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农村工作安排十篇农业农村工作安排十篇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2:56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jiangshan”为你整理了这篇农业农村局一月份重点工作安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业农村局一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1.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出台《关于培育全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的意见(试行)》;组织对镇(区、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做好如东县“十四五”农业现代化规划编制招标采购工作。

2.做好稳产保供工作。加强小麦、蚕豆、油菜等在田作物冬季田间管理;实施蔬菜稳产保供提质增效项目,确保春节蔬菜能够满足市场供应。

3.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做好2020年省以上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申报评审;开展2020年申报的县级示范家庭农场现场查验、市级农业园区调研、对镇(区、街道)智能温室的实地核查;推进新型合作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建设;迎接省市重大农业项目评定。

4.落实强村工作。继续抓好镇(区、街道)村企联建项目的推进,跟踪南北对接项目的平台录入;继续推进洋口港加油站项目建设,完成经营权转让合同的签订。

5.恢复生猪生产。推进5万头规模猪场建设;抓实重点场所生猪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和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实验室建设;持续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冬季禽流感专项防控工作;做好生猪奖补、种猪场(大型生猪养殖场)贷款贴息项目资金审核发放工作;组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6.推进农机工作。对12月份购置机具进行核查、公示、结报;拨付夏季秸秆机械化还田资金;验收2019年度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并拨付补助资金。

7.抓实渔业安全生产。做好“两节”期间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推进渔业和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修订洋口渔港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刘埠渔港临时应急救援预案;会同水务部门、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明确刘埠渔港船闸管理范围。

8.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做好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2

上半年长春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较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较好。全市优质高产作物面积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998万亩。其中,玉米1512万亩,水稻254万亩,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2.8%和13.9%。目前,全市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水平。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8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490万千瓦,比去年末分别增长5%和4.5%;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面积达到145.8万亩,比上年增加9.3万亩。新建棚室蔬菜面积10710亩,完成计划的51%;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深入开展。重点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培训等7大领域,突出抓好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园区建设、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等40个项目;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五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528.6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0.4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1%、24.4%、11.5%和9.2%;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690亿元,同比增长33.6%;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加强。年初以来对上市蔬菜和水果开展例行监测2次,蔬菜合格率为97.5%,水果合格率为100%;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下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一产增加值增长8%以上,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18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1300亿元,力争达到1370亿元;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级财政收入保持在25%以上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认真抓好农业生产。重点抓好98个粮油高产示范片建设和100万亩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的实施,推进旱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实施;二是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县域经济升级进位和经济强乡镇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突出抓好县域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和项目建设,力争完成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30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完成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三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重点抓好40个主推项目,确保项目落地达效。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检测覆盖率达到100%。(长春市农委供稿)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3

一、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是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区作为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基础好的优势,突出发展大樱桃、加工桃、奶牛、设施蔬菜、花卉、海参等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10万亩大樱桃、3万头奶牛、10万亩设施蔬菜、10万亩加工桃、10万亩海参海珍品五个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多渠道筹集资金,扶持优势农产品发展。20*年,安排322万元,扶持加工桃生产,建设优质果树示范基地,推动果业生产上规模、强管理、拓市场。新发展加工桃1.7万亩,其中*镇1.1万亩、*屯镇0.5万亩。安排388万元,巩固10万亩大樱桃基地建设,新植大樱桃0.45万亩,其中*乡0.15万亩、二十里堡街道0.3万亩,同时要积极做好大樱桃补植工作。安排408万元,新发展五味子0.5万亩,其中杏树屯疏港路经济带0.2万亩、华家屯0.2万亩、向应镇0.1万亩。安排500万元用于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蔬菜、水果业提升设施化、优质化、规模化水平。新增温室大棚保护地(含果树)0.6万亩。安排100万元用于以底播增殖、滩涂养殖、陆地工厂化养殖为重点的生态海珍品基地的建设。安排221万元用于金牛产业化项目农民地租及贷款贴息。安排200万元用于标准化畜牧小区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饲养小区20个。

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搞好农业科技服务。20*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开展农业增收十大应用技术推广。安排50万元,用于加快新品种引进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充分发挥区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科技人员,特别是发挥乡土科技人才的作用,针对农业优势产业基地,为农民搞好科技承包、技术指导、现场咨询等基地管理服务。安排150万元,用于开展农业科技“百千万”活动,达到百人服务、千家示范、万户致富目标。按照“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要求,强化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健全信息服务队伍,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安排50万元,用于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力推广和运用农机新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装备质量,安排220万元,用于青贮玉米收割机及配套设备的购进及保护性耕作配套。

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国家标准构筑我区农业标准体系框架,以适应国际标准、国际准则、国际市场要求,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搞好优质农产品认证、市场准入管理、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工作。充分发挥区级农产品、畜产品和海产品三个监测中心功能,强化农产品投入品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安排30万元,用于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完善农产品三级监测检测体系,对农产品生产进行检测监测。

三、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加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20*年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建扩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经验收后在市给予投资额10%的补助的基础上,区再给予2%配套补助。重点对大樱桃加工、保鲜和物流项目给予扶持,安排800万元,用于为农业优势产业加工、仓储、物流等项目的定额贷款贴息。

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以增强市场服务功能为重点,培育高效通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拉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搞好大连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规划建设,开工建设无公害果菜批发市场。增强品牌意识,培育名优农产品。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及产品认证,提高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拓宽国内外市场。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信誉好的中介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注册,建立农产品经营机构,培育自主品牌。安排100万元,对获得国家、省级名优农产品称号,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绿色农产品以及经认定的有机、绿色食品基地实行以奖代补。安排100万元,对在境外设立农产品销售机构,农产品销售(境内外)带动农户数量较多、效益明显的单位,分等评级,给予奖励。安排100万元,用于举办第二届“大连·*樱桃节”,以及*大樱桃产地证明商标的市场培育和宣传,不断提高*大樱桃的市场知名度。

五、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现代农业防灾应急能力

农业灾害有突发性强,控制难度大、损失严重等特点。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农业防灾应急预案,提高农业防灾控灾能力,降低现代农业发展的风险。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完善动物标识及疾病可追溯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安排100万元,重点用于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控以及奶牛两病的免疫。安排15万元,用于3处中心兽医站建设。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重点河段的疏淤整治,提高防洪排险能力。安排50万元,用于防汛抗旱物资准备。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监测防治,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安排220万元,用于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队伍及森防工作。安排30万元,用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防控,提高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能力。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以挖掘、拦截、积蓄水源为重点,大力兴建农田灌溉水利工程。20*年,安排2308万元,为新发展加工桃进行水利配套。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强化水质净化设备配备和水质安全监测,全面提升农户饮水管网建设管理水平。安排1000万元,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3处,解决3.8万人饮水安全。加强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为主体,重点建设大魏家、*沿海防护林,小黑山水源涵养林,二十里堡荒山补植,以13个新农村示范村为主的绿化村,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杏树国家中心渔港疏港路绿色通道和森林资源保护六大工程。安排200万元,用于搞好河流、道路、村屯绿化美化、海防林基干林带、荒山造林等工程建设,完善城市绿色屏障。加快登沙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100万元,用于园区土地租金和项目贷款贴息。加大能源综合开发应用工作力度,推动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加大大中型沼气工作和农村电气化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开发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安排100万元,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8处,农民新居新能源综合利用2处。

七、加快东三镇和低收入村建设步伐,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东三镇,按照区《关于加快东三镇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对东三镇予以重点扶持。加快东三镇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特色加工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全区各个村通过新农村示范村、专业特色村和低收入村三个不同层面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安排200万元,用于全区13个示范村建设的专项补助,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产业主导型、农业园区示范型、农业观光旅游型等各具现代农业特色的示范村。安排150万元,用于培育40个“一村一品”农产品生产专业村,重点扶持10个农民收入高,示范带动强的专业村。安排500万元,用于20个低收入村发展,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等项工作,使20个低收入村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集体财力、农民收入增幅都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4

关键词:农业排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

农村电网一二期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部分网架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均已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管理,消除了搭车收费的现象,杜绝了“三电三乱”现象的发生,农民交费明白,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电力和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但是由于农网改造工程,没有涉及农业排灌线路的改造,因此,农业排灌线路中普遍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一、农村排灌线路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线路设备产权隶属关系复杂。由于政策和资金短缺原因,供电企业对农村排灌用电线路设备没有改造,对不属于电力企业的资产没有接收,因而造成农村排灌电力线路设备产权复杂性,一是配变及低压线路是由村集体集资建设的,产权属村委会所有。二是配变及低压线路由个人合股投资建成的,产权属个人所有。三是一段线路产权属于供电企业、一段线路产权属个人,一段线路产权属于村委会集体;四是由于水利设施配套项目的需要,需新上一批配电变压器及其线路、设备,而这些资产是属于水利部门或国土部门的。线路设备产权的复杂性,造成排灌线路设备管理的混乱,运行维护困难。

2陈旧老化电力线路设备过多。一是农村排灌线路设备大多始建于七八十年代,经三十多年使用,线路设备都已严重老化,并且线路供电半径大,分支多,导线截面小,使用破股线或在一档内多处接头,不同型号导线连接的情况到处都是,随地拖拉的地爬线、拦腰线、破皮线、木杆、严重漏筋电杆随处可见,对安全供电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生命安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农业排灌用配电变压器大部分属于S7型以下高能耗变压器,SJ系列的高能耗变压器约占现运行农业排灌配电变压器总数的75%以上,有的已达到30年以上,外部渗油严重,内部变压器油绝缘老化,因抽水用电时间集中,用电负荷大,变压器烧坏等故障时有发生。三是农业排灌用变压器控制装置及设备严重不符合安全规定,按照规定,农业排灌用电应安装配电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具备过流、过压、短路保护,达到预防人身触电保护要求,而在实际运行中,约96%农业排灌用电线路均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严格来说,这些设备就不能投入运行,但农村没有资金投入,县供电企业也没有这部分费用,不让用电又不切合实际,到了用电浇地时,供电企业如果由于安全问题停电,很多老百姓就会集结起来,往供电企业或政府部门闹事,极易破坏供电企业形象。这样就埋下严重安全隐患,造成线路接地、烧坏变压器事故时有发生,人身触电事故也就很难避免。

3农业排灌电力线路设备管理维护困难。根据《供电营业规则》第四十七条规定,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按产权归属确定。农业排灌设施产权属农村集体,应由村委会运行维护管理。一旦出现电力设施被盗或损坏现象,村委会要么筹资,要么发动村民集资,实施起来难度都非常大,由于农业抽水线路远离村庄,又比较分散,被盗现象严重,在农村用电浇水时,大多还是谁用电谁架线,给运行维护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4农业排灌线路设备安全管理薄弱。农电体制改革的一个特点是取消了乡村两级管电组织,由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全县用电,这就给农村排灌线路设备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是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修房、盖屋日渐增多,村级规划基地时往往忽视电力线路下建房对供电安全构成威胁。无论在什么地方,村民都要盖房,故高低压线两线路保护区内盖房现象层出不穷;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缺乏基本的电工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只管用电,不考虑用电安全,绝缘老化,漏电现象严重,这是线路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之一;三是在农村排灌用电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用电不申请,不办理手续,私拉乱接,并且多用破皮导线,细线,不架空,电线随地来回拖放,刀开关就地摆放,不安装漏电保护的现象,以至造成人畜触电事故发生;四是更换损坏或修复的变压器不向供电所申请办理工作作票,私自更换变压器;五是安全监管工作难落实、整改通知难执行、违章处理难到位;六是排灌线路产权归用户所有,大多用户抱有侥幸心理,本着能用则用,实在不能用时再更换也不迟的心理,无形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采取的措施办法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管理,确保农村用电安全。达到“你用电我用心”安全用电目的。针对上述农村排灌线路设备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高度重视,争取政府支持用户理解

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技术支持、乡村自主实施”。农村电力服力新模式。一是请求及时批转和督促有关乡镇、部门按安全隐患整改的要求,尽快落实整改工作,切实做到整改到位;二是恳请政府及时发文,从严规范全县农业线路用电行为,对违章用电进行必要的惩治;按电力相关规定标准,对农业生产及排灌线路加装漏电保护设备,完善线路保护措施。另外,对拒不进行安全隐患整改(包括整改不达标、不彻底)的线路及设施,本着“构建和谐社会”和“安全重于泰山”的原则,要主动邀请县安监、乡(镇)政府分片干部、村干部等,协调处理用户产权的线路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签订安全用电协议,督促用户及时做好整改,从而真正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要明确产权,签订合同,明确农村专用农业排灌用电线路设备的管理范围。一是按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产权关系明晰的,应由产权单位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二是与产权单位签订资产维修协议,督促产权单位对设备进行检修,也可由供电所与产权单位签订有偿服务协议,由供电所代为维护,以此来实现部分资产统一管理、维护,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用户安全用电。

3强化组织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应对线路设备老化带来安全隐患。供电企业要强化对农业排灌用电的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技术措施,健全农业排灌用电服务组织管理工作。一是继续寻求国家政策对农村农业抽水电网的支持,加大对农村排灌线路设备的投资力度,在农网升级改造投资时一定要明确对农村排灌抽水和农业生产用电线路设备的投入。让供电企业接管;二是要成立农排用电服务小分队,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排忧解难,宣传安全用电知识;三是要解决好用户或低压侧不安装漏电保护、烧毁变压器总漏电保护的问题,确保漏电保护在安全供电上真正发挥作用;四是要加强宣传,使政府认识到对农村电力设施保护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向广大农户进行宣传,结合季节特点,特别是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来临前,制作安全用电宣传单,在全县各供电辖区内的主要道路进出口、村口等人口流动相当集中的场所张贴;组织员工在巡查供电线路、抗旱站、变压器等设施,悬挂各类警示标志。让他们明白自己也应承担电力设施保护的相应责任,共同维护好农业排灌线路设备。

4从源头抓起,减少和避免失盗或设备损坏,提留资金用于维护。一是指导用户将配变安装防盗锁或将配变进行焊铆,以防止不法分子的偷盗;二是安装高科技防盗报警装置,在盗贼对空闲农业排灌变压器行盗时,报警装置发出信号,及时制止犯罪分子的破坏;村委会在承包金上,每年应提留部分资金用于电力线路设备的维修改造,对于已收取老百姓费用,但不去维护改造,挪作他用,应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5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农村排灌线路安全用电,供电企业要强化农业排灌、农业生产用电管理,要健全农业排灌用电的管理办法。要继续开展“春安、百安”等活动;要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农业排灌和农业生产的安全用电,针对农业排灌抽水和农业生产用电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直接牵涉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问题,为保证农排抽水的安全用电,保证农民的正常用电,供电企业还应会同政府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开展对农业排灌和农业生产相关操作电力设施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同时供电企业还要强化对供电设施的管理,详细建立农电线路、变压器、抽水装置,建立好明细资料台帐,做好精细化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农业排灌线路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供电企业规范管理、广大农民群众热心支持,才能把安全用电这一关系到广大群众生命财产的重要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5

[关键词]张家口;农村;水利工作;思考

一、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农村水利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具体体现在: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原来农业生产要追求粮食产量,水利工程主要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给农村水利组织协调工作带来了困难。

2.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高。否则,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3.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尽可能出工转变,由政府组织号召向一事一议转变,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部分干群理解水利产业政策的片面性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一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二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如果按照这一划分,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许多工程都是公益性较强的工程,都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但是部分干群片面地认为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的治理全部依靠政府投入。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对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但在圩区治理中涉及到的防洪除涝工程,受益者、受益范围都非常明显,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农田灌排工程应该是农业生产性的工程建设,其受益范围和受益者也非常明显,不应该把政府作为投入的主体,相反农民应该成为农业生产投入的主体。

二、张家口市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张家口农村水利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灌、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有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要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并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关闭“五小”工厂,切除污染源;要加强水环境教育,形成强烈的亲水意识;要研究解决“三水”(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萍)问题的科学技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4.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要满足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

5.提高农村供水能力

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使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使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减弱。这就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敷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顺利推进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时,在生产力布局上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建成集镇截污处理厂,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环境风貌。

6.加快圩区治理步伐

要坚持不懈地大搞圩区治理和半高田地区的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加高加固圩堤,土方已经完成的要抓紧配套,对老化失修的泵闸要进行更新改造,半高田地区要消灭活络坝,切实提高防洪除涝能力。

7.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尽可能将公益性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规费征收政策,从规费中安排一块;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的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隋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6

1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

我国农村分布比较广泛,水资源分布不均,大多数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在饮用水的处理方面没有任何建设,大多数农村地区饮用水都是直接将河水或者井水通过煮沸直接饮用。当前,大部分南方地区饮用水以江河湖泊为主、北方大部门地区以地下水为主。在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江河湖泊以及浅层地表水的污染已经比较普遍,加上某些地区缺水,更加剧了农村饮用水问题的发生,给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005年水利部农水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4%。其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水质不达标人口2.26亿人,占70%;水量、保证率低和取水不便的人口9558万人,占30%。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引用苦咸水的3850万人,地表水或地下饮用水资源被严重污染的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超标的4410万人。

2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1饮水设备简陋落后、卫生条件差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村地区在饮水设施的建设方面没有资金投入,导致农村的饮水设施建设以及卫生设置建设非常简陋。很多农村在水井的周围设置茅坑、污水沟或者牲畜圈,这些污水能够通过浅层土壤渗入地下,并且会直接流入到井水当中。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量在逐年增加,很多污水和垃圾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江河中去,而江河直接为地表径流供水,也为地下水提供水源,从而导致饮用水遭到污染。

2.2工业污染导致饮用水污染严重

近年来,工业污染大量向农村转移,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陆续由城市搬到农村,很多项目开工后无任何处理设施,排出来的废水和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渗入地下水源,甚至直接排入农民饮用的池塘或河水中,对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许多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和尾矿等未经处理直接向江河湖泊和农田排放或随意堆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此外,工业生产中的泄漏等突发性事故也会间接影响饮用水源的水质。这些都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难以保障。

2.3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

在农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使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及其他有机或无机物的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使水环境日益恶化。农村中人畜随意排放粪便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特别是最近几年,农村中的养殖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使农村水源的污染范围大大扩大,大量的动物粪便没有经过专业处理,给农村水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此外,农作物秸秆、农民生活垃圾和废弃物等不能及时正确处理,随意堆放,在雨水的作用下直接冲入河道,也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2.4特殊地形以及特殊区域内的水源问题

由于某些地区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差、水资源少且分布不均等原因,导致生成高砷水、高氟水和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一些干旱地区,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农村大多处于山地,黄土高原地区等,这些地区的的土壤呈碱性,并且常年降雨量少,地表蒸发量较强,会造成水质含碱量或者含氟量增高的情况。同时,某些水体中含有有害的元素和致病的微生物,这些都影响农村的饮水安全。

3造成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原因

3.1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非常重视,却轻视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我国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评价,而由于监测力量严重不足,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目前,对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并没有明显的行动和有效措施,农村水环境污染是面污染、源污染,没有一个完整的面源污染治理规划,造成了农村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

3.2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针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管相当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工作需要,对于农村中的饮用水的保护更是很少提及。由于农村资金和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导致农村的环境监管始终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3科技力量薄弱

现阶段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很少,一些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很多技术还没有发展成熟,对农村的水源保护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价,很多水环境污染研究中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没有针对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的研究,忽略了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

4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策

4.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协调

要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必须要提高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任务,建立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办法,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并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地区各级部门的认识,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之一,共同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4.2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要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合理确定保护区,严格禁止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要大力治理污染,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4.3大力建设农村的安全饮水工程

要加大在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的资金投入力度,采取集中供水、分质供水、分散供水以及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等工程措施,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和污染水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对于建成的安全饮水工程,要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4建立示范工程,推动全面发展

农村地区可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建立若干个饮水安全示范区,在饮水安全发展模式、技术路线、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创造经验,树立样板,并加强对示范区的指导和宣传,从而带动更多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7

一、总体工作要求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关于切实做好第三轮农村实事工程的通知》(宁政发〔2009〕155号)四年规划,结合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宁委发〔2010〕1号)和《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宁委发〔2010〕29号)的要求,细化安排2010年度农村实事工程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组织程度,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让农民得到新的更多实惠。

二、具体目标任务

(一)农村人才工程

1、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8万人,其中农业大户培训3100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480人。市级安排补助资金70万元。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市级安排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和创业培训补助资金740万元,偏远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100万元。

3、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举办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和高级管理研修班4期,培训中小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700人。市级安排补助资金45万元。

4、农村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新接收的农村退役士兵,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到应参训人数的80%。所需经费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市财政对完成任务的区县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

5、实施“一村两名大学生”计划。继续选聘511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村官”,到年底基本实现“一村两名大学生”目标。市补资金: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1.8万元/年/人,其他区县1万元/年/人;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人。

6、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面向海内外引进3名农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5名推进我市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星火科技带头人”300名。市级安排“星火科技带头人”培育补助资金50万元。

7、实行农村中等职业免费教育。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在校学生免收学费,稳步推进农村中等职业免费教育,具体目标任务等省政策明确后再行确定。

(二)农民健康工程

8、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农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资金标准人均不低于20元,项目完成率达到90%以上。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不低于230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不低于62元;其他区县不低于300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不低于83元。市级补助资金:对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人均补助76元,其他区县人均补助43元。

9、“世代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改建镇街中心计生服务站4个、普通计生服务站14个,建设困难村计生服务室131个,对达到省级、市级验收标准的,市级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1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8.5万人,其中六合区5.09万人、溧水县2.36万人、高淳县1.05万人,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市级给予600万资金补助。

(三)农村社区服务工程

11、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和改造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其中解决21个村无固定办公用房问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具备办公、为民服务、村民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功能,建筑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对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改造,市补资金2—4万元/个;对农村无固定办公用房村(社区),市级按照30万元/个安排建设补助资金。

12、为农服务社建设。新建为农服务社61家。市补资金6000元/个。

(四)农村文化工程

13、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艺术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完成送图书2万册、送电影4000场、送戏400场。市级安排补助资金100万元。

14、提高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率。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6万户,入户率达到92%以上,基本实现“户户通”。对有线电视建设成本较高的农村偏远地区,实施直播卫星补点接收,新增4900户,市级给予适当补助。

(五)农村环境工程

15、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完成县乡河道疏浚土方1100万方,村庄河塘整治土方1185万方。对县乡河道清淤,市级按省补标准1∶1配套,县级河道市补1元/方,乡级河道市补0.6元/方;对村庄河塘整治,市级对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按照2元/方补助,对其他区县按照1.3元/方补助。

16、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区县、镇街垃圾收集、运转、处理工作纳入全市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力争农村80%生活垃圾得到集中无害化处理。

17、村庄环境整治与村庄污水处理。重点建设20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完成规划保留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个,完成区县级规划保留村庄建设整治100个。市财政安排450万元对“康居示范村”建设和规划保留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区县按照1∶1比例配套。

18、农村清洁能源。新建户用沼气池4000处,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60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0处,秸秆固化基地2处。加快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市补资金标准为:户用沼气池300元/处;沼气工程Ⅰ型每处补助1.2万元、Ⅱ型补助4.5万元、Ⅲ型补助15万元、Ⅳ型补助18万元、Ⅴ型补助26万元;新建秸秆气化站补助20万元/处;新建农村清洁能源网点,每个补助1万元。购置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设备,省补30%-50%,市级在省补基础上,对设备购置补助补足到50%;对新建供气500户以上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在中央、省补助200万元/座基础上,市级再补助50万元;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市级补助8元/亩。

19、农村改厕。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3.75万户,力争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55%以上。市级安排补助资金600万元。

20、村庄绿化。完成村庄绿化600个。市补助资金标准为5万元/村。

(六)帮促攻坚工程

21、加强村级能力建设。消除21个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206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的村,基本达到每村600平方米。重点扶持村级可支配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每个村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工业标准厂房,培育村级经济的“造血”功能。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扶持兴建标准厂房,区县(镇街)财政按照1∶1的要求配套投入。

22、帮促经济欠发达镇。确保8个经济欠发达镇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所在区县平均增幅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所在区县平均增幅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所在区县平均增幅10%以上。

23、村企挂钩共建。重点引导城市大企业到农村发展延伸配套项目,支持农村发展,全年引进重点项目落地不少于10个。加大中小企业引导资金向经济薄弱村工业企业倾斜力度,市财政根据项目安排给予一定补助。鼓励企业与经济薄弱村挂钩结对,给予人、财、物支持。

24、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新建低收入农户增收项目区30个左右,力争15万低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提高1000元以上。市级安排补助资金3000万元。

(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5、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改造危桥15座。市财政安排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817万元。

26、农村小型桥梁建设。新建改建小农桥260座。对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省、市、区县投入比例为5∶4∶1,对其他区县为5∶3∶2。

27、农村泵站改造。改造村级泵站60座。市级补助标准为15万元/座。

(八)农村社会保障工程

28、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推动低保工作规范化管理和社会救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农村低保标准为240—400元/月。

29、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各区县财政按照每年300元/人标准落实五保对象医疗补助金。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新建改建敬老院床位500张,按照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数不低于1000元/人/年标准落实敬老院运营经费,工作人员与供养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10,运营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纳入区县和镇街财政预算,按5∶5分担。市级按照新增床位补助3500元—4000元/张。

3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制,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应保尽保。60周岁及以上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待遇人员,其基础养老金月最低发放标准提高到60元/月/人,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31、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到100%,被征地农民老年生活困难补助覆盖率达到100%。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8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2005年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特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和安全。继续坚持去年制定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对种粮大户实行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对种粮大户及服务大户购买大中型农机具实行以奖代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和省工节本增产技术,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坚决制止耕地全年抛荒,千方百计减少季节性抛荒。加强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各级财政对地方储备粮轮换用的“订单”粮食给予价外补贴。

二、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力度。今年将从土地出让金净收入中安排15%的资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今年要完成5万亩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继续执行市政府办公室〔2001〕144号文件的规定,今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实施“沃土工程”。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乱占滥用耕地行为。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专门安排专项资金,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级财政今年继续安排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其中300万元重点用于50家农业“强龙工程”企业的贴息,200万元用于扶持成长型的中小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安排农业导向性资金400万元,用于农业品牌创建、农产品推介、国字号特色产业发展以及农业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继续安排100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继续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市级重点种子种苗工程项目建设和鼓励引进国内外名特优新品种,加快种子种苗产业化步伐。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今年市财政安排100万元,对获得部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的,给予适当奖励,对通过市级以上无公害认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予以一定的补助。继续支持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大农业利用外资和工商资本力度,大力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先实行对农产品出口退税。积极鼓励本市的种养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实行跨区域承包经营,建立粮食和原材料基地。鼓励发展远洋渔业,市财政新安排100万元予以扶持。

六、试行开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对整车运销本市生产的蔬菜、水果、水产、畜禽等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减免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类收费公路的过路(桥、隧道)等费用,具体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七、大力支持农业保险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对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机构和参保农民给予一定的补助。市财政今年继续安排100万元资金予以支持。

八、全面推行乡镇科技特派员制度。今年市、县(市、区)的农业科研、推广、教育等部门要派科技骨干到每个乡镇担任科技特派员,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经费。

九、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今年市财政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专业农民”、“转业农民”和“打工农民”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确保139个欠发达乡镇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减免收农民培训证书工本费。各县(市、区)要将农民培训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确保今年15万人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各地要结合劳务经济,开展建设“民工公寓”试点,有关部门在土地供给、减免城镇建设配套费等方面要予以支持。

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规模化畜禽养殖沼气工程”,市财政今年新安排200万元资金予以支持。加快实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继续安排4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千库保安工程”建设,新增100万元用于“千万农民饮用水”建设奖励和补助。建设好市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市财政今年新增300万元资金,用于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切实加强对海洋污染的监测、整治,加快重点渔港建设步伐。市财政今年新增10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部级中心渔港和市级重点渔港配套建设。

十一、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在抓紧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村庄整治,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今年全市要完成300个村庄整治和3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市财政今年继续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的补助和奖励。

十二、全面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大产业扶贫、下山脱贫、结对帮扶、山海协作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偏远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库区困难群众的整体搬迁脱贫。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具体扶持办法另行规定。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9

关键词:农村水利管理形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S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40-01

一、农村水利目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原来农业生产主要保证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基本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近年我镇农村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对水源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污染导致水产品大量死亡的现象日益增加,水资源矛盾越发突出。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利用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是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清淤、圩区治理以及农村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推广有效益的技术项目,搞好技术示范工作。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后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不仅仅要发挥水利工程的保水,蓄水,调水,防汛抗旱功能,还要有观赏价值,比如水利工程里的渡槽,不仅发挥了重要的度水功能,往往也是一个景观。

1、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也是增加农业收入主要途径,并且对于解决农业面污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必然的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支渠全部硬化。

2、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强对灌、排、降技术的改良已经迫在眉睫。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3、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影响,水产品大面积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树木的滥砍滥伐,植被的过度开垦导致水土严重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才能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辅相成。

4、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建设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做到取自于民用之于民,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其次,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再次,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

三、对农村水利管理的主要措施

1、加强地方领导,提高对农村水利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尽快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2、要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的建设

乡镇水利管理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和维护,防汛抗旱,灌溉排涝,水资源调度使用管理,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新技术推广等等。乡镇水利站要制定规划、监督建设、经营管理转变,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尽快实现公益与经营相分离、综合和专业相结合、科技和指导相协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规划、论证、设计、建设、监理、后期管理、维护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

参考文献: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篇10

关键词:苏州农村水利工作思考

一、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农村水利工作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原来农业生产要追求粮食产量,水利工程主要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给农村水利组织协调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高。否则,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三)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尽可能出工转变,由政府组织号召向一事一议转变,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四)部分干群理解水利产业政策的片面性。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一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二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如果按照这一划分,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许多工程都是公益性较强的工程,都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但是部分干群片面地认为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的治理全部依靠政府投入。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对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但在圩区治理中涉及到的防洪除涝工程,受益者、受益范围都非常明显,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农田灌排工程应该是农业生产性的工程建设,其受益范围和受益者也非常明显,不应该把政府作为投入的主体,相反农民应该成为农业生产投入的主体。

二、苏州市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苏州农村水利要围绕一个目标(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利用两大优势(即水资源优势和水务一体化优势),确立三个协调(即“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不断完善四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灌溉安全体系),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景观水平、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今后,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

(一)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是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灌、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二)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以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有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要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并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要关闭“五小”工厂,切除污染源;要加强水环境教育,形成强烈的亲水意识;要研究解决“三水”(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萍)问题的科学技术,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四)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要满足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

(五)提高农村供水能力。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使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使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减弱。这就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敷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顺利推进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时,在生产力布局上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建成集镇截污处理厂,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环境风貌。

(六)加快圩区治理步伐。要坚持不懈地大搞圩区治理和半高田地区的防洪排涝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加高加固圩堤,土方已经完成的要抓紧配套,对老化失修的泵闸要进行更新改造,半高田地区要消灭活络坝,切实提高防洪除涝能力。

(七)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管理。第一,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尽可能将公益性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规费征收政策,从规费中安排一块;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的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研究制定排涝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工资、维修费、管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受益面积、保护人口、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机制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八)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农村水利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具有特殊性,不具有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能力。目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一家一户办不好、也办不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应该通过建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进行解决。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掌握。既可以由水利站直接管理,也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也可以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加强经营管理。在目前情况下,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经营者掠夺性经营。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要加强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其它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镇村应该进行相应调节,以确保经营者利益。在保护经营者合法收益的同时,应严格要求经营者按照规定缴纳规费。

三、农村水利工作的主要措施

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