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高二化学教学辅导十篇高二化学教学辅导十篇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8:53:56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1

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精锐教育===是中国的高端教育连锁机构,由哈佛、北大精英创立。精锐1对1是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品牌,学习中心遍布全国,倍受信赖。

 免费咨询热线:400-0066-911转分机99733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校区地址、师资、收费标准等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课程辅导: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数学语文英语小升初;

初中一二三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中考;

高中一二三年级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高考

暑假各科衔接课程辅导,新学期课程提前学习新初一新高一衔接课程期中期末考后提高班

辅导形式:暑假、寒假、平时、课外时间随到随学,灵活安排

 ====广州精锐金牌校区====

越秀区:中华广场学习中心区庄学习中心

天河区:天河北学习中心华师附中学习中心

荔湾区:陈家祠学习中心广雅学习中心芳村学习中心

海珠区:滨江东学习中心东晓南学习中心宝岗学习中心

番禹区:市桥学习中心

白云区:机场路学习中心

广州市口碑好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京翰教育:

建议各位家长拨打免费咨询下,看哪家离校区更近、收费价格、师资环境情况您更满意。

 广州京翰教育:

天河区广州天河校区400-0066-911转分机89375

海珠区广州海珠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6

越秀区广州越秀校区400-0066-911转分机89377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2

一、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内容

何谓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我们认为辅导员工作课程模式化,参照高?院校教学模式,结合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特定,通过一个广义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来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从而促进高职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经过前期的研究和实践,其内容如下:

1.阶段化学生日常教育内容

因为高职办学定位更多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时在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比例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在生源结构上也有着自己有独特性,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一般本科院校的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上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应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引导内容,并使其课程化,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显得非常必要。如在大一,设置入学教育、习惯培养、品德修养、心理健康等课程;在大二,开展礼仪与人际交往、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在大三,设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特色创新等课程。辅导员通过对学生的分阶段的教育针对性教育引导,使当前的学生教育管理更加有效性。

2.模块化学生日常教育模式

由于高职学生生源的特性,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要务之一就是强化日常教育管理,并在教育引导过程中使辅导员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我们通过对现有的辅导员工作体系和资源的整合,以模块化来规范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把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职能进行分解,将入学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党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具体化为相应的教学模块,设置相应学分,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实施,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量化,改变了原有笼统的文字表述为量化的学分,做到有据可依,教育效果科学考核。

3.固定化辅导员队伍培养制度

辅导员工作的课程化,如何做到在日常管理中将内容以教学内容的方式把学生工作有效落到实处,必然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专业教师培养一样,知识更新的快,特别是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辅导员不仅要加强自身业务技能如心理学、教育学等能力的学习,更要通过辅导员多角度全方位的课程化培训,使其在突发事件处理、国内外新形势把握和网络媒体技巧等技能的提高,增强辅导员队伍科学管理水平。而通过课程化的模式,更需要辅导员是一个全才,能在涉及到的板块中做到熟知并针对特定学生进行指导,提升辅导员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使其具备课程化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4.科学化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

当前,辅导员工作一个客观存在的难题是如何考核辅导员的工作。难处在于辅导员的工作杂,涉及的面多,如果我们把辅导员的固定工作进行设计,在每学期结束前,将第二学期要做的基本内容告知辅导员,辅导员则按照学校下发的内容,制定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并写出具体的教案,利用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班会或主题教育时间进行上课。利用第二课堂的机会,把部分学生教育的内容以实践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变传统的枯燥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更为愿意接受的内容。同时,在非固定的教学部分采取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式进行考核,这样势必更好的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初步成效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陈小花(1980-),女,广东河源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77-02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辅导员双重身份给予了确认,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建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辅导员管理的新途径,保证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顺应高校辅导员自身成长的诉求。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管理方式

(一)职能型管理

“职能型管理的特点是按专业分工设置管理职能部门,各部门在其他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命令,每一级组织服从上级的指挥及听从几个职能部门的指挥。其优点是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功能,缺点是容易出现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破坏统一指挥原则。”①我国部分高校辅导员目前的管理方式,就属于职能型管理方式,即学校和院系对辅导员进行双重领导,辅导员编制在各个院系,院系分党委对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学生处只负责宏观上的指导。②

这样的管理方式优势有两个:一是工作效果可以得到保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同步效应,大量效果是在实施教育之后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并且在“诱因”的激发下才会呈现显著变化。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部和院系对辅导员队伍的长期、有效的管理,使这支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掌握学生的规律,使得各项工作的效果基本得到保障。二是工作效率相对比较高。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学生工作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助贷、违纪、就业以及学生的突况等一系列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各院系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而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兼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凡涉及学生的事务性的工作都与辅导员有关。因此,将辅导员归口于学生工作部和院系管理,可以使辅导员工作效率相对比较高。

职能型管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辅导员教师身份管理缺失。因辅导员的业务指导部门是学生工作部,而日常工作安排、人事关系、年终考核、组织关系又受院系负责的双管体制限制。学生工作部作为校行政管理部门,是非教学部门,在教师的课时、科研、职称管理方面出现无人理、无人管的状况,容易造成高校辅导员职能不清,管理混乱,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在教师的群体中难以找到其恰当的位置。二是对辅导员的“重用不重养”。学生工作部和院系的双重管理,均是强调辅导员业务工作落实的情况,辅导员职称上硬件要求的课时、论文、职务职别的评定却不属于学生工作部和院系的管理范围,这就造成了辅导员管理中存在着“重用不重养”的状况。

(二)直线职能型管理

直线职能型管理方式是现实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长处,避免了其短处。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同时利用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领导集中,职责清楚,秩序井然,工作效率高,既保证了组织的统一指挥,又有利于专业化的管理。目前我国个别高校的辅导员管理是使用这种管理方式,即学生工作部和二级学院对辅导员双重管理,编制归学生处管理,各学院对辅导员只进行日常工作的领导。学生工作部对全校辅导员队伍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安排。

直线型管理方式的利处体现在对辅导员最简单、最便捷的管理。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基层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深入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生活在学生身边,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而高校学生的管理顾名思义归学生工作部和各院系管理,因此由学生工作部和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管理,在辅导员的工作业务管理上最简单,也最便捷。

直线型管理方式的弊处体现在学生处行政部门不能给予教师身份的认可,忽视本职工作、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导致定位偏差和辅导员职业认同差,辅导员或只做思想政治工作,或只管具体事务,出现“只重一头”的现象。

二、辅导员队伍扁平式管理新方式的探索

目前,辅导员队伍管理采用的职能型和直线职能型两种管理方式,这是高等教育发展初期阶段性的产物。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它的弊端日益凸显,尤其是不能充分体现辅导员双重身份的功能,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多部门管理之下,工作千头万绪,不仅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学生活动指导工作、行政事务工作,还要承担一些思政课的教学工作,更要时刻准备着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件。整日疲于奔命应付繁杂事务的辅导员容易在身份认同上出现窘境,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呼唤管理方式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扁平式科学管理的探索和推行势在必行。

(一)扁平式管理方式的内涵

扁平式管理,亦称扁平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意在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扁平化管理强调以工作流程为中心、企业信息的充分交流以及企业资源与权力的适当授权。扁平式管理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使用,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该管理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管理层次少、管理人员人少,有利于节约管理费用,也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距离,利于改善和加强纵横沟通;也有利于促使下属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同时,由于纵向沟通距离缩短,有利于加快信息传递,提高效率。但由于管理幅度加大,可能加重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下属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应提高,否则容易出现失控的现象。”③

(二)扁平式管理的运用链条

目前非扁平式学生工作管理的链条是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校级党委职能部门、校行政职能部门、校团委、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在这个行政链条中对辅导员具有直接、间接业务指导或有工作指派关系的部门一般有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校办、党办、学生工作部、财务处、校团委、后勤部门(公寓管理中心、校医院)等。这种分散的业务领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使辅导员处于被多头管理的境地。此外,这种管理链条直接强调的是对辅导员“用”的管理,而未能涉及辅导员“养”的管理,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扁平式管理即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成立由校党委直接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包括学生工作部、二级院系、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等。行政系统管理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事务等;党委系统管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人事调动等;党政协调管理辅导员的准入制度、培训制度、业绩评价、职称职务升迁等相关制度、队伍建设等。学校党委和行政管政策、管方向、管宏观,各二级院系管条件、管待遇、管工作。这样可以避免辅导员队伍被多头管理,忽视身份、只用不养的情况。

(三)高校辅导员扁平式管理的目标

根据管理学的原理,目标管理是确保执行力、实现管理成效的方法。借鉴扁平式管理在企业的运用,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可以设定以下目标:一是有位才有为,实现双重身份的培养。高校要通过完善制度保障,积极为辅导员创造“有位”的环境,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有为”,保持队伍的战斗力。二是有为才有专,实现双线成长与培养。结合辅导员的双重身份,让辅导员在教师和干部身份上得到双线的成长,双线的认可,双线的“有为”,继而鼓励每位辅导员都在双向成长中侧重的专长领域,并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直追求的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问题。三是有专又有职,实现职业化、专家化培养。强调对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辅导员的身份、角色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评价体系,重视辅导员个人发展,培养专家型、职业化的辅导员。

(四)高校辅导员扁平式管理的原则

目前,针对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对辅导员队伍进行管理时,应注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相结合。但管理作为一个行为,应该设定一定的基本原则,为管理的实施提供一定准则,让执行有章可循。我们认为应该设定以下几点原则:

1.“严”,制定科学的准入标准。选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的基石。高校辅导员人员选聘时在教师身份方面应要求具备学科的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一定的教学水平和育人的教养能力、伦理和心理方面的人格等。在干部身份方面应要求高校辅导员原则上应该是中共党员,道德品质高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作风正派,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等。

2.“实”,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作为委员会成员的教务处、社科部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直接的管理,明确辅导员的教学职责,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教学安排、工作量统计、考核等,规范辅导员的教学管理。在日常学生工作事务管理方面,作为委员会成员的学生工作部、二级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的管理,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对学生日常事务工作进行统一安排、统一统筹、统一管理。制定相应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并就其日常管理工作、学风建设、就业服务、心理咨询等相应工作的管理要求。

3.“高”,探索辅导员队伍的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加强整体规划统筹考虑,要研究推进辅导员双重身份的交叉融合,提高教学水平,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参与公共理论课与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任教实践机会;同时增强辅导员的业务水平,确实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还要创作条件,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整体优化。

4.“专”,提升辅导员业务水平。委员会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培训,一方面,要制定倾斜政策,充分利用全国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的优势,加快辅导员学历、学位层次。另外,还要将辅导员的学历、学位提高纳入全校师资培训计划,享受与专业教师同等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重点培养骨干,实施辅导员名师工程。积极树立辅导员队伍的品牌形象。首先,对辅导员中的骨干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强化辅导员基本功的提升,包括教学技能、开展主题教育班会能力、谈心技能,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次,加强辅导员实践学习的培训。让辅导员走出去,到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国内重点高校挂职锻炼,增长见识,拓展工作思路。再次,提高辅导员的理论素质。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安排辅导员参加国内外脱产进修学习、参加专题会议等。

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身份的特殊性,赋予了其管理方式也应该有其特殊性,我们应结合两者特点,构建一种“用”“养”相结合的扁平式管理新方式,实现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科学管理。

[注释]

①蒋丽君.管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61.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4

一、高校辅导员的政治责任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其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自从中央16号文件颁布以来,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已经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当前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前者是主渠道,后者是主阵地,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主阵地应积极配合主渠道,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骨干队伍,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同时也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和辅导员的特殊角色及定位,决定了辅导员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政治素质相比于辅导员其他应具有的素质,如综合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具有导向的作用,同时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辅导员政治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必须具有明确而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政治方向。辅导员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必要性、重要性,认同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形成坚定的政治立场。

(二)较高的政治觉悟

辅导员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坚持全面、准确的政治原则,努力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症结和理论困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较强的政治原则性和适度灵活性

辅导员一方面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形成正面积极而良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尺度、场合,将国家理论、方针、政策、形式融入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为形式和细节所拘束,采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专业化趋势。但是大学生思想日益多元化、复杂化,思想政治问题增加。虽然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仍然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辅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应届本科生或者硕士毕业生,从学校走进学校,虽然年轻人工作有积极性、有热情、富有朝气,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对于学生的事情较为了解,但也因为从学校到学校,期间缺乏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人生体验,容易被个别学生牵着鼻子走,在处理突发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特别是推免的兼职辅导员本身还是学生,还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若让他们再承担其他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实在是勉为其难。

(二)辅导员专业结构不合理

通常高校都招聘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或者管理学等与辅导员具有相近工作背景的毕业生。而辅导员所面对的学生的专业五花八门,文理工科都有,因为辅导员不熟悉学生所学专业,有些事情的解决就无从下手,缺乏专业的信服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工作的质量。以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为例,专兼职辅导员20余名,仅有一名医学专业毕业的专职辅导员。

(三)辅导员流动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是一支以年轻人为主体的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是不可避免的。辅导员聘用时间一般为4至5年,这种短期化的聘用,使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种过渡性、临时性的工作。一些辅导员干上几年取得一些经验,一有机会就“改行”。这就导致了辅导员队伍中最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专家。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与辅导员发展方向不明确,流动机制不健全有关。短期化的聘用使大多数辅导员对自己今后发展不乐观,担心自己的出路,造成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另外,高校辅导员队伍评价激励机制上还存在不健全的方面。高校辅导员面对的直接工作对象是学生,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因此需要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另外职称、待遇等相对较低,“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出现“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切实给予解决。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需要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工程,需要国家、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重视培养辅导员队伍政治素质的良好政策保障和舆论环境

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从国家层面来讲,在近年来已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一是要进一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根本性问题。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着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注重就业率、升学率、科研成果、学科成果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种状况必须彻底进行扭转。要从改革人才评价体系和国家评估手段入手,强化人才培养、德育为先的理念,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出台思想政治教育的细化、量化标准,把德育评价切实落到实处。二是要继续重视和强化辅导员的政治责任。从目前已颁布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和相关制度来看,辅导员要成为政治引导者、思想启发者、道德示范者、学务指导者、审美诱导者、心理辅导者、事物管理者,充当着政治、思想、道德、专业、文化、人格和生活等多重角色,这是对辅导员角色的过高期望,势必会使辅导员角色泛化、事务化、行政化,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发展,需要国家从整体上加以调整,强化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辅导员的政治责任。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体制与机制

高校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落实实体,一是要严格选拔标准,建立有效选拔机制。高校要始终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全面发展、有志于从事学生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岗位,保证辅导员来源的高素质和队伍的合理结构,从源头上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二是要建立有利于辅导员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辅导员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走马灯”的职业,有着“留不住,做不长”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辅导员自身利益出发,深刻思考辅导员的发展问题,让科学化、职业化、专业化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建立一套科学的保障机制,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并给子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在生活待遇、职称评定、政治地位等方面给予明确认定,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不断拓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通道,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三是要建立辅导员培训培养机制。高校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措施,加强对辅导员进行政治培训和业务培训,推进辅导员培训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要通过“进课堂”和“上讲台”等形式,把辅导员的学历提高和专业培训进修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高校应进一步拓宽辅导员申报科研课题的空间,制定相应的科研激励措施,完善科研成果转换为思想教育生产力的体制结构,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成果质量,使辅导员在事务性工作中强化学习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通过管理方式的转变积累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三)加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角色和工作特殊性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深入研究,必须建立学习型的辅导员队伍。一是辅导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深刻认识自身角色定位,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提升责任意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要坚持政治理论的学习,具备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二是拓广知识储备,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这里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是指辅导员自身所学专业,而是指所带班级院系学生所学专业。作为一名辅导员,应当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了解并学习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并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适当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那么辅导员在知识储备这方面就可以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有利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高校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不断开拓新渠道、探索新做法,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者和有效创新者,努力开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定建.浅议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102-104.

[2]林莉.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63-64.

[3]王国春,汪金,徐华.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感的关系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4(4):20-21.

[4]覃于超.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8):76-78.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5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教育管理 职业化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这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非职业化”的现状

1.选拔与管理缺乏规范化,业务能力不强

高校辅导员所从事的学生工作主要包括:党团建设、心理咨询、奖贷困补、就业指导等。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在选拔中存在着“非专业化”误区,注重强调思想素质,对于所学专业有所忽视。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缺乏规范的管理。在工作中,他们承担了太多的具体事务性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从事深入学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导致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方法简单、缺乏创新,工作效果也不佳。

2.职业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明

1987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辅导员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对大学生有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实工作中,高校的相关领导部门:如学生处、团委、就业中心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在所在的院系中同样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的事务,工作中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

3.职业资格制度不够完善,归属感不强

职业资格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就现状而言,由于缺乏完善而又严格的职业资格规定,辅导员队伍人员来源复杂,专业背景各异,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素质良莠不齐,难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给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管理体系尚未形成,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高校辅导员在参与考核、评优时,将被放在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中进行考核时忽略了辅导员的特殊性,这就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到对辅导员职业的归属感。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定位分析

1.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育人的先锋

教育部颁布的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应在教书育人方面下功夫:一是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我综合素质。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和各种业务学习,掌握多学科知识。二是研究现代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学规律高校辅导员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注重在实践中强化育人工作。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工作中要注意加强教育和引导,寓道理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

2.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的战将

《规定》中同样指出:“高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指导院系学生党、团支部的活动,领导院系学生会、社团工作。同时。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高校辅导员协助其行使相应的管理、教学、服务等职能。从工作上说,辅导员从事的学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以学校的一名管理战将的身份才能处理好各种事情,或者说,其所发挥的正是学校管理战将的作用;从自身发展来说,辅导员通过充当各个方面的管理员,可积累丰富的经验,为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干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方略探究

1.严格把关,建立职业准入制度

高校辅导员要严格职业准入标准,科学选拔。在具体操作上,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纳入正常的学校人事管理系列,建立健全辅导员选拔制度,坚持高标准选拔,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选拔拥护党的领导、思想作风正派、热爱学生管理工作、有志于探讨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的年轻人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最终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

2.科学分析,明确定位工作职责

组织科学的职业规划,明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任职资格体系,有利于明确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下的工作职责。主要的工作任务有:第一,组织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规范大学生行为准则。如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档案材料、奖贷困补等工作;第三,学生班级建设。主要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学生社团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学风班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组织科学的分析,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有利于建设一支高效率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3.统筹规划,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整体性的思考和规划,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作保障。第一,建立长效机制。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构建人事机制,实行“双轨”制职务晋升原则:在专业技术职务上,可以和教师一样考评各级教师职务;在管理职务上,可以设立非领导职务职员岗位,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考核结果,晋升正、副科级处级非领导职务职员;第二,健全奖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定期评比表彰,加大在职务聘任、津贴发放等中的权重,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6

[关键词]高职特色辅导员成长路径

[作者简介]陈方辉(1979-),男,河南永城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等;王志凤(1972-),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苏南京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SJDFDY024,项目负责人:陈方辉)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75-02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本科院校辅导员比较,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其共性在于,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其特殊性在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了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内涵,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职业教育能力,能够引导和培养高职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必须从优化工作模式、搭建专项平台、完善晋升体系、重构培训机制和发挥二级院系主导作用等五个方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辅导员职业化成长路径。

一、优化工作模式,定位职业发展方向

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定位职业发展方向,体现核心职业价值。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大都是“包干制”,即一个辅导员负责一定群体数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事务。“包干制”使辅导员整日忙于琐碎又繁重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因此,优化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十分重要。

为优化工作模式,首先,根据辅导员工作内容,将其工作职责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资助育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向,辅导员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等,将其中的一个作为自己的主要业务,定位职业发展方向。其次,以院系为单位,采取“一主多副,互为主副”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即:一方面,对于一定数量的学生群体,设立主辅导员,全面负责大学生日常事务和副辅导员的管理,同时设立若干副辅导员,分别负责一个专项工作;另一方面,主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成为其他学生群体的副辅导员,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研究方向。“一主多副,互为主副”的工作模式把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帮助辅导员确立职业发展定位和学术研究方向,促使辅导员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把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

二、搭建专项平台,培育职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职业文化氛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培养辅导员崇高的职业追求,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大都是由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成,优秀历史文化沉淀较少,辅导员都非常年轻,缺乏职业意识和荣誉感,尚未形成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精神文化,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未能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尊重,因此,高职院校搭建辅导员专项平台,培养优秀职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搭建学术研究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处、团委、组织处、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设置辅导员专项科研课题,并且在课题申报、科研基金划拨使用、课题结题上给予政策上倾斜,鼓励辅导员申报科研课题,加强工作对象的研究,弥补自身专业理论的先天不足,促使辅导员重视自己的职业,形成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其次,要搭建进修培训的平台。高职院校要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派优秀辅导员到名校、拜名师,参加进修培训,不断拓展职业视野,培养前瞻意识,巩固职业意识。再次,要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高职院校要整合资源,积极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辅导员优秀教育成果评比、辅导员年度风云人物评比等活动,通过树立典型和表彰优秀辅导员,培养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职业精神。最后,要搭建实践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要建设周期性、制度化的辅导员研讨交流制度,组织院校和院系之间的工作交流与合作,培养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文化。

三、完善晋升体系,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完善的晋升发展体系,可以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路径,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既可以评聘专业技术系列,也可以评聘行政职级系列。”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晋升发展体系可以构建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制度,即:辅导员可以同时评聘职级和职称。在职级上设置1~4级岗,分别对应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和副处级;在职称上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其岗位单列、指标单列、评聘单列,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同时,职级和职称的待遇要一一对应。这样可以使专业背景弱,但实践能力强的辅导员走职级评聘系列,成为实践型辅导员;使专业背景强,理论基础深厚的辅导员走职称评聘系列,成为专家型辅导员,真正实现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

四、重构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教育能力

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托。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载体必须因地制宜,重新构建。

首先,在内容上,加强职业教育认知培训。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团组织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资助育人、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题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的认知培训,包括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和“顶岗实习”学习方式等内容,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教育理论水平,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能力。其次,在方法上,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辅导员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职业,因此,辅导员培训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理论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作实际和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实践培训方案,增加培训的吸引力,提升培训效果,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最后,在培训载体上,利用“校企合作”平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培训载体,一方面,要紧紧依靠省高校辅导员培养和研修基地,利用其师资力量和优越的培训条件来加强辅导员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企业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选派毕业班辅导员以员工身份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员工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生产过程管理、人事管理与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实践中,促使辅导员积累更多的企业实践经验,形成全面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教育能力。

五、二级院系主导,突出人文关怀

二级院系是辅导员和学校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辅导员的直接领导部门,学校的诸多制度和措施也要通过二级院系来传达和实施,因此,在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中,必须充分发挥二级院系的主导作用,突出人文关怀。

首先,二级院系要支持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工作安排上,要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专一性和职业定位,不能让辅导员成为“万金油”;学术研究上,分管辅导员工作的副书记一方面要带领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另一方面要担任辅导员的科研导师,关心和引领辅导员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提升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其次,二级院系要发挥引导督促作用。正确地引导和督促,可以让年轻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最后,二级院系要形成辅导员的关怀氛围。尊重、理解辅导员,帮助辅导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氛围,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提高辅导员的成就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7

(成都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社会重任。当前,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不尽如人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在人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研究提升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3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CJSFZ14-023)研究成果”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①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肩负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以自身广博的学识、优良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能独立思考人生,完善自我人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根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好当代90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落实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规划和培养方案。辅导员凭其自身工作的特殊性,紧密联系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目前,部分高校已尝试由辅导员参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授课工作。辅导员在讲授此类课程时,深入挖掘人文精神要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借助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开展课堂互动,将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三课堂的指导者原本就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能指导各项人文类社团活动和社会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其展示才能搭建平台,使其在各项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进而培养人文精神。

二、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当前,社会各方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的学历学位层次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开展思政工作的经验欠丰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不足。

(一)部分辅导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底蕴不深,综合能力不强

辅导员若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思政专业的知识外,还应了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目前,高校辅导员趋于年轻化,大部分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在专职的78名辅导员中,年龄在20-30岁的有67人,占总人数的85.9%;30-40岁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14.1%。他们之中,大学期间主修思政专业仅3人。大部分辅导员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但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却略显不足。有的辅导员老师鲜有读书的习惯,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似懂非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管理、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在思政教育中和人文素质教育中力有不逮。

(二)部分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政治敏感性不强

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和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②目前,部分辅导员对党的理论知识、重要思想的学习不够深入,较少关心国家时政,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缺乏理论基础,进而造成工作的被动;有的辅导员政治敏感性不强,面对突发事件组织协调和处理能力不足,易造成严重后果。

(三)部分辅导员行为示范作用差,缺少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辅导员若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必须在个人行为方面做好表率,展现出良好的人格魅力,以真正感染和引导学生。目前,有的辅导员为人师表意识淡薄,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形象,举止轻浮;有的辅导员过于看重利益得失,自我评价偏高,自控能力不强,角色定位不准确。这些行为均严重损害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部分辅导员缺乏敬业精神,育人意识淡漠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对敬业精神最好的诠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辅导员缺乏职业理想和立业意识,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强调个人发展,仅把在高校工作当做是职业跳板或谋生手段,甚至把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第二职业”上,没有真正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有的辅导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上敷衍懈怠,遇事只一味抱怨,不讲奉献;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耐心和爱心,对学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欠妥。这些表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高校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辅导员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人文素养是其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辅导员只有展现出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人文素养、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阳光积极的心态,才能触及学生心灵,深深感染和打动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一系列人文教育,使学生能吸收有益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完善自我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仅靠专业知识参与就业竞争已日显单薄,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目前,辅导员的人文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智能品质和情绪调控能力较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亟待增强。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是坚持以生为本、建设服务型高校的需要

辅导员的人文素养,对于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服务型高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成都文理学院强化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③的教育教学评价标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儒学推崇的“仁爱”思想,对于辅导员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高校管理者,这要求其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关爱每一名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把学生利益和学校、国家的整体发展作为工作的中心。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探索

提升辅导员人文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积累。在提升辅导员人文素养的途径探索方面,首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尊重知识、人才的前提下,将内在努力与外在支持相结合,才能逐步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顺利开展。

(一)高度重视辅导员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和培训机制

1.《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从事辅导员职业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特征做了规定:“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④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好入口关,在辅导员的选聘和考核上,不仅要考察其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还要考核其人文素质。同时,建立起人文素质考核选拔机制,将良好的人文素养作为上岗的要求之一。

2.管理机制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辅导员管理机制构建问题关系到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全局。因此,要提升辅导员的人文素养,首先应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等文件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逐步加快辅导员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例如,高校可制定《辅导员选拔条例》、《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辅导员奖励实施办法》、《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规定薪资标准,做到工作量与待遇挂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对考核优秀的辅导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成就感。

3.高校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培训机制推动辅导员人文素养的提升。通过老带新、召开交流会、举办学术讲座、专题培训、外出培训和学习深造等途径,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学校每年组织新进辅导员参加全省高校师资岗前培训,定时选派辅导员参加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的轮训,定期组织校内学生工作专题培训。由于该校辅导员承担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拓宽辅导员的文化知识,提高其教学水平,学校素质教育教研室还专门为辅导员开设了人文知识的专业培训,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为辅导员授课,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辅导员队伍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增强辅导员的能力建设,学校开展了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开设主题演讲、学生辨识、主题班会和基础知识测试等,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辅导员自我认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多措并举提升自身修养

1.坚定信念,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辅导员要明确自身职责,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坚持政治立场和信念;具备较高的从事思政教育的理论、政策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乐学勤思,提高文化水平。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辅导员须自觉学习文、史、哲、教、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完善人文知识结构。同时,还应养成阅读的习惯,读一些人文经典,特别是传统文化经典,从而丰富自身文化底蕴,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增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高校辅导员应把学生工作当做学问去研究,创新工作理念;把学生工作当做事业去发展,立志成为思政教育管理的专家、行家。

4.增强责任意识,展示人格魅力,强化敬业精神。辅导员要培养和建立健康完善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力求以自己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5.心态阳光,心理素质过硬,增强心理辅导能力。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辅导员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辅导员要心理素质过硬,找准自我定位,做到心态阳光,兴趣广泛,意志坚强,这样才能发挥好自身的作用,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其次,通过借助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积累心理辅导经验,增强心理辅导能力,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干预。

(三)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环境和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文素养

辅导员的成长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身修养的提升,离不开外部良好环境的推动。大学校园浓厚的文化环境本身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它潜移默化地传递着人文精神,促使辅导员将人文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

1.加强校园人文环境资源,营造浓郁人文氛围。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在校园内悬挂为人图像,修建名人雕塑,建设文化长廊,展示传统文化、风俗人情。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该校校园内有多座名人雕塑,教学楼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名言警句,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文化艺术墙,有广集古今书法大师精品的书法长廊,有特色鲜明的音乐楼,有供教职工休闲娱乐的阅览室、音乐展示室等,是一所集“书香、墨香、花香”为一体的现代园林式学府。

2.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辅导员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如开展教职工讲课比赛、课件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书画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辅导员的文化生活,在参与活动中将人文知识内化为自我品质。在成都文理学院,辅导员积极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教职工足球、篮球、羽毛球比赛;在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博览节上,辅导员参加教师讲课比赛和课件比赛,获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活动均有益于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对提升其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5-5.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③卢铁城.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制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④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xxgk_167113.html.

参考文献:

〔1〕简福平.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0).

〔2〕神彦飞,杨伟宾.高校辅导员知识与能力结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

〔3〕武军莉,范严伟,何晓霞.加强高校辅导员人文素质的思考[J].甘肃科技,2013,(2).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8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化;住宿书院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291-02

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今后发展的方向。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均提出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以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制度。只有建立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制度,才能更好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工作作出贡献。如何加强和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热点问题。

目前,很多学者都针对辅导员的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侯戬、封林、张书名等就提出了要严格辅导员选聘、理顺管理体制、设立“辅导员”专业、加强培训、多出路分流等办法来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但目前职业化建设主要以考虑辅导员“出路”为发展思路,对辅导员职业化内涵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探究。西安交通大学住宿书院的成立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基于此,对辅导员职业化内涵进行再认识,由此来探究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基本内涵

职业化是伴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对职业化内涵的认识基于对职业的了解。关于职业化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职业化是社会或某一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拉森(magaliLarson)在其经典著作《职业主义的兴起:一种社会学的分析》,将职业化定义为“特殊服务的提供者,为他们所拥有的专门技术建立市场并加以控制的过程”。人大曾湘泉教授从两个角度认识职业化,一是职业生涯的角度,即将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当成终生事业来对待;二是从职业的壁垒和标准的角度,即从事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职业化应该是指辅导员在其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符合职业的从业标准,并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一种终身事业,在其工作岗位上服务于学生。

对辅导员职业化内涵的认识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辅导员职业本身的特征出发,要让辅导员工作成为一门终身职业;二是从辅导员岗位要求,从事这个职业应具备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即要求辅导员本身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等。

(二)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专业化,即辅导员工作的行业标准,主要对辅导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美国教育协会确立了专业化的标准,即应有高度的心智活动、具有特殊的知识技能、不断在职进修、属永久性职业、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有健全的专业组织、能遵守专业伦理。因此,要使辅导员队伍实现专业化,必须具备三方面即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的职业能力素质。

(1)职业素养:美国《哈佛商业评论》评出了职业人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对于辅导员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树立育人的崇高思想,并为此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2)职业行为: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使自己的思想、语言、行动符合自己的身份。

(3)职业技能: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来从事辅导员工作,除了要掌握大量的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具备相应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三)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关系

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是密切联系的,专业化从属于职业化建设的第二个层次,专业化是职业化建设的一个必然结果。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职业化一定是专业化的,但专业化不一定是职业化的。因此,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必须要明确职业化的两层含义。

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的职业条件,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才能建立稳定的辅导员职业化队伍。而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系统明显缺乏必要的职业化条件,以专业学院为主的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模式,对辅导员职业化队伍的建设有一定的缺陷。

(一)职业发展前景不明确

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即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由于辅导员在实际中以学院管理为主,辅导员承担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学院也安排了一些杂事,用于从事高要求的专业工作,即思想和道德教育上面的时间非常有限,难有成就感,容易产生倦怠感,导致辅导员对职业发展的前景缺乏信心,只是把辅导员岗位当作一个跳板。

(二)职业环境有待完善

良好的职业环境包括健全的组织体系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全的组织体系能够使得辅导员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组织位置,要能够很好的完成对辅导员的选配、培训、考核和激励,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使辅导员安心的从事工作。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组织体系还不够清晰,多数是多重管理、多重考核,对辅导员晋升、岗位再培训等有待加强。

(三)待遇有待提高

具有竞争力的待遇是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促使辅导员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终身从事工作的动力。实际中高校辅导员待遇总体偏低,政治地位较低,辅导员专业不被重视,评定职称时竞争力不强,这也导致很多人不愿长久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原因之一。

三、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道路探究

目前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下要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住宿书院为主的学生管理模式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借鉴国外的住宿学院(residentialcollege)和古代书院的某些思想,将学生和辅导员从专门学院脱离出来,成立专门从事学生管理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住宿书院。住宿书院是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是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兼职辅导员为辅的学生管理体系。书院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养成、人文素质拓展等日常教育管理活动。学院不再从事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专心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书院和学院是独立、平行的关系,但同时与学院保持紧密的联系,协调好学生的教学、社会活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成长教育。

住宿书院的成立改变了以往双重管理、双重考核的弊端,实行校领导直接管理的管理模式,为辅导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不仅使辅导员能够专心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并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重新确定,即作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指引者,而不仅仅只是日常事务的管理,这无疑使辅导员的职业化环境大大改善、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以住宿书院为平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职业化建设发展,如图1所示:

(一)住宿书院的建立

住宿书院是与学院平行的二级机构,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行为养成、人文素质拓展教育,以社区(楼宇)为基本的管理单位,若干个社区组成一个书院;每个住宿书院具有完善的生活设施,是集学习、餐饮、娱乐、住宿、健身等诸多功能融为一体,是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中心。

书院制下实行院长、书记领导下的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学生)、学业导师的学生工作体系。兼职辅导员从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并入住书院,主要承担日常事务管理,并辅导学生的学业。学业导师从专业学院中聘请教授、副教授担任,主要从事学业方面的辅导和职业规划。

(二)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住宿书院是学生人格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方面进行引导,还要对学生的生活习惯、气质和修养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专业学院以教学、科研为主,负责第一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住宿书院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主,负责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辅导员的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要开展相应的第二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拥有健康的人格,具备相应的气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三)辅导员职业化目标

书院制下,辅导员按工作内容分为学生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并对辅导员队伍实行单独的职称评定序列,学生事务管理职称评定主要以实践经验和学生水平评定相应级别;思想政治教育按学术成就进行评定。除此之外,辅导员也可按管理队伍发展即到学生其他党政机构任职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四)提高待遇

要想提高辅导员的待遇问题,一方面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需要辅导员自身的努力。将辅导员的待遇分为两个部分,即工作成绩和职称水平,并实行差别对待,由书院统一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辅导员工作成效核算基本待遇,同时,根据职称水平核算职称工资。薪酬既与日常工作有关,又与学术成绩有关,可以促使辅导员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9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李玉运(1974- ),男,山东巨野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重庆 401120)

[课题项目]本文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2011年度青年项目课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068-02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辅导员工作重视不够

第一,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一个大学的评价主要是看这个学校有多少有影响力的教授,发表多少篇高质量的文章,而辅导员在人们对高校评价中的分量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尽管高校在口头上高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待遇和发展机会,但实际上,学校的工作重心依然是教学和科研,人力、物力、财力都往教学和科研方面倾斜,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只要学生不出事情,一般不会引起学校的注意。第二,在经费问题上,其他教师队伍都有经常性的学科建设经费,而辅导员却没有。另外,很多辅导员的工作量往往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量并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规定每一名辅导员的带生量是200人,而有的辅导员的带生量能达到500人。第三,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的学生事务性工作之外,和学生相关的很多工作都压到辅导员头上,导致辅导员忙于应付。辅导员的待遇和发展也很难解决,甚至一些学校以耽误工作为名不允许辅导员考取学位和给学生上课。

(二)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不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负面影响使辅导的工作难度加强。辅导员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考评体系,由于工作对象是人,所以很难量化,很可能平时付出了很多,但不小心有一个学生出了问题,基本上就否定了这个辅导员的工作;另外,辅导员的工作是个不容易出成果的工作,每天做了很多琐碎的工作,但是很难看到成就,也许只有若干年后,学生毕业了,他会谈到辅导员在他大学期间对他帮助很大,这时候这个辅导员的工作成绩才算是看出来了。由于忙于琐碎事务,无暇顾及进修和科研,辅导员在科研上一般都不如当时一起留校的老师,若干年后,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三)辅导员在高校地位较低

按照很多学校的规定,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属于教师编制,但是几乎没有高校为辅导员制定详细具体的工作职责,只是笼统地规定了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有具体的工作职责,只要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就可以不受他人的无端评价,即使是领导也没有这个权力,因此,教师是相对自由的,但辅导员不行。由于没有详细具体的工作职责,不仅领导的指示就是工作职责,而且学校各部门以辅导员直接接触学生为由,经常给辅导员指派工作任务;在收入方面,辅导员更不可能和任课教师相比,由于很多学校对辅导员按行政人员来管理,一般实行坐班制,不可能在校外兼职赚钱,在校内除了工资和岗位津贴外也很少有其他收入,而教师的收入多元化,比辅导员高很多。

(四)辅导员缺少发展机会

一般来说,辅导员有三条路可以发展:一是继续做辅导员,评职称;二是做党政干部;三是读学位,转行做专业教师。这三条道路都不容易。继续做辅导员,以教师身份评职称,由于学生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搞科研,评职称是比不过专业教师的,即使评上教授,和其他专业的教授相比可能差距更大,做的工作依然和讲师做的一样,心理差距大。做党政干部是不错,但是职位少,不是每个想做的都能做上。如果是继续攻读学位,转行做专业教师,可由于做了几年辅导员,在科研上已经耽误了几年了,要想继续攻读学位,还有一段很辛苦的路要走。

(五)辅导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近些年,虽然新进了一批高学历的辅导员,但是这些辅导员由于专业并不对口,对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并不是很擅长;其次,由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滞后,很多人仅仅是把辅导员当做一个跳板,并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打算,一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转岗到专任教师岗位上去,因此,心思并没有放在本职工作上,导致辅导员素质提高较慢;再次,学校对辅导员工作并没有真正的重视,所以,在培训辅导员、提高其整体素质方面并不是很积极,很多辅导员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即使参加了培训,也并不系统,有时候仅仅是为了拿到一张证书。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落实政策,提高待遇

1.辅导员队伍要配齐。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本科生不低于1∶200的标准,研究生不低于1∶300的标准来配备辅导员。现在有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甚至达到1∶500,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能把学生的日常事务处理好就不错了。因此,必须严格按国家的标准来配备辅导员,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建设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前提。

2.制定科学的辅导员职责。只有制定科学的辅导员职责,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才能增强辅导员的责任心,也可以摆脱在学校里谁都可以给辅导员指派工作的尴尬局面,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责任心,使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3.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在辅导员培训方面学校要给予充裕的资金保障,既要请外面的老师来校给辅导员上课,还要送辅导员出去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在辅导员科研方面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要像支持其他学科建设一样来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设立辅导员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辅导员申请科研项目,资助辅导员出版学术专著,鼓励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4.落实辅导员职称评审方面的政策。辅导员的职称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的待遇高低,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育部文件规定:“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各高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文件,确实把辅导员的职称问题解决好。

(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1.严把入口关,吸引优秀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坚持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业务精湛及作风正派的标准,把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高学历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新选聘进来的辅导员应该热爱学生工作,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便适应将来的科研工作。

2.加强培训,提高辅导员素质。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同等待遇。各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制订科学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接受各种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离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案例教学,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的时候也要注意提高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这些系统的培训,不断拓展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思路及科研能力,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除了各高校不断努力,加强辅导员培训以外,各省市也要建立培训基地,为辅导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

3.出台政策,鼓励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高校要加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科研才是真正的科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科学性,值得我们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力度。各高校要加大对辅导员科研的投入,通过设立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 安排专项的科研项目, 组织辅导员申报校级、市级、部级甚至部级课题,分析、解决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其专业化水平和职业成就感也就相应提高。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随之也能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称层次。辅导员队伍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职称也就上去了,逐渐形成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样一来,辅导员就可以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有发展事业的平台,辅导员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稳定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

(三)健全辅导员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

首先,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使辅导员在工作的时候有章可循,促进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其次,完善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管理,应该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辅导员工作的职责确定考核内容,并且具体化为各种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最后,建立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辅导员进行奖惩,对工作失职、出现重大失误的要进行惩戒,对工作积极主动、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要进行奖励。通过考评制度,促进辅导员队伍工作进步。

(四)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动态平衡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要确保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并不是说辅导员队伍就没有流动,就是每个辅导员终生从事该职业。最合理的状态是根据每个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为他们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空间。对于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要重点加以培养,引导他们走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根据辅导员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培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对于更喜欢其他专业,且基础扎实,有一定学术造诣的辅导员,学校应该提供机会,认真协调安排,使他们能成为优秀的专业老师;对于政策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有志于从事党政管理的辅导员,学校也要统筹考虑,尽量为其提供机会。总之,良好的辅导员队伍并非死水一潭,而是要保持动态平衡,来去自由且保持稳定,这样就增加了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和活力。

高二化学教学辅导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6-0011-1.5

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过程,基于以上影响辅导员工作效能的五大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能,以求更利于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提高。

一、改进辅导员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一,政策倾斜,待遇提高,建立准入机制。政策上明确辅导员成就目标,激发其成就动机。辅导员职业化、职称评定、工作待遇是影响辅导员成就目标的主要因素。首先,政策上要制定和完善促进辅导员职业化、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规章制度,为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提高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们政府先后颁布的有关辅导员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对辅导员关心的问题有所回应,使辅导员看到了自身职业的发展前景,有助于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进而提高自身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对于辅导员职责没有细化,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不完善,职称评定问题没有明确规定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政策中应完善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明确辅导员职称评定细则,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要求可以做适当调整等。在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上,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增设高校辅导员的研究方向,在专业课基础上开设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职业规划学等学科内容,为辅导员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石。

第二,强化政策监督和评估,加大执行力度。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辅导员岗位数量与学生数量比重没有达到规定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有的学校一名辅导员带一个年级的学生,有的辅导员带几个专业的学生,远远超过了规定的1∶200,与规定相差甚远。如果好的政策无法兑现,那么就会加重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削弱政策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强化政策制度的监督,加大执行力度,使政策得以落实,从而促进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学校辅导员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措施

第一,明晰辅导员工作职责。依据国家政策规定,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需要,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加以细化。辅导员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骨干力量,其工作职责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的工作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目前辅导员工作中行政事务太多,占据大部分时间,很多工作超出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求辅导员参与,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在调查中发现事务型工作占辅导员工作50-60%的有32.0%,70-80%的有42.7%,90%以上的占12.0%,事务型工作占辅导员工作一般以上的就高达86.7%,明晰辅导员工作职责并加以细化刻不容缓。使各管理层和辅导员都明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做到有章可循,辅导员就可以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理顺辅导员管理体制。高校在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辅导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理顺辅导员管理体制,为辅导员提供一个体制健全的工作环境。辅导员管理体制包括辅导员的准入、培养、考核、职称评定等环节,辅导员应该参与考核、职称评定等制度制定的全过程,“参与制定自我管理发展规划,参与者会更加支持相关计划,较愿意投入实施这项计划。这实际上是学校自我管理的本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实质的技巧,可以在各层面激发参与者高度认同和支持自我管理。关键是学校成员要提供意见,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制定学校规划、工作小组计划。学校应提供所需的信息和支持。这种技巧在操作层面尤为有用。

第三,确定合理师生比例。按照政策规定,在数量上严格保证师生比例,使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结构上要做到优化,有的高校辅导员男女比例不协调,女性辅导员占到三分之二,年龄上更是偏于年轻化。辅导员的职业化应该要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男女比例适中,才能做到相互交流和学习。

三、提高辅导员自身素养,适应当代教育需求

第一,辅导员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一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行并取得成效的根本依据。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是指导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正是由这一理论所揭示的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搞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辅导员要合理运用调查研究技能。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即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运用科学手段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详细占有相关材料,并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从而获得关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或问题的本质的认识过程。它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辅导员要提高科研能力,与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结合理论的指导和自身实践经验,完全可以在学生工作上有所理论创新,并反过来运用于学生工作实践中,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第三,辅导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辅导员要开展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辅导员的内在品质要求,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条件。辅导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性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性格,善于与学生沟通。辅导员良好的性格包括:细心、豁达、乐观、有活力、真诚。辅导员要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不耍心机,不虚伪媚俗,不装腔作势,而且要充分信任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朋友。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