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教学能力十篇体育教学能力十篇

体育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2:43

体育教学能力篇1

对教师自身利益主要问题的关心热点

1、“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是体育教师对待待遇问题的合理要求体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既具有一般教师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工作特点(室外作业多,体力活动多),本应受到特殊的照顾,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师,不求照顾只求平等,这又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啊!但是在我国的个别地方,还存在着歧视体育教师的现象。表现为体育教师不能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工作服装无法保证,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公平、合理、平待”是体育教师对待职称问题的基本态度职称向来是知识分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评聘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在此可题上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即不求特殊照顾,只求评职称公平合理,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

3、"保证基本住房条件”是体育教师对待住房问题的普遍要求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一直是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难题。调查表明我们的体育教师理解国家的困难,不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只希望能“保证基本往房条件”。为此我们呼吁会社会都来关心教育,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4、“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体育教师对家庭问题的主要关心热点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体育教师对家庭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子女的抚养教育和赡养老人”上的也就不足为奇了。社舍各界所能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育事业中来。

体育教学能力篇2

摘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本文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体育能力体育教学

一、体育能力的内涵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

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

依据体育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本质特征;制定出构成体育运动能力的六种基本成份,即:(1)身体锻炼能力;(2)运动能力;(3)开拓创新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保健能力;(6)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

二、身体锻练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政治和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地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高校体育提出培养大学生具备能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为此,就必须在大学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三、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始末,教学中应考虑: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学生技术,而不顾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避免学生站在运动场上。

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

五、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六、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2.要使学生自己能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掌握和控制运动量、运动负荷,防止在教学中产生伤害事故,同时,还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做练习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3.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七、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课外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形势;同时,随着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作为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定位于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因此,为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及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仍局限于课程设置体系内。因此,着眼于课外活动、充分挖掘课外培养途径,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成为一种必然,它是课程体系培养的有益的补充。

1.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结构不合理,综合性不强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是“杂烩式”,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多,其中部分课程内容重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学校体育学”课程中。此外,各高校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体育专业技术,忽视基本教学理论的传授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专项技术课程仍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导致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从而造成培养的学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师时,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甚至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

1.2教学实践不足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甚至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课程,在部分高校几乎完全以室内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实践课程,学生无法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致使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尽管诸多高校安排了教育实习,但是重视力度不够,多数高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以致学生的教学实训机会少,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

1.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目前,部分高校不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未适时调整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导致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2.课外途径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弥补功效

2.1弥补“课程门类多,主导方向不明确”的不足

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课程的开设上是“杂烩式”的简单拼凑,开设的课程种类太多,使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向模糊,而且这些课程又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专业学科知识,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较薄弱,专业技能不理想。以至于学生常常感到“面面俱到,但面面都不到”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不改变学校开设课程的前提下,思考开辟课外途径,可充分利用课外闲暇时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完善能力结构。

2.2弥补“侧重专项技术,其应用性不强”的不足

目前,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与基础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无论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与原来相比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仍以追求专项技术上的精深为重点,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特别在专项技能教学上,忽略了与中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挂钩,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不能满足基层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需要,使学生觉得难以胜任基层体育教育工作。因而,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途径,通过参与开展的各种教学比赛,让学生亲身体会中小学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教学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2.3弥补“教学实践机会少,教学能力不强”的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教学课程都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缺少专门的教学能力的实战训练课程,致使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不益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尽管各高校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但人多课时少也无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因此,毕业前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然而体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仅仅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提高教学能力是不可能的[2]。为此,通过课外途径开展的教学课件设计比赛及试讲练习,再加上毕业前的实习,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

3.1拓展培养途径

拓展培养是在强化学生基本师范技能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一是开展设计体育游戏的比赛,有针对性地以中小学生为假想对象,在比赛中实现角色互换,同学们密切协作,充分体验中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及规律,为学生今后作为体育教师奠定基础,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多媒体制作比赛,一方面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3.2专项培养途径

一是开展教案编写比赛,通过教案编写比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比赛,学生通过对比赛的精心准备,不但可以熟悉教案编写过程,还可以强化专业知识。二是进行说课练习,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普通话水平。三是进行教学比赛,班上各专项小班分为一个组,组内各成员之间进行比赛,请教师予以综合考评,并给予指导。这种“实战演练”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在校教学实践的机会,还可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术语的正确使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进行试讲练习,学生按学号进行试讲,并对每位同学的试讲进行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通过他人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3实践培养途径

大四学生除了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实习外,还可通过自己寻找或教师的介绍到相应的学校以顶岗或代课的形式进行“实战演练”,为其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起导向作用。此外在为期三个月的实习期间,学生的实习经验及体会,在实习结束时,将实习成果制作成简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他人的亮点可借鉴、创新为自己所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作者:周国梅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语言应用能力;体育教学;肢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G807.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5)11(c)-0118-02

1提高大学体育教师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一般都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直接抽象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强,比较关心与自己学习有直接关系的学科。那么,体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与学业成绩的辩证关系。现代大学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并以顽强的毅力和耐力刻苦地学习。但有时他们也苦苦思索,想求得更好、更科学的效率高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正好给体育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使学生了解只有强身健体,才能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只有建立起严谨的生活规律,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重视体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体育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充分利用语言在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交换意见、协调各自活动中的艺术形式,利用体育活动的生活气息强,运用体育教学和锻炼内容的丰富、生动性,搞好大学体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声音宏亮、语言生动,就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课堂语言表达出色、顺畅、准确、运用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剖析富有特色的体育教育语言不难看出,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体育教学任务,进一步推动学生世界观的良好形成,重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注重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大学体育教师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性促进体育教育的进步发展

2.1体育教学语言要有针对性

体育教学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动,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专业名词和术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语病,尽量使用简单而准确的话语,要准确讲解动作要领和概念,需要讲清楚难点、重点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已经教过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把握新学内容的吸收掌握。

2.2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利用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对学生的合理调动、指导和鼓动作用

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这种教育可以是教材所蕴含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课堂的组织实施,通过使用合理的口令、口哨、肢体语言创造体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借用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动来合理组织队列队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及时、合理而顺利进行。坚持正面教育,贯彻启发诱导,以表场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并正确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语言、语气要适当,实事求是,不能夸大,防止简单粗暴。语言可激起学生的兴趣,批评教育和比喻必须考虑有利于课堂教学,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启发和对动作要领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的能力,相应可以培养大学生守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这样必将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体育教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方法

语言表达能力和示范水平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同时语言的运用也体现了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以及本人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应用方面进行专业培养和锻炼,以提高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语言的能力。

3.1体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正确使用课堂语言,强化基本功练习

上好一节体育理论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生理卫生常识,其次是对课的组织、讲授和表达的能力等。课既要上的生动,又能达到启发教育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经常收集、积累一些体育方面知识、素材和有关科学统计数据,还必须抽出一部分精力从事有关体育理论和技战术等方面的研究与讨论。这样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在工作中加以应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课堂语言是教师主要的基本功之一。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难。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要简明、易懂,话不在多,说清为止。要注意语速与声调的变化,要讲的生动,切忌枯燥呆板。语言要规范,合乎语法和逻辑,语言声调的适当变化,结合重点或难点内容变化,才能引导起学生注意。

3.2健全完美的人格是体育教师必备的素养

完美的人格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展示,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当今是知识激增的时代,体育教师不仅在动手能力和技巧上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要在体育理论知识、跨学科相关教育知识、体育锻炼保健、预防、处置等多相关学科的边缘知识领域下功夫研究和学习,每位教师应扩大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和结构,提高学生对现代体育知识和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

3.3拥有全新的知识结构是体育教师应用语言艺术的重要基础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科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普通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应当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教给学生。新学期理论课教材,应选择对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有帮助的又能被学生理解的体育知识,生理卫生常识、建立正确、科学的体育观。随着学生求知欲的增强,结合人体特点与运动项目的相互关系,讲授体育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运动等系统的作用。并例举一些生理指标作为指导锻炼的科学依据,来进一步说明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在锻炼中常遇到的一些损伤进行分析讲授,通过这些讲授,不但能帮助学生在锻炼中预防损伤、科学地进行锻炼,并在实际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辨别损伤、处理疾病,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专项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要结合专项技术的锻炼价值、锻炼方法、比赛规则和裁判法,使学生学有所用,用之受益,学生才能学有兴趣,更利于终身锻炼。

4体育教师语言合理运用应符合教育对象的特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指导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语言诱导、示范讲解内容和方法都要符合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若只用一种陈述方式难以使全班同学都接受,教师要采用多种陈述方式加以讲解,但要避免重复罗嗦。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锻炼和教学中增加比喻语句的使用,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因为比喻常常用简单和常见的事物去说明其他事物,即使学生从未接触过其他事物,也能从比喻中想象其形象,领悟其含义。总之,广大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在重视动作规范、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加强理论课的教学。要结合体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合理的语言艺术,提高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自觉性,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健身锻炼的理论和方法,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家生.论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功能[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3(4):56-57.

[2]王兵克.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语言使用[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08-109.

[3]张树玲.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71,107.

体育教学能力篇5

一、当前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

近些年来,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具体因素分析如下:

(一)教师职业压力感因素

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而现实生活中教师诸多方面却不甚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有些教师情绪不稳,产生心理波动。如此多方面的原因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影响工作效果。

(二)教师个体心理因素

目前的素质教育改革仍不彻底,应试教育只顾中考成绩,体育成绩虽然纳入中考,但仍然流于形式,教学使命感与责任感、自信与自卑、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感受会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无法排遣的教师来说,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

教师的松懈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的不严。体育学科长期以来始终处在文化必修课围范类,从小学到大学不间断开设。这样的规定不仅没有引起教育界对体育课的重视,反而认众人产生了一种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之课,没有什么内涵。体育老师就是学生头,带着学生玩好,别出安全事故就行了。这样的思想和认识存在于很多老师甚至领导的脑子里。故此,很多学校除非上级单位到校督察体育工作,否则对体育课教学是绝对不闻不问。这种具有明显功利性的应付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学校。长此以往,是直接导致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鉴于此,亟待教育行政部门能下决心,加大力度制定出台一些与学校一把手政绩直接挂钩的奖惩制度,不要仅仅看竞技体育的成绩,也要看该学校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提高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才会有明显的改观。

(二)加强体育教研培训,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戈登•德莱顿说:“如果没有把主要的重点放在教师培养或不断地培训上,那么也没有任何教育改革会取得成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种种实践证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研修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研部门我们深感肩上担子之重,结合我区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将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培训计划,做到每一次教研活动都能让参加的老师有所收获,在提高教研的有效性上多研究多思考。努力将教研工作做得更好,促进我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慎重遴选教学内容

运动是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素材,对它的加工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化,这是体育教师准备教材的重点、难点。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一是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逐步改变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渗进一些与教材项目有关又能进行游戏或比赛的内容,如小学的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空中技术就应简化;球类教材也可以简化,篮球的“三人制比赛”,足球的“三人或五人比赛”等内容,简化了规则,简化了活动形式,教学效果很好;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还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四)优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能力;培养

1前言

随着现代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呈现着严苛的趋势。[1]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说,很多因时代而改变的作息方式与生活习惯,却在困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情况,所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要选择适合的方法,维持自身的健康状态。尤其是要重视体育运动,来强健自己的体魄。或许一些成年人在进入社会之后,被繁琐的工作所困扰,并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运动健身当中。然而对于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却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来为自己的健康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体育教学是传授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2]1.1概念解析1.1.1体育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较,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化的体育教育呈现着学科中心化以及课程科学化的倾向,并且技能传授和增强体质的目的性也越来越清晰。体育教育更多的开始注重实践性,对于缺少劳动生活的学生们来说,意义非凡。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而其中便包括对体育教育的重点阐述,表明了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1.1.2体育能力与运动能力所谓能力,主要就是指人们在完成一件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协调性和身心统一的才能。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是对能力的性质划分,而体育能力则属于特殊能力的范畴。简单来说,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们所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就是体育能力的表现。运动能力就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2体育教育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作用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体育事业不断朝着更加社会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3]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体育能力的定义范畴比较宽泛,其分支还包括体育技术、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等等,是一种综合身心个性品质的表现。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体育教育的过程。教学过程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一方面是身体运动,另一方面则是精神能力。2.1培养身体运动能力在拥有相当体育技能、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所能够获得的运动的本领,就是运动能力的概念。[4]运动能力是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更是反映一个人体育能力的直接指标。通过体育教育的过程,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专业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传输,并将重点的内容牢记在心中,方便以后学习更多的运动项目。2.2培养精神能力2.2.1自我控制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可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能力缺陷。在没有接受过系统体育教育的情况下,其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都会呈现出较低的水准,那么其组织和管理能力就会表现的很弱。可能会有一些人认为体育教育与组织教育能力不挨边儿,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体育教育能够带给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客观来说,体育活动中存在着很多竞赛和团队合作,那么在这些行为中,无疑都会辅助学生提升管理和组织能力。2.2.2提升反应力和创新力作为一项趣味性的教学科目,体育教学应该是趣味性最强的存在。然而从实际的情况来说,体育项目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系数。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运动员受伤的例子。其实这些运动员已经做好热身以及相关安全方面的准备,可运动的魅力有时候就体现于其不可预见性,意外事件频频发生。而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在足球比赛当中,运动员身体上的接触与碰撞,一些动作行为的发生,都可能是危险情况的诱因。

3结语

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10]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运动成为了一件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事情。但从实际的体育教育环节来说,通过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同时,不仅可以强壮学生的身体,强化身体素质———身体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够通过身体上的运动训练,来升华学生的精神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和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查显屹.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7-15.p103

[2]张旭生.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8-15.p137

[3]陆敏.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与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0.p151

[4]高庆春.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探讨[J]理论观察.2011-04-20.p124

[5]施宏伟.高师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12-30.p66

[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4

[8]王艺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尝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1(16):44-47.

[9]任卫红,朱一鸣.析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26):178-179.

体育教学能力篇7

关键词:提升;兼职体育教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50-02

兼职体育教师就是指学校担任其他学科教学的老师,同时还担任体育学科教学任务的非体育专业教师。他们是目前专业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有效补充,由于他们在体育课堂教学时缺少专业的运动技能传授,从而影响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设想,以此快速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堂能力教学。

一、选择兼职教师,兴趣为本

在当前兼职体育教师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有针对性选择兼职体育教师,为快速提升兼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因此,在选择安排兼职体育教师的时候要选择喜欢体育,并愿意为体育教育奉献的教师来兼职;要选择具备一定体育素养的教师进行兼职;要选择具备运动天赋的学科老师进行兼职。以此激发兼职体育教师的激情,提高体育专业素养。这也利于后期的培训,为快速提升体育教师把握课堂能力奠定基础。

二、创作体育素材,送教课堂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下,微课、微信视频已经悄无声息地深入到了体育教学的课堂。通过整个区域进行微课课程资源的整合,拍摄小型微课,不仅可以为体育资源提供素材也可以快速让兼职体育老师上手教学。为他们提供快速提高体育教学能力的技术支撑。高新区主要做法:把小学水平一到水平三的课内出现的教材内容或者重要的知识点由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微课录制。(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拍摄不同视频,并创编成一系列的资源库。每节课上课之前在资源库中抽取准备、基本、结束部分内容创编成完整的一节课。通过观看视频教学进行模仿,让兼职体育教师明确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再进行授课。这种以微课为载体,储备有效体育资源的素材,并送教于课堂,是让兼职体育教师们通过这种手段快速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手段。

三、注重团队合作,以专带兼

苏州高新区每所小学校都有一支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可以手把手指导兼职体育教师,提高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有计划性地组织安排专、兼职体育教师师徒结对,师傅带徒弟,体育组使用材、参照案。发挥团队合作能力,安排师傅每周进行听课并定期开展有效评课,以专带兼,这种互赢的方式、为快速提高体育课堂专业水平提供了技术指导。

四、同一考核标准,共促进步

以往兼职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理解的偏颇,把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简单化,降低了体育运动技术的传授。“快乐体育”成为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各种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认为只要能组织管理学生,就能上好体育课。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缺少考核监控,导致一些兼职体育教师,上课没有教案,教学没有教学目标和一定的教学内容,只是带着孩子们做做游戏,缺乏体育课应该有的练习密度、负荷和强度。在教学技能方面没有专业技能示范和展示,让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要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兼职体育教师缺乏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教研室采取对兼职和专职同等考核,并进行同体异构,让兼职体育教师倍感压力,促使他们尽早明确体育教学的步骤以及体育运动规律,以此提高上课的技巧和课堂的实效。

五、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实效

为了更好解决目前存在兼职体育教师的现状,借助区域内培训是最好的一个手段。在培训前做好问卷调查,找出老师最需要的内容。比如:体育教学的常规、组织形式,运动安全,简单的运动生理知识、运动负荷安排,场地器材等等都需要了解。培训的形式,除极少的集中培训外,教研室制定兼职教师培训翔实的计划方案进度,开展化整为零的“影响小、效果好”小规模形式的培训;教研室组织的“送陪下校”的培训;相近2~3所学校的开展的小范围联合培训;这种多样性的体育培训项目,为兼职教师由兼到专的发展做到少时多效。

六、搭建竞赛平台,展现才华

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一般都是通过基本功比赛以及评优课的选拔,对于兼职体育教师缺少选拔机制。为了更快速提高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把握课堂能力,制定出一套适合兼职体育教师的基本功比赛、评优课的方案,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赛,教研室牵头承认各种比赛的获奖。为兼职体育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兼职体育教师的授课激情和体育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

引言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搞好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仅是学校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体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身综合能力级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对体育能力的培养,是把学生从“摇篮”里解放出来,学会自我教育而终生受益的战略性措施。而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在相当的时间内,注重体能、崇尚运动,从而把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去发展,导致在把握教学目标时进入了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误区。它也仅能是“授之以鱼,只供一顿之炊”而难以终生受益。中国高校目前为在校的大学生开设体育课,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占8个学分,以每周一节90分钟的大课形式授课。一年级开设基础课,在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面临着逐渐被社会体育所代替的可能,而且我国前期的应试教育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存在着一种倾向:中小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体育教学,大学应当是应用和实践的场所,所以没有必要在大学建立必修课。因此,大学体育的危机愈发明显。

二、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唤起学生对体育的饥渴,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终身体育和现代生活的需要。所以高校的体育教育将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将体育科学作为一门主要科学去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休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重点,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互相促进,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随着现代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现代高频率、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就必须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作为物质基础,才有竞争的资本。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其毕业后,在漫长的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健康状况,根据环境、气候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变化,科学的选择体育锻炼身体的内容与方法。并在锻炼中及时测定评价自我的形态机能和健康水平,调整锻炼计划,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享受运动乐趣,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身体锻练能力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二)、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教育过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并把体育锻炼变成一种兴趣和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去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感受,从实践中学会并掌握锻炼方法,提高独立锻炼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实践过程即体育课教学;二是运用知识、技术、技能的实践过程即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要真正使学生提高体育能力,掌握体育本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六、培养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5.1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各项运动的基础知识,竞赛和裁判方法。了解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种机能变化的规律和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与影响,并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所采用的有关方法和内容选择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设备,使理论课上的生动有趣.近年来许多省市编制了普通高校学生用的体育理论教材,改变了长期体育课学生无书状态,这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5.2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体育走终身化道路,增强全民体质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统一指挥和组织纪律性的教学格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创造更多的条件来锻炼他们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实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师生讨论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

(2)贯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个别辅导,选择相宜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努力培养并提高、能力差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练习中享受到身心锻炼的乐趣。

(3)教法和身体锻炼法相结合.。在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教学中,一定要介绍练习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在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中,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以发展学生自我体育为主。在“教”和“学”双边结合的同时,以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练”为主的自觉性,使学生体力和智力并用,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

5.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保证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为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不仅靠每周2节体育课,而应靠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如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举办的体育知识系列讲座、训练班、表演、竞赛等活动。特别是在体育专项课中难以普遍开设的某些运动项目,都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满足,使之在不断地运动中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5.4指导学生制定科学锻炼身体的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使其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时间等条件确定锻炼的目标,选择锻炼的项目,制定好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老师要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既增强了体质,又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自我锻炼的计划,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5.5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能自觉地将体育教育中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念、原则、信念、理想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作出的一些个性表现行为不要随意训斥、轻易否定,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掌握体育技能,要在课堂中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树立坚强的意志和经受挫折。

5.6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中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有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等多方面的形式内容,但要使学生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观念并转化为行动,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加强对这一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才可能持之以恒并最终养成习惯。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和对于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素质的体现。为使大学在校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体育老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而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责无旁贷。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时,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就越大,终身体育的意识就会越牢固。

5.7改革考评方法

我国体育的考评主要包括理论考评、运动考评、达标成绩、出勤等方面。目前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的范围是存在着缺少科学量化的不足,同时这种考评形式忽略了学生在身体及运动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教学的考核与评价,表面上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检验,实质上应是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教学。对学生的考评,应当注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体现出学生个性的活动过程。

六、结语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而体育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合理应用正确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的途径和手段,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理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启发和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体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到终生体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茂柱.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刊,2007(14).

[2]祁海霞.等院校体育能力结构及其对策研究[J].学与社会,2007(8).

体育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交际能力自信心

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教学不仅是简单的传授技术动作,更应该通过体育教学在“看、听、想、练”的过程中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创新能力、锻炼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及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结合如何培养学生的种种能力,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要着眼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要通过学生“看、听、想、练”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例如:在新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体育教师要通过精彩科学的语言讲解,标准正确的示范,指导学生基本听懂、看懂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并能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模仿和练习,使学生能正确地完成规定动作和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的运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自己学习新知识的观点和主张,而且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创新技术动作。这些体育学习能力的取得,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只要学生掌握并具有了体育学习的能力,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也就会越来越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对游戏和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意识。要做到这一点,体育教师要不断运用多种(重复练习、循环练习)的教学方式;身体练习的组合或进行练习时的外部环境要合理,器械的高度和运动负荷要适当,采取一切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营造好的学习和练习环境。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采用体育游戏法(体育教师组织学生按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有象征性内容和情节的综合性身体练习方法)。运用体育游戏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练习效果,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掌握跑、跳、投的技术动作,增强体育运动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体育创新思维,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就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探索和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探索、想象,就没有创新,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实践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体育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根据体育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某些内容、技能上进行无拘无束的创造性想象,同时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为了达到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的自我锻炼能力,体育教学中多采用让学生重复练习某一种动作的练习方法。但是,练习次数越多,并不意味着练习效果好,多练习固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识记和保持,但效果不是随着练习的次数增加而增强的,实践证明,学生的锻炼效果并不好,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因此不能盲目练习,无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发现,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个性特点:相似的兴趣和爱好。一个只会啃书本而没有自己个性的学生是很难找到自己的社会交际活动范围的。只有不断扩大知识面,有一定的爱好,才能具有广泛的交际,同时获得社交活动的自动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持久的发展下去,形成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体育教师在集体中是参加者,鼓励在集体中的所有学生积极交往,使学生在集体间打开更多的交际渠道,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致使独生子女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并且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致关重要。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通过真挚的交往,使各自的情感走向成熟的同时,道德品质的成熟也接踵而来。例如:足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使人的意志得到锻炼和增强,同时也会因为成败而产生失调心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调整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理念,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特征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七、坚持正面教育,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的特点是:教与练的密切配合,师与生的频繁接触贯彻教学课的始终,学生却有向师性,都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指导信息,了解到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和期望,教师对学生的评定,如果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是积极肯定的,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一般就要好一些,相反,如果所获得的评价是消极的否定的,则他们的自我形象相对就要差一些。要想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要想学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如:一个微笑、一声赞扬、点点头、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肩膀表示肯定、鼓励与赞赏,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你很棒”、“真勇敢”、“真厉害”、“漂亮极了”。当学生产生害怕、胆怯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你能行”等话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信心,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多鼓励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感到我能行,再经过努力肯定能做好。当然,在教学中也不能一味的表扬、鼓励。在课堂中身体素质较好、学习技术、技能较快的学生,常常出现的一些自满情绪,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批评。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活泼愉快、团结合作,勇敢顽强以及不怕挫折等健康的心理素质;推行素质教育,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点和综合功能。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能力篇10

体育能力是指完成体育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体育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

体育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和培养,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体育能力包括:一般身体活动能力,独力进行锻炼的能力,审美能力,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在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和形成的,也就是说体育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最基本途径,我们体育教师应将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把常规教学和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结合在一起。

一、一般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般身体能力除包括身体的基础活动技能(走,跑,跳,投,攀蹬,爬越)外,还应包括对动作的判断,分析,理解,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只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改造和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填鸭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反过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我们体育教师应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心理品质融汇到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的作用。

1、利用各种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2、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过去教学中的“要我学,要我练”改变为“我要学,我要练”。使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从而养成自觉的、经常锻炼的习惯。

二、独立进行锻炼的能力

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上课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始终都是按照“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错,五提高”进行,学生至始至终都在按照教师的意愿行事,使学生离开教师就不知该怎样进行锻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我们不应过多束缚学生,在把各种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后,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并在练习活动中得到提高。

1、教师传授了一定的技术方法后,让学生自己按照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活动。比如,学生掌握了篮球投篮的各种方法之后,可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对各种方法的理解进行练习,教师督促指导。

2、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整理部分可让学生轮流带。

3、课外活动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选择组织。

三、培养审美和自我监督与评价能力

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从而促进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净化人的心灵和陶冶人的心性。

体育教学通过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塑造健美的形体,培养学生养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体姿态。通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通过各种不同项目所表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的人体运动,使学生不仅会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动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种动作正确而富有美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应注重知识性与健身性相结合,在理论课上既能让学生掌握运动文化知识,又能掌握运动原理和运动保健方法。也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在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与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锻炼中运用医务监督的习惯。

1、通过学科类教学,让学生深刻的认识体育的意义及身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2、生物、健康、卫生方面的知识。

3、运动营养、医疗保健知识。

4、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科学锻炼的方法,原则,规则裁判知识。

5、自我医务监督与评价的方法等。

总之,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功能。能力和技能是概括化和类化了的知识,知识是能力和技能的经验总结和基础,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能力和技能,直接影响着知识的吸收,消化和迁移,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扩展和运用。正因为这种关系,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体育能力,才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良好行为、自觉支用医务监督自我保健的习惯。在教学中将知识、技术、提高身体素质与能力教学体系有机的统一起来,冲破传统的框架,建立一种体力与能力并重的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体育运动学》

[2]《医疗保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