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十篇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十篇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6:23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意义

随着招生数量的增加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凸显。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整体提高教学水平,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教学资源建设落后的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已有的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网络及现代教学设施低效率利用现象严重,等等。

在计算机、校园网等硬件环境基本搭建起来之后,是否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应用这些教育资源,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整体建设好比是“路”、“车”、“货”、“驾驶员”,其中“货”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由资源建设的基础性、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及对学校影响的长期性所决定的。对于教师来说,高质量的备课,精美的课件制作,以及教师再学习等都离不开强大的资源背景;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研究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和自学能力不仅需要强大的资源平台,而且需要高质量的数据库;对于学校来说,建设校园网,价格不菲的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软硬件设备将面临贬值的风险,缺乏资源保障,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所以,教育部一再强调,要大力建设国家、地区、学校三级教育资源保障体系,并且明确指出: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管理服务是保证。要高效地组织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对网络内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流通,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的效率,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为教师、学生甚至社会有需求人员提供权威的、可靠的教学信息及咨询服务,使教育资源成为信息时代各类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心脏,进而从根本上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完善和提高,已刻不容缓。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教学资源建设一般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媒体素材、课件素材、试题试卷类素材、案例素材、文献素材、常见问题素材;二是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程建设;三是对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前两个方面一般称为资源管理子系统;后两个方面一般称为系统管理子系统。资源管理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为教师、学生、管理员提供资源检索、资源、资源审核、权限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

资源管理子系统分为底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底层是课程基础素材库,包括网络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学科基本符号、学科基本图形。与学科紧密相关,且被高频率使用的基本符号和基本图形,是网络课程的基本元素,也将它们单独列出,按照各个子库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引和入库工作。基础素材具有最广泛的共享性,也最适于大批量流水线的方式制作;中间层是针对一定教学内容、用于不同教学环节的集成单元,包括微教学单元、案例、试题、常见问题、名词术语、参考资料、相关网址等;最高层是课件库,包括不同形式的课件,如电子讲稿、电子图书、视频流课件、单机版课件、网络课件等。

电子讲稿的功能是辅助教师讲课,最常用制作电子讲稿的软件是microsoft公司出品的powerpoint,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能够让教师很方便地制作出课堂讲解使用的多媒体展示内容,替代板书,增强讲解的丰富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其缺点就是不适合制作提供给学生交互式自主学习的课件;电子图书就是将书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电子文档,比如比较常用的microsoftword或adobeacrobat文档。它具有清晰、明了、内容丰富、便于在师生之间共享和交流的特点。教学中一般将电子图书作为电子讲稿的辅助资料分发给学生使用;视频流课件是以录像的方式将教师讲课过程的录像或某些教学内容的录像进行编辑加工后以录像带、VCD光盘、电视节目的形式或将其数字化后放在网络上,供学习者学习参考。它的优点是展示方式生动形象,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讲课过程录像具有学习、参考和保存价值,但这种形式的教学材料缺乏交互性,制作成本高,在网络环境下使用速度慢;单机版课件或网络课件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特定软件或编程语言,按照教学内容安排将基础素材或单元集成起来,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完整地体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还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以上内容构成了资源管理子系统,它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系统管理子系统包括资源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对资源库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操作,主要功能包括:资源上载、资源预览、资源下载、资源审核、资源查询、资源定制、资源删除、资源使用率的统计分析、资源收藏等。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负责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它的功能有:资源库系统的初始化、访问控制、安全控制,提供可扩展的接口等。用户管理模块对资源建设和使用的各类用户进行管理,比如对系统管理员、资源审核员、教师、学生、一般用户等的管理。

三、资源建设的步骤和原则

资源建设应为六个步骤:制订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设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方案;探索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方法;探索教学资源的应用推广模式;探索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及二次开发的模式及方法。

为了保证所建设教学资源的先进性、完善性和可扩充性,在规划和设计资源系统时,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系统的开放性原则——教学资源基于开放的系统平台并采用开放的体系结构,以便系统能够兼容不同的用户平台,并支持系统的扩充;系统的保密性原则——系统应该提供严格的权限控制,对一些敏感数据提供加密功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由于教学资源库中有许多素材是大数据量或超大数据量的,因此必须能够支持大数据量稳定的吞吐访问;系统的前瞻性和兼容性原则——系统必须优化体系结构,支持用户的并发访问,具有较强的冲突处理能力;系统的安全性原则——教学资源库中的信息数据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要通过多种安全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系统的标准化原则——系统中的资源分类标准符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保持和国家的标准相一致。

参考文献:

[1]胡小勇.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区域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框架与个案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3).

[2]李馨,胡小勇,缪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09,(02).

[3]张玉娟,盛琳阳,孙扬.校园网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03).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2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相结合之后,深化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内涵的理解、音乐的审美和演唱二度创作的综合能力。声乐说到底是一种通过人声和语言诠释情感的一门艺术。学生在面对一首完全陌生的声乐作品的时候,首先要弄清词曲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具象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影像视频,抽象的情感内涵可找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替代去理解。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还要加上合情合理的艺术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联想力。使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更加的全面细腻,挖掘声乐作品本身的艺术内涵最终完善歌者的二度创作演唱和艺术表现力。

高年级的学生基本可以完整地演唱一些中等难度的歌剧片段,以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女主人公小芹的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为例,全曲分三个部分讲述旧社会青年小二黑和小芹的爱情故事。教学之前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段歌剧唱段的视频片段,通过影音资料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歌词梗概想象出作品描写的水和天的景物描述以及对歌剧每部分故事情节的影响。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还原到那个特定年代,具体到自身就是歌剧女主人公小芹。想唱好这段咏叹,首先要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女主角小芹同呼吸共命运,设身处境地理解人物角色通过演唱所要表达的复杂的内心情感。当学生能够完整演唱这段唱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视频赏析借鉴其他歌唱家此作品的演唱视频,丰富学生的舞台表演经验和艺术表现能力。

这些丰富多彩的新教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歌唱欲望,学生就会把丰富的人物情感融合到演唱作品中去,使声乐作品的呈现更加感人至深,明确科学准确的发声机理和高级的音色,使得歌者的二度创作更加完善。学生演唱的处理作品、理解能力、诠释能力和声音表现等综合能力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教学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的歌唱技艺又走向新的高度。

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

科技的突飞猛进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国内外艺术研究动态来看,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前景一片大好。在我国,多媒体已进入课堂教学,并对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气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替代了许多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和环节。大大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高了舞台的艺术表现力。如钢琴伴奏、作品范唱、3D理论知识图解、舞台表演、作品的创作背景、外国作品歌词的拼读释义、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教学来完成,其具有省时、省力、一劳永逸等方面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3

一、多媒体导入手段要与本课主题紧密联系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正式实施的开端,是整个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可能还停留在别的地方,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需要恰当、合适的情境导入,在这里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及时迁移学生注意力,已被课堂教学普遍运用。比如采用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但是,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为追求多媒体导入的新奇、震撼等效果,一厢情愿的设计多媒体导入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经常出现多媒体导入内容与本课无关、图片罗列等现象,难以达到合适的情境导入效果。因此,视频的播放或其他形式的运用必须与本课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或是有共同的切入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初中美术十六册《历史的画卷》的重点之一是了解历史画的概念,在本课中历史画的概念包括战争、宗教神话故事以及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等题材,若是空讲历史画的概念则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本中的《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两幅美术作品,分别类似于现代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的特写和远景场面,因此,教师选用了表现战争场面的视频导入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播放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的战争场面,先让学生感受古代战争的宏伟,影片中战争风雨欲来的气氛、规模宏大的气势、细腻的人物性格塑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氛围之中。这种立体式的接触,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时自觉或不自觉的调动五官的视、听及运动感觉等共同作用,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打开;建立了这样的情境基础后,接着,教师多媒体展示《伊苏之战》和《亚历山大的胜利》,让学生联系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的战争画面进行比较欣赏;最后,教师点出,“这些表现历史的作品就是历史画”,得出历史画的概念,从而点题。通过这个战争场面的视频导入,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深入浅出的引出了历史画的概念,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对表现亚历山大大帝的作品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并为下面的历史画作品欣赏环节做了良好的氛围铺垫。

显然,教师采用的多媒体导入手段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而保证了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若是选择与本课主题无关联系的视频播放,那么,这一多媒体导入也就失去其存在意义了。所以,我们在选择多媒体导入时须考虑其与主题的契合性,从而体现它应有的教学价值。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与作品内涵密切相关

欣赏作品是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的有限教学时间内,通过对典型美术作品的详析,继而由点及面、触类旁通,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同类美术作品的内在内涵,而且能起到开阔学生眼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的作用。在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时,我们不仅要从内容、技法等方面入手,更重要的要去关注作品的内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此具有很大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经验、联想和想象都充分地调动起来,深入地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学有所得。

例如:在上高一《审美自律》一课,进行作品《梅杜萨之筏》欣赏时,针对学生对海难事件缺乏直观感受,作品表面上在描绘海难实质是揭露人性的创作思想等情况,所以,教师设计了“沉船电影场面欣赏—画面欣赏—高尚人性表现电影场面欣赏—画面欣赏﹢音乐感悟”的多媒体组合欣赏环节。首先,教师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场面,让学生从声、光、色等动态的场面中体会到沉船这一灾难事件,先在听觉、视觉等方面建立起感观上的印象,在欣赏的同时进行联想和想象,知道海难事件的残酷;接着,教师在波涛汹涌的海浪声中多媒体展示作品《梅杜萨之筏》,层层推进,对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以及人物的动态表情进行分析,剖析画家的高超技巧,让学生体会画家是如何营造该动荡不安的沉船场面的,画面又是如何表现在绝望中孕育着生的希望的;然后,直指人性,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人性表现场面,小提琴师们的去而复返、船长的与船共存亡、老年夫妻生死相依····,影片中催人泪下的场面、众人在灾难面前的镇静,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效果,这时教师再介绍《梅杜萨之筏》背景知识,船长和众人的卑劣行径,并及时拓展到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丑陋现象,学生接受到这些信息后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在心目中把这些人的行为和影片中的人物进行对比,进而思考,人性、道德的缺失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最后,教师播放悲呛的音乐《阿育王》选段,再让学生去感悟画家的创作内涵。这一多媒体组合欣赏环节的设置,通过电影片段、绘画作品、音乐作品三者的对比再对比,不仅仅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同时明确了作品的深刻内涵,体会了画家的创作情感,更主要的是从善恶人性的高度进行情感教育的拓展,让学生与画家产生情感共鸣,建立一定的是非观念。达到了艺术综合课堂的教学效果。

可见,只有与作品内涵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才是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那些一味的追求形式的新颖、花哨,课堂上热热闹闹,看似活跃,多媒体手段层出不穷,但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辅助手段上,却恰恰忽略了美术作品欣赏的本质——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多媒体的选择应该紧密结合作品的内涵。

三、选择与课堂活动相匹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活动设计是美术课课堂形式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可以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学习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技能、技巧的学习和实践是重点。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在美术活动课中,有老师教就够了,不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此,笔者认为若是多媒体教学在活动环节中的运用能锦上添花,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例如:初中美术十三册第二课《身边的物品》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考虑到实物摆放的可操作性,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插件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设置了一个通过多媒体插件摆静物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上台通过鼠标来组合插件中的静物,学生兴致盎然,积极参与,摆出了很多不同的静物搭配效果;接着,教师结合游戏教学让一些身高不同的学生来充当静物,进行知识传授,教会静物搭配的原理;最后,师生一起来评价之前学生在多媒体插件中所摆的静物组合,找出缺点、发扬优点,接着再做练习,完成本课活动任务。这一多媒体插件的运用可以把学生活动的不同结果保留,并适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节省了摆实物的大量时间,而且为巩固本课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4

关键词:美术;多媒体教学;实施策略

一、美术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其中对于美术教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美术教学倡导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更是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其蕴含的文化、历史、精神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提升学习和创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目前传统的美术教学渐渐只重视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认为只要学会如何勾勒轮廓、似真似假的晕染效果,涂画视觉性极强的颜色效果,就能真正掌握美术的本质,对于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也被局限在课程安排和课本,大大挫伤了学生对于美术世界的好奇心与兴趣,而对美的欣赏也只是视觉上的触动,脱离了美术创作的情感、思想,忽视了美术教学的真正内涵。

二、多媒体美术教学

新课改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学的方式,将多媒体教学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人们开始在课堂上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普及的一种延伸,集声、光、色于一体,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视觉的震撼。

三、多媒体美术教学的实施

多媒体教学下的美术教学中,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思考。如何运用好多媒体教学,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将介绍相关实施的策略。

1.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美术课程的一般教学手法:一是教师选取课本上比较经典的作品,向学生讲述作品的起源、内涵、思想、创作的手法,以及介绍创作者的创作时代背景,同时展示作品。二是列出几个比较简单的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传统的教学仅仅是围绕书本知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更加高效的提升课堂效率呢?将多媒体的教学导入新课程中,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大都在美术课时,学生总是无法安静下来认真听讲。多媒体的教学把声、光、色导入在其中,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教材上的内容以更加生动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动感和多彩的颜色融入其中,利用多媒体视觉化换的效果,冲击学生的视野。例如,将色彩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分析对各种颜色的视觉效果和所带来的情感效果,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冲击的效果。同时,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的作品或作者,提升内容的丰富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大都是千奇百怪的,将多媒体的资源充分应用到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单一是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引导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展现美术世界的魅力。

2.多角度、多方面导入教学

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将使教学更加多样化,不再是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听从老师讲解,对着书本上一成不变的图画,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多角度的导入课堂。学生在观看大屏幕,通过声音、色彩的学习,全面地了解美术的魅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其他相关图片作品,还有精彩的视频。例如,在学习前,给学生观看作品相关时代的视频,以及作品延伸的电影、话剧等种种对美术的表现方式,了解创作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具有的精神力量。还可以进行视频资源的教学,体验同一思想主题不同的表现形式,浏览著名的美术家或是艺术家的作品、优秀的教学课程,感受思想和所具有的内涵,了解课堂外的世界,多角度的学习技巧,扩宽学生的认知面。

美术教学对学生的美育有很大的作用,深层次的影响着对美的世界的理解和感受。而实施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是如虎添翼,有利于管控课堂的教学进程,传授更多的美术知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更全面地教导学生对艺术世界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时培养优秀美术欣赏的基础,提升美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5

1应用多媒体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高职舞蹈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应用多媒体能够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效率。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以下策略来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效率。

应用多媒体进行反馈练习把学生所表演的舞蹈通过录像机拍摄下来,再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然后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造型、肢体、眼神等,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而增强学生的舞蹈技能。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多媒体分解舞蹈动作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把一些舞蹈课的动作进行定格,在播放的过程中实施慢放的策略,以使学生感受到每一动作的要点。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以讲解,尤其是一些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再为学生做一些示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每一个舞蹈动作。这样有效地提高了高职舞蹈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

应用多媒体导入情景导入情景法的应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创建舞蹈学习的思维倾向和模式。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使学生对舞蹈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能够感受到舞蹈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导致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失去内涵和灵魂,不具有吸引力。而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一些不好表达的民族舞蹈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的内涵,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如蒙古舞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舞蹈。笔者在有关民族舞的网页上下载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深深地领会:“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理风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辽阔场面;奔马赛中少年英雄的雄姿英发、策马扬鞭,以及场面的扣人心弦;“安代舞”的韵味醇厚、活泼生动;“筷子舞”的松弛、流畅与洒脱利落;“育呼尔”的爽朗、流畅与舒展,都令学生叹为观止!既对人文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对舞蹈表达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学生在练习时有了理性认识,舞动时就能把蒙古人的豪爽与特色从心底向外自然表达出来。

应用多媒体实施课外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网络共享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从一些明星的表演当中对舞蹈赛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比如,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舞蹈比赛节目。舞蹈不仅仅是明星演员们的专利,而且也是广大高职学生的专利。教师通过多媒体循序渐进、多层面、多角度和全方位地为学生呈现,让学生更加准确、直观和清晰地观察和模仿。《舞林大会》栏目的举办,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体会到了舞蹈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是它仅仅是一种辅教学的工具,不可以代替舞蹈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只有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才可以及时发现与解决舞蹈教学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启发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舞蹈的各个环节,定位学生学习舞蹈的标准,进而使传统的舞蹈教学与多媒体舞蹈教学统一起来,切实提高高职舞蹈教学效率。

2多媒体应用于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应用多媒体诠释舞蹈的生命是剧情,舞蹈的灵魂是音乐针对一些大型舞蹈剧当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单单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集电、光、声为一体,为学生更加全面地呈现舞蹈教学内容,使舞蹈教学的效果愈加真实、生动、震撼,可以让学生在将来表演舞蹈的时候重视“情”和“神”的统一。比如,西班牙大型舞剧《卡门》是非常出名的,舞剧当中的旋律具有异域的色彩。卡门这个人物形象是举世闻名的,她以独特和鲜亮的形象,传神的舞蹈力量,使学生体会到了舞剧的魅力所在,让学生获得了最震撼的视觉体验与最美的艺术感受,明确了舞蹈的生命是剧情,舞蹈的灵魂是音乐。

卡门的舞蹈释放了一个热情奔放、直爽、轻浮、大胆、泼辣和舒展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卡门》,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讲解。舞剧当中舞曲、咏叹调、进行曲等的交替出现,乐曲比较流畅和爽朗,在舞曲的指引下,舞蹈跌宕起伏,把吉普赛女人的泼辣和放荡展现出来。在这部舞剧当中,卡门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独特和鲜亮的,她的服装、她的舞蹈和舞剧的乐曲互相衬托,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舞剧的剧情。卡门的舞蹈在呈现人物内心的激烈、不安、憧憬等方面是非常有深度的,而《卡门》那种自然美的粗犷,具有浓厚民族气息。在卡门完美的演绎和诠释之下,使得这部独具特色、奔放、热情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此,这种西班牙舞剧吸引住了学生,学生把《爱情是一只自由的小鸟》跟《卡门》当中非常出名的片段《斗牛士之歌》进行了创新编排,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创作与表演舞剧的热情。

应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体会世界级舞蹈的视听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能够体现出富有感染力的现场视听效果来,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对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进行欣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舞蹈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舞蹈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世界级的爱尔兰舞蹈《舞之魂》,学生就会被《舞之魂》当中具有异域风格的舞蹈、充满着民族气息的服装、娓娓动听的音乐所震撼,甚至一些学生会热泪盈眶。那种充满美和健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那使学生目不暇接的快速的动作,又让学生热血沸腾。这部异国风情的舞剧非常有节奏,并且包含了舞剧的各种元素,加之它的演绎是由世界知名的年轻舞蹈家进行的,让学生感受到了世界级舞蹈表演的巨大魅力。这部《舞之魂》充满了感召力与青春的力量,使学生体会到了舞蹈专业的巨大魅力。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6

关键词:茶艺文化;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已经实现了实质性改变。视觉设计对人们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增强,而传统的视觉设计方式不仅无法满足人们的兴趣,同时也不能满足信息传达的具体需求和内涵。在技术创新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对媒体传播形式和内涵实现了重要突破。正是传统媒介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需要我们在进行视觉设计时,要注重形式到内涵的创新和发展。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艺术日益朝着综合化、多样化、内涵化方向发展。

1茶艺文化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分析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国家,随着饮茶习惯与传统文化融合性不断加强,逐渐形成了内涵独立、体系全面的茶文化。通过对茶艺文化进行体系化认知,可以看到茶艺实际上是在人们饮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现象。茶艺作为当前一种文化体系,其形成基础是汉族文化,同时在形成过程中,也充分有效融入和借鉴了其他文化体系的内容,尤其是对其他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了有效融合吸收。茶艺文化中包含了茶叶品尝以及用艺术手段操作泡茶过程,同时也有对品茶环境的有效品味等。而选择不同的背景,其都有风格完全不同的茶艺形式予以展现,想要领略到茶艺文化的内涵,必须选择合适的环境,因此茶艺文化实际上是精神内涵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全面统一。茶艺文化中融入了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美学理念,在茶艺文化形成过程中,其全面完善的融入了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和精神寄托。因此,如果想要全面了解茶艺文化,就需要在了解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了解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实际上,总体来说,茶艺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茶艺文化是将茶与艺术的体系化融合。茶艺文化的基础就是人们通过使用茶道规范,结合艺术加工,从而将普通的饮茶习惯展现为一种技巧,从而将普通的饮茶习惯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从而有效丰富了饮茶的内涵,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整个饮茶过程中所具备的美感。其次,茶艺也是一种生活艺术,整个茶艺文化体系内容多样,充满各种情感,其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客观上提升了我们生活的艺术化品质。此外,茶艺文化,还是一种具有独立魅力的表现艺术,想要给予品茶人具体的艺术情感,就需要借助一定表演,通过视觉上的吸引力,增加人们的具体了解。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茶艺文化中更重要的在于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理念,可以说茶艺文化就是人生品味的过程。对人们来说,想要感受到茶艺的内涵,那就必须细细品味感受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通过品味茶艺,从而实现自身心灵的有效升华。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茶艺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其在形成过程中,通过充分有效融入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同时也对其他文化艺术体系进行了有效借鉴,并且随着发展应用不断完善,茶艺文化体系逐渐成熟,其也对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当前新媒体时代对视觉设计的全新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时代正在到来。实际上,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统称,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当然与无线、移动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媒介相关联的技术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媒体。新媒体时代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承载容纳的信息极其丰富、信息传播过程倾向碎片化、整个信息传播是在虚拟化环境下实施,以及其信息传播过程极其迅速及时。而在新媒体影响下,无论是消费者的视觉需求,还是其视觉影响都有着重要创新。在新媒体时代,其对视觉设计有着重要突破,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设计已经成为新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视觉设计过程中,其主要通过的是数字技术和电子媒介,因此要想赋予整个设计应有的生命力和内涵,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应有的价值。因此,需要我们先弄清设计美的具体内涵,从而有效指导新媒体时代的视觉设计工作。事实上,我们通常认为设计是一个创造性活动,通过围绕某一目的,从而制定相应设计理念和方案思路,进而实现具体设计。根据设计的具体内涵,可以认为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情感的有效表达。而整个设计活动,不仅要满足应用目的,也有融入人们的情感内涵,同时随着人们对设计的期待值不断提升,赋予设计活动的艺术价值和美的内涵也极为必要。在设计活动日益细致成熟的今天,人们关于设计美学内涵的认知也更加完善。关于设计美的认知,事实上是在设计理念不断成熟、持续发展的表现。所谓美感,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主观认知。设计美不能割裂来看待,其美感是在设计活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在设计活动开展的初期,其更在意的是实际应用,一直到当前注重设计形式美与内涵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效融合,可以说人们对设计美的认知也进一步成熟,设计美的细节也进一步成熟。随着新媒体时展不断成熟,加上设计活动日益完善,人们对设计美的期待从简单的形式美感发展为整个设计功能属性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具体美感。同时,人们也在尝试去挖掘和探究这一设计美感背后所具备的价值和情感,探究设计美的本质和内涵。设计活动不仅是一种创造,更是一种将实用性需求与艺术性特点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设计活动作为艺术形式的展现方式,其有着自身独立的境界内涵。总体来讲,设计境界中包含了满足应用需要,具有形式之美和情感内涵等。而这一内涵与茶艺文化的美学内涵实际上是一致的,无论茶艺文化如何展现,其基础是品茶,这一根源不能背离。而整个茶艺文化中也具有相应的观赏形式,同样,在茶艺文化形成过程中,也融入了丰富而成熟的价值理念。随着新媒体时代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是整个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期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将茶艺文化融入其中,不仅符合时展特点,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视觉设计美学内涵的期待。

3新媒体时代茶艺文化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具体内涵

我国有着丰富而完善的茶艺文化,尤其是在人们对茶文化认识进一步成熟的今天,应用茶文化,融入茶文化,极为必要。而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各种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视觉设计美学有着更高期待。茶艺文化与视觉设计有着融合上的可行性,其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对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要求,同时也将有效提升视觉设计的整体水平。当前整个社会在科技迅猛发展推动下,其整体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创新发展直接催生的是新事物,直接影响的是设计理念的丰富和完善。可以说现阶段新媒体艺术设计形式不仅出现,而且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流。整个新媒体时代视觉设计中,不仅要注重的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结合,同时也需要将新技术与整个设计活动相结合。而且,还要让人们通过观赏设计内容,产生实质性感受。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其视觉设计美学内涵的感知更多是设计者与观赏者之间的互动,因此设计不仅要有视觉美,还要有真实感受。在新媒体时展日益成熟的今天,整个社会的物质元素也实现了极大发展,而茶艺文化的展现形式也可以更为直接。相对于以往的文字记载或者图片阐述来说,在新媒体发展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可以通过更为全面和体系化的方式来引导人们感受整个茶艺文化中所包含的美学内涵。而对于视觉设计美学形态来说,茶艺文化其不仅要展现出茶艺技术的美,还要融入必要的观赏美和艺术内涵的美。而每一个环节中都有其独立的价值内涵。也就是茶艺文化可以展现三种美学内涵的层次性融合,从而在展现其观赏效果的同时,整体提升其设计境界内涵。当然,通过新媒体途径所展现的茶艺文化,还需要展现出茶艺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这是其美学内涵最深层次的表现。基于新媒体时代特点,评判茶艺文化的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的标准有很多。尽管新媒体时代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在认知其美学形态时,仍然会使用一些传统的观念,而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理念也会出现全新变化。其中不仅会融入新的价值理念,同时也会对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环境等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有效考虑。在新媒体时代,整个社会赋予视觉设计全新价值内涵和美学理念,尤其是整个视觉设计认知更注重人性化。通过对茶艺文化进行认知和理解,可以有效融入观赏者的情感,从而形成美的共鸣。因此,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通过茶艺文化展现形式更加注重体验,其表现途径更加丰富,其美的情感内涵更容易被人们认知。

4结语

随着当前新媒体逐渐替代传统媒体,整个社会媒介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其整体视觉设计和人们的美学期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人们来说,不仅对色彩搭配应用有了更期待,同时也希望整个设计过程中,具备相应文化内涵。因此,结合新媒体时展趋势,探究视觉设计美学形态研究极为必要。实际上,在新媒体时展过程中,人们对美学内涵的认知和理解从以往的实用性发展成为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化内涵。但是当前多数视觉设计并没有适应这一需求。因此,将茶艺文化融入到新媒体时代,整个视觉设计将更具有内涵,同时也会吸引消费者感受到相应价值情感。

参考文献

[1]杨东娜.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趋势研究[J].包装工程.2012(12):176-182.

[2]谭旭红.新媒体时代的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论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影响[J].东南学术,2013(4):229-235.

[3]程笑君.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13(15):76-81.

[4]陈振平.视觉传达设计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趋向[J].艺术教育,2014(21):222-226.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7

一、英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人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要经过几个不同的程序,即感知理解记忆运用。英语课堂中设置情景旨在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增强课堂刺激的新颖性,引导学生预测本课的主题,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和语篇的深层含义

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线索,进行预测和对预测进行验证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快速切换真实情景所引出的词与词组,以及快速阅读后,从课本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此时,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借助情景和主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较容易地使学生联想与这些词语有关的背景和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词语的内涵。

3、有利于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课文教学引向深入

影像的播放不仅能涵盖课本的全部内容,而且能提供与课文理解有关的外国文化背景知识,可使学生头脑中的内容图式更为丰富。教师可设计类似黑板板书的多媒体展现形式,它由段落大意一步步构成整体框架,继而引出每个段落的细节与内涵,做到既紧扣教材内容,突出阅读理解重点,又注意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和点拨。此时,教师设计适宜的引导性问题,并以多媒体“板书”的形式呈现,可以使课文教学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二、多媒体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适用不当,弱化了多媒体的功能

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但有些英语教师忽视了多媒体动画与视听相结合的功能,将教材中的静态画面搬上屏幕,将多媒体设备当作简单的投影仪来使用,致使设计出的画面无动感,教学没生气,多媒体辅助教学名存实亡。

2、过分追求声像效果,淡化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为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运用时,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而忽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注意力最终不在教学内容而在媒体上。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教材内容,又会削弱学生思考和想象等学习能力的训练。

3、英语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落后

目前,制约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课件的制作。很多学校在课件开发中,往往由英语教师提出设想,计算机教师做课件,甚至有的英语教师上课时还要计算机教师坐在旁边协助。于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编写的课件内容与形式不统一,过分追求直观效果,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要求。二是由于英语教师计算机的操作不熟练,上课时经常出现操作失误,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三、解决多媒体教学中问题的办法

1、应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媒体,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最佳功能

要上好一堂英语电教课,教师必须要在了解各种电教媒体特点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作为选择媒体的依据,并注重教学内容与媒体功能是否具有“亲和”性,所选用的媒体的功能在教学中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等问题。

2、教学设计应突出主体,把握最佳时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是语言信息处理的参与者和加工者。因此,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始终把学生这个主体放在首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二是要把握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处于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8

【关键词】通用技术多媒体应用

如今技术的发展带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推动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全新平台。它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向多方式、多途径方向发展。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倡导学校创设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通用技术新课程的要求,尝试在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给我的课堂带来了方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确实发挥了它的辅助教学的功能,现就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感受。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俄罗斯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www.133229.Com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容易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把握不好,通用技术课堂将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也会失去最初的新奇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学习者和认知材料之间的直接联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突破教学难点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主旨,以技术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它虽然以技术设计活动为载体,注重技术设计的过程,但也不能忽视技术理论的学习。技术理论大多数是比较抽象难懂的,高中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但还没有成熟。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如果仅仅停留在课文表面进行学习,至多是对技术理论的简单识记,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其中的要领和涵义。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解决,通过多媒体电脑展示事物的动态效果,将抽象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接受。例如,《了解流程》这一课内容就属于技术理论内容,虽然学生在学习前面的技术课程时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流程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上来,还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科学地认识、理解、分析、组织和运用流程。由于学生对工农业生产的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对理解流程的涵义和一些具体的专业化的工艺流程将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讲解流程涵义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宝马经典广告”视频,并要求学生总结该视频所展示内容的特点。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很多,如该视频很精彩、每个动作是特定的、动作与动作之间是连续的、每个动作都直接导致了下一动作的发生等,紧接着我对学生的回答稍作归纳就轻松的让学生理解了流程的涵义。在讲解工艺流程时,我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为例,先让学生思考,好看的动画片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再引导学生分析它与工作流程的区别。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工艺流程的涵义。在技术课堂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把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构的受力分析等抽象的技术理论知识具体化,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补充和拓展教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有效的了解先进的技术

通用技术教材在编写设计过程中为适应我国地广人多、各地经济发展又不平衡的情况,通过网络开展丰富的阅读、链接等栏目,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选择性和开放性。但它们都是平面媒体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就让学生阅读文字和观看图片,学生就会没有兴趣和印象不深刻。根据中学的认知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内容变为有情节、有声音的视频材料,增加知识量,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而更好的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授《技术的巨大作用》这一节中,教材中设计了都江堰、莱特兄弟与飞机等案例,如果我们就按教材的内容进行直白的讲解,学生有可能会昏昏欲睡。但如果我们把这些案例转化为视频形式并播放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思考它们都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学生就一定很有收获。通过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引入课堂,既可以增加课堂的知识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感受,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我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和思考。总之,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去寻求通用技术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通过探究,不断积累和创新,不断去完善通用技术的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的新课程才能更好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我们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手段最优化的整合,就能使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策略云南大学出版社黎明编著

[2]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9

一、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对枯燥的音乐乐理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把小学音乐教学和多媒体进行整合,把音乐知识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能对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Do、re、mi、fa、sol、la、sido时,为了让学生记住每个音符的发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音符设计成动画形式,每个音符的动画形式出现时,播放这个音符的发音。在多媒体生动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很快掌握了音符,为进行识谱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直观的内容展示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只靠讲解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在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抽象的音乐知识直观化,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增加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让音乐教学变得直观、形象,使课堂教学顺利突破重难点。

1.加快对歌词的记忆。在进行歌曲学唱时,学生既要记住歌曲旋律,还要记住歌词,这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多媒体进行歌曲教学,让学生跟随多媒体进行学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一边看、一边唱,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记忆,完成歌曲学唱。

2.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乐理知识需要学生记忆并掌握。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如果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把乐理知识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分析抽象的知识,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让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下深刻理解乐理知识,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3.加深对音乐内涵的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掌握歌曲的曲调、节拍,还需要让他们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使歌曲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加深学习体验。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例如在教学《溜溜山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让他们对歌曲反映的内容理解更深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的情感,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四、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爱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从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变化,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在多媒w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还能接触到更多和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的音乐思维能更深入,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五、声像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进行教学欣赏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的优美景色,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进行欣赏。通过看、听、思让学生感受的特点,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情感美、意境美,让他们学会欣赏歌曲,在美的感受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内涵篇10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新闻传播学中的研究重点,但是将阶层研究与媒介素养研究相结合,特别是将中国特有的农民工阶层的媒介素养作为研究对象的则少之又少。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在农民工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媒介素养的研究对于研究其阶层意识、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本文在参与调研的江苏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2011~2013江苏地区阶层媒介素养调查数据库的基础上,选取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数据,从主动接触媒介资源能力、媒介认知与批判能力、利用媒介传播信息能力等三个方面,涵盖媒介接触广度、深度、主动性,涉及媒介信息的辨别、规避、批判能力及媒介利用能力等指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展开了分析研究。本文共选取了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样本571个进行研究,其中性别配比为5.75:4.25,分布区域为江苏省内。

一、主动接触媒介资源的能力研究

我们选择媒介接触类型、传播内容、信息通道作为考察的重点。

1.接触的媒介类型:亲近新媒体,疏离传统媒体。新生代农民工较之老一代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媒介而言,手机、电脑等新媒体成为其主要的接触媒介,使用占比达到50%左右;其他如报纸、杂志、广播三种传统媒介总计占17%;电视占32%。在接触的时间上,书籍、期刊、广播更是远远落后于新媒体。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报纸、收听广播、阅读杂志的时间每天只有14.87、10.91、21.71分钟,收看电视的时间是85.98分钟,而上网的时间则达到110.14分钟,见表l。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慢慢疏离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正渐成为他们的主要接触媒介。

2.媒介内容选择:亲近娱乐类节目,疏离经济体育类节目。从表2可以看出国内娱乐类节目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首选内容,其中有61.5%的人选择了娱乐类节目,其次依次是政治类、社教经济类、体育类、财经类节目。因此项调查内容有多项选择,故选择结果存在交叉部分。

从媒介内容的选择来看,娱乐类内容的选择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要求媒介传播内容与自身阶层有一定拟合度、能反映自身阶层的社会心理感受,从而容易与个体产生共鸣。这是一种阶层接近性的媒介内容选择方式,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阶层接近性既有着反映自身生活状态的特点,同时又有着特殊的向上流动的心理接近性,略高于其生活状态的传播内容是新生代农民工所向往的,娱乐节目中的选秀节目、婚姻节目、职业选择等娱乐化的内容,特别是“一次相遇、一次机遇”“一次相亲”等“一次就改变命运”的娱乐性节目往往是其接触偏好。

3,接触媒介通道:外媒接触能力大幅度提升。2011年5月调查数据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能够接触到外媒的只有3.4%左右,2013年5月调查数据则发现已经有30.1%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通过网络、微博等手段接触到外媒信息,并且有40%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准确地说出外媒的具体名称。在外媒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他们较关注关于征地、拆迁、打工歧视、残疾人歧视、房地产价格等方面的新闻。

二、媒介传播的认知与批判能力研究

1.信息认知能力:阶层意识构成判定基础。在媒介内容选择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基于阶层认同选择媒介内容与信息。在选择信息方面,信息认知能力是首要能力,调查所设计的媒介信息认知能力指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媒介传播信息的词语意涵判定,二是不良信息的辨别力。

意涵判定是评定群体是否能够准确认知信息意涵真实性的能力。我们在让新生代农民工做意涵选择的时候,官员意涵选择中有68%的人将其和“贪污、腐败、性”等词语相联系;老板意涵选择中有77.4%的人将其和“偷税、奢侈、剥夺”等词语相联系;农民“意涵”选择中有90%的人将其和“辛苦、穷苦、不公平”等词语相联系。谈及农民工自身的时候,有82.4%的人将自身同“收入低、不稳定、受歧视”等词语相联系。在回答判定依据的时候,有近78%的新生代农民工回答是通过媒体中的电视剧、新闻直接得出印象,仅有11%的人是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详细分析后得出印象。这说明所研究阶层由于对某些群体缺乏亲身接触,受到媒体传播的影响较大。

在整体上判定意涵能力还需要和其他阶层整体的平均水平相比,在这些词语意涵判定上,其他阶层的平均比例基本与新生代农民工保持一致,官员同等选择为6l%,老板同等选择为82%,农民同等选择为84%,农民工选择为79%。通过方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阶层的整体平均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

在传播信息上,有7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不曾考虑信息的真假率,对于不良信息没有经过辨别,只是从属于自己的阶层意识,关注较多的都是与自身相关的打工歧视、工资福利等信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有66.6%的人表示无从选择,也无法辨识,能够取得认可的原因仅仅是这些信息“适合自己”。同时有70.2%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只要替他们的利益说话、维护他们的权益,他们会不在乎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相信信息的内容。这说明媒介传播信息能力与阶层话语紧密相连,也与阶层文化冲突紧密相连,新生代农民工阶层话语成为其信息认知的基础。

2.信息批判能力:缺乏专业的辨识工具。如前所述,新生代农民工对国内媒介选择关注娱乐类节目,对国外媒介选择关注民生政治类节目同时也较多地传播与本阶层相接近的信息。在问及相关原因时,有78%的人认为国内主流媒体的信息有真实性的问题,往往是“报喜不报忧”“编的多”“领导要求的”,实质上新生代农民工具备对于媒介的反思能力,这同他们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有显著关联。但是反思的基础与辨识工具仍较多地依赖于生活系统的知识,还不能够运用专业传媒知识对媒介进行较为独立的审视。

三、利用媒介信息与利用信息自我判定的能力研究

1.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表明,有49%的人参与过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有33,3%的人利用网络投诉手段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他们越来越擅长媒介参与,特别是利用新媒介参与媒介互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争取自己的权益。但是他们利用媒介的信息有77%是关于自身困难或对于自身权益的关注,较少出于社会责任意识来担当媒介监督与媒介批判的责任。

2.利用信息自我判定的能力。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利用信息进行自我判定的能力呈现较为极端的类型,其主要判定与极高的认知比例来自于大众媒介。他们能够描述自我阶层的主要话语有93,45%来自于媒介;对于其他阶层的描述话语有89.75%来自于媒介,这也构成了其单一信息来源情况下阶层意识与媒介素养的紧密关联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