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合规教育方案十篇合规教育方案十篇

合规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1:01

合规教育方案篇1

根据党中央及集团公司党组部署,结合四川石油实际,为深入开展好“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党中央持之以恒抓党的思想建设的决心体现,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是集团公司党组抓政治核心建设,强化搞好国有企业使命担当的具体实践,全体党员要迅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融入学习教育。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为主要手段,教育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继承和弘扬石油石化行业“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精细严谨等优良传统;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为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确保四川石油实现“13346”阶段性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为集团公司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贡献力量。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融入“两学一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做到“两学”内化于心、“一做”外化于行。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把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为广大党员做出榜样,引领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根据党员不同情况量体裁衣,在总框架下精准化、差异化开展学习教育,力戒形式主义。

二、主要内容

(一)全体党员层面

1.学党章党规。(1)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着党的基本理论、政治主张和原则要求。认真学习党章,要深入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深入领会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牢记入党誓词,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2)党规党纪是党章的延伸和具体化,要认真学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树立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掌握各类违纪行为的情形和处分规定,守住共产党员做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2.学系列讲话。着眼于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习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掌握与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的基本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主要领会掌握:(1)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增强“三个自信”。(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要以此引领各项工作。(5)五大发展理念关系发展全局,要将其付诸于本职工作。(6)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弘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7)全面从严治党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责任,必须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3.做合格党员。坚持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按照中央提出的“四讲四有”标准,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1)讲政治、有信念,做到政治合格。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挺起理想信念的“主心骨”。(2)讲规矩、有纪律,做到执行纪律合格。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3)讲道德、有品行,做到品德合格。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4)讲奉献、有作为,做到发挥作用合格。践行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二)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层面

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对普通党员学习掌握的内容熟知尽知,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履职尽责的相关规定,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要求更严一些、更高一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1.学党章党规。(1)系统学习党章,在全面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党章规定的组织制度、党的各级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六项基本条件、党的纪律等内容,深刻领会“两个先锋队”的本质和使命,掌握与履职尽责紧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2)深入学习党规,在熟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要深学一层,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规定》等党内重要法规制度,准确把握党的组织原则、运行机制和制度规范,把握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廉洁”“四个自觉”,把握党纪处分工作原则以及各类违纪行为的情形和处分规定。(3)用好“两面镜子”,注重从余秋里、康世恩、王进喜等先进典型中吸取力量、见贤思齐;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从王天普、薛万东、刘清涛等身边的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引为鉴戒。并以重温《优秀领导干部先进事迹选编》、《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警示录》等方式加强自学。

合规教育方案篇2

1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是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制定与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必要条件

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权力清单的制定必须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全面梳理、清理、调整。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予取消。这样,在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过程中,具体从事设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工作的人员,就有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问题。

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完成后,不仅需要对外公布,同时还须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档案事业机构中的全体人员知晓,并遵照执行。这样,所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具有行政管理权的档案事业机构中的全体人员,也有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问题。

很难想象,一群不知法、不懂法的人,会知道哪些法律授予了我们权力;会清楚授予了我们什么权力;会明白这些档案行政权力的行使条件、范围、对象、程序;能梳理出合法、合规的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会正确行使这些档案行政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是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制定与实施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必要条件。从另一个方面看,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和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过程,也是一次难得且重要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良机。

2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对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

2.1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是一次专业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首先是对档案行政权力的梳理。这些权力主要来自以《档案法》为核心的档案专业法律法规、地方档案法规、部门档案规章和各级政府制定颁布的档案规范性文件。从这个角度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自然就是一次档案专业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事实上,宣传和普及《档案法》及其相关的档案专业法律法规,一直是档案界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一五”普法,正值《档案法》颁布实施,国家档案局召开了全国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会议,交流学习和宣传《档案法》的情况。各地纷纷将《档案法》列入普法教育的内容之一。

“二五”普法期间,《档案法》仍然是各地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1991年4月2日,云南省委发出了批转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在这个规划中,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1]

“三五”普法期间,结合《档案法》修订后重新颁布实施,各地档案部门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划,制定了本地区“三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还有将《档案法》列入本行政区域“三五”普法规划。例如,甘肃“省档案局与省委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联合发文,将《档案法》列入我省‘三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内容”。[2]

“四五”普法期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要求使用《档案法实施办法释解》和《档案行政执法手册》作为专业法教材。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全面推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

“五五”普法期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要求,深入学习宣传《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档案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意识。

“六五”普法期间,国家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要求,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贯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档案普法与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由单一的《档案法》,向《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法》法律体系,再向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不断拓展。但《档案法》及其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始终是档案普法及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按说,经过近30年的《档案法》宣传教育,档案工作者应当对《档案法》及其相关法律体系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就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多数参加调查者能正确选择出全国法制宣传日。对自己基本法律知识评价较高与一般的占比相同,总比接近90%”,但“近六成受访者错将‘国际档案日’当作‘《档案法》宣传日’,回答正确者大约只有四成。清楚《档案法》是行政法的人数最多,但占比不到四成”。[3]

因此,档案行政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应当与“普法”规划相结合,再进行一次档案专业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毕竟大部分档案行政权力是由《档案法》及其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所赋予的。

2.2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是一次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虽然,《档案法》及其与国家档案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了档案行政权力中的绝大部分,但作为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行政管理人员,同样要在宪法和行政法的框架下依法行政,受宪法和行政法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规制。从这个角度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档案专业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还是一次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而现有档案行政权力清单中的“共性权力”就来自档案专业法律法规之外的行政法律法规的授权。

在多年的普法与档案法制宣传教育中,我们将重点放在《档案法》及其法律体系上是必要的,但从整体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来看,显然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一五”普法规划)中,就将普法基本内容规定为:我国的宪法、刑法等“十法一条例”的法律常识的学习和普及。

1991年,全国“二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的学习教育。其中专业法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等,各部门、各系统要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有重点地学习同工作、生产相关的法律知识。

1996年,全国“三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内容。重点了解和掌握宪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等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秉公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01年,全国“四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宣传与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普及的各项法律法规。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2006年,全国“五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宣传宪法,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法规,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

2011年,全国“六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此,可以看出,全国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由具体的某一法律、某些法律,向部门法、专业法,再向法律部门、法律体系不断拓展。这一点,在全国档案系统“四五”“五五”“六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普法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越来越综合、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宏观。仅仅了解或熟悉一两部或者少数几部法律,只了解或熟悉与本行业、本专业、本领域相关的行业法和部门法,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依法行政与法制社会建设的需要。因此,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定的过程,是一次难得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

3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的思路

3.1全员参与。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中,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制定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只是涉及一两位档案行政管理机关领导者,或者是具体承担这项工作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事实上,由于档案行政权力清单涉及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实物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而涉及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有档案行政管理权限的事业单位及其全体工作人员。而从近期的一个档案工作者“普法”及档案法制教育情况调查结果来看,虽然“无论是对基本法律知识‘几乎都不了解’的人;或搞不清,或搞错《档案法》属于哪一类法的人;无论是搞不清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的人,还是记不得《档案法》宣传日日期的人;无论是表示没有接受过普法教育的人,还是‘觉得法律没用’的人;都说明法制和档案法制宣传存在死角和盲区。从这些人的占比数来看,有大有小,似乎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如果将这一比例用在全国十几万档案工作者身上,其绝对值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4]

这些人一旦在具有档案行政权力的岗位上,运用档案行政权力,就可能产生错误,给档案事业造成损失。因此,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让所有档案工作者都参与到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中。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继续进行普法教育,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与持续性,直到消除法制死角与盲区,进而提高全体档案工作者的法制意识与法制能力”。[5]

3.2系统学习。系统学习,就是在建立档案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过程中开展的普法与法制宣传教育中,全面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的法律。

学习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和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学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包括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就业促进、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土地征收征用与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抗灾救灾、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学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相关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法律法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电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律。

学习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包括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

系统学习有关法律是因为档案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档案行政管理也同样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法律中的有关档案方面的规定,既是档案行政权力的范围,也是档案行政权力的边界,还是档案行政管理的职责所在。同时,更是档案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合法行政、善于行政的必备法律素养。档案行政管理要真正做好依法行政,完全落实档案行政权力清单职责,按章办事,系统学习与熟知这些有关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合规教育方案篇3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体育教案作品著作权保护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合规教育方案篇4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案实施有限管理。学校拥有在一定范围对教师教案的管理权力,但这种管理权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学校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的行为是对体育教案著作权的侵犯,也是对体育教师辛勤劳动的漠视,学校应当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合规教育方案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发展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保障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和义务,除高等学校自身之外的其他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必要的外部保障,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为了较好地开展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活动,我对我国建国以来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活动的发展进行了简单梳理与整合。

一、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保障始于1950年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的召开。此次会议确立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并通过了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涉及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其中《高等学校暂行规程》和《专科学校暂行规程》是类似于1998年《高等教育法》的高等教育基本法规,对大学办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入学、课程、考试、毕业、教学组织、行政组织、社团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此后高等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其中以以下几个政策法规的颁布为主要标志:1.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决定提出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调动了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规定扩大高校在招生、教学、科研、体制、经费使用、干部任免方面的办学自。2.1986年6月4日,国务院的《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进一步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特别是在联合办学、招生、分配、专业调整、科研开发、人事任免、教师晋升、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自。这种放权极大地增强了高校的办学活力,并在深层次上赋予了高校更多的质量控制权、审核权和责任意识,为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3.1998年8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次明确地从法律上规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任务,并对高等教育各相关活动的内容、规则及其主体方的合法地位、权益、责任等进行法律界定,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此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4.省略)等民间评估机构;四是成长了一批高等学校内部的评估研究与实践机构,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成立了专门进行评价理论研究与评估实践的机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专门机构日益多样、不断健全。

三、以评估为主的外部质量保障活动不断发展

1985年11月原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开展高等教育评价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以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和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质量评估为重点的高教评估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此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全面展开。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分别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使我国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正规地开展教育评价工作。1994年开始,原国家教委开始对新建院校进行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评估方案包括综合大学、工科院校、民族院校、师范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农林院校、医药院校等10个合格评估方案;之后,对上述10个方案进行研究,发现不少指标带有共性,在吸收各方案优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三个评估方案,即合格评估方案、优秀评估方案和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1996年至2000年,对办学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重点大学按照优秀评估方案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估;1999年至2001年,对介于上述两类评估学校之间的高校按照随机性水平方案进行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将合格评估方案、优秀评估方案、随机性水平评估方案合并为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决定按照评优秀(a)、良好(B)、合格(C)和不合格(D)四级指标对普通高校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定位。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五年一轮的教育评估制度正式确立。

四、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历了六十年的实践,我国高等教育的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有益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热潮是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理论研究的深度也还不够,现有的理论还不成熟、不完善,队伍建设和学术研究还未形成气候;政府在外部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但社会力量的作用显得十分微弱,政府、社会的功能耦合亟待加强;保障重点突出,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投入较多,其他层次、形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成为薄弱环节,亟待重视和加强;评估手段运用频繁和广泛,缺乏多种保障手段的综合有效运用等。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中的问题与不足,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切实有效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与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保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怀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现状、问题与新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5.

合规教育方案篇6

2014年,将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纪元,一个里程碑!3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的启动,既凸显了涉农职教的重要性,也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向农民敞开大门。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知识技能,需要宽广的视野、综合的管理能力,更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经营意识。《方案》提出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既明确了农民职业教育是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更指明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方向和途径,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为“未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难题提供了现实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据农业部调查显示,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接近50岁,且素质堪忧。《方案》明确,中职学校可招收50岁以下的农民进行中职学历教育。50岁以下农民“回炉”读中专,有助于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虽然宽进,但是严出。《方案》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让农民读中职,如果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拿学历,获得国家承认。这既可以满足部分农民的求知欲望,也能改善农民职业素养较弱的现状,提升职业技能。《方案》在制度设计中遵循“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思路。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体现了农民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集中学习与农业生产交替进行,顺应农民学习规律;逐步建立并完善以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为纽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职业教育制度。《方案》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在此基础上,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方案》致力于构建一个新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和完善以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方案》的出台,是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尝试,一系列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前瞻性的措施,着实振奋人心!《方案》的试行,必将激励中职教育工作者深入基层、热心服务,培养一批能用得上、留得住、素质高的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大规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由此拉开序幕!本刊编辑部

合规教育方案篇7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

(2)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①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②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③注重职业教育的“两加强”:一是加强思想与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加强技能训练,提高职业能力。

(3)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①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提供职教课程,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准备就业者,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②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④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⑤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包括:①培养目标和规格;②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③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④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三、我校五年级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1)制定依据。①各地、各校经社会调研、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后形成的相关调研报告。②劳动部门颁布的相应工种高级工技能等级标准。③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办学特点,形成的计算机专业建设方案。

(2)制定方案的主要特色。①方案合理定位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②方案执行“3+1”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努力体现“五年一贯制”办学特色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③方案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从毕业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出发,建立以职业技术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充实了“四新”内容,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④方案在设计制定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在评价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和项目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⑤方案以选修课的形式给各校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兼顾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和各地区、各校办学的特色差异性,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⑥推出了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课程结构和特点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由以下三大类模块课程组成:基础理论类模块——综合化课程、专门技术类模块——理实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技能训练类模块——项目化或课题化课程。

(3)内容的解读。包括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①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②学制:五年。③办学层次:专科。④培养目标——总体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介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之间: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术性强的操作岗位、工程师与工人间的纽带岗位——“员”、生产一线的组织管理岗位等。

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行为为导向,最终以项目课程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不是按独立的学科课程,而是按工作项目进行。

合规教育方案篇8

为进一步教育全行员工遵章守纪和自我约束意识,营造良好合规氛围,根据    要求,在全辖范围内积极开展案件警示教育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本次活动的组织领导,分行成立了以行长  强同志为组长,为   副组长,   为成员的   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要求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分片分条线负责,深入基层进行督导,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各支行均成立专项活动工作小组,结合支行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二)制定专项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监管部门案件警示教育活动精神,根据  ,同时结合分行实际,我行制定了《  工作方案》,要求组织辖内员工认真学习,按要求开展案件警示教育活动。

(三)召开分行案件警示教育活动动员会

3月6日,分行组织召开案件警示教育活动动员会。由   主持,分   参加会议。会上,   传达了认真贯彻监管部门及总行案件警示教育活动精神,规范自己行为,谨记合规操作,严防案件风险。   对分行案件警示教育活动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

二、主要做法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一是3月6日,、支行为单位,组织开展案件警示教育研讨会。会上,各岗位人员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摆事实、谈风险、讲对策,为督促员工合规操作、促进分行稳健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组织排查整改工作

截至3月6日,各部室和各支行正在组织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工作,围绕本次警示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排查自身业务风险点。排查工作计划3月底完成。

三、工作成效

一是通过观看《再现真相》警示教育片,员工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银行案件,教育片中个别员工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不惜以身试法、视规章制度为儿戏,结果不仅给客户和银行带来巨大损失,最终也使自己受到应有的惩罚。通过案件再现,使全行员工进一步理解了当前形势下案件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是以部门、支行为单位召开专题会议与讨论,每位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实际,真正过此次案件警示教育,员工能够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为今后合规操作、快乐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各部室和各支行正在组织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本阶段暂未发现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落实监管要求,扎实开展2019年案件警示教育活动

一是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并充分结合分行警示教育活动方案,观看《再现真相》警示教育片,警醒员工“违规摧毁价值”。二是在警示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加强学习讨论,深化员工思想认识。围绕典型案件,认真分析作案手段、案发进一步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三是持续开展排查整改,实时更新问题台账,真正把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员工行为排查,防范行内案件风险

2019年,分行更新了员工行为排查方式,要求着重排查员工有无过度消费、经商办企业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真正做到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切实做到防范风险。今后工作中,分行将加强对应轮岗未轮岗、应交流未交流的员工,预、早处置”。对排查中发现问题的员工,要积极督促其进行整改,并持续跟踪整改结果,确保整改效果,最大限度降低由于行内员工道德风险而引起案件风险。

(三)教育与培训相结合,确保活动质效

合规教育方案篇9

近期,全行开展了案件警示教育活动,主要通过集中培训、自学等形式开展岗位规范和业务流程教育,学习《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安徽农村商业银行系统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安徽农村商业银行系统案件问责工作管理实施规定》、《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控风险、严问责”专项活动制度汇编》,信贷、存款、票据、同业和电子银行等领域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员工行为守则和员工行为管理办法等,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件案例和案件查处情况,深刻剖析违规违法案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案明纪、以案释法。

召开案例警示教育大会。活动期间,支行按照规定要求,组织开展了以介绍我行近期相关违规、差错案例为基本内容的警示教育课,通过警示教育课,广大员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看到了违规操作的危害,对开展本次案件警示教育活动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常态化学习。支行将警示教育学习资料统一配发到各网点,要求利用每日晨会以及其他集中学习的机会,对资料进行深学、细学,同时要求全体员工撰写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银行也要经常对员工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员工排查,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将案件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培育合规文化。不断强化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做到人人主动合规,事事处处合规,逐步培育和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

 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培育高尚的心灵,远离职务犯罪,做到廉洁从业守规操作,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以务实的精神,廉洁的作风、正义的形象、优良的业绩共同创造农商银行新明天。    

合规教育方案篇10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档案;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相应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前仍然是是以人工统计、检索为主,面对不断增长的学籍档案工作量,传统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成人教育发展的需求,成教学籍档案管理的繁重性、复杂性越来越明显,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开始暴露出众多问题,如何加强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来说,没有一套结合高校自身成人教育工作的实际制定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简单地将学校档案室的规章制度照搬来使用。成教学籍存在特殊性,纵观各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其内容与实施细则都不尽相同。比如考勤,对旷课,请假的处理原则就各不相同,差异很大,甚至有的就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必然会导致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方面不够完善,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健全的地方。

(二)管理模式存在滞后性。“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校学籍档案管理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然而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学籍档案管理仍旧是以手工管理为主,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率不高、效率低下,信息化管理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审批表、新生注册表、名册以及成绩登记表等简单的内容,显然无法适应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三)管理队伍素质亟待加强。由于成人教育学院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不仅在人员配置方面不够合理,并且大部分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才更为缺乏,严重制约了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优化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符合成人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自然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成人教育院校基于教育部相关文件制度,构建符合成人教育院校实际特征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学籍档案收集整理、核对检查、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以及管理职责等相关内容,不仅表现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政策性,同时又能够有效满足成人教育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学校应当定期进行核查,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查机制,以便于针对学籍档案进行全面的审查核对,进一步保障学籍档案的规范、真实以及完整。除此之外,还应当综合参考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当中,全面提升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二)加大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一方面,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主要彰显为管理方面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各个学校应当综合参考自身实际情况,将最新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成果应用于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通过不断总结档案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全面推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成教学籍档案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互联网+”时代,应当主动借鉴其他部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主动引入一套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立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库,实现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全文图像存储、备份以及自动化检索,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成教学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三)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培训教育。首先,成人教育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后继管理工作,通过制定业务考核体系、档案管理人员任免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等,进一步提升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紧迫感,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成人教育院校应当综合参考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晋升体系,在有效调动档案人员能动性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综合素质过硬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以此来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带动整个档案管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加大档案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力度,通过主动开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形式,包括讲座、委培等形式,积极进行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信息化水平,为学籍档案管理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全面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进一步提升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作者:左章静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赵哲琼.加强高校成教函授学员学籍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