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的传输方式十篇网络的传输方式十篇

网络的传输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1:09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1

关键词:地铁通信网;开放式传输网络(otn)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U2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开放式传输网络,即opentransportnetwork,简称为otn技术。目前,开放式传输网络在地铁通信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广州地铁、上海地铁、重庆轻轨、南京地铁、北京地铁都有线路采用了该技术方案。在地铁通信网中应用的技术方案除开放式传输网络之外,还有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和基于同步数字传输系统的综合业务承载网、基于异步传输模式的多业务平台以及弹性分组环技术。在这些技术方案中,开放式传输网络系统的用户接口极为丰富,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配置带宽,能够传输以太网信息以及宽带数字视频,具备1+1环路自愈保护等功能,网管可以实现分散、集中管理以及中心控制等功能,而且具备36mb/s到2.5Gb/s的多种内部接口和与其他网络连接的e3、Stm1、Stm16等多种外部接口。下文对otn的保护方式进行分析,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1、地铁对通信传输网络的要求

地铁作为一个大容量、快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确保旅客的旅行安全,为此各类监控、广播、防灾报警功能均需齐备,运营管理的调度系统需十分的可靠,其通信传输网络应有以下功能:

(1)能传输车站实时监控图像,为控制中心人员提供直观的车站情况信息。

(2)能传输广播信号,向车站播音。

(3)能为运营调度系统提供专用通道。

(4)能为防灾报警、铁路信号提供通道。

(5)能为自动化售检票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提供

通道。

(6)为通信网管系统提供通道。

(7)其传输网络本身安全可靠。

2、otn网络对地铁通信传输的适应性及其应用

(1)其图像传输卡将车站摄像机摄取的可视信号压缩成数字信号传送至控制中心,其传输带宽可在帧结构中直接确定,不必专门设置图像光端机及专用光纤系统。

(2)广播传输卡可传输控制中心至各车站的低失真广播信号,不必专门设置宽带的具有屏蔽性能的音频四芯组电缆传输广播信号。

(3)其它各种音频、数据接口卡能广泛适用于地铁不同业务信号的传输要求。

(4)其双环网络具有十分强大的网络自愈功能,网络自身安全可靠。

otn开放传输网络能同时传输不同种类不同带宽(RS)232带宽1912kbit/s、音频64kbit/s、图像12mbit/s、广播016mbit/s、tokenring16mbit/s等)的业务信号,在地铁通信领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在上海地铁二号线采用了otn-600设备组网,一个典型站一般设有3台节点设备。音频接口卡用于无线列调、行车、电力调度、环境调度等调度电话;通过用户侧电话接口卡将各类公务电话接入控制中心的程控交换机;图像接口卡接入本站图像传输系统、摄取的图像经过压缩后传送至调度中心。所设的各类数据卡、网络卡用于计算机联网、电力监控等。设有扩音侧广播卡用于调度中心对车站广播。本站节点间通过etR连接,站间节点通过上、下行线路的光缆连接形成双环网络。

3、otn的保护方式

目otn有设备级保护和网络级保护。设备级保护与传统设备级保护一致,包括主控的1+1保护、交叉的1+1保护和电源的1+1保护,网络级保护主要有三种保护方式:线性保护、子网连接保护和共享保护。本文重点分析网络级保护方式。

3.1线性保护

线性保护包含基于光放段光线路保护、基于光复用段保护和基于单个波长的光通道保护。

线性保护主要采用光保护单板的双发选收功能,在相邻的光放站或者复用站间利用分离路由对光纤或者光通道提供保护,倒换在单端进行,不需要apS协议。

3.1.1光线路保护

光线路保护通过占用2对光纤实现线路信号保护。采用双发选收、单端保护方式。

发送端将发光信号一分为二,沿工作光纤和保护光纤同时传送,接收端对该两路光信号进行检测,根据光功率状况和设定的切换条件选择是否切换。

3.1.2光复用段保护

光复用段保护是在两个otm节点间采用1+1保护。发送端通过分光器把光信号分一分为二,一路提供给光工作复用段,一路提供给光保护复用段。在接收端用1X2光开关对接收信号进行择优选择,当光工作复用段发生故障时,接收端用光开关进行倒换,选择由光保护复用段传送信号。

光复用段保护是对两个otm节点间所有波长同时进行保护,光开关需在光放大器之前。

3.1.3光通道层保护

光通道层保护是基于单个波长保护,是将客户侧信号输入到不同的otU中,通过并发选收的方式实现对客户侧信号的保护。光通道保护的准则比较完善,且一般应用在oUt和客户设备之间,仅在支路侧引入衰减,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3.2子网连接保护

子网连接保护是一种专用的点对点的保护机制,可用在任何一种物理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可以对全部或部分网络节点实行保护。与SDH类似,otn的子网保护为oDUK层面的保护。子网连接保护包括oDUk1+1保护和oDUkm:n保护。

3.2.1oDUk1+1保护

oDUK1+1保护运用otn双发选收功能,对线路板和oCH光纤进行保护。保护oDU0、oDU1、oDU2信号。

在业务发送方向,需要保护的客户业务从支路板输入,通过交叉单板分成工作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送往工作线路板和保护线路板。然后工作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在工作通道和保护通道里传输。在业务接收方向,正常工作时,仅工作线路板对应的交叉连接生效,断开保护线路板的交叉连接。当工作通道故障时,断开工作线路板交叉连接,保护线路板对应的交叉连接生效,业务信号工作在保护通道。当工作路由恢复正常后,根据在网管上预先配置的恢复类型,业务信号可以恢复到指定的线路板所对应的交叉连接上。这种保护方式采用永久桥接的办法,即在接收端根据2路信号的优劣来选择1路接收。oDUk1+1保护支持单项倒换和双向倒换,不需要apS协议。

3.2.2oDUkm:n保护

在该保护机制中,1个或者n个工作oDUk共享1个或者m个保护的oDUk资源。一般情况下,保护的oDUk资源可以用来传输低优先级的额外业务,这种额外业务是不受保护的,在被保护的oDUk连接失效时将被自动倒换转向对失效的子网连接业务的传输。oDUkm∶n保护支持单向倒换和双向倒换,需要在保护组内进行apS协议交互。

3.3共享保护环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2

【关键词】Gpon技术;通信;发展和应用

随着宽带业务应用的多元化以及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多样化,网络信息的传输量成倍的增加,对网络带宽需求的不断提高,采用光纤的接入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网络带宽问题,采用Gpon技术解决网络带宽问题的基本特征是:网络传输的吉比特高速率、信息封装的高效率、支持多业务透明传输,网络的上行与下行的传输速率快,同时提供明确的Qos质量保护和高级别的服务保障,能够提供有效的信息传输的网络监测和业务管理。

1Gpon网络接入系统的架构

同所有网络pon的接入系统相似,Gpon系统的接入由光网络接入单元onU、光线路终端oLt和无源光分配网络oDn等三部分组成,oLt为网络接入侧与用户核心网络之间的接口,具有分布带宽和控制光网络接入单元,对网络进行实时维护和监控,onU主要为用户网测提供接入接口,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相关的业务流,受oLt的集中控制,根据信息的传输的要求,系统的分支比可以为1:16或者1:32、1:64比例,根据光分支的特征和要求,这种光分支比可以达到1:128。在Gpon的接入网络系统中,Gpon可以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来实现系统信号的双向传输,提高信号传输的带宽。如果网络的带宽在遇到信号阻塞的时候,还可以对传统的树型拓扑进行提升,采用相应的传统的pon保护结构以提高网络的信号传输的速率和网络稳定性。基于Gpon技术的网络接入系统的架构如下图1所示:

2Gpon接入网络的技术特点

Gpon网络接入主要采用的是点到多点网络拓扑结构,采用的是无线光接入技术,网络的安全性能比较稳定,网络信息的传输主要采用的Gem数据封装的方式,可以满足众多用户视频点播和语音通信的功能,具有高质量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和高效的网络传输速率。

(1)Gpon接入网络传输速率高。信号的上行传输速率达到1.244Gbit/s,下行速率达到了2.488Gbit/s的高速传播速率,能够满足运营商和用户对网络信号传输的带宽需求,用户主要采用的是Cem封装方式,信号的传输比较稳定,综合传输速率达到95%以上。网络的接入采用的是非对称性的单路光纤的接入,可以有效的满足ont的用户需求,可以有效的节省运营商的光纤资源,提升网络带宽的利用效率。

(2)QoS保证的全业务接入。Gpon主要采用的Qos服务质量对传输的信息进行保证,能够有效的承载atm信息元,对网络信息的传输采用Gem封装技术,对网络信息的传输能够提供很好的服务等级,提高网络信息的传输速率,能够支持Qos安全服务质量保证,提供网络信息的全业务接入能力,网络信息发射端在承载Gem帧时,能将tDm的数据信息映射到Gem帧中,可以采用标准的帧(8hz,125us)直接支持tDm的数据传输业务,保证业务信息的实时传输,可以承载语音、视频服务,保证系统信号传输的Qos服务质量。

(3)简单、高效的信息封装技术。Gpon技术主要采用的是Gem的信息封装和分片技术,提供了一种灵活、方便的帧封装结构,能够将一条信息分割成若干个Gem帧,并将Gem帧按照信息的分割顺序进行传递,实现多种业务的通用映射,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通信协议的转换,信息传输的过程简单,占用的带宽比较小,Gem帧封装的效率高达97%以上,能够实现网络带宽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

3Gpon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目前,基于pon技术通信接入网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覆盖范围窄、信号传输质量差、带宽小以及容易掉线、Qos服务质量差等不足,不适合于大规模的网络信息传输、语音、视频等业务流的发展及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视频点播、语音信息的传递,网络对宽带通信的需求不断提高,Gpon接入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FttB接入应用模式。这种就是光纤到楼宇宽带光接入网网络,主要采用光纤替换用户引入点之前的铜线电缆,将光网络接入单元onU布设在传统的信息分支点上,并将onU以下的接入采用其他介质接入用户,可以方便的实现多个用户共享,每个光网络接入单元可以支持10~100左右的用户,光线路终端oLt一般安放在局端,用于用户的业务信息分发工作,oLt上联网络侧采用光纤接口并与onU设备相连接,用户侧提供相关的线接口,主要包括potS、iSDn、aDSL、以太网等相关通信网络的接口。在一般情况下,FttB接入模式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接入的小区或用户的情况而定,可以采用FttB+XSDL(主要用于接入家庭的网络用户)或者FttB+Lan(主要是接入楼宇或小型的局域网中)两种模式模式。

(2)FttH接入应用模式。Gpon技术的网络接入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设计,FttH的接入就是光纤到家庭用户的接入方式,连接通信局端和家庭住宅的接入方式,主要是利用光纤传输媒质对用户的网络进行连接,通过引入光纤由单个家庭使用,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但是在某种程度来说,容易造成带宽的浪费。这种接入方式,在物理网络构成上,FttH在光线路终端oLt与无源光分配网络onU之间采用全程光纤的接入方式,保证通信网络的上行和下行的传输速率,将无源光分配网络onU光节点根据实际的需要布设到用户家中;这样,无源光分配网络onU称为ont网络接入方式,能够直接的通过Uni为用户同Uni接口连接。在FttH的网络接入应用模式中,oLt与onU之间主要采用无源光分配网络技术,网络的构成主要由光分路器和光纤构成,形成一个动态管理的系统,能够实现视频、语音、交互式大型网络游戏等业务流比较大的网络信息传输,光线路终端oLt可以根据需要置放在小区机房或者专业的远程机房中,这种接入设备的供电方式可以采用220v的家庭电源供电,也可以采用专用的UpS进行供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4小结

Gpon技术作为一种点到多点网络宽带接入技术,才用了Gem封装技术,并且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分片传输技术,吸取了pon网络传输的优点,能够与网络服务运营商制定的itU技术标准相适应,拥有多种信息接口的接入方式,在信息的传输方面超过了传统以太网的网络接入方式,可以实现视频、语音、大型交互式网络游戏等业务流比较多的网络信息的传输。Gpon技术可以通过对原有的网络技术进行改造并加以简化,就能够实现快速的网络传输技术,在使用中充分体现其广覆盖,高带宽,双纤保护等特点,实现Gpon技术网络接入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3

关键词:网络架构;编码复用;全ip化传输

1前言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传输技术的革新密切相关,其传输模式基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模拟信号传输、数字信号传输、全ip网络信号传输。

2卫星广播电视编码复用平台

全ip网络架构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视频信号SDi数字化传输的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前快速分发和部署的要求,各级节目制作播出平台都朝着全ip网络传输过渡。ip网络传输以其灵活的交互性访问、简单的设备构成、高效的传输能力等特点,渐渐成为主流的应用方式。以卫星地球站复用平台全ip网络传输为例,整体平台可分为节目源单元、编码复用单元、节目出口单元和节目监测单元,如图1所示。(1)节目源单元节目源单元主要将视音频信号进行ip化采集,采集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从前端接收ip流节目源,通过ip节目流主备引接信号分别接入主备节目源ip码流汇聚交换机,交换机汇聚后通过主备ip码流保护开关进行选择,选择后再将信号接入主备节目源,切换出ip码流汇聚交换机,之后输入至编码复用部分。第二种方式是将传统视音频信号作为节目源,通过ip接收机接收后,转换为ip信号进行传输,通过汇聚交换机及码流保护开关等,保护节点的传输信号进入编码复用系统。(2)编码复用单元全ip传输的编码复用单元主要由汇聚交换机、ip编码器和ip复用器和码流保护开关构成。节目源ip信号通过主备编码设备进行标清(mpeG-2)和高清(H.264)编码,编码后信号由主备编码器输出至ip码流汇聚交换机,经汇聚后接入主备复用器,主备复用器输出信号再通过ip码流保护开关选择输出,接入主备复用器,切换出ip码流汇聚交换机。(3)节目出口单元经编码复用单元复用器切换出的ip信号,经过汇聚交换机输出至节目出口单元。节目出口单元可传输两路,一路通过ip线缆传输的方式作为卫星上行的节目源,另一路通过SDH网络进行环路备份,最大化地保障节目播出。(4)节目监测单元ip传输方式可针对ip传输流进行高清和标清的实时监看,还能够实时地对码流和质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播出平台中可设置多个ip信号监测点,主要通过汇聚交换机,从节目的主路节目源、备路节目源、主复用节目源、备复用节目源、码流保护开关的ip传输节点进行ip信号的监测。系统均采取ip传输复用设备,以汇聚交换机为核心分配单元,减少了大量的设备和线路资源,必要时可采取1+1的主备方式进行部署。一个简单的全ip编码复用平台如图2所示。

3全ip网络传输的优缺点

全ip的网络传输改变了原广播电视网络无法双向共享交互的劣势,是广播电视传输发展的大势所趋。系统采用ip信号传输,整体构成较为简单,可节省大量的设备资源,原有的多种设备都将被网络交换设备所取代。例如,原有的信号分配单元都会被汇聚交换机所取代,整体线路以汇聚交换机为核心,进行网络通路分散,节省了大量的线路资源和各个设备的端口资源,降低了新建传输平台的成本。另外,其基于网络进行信号分配,可通过划设VLan、路由禁止等方式保障局域内网系统的安全性,在小型内网平台的应用中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全ip网络基于最基础的网络协议进行信号分配,和各厂商的设备具备较强的兼容性,信号传输较为透明,在后续的业务拓展上也较为容易。全ip网络传输有着诸多优点,但其在广播电视方面的应用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应被忽视,如表1所示。首先,全ip网络传输的方式完全颠覆了现有的视频、音频、数据的传输模式和整体的运行流程。对于任何一个应用场景来说,一步实现原模拟或数字信号传输到全ip网络化传输基本是不太现实的,其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资源,整体性价比不高,完全改造存在着诸多困难。即使在原模拟或数字信号传输与网络ip信号共同应用的过渡时期,其采集、编辑、播出控制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不统一制式都需要大量的转换与双信号切换设备的应用,在应用效率上和成本上都没有太多飞跃式的提高。其次,ip网络传输存在着诸多网络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在目前广播电视局部应用的ip网络传输中,大部分视频、数据文件并没有明确的保护程序和相应的保护规则,ip身份认证方面也没有很完善的架构相支持。虽然部分局部网络可以通过端口受限、交换机区域分隔划分等网络应用的方式防止恶意侵入,但对于其服务器等核心设备的保护则显得相当有限。所以,在广播电视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不论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环境,都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另外,由于ip信号传输带来的网络时延、数据丢包等问题,也必须考虑。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端口老化,网络传输效率下降,由千兆下降到百兆也是可能存在的隐患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环境运行正常而数据会发生堵塞,这就加大了问题判断和处理的难度。

4结束语

目前,数字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现全ip网络化传输过渡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ip网络化技术有着良好的性能和广泛应用的前景。全ip网络化传输部署便捷、后续业务扩展容易、传输效率极高,这些优势注定其必将成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核心传输方式。虽然在整体改变上存在难度,在网络层面存在诸多安全问题,但随着ip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广播电视传输将会朝着全ip网络传输的模式不断演进。

参考文献:

[1]谢康.全ip组网播出架构探索[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106.

[2]张先红.数字签名原理及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肖慧娟,虞捷,沈刚毅.基于ip传输方式的数字电视主备平台方案的实现[J].中国有线电视,2011(3).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4

一、SDH的概念及特点

1.1SDH的概念

SDH是进行综合信息传送的网络,光端机的容量相对比较大,能够实现线路传输、复接和交换三项功能的统一。SDH正式命名是1988年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进行的,自此,SDH的传输范围拓宽到了微波及卫星传输领域。SDH的应用对网络来说实现了业务的实时监控、网络的动态维护等各种功能,使得网络得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时管理的费用和维护网络的费用也相应的降低、网咯运行更加的稳定和可靠,所以对于SDH的研究是现在信息领域以及传输技术这两个方面都是研究的主流和热点。

1.2SDH的特点分析

(1)SDH具有国际统一的帧结构,数据传输的速率以及光路的接口等都是符合国际标准,所以SDH横向的兼容性是非常好的,对新业务信号的接收可以做到有效的容纳,网络的可靠性很好。(2)网络业务传送的透明程度比较好。主要是因为SDH帧结构中的码流排列的规律性好,再加上净符合与网络达到了同步,软件实现了将信号一次直接的从高速信号分插成低速的信号。(3)SDH传输网的自我痊愈功能强大,同时重组功能也优于其他的网络传输系统。(4)SDH的组网灵活,网络监控、自动配置等的功能相对都比较强。(5)SDH的传输介质比较丰富,双绞线、光纤、同轴电缆都适用。(6)SDH支持的范围比较广,包括atm和ip的传输。(7)SDH同步性能好,能够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可靠。(8)SDH在横向上兼容,所以相对来说联网的成本是比较低的。

二、SDH光传输系统组网的工程设计

2.1如何确定传输的容量

对SDH传输系统的容量确定是工程设计工程当中需要首先进行考虑的,也就是需要对所使用的设备登记进行考虑。我国目前应用的比较广泛的设备室Stm-1等级产品。在进行工程的设计过程当中,如果在设计阶段对后期需求的情况无法做到有效的预测,可以选择低等级的设备进行试组网,实际中不够的话可以再选择高等级的设备进行重组网。

2.2如何确定中继距离

SDH光传输系统中继距离的确定主要是由四个因素来决定的,主要是光纤的色散、光接收的灵敏程度、光纤的损耗情况、光纤的平均光功率。SDH的传输距离相对其他的传输系统是比较长的,如果在组网的过程当中采用光纤放大等技术,还能够将此距离进一步进行扩大。

2.3如何确定网络的方式

网络路由具体的分布情况决定着网络的方式,典型的网络方式主要有环形网、孔型网等。而环形网因为自愈的功能较其他的网络方式好,故在允许的情况下都会优先考虑环形网。

2.4如何确定业务流向

SDH网分为单项和双向网,在单项网当中所有的业务发送和接全部是沿着同一个方向进行的;双向网的传送和接收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进行的。链型网中选择的一般都是双向网,应用最广泛的环形网中,针对业务集中的网络一般选用单项网和双向结合的组网方式。

三、SDH传输组网设计的实例分析

本文选取东北环地区SDH光传输组网设计为例,对整个设计的过程进行分析:

3.1方案设计的背景

图1为东北地区的网际图,从提可以看出改系统当中的网络结构全部是链型网,当传输系统一旦发生故障的时,需要人工去进行恢复,这样就出现了传输通道保护的功能失效、电路中断的时间过长,进一步影响用户的使用同时还存在网络的压力过大,数以建设起可靠的传输系统迫在眉睫。

3.2确定SDH组网方案

首先对组网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原则上需要满足屋里覆盖、做到网络结构的完善,综合考虑我国地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建设方案的确定、组网结构确定、SDH环组网基础速率确定,其次是进行组网保护方式的确定,最后整个网络系统。

(1)依据我国长途传输网的规划要求,中国网通采用的是两层的结构层次、实行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网络当中的骨干层主要是对全国的骨干长途传输业务进行负责,在传送的层次上主要就是我国的省会城市或者是地市级的城市,区域层次的网络是为了解决地区间的通信,实现相关节点和骨干相结,确保网络的统一化管理。在组网的结构选取上,SDH应用的结构主要是环形网和线形网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设计,但是还需要将网络的安全性能进行考量,所以SDH环形网的距离要控制在6000千米之内。在进行SDH光传输系统组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我国的地理、经济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东北地区的无望基础速率选取10Gbit/s是比较合适的。(2)网络保护是随着我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而发展起来的,现在网络的保护方式主要有线路保护倒换、智能光保护技术等,在选择的时候要将成本、业务量、操作的难易程度等都进行考虑。东北地区的SDH组网设计应该依据当地的地理情况和业务的量,在业务量大同时路由分散的情况下,保护方式应该采用复用段保护环形配置,当大部分的业务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选取的网络保护设备应该是通道保护护环配置,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应该选取多种保护方式结合。(3)长途光缆传输网中一个环就相当于一个子网,所以单个SDH网络管理就能够对整个网络环进行管理,所以各省进行单独的网元设置是没有必要的,同时为了方便管理,SDH管理系应用应该设置在较大的区域内,也就是说其应该设置在重心城市当中。

四、结论和展望

SDH光传输系统的设计对于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的研究只是作为设计的一个参考。同时本文对于SDH的未来发展还对SDH提出了更好的设想,它必须向着更多业务的承载力、更加智能化、传输容量加大的方向发展。

我国电信运营市场的竞争日益的加剧,承载的业务数量和类型也发生着变化,在单一的网络当中实现多种业务的承载是现在网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SDH技术要在自身的优势下和企业技术进行有效的结合,达到对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的提高和组网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智能化的提高是SDH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光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这一过程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

网络业务需求的变化也必然会促进网络传输业的发展,4G等增值业务的发展,也必然会给传输网络带去新的发展契机,所以SDH组网要想更好的适应需求,必须沿着分组化、容量扩大化、职能化的道路上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5

关键词:tCp/ip;网络通信;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4

tCp/ip是网络通信比较常用的协议之一,为通信提供网络化的连接方式。基于tCp/ip的网络通信,防破坏的能力较强,保持网络通信的稳定环境。网络通信在tCp/ip的干预下,拓宽通信路径,体现强度可靠的通信方式。tCp/ip的协议优势是网络通信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简化网络通信的路径。网络环境在tCp/ip要求下,有效支撑网络通信的运行,进而提高网络通信的运行标准,构建安全、稳定的通信环境。

1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模式

网络通信的模式可以通过web与客户机实现,首先利用Socket构建通信通道,同时作为连接web和客户机的通道,能够有效接收用户的通信请求,准确发送每一条通信内容[1]。网络通信模式具备三项连接内容。第一建立连接,主要是在tCp/ip控制环境下,主动接收通信请求,构成Socket的服务请求,为网络通信提供实时监控的环境,满足多方用户的通信需求,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构成网络通信的基本模式;第二数据通信,用户发送的通信信息在Socket内部形成读写模式,组成客户机的输入请求,明确用户请求信息的内容,数据通信的另一端为输出端,提高Socket的读写能力,保障服务水平;第三拆除连接,在用户没有通信请求时,相邻两个通信通道不存在通信连接,需要关闭web到客户机的通信通道,tCp/ip主动关闭Socket的服务路径即可。

2在tCp/ip参与下网络通信的设计

tCp/ip为网络通信提供协议保障,参与到网络通信的设计中,所以重点分析网络通信的设计,如下:

2.1端口设计

网络通信利用tCp/ip协议构建服务文件,服务文件组成端口系统,用户利用端口进行网络通信,以此获取服务内容[2]。当用户传输通信信息时,必须通过服务文件搜寻传输端口,以DoS的服务文件为例,分析端口设计,其选择的网络通信服务端口为86/04/20,利用tCp/ip协议的网络形式,满足网络通信的端口设计。不同服务文件的端口设计存有一定的标准,用户需要利用端口开发新的网络通信路径,必须在原有服务文件内添加“openlab3033/tcp”命令,该命令表示用户端口设计的通信路径名称为openlab,端口为3033,协议为tcp,由此可以作为网络通道的固定端口,不会出现重复的端口设计。

2.2字节设计

字节是网络通信的一部分,所有信息处理均以字节为单位,tCp/ip能够明确不同字节在网络通信中的顺序。字节顺序是保障网络通信正常的基础,网络通信借助端口筛选字节并规范顺序,保障网络通信的价值。字节顺序设计与端口具有一定联系,通过tCp/ip可以为字节顺序提供ip信息,有利于网络通信的高效切换。

2.3编程设计

编程设计是tCp/ip的核心,保障网络通信各个层次的运行水平。编程为网络通信提供有效的物理链路,优化接口处理,确保网络通信能够按照协议要求正常进行。因为tCp/ip要求下的编程形式比较多,属于直接编写类型,所以编程设计需要符合网络通信的实际要求,避免出现矛盾编程。

3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运用

以tCp/ip为协议中心的网络通信,表现出多样化的应用领域,例举网络通信的应用,体现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3.1远程监控的应用

以某水电站为例,分析网络通信在远程监控中的应用。水电站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较高,用于满足pLC的远程控制,所以为保障网络通信的稳定性,依靠tCp/ip营造可靠的通信环境[3]。水电站包含诸多运行终端,在internet/intranet的环境下,将通信信息传输到远程客户端。tCp/ip保障网络通信的传输水平,能够有效缩短水电站数据服务中心到pLC的传输时间,提高远程监控的能力。水电站的远程客户端发送监控请求,迅速建立tCp/ip连接服务,将网络通信信息传递到现场监控计算机,然后达成监控协议,操作员通过远程终端计算机,控制水电站的重点操作,远程控制设备运行。通过网络通信连接水电站的各项设备,不仅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更是体现远程操作的优势。

3.2传输领域的应用

tCp/ip为网络通信提供优质的传输环境,既可以实现不同类型传输方式的转化,又可以防止文件传输过程中的外界干扰。网络通信实现高分辨率的秒传服务。例如:图形文件的传输,图形已经被作为特殊的文字文件参与到传输过程中,图形文件中包含大量的标准信息,tCp/ip协助网络传输系统识别图形文件的属性,促使图形文件能够准确通过网络协议的控制,匹配对应的属性参数,当图形文件作为网络通信内容进入传输系统时,tCp/ip会主动分析图形文件的内部编程,准确抽取图形文件中传输信息,迅速搜索传输位置,然后确保图形文件成功转化为适应的网络通信信息,完成传输。tCp/ip可以全面记录图形文件的各项信息,保障图形文件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能够积极完成通信描述。

3.3虚终端的应用

用户向互联网发送请求时,主要以自身终端为主,导致互联网面临多样化的终端设备,直接影响互联网的兼容性,干扰网络通信的运行。tCp/ip协议为网络通信提供虚拟化的终端服务,改变用户的实际终端,优化网络通信的兼容性。以滚动类型的虚终端为例,分析基于tCp/ip网络通信的应用。tCp/ip可以解析经由网络通信传输的信息,构建成新型的虚终端,整合不同类型的请求信息,促使请求数据表现出滚动传输的方式。滚动类虚终端同样体现在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上,实现网络通信的相互融合,不会阻断数据传输。

3.4办公环境的应用

以tCp/ip为协议中心的网络通信,在办公环境发挥极大优势,高水平管理办公文件[4]。例如:电子邮件的发送,因为电子邮件具备复杂的结构,其对网络通信系统要求较高,属于多层次的通信信息,电子邮件除主题外,还需附加多项消息,最容易扰或攻击,其在网络通信系统中的传输,还需通过tCp/ip协议保护,tCp/ip保障发送邮件的整体性,避免信息遗漏,能够保障邮件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输到收件人,避免邮件信息失效。办公环境对网络通信的依赖程度较高,利用tCp/ip支持网络通信的运行,提高通信环境的稳定性。

4结束语

由于tCp/ip的参与,网络通信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运用领域逐渐增加,渗透信息高效传输的思想。为提升网络通信的运行水平,还需深入分析tCp/ip的本质内涵,发挥网络通信的实际优势。网络通信利用tCp/ip协议,实现信息传输,为信息输送提供高质量的通道,连接网络通信的物理链路,强化通信结构,推进通信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tCp/ip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与探讨[J].网络与信息,2011(09):98-100.

[2]周兵.基于嵌入式tCp/ip的实时数据传输[J].微计算机信息,2011(08):14-16.

[3]雒海东.基于tCp/tp协议下的网络通信的应用开发[J].青海电力,2012(03):78-80.

[4]朱蓉.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模式的实现[J].嘉兴学院学报,2012(03):34-36.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6

关键词: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077-02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台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为广大的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广播电台的正常运行,因此迫切需要解决。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广播电台安装内部隔离设施,并强化了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然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广播电台事业的发展。

1内外网隔离技术

所谓内外网隔离就是防止网络病毒或者木马对电台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一般来讲,广播电台网络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内网主要是用于自动化播出节目,外网的作用是获取互联网信息或者向互联网上传信息。因此,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应当采取相关手段确保进入内网的音频信息的可靠性。

2传统模式的问题

2.1信息共享效率不高

广播电台主要是通过人工对录的形式将内网和外网之间的数据进行共享,首先在一个网络内进行音频的播放,再在另一网络对音频数据进行采集。这种传统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两个网络互相独立,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因此完全杜绝的了网络病毒的攻击,这种模式是广播电台最为安全的传输技术,然而,信息量较小可以行之有效,对于大量的数据完全无能无力,这种方式过程复杂并且效率不高。

一般来讲,传统的音频记录的方式是把音频数据制成CD,制成CD之后通过光驱读取再传送到数据库。通过CD法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但是刻录CD成本高并且效率低,而且制作上传过程相当复杂繁琐,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这种方法不适应现代社会广播电台[1]。

2.2网络安全威胁

广播电台网络必须要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目前我国的广播电台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网络病毒、网络恶意代码、恶意脚本、网络攻击等。

首先,网络病毒。网络病毒的危害非常广泛,网络病毒是一组计算机的指令集合,这些病毒具有极强的自我复制的能力,能够迅速扩散并且造成网络危害。病毒不仅仅只是通过电子文件共享、或者伊妹儿传播,更多的时候是大范围地自我激活、复制进行传播;

其次,网络恶意脚本。恶意脚本是计算机指令,属于比较高级的计算机语言,不是直接被计算机执行,而是通过中间翻译进行执行,恶意脚本主要针对当前的计算机浏览器,浏览器是恶意脚本的很好的翻译工具;

最后,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最为常见的安全威胁,网络攻击主要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造成广播电台网络不稳定。

3寻找突破口

一般来讲,传统的刻录CD的方式效率低下,而直接连接互联网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应当积极寻找突破口,保障电台广播数据安全传输。

首先,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具有网络隔离的特点,但是部分协议是直接传输,这种方式难以真正杜绝网络的病毒以及恶意代码。虽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进攻的能力,但是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

其次,网闸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够抵御网络的攻击,但是这种方式还是无法完全杜绝网络病毒以及恶意代码对广播电台带来危害。

因此,应当加强对内外网安全传输技术的研究,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

4.1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指一个装满水的木桶,一片木板出现破坏就会导致整桶水漏出来。因此,木桶并且保证每块木板的牢固性以及木板间的紧密性。影响网络安全性的因素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因素,因此,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加强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广播电台的内网之间的隔离安全措施就如水桶中的最重要的一块木板。

一般来讲,我国大部分的广播电台一直使用物理隔离的方式,采取这种隔离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如果内外网络连接上,外网的病毒或者代码很容易进入内网,从而影响广播电台正常工作。

因此,内外网的连接就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点,它是影响网络安全最主要、关键、薄弱的环节。目前,内外网主要隔离物理连接才能保障数据安全[2]。

4.2技术原理

通过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能够解决内网和外网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的原理就是在内外网隔离的前提下,保障数据的传输。内外网隔离主要是避免病毒、恶意代码等的攻击与入侵。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首先应当保障内外网之间互相隔离,所有网络以及协议传送等统统隔离,只要保障内外网信息传递即可。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网桥技术以及网闸技术,通过这两个技术的应用,从而保障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以及实用性。

4.3信息安全认定

目前,我国广播电台音频格式主要是S48格式,这种格式的文件中容易携带病毒以及恶意代码,因此,应当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安全性认定,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对信息进行安全认定。

5应用设计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上,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

首先,是通过手动操作,让简单的外网客户端计算机想内网客户端计算机跨网传输和共享特定数字格式音频内容和文本内容得以实现。

其次,是通过应用系统后台软件,让外网应用系统向内网应用系统跨网传输和共享某些特定数字格式音频内容和文本内容行为得以自动完成。

从目前而言,当下已经出现了一批it厂家,他们通过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已经研发出了广播电台内网隔离安全传输设备。这种设备不但能够让内外网间的安全隔离得到有效实现,而且还能够让内外网特定信息的共享传输得到有效实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常都会蕴含两个部分,一是内网单元,二是外网单元。针对于各单元部分所在网络而言,其接入所在网络的方法通常都是借助于通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接口,而内网单元和外网单元之间,则是借助于对私有协议的网桥方式或网闸方式进行支持,从而不但让网络安全隔离得到实现,更是能够让信息的跨网传输得到有效实现。

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手动操作方式。通常在应用设计过程中,是借助于固定文件夹来让音频或纯文本内容的传输得到实现,简单而言,就是广播电台内网隔离安全传输设备会将用户手动复制到外网客户端某个固定文件夹中的相关音频和纯本内容,自动的传输到内网客户端中相同的一个固定文件夹中,从而提供给用户使用。

而针对于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后台自动方式,在进行应用设计的过程中,则是借助于对广播电台内网隔离安全传输设备所带来的软件开发包进行充分利用,并通过应用程序结构来对后台传输模块进行研发,最终以此来让内外网应用系统之间自动的音频或纯文本内容从外网自动传输到内网。

从传输效率上来看,由于当下收到硬件平台效率的约束,通常能够达到10m左右的单组设备间传输效率以太网传输效率。而针对于内容较多的传输需求,其传输效率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一般是在设计过程中对多组设备并发同时传输的方式进行增加使用,从而让传输效率得到提升。

而从安全上,虽然设备能够做到很好的抵抗网络攻击和阻断网络病毒扩散,但是依然需要进一步的预防网络应用层上的存在的安全攻击和破坏现象。尤其是不能够轻视内容语义方面的信息安全隐患。广播电台应该进一步的强化技术系统上的安全管理,并通过设计系统整体的安全应急机制来进行联合应对。

6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加以分析研究,反映了传统技术的某些弊端,并且对于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的理论原理加以论述。

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对于广播电台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电台广播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播放等,应当切实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促使广播电台现代化以及网络化。

参考文献: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7

[关键词]3G全业务传输网现状

一、3G传输网规划以及意义

1、通常全业务运营对传输网的影响存在几个方面

(1)网络容量需求增大。全业务由于有大量的流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因此在接入层末端引发的容量需求将加大。

(2)承载效率要求提高。现有传输网大部分均为SDH制式,若全部采用SDH透明承载,则部分业务承载效率不高,尤其是对基于atm制式的业务和适合ip封装的流媒体业务而言,传输效率较低,因此在全业务应用初期适合采用mStp技术进行承载,利用mStp的多种承载技术6DF7合传输特性对3G业务进行综合承载。

(3)网络结构多环少点。由于全业务发展对接人侧带宽需求更大,因此造成对网络结构的直接影响,使得接入环数量更多并且环上节点数量变少。该影响主要体现在接入层方面,由于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提前针对全业务的开展、多类型用户的接入,对传输网接人层调整做好准备。

站在运营商的角度考虑,更关心的是对细分客户群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业务丰富,实现方便快速,提高竞争优势;不断的整合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可持续型发展与演进;投资收益,降低网络成本,提高效率。但目前,摆在运营商面前的压力也是非常现实的:通信全业务竞争格局已形成,需要设法补充自己不完整的网络;社会对通信业务的需求爆炸性增长,通信接人能力的低下正在逐步成为业务和用户发展的瓶颈;网络的发展必须面向未来,充分考虑网络的扩展性、融合性、灵活性。新业务网的出现能共享网络基础资源,节省建网成本。由此,作为最底层的传送网络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未来传输网络的规划与发展存在几个特点

(1)接入业务的不确定性。相对于2G时代以语音业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而言,全业务的业务体系要复杂的多。在对今后业务重点的预测也充满了不可预测性,这其中最大的难点不是来源于网络技术、业务平台等方面,而是来源于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上。因此,深入分析用户需求并形成站点需求,是做好传输网规划的一大关键。

(2)要分析新技术的使用和分配。目前传输网的技术和平台在2G网的建设过程中已趋于稳定与成熟,如mStp,SDH等,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纯3G基站的建设,以往的e1/atm的接人方式已不能满足带宽的增长需求。因此,规划中需要分析各种新技术在传输网各层面的定位并合理分配。

(3)要依托现有传输网的资源共同规划。传输网是基础承载网络,2G传输网在组建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投资,目前2G传输网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对于传输网而言,3G也好,全业务也罢,传输网与原有2G传输网是同“一张网”,基于“一张网”概念,今后传输网的规划建设一方面可以依托现有2G传输网进行发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4)要针对接人侧用户对带宽的需求优化网络结构。全业务开展后,接入侧的业务类型将十分丰富,既有原2G基站、3G基站、2G/3G共站址基站,又有用户家庭宽带,iptV,Voip,pStn,虚拟专线,无线DDn等。

二、传送网网络结构现状

目前,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的传输网络,仍是基于重组前经营的业务重点规划设计并建造的,各有特点但是确都不完全适合今后全业务开展后传送网的发展方向。

以某通信公司为例,其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有固定电话和固定数据通信,其中数据通信是近几年发展最为迅猛的一项业务,其传输带宽需求已超过原有的话音通信带宽需求。

某通信公司本地传输网的发展和SDH的发展基本是同步的,因此网上拥有各种速率等级的SDH设备,其中核心层主要装备10Gb/s、2.5Gb/s设备;另外少数城市的部分核心层节点还装备了DXC设备,主要用于核心层、汇接层之间的电路调度。

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层有Ge、atm、poS、Dpt/Rpp等技术选择,传输通道克选用暗光纤、wDm、SDH等方式提供,除ip设备本身的网络恢复功能外,路由的保护和恢复一般由传输网络完成,但Dpt/Rpt具有类似SDH的apS功能,传输网络只需要对其提供光传输通道。

宽带ip城域网的接入层分为2部分:一是住宅用户接入,主要采用XDSL、Lan技术,同样对本地传输网的依赖性不大,XDSL利用原有的铜缆资源,Lan利用接入层的暗光纤;二是大客户接入,主要依靠本地传输网的接入层提供专线通道。

总体而言,传输网络建设还是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缺少足够的重视,本地传输始终没有摆脱“配套”的地位,影响到业务的开展。

(2)缺少长期的合作伙伴,特别是设备供货商,设备种类繁多,不同时期建设的网络难以互通,增加了电路调度、运行维护的难度。

(3)缺少科学的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有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选用的技术装备合组网方式不能满足发展得需要。

由此可见,在2G时代还没有显得十分突出的问题,当面对全业务时代的来临时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三、全业务下传输汇聚接入层拓扑构想及主要技术

全业务后,光缆和传输网络要在统一规划基础上,遵循“分层、分区、突出重点、适度超前,自上而下建设”的原则进行,发展面向能为所有业务接人和适应新技术出现的建设思路和最佳通用模式,从而使运营商的总线路和传输投资成本降到最低。将光纤物理网、传输网结合各个业务网统一规划,考虑网络结构、覆盖方式等相关问题,使各业务网共享一个统一的光传送网和光缆网平台,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重复性,跨区域的资源得到最大的节约,利用率得到提高,使传输网络能适应全业务发展的需求,成为承载未来所有业务网的基础网络。

目标网络应保持层次清晰、布局合理、调度灵活、管理方便,满足网络可持续发展以及全业务接入需求。

分区后可把大事化小,分层后可单独对每层网络进行设计和运行。各区,各层的修改不影响其他区域和层,便于新技术运用。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8

【关键词】结构优化调度共享VC4

一、概述

随着石家庄移动公司各项网络工程的展开,迫切需要传输网络具有灵活的资源调度能力,但石家庄传输网络结构不能满足该需求,主要原因是多个传输系统相对独立建设,每个系统都独占一定数量的扩展子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造成了一方面扩展子架数量的总和已经具有了足够的资源冗余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却难以应对大规模的电路调整。

针对上述问题,传输运维人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充分利用现网资源,制定了“传输网络结构优化调整”方案,通过对传输网络进行相应的环网整合,将多个传输系统有效的沟通起来,实现了灵活的电路资源调度。

二、现状调查

(一)通过对石家庄传输网络现状的统计分析发现,扩展子架资源、传输时隙都存在较多冗余,但由于各个网络系统的单独建设,没有关联,导致传输网路资源调度能力低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网络结构相互独立、无法互通,是导致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调度的重要原因。

(二)传输本地网使用三台服务器管理各自的网络系统,难以实现全网数据的调度制作,限制了传输网络的调度能力。若能够将三台服务器合并为一台服务器,则可方便的实现传输全网数据的调度制作。

三、方案实施

方案实施一:将市区汇聚环一、汇聚环二、汇聚环三的扩展子架,采用五点2.5G环形复用段的方式,通过这样的环网整合,使得某一业务光口可以覆盖市区全部基站。

方案实施二:

现有传输网管分为三个单独的服务器进行监控、数据制作,而依据方案将各个环网组成一个网络之后,在数据制作时要求在一个网管环境下进行。因此必须采用性能更好,数据处理量更大的SUn工作站做为网管。我们经过2个星期的调试,SUn工作站网管正式运行,将原有三个网管的数据合并至新网管中,并将网管版本更新至t2000V2R7,实现了传输全网的统一监控和数据制作,原有三个网管作为热备份网管服务器。

方案实施三:

组环后进行软件调度调整,对石家庄本地网汇聚层所有VC4业务进行重新规划,由原来的专用VC4模式向共享型VC4模式进行转换,利用汇聚节点oSn设备强大的交叉能力使传输网的小颗粒调度能力达到最优。

四、效果及巩固措施

三个方案实施完成后,我们完成了“传输网络结构优化调整”,使得传输调度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一)我们制定了“传输组环实施方案”,今后新增扩展子架时,按照本方案组网,使新增网络具备全网覆盖的优点。(二)通过组环后软件调度调整,对石家庄本地网汇聚层所有VC4业务进行重新规划,由原来的专用VC4模式向共享型VC4模式进行转换,并制定“石家庄移动传输专业VC4业务使用规范”。

五、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将五个网络系统通过上述方案组环之后,保证了各项工程的顺利进行,达到了业务侧某一光口软调度至全网基站的目标。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9

近年来,人们对于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带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移动网络已满足不了现代海量的传输需求。otn技术具有多种数据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大颗粒调度和aSon智能控制保护恢复、组网灵活、完善的故障监测能力和纠错能力等优势。因此,电信行业在传统的移动网络中引入了otn传输技术。

二、otn传输技术概念及特点

otn传输技术是由光传输段层、光复用段层和光通道层三个层面组成的。otn传输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波分技术,将光层组织网络下的传送网在受到光的波长影响时,能够较好的进行传输工作。换句话说,otn技术是传送网组网技术中的光电技术折中技术。当otn位于传输网络子网内部时,使用全光处理的方式,而当otn位于传输网络子网外部时,则通过光电混合处理的方式进行传输。otn技术从本质上可视为全光网络的过渡阶段。otn是一种新兴的传输技术,其对传统的传输技术进行了充分传承和改进。相较于传统的组网技术,otn技术能够很好的支持多种协议以及不同的带宽,同时otn技术自身的拓展性和兼容性较强。除此之外,otn技术还具有自动纠错的能力,对于不同用户的信号分别进行封装和传输,使得整个组网的性能得到很好的提升。综上所述,otn传输技术在组网中的应用对现有网络的性能的提升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对用户的需求也能够很好地满足,表现出很强的应用性,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

三、移动网络建设中,otn传输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网络组网框架

如今,在移动网络的建设过程中,otn组网的框架主要涉及到省内、省际和城域传输网络三个部分,而实际otn技术的框架形式是多样的,根据移动网络建设中涉及的三个部分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组建全面系统的组网框架,并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此外,不同地区在进行移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组网框架进行适当的调整,力求做到顺应城市发展,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来进行框架的组建。otn传输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将信息网络的透明度提升,促进组网技术多元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3.2将省会作为中心,设计otn组网模型

针对省际之间的传送网模型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的:①一方面,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承担多方位传输任务的节点,此类节点的波道传输需要结合节点的业务流量进行确定。对于两条不同方向的通道同时出现在一条线路上的情况,通常需要对两条通道进行整合,减少外部跳纤情况,通过通道来对目标进行连接。②另一方面,在拓扑模型上,省际干线传送网会有部分省份的线路同时牵扯到两个出口,传输的效率较低,针对此情况,需要通过otn传输技术结合光缆网络拓扑,从环网中接入线路从而实现网络的传输。省内干线otn组网建设,可以先将省会城市网络节点作为基础构建组网,而后将以省会为中心的网络节点连接起来,共同构建光缆网。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的移动网络,其省会城市节点多呈现多维状态,一般地级市节点则保持两维状态。

3.3参考实际规模,合理选择城域组网

在构建网络架构过程中,城域传输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城域传输网一般按照规模大小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大规模和中小规模的模式。在移动网络建设过程中应根据需求(容量大小)选择合理的传输模式。在网络拓扑上,如基于因特网的相较于心脏总数和大量业务的网络节点,以提供在中继芯专门节点核心组的选择,增加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服务调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四、结束语

网络的传输方式篇10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

网络作为当前社会传输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其网络的安全性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就是指网络系统中流动和保存的数据,不受到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泄露、更改,系统连续正常的工作,网络服务不中断,让信息正确、完整、通畅的传输到指定的位置。从广义上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1.信息的传输方式

1.1信息最原始的传递方式,信件、电报的传递。其安全的重要性。

在战争时期信息的传递主要通过电报,信件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往往被敌方拦截,从而泄露了机密,导致同志的伤亡,城池的丢失,战争的失败。在此时期,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信息的安全传递,人们想方设法,为此有很多的革命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信息传递安全的重要性。

1.2信息形态的变换,传递方式的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由原始的文字,数字,图像录入电脑后转换成了电子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信息的传递由原始的电报,信件传递,变为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的传递。

2.网络信息传输的优势

电子信息的产生,导致网络的诞生。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由最初始的局域网,发展成城域网和intent网。由有线网络发展为无线网络。网络传递信息与原始传递方式相比,存在很大的优势,网络传递信息速度快,信息及时,充分的节约时间和金钱,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有可能节约一分钟或一秒钟的时间就能亏赢就能达到上千万甚至更多。对于国防来说,在高科技发展的现在,一秒钟的时间就可能失去了最有利的战胜机会。因此网络传输非常重要,在此同时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传输。其安全性更为重要。

3.网络信息的传输方式

信息在有线网络上进行传递的时候是采用的是tcp/ip协议,以数据包交换的方式进行传输。各个数据包在网络上都是透明传输的。并且可能经过不同的网络,并由那些网络上的路由器转发,才能到达目的计算机,而tcp/ip协议本身没有考虑安全传输,很多应用程序,如:telnet、ftp等,甚至使用明文来传输非常敏感的口令数据。一般的邮件系统也存在这个问题,如用户使用的破片协议的客户端人家。下载邮件时,口令就是用明文来传输的。由此可见,网络的信息的传输。安全不可忽视。

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传输的协议一样都是采用tcp/ip协议。只是有线传输和无线传出的介质不同。无线传输通过空气中的介质进行数据传输。当数据包通过空气传输时,保护数据包不被泄漏的唯一办法就是部署某种类型的加密技术。这通常是通过在现代系统中部署wpa或wpa2来实现的。当然,经常审查无线网络和确保没有无线客户端以未加密模式传递数据也是很好的安全做法。但是数据包泄漏还是可能发生,例如当wap被错误配置,存在恶意wap或者两个无线客户端可以直接以特殊模式通信时。因此只要是网络传输其安全隐患都存在,信息的安全性非常的重要。

4.网络的安全分析

信息的安全性取决於网络的安全性。而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网络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及时发现网络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及时发现并修正存在的弱点和漏洞。

5.网络的安全规则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企业及个人用户在线交易量日渐上升,网络运营已成为社会新时尚。但internet在方便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病毒提供了一个感染和快速传播的""安全途径"",病毒从网络一端到达另一端并在计算机未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运行它,从而导致网络瘫痪,系统崩溃,给信息社会的安全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造成巨大损失。要解决这一难题,满足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就需要一个有审计机制、透明机制、独立及辅助运用机制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6.网络安全机制

信息的安全需要信息安全系统来保证。那么信息安全系统应该包括安全防护机制、安全检测机制和安全恢复机制。安全防护机制是根据具体系统存在的各种安全威胁采取的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非法攻击的进行。安全检测机制是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对系统进行的各种攻击。安全恢复机制是在安全防护机制失效的情况下,进行应急处理和尽量、及时地恢复信息,减少供给的破坏程度。

7.网络的安全策略

安全的网络应该具备明确的安全管理策略并能与有效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同时网络上的所有用户和设备都应处于管理状态。制定管理策略的基本方法是:弄清要保护的是什么、搞清要防备的是什么、确定威胁有多大、选择最经济有效可实施的方法。

在具体的网络安全环境构造中,应注意将各种类型的安全防护行为协调起来并使之相互加强。如将网络设备的物理安全性、操作系统提供的安全性能、访问控制安全手段、管理手段等结合起来,才能做到一旦一道安全防线失败,另一道安全防线将继续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影响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以网络方式获取和传播信息已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网络连接更加容易,人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的安全也日益受到威胁。安全的需求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扩展,人们需要保护信息,使其在存储、处理或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或删改,以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因此,网络安全必须有足够强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用。网络的安全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熊桂喜,王小虎

[2]《计算机与网络》第二期刊无线网络通信专业报王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