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护理诊断意义十篇护理诊断意义十篇

护理诊断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14:59

护理诊断意义篇1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儿窘迫;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1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001-01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和酸中毒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征状,临床表现为胎心率改变及羊水污染,发病率为2.7%~38.5%[1]。胎儿窘迫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可直接威胁围生儿生命和造成生后永久性神经损伤后遗症[2]。为降低围生儿病死率,必须尽早对胎儿窘迫进行明确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胎心监护作为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发,其能够及早诊断胎儿窘迫,使宫内异常得到及时处理,保证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随着围生学发展,加强孕期胎儿的胎心监护,对早期诊断胎儿窘迫,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有实际意义[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孕妇120例进行观察,并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两组,实验组:住院号为奇数,60例,平均年龄24±2.6岁,平均孕周41±3周,产前进行胎心监护,多次检查以最后一次为准。对照组:住院号为偶数,60例,平均年龄23±2.4岁,平均孕周39±5周,产前进行听诊器听诊。两组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胎心监护方法

用SRF618H型胎心监护仪,采用腹壁外监护法。孕妇取平卧位,将涂有耦合剂的胎心探头放置于孕妇腹壁胎儿背侧胎心最响的部位,进行无负荷实验(nSt),连续记录20min,如20min内无胎动则再延长20min监护时间,必要时可推动抬头或胎臀以唤醒胎儿或重复测试。

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阳性(有反应型):①胎心在120次/min~160次/min;②20min胎动在3次以上;③胎动后胎心增速15次;④增速时间持续15s;⑤基线变异6~25次/min。阴性(无反应型):①40min钟无胎动;②胎动后无胎心增速;③基线变异≤5次/min[4]。

1.3胎儿窘迫指证

产前、产时无胎动或宫缩情况下,出现胎心率>160次/min或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样本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胎儿窘迫情况

实验组用胎心监护诊断为胎儿窘迫52例,诊断符合率为94.5%,而对照组使用传统听诊器诊断为胎儿窘迫39例,诊断符合率为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种诊断方法诊断胎儿窘迫情况比较

2.2两组诊断方法分娩方式情况

实验组采用胎心监护诊断为胎儿窘迫者,多采取剖宫产和胎头吸引分娩方式,两种方式占86.7%。对照组采取顺产分娩方式者较多,约占35.0%,两种诊断方法分娩方式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诊断方法分娩方式情况比较

p

2.3两组诊断方法与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实验组采用胎心监护有90.9%(50/55)的患者发现明显的与胎儿窘迫有关的因素,而对照组有74.5%(38/51)的患者找到窘迫相关因素。在新生儿结局方面,实验组导致新生儿窒息3例,约占0.5%,而对照组导致新生儿窒息10例,约占1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两组诊断方法与胎儿窘迫相关因素

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p

3讨论

胎儿窘迫是多种因素导致胎儿在子宫内出现缺氧、酸中毒等改变的总称,严重时可导致胎儿脑神经受损和新生儿窒息,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直接关系到母体及围生儿的预后。胎心率、羊水性状、胎动计数、胎心监护、胎儿血气分析等是目前诊断胎儿窘迫的主要指标,而胎心监护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胎心监护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是应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是正常评价胎儿在宫内的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6]。由于其能够分辨出胎心瞬时的变化,并可连续动态监护,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为灵敏的监测胎儿心脏活动的方法,将胎儿病死率从3‰降至0.5‰[7]。胎心监护具有简单、方便、可靠、连续监护的优点,对胎儿窘迫可及早诊断、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听诊器检查胎儿胎心率,但无法获得连续资料及胎儿缺氧早期的变化,而胎心监护不仅能连续监护胎心率的变化,还能动态了解胎儿的发育,因此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有研究表明,胎心监护仪与听诊器比较敏感性更高,它作为筛选胎儿低氧的手段很有价值[8]。本调查结果显示,用听诊器诊断法根据胎心率、羊水污染等临床表现诊断胎儿窘迫39例,经胎心监护仪监测,诊断胎儿窘迫52例,而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际诊断为胎儿窘迫者分别为51例和55例。听诊漏诊12例,漏诊率为23.5%,而实验组则漏诊3例,漏诊率仅为5.5%,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胎心监护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脑缺氧对胎儿造成的损伤。胎心监护诊断患者为胎儿窘迫,并了解患者导致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在分娩时就会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一般选择剖宫产或钳产,就会尽量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研究表明,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经阴道助产分娩[9]。本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诊断为胎儿窘迫者86.7%选择剖宫产或胎头吸引分娩,有90.9%的患者能找到窘迫因素,新生儿窒息率为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胎心监护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判断出胎儿窘迫的情况,使产科医生能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让胎儿尽快脱离缺氧环境,保障母婴身体健康。因此,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减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45.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0-365.

[3]焦玲洁,张珂.远程胎儿监护在高危妊娠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373-374.

[4]何艳君,黄文宇,高锦文.胎动与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窘迫中的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3):45-49.

[5]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3-95.

[6]张春清,温春丽,孟春艳,等.胎心监护在胎儿宫内窘迫诊断及分娩方式选择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2):1192.

[7]JulintparermD,phD,etal.JwhitefetalheartratemonitoringCurrentprobleninobstetrics[J].GynecolFertil,1999,22(1):156.

护理诊断意义篇2

【关键词】急诊;急腹症

急性腹痛疾病总称为急腹症,其包括内科、外科及妇产科急腹症。急腹症作为常见的急诊科疾病之一,主要特征为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分诊工作的实施对急诊急腹症患者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急诊科护士应掌握正确有效的分诊方法,以促使抢救工作的良好实施。我院于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对急腹症患者进行了分诊及急诊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急腹症患者36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经急诊诊断为急腹症并入院的患者共35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临床分诊技巧概括为分诊公式,主要包括:①Soap公式[1]:S-Subjective(主观感受),对患者的主诉及伴随症状等主观感受资料进行收集;o-objective(客观现象),对患者的体征及异象等客观资料进行收集;a-asses(估计),收集资料经综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析得出初步判断;p-plan(计划),参照判断结果根据轻、重、缓、急4个等级进行专科分诊及就诊。②pQRSt公式[2]:p-provoke(诱因),发生疼痛且病情加重或缓解的诱因;Q-Quality(性质),钝痛、绞痛、刀割样、烧灼样、针刺样等疼痛的性质确定;R-Radiate(放射),是否存在放射痛及放射部位的确定;S-Severity(程度),疼痛程度的确定,可根据程度将其划分为1-10分;t-time(时间),疼痛起始、持续、终止时间的确定。③CRamS评分[3]:采用循环、呼吸、运动、语言4项生理变化及解剖部位的伤情判断方法。以CRamS代表,每项可记2分,记1分为轻度异常,记0分为严重异常,总分为8分。记分总分越小,说明伤情越为严重。依据病情程度对其进行判断,患者因疼痛的影响,存在急躁、紧张等负面情绪的程度不同,且需要即刻获得诊治。分诊护士以关切的语气对患者病情进行询问,确保分诊的准确和及时,同时掌握患者的既往史,分析其与本次急腹症发病的关系,以此作为依据促使分诊措施的有效进行。对照组经急诊途径就诊,同时给予相对应的专科治疗。全部患者经Ct、B超、X线、实验室检验、手术证实、腹腔穿刺及查体等对病情进行确诊。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最终诊断的准确率及就诊时间(就诊至专科治疗的时间)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资料,组间比较采用u与X2进行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和就诊时间的比较情况见表1。

3讨论

急诊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护理工作中,分诊护士必须掌握急腹症的理论基础知识,在丰富临床经验的指导下,凭借自身敏锐的观察力正确地进行迅速判断和确定,才能促使对患者的有效抢救和治疗。右上腹,中上腹疼痛一般常见于外科疾病,包括胃溃疡、急性胃肠炎、胆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等;左上腹胀痛多见于胰腺炎;剧烈持续性上腹痛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频、尿急、血尿或伴随腹痛及输尿管结石绞痛等;排除内科疾病的妇科腹痛常见于黄体破裂、卵巢肿瘤转移及宫外孕等疾病,成年女性腹痛时需要对其进行月经史的询问,掌握患者贫血貌、停经史、血压下降等情况,同时可考虑为宫外孕。心绞痛患者疼痛能够放射至肩背部、上腹部,往往伴随右侧胸部隐痛,心悸、气促、胸闷等心脏病症状并不显著,中老年患者上腹痛时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有效确保分诊的准确和合理。急腹症严重患者可产生休克,休克状况及时发现后应予以积极处理,同时对t、p、R、Bp进行监测,做好输血、配血等工作,并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当急诊患者的分诊工作完成后,还要进一步对分诊的正确性进行证实,通过探讨分析最终促使分诊正确率提高。如果分诊发生失误,必须加强与医生的联系,并直接到手术室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最终的确诊情况,共同对判断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医生的经验及教训,促使分诊工作质量有效提高。若诊断并不明确,不宜使用镇痛剂,避免其药效将病情掩盖,影响病情的观察及处理。此时护士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并最终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诊断明确并决定手术的患者,应及时完成配血、备皮、皮试等腹部急症手术实施的准备工作,同时向患者告知手术操作的必要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以取得患者的有效配合。需要住院的患者,护士需要及时与相关科室进行联系,并将患者护送进病房,同时与病房护士做好相关方面的交接工作。经过上述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在各项操作严格执行的基础上,均可促使急腹症患者得到有效诊治及护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组病例中,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并不显著,而就诊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说明早期专科治疗对抢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尽早脱离病症的威胁,并有效降低伤残率及病死率,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急诊分诊工作对于确诊率的提高非常有效,而急腹症患者的治疗和急救工作的实施也就更为良好,为此,分诊及护理工作值得临床推广及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明凤.浅谈预检分诊准确性及设想[J].实用护理杂志,2009,3:36.

护理诊断意义篇3

【关键词】超声检查;妇产科;急腹症

急性腹部,在妇产科是常见的,是指妇产科疾病引起的急腹症。通常表现出典型的症状如反弹疼痛、肌肉张力和完整的腹部压痛。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危及患病人员的生命。因此,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对妇产科急诊患病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妇产科急腹症大部分症状伴有明显的急性腹痛,难以诊断,易误诊[1]。病理检查是妇产科急腹症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复杂的过程和缓慢的进展,它不适用于广泛的应用[2]。近年来,超声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一点,本研究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次研究选取166例急性急腹症患病人员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至2019年11月本院收录的急腹症患病人员166例,并随机分为数量相同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3人。实验组83例患病人员中:年纪23~45岁,平均年纪(27.41±12.38)岁。对照组83例患病人员中:年纪25~46岁,平均年纪(28.42±12.41)岁。此次调查纳入标准:本研究已经得到伦理委员会批准,可以进行研究;全部研究对象均为急腹症患病人员;全部研究对象均已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排除标准: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病人员;精神障碍者;除急腹症外还有其他疾病的患病人员。对比两组患病人员的人数、性别、年纪,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检查,实验组予以超声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仪,患病人员膀胱充盈后取仰卧位,对患病人员子宫前后进行腹部超声扫描,观察盆腔内是否有液体,详细记录观察结果,使患病人员接受手术医治。操作人员应戴上无菌手套,在超声诊断仪探头上涂上薄膜,适当使用耦合剂,将探头频率设定为5~10mHz,并将探头放置在阴道内。在探头到达宫颈后部或肿瘤之前,要动作温和,以避免损坏阴道粘膜。对于肿瘤,确定肿瘤的大小、结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渗出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束后,所有患病人员均进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

1.3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病人员的误诊情况及患病人员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全部数据均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运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超声检查的实验组存在3例误诊,符合率为96.83%。

2.2两组患病人员及其家属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病人员及其家属存在3例不满意的情况,满意度为96.83%。对照组存在15例患病人员及其家属对护理不满意的情况,护理满意度为81.92%。实验组患病人员及其家属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诊断意义篇4

1.1重组并优化急诊科病室

首先,对急诊科工作开展过程中进程应用到的检验、检查机械设备进行重新整理。将分散在各科室中的急诊常用设备集中到急诊科,并进行重新组合,为急救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抢救工作可及时、高效地进行。再次,优化科室绿色专业通道,组建重症急救队伍,为患者的急救、住院、护理等提供流程。最后,制定并在科室内张贴急救流程图表,保证急救工作按流程快速进行,为患者的安全争取时间。

1.2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护理及护理流程培训

护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为科室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等。同时定期对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根据科室的具体护理管理条件,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并安排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业务及综合能力培训。护理流程通常包含意外死亡的处理流程及特殊、常见急重症抢救流程、有机磷中毒、中暑、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等的急救流程。在培训过程中,可将各种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印刷成册,先发给护理人员学习。然后安排培训教师对重点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进行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同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对科室特殊病例进行查房,并就护理、急救流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互评制度

护理人员互评制度的包括应该包含急救技能、流程进行、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定期对护理人员互评结果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问题,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的不断提高。

1.4评价方法

定期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及具体操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详细记录2011年、2012年急诊科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诊诊疗流程的应用过程中,对急诊科常用设备进行有效整理,并不断优化其组合,可为急诊诊疗流程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培训,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增强患者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其业务水平及意外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将各种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急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可急、重病抢救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诊断意义篇5

【关键词】急腹症;急诊科;分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2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57例为外科急腹症;114例内科急腹症;29例为妇科急腹症。具体情况详见表1。

2.2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短询问,根据其发病的原因、症状等,及时作出分诊,再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专科分诊。

3急诊护理程序

对急腹症的观察、预诊、分诊是一个紧张而迅速的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的初步诊断,为抢救和治疗争取时机。必须做到以下急诊工作程序,简单概括即一问、二查、三看、四分。

3.1问应通过简要、迅速、重点地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从而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以及家族史),重点了解发病的经过及腹痛特点。①询问腹痛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明确腹痛的诱发因素,部位(重点是腹痛最先发生及最严重部位),性质(钝痛、绞痛、隐痛、持续性痛、阵发性痛和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等),程度(可进行疼痛量表),起始时间,终止时间,间隙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排便,发热等)[3]。如暴饮暴食、大量饮酒诱发的腹痛,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若腹痛伴血便,多见于肠出血坏死病变;腹痛伴有休克,常提示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腹痛部位可以在就诊过程中发生变化,因此急诊护士应熟悉急腹症的临床表现。②特殊人群腹痛:女性患者需要重点分诊,应常规询问月经史、停经史,性生活史,排除宫外孕或黄体破裂等;老年患者应注意排除心肺疾病。增加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4]

3.2查①护理人员在积极采集就诊患者的病史信息基础上,应及时准确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依据pQRSt5个步骤对腹痛患者进行全面了解,明确腹部有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放射痛、牵涉痛等[1]。如: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莫非氏征阳性;急性胰腺炎时可放射左侧腰背部。应密切关注腹痛情况的演变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②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神志、瞳孔等,从而准确、及时地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重点进行腹部的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了解疼痛部位是否固定以及疼痛最严重的部位。③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5]:如三大常规、血尿淀粉酶、胸腹部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急性阑尾炎时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升高、中心粒细胞升高,尿路结石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消化性溃疡可能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急性胰腺炎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

3.3看患者整个诊疗过程的临床表现,如入院方式、神态、表情、行为方式等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常规了解这些外在的直观表现并对这些表现的变化进行细致而全面地观察。同时做好详尽的护理记录[6]。如患者有腹肌紧张,提示疼痛程度严重;患者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出汗,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等,常表明休克可能;消化性溃疡穿孔时,患者采取屈膝侧卧位。

3.4分护理人员通过综合分析以上步骤得到的初步资料,对患者和病情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对急腹症患者进行简单的危险分类,筛选出急危重症患者,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及时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

4结果

400例急腹症患者的确诊根据体格检查、B超、X线、及手术情况等。分诊的正确性具体见表2。

5讨论

51由于急腹症发病急,病情复杂且多表现不典型,因此,不管患者是否确诊,护士都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腹痛情况。有条件时,及时给予患者心电监护。在诊断没有确诊时,护士要耐心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腹痛可能发生的各种原因,观察腹痛与病情变化的重要意义,使患者和家属能对急腹症病情的变化正确理解,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同时减少护患纠纷。

52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的辅助检查。急腹症患者通常需要留取各种标本协助诊断,抽取血标本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时送检,追踪结果,缩短确诊时间。转运患者做辅助检查时,要注意转运安全,密切观察转运过程的生命体征,携带便携式监护设备,必要时准备急救箱。

53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诊断明确决定手术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备皮、交叉配血、禁食禁饮等腹部急诊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手术的方式和过程,消除手术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54做好病情交接。需要入院的患者,及时与病房取得联系,并护送患者到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及用药情况的交接。

急腹症作为急诊常见的疾病,在急诊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熟练掌握常见急腹症的各种临床表现,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的执行急症分诊程序:一问,二查,三看,四分。通过评估得到的各项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疾病的病种,然后送至相应的专科进行处理。对急腹症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青妹浅谈外科急腹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2):107109.

[2]勇才外科急腹症诊治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156157.

[3]匡永福,何苗.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09,2(11):3940.

[4]沈雅芬,沈小玲实现临床护理观察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211122.

护理诊断意义篇6

[关键词]急诊;分诊;技巧;要求

1、分诊技巧

询问:问诊是分诊的重要一环,在四诊中占主要位置,对正确的分诊及处理起很大作用,包括病人的病史,自觉症状,既往健康状况和家族史,如发现病人陈述不清楚,不全面,切不可手自己的主观臆断套问病人或暗示病人,以免使问诊资料与实际不符,不要给病人精神上带来不食刺激或产生不良影响。【1】

观察:护士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来收集病人的客观资料,即主要的体征。用眼观察病人的~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面容表情、肤色、颈静脉、及发音等改变所代表的意义:观察排泄和分泌物的色、量、质的改变所代表的意义。用耳去辨别身体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如呼吸音、咳嗽音、心音、肠鸣音等变化所代表的意义。用鼻去辨别病人发出的特殊气味所代表的意义。用手去触摸病人的脉搏来了解其频率、节律及充盈度,触摸疼痛部位来了解疼痛涉及范围与程度,触摸病人的皮肤来了解体温等。可借助压舌板、电筒、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进行护理查体,还可用心电图机、快速血糖仪等仪器进行检查,收集资料。

查体:如有必要,时间允许情况下,对病人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重点查体或全身系统检查,收集资料。

2、病情分类

Ⅰ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脏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反复抽搐、急性重度中毒、致命性的创伤、大面积烧伤等。

Ⅱ类:急重症,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如胸痛怀疑心肌梗死,外科危重急腹症,突发剧烈头痛,严重创伤、烧伤,严重骨折,高热等。

Ⅲ类:亚紧急,~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等。

Ⅳ类:非紧急,可等候,也可到门诊诊治,如轻、中度发烧,皮疹,皮擦伤等。

3、分诊要求

(l)急诊预检分诊护士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来担任。

(2)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如有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即首诊医生先看再转诊或会诊,护士应做好会诊、转科协调工作。

遇急危重病人应立即将其送人绿色通道,要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原则。

遇成批伤病员时,对病人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分流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

遇患有或疑患传染病病人来院急诊,应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

对于由他人陪送而来的无主病人,先予分诊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神志不清者,应由两人以上的工作人员将其随身所带的钱物收拾清点并签名后上交保卫科保存,等亲属来归还。

护理诊断意义篇7

打破受理“垄断”,扩大职业病诊断机构范围

一纸职业病诊断书,是职业病患者获赔的全部希望所在。然而,现实中患者却需要费尽周折才能获得这张被认可的“写着坏消息的纸片”。

专家认为,职业病诊断机构过少对职业病患者维权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是职业病劳动者痛感诊断难的原因之一。如医疗资源非常丰富的北京市只有5家医疗机构有资质,广东省2o家,陕西省18家。因为诊断机构只有指定的少数几家,劳动者要申请职业病诊断常常舟车劳顿,成本很高,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

针对这一问题,《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相关规定,一方面明确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同时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均可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卫生部部长陈竺就修正案草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说,这增加了劳动者自主选择诊断机构的机会。

此外,修正案草案还规定:“职业病诊断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

“职业病诊断机构数量对于劳动者就近申请职业病诊断、及时维权有意义。”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黄乐平说,修正案草案的新规定,在立法上消除了职业病诊断机构的受理门槛,为更多的有实力的医疗机构加入到职业病诊断的行列创造了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获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会显著上升。

为鼓励医疗机构主动获取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黄乐平建议,将医疗机构的职责与权利结合起来,医疗机构获得职业瘸诊断资质后,在承担职业病诊断的职责与风险的同时,应可在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

“这方面国家必须加大投入。”他说,“否则,这样的立法规定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只是个好看的摆设。”强化举证责任,倒逼用人单位履职防病

依照现行法律,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需要提供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等,而其中一些材料都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普通劳动者难以获得。

黄乐平指出,现行法律规定了用人单位如实提供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等材料的义务,但这等于是让他们“自证其罪”,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

而一些职业病诊断机构则因材料不全而拒绝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举证难由此成为职业病诊断和获赔最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

2011年2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职业病筛查中,124名农民工被确诊患有尘肺病。除了侥幸留下务工证明的16人,其他人均因无法提供必须由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索取的举证材料难以得到赔偿。

鉴于此,修正案草案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同时还增设了用人单位隐瞒、毁损或不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资料的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此外,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在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用人单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应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等,做出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

参与法律修改的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李涛指出,进一步强化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中的责任,通过具体的制度设计倒逼用人单位自觉履行提供职业病诊断所需资料,进而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的义务,正是此次修改《职业病防治法》过程中把握的总体思路之一。

黄乐平认为,“可参考劳动者自述”的规定是修正案草案的一大亮点,如果能够实施到位,那么对于化解职业病诊断难的问题是往前迈出了一大步。用人单位要避免这一规定被恶意利用,最好的方式是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护的法定义务。

发病只报告“冰山一角”,法律应理清关系与定位

尽管修正案草案的提出,为完善法律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将迈进重要一步,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仍旧任重道远,

根据卫生部报告,2010年我国新报告职业病例2.7万余例,比2009年增加50%。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5万例。

现有的数字只能反映我国职业病发病的趋势和特点,并不能反映实际发病状况。李涛指出:“由于当前我国职业健康监护水平估计不到10%,相当大的职业人群没有被健康监护系统覆盖,也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的潜在职业病人没有被及时发现。”

另据了解,我国有2亿多农民工,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从事有毒作业。他们流动性大,劳动关系不固定,有许多在个体中小企业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当病情得到诊断时,原来的用人单位早已解散或倒闭。这在客观上造成这一人群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获赔更难。

黄乐平指出,立法者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因此草案中增加了“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但这样的规定对于我国职业病防治的严峻形势来说还远远不够。

“要解决农民工职业病预防难、诊断难、赔偿难、维权难,必须从立法宗旨入手,明确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中是权利主体而不是管理客体。解决劳动者的权利主体地位,明确用人单位义务主体地位,强化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主体地位,厘清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定位是化解农民工职业病维权难的关键。”黄乐平说。

护理诊断意义篇8

关键词:全程护理;急诊危重;抢救

急诊科为医院抢救管理任务最重、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科室,该科室的患者具有急、危、重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医疗服务制定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急救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建立一系列适应的社会发展的急救护理模式,已成为当前国内医院急诊科科室的重要任务[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分析我院从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0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年龄为(48±1.1)岁;观察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25~77岁,平均年龄为(51±1.2)岁。140例患者中,创伤31例,心血管系统疾病28例,脑血管系统疾病29例,呼吸系统疾病31例,其他2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情况,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1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度治疗,将患者送入急诊后根据常规的急诊流程给予患者实施急救护理,首先判断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实施对应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抢救疾病。建立一种急救新模式,先采用120信息电话声讯告之,与护理人员预约主动接诊,通过快速通道将患者送入到抢救室,在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监护、检查以及住院等一体化等护理模式,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护理过程。总结分析具体的护理模式内容为:

1.2.1强化120急救中心电话声讯联系强化120院前急救现场救护情况,保证急救中心与现场保持有效的通讯。120指挥系统指挥调动现场的患者以及车辆动态,之后通过电话声讯将现场的相关信息发回到医院,便于急诊室明确患者的相关信息,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便于缩短抢救患者生命健康的时间。

1.2.2快速明确分诊急诊分诊工作要选择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师担当,分诊的护理人员在接受到相关信息后,应做好以下接诊准备,安排抢救床、转运滑板、安排氧气以及专职护送工人推车出迎患者。医护人员应在短期内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并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安排对应的抢救室。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对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采取措施对应处理严重的外伤危重急腹症、严重骨折、高热以及创伤。

1.2.3制定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辅助急救主治医师,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配合工作,保证急救治疗措施能准确高效进行。制定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对于成功治疗患者是相当重要的。抢救医护人员首先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顺畅,建立静脉通道,并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由专人配置药物,保证抢救供给治疗,并详细统计相关抢救知识。

1.2.4有必要给予患者进行全程陪同治疗,住院急诊护理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有必要随时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准备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准备好相应急救物品,一旦患者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是相当重要的。在转移急诊患者时,有必要告知患者相关病区的准备工作,并安排医护人员以及医生陪同患者转运治疗。

1.2.5做好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抢救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到病区后,有必要与交接人员做好交接工作,确认交接完成后,需签名确认。

1.2.6基础护理急诊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是,在抢救治疗患者同时,应注意按照特级护理标准要求医护人员,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因急诊危重患者多采用大量管道,有必要做好管道的基础护理,保证管道的顺畅,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发生。必须保证所有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护理前后要注意洗手,按照规范要求从事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观察指标统计抢救成功率,是指根据急诊抢救脱险标准,在抢救后,观察患者生命体重平稳,且可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护理满意度,是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根据VaS评分法测量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8.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照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0%(63/70),护理满意评分为(84.52±5.12)分,观察组70例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1%(68/70),护理满意评分为(95.21±4.12)分,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成功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模式,是医护人员被动救治急诊危重患者,一般先通过急诊医生处理后再交由专科医生负责,这样浪费了大量抢救患者的宝贵时间。且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协调沟通,容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会产生担忧[3]。而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则是建立120急救网络联系,在院前已将患者的客观资料信息传输给在院医生,减少专科医生急诊救治时间,大大减少抢救时间。患者急诊后由一名护理人员以及一名抢救人员提供抢救、治疗以及检查,并安排相应的住院工作,保证患者获得一系列连续的安全救治,且转运过程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安全,在转运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转运中患者的情况,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本次研究内容相符[4]。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结合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对于和谐护患关系相当重要。

参考文献:

[1]钱琼.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5.

[2]刘瑛.,沈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36-37.

[3]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1.

[4]程宝珍.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4):379-380.

护理诊断意义篇9

关键词:门诊分诊;护士;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35-02

当今社会,医院也面临着竞争。谁拥有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良好的人才素质,谁就拥有患者、拥有了市场。门诊分诊是门诊工作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服务形象和门诊的服务质量[1]。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单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护士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1.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其他一切素质的基础。主要要求护士首先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尊重患者是指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即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的权利、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获得有关医疗信息的权利、要求保护隐私的权利等。在此基础上护士还要了解患者的义务,即提供与疾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义务、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义务、遵守医院有关规章、维护医院秩序的义务等。门诊护士只有了解患者的医疗权利和义务,在接待患者、分流患者时才能做到说话有理论、沟通有依据,患者才能信服,才能配合好分诊工作。

2.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诊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能力、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应变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分诊护士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与门诊的各种性格患者的磨合,消除患者的烦躁与苦恼,同时要求护士不将生活里的不悦带进工作中。在工作中,始终面带微笑,落落大方的姿态对待患者,拉近护患之间的感情距离。

3.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门诊分诊的特点是科目多、病种多,不具有多学科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这就要求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知识,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边缘学科的知识。因为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不但病原体可以致病,不良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同样也可以致病[2]。因此具备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在分诊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护理。

4.要正确掌握沟通技巧

沟通分为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性沟通。分诊护士接待患者时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调速度、手势、眼神等称为非语言沟通。分诊护士应该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微笑使人感觉亲切、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交谈,也就是语言性沟通[3]。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亲切、柔和的,这样会给患者带来愉。针对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应有针对性的告知患者他们所需要了解的知识,以此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5.要有敏锐的观察、应变能力

在门诊候诊患者中,常有病情发生突然变化的患者,护士应具有敏锐的应变能力,认真观察候诊患者病情,注意患者的表情、体态、言语等,随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6.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护士的情绪状态,对患者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情绪的护士,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分诊护士应当加强心理控制,培养自制力,做到工作中不让不愉快的事情影响自己的情绪,做到急事不慌、纠缠不怒,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分诊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叫号护士,而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门诊分诊护士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季惠茹.浅谈门诊护士具备素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369~382.

护理诊断意义篇10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整体护理;急救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出血性疾病,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我国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达5~15/万[1]。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其中约为90%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率可达8%~14%,近年来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位,对症治疗、迅速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2]。但需注意的是,因患者常伴有昏迷、气促、低血压等失血过多等症状表现,常出现精神紊乱,影响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急诊急救效用,急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环境危险因素,影响诊治进程。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有助于增进治疗效果,保障各项急救措施顺利落实。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1月~2015年8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②未并发休克,浅昏迷及以上;③知情同意。共纳入患者284例,其中男173例、女111例,年龄13~78岁、平均(45.4±10.4)岁。肝炎肝硬化出血40例、急性胃炎发作115例、胃与十二指肠溃疡129例。饮酒43例。呕血150例,黑便140例。评估出血量300~1500ml,平均(630±250)ml。发病至送院时间30min~4d,平均(55.2±6.1)h。有急诊入院病史105例,有消化道出血病史76例。家属陪护176例,其它人员陪护70例,自行入院38例。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4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常规组①检查与监护:立即查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大便情况、尿量,记录失血症状,如体温下降、烦躁不安,每隔20min评估1次,治疗后,每隔1h评估1次,24h后每个6h评估1次。②基础护理:?K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水,遵医嘱用药;?L止血成功后,逐渐转为流食或普食;?m配合三腔两囊压迫止血;?n随时抽检胃液;?o落实体温管理,抬高床头,预防胃反流。③对症护理:?K肝硬化者,给予对症管理,延长禁水食时间,积极减轻肝负荷;?L积极处理休克,建立2条及以上静脉通道,采血、备血,补充体液,遵医嘱静脉用药;?m检测中心静脉压,对症处理呼吸、循环障碍。

1.2.2整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落实心理护理、环境管理。

1.2.2.1心理护理①抢救期间,采用抚触、言语激励等方法助患者镇定镇静;②及时解答患者疑惑,纠正错误认知;③安排家属或患者陪护、握手;④及时清理呕吐物,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⑤病情稳定时,进行阶段健康教育,播放视频宣传片。

1.2.2.2环境管理①严格控制噪音;②安排至光线充足、安静舒适的病房;③做好开窗通风工作,特别是患者出现呕吐时,及时开窗透气,及时排除异味。

1.3观察指标急诊科停留时间、就诊至明确确诊时间、有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进行计算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整体组急诊科停留时间、就诊至明确确诊时间、有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治疗方法基本成熟,对于未明确诊断病因者,据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呕血与黑便,可初步判断出血原因、部位,对于并发休克等大失血者,给予输血等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部分患者还需转诊至外科采用开腹、内镜治疗。急诊急救护理主要以病情监护、急救输液与用药、对症处理休克等并发症为主,此外对于无法明确病因者,还需在急诊科停留,做好胃肠道管理[3]。

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因素因素较多,及早止血是关键,而是否获得明确诊断是止血效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急救过程中,患者因失血,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表现,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各项急救措施的落实。此外部分患者因对死亡伴有较强的恐惧,还可能出现心理应激表现,考虑老年人常多合并基础疾病,强烈的心理应激,可能诱发基础疾病急性发作,使病情趋于复杂化。故,做好整体护理非常必要。本次研究显示,整体组诊科停留时间、就诊至明确确诊时间、有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提示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急救效果,促及早诊断,有助于及早止血,进而改善患者预后,促早日康复。整体护理是一种现代护理理念,旨在控制对疾病诊治不利的负面因素,考虑到急诊科接待患者量巨大,护士工作繁忙,有必要建立整体护理流程,规范护理方法、内容,以指引护士落实整体护理相关内容,避免遗漏。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急症医师分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0,30(4):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