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十篇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十篇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7:57:48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1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S8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2]王世玉.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的用药原则及最佳给药途径[J].北方牧业,2009(14)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2

论文关键词:呼吸道,综合症,防治

 

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细菌、病毒引起,再加上不良的环境应激和猪只抵抗力降低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

1、pRDC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猪表现咳嗽、呼吸困难、部分猪死亡;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返情率高;仔猪及肥育猪体弱、腹泻、生长缓慢或停滞。

本病自1995年以来,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多发生于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512周龄的保育猪也可发生,发病率为25%--60%,病死率为5%-10%。日龄越小发病死亡率越高,猪只不论大小、年龄及品种均可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浓度过高,饲料霉变,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2、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综合症主要由两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包括猪肺炎支原体、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猪链球菌ii型等。其中喘气病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因为喘气病是本病的导火索,它的存在使蓝耳病等病毒以及防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喷雾消毒措施不严等。

3、与呼吸道综合症pRDC相关的主要疾病

主要有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圆环病毒病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等。

4、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之间的关系

4.1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感染了与pRDC有关的病原体;

4.2很难在猪群中彻底清除这些病原体,例如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等;

4.3单一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也较少见;

4.4饲料原料的霉变因素、蓝耳病的免疫抑制导致多种疾病的免疫失败和免疫抑制,加重了pRDC发病的严重性和控制难度;

5、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病原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5.1猪肺炎支原体麻痹和破坏呼吸道粘膜系统;

5.2猪蓝耳病病毒破坏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5.3猪流感病毒破坏粘膜纤毛系统,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5.4伪狂犬病可造成猪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紊乱,干扰机体的免疫力;

5.5发热和厌食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6、猪呼吸道综合症pRDC的防治措施

pRDC是许多病因混合或协同感染和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控制混合感染比控制单一病原感染更困难,一种疾病的控制可影响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重点应放在pRDC最重要的原发病-喘气病的控制。对pRDC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措施,即改善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防治等。

6.1饲养管理措施

6.1.1全进全出,每批猪转出后及空栏时彻底的清洗消毒;

6.1.2不要将不同来源的猪混群饲养;

6.1.3注意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本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饲养密度适宜,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饲养密度提高一倍,疾病的发病率会提高4倍以上;

6.1.4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通风,降低空气有害气体的浓度。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和独立的粪尿排放系统,加强通风换气,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尽最大限度降低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污染;

6.1.5加强温度控制: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寒降温。尤其保育舍必须具备采暖条件,断奶后第一周保育舍内应维持2628℃,第二周25℃左右,前两周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6.1.6引进没有呼吸道症状的种猪,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6.1.7设病猪隔离栏,及时将保育舍或生长舍的病残猪隔离治疗;

6.1.8加强消毒等措施。特别是把握好产房的彻底消毒和母猪进产房时的体表消毒,切断病原体的母仔传播途径。

6.2免疫接种预防措施

6.2.1合理使用疫苗:使用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的疫苗,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6.2.2猪场除了用好常规疫苗如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猪丹毒、猪肺疫外,还要用好引起猪最大疾病损失的呼吸道病综合症疫苗伪狂犬疫苗、萎缩性鼻炎疫苗、喘气病疫苗等,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一定要重视仔猪免疫。

6.3建立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

在养猪的过程中,呼吸道综合症的易发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猪有应激因素如断奶、母猪分娩、天气变化、注射疫苗等发生前后,建立科学有效的、合理的药物预防措施,是预防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关键,具体的措施如下:

6.3.1母猪产前、产后7-10天,在母猪料中添加利高霉素,能有效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2母猪产后一针保健。母猪产后身体最虚弱,一方面最容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也最容易排毒,将其身上本身就有的疾病传染给仔猪,母猪产后8小时内尽早肌肉注射得米先或母易安,同样能有效地预防母源性呼吸道疾病早期传染给仔猪,有效预防母猪、仔猪呼吸道病综合症。

6.3.3仔猪出生后3天、7天、21天给每头仔猪分别肌肉注射土霉素、氟苯尼考或头孢0.5毫升、0.5毫升、1毫升,在乳猪、仔猪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就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乳猪、仔猪早期感染呼吸道病病原,预防母源性的疾病传染给仔猪,使仔猪度过疾病的易发期与生命活动的疾病易感危险期,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3

【摘要】目的探讨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方法收集并分析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监测资料,分别计算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theexpectedyearsofpotentiallifelost,eYpLL)、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oflifelost,YLLs)、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结果2004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p、YLLs/1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上述指标分别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疾病负担为女性高于男性,呈现0岁和60岁以上两个高峰,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分别以0岁组和>35岁组为疾病负担之首。结论CopD和肺炎是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疾病负担,60岁居民是重点人群。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疾病负担;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早死生命损失年;死亡率;居民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非传染性疾病,是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引起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疾病负担中呼吸系统疾病总计高达20%,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结核和肺癌在世界范围内均位于死亡和残疾的前10位,并将在2020年上升至前7位〔1,2〕。我国2003年CopD已居疾病负担的第6位,如果将肺心病、肺结核和肺癌均归于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种疾病死因中排在第一位〔3〕。近年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疾病负担的分析研究多限于单个指标,因而不能全面反映疾病负担。本文收集了安仁县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居民死亡监测的数据资料,采用多个测量评价指标,综合分析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当地政府及卫生部门做好有效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2004至2005年居民死因数据来源于安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登记,属卫生部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人口资料来源于安仁县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所有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

1.2疾病负担测算方法

1.2.1潜在期望寿命损失年数(theexpectedyearsofpotentiallifelost,eYpLL)〔4〕eYpLLx={∑13i=1yi·mi·〔65-(5i-2.5)/100000〕}。eYpLLx为考察个体的指标,人群eYpLLp,其公式为:eYpLLp=〔∑13i=1qi·eYpLL5i-5〕·100000。

1.2.2早死生命损失年(yearsoflifelost,YLLs)参考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96年共同出版的《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有关分组方法与资料,其公式为〔5〕:

YLL=KCe(rα)/(r+β)2〔e-(r+β)(L+α)〕〔-(r+β)(L+α)-1〕-e-(r+β)α〔-(r+β)α-1〕+(1-K)/r(1-e-rL)。

本文为了能更确切地反映该县实际情况,采用的期望寿命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

1.3统计分析所有调查数据用access2003数据管理软件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全面核查。然后应用excel2003和SpSS15.0进行运算和统计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标准化率计算均按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调整标化。

2结果

2.1不同年份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2004年总人口数39739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所致的eYpLLp、YLLs/1000分别为82.79/10万、885.83年、10.42;2005年为85.74/10万、706.22年、10.38。2005年总人口数398903,死亡率较2004年升高,而eYpLLp、YLLs/1000下降。

2.2不同性别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eYpLL及YLLs2004~2005年安仁县男性人口数414601,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eYpLLp、YLLs/1000分别为81.52/10万、780.19年、10.29;女性分别为381693,87.24/10万、811.47年、10.52。女性高于男性。

2.3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及YLLs本研究将呼吸系统疾病分为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其他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胸膜炎等。2004~2005年呼吸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率及对人群总eYpLL和YLLs的影响程度不同。死亡率居前三位的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YLLs/1000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CopD、肺炎、下呼吸道感染(0.30),eYpLL、YLLs排序与死因顺位不一致。见表1。

2.4不同起始年龄呼吸系统主要疾病eYpLL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eYpLL各年龄段呈现不平衡趋势,且eYpLLp与eYpLLx(为了解释方便,eYpLLx用天而不是年来表示)不尽相同。eYpLLp排在前三位的年龄段为0~岁组、50~岁组和45~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p最低。eYpLLx排前三位的是0~岁组、50~岁组和60~岁组,5~19岁组、25~34岁组eYpLLx最低,为0天。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所致的潜在期望寿命损失,0~岁组以肺炎排第一位,20~岁组以CopD、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35~岁及以上年龄组以CopD居首位,且以50~岁组最高。见表2。

2.5各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2004~2005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平衡,主表1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eYpLL、YLLs比较表2不同起始年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eYpLLx前三位排序及eYpLL比较要集中在0岁组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2005年0岁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水平及YLLs较2004年下降,而65~及以上年龄组上升,但总趋势一致。0岁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为94.28/10万,YLLs/1000为30.98,居15~岁以下各年龄组之首位。60~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及YLLs/1000呈递增趋势,60~岁年龄组分别为127.97/10万、18.24,8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分别为2728.10/10万、219.97。见图1。

3讨论

通过对人群早死所致的疾病负担研究,有助于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确定卫生防病的政策和策略,制定高危人群健康干预计划,比较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传统方法一般用死亡率、死因顺位来评价,但不能反映早死的危害程度。本文应用epYLLp和YLLs对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疾病负担进行综合分析。

本文显示,2004~2005年安仁县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及早死造成的eYpLLp、YLLs/1000,与黄艳平、时黎等〔4,5〕报道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因为各地存在不同的疾病死亡模式,人群死亡的疾病种类和年龄构成存在差异。合理选择疾病负担指标,尤其是采用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能更加全面地评价疾病负担,从而为确定疾病防制工作重点、制定减少疾病负担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发现,男性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引起的eYpLLp和YLLs/1000均低于女性,说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对女性健康的危害更大。有研究表明,吸烟是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全球近80%的CopD死亡与吸烟有关〔6〕,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烟人群,约占全球吸烟人群的1/3,而被动吸烟(吸“二手烟”)人数更多〔7〕。出现本文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室内燃煤使用增加了女性居民的暴露机会〔8〕,也可能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主要集中于高年龄组人群,而高年龄组人群以女性居多,但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中,以CopD造成的eYpLLp、YLLs/1000最高,肺炎排第二位;肺炎死亡造成的eYpLLp与CopD相近,而YLLs/1000相差较大,可能原因是CopD的主要危害对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其死亡对eYpLLp影响较小,而肺炎死亡危害的对象主要为低年龄组人群。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所致的疾病负担不同年龄段有较大差异,呈现出“U”型结构。以1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强度较大,出现两个疾病负担高峰。可能原因是儿童呼吸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完善的免疫机制还未形成,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60岁以上居民因机体老化,器官局部的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居民成为了该县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点人群,应针对以上人群特点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中,全球范围有36%下呼吸道感染和22%CopD是由空气污染造成的;在下呼吸道感染和CopD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中,因工作场所、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分别占41%和42%,而儿童和老人是主要受危害人群〔9〕。提高室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是降低儿童、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减少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婉贞,叶秀文.亚太地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负担现在与未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1):78.

2SchünemannHJ,woodheadm,anzuetoa,etal.avisionstatementonguidelinedevelopmentforrespiratorydisease:theexampleofCopD〔J〕.Lancet,2009;373:7747.

3何权瀛.从20年来我国呼吸病死亡专率及其在总人口死因排序看卫生资源的分配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0305.

4黄艳萍,叶绪芳,汪峰,等.贵州省2004年疾病监测区人群早死病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4951.

5时黎,黄钧裕,付笑冰,等.2003年广东省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疾病负担研究〔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34(2):179.

6ReillyKH,GuDF,DuanXF,etal.Riskfactorsfor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mortalityinChineseadults〔J〕.amJepidemiol,2008;167:9981004.

7YangGY,KongLZ,ZhaowH,etal.HealthsystemreforminChina3emergenceofchronicnoncommunicablediseasesinChina〔J〕.Lancet,2008;372:16971705.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4

关键词:住院儿童;疾病谱;死因

儿童疾病谱变化规律的研究是了解儿科病种变迁,为临床治疗、儿童预防保健提供宏观指导,及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可靠依据。研究珠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近20年住院患儿疾病谱,对珠海市儿童疾病诊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某妇幼保健院199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儿科住院,年龄为14岁及以下的患儿共计137849例归档病案进行分类统计。资料来源于某妇幼保健院病案统计管理系统中住院病案首页信息,资料完整真实。

1.2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疾病诊断参照诸福棠等主编的第6版《实用儿科学》[1]和相关专业会议统一规定。疾病分类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2]及广东省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疾病分类与代码库》,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病种。按患儿出院时间分组:划分为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2个时间段组别,以研究对比前后10年某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年龄分组参考常用的年龄阶段划分为5组。新生儿组:脐带结扎起至满28天;婴儿组:29天至未满1周岁;幼儿组:1岁~3岁;学龄前期组:>3岁~6岁;学龄组:>6岁~14岁。

1.3统计方法

用excel2013建立数据库进行整理、汇总;采用SpSS18.0处理年龄、性别、疾病分类构成及死亡人数等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年龄分布

20年来儿科14岁及以下的住院患儿共计137849例,婴儿组52341例(37.97%),新生儿组37683例(27.34%),幼儿组24284例(17.62%),学龄前组15413例(11.18%),学龄组8128例(5.9%)。婴儿组患儿在各个住院时间段中所占百分比均为第1位,两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性别情况

男性患儿在各个住院时间段中所占百分比均为第1位,比较2个时间段住院患儿住院人数,发现住院人数数量逐渐增加,男性患儿所占的百分比逐渐下降(χ2=96.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疾病系统构成及顺位

2个时间段住院患儿疾病系统中占第1位的都是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居于第2位。传染病有上升趋势,由第4位升至第3位;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性疾病有上升趋势,分别升至第5和第7位;消化系统疾病有下降趋势,由第3位降至4位,见表3。

2.4单病种构成及顺位

肺炎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稳居2个时间段第1、2位,例数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在第2个时间段出现大爆发升至第6位;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及支气管炎例数和构成比逐年增加,分别升至第3、4、5位;腹泻病明显下降,由第3位下降至第7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第5位降至9位,见表4。

2.5死亡疾病顺位及构成

住院死亡患儿共127例,合计病死率为0.09%。1999年-2008年为0.22%(82/37989例),2009年-2018年为0.05%(45/99860例),病死率下降明(χ2=87.21,p<0.001)。前10位死亡病种中新生儿疾病占了一半,其中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重度窒息一直都位列死亡病种的前6位内;重症肺炎一直位列死亡病种第二位,见表5。

3讨论

3.1住院患儿一般情况

20年期间1岁以内患儿发病率最高,婴儿组和新生儿组在两个住院时间段所占百分比均分别为第1、2位,其原因考虑:⑴婴儿期主动免疫功能不成熟,母乳喂养的婴儿,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主动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而且是体格生长第一高峰期,需要营养素丰富的食物,其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消化紊乱、腹泻、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疾病[1];⑵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适应环境的阶段,生理是出现血液循环的改变和自主呼吸的建立,其他功能未完善。故继续加强母乳喂养的推广、合理喂养、定期体检、体格锻炼及预防接种等仍是婴儿期保健的重点。比较两个住院时间段,幼儿组患儿所占百分比增加明显(χ2=361.31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患病率增高原因考虑与近十年早教机构迅速发展,0岁~3岁儿童集中生活接触,容易导致疾病传播等因素有关。住院男性患儿占比高于女性患儿的原因考虑为:⑴有些疾病本身的发病率存在男女差异;⑵部分家属仍保留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较多的关爱男孩;⑶我国长期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比较两个时间段,男性患儿所占百分比逐渐下降(χ2=96.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考虑与2013年二孩政策实施,女孩出生率增加有关。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5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866-01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细菌引起。一般包括感冒、急、慢性咽炎,扁桃腺炎等。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上呼吸道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并不限于这些疾病本身,而主要是这些疾病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继发症。所以应积极防治。

1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继发症

1.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它也是哮喘发作、肺心病加重的重要诱因。

1.2循环系统急性风湿性心脏炎,以及遗留的风湿性心瓣膜病与化脓性扁桃腺炎有关。有些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数日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有些感冒伴有的心悸及心率失常多是心肌炎所致。上呼吸道感染也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因素。

1.3泌尿系统急、慢性肾炎往往与扁桃腺炎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滤过膜上有关。此外,上呼吸道的化脓性感染通过血行播散也可引起肾盂肾炎等。控制上呼吸道感染也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环节。

1.4其他消化系统使小儿发生消化不良性及感染性腹泻;神经系统的多发性神经炎,尤其是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及急性脊髓炎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及其它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还常常引起鼻窦炎、中耳炎。一些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脑炎,一开始也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不注意常造成误诊,使病情恶化,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很多疾病,而一些疾病如结核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也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当遇到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或经常上呼吸道感染,应想到其它疾病的的存在。

2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虽大都是病毒引起的,但是细菌引起亦不少,况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病毒侵袭的基础上,细菌乘虚而入,造成混合感染,因此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首先要搞清楚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症下药。

2.1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分

2.1.1病毒性感染者鼻咽部的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症状较明显,临床上多以鼻塞、流鼻涕、打喷嚏为主。鼻涕呈清水样,如咳痰则痰液也很稀。而细菌性感染者,局部症状不明显,如扁桃腺炎,可有扁桃腺肿大、化脓等。.若临床上有咳嗽、咳痰者,痰常粘稠发白或黄。如是黄痰则无疑是细菌性感染。

2.1.2病毒性感染者全身症状不明显、成人多见,仅有畏寒、发热。细菌性感染者全身症状重,常有寒战,随后高热,周身酸痛不适。

2.1.3病毒性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常不升高,分类中多为淋巴细胞增多。细菌性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常升高,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2.2不同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问题

对于病毒性的可应用病毒灵以及清热解毒剂、穿心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而细菌性的则主要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

2.3上呼吸道感染的对症处理

在对症处理中不能仅用退热剂。若是感冒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可用抗组织胺药物。若有咳嗽、咳痰,还要根据情况应用解痉、止咳,祛痰等药物。

3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3.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3.2注意防寒,这应包括两个方面:(1)平时气温突变时,要注意增减衣服。冷时不要增衣太多,因为长期穿衣太多便使耐寒力大大下降。(2)发病时不要穿得过厚,否则稍一活动便大汗淋漓,一遇风寒常使病情加重。

3.3注意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局部感染灶,这些病灶的存在可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上呼吸道粘膜的局部屏障作用减弱,容易使病原体侵入而发病。

3.4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流行时,要注意“早发现,早治疗”,可用减毒活疫苗或菌苗接种,增强免疫力。亦可用药物预防,如金刚胺、中草药的清热解毒方剂等。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

[2]叶任高内科学2001.

[3]朱元玉陈文彬呼吸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斯崇文贾辅忠李家泰感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6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特点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9-0197-01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养猪场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症为猪发病后呼吸道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目前,导致猪呼吸道疾病常见的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猪蓝耳病等。由于引发病变的病原体较多,采用打疫苗的防控方法会导致成本过大、影响发育、增加劳动力成本等问题。因此,养猪场应针对猪呼吸道疾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定期投喂药物,以用来起到预防的效果。

一、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首先,猪呼吸道疾病多在养猪场流行,发病猪多为6~10周龄保育猪以及13~20周龄育成猪。此外,18周龄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集中发病阶段,其死亡率能够达到20~80%,死亡率与猪龄成反比。其次,猪呼吸道疾病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例如,6~10周龄猪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橡皮肺的症状;13~20周龄猪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喉头出血等症状。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发病猪耳尖,且在其四肢末端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紫斑。

二、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主要有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眼屎增多等症状特点。此外,急性猪呼吸道疾病会导致发病猪突然死亡或者发热明显,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猪,则会出现生长缓慢、食欲不振的症状。在感染呼吸道疾病大约两周后,会出现咳嗽,若在此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那么咳嗽的症状可持续2~3个月。

在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发性疾病中,有猪流感、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而猪呼吸道疾病容易激发的疾病有猪嗜血杆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除上述之外,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原因还有不良条件和气候。例如,昼夜温差大、断奶日龄不一样、不全进全出饲养、营养不平均等都是猪呼吸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由于这些原因会使猪呼吸道疾病传播流行,所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应注意随时观察。此外,猪肺炎引起的蓝耳病、气喘病、会加重猪呼吸道疾病的病情。

三、预防措施

由于呼吸道疾病很复杂,一般治愈后还会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在购买新猪时要谨慎检查,保持猪仔健康无病。如果是购入商品猪,应隔离观察15天,经检疫无病方可混群饲养。饲养期间,要提供合理营养,增强猪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避免对猪喂养发霉、变质、受污染的饲料,因为饲料中的霉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免疫系统。同时,还应注意猪舍内的卫生问题,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减少氨气味道,在保证空气通畅的情况下也要进行适当的保温。

此外,还应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由于能繁母猪、猪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群体,因此,母猪分娩前要按照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伪狂犬、猪瘟等疫苗免疫,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由此能够使出生的猪仔也带有较高的免疫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病疫的目的。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毫升,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在猪仔成长至6周龄时,可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此降低猪仔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的损失。

四、治疗措施

由于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并且愈合后的复发率比较高。因此,早期诊断并且及时治疗是药物治疗成功的主要基础。若及早诊断并在初期发病时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那么将能够有效的减少死亡的几率,若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则会导致由呼吸道造成损伤逐渐转变为慢性病,从而增加了治愈难度。对于能够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使猪在食用饲料的过程中达到药物治疗的目的;对于不能正常采食的患猪,可以采取皮下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的方法加以治疗。若是条件较好的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遇到猪仔、育肥猪发病状况时,可以选择在每50千克饲料中添加0.15千克纯土霉素碱、100克复方庆大霉素与安乃近,连续喂养5~7天,全群预防,以减少病发几率。

此外,对于猪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应以控制及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这种治疗原则能够有效的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其自身免疫力。目前,比较流行的治疗药物一般为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先锋4号等;若用于止咳平喘则强力喘康、麻黄碱等;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可以加强猪的免疫能力;樟脑磺酸钠注射液、林格尔氏液则能够达到强心的功能。

五、结语

由于各种猪群均可发病,且猪呼吸道疾病多为几种病原先后同时感染,所以治愈的难度较大。感染猪呼吸道疾病的猪往往病情复杂。面对这种情况,应及时将经济价值相对较小的猪进行隔离或者宰杀,如此一方面能够切断传染源,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减少经济损失。猪的呼吸道疾病多在秋冬呈现爆发趋势,规模大的专业户应在此时重点防范,并及时注射疫苗以提高猪的免疫力。此外,猪呼吸道疾病非常复杂,所以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购买新猪时也应做到仔细检查,确认新猪无病后再购入。只有对每个环节加强注意,及时检查,才能彻底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兰宁恒.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8).

[2]张爱勤.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1(06).

[3]陈晓英.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6).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7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是北京市常见的季节流行性疾病。它的发病与蔓延与环境气象条件密切相关[1-5]。根据北京市东直门中医院十年的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的历史病例和同期天气气候资料,研究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与天气气候的相关关系,建立医疗气象预报模型,通过大众传媒媒体,可逐日滚动地提供未来一周天气气候与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生、发展与蔓延趋势的预报与风险水平评估,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可在很大程度上为疾控部门和百姓提供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可能流行的气候背景,积极地指导广大城乡居民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保障居民身体健康[6-10];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尝试。

2 资料搜集与因子相关分析

2.1 资料来源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逐日发病病例,取自北京市东直门中医院的住院病历档案。自1998-01-01~2007-12-31,搜集到各类病例样本3652个,无缺测。为了使东直门中医院的住院病历档案中的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在北京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试用统计单位病床住院率(逐日住院人数÷当年病床总数)的方法,既去除了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的年际间因床位不同引起的差异,又能使预报研究成果在首都具有一定的推广和预防的作用。同步原始气象因子(Raw)由北京市观象台提供,包括逐日地面基本气象要素9个(含1.日平均气温2.日极端最高气温3.日极端最低气温4.日平均相对湿度5.日最小相对湿度6.日平均水汽压7.日降水量8.日平均风速9.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因子样本数9*3652个,没有缺测。

2.2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病的统计学特征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冬半年冷季较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11-12]。详见图1。横坐标为一年366天(含闰年),纵坐标为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逐日的平均住院率直方图。图(1)中的曲线,为逐日发病率的谐波外廓线。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病的统计参数值见表1。从表1所列数据不难看出,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的平均值均大于中位数,概率分布应属于下限为零的左偏类型。经检验(按正态、对数正态、韦伯、伽玛等概率分布,分组计算理论频数与经验频数、构造统计量:χ2=(经验频数-理论频数)2/理论频数),进行统计检验得到的初步印象是,以呼吸道疾病为例的概率分布接近于对数正态分布[13]。其概率密度函数为:391643。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描述非负随机变量、低端数据出现频率高于高端数据的左偏型概率分布模型。经检验,另外二病的概率分布也基本属于此种分布,此不赘述。

2.3 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发病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2.3.1 自定义环境气象因子

所谓环境气象因子,是指根据原始(Raw)9个地面基本气象要素,按一定方法加工派生而成。比如,采用预报模式启报日之前,一个指定时段内的原始要素预处理数值。即气象因子:⑴.∑t≥5℃,指5度以上活动积温、⑵.∑t≥10℃,指10℃以上活动积温、⑶.tmax-tmin,气温日较差、⑷.tmean,平均气温、⑸.t,气温变化斜率、⑹.H(%),平均相对湿度、⑺.Hmin(%),最小相对湿度、⑻.Vp,平均水汽压、⑼.pre,降水量、⑽.wind,平均风速、⑾.ap,平均海平面气压、⑿.Diff,大气扩散参数。其中气象因子⑴、⑵,是从1月1日按正值累积。因子⑶、⑷、⑹、⑺、⑻、⑼、⑽、⑾是因子源值(指定时段内的,下同)等权或半衰权重的平均值。因子⑸的计算方法是:因子源值先用直线方程拟和一条直线Y=b0+b1*X,得到线性相关系数r、直线斜率b1,将解得的斜率值再乘以方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即:t=abs(r)*b1,当t>0表示升温,当t<0表示降温。因子⑿,由(2)式计算所得,即:()()pr101000100min(%)+=eapwindHDiff(2)

2.3.2 呼吸道疾病发病与气象因子的单相关与偏相关分析

以呼吸道疾病(简称疾病,编码0,下同)为代表,计算它与上述12个环境气象因子的单相关矩阵R(i,J)(,i,J=0,1,2,,12)由于单相关系数矩阵对称,仅打印上三角区域元素即可,标识为:0~11行,1~12列。矩阵列中,0行的12个单相关系数,代表疾病与上述(同步编码的)12个环境气象因子的单相关。黑色字体为绝对值≥0.0(5相关显著)的因子。1~11行,2~12列,表示气象因子之间的单相关矩阵;比如,元素r(1,2)=0.9987,即5度积温与10度积温间存在极高度相关,余可类推。仿此,也将所有气象因子相关显著的区域用黑体字表示,可以看到,气象因子之间很不独立,存在明显相关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挑选尽可能独立、贡献大的气象因子建模,分别计算了疾病与12个气象因子的偏相关,令原单相关矩阵R为初始零步矩阵,按照下面递推算法变换[14],可以获得全部偏相关系数,即通常,偏相关标识为:part(i,J.1,2,p),表示扣除因子K=1,2,p的影响之后,当家因子i与J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比如,表2中的part(01.23456789101112),表示扣除气象因子23456789101112之后,疾病0与气象因子1的偏相关系数,余可类推。从表中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呼吸道疾病发病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关系最为密切[15-16]。当强冷空气影响北京地区之后,24小时或48小时的降温幅度≥5℃,平均气温会持续偏低,表2中第2列的偏相关系数可以证明,气温与发病率呈反相关,既气温越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也表明连续日平均气温对未来一周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的贡献是明显的。同理,强冷空气刚侵袭北京时(典型的连续3天左右的降温大风天气),时常是风力较大,或连续降水天气,此时段的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较小,当冷空气过境之后,气温日较差增大,日平均风速减小,从气象要素的方差贡献中体现了日较差和日平均风速的较大贡献;呼吸道疾病与日较差呈正偏相关(日较差越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而呼吸道疾病与平均风速呈反偏相关(日平均风速越小、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越高)。从气象要素对呼吸道疾病发病的贡献的事实证明,由于强冷空气过境的影响,呼吸道疾病将致后5~7天发病;如此,当天气有明显的剧烈变化时,是可以对未来一周左右的呼吸道疾病进行预报的。从理论上讲,偏相关就是因子的偏回归贡献。为了验证经过多轮迭代递推后的偏相关计算的精准性,我们还计算了环境气象因子的Xi的方差贡献值pVi,即因子的偏回归平方和,它也是因子重要性的度量方法之一,见表(4)。理为百分比,也列于表2。比较表2的偏相关系和方差贡献的对应数值,不难看出,偏相关系数与方差贡献的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但前者的计算,要简单方便。至于肺炎和支气管炎疾病,与此分析结果类似,不再赘述。

3 医疗气象预报建模与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水平的评估

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医疗气象预报与发病风险水平评估采用5档分级的方法。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疾病发病率及发病风险水平。为此,通过下面两个步骤来完成。

3.1 组建逐日发病率滚动预报的多元回归模式

本文采用膨化的经典回归技术建立预报模型。该模式可写为下式,即:按照表2偏相关系数大小的排序,挑选绝对值较大的前5个因子X(ii=3、4、8、10、12)建模。令n=5,为了尽量使用5因子提供的有用信息,将5个因子的平方项与交叉项(XuXv),u,v=1,2,5;作为新的因子加入建模。这样,因子总数膨化为:m=n+n(n+1)/2=20个。为了检验模式的建模回归效果,本文预留建模总样本的约1/8不参与建模,预留样本序号,在10年总建模样本序列中,随机(由Rand函数)抓取、可以做到不同季节均匀分布。预报模型(5)的建模效果简介如下。以预报未来一周逐日发病率的模式(模式编码:Raw5-7_8)为例,该模式建模样本个数:3205,预留检验样本个数:433。该模式,预报未来一周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平均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1630、0.2173和0.2144。预报模式的F值,分别为:19.3、28.0和34.6。为进一步检验未来一周曲线上7节点预报值i与实况值j的相似程度,本文采用相似系数法(夹角余弦)Sim来衡量[17],即()∑∑∑=22ikjkikjkSQRXXXXSim(6)(6)式中,i,j=1,2,,3205;k=1,2,,7)。若向量i与向量j完全相似,则Sim=1;完全不相似,则Sim=-1。根据计算,上述的3205个建模样本,预报未来一周逐日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率曲线与实况发病率曲线的相似系数,分别可达0.9904、0.9742和0.9925。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预报值的走势与原始值极为相似。建模的所有统计参数,均通过了相应的相关显著的统计学检验。

3.2 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预报分级与发病风险水平的评估

评估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水平与预报结果的气象分级,同步进行。评估与分级,本文采用概率积分的方法。该方法的要点是:首先,按照评估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发病风险水平(或气象分级)的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分级数目及相应概率标准。比如,预报结果分为5级,事先期望各级所占概率分别为p1、p2、p3、p4和p5。注意,∑pi=1(。i=1,2,,5)这将意味着,(5)式的预报结论中,将有pi*100%的预报结果可以期望降落到第i级。其次,如何判断(5)式预报结果Yi的级别归属?如果仍将概率标准定为5级,在样本的连续域上,为了分级,须有4个分点即g4、g3、g2和g1。当Yi<g1预报1级。发病人数很少,发病风险水平很小当Yi>g1andYi≤g2预报2级。发病人数较少,发病风险水平较小当Yi>g2andYi≤g3预报3级。发病人数偏多,发病风险水平中等当Yi>g3andYi≤g4预报4级。发病人数较多,发病风险水平较大当Yi>g4预报5级。发病人数很多,发病风险水平很大分界指标g1、g2、g和g4的获取,可以根据指定的概率密度标准p1、p2、p3、p4,对(1)式作概率积分,当曲边梯形的面积,分别达到∑pi时,所记录的4个分点位置gi(i=1,2,3,4),即为5级的分界指标。余可类推,不再赘述。本文选择如下概率标准Yi(0.32、0.43、0.10、0.09、0.06),作为预报分级标准。按照该标准,找到gi对建模样本回代结果进行预报分级,结果见表3。

4 所建模型对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预留样品的回代检验

针对433个预留的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检验样本。使用未参与建模的预报因子,代入(5)式,得出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预报值,计算其与实况值的相关系数,统计结果表明,未来一周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2、0.2624和0.2366。预报未来一周逐日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曲线与实况发病率曲线的相似系数,分别可达:0.9907、0.9769和0.9925。预报的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走势与原始值极为相似。所有统计参数,也均通过了相关的统计学检验。首先,对预留历史样本实况进行同步分级。再用同期气象因子值,调用未来一周逐日肺炎、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疾病率的模式(5),计算所有预留样本的拟和值及预报分级。其分级结果比较如下,详见表4。从表4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以预报结果与实况相差≤±1级统计为正确,不同时效的拟和正确率,平均可达72%以上。预报级别与实况完全一致的,约占33%~37%。该模式,建模与预留预报的检验,无明显差异,基本均可以达到预报3次命中2次的准确率,可以在值班平台检验试用。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8

一、疫情精细化管理

狠抓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健全县、乡、村三级疾控网络,提高了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每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动态监控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发生情况,对辖区传染病报告情况、报告卡填写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等进行浏览审核,及时对网络报告单位上报的传染病进行核实、订正、审核,查找可能出现的暴发流行苗头,以便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定期对医疗机构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领导组织建立、措施制订及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疫情网络直报系统24小时畅通,疫情报告准确、及时;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医疗机构对重点传染病和暴发疫情开展主动检索,杜绝疫情迟报、漏报、谎报现象发生。加强疫情预警系统管理,坚持每天查看疫情预警,发现疫情预警,及时向有关科室汇报,搜集聚集性病例,排除疑似事件,及时填报异常信息卡。每天进行查重,及时删除重卡,全年无重卡。制定下发《2015年嘉祥县部分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意见》、《2015年嘉祥县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意见》等文件,按照文件要求及时浏览、分析全县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随时做好流调及上报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周分析,每月5日前进行一次月分析,积极开展布病、出血热、手足口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研判。按时完成周、月、季、年分析,对流行季节重点传染病进行预测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11月份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及编码维护工作并将数据上传到市疾控中心。

二、重点传染病规范处置

1、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根据今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形势,启动并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机制。召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会议,通报了我县手足口病疫情情况,分析疫情形势,提出防控策略。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测,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对手足口病病人和疑似患者进行流调、跟踪随访、医学观察和疫点处理。全面调查聚集性疫情,完成每月5份普通手足口标本采集和每年5份双份血清采集任务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进行上报。同时加大手足口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知晓率。

2、流感/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

 为有效应对流感大流行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科学、规范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全县广大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制定《嘉祥县流感大流行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嘉祥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队积极应对流感/人禽流感疫情。主动完成1月—12月病例主动搜索工作。为提高中心业务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制水平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适时召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培训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会议。提高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水平,更加规范科学的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救治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各级疾控系统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做好老年人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工作,组织召开全县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培训暨肺炎球菌性疾病防控启动会议。炎球菌性疾病防控项目的启动为维护全县老年人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3、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

认真贯彻落实《霍乱防治方案》和腹泻病的各项技术措施,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处置霍乱疫情。制定并下发《关于做好霍乱手足口病等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霍乱防治机动队,做到了“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四落实,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理、早控制”的原则开展科学防控,科学预测全县疫情动态。开展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技术师资培训,积极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进行督导检查,做好人员、技术和物资的储备。进一步抓好了腹泻病门诊的建设,全县腹泻病门诊均于5月1日按时开诊,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均配备霍乱检测试剂,并开展了对可疑病例的快速诊断,做到了逢泻必登、逢泻必报、逢泻必检、逢泻必治。

严格执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实行霍乱疫情每周零报告制度和霍乱疫源检索每月上报制度。

4、出血热防控工作

为切实做好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召开全县出血热防控工作会议。县疾控中心积极与县政府、卫生局和爱卫会汇报和沟通,印发出血热疫情研判,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完成血清采集送检工作,并将个案调查及时进行了数据库录入,对所采标本已全部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于春秋两季开展部级监测点出血热宿主动物监测工作。检测结果将科学指导我县出血热防控工作。积极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部分接种信息录入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将结果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开展黑线姬鼠标本采集项目。编排制作出血热防控科普短文在《今日嘉祥》,嘉祥卫计局网站开展宣传工作。

5、狂犬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强化犬咬伤门诊建设,加强知识培训,深入宣传狂犬病防治知识,积极合理接种狂犬疫苗和抗狂犬免疫球蛋白。9月28日完成“狂犬病日”宣传工作。

6、布病防控工作

对全部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建立健全布病病人信息登记和管理制度。认真开展羊、牛职业暴露人员血清学监测工作。为了提高群众对布病的认识,保障全县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精心编排、印制布病防制知识宣传画、宣传单,以乡镇为单位在大型的牛、羊养殖、交易基地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对个别大型养殖场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指导。为提高全县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布病防治知识组织召开全县布病防控工作会议。编排布鲁氏杆菌病防控科普短文在《今日嘉祥》,嘉祥卫计局网站开展宣传工作。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9

感染性疾病:

发热头痛有细微差别

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有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春天是感冒发热的高发期,而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出现在感冒发热之后。常见感染性神经疾病都会表现为头痛、发热、抽筋、昏迷。

如果高热40摄氏度持续五天,出现头痛、抽筋、意识障碍等症状,很可能是病毒性脑膜炎的表现。如果发热五天以上、一个月之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则有可能是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表现。如果低烧五天以上,出现盗汗、消瘦、纳差,则有可能为结核性脑膜炎。

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

频繁复发可致病情加重

中枢性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有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受损和渐进式致残。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表现是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有些患者从手指开始逐渐身体麻木、眩晕甚至小便失禁,有的视力下降,有的走路一瘸一拐,表现很像中风。

周围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有格林巴利综合症。通常患者会先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五天到一个月内,从下肢开始出现对称分布的瘫软无力,且症状逐渐向上蔓延,有些病人最终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

该病在起病之初容易被错当成普通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有病人甚至上了呼吸机后才发现是神经系统病变。对该病常规方案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四肢无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以重症肌无力为代表。重症肌无力的突出特点是眼睑下垂、重影,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吞咽、喝水困难,四肢无力,最终出现呼吸困难和四肢瘫痪。患者出现的四肢无力具有波动性,即“早轻晚重、运动后加重”。如今,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取得很大进步,病人可以长期生存。

北方的春季经常出现雾霾和沙尘天气,气候也较之南方更为多风干燥,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和过敏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

预防哮喘发作,首先要避免与发病有关的过敏源接触。春天百花盛开,空气中的花粉颗粒浓度显著升高,这些漂浮于空气中的花粉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

其次,要预防呼吸道感染。春天天气冷热变化较大,昼夜温差也大,使人容易患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与哮喘的发作密切相关。

第三,居室环境要适宜。在居室的地毯、沙发、空调中的灰尘中往往寄生着看不见的螨虫、霉菌等微生物,春季的气温、湿度很适合它们生长繁殖,而这些微生物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第四,防治变应性鼻炎(也称过敏性鼻炎)。有资料表明哮喘患者中有60%左右的人患有变应性鼻炎。哮喘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在气管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鼻炎能明显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并减轻哮喘的症状。

哮喘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以备哮喘发作时缓解症状,以上这两种药物可以快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同时也是容易在春季发作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

春季日夜温差大,慢阻肺患者若不注意保暖,也会诱发慢阻肺急性发作。

在饮食方面,慢阻肺患者要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高糖食物会增加呼吸功耗。经常咳嗽导致浑身无力,消耗量大,在饮食上可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营养。

呼吸系统疾病与预防篇10

目的探讨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标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患者病情实行心理干预、环境预防以及呼吸机干预等一系列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29,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用药指导,机械通气以及饮食营养指导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患者预后不良或死亡,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心理护理;重症护理;效果观察

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成为临床中多发类疾病,尤其多发于肺部、支气管及气管部位。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咳嗽、胸痛、呼气急促等症状,若病情得不到控制,病情发展可能会引发气短、缺氧、呼吸衰竭等状态致残致死。而对于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不仅仅需要有效的治疗,同时也需要针对患者病情状态配合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彭佳等[1]研究认为,通过科学、规范、细致的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疗效,促进预后恢复。为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本院通过对重症呼吸疾病患者实行心理干预、环境预防以及呼吸机干预等一系列个体化护理措施,其护理效果令人满意,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6例,女37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59.7±6.3)岁,全部患者均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X胸片检测等确诊符合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其中肺癌9例,支气管哮喘25例,支气管扩张1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22例,慢性支气管炎23例;采用数字标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60.3±6.7)岁,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8.6±5.9)岁,针对患者病情实行心理干预、环境预防以及呼吸机干预等一系列个体化护理措施。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患者病情实行心理干预、环境预防以及呼吸机干预等一系列个体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患者普遍对自身病情知之甚少,其心理多伴有紧张、焦虑之感,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可引发抑郁恐惧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就需与患者积极沟通,了解掌握患者情绪,给予一定的关心与鼓励支持,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作为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状态,促进病症好转,但是机械通气所介入性治疗,若护理不恰当会引发相关并发症为预后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对此护理人员需完全掌握通气治疗护理技巧,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机械通气期间注意事项,定期清洁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质及口腔痰液,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呼吸机对抗情况发生,同时及时对呼吸机进行消毒避免感染。③饮食指导,重症患者因疾病困扰导致自身机体缺乏足够的营养,患者体虚;对此护理人员可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补充维生素、高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矿物质所需;叮嘱患者适量饮水,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多餐。④药物指导,患者需采用多种药物配合治疗,护理人员需谨遵医嘱帮助患者提供安全的用药保障,讲解其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指导药物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量调整用药。

1.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护理疗效。痊愈:经护理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完全消退,病情恢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病情得到控制;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治疗病情后均得到控制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029,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961,p<0.05)。

3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多属于慢性疾病,其病情发展时间长,同时也具有反复发病、呼吸道感染率较高等特点[2],尤其病情程度较重的患者极易引发呼吸道系统相关并发症,为患者生存治疗造成预后困难。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护理时,若护理服务不细心或不全面有较高几率引发呼吸性感染或其他症状,致使患者病情扩展,不利于后期治疗恢复,同时也可能会增加患者治疗期间心理负担,失去治疗恢复的信心。对此,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可在常规护理措施之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此增加患者病情康复效果[3]。本院通过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环境预防以及呼吸机干预等一系列个体化护理措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4-5],适当的心理疏导为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而细致、周到的机械通气护理以及饮食指导等服务为患者降低并发症,保障治疗期间良好的营养膳食补充,科学的药物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一系列全面、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治疗恢复提供了有效保证,本组研究结果也证实这一护理措施优质的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佳.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659-2660.

[2]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9-2010.

[3]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22-123.

[4]邓俊.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