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十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十篇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1:20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1

一、目标任务

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0日,培训子女在18周岁以下处于婴儿期、少儿期、青春期的母亲群体,要求每个学员完成24参训学时,其中12学时集中学习,12学时自主学习。

二、培训内容

(一)通用课程(适用所有年龄阶段孩子母亲的必修课)如下:

1、如何做一位成功的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长教子观念,传授科学教子方法,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质,帮助孩子成功。

2、家庭教育的误区。走出家庭教育误区,探索家教成功之路。

3、家庭教育中亲子沟通的方法。教给子女沟通的最有效方法,消除您与孩子的情感隔阂,让您的家庭充满欢乐与笑声,让您的家庭阳光绽放。

4、做孩子廉洁的表率告诉家长如何做廉正的表率,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

5、发现孩子潜能,发展孩子智慧。了解多元智能理论,使母亲善于根据孩子特点发展孩子潜能。

6、现代妈妈的仪表美。学习美容,礼仪知识,提高母亲自我形象设计能力。

7、现代孩子的成才途径。介绍现代人才观,正确帮助孩子成长、成才。

8、妈妈理财经。学习理财知识,培养孩子理财素养。9、家庭教育经验介绍通过成功家长的经验介绍,改进家教方法。

(二)幼儿家庭教育(适用0-6岁孩子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孩子与书交朋友,了解早期阅读的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孩子上小学了,你准备好了吗;了解小学教育特点,懂得如何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学习儿童保健知识。

选修课包括:1、走进艺术的宫殿从小发展婴幼儿的艺术兴趣,培养艺术修养;2、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游戏,增进母子感情,使母亲学会如何与幼儿做游戏;如何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学习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适用小学生的母亲)

必修课包括:1、让健康伴随您的孩子了解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怎样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了解儿童成和发展特点,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选修课包括:1、呵护儿童心灵成长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儿童心理健康;2、儿童一生有用的书推荐儿童一生有用的书,丰富人生。

(四)初中生家庭教育(适用初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了解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育特点,关注初中生健康成长;2、如何正确对待考试了解初中学习特点,学习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选修课有:战胜挫折学习如何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高中生家庭教育(适用高中生母亲)

必修课包括:1、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了解高中学习特点,帮助孩子顺利适应高中生活;2、如何帮助孩子度过高考关科学看待高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高考关。

选修课包括: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职业学习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三、培训方式

根据母亲群体分布、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作用,坚持点面结合,上下结合的原则,采取集中面授、自主学、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申报阶段。2009年4月底前,参评点上报申报表(见附件)至县妇联备案。

2.评选及奖项设置。2009年12月,县妇联、县教育局联合成立考评组对申报点进行评审、认定,确定、命名6个优秀培训点(服务站),纳入县妇联、县教育局对下属单位的目标管理考核加分范围,由县妇联、县教育局授予匾牌,颁发奖金5000元。设立优秀奖、入围奖和优秀组织奖等奖项,并对所有入围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工作要求

一是针对母亲的需求举办有影响力的家庭教育讲座,引起社会各界对母亲素养问题的重视,形成关心母亲、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探索面向不同层次母亲的教育培训模式。在扩大家长学校的覆盖面、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家长学校办学质量的过程中,注重为母亲提供亲子课堂、家庭教育服务超市等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为母亲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组织专家与母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母亲的教子困惑,为母亲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四是开展母亲素养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向母亲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使母亲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

六、联系方法

联系人:

电话: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2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

现在人们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视,无疑是令人欣喜的,但是,作为一个教师,眼见人们忽视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却不能不为此焦虑。因为人们的素质应当包括心理素质在内。

我在教学工作中,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孤僻胆怯,下课不出教室,独自坐在座位上,几乎不声不响,极少说话,从不主动和老师,伙伴交流,在集体活动中总是拘谨,手足无措。有的孩子意志薄弱,稍稍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不知所措,不想办法解决,总是依赖老师,由于这些不健康心里客观上对集体的干扰不明显,因而还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甚至认为孩子守纪律,老实本分而受到表扬。其实,不纠正孩子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就不利于培养和值得进取精神,更谈不上使孩子自立、自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心里素质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

第一名只有一个,赢了欢呼雀跃,输了就垂头丧气。事后,我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心里只想赢.”“我想争光。”“我不服输”一句句话道出了孩子们天真的思想,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一方面,他们能积极参加活动并渴望成功这是好的。但是,他们在在渴望成功时对失败想的太少,无法正确对待希望与现实的矛盾。一旦失败,就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作怪。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要面对无数次失败,失败并不可怕,敢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就利于下次成功。

不突破“应试教育”的影响,便不可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因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育思想。前者的特点是面向少数学生,不顾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应付考试;后者的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意识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加上一些家庭环境因素。大部分孩子只喜欢听好话,只喜欢自己的优点或成绩,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或失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所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荣辱观势在必行。我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优点或成绩就大大的表扬,让他有一种荣誉感,但同时也及时提醒他不要自满,骄傲。给他们讲《骄傲的橡树》、《骄傲的孔雀》等教育故事来提醒他们不能骄傲。当学生有缺点时,就引导他正视自己的问题,努力改正就好,毕竟世无完人,金无足赤,有时缺点还会变成神奇的优点呢。

加强小学生的社会荣辱观教育,我们必须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状况,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要把其精神实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去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培育学生最基本的做人规范,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素质

劳动与人类的关系构成了自然界中一条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劳动改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繁衍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要素。高尔基说过:“......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马克思的女儿有一次问马克思:“世界上什么最光荣?”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劳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劳动其实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不断向文明演进的一道防线。”固而学生通过适当的劳动实践。正是培养学生才能和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练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使学生将来能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一个能够担当的人。

生活所以我在做班主任工作时,特别注重对学生劳动素质的培养,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落实在每天值日,每周大扫除,每月教学楼道的打扫上。每项劳动,都做了合理具体的安排,把劳动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每个细节上。这样使得整个劳动过程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出现问题,又有责任人可找,班主任做到监督和检查既可。工作也不必太累。我平时还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必须做一件家务,哪怕就是洗洗碗,洗洗袜子,扫扫地也可。期末举行做家务比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从事教育工作17年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担任版主任工作,经常和家长联系。在与家长接触中,我了解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父母总是及其所能,倾其所有,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们又怎样呢?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自理能力差,依耐性强,意志薄弱对学习缺乏责任心,对自己没有更高的要求。问题的关键是家长没有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过多的包办、代替。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如何做人,如何奠定基础的教育。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大厦添砖加瓦,使素质教育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物质基础,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施。总之,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该坚持全面育人的观点,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心里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造就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明昕,关于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才智》2011年14期

2.何拴来,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3

少儿美术教育想象力心得思考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美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也是少儿在以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长到两岁至三岁之后就开始喜欢涂鸦,这是天生的,先天性的,也就是所谓人的本性。不管他会画或者是不会画,总喜欢涂,总喜欢构线,一根长长的线构画了他很多在里面的故事人物。这时孩子还不会使用文字来表达,但是他会用涂鸦的方式表达他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只要作为家长愿意去倾听,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在其绘画的涂鸦阶段似乎没有天才与非天才之分,孩子在涂鸦中不规则的线条和不成形的色彩,往往使他们兴奋与冲动。这些混沌、重复的、毫无驾驭能力的绘画在孩子眼中就是创造,从而使孩子感到创造的成就感。

然而,通过笔者在多年少儿美术的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发现:当今少儿美术教育中存在许多因素对少儿美术教育影响较大,比如教师因素、家长因素等。本文将对这些因素进行简要探讨。

一、教师因素

在影响少儿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因素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整个少儿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教”这个重要的角色,教师水平和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学质量,乃至影响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一名合格的少儿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绘画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懂得和关心少儿的心理的发展。否则,如果教师采用片面的教学方法,将对少儿今后的成长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英国当代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进而增进其人格的健全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在少儿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应重在挖掘孩子们无限的潜能和想象力。老师在讲解时应以鼓励孩子们绘画兴趣为主导,不要过多的讲究美术专业知识,如技巧和用色等,应强调一个“像”字。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将使孩子的潜能或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应该启发孩子所有潜力,让所有喜欢画画的孩子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因为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用各种形式去发现,去激发,用实践来启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画画中感受到童年时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校及以后的生活中充满信心,充满对画画的浓厚兴趣,喜欢上丰富的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外,还应注重孩子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比如在上手工课的时候,由于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几乎不承担任何小的劳务,所以,上完手工课之后都不知道清理好桌面等,因此,在上手工课的课程中,可以利用孩子们对教师的敬畏来要求孩子们在上完课之后要做好桌面的清洁整理,然后才能给予表扬。这样能培养孩子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二、家长因素

家长是孩子们生活成长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们最为亲近的人。家长对于孩子们美术兴趣的培养也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不管学什么,兴趣最重要,它是推动最有效力的内部动力之一,可以引领少儿进入任何一种学科领域并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们绘画兴趣的培养,而不应该盲目的“追崇”,也不应该一味地把培养孩子的画画作为一项必备的特长,作为今后升学加分的工具。

家长切忌不可把培养孩子的美术兴趣和能力作为一种“时尚”,看见周围街坊邻居同学都在学,或者看见有些孩子画的画很漂亮,又或者是家长自己哪方面特长比较薄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总是拿着别人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较。例如,“你看看那位同学画的真漂亮,画的真像,用颜色用的多漂亮”等一些伤害孩子幼小心灵的话。有些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已经厌倦了,有些不太喜欢画了。家长着急来与笔者沟通,笔者会开始问问少儿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给他们开导、鼓励、信心。有的孩子是学习科目太多,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来消化。而有的孩子根本不喜欢画画,是家长逼着来学的,这样笔者会劝导家长让孩子暂停一段时间学画画,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多考虑一下是否真的对这个爱好感兴趣。

家长应该要协调教师与孩子以及课堂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家长都要重视起兴趣在少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采取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兴趣,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绘画是孩子心灵的表现,也是他们在成长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想象和创造力表达着人之初最美好、天真的情感。艺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使人吸收前人很多优秀文化,激发其创新意识。家长应该在少儿美术教育的活动中与教师一同让孩子们展现其天真、活泼的童真,同时,让孩子们充分发挥其聪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少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激发起孩子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辅导方式至关重要。笔者在给学生讲解时会抓住儿童心理,关注他们的一些内心活动、生活动态、兴趣爱好,以及每个孩子不同性格特点。在黑板上示范时,会举很多例子,用边讲解边讨论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完成,要求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以及喜欢的东西、爱好不一样,给他们进行不同的讲解、不同的肯定与鼓励,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而在用色时,也会发现很多不同,有些儿童喜欢深色,有的喜欢用漂亮浅色欢快的颜色,而有的喜欢一直使用一个单一的颜色等情况。这样在用色的课堂里,笔者开始让少儿大胆地用色,不要问老师用哪个色,自己喜欢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这样一节彩色课之后,就会发现不同学生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和敏感度,以便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讲解。

四、结论

少儿美术教育是少儿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通过对少儿进行美术或其它艺术门类的教育,能有效提高少儿眼、手、脑的协调性。少年儿童从小接受美术教育,这对其健康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从事美术的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本着重在启发的原则,综合平衡少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进行正确的培养,把心思多放在如何激发少儿的创作潜能上,如何提高辅导水平上,使辅导方式多样化、趣味化、有效化,而绝非盈利化,以求的一时名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儿美术教育在真正提高少儿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鹤.论当代少儿美术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8(S):225-226.

[2]岳海波.少儿美术教育之我见[J].其他学科教学,2002,(19、20):111-112.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4

幼儿教育身心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目的是使幼儿得到完整的发展,在体力、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幼儿教育要把培育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重点,要从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高度审视幼儿教育的目标,树立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幼儿教育应是创造型的而不是传递型的,幼儿教育不应只限于向儿童提供社会已形成的观念、知识、技能,同时还应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机会的环境,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尝试、去发展,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儿童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激发起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学游戏化,就是一种创造型的教学模式,谋求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具有游戏般的形式与趣味,追求游戏的境界。适合儿童的游戏多种多样,如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活动,如拔河、接力、集体表演、跳绳等,孩子通过活动,能感到自己是集体当中的一个成员,自己落后,就会影响整个团队。这种游戏利于培养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开展表现孩子个体能力的活动,如起床叠被、刷牙、洗脸、背歌谣、抢答问题、画画比赛等,不仅能培养孩子掌握生活技能,更能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精神。幼儿园开展的各种表演会、演讲会、故事会、儿歌大赛,都会激励孩子争强上进。

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应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厚爱与殷切期望,远远高于孩子所能承受的程度。因此,相当多的儿童虽然知识技能掌握较好,但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管理自己的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应该是帮助学习者会学习,学会生活,具备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这是当今幼儿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可持续性发展素质的教育

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素质教育问题,其实质是教育者如何保证自己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身体、心理的教育、影响过程,是幼儿身心发展进步的过程,不断提高的过程。当前存在的一种十分可怕的幼儿教育现象是:不顾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不顾幼儿的个性倾向性及其特征,不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追求幼儿能弹琴、会绘画、能背诗、会唱歌、能说英语、会操作电脑……致使幼儿对学习生厌,对社会生厌。这是教育者错误的幼儿教育观的具体表现。幼儿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成人的分支,形象地说,幼儿是棵小树,不是大树的枝叶、分体,幼儿是主体,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发展的个体,幼儿园要把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使其身心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主体实践中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结合幼儿的特点,幼儿的主体性在其认识、实践活动中更多地表现为好奇心、主动性与自信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教育首先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天生的好奇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因此要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活动中多给幼儿一点时间让他们互动、协调、相互磨合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幼儿带着问题去问老师时,教师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幼儿。告诉幼儿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幼儿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幼儿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教师不必直接回答,可以与幼儿一起探索鸟儿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幼儿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教师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幼儿去试验、去思考,让幼儿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由灌输变成启发、引导,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逐步构建自我,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而自信心反过来又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的生活,满足成功体验的需要,超越自我,在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过程中,使幼儿获得持续全面的发展。

三、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成长的规律,只有尊重这一规律,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才能调动孩子内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爱问爱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断地问、不断地说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世界。作为幼教人员,要耐心倾听并解答孩子喋喋不休的问题,那是孩子思想火花在闪烁,只有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孩子尽情探索,自主选择,自由创造,才能增强孩子探索的乐趣。幼儿教育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开放的幼儿教育必然是儿童主动参与的教育过程,儿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而且学会如何继续不断地完善自己。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教学 创新教学 德艺双修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年来大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理解也愈见深刻,各门学科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在这个大熔炉下得到了许多锤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它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下美术教学应提倡创新教学。

这里的“创新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思想和观念;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拿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篮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日本和美国的孩子每个人画得都不一样。这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向孩子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日本、美国教师的教法,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观察、分析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多角度、多观察现实生活,多思考,多动手,使动眼、动脑、动手协调发展,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构筑学生较高的艺术修养。

现实中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艺术家,但基本的艺术修养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对激发学生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就如何培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教授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我们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艺术修养的开始。

二是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去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指导他们会“看”作品,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创造机会提供动手的环境,指导其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转贴于

四是美术教学要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教学更多地与非本民族文化、历史、生活的对比。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素质教育之目的。

第三,坚持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应坚持包容并蓄、多重评价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上,如统一、协调、对比等原则都不是绝对的,太统一了就很难分清主次,太协调了就不会出现强烈的对比,重要的是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到底如何把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又如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只看到“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它们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始终贯穿以美育人、“德艺双修”。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6

1.改革传统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幼儿,首先必须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从学习陶行知先生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至高目标,主张“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他认为我们应承认小孩子的创造力,要去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要认识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还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和《创造的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文章,使教师们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教师还要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老师们认识到: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开拓精神,才能担当21世纪的伟业。在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非常紧迫,意义深远的任务。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在与充分尊重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重视个体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习的思想行为,文化知识,身体心理,劳动技术等素质得到和谐发展,而创造力是个体潜能的最高境界,从为了与发展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成为创造性人才,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园是特殊教育也是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幼儿创新的意识及提高其创造的兴趣是幼儿教育的重点部分,要使幼儿有创新,首先育人者——教师先要有创新的头脑,要有超越必须先有创新,教师最忌讳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照本宣科,但也不排除学习和借鉴别人好的经验。例如,幼儿园可以请名专家来园传授最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给教师,可发扬年轻教师的创劲等,幼儿园的孩子好奇心强,而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模仿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些都是培养和发展其创造力的良好条件。因此,孩子的创造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

2.营造浓厚的创造氛围、激发孩子的创造兴趣

建设以创造教育为主线的园林环境,是培养和激发孩子创新毅力的重要一环。

从园环境的创设上做到能提供给孩子展开想象空间的物体,如,沙、水能够操作的实验室,工具房等,具有丰富想象意境的儿童乐园,让孩子们在这里随心所欲,尽情玩耍,大胆创造、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美工室里用自己聪慧的脑力,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展开无穷的想象和创造,制作和绘画出一件件,一副副优秀的作品,给周围带来无限的美。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里都有新的变换,新的创新,他们对自己的成果深感愉悦不以,为此,他们喜欢上了制作和创新,从他们每天完成的作业上不断有新的创编就能说明,孩子的进步说明创新也在提高。我们还充分利用家园互动栏地,宣传橱窗的作用,及时反映知识经济及科学技术信息,及时宣传班上孩子研制的小成果,真正营造一个创造天地,使之成为学习创造的“升华剂”。

3.内外结合、开展自主创新教育活动

3.1优化活动教学,培养创新思维。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是室内外活动场所,也是培养孩子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在一日活动中,要有创新设计,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活泼有创新地学习,以适应培养孩子创新精神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确立孩子的主体意识,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①鼓励孩子大胆质疑,敢于善于质疑是创造的标志,鼓励、指导质疑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求老师鼓励孩子大胆提问、善问、都给予表扬。②要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所追求的目标不是解答的唯一性,而是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思路去思考,产生或提出尽可能多或独特的想法、解法和可能性。

3.2强化活动课程、增长创造才干。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7

一、让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他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孩子们规范的礼仪和言行,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往往也比较自私,我们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着去与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避免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并且我们也要让孩子们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次奖励,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快乐的。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所需要的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谦虚谨慎的品德

我个人认为,作为德育教育最为关键之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触摸历史,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这些激起学生心中深切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撒下爱我中华的种子。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地求知非常重要,我们要教会孩子们谦虚的品德,勤而好学,不耻下问,并且在治学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

四、做孩子道德成长的同路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8

第一,智育,德育同时抓有的父母把家庭教育单纯地理解为家庭智育。他们只抓孩子的智商的开发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却要求很低,甚至没有要求。德育和智育是儿童素质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好,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相反,品德、习惯不好,智力的发展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只抓智育这“一半的教育”,错过了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德与习惯,将来纠正起来非常费劲。所以,德育和智育需要同时抓,缺一不可。

第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同时抓有的家长误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抓孩子的知识的学习,而对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的培养,却很不重视,事事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学习和锻炼。

教孩子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如果孩子只有一些书本知识,不仅将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就是在以后的独立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大困难。对社会和自然常识孤陋寡闻、知之甚少的孩子,是很难弄懂、学好书本上的知识的。因此,既要教育孩子读有文字的书本,也要引导孩子“读”社会、自然这“无字的书本”,多在生活中学习和锻炼。

第三,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抓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总和,其中思维力是核心。有的家长平时只是注重培养、训练孩子聪明头脑,而忽略培养、训练他们的兴趣、爱好、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这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对于一个人来说,智力因素好比是“资源”,非智力因素好比是“能源”,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再丰厚,也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第四,特长发展,全面发展同时抓有的父母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一技之长,不惜花大本钱送孩子参加各种特训班,而忽视了孩子的一般知识的学习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出现了“单打一”的现象。任何一门特长的发展,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度的文化素养为基础。知识广博、文化素养高,特长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一个演员,如果不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只是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那他(她)只能成为一个“星”,而不可能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同样的,学绘画的,只能成为“画匠”而成不了画家,只抓特长发展,而不注意其他方面的发展,是缺乏远见的,也是不可能使孩子真正获得一技之长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9

[关键词]家长对孩子进取精神培养

笔者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深感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地形成素质教育网络,否则素质教育很难受到明显的效果。在此,就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和家长一道共同探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既要注意智力的开发,也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目前状况,许多家长只重视发展孩子的智力因素,孩子学语时就让读a,o,e,蹒跚学步是就让学“1+1=2”,紧接着就让读唐诗,说英语等。忽视了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以致造成有的孩子智力虽好,但感情冷漠,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缺乏志趣爱好,做事漫不经心,贪求安逸,甘居下游;或自以为是,或自暴自弃。一言以蔽之,缺乏进取精神。这对他们的成长以至将来的事业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劝告家长,必须重视培养孩子进取的精神,切莫等闲视之。

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呢?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要做:

首先,要对孩子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树立切实可行的追求目标。如一次成功的节日表演,一次对客人问话的流利回答,一次使家人满意的美餐,某种实验的成功,参加考试或比赛的好成绩等等。抓住契机,因势利导,鼓励进取。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进取心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才能具有“废寝忘食”的精神,甚至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例如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年轻时就立下了走遍“三山五岳”的志愿,他从22岁就开始了考察旅行,直到逝世,历时三十四年,几乎年年在外游历,走遍我国东半部十六个省市。他不正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产生了这种“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伟大力量吗?徐霞客这种志在五湖四海的抱负正是童年时代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由此可知,孩子如果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那么他们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创造性,就会朝着自己确定的奋斗目标奋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还必须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那么一个人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物,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我国画坛巨星徐悲鸿,齐白石,无不是在学术或事业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如订阅各种书报杂志,画刊,购置各种文具用品,买来音乐英语朗诵等录音磁带,以满足孩子学习上的需要。从客观上激发学习兴趣。

再次、孩子的进取精神不但与兴趣有联系,还与动机,意志,性格相互联系着。就拿“意志”来说吧,它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根据这个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状态或心理过程,也就是人们自觉的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是艰苦的劳动,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做父母的要关心,了解,体贴自己的孩子,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知道他的困难在哪里。但只能是“启发”而不能“代替”。教育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要轻易就问,要先动脑筋。当孩子问及父母时,只能问“我这样做对了吗?”而不能问“我应该怎样做?”启发引导孩子先做后问,不可先问而后做。这样要求孩子,就能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思想,不断培养他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逐步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四、培养孩子的进取精神,还必须注重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高尚的品德。养成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尊重他人,这就有一个情感问题。何为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还有对事物或人的正确与否的辨别等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形成了懒惰思想,压制了进取精神。体现在待人感情冷漠,处事自以为是,争抢,霸道,或无所谓,在学习上任其发展。试想,这样的孩子有进取精神吗?家长应当及早认识这一问题,随时随地,无时无刻讲些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感人事迹。如封建社会的“二十四孝”有可取之处,一代伟人一生尊敬老师的事迹有口皆碑,外国居里夫人也是尊敬的楷模,凡此等等都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好材料,让他们从小爱憎分明,立场坚定,为进取精神的培养夯实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篇10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深化。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不仅是符合国家有关教育法规的要求,也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的需求。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家长教育子女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每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仅担当孩子启蒙教育的重任,而且还要帮助孩子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自学习惯,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未来人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庭素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重视学习,轻视个性发展

时下,家长们一见面,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在班上的排名如何,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等。把成绩作为衡量子女学习表现的唯一标准。而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发展等关注得很少,使得孩子心理调适能力不强,遇到矛盾、苦恼及困惑的情感,常常压抑在心里,不能很好地调整,以至于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重视结果,忽视学习过程

许多家长看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在班上的名次,轻视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多归咎于孩子努力不够,贪玩。为促使孩子能提高成绩,就不断施加压力,使其更加努力,久而久之,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提高成绩,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厌学情绪。在孩子的学习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了解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不以成绩优差,或喜或悲,要帮助孩子摸索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通过不断努力,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重视自身保护,忽视道德教育

在道德教育上,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在学校行为要大胆,不要被欺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人做事做到“不吃亏”,局限于对孩子的保护性上。而在忠孝、诚信、友爱、尊重、容忍、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对是非混淆不清,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三、家庭素质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1.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及同步的原则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教育者的学生家长,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和修正,变“望子成龙”为“望子成才”,由“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同步进行。家长要配合学校合力教学,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演奏好素质教育的交响乐章。

2.尊重、民主、友爱的原则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独享的权利,孩子也可以影响教育家长。家长应当允许儿童对所受教育、影响做出自己的选择,成年人应当把属于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人看待。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孩子,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发扬民主,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和益友。

3.一切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

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高度的自制力,宽容、谦虚、善良、正直的品质等。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健康的思想、健康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其次,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让孩子多看书、看好书、多观察、多思想,开阔视野。既要帮助孩子学好课本知识,更要帮助孩子掌握实际生活的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增强生存的本领。

4.家长以身示范的原则

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二是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不断提高文化知识素质。三要认真学习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科学,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四、搞好家庭素质教育的建议

1.家长要不断学习,家长应具备家庭素质教育的系统知识

家长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教育经验,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水平。任何一个家长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不懂的领域,当遇到自己不懂的领域时,要研究寻求帮助的渠道和人员,借助书本,借助电脑,参加一些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家长会等,相互交流经验,更多地了解孩子。

2.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作为家长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大声称赞,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孩子的“闪光点”,要给予赞赏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对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永不气馁,要给予孩子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家长应与学校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

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是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如果我们的家长也配合学校和老师,在家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学习传统,形成“学习型家庭”,那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培根早就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里,不如说握在父母手里。”父母爱孩子,就要提高父母的素质,“学习型家庭”中的父母素质会不断提高的。家长果真意识到这样,学校的教育也就会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作也会更富有情趣。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信息社会里,必须确立“万物皆备于我”的大教育观念,整合一切教育资源,教育的功能才会得到更全面深刻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