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十篇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十篇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9:11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1

【关键词】呼吸系统;mRi;Ct;肺脏血管性病变;纵膈及胸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3.099

目前在临床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中,胸部X线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其充满气体的肺存在良好的天然对比性,所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能够对病变进行清晰的显示。Ct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会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进行应用,然而在Ct和mRi问世以来,在一些方面对普通胸部X线检查的不足进行了弥补,目前已经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针对mRi在肺脏血管性疾病、纵隔以及胸膜疾病、肺癌等疾病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1肺血管疾病

在临床较早期采取mRi心电门控自旋回波成像的研究显示,肺栓塞的主要症状为血管腔内存在中度至略高的信号病灶。肺动脉高压时能够发现的缓慢血流信号与血栓进行鉴别一般较为困难。梯度回波影像,其中有梯度稳态返回采集(GRaSS)对血流存在比较高的敏感性,凝血块呈现低信号。磁化空间调制技术(SpaSS)的应用让mRi在成像方面存在了条带标记,能够对肺栓塞以及缓慢的血流信号进行区分。mRi技术的进展成为mRa一种常用的方法。静脉注入造影剂Gd-Dtpa后患者屏气所得的3DmR肺血管成像能够对肺栓塞进行准确的判断,且可以对肺血管的解剖进行详细显示,包括有肺动脉的亚段级分支。螺旋Ct在对肺栓塞进行诊断方面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使Ct在肺栓塞诊断方面的进展得到了有效的促进。然而mRi依旧为一种存在吸引力的方法,其原因主要是由于mRi检查对X射线和碘造影剂进行了有效的避免,能够在一次检查中对肺血管以及深静脉是否存在血栓进行同时显示,mRi还能够清晰显示出肺的灌注及通气情况,在肺栓塞的诊断中意义显著[1]。

在对累及肺动脉的血管炎进行诊断中mRi可提供可靠信息。大动脉炎会对主动脉及分支和肺动脉造成累及。曾有研究显示,在77例患者中肺动脉异常者约占70%左右,其中肺动脉扩张者占17%、血栓者占3%,周围肺血管异常的树枝样表现者占66%,后者的出现应对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发生予以考虑。白塞综合征累及肺动脉的病例十分的少见,一般占5%左右,为肺动脉瘤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病因。若是肺动脉瘤者充满血栓,常规的血管造影无法得到诊断,mRi为具有较大选择性的诊断方法。肺动脉瘤的亚急性或者是慢性血栓在t1wi及t2wi均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肺动脉瘤可呈现真性或假性,多发者比较常见,同时也能呈现出单侧或者是双侧。经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可缩小或者是消失[2]。

2纵隔、胸膜、胸壁、膈疾病

2.1纵隔肿瘤在前纵隔肿瘤诊断过程中,胸内结节性甲状腺瘤在t1wi以及t2wi条件下均呈现信号强度均匀的征象。mRi在对肿瘤的范围及周围结构移位进行显示存在特殊的意义。然而mRi对于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存在局限性。针对一些甲状旁腺肿瘤者mRi在术后依旧存在高血钙者的应用较为常见。异位甲状旁腺可出现在纵隔的任何位置。mRi同核素检查联合能够在术前真开合理有效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在tlwi上呈现出明显的等或低信号,而在t2wi条件下则表现出明显的高信号。在对造影剂予以注入后甲状旁腺存在明显的强化[3]。

2.2胸膜和胸壁疾病mRi可对恶性间皮瘤的肿瘤以及胸腔积液进行鉴别,能够对肿瘤向胸壁、纵隔、胸膜腔以及腹部侵犯的范围进行显示。mRi的t2wi以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可对良性及恶性胸膜结节展开有效区别,据研究显示其敏感性在87%左右。脂肪瘤为胸壁最常见的一种间叶肿瘤。mRi及Ct均可以准确诊断。其他的良性及恶性肿瘤都表现均为胸壁肿块,mRi信号不存在特异性,然而可以对病变的范围进行确定,这活检及手术均具有重要意义。

2.3膈mRi的冠状以及矢状位成像对膈的解剖及病理形态均能够清晰显示。mRi对肿瘤对膈的侵犯、膈疝以及膈破裂进行准确的判断。mRi还能够对膈的运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对胸部病变的mRi诊断予以辅助[4]。

3肺癌

一般情况下肺癌可经Ct获得准确的诊断。然一些病例可采取mRi检查进行诊断,这是因mRi可采取多平面成像对病变进行显示、且肿瘤对胸壁软组织的侵犯进行判断也较为容易以及较清晰地对淋巴结及血管是否受侵犯进行显示[5]。mRi的增强扫描在鉴别肺内的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作用[6]。mRi为对肺上沟瘤分期进行判断的一种首选方法。mRi的t1wi增强检查能够对中心型肺癌的肺门肿块以及周围的肺不张予以区别。因肺不张的血供相对于肿瘤而言比较丰富,所以其信号强度也相对较高。肺不张信号强度的峰值也相对肺癌肿块要早。mRi对肿瘤对于血管、纵隔、心包及脊髓的侵犯进行显示方面意义明显,然Ct在该方面则存在诊断困难[7]。针对一些患者mRi可以对Ⅲa期(可切除)及Ⅲb期(不可切除)的肿瘤予以准确地区分。针对对碘造影剂不耐受者mRi可对Ct予以替代确定是否存在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mRi判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同Ct基本一致,敏感性在65%左右,特异性在72%左右[8]。这两种方法均以淋巴结的大小为依据对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进行确定,然而却存在限度。譬如说>10mm的淋巴结一般无肿瘤转移,

4小结

综上所述,mRi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应用十分的广泛,且准确性较高,在同其他方法,譬如Ct等进行有效的联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尽管目前在临床上采取mRi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应用相对较少,肺的功能性mRi技术将会对于肺部疾病展开更加深入的评价,日后mRi将会成为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值得关注[12]。

参考文献

[1]欧陕兴.呼吸系统疾病Ct诊疗新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12(1):418-419.

[2]马大庆.多层螺旋Ct在胸部疾病应用上的进展[J].当代医学,2010,12(3):253-254.

[3]蔡超达,王贵谦.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14(8):415-417.

[4]储成凤.低磁场mRi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附29例报告)[Z].中国肿瘤临床年鉴,1993.

[5]程德云,陈文彬.Ct和mRi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1996(5):5-7.

[6]仲军,任萍.试析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8):104-105.

[7]王云华.现代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27-187.

[8]邹煜,张敏鸣,王丽君,等.mRi动态增强模式和肿瘤微血密度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417-418.

[9]张玉珍,范国平,张永平,等.胎儿胸部异常的mRi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9,14(12):457-458.

[10]涂建华,何江波,姚振威.增强mRi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1):194-195.

[11]庄培恋,张贵祥.肺癌脑转移的mRi早期诊断探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2):246-247.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2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74-01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diagnosis,andmisdiagnosisofdifferenceindifferentialdiagnosisofdisease.methodstoanalysis102casesof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retrospectively,anddiscusstheessentialdiscriminationfordiagnosisofoSaHSwithotherdiseases.Results102casesweredisgnosedwithpolysomnography(pSG),but2caseswerediagnosedaspituitarytumor,2casesasthyroidfunctionlowwithclinicalmanifestations,imagingandserologyexamination.ConclusionpSGisthegoldenrulefordiagnoseofoSaHS,andclinicalmanifestations,imagingandserologyexaminationishelpfulforthedifferentiationofoSaHS.

【Keywords】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diagnosisdifferentialdiagnosis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呼吸结构紊乱、白天嗜睡等表现,并可能导致全身多器官病变,如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耳鼻喉科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初诊为oSaHS。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共102例oSaHS者。男:女为98/4,年龄19岁-69岁,平均年龄42.3岁,病程0.5-15年,平均6.4年。其中oSaHS患者中轻度18例,中度39例,重度45例。合并全身其它疾病:高血压48例,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冠心病)25例,2型糖尿病10例。初诊误诊病例4例,其中2例为垂体瘤,2例为甲状功能低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心电图常规检查,并常规监测血压3天,对主诉有头痛、鼻塞、怕冷、水肿患者,分别选择头颅mRi(15例)、鼻窦高分辨率Ct(51例)、甲状腺功能检查(10例)。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对oSaHS的诊断标准[1],患者睡眠时有打鼾、反复呼吸暂停,通常伴有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等症状,可合并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多导睡眠图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大于5次/小时,以阻塞性呼吸事件为主。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程度判断依据见表1。

2结果

102例初诊为oSaHS患者,有4例误诊,误诊率3.92%,10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打鼾症状,91.2%(93/102)的患者打鼾可影响同室者,66.7%(68/102)患者有憋醒症状,45.1%(46/102)有白天嗜睡症状,47.1%(48/102)合并有高血压,24.5%(25/102)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脑梗塞、冠心病等),9.8%(10/102)合并2型糖尿病。4例误诊患者除oSaHS患者常见症状外,2例垂体瘤患者有心悸、头晕症状,无头痛等不适,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显示:蝶窦及鞍区占位。血清学检查显示Ft3、Ft4、tSH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增高,生长激素、催乳素等未见异常。余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体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粘液水肿面容,血清学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低下,tSH增高。

表1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程度判断依据

3讨论

oSaHS是一种影响身体多个器官、多个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它既可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患的原发病,也可与多种疾病并存,即所谓的重叠。研究显示[2-4]oSaHS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儿童发育障碍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并存率可达20%。因为对oSaHS作为全身性疾病的认识不足,众多误诊认为oSaHS只是简单的上气道组织塌陷或狭窄引起的局部疾病,对其并发症的忽视是导致临床上误诊oSaHS的原因之一。同时临床上以打鼾、睡眠憋醒等症状就诊的患者,并经pSG检查的患者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是oSaHS,工作中完整收集患者病史及必要的影像学、血清学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将oSaHS作为全身性疾病看待,不仅要评估整个上气道,而且要从各个系统全面评估疾病,以免误诊或漏诊。

oSaHS的诊断中pSG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首先pSG可将中枢性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从oSaHS中剔除,同时在睡眠中检测aHi以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以评估oSaHS的严重程度,因此pSG是诊断oSaHS的金指标,2009年中华医学会的oSaHS诊断指南中就进一步强调了pSG在诊断oSaHS的重要性[1]。

从本组病例中4例初诊误诊患者皆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他们皆符合中华医学会[1]oSaHS的诊断标准。本组初诊为oSaHS患者均行pSG检查,在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病史收集过程中,有4例患者均发现有甲状腺功能的异常,2例患者表现为原发性,2例患者为垂体瘤导致的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oSaHS的可能机制为患者由于粘蛋白在上呼吸道沉积,舌体肥大,上气道粘膜肿胀,导致上气道狭窄,呼吸机和肺组织粘液性水肿,使呼吸驱动受损而合并oSHaS,此外,甲低严重时,肺泡通气减低,使Co2麻醉机呼吸性酸中毒,使呼吸抑制[5]。因此甲低患者合并其它因素(肥胖)均可增高oSaHS的发病率。在临床表现中,不同程度地可表现为肥胖、疲倦、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这些症状与oSaHS临床症状相似,但甲低患者多表现为近期体重加重、全身或下肢水肿,怕冷等症状。当发现该类症状时,需考虑甲低可能,行甲状腺功能检查,进一步确诊。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文献显示肢端肥大症与oSaHS的关系密切。肢端肥大患者oSaHS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Haute等[6]在24个肢端肥大症患者中发现有87.5%的患者有oSaHS。其导致oSaHS的可能机制为垂体腺瘤引起生长激素过多,患者咽腔变窄,面部变形,睡眠中软组织易塌陷。本组患者2例垂体瘤患者未见生长激素增高,由于2例患者本身肥胖,Bmi均高于29千克/米2,同时该两患者存在咽腔狭窄,扁桃体肥大等局部因素,因此其导致oSaHS可能为肥胖及上气道狭窄引起,与垂体瘤关联可能性小,垂体瘤可能为该2例oSaHS的合并病症。

总之,要正确诊断oSaHS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为专科医生我们需要了解oSaHS与全身疾病的重要关联,在诊断过程中结合病史、pSG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同时也要与其它专科医生加强合作,如心血管、内分泌等专科医师,告知oSaHS可能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源头疾病,通过治疗oSaHS,其全身性问题也将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和外科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95-96.

[2]YaggiHK,ConcatoJ,Kernanwn,etal.obstructivesleepapneaasariskfactorforstrokeanddeath.nenglJmed2005nov10;353(19):2034-2041.

[3]ancoli-israelSandayalonL.Diagnosisandtreatmentofsleepdisordersinolderadults.amJGeriatrpsychiatry2006Feb;14(2):95-103.

[4]HaleCS.obstructivesleepapneaandcardiovasculardiseaseandmortality:theargumentforcausality.Jinsurmed2005;37(4):272-282.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3

【关键词】 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治;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特征: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该病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木等提出[1]。本病至今病因不清,有人种和地域的差异,以日本、韩国、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较为常见[2]。在我国DpB临床诊断与治疗病例相对较低,因此,提高对DpB患者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认识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近4年(2008~2012)来本院收治的DpB患者12例,探讨DpB患者Ct诊断与治疗后的变化,旨在提高对DpB患者临床诊治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近4年(2008~2012)来收治的DpB患者12例,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男8例(66.7%),女4例(33.3%),年龄33~68岁,平均46.3±11.2岁。12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症状,3例有活动后气促症状,9例有副窦炎病史,3例有副鼻窦炎既往史。

1.2 方法:对12例经临床诊断的DpB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后2月进行Ct胸部检查。采用GeBrightSpeedeliteSelect1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120KV,150mas,层厚8~10mm,螺距1.5,间隔8~10mm,标准算法重建;其中10例于感兴趣区加扫高分辨Ct(HRCt),扫描参数:130KV,300mas,层厚1mm,重建1mm,螺距0.625,骨算法重建,视野(FoV)350mm×350rnm。矩阵512x512。副鼻窦Ct扫描与胸部Ct扫描采用同一机型,扫描参数130KV,200mas,层厚3mm,重建3mm,螺距2.0。

对DpB患者治疗前后Ct变化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1.3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1998年日本厚生省第二次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3]。

2 结果

Ct胸部征象:9例(75%)DpB表现为弥漫性细粟粒影伴树芽征,无融合趋势;细支气管扩张5例(41.7%),表现为小囊状、柱状;7例(58.3%)小斑片状炎症灶。治疗2月后Ct检查显示:7例小斑片状炎症基本吸收,4例弥漫性细粟粒影局部减少,5例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基本消失,3例患者已无活动后气促症状。副鼻窦Ct,10例DpB患者有慢性鼻窦炎(占83.3%)。

3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特征: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DpB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史[4]。由于DpB发现至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遗传学、地域性、免疫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诊断标准主要参考1998年日本厚生省第二次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我国DpB报道的病例较少,发病的最初诊断常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因此,研究DpB患者的Ct影像特征以及治疗前后Ct征象的变化,对认识DpB患者与其它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我院近4年来诊治的12例DpB患者进行治疗前后Ct检查的观察,并对治疗前后Ct特征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观察DpB患者疾病在临床治疗的效果。12例DpB患者经2月治疗后Ct检查:7例DpB患者双肺小斑片状炎症基本吸收,4例肺部弥漫性细粟粒影局部减少,5例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观察结果显示:DpB患者炎症性病灶经临床治疗后,基本吸收,表明炎症性病灶在临床治疗后吸收较好,这与一般性肺部炎症临床治疗无太大的区别;而DpB细粟粒小结节影则吸收较少,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缓慢,表明DpB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间与疗效上与其它肺部疾病有一定的差别,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综合上述,对DpB患者临床特征与Ct影像特点在治疗前后变化的归纳与总结,是我们认识DpB的重要内容。由于在治疗后对DpB患者影像特征报道的文章较少,这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2]李惠萍,何国均.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m].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2):100-102

[3]刘汉宁.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呼吸内科分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61.

[4]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72.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诊断;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阻。当CopD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时,由于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表现比较明显,很容易使医务人员忽视气胸的症状,所以导致气胸的漏诊率较高[1]。为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措施,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自发性气胸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4.6±2.5)岁,病程3~18年,平均(9.7±1.8)年。合并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8例,支气管哮喘22例,肺心病14例。

1.2临床诊断19例患者发病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发绀,20例患者急性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产体发现气管移位12例,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31例,6例患者入院时无典型的气胸体征。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及胸部X线片检查,其中右侧气胸17例,左侧气胸20例,双侧气胸2例。肺压缩>50%12例,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积极去除诱因、镇咳、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19例患者给予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治疗,16例患者给予胸腔负压引流治疗。若为同侧复发型气胸、对侧首发、两侧自发性气胸以及自发性血气胸患者则行外科手术治疗,本组共4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1.4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有显著改善,影像学检查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或死亡。

2结果

本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经治后,显效3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5.1%,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1例患者死于感染、呼吸衰竭。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肺泡内压力增高持续时间长,肺泡毛细血管供应的血量减少,肺组织的营养障碍使得肺气泡的弹性与耐受压力功能减弱,因此易合并自发性气胸[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多见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差,加之合并的基础性疾病较多,部分患者合并肺大泡,加上呼吸道感染,痰液分泌增多,增加肺泡内压,因此易引起自发性气胸[4]。一旦气胸发生后肺萎缩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加重,且进展迅速,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常导致低氧血症、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气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一些患者的心、肺功能较差或病情危重,从而使得这些患者不能及时的进行胸部X线检查,因此容易产生漏诊和误诊[5]。因此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仔细的查体,并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当Cop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加重时应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6]。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应给予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或胸腔负压引流治疗,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确诊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旭东,徐武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2,33(34):7522-7523.

[2]高素辉.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430-431.

[3]李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48-49.

[4]覃家盟,陈昌枝,冯洁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病例误诊原因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214-2215.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5

【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2015年国内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达成多项专家共识,其中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之一,201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简要介绍了mp病原学、mp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重点介绍了儿童mp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诊断,介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在儿童mpp中的治疗作用和方案。

mpp的临床表现mpp在全球范围均可发生,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mpp可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则夏秋季节为高发。mpp好发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但

mpp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多呈阵发性子咳,少痰,偶有血丝,咳嗽逐渐加剧,病程约2周或更长。重症病例可发生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纵隔积气和气胸、坏死性肺炎、呼吸窘迫、死亡等。大约25%的病例可累及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也有一些患儿肺外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难治性mpp是指mpp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年长儿多见,病情较重,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甚至有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mpp的诊断mpp的病原学诊断包括mp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核酸诊断等。mp培养敏感性低但特异度高.血清学诊断是目前诊断mpp的常用方法,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的是igm和igG的混合抗体,单次mp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诊断mp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14倍增高或降低时,可确诊为mp感染。eLiSa可分别检测igm和igG。igm一般在感染后4~5d才出现,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核酸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快速,可用于早期诊断。

单靠胸部X线很难将mpp与其他病原菌肺炎相鉴别。婴幼儿mpp多表现为间质病变或散在斑片状阴影,年长儿则以肺实变及胸腔积液多见。胸部Ct检查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与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肺实变较间质病变吸收慢,合并混合感染吸收也慢。mpp一般在4周时大部分吸收,8周时完全吸收。

mpp的治疗mpp的抗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等。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体内外研究显示,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仍然保持着对mp的强大抑菌活性与临床疗效。四环素类可能使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须应用于>8岁患儿。氟喹诺酮类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流感

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了《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该共识对儿童流感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并发症、治疗、预防等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仅表现为轻型流感,但大多数感染患儿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在40%左右波动,发热时有寒战、手足发凉,或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等症状,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流感易合并肺炎,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甚至死亡。

流感的诊断流感流行季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考虑疑似流感病例:①发热伴急性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婴幼儿和儿童可只出现发热,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②发热伴基础肺疾病加重;③住院患儿在疾病恢复期间又出现发热,伴或不伴呼吸道症状。

符合上述疑似流感病例诊断标准,有以下1项或>1项实验室检测阳性者.可确诊流感:①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荧光实时pCR方法(et-pCR);②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③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④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抗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升高。

流感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

流感的治疗在发病48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儿童流感治疗可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那米韦)与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6月龄儿童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对流感病毒感染起保护作用。

【儿童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气道炎症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从而缓解喘息的主要治疗药物。2015年发表了《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其扩张支气管的效应是氨茶碱的1000倍左右。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的协同性强,是治疗急性喘息的主要药物。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独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用维持时间长,具有舒张支气管和协同抗炎的作用。常用药物有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此类药物在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认可,特别是LaBa与iCS联合治疗持续性哮喘已列入各类哮喘诊治指南。

茶碱类药物短效茶碱可作为缓解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已不推荐茶碱类制剂用于儿童哮喘的缓解治疗。但本药价格低廉,在安全血药浓度范围内,目前茶碱类药物仍是我国治疗哮喘的选择药物之一。

肾上腺素不推荐用于儿童哮喘的缓解治疗。通过吸入给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能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硫酸镁常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不佳、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作为附加治疗,可以通过静脉和吸入2种方式给药。

异丙托溴铵为速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Sama),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一般不宜单一使用Sama治疗儿童急性喘息,多与SaBa联合雾化吸入,常用于中重度急性喘息发作时的治疗。

儿科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方案推荐

支气管哮喘吸入型SaBa的按需使用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措施。SaBa可以极其有效地快速改善哮喘的症状(证据水平a)。Sama不能作为一线用药,可作为重度急性发作或SaBa疗效不佳时的备选药物。由于疗效和安全性都比较差,茶碱已不再被推荐。

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确诊的基本条件。SaBa可以雾化治疗、气雾剂吸人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剂量与典型哮喘相同,大多数患儿治疗1~2周咳嗽症状减轻或缓解。

毛细支气管炎对于有哮喘高危因素(哮喘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有早产儿肺部疾病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或重症患儿,可以试用支气管舒张剂,观察临床效果,如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用于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喘息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6

【关键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805(2015)4-0156-03

doi:10.14033/ki.cfmr.2015.04.077

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非常常见,其发病率在儿科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中占首位,特别是在学龄前期的儿童及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对于小儿的正常发育及身体健康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其诊治现状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1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

站在解剖学的角度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学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其与成人的呼吸系统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别,其鼻腔相对来说是比较短小的,并且鼻道狭窄,黏膜下层没有海绵组织,咽部相对来说是垂直、狭窄的,喉部相对比较垂直,支气管、气管的管腔弹力纤维组织存在发育不良的现象,并且其黏膜比较柔弱,难以将废物有效排除,肺脏中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含气量相对较少,而含血量相对较多,这使得其气体交换面积较小,与成人相比,胸廓及肺的回缩能力均较小,并且由于其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低,导致其呼吸道免疫功能偏低,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1]。

2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呼吸道感染,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春冬季节[2-3],在其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实施病原学监测,这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关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越来越广泛,下面就对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予以简单介绍。

2.1小儿呼吸道的细菌感染

有很多种细菌均能够导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对其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对相关的致病细菌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国内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链球菌等是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一些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的病原菌,并且这种类型的病菌具有非常高的耐药性,这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主要的消灭微生物病原体的方法就是应用抗生素,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耐药性细菌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导致抗生素的研发速度难以满足实际的抗菌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

2.2小儿呼吸道的病毒感染

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非常的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SaRS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毒就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目前有关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中,我国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有学者在对39例持续喘息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的方法,从中检出了12例博卡病毒,这是一种首先由瑞典学者发现的一种细小病毒,能够引发儿童肺炎、支气管炎等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将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两者的大部分临床症状相似,其中较常出现的是发热[5]。

另外,有相关的研究中,对342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研究,发现其主要感染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而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则比较少见,在实际的病毒防治工作中,我国还没有研制出能够安全有效的抵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但是对于该病毒,有学者发现m2-1基因mRna中的pshRna7816对于该病毒所导致的细胞病变效应具有明显的减轻作用,其中m2nRna的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于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应,能够有效的提升被病毒感染了的细胞的存活率,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其有望成为防治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一种新型基因治疗类药物,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6]。

2.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其属于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保证其治疗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在长期的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有关儿科哮喘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很多研究投入到了儿科哮喘的研究工作中,有研究发现,哮喘患儿中的白三烯受体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提升。另外,有学者在对280例毛细支气管患儿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婴幼儿的支气管炎是很容易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的,导致哮喘发生及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就是:过敏体质,单纯母乳喂养、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BGG是其主要的防护措施[7]。

3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现状

3.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室检测

有研究表明,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主要与血清硒、锌等微量元素以及t细胞亚群等的浓度变化有关,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小儿的血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小儿体内血清的硒与锌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硒的升高与血锌含量的显著降低[8]。因此,王曾礼[9]认为,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工作中,可以将患儿体内血硒与血锌的比值作为其中一个参考指标。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研究中,应用超高倍显微镜对咽拭子进行检查,看其中是否存在支原体活体,以此来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面,应用这种检查方法,与血清学检查的检出率相似,但是在抽血检查的过程中,不需要要求患者空腹,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直观,对于患儿及其家长来说,这种检查方式的接受度更高。降钙素原是降钙素的前肽,其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对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比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10]。研究表明,其在患儿体内的升高程度与患儿体内的白细胞数目没有相关性,可以将其应用于药物疗效评价及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工作中[11]。将血清前清蛋白应用于小儿急性呼吸系统的感染的病因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与疗效观察工作中。

3.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仪器检测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检测中,最为常用的仪器检测方法就是胸片检测,其具有简便、经济、快捷的优点,这是胸部检查过程中的优先选择项目,与胸部透视相比,其显像更加的清楚,能够清楚地看到细微的病变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仅仅是应用X线检查,出现假阳性的概率比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怀疑是支气管异物的患儿来说,仅仅依靠X线检查,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对儿童实施X线检查,对其正常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12]。

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内容就是肺功能检测,通过该项检测能够对患儿气道中是否存在阻塞予以客观的反映,并且对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这是临床中的一种非创伤性的诊断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婴幼儿喘息等疾病对肺功能的损害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价,并且其可以为相关药物及治疗方法疗效的评定提供有力依据,特别是在对症程度的评价工作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13]。由于小儿的依从性比较差,在对其开展肺功能检测的过程中,应用到的方法与仪器与成人检测是不同的,儿科肺功能检测工作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潮式呼吸意义快速胸腹腔挤压法、强迫震荡法、气流阻断法、超声波法、体描仪法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工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4]。

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由于其纤支镜柔软可以弯曲,具有较大的视野范围,将其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测中,能够直接检查到肺部局部出现的微小病变,并且能够对气管及支气管的动力学状况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集诊断功能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特别是在小儿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不明原因的肺部病灶、咳血、气喘、反复咳嗽的检查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其还能够作为先天性气道异常类型及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发热、喉痉挛、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对于肺功能严重损害、近期具有大量咳血、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是严禁使用的,这会对患儿的呼吸系统造成交大的损伤[15-16]。

在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只有明确其发病类型,才能保证相关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提升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对其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予以简单介绍。

4小儿呼吸系统的治疗现状

4.1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药物

氨溴索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药物,由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学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呼吸道分泌物容易滞留于肺部及气管中,这会导致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大难度,常出现难以治愈或者是治愈之后反复发作的情况,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祛痰药物,其能够有效的稀释痰液,并且还能够湿润呼吸道中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对于抑制小儿呼吸系统炎症的进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不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17]。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对于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脓毒症型脑病、严重喘憋、全身严重中毒症状、高热不退等合并症的重症肺炎患儿,可以适当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是需要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一般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不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并且该种药物尽量不要应用于极低体重儿的慢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或者预防工作中。

免疫增敏剂,通过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应用免疫增敏剂来改善其免疫功能,提升其治疗效率已经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手段,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免疫增敏剂划分为:中草药、化学合成小分子、微生物制剂、生物制剂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生物制剂就是免疫球蛋白,其能够通过调节补体与细胞因子的功能来诱导靶细胞的凋亡,并通过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等方面进行调节,来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常用的一种微生物制剂是斯奇康,其能够通过增强小儿体内UK细胞活性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嗜碱细胞膜的稳定性,并能够有效的诱导感染素的生成,从而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及集体细胞免疫进行调节[18]。

目前临床上报道的相关的中药组分也比较多,如:牛膝多糖、黄蔑多糖、香菇多糖等,其都是活性非常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可以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提升患儿的免疫能力,以便于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9]。

4.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辅助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辅助治疗措施主要有:(1)吸入氧气雾化,这是一种将氧气作为驱动气的雾化吸入法,通过氧雾使药物形成微小颗粒,治疗过程中,患儿在吸入药物的同时,还会吸入一定量的氧气,有利于患者肺泡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20]。(2)吸入no,这是一种内源性的血管舒张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并且其能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其能够有效的抑制细菌中毒素介导的炎症反应过程,并且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超氧离子、提升肥大细胞膜的稳定性,对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患儿在吸入no之后,能够起到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这对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具体的吸入持续时间、吸入最佳浓度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1]。

综上所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中非常的常见,并且其种类众多,导致其发病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患儿的自身特点,分析其发病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对于患儿的恢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对小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简单介绍了其常见的几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相关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对于临床实际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海英,胡长青.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小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11.

[2]何少茹,孙云霞,梁穗新,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2,18(7):239-242.

[3]靳蓉,卢根,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2,28(19):555-558.

[4]卢根,靳蓉,苏守硕,等.纤维支气管镜术诊治小儿呼吸道疾病作用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16):689-692.

[5]郝素莲,张亮.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26(9):1023-1026.

[6]韦珍爱.41例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21-122.

[7]范木英,杜晓华,余泽明.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5(7):456-459.

[8]赵昱.小儿门诊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保健营养,2013,25(13):1234-1236.

[9]王曾礼.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现状-呼吸系统疾病(11)(上)[J].新医学,2013,12(11):1024-1028.

[10]邵彩虹,姚静,余琼,等.小儿门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25(19):306-309.

[11]张海英.被动吸烟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及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30(15):556-558.

[12]陆权,张育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7(13):741-743.

[13]童志杰,邓力,周名秀,等.小儿纤支镜在婴幼儿喘鸣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19(8):1145-1148.

[14]杨永弘,刘春峰.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4,28(6):1026-1028.

[15]程雪艳.浅谈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7):852-854.

[16]陆权,曾玫.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5(5):101-103.

[17]于翠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37-138.

[18]薛辛东,黄敬孚,宋国维,等.常频呼吸机在儿科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6(9):147-149.

[19]谢城.夫西地酸钠和头孢克肟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0(7):303-304.

[20]古力尼沙・依明,拉・提.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常见小儿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疾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3,42(11):1023-1025.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7

3月17日,Ge医疗携其“心血管病解决方案”在北京隆重亮相。该方案从预测、诊断、治疗到监护四个临床阶段,为心血管病的诊疗提供了必要帮助。在“健康创想”战略指导下,Ge医疗秉承创新理念,在心血管病诊疗领域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开拓,备受业内专家及用户的关注。

Ge医疗大中华区介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云程表示:“注重以更低的成本为更多病患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Ge‘健康创想’战略的执着追求。Ge医疗展示的心血管病解决方案,以创新科技为强大支撑,极大提高了心血管病诊治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了医患的信心,同时也无疑为中国解决心血管疾病高病发率及高死亡率的现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今后,我们将为更多的中国医疗机构提供更为精确、安全、易用的心血管病解决方案,与中国的行业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以此来大力推动行业的发展。”

Ge医疗凭借深厚的行业经验,及时地敏锐捕捉到了中国心血管病诊疗发展的迫切需求,以领先的科技打造心血管病解决方案,并在Cit2010大会上推出多层次全方位的心血管病解决方案,包括心电监护、超声、X光机、Ct、磁共振设备、分子影像学设备、对比剂、血管造影成像设备、麻醉机以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等。通过“全面预防”、“准确诊断”、“安全治疗”和“无忧监护”四个阶段的全程呵护,为临床医生提供了“360度全方位诊疗助手”,帮助他们从容应对烦难的心血管疾病,从而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率,为心血管病患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Ge医疗推出的多款心电图和X光机,帮助医生实现心血管疾病筛查的普及工作,提高了检出效率,避免因重复检查而造成的医疗支出,从而降低了患者的负担,实现医疗可及性。Ge医疗的X光机的双能减影(Dualenergy)技术可在低剂量条件下提供更精确的影像系统,为医生初诊提供最佳依据。针对冠心病筛查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的特点,Ge医疗的maC400非常适合医疗资源有限的乡镇医院,扩大筛查覆盖率。

在诊断上,为避免清晰度和准确度差而造成的误诊和复诊,Ge医疗提供了丰富和全面的心电图、X光机、超声、Ct、磁共振设备、分子影像学设备,以此确保检查流程顺畅清晰,诊断滴水不漏,并抓住最佳诊疗时机。宝石能谱Ct是目前世界上辐射剂量极低的Ct,在提高影像质量的基础之上,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的50%,显著提高了安全性,同时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Vivide9在图像质量、定量诊断、操作简便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全面而准确的心脏诊断技术。

在临床手术中,考虑到心脏介入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性,Ge医疗提供了造影用等渗对比剂、血管造影成像设备、超声设备和麻醉机等,通过手术临床管理和优质介入影像,为医生提供了良好的介入向导,从环节操作到手术流程,全面降低患者的身体伤害,提高医生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让医患安心配合,成功完成手术。人性化的心脏专用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innova以及对心脏肾脏毒性极小的造影用等渗对比剂Visipaque帮助实现高清晰的成像引导。CentricityCVit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分析,优化工作流程,节省时间了医生查询的时间,大大提高诊治病人的决策能力。

在术后恢复中,医生需要通过更智能、精准的监护设备来了解患者生命体征。Ge医疗的呼吸机提供完整的呼吸模式以及独一无二的呼吸力学监测功能,可以准确描绘长期趋势图记录。engstromCarestation呼吸工作站为心脏病人提供术后病人机械通气的缜密监控,保障整个治疗过程高质量,免去了后顾之忧。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146

咳嗽、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尤其是婴幼儿哮喘,因年龄小及引起的原因多,所以应加以鉴别。为了对小儿喘息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对164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误诊病例为18例。因此不能仅凭咳喘只想到呼吸系统疾病,应扩展到先天性疾病、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功能缺陷疾病。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儿164例,男94例,女70例,年龄4个月~5岁。全部病例都有气促、咳嗽、喘憋、双肺闻及喘鸣音。部分患儿呼吸音减弱,口唇发绀,三凹征。胸部X线示肺部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肺气肿或肺不张68例,有点片状影52例,肺纹理增粗28例。肺部Ct示双上肺及左下叶背段感染1例;主支气管及左右段支气管局部均可见狭窄征象1例;肺纹理增粗,透明差,呈毛玻璃样出现局限性肺气肿和囊泡形成等间质性改变1例。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常规抗炎、平喘治疗,其中146例患儿在3~5天内明显好转,其余18例无好转,需经进一步检查。

结果

急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50例,支气管肺炎54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6例,毛细支气管炎14例。2例有呛咳史,听诊有拍击声,X线下发现纵膈摆动,为异物。经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瓜子皮。5例吸气性喘鸣,音响亮,声音调低,向双肺对称传导,不伴有咳嗽,躺下将颈部托起喘鸣减轻,进一步查喉镜确诊为先天性喉喘鸣。1例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喉噗。1例经尸检确诊为前t细胞淋巴瘤。3例反复咳喘无好转,进一步检查24小时食管pH动态变化确诊为胃食管返流。2例咽部检查可见后壁一侧向前凸出的炎性肿块,经X线侧位片确诊为咽后壁脓肿。1例经Ct检查确诊为血管环压迫。1例胸部Ct确诊为支气管狭窄。1例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1例经ppD试验为阳性及痰液结核菌培养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淋巴结核。

讨论

所有病例均以咳喘为首发症状,所以支气管哮喘、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往往是首诊。然而有18例患儿虽以咳喘起病却被误诊。2例异物患儿咳喘严重,呼吸困难,家长提供不出病史,瓜子皮又在X线下不显影,只能从间接引起的肺不张和肿气肿来判断,最后终因下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患儿得救。1例前t细胞淋巴瘤患儿以咳嗽为主诉入院,双肺满布喘鸣音,血象仅为淋巴细胞70%,胸片示上纵膈增宽,患儿于入院第2天死亡。尸检确诊为前t细胞淋巴瘤。5例先天性喉喘鸣患儿由于喉软骨软化,或喉部肌肉松驰,或出现异常的结构引起,吸气时喉部肌肉塌陷而致气道狭窄,引起喉鸣及呼吸困难,一般出生后即出现,6个月~2岁可逐渐消失。1例先天性喉噗患儿在声带之间,喉部部分阻塞,哭声微弱,声哑。吸气时伴喉喘鸣及胸部软骨内陷,有时吸气和呼气均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喂奶困难。1例血管环压迫气管,俯卧或喂奶时呼吸困难明显,头后仰时呼吸困难减轻。1例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肿大的结核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喘息,有结核中毒症状,全身不适、低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3例胃食管返流患儿,食管黏膜表层糜烂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使支气管收缩而发生喘息。2例咽后壁脓肿,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蔓延到咽后淋巴化脓而形成咽后壁脓肿。脓肿突起压迫气道出现不典型的喉喘鸣,1例支气管狭窄,支气管畸形的主要症状有反复喘息、持续或反复肺炎、慢性咳嗽或肺不张,往往因感染加重而就诊,患儿喘鸣音为双向性,螺旋Ct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可确诊。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在肺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受阻的一种慢性肺疾病。双肺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肺Ct可确诊。

总之,误诊的原因很多,没有采集足够的病史,又不详细观察患儿病情,不重视辅助检查,更主要的是对有喘息表现的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凭喘息只想到呼吸系统疾病,应及早认识其他系统的有喘息表现的疾病,以减少误诊病例。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9

   【关键词】呼吸衰竭诊断治疗研究

   呼吸衰竭是各种急慢性致病因素影响肺部正常气体交换,通气、换气受阻,机体无法获得足够氧供或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造成的低氧或高碳酸血症,进一步引起酸碱平衡和代谢平衡紊乱。影响肺通气或肺换气的疾病都是呼吸衰竭的病因,如阻塞性肺疾病,呼吸中枢、呼吸机麻痹,胸廓胸膜疾病等常阻碍或限制肺通气,而Co2的弥散能力是o2的20倍,故通气功能障碍时pao2下降明显,常致Ⅰ型呼衰;而CopD、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多影响换气功能,pao2下降的同时paCo2也有升高,致Ⅱ型呼衰「1。我院对收治80例呼衰患者病情分析后,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6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呼吸衰竭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2.8岁。按照呼衰进展的缓急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呼衰,本组病例中37例为急性呼衰,其中5例为严重肺部感染所致,7例患者胸部外伤严重累及呼吸肌或肺组织,9例尿毒症或肺癌胸膜腔积液短期内大量增多,自发性气胸4例,心源性肺水肿3例,重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累及呼吸中枢3例,其他病因6例。慢性呼衰43例,其中CopD32例,间质性肺疾病4例,硅肺、石棉肺3例,其他疾病4例。

   1.2诊断

   本组80例患者入院后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功能障碍表现,如呼吸运动(频率、节律、深度)改变,氧分压下降皮肤黏膜发绀,Co2升高致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等血液循环系统改变等。但由于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患者入院后均行动脉气血分析、肺功能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动脉气血分析结果示:pao2<60mmHg,不伴有paCo2升高患者35例,为Ⅰ型呼吸衰竭;另45例患者pao2<60mmHg,且paCo2>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其中31例患者paCo2>50mmHg,pH在7.35~7.45正常范围内,为代偿性呼酸,14例患者paCo2>50mmHg,pH<7.35,为失代偿性呼酸「2。肺功能检测对通气或换气功能有很好的反应,胸部X线能清晰反应CopD、肺间质纤维化、硅肺等疾病。

   1.3治疗

   本组80例患者中37例为急性呼衰,感染所致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抽吸胸腔积液或闭式引流吸取积液和气胸,外伤肺挫裂者积极手术,在处理这些原发病的同时,改善通气换气功能。氧疗是纠正缺氧的有效措施,80例患者中面罩给氧41例,16例鼻导管吸氧,18例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使用呼吸兴奋剂尼克刹米者20例。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得到正确诊断,呼衰病因明确,积极救治后3例死亡,其中2例严重胸部外伤,肺挫裂入院抢救无效,另1例尿毒症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总死亡率3.75%,其他77例存活。32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建议长期家庭氧疗,无条件者长期规律应用支气管扩张药,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3讨论

   3.1呼吸衰竭的诊断

   动脉气血分析能帮助分析呼衰类型,判断严重程度,了解机体酸碱平衡情况,为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具有高效安全,简便易行等特点,是呼吸功能受损患者的常规检查。肺功能检测对于谵妄昏迷、疾病严重而不能很好合作患者检查有一定限制性,但其对呼吸功能,通气、换气能力判断效果良好,反应肺通气的指标有FeV1/FVC、VC、tLC、FRC、RV等,其中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而DLco和DLco/Va下降对判断换气功能有无影响有一定意义。重度感染、气胸、胸腔积液、CopD、肺间质纤维化、肺癌等可能致呼衰的疾病X线检查都有一定反应,X线在呼衰的病因诊断上有很大价值。随着支气管镜、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在病因诊断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3.2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应包括原发病治疗,呼吸支持以及其他器官监测等,而Ⅰ、Ⅱ型呼衰的治疗上有一定的差异。保持气道通畅是患者氧疗、机械通气或使用呼吸兴奋剂的基础,举颌抬颈法帮助患者打开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重建呼吸道。Ⅰ型呼衰通气功能受限者氧疗浓度可较高,而Ⅱ型呼衰应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避免paCo2抑制呼吸。呼吸兴奋剂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Ⅰ型呼衰效果较好,但应用时因严格把握适应症,呼吸肌疾患和Ⅱ型呼衰不宜使用。必要时可行机械通气,在改善通气等同时,能使疲劳的呼吸机得到休息,但亦须注意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等并发症,临床上严格把握通气指标,其中无创正压通气因并发症少,疗效肯定而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叙.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2(15)

   杨艳飞.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篇10

关键词老年人肺炎临床特点治疗

肺炎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老年性肺炎易于漏诊而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自然终点,应该引起重视。现就收治的40例老年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老年性肺炎40例,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1]。男19例,女21例;年龄65~96岁,平均67.5±7.1岁。发病季节以冬春两季为多。

临床表现:多无咳嗽、咳痰、发热等典型症状,有此类症状者13例(32.5%),胸闷、呼吸困难17例(42.5%),意识障碍、嗜睡等神志改变7例(17.5%),乏力、纳差、恶心、呕吐19例(47.5%);查体体征可出现脉速、呼吸快,胸部听诊可闻及湿性音,或伴有呼吸音减弱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其中有肺部音者24例(60.0%),呼吸音减弱者21例(52.5%),心动过速者11例(27.5%)。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高,可见核左移、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快等炎症表现;其中wBC计数正常28例(70.0%),wBC计数增高12例(30.0%),中性粒细胞升高5例(12.5%)。

基础疾病:40例老年肺炎中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35例(87.5%)。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1例,肺心病7例,肺结核2例,高血压7例,冠心病1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6例,糖尿病9例,脑卒中后遗症12例,恶性肿瘤3例,尿毒症1例等。

影像学检查:40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或肺Ct检查,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散斑点或大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27例(67.5%);间质性肺炎4例(10.0%);叶或段性肺炎6例(15.0%);阻塞性肺炎3例(7.5%)。

微生物学检查:40例患者全部做了痰涂片及痰培养检查,痰培养阳性率不高。痰涂片痰及痰培养阳性结果11例(27.5%)。

治疗方法:主要方法为控制感染,止咳、化痰、平喘解痉、吸氧、祛痰等对症治疗,纠正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抗休克、控制心衰及支持治疗。病情重、一般情况差,可适当给予输新鲜血浆、白蛋白等辅助治疗,同时治疗原发病。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常规正常,X线复查肺部炎症完全吸收;②好转: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X线复查肺部炎症部分吸收。③死亡。

结果

治疗4周后,本组40例患者治愈24例(60%),好转11例(27.5%),死亡6例(15.0%)。

讨论

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又常伴有各种慢性疾患,如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削弱了人体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减退,加之气道分泌功能减退,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局部防御功能减弱,呼吸系统容易感染。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因肺炎死亡的患者中,89%是>65岁的老年人[2]。

因为老年人各脏器老化、功能低下及原有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原因,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本组观察表明其临床表现多无咳嗽、咳痰、发热等典型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高,痰培养阳性率不高等。所以,其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较重要,表现为肺纹理粗、乱、边缘模糊及间杂的斑点、斑片状阴影[3],本组资料与文献相一致,但应与肺栓塞、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慢性支气管炎、结核性胸膜炎等表现相鉴别。

老年性肺炎治疗可先经验用药,然后依据病原学检查选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合理协同用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积极治疗基础病,合并营养支持,保持气道的通畅,必要时行早期通气治疗。

总之,老年性肺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较重要,治疗注意合理协同用药,积极治疗基础病,并营养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m].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