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机械化措施十篇农业机械化措施十篇

农业机械化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3:42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1

关键词农机化;发展;服务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21-0227-01

近几年,在中央和地方购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各地在拥有农业机械的品种、数量及动力总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以“农机富民工程”为主纲,明确农机化发展目标

农机化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农机富民工程”为总抓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富民工程的总体要求是“明确一个目标,坚持五大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完成六大任务”。农机化发展的目标就是农机拥有量不断增长,装备结构不断改善,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机经营收入不断增长[1-2]。

2加强和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提升农机服务质量和水平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建立以农机协会为龙头,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大户为主体,以农机户为基础,逐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融示范、推广、培训、供修、作业服务为一体的农机行业服务运行机制,大力培育农机作业、技术服务、销售、维修、信息咨询等服务市场,构造为农业生产服务和农业机械化自身服务的运行网络,积极推进跨区作业、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规模承包等新型农机服务方式,走有特色的农机化服务发展之路[3]。

2.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有效地整合农机全系统技术资源,建立创新型推广型队伍,服务“三农”,促进“三增”,通过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试验、推广,引导农机化发展的方向,通过整合项目、集中资金、选择重点、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示范效应,通过一项新技术、一款新机具、一个新项目的实施,拉动一个环节机械化的发展,收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效果,推动农机化的良性发展。

2.2做好农机化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

要转变传统观念,创新培训思路,多渠道、多层次办培训,立足农机,跳出农机,既要干农机的事,更要创新思路、广开办学,只要农民需要、农业需要的技术培训,就去开展,一切围绕农民需求、农村发展去拓展农机培训的生存发展空间。围绕农机富民工程,突出特色技术普及,只有让农民农机手掌握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学会使用新机具,进而用农机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农机手靠农机达到富裕,才能更大地激发其办农机化的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机化的发展。要积极参与“阳光工程”计划,“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项目,这就要求农机培训要发挥其自身优势。

2.3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把农机服务推向市场,由市场决定农机服务的形式、内容,对全社会开放,只要农民需要、市场需要,改变过去找政府不找市场的状况,安全按照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以寻求对农机服务体系的多元化投入,政府只进行规划、引导、鼓励、支持,以促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3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双重作用

在主攻主要粮食作物的同时,对服务等整个农机行业来说,可以借鉴小麦跨区机收的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大力开展农机化各项工作[4]。开展市场化作业服务和跨区机收,可以解决部分农民买不起、用得起的问题。如果善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有良好的组织机制和优质高效服务,成本可以降低,费用可以接受。例如1合收割机1年作业面积能达到66.67 hm2以上,对机收服务户、对农民都是有利可图的。政府辅之以政策导向鼓励、组织、宣传工作,农机化的局面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4发挥后发优势,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

发挥后发优势,就是要研究国情、省情、县情,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5],要把加大政府对农机化投入、支持力度与引导、激励农户和对农机化投入结合起来,只要对农机化发展有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组织管理经验,有利于通过引进、应用、消化、吸收后推进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进农机化发展,都可以在成本效益比较原则下有选择地大胆引进、应用。这就可以缩小差距,节省时间和成本,加快发展,取得“后发性效益”。把善于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5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和农产品机械化

当前农机化发展的形势以及整个大农业发展的环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必须扩大开放,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就是把自己的特色牌打出去,例如跨区作业。只要出与进双向流动,整个农机化就有了活力,双向就能双赢,要研究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着力点、主攻方向,闯出自己的发展路子。农机化发展必须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扩大农机化的服务对象,拓宽农机化的领域和市场。农机化的发展也要与自己的特色优势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发展效益农业,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充分发挥农机化的作用,促进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

6参考文献

[1] 黄真国.当前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9(9):39-40.

[2] 张福俊,虎治礼.加强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16-17.

[3] 谈志斌,妥文.彭阳县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88-89.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生产方式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摒弃了传统的耕种模式,增加了更多的资金保障,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认识,从生产方式和专业的技术手段上都有了更高的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加快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更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技术普及和应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一、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我国农村也在呈现翻天覆地的改革景象,农业生产上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耕种方式,农业的发展而是进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结合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农业生产的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生产产量,更好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我国农机化技术稳步推广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技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速度。为国家粮食的供给和安全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的物质手段,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也就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是提高农业发展领域,提升农业生产质量的重要阶段。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使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式发生质的改变,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体系提高有利条件。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还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更多的劳动力,使农业稳步发展,增强农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

二、做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时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贯彻,是农业技术革新的物质体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更好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产量,更好的满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农业机械化推广也是一种公益,离不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提上日程。

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各方面的社会力量进行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推广要坚持试验示范,农民自愿的原则,要从试验示范的方式进行加强对技术的推广力度,从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在机构建设上,要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一个公益性的服务工作,在推广上要符合机构的公共服务的职责,根据农村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机构人员的合理编制,设立专业的技术人员岗位,形成有的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责的高效性;在推广队伍建设上,强有力的专业队伍的建设,是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有力支撑,要切实把机构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建立完善的推广队伍,可以鼓励和引导农科专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培养大学生骨干力量;在条件建设上,农业机械化推广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投入,要为推广机构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要采用先进的设备设施,选取合理的试验示范基础;

(三)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离不开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是具有良好的宣传作用,只有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范,才能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为全面开展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可能。农业机械化推广是一个工艺化的流程方式,要有一定的示范模式,在作物的品种选择上要做到精准,采用农业化的技术手段,为农民展现出机械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的启发农民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深入认识。农业机械化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中也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要以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主体,深入到农民群众中,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要领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推广,如果农民在应用中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要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要进行创新

在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而进行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的创新。要协调好各部门的机制作用,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全面突破部门性、地域性的界限阻碍,统筹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把产学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这种公益性的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其良性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对推广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让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工作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员进行适时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素质。还有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推广手段,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化的服务方式进行推广。

五)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在各地区进行的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都要加强其组织领导的作用,把推广工作与农业机械化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要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是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点,进行合理的研究、科学的规划,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贡献作用。同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要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开展,要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使农业机械和推广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更好的完善推广工作的保障措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公共服务能力。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分析,可见该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需要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进行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其次,要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和机构的建设,实现多元化的服务理念。接着,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进行有效的指导,增加培训区、实验区等。然后,不断创新完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制,协调好各部分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切实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使推广工作能够更加有条不紊的开展。这有这有才能更好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法金.繁昌县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4-15.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制约;应对措施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而对比全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滞后。在现代化农业中农业机械化是其重要内容,是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解放劳动力、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而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要手段,是先进的农艺技术实施的载体。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机械化的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

2.1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只有100余台,而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等大农业机械基本没有,农业机械化水平不足1%;经过50年来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增长了上万倍,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2亿千瓦,每平方公里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86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300万台,动力达8186万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6%。目前我国部分省市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0%以上,有的已超过60%;农业机械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约为15%,按影响力排序,排在水利、化肥、良种之后,列第四位。

2.2农机产品向多样化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传统农业机械产品需求开始大幅度降低,而对经济作物机械、林业机械及牧草机械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农业部优势农产品战略公布之后,各种农产品加工机械,特别是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急剧增长;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各地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挖掘机、装载机和吊装设备等农村工程机械需求量成倍增长。

2.3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建国初期的农机行业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农业机械,主要农业机械依靠进口,新中国成了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包括动力机械、耕作机械、林业机械、运输机械、饲料机械、收获机械、水力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和农机零配件制造等行业的农机工业体系,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农用运输车、水泵等各种农机产品,不但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国外。

2.4向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发展

中国农户种植业的规模小,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不经济,也没有必要,因此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常重要。例如1996年开始的全国性跨区机收小麦的措施使联合收割机使用时间从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1个多月,大大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利用率。

3制约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因素

3.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且不平衡,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快,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发展不高,农民收入相对较低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以小麦联合收割机为例:一方面该机械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民投资购买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秋季时间性要求不是太高,人均种植面积又不是太多,而机收小麦的收费标准不算太低,为节省开支,农民能人工收获就尽量人工收获。

3.2土地经营规模因素

我国人均占有土地资源数量非常少,且逐年减少,加之大部分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沙化与退化现象严重,适合耕种的土地就更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并且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政策是农户家庭联产经营,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过于零碎,现代化的机械耕作方式很难推广,因而导致小农经营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在继续,这极大地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阻碍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制约了农业机械的发展。

3.3农机化资金投入因素

从我国各省市地区来看,农村经济及人均收入普通存在着市富县穷的特点,农民是农机化的投入主体,但存在着投入和收入严重不成比例。以浙江省2008年为例,人均农民收入为5600元,以一个家庭四人口来算,年纯收入为2.3万元,现在的农业机械由于技术的更新,制造工艺的改进,价格也较高

,一合收割机的市场价格在十五万元左右,需要一个农户7年左右的家庭积累才能购置,我国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金额与农机总投入存在着比例不协调的现象。

3.4经济技术因素

就目前而言,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机科研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机科研工作落后、科研设备及仪器老化、技术储备不足,已不适应农业科技革命需要;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的结构不合理、大中型拖拉机数量较少、农机具品种少及使用寿命短,不适应农产品稳定增长的需要。总之我国新型配套机具的研究、开发及推广与需求脱节,跟不上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

4加快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4.1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

(1)我国政府应实行积极、持续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不断完善补贴办法和补贴机制,扩大补贴范围和补贴规模,巩固补贴成效,提高补贴效益,以补贴引导农业机械化发展。

(2)各级政府应分期分批对农民机手开展农机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机大户,提高农机管理、服务能力。

(3)采取财政贴息方式,支持各金融机构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开辟农业机械化发展融资渠道。

4.2增强农机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应把对农机科研投入列入计划,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市场多渠道为辅的农机科研、开发、试验及推广的投资体制,加强重点科研基地的建设,保持科研开发投入的持续性建立超前性的产品技术储备,为农机行业中小型企业不断提供新技术。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及农民需求,研究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4.3建设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强,传统农业将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势必会对农机化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要以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切入点,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农机技工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专业人才的培养,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促进各地区农机化服务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4.4完善依法治机的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定与完善有关扶持农业机械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迫在眉睫,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开始与世界接轨,对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来说,将需要能够在更大范围选择所需要的农机具。我国要围绕《农机化促进法》政策的落实,加强配套法规建设和地方法规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尽快制订和出台《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农机管理条例》、《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农机维修管理办法》等一系类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应的实施细则。

4.5始终不渝地开展市场秩序监管

我国各相关机构应支持不断公布、推广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实施推广鉴定、质量监督抽查、质量认证、质量跟踪调查等措施,扶优限劣,提高收获机械质量水平,促使收获机械市场的健康发展。健全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投诉监督机制,加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活动,维护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合法权益。

5总结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4

关键词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探究

新时期以来,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农业机械化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但纵观当前的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改善。

1我国农业机械化服务的背景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绝对的手工生产占主导,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再满足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求,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出现,迫切要求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农产品也不例外。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新形势下对农业机械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势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机械化进程受到了阻碍。另外,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尽管国家出台了农机补贴政策,但绝大部分的农民仍不具备独立购买农业机械的能力[1]。

2基层乡镇农业机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农机服务体系功能欠缺

近些年来,针对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我国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但在服务功能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缺陷。常见的有基础设施简单、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内容单一等,这些不足之处与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形成强烈的“冲突”,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协调[2]。

2.2农业机械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作为保障,而良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同其他服务推广一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但在各级财政经济缩减的情况下,农机资金的投入也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项目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致使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出现很大的问题。

2.3农业机械化人才的匮乏

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努力,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专业领域的人才投身到农业发展中,但实践证明,这些政策在个人选择面前,其吸引力显得不足。

2.4农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基层乡镇农业机械服务过程中,专业人员、资金设备等都归乡(镇)政府管理,农业机械化服务人员长期驻扎在乡(镇)中心工作站中,很少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下级各村委会中,服务滞后于农民实际需求[3]。

3提升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措施

3.1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的能力

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的推广不能仅仅依靠单人或者某一部门的力量,而应当充分发挥出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取得农机部门的全力配合。农业机械化给水推广服务涉及的知识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既包括宣传推广,又包括普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知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朝着建立多元化的推广服务体系努力,结合多种形式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使得农民能够乐于接受。例如,可以利用科技下乡、现场示范、印发资料、培训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农机手普及农作物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4]。当然,要想让农民参与到推广服务中,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农民能够真实得到农业机械化推广带来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得农民自愿参与到农业机械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农机推广员才能手把手、面对面地展开“一对一”服务,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难题。

3.2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虽然国家的政策较好,但仍旧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导致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进一步提升。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就必须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各级财政要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参照标准,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上,加大资金投入,每年都要为基层乡镇农机管理机构制定一笔预算,用于当年农业机械化推广、试验、改进等工作[5]。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政府可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扫清资金障碍,降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贷款利息。同时,基层乡镇农机机构应在县级相关部门的引导下,积极推进基层农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着力增强乡镇农机站发展的内在动力。

3.3加强农机服务体系人才的建设

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的开展,离不开农机专业人才的努力。现阶段,在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农技专业人才的缺乏,导致服务工作并不到位,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面对这样的情况,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部门要获取上级农业机构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强农机服务体系人才的建设,重视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农业机械化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提升现有农机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使现有农机专业人才能够为农机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次,农业机械化部门应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为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的开展补充新鲜血液,不断建立服务人才体系。最后,农业机械化部门可以针对农机手进行培训,将一部分农机手培养成为专业型人才,通过农机手去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减轻农业机械化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开展方式的创新。

3.4加强基层农机化量化工作考核

考核是对工作开展有效性检查的重要手段,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此保证服务水平的提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农业机械化部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第一,县级政府将乡镇农机化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使乡镇政府部门能够更加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第二,县级农机部门应制定出完善的考核指标和办法,年底严格进行考核。第三,加强乡镇农技站的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农业机械化部门服务工作开展的监督力度,让农业机械化服务推广工作朝着公开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第四,对于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农机人员要予以适当的鼓励,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精神面貌提供技术服务。

4结语

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乡镇农机管理机构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基层单位,是联系广大农机手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技技术宣传和推广的生力军。因此,乡镇农技管理机构一定要针对以往的经验以及当前的客观实际,认真分析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规律,从管理制度、服务体系、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提升农业机械化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苏卫良,刘承芳,张林秀.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农业机械化服务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6,25(10):4-11.

[2]方建光.基层乡镇农业机械化服务刍议[J].南方农机,2015,46(5):69-70.

[3]孔祥智,周振,路玉彬.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探索与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5,12(7):65-72.

[4]蒙臣富.论新时期下如何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J].南方农机,2015,46(8):82-83.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5

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了发展农机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及阻碍农机化发展进程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1发展农机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应做好多方面的努力,其中“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一个关键问题。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了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正逐渐改变“三农”落后的面貌,已成为缩短城乡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2阻碍农机化发展进程的因素

2.1农业机械装备不合理大中型农机具较少,小型、微型机具居多,配套率较低,农机作业范围较窄,从而制约农机具整体功能。在种植业和农产品粗加工领域,已基本上由机械取代了役畜生产,但是多数为小型机械,对农业提质增效作用不高,影响了农业由粗放型向生产集约化生产的转变。

2.2农民的观念更新不够目前,广大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接受还处于观望状态,一些农户购机只为“面子光”,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www.lw881.com

2.3经济性制约农民收入低,买机用机都遇到困难。农业机械往往一次性投资较大,与世界主要经济强国比较差距很大。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美国68540美元/人,日本16234美元/人,法国45607美元/人,中国536美元/人;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拖拉机数量:美国1586台,日本732台,法国1406台,中国45台llj。由于机车老化,无用功多,油料价格上扬等因素,使农户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降低。据统计,目前构成农机作业的各项成本中,油料成本占45.6%。

2.4体制方面的制约由于土地经营分散,农户家庭式作业与大中型机械大规模作业矛盾突出。以机耕作业为例,在实行土地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作业,功率为22.8kw的拖拉机台班8h可耕地3.63~4.03hm,作业成本为150元/hmz;而对于农户耕作,由于田块小,布局分散,机车无用功多,台班最多可耕1.67hm。,作业成本至少为210元/]amz。由于机械作业效率低,成本高,致使农机作业费用提高,效益下降。

2.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社会整体的服务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县、乡机构改革后,多数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撤并,农机推广网络出现断层,使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县、乡、村三级农机服务站缺乏服务力度,在农机作业过程中,服务水平与农机现代化水平不相适应,严重阻碍农业机械化发展。

2.6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与竞争力强的国家之间的主要差距在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较低,农业装备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农业劳动产量和每千名农业劳动者拥有的拖拉机数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每个农业劳动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仅为美国的1/128,加拿大的1/100,西班牙的1/35,日本的1,30。

2.7法制力度不够假冒伪劣农产品充斥市场,使农户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农具权益保证体系不够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尚未健全,农机具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力保护,农机化发展尚需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3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3.1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教育人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3.2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培植农机龙头企业、农机专业户,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帮助其优化机具配置,拓宽服务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各级作用;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各类农机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提高农机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

3.3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历史川。农机部门要运用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地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使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3.4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例如,法国把农业生产区域分为:巴黎大区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西南部以猪、鸡等畜产品为主;卢瓦沟流域以奶牛生产为主;中部以肉牛和羊为生产区;南部为向日葵、蔬菜主产区;东部为主要林业区;波尔多为葡萄生产区。

3.5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2002年,全国各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的总投人为24亿元,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1.3%。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亦将逐渐进入反哺农业阶段,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基本是靠政府反哺资金得以实现的。因此,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采取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针。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6

农机化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和农村经济综合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而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是搞好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必须使包括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善。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强化服务、注重实效,加强引导、合力推进,积极探索、鼓励创新。应该看到,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信息化正在形成新的格局。当前,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农机未来的综合竞争能力。

2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农机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具有双重性,如果运用得好,就有可能为落后地区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反之,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越来越大。目前,互助县农业还处于逐步推进实现基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互助县农业机械化要实现快速、健康、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加强在全县乃至全省范围的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作业服务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合作,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互助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二是农机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现代化农业实质上是市场化农业,也是信息化农业。农业生产需要什么样的机械、如何购买、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如何推广等都离不开信息。三是农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的必然选择。加强农机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指导服务工作,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是农机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

3农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互助县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由于互助县的农机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尤其农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达地区及省内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农机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工作没有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投入不足,农机化信息网络建设发展缓慢;三是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专业素质较差,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四是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对开拓农机化信息服务市场缺乏研究,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五是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传输滞后。新晨

4农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7

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许昌市、禹州市有关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政策、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2、研究拟定全市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工程、农用航空业务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指导农业机械结构调整,引导农业机械产品结构调整。

3、研究提出农业机械化的重大技术措施,组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的论证、立项、实施及监督管理工作。

4、组织实施农机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管理工作。

5、负责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注册、牌证管理;负责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检查及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农机事故的调查处理;拟定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经批准后监督实施。

6、负责农机维修网点审定和农机修理工的培训、考核、评定、发证。

7、研究制定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组织调整农业机械化生产、农机抗灾工作;规范、规划指导农机作业市场。

8、指导农业机械使用维修管理工作,制定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并监督实施;负责农机教育和农民农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

9、参与农机用油的供应、优惠政策的协调和市场监督工作,指导农机节油工作;研究提出农用救灾柴油和补贴资金的分配意见,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10、管理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各项资金;负责农业机械化统计工作,指导农业机械化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

11、负责农机行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8

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加快发展农业机械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为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就如何做好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县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仍存在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投入不足,农机队伍不稳,部分地区对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性认识不够,工作推动不力等问题,目前,全县农机装备总量少,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不能满足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改善农民落后生产方式,减轻劳动力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是当前我县农业机械化工作的紧迫任务。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机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机械发展规划。县水利农机局要认真宣传农机的政策法规,对街镇乡农机化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大力支持,为发展农机化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认真贯彻**府发[2003]56号文件和**府发[2004]47号文件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做好农业机械化工作。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加快我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选择3—5个街镇乡进行农机化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各街镇乡要结合实际拟定1—2个农机化综合示范园区,以机耕机收、机械植保、机械加工和节水灌溉为重点,加大新农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县水利农机局要择优选点,搞好规划并组织实施;县财政局、计经委、农业局、供电公司、农业综合开发办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时,各地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加强乡村机耕道建设和基本农田的综合整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政策是关键。各街镇乡、水利农机部门以及县级对口支援街镇乡的部门要将农业科研、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农机具推广和电灌站维修管理以及建设改造等纳入农村基础建设进行通盘考虑。县财政和街镇乡财政要在继续保持现有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逐年加大资金的投入,适当提高资金投入比例。继续实行对农民个人、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购机补贴优惠政策,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增加农民投入。对引进、研制、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进行扶持。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加对农机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

(三)积极培育服务市场,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当前,我县农机服务市场特别是农机作业服务市场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市场培育。一是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三百工程”建设,扩大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要以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为重点,壮大农机作业队伍。以此带动农机供销、维修市场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农机作业合作组织。三是积极利用农机装备和技术资源,组织开展好农机跨区作业,促进我县农机作业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农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质量。提高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向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适用的农业机械,用先进技术装备现代农业。农机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搞好售后服务,水利农机、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农机市场的监督意识,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针对目前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实际,县级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机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作业服务水平。对农机技术培训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人员经费要加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能力。

(六)扩大宣传,营造农机发展的良好氛围。各街镇乡要采取有效措施,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农机化,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机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加快发展农机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农机部门要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宣传农机促进农民致富的典型事例,积极引导农民群众经营和使用先进农业机械,推动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机械化任务艰巨。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加强对农机化工作的领导,强化职能,明确措施、落实责任,切实保障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一)认真落实农机管理职能

各街镇乡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进行通盘考虑。要稳定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机管理队伍,确保农机组织健全,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责任落实。街镇乡农机管理服务体系,要落实专门的农机人员,确保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安全监理等职能落到实处。县水利农机局要协助街镇乡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及农业产业化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优先发展农业机械。要按照职能要求加强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检验与监督,有效防止各类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县财政、水利农机等部门要制定完善支持农机化发展的配套措施,为我县农机化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建立健全农机服务体系

稳定和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是保障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意见》、《**市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依法办事,建立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相适应的农机管理队伍,确保农机工作组织健全,领导有力、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要落实专门的农机人员,确保农机管理、推广、安全监理等职能落到实处。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9

(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奇台831809)

收稿日期:2014—11—17

摘要:第六师奇台农场积极开展春玉米高产田创建,探索科学合理的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2013年玉米单产突破22500kg/hm2。本文简要介绍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玉米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奇台农场;玉米;高产;栽培措施

奇台农场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团场,玉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00hm2左右,玉米传统的种植模式为行距0.5m,株距0.2m,每穴保苗1株,理论株数99000株/hm2,收获株数90000株/hm2左右。2011年,奇台农场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了“春玉米高产潜力及超高产示范创建”项目,种植模式采用行距为0.55m,穴距0.13m,每穴保苗1株,理论保苗139500株/hm2,实际收获株数在12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模式增加30000株/hm2以上,主要是以增加收获株数来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2013年,玉米单产突破22500kg/hm2。通过示范带动,2012年农场大面积玉米种植株数由99000株/hm2提高到111000株/hm2,增加产量1050kg/hm2;2014年提高到120000株/hm2,在2014年10月13日通过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验收,单产达到18000kg/hm2,玉米种植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1]。

1高产栽培技术路线

高产田主要采取增密、增穗和促控措施培育高质量抗倒群体,增加花后群体物质生产与高效分配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采取的关键技术包括:一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二是选用耐密、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产新品种;三是高密度种植,宽窄行配置,收获株数达到120000株/hm2以上;四是采取前控后促、水肥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相结合的调控措施,防止群体倒伏,构建高质量群体;五是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满足高产玉米养分需要;六是加强田间管理,采取机械耕整地、精细播种、病虫害全程防控、适时晚收、机械脱粒等技术措施,通过全程机械化,实现技术集成与推广。

2高产栽培关键措施

2.1宽窄行种植

宽行0.7m,窄行0.4m,株距0.13m,理论株数139500株/hm2。

2.2品种选择

种植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水肥条件的密植高产抗倒优质品种。高密度栽培对品种有如下要求:

(1)紧凑形。叶片夹角小,坚挺上冲,特别是穗位以上叶片夹角要小,中部以下的叶片较平展,利于光能截获。(2)小雄穗。一般雄穗花粉量非常巨大,绝大部分无用,而大雄穗消耗养分多、遮光,大量花粉落在上部叶片变成霉点后影响光合,因此,小雄穗利于提高玉米单产。(3)开叶距。叶片不但要坚挺上冲,叶间距要适当拉开,叶片不要过于宽大,以免重叠郁闭。(4)坚茎秆。坚韧的茎秆是密植抗倒的必要条件。(5)大根系。发达庞大的根系,一方面增强抗倒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水、肥高效吸收利用。增加玉米的耐旱性和耐肥能力。

2.3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4d进行人工选种,剔除秕粒、小粒和不完整粒,并且晒种1~2d,提高种子的发芽势。

2.4把好播种质量关

一是强化适期播种。二是强化适宜播量,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在播种前进行人工选种,剔除小、破、秕籽,保证下一粒籽,出一棵苗。三是强化足墒播种或干播湿出,足墒播种或干播湿出是保证全苗、培育壮苗的基本条件。

2.5降低株高

在玉米6~7全展叶期和抽雄前分别喷施玉米矮壮素羟烯·乙烯利750mL/hm2,起到控制株高降低穗位的作用,从而达到抗倒伏的目的。

3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奇台农场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和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的大力实施,各类机械数量迅猛增加,在平原区已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如玉米精准播种、化学除草、机械收获、机械粉碎秸秆,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但在山地丘陵区只实现了机械播种,其他农业措施只有依靠人工来完成。

近几年,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多元化作业领域的不断扩展,农业机械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玉米收获机械关键技术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如在玉米籽粒水分降到可进行储藏时收获,田间浪费过大;收割机械不能同时完成收割和秸秆粉碎作业,在收获后还要进行一次秸秆粉碎作业。二是随着玉米种子价格连年上涨,广大农户对玉米精量点播机械需求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玉米精量点播机械的精准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大田作业中空穴率应控制在3%以内,现在的精量点播机空穴率多在5%~8%。三是装备结构依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农机具多、大中型农具少;低档次农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四是玉米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一快一慢”现象,即平原区快,丘陵山区慢,主要表现在中耕、打药、收获等方面。五是玉米中后期施药装备落后。

解决好以上玉米机械化种植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通过农机与农作物栽培相结合,利用好现有的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的推广适宜机械,实现农作物栽培的农机化和农机的农业栽培化,真正把农艺技术与机械结合起来。

农业机械化措施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业;农艺;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1-0193-01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已大幅提高,除一些山区农村以及少部分落后地区外,农业机械化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普及。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明显提高,在彻底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农民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进一步要求加大农业投入和继续实施新的农业技术措施外,对农业机械化的耕作模式和作业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以机械作业代替人畜作业,更要把机械化作业和农艺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效能,最大限度的通过农业机械化实施农业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和粮食产量。结合安徽省及明光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成功实践,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作业与农艺结合的形式应在以下方面进行。

1利用机械化进行秸秆还田,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化学肥料的使用量越来越大。目前,农村及农场大部分土地的有机质含量都在不断减少。主要原因是大量施用化肥的同时,没有适量施用一些有机肥;其次年年焚烧粮食秸秆,造成土地有机质流失。因此,在很少有农家肥施用的今天,利用机械化作业进行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地有机质含量的最好办法。具体措施是:在收割机上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收获粮食的同时,把秸秆充分切割粉碎,收割后用机耕犁深翻掩埋(大豆等秸秆较少的作物收割后,也可用旋耕耙旋翻),连续实施几年即可有效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实行秸秆还田作业,要求机械动力大,农机具配套。目前安徽省只有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普遍实行,大部分农村使用的还都是中小型农机具,没有能力进行秸秆还田机械作业,这也是国有农场的粮食生产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的部分原因。因此,农村也应不断向中大型农业机械化方向发展,才能不断适应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技术措施的需要。

2结合农艺要求,适时进行深耕深松

农艺要求土地深耕细作,土壤疏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旋耕机的普遍使用,致使四铧犁、五铧犁等中大型耕翻农机具大部分闲置或报废(包括安徽省国有农场)。旋耕机的年年使用,使得土地的耕作层越来越浅,土壤板结,造成农作物根系较浅,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较差,防病抗病能力减弱。但过去年年进行深耕,往往造成农作物抓苗难等问题。为了适应农艺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理论指导及多年实践证明,适时对土地进行深耕深松,能避免土壤板结,提高农作物防病抗病及抗旱耐涝能力。深耕深松时期一般在每年的秋收后秋种前进行,当秋收一结束,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适时进行深耕深松。深耕深松后,要立即进行整墒保墒。否则,跑墒后再来整墒,会造成犁伐板结成块,如果没有雨水或不进行浇灌,将影响秋种。具体方法是:用大马力拖拉机(73.5Kw以上)配套五铧犁或全方位深松犁进行土壤深耕或深松后(深耕深度一般为28~35cm,深松深度一般为35~50cm),再用旋耕机等农机具及时进行整墒保墒,待到适播期再进行播种。深耕深松的间隔时间要根据土壤状况,一般3年进行1次,其余2年进行旋耕比较适宜。年年深耕深松,费用较大,也没有必要。深耕深松的目的都是加深土地耕作层,改善土壤状况。但两者相比,深松的效果比深耕更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采用深松。

3机械中耕除草,提高田管质量

中耕除草,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大豆等夏季作物,因为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多,杂草生长旺盛,除草工作费时费力。如果是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村,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锄子锄草,效果较好。而大面积种植的国有农场以及部分农村种田大户,除草工作就难以用锄头解决。

近年来,为解决大面积农作物的除草问题,各种农作物的除草剂得到了广泛应用,省时省力,工效明显。其缺陷是,喷洒除草剂虽然能够清除或控制杂草生长,但不能起到中耕作用,也就是不能疏松土壤,解决土壤板结问题。使用中耕机械进行中耕作业,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使用机械播种或人工进行条播的地块,把中耕机锄齿间距调整到与机播或条播的行距基本一致,在初苗期使用中型或小型拖拉机带动中耕机进行中耕作业,既能极大的提高工效,又能起到中耕除草的双重作用;同时既解决了除草问题,又得到了疏松土壤的效果。如果再结合喷洒除草剂,机械中耕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当然,机械中耕作业受到条件的限制,例如水稻田块、人工撒播的田块以及作物苗情较高的田块等不能进行机械中耕作业。最适宜的就是实行机械化播种的大面积田块的旱季作物。因此,最适宜推广的地区就是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包括安徽省淮北地区在内的北方平原地区。

4机械化喷洒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

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管理的基本环节,也是农艺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为了防治病虫害,喷洒农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