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化学品的急救措施十篇化学品的急救措施十篇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29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1

为加强对我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及时处理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到实处。一旦在我区范围内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维护我区安全和社会稳定。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界定化学品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按照国务院令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分为七大类,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发生的事故,统称为危险化学品事故。三、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类别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即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一)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二)危险化学品由于泄漏、火灾、爆炸等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多人员急性中毒、伤害或伤亡等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以及其他有较大社会危害的危险化学品事故;(三)其他性质特别严重,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四、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与职责分工(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区人民政府成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区长担任组长,区政法委书记、区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区长和事故发生(行业)单位的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政府办公室、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区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区公安分局、区消防大队、区环保局、区卫生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工商局、区总工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五华分局、市公安交警支队二大队、市公安交警支队三大队、市公安交警支队四大队、市公安交警支队六大队;下设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区长因特殊情况不在市内时,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临时总指挥,以上领导均不在时,领导小组成员递补担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二)应急救援机构职责1、领导小组职责(1)贯彻执行有关化学品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组织制定、修订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建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组织演练;指导督促各部门、各重点单位做好重特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进行预测,为救援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和方案;(3)事故发生后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组织成员单位按应急预案立即营救受害人员;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发生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力争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4)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状态统一组织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5)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因应急救援需要,可紧急调用区内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事故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6)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危害进行的监测、处置,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7)配合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8)做好社会秩序的稳定工作,督促事故单位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9)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2、指挥部职责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和解除应急救援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社会媒体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事故发生后,在指挥部统一调配下,由总指挥或临时总指挥指定成立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专门小组,分别负责以下工作:1、抢险救援组:负责对事故灾害分析和拟定处理对策、事故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疏散抢救、控制危害源等应急预案具体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2、事故现场保卫组:负责组织安全警戒、维护现场及周边的治安秩序,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救援现场交通顺畅;并协助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等工作;3、医疗救护组:负责现场伤员救护、治疗和卫生防疫等工作;4、后勤保障组:负责事故抢险物资供应和其他后勤保障工作;5、事故调查组:负责现场勘察取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调查;6、善后处理组:负责协助、督促事故单位做好事故受害方或受害人家属的接待安置、说服、疏导、保险赔付、善后处理等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分工如下:区政府办公室: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力量调配。负责通讯保障和后备救援力量的组织协调。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警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分析,拟定处置意见,协调组织现场应急救援,情况通报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负责事故“110”报警、现场的警戒、治安保卫,负责组织人员救援和疏散工作;区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局:协助总指挥与发生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联系,了解情况,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区卫生局:协助总指挥部与“120”联络,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伍,进行疫情调查,开展对事故受伤人员的抢救区司法局:负责协助事故单位做好事故受害方或受害人家属的接待安置、说服、疏导、保险赔付等工作,为总指挥处理善后事宜提供法律服务。区工商局:负责事故现场生产经营单位及市场流通环节的查处;市质量技术监督五华分局:负责协助事故的调查和有关设备、容器检验;区环保局:负责对泄漏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取样、检测分析,通报危险状况,制作应急措施并组织实施;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事故发生地供水、供气管网等市政公共设施。负责并协调侦检堵漏抢险工作及相关事宜;市交警支队二、三、四、六大队:负责事故现场的道路管制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区总工会:负责做好事故单位、受害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各成员单位必须将应急救援的装备器材配备齐全,平时做好维护、保管、检验,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一旦接警必须按参加110联动的规定,及时赶赴现场,按总指挥部的指挥统一行动。五、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一)应急救援程序1、事故报告与报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并立即向区政府、区安监局报告。我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报警方法为直接拨打110、120报警电话,或拨打区政府值班电话3622562、3618557,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电话3605903、3626101。2、区政府、区安监局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本《预案》做好指挥、领导工作。按指挥部命令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各成员单位应立即处于紧急状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对危险目标潜在危险的评估,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积极采取措施,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我区抢险救援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请求援助。(二)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措施(1)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应防护器材,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禁止车辆进入,并在边界设立警戒线。(2)控制泄漏源关闭伐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局部停车、减负荷运行,并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3)泄漏物处理泄漏物处理可采取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破坏燃烧等方法防止液体外流、加速气体扩散、抑制蒸发。2、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处置措施(1)先控制,后灭火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快和燃烧面积大的特点,及时采取堵截火势、防止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的灭火战术。(2)扑救人员应占领上风阵地扑救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品的名称和主要危害特性、火势蔓延的途径,燃烧的产物是否有毒。(3)正确选择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4)消除余火3、在不同危险化学品事故区域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事故中心区域的救援人员需全身防护,及时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危险化学品,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事故波及区域的救援人员主要指导防护、监测污染情况,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的危险化学品气体。受影响区域救援工作重点是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护和有关知识宣传,稳定群众思想情绪,做好基本应急准备。六、其他事项(一)本《预案》是作为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区人民政府实施应急救援,控制事故发展和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由指挥部视情况决定随机处理;(二)针对危险化学品可能发生的事故,我区视情况不定期由领导小组组织模拟演习,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三)区属各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抢险救灾的人员接到命令后,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渎职、失职者,将按党纪政纪追究责任,情节严重者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国务院302号令和昆明市政府28号令等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五)本预案由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修改、解释;(六)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2

结果:以上患者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5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只有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15%。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到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1±3.5)天。其中有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出现了肺水肿并发症,所占比例为5.77%,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消失。

结论: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充分留意患者情况并减轻毒素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阿托品用量,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率就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6-02

opS(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硫代磷酸脂或者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1],作为杀虫剂其具有较强的光谱杀菌作用,在我国各种杀虫剂中的应用范围最广,同时使用剂量也是最大的。但是这一物质对人体也有着较大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2]而导致该种酶类的蓄积,人体的胆碱能神经就会受到持续冲动作用,进而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并且病情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急诊的关键就是在最短时间内使用正确的解毒剂彻底将体内残留毒物清除干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导致中毒,服用剂量在50~150毫升之间。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在26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5.4)岁。患者的中毒时间在半小时到7小时之间,平均中毒有时间为(3.2±0.9)小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口吐白沫、皮肤湿冷、瞳孔左右不等大、神志不清、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呼吸困难、双肺湿?音以及呼吸衰竭等。根据有机磷中毒诊断的分级标准[3],所选患者均属于重度中毒。

1.2方法。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采取以下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第一,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详细询问家属患者中毒的有关情况,比如所服药物、服用时间、服药量以及患者的情绪情况等,然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者是清水为患者洗胃,反复进行几次。洗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大小、生命体征、是否腹痛及其它异常情况,若患者出现心跳停止以及呼吸困难等问题,需要立即停止洗胃转为施行抢救操作。第二,应用阿托品为患者解毒,因不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留意患者是否出现阿托品中毒现象,如果存在则应该马上减少用药量,通过物理降温等措施缓解患者的阿托品中毒症状。第三,呼吸系统的护理:有机磷患者一般会出现充血水肿以及气道分泌物增多等问题,因此呼吸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确保急诊措施的有效性,急救过程中需要做好呼吸系统护理,比如翻身拍背、吸氧以及排痰等。如果患者出现排痰不畅的情况,可适当使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以及氨茶碱等药物帮助排痰,必要时可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

2结果

以上患者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只有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15%。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到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1±3.5)天。其中有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出现了肺水肿并发症,所占比例为5.77%,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消失。

3讨论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3

方法:选择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采取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应用阿托品为患者解毒以及进行呼吸系统护理等措施进行急诊急救,观察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结果:以上患者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5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只有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15%。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到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1±3.5)天。其中有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出现了肺水肿并发症,所占比例为5.77%,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消失。

结论: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充分留意患者情况并减轻毒素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阿托品用量,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率就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急救毒素阿托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6-02

opS(organophosphoruspesticides,有机磷农药)是一种硫代磷酸脂或者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1],作为杀虫剂其具有较强的光谱杀菌作用,在我国各种杀虫剂中的应用范围最广,同时使用剂量也是最大的。但是这一物质对人体也有着较大的毒性,主要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2]而导致该种酶类的蓄积,人体的胆碱能神经就会受到持续冲动作用,进而导致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并且病情容易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急诊的关键就是在最短时间内使用正确的解毒剂彻底将体内残留毒物清除干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本文主要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导致中毒,服用剂量在50~150毫升之间。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在26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5.4)岁。患者的中毒时间在半小时到7小时之间,平均中毒有时间为(3.2±0.9)小时。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口吐白沫、皮肤湿冷、瞳孔左右不等大、神志不清、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呼吸困难、双肺湿音以及呼吸衰竭等。根据有机磷中毒诊断的分级标准[3],所选患者均属于重度中毒。

1.2方法。患者进入急诊科室后采取以下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第一,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详细询问家属患者中毒的有关情况,比如所服药物、服用时间、服药量以及患者的情绪情况等,然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者是清水为患者洗胃,反复进行几次。洗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大小、生命体征、是否腹痛及其它异常情况,若患者出现心跳停止以及呼吸困难等问题,需要立即停止洗胃转为施行抢救操作。第二,应用阿托品为患者解毒,因不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留意患者是否出现阿托品中毒现象,如果存在则应该马上减少用药量,通过物理降温等措施缓解患者的阿托品中毒症状。第三,呼吸系统的护理:有机磷患者一般会出现充血水肿以及气道分泌物增多等问题,因此呼吸功能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确保急诊措施的有效性,急救过程中需要做好呼吸系统护理,比如翻身拍背、吸氧以及排痰等。如果患者出现排痰不畅的情况,可适当使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以及氨茶碱等药物帮助排痰,必要时可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来辅助患者呼吸,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形式表示。

2结果

以上患者经过相应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之后,5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只有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6.15%。患者住院时间在4天到13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1±3.5)天。其中有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后出现了肺水肿并发症,所占比例为5.77%,经脱水治疗后症状消失。

3讨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过程中,应该把握住两个关键,第一个是尽早为患者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以免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导致最终导致抢救措施的效果受到影响。同时在清除患者体内残留毒素时还应该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这样既可以将胃清洗干净,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机体对毒物的吸收,缓解中毒症状。第二个是尽早实现阿托品化,这一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个体的差异性[4],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药物的用量,以免出现阿托品中毒问题。

本次研究共有52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之后,50例患者好转出院,抢救成功率为96.15%,提示只要在急诊急救过程中充分留意患者情况并减轻毒素对患者身体的影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阿托品用量,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率就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嫦.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3,01(15):133-134

[2]黄小函.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对策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3,09(01):180-181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4

【关键词】应急护理;食物中毒;措施

食物中毒是一种急性疾病,通常是因为进食了发霉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发病时间一般在就餐后,常会伴随一群人同时发病[1],症状因感染的原因不同而各异。急性食物中毒一般涉及范围较广。因此,该病对医院的应急护理措施与救治工作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护理系统。本次研究将2010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救治的78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普通护理措施,观察组行系统完善后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种措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15~40岁,平均年龄为(28.6±1.1)岁;体重40~75kg,平均体重(55.34±6.35)kg。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12~39岁,平均年龄为(25.9±1.4)岁;体重49~72kg,平均体重(52.05±6.19)kg。两组患者均具有头晕、恶心、腹泻甚至昏迷、口吐白沫等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得知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核查患者的中毒原因,病情轻者行点滴或服药治疗,病情严重者行催吐、洗胃等措施[2]。

1.2.2观察组在得知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入院后,立即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疗人员组成抢救分队对患者进行救助,每组由2名护士和3名医生组成[3],同时准备好相应的氧气、洗胃器等急救用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与病因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小组治疗。对病情较轻者行点滴或服药治疗,对病情较重者行洗胃、催吐等措施;对已出现惊厥的患者行大剂量镇静剂后开始洗胃,充分清除胃内的有害物质,以免毒物进一步被吸收;对神志不清、已惊厥的患者不能行催吐措施,应马上送往急救室由专人进行处理[4]。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按(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按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

1.4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系统完善前与系统完善后)的救治时间(min)、住院观察天数(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恢复正常者视为痊愈,仍存在轻微头晕、恶心等症状视为有效,仍处于昏迷或严重眩晕的患者视为无效,并算出其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总患者数)。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痊愈患者人数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两组抢救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抢救时间比较

3讨论

受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影响,食品中毒发生率显著提高。食物中毒通常指人经口摄入了由细菌引起或化学性有毒物质后发生的非传染性疾病[5]。各种食物中毒案例中,由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为常见。每年由细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病例约占总食物中毒病例的60%[6]。夏秋两季温度高,是滋生细菌的最佳时期,人们又因天气原因,经常进食凉拌菜或水果,如若未清洗干净或放置时间过长均易使细菌大量繁殖,引起食物中毒。此外,很多农药也会在夏秋两季使用,如果蔬果表皮未清洗干净,也易引起食物中毒。这些都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此外,集体居住场合,如学校、工厂食堂,如若卫生不过关也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现象。由于急性食物中毒有其不同的病发原因而且涉及面广,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有很强的护理能力与应对措施,以及时快速地做好准备工作。

实验表明,系统完善的应急护理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有更好的疗效。在护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与改善的部分:①应成立专门的救护分队,由科主任统一指挥,将医务人员分成不同的小组,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病因、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救治。如果救治现场患者过多、护理人员过多,造成抢救场所的混乱而延误了救治。②通过初步诊断,查清患者的病因,根据病情轻重,分组处理,并提前准备好各项急救用品,出现神志不清、晕厥的患者不能用催吐,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③在为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洗胃时,应同时进行静脉输液,静脉最好选择近心端的血管,选用留置针,以免患者躁动使药物外渗。输液时也按一定的顺序,先重症患者,随后是中症患者和轻症患者。随后行抽血作检验,确定诊断后给予特效解毒剂。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行2条静脉通道,对抽搐者给予镇静剂,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果有必要应插管维持呼吸。同时还应注意对症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发热的时候进行及时的冷敷、酒精擦拭,但不能过量。④在遇到大型急性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第一时间向卫生局、疾控中心、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反映,共同调查食物中毒的原因。⑤在抢救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好转情况,作为病例参考,为后期的病例作参考。⑥准备工作在平时就需要完善,提前准备好急救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如遇特殊情况的重大抢救,应随时与药械科保持联系,保证各种物资的供应。

综上所述,系统完善后的应急护理措施,使救助工作更加系统化、高效化、完整化,给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赢得了更多的抢救时间,分组救治使每位医务人员了解自己的任务,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其中,护理人员娴熟的抢救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鸿爽.78例急性食物中毒的患者应急护理措施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2060-2061.

[2]李毕文.35例急性食物中毒的急救治疗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z1):74-75.

[3]刘涛,肖善良,罗平,等.一起急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23-1825.

[4]周林娟,陈剑华,陈栋力,等.一起"瘦肉精"引起的急性化学性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2,14(4):41-42.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5

关键词:急诊安全管理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安全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急救中心具有快速、突发,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是医疗风险、护理风险高发的部门,而急诊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1]。因此,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就教于业内同仁。

1临床资料

本组176例中男97例、女79例,年龄3~78岁,颅脑损伤患者22例,脑血管意外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胸腹部外伤1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0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16例,10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2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6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从患者的角度

2.1.1维权意识增强随着《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和家属法制观念及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病况危重而复杂,工作预见性难,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态度难免急躁。解释、安抚工作不细致,处理上不及时,记录上不完善,常规护理不到位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医患纠纷的导火索。

2.1.2心理期望值过高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家属对急诊医疗的期望值的心理企望特别高,同时对病情不够了解[2],一旦发生病情加剧、恶化,家属无法理解,易迁怒于医护人员,引发医疗纠纷。

2.2从医患双方的角度

2.2.1医患沟通不充分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患者,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总以为,一到了医院就要收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极具耐心和责任心的解释、开导和安慰。

2.2.2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护士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对类似急诊患者"见惯不惊"缺乏同情心,甚至对患者态度冷漠,不能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对病情交代不够清楚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等,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2.3从护理人员自身的角度

2.3.1部分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急诊医护人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解除患者的病痛和抢救患者的生命,从而只注重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护理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到位,往往忽略了相关的临床护理观察记录[3],"重做轻记"现象比较普遍,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对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等,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由于不能提供完整、详实的护理记录而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医疗管理责任。

2.3.2不按规章操作急诊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类就是不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无序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前不认真进行"三查七对"[4],交接班不认真,巡视不到位,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安全防护不周到,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抢救器械不及时消毒等。

2.3.3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多采取先紧急救治,后建立病历文件,在急救过程中,护士不能完全做到将各时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记录下来,往往事后补记,造成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缺乏真实性,有时使关键的内容漏记等。

3安全护理管理对策与措施

3.1加强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加强安全管理的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罚条例》、《护士条例》。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护士学法、知法、守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积极主动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制定防范措施。

3.2规章制度的实施与管理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完善护理部领导下的层级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建立信息反馈制,强化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对检查中出现的护理缺陷及时组织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每一位急诊护士都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各种急救的监护技术。

3.4急诊抢救室的各种药品、物品、设备管理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要求每班都要检查所有的抢救仪器,抢救药品,确保仪器完好率达100%,所需物品准备充足,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3.5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转运流程提高应变能力、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规范转运工作流程;重视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抢救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水平。

4体会

对急诊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在护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护理安全隐患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3.

[2]孙玉英,沟通障碍导致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8,22(7c):1950-1951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6

(一)统一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分类处置、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和部门应对各类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三)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思想,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杜绝发生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

(四)分级负责。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根据事故的严重性、可控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明确处置主体和责任,及时有效处置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

(五)应急救援。充分利用各应急机构应急资源,建立以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类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因爆炸品、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腐蚀品和等引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处置。

三、分布规划

(一)分布状况。我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经营主要分布在万安街道、双阳街道、河市镇、马甲镇和万虹路周边区域。重点行业包括油品储运经营、涂料油墨业、基本化工原料制造业、合成塑料、塑料制品业、制鞋业、树脂工艺品制造业等。

(二)主要分类。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且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分为四类:

1、爆炸性物质生产储存场所。

2、易燃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

3、活性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

4、有毒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场所。

(三)分布规划。由区安监局牵头组织各乡镇(街道)和区直有关部门,开展全区重大危险源普查,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现状和应急救援对象,编制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规划布局图,确定区级重大危险源级别,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分布规划主要内容:

1、重大危险源所在地的基本情况。

2、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状况。

3、重大危险源生产、运输、使用、储存、保护等安全情况,包括重大危险源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最大存量,生产、使用、储存方式,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现场安全,电气安全、防雷防静电安全以及作业区操作人员、防护器材状况等。

4、预测重大危险源风险隐患,包括每个种类主要危险部位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影响后果分析。

5、通过调查摸底,根据主要危险源分析,明确应急所能调动、使用的救援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处置因危险化学品引发的或可能导致发生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与应对工作。组长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安监局局长担任,区委宣传部、区应急办、安监局、公安分局、发改局、经贸局、民政局、财政局、住建局、卫生局、环保局、交通局、消防大队、交警大队、武警第二大队,市质监局直属二分局分管领导为成员。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安监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安监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区安监局危化品安全监督股股长担任,成员由危化品安全监督股人员组成。

(二)工作职责

1、区应急领导小组(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时,区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1)负责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2)建立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专家组,负责为全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3)扩大应急响应级别时,及时协调请求驻部队或武警部队参与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4)事故发生后,组长或副组长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各成员单位和人员参与事故抢险,明确各成员单位和人员在参与事故应急救援中应当履行的应急职责,及时调度现场抢险所需的救援、救护、增援力量,包括警力、设备装备、专家和技术人员、应急救援物资等。

(5)确定现场信息联络员,负责搜集现场动态信息,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报告事故发生、救援、处置等相关信息。

2、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区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或适时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督促各乡镇(街道)和区直相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分预案和演练计划,检查落实各成员单位各项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情况。

(2)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危险化学品物质特性数据库,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有关信息。

(3)设立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和咨询服务电话,负责接报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信息,迅速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同时报告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

(4)根据区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迅速通报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参与应急处置,快速消除事故危害,同时通知其他成员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待命状态,随时参与应急行动。

(5)建立与区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的联系网络,事故接报后,立即通知相关专家赶赴现场,对危化品气体扩散、液体溢出和其它严重危害环境的物质泄漏事故,提供消除事故危害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6)负责记录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部领导的指令,做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统计事故伤亡和财产损失及上报工作,组织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报告。

3、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时,区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作为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成员,根据职能分工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区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网络和媒体炒作。按照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提供的通稿,及时、迅速向新闻媒体提供准确信息,通报事故真相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向社会公众真实、准确信息。

区政府办公室(区应急办):

(1)协助区政府领导紧急处置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或险情。

(2)协调、指导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应急保障和扩大救援等工作。

(3)配合区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负责与现场指挥部的联系沟通,及时传递上级和本级领导批示或指令,督促事发地政府和责任单位及时报告事故现场处置进展情况,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区安监局:

(1)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普查,向区政府提供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

(2)负责督促重大危险源企业编制应急预案和按要求组织评审、备案,预案应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并适时组织检查企业预防与应对措施,督促企业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并根据演练效果组织进行修订、完善。

(3)事故处置时,及时组织专家制定具体的应急救援实施方案。

(4)事故处置后,决定需要保护的现场,就事故现场和受事故影响的地区人员能否进入等问题,向应急领导小组长和事发企业提出意见、建议。

(5)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

(1)负责现场布控、保卫和警戒工作,对危害区交通路口实施交通管制,划定抢险救护专门通道,阻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防止交通阻塞。

(2)负责组织和指挥危害区范围内所有单位人员和群众及车辆的安全疏散和撤离。

(3)负责危害区现场的搜寻和勘查,核实事故现场伤亡人数和人员身份,协助事发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和稳定工作。

区发改局:负责组织应急物资供应,支援事故灾难现场抢险救援。

区经贸局:负责协调电业部门保障事故抢险所需电力供应,协助组织应急物资供应,必要时,立即组织应急物资生产。

区民政局:负责核查危害区受灾受损情况,组织慰问受灾灾民,安置灾民临时生活,做好因公伤亡人员的抚恤和烈士申报工作。

区财政局:对应急救援及演练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区卫生局:

(1)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对人体伤害的抢救预案。

(2)负责组织参加救援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并准备相应的急救药品,迅速抢救受伤人员。

(3)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和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4)评定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指导现场救护工作。

(5)根据本地区医疗抢救条件,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合作,实施有效抢救。

区环保局:

(1)负责及时测定危险物质的成份及可能影响区域的浓度,对可能造成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并定期定点进行监测控制。

(2)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现场遗留危险物质的消除和治理,防止对周边环境进一步造成污染,负责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的处置和监督管理。

(3)负责公布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

区住建局:

(1)负责制定城市燃气经营、储存企业安全事故救援预案。

(2)负责组织城市燃气经营、储存企业事故救援工作,为救援单位提供发生事故企业基本资料。

区交通局:负责协调、组织运输队伍和装吊车辆,及时运送撤离人员和救援物资。

市质监局直属二分局:负责组织对事故所涉及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其它特种设备的检测、认定,组织特种作业专家组提出救援技术方案。

区消防大队:

(1)负责控制和扑灭事故现场火灾,组织特勤队伍采取措施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泄漏。

(2)负责事故现场洗消和搜救伤亡人员工作。

(3)负责向现场指挥部提供危害区内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等重大危险源和消防水源、消防器材、消防设施的准确存放位置。

武警第二大队:根据救援工作请求,组织部队先期到达事发地实施现场警戒,视情况请求上级防化分队增援。

4、事发地乡镇(街道)工作职责。

主要负责一般级事故的处置和较大级以上事故的先期应急救援工作。

(1)成立现场指挥部,事发地乡镇(街道)有关领导担任指挥长,现场指挥部由事发地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和救援单位组成。

(2)迅速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全力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3)组织划定事故影响范围,设置安全警戒线,实施交通管制,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

(4)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转移、疏散安全受到威胁的人员和财产。

(5)调集和配置有关应急救援资源,切断事故灾害链。

(6)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7)及时向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现场事态发展及救援进展情况,必要时请求上级调派应急资源增援。

(8)组织开展事故善后处置、现场保护、事故调查工作。

(9)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和做好评估报告工作。

5、现场指挥部工作职责。

发生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区应急领导小组要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长由区政府领导担任。现场指挥部负责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确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和警戒区域;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市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中心汇报和通报有关情况,必要时向省救援指挥中心发出救援请求。

6、各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时,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处置需要,按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下设若干个工作小组,分别开展处置工作:

(1)危险源控制组。组长由区消防大队和事发地乡镇(街道)领导担任,救援人员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专业防护队伍和消防队伍组成,救援队伍应配备专业的防护急救器材。主要负责: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现场抢险作业,控制火灾、爆炸和毒物泄露,洗消事故被污染区域,及时控制危险源。

(2)应急物资保障组。组长由区发改局领导担任,救援人员由发改、经贸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在紧急状态下,根据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为现场抢险作业单位紧急调用防护用品、用具及专用工具、设备等应急物资,保证现场的安全搜救和紧急处理。

(3)安全疏散警戒组。组长由事发地乡镇(街道)和区公安分局领导担任,公安、交警、武警具体负责。主要负责:事故危害区的人员疏散和撤离,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加强疏散区域的治安管理,处理治安刑事案件。

(4)医疗救护保障组。组长由区卫生局领导担任,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由区、乡镇(街道)两级医疗救援机构抽调力量组成。主要负责:在现场附近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转护送重伤员到就近医院治疗。区卫生局要指定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并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制定挽救方案,其应急行动与120医疗急救中心紧密接轨。

(5)环境监测组。组长由区环保局领导担任,环境监测人员由区环保监测站和监察大队组成。主要负责:对受事故污染影响范围内的大气、水质、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区域范围和危险物质的成份及浓度,对事故现场危险化学品废弃物质的处置提出处理意见和进行监督管理;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做出评估报告,为现场指挥部消除事故污染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运输保障组。组长由区交通局领导担任,救援人员由交通、公路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调集专用机械、工具、器具参加抢险作业,组织应急车辆保障抢险物资运送和人员安全疏散。

(7)技术咨询组。组长由区安监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有关专家组成,必要时,要邀请高校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参加现场处置。主要负责:参与现场救援指导工作,向现场指挥部报告事故现场危险源可能的危害程度和后果情况,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参与事故调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决定事故处理结束后需要妥善保护的现场部分;并就事故现场和受事故影响地区人员能否进入等问题,向企业和指挥部提出开展事故调查工作等事项的建议。

(8)新闻信息组。组长由区委宣传部领导担任,成员由现场指挥部、区政府办和事发单位有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按照现场指挥部提供的新闻通稿,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准确信息,通报事故真相和处置工作进展情况;引导宣传舆论,组织媒体正面宣传,避免谣言流传;密切关注网络舆情,防止网上炒作。

(9)善后处理组。由事发地乡镇(街道)领导担任,成员由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保险和事故单位组成。主要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和因公伤亡人员的抚恤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五、应急等级划分

事故应急等级分为三级:即一级紧急事件(现场应急)、二级紧急事件(有限应急)、三级全面紧急事件(全体应急)。

1、一级紧急事件(现场应急)

事故情况:首批应急组织或一个部门在正常情况下,利用资源能够控制处理的事故,除事发地或相邻区域外,不必疏散人员,该事故影响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相应救援机构:消防部门。

2、二级紧急事件(有限应急)

事故情况:危险性或影响面积较大的事故,对事故地点周边人员生命或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可能需要疏散周边地区一定范围内的人员。

相应救援机构:消防、公安、交警、安监、卫生、环保等部门。

3、三级全面紧急事件(全体应急)

事故情况:危险性或影响面积很大的事故,对事故周边的人员和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可能需要疏散大范围内的人员,必须利用全区所有部门及一切资源的事件或需要省、市专业机构的技术和救援物资的支持。

相应救援机构:各成员单位。

六、应急救援程序

(一)接报事故救援信息

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事发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告所在地乡镇(街道)值班室。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乡镇(街道)值班室接报或接警时,接听人应当做好信息记录,并详细查询以下内容:包括日期、事发地点、事故单位、现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事故类型(如泄漏、爆炸、火灾)、危化品名称、容器类型,污染扩散周围影响(周边是否受其他危化品威胁,是否污染附近水源、下水道或土壤)、已泄漏量和泄漏持续时间,估计泄漏总量,是否有大量物质进入大气,泄漏事故是否发生在受限空间,现场气象条件、地形条件、人员疏散及医疗救援等详细信息影响的。

(二)应急救援通知

区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信息报告或报警后,应立即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和指挥中心,随即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单位做好应急行动准备。

(三)现场组织事故处置

区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应急等级,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任命现场指挥长。现场指挥长授领任务后,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对先期到达现场的相关抢险单位和人员下达抢险指令。各救援队伍分别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按各自职责和处置程序开展应急救援。

1、询情。准确了解事故类型(燃烧、爆炸、毒害、腐蚀等);事故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名称、事故现场遇险人员数量和分布情况;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储存数量、泄漏部位、泄漏时间、泄漏数量、泄漏形式、扩散范围、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风向、水源、火源、消防设施、器材、起重挖掘设备、工艺措施及到场人员的处置意见。以上工作由区安监局负责,事发地乡镇(街道)、事故单位配合。

2、侦检。立即进行抢救和搜寻遇险人员,采用有效手段和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的数量、扩散浓度和范围,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收集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确认设施、设备、管道、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发生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及部位;确认消防设施、器材运行情况;确定抢险救援方案、制定疏散撤离路线、划分警戒区域。以上工作由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区公安分局、环保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配合。

3、警戒。警戒区域应划分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在重危区设封锁线,在安全区设隔离带,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逐一检查登记,不准与抢救无关人员、车辆进出。以上工作由区公安分局负责,交警大队配合。

4、抢险。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和可能二次发生的危险,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抢险和抢救。根据事故现场所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全部进入防护区的相关人员必须按相应防护标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上工作由事故现场指挥部负责。

5、救护。组织救生救护队,携带救生救护器材和药品,迅速进入各危险区域开展对遇险人员的救生和伤害人员的救护转移,并进行登记、标识、现场急救;将受伤染毒或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或上风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接触或吸入染毒;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用氧气辅助;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根据伤者不同伤情,采用特效药物对症治疗,伤势较重者立即就近转护送至定点医院救治。以上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6、洗消。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止造成次生灾害。洗消对象包括轻度中毒的人员、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现场医务人员、消防人员、其它抢险以及群众互救人员、抢救及染毒面具。以上工作由区卫生局负责。

7、清理。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转移至空旷地方掩埋;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吸附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处),确保不留残液;现场环境检测合格后,撤除警戒时,应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做好移交,安全撤离。以上工作由区环保局、消防大队负责。

8、联络工作。现场指挥部要密切注视现场动态,防止事故扩大,并与区应急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如应急等级扩大,应及时联系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中心进行技术咨询和请求技术援助;要指定现场信息联络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区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现场处理进展情况。

9、救援结束。应急救援结束后,由现场指挥部报告区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救援结束,宣布终止预案执行,现场各救援队伍即时撤离现场。

10、事故调查。由区安监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机构和人员对事故开展调查。

11、善后工作。由事发地乡镇(街道)妥善做好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

12、总结评估。现场指挥部要对险情或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救援情况进行评估总结。

七、不同类型事故处置程序

(一)易燃、易爆液体燃烧、爆炸事故

1、采用干粉、泡沫、消防砂土对事故点进行扑救,同时立即关闭物料的进出口阀门,并对事故周边储存设施采用冷却水喷淋冷却,或形成水幕保护,防止事态扩大。

2、切断事故区域电源,开启夜间应急照明灯具。

3、抢救人员佩带合适、必要的防护用品进入已控制的危险区域内抢救人员、转移危险化学品。

4、对散流未燃烧的液体以泡沫覆盖和砂土填埋吸收,防止扩散,同时严控燃烧事故点以外的明火。

(二)易燃固体(非遇湿自燃危险化学品)燃烧事故

1、切断事故现场电源、启用夜间应急照明灯具。

2、以消防水、消防砂土扑灭事故点。

3、用消防水冷却周边储存物和建(构)筑物。

(三)易燃、易爆液体泄漏事故

1、切断整个事故区域电源,关闭事故点进出口阀门,切断泄漏源或移开未泄漏储存包装桶(罐),夜间启用防爆型应急灯具照明电源。

2、在警戒线内严控明火。

3、在泄漏点以砂土设立围堰,防止泄漏液体扩散;以泡沫液覆盖液面,并用防爆泵将漏散液收集于专用容器中。

4、用非燃烧吸附材料、砂土吸收残余液体。

5、抢救人员持灭火设施、灭火器材在现场监控,随时准备扑灭可能发生的火灾。

(四)易燃气体泄漏事故

1、切断危险区域电源。

2、切断气源阀门,对气源容器进行水冷却,有氮气保护的即充氮保护。

3、在危险区域内严控明火。

4、用二氧化碳气体对泄漏点喷射、稀释和隔离可燃气体。

(五)有毒气体泄漏事故

1、根据泄漏量及可能发生的最大泄漏量,确定危险区域,立即组织疏散危险区域内所有人员(抢救人员除外)。

2、抢救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护器材进入危险区,切断泄漏源或移走未泄漏的钢瓶。

3、立即组织对泄漏源的封堵。

(六)酸碱腐蚀品泄漏事故

1、立即切断泄漏源。

2、用耐腐蚀材料或砂土围堵泄漏液,并以大量水稀释。

3、用能与酸碱中和的物品进行中和。

八、现场应急救援工作要求

(一)事故发生初期,现场指挥长未到达现场前,事故单位或先期到达现场的救援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队伍进入事故救援现场。现场指挥长到达现场后,现场各救援单位应服从指挥长的调度指令,仍按各自分工职责,积极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二)专家咨询组专家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对事故情况作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要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防范措施。

(三)紧急状态下,参与救援的各专业应急队伍应明确一名现场联络员,负责信息报告和工作联络,与现场指挥部和指挥中心保持紧密联系,确保通信畅通无阻。

(四)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的应急物资、特种设备装备、救援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应急救援大局,不得阻拦或拒绝。

(五)应急救援行动优先原则: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优先;防止事故扩散优先;保护环境优先。

(六)疏散行动的目的,在于保护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应从危险区域内下风有序组织向安全地带疏散,同时利用公安巡逻车警笛系统或报警器,通知危险区域内受影响的人员快速撤离现场。

(七)事故污染区域应有明显警戒标志,所有车辆和救援人员应服从现场公安值勤人员的指挥,按警戒路线行驶和停放,避免人员伤亡。

(八)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事故大量泄漏救援时,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不得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应视情况关闭手机。

(九)应急救援内、外机构之间的通讯联络方法以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为主,消防人员按消防应急预案中的通讯联络方法进行。

九、应急预案演练与经费

(一)各乡镇(街道)、各成员单位、危险化学品企业应结合实际,根据本预案制订本单位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分预案,适应应急行动时使用。

(二)区安监局负责编制协同演练综合行动方案,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每年应组织一次较大型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检验本预案实践水平,提高各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经费由事发地乡镇(街道)财政预支,事故救援结束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应急演练经费、奖励经费由各级财政负责保障。

十、奖惩制度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7

【关键词】大型车祸;成批;伤员;救护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49-01

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车祸的发生日益频繁。大型成批车祸伤发生时,多具有突发性、伤员较多性、伤情复杂性等特点,给救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1]。我院通过建立大型成批车祸救治,提高了急救人员的救生技能及抢救生命素质,获得了社会及伤员家属的赞誉。现将急救措施阐述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参与救治的四批大型车祸,共抢救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5±5.5)岁,通过快速、有效、规律性的抢救措施实施后,所有其中成功抢救患者的60例,死亡2例。

2急救措施体系

2.1组建大型成批车祸救治小组

我院组建了专业的救治小组,制定针对性程序化急救管理体系,在急救过程中以快速、有效为主要原则。制定了大型车祸成批伤员的急救流程及抢救方案,使医护人员能依据流程、任务分配规律性的进行伤员的救治,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救治作用。主要救治人员为:(1)医院轮值领导负责统筹和指挥现场救治秩序;(2)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组建抢救小组对危重患者实施现场抢救措施;(3)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现场急救设施及器械的运送,和充足现场所需的医疗物质;(4)120急救车队人员,负责现场重症伤员和急症伤员的运输。救治小组成员实行轮流备班制度,在备班期间不能饮酒、外出、要保持联系方式24小时畅通。

2.2保证急救物资充足

我院内通过对以往大型车祸伤员情况的分析和机体开会研讨,征求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制定急救物资清单,并且择优采购,定期清查过期急救药品。对急救物品进行单独存放,同时保证物资的充足储备量,避免在发生大型车祸时伤员较多急救物资贫乏的情况发生。在发生大型车祸时,派专人运送现场所需急救物资。对急救治疗结束后,要准确的清点医疗仪器和器械,保证医疗器械和仪器完整运回医院。

2.3加强急救人员技术水平

对我院急救小组成员,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班进行强化技术水平的学习,(1)急救医护人员:聘请急救方面的专家和老师,借鉴其他医院对大型车祸成批伤员的成功救治案例,提高我院急救小组发生大型车祸成批伤员的各种外伤和急症的处理措施和抢救方法的学习。提高在急救过程中各种急救操作的熟练程度。(2)120急救车队人员:加强其反应能力和应对大型车祸成批伤员运送的能力,司机要具有较高的驾驶水平及丰富的道路通行经验,避免在伤员运送过程中绕远路、迷路等情况的发生,延误伤员最佳的治疗救治时间。在培训后或是就职前进行考核,选取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个人素质好的人员。

3快速分流伤员

3.1现场急救

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轻、重度、危重及死亡患者四类,依据患者的分类进行区域性的安置,对轻度患者在没有急性症状及严重外伤发生的患者,安置在安全地域静坐休息观察;重度患者进行快速及时的转送,保证在有效治疗时间内转送到急救设施及药品齐全的医院就诊[2]。对危重患者,首先进行现场有效的急救处理措施,缓解伤员的危重症状,当患者各项体征相对平稳适宜搬运时候,快速将患者转送到医院抢救治疗。对死亡的伤员不需要进行急救措施,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为更加明确的对伤员的分类进行区别,在轻度伤员的手腕绑白丝带,重度伤员手腕绑绿丝带,危重伤员的手腕绑红丝带,以免遗漏重度和危重度伤员的救治。

3.2安全转送

对伤员的转送及运输过程要注意安全,保证快速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安全达到。对在运输中尽量保证患者的有利病情的[3]。照先重后轻,即先转送救护危重伤员,后转送及治疗轻伤员的原则,转送途中医护人员要做好严密的病情观察,维持伤员的生命[4]。随时与院内保持联系,报告伤员病情,通知做好相关的救护准备,对预计院内无救护能力的伤员,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将伤员转送到上级医院[5]。

4结语

在对大型成批车祸伤员抢救能否成功,不但能良好的反应我院医疗技术水平[6]。对我院大型、突发性的医疗事件处理能力及综合应对能力进行良好的评估[7]。我院采用创建大型车祸大批伤员的急救治疗小组,提高对大批伤员急救的整体调控,保证了急救物资的充足供应和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医院急救各种技能的操作[8]。

参考文献

[1]赖昌建;高晨;郑本端泉州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的特点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05):460.

[2]王鸿香,邹倚红,陈风莲,等.急救程序化管理对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0):11―12.

[3]王慧芳,温秀瑛,李秀玲.成批患者院内救护与组织管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7):702-703.

[4]梁素文.批量车祸伤员的急救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51―1352.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8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一项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整个过程中,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可以整体反应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还可以对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产生直接影响。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重要科室,面对的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因此,急诊科也是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科室。作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同时还要对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院前出诊存在的安全隐患院前急救具有突然性,紧急性等特点,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个阶段,护理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呼救电话接听不详细,护理人员没有认真询问患者的病情、发病时间以及发生地点等,导致延误时机;急诊科在登记呼救信息后,出诊速度慢,有的对呼救地点不熟悉,不能再预定时间内到达呼救现场;出诊时由于时间仓促,导致急救药品和器械没有准备充分,有的是未对人工球囊、呼吸器等抢救用品进行检查,到达现场后出现各种问题;院前急诊情况紧急,护理人员由于技术不熟练或者动作太慢,影响抢救质量和速度,在抢救现场,由于患者家属都在,一旦出现任何失误或言语不当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些都可能成为护理的安全隐患;出诊记录不详细,对于出诊时间、到达时间、送达医院时间等记录不准确,有的是错记、漏记,对病情的描述不全面,在运送患者到达医院的途中,未及时向患者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如:昏迷、窒息、心跳骤停、休克等,这样一旦发生意外,患者家属将归咎于医护人员,引起医疗纠纷。

1.2抢救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抢救过程中,有的护理人员对急诊抢救器材操作不熟练,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没有及时使用急救药品,发生意外情况是微机室通知医生;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熟练,对药品的药理、使用剂量等不熟悉;护理人员责任心不高,服务观念不强,在工作中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史、病因,未做必要的解释,对患者关心程度不够,引起患者或家属的猜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欠缺,缺乏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遗嘱不详细、用法不清楚的情况下,未能及时与医生核对,只是机械执行操作,引起药量的过多或过少,对抢救治疗的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1.3对患者的观察监测力度不够急诊科的患者救治时间短、周转比较快,有的患者随意性较大,擅自调换床位,护理人员若不仔细核对和交接,容易出现打错针、输错液、吃错药等情况。引起严重的医疗事故;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巡查有的患者输液时发生外渗、导致输液反应。

1.4护患沟通不和谐急诊科的病患多数是危机重症患者,他们病情危急、病痛程度高,心理上本身紧张、焦虑、急躁,渴望尽快得到有效的治疗。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接诊数量多,一般都忙抢救病患,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一旦言语不当产生分歧,很可能是情绪更加愤怒,充满敌意,有的患者甚至打骂医护人员,后果十分严重。

2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有科室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或科主任对年轻护士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抢救器材的使用方法,并且要熟悉常见急诊疾病的观察要点和救治方法。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和专业抢救技术操作,并且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要自觉学习专科理论基础知识,不断总结经验,尽快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此外,护理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理念,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爱护患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与患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2强化法制观念,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随着现代医疗环境的改变,患者对护理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护理人员也应在工作中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服务第一、患者第一的思想意识,尽量将患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3院前急救的防范措施护理人员在接听电话时,要详细询问,认真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事后将出诊时间、送达医院时间、处理结果等详细登记在册;出诊的急救护士最好是年资在5年以上、经验丰富、相对固定的一批医护人员,定期组织急救操作模拟训练,尽量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效率,达到挽救生命和减少失误的目的;急救药品、物品和器材等要到位,完好备用,每天要对抢救用品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所需物品充足完好;在抢救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整个抢救过程,对于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的要认真执行;在运转患者回医院的途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向患者家属详细交代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签字为证。

2.4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急救药品的核查制度、设备检查制度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制度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同时要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每天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解决。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严格按照科室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要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急诊科的抢救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9

宁夏青铝股份职工医院外科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751603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以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急诊接诊的多种外伤至儿童多发创伤患者45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治愈39例(86.67%),死亡6例,其中2例为严重创伤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4例,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结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多发伤;急诊救治;护理要点

多发伤是指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的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造成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至少1处损伤可危及到生命的创伤[1,5]。多发伤的儿童大多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2]。

做为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分诊,科学、有序、规范化的紧急处理是从事急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探讨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要点,提高儿童多发伤的急救护理水平,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5月急诊接诊的45例多发伤的儿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7.2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57例,高空坠落伤16例,生产安全事故8例,其他6例;受伤部位:腹部损伤中2个以上脏器损伤24例,合并颅脑损伤9例,胸部损伤、肋骨骨折11例,四肢、骨盆骨折及胸腰椎骨折或脊髓损伤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在0.5-3小时。

1.2急救护理

1.2.1快速准确进行伤情评估

护士简要向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患儿致伤工具、致伤方式、受伤着力点等情况,并迅速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进展程度,记录准确时间,协助医师检查等。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创伤患儿大多伴有呼吸道梗阻,尤其是有头面部及胸部损伤的患者,常因舌后坠血液、痰液、呕吐物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层至窒息[3]。因此,需要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或放置口咽通气道,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必要时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1.2.3稳定循环,控制外在出血

快速评估并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有无创口及严重出血。对于有严重外伤出血的患者应及时予加压包扎止血,准确记录出血量,立即建立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穿刺困难者需进行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遵医嘱抽取血标本检验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备血或配血等。

1.2.4密切观察神经系统

包括意识状态和瞳孔的变化。通过瞳孔的改变可以快速判断创伤后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和脑病形成意识状态的改变也可以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本组有9例患儿出现意识障碍,予紧急行头颅Ct,并请外科医师会诊后有6例紧急转诊至有条件急诊开颅手术的医院治疗。

1.2.5心肺脑复苏

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次/分。

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胸外按压比例30:2,氧流量10升/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生理盐水30-60滴/分钟输入[4],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间断推入。

1.2.6详细记录患儿的病情、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护理措施

按时间顺序进行动态、客观、详细记录以上情况。本组45例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和护理措施都详细记录在急诊抢救患者护理记录单上,住院或手术患儿接受继续治疗和护理,急诊抢救患者记录单也一同送往相应科室,归入病历保存。

2结果

本组治愈39例(86.67%),死亡6例,其中4例为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在急诊科抢救无效死亡,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亡,死亡率13.33%。36例创伤患儿经急诊积极救治后送手术室或住院前生命体征平稳。

3讨论

多发伤的患者抢救关键在于伤后10mni内(白金时间)给予救命性治疗伤后lh内(黄金时间)给予准确诊断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尤其在多发伤患儿大多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这对急诊科护士要求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技术的技能。

3.1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多发伤患儿的评估方法

创伤患儿的急救评估按4步进行:

(1)快速初次评估;主要是判断意识、呼吸、大动脉搏动。如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

(3)再次详细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在一定水平,做交叉配血,完善B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

(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5]。

3.2急诊科护士要熟练掌握创伤急救流程及急救专科技能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同时要熟练掌握婴幼儿的CpR技术、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科室应加强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急救技能训练,如科室组织培训新版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学习“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练习儿科穿刺技术训练等。

3.3急诊科护士要熟知常用药物药理学知识

在抢救严重创伤患儿时,常用到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护士要对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副作用,疗效观察等熟知。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急诊科抢救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

3.4做好物品管理,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

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备好儿童用的抢救器械,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保证依据不同年龄患儿选择不同的器械;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不同的就诊人群。因此,在一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危重患者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总结对儿童严重创伤的救治经验,制定科学、有序、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使儿童多发性创伤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争取进一步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2]许峰.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林小玲.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8(8),129-134.

[5]牟宝华,叶志弘,马卫星等.严重多发伤160例整体化急救策略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健康,2013,12(9):848-850

化学品的急救措施篇10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以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全市应急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的能力,有效发挥抢险救援战勤保障作用,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方案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重特大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倒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三、组织机构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消防应急战勤社会联动领导小组。

组长:*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市安监局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卫生局、环保局、气象局、建设局、行政执法局、民政局、交通局、人防办、供电公司、燃气公司、供水公司、移动通信公司、石油公司。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与上报组织工作。

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应急办主任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市安监局、公安局、中医院;环保局、气象局、园林处、行政执法局、民政局、交通局、人防办、消防大队、供电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移动通信公司、石油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在*市消防应急战勤社会联动领导小组的协调下,互相配合,密切协同,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救援和处置工作。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和程度由市政府成立救援和处置工作总指挥部,消防应急战勤社会联动领导小组在总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

市公安局职责任务:

1、设定灾害现场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出入;

2、疏散受灾群众;

3、防止灾害现场出现盗窃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4、维护现场附近交通秩序;

5、保障火场附近道路上的救援车辆畅通;

6、对处于闹市区较大的灾害现场实施交通管制。

7、完成总指挥部下达的各种作战任务;

市安监局职责和任务:

1、负责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

2、组织协调指挥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有关应急救援力量参加事故抢救。

市消防大队职责任务:

1、了解灾害事故现场情况,组织侦察、判断灾害事故现场的主要方面。向参战的下级指挥员部署救人、灭火等任务,检查执行情况。

2、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判断灾情,科学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

3、具体职责是:组织搜集、上报现场情况,确定抢险救援技、战术措施,部署作战任务,组织协同作战,落实安全保障。

4、抢险救援组织指挥应当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的原则;紧急情况下,可实施越级指挥。上级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应当实施组织指挥或者授权指挥。

5、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事件)时,现场指挥员及相关人员参加由政府统一领导的抢险救援总指挥部,了解报告灾情信息,掌握处置情况,落实领导指示,并按照总指挥部的决策部署,组织指挥部队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6、完成总指挥部下达的各种作战任务。

市园林处职责任务:

对于供水不足的较大火场,出动所有市政洒水车保障火场消防车供水。

市交通局职责任务:

组织铲车、吊车、挖沟机协助抢险救援。

市自来水公司职责任务:

1、保障灾害现场附近消火栓、水鹤好用;

2、给灾害地区自来水管网加压;

3、及时抢修使用过程中损坏的消火栓。

市医院职责任务:

1、抢救事故中受伤人员;

2、协调各科室对灾害现场中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3、协调血站、防疫部门做好受伤人员的供血和防疫工作。

市环保局职责任务:

1、对毒害品灾害事故的环境检测;

2、易燃易爆物品的爆炸极限的测定;

3、及时向指挥部提出毒化品威胁群众的疏散建议。

市人防办职责任务:

1、协助扑救人防工程火灾及救援工作。

2、在反恐怖应急行动中协助有关部门对现场的核、化、进行鉴定。

市供电公司职责任务:

1、及时切断对灾害事故现场参战人员安全有威胁的供电线路;

2、抢修并保障灾害事故处置中的用电。

市气象局职责任务:

1、灾害事故现场的天气预报工作;

2、向灾害事故现场指挥部提供天气变化对灾害事故现场的影响相关数据。

市移动通信公司职责任务:

1、保障灾害事故现场的通信畅通;

2、保障灾害事故现场与外界的通讯联络.

市石油公司职责任务:

1、为灾害事故救援现场的参战车辆提供油料保障;

2、提供事故现场技术和装备支持。

市民政局职责任务:

1、安置受灾群众;

2、保障受灾群众和参加抢险救援人员的食品、饮用水、燃料、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五、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

(一)灾害事故发生后,市政府应急指挥部应当针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二)重特大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倒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政府相关应急指挥部,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

项应急处置措施: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

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2、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3、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4、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人员密集的活动或者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采取其他保护措施;

5、启用市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6、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7、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8、依法从严惩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9、依法从严惩处哄抢财物、干扰破坏应急处置工作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10、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应急战勤社会联动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业务部门要认真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应急战勤联动预案,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闻警即动,快速反应。各单位要合理安排好执勤力量,确保全天候备勤.遇有灾害事故现场,在接到调集命令后,要迅速出动,及时赶赴灾害事故现场,快速展开救援工作,不得贻误战机。

(三)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在灾害事故现场救援中,各单位要在市政府和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