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十篇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十篇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02:18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6-02

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随之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易患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并且疾病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如何做好针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护理措施,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1]。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被疾病所折磨,身体各种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因而易产生心理上烦躁和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极度猜疑、忧愁联想、绝望、恐惧、强度自尊个人崇拜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1.1孤独寂寞的心理

老年人日常都是儿孙绕膝的生活,突然生病住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会郁郁寡欢、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彷徨无助感到孤独寂寞。

1.2焦虑猜疑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眼耳不灵活、视力听力下降,弄不清别人说什么,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造成死亡恐惧、或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老年人巨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易怒、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病人健康恢复。

1.3自尊心和自责心过强的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重他、恭敬他、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曾为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非常希望别人象以前那样爱戴他,承认曾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喜欢听到周围人的仰慕、赞美之词,一旦住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甚至强烈,同时易受到伤害。

1.4过分不信任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希望技术熟练的护士给他处置,业务水平高的医生为他诊治,生怕年轻的护士处置失败,年轻医生诊断没经验,有强烈不信任的感觉。

1.5过分依赖心理

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表现依赖他人的行为,因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开始对医护人员熟悉和信任,每天都由医护人员陪伴、产生依赖心理,怕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没有安全感。

2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1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的措施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薪一族,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左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走入病房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责任护士、及其他病室的病友相互认识,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委婉劝告病人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的道理,时时关心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协助大小便等,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象在家一样,同时安排亲人探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疾病得到良好治疗,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2]。

2.2消除焦虑猜疑的心理的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况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与妥善安排与处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切忌在他们面前小声议论和交谈,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2.3针对老年人不信任的心理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地工作,需要理解老人,他们需要安全,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们诊治,业务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老年病人的全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不愉快的心理反应。

在护理操作前以亲切的口吻、恰当地称呼对待他们,使病人感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护理技术的实施不失败、高质量完成,倘若失败,要表示歉意,以得到老人谅解,不要嫌弃老年人嗦,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老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从而树立老年病人的自信心。

2.4针对老年人过分依赖心理的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过分依赖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一味顺从迁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非必要的帮助,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生活计划,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没老。

2.5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强、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不一定要求奢华;但一定喜欢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家的感觉,减少不良刺激,使其自尊心得以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极其家属的特殊待遇,时时、处处、事事给与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道德和适当有益活动对老年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桂琴.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2012,6(4):40-1.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认知功能;老年认知障碍;安全护理;老年痴呆

aD,即老年性痴呆,是现阶段全球老龄化的一种现象。老年痴呆所导致的功能缺陷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逐渐明显,其病死率极高。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老年痴呆的特异手段,但是,安全护理能够使老年痴呆病程得以延缓,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0名2012年7月~201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其中有36名男性,14名女性,平均年龄为(71.3±6.9)岁,通过CDR(痴呆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痴呆,18名患者为中度老年痴呆,9名患者为重度老年痴呆。

1.2护理方法

1.2.1加强患者管理,避免患者迷路走失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有23名患者为轻度老年性痴呆,具体表现为轻度定向力障碍与记忆力衰退。18名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具体表现为判断力与定向力障碍,记忆力减退。为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限制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单独外出,若患者必须要外出,则必须在其口袋中装写有联系方式与疾病的卡片。将陪护卡发给中重度老年痴呆患者家属,让其了解患者必须要由专人陪护。

1.2.2病区内设防滑标记护理人员应随时保持患者活动区域地面干燥平坦,并于卫生间设置防滑垫,保证走廊与浴室设有扶手。保证患者衣裤合身舒适,鞋子合脚轻便。对于尿频与反应迟钝的患者,在其入睡前,为其将夜间需要使用的便器与物品准备好[1]。在本组患者中有6名患者长期卧床,所以护理人员给予其全天安全护理服务。1名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时常会担心氧气瓶会爆炸,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耐心、认真解释,并在氧气瓶上罩绿色布罩。

1.2.3确保患者安全服药,避免患者漏服或者误服药物对患者进食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提醒轻度痴呆患者要细嚼慢咽,防止患者液体与固体食物同时吞食,避免患者出现窒息情况,告知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进食糊状食物,不能进食干硬或者汤类流质性食物[2]。对于吞咽比较困难的患者,要实施鼻饲流质,对患者给予鼻饲流质前,需要摇高床头35°左右,依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进食指导。

1.2.4饮食安全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呛噎所选取的50名患者中,有一名中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藏药,而且有两次出现漏服药物现象。所以之后规定由临床护理人员对所有认知障碍患者口服药实施按顿送服,并做到发药到口,对于存在自杀倾向、幻觉以及抑郁症的认知障碍患者和不配合服药的患者,不仅要督促患者服药,同时还要让患者张开嘴,确定患者是否真的咽下药物。

1.2.5加强皮肤护理在重度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经常会发生皮肤受损的情况,因为患者感觉比较迟缓,而且无法对自身受压多导致的不适进行正确表达,所以极易出现擦伤或者压疮情况,所以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对其作相应的压疮风险评估,针对风险程度的差异性,制定有效安全护理措施。定时对长期卧床患者翻身拍背,而且在翻身过程中不能硬拉、硬推、硬扯,避免擦伤患者皮肤。确保患者所摄入营养充足,以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2结果

对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后,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下降比较明显,与护理前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老年痴呆属于一种精神衰退、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异常的进行性慢性疾病,如果不能对次病情实施悉心护理,就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缩短患者生存期限。所以,掌握好老年痴呆及时性、个体化以及有效性护理原则,联合患者家属积极做好老年痴呆患者安全护理,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病情,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提高患者的日常社会适应能力[3]。很多家属不重视老年痴呆病情,决定导致此疾病的主要因素是衰老,所以,忽略了患者日常功能训练与治疗,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因为目前我国的老年福利与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要让老年痴呆患者长期住院几乎不可能,所以,多数时间老年痴呆患者都是由家属护理。本研究中,临床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好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社会与家庭功能的发挥,为老年痴呆患者营造一个安全、积极而且温馨的治疗环境,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日常自理能力进行培养,鼓励患者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确保患者能够在自我照顾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医院还要积极联系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定期举办老年认知障碍患者联谊会,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讲座,保证社会提高对老年痴呆障碍的认识与了解。通过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可以为老年认知障碍患者实施有效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确保积极康复全面照顾替代以生活护理为基础的日常护理模式,以有效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吴宝勤.42例老年痴呆病人住院安全的护理体会.贵州医药,2011(07):152-153.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39-0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个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5%,老龄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

1老年人护理的面临的问题

1.1缺少专业护理人才。我国几乎没有专业的老年护理人才。从事老年护理的护士大都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且只能从事一般的生活和医疗护理,缺乏专业性,因此也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

1.2老年护理学科发展缓慢。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学课程且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的本科教材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尚无一所护理院校专门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教育严重滞后。

1.3老年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从我国目前的保险现状来看,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仅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还未完全成熟,且存在许多局限性,还无法覆盖所有老年人,它仅提供给工薪阶层,而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

2做好老年护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老年护理体系。充分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原则,建立长效的老年护理服务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将构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作为“十二五”期间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并及早制定国家计划。首先,要健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起长期护理服务的整体预算制度,包括护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服务机构运行经费补贴、困难老人服务补贴等,并规定以不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从而保证对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其次,要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开展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社会化老年人护理服务格局。第三,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专门负责老年人护理事业的管理机构,制定长期护理服务分级指标体系、受益人准入制度,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护理服务的有序开展。

2.2加速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国外长期护理发展的经验表明,对待老年慢性疾病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治疗,而是预防和康复,老年护理需要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管理,科学设计全程的长期护理服务。提高国家对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加强媒介宣传,加强人们敬老意识和对老年护理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护理工作者的歧视。政府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计划,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规定从事老年照料的护理人员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开设老年护理专业,通过学制上的设定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同时,鼓励卫生医疗机构进入社区,为照料老人的家政服务员、民间保姆、家庭成员开设康复知识和技巧的讲座培训,并上门进行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的质量。其次,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等级,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将护理人员,从普通家政服务员、护工到高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均按护理内容分为若干等级,各等级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从而提高护理效率。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尤其是将日益庞大的护工队伍纳入第三产业,建立和完善护工行业的工资体系,从根本上确保护理队伍的稳定。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派遣去发达国家引监护理方面的成功经验,选择适合我国老年护理的先进护理观点和技术,拓宽老年服务的思路。积极开展老年护理研究,培养老年专业人才,促进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

2.3将老龄人的预防保健作为医疗体系的基础工作纳入政府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加强老年人群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老年护理模式,建成医院-社区-家庭护理连续服务机构,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2.4调整医疗保险支付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公平。一是通过调整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结算政策,将部分老年护理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促进居家护理和居家养老;二是通过明确老年护理院的出入院标准和适当提高长期住院病人的费用分担水平,提高老年护理院的服务效率;三是通过增加养老院内部医疗机构的医保联网数量,方便养老院住养老人就医,同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一定比例的老年护理费用,提高养老院住养老人的护理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和扶持社会、企业、个人兴办老年护理机构和福利设施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所形成和收到成效的老年护理中心、临终关怀、托老所、家庭护理、老年公寓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管理体系,适应我国医疗保健市场的需要,满足老年护理需求。

总之,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好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完善的服务是我国护理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是对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巨大挑战,是我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应当积极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相信有了政策、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4

心绞痛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狭窄、痉挛,心肌出现急剧而短暂的缺血和缺氧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在临床中的主要特征为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在临床中,心肌痛多发于中老年人[1]。此次研究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给予观察组老年心绞痛患者个性化护理,给予对照组老年心绞痛患者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从而研究老年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绞痛患者80例,80老年心绞痛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8.42±6.32)岁。将80例老年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老年心绞痛患者40例。两组老年心绞痛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老年心绞痛患者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给予观察组老年心绞痛患者个性化护理,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与患者进行交流,如果患者出现精神过度紧张,可使用适量镇静药物,从而帮助患者对紧张情绪进行缓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痉挛症状。并且,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2.2并且评估与观察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从而了解患者出现心绞痛的诱因、部位、发作频率、缓解方式等,并对其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且护理人员还应及时询问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或体力劳动过量等情况,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头晕等症状,应及时给予抢救。

1.2.3心电监护

如果患者出现心肌剧烈疼痛、缺血严重及心功能衰竭等现象时,患者还可能出现窦房结、心率加快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室颤、室性早搏、频发性室速等症状,从而表明患者心肌方面出现严重缺血。患者出现心律不稳是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患者输液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现象,应及时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从而减少患者出现心绞痛,并对静脉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1.2.4健康教育

在对老年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应注重患者的卫生宣教工作,对于高血脂、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护理,并指导患者日常的饮食,从而避免患者在饮食过程中摄入高糖食物。如果患者较为肥胖,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运动指导。

1.3疗效标准[3]

对两组老年心绞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发作频率进行结论,将其作为临床疗效对患者进行评价。①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发作频率减少超过80%;有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发作频率减少至50%~80%;①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未消失,发作频率减少未超过50%,甚至增加。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情况的研究数据,在本次研究结束后,均准确无误地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使用例数(%)表示为计数资料,对比方法使用χ?检验。当p

2结果

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护理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护理,护理总有效率为77.50%,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在临床中,心绞痛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供养不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近年来,我国老年心绞痛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有学者研究发现[3],老年心绞痛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逐渐形成斑块,从而造成腔管内狭窄,最终引发患者出现心绞痛。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 护理安全; 原因; 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放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改善护理关系的关键。笔者所在医院老年科,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

1.1 病房环境 如人性化建筑设施不到位,老年人对病房环境与功能的不适应,空间环境与功能设施的缺位等均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

1.2 老年患者自身的因素

1.2.1 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老年患者整个机体功能都明显下降,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反应迟钝,如视力、听力都较差,严重者会出现老年痴呆或老年性精神障碍,如患者走错楼层、走错病房、坠床、跌倒、烫伤等这些都是老年患者易发生的,他们是这些高风险易发生的高危人群,是影响护理安全的最大隐患。

1.2.2 知识缺乏 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不配合治疗。

1.3 护理人员的原因

1.3.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条例》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

1.3.2 评估不到位,护士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专科技术不精,低年资护士增多,工作经验不足,业务培训不到位。

1.3.3 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做治疗及操作时,未按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执行,如查对不严格,导致吃错药,打错针等。

1.3.4 护理人员缺乏爱心,由于老年 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性,他们是护理安全问题中高风险的高危人群,在护理安全这个问题上未引起足够重视。

1.3.5 沟通不到位,护患沟通不到位,老年患者因疾病复杂,住院时间长,得到家人的关心少,情绪波动大,护患沟通不到位容易发生护理矛盾。

2 应对措施

2.1 改善病房环境及设施 病房重新装修,完善和配备了内部设施,如走道两边墙壁装有扶手,病房墙上贴有防跌倒的警示牌,卫生间地面铺有防滑垫,浴缸及马桶旁装有扶手,病床也装有护栏,床头有呼叫器,床尾有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及药物过敏等各种警示牌,配备了床上就餐桌、活动输液架等人性化功能配套设施。佩带脘带:由于老年人大脑功能退化,会出现一些意识、听力、视力及语言表达的障碍,故脘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安全措施,因为小小脘带上记录了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及身份识别是避免患者走失及做各种治疗和检查时再次核对的重要依据。护理支持中心建立:护理支持中心成立,对笔者所在科的患者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如做辅助检查及需要短暂离开病区的一些诊疗活动,经由护理支持中心派人护送,避免了走失,或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2 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2.2.1 全面系统的评估患者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当新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就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例如,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跌史、坠床史、有无意识障碍、行动能力、听力、视力等。既往病史的种类名称、药物过敏史等,并采取相合措施,如上护栏,床尾挂上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以及药物过敏等警示牌。

2.2.2 做好健康宣教,给护理安全告知 (1)入院宣教,详细介绍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一些规章制度,作息时间,不擅自离院。(2)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等护理安全告知,教会患者使用呼叫器,帮助患者整理物品,将常用物品放置于易拿取处。(3)教会患者在突然改变时应遵守的“三部曲”即做起30 s、站立30 s、站稳后再行走,能自行上卫生间者,要借助扶手,谨防跌倒,睡觉时防止在变换时坠床,床边加护栏,上下护栏由护士来做。(4)告知患者不要单独沐浴,需有家人陪伴,以防意外发生。

2.3 对护士方面的要求

2.3.1 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 在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制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护患双方的利益。

2.3.2 加强责任心 严格查对制度“三查、八对、一注意”警示牌的设置,护理部在各护理单元治疗车上放置了“三查、八对、一注意”的警示牌,其目的是在提醒我们在做任何治疗及操作前都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2.3.3 做好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注意用药安全,治疗室内药品分类放置,专人保管,高危药品,如胰岛素、高钾、高钠等一些相关的高危药品都贴有醒目的警示牌,其目的也是引起护士在用药时的注意,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3.4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定期进行护理技术培训考核,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更多技能,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乃至美学、文学等,只有全面提高护理技术,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2.3.5 加强沟通技巧 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由于老年人记性差,听力差,沟通交流有一定困难,在护理实践中,护士必须掌握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如和老年人讲话时,声音要大些,态度要好些,要面带微笑,语速要慢些,要重复多次讲解,不然他会误认为你不高兴或态度不好,必要时用书面方式交流也很有效。

2.3.6 重视人文关怀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住院后,病房成了他们临时的家,医生和护士成了他们可 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尤其是有些缺乏子女关心的老年患者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渴望得到亲人般的关心和照顾,有时一句温暖的问候比一粒药还管用。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赋予了我们护理工作更多的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观察和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持续护理安全的改进,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护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舒适、温馨的医疗环境,使患者及家属放心,这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唯一目标。护理安全措施的有效应用,杜绝和减少了护理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笔者所在科患者的年龄随老龄化越来越大,所面临的护理安全问题将更多,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把一切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构建更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米慧,张岩.浅谈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5.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骨科;老年患者;特殊性;护理措施

老年患者本身的各方面机能有所衰退,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为了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快恢复速度,因此本文就骨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骨科老年患者的特点

(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骨科的老年患者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中有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差、又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而老年人骨科疾病的特殊性在于病情迁延不愈,有的甚至突然间因伤致残,这容易造成老年人心理需求的不足和抗病能力减弱的现象,出现悲观失望、抑郁沮丧等负面情绪,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家属多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去医院看望病人,这样使得老年患者缺乏家属在身边安抚照顾就更容易产生孤独、紧张的情绪,甚至不配合治疗,这些都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二)基础状况差,易产生多种并发症

老年患者这一患病群体在临床上一直处于一个不利位置,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了一定的衰退现象,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这就使得老年患者自身有各种基础疾病,比如由于老年患者循环系统功能差,常常会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另外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导致有潜在诱发发病的可能。除此之外,骨科患者由于患处在骨,所以需要长期卧床修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但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本来就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较弱,再加上活动限制,容易造成一系列功能性疾病。老年人的泌尿系统也常常遭遇多种问题,而且长期卧床容易使得全身血液循环差,局部组织受压,特别是尾骶部、踝关节、足跟部等发生压疮。

(三)治疗依从性差,需加强关怀

很多老年患者对于自己的疾病都有个误区,觉得自己患病,使生活不能自理,会给家人孩子带来拖累,就控制进水进食,以减少大小便次数,这样不仅不利于老年患者患处的愈合,对老年患者自身的营养跟不上需求也是一个影响。另外有些老年人长期形成了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所以对医院根据病情制定的饮食不习惯,常常会不遵照医嘱的情况下吃些不适宜的食物。还存在一些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伴随着多种慢性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但是很多老年患者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所下降,容易出现错服和漏服的现象。

二、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首先要了解掌握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充分抓住他们恐惧紧张的心理,根据患者的自身经历、文化层次、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有计划地进行护理,缓解老年患者自卑的心理,以及怕拖累家属子女的心理,关心并尊重患者,及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另外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但是要注意语言简单明了、便于老年患者记忆、说话口气缓和、吐字清晰。最好能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使老年患者充分认识自己的疾病,了解手术后疼痛、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此同时也要向老年患者讲解悲观情绪对骨折疾病的影响,介绍同类疾病的治愈情况,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只有护理好老年人的心理负面反应,就能加快病情的恢复。

(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想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不断鼓励患者能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并且不排斥,相信医务人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做好各种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可以有目的性给患者讲解相关的保健知识以及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帮助患者建立起对医务人员的信任,积极主动地参到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中来。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让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缓解病痛。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健全一项既可以解决老年人疾病,又可以解决经理负担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在临床治疗上,医护人员也要尽可能地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避免出现因为经理负担而是患者产生抑郁的情绪和其他应激反应,以至于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四)加强病房管理和巡视,消除安全隐患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性质,做到护理人员之间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保持病房的安静、整洁、舒适与安全。特别是在病人在服药、就餐、洗澡,做检查时就更需要护理人员同心协力地把这些工作做好,以确保病人及工作人员安全舒适。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对病房做好定期安全检查,以防意外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巡视,除了防止意外事的发生,也是杜绝意外事故的关键。因此需要值班护士集中精神,提高警惕,经常巡视,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力保证病人的安全。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骨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不仅分析了老年患者自身身体健康的问题,同事也对潜在疾病进行了分析,而且也针对骨科老年患者这些特殊性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对老年患者的疾病有所帮助,同时可以通过减轻疾病的痛苦来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关爱华;52例骨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12期

[2]李晓燕;浅析骨科老年患者临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34期

[3]梅苏宁;骨科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和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10期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老年病房;防范对策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处理,以减少护理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对护患双方的危害与损失【1】。社区护理由于人员、医疗设施配备等都与医院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医院护理更容易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风险【2】。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老年病人生理病理的改变,引起机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为迟缓,感觉迟钝等,易发生跌倒、误吸、坠床、烫伤,皮肤受损等意外【3】。加强对社区老年病房的风险管理,避免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意外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社区老年病房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1.1患者方面因素:

1.1.1患者身份识别的风险:由于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减退,思维紊乱,对答不切题,如不按照护理规章制度给患者佩戴腕带,容易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尤其是在进行各项操作和治疗中,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1.2压疮的风险: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障碍伴随各种疾病缠身,大多都是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力下降、感觉迟钝、营养吸收障碍、低蛋白血症等都是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

1.1.3跌倒、坠床的风险:由于老年人行动缓慢、步态不稳以及为防止压疮使用的气垫床,若疏于护理措施的落实则可发生跌倒、坠床意外。

1.1.4导管滑脱的风险在社区老年病房有许多老年人的营养来自鼻饲和静脉的注入,尿液从导尿管排除,在病人烦躁或给患者翻身时,若未妥善固定导管,或衔接不紧密都易使导管滑脱。

1.2护理工作中的因素

1.2.1护士风险识别能力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社区老年病房的年轻护士居多,缺乏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对一些风险不能及时识别。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在不轻易当中侵犯了患者的权益。

1.2.2护理操作不熟练特别是年轻护士,对各种抢救过程、仪器使用等操作流程不熟练。在治疗抢救中耽误抢救的最佳时机,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危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1.2.3缺乏沟通及沟通技巧老年病房大多都是患有老年疾病的患者,如耳背、反应慢、行动不利索、理解迟钝等。护士在工作中缺少解释,往往导致病人的误解而引起纠纷。

1.2.4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他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产生以极度的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4】。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除本职工作外,还有参加体检、义诊、志愿者等等,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身心疲惫,导致对本职工作的倦怠,易引起情绪低潮、注意力不集中、服务态度差,甚至发生医疗差错,引起医疗纠纷。

1.2.5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护理文件是整个医疗文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证明效力。护士由于工作繁忙,记录不全、涂改、漏记、忘记比比皆是,在处理医疗事故中处于被动状态。

1.2.6药品管理的风险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5]。对药物的清点马马虎虎,导致药品的数量、质量、有效期排列混乱,导致用药时少药、过期等现象的发生,增加风险因素危险值。

2社区老年病房护理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2.1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对患者身份仔细识别、确认。应准确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等基本情况。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老年患者应使用“腕带”识别。为患者佩戴“腕带”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填写“腕带”标识内容清晰、项目齐全。应标明患者的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系电话、过敏史。在执行标本采集、给药、输液等医嘱时,应至少同时采用“反向询问”、“床头卡”、“腕带”等2种身份识别方法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2加强预防压疮的学习提高护士对褥疮主动预防意识。避免皮肤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合理使用气垫床、橡胶气圈、或海绵圈。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避免潮湿等不良刺激。对有褥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情况班班交接。局部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洗1-2次;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增进营养摄入,加强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取得配合。

2.3制定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培养护士对跌倒、坠床风险的评估能力,对高危人群、环节加强管理,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根据《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危险分值评估。对高危患者需做好警示标识,床尾悬挂防跌倒警示牌。创造安全病室环境,降低跌倒坠床发生。地面干燥、防滑;走廊、浴室、厕所安装扶手;拖地时设防滑警示牌;保持足够的照明灯;选用合适高度的床和座椅,并保持良好功能。为跌倒危险患者设置护栏,加强陪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对高危患者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做好交接。做好高危患者及家属宣教,共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跌倒、坠床。

2.4妥善固定导管患者取合适的卧位,护士用正确方法妥善固定导管。保持导管通畅,为患者翻身、拍背、更换床单位时,放松固定导管,避免过度牵拉,防止导管脱出。患者外出检查及离床活动时,需将导管固定于病衣上,以防导管滑脱。防止导管扭曲、受压,各接口斜街良好,如发现堵塞,立即查找原因处理。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在操作中注意防止逆行感染,按时更换引流管或瓶。

2.5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预防的评估能力强化法制观念教育,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护理部成立由骨干护士组成的护理风险小组,对科内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6】。让每个护士时时刻刻警惕风险发生,保证严谨的工作作风。

2.6加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我院护理部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对全体护理人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及护理操作考核。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院外培训进修,做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科室由护士长组织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操作考核、三基培训等,从不同方面提高业务水平和技能。

2.7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巡视,多与患者沟通。护士巡视会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随时都在关心着他们,使他们感到踏实,有安全感【7】。根据患者个人不同的心理,采取合适的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及意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8合理安排工作实行弹性化排班,每天根据不同时间的工作量,动态合理安排人力资源,消除护士心身耗竭综合症。不同角度激发护士对工作的价值感,让护士有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减轻心理及工作上的压力,防止风险的发生。

2.9加强护理文件书写制度的学习每位护士要深刻认识到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要求楣栏齐全,语言通顺,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内容简明扼要,应用医学术语。各类护理文件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随病史归档。

2.10加强药品管理选派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负责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做到药品分类存放、及时补充、每日检查、有重点清点、每月配合质量控制小组大检查,主要核对药品基数、效期、是否按规定存储药品等。统一张贴明显的标识,口服与注射药用蓝框白底标签、外用药品用红框白底标签。护士领回药后需按药品存储要求规范保管。

3小结

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本目标【8】。护理人员只有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9】。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通过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风险因素的分

析,充分认识护理风险的的严重危害性,强化提高风险管理意识[10],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危险值,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罗琼花.对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118-119.

[2]于国鸿,顾德芬.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B):1145-1146.

[3]邱林丽.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0,19:116.

[4]刘理燕.从2例纠纷案例谈精神科护理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1):68.

[5]朱丽青,沈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3a):35-37.

[6]李晓惠,牛耿.国内外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65~66.

[7]杨秀珍.老年人心理护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0a):2589―2590.

[8]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老年人胃溃疡诱发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32-01

胃溃疡是指发生于胃的一种界限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损,可累及胃的粘膜层、粘膜下层和肌层,与胃糜烂不一样[1]。其临床特征为无规律的中上腹痛、呕血和(或)黑便、消瘦、很少发生节律性疼痛,夜间痛及反酸[2]。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和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常难以控制。餐后1小时后疼痛并且呈季节性,多在秋冬交替时期或开春时疼痛发作或加重。

1老年人胃溃疡的诱发因素

1.1内在因素

1.1.1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胃动脉发生硬化,胃粘膜血液供应不足发生萎缩,导致抵抗胃酸、胃蛋白酶的能力下降。同时,胃动力不足,食物滞留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进胃酸分泌。

1.1.2遗传因素

现已证实,胃溃疡既受环境因素影响,又受遗传因素影响,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1]。

1.1.3精神性格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压抑,容易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性格内向、抑郁的老年人易患胃溃疡。当突发生活事件时,出现应激情况也会引起胃溃疡这是因为情绪感情导致迷走神经反射使胃酸分泌增多,胃运动加强,交感神经兴奋则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而缺血,胃运动减弱;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而使皮质酮释放。促进胃酸分泌并减少胃粘液分泌[3]。

1.1.4高危人群

o型血的人、血液检测出抗分泌型iga抗体、男性等胃溃疡发病率较高。

1.1.5疾病影响

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肺功能减退,一方面缺氧导致胃壁血管收缩,使胃粘膜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因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胃壁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亢进,胃酸分泌增加,促进胃溃疡形成,胆汁反流也是其中原因,但慢性胃炎并非是胃溃疡的病因。

1.1.6唾液缺乏

唾液中含有皮肤生长因子,能促进皮肤生长,修复胃粘膜,它的缺乏可使胃粘膜发生后溃疡。

1.2外在因素

1.2.1细菌影响

最主要的是幽门螺杆菌(Hp),幽门螺杆菌首先穿过胃粘液层才能到达胃上皮细胞表面而感染宿主,Hp合成大量的大量尿素酶能分解分解人类的代谢废物尿素,所产生的氨可以中和盐酸,造成一过性的低酸和高pH,使细菌细菌能顺利穿过胃粘液层到达粘膜表层,还能产生如热休克蛋白一样的监护蛋白、耐受细胞免疫保护细菌生存[4]。

1.2.2吸烟、饮酒

吸烟能引起血管收缩、胃粘膜血流量减少,胃液中前列腺素含量减少,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降低胰液和胆汁中的HCo3-且能加剧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削弱胃粘膜,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酸分泌增加;酒精直接损伤胃粘膜,失去胃粘膜的屏障保护作用。

1.2.3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胃粘膜前列腺素的生成及抑制溃疡的愈合作用[5]如阿司匹林,另外,消炎痛、保泰松等;糖皮质激素、利血平、红霉素等同样会引发胃溃疡。

2老年人胃溃疡的预防和家庭护理措施

2.1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老年人的饮食需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这样可以不仅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而且可使胃内的适量的食物中和胃酸,勿暴饮暴食或者不规则进食,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多数老年人因牙齿松动或吞咽困难不食过硬、过冷、过热食物尤其未经充分咀嚼或过于粗糙食物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影响胃的消化功能和防御机能,不要进食污染或未经加热的熟食,更不能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摄入大量细菌在胃内生长繁殖,从而使胃溃疡并发胃炎,不能边看书、电视边吃饭要集中注意力,营养不良的老年人要补充蛋白质如牛奶可以止血修复溃疡面的作用和维生素如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胃酸的缺乏会减少钙和铁的吸收则使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贫血等症状应多吃猪肝、豆制品。不吃辛辣刺激、油炸类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早晨空腹喝热茶、浓茶。

2.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态度

老年人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体质,延缓衰老,如适量的散步、打太极等,能改善高级神经中枢和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增强胸、腹部的肌肉运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调整消化吸收功能,促进溃疡愈合。培养广泛的爱好如养花、练书法、绘画等,日常生活起居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劳累。平日里多参加集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积极乐观,心情舒畅。中医介绍寒邪犯胃可能诱发溃疡病复发。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尤其是要保护腹部,避免受凉[6]。

2.3药物预防

(1)降低胃酸药:①H2受体拮抗药(H2Ra)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②质子泵拮抗剂(ppi):奥美拉唑。(2)胃粘膜保护药:枸橼酸铋钾、前列腺素等。(3)促胃动力药:吗丁啉、甲氧氯普胺等。(4)三联疗法:胃粘膜保护剂+抑酸剂+抑菌药或杀菌药(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服用中药如柴胡疏肝丸、胃得安胶囊、丁蔻理中丸等。药物在使用时要按系统、全程、联合用药的原则。一般治疗的疗程不得少于4周,最好是6~8周,不能因服数日后症状完全消失就自作主张,停止服药[5],不得随意去到药店买药,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要频繁换药,治疗一周后需做胃镜检查,如有严重者要接受手术治疗。

2.4心理护理

患有胃溃疡的老年人即受病痛折磨又对生活丧失信心,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会产生孤独、忧郁低沉消极情绪,甚至因病情久治不愈而产生焦虑、烦躁。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家属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情况,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多沟通,多一点理解、关心,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结语

通过对上述老年人胃溃疡的诱发因素与相关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学习,希望广大老年人从自身做起,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安然度过晚年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简一平.胃溃疡防治200问[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4:3.

[2]朱娜,李红霞,刘谦民.当您患胃溃疡病时[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1.

[3]曾昭龙,蒋庚太,梁东辉,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之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1.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9

关键词:老年精神分裂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5-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目前临床并没有明确该病的具体病因机制,一般患者的病程比较长,极易复发,治愈难度较大[1]。老年人由于年龄比较大,心理、生理上都会有所退化,加上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社会功能严重缺损,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我院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心理、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我院74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介于60-75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应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并且进行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前,医护人员应该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生活背景以及实际病情,同时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主要目的以及具体方法,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面了解患者的背景资料以及生活经历后,通过劝解、启发以及开导等多种方式尽可能打消患者的抑郁、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得到充足的支持。每周应该进行1次个体心理治疗,每次在1h以上。同时,医护人员应该鼓励患者之间多交流、沟通,让患者能够融入到大的集体环境中,如果发现老年患者普遍具有某种消极情绪,一定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尽可能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情绪。每周应该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每次治疗时间应该在1h以上。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和患者聊天,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慢慢回归家庭生活,每个月应该进行2次以上家庭心理治疗,每次持续45min以上。

1.2.2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应该结合患者的职业、生活兴趣爱好、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并且请求患者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实施。每天应该指导患者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主进食、穿衣、洗漱、个人卫生等。同时,应该由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陪同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基础运动,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加强运动强度,每天1次。如果患者表现良好,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应该鼓励患者积极回归社会生活。

1.3评价指标

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量表(DaS)等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分别越低,说明患者的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BpRS评分、DaS评分以及aDL评分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经过3个月护理随访后实验组患者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3.讨论

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相应的精神药物治疗后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但是患者的精神残疾以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需要加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较长,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佳,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患者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干预措施[2]。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生活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3个月后的BpRS评分、DaS评分、aDL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p

总而言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及其评估[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1):4-6.

老年护理的护理措施篇10

关键词:血液透析;跌伤;原因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6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39-01

跌倒指患者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包括双脚)意外地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平面的物体。国外许多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认为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2]。跌伤的危害性大,不但造成患者心理、生理的障碍,而且增加了家属经济上的负担。血液透析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透析过程中还是在家中,因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如骨骼的变化、高龄、贫血、直立性低血压等,其发生跌倒的危险性可能较正常人高[3]。透析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肌肉痉挛、皮肤瘙痒等;透析结束起床穿鞋时可能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等,以上种种因素均增加了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据文献报道[3],维持性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非透析时间分别有83.7%和72.9%处于跌倒低度危险,而分别有15.32%和12.6%存在跌倒高度危险,说明无论是否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都是跌倒的危险人群。本研究旨在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以便做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本血透中心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跌伤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型分析,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血透中心共发生9起患者跌倒意外事件,男6例,女性3例,年龄54~85岁;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2~3次/周,每次4h。其中2例无任何损伤,4例发生局部擦伤或软组织挫伤,3例发生骨折。

2跌伤的原因分析

2.1年龄因素: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4]。本组跌倒患者都为老年患者,原因为老年患者体质虚弱、视敏感减退、反映迟钝、行走速度、易致体力不支而跌倒。

2.2患者自身疾病因素:①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是因为骨量下降、骨微结构发生破坏,导致了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它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会产生疼痛、易骨折、驼背等临床表现。②脑血管疾病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人,而高血压是造成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血压药物容易造成患者性低血压,心排出量减少,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头晕,造成跌伤。③贫血: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大部分都有轻中度贫血,可使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受到危害,贫血容易引起头晕、目眩甚至晕厥,从而造成跌伤。

2.3环境因素:环境是导致跌倒发生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地面湿滑、室内光线不足、房间摆设不合理、地面不平整等。

2.4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对预防患者跌倒不够重视,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没有加强这方面的健康教育,以致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3护理干预措施

3.1健康宣教

3.1.1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同时医院也应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教育使他们具有预防跌倒的意识,能辨别高危人群,熟悉掌握护理干预技能。采用口头宣教、墙报、宣传小画册、录象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预防跌倒的安全知识,增强患者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的了解。举办预防跌倒知识讲座,讲解透析患者的跌倒原因包括内在危险因素(疾病、年龄、认知缺损、心理因素、平衡能力下降、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视听能力障碍以及使用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或抑制药、抗惊厥、抗高血压药物等)及外在危险因素(光线不足、房间小、房间摆设不合理、地面不防滑、不平整、及楼梯厕所浴室设施不合理,衣服或鞋袜不合适等)。宣教要持续性进行,不是一过性的说教,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连贯的、循环的过程。还要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保证患者步行、活动等生活起居的安全性。

3.1.2体育锻炼:是一种预防跌倒的最简便安全、迅速有效、并能被广泛接受的方法。大量研究证实太极拳对于预防跌倒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用授课指导的方式将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譬如危险因素、病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功能锻炼、预后等教于患者及其家属,让患者及其家属对骨质疏松有正确的认识,明白只有长期坚持治疗和功能锻炼,运用正确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抵御骨质疏松[5,6],预防跌伤的发生。

3.1.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跌倒有预防的作用,尤其对维持性透析老年患者有重要意义。一般对具有跌倒危险的透析患者需要进行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记数、血尿素氮、肌酐、血糖测定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症、高血糖等可能引起跌倒的潜在疾病。跌倒与晕厥有一定的关系,对于有晕厥史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做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包括神经影象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脏监测。

3.1.4害怕跌倒的心理护理:害怕跌倒的心理,在有跌倒史和没有跌倒史的患者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它于患者的躯体、心理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是比跌倒更常见、更严重的健康问题[7]。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在自身能力和控制跌倒方面充满信心,鼓励他们由自我恐惧转变为积极减轻害怕,主动提高自身身体水平来控制跌倒。

3.1.5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医患沟通,对使用可能增加跌倒危险药物,要经常检查是否仍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多种药物合用,避免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

4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因跌倒而导致意外损伤(如皮外伤出血、局部血肿、骨折等),不仅让患者增加经济负担,还给患者带来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心理创伤,甚至危及生命。对患者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针对跌倒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正确评估透析患者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创造适合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环境,可有效的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跌倒的发生,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7,4(6):1014-1015

[2]李林涛,王声勇,荆春霞.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3):227-229

[3]孙慧娟.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危险的评估与干预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6-59

[4]徐建鸣.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7):38~39

[5]徐永能.老年性痴呆病人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