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十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十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29:5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抓手之一,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既要体现时代性,把握好师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同时开展工作富于创造性。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二、主要内容

(一)继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网络。

分管校长

德育领导少先队辅导

各班主任心理辅导室小辅导员“心灵之约”联盟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期初制订好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活动计划,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加强对团队辅导方法的研究,经常性的了解学生中出现的有普遍性、针对性或特殊性的心理问题,通过教研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继续开展好培训工作。

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班主任做好校内的培训,同时选派好老师参加区级的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二)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邀请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作专题讲座。

2、通过小广播、小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

3、通过心理辅导课加强对学生的团体辅导。

4、通过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加强对各类偏差生或近期各方面表现有起伏学生的访谈工作,要求主动出击,建档立卡,做好跟踪疏导工作。

5、依托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好“心灵之约联盟”和小辅导员的知心姐姐活动。

6、通过开展有益的活动,如各种小队活动,奖章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2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中职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意义

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生命才会光鲜靓丽,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1990年wHo对健康的阐述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如今,很多专家、学者对健康又有新的诠释:将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有很明确的规范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而心理健康的定义,由于受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量化的标准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4.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如一本心灵绘本,里面记录着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科学的数据,来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定教学计划,学习计划,管理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有效促进学生文明进步,校园风清气正;班级管理有序,学校安定团结;科学的育人依据让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总之,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小家,大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需要管理者认真、细致、耐心地一直做下去,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学校的需要,更是每个中职生家庭、每个孩子的需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虽然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枚小小辅助分子,但它的科学参考价值、方便利用价值,一定会在今后工作实践中得到更多挖掘和发现,来助力中职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谌业锋.如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J].人民教育,2002(08).

[2]贾建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薛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C].教育论坛,2001.

[4]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

一、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阶段,生理上发生急剧变化,心理上处于非常矛盾的阶段。而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成人成长比成才成功更加重要,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整个成长过程。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工作中是当前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第二,提升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由于职业学校本身的教育性质与普通的高中和高校不同,其主要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因此,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忽视了基础的文化课程,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基本形同虚设。为了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激发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活力,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需要进行大胆的探索,通过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第三,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不足是大部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缺失[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导致学生在学校中经常违规违纪,使学校的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也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教育中,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学生,构建和谐的校园。

二、职业学校德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第一,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部分教师的自发行为,学校方面也应该努力组织开展,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可以通过德育教师、班主任以及心理辅导教师三个方面共同构建组织机构,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由心理辅导教师专门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对应的教育方案;德育教师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班主任则负责收集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为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参考。通过三个方面的合理,帮助所有学生建立对应的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不仅能够协调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动态进行及时的把控,同时还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案例。另外,还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共性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第二,改革职业学校德育课堂。在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模式,教师需要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心理特征,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2]。同时,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入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同分组的方式进行独立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言,最后再将各个小组的意见总结起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综合讨论,不但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交际。另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某个具体角色,重现案例中的事件,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第三,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本身的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较为吃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因此,他们会长期处于一种紧张和害怕的学习心理状态,难以愉快的进行学习。针对这一特征,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通过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的心理积极成长。同时,需要创设一个相对自由的课堂学习空间,教师不能硬性的限制学生听课的姿势或者课堂讨论的纪律,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处于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使他们的想象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能够在课堂中更加自由、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当解除了约束之后,学生才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独立的运用到问题从发现、分析到解决的各个环节。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桌椅进行不同形式的布局,同时也方便课堂讨论和各种活动的开展。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需要在德育教育中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方面的合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自有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全面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永新.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6(08):8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4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5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心理档案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136-02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1]由此可见,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的意义

小学阶段既是人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也是个人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要学习和经历大量的东西,许多东西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和经历的,这让他们感觉目不睱接,难以适应。上学、考试、升学、交友、长大、长高等许多问题在成年人看来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对于缺少相应知识、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的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他们就是在这种考验中渐渐长大的。然而,面对这种考验,他们不一定都能跨越过去,这时就需要父母、教师、社会的帮助和理解。由于家庭教育中不当的教育方式、学校中难以避免的一些弊端以及社会竞争压力、不良的风气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对小学生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心理环境,这就会使小学生的心理适应出现一些偏差,当这种偏差达到一定的程度,超过小学生心理承受的最高限度时,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发生。

当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用心理测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将小学生中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达到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而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的目的,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够服务于全体学生,帮助小学生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对于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认为,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和建立心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小学生中筛选出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干预,而没有认识到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查和建立心理档案工作的目的是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是服务于全体小学生而不是少数小学生,是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开发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极少数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产生认识上的误区。

2.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目前,有很多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都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校医、班主任或德育教师担任,专业水平不高,因而不可能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测查、心理档案内容的选择与心理档案的统计、分析等工作任务。如,一些小学在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前不能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量工具;施测前没有正确指导语的指导,学生在不理解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回答,甚至有的学生还担心测查结果进入学籍档案,不敢真实的填写;施测后不能正确的解释测试分数的含义就随意下结论,反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重视测查而不重视跟踪记录。近年,许多小学也开始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但却忽视了测查后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没有根据心理测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一些小学虽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但也只是对测查报告的简单描述分析,缺少对不同类别的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特点的具体分析,因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不能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一些学校在建立小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为了省事,也只是一次建好以后就无任何跟踪记录了,档案也就成了上级检查工作的摆设。

三、改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的对策

1.提高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与建立心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仅仅是在小学生中筛选出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干预,让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咨询与治疗,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危机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让正常的大多数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系到学校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这也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师的工作。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思想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要适应当前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要,学校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既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提高,(如了解心理健康测查与建档工作的意义、要求和途径,掌握心理数据统计的方法,并能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的解释等)还要注重加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如遵守保密原则,不泄露心理测量结果等)以免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3.建立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机制。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处于极不成熟的阶段,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小学生心理健康测查与心理档案建立工作机制。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档案人员,一方面要在定期普查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在定期进行普查的基础上,还要不定期的抽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还要经常向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个别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表现,并做好辅导和跟踪记录,不断完善学生心理档案,以便真正达到为全体学生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cn/.../210442.htm2002-9-2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6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怀。各高校也以此为指导,积极展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问题与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以下简称为《意见》)也明确指出:“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这一方面充分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不少人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指导下,部分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忽视。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紧密的联系,透过各种表象发现两种教育的本质关系,才是正确处理两种教育关系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培养正常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高尚的人才,而一个人只有先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才可进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决定着两者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基础、工作原则、目的内容、评价标准、工作方法、工作角色定位等多方面的区别。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本质区别。无论是错误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还是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都导致无法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大学生。因此正确理解《意见》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的含义,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独立学科进行对待,才是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问题与思考

2.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与思考

尽管《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讲座、课外活动、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又一重大误解。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全面地传授心理学相关知识,让所有学生深刻认识自我,能合理规划人生,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即将和可能面临的各种境遇和问题,并掌握相应的调节和处理方法,以提高其健康水平,最终促进其德智体美育等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的是“全面”与“发展”,显然,这一系统工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其他简单手段无法取代的。遗憾的是,即使是在部分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院校,由于教学任务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有限等诸多原因,通过采取开选修课、减少课时数等方法解决实际困难。课时数无法得到保证,课程内容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是一门解决部分学生、部分问题的,看似重要的“鸡肋”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首先应对其课时量保证,其次建立起地区性的学大纲。这才能保证学生接受到针对性强的,保质保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适当提前至中学进行。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身体上的巨大变化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剧烈波动。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性心理、恋爱心理、适应心理等方面的适当教育,一方面增加了教育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课时紧张的压力。

2.2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档案的问题与思考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少高校够买了测评软件,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并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这为评定学生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十分可喜的。然而,无论是在测评还是在档案的建立上,都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在测评方面,各高校购买的测评软件各不相同,功能也各异。而且由于受软件版权限制,对学生进行大规模测评工作比较复杂。因此导致用一次测评结果来断言学生整个大学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由于测评软件费用不低,很难有高校能及时更新软件。这就导致一个常模被长期使用,从而无法及时反映出不同时代学生的心理状况特点,甚至是测量失效。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集各高校之力,开发地区性的、开放型的测量软件。这可以使心理测评软件使用变得更方便,也可及时更新量表常模,让测量更准确。同时,由于是统一的常模,各高校之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也就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

在心理档案的建立方面。由于其涉及“敏感”内容,且并不与学籍档案共同封装,就造成了档案不跟学生走的局面。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造成了新学校无法查阅相关资料的尴尬局面,最终只能是影响了对学生整体心理状况评估。心理档案的建立应从中学开始,由于中学时期学习时间长,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家长接触的机会更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疾病史等重要信息也更容易了解到,这就能增加心理健康档案的含金量。从学生隐私角度考虑,可将心理档案单独封装并注明由专业人员拆看及解释,然后与学籍档案一起随学生迁移。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可以为专业人员在预测和评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结构的问题与思考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结构上,《意见》指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以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这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组成。在实际工作中,一所高校往往没有或者只有一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兼职人员数量也不多。有调查显示,某些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工作人员与在校学生的师生比达到1:10000,兼职工作人员的师生比也在1:1000以下[3]。这一实际情况注定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无法得到充分的开展。实践证明,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与在校学生的师生比应不低于1:4000才是比较合适的。

由于专、兼职工作人员的缺乏,不少高校直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给辅导员,也有不少学者探讨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利之处和方法。从理论角度而言,由辅导员直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有不少优势,但实际与理论的差距是巨大的。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压力大、职业倦怠感高[4]。且他们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多数辅导员并不具备心理学相关知识背景,甚至部分人对心理学根本就不感兴趣。硬是直接将工作直接加在他们身上,或者通过一些简单的培训就让辅导员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不了解,对心理健康的不了解,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在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结构的确立上,首先应确保专职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中至少有一名是本专业出身并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其次,在兼职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秉持自愿、可行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被迫兼职不做事或者自愿兼职没时间做事的局面。最后,专、兼职人员都应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高素质。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的问题与思考

在经费方面,《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原则上在德育工作经费中统筹解决。”虽然指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来源,但没有具体经费指标,加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各高校在初次投入,初步建立起工作环境之后就不愿进行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就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最大障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一群“正常”的学生,教育完了还是“正常”的学生,而且我们无法预见这群学生中谁会“不正常”,谁因为这些教育没有“不正常”。这使得很多学校不愿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持续的投入,认为这个投入是没有回报的。而缺乏了经费,任何教育都只能是空谈。

既然国家如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方教育部门,就应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经费支出标准。有了强制的经费支出标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才会有真正的保证。值得参考的是湘高工委发[2005]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不得低于在校学生每年5元的水平。”一旦有了这样的充足的经费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咨询等面临的困难,都能得到的缓解。

在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有效运转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的同时。我还考虑,是否能与保险公司联合,开发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险。目前,针对学生的只有生理疾病和意外伤害险,然而心理异常造成的伤害同样是巨大的,而且还在接连发生。一旦这样的不幸发生了,学生与学校之间往往就会因费用问题产生纠纷。是否能通过保险的方式,分担学校风险,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值得思考和尝试。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的问题与思考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和复杂的工程。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能仅从高校入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生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而各高校因其实际情况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就不同。为了统一认识,统筹协调各种资源,让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有效运行,一个专门的指导机构的成立是极其必要的。

有了这样的机构,便能根据地区的特点,统一对辖区内所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方针、步骤;监督各教育单位执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为各教育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组织经验交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从一个更高的高度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如上文中提到的关于地区性统一的测评软件的开发、统一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议和管理、开发学生心理健康保险等。这些工作也之可能由这样一个专门机构来完成。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二十一世纪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4.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2001-3-1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应用

近年来,国内各项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的调查均表明,高校学生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而不容忽视的是当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都偏重于矫治方面,预防和发展则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档案及其管理应用机制、创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意义

校学生心理档案是使用科学与适应性较强的心理测试量表,通过问卷、谈话、咨询等各种方式来客观、综合地记录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是大学生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状况的记录,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指导意义。

(一)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心理档案记录着学生系统的心理测试结果,这些结果反映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借助于这些资料,心理教育者可以确定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计划,确立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实施“因材实教”,以期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了心理健康讲座或心理咨询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尤其对一些个体更是缺乏针对性。而一些传统的观念使得许多学生哪怕是有心理问题都不愿意或不敢去寻求指导帮助,使得相关工作非常地被动。建立了心理档案系统,心理教育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针对大多数学生都有的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对各别学生主动地提供相应的指导与治疗。

(三)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防治学生的心理隐患

心理档案的建立,使得教育人员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上,防患于未然,并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引导其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四)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为心理教育者提供了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手段

随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原来所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可能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时的心理特点,心理档案资料的随时补充、调整和更新,可以充分反映学生心理的变化。心理教育者可以分析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实施教育并根据心理档案中教育后的变化分析教育效果,以合理的修正教育方案。

由此可见,学生心理档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目前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在国内很多院校已经建立了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但是心理档案的管理工的开展得并不特别顺利,心理档案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心理档案未灵活因地制宜地选用量表

目前大部分院校建立心理档案都是直接购买现成的系统或采用同一标准。尽管是根据本土化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来制定的标准,但仍然未考虑到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等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

(二)建立心理档案的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院校都单纯地依赖个体测验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一般都是采用新生入学时填相关资料表格,做心理测试记录结果。使得获得的心理状况资料不够全面。

(三)心理辅导工作专业人员严重地缺乏。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应当有具有高尚的人格、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广泛的一般文化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多心理辅导实践经验。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人员多数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训练,严重地影响了心理档案的质量和所起的作用。

(四)未充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

建立心理档案和进行相应管理的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有些院校虽已经应用计算机及网络,但是仅将其用于处理一些输入输出之类的基本操作,未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

(五)心理档案的内容未动态更新

很多高校建立心理档案后就未对其资料随时更新,使其不能反映出学生心理的变化.无法成为心理教育者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检测心理教育效果的手段。

(六)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及相关制度

心理档案内容中,有些涉及学生的隐私,有些涉及到敏感人际关系,有些是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记录,有些甚至会造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效应等,这些都不适宜公开。管理机制及相关制度的缺乏使得对于心理档案的客观性、系统性、保密性等原则的保障仅能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

(七)心理档案应用主体过于单一

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心理档案充分发挥作用的瓶颈,急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改进。

三、优化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及应用

高校学生心理档案对于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等独具的多重服务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建立并不断强化档案的建立、管理及使用系统化机制。笔者就目前高校心理档案管理及应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档案机制

观念的变革是实践的先导高校的领导应当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经费、场地、人员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此外,凡涉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部门及人员包括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等也都要重视关心心理档案的科学建立及有效应用。

(二)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

可采用的方式有:1.从现有的心理教育者中选派骨干进修,提升专业知识水平。2.组织团队去比较有经验的院校进行学习交流。3.可以到医院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聘请兼职人员,通过网络、电话进行理论指导及心理健康教育。4.引进一些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较高水准的人才。

(三)改进心理档案建档方法

在建立心理档案之前,应聘请专家根据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标准,再由心理教育者根据标准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设计合理的心理档案内容结构。

由专业人员对资料进行实事求是、科学辩证、客观公正的结果解释,并根据结果围绕如何发展能力、培养创造力、优化人格、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学习成绩以及指导升学或就业等方面来提出教育培养建议,最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由院校领导及相关专家制订《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条例》,使得做任何的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应明确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任务、特点、体制,并对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作统一具体的规定。

其次,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应做到组织机构落实。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体制与领导关系,一定要有专门人员负责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根据档案的数量配备适当工作人员,做到人员落实、管理规范、运作有序。

(五)引进计算机及网络等先进技术,建立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系统

由心理教育者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共同研发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系统。

其一,用先进的计算机代替传统的人工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强度,也确保了动态更新心理档案。

其二,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传输信息快、交互性强且具有保密性等特点,将心理档案系统的应用范围扩大,丰富心理档案应用的主体对象。

通过系统网站,心理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就心理问题进行指导,甚至可以聘请专家组织网络视频讲座同时为大量的学生服务,遇到个别情况再单独进行网下指导,避免了人员不够、时间紧张的状况的产生,也使得学生不再会不好意思或不敢面对面地进行心理咨询。使得家长可以通过网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解,并可以就相关问题与心理辅导人员进行交流,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站对学生做出评价,及时了解班上同学心理变化动态,并结合专业心理教育人员的建议开展工作;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个体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实教;学生本人也可以根据同学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评语,对自己的状态作出自我调整。

心理档案的形成、管理、使用和发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各阶段均需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只有各项机制有效运行并不断创新,方可确保心理档案质量和使用价值的提升,方可充分发挥心理档案对于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等独具的多重服务功能,以推动高校培养更多心理健康品学兼优的人才。【参考文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39-01

一、前言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他们是发生心理问题较多,但又往往被忽视的群体。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前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也被纳入推行素质教育的范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前提。

三、如何有效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明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即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它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师生的素质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健康发展。

(二)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代的中职学生大多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秧苗,往往敏而不稳,脆而不坚,柔而不韧,经不起风霜雨雪,耐不住委屈挫折,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容易骄傲自满。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就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健全心理咨询辅导室或心理疏导工作室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减少因心理障碍所引发的各类事故,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建立学生心理素质档案十分重要,因为心理素质档案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可以帮助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在学生刚一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测试,并且根据测试结果建立起学生的心理素质档案。同时,学校还应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动性和阶段性,适时在学生中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心理测验,以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在教师。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鼓励教育心理学科组的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的的学习,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承担对其他教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技术与方法的任务。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为开展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发展思路。再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让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走进课堂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四、结语

总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做到专业技能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韦松吟.试论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创新,2008,(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9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浙教基〔2001〕34号)的精神及市、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经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同意,并报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备案,决定由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办,县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县第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B证)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理论素养;

2、具有独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基本技能,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3、能主持学校心理辅导室工作;

4、具有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意识,能结合自身做好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二、培训对象及要求

全县辅导小学(县一级幼儿园)以上学校选派一至二位教师参训,选派的教师需持C级证书2年以上(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年限可放宽为1年)方可参训。请各学区、直属学校12月21日前将《报名登记表》(见附件)上报县教育局学生科,联系人:,联系电话:6

三、培训安排

第一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5月,课例、案例分析与岗位实践;

第三阶段:2008年6月,理论培训与课堂考核;

第四阶段:2008年7月,模拟辅导考核,资格申报与审核。

本次培训共100学时,参加培训合格的学员考核工作由省指导中心委托“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考核方式为实地听课与模拟辅导,各占50%,分设计理念、实施过程、技能运用三方面进行记分。考核合格者将由省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合格证(B证)”。具体授课计划另见课程安排表。

四、培训内容

(一)理论培训内容

1、咨询原理与咨询实务;

2、小组团体辅导理论与操作;

3、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方法;

4、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例分析与设计;

5、心理个案分析与辅导技巧;

6、青春期心理问题与辅导;

7、学习心理辅导;

8、心理测量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9、辅导员的个人素养与专业成长;

10、亲子关系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实践内容

1、执教心理健康活动课不少于12个教案(包括公开课);

2、至少执教一节考核公开课;

3、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累计不少于10例。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

1、培训时间:具体培训时间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另行通知。

2、培训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灵溪镇山前路)。

六、培训经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10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案件回顾

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身体不适,被送至医院就诊。意愿未查出病因。

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黄洋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间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

4月13日,犯罪演艺人林某被警方带走,其作案动机仍在调查。

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称,黄洋病重入院,其寝室饮水机疑遭投毒。

4月16日下午,黄洋经抢救无效死亡。

黄洋。1985年生,四川自贡人。涉嫌投毒者林某,广东汕头人,1986年生,两人均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关于作案动机,警方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洋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待会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黄洋因吟咏饮水机力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一、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只是最近的高校投毒案中间的一例,近几年发生在校园的形式案件越来越多,1994年清华大学铊投毒案,1997年北京大学发生全国第二起铊投毒案,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投毒案,2007年徐州矿业大学投毒案。这些案件的作案动机一般都是因为生活琐事引发的不满、嫉妒、仇恨。这不禁引发我们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及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究竟是什么让这些高学历、高智商的学子沦为犯罪者,让他们对他人的生命如此漠视?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并不到位,这样就致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极易出现问题,若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足或者学校没有给予应有的疏导和干预,就很容易发生校园恶性事件。虽然在大学中,思想政治课是必修的课程,但是大多都只是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起到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隐患,综合各种研究统计的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恋爱情感问题、寝室人际关系、就业压力问题。

这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产生的压力

从中学毕业,进入到大学的生活,对于刚入学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在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身上一般还残存着在中学中一些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在中足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有着对老师和父母强烈的依赖心理,并且对于所有的事情都抱有理想的完美主义心态,同时生活技能很欠缺。远离家庭,进入大学之后,这些生活习惯与技能还很大程度上被保留着,使大学的新生不能很快的适应环境的改变,令他们对一切感到迷茫与无助,这个时候大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不擅人际交往而造成的不良情绪

当代的大学生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都希望他人能更多的理解自己,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与他人成为朋友,融入集体。但是因为一些大学生不同的如何与人沟通,缺乏交流的技巧,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受挫,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自闭倾向,渐渐变得孤僻,并产生压抑、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由于网络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因现实生活不如意,热衷于吧网络当做排遣的对象,在网络里面为自己重造性格性格与身份,整天缅怀与自我想象出来的虚幻世界中,甚至出现了幻觉,最后患上网络依赖症。但这种虚拟的宣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种种症状,医学诊断称之为“网络性心理障碍”。

(四)恋爱问题产生的情绪激荡

大学生一般都处于二十多岁的年龄,心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并有着很强的感情需求。但是大学生在对待感情时容易冲动,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处理爱情中的问题,在感情遇到挫折的时候会产生困惑。一些学生在失恋的时候会郁郁寡欢,甚至寻死觅活,一些学生暗恋否认,却羞于表达自己的爱意,陷入纠结之中。

(五)学业和就业压力引起的紧张恐惧心理

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同时,每年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竞争压力巨大。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的未来,因而学习上的失败及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一些大学生害怕考试考得不好会影响自己找工作的机会,心理充满恐惧感,承受巨大压力无法纾解;一些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心中充满罪恶感与愧疚感。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很显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现在大学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很多大学生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不会主动的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的办法。而现在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现在的高校对于大学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存在许多没问题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严重

虽然现在高校领导和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但是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的认知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立起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和聘请相应的老师就算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了,二是高估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认为一般的心理问题学生是可以自行通过自我调节解决的,只有遇到重大的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才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正式由于这些误区的存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流于形式。高校总是强调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也总是说说而已,并没落到实处,主要还是以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出现,形式依旧表面化,没有真正的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拿之前提到的复旦投毒案来说,其实事情的起因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小事引发了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一直得不到纾解和宣泄,长期积压之下就发生了这种恶性的事件。可以看出,防止校园恶性事件的频发,及时疏导这种不良情绪才是解决之道,这是形式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解决不了的。一些大学可以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来修建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但却不舍得花钱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一些高校领导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还停留在很低的层次,认为学生不出事,不走极端就行了。

(二)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老师的数量不足,二是专业老师的水平不高。

在高校中,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数量有限,绝大多数由思想政治老师兼任,而专职老师本来数量就不多,专业水平还不高,因此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是非常有限的。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种各样,要解决他们的不同心理问题,必须要通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但是老师的专业水平有限,不可能提供如此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那么这样,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不得到真正的解决,健康心理教育便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三)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够

当代高校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一些高校领导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容忍度是很高的,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没有变成精神病,或者有自杀倾向,那就不算大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糟糕程度是被低估的。另一方面,能意识到自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很少的,而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去主动向专业老师寻求帮助的就更加少了。这就需要学校以及老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在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恶化的萌芽状态就进行及时干预,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相当不完善的,高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术创新与科研成果上面,严重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西方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加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扩大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高校应该聘请更加优秀,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心理学老师来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另外,对于水平有限的老师要给予更专业的培训,已达到可以应对各种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制一套系统的计划,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及成效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之道。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校园的人文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班寝室和类似这种与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小组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最近的各种校园形式案件都是由于人际关系引起的。因为寝室,班级是大学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又因为大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性格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和容易引起摩擦与矛盾,但是这种矛盾与摩擦因为过于琐碎通常不被重视,但是这种矛盾与摩擦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任其发展,当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校园安全事件。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应该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文明的校园环境,帮助疏导班级,寝室之间的一些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是十分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起源时间并不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而在中学,甚至更早以前就存在了。尤其是一些独身子女,娇生惯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谅他人的感受。一些生与大城市的学生身上有着强烈的优越感,经常瞧不起农村来的同学。而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在生活中极易产生自卑感,不敢与人交流。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者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会变得越来越扭曲。因此,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让学生知道人人生来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专心学习,进行平等的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1]刘尧.大学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说起[J].河南教育,2013.

[2]朱胜爱,崔景贵.中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

[3]洪元淇.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4.

[4]林昭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