物鉴定及药敏试验。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两组之间一般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表1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状况监测结果(监测n=53例)

表2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入住iCU时间的关系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3.1病人自身因素年龄因素是影响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之一,本组资料显示,年龄>70岁的高龄患者,发生感染39例,占73.58%,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器官功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我院iCU收治的患者呼吸道本身疾病及高龄患者居多,这些患者都具有病情危重、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织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机体的防御功能与抵抗力明显下降,导致感染率高。

3.2入住iCU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有关从上表可以显示:入住iCU时间>3d,患者感染的机率较大,住iCU时间>8d,感染率达79.24%(28.3%+50.94%)以上。由于iCU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感染的危重病人相对集中,iCU病人来源于院内外各科室,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严重合并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粘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交叉感染,加之病情危重,大多已较长时间应用过各种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等,使这些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住在iCU患者因病情需要须进行抢救性、侵人性操作,各种插管、导管、机械通气等应用,不断增加易引起常居菌定植改变、微生态环境失衡,极易发生下呼吸道的肺部感染。

3.3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几率高由于机械通气刺激呼吸道产生分泌物,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加之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可引起致病菌的直接带入,很易出现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具有复杂的管道系统,难以彻底消毒和灭菌,并提供了含水环境,易于病原菌生长繁殖,呼吸机管道中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增加了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从本资料显示,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占所有比例高,正常人口咽部菌群包括许多可以引起肺炎的致病菌,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可随口咽分泌物经吞咽等动作进入下呼吸道,由于患者置有气管插管,有创操作的介入,致使吞咽功能和呼吸道清除功能不全,使上呼吸道的屏障功能消失,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胃肠病原菌在口咽部定植,导管本身还可以成为病原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3],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原有的呼吸道屏障被破坏,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湿化与过滤作用,影响纤毛运动功能和分泌物的排出,因而易发生感染。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大多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显著增加,表现为高代谢、高分解、负氮平衡,加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氮的丢失和蛋白补充不足而出现营养不良,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受损从而增加感染的机会。患者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则易造成脱机困难,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Cook[4]等报道,由于下呼吸道感染所致死亡的发生率为20%~71%。因此预防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及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转贴于

3.4医源性因素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医护人员的手是携带病原徽生物的载体,护士、护工与患者频繁接触,是引起手污染的最重要的人群,手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4护理

4.1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危重患者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为危重患者建立一个安静、舒适、适宜的环境。室温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55%~65%。限制人员的过多流动,进入iCU要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采用湿扫床,严格一床一巾。每日用消毒液湿拖地面两遍,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认真执行空气监测,定期作细菌培养。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所有的护理由护士完成,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加强个人卫生,根据病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出,对无特殊禁忌患者常规采用大于300半卧位,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4.2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意识清楚患者,护士要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如遇到无力咳出或无法排除或昏迷患者,可抽吸痰液。抽吸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吸痰管和患者体位。对气管切开患者,可使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与气切内套管,并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避免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断开而增加的污染机会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操作按要求进行,由于气管内吸引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为减少气管内吸引相关并发症,气管内吸引应是根据病人需要而不是定时,不应该把吸引作为一个常规,要掌握吸痰指征,吸痰时注意勿上下提抽,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吸引的临床指征:尽量鼓励病人自己把分泌物咳出,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患者有频繁或持续呛咳,痰鸣音增多,气道分泌物相关Spo2降低,气道峰压增加,任何可疑气道通畅相关的突发性呼吸困难。

4.3侵入性操作的执行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大量抗菌药物应用和多种侵袭性操作,与普通住院患者相比,医院感染机会更多,病死率也更高[3]。侵入性操作增加了感染机会,反复气管内吸痰易致下呼吸道黏膜机械性损伤,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医护人员操作不当 把外来致病菌带给病人造成的交叉感染,因此,在执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尽可能严格无菌操作,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缩短留置气管插管的时间,气管插管拔管前一定要彻底吸出气道内痰液,以免分泌物积聚导致肺部感染;同时加强洗手,两次操作间必须洗手,加强相关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管理,以免交叉感染。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尽量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尽早拔除气管插管,缩短插管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4.4做好口腔护理由于行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内的细菌不能自行清除,患者唾液减少,牙菌斑产生,护理不当会加重口腔炎、齿龈炎、Vap的发生,口腔护理的目的可以使患者舒适、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因此护士需要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减少因不恰当操作带来医院感染。

4.5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护士应加强无菌观念,健全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强调各项检查、操作、护理前后均要彻底洗手。工作有计划性,要合理安排检查、治疗计划,集中统一,一次性完成,避免反复操作,过多损伤,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动作应轻柔,防止感染的发生。

4.6营养及饮食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减少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采用静脉高营养的患者,一定要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评估,经口进食的患者鼓励病人进食、饮水,保证机体营养,预防返流和误吸。病人进食后未抬高床头而进行咳嗽,引起食物返流入肺。掌握好进食与吸痰的时机,进餐后30分钟不宜吸痰。必须吸时,采用半卧位,时间要短,动作要轻以免发生误吸。一般来说,肠道内营养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通过肠黏膜向肝脏和血液移行,并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预防感染。

4.7加强消毒隔离,做好医院感染监测把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加强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作为防治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所用呼吸机环路、3600接头一次性使用或进行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合理安置患者,对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要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加强呼吸道的基础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患者前后均应立即洗手,以防交叉感染;必须专人使用呼吸机接头,并且每24h作消毒处理;iCU应定时行空气消毒、进行空气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根据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

5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iCU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死亡病例中,医院获得性肺炎所致高达33.3%~38.3%[5]。护士应加强插管患者的护理,重点是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口腔护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技术操作,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插管,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尽量减少入住iCU时间,一旦病情稳定应尽早转人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做到:重视对iCU中医护人员相关教育和培训;严格无菌操作,“视气管为血管”,防止交叉感染,可以有效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KeenanSp,HeylandDK,JackamJ,etal1Ventilator2associatedpneumonia.prevention,iagnosis,andtherapy1CritCareClin,2002,18:107-125.

[2]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5.

[3]余兰,程向群.老年病科医院感染现状及干预对策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086-1087

呼吸道常规护理篇10

导致窒息的原因主要与胎儿在子宫内环境及分娩过程相关,如妊娠并发症或多胎妊娠的孕母因素、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胎盘因素、先天性畸形而致的食道闭锁或胎粪吸入等胎儿因素、脐带绕颈打结或脱垂牵拉等脐带因素,甚至由于头盆不称、宫缩乏力,臀位不正等影响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情况,均可能造成新生儿窒息[5-6]。

为了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后遗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文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的病患74例,分析对比治疗后结果,报道治疗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从2013年4月~2014年5月的新生儿窒息患者74例,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窒息标准[7],集合患者平均胎龄(35±5)w岁,胎龄35~45w,胎龄42w12例,男性44例,女性30例,正常分娩36例,剖腹生产38例,出现前置胎盘8例,胎盘早期剥离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7例,胎儿宫内窘迫28例,其余脐带因素16例,按先后入院顺序,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过往病史、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根据《实用新生儿学》[7]的窒息诊断标准来分类,以新生儿出生后1min进行apgar评分,如出现面部和全身皮肤紫青、呼吸不规律或较浅,但心跳规律、喉反应、对外刺激反应及肌肉张力正常,则判别为轻度窒息,评分4~7分;如出现皮肤发白,唇部暗紫、仅有喘息般呼吸微弱或无呼吸,且心跳不规律,喉反应殆尽,对外刺激无反应及肌肉张力松弛,则判别为重度窒息,评分0~3分,其中74例新生儿窒息患者内,重度窒息18例,轻度窒息56例。

1.3方法早期准备准备好复苏急性使用器械和药物,如在手术室内预热保暖台、打开备用仪器,准备好1/万的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钠络酮及生理盐水等[1]。要求医护人员熟练复苏技能,设立责任护士,集中整体性地进行复苏和护理服务,每个孕妇至少有1名医护人员负责,跟进患儿在分娩后的复苏和护理。

1.4复苏抢救对窒息的新生儿实施包含a-清净呼吸道黏液、B-建立呼吸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及e-评价效果等五方面的新发复苏术aBCDe方案[6],进行复苏抢救。前三部为重点,清净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呼吸通气是关键,注意复苏过程中的保暖[1]。

1.4.1清净呼吸道黏液分娩后,新生儿采用仰卧,颈部轻仰,立即清净口、咽、鼻黏液等分泌物,吸引时间

1.4.2建立呼吸通气在清净呼吸道黏液后,经过足部拍打和背部摩擦等触觉刺激后,若开始正常呼吸,心率>100次/min,皮肤红润或仅肢端青紫者可暂且观察;若仍未促使呼吸出现,仅有喘息般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心率

1.4.3维持正常循环和心搏出量胸外按压心脏时,采用拇指并排或双指指尖按压患儿胸骨中下部1/3处,按压深度约胸廓前后约1~2cm的1/3处,按压频率约90~100次/min,以3次按压外加1次呼吸为一周期,2s/周期。在30s人工正压呼吸后,患儿的心率若>60次/min,可停止按压,持续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min,若患儿建立自主呼吸后,可逐渐撤去人工呼吸;若心率仍

1.4.4药物治疗若心率仍

1.4.5评价效果复苏方案进行时,每操作一流程时,大概采用30s去评价患儿的肤色变化、呼吸规律及心跳规律,再决定下一步操作。

1.5结果复苏抢救结束后,74例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53例,重度窒息21例,先天性疾病死亡3例;需用药物复苏7例;抢救成功71例;总成活率达95.9%,复苏抢救后患儿未见有后遗症出现。

2复苏后护理

2.1持续保暖根据患儿孕周、体重,将患儿持续置于适中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内,室温维持约26℃~28℃,湿度约55%~65%左右,患儿肛温约36.5℃~37℃[8]。复苏过程中保持在远红外线辐射台的适宜温度,患儿在病情稳定后可转向暖箱或水床保暖,期间注意观察患儿体温、肤色的变化,避免末梢循环淤血的出现,适时留意辐射台或暖箱温度的恒定。

2.2呼吸道护理复苏抢救成功后仍需继续注意呼吸道的护理,由于新生儿容易在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患儿可能在分娩后数几天内口中仍有羊水溢出,故需密切监护,保持患儿侧卧以预防分泌物倒流至呼吸道诱发吸入性肺炎[5]。遇见患儿出现呼吸增快、呼吸费力、鼻翼扇动等客观表现在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时,需立刻考虑到患儿的呼吸道阻塞,立即给予负压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同时应考虑上呼吸机的患儿可能出现脱管或堵管的情况。

2.3喂养护理复苏后需给予患儿合理的营养膳食,由于窒息后氧分压下降、大量血液进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导致胃肠道的缺氧缺血,若过早口饲喂养,容易进一步引起坏死型小肠炎、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8],所以对于窒息后的患儿应适当延迟开奶,轻度窒息的可给予母乳喂养,重度窒息的可给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给予量应以从少至多、从稀至稠的原则,优先考虑母乳喂养,病情恢复后应尽早恢复口饲,期间检测患儿血糖变化,避免过低或过高血糖带来的损害。

2.4消毒隔离,预防感染严格进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保证勤洗手、勤消毒,做好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时室内通风,按时紫外消毒,力求空气清新,同时控制探访次数,降低交叉感染。轻柔地给予患儿清洁和治疗护理,勤换衣服和尿布,保持患儿皮肤干爽,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

2.5密切监护复苏抢救后,护理期间的患儿仍需在心电监护下观察、保持侧卧,随时监测心率、呼吸、Spo2、Bp的变化,床边需备用吸引器等抢救仪器。根据患儿出现的体温、尿量、心率、肤色、呼吸变化等判断相关症状,记录患儿的用药反应和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到医师以做出相应处理。

2.6对家属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患儿在窒息后出现的病征情况和相关并发症,根据病情适度介绍相关医学知识以安抚家属情绪,使家属安心信任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悉心护理照顾,缓和家属的恐慌心理,取得理解和配合。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