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十篇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十篇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56:08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1

关键词:梅毒;报告疫情;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ResearchontheinfluentialfactorsofthechangesinthereportedepidemicsituationofsyphilisinGuizhouprovinceandrevealthesyphilisepidemicsituationchangesinrealitysoastolaybasisforthefutureimprovementofsyphilisdiagnosisandepidemicsituationreport.methodsSelect61medicalinstitutionsfrom40counties(citiesanddistricts)in9cities(prefectures)ofGuizhouprovincetotakeonaquestionnairesurveyandanalyzetheresultsbySpSS19.0.Resultstheincreaseofpeoplebeingexaminedandtherelativelylargenumberofwronglyreportedcasesinclinicalpracticesduetomedicalstaff'slackofknowledgeofsyphilisdiagnosisstandardshaveresultedintherapidincreaseinreportedsyphilispatientsinGuizhouinrecentyears.ConclusioninordertoimprovethesyphilisdiagnosisandepidemicsituationreportinGuizhou,focusshouldbeplacedonboththeimplementationofthesyphilisepidemicmanagementpoliciesandrulesandreinforcingthetrainingofmedicalstaff,enablingthemtomasterthediagnosisstandardsandaccuratelyreportconfirmedcases.thustherepeatedlyreportedcaseswillbereduced.

Keywords:Syphilis;reportedepidemicsituation;influentialfactors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慢性发展、可导致系统性的病变[1-2],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及重点监测的疾病之一[3]。近10余年来,全国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贵州省梅毒疫情近年来增幅较大[4]。为了解梅毒疫情上升因素,揭示真实的疫情变化,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性病疫情变化影响因素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5],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省九个市(州)选取了2014年梅毒报告病例数在100例以上,且i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在30例以上的40个县(市、区),在以上县(市、区)选择设有正式挂牌的皮肤性病科(包括皮肤科、性病科、皮肤性病科)的61家二级乙等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梅毒疫情变化的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贵州省61家医疗机构性病疫情影响因素专项调查数据。

1.2方法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对上述61家医疗机构2010~2014年梅毒检测与诊断情况进行调查,使用microsoft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疗机构报告的i期与ii期梅毒病例变化情况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共报告i期梅毒790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799例(10.11%),非皮肤科报告7107例(89.89%),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逐年增加,特别是2014年增长明显,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见表1;ii期梅毒共报告1636例,其中皮肤科报告1070例(65.40%),非皮肤科报告566例(34.60%),皮肤科报告ii期梅毒比例2010~2013年间变化不明显,2014年明显增加,非皮肤科报告的ii期梅毒在2014年降低最为明显。从报告科室来看,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99例,ii期梅毒为1070例,i期梅毒与二期梅毒比例为0.76:1,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为7107例,ii期梅毒为566例,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为12.56∶1,见表2。

2.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实验检测开展情况在61家医疗机构中,有1家目前只开展了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4%),10家只开展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16.39%),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81.97%),在这50家两类实验均已开展的医疗机构中,只有25家是2010年之前开展的(50.00%),有3家在2011年开展(6%),9家在2012年开展(18.00%),8家在2013年开展(16.00%),5家在2014年开展(10.00%)。

2010~2014年,61家医疗机构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共检测3409663例样本血清,其中阳性数121331,阳性率为3.56%,检测数和阳性数逐年上升,阳性率无显著变化;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检测989226例,阳性数41418,阳性率4.19%,检测数逐年上升,阳性数及阳性率无显著变化;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双阳性共计29799例,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3。

3讨论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梅毒病例报告的逐年大幅度上升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①筛查力度的不断加大,发现病例数增加[6]。随着近年来对《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对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逐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对梅毒的筛查力度也明显加强,筛查数量上升,从而导致梅毒患者数量大幅度上升。②是梅毒的诊断标准不清,导致错误报告增加。《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7]规定,梅毒螺旋体及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双阳性才能确诊为梅毒。本次调查发现,61家医疗机构中同时开展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检测比例较小,而且起步较晚,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远远少于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检测数,大部分医疗机构未在临床诊断中同时开展两类检测。说明多数病例未能按照《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进行规范的检测和诊断,导致错误报告增加。从另一方面来看,非皮肤科的医生接受专门的梅毒诊断标准与报告要求的培训较少,对梅毒的误诊率高于皮肤科[8]。i期梅毒病程较短,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容易忽略和漏诊,在此期间若未治疗或未规范治疗,则很快转入第二潜伏期进而发展到ii期梅毒[9],因此,从整体疫情来看,i期梅毒应少于ii期梅毒。在本次调查的61家医疗机构中,i期与ii期梅毒病例报告数比例为4.83∶1,而非皮肤科报告的i期梅毒与ii期梅毒比例高达12.56∶1,存在严重的错分偏倚情况。根据本次调查情况,结合贵州省历年来性病工作督导情况分析,在贵州省现有报告的梅毒病例中,误报的梅毒病例数量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我省梅毒病例报告数逐年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筛查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因缺乏对《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的学习掌握,从而在临床诊疗中把较多不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的病例误报,或对不符合确诊上报条件的病人过度报告。实验室检测质量、医生诊断水平,病例报告质量是影响梅毒疫情管理的重要因素[10],因此,应规范梅毒疫情管理,加强相关医疗机构医生特别是非皮肤科医生和检验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梅毒诊断标准,准确报病,完善疫情上报制度,落实转诊会诊制度,建立梅毒归口诊断机制,进而有效控制梅毒疫情,进一步改进贵州省梅毒疫情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ReadpJ.DonovanB.Clinicalaspectsofsyphilis[J].intemmedJ,2012,42(6):614-620.

[2]Frenchp.Syphilis[J].BmJ,2007,334(7585):143-147.

[3]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8,23(8):481-483.

[4]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5]关于开展性病报告疫情影响因素调查的通知[Z].中疾控性控发[2015]12号.

[6]陈磊,黄澍杰,洪璇,等.广东省2013年性病流行状况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5,22(1):62-66.

[7]wS273-2007.梅毒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戴向农,叶兴东,何婉苹,等.广州市医疗机构不同临床科室梅毒报告质量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181.487-490.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梅毒;诊断;疫情报告;研究;综述

1梅毒的诊断方法分析

1.1tRUSt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tRUSt是非特异性梅毒筛选试验,其制作方法是首先从牛心中将心磷脂、胆固醇、卵磷脂提取出来,然后在特制的甲苯胺红溶液上重悬上述3种成分组成的性病研究室wDRL抗原,从而对血清或血浆中的反应素进行检测。具有价格较低、测定效价较高、快速方便等优点,在临床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梅毒筛查和疗效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1],该试验具有较差的敏感性,不同时期的梅毒感染检出率具有较大的差别,在二期梅毒的检出率高达96%~100%,但是如果患者为一期梅毒早期、晚期、神经性梅毒、经治疗后的梅毒,则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怀孕妇女、多种疾病患者等均存在类似的类脂质抗体,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低滴度生物学假阳性[2]。因此,在梅毒的筛选中,很多医学学者都认为tRUSt已经不再适合作为其中一个试验了。但是患者的病程影响着tRUSt试验的滴度,如果感染者处于接受治疗后或疾病活动期等时期,那么tRUSt的滴度就会下降,患者一旦复发梅毒,就会转阳,滴度升高。因此,在对梅毒的复发和再感染进行判断时,依据其滴度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

1.2eLiSa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近年来,临床血清学检测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eLiSa就是其中之一。eLiSa在微孔板上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该抗原通过将基因重组表达,测定时运用双抗原夹心法,促进了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极大提升。有关医学研究表明[4],eLiSa和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类似,且操作简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因此被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现阶段诊断梅毒血清学的首选方法,在筛选大量标本、大中型已选检验科早期检查梅毒感染等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但是,eLiSa无法作为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对复发及再感染进行判断的指标,这是因为eLiSa对lgG型和lgm型特异性抗体进行同时检测,梅毒患者的螺旋体抗原在患者经过正规治疗消失之后,患者体内仍然可能继续存在着lgG,甚至患者的血清中终生都会有[5]。另一方面,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如果受到了某些生理病理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率,突出体现在高龄老人中。孙云芸[6]等国内医学学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机体可能在其所患的基础疾病的诱导下释放产生交叉抗原,该交叉抗原归属于抗类脂质抗体或抗梅毒螺旋体抗体;老年患者体内可能共生着其他螺旋体,诱导产生交叉反应抗体等。

1.3eLiSa、tppa、tRUSt的联合应用魏聪、陈辉[7]等国内医学学者在研究中所采取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用eLiSa试验作为初筛,然后用tppa试验确认阳性和可疑阳性标本,最后进行tRUSt的滴度试验,该研究的基础是对梅毒螺旋体进行检测的3种方法的特点。有关医学学者对此方案表示认同[8],认为其是现阶段最佳的联合应用方案,首先用eLiSa、tppa筛选和确诊梅毒,然后又结合tRUSt滴度试验对其复发和再感染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和检测。除此之外,梅毒的传染性能够在tRUSt试验的阳性结果中得到有效确认,在对梅毒的传染源进行控制和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中,tRUSt试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9]。

2关于梅毒疫情的报告分析

由于梅毒的传染性高且梅毒溃疡患者很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因此加强梅毒的防治,遏制梅毒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据有关人员的研究报告表明[10],近年来女性梅毒病例的增长速度高于男性,由于女性梅毒溃疡与男性相比隐蔽性较好,一般情况下不能及时地发现,所以很容易导致梅毒的传播。张莹珍、黄文龙[11]等学者通过对福建省县(市)上报的梅毒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得知,梅毒疫情主要以沿海和城市为主,从人群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20~49岁的青壮年占梅毒发病总数的72.3%左右,女性较多。其报告表明梅毒主要在性和生殖活动期的青壮年人群中流行,此报告与其他报告一致[12]。

据陶静、贺江南[13]等学者的报告研究表明,2005年梅毒病例有615例,而到2012年增长到912例,2005年到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梅毒病例发生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大约在8.7%左右,其中女性梅毒发病情况高于男性发病情况,男女性别比例大约为0.95:1。年度梅毒发病率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发病情况总体呈上升趋势。经过分析可以得知,上海市目前已经扩大了梅毒的检测量,并对重点中心城区开展了主动监测,以便能够增加梅毒的检测量。报告说明[14],上海市虹口区人群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发病最多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40岁,其与上述报告一致,并且通过分析发现,目前离退休人员和60岁以上的年龄组其梅毒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医疗机构以及手术住院中加强了对梅毒的的检查,也说明老年人感染梅毒的风险增加[15]。

赵志梅、陈铭灵[16]等学者对云南省大理州2005年到2009年梅毒疫情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报告说明,大理州2005年仅有7个县(市)有梅毒发病情况,但是2006~2009年报告显示大理州90%以上的县(市)有梅毒病例的发生,其中2007~2009年全州均有报告。据调查分析说明[17],隐性梅毒发病率占据首位,其次为Ⅰ期梅毒有28%,Ⅱ期梅毒有5.0%,胎传播梅毒比较少。并且在2005~2009年各期梅毒中,隐性梅毒的增长速度最快,隐性梅毒从2005年的0.55/10万上升到2009年3.88/10万,而大理州2007年有传播梅毒病例报告,而Ⅲ期梅毒没有报告。通过分析得知,造成梅毒增长速度增快的原因主要有医疗机构梅毒检测以及梅毒报告不完善,人们的性态度以及观念开放,行业的发展以及婚前和婚外增多等因素[18-19]。

梅毒是一种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仅次于艾滋病。通过对上述报告综述可以得知,梅毒发病率目前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以隐性梅毒报告病例较多,其发病年龄最多的为20~40岁,女性梅毒发病率高于男性[2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国家医疗机构对隐性梅毒的筛查的力度不大,且隐性梅毒的传染性强。因此,加强对梅毒的排除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控制梅毒的传播、减低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凤中,黄永建,陈波.三种血清方法检测梅毒的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4:64-65.

[2]牟鸿江,杨梅,王伟人,何蕾.贵州省孕产妇Hi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3:124-126.

[3]费军良,陈阿苟.2004-2007年浙江省嵊泗县梅毒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09,2:18-20.

[4]陆小梅,黎四平.3种不同血清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运用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9,1:150-151.

[5]索庆丽,胡江,胡睿,等.武汉市41709例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1:57-58.

[6]孙云芸,贾虹.二期梅毒误诊一例[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2,6:374.

[7]魏聪,陈辉,李媛,等.梅毒血清学检测两种方法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0,11:121,124.

[8]赵迎春.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72-73.

[9]高守芝,陈曦,贺健梅,等.湖南省部分医疗机构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与诊断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865-1867.

[10]李丹,崔巍,高伟.血清中梅毒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3:321-324.

[11]张莹珍,黄文龙,谢忠杭,等.福建省2006年梅毒疫情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6):35-37.

[12]赵迎春.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72-73.

[13]陶静,贺江南,潘蓉,汤显,宁镇.上海市虹口区2005-2010年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720-722.

[14]索庆丽,胡江,胡睿,等.武汉市41709例孕产妇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1:570-580.

[15]王健,黄平.赤峰市2009-2011年梅毒疫情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9:87-88.

[16]赵志梅,陈铭灵,王晔.大理白族自治州2005~2009年梅毒疫情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3:187-189.

[17]郝慧霞,莎娜.2005~2010年内蒙古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梅毒病例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2:79-80.

[18]陈文静,王晓华,孙希凤,等.广东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03):201.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3

1资料与方法

1.1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现状1.1.1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方法本院的纸质检查报告单由中央运输人员送人我科a,B病区护士站,放人病区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中暂时存放,每日由各医疗组医师将检查报告及时归人患者病例档案资料中。

1.1.2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2013年8月一2014年1月,每日由办公班护士收集各类纸质检查报告的总例数及未及时归档的例数并记录在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登记本,统计出半年来纸质检查报告共10641份,未及时归档的有1212张,未及时归档率为11.39%0   超声检查报告、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心电图报告、X片CtmRi报、心脏彩色超声报告、病理诊断报告、细胞病理报告单、其他检查报告(如幽门螺旋菌检测报告、结核杆菌检测报告等)未及时归档率依次为7.18%,27.96%,17.70%,2.26%,6.99%,7.32%,7.60%,11.38%。各类纸质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率波动2.26%一27.96%,'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未及时归档率最高为27.96%01.2精细化管理前纸质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的原因分析

1.2.1临床医护人员对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重视度不够,法律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临床医护人员专注于临床专科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法律知识的学习以致法律知识欠缺,对纸质检查报告的法律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认为在临床科室只要治疗好患者的疾病就行,至于检查报告看过知道结果就可以,归不归人病历内并不重要,而忽视了检查报告的归档工作。  

 其次,伴随着网络化的高度发展,医师可以简单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对纸质报告单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检查报告久置于检查报告“送人”抽屉中。再者,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琐碎,未能及时完成检查报告的归档工作。

1.2.2纸质检查报告专用抽屉并不“专一”我科a,B病区护士站均有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中,虽仅有2个,但增加了中央运输人员为检查报告分区的流程,多了一重分类犯错的机会,致使医师不能及时找到检查报告,而不能及时的完成检查报告的归档工作。

1.2.3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无明确的负责人既往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由各个医疗组医师负责,每个医疗组由一名主治医师和数名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生组成,检查报告归档工作参与人员多,无明确的负责人。而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生流动性大,对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流程熟悉度不够,对医院各项制度的执行容易遗忘或者欠规范。

1.2.4特殊患者的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有一定难度特殊患者即转科、出院、死亡患者,由于部分检验项口其检验过程需要几天甚至1周以上才能得出检查报告结果,当其纸质检查报告送人科室时,患者的病例已送病案科或者其他科室,不能及时将检查报告归档。   

在本科,主要以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出检查报告的等待时间较长,待检查报告回到科室时,多数病人已出院,这也是导致2013年8月一2014年1月1699份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未及时归档比例(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27.96%未及时归档)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报告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

1.3精细化管理:“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方法

1.3.1法制意识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科室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纸质检查报告的重要性,强调纸质检查报告单归档所具有的临床作用及法律意义;学习基础法律知识与医德医风,对当下有关检查报告的医疗纠纷展开讨论与分析;开展精细化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宣传,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提出精细化管理思路和方法,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3.2加强检查报告归档流程的环节管理纸质检查报告由中央运输人员送人我科,置于B病区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暂时存放;中央运输人员和科室负责人在检查报告单签收登记本双方签名及交接,登记本上详细注明科别、住院号、姓名及签收的检查检验报告单项口及数量,做好交接工作;“送人”的检查报告由本科室专人负责整理,及时准确归人患者病历夹,保证患者病历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1.3.3将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工作责任到人科室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管理工作具体责任人:白天是办公班护士,夜间是B区加强夜班护士,责任人每天签收纸质检查报告并做好交接工作,对检查报告认真仔细核对、整理并将其归人患者住院病历夹中。

1.3.4加强特殊患者的纸质检查报告管理特殊患者包括转科、出院、死亡患者,患者转科患者纸质检查报告由中央运输人员送达患者所在科室,与相应科室具体负责人员做好签收、交接工作;出院或死亡患者由办公班护士负责将纸质检查报告送病案科归档。

1.4评价指标  

 2014年2月一2014年7月,每日由办公班护士收集各类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在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登记本记录报告总例数及未及时归档例数。   

对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各类纸质检查报告的未及时归档率(未及时归档例数/总例数100%,各类纸质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率差值(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前未及时归档率一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未及时归档率),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纸质检查报告总的未及时归档率、未及时归档率差值。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版本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丫检验,检验效能a=0.050验报告未及时归档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3.95%0总未及时归档率由精细化管理前的12.38%下降至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014年2月一2014年7月,住院患者纸质检查报告采用精细化管理后,检查报告共10642份,其中107份未及时归档。超声检查报告、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心电图报告、X片CtmRi报、心脏彩色超声报告、病理诊断报告、细胞病理报告单、其他检查报告未及时归档率分别为0.38%,4.01%,0.53%,0.50%,0.59%,1.88%,0.92%,0.00%,较2013年8月一2014年1月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除X片、Ct,mRi报告未及时归档率下降1.76%,其余均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以肾活体组织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病理诊断检

3讨论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使各级组织和单元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的一种管理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规范化,规范化的事情程序化,程序化的事情标准化。   

精细化管理在本科6个月的成功运用,纸质检查报告归档情况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精细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纸质检查报告归档的重视,增强法律意识与责任心   

精细化管理策略中强调指出纸质检查报告的重要性与学习基础法律知识与医德医风的必要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良好的职业操守,也是从根本上加强医护人员对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的重视,增强自我防范和管理意识,它是提高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率的前提。

3.2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流程化、简单化、细节化,从而提高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率

3.2.1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流程化

 检查报告由中央运输人员送人科室,置于B病区贴有“送人”标签的检查报告专用抽屉,并和科室负责人做好签收及交接;本科室负责人及时整理、归人病历。检查报告归档工作流程化管理方式使归档工作衔接协调,保证了归档工作的有序进行,明确了归档工作的责任与口标。

3.2.2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负责人简单化责任到人的管理方式使每份纸质检查报告有了明确的负责人,与之前的参与人员众多、无明确责任人的管理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纸质检查报告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2.3精细化管理使纸质检查报告归档工作特殊情况细节化细节化的管理模式针对高频率发生情况特殊管理,促进出院、转科及死亡患者的纸质检查报告及时归档,促进病例资料的完整性。其中以肾活检光镜、电镜病理诊断检验报告未及时归档率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3.95%,这无疑是细节化的管理模式的成功之处。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手足口病;监测;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09(b)-0125-03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中国的手足口病疫情引起广泛关注。原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将手足口纳入丙类传染病。宜宾市从2011年起开始对手足口病实行实验室检测,2012年又加大了对医疗人员培训等工作,提高手足口病诊断、报告质量,提高发现率。2012年宜宾市手足口病病例大幅度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宜宾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科学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本文对2011~2012年宜宾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宜宾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信息,病例报告经传染病漏报调查,其漏报率

1.2实验室检查

宜宾市的哨点医院对发病3d以内的部分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放入装有约3mLHank's保存液的螺口管中,及时送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肠道病毒总核酸、柯萨奇病毒a组16型(Kirsachgroupatype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Humanenteovirus71,eV71)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反馈结果。核酸提取试剂和荧光定量扩增试剂均由广州华银生物公司提供,有效期内使用。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宜宾市共辖8县2区,根据宜宾市统计局资料,全市常住总人口2011年为447万多人,2012年为448万多人,乡级以上医疗单位均能进行网络直报。全市2011~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344例,其中,2011年444例,发病率为9.9284/10万;2012年900例,发病率为20.0589/10万;多为轻型病例,重症8例,死亡1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全市10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分布广泛,部分县(区)2012年报告的病例数较2011年有明显上升,其中,翠屏区发病率最高,2011年为31.684/10万,2012年为59.9007/10万;发病率最低的县,2011年为筠连县(1.2156/10万),2012年为兴文县(3.9722/10万)。见表1。

表12011~2012年宜宾市各县(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注:“-”表示无数据

2.2.2时间分布2011~2012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但两年的疫情略有不同,2011年1~3月疫情呈高度散发,4~5月发病率上升,6~7月达高峰,8月后发病率逐渐下降,9~11月达到高峰,12月发病率略有下降。而2012年的发病趋势有所不同,1月疫情平稳,2月下旬发病率开始逐步上升,3~5月达全年高峰,6~8月逐步下降,9~10月有所上升,11月略有下降,12月又开始上升。见图1。

图12011~2012年不同月份宜宾市手足口病病例分布

2.2.3年龄分布2011~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例中发病年龄最小为2个月龄,最大为15岁,主要集中在<5岁年龄组,共报告发病1304例,占发病总数的97.02%(1304/1344)。发病率居前3位的年龄分别是2~

2.2.4性别分布2011~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中,2011年男296例,女148例,男女性别比2∶1;2012年男576例,女324例,男女性别比1.78∶1。

2.2.5职业分布2011~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发现,2011年的444例病例中散居儿童(325例)、托幼儿童(114例)、学生(5例),分别占该年发病总数的73.20%、25.67%和1.13%;2012年900例手足口病病例中散居儿童(673例)、托幼儿童(202例)、学生(25例),分别占该年发病总数的74.78%、22.44%和2.78%。根据两年的分析,宜宾市手足口的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

2.3病原学检测

宜宾市从2011年起开始实行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测,两年共采集标本519例,其中,2011年eV71阳性率较Coxa16高,而2012年Coxa16阳性率较eV71高。见表3。

表32011~2012年宜宾市手足口病原分布[n(%)]

3讨论

通过对宜宾市2011~2012年1344例手足口病例分析发现,本市的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以下特征:①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且无暴发疫情;②发病率呈现一年高、一年低的现象;③发病以5岁的散居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低,这与其他城市的数据基本一致[1];④2012的发病高峰在3~5月;⑤eV71与Coxa16型感染交替出现,其他肠道病毒比例比较大。

分析2011~2012年的病例发现,2012年的病例较2011年有大幅度增加,这可能与手足口病病原体型别多、传播途径广、本身又是一种自限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关[2]。而且两年中病例的发病月份不同。据文献报道,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5~7月,10~11月呈现次高峰[3]。这与我市2011年的病例走势相当,但是2012年的病例走势有所不同,3~5月和10~11月呈现2个流行高峰,且12月份的发病率又突然增高,而我国很多地方报道手足口病的暴发在夏季7~8月[4]。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2012年3~5月的气温比2011年的同期气温要高,并且2012年的冬天气温也比往年温度高,而且当时是流感的高发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发热的警惕性,而手足口病本身也要发热[5],使手足口病就诊率提高[6]。②2012年年初我市加强了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培训、宣传、督导等防控措施,使群众就诊意识、托幼机构晨检筛查质量、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疾病报告率也相应提高。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病,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手足口病的预防,而且发病后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7]。预防控制措施如下:第一,采取三级预防策略,通过早期发现患者,并给予及时隔离、治疗,以减少疾病传播、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8]。第二,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和托幼机构教师的防控意识和水平,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第三,各级疾控机构要与教育部门配合,加强对学生常见病的防治督导,特别是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把手足口病纳入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进行管理。第四,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和标本检测,重点加强对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监测,对可能出现的聚集性发病等异常信息要及时核实、排查,全面落实应急处理措施,防止疫情蔓延。第五,对手足口病病例要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手足口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9-10]。

[参考文献]

[1]温怀加.瑞安市2006-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5):217-218.

[2]杨坤,汪霞,彭丹,等.12008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新知杂志,2009,19(5):271-274,277.

[3]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4]张莉莉,朱洪梅,翟玉霞.大庆市第二医院200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122-123.

[5]刘宝芳,李玉杰,顾伟玲,等.980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3(3):38-40.

[6]姚正钢.手足口病220例临床分析[J].医护论坛,2009,6(32):150,153.

[7]詹志强,李宛,余光清,等.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6):41-42.

[8]颜云盈,邱宝强,李梅,等.重症手足口病9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12):1644-1646.

[9]项兆蕊.95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1):20-21.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08)-9-0006-02

【摘要】目的了解广汉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方法对广汉市部分医疗单位(其中所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6所、乡镇卫生院18所、部分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80家)进行法定传染病管理与报告质量调查。结果全市传染病报告率为96.18%。传染病报告率县级医疗机构高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高于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县级医疗单位报告率为98.25%,乡镇卫生院报告率为96.75%,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报告率为71.43%)。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分别为:88.56%、90.62%、83.78%。结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不规范直接影响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强化传染病报告工作的队伍建设,可提高传染病报告率及报告质量。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质量现况分析

analysisoftheReportandmanagement

ofnotifiableCommunicableDiseasesinGuangHanCity

tanGYing

GuangHaninstituteofpublicHealthinspection,

GuangHan,618300,SiChuanChian

【abstract】objectivethestudywasconductedtoevaluatetheperformanceofreportmanagementinrespectofnotifiablecommunicablediseases.methodsthequalityofmanagementandreportingofnotifiablecommunicablediseasesin104selectedmedicalinstitutions(including6county-levelhospitals,18townshiphospitalsand80villageclinics)usingtheclustersamplingmethodwereinvestigated.Resultstherateofcommunicablediseasereportingwashigherindistrict-levelmedicalinstitutionsthanintownship-levelmedicalinstitutions.therateoftownship-levemedicalinstutionsthaninvillageclinics.thepromotnessrateofcommunicablediseasereportingwas88.56%.theaccuraterateofcommunicablediseasereportingwas90.62%.thecompleterateofcommunicablediseasereportingwas83.78%.Conclusionthenon-standardizedmanagementandreportingofcommunicablediseasesdirectlyaffectedthequalityofcommunicablediseasesreportsfrommedicalinstitutions.thepromptnessofcommunicablediseasesreportandthequalityofreportingcanbefurtherenhancedthroughimprovingthestaff’skills.

【Keywords】Communicablediseases;Qualityofreport;analysisofactualsituation

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和《四川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考核检查方案》,为了解广汉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真实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全市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市卫生局于2007年10月10日至30日对所辖的24个乡(镇)的104所医疗单位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广汉市所有县级医疗机构6所、乡镇卫生院18所、部分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80家(占全市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的1/4,抽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

1.2调查内容与方法

1.2.1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组织管理主要检查各级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组织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每月是否进行疫情自查。医院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检验科化验登记及对临床医生、防疫医生培训情况。

1.2.2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调查查医疗机构(市、乡医疗单位)传染科、内科、外科等科室当年1~9月份门诊日志,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查全部门诊登记,对其中登记的法定传染病抄录20例,不够20例的以实际数计算,然后将其与保健科传染病专册登记簿及网上报告情况进行核对,查看是否报告。

1.2.3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对查出已报告的629例传染病的卡片及网络报告情况进行核对、检查。

1.3统计分析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传染病组织管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均建立健全了传染病管理班子,有领导分管传染病报告工作,有具体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相关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网络直报及管理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单位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有关规章制度,如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传染病自查与奖惩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检验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等,但个别乡镇卫生院及少数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相关制度不完善,对医务人员培训不到位,登记不齐全。

2.2传染病漏报情况在抽查的104家医疗单位中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10种654例,报告629例,报告率96.2%。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率96.8%,丙类传染病报告率94.7%。(见表1)各医疗机构按级别传染病漏报情况(见表2)。

表2可以看出,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75%,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率为3.3%,村卫生站、个体诊所漏报率为28.6%。县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个体诊所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

2.3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分析,查出报告的629例传染病中,全市传染病报告及时率88.5%,准确率94.94%,完整率86.90%。其中,市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92.56%,准确率90.62%,完整率83%;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及时率85.07%,准确率86.57%,完整率81.34%;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及时率72%,准确率76%,完整率68%。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3.36

3讨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前提。法定传染病报告是每个医疗单位的法定义务和职责。近年来广汉市加大了对传染病工作的管理力度,各医疗单位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也非常重视,做到了领导亲自抓,人员、经费、设备、培训“四到位”。2007年广汉市传染病报告率为96.18%,报告及时率为88.56%、准确率为90.62%、完整率为83.78%。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低,主要是临床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及时,完整及准确率低主要是临床医生填写地址不全、不准确。县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高于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村卫生站。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存在传染病漏报现象。村卫生站、个体诊所传染病漏报严重且报告质量不高,分析原因:(1)村卫生站、个体诊所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对疫情报告工作不重视,法制观念淡漠,疫情报告意识不强;(2)卫生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传染病防治法宣传力度不够,上级对下级单位疫情报告培训不到位;(3)村卫生站及个体诊所属营利性医疗单位,其人事管理、经费等均与卫生主管部门无直接关系,对其业务管理力度不够[1]。

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个体诊所、村卫生站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传染病报告意识和传染病报告质量,切实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另外,医疗机构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CDC及时审核复查,及时更正,可杜绝错报、漏报现象,以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准确、完整性,为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传染病疫情提供有利时机[2-3]。

参考文献

[1]HuangSH,Dongnp.investigationofomissionsofcommunicablediseasesandtheawarenessrateofepidemicreportsinpuyangCity,2005[J].DisSurv,2006,21(12):666-668.(inChinese)黄守海,董楠萍,2005年濮阳市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与疫情报告知晓率现状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2):666-668.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6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在全市选择可能有CRS就诊的医院(包括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产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五官科专科医院等)进行主动监测,全市共207家,监测对象为年龄在1周岁以内符合CRS临床表现的病例。

1.2监测病例定义和分类按照wHo标准病例定义开展监测及进行病例分类[1]。

1.3检测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m抗体,疑似病例血清由县级实验室承担血清学检测任务,省级实验室进行复核。省级麻疹实验室承担病毒分离和鉴定工作、国家麻疹实验室承担病毒基因定型工作。

2结果

2.1病例报告及样品采集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31日,2010年全市共监测到CRS疑似病例49例,疑似病例发生率为0.54/10万,均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调率为100%。其中血清学标本采集18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36.7%,咽拭子标本采集17例,尿液标本采集27例,病原学标本采集率为44.89%。随访19例,采集血清及病原学标本例11例。除1例血清学阳性病例,所有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2.2病例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44例,占89.80%,白内障3例,占6.12%,白内障+青光眼1例,占2.04%,青光眼1例,占2.04%。

2.3病例报告单位级别

省级医院报告22例,占44.90%;市级医院26例,占53.06%,其中儿童医院报告24例;乡镇级医院报告1例,占2.04%。

2.4阳性病例情况

XX,女,2010年4月16日出生,出生40天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并同时以CRS疑似病例上报。该血清学标本经县级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随后经省疾控中心复核,验证其风疹igm抗体阳性结果。该患采集了两次尿液标本,均送省疾控中心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讨论

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正式启动,报告包括37种法定传染病,风疹按丙类传染病管理[2]。目前我国除了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风疹发病信息外,尚无针对CRS的监测系统,基本处于自然流行状态。据估算中国CRS的发生率约为2/1000~3/1000活产儿,每年约发生4万例CRS。从美国1996~2003年报告的风疹与CRS流行趋势可以看出,每次风疹流行之后会出现一次CRS的流行。2007年,开展CRS监测的34个国家报告了975例疑似CRS,在这些病例中,19例经检测风疹igm抗体被证实[3]。

哈尔滨市自2009年起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项目。项目启动以后,开展了相关方面的工作。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加强各部门协作。市卫生局转发了《黑龙江省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卫生局妇社处协调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相关出生缺陷资料,保证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层层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三是主动监测,按时报告、流调和标本采集。在按方案要求对皮肤科、儿科、传染科等科室进行疑似风疹病例监测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产科和检验科。CRS监测的科室为产科、心内(外)科、儿内科、新生儿科、儿科的iCU病房、眼科、耳鼻喉科、听力筛查中心、妇幼保健院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医院的疫情报告员按要求对相关科室进行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四是全面督导考核,重点医院增加督导频次。五是加大宣传力度,下发培训教材。六是总结与分析。各区、县(市)疾控中心每旬将监测到的病例上报至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通知病例居住地疾控中心,由报告地及病例居住地疾控中心共同完成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随访等工作。市疾控中心每旬向省疾控中心上报病例监测情况。对多家单位进行督导后,分别撰写督导报告,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要求,确定下步重点工作,为更好地完成项目工作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的难点:1.医疗机构的配合尚待加强。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只有在医疗机构和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此项工作方能顺利开展。部分医院此项工作未落实到位,相关科室不重视,甚至有的科室不了解该项目的工作内容及监测范围。发现就诊病例未及时上报及未及时采集血标本。由于监测病例为1岁以下儿童,出现了即使病例还在医院就诊,由于家长不配合,血清标本也不能采集的现象。如果在儿童刚刚入院时,医院采集常规血标本,化验室可以为我们存留部分血清,这样就能提高血清样品采集率。另外在医院采不到血标本,病例回家后再采集难度将更大。2.医学伦理学问题。在开展此项工作,来自医生、患者关于保护个人隐私问题给此项工作带来的困难。一是在医院监测到病例,医生不愿意透漏患者的详细信息,造成病例失访。二是即使与患者取得了联系,患者不愿意透漏相关信息,不配合流行病调查,甚至不承认自己或孩子有病,还要追究提供信息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三是妇幼保健院在提供出生缺陷病例时也考虑了患者隐私问题,造成初期与我们合作很好,现在合作还需进一步协调。四是产前诊断的toRCH实验,检测风疹项目的诊断试剂全市各家医院未统一,可能出现疾控与医院检测结果不符,所涉及的医院将对孕妇采取何种医学建议。

此项研究在国内首先报告CRS监测结果,积累了我国、我省、我市在开展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和控制方面的经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CRS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2012年我市如期达到消除麻疹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项目方案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7

关键词:性传播性疾病;哨点监测;综合性医院

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而发生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吸毒、贩毒和卖淫嫖娼等社会丑陋现象屡禁不止,性传播疾病高发及不安全性行为的问题日显突出[1],性病发病率近年快速增长,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中山市性病的报告数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梅毒的报告数增长迅速,已跃居全省前列。为了解本地性病疫情情况和变化规律,本院承担了综合医院性病哨点监测,为政府制定性病预防控制规划提供科学根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09年7月,选择皮肤科、妇科、泌尿科(含男性科)门诊就诊者。根据《中山市性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病例发现、报告监测。

1.2调查方法: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病例诊断标准与实验室检测方法分别为卫生部颁布的卫生行业标准(wS268-2007、wS273-2007、wS235-2003、wS236-200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诊断标准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根据《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组织专家制定。门诊、实验室、管理监测人员都接受市统一组织的专门培训;门诊专人负责用试管和尿杯采集血、尿道/生殖道拭子标本。

1.2.1信息收集: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传染病报告卡》范围进行收集。

1.2.2标本采集、保存:①采集:血样本用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拭子标本采集前(尿道拭子采集前2h内还不应排尿)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采集部位,取新鲜分泌物;②保存: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本院中心实验室自行检验。

1.2.3实验室检测种类和方法:医院实验室2008年通过了iSo15189:2007国际标准认可273项,检测4种性病:梅毒(tp)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RUSt)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tppa),淋病(nG)采用细菌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采用核酸检测(pCR),生殖器疱疹(HSV-2)采用酶免疫试验抗体检测(eLiSa)等。

1.2.4资料处理:使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5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效果,防止偏差和错误,需做到:①哨点监测人员由各相关科室专业医护人员组成,接受监测统一培训;②时间定为上午8时至下午5时门诊的整个上班时间,即采即收即送:主要是为防止采样标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影响检测结果;③iSo15189:2007国际标准认可体系质控。

2结果

2.1性病监测报告数:监测门诊报告性病患者919例,就诊者中检出率为2.9‰,较开展前同期增长38.1%。(收集2007年8月~2008年7月数据为同期对比)。见表1。

表1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监测报告数(例)

2.2病种分布:病种构成情况:梅毒594例,尖锐湿疣214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69例,淋病42例,生殖器疱疹0例。病种构成比依次为梅毒64.6%,尖锐湿疣23.3%,生殖道沙眼衣原体7.5%,淋病4.6%,生殖器疱疹占0%,未发现同时患2种以上性病患者。见表2。

表2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病种分布(例)

2.3年龄分布:性病患者中年龄0~78岁,平均39.5岁。见表3。

表3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年龄分布(例)

2.4性别分布:性病患者中男性占51.6%,女性占48.4%;男:女为1.07:1。见表4。

表42008年8月~2009年7月性病监测性别分布(例)

2.5职业分布:商业服务人员224例,占24.4%;其他187例,占20.3%;不详172例,占18.7%;无业(或待业)88例,占9.6%;工人74例,占8.1%;餐饮食品业57例,占6.2%;农民55例,占6.0%。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开展监测以来1年性病报告数较未开展同期增加64.6%,表明监测效果明显。将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参照乙、丙类传染病管理方式报告更有利于更全面掌握新时期性病的发病情况,这些资料是以往所不注意收集的,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强调监测中的统一诊断标准和检测标准防止或减少了偏差,医生诊治更加规范、有序,一直按规定报告的淋病、梅毒报告也如此获益、增加;医院建立了无缝隙传染病监测报告计算机局域网,开发了传染病报告软件,监测中报告非常简便、快速,信息做到即报即得,审核再报中间时间差非常短;检验部门与临床部门、监管部门的通报制度和监管部门的查漏制度都防止了漏报的可能。

淋病、尖锐湿疣、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左右,但受梅毒发病量大、平均年龄高的影响,性病发病平均年龄达到了39.5岁,这缘于梅毒隐性感染特点决定的,长期无症状潜伏而逐步累积,甚至可以侵犯身体多个器官,不仅危害严重,且传染性大,症状多样,临床易误诊、漏诊,还会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在性病防治中地位特别重要[1]。提醒医务工作者在进行手术、输液输血(及制品)、生产等接触血液、体液的有创操作前筛查患者,均应也只有做好防范。除梅毒外、病种的性别分布差异非常明显,这与各自感染特点相符。监测中未接到生殖器疱疹报告,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职业构成显示那些是高危人群,个别儿童因家长感染而受到波及。但也明确指明应该重点关注对象以进行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和手段,对产妇进行筛查干预,避免传染到下一代。男女感染比例接近,与张武力的研究结果相同[2]。

受西方崇尚所谓个人自由思想的冲击,国民性道德的淡化,以及社会对性开放的容忍,让处在性活跃阶段的人们更容易获得性释放。安全性行为便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而教育和服务是最有利手段。国外的研究显示,性病是HiV传播的重要辅助因素[3]。因此,加强性知识教育,抵制婚前性行为,固定性伴侣,在不可避免的危险性行为时,自觉使用安全套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张贴宣传画、办宣传栏、发放书面宣传材料和安全套,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举办针对高危人群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讲座和现场咨询,在适宜的地方安装安全套自动销售机等形式的宣传活动和手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性病、艾滋病侵袭的能力[4]。

同时,促进患者主动、规范的健康求治行为,规范性病的诊疗服务,及时正确地诊断性病,提高治愈率,避免医院感染。对最终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叶顺章,邵长庚,王千秋,等.性病诊疗与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2]张武力.北京市怀柔区2004~2007年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184.

[3]KreissJ,Caraclm,meheusa.Roleof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intransmitting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J].Genitourinmed,1998,(64):11.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8

所谓“危急值”(CriticalValues),也称为警急(panic)或警告(alert)值[1]。指的是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危及生命的人体检验、检查结果。当这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有效消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2]。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日急诊量为150人次左右,从2011年1月制定制度至2011年12月接收危急值报告患者共186例。急诊科是危急值报告制度相关的重点科室,护士在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1年的应用总结如下。

1方法

1.1确立危急值的报告范围

1.1.1检验科危急值见表1。表1检验科危急值

1.1.2放射检查危急征象气胸、肺组织压缩>60%;肺梗死;主动脉夹层、脑动脉瘤;起搏器电极脱落(折断);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肠梗阻;脑出血、脑水肿等引发的脑疝。

1.1.3B超检查危急征象急性胸腹腔出血(外伤、肿瘤破裂、宫外孕等);大量心包积液(>1.5Cm);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栓塞等。

1.1.4心电图检查危急征象急性心梗(首次心电图检查);严重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室颤、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窦性静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R>3.0s、平均心率

1.2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医技科室出现上述危急值时,在确认仪器设备、检验过程正常的情况下,立即将结果电话通知临床科室,并在《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记录上检查日期、患者姓名、病案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时间(min)、报告人、备注等项目。护士接到医技科室危急值(征象)的电话报告后,必须在5min内将报告结果通知值班医生,医生必须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考虑两点:一是该结果是否与临床症状相符;二是如果临床症状不符,样本的留取是否有问题?如需要,马上重留标本,免费复查)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报告上级医生及科主任。护士配合医生抢救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必要时按医嘱采集标本或重新复查,并关注再次检查的结果。当班护士必须在“危急值”报告本上认真做好记录,包括患者姓名、检验(检查)项目名称、结果(数值)、电话报告者姓名、报告时间通知医生姓名、通知时间,备注等。同时在急诊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接到报告的“危急值”,采取的抢救措施以及病情观察。对于跨科转运的患者,在危重患者转运单上注明“危急值”,作重点交班,便于病情观察及动态追踪。

2结果

本组共报告危急值患者186例,其中检验科报告76例,放射科报告88例,B超科报告15例,心电图室报告7例。涉及内科82例,外科88例,妇科12例,儿科4例。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本组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及家属表示满意。

3体会

3.1要充分重视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可忽视。所以护士对危急值的报告必须了解,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要及时汇报医生,严防推诿现象发生。医护人员得到危急值报告后,一定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作出判断,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该流程的实施,在医院内部形成了一个快速联动的反应机制,不仅及时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了患者的抢救实效性和成功率[3]。

3.2根据实际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危急值的设立要严谨,不能照搬其他医院的范围,要根据医院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设立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3.3要加强危急值工作的管理科室要组织危急值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流程,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实践水平。对危急值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总结,确保运行通畅。

3.4护士在过程的实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护士接到危机值报告后,正确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主管医生,在检查医生和主管医生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5提高了急诊科护士的业务能力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护士结合临床进行评估分析,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通过对偏差因素的分析,规范了操作流程。同时与多方的合作中,加强了沟通能力。

3.6加强了科室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危急值的及时报告和多重提醒,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危及患者健康安全的信息,从而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了医疗风险,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杜绝了相应的医疗纠纷隐患。

【参考文献】

1秦晓光.必须正确认识和应用“危急值”报告制度.江西医学检验,2007,25(2):97-99.

2张真路,刘泽全,赵耿生,等.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452-453.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通过a16型柯萨奇病毒及71型肠道病毒等所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性疾病[1]。近年来,本市在一些托儿所、幼儿园有散发性的病例出现,但未发生过HFmD的集中暴发的较大疫情[2-3]。HFmD已经被卫生部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经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本市2012年1-12月累计报告HFmD病例94例。为分析本市HFmD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本组研究对疫情资料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12年1月-2012年12月四平市各医疗机构直报数据、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四平市统计局,其中男62例,女32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3.9±1.7)岁。

1.2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HFmD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诊断标准。

1.3方法对94例确诊的HFmD临床住院患儿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及并发症对症支持疗法。

2结果

2.2.2HFmD流行病学因素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94例HFmD病例中,根据HFmD流行病学因素分析,有吸吮手指习惯的患者34例,占36.2%;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如接触过HFmD病例、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患者26例,占27.7%;无饭前便后洗手习惯的患者24例,占25.5%;有不洁饮生水习惯的患者10例,占10.6%。

2.3临床表现

2.3.1临床症状发疹有显著前兆症状者82例(占87.2%),时间1~2d,患儿多表现为流涎拒食、哭闹不安、流涕。部分伴发热,其中发热高于38.5℃者43例(45.7%),37.5~38.4℃者42例(44.7%),低于37.5℃者9例(9.6%)。

2.3.2体征HFmD皮疹、疱疹情况见表3。94例病例中,有皮疹的病例57例,发生部位依次为手部、足部、口腔、臀部,分别占20.2%(19/94)、18.1%(17/94)、16.0%(15/94)及6.4%(6/94)。疱疹45例,发生部位依次为手部、足部、口腔、臀部,分别占14.9%(14/94)、12.8%(12/94)、10.6%(10/94)及9.6%(9/94)。

2.3.3其他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中咳嗽、流涕、咽痛分别占34.0%(32/94)、31.9%(30/94)、30.9%(29/94),消化系统症状中呕吐、恶心、腹痛、腹泻分别占12.8%(12/94)、33.0%(31/94)、23.4%(22/94)、27.7%(26/94);神经症状中头痛、嗜睡各2例(2.1%)。

2.4实验室检查结果胸片异常、血常规wBC增高及血小板增高分别占4.3%(4/94)、22.3%(21/94),35.1%(33/94);心肌酶学检查异常22例,占23.4%,肌钙蛋白检测呈阳性2例,占2.1%。C反应蛋白增高70例,占74.5%。肝肾功能均正常。

2.5治疗与转归均经静脉注射琥宁、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炎,并对症治疗及护理,一周内均恢复,住院2~13d康复出院。

3讨论

HFmD是幼儿常见传染病,以手、足及口腔等出现疱疹、皮疹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可经空气、水源传播[4-6]。好发在春末夏初,5岁以下儿童男孩为主,76例(80.9%)[7]。男孩发病率比女孩显著增高,本组中,男女比例为之比为1.94:1。男孩发病几率较女性明显增高,这与男孩性格活泼、活动场所范围广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8]。本组病例中,患儿多表现为流涎拒食、哭闹不安、流涕,同时伴发热,口腔溃疡及手足皮疹,多数症状较轻,皮疹主要以手、足、口腔等为主,而疱疹手部、口腔处较多。此外,部分病例伴咳嗽、咽痛、流涕、恶心等症。HFmD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呈自限性,尚无特效治疗药物[9-10],但及时对症及抗病毒疗法具有重要作用。本组调查中,患儿均经静脉注射琥宁、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炎,并对症治疗及护理,无严重并发症,未见死亡病例。

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的四平市HFmD的流行病学特点,做好儿童、家庭、托幼机构的清洁卫生是预防HFmD传染的关键;强化疫情监控、疫情处理及宣教为主要内容的防治系统及措施是HFmD重要防控。为降低HFmD发病几率,应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11-12]。

3.1强化疫情防控为早报告、早发现、早诊治,落实低领儿童(7岁以下)每日巡查制度,对入托入学儿童全面开展午检及缺课追踪制度。各医疗点应进行预检分诊,专门设立疤疹、发热诊室,做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降低重症病变出现几率[13]。

3.2加强疫情的应急处置,延缓疫情的蔓延对上报的小儿HFmD患儿,由属地医疗机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疫点消毒及健康宣教。对聚集性的疾病,四平市疾控中心联合属地医疗机构,及时进行疫点消毒、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于密切接触者,要周密排查、健康宣教。

3.3强化患儿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对住院病例应进行隔离,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于居家隔离治疗的患儿,指导患儿家长开展日常的消毒,对家长开展健康宣教[14]。

3.4积极行健康教育利用电视台、电台及报纸等媒体,提高公众对于HFmD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治知识。落实乡镇干部包村、幼儿园及居委会干部包户责任制,保证7岁及以下儿童的无缝管理,使HFmD防控纵到底、横到边,确保HFmD各项预防及控制措施落到实处,降低HFmD发病率。

通过本市HFmD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笔者认为HFmD虽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如果措施得当、及时,就有可能有效控制其传播,降低患儿染病风险。

参考文献

[1]农光民,刘艳明.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06-1708.

[2]工亚亭.手足口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2):1705-1706.

[3]王联君,高洪,常志荣,等.北京市崇文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139.

[4]杨凌,胡景伟,周忠蜀.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2-1785.

[5]刘海博,甘亚弟,李冬梅.北京市大兴区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1):4018-4020.

[6]HemstapatK,monteithGR,SmithD,etal.morphine-3-glucuronide’sneuro-excitatoryeffectsaremediatedviaindirectactivationofn-methyl-D-asparticacidreceptors:mechanisticstudiesinembryonicculturedhippocampalneurones[J].anesthanalg,2009,97(2):494-505.

[7]徐金芳.系统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28-29.

[8]李彩兰.70例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60-61.

[9]王志杰,庞保东,张双,等.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260例疗效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12):1759-1760.

[10]ChenCJ,ChengFC,LiaoSL,etal.effectsofnaloxoneonlactate,pyruvatemetabolismandantioxidantenzymeactivityinratcerebralischemia/reperfusion[J].neurosciLett,2010,287(2):113-116.

[11]阿依克木·尢奴斯.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1):79-80.

[12]班弟,陈莉,张国明,等.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报告[J].疾病监测,2006,21(6):334-335.

[12]王晓华,李文琳.小儿手足口病1602例报告[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72.

[13]李雄,郑伟华,欧维琳,等.小儿重症手足口病2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116-117.

医学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问题;解决方法

1、前言

检验医学的进步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对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检验与临床联系的先决条件是质量保证和参考价值的合理性。因而临床检验学也成为对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和预防保健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临床医学检验中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所以临床检验必须加强检验质量的控制,确保质量控制贯穿于检验的整个过程。笔者从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尽的分析了临床检验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2、医学检验流程的质量

2.1医学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院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对监控内容和实验检验项目的具体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应确认检验流程的可行性,并对不可控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避免临床医疗事故的发生;其次,对各检验室之间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应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因各检验室的检验内容与方法不一致,造成同一病例检验结果的不同,所以要针对各检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价和评测,从实际需要和检测项目出发,切实的做好医疗检验的质量管理。

2.2检验仪器及试剂的质量

医学检验中仪器和试剂的质量也是影响检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检验流程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对检验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同时对一个检验项目的多台仪器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做到检验结果和检验报告的一致。在应用试剂时应确保试剂的功能,切不能使用过期的检验试剂,以免造成检验结果的失真。

3、临床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临床检验中的非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是非病因素引起的检验结果不真实,例如:临床医生告知不足,病人对饮食、平时运动、经期、服用药物、情绪等因素不加注意,影响了检验的结果。也有一些因素是采集过程中引起的,例如:样本采集的时间、数量、部位、方法、采集环境等不正确导致检验结果与病人病症不稳合,影响了临床诊断。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不及时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样本采集后忘了做检验,等补做检验时样本失去了原有特性,造成检测结果失控。检验器皿和试剂的质量也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某医院对微量吸管进行比较和校对,结果发现35%的吸管容量都不符合标准,这就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和不稳定。

3.2临床检验中科研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现阶段,医院检验科室人员的技术力量和设备相对薄弱,其中有部分因素是由于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技术水平不够,从而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在上岗前没有进行系统的岗位学习,而自身技术水平和检验理论知识不足,引起检验质量观念淡薄,仅以日常工作量为任务,得过且过,完全忽视了检验质量的重要性。检验器皿的陈旧更加影响到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某些基层医院因自身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因素,长期没有更换检验设备,有的还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造成检验质量难有保障。

4、临床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4.1临床检验前的护理措施

临床检验前要对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检验项目、取样部位进行查对并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及时告知病人检验前的注意事项,例如:空腹抽血检验前2周饮食规律要保持平稳,3天内不能食用高脂肪食物,24小时以内不能饮用带有酒精的饮品,并且抽血当天必须要空腹腔12小时以上。

4.2临床检验中样品的采集

以采血为例,一般采血时间都为清晨早餐以前,其中空腹时间不应超过16小时,采血的是以坐躺为主,要求病人在座位休息5到10分种,因为剧烈运动后采集的血脂不同,如病人采血前经过剧烈运动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取血时压脉带不要超过60秒,采集部位以前臂肘窝正中静脉为宜,如遇特殊情况可以更换采血部位,例如:输液病人的采血可以在对侧的上肢或下肢进行采血,这主要是避免血液被稀释后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5、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5.1检验仪器的维护

检验过程中仪器运行状态的好坏是检验结果的根本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检验人员就要对检验仪器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与保养,除了做好保养措施以外还要对仪器进行功能性运行,以保证检验仪器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对于仪器部件的更换要做好相关记录,避免仪器故障影响到正常的检验工作。

5.2检验试剂的准备

检验试剂的准备工作是按着检验项目的流程来进行具体操作的,其中主要是依据于检验试剂的说明书来进行配制。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试剂的挥发,对于不用的检验试剂必须依照操作流程放入冰箱中,对于长时未使用的试剂,检验前要对试剂特性进行测试,如不合格马上更换。

5.3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应做到几个三个方面:首先要做好检验仪器的检查工作,确保其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如检验中出现失控情况,要及时的做好失控记录和整改措施;其次,要注重对检验结果数据的保存,确保检测数据的法律效应,保存好检验结果的数据资料对以后临床的病理分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再次,检验项目应具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时效性。

6、临床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6.1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审核

医学检验现在正逐步走向系统化和自动化,其中检验人员工作的交接性与配合性工作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检验信息的录入、采样的编号、仪器操作的审核、检验报告单及检验结果的反馈等,这一系列活动都离不开检验人员的工作交接与配合,无论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对认真的按检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工作交插中的错误,如果出现检验结果信息失真的情况,要及时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6.2报告签收制度的建立

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避免送达过程中出现错误;另外,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法及时间,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7、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检验数据应做到及时、准确、可靠,通过检验质量控制来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帮助检验医学进步,推动临床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2]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27(8):483-487.

[3]周琼仙.实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提高临床检验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9):2415-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