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趣味数学思维培养十篇趣味数学思维培养十篇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06:10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1

一、趣味数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是由低年级入学时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也必须首先依靠他们的无意注意逐步引导到有意注意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学龄初期儿童,其注意明显的表现出容易分散、坐不住、东张西望,不能有意的控制自己,他们主要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特别是能引他们惊奇的前所未有的“特别”事物,而趣味数学与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一拍即合”,它以有趣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生动的图示令学生注目,以巧妙的解题思路使学生惊奇。因此趣味数学能引诱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成为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点燃智慧火花和促进智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趣味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时注意的继续,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首要渠道,是学生智力赖以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阶段。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没有观察就没有思维,没有正确的观察就不会有正确的思维,趣味数学以其独特的编排特点,或体现图文并茂,或体现数学算式内在的“美”,或体现数学的奇思妙解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对实物、图形、算式的顺向、逆向、对比、变位、分割进行解剖观察。因此,趣味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三、趣味数学有利于强化记忆力

小学生的记忆,往往以无意记忆占居优势,感兴趣的就会注意,也容易记住,不感兴趣的不注意,也不容易记住,记忆与兴趣紧密相关。数学教材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则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新奇有趣,在“乐学”中记忆,以保持记忆的持久性。如下题:“0至9十个数字的和大还是积大?”会使学生牢牢记住,“0”乘任何数都得“0”的结论。

四、趣味数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因为注意力是培养思维的前提,观察力可为思维获取素材,记忆力则是信息的选择和储存,它将为思维的展开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侧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即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而趣味数学恰恰为此提供了锻炼的素材。

首先表现在题目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依关系,有的题目解题思路广,如顺向思维或逆向思维或变换审题的角度需要侧面多方位地进行思考,才能找出正确解题的线索,确定解题步骤。

例如,一张长方形纸,用剪刀沿直线一次剪去一块,这张纸还剩下几个角?

一般情况下,对答出三角的,认为思维迟纯;答出五个角的认为思维灵活,实际上对思维准确而又严密的学生,答案应该是:可能是五个角,也可能是四个角,或者是三个角,问题在于怎样剪。

此题答案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又如,一条小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大一倍,20天能长到20厘米,问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限定1分钟说出答案)

按照一般的思路分析,根据幼虫的长度,每天长大一倍到5厘米要用多少天,但这个思路一开始就行不通,因为不知道幼虫的长度,如果变换思路从20天长到20厘米出发,进行逆向推理,把条件排到答案即可推出:

20天19天18天

20厘米19厘米18厘米

限定时间,要思维敏捷,对问题迅速作出反应,逆向思维,要思维灵活,选择解题的突破口。如果只是顺向地在条件中找出相互关系,那将是不得其门而入的。变换审题的角度,就会另辟新径。

其次,表现在解题方法上,思路的正确并不代表解题方法的正确,有些题目并不只是一种解法,在几种不同的解法中,又有简繁之分。如果学生能选择最简捷,最经济的方法解答,这种思维灵活与创造性的火花,将是耀眼而夺目的。

如:计算7+7+5+7+7

a:7+7+5+7+7=14+5+7+7=26+7=33

B:7+7+5+7+7=7×4+5=28+5=33

C:7+7+5+7+7=7×5—2=33

解法:

a、依据连加的法则顺序计算,思路显然是呆板的,不灵活;

b、把四个相同加数7采用乘法计算,表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c、把5也看成7,用乘法计算,但多加2,再从求出的积中减去2,虽然从解题步骤上看比解法b并不简单,但从思维的逻辑性,对乘法的迁移运用的角度看,反映了思维的创造性。

五、趣味数学有利于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表象和已掌握的旧知识,旧经验组合的结果,也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经过改造和内化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力是思维力的一种升华,丰富的想象力是发展智力过程中的最高阶段,而培养想象力,与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与思维密不可分,没有思维作前提,想象力的培养就成了空中楼阁。在趣味数学中,通过对直接实物或图示的观察,或亲自动手摆一摆、量一量、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展开联想,丰富想象力。

由此可见,趣味数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联想面,丰富学生的联想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想象力的锻炼与培养创设了良好的诱人的情境。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2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45

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三尺讲台也是神圣的,不管哪个老师只要站在讲台上都不能忘记自己神圣的职责,老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教书育人为人生最大的快乐。很多高中学生谈数学而色变,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实际上学生觉得高中数学难学也很正常,因为高中数学不仅知识点多,而且还很抽象,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道数学题有时会牵涉好几个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牢固掌握知识点并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的话,那么学生很难顺利的解出答案。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老师应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老师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老师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老师转变思想观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比较中得出答案。

传统教学中,老师以应试教育理念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老师从自身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带有强制性的教学手段,因此,学生进行的学习多不是出于兴趣爱好,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学习效率底下,而且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数学学习真的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而现代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广大数学老师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运用,彻底清除传统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学习。

二、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每一道数学题都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可见,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在一定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数学题目有效结合起来。

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既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要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并让学生有效的进行交流。学生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十分活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活跃的思维使学生想到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经过不断努力学生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解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变的更加活跃。

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在课下学生也应该有效的合作与交流,真正尝到数学学习的甜头,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将趣味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意义重大。高中数学比较抽象,很多知识点学生通自学不能有效理解其含义,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讲解,老师大量的讲解往往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只有运用幽默简捷的语言,并通过巧设悬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老师一定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不容易,需要老师有耐心、有爱心,还要求老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例如:老师在概念讲解的过程中,在不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情况下,老师只要对概念本身进行解释即可,但是,如果在学生能够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就需要老师做更多的工作,老师可以把与概念相关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也可以把与概念相关的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四、老师要通过感情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由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课堂教学环境三个方面组成。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仅仅为了进行知识点的传授而教学,而不投入任何的感情,那么这样的教学既是无趣的也是低效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投入真情实感。

高中学生的情感比较敏感,老师真情实感的投入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尤其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用自己的真情来帮助学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励,使学生充满学好数学学科的信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3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学生表现出的智力活动,必然与一定阶段的各门学科的学习有关,必然体现为一定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下的活动.学生个人的创新心理意识的外显与具体活动中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显露,便是智力发展的结果.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使构成智力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等都得到发展和提高.于是有人便会得出结论:“数学学得好的人,聪明!”

2、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能力是学生作为个体的一种本能,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同样需要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心理环境.只有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才能使创新思维表现出巨大的智力价值,快速而敏捷地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3、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以“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的方式进行的,也就是说只有把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进行有机的结合,才可能实现创造,找到理想的成功的办法,在创造中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了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两个重要突破口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新奇的环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强,求知欲望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里特点,在教学中注意信息传输的多样性、奇异性与灵活性,以引发学习的求知欲,教学方法新颖生产,能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我用猜的方法,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各个内角,课上,让学生说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度数后,我一一猜中第三个内角度数,学生感到很奇怪,在他们开动脑筋思索之中,终于找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这样印象深刻,确信无疑.

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思维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创设问题情景就其内容形势来说,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实验操作法、联系旧知法、伴随解决实际问题法等;就其意图来说,有调动学习积极性引起兴趣的趣味性问题,有以回顾所学知识强化练习的类比性问题,有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问题等.

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文化,可以揭示数学科学中的人文精神,激发数学创新的原动力.这是新课标的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数学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执教“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可以创设如下情景: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能顶上吗?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三个臭皮匠能解出问题的概率分别为0.5、0.45、0.4,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那么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通过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有些是由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是源于实际生活.因此,数学问题的引入也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一道例题:已知a、b、m∈R,且a

如果直接去证,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这个结论容易记错.不妨将其改编为下述简单个而有趣的实际问题:a克糖放到水中得到b克糖水,(1)浓度(质量分数)是多少?(2)在糖水中又增加了m克糖,此时浓度又是多少?(3)糖水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变甜了”,从而得到.

引入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强烈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得到了题目的多种不同证法.而且利用“糖水加糖甜更甜”可轻易记住这个结论.还有学生想到了“两杯一样多但不一样甜的糖水混合,则糖水的甜度介于两者之间”这一通俗的常识,进一步又抽象地到下述不等式:且,则.

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试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从中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现如今,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喜欢对事物进行探索,因此,小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个心理,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小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转化为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这时,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同时进行积极思维。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的持久性不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要注意持久性。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从好奇心逐步过渡到感兴趣,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环节,因为,做好“双基”的教育和培养,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小学数学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结构,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双基”教育,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熟练于心,学生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绪易变,观察事物不细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下几点:在观察数学图形时,首先要指导学生顺序观察,了解图形的含义,并按照图形的含义逐步进行填数、填符号或计算操作。在计算结束后,思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加深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步增加抽象内容,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双基”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采用有效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3.1通过趣味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趣味引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小游戏,以及小实验导入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水果趣味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水果是许多学生比较喜爱的食物,容易激发他们继续思考。例如: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老师走上讲台,并没有说开始上课,而是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些吃水果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出来。老师接着讲:“今天爸爸买了19个苹果,15个橘子,妈妈也买了9个苹果,12个橘子,今天家里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橘子?”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得出答案:28个苹果,27个橘子。老师接着说:“那么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水果,妈妈吃掉了苹果的3/4,爸爸吃掉了橘子的2/3,剩下的橘子和苹果被你吃掉,你吃掉了多少苹果和橘子?”28×3/4=7,27×2/3=9。通过循序渐进的趣味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2采用铺路导入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铺路引导法,主要是为了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衔接,温故而知新,为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所学过的理论及概念知识有效地加以总结,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到新的知识上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教师在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时候,为了分散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例如:小明到河边钓鱼第一天钓了40条鱼,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钓了20条鱼,第二天钓了多少条鱼?两天共钓了多少条鱼?这种提问的方法可以分散难点,将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求异思维;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课改理念充盈各学科。其中数学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在不断改进。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彻底摒弃填鸭式教学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可见目前新课改理念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方向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把握课改思想核心,抛却陈腐的教学方式,用引导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求异思维。而求异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门充满感情的艺术,让教学活动融进自己的感情,在课堂上尽量以情感人,运用各种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打造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其求异思维。笔者现将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求异思维进行相关探究。

一、实施情境趣味教学法

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一切工作的成功开展都要以趣味性作为先决条件。”教学同样如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其兴趣,而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应如此,这和儿童的特殊心理有很大关系,从教育学角度来说:儿童都喜欢趣味性极强的事物,如动画片之所以能引发儿童兴趣就是因为动画片中有很多趣味性极强的因素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并引发其产生喜爱之情。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掌握儿童的特殊心理,在课堂上融进趣味性的因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在数学上的求异思维。譬如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有的孩子会说:“球的形状是圆”。对此,课堂上将会发生激烈的争执,另外一些孩子则会说:“球的形状不是圆”。面对如此情况不少教师可能会用“是”与“不是”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看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极为不利。此时,应引导学生:球的形状是否是圆的,不能用“是”和“不是”来回答,而应说出肯定或否定的原因,以理服人。经过引导,有些学生肯定会说:“篮球和足球都是可以滚动的,因此球的形状是圆。”有的孩子也会说:“当我们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时候,就会发现球的形状是圆。”还有的孩子更会别出心裁地说:“球应该不是圆,它是一个浑圆的球体。”学生们对此争论不休,谁也无法说服谁,但大家都享受到讨论问题的快乐,可是此时教师不能放任学生继续无止境的讨论下去,而应采取一定方法对他们的争论进行适时点拨。如可拿出具体的实物和实体(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圆形、球体等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把上述图形分为立体和平面两大类,最终学生会把圆形放在平面图形这一类,而把长方体、球体、正方体分为另一类。这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在黑板上用大圆规旋转一周画一个圆,让学生充分理解圆的概念:圆是属于平面图形,而球的形状不是圆,它是属于立体图形,占有一定的空间。通过这种讨论、激趣、引导、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圆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观能动性,更让学生能带着积极向上的情绪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其求异思维。

二、实施悬念导向法

小教数学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根据儿童的特殊心理,在课堂上设置适当悬念激发其探索问题的好奇之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结合儿童的好奇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适当悬念,以激发学生兴趣,最终达到开发求异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我指着图形对学生说:“同学们请注意:这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底是六厘米,高是三厘米,那么组成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多少平方米?”此时,很多学生能立刻回答出问题:“九平方米”。此时我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大家能猜出砺穑俊保这一悬念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高涨,片刻之后就有很多学生能从中总结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置适当悬念,不但能激发其学习热情,更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又可摆脱定势思维的负面影响,达到了培养其求异思维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理念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须改变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对学生实施引导式教学法,大力发展其求异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当今教育形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为核心,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刘伟民(1961-),男,汉族,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德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个谨防[J].教学与管理2005年08期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6

关键词:转变方式;数学思想;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我认为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而数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后天大量的培养和塑造,在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主要是蕴含在数学教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作为初中生,数学方面思想十分有限而狭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重点是学习的趣味性

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转变以往教学单调而乏味的教学模式,制定和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做到寓教于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在教育心理学层次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是存在不同阶段的变量因素。而在这么多的变量中,学习知识目的动机是其关键作用,也可以说它是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源泉,其中也具有情感的因素所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具有内涵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精彩的故事、趣味的数学案例等,以此来培养、激发、塑造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数学动机,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利用日常的生活实例引入问题解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问题及解答,又使学生感到比较亲切。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数学知识竞赛,设计的游戏一定要有一定愉悦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竞技和愉悦中获得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师来说,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就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要使自己教学手段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教师也要积极营造或塑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完成必要的教学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自主学习意识思维。

总之,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重视社会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这样就会使教学变得有趣和实用。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现代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发展,它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首先,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的运用,如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等;其次,数学知识又为思维的运用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

可见,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为此,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还趣味于学生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学习就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尤其是有的教师上课往往是以“讲、听、练”为主,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惫,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很不利的。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还学生逻辑思维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讲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时候,我用一个比赛引入新课,我让学生说说我列出的这些数字中哪些是能被3整除的。我所列的数字有些难度,学生不能很快地进行解答,此时我说:“你们随便说一个数字我就知道能不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为了提高难度,故意说了很大的数字,我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学生还进行了验证。我问大家想不想也学学我这绝活,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

二、授方法于学生

学习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真正灵活运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有别于形象思维能力,它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是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是学好数学必备的能力。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更需要借助数学学习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较之于其他的学科,数学更显枯燥,尤其是计算时的不断练习更显乏味,学生多有反感。趣味教学法,主要是以讲故事、做实验以及多媒体等趣味性较强的方法为依托来完成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正确认识,而且可以使其算法和计算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事实上,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各种学习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最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创设适合本校学生教学的内容,这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和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提高教学练习中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技能。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计算练习部分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题海战术。教师“自言自语”,学生则埋头苦算,虽然可能使学生练就了一定的计算速度和技能,但更多的可能是学生产生厌恶之感。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可一味地简单敷衍课堂练习,而是应当努力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在此以以下两种方法为例:

1.智力游戏。在小学数学教材之中,有很多可以扩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借此可带领学生进入到智力游戏中。实践证明,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很愿意一同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题目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练习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绝不能一味地进行口算、递等式或者竖式计算,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要适当地加入形式各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口味试题中,一直保持着新鲜感。比如。可采用分组轮流接,看一看哪组最快;加上拯救大熊猫,比一比谁能干。通过人为地加入这些趣味性的例子或者活动,可以大大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1.要分清教学目的与趣味性教学二者之间的主辅关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教学法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此而走入一个误区,即为增加趣味性而教学,这就完全偏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创造思维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厌学数学,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刺激物的反应是有选择的,感兴趣的信息将优先进入人的意识领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具有化难为易,转苦为乐的作用;能有效的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去探索,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抽象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前提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这说明,教师优秀的数学素质、精湛的教学艺术,对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学识让学生喜欢、教师的气质让学生赏识、教师的语言让学生入耳,都是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以自己优秀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垂范力行。

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样化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好;只有在学生听懂、学好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一个有趣的数学课,会给学生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和兴趣,也许就会产生一个未来的数学家。

1.精心设题,以问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问导向是否恰当,是学生的思维能否调动起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富有启发性的设问和挑战性设问,能使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循序渐进的设问可以使学生获得一次次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但如果设问不当,将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提出问题:“100个负数的乘积是正数还是负数?101个负数的乘积呢?”学生在上一节课仅学了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现在突然提出100和101个负数相乘,学生便跃跃欲试了。

2.发掘数学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经过设计,往往可以开发出回味无穷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这样命题:在一座奇特的墓碑上写着:“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的是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又活了十二分之一,他长起了细细的胡须,建立了幸福的家庭,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儿子出世了,他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的生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这个老头儿在深深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跟着结束了尘世生涯。过路人哟,你可算出了丢番图活到了多少岁?”这样的题目,集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做起来十分投入。再如,在几何教学中,充分提示图形的结构美;在代数教学中,善于挖掘公式或方程的对称美;在代数教学中,善于数形结合尽力展示变式美。这些教学手段对增加趣味兴,提高教学质量都有极大的意义。

3.加强发散型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活动一般是按集中发散集中的顺序进行的。发散思维即由所给的某一已知条件推出尽可能多的结果来。例如:

以相似三角形一节中一题为例,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两点BD=Ce,De的延长线效BC的延长线于F,求证:Fe/FD=aB/aC

此题是学生学习基本图形分析法中,有一组或几组相比线段重叠在一条直线上的类型之一(eF/FD重叠在一条直线上),这一类型的特点学生已经掌握。即相比线段重叠在一条直线上,可以添加平等线型的相似三角形进行证明。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是过重叠在一条直线上两个相比线段的端点或内分点,作平行线。于是,首先应选出平行方向线段,现在图形中出现的交点D、F和内分点e的线段有DB、Da、FC、eC、ea总共就有五种可能情况。当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把所有情况的辅助线都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马上投入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之中。

于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把所有情况都做了总结归纳为:

取BD(aD)为平行方向线段,那么①过内分点Fe作BC(aD)的平行线;②

取eC(ae)为平行方向线段,那么(1)过端点D,(2)过端点F作eC(ae)的平行线有

取FC为平行方向线段,那么,过(1)端D;(2)过内分点e平行线。

在所有可能性都完成的情况下,必须让学生清楚有些辅助线的作法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是解决不了的,帮助学生找出最简单的作法。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可以看出,这种发散思维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和独创性,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而且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寓情感教育于数学教育之中,是教师培养学生兴趣的保障

趣味数学思维培养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

《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活动课程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数学活动课的中心是“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特点。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制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1.游戏型活动课。心理学家弗洛伊得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数学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又要运用数学知识,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活动,深受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喜爱。2.开拓型活动课。3.操作型活动课。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动手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4.竞赛型活动课。那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明确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展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具体地说就是: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5.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数学活动课要突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感知受他们的兴趣左右,新奇的,对比强烈的,幽默的对象容易被他们感知。”儿童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活动课搞得丰富多彩,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千米和吨的认识》后,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把写好的物品名称、数量单位的卡片分别分给两部分学生,让他们带着卡片到讲台前,边唱找朋友歌,边带着卡片找朋友。通过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增强了。

三、数学活动课要突出自主性

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活动课要突出自主性,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活动的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学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认识了(例1)1/2和例2(1/3)后,接下来教师放手让学生折纸得到(例3)1/4。教师问:1/4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它的1/4,并用彩笔画出1/4的阴影部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折法?看看哪个同学折的方法多。这样,让学生自己悟出1/4的含义。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数学活动课要突出实践性

国际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言:你听到的,忘记了;你看到的,记住了;你做过的,学会了。事实上,人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的内容的15%,亲身经历的80%。这就说明应该让学生自己全方位参与学习,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在帮助建立一些抽象概念时,合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具,让他们自己去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拆一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做一做,通过手、口、眼、耳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我先发给学生几张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先数一数(边数)量一量(边长)比一比(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后,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发现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这样,学生在寻找边、角的特征的操作中,掌握了科学的探索方法,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五、数学活动课必须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义,要体现“活动”,活动课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六、数学活动课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