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课后体育活动方案十篇课后体育活动方案十篇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0:35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1

【摘要】在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教案的编写是一项繁琐且重要的工作。教案的编写是为教学服务的,教案编写是否有助于教学,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在教案编写字数的多少和长短,而在于教案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即教案编写应繁简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

关键词体育课;教案编写;繁与简

中小学体育课程正常课量设置一般为每周16至18节,部分学校体育课量设置每周超过20节甚至更多,平均每天三到四节课。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里,一份体育课标准教案的字数基本在1000字左右,再加上专设的表格、图示、图形,完成这样一份体育课教案至少需要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如果每节体育课都按照这样的样本教案去上课,教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也无法长期坚持。因此,体育课教案的编写就需要改革,即繁简结合,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率。

一、体育课教案的繁写

所谓体育课教案繁写即体育课程标准教案,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开始部分

这里面包含课的目标,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教材选用等。

2.中心部分

主要包含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各项活动的运动负荷,活动注意事项,教师的指导与练习方法等。

3.结束部分

主要是放松活动,小结讲评本课;器材准备,全课密度,基本部分密度等。

以上三个部分里,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每一项都要写出详细内容,这里只举一个小例子:开始部分里有一项是准备活动,体现在教案中时,要求教师写出准备活动(如徒手操)有几节,每一节的名称及每一动作的名称,为何设计这几节以及每一节的负荷等;在负荷里又包含了次数和时间等。

在中心部分里,学生的练习队列,活动队形都要用图示表现在教案里;再细的话,所要学习运动项目的身体运动轨迹,也应用体育运动术语及图形线条显示在教案中。

理论上讲,体育教案按这样标准要求编写,教师严格按照教案去上课,确实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能起到体育课标准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刚走上体育教师岗位又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讲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有了一定时期体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的教师来说,每节体育课教案都要如此繁琐去编写的话,既不现实,也很难做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教案编写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要写,比如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听课记录、课后小结及各类总结等。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因职业特殊性,除文字教案备课外,各体育项目的身体运动训练不可或缺,这也是体育教师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每天三四节的课量后再去编写以上如此繁琐的标准教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繁有简科学合理地编写体育教案势在必行。

二、体育课教案的简写

体育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经历取得一定教学经验以后,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率,教案除了部分按标准编写外,一部分应该从简编写。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里,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了几类,第一类:身体形态,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类游戏;第二类:技巧与器械练习,球类游戏,角力游戏;第三类:韵律游戏,武术系列;第四类:体育基础常识。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很难说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这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适合本学校体育设施实际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我们备课时可以从繁编写;而不太符合本学校现状但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体育项目,我们可以从简编写教案。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到全面,避免了死搬教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简写体育教案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直入主题省去细节

在体育教案的开始部分里,只写出课的目标,准备活动名称即可;至于队列,师生互致问候,准备活动做什么,做多少节,做多长时间,每一节操的运动术语,体育教学常规里都有规定,除有特殊情况,基本变化不大,可以省去。

2.图示省略

在体育教案中心部分里,标准教案要求对学生队列,所做运动项目的身体活动轨迹都标出图示,这很费时费力,且在有些项目上作用不大,教案简编时可以省去这些图示。

3.中心部分的简化

体育教案编写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心部分,特别是对所要学习的某项运动动作分层次分重点地作详细描述,在简编体育教案时,这些可以基本省去,只写出项目重点和难点,指导与练习所采用的方法即可。

4.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里,主要是放松练习要做的运动项目,简编教案时只写运动名称,而不再对该运动项目作细致分析;至于本课内容小结,评比教学效果,课后小记等亦可省略。关于课后小记,不是每课必写,而应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或者某项运动的学习有新意有突破并认为有必要时才去写出心得体会即课后记。这样在教案结束部分编写时,只需几十字就行。

三、结束语: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2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教学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除学习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外,主要是通过案例来模仿、分析、移植、创新,反复实践、反思、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设计的技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和效率,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营体育教学设计工作,但因为这种设计往往受到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传统习惯、工作环境等因宏的限制,所以它是一种经验式的体育教学设计。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种途径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只能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茫然地携索。体育教学设计则克服了这种局限,将体育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使体育教学手段、过程成为可复制、可传授的技术和程序。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可以熟练地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是构建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预试、评价和修改,为体育教学员优化创造条件的过程;形式上是一套系统化计划的具体工作步骡和程序,实际上是经过验证的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系统实施方案,包括年度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以及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需的教材、学习指导等。体育教学设计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在教学的整体构建上,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备课”的水平上;引导教师把眼光放到教学的整体进程上,而不仅仅是“一节课”的成效上。

体育教学设计在了作程序上,往往不是先完成一步再开始下一步的,而是不断往复、相互补充,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各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使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体育教学设计促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之韧,就要对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产生的不同状态进行预测,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时,教师如何找到原因,采用何种练习手段,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等。

体育教学设计还起到沟通体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设计,把已有的体育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指导体育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把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充实和完善体育教学理论。

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对体育教学过程的各方面进行最优化的安排,旨在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这里的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包括一学年和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也包括一个单元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指一节体育课(一学时)的教学。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阶段组成:

1.全面分析学生

分析和了解学生的情况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有分析并了解每一个学生已有的体育健身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态度,才能确定体育教学的起点和深度,才能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目标

应对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应达到的行为状态做出具体的、明确的说明,即规定了在一定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应习得的终点能力及其类型。如新学习了某一运动技术,或提高了某项运动技能,或增加了体育健身知识,或在体育学习中增进了某方面的情感等。

3.选择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成体育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选择和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关键是分析所选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学规律。

4.设计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包括确定课的类型、设计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等。

体育课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之分,实践课又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有不同的教学过程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设计教学策略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课的类型。

教学顺序是教学过程的前后次序,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体育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指的是体育知识和技能出现的前后次序,先教什么内容,后教什么内容。②教师活动的顺序。指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前后次序,教师先进行什么教学活动,后进行什么教学活动。③学生活动的顺序。指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前后次序,即学生先进行什么学习活动,后进行什么学习活动。这三个方面是同步进行的,必须予以整体设计。

课的类型确定以后,在设计教学顺序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再具体设计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教学顺序设计的基础上,还要对每一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包括导入设计、讲解设计、示范设计、情境设计、提问设计、练习设计等。设计体育教学环境包括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场地器材布局,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等。

5.体育教学设计方案评价

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后期,需要对设计的方案做出评价。根据试行的结果判断它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并由此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评价是体育教学设计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绝不能忽视或省略。

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以后,首先可以采用诊断性评价,在具体的设计方案试用之前,先予以诊断、检查,看看是否有原则性错误,如教学指导思想是否正确,教材的内容是否精选,科学性如何,教学过程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是否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

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修改和调整。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的效果)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评价体育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浅谈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J].华章.2010(19)

[2]周春华,刘志书.浅谈体育教学设计[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01)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3

(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说明:适用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和教育管理专科学员国开网形考任务考试。

形考任务1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思想出自我国古代教育思名著________。[答案]《论语》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________。[答案]《普通教育学》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________。[答案]《大教学论》

从根本上说,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有________。[答案]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从结构上来看,教育功能可以分为(

)。[答案]基本功能;

衍生功能

从作用[答案][答案]对象上看,教育可以分为哪两种功能(

)。[答案]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方向上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答案]负功能;

正功能

[答案][答案]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_____。[答案]劳动起源论;

生物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

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应该包括(

)。[答案]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

内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

音乐智能、人际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

)。[答案]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答案]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受教育者;

教育者

关于教育对象,我国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主张的是__________。[答案]孔子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的制约。[答案]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

)。[答案]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有利于人口迁移;

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交流功能;

文化创新功能;

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基础学科的是:_______。[答案]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史上第一个设想出全面完整教育学的人,教育学的真正奠基人是_____。[答案]夸美纽斯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答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体现在(

)。[答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手段、设施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答案]人的现代化

教育形态是指教育的客观存在形式和表现状态。依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和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等,教育形态可分为______。[答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正规的教育和非正规的教育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答案]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

)。[答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答案]社会生产力

柯尔伯格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

)。[答案]道德两难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__。[答案]劳动起源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图式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

)。[答案]平衡;

顺应;

同化

普通教育学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属于下面哪个学科(

)。[答案]基本学科

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等教学原则,最早出现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________中。[答案]《学记》

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答案]不均衡性

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答案]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的素质结构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答案]人的个性化活动;

人的社会本性;

人的自然本性

人的素质有哪些特性(

)。

[答案]个体性;

基本性;

稳定性;

内隐性

人口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

)。[答案]人口的就业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数量的多少;

人口质量的高低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答案]社会生产

人类身心的成熟需要通过教育进行,通过教育人才能成长为人。这是因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人在生理上有一个特性是(

)。[答案]有漫长的不成熟期

认为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华生

社会[答案][答案]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答案]生产力水平

社会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口;

生产力;

政治制度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________。[答案]《学记》

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________。[答案]杜威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答案]个体差异性

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作出揭示的是东汉_________:“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答案]许慎的《说文解字》

下列说法中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论点是______。[答案]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

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________。[答案]布鲁纳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有哪些(

)。[答案]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

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理由(

)。[答案]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较强的计划性;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学校教育是特殊的实践活动

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答案]人口功能

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

)

。[答案]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答案]关键期

以下[答案][答案]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答案]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以下[答案][答案]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答案]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以下哪项没有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提高人口素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多因素论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遗传、环境及活动综合作用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从而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教育家是________。[答案]赫尔巴特

在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个体道德发展的理论中,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或服从权威和他人的意见,是处于(

)。[答案]前习俗水平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处于什么阶段(

)。[答案]感知运动阶段

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答案]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在西方,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有________。[答案]夸美纽斯;

斯宾塞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答案]不均衡性

在中国,最早把“教”与“育”连起来使用的是_________。[答案]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________。[答案]循序渐进原则

政治制约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答案]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领导权;

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宗旨和目的;

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

)。[答案]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生产力发展水平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

)相隔离了。[答案]教育与生产劳动

作为“传统教育”流派代表的赫尔巴特倡导的教育主张________[答案]教师中心;

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

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________。[答案]儿童中心;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二、判断题

《论语》的产生标志中国教育学的萌芽。

[答案]对

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界中也存在。[答案][答案]错

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答案]对

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答案]错

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答案]错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

[答案]对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答案]错

教育学学科独立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答案]错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说,“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体格匀称的婴儿和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那么,我保证能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我想要选择的那种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是的,甚至也可以把他训练成乞丐和贼,不管他有什么样的天才、爱好、脾性、能力、禀赋,也不管他是什么种族。”他的观点属于学校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错

普通教育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答案]错

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答案]错

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答案]错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答案]错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指产生于现代社会时期的教育观念。

[答案]错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他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对

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

[答案]错

形考任务2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答案]19世纪末

下列属于隐形课程的是(

)。[答案]班级布置;

校规;

校园规划;

学校建筑

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

)。[答案]表现性评价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

)。[答案]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体系;

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类别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答案]成人学校;

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技术学校;

普通学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的级别体系包括(

)。[答案]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答案]初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前教育;

中等教育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可分为(

)。[答案]初等学校;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幼儿园

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答案]国家课程

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是(

)。[答案]地方课程

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是(

)。[答案]校本课程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

)。[答案]定向功能;

激励功能;

评价功能;

调控功能

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各门学科课程和课外活动课程是(

)。[答案]公开课程;

官方课程;

正式课程

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作用的课程是(

)。[答案]非正式课程;

潜在课程;

无形课程

隐性课程也被称为(

)。[答案]非正式课程;

潜在课程;

无形课程;

自发课程;

隐蔽课程

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是(

)。[答案]活动课程

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相互整合的课程是(

)。[答案]综合课程

根据学校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是(

)。[答案]学科课程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的课程是(

)。[答案]分科课程

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福禄贝尔;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萨特

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工作性评价;

决策性评价;

研究性评价

显性课程也被称为(

)。[答案]公开课程;

官方课程;

正式课程;

显露课程

我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壬寅学制”以及“(

)”。[答案]癸卯学制

教育制度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

)的总称。[答案]教育机构;

运行规则;

组织的体系

一般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是(

)。[答案]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

)。[答案]诊断性评价

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可将课程评价分为(

)。[答案]诊断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是(

)。[答案]形成性评价

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根本价值的教育目的类型——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凯兴斯泰纳;

孔德;

那托普;

裴斯泰洛齐

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科学发展水平,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答案]课程计划

(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答案]课程标准

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答案]修业年限

二、判断题

按照评价的不同主体,课程评价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答案]对

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答案]对

分科课程是预先安排的。

[答案]对

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答案]对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

[答案]对

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答案]错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案]错

教育目的是[答案]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它包括对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方针和道路的总要求。

[答案]对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答案]错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

[答案]对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答案]错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答案]对

课程计划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答案]错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

[答案]对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是分工造成了劳动者的片面发展,要使劳动者个人获得全面发展,就必须消灭全部分工。

[答案]错

我国高等学校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两大类。

[答案]错

学科课程也称为经验课程。

[答案]错

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答案]错

学制即修业年限。

[答案]错

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答案]对

在我国,特殊教育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缺陷的儿童少年的教育,也包括天才教育和品德不良儿童少年的教育。

[答案]错

在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错

智育就是知识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

[答案]对

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从实践角度来讲,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

)。[答案]把德育目标变为受教育者的自我要求;

创造良好条件给予相应的人、财、物保障;

让家长和学生对德育目标产生认同感;

通过强化措施和机制把德育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将德育目标层次化、系列化、具体化

以下内容中不属于隐性德育内容的是(

)。[答案]德育班会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答案]班级授课制

通过[答案]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答案]品德评价法

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答案]心理咨询法

德育实施过程中,常用的认知明理法包括(

)。[答案]报告;

讲解;

谈心;

座谈讨论

德育实施过程中,常用的品德评价法包括(

)。[答案]表扬和奖励;

操行评定;

批评处罚;

评比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答案]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

讨论法;

谈话法

下列哪些属于德育方法中的实际锻炼法(

)。[答案]各种学习活动;

规范训练活动;

交往活动;

文体活动

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规范性的内容和(

)的内容。[答案]意义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答案]教书育人

德育过程的操作特性是(

)。[答案]德性之教是促进“内生”之教;

德性之教是引发感悟之教;

德性之教是心灵交往之教

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答案]科学性;

基础性;

时代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学习进行的形式,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答案]发现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方式可划分为(

)。[答案]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

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

)。[答案]讲授法

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答案]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属于(

)新理念。[答案]体验教学

我国当今推崇的教学新理念,除了有效教学、反思性教学外,还包括(

)新理念。[答案]对话教学;

生成性教学;

生命化教学;

实践教学;

体验教学

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属于我国当前推崇的教学新理念中的(

)新理念。[答案]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原则包括(

)。[答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知行统一

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使受教育者在环境或情境的自主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答案]陶冶教育法

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

)德育原则的要求。[答案]长善救失

在德育中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这属于(

)的德育原则。[答案]疏通引导

引导学生自主的德育原则包括(

)。[答案]疏通引导;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长善救失

“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答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施加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包括(

)。[答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注重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以下哪些属于品德行为类目标?(

)。[答案]礼仪要求;

生活习惯;

文雅健康;

职责规范

德育的实质在于(

)。[答案]育德

二、判断题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答案]错

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答案]错

对学生进行疏通引导要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的作用,尽量不要使用负面的事实或教训。

[答案]错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错

教学就是上课。

[答案]错

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答案]错

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展现给学生的知识、观念。

[答案]错

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德育目标带有综合性。但实践中,由于总体目标比较笼统、抽象,所以各个学校往往要根据总体目标和本校的可能性[答案]对德育目标进行程度和水平上的再选择,提出本校(或本班)的具体德育目标。因此,就实际而言,德育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对

所谓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答案]对他们导之以行,使学生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

[答案]对

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法。

[答案]对

学校德育活动都是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的。

[答案]错

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答案]错

学校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和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上,而不应放在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

[答案]错

形考任务4

试题及答案

题目顺序是随机的,使用查找功能(Ctrl+F)进行搜索

一、选择题

(

)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答案]教师

(

)也是学校的民主管理机构,但最后的决策行为,则由校长采取。[答案]校务委员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答案]长期性

《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有(

)。[答案]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答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教育和保护相结合

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是针对(

)时期学生提出的教育重点。[答案]童年期

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呈复杂状态,通常表现为(

)方面的差别。[答案]方向;

强度;

性质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在下面的(

)这部法律中做出了规定。[答案]教师法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表现为(

)。[答案]教育信念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

)。[答案]以上三项的集合

教师法中赋予教师的权利包括(

)。[答案]报酬权;

参与权;

发展权;

教育权

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培训,主要包括(

)等类别。[答案]骨干教师培训;

教师职务培训;

新教师见习期培训

教师聘任形式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

)等。[答案]辞聘;

招聘、解聘

教师职业的作用有(

)。[答案]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传播主流文化、意识和道德价值的作用;对个体的潜能和智力培养的奠基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答案]职业准备阶段

教师专业知识中“怎么教”的知识包括(

)。[答案]关于儿童的知识;

有关教育的知识;

学科教学方法知识

教学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

)。[答案]教务管理;

课程管理;

课程评价

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答案]工程师;

临床医生;

园丁

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答案]伴奏者;

促进者;

领导者;

协助者

目前得到共识和认可的学校管理原则主要有以下(

)原则。[答案]导向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

)时期的表现。[答案]少年期

童年期的教育重点是(

)。[答案]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答案]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

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

正面鼓励为主,锻炼意志品质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答案]人身自由的权利;

生存和安全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下列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答案]动机;

情感;

性格;

兴趣;

意志

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时期。[答案]少年期

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答案]合理编制学校预算

学校管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地进行,形成一套合理、稳定而有序的规范,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确保学校工作稳定健康地发展。这是(

)原则。[答案]规范性原则

学校管理的功能主要有(

)。[答案]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增强办学整体效益

学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这也是学校存在价值的根本体现。[答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这是(

)原则。[答案]导向性原则

学校管理以(

)为出发点和归宿。[答案]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人事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所进行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

)。[答案]教师考核管理;

教师聘任管理;

教师资格管理

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是(

)。[答案]童年期

引导学生学会与异性交往,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是(

)阶段要面[答案]对的教育问题。[答案]青年期

在情绪控制上,由以冲动为主向以自制为主发展,属于(

)的年龄特点。[答案]青年期

在认知上,已经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答案]对世界的基本观点,是(

)的年龄特点。[答案]青年期

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

)之间。[答案]90-110

二、判断题

“班”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是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基层组织单元。[答案]对

《教师法》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答案]对教师考核的内容、原则和结果的处理。具体来说,考核的内容包括:知识面、教学水平、工作态度和升学率。[答案]错

班主任有义务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以期形成教育合力。[答案]对

办学效益主要考虑社会效益,学校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答案]对

对待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我们要早发现、早培养。[答案]对

对于教师来说,文凭是必要的,但为了获得文凭而实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体验才是其收获的专业发展本身。[答案]对

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但与智力发展无关。[答案]错

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答案]错

教师中心论只把学生看做教育过程的客体,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答案]对

教学在学校里进行,教学管理是学校的职责,与教育行政部门关系不大。[答案]错

近代的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答案]错

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答案]错

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答案]错

校长负责制是一种合理、高效,适合小学特点、符合现代科学管理要求的领导体制。

[答案]对

学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教学管理。[答案]错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4

创业教育课程是中职学校一门新兴的课程,创业教育课堂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本文通过观摩具有相同课堂内容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两堂同课异构课,对提高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进行初步的分析,同时对如何有效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创业教育;有效性

温州人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温州人肯吃苦、勤于创业,把生意做遍全国、做到海外,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自主创业意识。当这种自主创业意识成为一种社会氛围、社会风尚的时候,也就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正为此,以温州本地企业家创业史为主线的地方德育教材———《创业在温州》便应运而生。创业教育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掌握创业技能,以便未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善于把握各种机遇进行创业的教育活动。中等职业高中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中等职业高中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为学生各种创业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业教育理论课课堂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创业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以下素质:一是对创业活动深刻的理性认识,二是对创业活动丰富的感性认识,三是强烈的创业兴趣和动机,四是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五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创业态度和实际创业素养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目前,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德育教师承担执教,但德育教师缺乏丰富的创业经历和实践。同时,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要从原来的主导者、指挥者转变成服务学生的组织者、参与者,课堂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必须坚持个性化表达、激发创造精神。如何让职高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又有秩序、合情理地自主学习,就成了大多数教师为难的一件事。

二、同课异构课堂实录与效果对比

笔者有幸观摩了两堂教学内容相同、运用案例相同,但教学方法和学生情况不同的同课异构课。

(一)第一堂课

教学对象:高三电子商务3+2班(该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创办了“创业街”,进行了初步的创业活动和实践)。主要教学过程(片段):教师下发案例(“炎炎”烧烤的成功和失败),要求学生只看案例的前部分,先找出案例中创业成功的原因,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思考并分组讨论。阅读完毕后,教师叫小组学生代表回答,要求其余学生注意倾听并准备补充回答。教师把学生所有讲到的原因进行点评概括并逐一写在黑板上,若出现无人补充“冷场”时,教师便极力调动学生进一步思考,适时激将:“真的没有补充的啦?那我把答案发下去了,到时候可别后悔噢!”“好的,女生表现不错,男生呢?男子汉大丈夫跳出来!”最后,学生在教师的调动下找出了12点原因。教师此时下发答案,师生一起校对黑板上学生总结出的答案和参考答案。首先小组间互评,然后教师总结、分析、评价。随后教师才让学生看案例的后部分,寻找创业失败的原因。同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回答并分析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经验来解决本班级创办的“创业街”在经营上碰到的一些问题。学生积极献计献策,相互讨论,气氛很活跃。班级中参加“创业街”创业实践活动的几位学生还纷纷做了笔记。此时,教师又适时地进行了爱集体、爱学校的教育。

(二)第二堂课

教学对象:高一数控班。主要教学过程(片段):教师下发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全部案例并找出失败和成功的原因,学生边阅读,边回答。但教师只倾听没有将学生的答案总结罗列在黑板上,然后下发答案,就答案再详细分析。之后也让学生根据总结的经验帮校友创办的“创业街”出谋划策。个别学生反映不熟悉或不知道“创业街”,献计献策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又临时调换了案例。

三、启发与对策

听完两堂同课异构课,通过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笔者对如何提高中职创业教育理论课的有效性,有了新的认识和启发。

(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主探索得出结论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活跃的情感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创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精神,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能够进行自决、自控。在创业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权威和成规进行质疑,形成自己对社会生活方面独特的见解、思路和风格,让课堂成为学堂。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第一堂课中,教师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首先采取小组间互评的方式,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学生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融合了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的教学思想。

(二)创设“仿真”课堂,让学生感知创业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单靠理论的说教或逻辑的思辨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第一堂课中,教师要求学生为“创业街”献计献策,学生积极性都很高,缘于“创业街”是该班学生创办的,学生有着初步的创业实践。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在实践,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因此,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得到创业教育的体验,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是创业教育成功开展的前提条件。学生参与的主要是实践性的创业,即模拟性的、练习性的创业活动,它突出自身的教育性,重视发挥在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方面的作用,不太追求利润、荣誉等功利性的目的。实践性的创业易于组织开展且不需承担太大的风险。为贯彻实践性原则,学校应该将实践性的创业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同时也为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的实施做好实践铺垫。

(三)进行课程的校本开发和生本开发,让学生体验创业

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对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课程实施不仅是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观地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并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第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选取该班学生的创业实例———“创业街”,让学生就“创业街”目前遇到的经验问题各抒己见,体现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开放性的原则。知识的获得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堂课后面选取的“创业街”案例来自于学生自身经验,使学生容易通过“观念—身份—实践”的途径,从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兴趣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创业中营销和成本核算(本课内容)的意义,为创业打好知识基础。因此,师生取得了良好的互动,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创业智慧火花,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精选授课载体

在第一堂课中,教学对象是高三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营销和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识。而选择的案例正是有关创业成本核算及资源整合方面的内容,结合了专业的自身特点,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现了有机结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的选取、活动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从而使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发挥德育课育人功能,在课堂中渗透创业素养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德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中职阶段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和实干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使学生具备创业基本素质,所以创业教育中理应渗透着德育教育。第一堂课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为班级的“创业街”一起出谋划策。通过材料选取、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关注集体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有机渗透小组互助合作、爱校、爱集体的德育熏陶,达到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理论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创业教育课堂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实践课堂的开展。创业教育在课堂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才能有效。而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对促进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改革同样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若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11(2).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5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集体备课怎样开展:体育组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的程序进行。首先,备课组长确定好集体备课计划表,主要包括备课内容、主备人、辅备人、主持人等。在后面的一周里由备课教师熟悉教材,自我初备,下次集体备课时集体交流,集体交流后形成集体备课教案,

(1)个人初备时,一定要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备课提纲。(2)集体交流,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3)修正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4)形成教案。集体交流之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教案。主备人在形成的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力求体现新的课改精神。(5)课后交流,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扬长避短,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加强小学校园舞的开展,抓好校广播操的训练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和网上教研活动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专业性学习由谭延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体育专业方面理论和最新专业信息。

主题性学习由徐世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二课堂活动效果。

研讨性学习由体育组教学能手谭延伟和邓伟老师负责,主要学习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

开展好网上教研活动,成立网上教研小组,定期登陆教师论坛平台,提高远程教育的应用。

四、具体工作安排

1、九月份完成训练队的选拔和组建工作(乒乓球队和速滑队),制定好各项体育计划。

2、十月份协助政教处和大队部开展校“园吉尼斯”活动。

3、十一月份体育创新课堂教学活动,组内互相听课。冰场浇制工作。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合理组织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因为在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与束缚下,而导致很多教师严重忽视体育课程,学生也由此无法在体育课堂中获得应有的体育知识。这一不良现象引起了我国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颁布后,众多小学体育教师开始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并逐步尝试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功能。但从目前来看,多数教师还缺乏合理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相关技巧与经验,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发挥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率,导致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虚设。故此,笔者拟在本文谈谈合理组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诸多技巧与策略,以期为广大同仁指导学生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借此推动与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一)自制器材

鉴于高跷器材的不足,我校体育教师用铁丝和钉子把踏脚固定在破旧课桌的脚或者拖把柄底部等自制高跷。踏脚离地面一般为20-25厘米。高跷器材自制完毕后,我们将之分发到各班。由于班级较多,我校体育教师制作的高跷无法满足全校各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需求。于是,我们发动学生与家长也来参与制作高跷。学生与家长在参与制作高跷的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生也因此在大课间活动时爱上了踩高跷这一体育运动。

(二)技术指导

鉴于踩高跷是技术活,所以,在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技术指导:既要讲解踩高跷的技术要领,又要及时通过示范指导学生领会动作要领,还要利用下列口诀引导学生记住动作要领:“高跷斜放用力抓,紧贴直臂用力抓夹。靠边踩上马上走,手脚协调不放手。”

(三)友谊竞赛。

定期在大课间活动中组织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踩高跷友谊竞赛活动,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大课间的踩高跷活动中,并鼓励学生在参与踩高跷竞赛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体验快乐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二、积极创新,形成校本体育课程特色

(一)改革出操、退操队形等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各班级必须按照规定的次序进出场地,并严格规定上下楼梯靠右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后,必须迅速排列成拐弯成直角、整体的队形等,在“动”的过程中完成进场和退场。体育老师必须严格监督与检查各班级的做操情况以及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引进和创新体育活动项目

目前,很多小学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以及铁环、长绳等。为了拓展活动领域,并体现“以人为本”以及“健康第一”的精神,我们有必要积极引进和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并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对场地及器材要求不高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跳皮筋、跳房、飞镖、以及小型高尔夫等,也可以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时尚及高雅的活动,比如轮滑、街舞、定向越野、生存训练等。

(三)注重娱乐化与趣味化

我们可以在校园草坪当中组织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观摩活动或者竞争活动,也可以在校园的足球场中运用整体组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方式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此促使大课间活动朝着娱乐化或者趣味化方向发展。在节奏明快、强劲奔放、磅礴激昂的音乐伴奏下,小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接受不断加大的运动负荷,健身效果也会由此提高。

此外,还可以定期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内开展全校性的班级广播体操比赛或者班级集体跑步比赛,以此激发学生做操、练操、跑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

要想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与成效,我们有必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方案。其评价方案的制定必须以本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情况为根据,先拟定初稿,然后分别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评价方案首先考核各个班级的学生,其次评价各个班主任组织该班学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情况,最后评价体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评价方案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必须以检查当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为根据进行修改,以此保证评价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二)建设高素养的评价队伍

确定评价方案后,必须建设一支公平、公正的评价队伍。我们可以采用兼职与专职、轮换与固定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人员。评价人员由学生体育骨干检察员、体育教师、值班教师、专职检查老师等组成。除两名专职检查老师长期进行检查之外,其余人员每隔一周轮换一次。同时,由少先队、教导处、值周领导考核班主任以及体育教师。如此,则可以保证评价队伍人员构成的合理性,促使评价人员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此外,学校还必须定期培训评价人员,使其明确职责,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以此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三)及时反馈与激励

评价人员必须按时公布评价结果。各班班主任如果发现评价结果存在不公之处,必须及时向评价人员反馈信息,评价人员经过核实后,及时加以更正。学校定期奖励先进的班级,勉励后进的班级,以此有效地保证与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成效和质量。

无需置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途径。故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作用,重视并合理组织小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此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7

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育模式,在正确引导学生的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包含学案和导学,它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学案导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手段.学案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提高化学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化学教学中重视学案导学

1.学案导学在课前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导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学案导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用学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知识,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逐一释疑.

第二,用学案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实验和练习是形成化学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教师在课前要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预习阅读课文,解决大部分问题,课堂的主要任务就是突破重难点.学生用预习过的学案进行上课,在听课时目标明确,效果当然比较好.

第三,可以用学案理解基本知识和学习重点.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设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对解析思路、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第四,用学案组织复习.在专题复习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调整原有的知识结构,使知识链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同时,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促进智能的转化,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小结归纳,形成网络.以案促学后,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记忆;教师及时归纳本课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

3.学案导学在课后的应用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8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

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

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

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

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态度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

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9

1.自接到泰教办发〔2013〕35号文件关于转发鲁教体办字〔2013〕4号文件认真做好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自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对照《关于印发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方案的通知》和《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试行)》的规定和要求,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逐一自查、评分,并撰写了专项督导检查自评报告,于2013年7月30日前按时上报到体卫艺教研室,目前学校已按督导评估要求对体卫艺各项指标进行了档案整理和归类。

2.对照体卫艺专项督导的各项指标,学校存在以下问题

(1)全校每班每周体育课的开课数均为3课时,1-2年级没有达到4课时。

(2)因学校场地狭小,没有组织开展学生集体冬季长跑活动,只布置学生在家进行这一活动。

(3)学校每年只召开一次秋季运动会,还达不到每年二次,但每年十二月都定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月,全校师生均参与活动和比赛。。

(4)学校体育运动场地不达标,没有标准的田径运动场、蓝排球场地及乒乓球场地。

(5)学校没有实施新生入学体质测试和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6)学校每年只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二次监测,达不到规定的四次检测要求。

(7)由于学校在改建施工中,存在艺术专用教室、教育教学设施和活动器材等不足的问题。

二、“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情况

1.自2009年3月起,我校就开展了“体育、艺术2+1”活动,学校广泛征求艺体老师和班主任的意见,制定了实施方案、体现学校特色的体育艺术项目和学生申请考核表,音体美教师根据个人特长,成立了管乐、舞蹈、合唱、乒乓球、健美操、腰旗橄榄球、国画、书法、剪纸、皮影等兴趣小组,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项目,填写学生申请申请考核表,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校兴趣小组、自主学习和家庭教育等方式、途径进行技能学习,班主任负责抓好落实。

2.2013年6月,学校接到泰教办发〔2013〕30号文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后,组织校级、中层、艺体教师、班主任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通过校园网进行广泛宣传,使全校师生人人知晓,切实提高了全体师生对“2+1项目”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学校已实施到第二阶段即调查摸底阶段,已精心制定了《泰师附校“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将对全体教师的爱好特长情况进行清查摸底,并结合文件规定的项目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2+1”项目的“菜单”供学生自由选择,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市义务段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考核等级表,并于月底前完成每位学生的填表和项目汇总工作。

三、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情况

学校接到泰教发〔2010〕40号文《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文件后,非常重视,按要求在校园网上进行了,召开了校级、中层及体育教研组长会,明确了职责,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班每周有三节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学校每天上午两节课后安排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天下午一节课后安排35分钟的集体锻炼,活动内容有广播操、自编哑铃操、校园集体舞、踢毽子、跳绳等集体体育活动;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为活动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当天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艺术类活动,由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共同组织,鉴于学校场地小、器材不足的问题,学校还布置学生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在家进行体育锻炼,充分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将学生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统一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并认真组织实施,做好实施记录。

课后体育活动方案篇10

基础教育改革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这些目标顺利实现,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相应的方案,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1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方向与目标

1.1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升学率,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和推进。而采取有效的改革方案,能促进这种方式的转变,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1.2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整个时代的呼唤。为此,教学中应该结合时展和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提高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1.3推动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如果方案不完善,未能适应教学工作需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提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而综合采取有效的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推动教学效果提升,对基础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2基础教育改革方案面临的挑战

2.1教学方法落后

一些任课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未能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教学中常常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学生学习局限于做笔记、听课的方式,忽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2.2教学方案不完善

对教育教学缺乏完善的规划方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

2.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忽视教师队伍建设,影响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因此,为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今后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4课程开发不到位

教学中对课程开发不重视,或者课程开发工作不到位,未能建立完善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影响基础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也带来不利影响。

3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的对策

3.1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

结合时展、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例如,重视多媒体技术应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注重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第二、调整学生学习心态。转变学生思想观念,让他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克服烦躁、失落等不良心理因素。更好投入学习当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以后发展和进步创造良好条件。第三、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注重劳逸结合,改变学习方式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3.2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任课老师、家长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推进素质教育体制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奠定基础。第一,改变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片面的只看学生学习成绩,而应该综合全面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品德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二,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基础教育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要注重组织各类课堂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3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在基础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才艺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综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动力。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4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学校要注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引进技术先进、基础知识扎实的工作人员,为素质教育顺利推进准备师资力量。要做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的宣传工作,为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外,任课老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指导基础教育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要求,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也要注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建立骨干教师团队,设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注重组织任课老师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促进任课老师相互提高和进步。教学中还要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任课老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他们能结合教学需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要求。

3.5重视课程开发与建设

根据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体系,从而有效指导教学活动顺利推进。要提高课程设置的特色,重视课程教学规划工作,并做好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工作,对存在的不足要采取有效的改进和完善对策。进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