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十篇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十篇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7:32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tp-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116-01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室管理;艺术设计;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6-01-12

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由原来的“知识储备型”人才培养模式向“知识能力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在教学、管理中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尤其是创新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而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完成,大多数需要在实验教学以外的时间进行,而这对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提出了较高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强调“创新型”这一特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也有别于理工科学生。目前我国针对艺术设计院校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及运行的相关研究很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改变,相关院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创新型人才建设等方面都做了不少研究性探索。如设计“三性”实验项目,加大创新力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等。

1.国外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方式

在日本,学校实验室实行两级管理,包括由学部管理的专业实验室和由学校管理的共用性或研究性实验室。专业研究所只对教授、副教授、助手、科研合作人员及研究生开放。学校管理的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研究项目和长期目标,主要对本科生从事教学实验及对部分研究生和教师开放。专业实验室由学部进行统一管理,在学部内对学生开放。这些实验室的共同特点是,管理体制和模式基本相同,由大学下设的部式学科管理,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低年级学生在做基础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进行演示和提供指导,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高年级的实验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的基础实验项目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采用开放性实验室管理模式,不受上下班时间的影响。实验室分3个层次管理:第一层是高端仪器设备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这类人员经严格培训后持证上岗。第二层是中端设备实验室,无证操作。这类设备陈列在玻璃橱柜里,预留仪器开关按钮,来访者可以简单操作,直观了解仪器操作过程。第三层是废旧的仪器及部分学生作品存放实验室,此类实验室无专人负责,设备及作品通常摆放在实验室里,大学生可随时随地接触到设备,理论联系实际,以加深理解。学生进入实验室,要提出申请等待安排培训,从初级到高级,摸索自己的方法和参数设置。虽然摸索时间长,但是很有针对性。

2.国内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方式及问题表现

我国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开放实验室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主要有管理体制混乱、实验室设备维护困难、财产容易丢失等问题。何晓芳等认为,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管理制度缺陷,管理人员工作懈怠;学生对实验室正确使用及管理的方法比较模糊;实验室设备损害情况严重等。由此提出了加强课前培训、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专业管理队伍等措施。

何志英提出实行门禁制度,由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安全管理员、任课老师和资产管理员构成“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凌倩就艺术设计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提出了专人专管等相关建议。高扬帆等在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许多学院和大学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实验的要求。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总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多做一些创意设计和综合实验,其难度非常大。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实验教学资源不足与在校学生人数增多之间的矛盾将十分突出。

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实验室面向校本部及东方科技学院的艺术设计、园林等多个专业开放。艺术设计专业现拥有多个实验室及专业教室,分别为图形实验室、摄影实验室、雕塑实验室、工艺实验室等。本专业实验室专职人员数名,现开放项目所面临的困难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时间难掌控;②学生安全意识弱;③实验人员面广;④项目多。

三、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开放管理系统

1.实验室开放管理及制度建设

实验室承担开展专业实验教学及开放实验工作两项任务。学校负责实验室的维护与建设,为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设备维修及实验项目与仪器更新改造提供所需经费。

借鉴以上国内外的成功案例模式,实验室应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程序化与可操作性强的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制度,为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2.开放实验项目信息化管理

为加强实验项目管理,实验室针对各实验项目制定了实验项目卡。项目卡中包括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数、面向专业、开出组数、每组人数、仪器设备的型号及消耗性材料等信息。全部项目卡的信息已存入“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3.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严格贯彻执行《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和《湖南农业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为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实验室对仪器设备的账、物、卡和其他基本信息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特别制定了仪器设备和低值耐用品等的二级管理制度。保管员为第一级,全面负责仪器设备与低值耐用品的账、物、卡管理。专职实验人员为第二级,具体负责所管辖实验房间和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的保管、维护和消耗材料的申购、领用。账、物、卡每学年教学结束时定期核对一次,对账、物、卡的相符率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进行清查。

对实验资源、实验教学设备实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将实验室的基本信息、与实验教学相关内容放上网,统筹安排,协调管理,最大化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学生受益面和工作效率。

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实验室开放是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资源的有效措施,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高,容国濂.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

[2]陈卫汝.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与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科学,2006,(6).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03-02

实验室作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置各种突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其检验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效率。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既是校准实验室管理中一项最系统、最基础、最专业的工作,也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日常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计量法》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等级评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谈谈实验室管理经验。

1组织与机构建设是前提

实验室的高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一套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首先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必须依法设立,并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实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认证部门认可,并取得合法的计量认证证书,才能向社会出据公正的实验室检测数据与报告,这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其次,疾控机构的法人必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三、实验室应成立部门齐全的管理组织,如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文件控制管理部门、环境条件保障部门、质量控制管理部门、检测报告管理部门、内审和管理性评审部门等等,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人员,各部门和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发挥实验室的最佳效能。

2制度建设是保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承担多项技术支撑职能,它一方面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各种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另一方面,又为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各种卫生执法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所以,实验室的各种硬软件要求很高。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涵盖齐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具体包括:①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度。③考勤制度。④奖惩制度。⑤科研教学管理制度。⑤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⑧事故分析报告制度。⑨信息管理制度。实验室在健全上述九个最基本的制度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的有效监督执行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应有详细的执行记录。只有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养成一种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做事的良好工作习惯,才能保证实验室的各项日常检测工作有法可依、有彰可循。

3仪器设备管理是关键

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标准,是反映一个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段和日常实际检测能力的重要评判指标。根据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按标准配备有a类(完成常规工作所需仪器设备)、B类(按照基本功能必须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C类(根据地域特点和工作需求应装备的基本仪器设备)仪器,三类仪器设备数量众多,检测技术标准和检测参数各异。笔者认为,仪器设备配置到位,只能反映实验室仪器硬件要求到位,要想使配置的仪器设备真正发挥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才是最关键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根据本单位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要想做好该项工作,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规范的、种类齐全的检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台帐。二、实验室必须建立详尽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并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分类建档,一台一档,便于查阅。三、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属于计量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及时送有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取得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保证量值准确合法:对于实验室内非强制性检定的和校准证书没有有效期规定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管理员可结合实际检测的要求、使用频率、使用环境、检测的参数和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采用标准的校准方式,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四、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建立详尽的计量检定和实验室校准记录资料档案。五、仪器设备在有效检定周期和实验室校准期内,必须按标准的方法,对实验室开展各类检测工作的仪器设备进行期间核查工作,并对实验室所有投入正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仪器维护和维修保养工作情况进行详尽的文字资料记录。六、对实验室内所有的仪器设备一一建立详细的身份标识卡,并按仪器的性能和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状态标识。

4质量管理是核心

质量是疾控机构实验室生存的基础,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是保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真实、有效和合法的最根本的保障性措施。如何做好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实验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二、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组织机构框图,并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明确关键岗位人员和及其职责。三、实验室应建立包括其所有开展检测工作涉及领域的具体质量管理体系,并使管理体系文件化,该项工作具体为:编制运行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并对上述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四、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管理性评审计划,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性评审工作,对管理性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跟踪验证,并对整个管理性评审工作形成规范的文字记录,出据书面形式的管理性评审报告。五、根据实验室每年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计划,实验室每年必须进行二次以上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对质量体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有效地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认真落实整改,并做好详尽的内审工作记录,以书面的形式形成标准的实验室内审工作报告。六、聘请实验室质量技术监督员对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并详尽记录日常检测工作监督工作情况。七、制订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计划与方案,认真开展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并做好详尽的实验室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记录。八、实验室必须选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的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具体参数的检测。九、制订实验室样品采集、运输、接收、保存、处理的规范性管理程序文件,保证样品检测工作质量。十、规范建立实验室检验报告编制、发放、审核、签发、保存和各种实验室检测原始记录的程序文件,保证实验室所出据检测结果与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5安全管理是要点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很多常规检测项目为传染性很强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理学指标,这些病原学和化学毒物因子都会对人的生命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依据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理》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等法律法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要想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职责。二、制订详细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以程序文件的形式规定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三、按标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准入、上岗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四、切实加强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样本、参考菌株、毒株和剧毒化学品的管理,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五、严格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生物废弃物和化学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规范处理过程。六、制订严格的实验室职业暴露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理程序,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七、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防火、防盗和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对实验室日常安全情况进行规范的检查,对安全检查情况予以详尽的文字记录。

6绩效管理是目标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科研能力、客户服务水平,是实验室履行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实验室的工作绩效可以从工作量、检验项目数量、服务客户水平、实验室科研能力、实验室工作人员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实验室科研教学情况具体来评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加强实验室绩效管理和评估工作,不断优化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该不断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增加检验项目数量,积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检测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多发表科研专著和科研论文,实验室多出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最佳发挥实验室的重要技术支撑实力,才能更好的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监测预警、处置突发疫情和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服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综合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具体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研究它的特殊性、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理论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高校积极组建了一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浙江省,到2011年已批复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56家,其中就有79家建在高校里(43家建在省属院校),占50.6%。这些实验室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既是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又是高校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①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与队伍建设、硬件平台建设等方面同等重要。由于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使命、任务、研究力量、投资力度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经验,应该独辟蹊径、扬长避短,积极探索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模式、管理方法,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运行管理机制。②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依托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提升传统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技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建设、提升我国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实验室于1999年成立,2003年获批准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006年顺利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2010年批准组建浙江省亚热带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实验室从普通校级实验室,逐步成长为校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这与实验室一直秉承的运行理念、坚持的管理机制、形成的管理办法、推崇的实验室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本文结合本实验室十年的探索实践经验,就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实验室运行理念

理念从学术角度讲可称之为“理想”,是抽象概括的,但对实验室运行管理而言,它是具体形象的,能够向所有研究人员表明实验室运行管理方向和目标。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坚持“实验室是我们命根子”的信念,同时也注重吸收其他优秀实验室运行管理经验,形成了“崇尚学术、潜心研究;和谐高效、精细管理”运行理念。

“崇尚学术、潜心研究”,是实验室在学术上的价值要求。崇尚学术是潜心研究的价值导向,潜心研究是崇尚学术基本保证。崇尚学术,指在学术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积极弘扬学术精神,着力呼唤学术精品。潜心研究,指营造宽松向上研究氛围,号召研究人员积极养成脚踏实地、甘于寂寞、戒除浮躁的治学态度。

“和谐高效、精细管理”,是实验室在管理上的目标方法。和谐高效是精细管理的目标要求,精细管理是和谐高效的基本保证。和谐高效,指在运行管理上提倡和谐、高效管理文化,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也积极营造以实验室为家的和谐氛围。精细化管理,指在日常管理上实验室借鉴了“8S”的管理理念,③建立了符合实验室的“7S”精细化管理理念。其在本实验室应用如下:整理(SeiRi):要求定期清理不要用的、过期的材料等,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整顿(Seiton):要求仪器、试剂等依规定摆放整齐,明确标示,以提高工作效率;清扫(SeiSo):定期清除工作场所,保持干净整洁;素养(SHtSUKe):要求依规定行事,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安全(SaFetY):制定科学措施,适时监督检查,防患未然,保护大家和实验室的安全;节约(SaVe):爱护实验室财产,节约水电、实验耗材,养成节约习惯,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学习(StUDY):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鼓励学习各项专业技术和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2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

在“崇尚学术、潜心研究、精细管理、和谐高效”的运行理念指导下,实验室逐步构建了基于学科(中心)、双聘机制的以“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为核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基于学科(中心)、双聘机制”是指,研究人员来自各学科,实行双重聘任,行政上归属于各依托学科,学术上归属于实验室。科研试验中心是开放共享的平台,直接归属于实验室,人员和仪器设备等资源相对独立。各研究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科研实验中心的统一管理下,有偿使用各类仪器设备等,在分配到实验台面等进行研究工作。

“统一管理”是指实验室实行公共资金,公共平台统一管理与使用,后勤统一指挥与保障。这有利于资金、资源设施的统一调配和综合利用;有利于综合、开放型公共研究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形成合力;有利于做好后勤保障。例如,实验室针对后勤保障方面,成立了由实验室、基建、安全保卫、后勤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实验楼管理委员会,每学期召开协调会并进行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实验室在物业方面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确保实验室健康运行。

“分级负责、责任到人”是指实验室管理按职责进行层层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具体而言,实验室主任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在学术上,各成员对课题组负责,各课题组对方向负责,各方向对实验室主任负责。在科研实验中心管理上,实行参与式管理,要求每位研究人员参与实验室管理,实行实验员、研究人员、研究生三位一体的分级负责制,确保每个房间、每个台面、每台大型仪器的运行落实到人。这有利于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目标、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有利于各项任务的分配和落实,同时人充分调动和增强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实验室形成责任明晰、定位准确、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开放共享”是指实验室实行大型仪器、台面等资源对校内开放。客座研究人员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能够享受和本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相同的待遇。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全都纳入了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通过仪器设备开放的形式,2012年接受浙江省农科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杭州药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温州医学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3实验室运行管理办法

实验室通过推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来贯彻实验室的运行理念,落实“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

“规范化”指实验室有一整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实验室的运行,使方方面面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规范化管理还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价值,④具体指强调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实验室运行管理依靠实验室的每一员,利用培养大家的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实验室坚持主张全体人员参与管理,并积极调动大家积极性和责任心。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主人翁意识,实验室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一方面是加强与学生之间沟通,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的卫生、安全、纪律等管理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另一方面是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和凝聚力。

“制度化”是指实验室在管理的过程中强调依规治室,建立健全各项规则制度,在管理中用规章制度约束。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性实行管理。⑤实验室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时,注重制度建设的民主性、科学化、执行制度的严格性。如实验室出台管理制度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讨论后决定。实验室每周一召开例会,民主协商解决上周实验室出现的问题,布置这周的工作安排,确保实验室健康运行。

“信息化”是指实验室将管理理念、运行机制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对实验室设备、药品、环境和日常事务等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⑥实验室建成覆盖整幢实验楼的门禁和监控系统,实行刷卡入室,既可确保安全又方便管理;定制了符合本实验室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大型仪器和危险品领用管理系统和pi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建立了实验室网站,用于对外的宣传和信息的。

4总结

在“崇尚学术、潜心研究;和谐高效、精细管理”运行理念指导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开放共享”运行管理机制保障下,“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运行管理办法的规范下,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展势头良好,建设成效显著,在历次省级重点实验室评估中成绩优秀,荣获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成为浙江农林大学乃至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为浙江省乃至周边省市的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需要不断实践探索和凝练完善。构建一个适合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自身发展的运行管理体系,既可以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更好发挥科学研究主力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带动高校学科、条件平台等方面建设发展,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作为依托高校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运行管理和发展方向,在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所在高校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应紧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即需妥善处理实验室与依托高校的关系、需尽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如本实验室在未来发展中,将根据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逐步完善实验室的运行管理理念、机制、方法,增强服务社会机制、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紧跟依托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建设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的步伐,更好服务于浙江省的“两创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谢尉慧,李晔.高校重点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311-321.

②张相琼,汪木兰,吴晓东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8-11.

③叶园.运用“8S”理念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25(1):78-80.

④李文鹏.由“标准化”引发的管理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94-96.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控制;考核

引言

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兴起是社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和必然趋势,是医疗卫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新一轮医疗改革中实现分级诊疗,检验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当前的背景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良好,优化其内部控制管理成为必然选择,推动了实验室的管理升级。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分析

金域检验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拥有员工近1万人。目前主要开展医学检验、临床试验、食品卫生检验、司法鉴定等业务。检验业务范围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组织病理学、血液分子病理学等学科,共提供2600多个项目检测服务,主要业务如图1所示。在管理方面,该医学检验实验室严格遵守国家与行业的有关制度要求,对内部控制展开了重点优化调整,保证实验室业务与管理的先进性。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基本标准分析

从科室设置上来看,需要涵盖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从人员配置上来看,具体配置要求如表1;从硬件设施上来看,实验室总面积的75%必须设定为医疗用房,且要配置双路供电、应急发电设施,针对重要医疗设备、网络提供不间断的电力能源[1];从分区布局上来看,要设置主要业务功能区、辅助功能区以及管理区;从设备上来看,必须配有基本设备、病理诊断设备、信息化设备等;从管理制度上来看,要制定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等。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设定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现阶段,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顺利落实,需要提前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合理设置,并在实践中展开逐步完善,确保内部控制的“有章可依”。此时,医学检验实验室要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实际发展目标完成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的设定,特别是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业务完成管理办法的调整[2]。在此过程中,应当构建起财务及采购部门,依托项目需求前瞻性的制定采购备份计划,避免物料短缺,合理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等问题的发生。同时,能够实时监控到物料耗用进度。另外,笔者认为,医学检验实验室应当在对业务量较大的子公司保证充分授权的前提下,针对部分医院经营风险问题,顺势启用并落实应收账款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降低烂账、坏账堆积的发生概率,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效果。

(二)完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医学检验实验室存在着内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及时、不畅通的问题,直接导致了实验室内部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应当对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内部信息沟通机制进行完善与落实,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引导财务人员与营销人员展开定期、有效沟通,实现营销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共享,确保营销部门准确掌握与运营有关的财务信息,避免銷售失误的出现,降低退票的发生概率[3],第二,在回款前,保证营销人员了解中心实验室的款项信息,提升工作效率。财务部要对营销部的回款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第一时间处理,防止出现财务损失。

(三)展开预算分析会议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中,各个项目的预算设定及其应用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需要及时展开预算分析会议,从多个业务与管理部门入手,确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并明确项目预算管理的重难点。

在金域检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就定期展开了预算分析会议,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以某次华东大区金域预算分析会议为例,在该会议中,安排了财务部、营销部、中心实验室、物流部的相关人员参加。其中,确定了财务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毛利分析、各个科室的毛利率分析、实际收入与预算分析、收入环比分析、账龄分析、回款天数分析;确定营销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扣率情况分析、项目结构分析、客户单产分析、市场费用与收入关系、从客户开发和丢失的角度分析、从产品销售完成情况分析、从销售模块分析(常规、共建、新型业务)、县域医共体、精准中心推进情况、回款管理分析、超期款管理分析、现金款管理;确定中心实验室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科室人员结构分析(全职、兼职、实习生)、各科室项目标本量及成本分析、内部外包、外部外包分析、反映各科室接收项目量大的医院;确定物流部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配送耗材管控和配送路线优化等。

(四)制定并落实考核机制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内部控制中,人员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效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内部控制的展开质量。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而言,应当构建并落实考核机制,配合科学的奖惩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考核机制时,要尽可能涵盖与相应岗位有关的所有管理项目,并将其作为指标融合考核标准中。例如,对于中心实验室中的科室人员及其负责人来说,在考核中,不仅要完成其业务能力、专业技术等的考查,还要对预算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金域检验在管理实践中,结合预算分析会议中确定的人员管理责任设定出了不同员工的预算管理,并依托季度汇总、评分支持部门负责人年终的a/B/C评级。考核中,要求各部门在预算分析会中逐条阐述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或提出整改意见),会议结束后,没有阐述的记-1分;季度结束后汇总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的,按每分100元,在下月工资中扣除部门负责人绩效。

(五)积极展开人员培训

在医疗水平、医学检验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下,想要保证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先进性与竞争力,就必须要积极展开人员培训,这也是实验室内部控制管理中需要重点展开的工作[4]。此时,应当制定并落实人员岗前培训与轮岗培训结合,并实施定期考核;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为了提升工作人员对自我提升的重视程度,可以将培训与考核制度相挂钩,并实施培训后的测验,保证人员专业培训的效率效果。

另外,在金域检验的内部控制实践中,实现了实验室的危害因子和安全风险的定期评估;定期举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演练,保证涉及人、机、料、法、环事项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全方位落实。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地质实验室管理发展

基层地质实验室不仅仅是为地质科学研究、调查和勘察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依据,同时也能为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同时,它也是找矿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需要基层地质实验室提供良好试验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地质实验室不仅仅承担起地质测试工作的重任,还要为研究人员提供新技术的研发环境。然而,目前地质实验室受到市场经济的严重冲击,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对基层地质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下文就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促进地质实验室的发展。

一、我国基层地质实验室的现状

地质基层实验室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地质部建立的,在建立之初,地质实验室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对基层实验室的投入力度加大,当时的基层实验室具有较为丰富的人力物力,从而推动着地质测试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高层实验室开始建立,再加上人才的流动,基层实验室出现人才缺失的困境。与基层地质实验室相比,高层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不仅具有专业的设备齐全,还具有优厚的待遇,能在更加优越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试验,激发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基层实验室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暗淡。

近年来,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投入建设基层实验室,基层实验室检验仪器得到了一定更新,一些大型的多元素分析仪器引入和普及,推动了实验室中测试水平的提高。此外,由于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断完善地质样品中的分解及分离、富集,并能使用各种分析手段对地质样品进行分析。然而,虽然在技术上和装备上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与中心实验室相比,基层地质实验室存在以下几种缺点。

1.基层地质实验室人才缺乏

由于基层地质实验室的设备要远落后于高层实验室,且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才管理制度和鼓励机制,导致很多基层地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缺乏积极性或立志向高层地质实验室进发,导致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此外,由于人才的严重缺失,对地质样品的测试能力也明显下降,一些专业人员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控制好质量问题,导致检测质量不过关等情况出现。此外,一些基层实验室对工作不负责任,一些工作人员主要是为了完成指标而工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2.行业之间缺乏联系

由于地质测试的任务较为繁重,实验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恶性竞争,一些专业的技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提升。从而一些检测人员的检测质量水平有所下降。

3.不够重视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基层地质实验室的影响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地质实验室依托本系统单位地质样品,缺乏相应的地质市场经营活动,实验室运行的机制并不完善,由于体制的问题,一些工作人员还认为自己拿着“铁饭碗”,因而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从而影响实验室的发展,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二、基层地质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建议

基层地质实验室是进行地质工作的重要保障,不断发展地质实验室才能更好地进行地质检测工作。下面本文主要对基层地质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1.实验室之间和实验室内部要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实验室分析人员要多参加各项地质检测技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分析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行业交流,一些实验室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对设备资源进行及时交流,从而不断提高检测技术。

2.构建良好的实验室氛围

良好的实验室氛围有助于进行检测工作。良好的实验室氛围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实验室的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让工作人员的身心愉悦,还能够为检测提供严谨的客观环境。第二,注重工作人员之间的合作。由于地质检验工作并非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同事之间应该要互相合作,只有做好团队合作,才能增加实验队伍的凝聚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3.实验室不断完善用人机制

实验室必须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促进实验室的发展。此外,实验室还可以按照企业的运行方式,对实验室的优秀人才进行筛选,从而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实验室人才队伍。此外,应该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只有不断进行培训工作,才能让技术人员不断接受新的技术知识,并运用到工作当中去。

4.企事业单位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制定适应于市场机制的实验室制度

加大地基层实验室投资力度,对基层地质实验室的技术装备、成本、检测质量等项目进行规定,通过成立专项小组,对目前实验室测试成本和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制度,结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以及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实验室成本核算,从而有效降低成本,增加实验室的资金收入,从而提高检测质量。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基层地质实验室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能够在新时代潮流中不断发展,实验室必须要抓好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不断促进实验室发展,让基层地质实验室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旭.浅谈基层地质实验室的管理与发展[J].吉林地质.2013.32(01).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37-02

一、独立学院的定位及培养目标

教育部于2008年2月22日正式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由此可见独立学院是具有民办机制的本科院校,也是从普通高校中衍生出来的,它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实现公办高校名牌效应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但是相对于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却不尽相同。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的办学主旨应在于培养基础扎实、掌握技能、具有特长或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就是为当地社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独立学院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既然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同生产结合起来,那么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担任重要的角色。同时实验室教学还是衡量院校综合实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指标,是决定该校能否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关键。作为独立学院,国家没有直接的资金投入,师资力量有限,所以目前在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1.基础设备不全。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在创办之初,大多采用借用母体学校的实验室资源的基础上,在人财物方面沉淀的资源很少,所以实验室的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导致较多本该学生实践操作的实验由于设备不足而改为演示实验,或者几个同学共同使用一台实验设备,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初衷。

2.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其高中文化水平本来就较弱,自主的开发和探索思维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实验设置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丧失兴趣,很少有学生主动研究思考实验。

3.师资队伍薄弱,实验教学观念陈旧。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经常大量引进公办高校中离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高水平、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教师。同时实验室体系基本按照母体学校模式照搬过来,而未经改进,实验教学观念陈旧,导致不能很好地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要么照搬母体学校实验室制度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符,要么对于特色专业新建设的实验室,相关制度都有待完善,如实验室资产和设备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设备采购制度、实验人员考核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1.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们应该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先制定实验教学体系,然后对实验室进行统筹规划。在满足基本教学的同时,优先发展特色学科,建设品牌实验室,同时暂缓建设前景不明和使用效率较低的实验室,争取在一定的资金投入下,建设高效的实验室。与此同时,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实验人员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依靠力量,是增强实验室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我们应该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在知识结构和职能素质结构上,形成群体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实验管理人员既具有管理职责,又具有服务的特征。不断加强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有计划的开展对外交流和培训学习,学习实验管理经验以及设备管理新方法,从而改进实验项目和内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创建开放严谨的管理模式。实行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是高校实验室真正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实实验室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资源浪费和实验利用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也是实验室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规章制度,使得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再者实验室设备逐年增加,仪器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物质基础,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是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管理人员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建立良好的仪器设备档案,相关的帐、卡、册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簿,确保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效率。

3.实行多模式的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课的补充而存在,但如今实验课程是充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用人单位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而设立的,用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在实验教学科研规划时合理安排多模式的实验创新,如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在这三类实验内容上,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尤其是研究性实验,提倡把教师的科研成果,经过条理化,编写成部分可操作的实验,促进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4.结合市场和社会应用。在实验室发展的基础上,实验室可以依托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对社会开展服务。实验室对外提供实验室资源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积极寻求相关企业合作,在为企业、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多渠道获得资金,充实实验室教学科研实力,拓展和加强实验室自身建设。

总之,独立学院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科学化的系统改革,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抓准研究定位,达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红云.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硅谷,2008,(15).

[2]许春英,阳会兵,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3]何锡风,金永茂,安红.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改革的探索[J].高师理科学,2007.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实验管理模式医学高等学校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61-02

知识来源于实践,素质能力的提高更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提高。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为了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必须要加强实验教学并建设好实验教学平台。

1探索新型管理模式的目的与意义

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安排,统一调配,专管共用。实验教学体制改革则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不断的变革以适应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这就促使我们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理论研究,更要结合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学科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实验管理模式。

2我校实施改革后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社区服务为目标、培养合格人才为中心的办学思路,探索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影响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综合因素,针对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的对策,形成了行业特色突出、职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实验教学模式。

2.1整合实验室资源,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搞好实验室建设,打破原有学时按教学计划理论课配置实验课的旧模式,人员由各教研室自行管理实验员和实验室旧模式。按照各实验室功能相似、仪器相关、教学内容相衔接等原则,将实验室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形成以医学实训中心、药学系实验中心、基础医学部实验中心为主的几个大型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各中心内部资源共享,专管共用,不仅有利于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有利于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实验(实训)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以重点专业群为依托,统筹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药学系相关专业按照“模拟、仿真”的思路,兴建药物制剂模拟车间,开展中药提取,片剂、胶囊剂、颗粒剂、针剂的生产制备及综合实训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的实训基地。以临床、护理重点专业群为依托,学校于2009年建成了集医学和护理实训与社区医院为一体的现代化模拟医院,为学生提供逼真模拟的临床实践环境。此举开创了全国医学院校模拟情境教学的先河,解决了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脱节的矛盾。

2.2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探索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不断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实践类课时比例。采取全真或仿真教学方式,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普通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合二为一,边讲边看边练,改变过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进行“零距离”的培养,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增强学生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学校各专业实践类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均为较高,突出了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培养要求。围绕培养目标,建立了以实验(实训)、课间见习等为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以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补充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贴医药卫生行业实际,以“实用为准,够用为度”的原则,聘请医院和药企专家,对不同岗位及岗位群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结构和要素,将其分解到入学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实验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就业、专业实习模块教学中,将校内实验、实训、课间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呼应。

2.3完善实验实训考核标准,强化技能训练

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规范实验实训考核标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各门试验课程均有实验考核标准,每门课程结束后,要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对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将取消理论考试的资格。按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学生多站式考核。各专业在强化平时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每届实习生在进入实习基地前,都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综合技能的强化训练,有机地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习工作的衔接,同时推进学生向职业角色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按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标准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学生多站式考核,老师现场打分的方法。

2.4加强对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实施的主要平台,其运行机理和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学校十分重视对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工作,校领导、教务处、督导组、系(部、中心)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方式对校内实验教学的实施、教学文件的执行进行监控并及时反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学校积极聘请来自医院和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来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合理制定了各专业基本技能标准并进行严格的多站式考核,保证了各实践教学的质量。

2.5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要使实验实训室秩序井然,仪器设备使用率增高,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就必须有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只有建设和落实好各项实验室制度,才能形成学生和老师的行为规范,使大家在一个愉快的工作学习氛围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要建立和落实“实验室工作管理条例、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仪器设备责任人制度”等。实验室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学校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

2.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双师型”人才

要处理好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如果说优良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是实训基地必备的硬件,那么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则是实验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必需的软件,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他们不仅要胜任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工作,也要能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聘请大量工作在行业企业一线专家来校指导实验教学,同时定期召集实习和就业学生来校座谈,了解校内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一线工作岗位需求的吻合度,随时对实验教学的内容做以微调,尽可能做到实验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

3建立高校实验教学综合管理平台与全校开放式实验室

随着校园数字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不易调控,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也逐渐体现。要想全面提升实验室综合服务与管理能力,使实验教学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还有一个更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建立高校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和全校的开放式实验室。我校目前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的信息化处于后期建设调研阶段,这里只简单谈下应用背景和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间的注意问题及远景前途。

3.1高校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简介

高校实验教学综合管理体系统,近几年在全国各高校开始推广使用。主要解决实验室综合管理(实验室建制、实验室人员、实验用房、实验项目、环境与安全、实验室评估、数据上报)教学实践创新(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创新实验、开放实验)以及设备仪器(使用、维修、报废)消耗材料管理、实验室课表、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经费等一系列与实验室相关的项目。目的是实现设备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授课教师、学生互动的网络化开放管理平台。

3.2建立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3.2.1合理完善的系统规划设计

首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本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系统合理的规划,教学管理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程序的开发,而且需要各系部实训中心派岗位一线人员参与,现行工作流程和系统在运行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这样开发的系统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功能和使用上都会更加科学,并为以后的应用积累实践经验。因为每所学校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很难做出通用的版本。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2优化系统建设软环境

随着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面临着许多员工不能跟上系统建设的要求。因此,首先要加强对相关员工的培训和师生的知识普及。针对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能力的训练。建立有专业技术能力且稳定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强化学习培训制度,将科学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其他高校的验证,它能实现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减轻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总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实验教学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加大探索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才能把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在探索中突破,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30-02

managementofDigitizedmicroteachingLab//Laiting

abstractthedigitizedmicroteachinglabscientificallymanagementistheimportantguaranteeoftheteachingcarrieson.weanalyzedthesituationofdigitizedmicroteachinglabmanagement,andmadeanumberofsuggestionsaboutit.

Keywordsdigitization;microteachinglab;management

author’saddressHanshanteacher’sCollege,Chaozhou,Guangdong,China521041

数字化微格实验室承担着实验教学、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任务,并且随着其进一步普及,其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因此,为使其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获得较好的效益,必须做好其管理工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比较匮乏,仅有《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虽然其涉及任课教师、管理员职责、学生管理、实验室卫生多项管理内容,但是这些管理制度的内容并没有细化,造成它在操作上弹性较大,实验室管理有些地方无章可循。一部分高校虽增设了《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但也不全面,对于设备维护等细节问题都未涉及。有的高校把《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划分为几部条例,但这些条例对不少细节问题都未涉及。也正是这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不详细或匮乏,导致部分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已经严重影响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质量。

1.2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此类课程一般由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大部分年纪较大,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不熟悉,因而对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比较生疏。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微格教学训练以前从未接触过实验室内的大部分设备,因而他们对使用实验室设备十分生疏。也正是任课教师和学生对设备使用生疏,造成实验开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误,这给实验室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1.3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

1)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作为全校的公共实验教学等工作平台,如何安排具有不同拍摄要求的众多实验任务,需要管理人员做好拍摄安排与准备工作。

2)实验开展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不少高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仅有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他必须承担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有的还需承担录制精品课程、会议直播等其他相关管理工作。另外,随着实验室功能的拓展和开放制度的引进,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将承担越来越繁重的管理任务。

3)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为了使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设备和软件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为出故障的仪器设备做登记,并及时排除简单的故障;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复杂故障通常得联系相关仪器设备企业方能排除,管理员应注意跟进其排除故障的进度,以便做好维护管理工作。

2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对策

2.1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作为实验室管理制度总则;在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分别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微格教学实验室任课教师工作职责》;学生管理规定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微格教学实验室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在设备维护管理方面的制度,我们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设备检修制度》;在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制定《微格教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通过建立上述规章制度,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就有章可循了,它使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这也有助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2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为了使任课教师和学生熟悉实验室的设备使用,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有必要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设备基本构造、设备基本操作流程、常见设备使用误区、如何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实验训练。通过这些培训使他们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以便减少他们在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从而降低管理员管理工作的难度。

2.3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应对拍摄安排与准备、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设备与软件日常维护管理等各种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工作效率。

1)注意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在知识更新换代的今天,实验室管理人员更应该注意学习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运用专业知识更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量。另外,管理人员还应该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以便提高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2)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内安装的摄像头以及录播系统可以对实验室情况进行监控,通过这些设备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对实验室的情况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情况。借助这些先进技术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3)与同行进行定期交流,了解其优秀管理经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定期与本校或其他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其他同行的管理经验,从而可以取长补短,进而提高其管理效率。

4)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定期交流管理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期与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其管理工作的建议,并及时根据他们的建议改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

3结束语

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然而,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管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效果。因此,如何高效管理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对于管理人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到高效管理呢?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管理研究进展,善于总结管理经验,方能管理好数字化微格教学实验室。

参考文献

实验室基本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实验室安全;环境工程

实验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有效保障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认证协会成员[1],这对保证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环境工程实验室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本场所,是环境工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支撑条件之一[2-5]。环境工程实验室专业技术性强,安全隐患多,潜在危险源多,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和“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交叉性越来越强,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实验室面积扩大,仪器设备投入增加,试剂药品品种数量增多,种种因素导致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加,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6-9]。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情况,探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促进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1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现状

1.1实验室基础建设不规范

为了改善实验条件,部分实验室由教室改造而成,导致实验室基础建设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验室分散在不同楼层、不同区域。实验室不能按功能布局,仪器设备资源不能共享,造成重复购置仪器设备,或实验室内仪器设备密集布置,存在安全隐患;实验室水电等基础建设不能按实验要求进行布局,实验室内电线水管乱接;实验室内试剂及仪器不能分区摆放,试剂与废液混放,实验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放,造成调剂污染或仪器被腐蚀;实验项目不能分区进行,实验人员交叉带来实验结果误差和安全管理难度;通风系统配备不符合要求,废气无吸收过滤装置带来环境污染;实验环境不安全,设备噪声对实验人员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受专业仪器设备台套数的限制,存在教学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交叉使用的情况,责任主体混淆,人员流动性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不固定,增加实验室安全隐患。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注重对管理体系的制定及实验室硬件的管理,忽视对环境安全及环境健康的管理,对实验管理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的重视不够,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重建设轻执行,管理制度条条框框多落在纸上,执行起来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进入实验室的多是学生科研或毕业论文的学生,学生流动性大,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管理相关规定难以落到实处,给实验安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实验室准入安全考试制度缺乏系统组织的培训,安全知识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考试多流于形式,导致安全合格证书水分含量高,经过考试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1.3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漠

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人为因素比例高达88%[3]。人为因素主要由安全意识淡漠引起。一方面学校重视教学科研,忽视安全环保。年终考核或职称晋升只有明确的科研教学指标,没有具体的安全考核指标,导致老师缺乏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或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出事就是安全的,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安全隐患重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规现象;学校缺少安全教育教材和安全信息化管理,组织的安全培训针对性不强,使得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存在的危险和隐患缺乏直观感受,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消防安全等通识性安全知识层面,对实验室其它方面安全缺乏认识。另一方面对学生过度保护,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处于被保护的地位,成为保护对象,也会让学生忽略自身的安全责任,形成安全隐患。

1.4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

一部分实验技术人员是学校安置引进重要人才的配偶,或是从管理岗位上流转过来的人,实验室管理缺乏真正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实验技术人员定位不清,日常工作繁杂,职责杂糅,职业成就感弱,成长空间不够,实验室工作没有明确的考核细则,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关心激励措施,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热情,认同感不足,找不到归属感,个人能力得不到展示,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实验室。

1.5危险源辨识不清晰,应急预案不完善

实验室缺乏系统的危险源的辨识,没有形成危险源控制清单,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实验室强调安全制度和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安全风险的管控也没得到重视,片面强调实验室隐患排查,忽视应急预案的建设与演练。学校针对安全事故,消防安全的应急预案演练多是通识性的,对具体实验室的针对性不强,没有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特点进行相应的化学、酸雾、高温等伤害的演练内容。

2加强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建设

2.1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

从实验室规划阶段,就应合理规划实验室用房和实验室布局,并把实验室安全纳入到实验室规划中。要区别对待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创新型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尽可能保证实验室内区域划分,保证不同实验项目同时进行时不会产生影响。专业实验室在保障面积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面向学生范围小,实验项目灵活性大,实验内容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适时更新等特点,适宜建成小而精的实验室,便于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创新型实验室规划时充分考虑实验项目特点,一方面要突出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要便于资源共享,同时还需考虑开放对象和开放时间不固定等安全因素。实验室建设或改造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综合考虑实验要求、安全需求,同时考虑实验室适用性,便利性进行建设。通过合理规划,解决实验室碎片化分散化,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

2.2加强安全教育建设,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无数的安全事故证明人为因素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全体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是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实验人员人身安全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实验室购置新的仪器设备,增加新的功能性实验室或增加新的实验项目,这些都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室安全内容和应急措施,保证安全知识的时效性,并及时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和化学实验事故案例库建设,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加入安全教育内容,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

2.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应该保证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举,同时注重制度落实。基础建设要保证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到位,防护用品齐全,应急预案完善。环境工程实验室的特点是废弃物种类多,危害性质多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检查,完善实验室安全设施,对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机制进行定期评估,保证实验室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另外可以聘请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邀请专家对学校实验室展开安全检查评估,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2.4加强实验室安全队伍建设

实验室作为最基层的安全管理体系,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安全责任人又是安全员,为了满足专业认证对实验室的要求,应该完善实验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打通晋升通道,激发工作热情,促使他们真正安心于实验技术岗,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另外可以安排具有安全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承担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组织他们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

2.5加强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科研项目的研究也存在不确定性,环境工程实验室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为了防止不可控或不可预知的情况带来的安全事故,首先要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形成控制清单,同时需要加强应急预案来保障。针对具体实验室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或演练,保证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人员掌握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逃生和急救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在发生事故后能尽快有效利用防护物资抢险施救,疏散人员,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应急预案的建设管理,充分利用高科技和智能设备加强对实验室的全天候管控,构建综合应急预案,建立案例库通过网络教育或虚拟仿真方法让实验人员对实验室安全事故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构筑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安全事故的科学预防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