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育婴护理知识十篇育婴护理知识十篇

育婴护理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3:27

育婴护理知识篇1

长春市妇产医院早教中心,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婴儿,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该组定位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结果两组婴儿在不同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早教后,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婴儿的发育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包括婴儿的动作灵活度、语言能力等。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观察组对于医护人员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的服务满意度达到92.30%。结论将传统医疗服务进行完善、创新,针对母婴家庭早期教育的问题深入到家庭并进行规范,能有效的提高婴儿各项身体发育。

http://

关键词婴儿;家庭早期教育;发育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性服务,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方法

1.2.1两组婴儿护理方法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分析指标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通过表1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促婴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两组婴儿在1年的身体情况,如体重、身长的,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在早期教育中对观察组婴儿实施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等综合训练有极大的关系[5]。在给予婴儿家长全面的培训后,婴儿在营养及护理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婴儿处在快速生长期间,经过以上的培训和护理,可以提高其身体体格发育[6]。从表2中结果可看出,在给予观察组婴儿全面的培训后,观察组婴儿在灵活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可以帮助婴儿在快速生长期有效的促进其生长发育,此方法对于社会及个人加工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会推动医院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的建设及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耿庆妍,岳晓红,徐大宁.个性化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8):194-195.

[2]徐志兵,杜德锋,张晓雁.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396.

[3]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8.

[4]林广起,谷梅,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164.

[5]张丽珊,段娅莉,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1(3):207,208-210.

育婴护理知识篇2

1.

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育婴员

1.2.

职业定义:主要从事0~3岁婴儿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口齿清楚、会讲普通话;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动作协调、灵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1.6.

基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在实际操作训练场地。

2.

基本要求

2.1.

职业道德

2.1.1.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

育婴员职业道德与修养

(1)

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2)

爱岗敬业,优质服务。(3)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1.3.

育婴员工作守则

2.2.

基础知识

2.2.1.

0∽3岁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

2.2.2.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特性、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意志力、气质特征、言语能力

2.2.3.

0∽3岁婴儿营养

热能、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需要、膳食评价与营养行为

2.2.4.

0∽3岁婴儿教育

教育意义、教育特点与内容、教育原则与方法

湖南华嫂 www。Huasao。cn月嫂服务 育婴师培训

2.2.5.

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宪法的相关知识、母婴保健法的相关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知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相关知识、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湖南华嫂一个专业于月嫂、育婴师及相关培训的家庭服务龙头企业。

高级培训老师孙情,国家家庭服务业一流培训师,有需要请联系,电话:13786175008,孙情老师。

3.

工作要求

3.1.

育婴员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生活照料

(一)饮

1.

能够进行母乳喂养指导

2.

能够正确冲调奶粉

3.

能够正确准备用具和喂哺婴儿

4.

能够制作泥糊状食品并正确喂食

5.

能够正确选择、搭配、制作固体食物

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

2.

奶具使用和消毒的知识

3.

喂哺的方法

4.

制作泥糊状食物和固体食物的知识

5.

营养素的基本知识

(二)饮

能够运用正确方法给不同年龄的婴儿喂水

不同年龄婴幼儿的喂水方法

(三)睡眠、二便、三浴

1.

能够营造温度、光线、声音、通风、睡具等适宜的睡眠条件

2.

能够正确包裹婴儿

3.

能够给(训练)婴儿穿脱衣服

4.

能进行婴儿二便后的清洁处理

5.

能为婴儿进行水浴、日光浴、空气浴

1.

不同年龄婴儿的睡眠时间

2.

正常二便的规律、特性

3.

三浴锻炼的方法和好处

4.

尿布的选择、使用、换洗方法

(四)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1.

能够保持居室卫生

2.

能够定期对婴儿卧具、餐具、玩具、家具进行消毒。

3.

能够对婴儿进行眼、外耳道、口腔、腋窝、外阴的清洁

4.

能够给婴儿洗头、洗澡

1.

婴儿居室的环境要求

2.

卧具、餐具、玩具、家具清洁和消毒的方法

3.

婴儿个人卫生的知识

二、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

(一)生长监测

能为婴儿测量体重、身高

量具选择和使用的知识

(二)预防接种

能够按时让婴儿接受预防接种

国家计划免疫要求

(三)常见疾病护理

能够给患病的婴儿正确喂药并进行简易护理

喂药及简易护理的方法

(四)预防铅中毒

能够识别铅中毒

1.

铅的来源

2.

铅进入人体的途径

(五)危险因素识别

能够识别常见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常见意外伤害的原因及预防

三、教育

(一)动作技能训练

1

.能够适时地对婴儿进行大动作训练

2

.能够对婴儿进行精细动作训练

1

.大运作的训练方法

2

.精细动作的训练方法

(二)智力开发

1

.能够对婴儿进行认知能力训练

2

.能够对婴儿进行语言训练

1

.认知能力的训练方法

2

.语言的训练方法

(三)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培养

1

.能够适时培养婴儿生活自理能力

2

.能够适时培养婴儿社会交往能力

3

.能够适时培养婴儿良好的情绪行为

1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知识与方法

2

.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知识与方法

3

.培养良好情绪行为的知识与方法

(四)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能够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个别化教学计划实施的程序与方法

3.2.

育婴师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生活照料

(一)饮食

1.能够为婴儿正确选择配方奶

2.能够为婴儿选择泥糊状食品

3.能够为婴儿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1.人工喂养适应症

2.换乳期的喂养知识

3.食物安全性、过敏的基本知识

4.泥糊状食物的重要性

(二)饮水

1.能够正确选择饮用水

2.能够培养婴儿的饮水习惯

1.饮用水的选择原则

2.饮用水的知识

(三)睡眠、二便、三浴

能够纠正婴儿睡眠和二便的不良习惯

睡眠、二便的节律性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四)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能够针对婴儿需要选择常用消毒剂

常用消毒剂的知识

二、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

(一)生长监测

能够正确记录婴儿生长发育曲线和使用生长监测图

婴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二)预防接种

能够对接种反应进行及时处理

1.接种与预防疾病的关系2.预防接种的程序和要求

(三)常见疾病护理

1

.能够早期发现婴儿的异常并进行及时处理

2

.能够为患病的婴儿测体温、脉搏、呼吸

1

.识别婴儿异常的知识

2

.婴儿常见疾病综合护理的知识

(四)预防铅中毒

能够避免铅中毒

1

.铅中毒的危险

2

.血铅水平的分级

(五)预防意外伤害

能够有针对性地预防婴儿意外伤害

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方法

、教育

一)动作技能训练

1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大运动训练

2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精细动作训练

1

.不同年龄阶段大动作发展的特点与训练方法

2

.不同年龄阶段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与训练方法

(二)智力开发

1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认知能力训练

2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语言训练

1

.不同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训练方法

2

.不同年龄阶段语言发展的特点与训练方法

(三)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1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

2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选择和设计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活动

3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培养良好情绪行为

1

.婴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2

.婴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3

.婴儿良好情绪行为发展的规律、特点与培养方法

(四)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能够根据婴儿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

1

.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类型

2

.设计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原则与方法

3.正确使用测评结果的要求

3.3.

高级育婴师

职业功能

工作内容

技能要求

相关知识

一、生活照料

(一)饮

能够设计婴儿食谱和配制婴儿膳食

1.营养密度、强度与婴儿消化道成熟度的关系

2.均衡膳食的定义、内容和方法3.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的影响

(二)饮

能够识别婴儿脱水

人体水代谢知识

(三)睡眠、二便、三浴

能够安排与处理特殊情况下的三浴锻炼

三浴锻炼对婴儿生长发育、健康影响的知识

(四)卫生(居室、个人、四具)

能够营造和选择有益于婴儿健康和生长的环境

危害婴儿健康的环境因素

二、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

(一)

预防接种

能够指导育婴(员、师)进行接种反应处理

免疫学基础知识

(二)生长监测

能够对婴儿生长发育进行纵向监测及营养计算和干预

婴儿生长发育知识及营养监测知识

(三)常见疾病护理

能指导他人对婴儿期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家庭护理

常见疾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四)预防铅中毒

能够防治婴儿的铅中毒

1、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2、铅中毒的病理生理机制

3、铅中毒的防治

(五)意外伤害处理

能够正确及时地对婴儿进行现场救助

婴儿现场救助的程序、方法

三、教育

(一)婴儿发展评价

能够对婴儿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1.

各年龄阶段婴儿发展水平的特点、规律

2.

婴儿发展评价的方法

3.

评价常用量表

(二)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1

.能够根据婴儿各发展领域编制综合性的个别化教学

2

.能够指导育婴员、育婴师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

1

.婴儿个体之间与个体差异的知识

2

.编制综合性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流程与方法

3

.指导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方法

(三)培训指导

1.能够对育婴员、育婴师进行培训、指导和评估

2.能够对婴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进行培训与指导

1.熟悉育婴员、育婴师工作内容与要求

2.培训、指导的原则与方法

育婴护理知识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婴儿家长;儿童保健;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点环节之一,更是儿童保健工作的关键性内容[1]。相关研究显示,在社区中对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户能够提高婴儿的接种率,降低患病率,本文对某社区中的84例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探讨对儿童保健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市中某社区的168名婴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名。观察组有男婴49名、女婴35名;年龄在0~5个月,平均为(3.120.26)个月;婴儿家长84例的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历有21例、高中学历37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6例。对照组中有男婴51名、女婴33名;年龄在0~6个月,平均为(3.250.21)个月;婴儿家长84例的文化程度为:大学以上学历有19例、高中学历38例、初中及以下学历27例。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婴儿及家长的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婴儿家长进通过社区中粘贴的宣传海报等方式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方法为:

1.2.1对本次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工作人员实施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儿童保健知识、健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方式、调查问卷的发放等。

1.2.2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与观察组的采取同样的在社区粘贴海报的方式,发放各种趣味性的健康知识教育手册,在婴儿家属接下工作人员手册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家长在翻看手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疑问,护理人员此时进行具体的解答,以加强因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婴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的意义、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母乳的喂养和婴儿的营养指导护理[2],同时还有婴儿计划免疫的概念、重要性和安全性,疫苗接种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种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以及1类疫苗和1类疫苗之间的区别。

在本次活动中,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婴儿家长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定位等进行个性化的指导,除了传统的在社区循宣传角落张贴各种婴儿保健知识之外,同时利用接种集中的时间邀请本市的儿童保健专家进行讲座和知识宣传,在讲座的过程中可以向家属播放相关的知识录像组织家长在长进行讨论和交流[3],并就家长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护理人员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提供医院的咨询电话以便于家长随时联系,耐心细致的回答家长的疑惑。除专业的健康教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定期联系婴儿家长进行活动,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平等、更加容易,护理人员在旁进行协助,鼓励家长分相自身的经验,对于正确和积极的部分要进行鼓励,而错误的地方则一定要指正,对于家长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但是影响到孩子成长与健康的一档要解释清楚,对于家长不理解的部分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权威的解答。

为家长提供可以进行健康教育的平台,与社区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约定好时间,通过门诊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儿童保健知识的讲解。对于部分身体状况较差的婴儿,家长会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进行进一步的指导,护士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上门指导。与家长建立长久的联络,定期对婴儿的身体状况进行询问,关注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对于知识薄弱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指导。保证家属能够理解和掌握,促进儿童的健康。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回顾性分析婴儿的健康体检的参与情况、疫苗的接种情况等。

1.3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中采取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值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家长的得分评定为及格的有72名(85.71%),而对照组只有51名(60.7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3.385,p观察组婴儿定期参加健康体检的有80名(95.24%),对照组有63名(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3.581,p观察组患儿的1类和二类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2名(97.62%)和73名(86.90%),对照组为74名(88.10%)和61名(72.62%),对比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分别为5.743和5.310,p0.05)。

三、讨论

相关资料显示,对婴儿家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很好的改善儿童的健康水平。在本文中对婴儿家长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的促进其对儿童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健康教育对于婴儿家长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对于婴儿健康体检的参与率以及1类与2类疫苗接种率均会产生影响(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家长对知识的接受非常直接,不是以往形式主义的方式,教育不仅停留在口头说服上,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加强可信度和家长的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婴儿家长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家长可以通过练习医院获得信息的反馈与互动[4],促进其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去;而对体检参加率以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的是家长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二者对于婴儿健康发育的重要性,通过个性化的指导纠正家长的不正确认知,保证较好顺从健康教育知识的特性[5],在不断的科普和讲解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自觉的进行疫苗接种和健康体检。因此,在社区家长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彦,张德春,李胜玲,等.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1826-1829.

[2]周咏梅,童仲华.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274-275.

[3]赵晓燕,王青.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250-251.

育婴护理知识篇4

【关键词】产科护理;母婴床旁护理;母婴知识与技能;满意度

部分产妇由于缺乏母婴健康知识及婴儿护理技能,常在产后出现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有消极影响。传统的护理模式多为不同岗位人员在不同场所进行,不仅阻碍产妇学习婴儿护理知识与技能,还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顺应时展与母婴需求而孕育的人性化护理模式[1]。近年来,我院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获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与分组

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产妇中随机抽取470名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30名和观察组240名。对照组:年龄24~28岁,平均(26.1±1.2)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1.1)周;体重64~80kg,平均(70.2±2.1)kg。观察组:年龄24~29岁,平均(26.4±1.3)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1.4)周;体重65~80kg,平均(70.3±2.1)kg。两组产妇基本情况接近。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沐浴地点安排在专门的沐浴间,在治疗室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预防接种。健康知识教育集中在教育室进行,主要通过播放相关影片让产妇了解喂养母乳的方法、处理产褥期常发病等知识。

1.2.2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先确定好具体的医护人员安排,以小组责任包干制为基准[2],每个小组安排若干名护士,每名护士皆需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抚摸、新生儿沐浴及母婴健康知识教育等相关护理培训[3],通过考核后上岗。指定责任小组负责相应的母婴护理工作,其中护理及健康教育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新生儿抚摸、沐浴及皮肤护理等,而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开展,主要宣讲内容为产褥期多发病的解决办法、正确喂养母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新生儿抚摸及沐浴等,护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指导与纠正产妇的操作方法。

1.3效果判定标准①

根据我院相关规定自主制定判定标准,检查产妇对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抚触、母乳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的掌握情况,由3名医护人员组成评定小组进行评分,每项分值20分,取3人的平均分,累计五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产妇掌握程度越好。②根据我院护理情况自拟一份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效果,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耐心、细心、技术熟练程度、健康教育熟悉程度、及时处理产妇需求、对护理人员是否信任及满意。问卷共10道选择题,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母婴健康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比较(表1)

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情况比较(表2)观察组产妇

对护理总满意率为97.5%(234/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6,p<0.01)。

3讨论

在妇产科室中,部分产妇对健康与育儿知识了解不足,分娩后极易出现不良情绪,对其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尤为重要。传统妇科护理模式中,护理服务开展的场所多变,育儿护理与健康知识宣讲等分离,护理效果欠佳。突破传统护理模式的束缚,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运而生,更突出护理服务对产妇的人性化、人文化的关怀。相较于传统模式,该模式更关注产妇、新生儿的实际需求,在确保两者健康的基础上,为母婴情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要求下,护理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通过考核再上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4]。而采取在母婴床旁实施抚触、沐浴等护理及健康教育宣讲,通过专业人员熟练的演示,产妇可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消化并运用相应知识,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另外,在医护人员面对面的护理教育中,若产妇对操作步骤理解不清晰可及时询问,如此突出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人性化,提高了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乳健康五项护理技能得分、对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应用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的能力,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超,封秀玉,莫丽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的新进展[J].护理杂志,2014,31(16):41.

[2]贾艳妮,孙婷婷,熊莉华.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20.

[3]朱利娜,王养娥.母婴床旁护理与传统护理模式效果评价[J].西部中医药,2015,28(1):112.

育婴护理知识篇5

【关键词】营养不良、婴幼儿、社区护理干预

婴幼儿期作为人一生中身体、头脑发育最为迅速和旺盛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不仅会对智力和健康造成影响,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后代[1]。所以,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对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状况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与其父母的饮食习惯、营养态度、文化程度以及营养知识等有关。因此,社区儿保部门在对本社区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之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改善上,效果显著,先将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体检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年龄0-36个月,平均年龄为(14.5±5.6)月,在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有87例在临床诊断上为中度营养不良,有6例在临床诊断上位重度营养不良。

1.2方法

1.2.1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的有效评估方法

在对社区婴幼儿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时,主要将体重和身高作为判断标准,在进行具体测量时,运用统一的体重计、身高计以及量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2.2病例分组

在本组的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中,87例为中度营养不良,6例为重度营养不良,在进行病例分组时,主要采取随机形式将87例中度营养不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1例,实验组56例,而6例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幼儿,则被全部划入实验组。

1.2.3干预护理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法

在对社区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护理干预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调查喂养现状。在对本社区的婴幼儿喂养现状进行调查时,主要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调查主要包括“家长饮食习惯”和“基本情况”两部分内容,全面了解婴幼儿的喂养现状、父母文化程度以及饮食习惯等;(2)在社区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通过多媒体设备,对两组婴幼儿家长进行营养知识教育,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派发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婴幼儿喂养知识,提高家长的婴幼儿喂养水平;(3)对照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部门应该定期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基础保健;(3)实验组婴幼儿的护理干预。儿保门诊在对实验组婴幼儿进行基础护理保健的同时,还应该针对问卷调查找出的问题,将婴幼儿家长可能存在的喂养误区、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喂养态度等找出来,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括:正确指导家长对家庭饮食环境进行改善、合理安排营养膳食;引导家长了解婴幼儿的进食特点,尤其需要掌握喂养固体食物、糊状食物的技巧;指导家长密切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变化,根据婴幼儿的成长需要,添加相应地辅食。在对家长进行营养知识群体性健康教育之后,儿保门诊部门应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对家长进行回访一次,及时掌握婴幼儿的喂养现状,一旦发现问题,要正确指导家长不断改进。

1.2.4干预效果的评价方法

在对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社区护理干预之后,一定要及时对干预效果作出正确地评价,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评价内容和时间。干预后,对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进行三个月一次的回访调查,分别测量婴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及时了解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具体改善状况;(2)干预效果基本判断标准。在测量出婴幼儿的身高和体重之后,要参照wHo的标准值进行有效判断,分为:有效(包括好转、痊愈)和无效(包括加重、不变)。

1.2.5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营养不良婴幼儿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据相关调查显示,相比较过去而言,我国婴幼儿和新生儿体格发育改善明显,但是,从当前我国婴幼儿的营养现状来看,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健康营养知识,存在比较多的不良饮食行为、习惯以及喂养态度,从而导致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2],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在本次研究中,对93例营养不良婴幼儿的家长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调查之后发现,婴幼儿之所以会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是因为家长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性,不重视营养搭配。如果家长能够对婴幼儿的成长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根据婴幼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及时对营养膳食进行改善,添加正确辅食,就可以有效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现状[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基本情况相似,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由于对照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只给予了基本护理保健,而实验组的营养不良婴幼儿在给予基本护理保健的同时,儿保门诊部门还对家长的饮食习惯和喂养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分析,找出喂养误区和不正确喂养行为与态度,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2-3、4-5以及6-7个月之后,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8.2%以及91.02%,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37.42%、59.14%以及73.2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针对婴幼儿营养不良这一现状,对其进行全面的社区护理干预,一方面可以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饮食习惯和喂养方式,有效改善婴幼儿营养不良状况,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和身体素质,有效预防疾病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江丽.社区婴幼儿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5):353

育婴护理知识篇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1―02

母婴床旁护理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亲和婴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在母亲床旁进行,护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学习和实践。母亲和家属参与学习和实践,

护士教会母亲或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母乳喂养及脐带护理等新生儿和知识,以便产妇出院后护理婴儿【1】.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护生开始,通过母婴床旁护

理提高产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帮助护生更快的适应产科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

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的临床沟通培养及其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20.3±1.1)岁。实习周期4周。

2影响护生沟通能力的因素

2.1护生个性倾向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和无精神质倾向的护生临床实习表现明显优于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质倾向的护生【2】。个性倾向是临床实习表现和专业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带教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个性培养。

2.2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越扎实,其临床沟通能力较强.

2.3护生家庭因素影响与父母关系良好者,临床实习时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

2.4护生在校期间表现在学校因素中,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较好、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较好者,实习中担任实习队长的有较强的临床沟通的能力。

3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影响

3.1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确认识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产妇住院期间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个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生在产科实习中要掌握的母婴床旁护理知识有:床旁沐浴、床旁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健康教育等内容。

3.2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生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技术

母婴床旁护理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护士采取床旁边操作边讲授,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顺势提出,且宣教内容每日循环,家长有多次演练、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对加深操作记忆非常有帮助【3】。护生实习中,带教老师从母婴床旁护理的病房设置、床旁护理用具、床旁护理操作物品准备、床旁护理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对护生进行带教,逐步提高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技术。

3.3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

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在产科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母婴床旁护理所有的操作均在产妇及家人的关注下完成,要求护士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及护士文明的礼仪规范等,通过实习,增强护生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信心。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

在进行床旁沐浴操作前,带教老师提前布置护生熟悉操作流程,设置模拟情景,进行角色表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带教老师扮演产妇或家属,提出问题,让操作护生解决问题,表演之后请其他护生点评,带教老师给予分析,指出存在问题。然后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各项床旁护理,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不断的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带教老师加以补充,这种带教方法提升护生实习期间与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4方法

4.1阶段性教学周的安排

护生入科后,总带教老师针对科室的专业特点、不同学历的实习对象、制定带教计划,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沟通技巧【4】.护生根据带教周计划进行实习,第一周尽快熟悉产科病房环境,由总带教老师做入科教育,介绍母婴床旁护理的概念、母婴床旁护理的发展、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内容等,使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相关知识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实习相关内容。第二周采取一对一带教,护生有计划地跟随各带教老师,对母婴床旁护理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看带教老师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对护生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模拟练习。第三周实习护生真正参与到母婴床旁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给与亲自指导,加强护生实际操作及沟通能力培养.第四周进行母婴床旁护理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考试,总带教老师针对各护生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考后进行总结、强化,提高护生理论及技术水平。

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的沟通交流

护生是护士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关键时期,所有的工作习惯、服务意识都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好的带教老师会给护生正确的引导,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带教老师要把实习护生介绍给产妇,使她们以“护士”的角色面对产妇,鼓励护生多于产妇及家属交谈,指导她们与产妇沟通的技巧,为护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意识的训练她们为产妇服务,提高为产妇及家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在床旁护理实际操作中赢得产妇信任

护生跟随各带教老师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产科实习期间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获得产妇及家属的信心。护生对待产妇态度谨慎,谦虚和蔼,通过巡视病房跟产妇交谈,多关心产妇,让产妇在医院期间,感受到护士们的体贴关心,使实习护生有满足感,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5讨论

5.1真诚相待,相互尊重是护患沟通的前提沟通交流能力对即将走出校门的护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交流能力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纽带,带教老师要与护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并创造护生与产妇沟通的机会,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5.2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是护患沟通的基础在沟通过程中,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是取得住院产妇合作与支持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待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批评、意见一定要尊重事实,真诚的对产妇及家属说声“对不起”,产妇会感到很亲切,从而接收护生的服务,避免失信于人。

5.3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提高护生沟通能力沟通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不是目的,只有不断提高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水平,才能真正满足产妇的需求。总之,实习护生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的学习后,提高护生与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8.

[2]王燕,岳颖,张丽.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02-0121-03

育婴护理知识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82-01母婴同室是指产后将母亲和新生儿24h同处于一个房间里,治疗和护理母婴分离的时间每天不超过1h母婴同室可以从各方面满足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保证按需哺乳,增进母子感情,对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为预防交叉感染,降低母婴同室感染发病率,保障医疗安全。我院加强了病房管理和消毒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母婴同室医院可能的感染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分析如下:1母婴同室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1.1新生儿洗澡间及游泳池的交叉感染新生儿洗澡间及游泳池是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集中的场所,沐浴操作流程及沐浴用物、游泳池用水等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新生儿皮肤感染交叉传播的一个主要原因。

1.2医护人员手的污染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传播重要媒介,如果医护人员在查房、治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按规范洗手或手消毒,则病原微生物有可能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而传播给新生儿以及产妇。

1.3空气污染受传统观念及习俗的影响,产妇在产后不敢开窗通风,加之产妇恶露、出汗及大小便的异味常导致,空气十分污浊,尤其在夜间。同时,母婴同室病房人员流动量大,加之空调机的使用,门窗紧闭易造成空气污染。

1.4母婴同室探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母婴同室探视比例高,而且探视者大多有未洗手就触摸新生儿的习惯。

1.5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认识不足医护人员对产妇、陪护、探视人员院感知识宣教不到位。2管理对策

2.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母婴同室病房成立以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及监测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主要负责母婴同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督促各种措施的实施与落实,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院感科和护理部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指导,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2加强业务学习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自觉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熟悉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已有关,树立杜绝医院感染的高度责任感。

2.3保证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清新母婴同室病房应设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以便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用空气净化机,空气净1h,同时对刚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进行保暖,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2.4每日重点监测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剂的使用,义务人员的手每个月必须对母婴室空气物表消毒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监测,并保存好检测记录,对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必须及时分析原因并积极采取措施,重新监测直到合格。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灭菌,隔离婴儿用具必须单独使用,实行双灭菌婴儿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建议使用纸尿裤)和浴巾等物品,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必须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并且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室内用品、母婴床、家具等定期清洁消毒。

2.5切实实行母乳喂养,增强婴儿抵抗力认真做好新生儿早吸吮。

2.6工作人员进母婴同室病房时需穿清洁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护理新生儿前要洗净手,护理每个新生儿前后,均需用消毒液擦手。

2.7新生儿的一切用具,均需单独使用,单独清洗,分别进行消毒,消毒液湿式扫床和消毒试婴儿床: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感染性强的疾病,如脓疱疮、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时应及时隔离。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的接触。严格探视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母婴室应开窗通风,并进行相应的清洁消毒。对有乙肝等传染病的患者,应实行隔离治疗,并在病历夹、床头卡上标明“乙型肝炎”等标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单独放置,单独处理[1]。

2.8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单独隔离物品用后一律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设专人护理,母婴出院后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双重消毒

2.9加强健康教育针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知识,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不安全隐患的发生[2-3]。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新生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新生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医护人员要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新生儿的伤害。参考文献

[1]乔莉生.母婴同室病房的消毒与隔离[J].吉林医学杂志,2011,8(32):1592.

育婴护理知识篇8

【关键词】模式;孕产妇;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61-01

健康教育是医院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也是检验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产科护理工作者肩负着妇幼保健、爱婴行动等多项重任。我科于2012年2月~2012年12月对252例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进行一套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无论在孕产妇康复、预防并发症,还是在提高母乳喂养率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2年12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2例,两组产妇一般情况相似,其平均孕周为(39.5±1.5)周,平均年龄(28.1±1.2)岁,平均住院时间(3.1±0.5)天;两组产妇在年龄、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健康教育指导内容将孕期、产褥期护理、母乳喂养及婴儿保健护理等知识编成小册子,发给孕产妇。开设宣传窗、闭路电视,定期刊出、播放有关健康教育内容。在病房设宣教室,利用模型,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分娩是怎样一个过程”、“婴儿盆浴”等示教,使口头教育与实物示教相结合,孕产妇更易接受、掌握。并开展新婚学校、孕妇学校、胎儿大学等。

1.2.1入院健康指导指导孕产妇自测胎动的意义和方法,讲解临产的分娩知识,同时做好产前的心理护理。对孕妇进行持续性心理安慰、情感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帮助,不仅能减轻和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稳定孕妇和家属的情绪、减少分娩时各种干扰,而且能使产妇增加安全感和自信心,取得积极配合。

1.2.2住院健康指导住院期间主要是在分娩前后这一段时期,进行包括孕期、产褥期知识、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等知识的教育。由于孕妇普遍存在复杂的心理,针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分娩(手术)前①产前(术前)心理护理与调适②产前(术前)饮食护理③产前(术前)准备的目的、辅助检查的意义。分娩(手术)后①产褥期卫生知识宣教。②早吸吮、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护理。③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④饮食、活动指导。让产妇掌握较全面的母婴保健知识,使产妇主动参与整个护理过程,

1.2.3出院健康指导在产妇出院时,要告知产妇以及家属如何合理搭配饮食,提供促进产后恢复的方法,还要告知他们关于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产后检查的重要性和具体时间,这样才能促进产妇的真正恢复。

1.3评价方法

1.3.1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表,让孕产妇能复述有关健康知识或演示护理技能,每个问题分为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分别得3分、2分、1分,在出院前给予两组评价问卷测试,30分为优、25分~29分为良、20分~24分为一般,≤19分为差。问卷回收率为100%。

1.3.2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表,包括对治疗护理服务过程是否满意。每题10分,共10题,90分~100分为满意,81分~89分为较满意,≤80分为不满意,问卷回收率为100%。

1.3.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2.2两组孕产妇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从孕产妇入院到出院,循序渐进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从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到教会产妇如何自己解决问题[1],使产妇主动参与到整体护理中来,增强了产妇的自护能力,树立了母乳喂养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孕产妇自身文化层次差别大,个别人认为生小孩、哺乳是自然现象,不用教也会,用不着那么多复杂的知识与技巧。另外,一些孕产妇科学知识信任度偏低,认为“坐月子”、洗头要头皮痛;刷牙要牙痛;房间不能通风,否则要头痛;汤喝多了要腹胀等除旧观念束缚着产妇。护士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病情的人采用有针对性地帮助孕产妇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对受传统观念影响的产妇宣传教育中,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利用现身说法,如利用身边其他产妇实例去说服教育。对孕产妇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对有可能发生的事进行预防措施指导,取得他们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见表2)观察组无论在孕期、产褥期护理、婴儿保健护理、婴儿盆浴及母乳喂养等知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育婴护理知识篇9

我院是1996年被授予国家爱婴医院,产科共有病床200余张,实行母婴同室已8年,近几年平均出生婴儿6000~7000人,不仅母婴同室,而且母乳喂养。

学习领会文件,掌握有关知识

(1)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成分最适合新生儿早产儿需要蛋白质的比例,使氨基酸代谢完全。②人乳蛋白含slga高,能增强婴儿抗病力。③增进母婴感情。④促进宫缩及产妇恢复。

(2)1991年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的《儿童权利公约》、《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的行动计划》,并作出庄重承诺,其中目标有:要使所有妇女能够对其婴儿在出生头4~6个月实行完全的母乳喂养。

(3)《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限制不当的母乳代用品销售,保护母乳喂养。

(4)wHo提出《促进母乳喂养的十项措施》:①被用一份写好的母乳喂养常规,并散发到所有卫生保健人员手中;②培训所有卫生保健人员;③向所有孕妇宣传母乳喂养的优越性;④协助所有母亲在分娩后1小时即开始喂养;⑤向母亲示范如何母乳喂养新生儿;⑥除了医疗需要外,只喂母乳,不给新生儿任何食品和饮料;⑦实行母婴24小时同室;⑧鼓励按婴儿需要随时喂奶;⑨不给婴儿吸吮假奶嘴;⑩促进建立母亲支援小组,使初为人母的妇女得到指导。

做好孕产妇及家属的教育工作

健康教育,是当今医学界在卫生保健及社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传播保健知识。改进个体与群体行动,提高个人的保健能力。健康教育同样在促进提高母乳喂养率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医务工作者,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人员,产科护理人员在母乳喂养方面对孕妇及家属的教育,是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因此,产科护士应学会运用健康理论内容,积极主动地扮演教育实施的角色,做好宣教工作。

①增强产妇用母乳喂养好孩子的信心。据调查,产妇乳量不足的诸多因素中产妇的思想情绪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计划生育是国策,我国产妇大部分是初产妇,经验不足,信心不足,无经验的恐惧感,怕影响自己的体型美等,这些焦虑引起的神经反射会影响乳汁的质量。产科护士要做好孕产妇的工作,使其对来自医务人员的知识产生信赖,建立信心,为产后哺乳做好精神准备。②教育产妇家属,避免其对母乳喂养的干扰。产妇家属必须支持母乳喂养方案,尤其是婴儿的父亲及奶奶,对产妇的影响较大,在进行爱婴健康宣教时,这是十分重要的对象。使这些人在精神上、产妇的生活护理上、膳食供给上,尽量满足产妇实行母乳喂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要学会从这些方面去教育及指导他们。同时对来探视的亲朋好友,谢绝他们携带乳品进入母婴病室,让爱婴区彻底做到无代乳品存在。③指导产妇及家属,共同保证产妇膳食平衡,主要做到以下五个原则:a.饮食一定要注意均匀,不偏食,不择食;b.注意主食、粗细食搭配;c.注意副食种类和数量,适当食用瘦肉、鱼类、禽类;d.多吃新鲜蔬菜;e.不要盲目服用补品补药。

[Bt(2]产科护士必须掌握母乳喂养的基本知识和适宜的技术

因大部分产妇是初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同时由于产科护士与产妇的特殊关系,由护士提供宣教的母乳喂养制式已得到产妇的信赖,也更科学。那么亦就要求产科护士必须首先掌握这些知识。

①坚持早接触和吸吮。分娩后30分钟,即将婴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并开始吸吮。有关文献报道婴儿于30~40分钟是吸吮能力最佳,并立即引起产妇良好的泌乳反射。②坚持24小时母婴同时,按需喂哺。正常产或剖宫产,只要母亲和婴儿没有分开的理由,必须母婴同室,产科也应创造出这样的环境。所谓按需哺乳,则是指当婴儿想吃奶或母亲觉得奶涨应该喂哺时,就应该喂哺。这是与以往的知识中喂哺十分不同的。必须注意到这样的理论:经常正确的吸吮,可刺激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早且多。③正确掌握喂哺时间和姿势,禁忌哺乳前喂养。各个不同婴儿个体吸吮时间长短不一,有5~10分钟吸饱,有的需半个小时,这是正常的现象。婴儿吸吮速度有快慢,但其摄入总量是相等的。因此一次哺乳要让婴儿吸吮吸饱,先吸一侧,不够再吸另一侧,这样也能保持吸入奶成分的全面性。哺乳前禁忌一切代乳品,甚至不要喂水,以免影响母乳喂养。

对特殊母婴有关母乳喂养的认识

(1)掌握未成熟儿、低体重儿母乳喂养的特点:①早开乳,可防止低血糖。②勤喂哺。因早产儿胃内容小,应该比正常新生儿增加哺乳次数。③袋鼠式照料和喂养,让母亲在产后抱体重小于1500kg的早产儿在怀中直接吸吮,可使存活率提高。

(2)基病患儿的喂养:腹泻患儿可坚持母乳喂养,除非在婴儿拒乳及呕吐情况下可暂停母乳喂养12~24小时;窒息患儿开奶适当延迟;重度窒息或胎粪吸入致呼吸困难,神志不清、抽搐者应禁食;苯丙酮尿症婴儿吃部分母乳另添加低苯丙酸代用品。

(3)不宜喂养的婴儿疾病:半乳糖血症为先天性半乳糖-磷酸尿苷转化酶缺陷。母乳经消化酶分解为半乳糖及葡萄糖,其中半乳糖必须在半乳糖-磷酸尿苷转化酶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葡萄糖,此酶缺乏则半乳糖代谢被阻断,其代谢产物在血中蓄积,可造成婴儿神经系统、肝、肾、晶状体损伤。

育婴护理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113-0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初乳所含营养最为丰富,且含有抗感染物质,能使婴儿抵抗力提高。在护理中发现初乳的利用率占38%,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主要是生理因素、母乳喂养知识缺乏及疾病影响等。我科针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1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影响大多数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主要可分为疼痛和内陷(或扁平)两类,我们分别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1 疼痛

多见于剖宫产,产妇活动受限,受疼痛影响,产妇拒绝哺乳。应对措施如下:①产后早接触,助产士在婴儿断脐后即进行母婴接触,以加深母婴感情,使产妇在心理上愿意进行母乳喂养。②减轻疼痛,适当应用镇痛药物,使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身体不致承受过于剧烈的疼痛感。③向产妇及陪护进行母乳喂养姿势宣教,使产妇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在产后最初3次哺乳中帮助产妇哺乳,增加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耐心和自信心。④母乳喂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护理人员、家属应持续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使产妇感受到来自家人及医护人员的关心。

1.2 内陷或扁平

产妇扁平或内陷常使婴儿不能有效地吸吮,有资料表明,它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应对措施如下:

1.2.1 从孕期开始进行保健护理指导从孕期即开始纠正内陷及扁平,平坦凹陷者做牵拉或做负压吸引等,方法:用真空吸气法纠正内陷或扁平的。取一次性5ml注射器1个,去掉针栓,截1cm长,将其套在颈处固定,用嘴吸尽其内空气并保持真空,直到需换气为止。1周重复上述过程1次,一般2~3次即可。也可用手沿乳晕向外按摩,使内陷的凸起,然后用手指轻轻向外牵拉。

1.2.2 产后哺乳指导主要内容有:①产后30min内行早吸吮,此时吸吮反射最强。新生儿断脐后,护理人员将婴儿抱与母亲帮助婴儿吸吮母乳,强调婴儿吸吮的是乳晕,不是,含接时应将大部分乳晕放人婴儿口中,婴儿吸吮时可将向外拉出。②如身体条件允许可坐起哺乳,坐在床边,双腿下垂,脚踏在小凳子上,身体前倾,使自然下垂,易于婴儿含接。③挤出少许乳汁给婴儿以触觉刺激。在哺乳前洗净双手,做牵拉并挤出少量乳汁,待挺起后,迅速将放人婴儿口中。④负压吸吮方法:将乳贴套人和乳晕,利用婴儿的吸吮形成负压将吸出,1d即可将吸出。

2 母乳喂养知识缺乏

针对部分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缺乏的状况,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宣教,端正产妇母乳喂养的态度,增加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具体宣教形式及内容如下:

2.1 孕期宣教

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建立孕妇学校,利用授课、电教、画册等方式定期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培训。

2.2 产后宣教

医护人员耐心讲解母乳喂养知识并配以资料,还可进行电教宣传。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纠正在哺乳过程中出现的旧观念、旧方法。解决在哺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皲裂,母乳不足,肿胀等。

3 疾病影响

疾病影响具体包括母亲因素和婴儿因素两类。母亲因素如传染性疾病,婴儿已经被感染,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婴儿未被感染,经医生检查后再决定是否母乳喂养。如果乳母身体不能胜任哺乳,应将乳汁挤出喂哺婴儿。婴儿因素如早产儿、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等不宜哺乳,可暂时将乳汁放人母乳库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