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十篇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十篇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0:35:26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1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按照国家职业鉴定工种目录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属于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因此研究探索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职业技能教育培训问题,是做好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知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超前谋划,超前教育,超前开展培训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必须认真做好,做扎实。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培训教材

现在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教材大多是十几年前编写的,一般教材均是按照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要求编写,内容紧扣《网络管理员考试大纲》。分别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互联网及其应用、局域网技术与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配置、web网站建设、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进行系统讲解。教材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既可作为网络管理员资格考试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网络与通信技术基础培训的教材。然而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不断更新换代,《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技术发展和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这就要求职业技能培训教育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也要不断调整考试大纲和考试范围,确保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引进并普及internet国际互联网(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初期,采用的是调制解调器设备将计算机终端设备接入internet,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硬件,它能把计算机的数字信号翻译成可沿普通电话线传送的模拟信号,而这些模拟信号又可被线路另一端的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接收,并译成计算机可懂的语言。这一简单过程完成了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在调制解调器广泛使用时期,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中就必须详细向学院讲解调制解调器的安装、使用及简单维护维修知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光导纤维现已在通信、电子和电力等领域日益扩展,我们国家互联网已经广泛采用光纤入户,调制解调器已经被淘汰。再把调制解调器的使用作为培训重点显然不合时宜。除了调制解调器以外,网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都比较快,再加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被广泛接入互联网,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内容做出调整。

三、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及管理

internet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方面,网络应用越来越深地渗透到政府、金融、国防等关键领域;另一方面,网络用户成份越来越多样化,出于各种目的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越来越频繁。面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的出现和高安全度网络用户对安全的特殊需求,一种全新安全防护防范理念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应运而生。物理隔离器是一种不同网络间的隔离部件,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使两个网络在物理连线上完全隔离,且没有任何公用的存储信息,保证计算机的数据在网际间不被重用。一般采用电源切换的手段,使得所隔离的区域始终处在互不同时通电的状态下。被隔离的两端永远无法通过隔离部件交换信息。逻辑隔离器也是一种不同网络间的隔离部件,被隔离的两端仍然存在物理上数据通道连线,但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被隔离的两端没有数据通道,即逻辑上隔离。一般使用协议转换、数据格式剥离和数据流控制的方法,在两个逻辑隔离区域中传输数据。并且传输的方向是可控状态下的单向,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第二章保密制度第六条明确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实行内部网和公共网的物理隔离,可确保信息安全,确保内部网不会受到外部公共网络的非法攻击。目前it市场广泛使用的产品有物理隔离卡、物理隔离集线器、线路选择器、网间信息交换系统等等,解决方案包括双网线内外网隔离、单网线内外网隔离、双网线三网隔离、单网线三网隔离、三网线三网隔离等等。

一是单网线双硬盘内外网隔离技术。即内外网共用一条网线。以解决单网线内外网物理隔离的问题。终端使用图文物理隔离卡,配合使用图文隔离集线器或图文线路选择器,不需重新布线,所有安装有隔离卡的用户均可连接内外两个网络,同时确保两个网络之间物理隔离。

二是双网线双硬盘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适用于双布线网络环境,即内外网分开布线并各自使用一条网线。以解决双网线内外网物理隔离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2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现,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建设、发展、改革及特色等。

关键词:网络技术;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我系“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逐步完善了课程档案、丰富了教学资源,2005年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5年5月~2008年5月,本课程组借学院专业人才教学水平评估之东风,加强本课程建设,参照评估标准,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考核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课程2008年评为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笔者作为本精品课程负责人,现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概述如下,以期与同仁共勉。

1本课程的历史沿革

1.1第一阶段(1999-2002):课程开设与定位阶段

本课程开设于2001年,至今已历时8年。主要定位于学院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电算化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金融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当时硬件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施。

本课程组于2003年9月,开始建立课程档案,当时的课程资源只局限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教案、课件、测试题库等。

1.2第二阶段(2003-2004):教学模式转变阶段

(1)教学模式转变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4月、2004年10月,笔者先后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相关培训工程的培训,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指导思想;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出“计算机教学改革方案”;带领我系专兼职教师全面开展了我院计算机教学改革。至此,计算机教学由传统的学科教育根本性地转向现代的职业教育。

(2)课程体系构建

本课程组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遵循我院办学理念“理念先导、市场引导、素质主导、实践指导、就业向导”,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学生综合素质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构建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合理设计“理论够用为度,实践实用为主”的知识体系与技能标准。

(3)课程内容整合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技术应用已广泛应用于金融、工业、商业、教育等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维护、管理以及互联网的应用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和必备的能力。

本课程分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传输介质与互联设备、计算机局域网、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操作系统简介、网络安全与维护等。实践教学包括: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网络协议安装、双绞线制作、双机互联、局域网组建、综合布线、子网规划与划分、internet接入、internet技术应用、杀毒软件的安装与设置、个人防火墙的安装和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工具的应用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以精简理论知识,突出实用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及校内外专家的认可。

1.3第三阶段(2004-2008):课程改革与完善阶段

(1)师资队伍建设

2004年7~9月,我系组织本课程组相关教师参加国家CeaC网络工程师培训,9名教师获取“网络应用工程师”职业资格,2名教师获取“网页设计师”职业资格,4名教师获取“平面设计师”职业资格。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2007年7~12月,我系先后选派本课程组4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锐捷网络公司的网络技术培训,并获取“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及企业网络培训讲师资格。进一步提升了我院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及行业知名度。

(2)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2004年12月建立我院“计算机网络组网与维护实验室”;

2005年3月建立我院“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2)国家实训基地

2007年10月申请到“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2008年6月投入使用。

3)校外实训基地

太原市奥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省邮电建设总公司

山西华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上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我院师生、中职教师培训、金融等周边行业培训实训。

(3)专业建设

1)专业方向

通过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2001年开始至今,我系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了调整,其中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供学生在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方向选择。

2)新增专业

2004年12月,经过专业论证,我系新增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于2005年开始招生。

(4)教材建设

本课程组的教师,针对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对本课程先后选用的《实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等教材进行整合,编写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编教材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指导教材》。

(5)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实际网络案例导入。首先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并将信息时代网络世界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6)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中,采取分层次、分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良莠搭配,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分层教学对基础不一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实训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取相应层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分组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1)兴趣诱导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前,课程组教师准备充实、完善的教学案例及实习内容,这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包含一定知识点及技术含量的综合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及实习任务。

2)分组学习

实践课采取分组学习,按课程模块进行分组。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试行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7)考核方式

技能考核:依据课程特色,本课程结合实训大纲及授课进度计划,适时进行考核。

综合考核:按照学院教考分离制度,参加学院期末统考。

资格认证:要求计算机类学生根据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及优势考取“网络管理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具备就业必要的职业技能。

2本课程的建设特色

2.1梯队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005年以来,课程组重新组建了年龄、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优良教学团队。本课程组的所有教师均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取“国家CeaC网络管理员”、“国家CeaC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

2.2部级的网络实训基地

2003年12月,我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确立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2007年10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了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2007年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网络技术实验室”。

2008年6月新建的“网络技术实验室”投入使用。

2.3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精品课程包含:课程描述、课程大纲(理论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图、技能结构图、教案与课件、教学指南、实训指南、教学视频、实训视频、在线测试、教学交流、工学结合等优质教学资源。

2.4易于更新维护的精品课程网站

本课程网站由2005年的传统静态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改变为当今比较流行的动态网页设计制作技术(aSp),使网站界面更加人性化。网络资源获取在一个界面完成,更加方便、快捷,网站后台的更新与维护更加容易实现,课程组的教师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更新、添加教学资源。

2.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5.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企业标准,组建“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

按职业标准,组织课程组教师,参加网管员、网络应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培训认证。

以企业工程案例导入实践教学内容,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按企业要求组织校内实训内容。

结合职业需求,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

(2)以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开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项目

1)与太原奥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针对网络技术课程的实训项目:

中小型园区网络构建实训项目

交换机调试案例

路由器调试案例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实训

2)与山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开发网络技术高级资格认证项目,学生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2工学结合的改革及实际效果

(1)顶岗实习

第5学期开始,安排学生分期分批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2)请进来

于2004年9月,成立计算机网络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及金融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指导,并承担部分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

(3)走出去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选派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高新技术培训。进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

(4)毕业设计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前能自主确立选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网络维护与管理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质量控制

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获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根据毕业生反馈意见,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本课程组及时采取分组、分层教学,效果显著。

3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程建设经验,笔者认为,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关键,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82-01

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应地,对于网络人才的需求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职业教育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基地,在专业人才培养上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不但要体现社会应用性,还要具备职业化特点。

1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状

1.1专业定位不够准确

目前社会上计算机人才缺口涉及到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网络制作等等专业领域,那么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上主要为网络管理员、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网络架构的工程师等等。然而从目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主要体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与相关企业所要求的人才标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对目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为新入职的员工提供专业培训机会显然是在浪费时间,而且提高了成本。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到工作岗位中,对于网络架构更显能力不足,比如网络架构的需求分析和设备选型,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以及服务器搭建,特别是经验性较强的故障排除往往不会受到教学的重视。

1.2专业课程设置有明显的滞后性

科技进步推进网络技术不断升级,计算机学科教学就会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加之学校与社会之间没有建立起资源流通的渠道,就会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落伍于时代。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否则就要面临着淘汰,而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入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当中。让学生更为关注社会信息,并了解网络新技术趋向,特别是当时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软件,教师都要有所了解,并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以培养学生的在专业技术领域中的持续发展能力。

2构建计算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基础专业学生的培养更为注重职业化,因此毕业离校步入工作岗位后,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虽然展开了实践教学,但是依然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因此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2.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开展实践教学,就要对于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合理配置,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质量制定教学规划。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重点教学目标,各层次相互之间要具有相互衔接性和渗透性,但是更为倾向于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特点。比如:在《网站设计》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网站设计研究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在技术运用当中学习原理性知识,同时还能够获得项目经验。

2.2建立实训基地

建立实训基地,就要建立起实践条件体系,包括校内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训基地,配备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2.2.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室的建立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建立起来的,为校内建设的企业环境。包括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都模仿了大型网络行业,以使学生可以体验未来的职业环境,提高职业适应性。学校积极地联合国内大型网络知名企业,诸如中兴、华为、Cisco、神州数码等等,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比如:高职院校可以与华为合作,开办“3Com”华为认证培训,学生经过培训并成绩合格,可以而获得由华为认证的网络工程师。

2.2.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学校作为培训基地和研究基地,可以定向地为企业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同时将企业研发工作转入的学校当中,节约了新项目研究开发成本。学校则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更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市场,以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以神州数码、华为、H3C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以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以及服务外包商等等和网络企业用户等等,都可以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对于行业市场的调查以及社会人才应用需求的了解,可以对于企业的岗位进行分析并整理行业职业标准,包括产业技术服务标准,产业作业的规范以及业务管理流程等等,都可以作为调整或更新专业教学方案的参考项,以通过更快地获取自强与优质资源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2.3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可以将网络技术专业划分为三类实践教学形式,即实验课、实训课和实践活动课。实验课所涉及的是验证性试验,通过开展试验活动,如网络配线和短线、联通测试等等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训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专业应用技能。诸如网站建设或者服务器的配置等等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课更为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创业。通过展开各种职业技能活动,鼓励学生探索专业新领域,并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3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为倾向于职业化和社会化,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社会上具有非常广泛的就业面,几乎各行各业都要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离校后,就要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要从社会工作岗位的角度对于学生进行定向培养。

参考文献

[1]阎宏艳.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0(9):129-130.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4

一、目的意义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走入课堂,但目前我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极不平衡,不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的步伐,为此我校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以计算机应用为内容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更加深入的开展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二、培训目的

今年的培训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对所有教师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使每一位参训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1、

总体目标:到20xx年9月,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中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2、分类目标

网络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维护。

②卫星资源接收管理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的接入、资源下载、信息查询、获取网上资源等。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骨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交流和学习。

其他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能制作一般的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顺利通过省继教办组织的统一考试。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1、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

网络管理人员、卫星资源接收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培训,具体内容、时间形式按市教育局安排进行,参训人员根据培训的内容临时通知。

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省继教办下发的《信息技术基础》为主要内容,学校每天定时开放计算机教室一小时以上,每周的星期二四安排辅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面授辅导,其余时间自学自练,辅导教师到堂指导。

2.培训要求

①参加市级以上的教师要自始至终参加上级主观部门的培训,回校以后负责校内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教师的培训的工作,因培训学习中不认真而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了不能报销一切差旅费外,并追究相关责任。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5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平台教育教学

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作用的必要性

1.建设校园网信息平台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教育现代化有着三大发展趋势,即教育信息化、素质化和终身化。校园信息网络能为教师的办公和学生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和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习为主上来,加快和深化素质教育。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已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与基础,充分利用校园网特别是互联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公工作效率,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跳跃式发展,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性步骤。网络的发展将会并已经在给教育引发一场深刻的革命。

2.信息网络平台的使用是学校发展的推动力

办公自动化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们临沂师范学院沂水分校不断加大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投资力度,大部分处室都有计算机,学校任意一间办公室、教室、家属院都装网络接口并方便地与internet相连。学校各办公室的日常文字处理、教务处排课及学藉管理、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设备及实验仪器等都已实行计算机管理。教师能通过办公室终端,连通校内各部门,互通接收信息,学校的校务公告也都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传输和公布。但如何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校园网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信息网络平台硬件建设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前提

近几年来,我校本着“依据需求、总体规划、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相继建成了校园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校园千兆以太网等校园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尤其校园网在推进学校办公自动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学校校园网采用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10/100mbps到桌面的网络结构,校园楼际间主干线路采用8芯多模千兆位光纤连接,对外通过电信百兆专线连接国际互联网络。以Cisco3512XL和Cisco3508GXL通过千兆口级联作为校园主干中心交换机。四个专业级服务器,分别完成internnet、校内www和e-mail服务、K12教育资源库和蓝剑电子图书库的功能。行政楼、综合教学楼、教师办公楼以及宿舍楼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使用超五类双绞线和交换机相连,接入校园网络。高档先进的信息网络硬件建设为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职工队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是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条件

1.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我校成立的信息中心,都是些计算机专业教师,负责全校现代教育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参加学校有关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负责全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维修维护等工作,保障了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

2.教职工全员培训。学校要求全校教师都能使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管理人员都能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文字、报表、电子邮件等工作。因此要求全体教职工参与有关培训,并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培训要求。一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训。在校园网信息平台建设初期,学校就制订了教师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措施,反复多次地举办等级考试的校本培训,绝大部分教师取得了等级证书,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设备使用培训。学校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中心、各楼交换机等设备,不仅要学会使用,还要懂得爱护和简单的维修。三是资源和网络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教职工学会如何在校园网络内查找、获取学科资料,以及如何使用诸如校务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K12教育资源库、蓝剑电子图系统等资源。四是课件制作培训。请课件制作专业水平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讲授authorware、Flash等课程,现在各个学科教师基本能够自主制作课件。

四、丰富和充实资源库是信息网络平台的核心

信息网络平台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校最大范围地获取和使用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上“不能光有路和车而没有货”。

1.引进先进软件和资源库。我校现有教育资源库、教师备课系统、校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10余万册的电子图书等资源。教育资源库以及部分管理应用软件,教师可以很方便的从中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资源,备课或制作教学课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所有的资源进行二次修改和开发,也可以把自己的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丰富资源库的内容,逐步建立起具有学科特点,符合学校教学特点的资源库。

2.网络下载及校际交流。目前,互联网教育教学信息众多,各学科教师经常可在其中找到可用资源,略加修改就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同时还可以与一些名校建立联系,互换课件及自主资源库,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投入。

3.自主建设。由信息中心和计算机教研室负责组织,各学科教师参与学科资源库建设,并把学校近几年的优秀论文及课件归类建库以供检索查询。目前,学校已建设了精品课程方案、英语学习网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等,图书馆子网也已实现了图书资料目录检索、远程查询、新书浏览等功能。即将建成的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将实现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在线学习答疑等功能。

4.教师业务电子档案和学生信息资源库。通过设置一定的权限密码,可以方便地查阅教师的基本情况、上课情况、教科研情况等,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各学期成绩、在校表现等各方面,为领导更方便及时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提供了依据。

五、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使用的几点认识

1.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开发网络功能。如开设学科的BBS,实现师生、生生在课外的学术交流或辅导;发挥电子邮件系统、公告板的功能,逐步向无纸化办公过渡,拓宽师生、生生交往的渠道;建立教师个人主页,使教师智能得到高度的共享;开发网上考试、网上作业、网上教学调查统计、网上心理咨询等功能,提高网络的使用价值,同时为实现今后的远程教育奠定基础。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6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综合素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网络施工人员到网络设计人员,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互通性,培养具有综合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迫切需求。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培养市场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一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培养模式的关键。

1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高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蜓点水、学无所专。

1.2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

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1.3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高职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学校如何解决这部分开支将是学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2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2.1确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通过学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不同,这类人才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各院校不能照搬照抄,盲目跟风。

2.2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实训教师,实训基地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等问题,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另一种方式是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it人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与人合作交际的能力。

2.3让学生改变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现状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体现。所以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仍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技术性的职业能力。只有综合素质比较高、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改革的关键。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在注重学生技能、动手能力的锻炼的同时,注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7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高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就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职两个层次,部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数十所院校的精品课程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内兄弟院校前期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2-3],大多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我校是一所有着二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组)建设和改革新路子,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高职毕业生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1网络技术岗位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工作岗位呈现多样性。it行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1.1技术更新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能力去适应其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学校2~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本身比较短暂,如何兼顾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在岗知识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实践能力要求高

与其他it技术岗位类似,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学生无论从事的是网络组建、网络运行、网络开发,还是网络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网络技术、掌握典型网络设备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注重应用。这就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真实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为实践教学空间,立足应用能力的培养。

1.1.3知识的复合特点明显

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一定计算机科学素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外,另外具体岗位类型的细分,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提出了一定的复合要求。比如,从事网络应用,如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比较熟悉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1.2网络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规格分析

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3年,多年来,先后为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it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先期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典型岗位调查中,我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中小型miS系统程序员等6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各自应重点培养和训练的核心专业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从实际岗位的需求看,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如表1所示。

2“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实践

表1的网络技术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分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组的体系构建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体系设计

从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设置,既要突出未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兼顾未来从事其他it技术工作学生的需要[4-5]。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图中“*”课程系选修课)。

为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组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图1中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2.1.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3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pC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这一模块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全部课程为必修课。

2.1.2计算机网络基础(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典型网络技术的基本专业素养。该课程作为网络技术课程组中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实验”的形式组织,实验部分可分为模拟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和真实环境的开放性实验两类。

2.1.3网络基础架构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实用组网技术和pDS与组网两门课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换技术为重点,以著名网络设备厂商的典型设备为背景,学习、掌握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使学生熟悉业界主流网络基础设备的应用;后者为选修课,供有意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该课程中通过典型组网案例的分析、课程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一般中小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接入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2.1.4网络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环节

由“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实训”以及“网络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构成。该模块强调的是网络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属于提高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前述3个模块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训练网络综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课程的优化与重组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兄弟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1)课程应用性特点尚不鲜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国内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Si/Rm七层模型为主线加以组织,“学院”气息很重。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问题特别突出。过于强调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显然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实际不相符合,导致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现状严重脱节。

(2)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呆板。

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授+验证实验”的教学形式。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看,这本无可厚非,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现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过多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的风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特别是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如坠云雾,师生难以互动,学习趣味索然。

(3)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许多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实践背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授课只能纸上谈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更新,使课程教学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4)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滞后。

受专业建设时间和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单纯依靠普通计算机机房开设基于模拟环境(如Boson、packettracer等)的网络基础实验,使得学生在网络技术诸多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受到很大制约,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首先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等著名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的教学贯穿于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强调学以致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周边网络、通信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新路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以验证性基础实验、案例式组网实训、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实际岗位实践等形式,充实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

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引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前期已开展的“网络设备调试员”培训考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数码等著名网络行业资格证书,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块,凸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胆摈弃了传统的oSi/Rm模型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新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一般知识基础、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技术应用3个层次,兼顾了网络与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网技术、tCp/ip原理与技术和internet典型应用等4个重点,如表2所示。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我们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首先在实践教学内涵的充实上,初步构建了以下较为完善的体系。

(1)网络基本原理实验:以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采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Ciscopackettracer、Boson等)相结合的实验方式组织开展。

(2)典型案例综合实验:在校内“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及校外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爱得发网络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别组织实施。

(3)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实习实施,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聘请了十余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本系教师在配合外聘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2.4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取证的有机融合

为了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与相关课程组建设加以融合。相关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下:

(1)网络设备调试员(管理员)技能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该证书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规格,学生修完该课程,完成全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2)CCna、HCne、DCne等行业通用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上述证书的部分教学模块供学生课内选修。学生修完本课程,选修网络技术课程组后续课程,或利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结构,经过短期培训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3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来,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组建、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工作。限于篇幅,课程建设其他层面的工作,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本文没有系统介绍,留待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报告。

鉴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我系前期开展的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组建设工作,尚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许多改革实践,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2003-4]./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3]张继山,杜玉桥,王坤.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4-55.

[4]尹德志.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周鸣争,汪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Competence-orientedComputernetworkCourseGroup

Development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FanYi-ming,QinBen-tao,LiLin-jing,ZHenGYue-zhai

(Departmentofinformationandelectronicengineering,westBranchofZhejiang

Universityoftechnology,Quzhou324000,China)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秦燕妮(1975-),女,湖北红安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和计算机。(湖北黄冈438002)聂建文(1957-),男,湖北黄冈人,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湖北黄冈4380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43-03

当前,全国的计算机网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许多单位为了满足特定的工作需求和提高工作效率,都已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但真正能够做管理网络和网络工程的人才却极缺乏。高职教育的目标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有别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应挖掘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计算机网络教育指明方向。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与用分离。许多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后仅知部分支离破碎的知识层面和简单的oSi七层模型,无法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

第二,无充分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教学过程枯燥。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束缚,不能根据个人情况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及内容。不少学校教学方式陈旧。

第三,课程体系及内容不完善,教材滞后且实用性不强。课程体系及内容陈旧,学生使用的教材滞后,学生从教材上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多已落后,毕业后自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第四,实验实训条件不够。高职教育当前都很重视实验实训,但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置落后、设备不足,从而导致教师在安排实验时迫于条件限制只安排简单实验,复杂的实验不能开展,就算能开出几个实验用的也是普通计算机机房。

第五,师资力量不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因各个地域教育差别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通过自学及培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可有些学生以前没基础,要从头学起。但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第一,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就业层面,职业教育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为五大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网站和网页课程模块、网络工程课程和网络管理课程模块、数据库课程和程序设计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包含计算机领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以外能力培养;网站和网页课程模块包含网页设计和网站建设技能培养;网络管理课程模块包含网络系统的管理能力培养;网络工程课程模块包含网络施工和网络安装和调试的能力培养;数据库课程和程序设计模块包含应用系统开发和网络编程的能力培养。教学计划结合网络技术应用及发展,应做细微调整,把急需的技术纳入教学体系,比如Linux课程、无线网技术、交换和路由技术等。如图所示:

充分考虑模块间的相互支撑及相互渗透的关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不同的知识模块可对应相同的能力模块,相同职业岗位应具备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来支撑。所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明确各模块之间的前承后续及互补关系,充分考虑各模块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不是片面孤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整个基础课程体系是由素质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两部分构成。“两课”数学课程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计算机专业的要求灵活调整,不必学得太深。体育、法律的开设是确立良好的身体和思想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外语课在网络设备的调试及操作中极其重要,很多网络设备、技术来源于国外,如Unix等操作系统、Cisco的设备和技术等,会遇到大量的英语词汇,所以英语教学要贯穿始终。

通过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应用及需求状况的综合考虑。可最终确定包括计算机基础原理类、系统维护与管理类和网络编程实现类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专业技能学习是否需要为衡量技术基础课开设的依据,尽量少讲纯粹的理论,直接砍掉数据结构、计算计原理这样的课程,在技术基础课中高职所有专业都应增设“专业导人”的内容,以参观、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让学生在入学后了解日后从事工作的性质、发展方向、岗位特征等,确定培养目标从而有选择、有目的地学习。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强调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延伸,提倡知识和能力的互补作用,处理不好两者关系,学生就找不到适宜的岗位,出现有业无人就业的状况。

第二,导舰策略设计。建立相关课程学习网站,考虑学生缺乏教师现场指导,易出现迷航现象,设计导航策略非常重要。建立菜单导航、提示导航、知识点导航、跳转关系导航及导航图导航等方式,借鉴资源管理器中查看文对课程调整与重组进行导航设计,以伸缩列表nil折叠大纲及突件和文件夹的方式来建立导航条,将信息检索、导航、资源管理三种方式统一起来,设计体现了网络课程的学习特点。

三、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综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构筑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师授课录像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配以VB编程技术、5D动画开发课件,结合必要的课堂板书,课件设计利用VB编程技术和3D插入大量动画和图片,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复杂抽象的工作原理。教师自行开发教材,相应习题、学习指导、实验实训指导书资料等,并开发立体化的教学包如配套的电子教案、视频讲座等,便于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第二,利用校园网及internet开展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性很强,实时展示非常重要,可在实训及授课中对计算机学科带头人的授课全程录像,加工整理成流媒体的格式,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教师授课用的ppt及调用的动画文件及教学大纲、教案、习题等一起上传。学生切身体会到网络的应用及功能,给学生布置课题及作业,通过网络论坛探讨网上查资料完成,并在网上提交,教师进行网上指导和答疑,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明白了学习网络的实用性及重要性,便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第三,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手段包括实地参观考察、案例讲解、现场教学、实训等,教师编写详细的实训指导书,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安装与管理以实训指导书为指导在网络实验室进行,这样就有的放矢地确保了实训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课堂外教学可实地参观考察,完成课程设计,达到学以致用,使所学与实际环境相结合的职业教学目的。

四、工作任务为目标的网络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将典型的工作任务确立到相应实训项目当中,综合职业能力目标的强化以过程的训练得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要工作任务有网站整体设计、网站数据库设计、网页交互设计、网站的维护与测试、网络设备选型、网络规划、网络安全配置、网络工程实施、VLan路由配置、网络施工管理、网络终端与客户端维护、日常监控等。须建立相应的实验实训室来完成以上工作任务。

第一,网络程序设计实训室。安装有微机与高性能服务器和oracle,SQLServer,windowsServer平台等关系型数据库,可安排实训任务,并配备数种集成开发环境与开发实用工具。此实训室用于网络信息系统及网络数据库系统相关的实训、应用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活动。

第二,网页设计实训室,建立Linux和windowsServer平台,安装有网页制作和图形处理软件,可完成相关系统安全类实训和复杂的网页设计。

第三,网络综合实训室。开设的课程有“网络管理与安全技术”“Cisco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工程”等,可完成交换机管理和配置、路由器管理和配置、网络接入的管理和维护、无线网络的维护和组建、Vpn网络管理和实现,提升学生网络管理技能。

第四,综合布线实训室。可安排的学习及实训课程有“建筑智能综合布线”“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网络结构化施工及布线”等。此实训室可向学生展示综合布线的设备及线材,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并配置若干类型插座及配线架,布置光纤及跳线、超五类Utp与Stp线缆、六类线及大对数电缆,可实现综合布线介质、综合布线设备、智能大厦综合布线及信息模块压接技术等实验。

第五,网络虚拟实训室。网络虚拟实训室综合不同技术及设备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实训集成环境。学生通过网络中虚拟的环境,可进行远程控制,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浏览器完成各种虚拟实训、实验任务。该实训室设有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故障诊断、网络工程与布线、计算机网络原理四个实训分室。

第六,操作系统实训室。主要开设“Linux网络管理”“win?dows2000Server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的实验实训任务。实现路由器或交换机的基本设置与作用、windows2000Server简单管理及安装、DHCp服务器常用网络命令与安装管理,掌握LinUX操作系统及网络平台的实际使用及建立。

五、工学结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第一,学生毕业综合实践应不少于480学时,包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较长的职业环境中锻炼,以获得真正的工作体验。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把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合为一体,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职业技能得以全面熟悉,通过指导、观察、学习、思考,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实际演练,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网络的安全防护的能力,而且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岗位工作间的无缝衔接,促使学生提早进入角色,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引导学生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课外指导与课内教学一体化。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外延,同时又有助于创设校园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而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第二课堂活动包含行业发展专题讲座、专业参观、专业调查、专业观摩、各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比赛、成立职业技术协会及技术技能推广活动等多种形式。第二课堂以开发学生对本专业技能和兴趣为着力点,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提高网络专业综合素质的项目和活动。多方面帮助及引导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和技能训练,发挥学生特长、开发智力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职业技能及意识。要着眼于行业发展,不局限于在校内进行活动,让学生走出去,专家请进来,使专业与行业接轨。要针对某一学生群体、某一现象、某一技能、某一任务等提出活动计划,只有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参与学生都能明确活动目的,才能保证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完成各自任务,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引入了证书教育,通过合作模式引入tCSe,CCna,Linux认证等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

六、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第一,师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通过引进、培养、聘任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建设一支热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热爱本专业教学工作,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还要建设一支来自计算机网络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以满足教学和校企合作教育的需要。

第二,建立校企联合育人机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成立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年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专业课教学、实训安排、实习指导、课题研究等项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还将不断增加新成员,以保持它的活力。

第三,相关配套政策。为鼓励教师积极投入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应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以奖励教学水平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肯定教师在重点专业教改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在职称评定、国内外进修及职业资格培训等向重点专业给予倾斜政策和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耀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9

关键词:实践考核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1绪论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wifi、4G、物联网等网络技术快速普及,互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同时计算机网络应用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各领域。随着物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实践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探索与实践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加快创新型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培训。

2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技能实践与提高有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等学校硬件和软件的局限性使得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课程要求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it行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综合实践能力还是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许多学校实践课程也根据市场需求及就业岗位具体要求做出调整,如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增加了《网络工程师综合实训》、《网络设备安装及配置》、《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但由于网络实验室没有及时更新改造,无法添置新的路由设备及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设备,导致无法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相关的实训内容只是通过模拟软件来实现,或只是讲解理论部分,无法让学生很好的完成实验实训技能部分。这样很明显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课外实践课程无法保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不得少于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十,其中课外实践课程也占有百分之十以上。如本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外实践课程总课时有1102学时,其中包括有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关键的实训环节,专业课程的课外实践课时有172学时。但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往往无法达到实践的预期效果,因为课外实践实训基本都是安排在校外实习基地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实训单位,因此指导教师在教学监督与检查方面没办法落实,有时跟踪也不是十分到位。在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中,也无法落实足够的企业岗位给每位学生实践锻炼。使得学生的课外实践课程无法保证达到预期的效果。

2.3实践考核不科学实践教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的考核主要不同是实践教学的考核要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的考核。应用型人才教育更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围绕着社会行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许多的课程设计都是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延伸到课外的自主开放实验及校外专业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的培养。特别是计算机及物联网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速,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要同步更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依然占据目前的课程成绩考核,如一般教师都偏好于闭卷考试或进行单纯的理论考试+实操考试方式,也有些教师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权值,有些任课教师就随意让学生提交学习心得等等。这些考核方法与方式都不能科学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3物联网环境下实践教学改革

3.1改善实训条件在物联网环境下要培养出高规格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办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实践教学的实习及实训质量。为此,首先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充分保障实践教学课程的实习、实训条件,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能真正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本院为例:日前,在学院新实训大楼新建“网络服务器实验室”、“网络路由交换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等,同时计划采购一批网络服务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这样可进行服务器配置、网络规划与设置、网络工程技术实施等实习实训;在综合布线实训室搭建有实训模拟墙、机架及配件、程控交换机、理线器等,可以完成室内水平工作区系统实训及弱电井垂直工作区系统实训等项目,这样充分改善了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要求,如《网络工程师综合实训》、《网络设备安装及配置》、《网络工程技术》等课程的实训环节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3.2加强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项系统及复杂的工程,只有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再配套相关的法规、政策的有力保障,才能确保较高的质量与成效,取得应有的实效。近年来本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推进学院转型创新发展,各教学职能部门积极与企业充分合作,适当处理校企深度融合关系,积极拓展“校中企,企中校”模式,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平台。今年本院相继与广西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广西科友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尝试了校企深度合作,极大改善了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的实践实训条件,同时可安排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课外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其中广西区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已在本校新实训楼搭建了实验室,将部分评测设备安置在学校实验室中,这是真正意义的“校中企”,方便学校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近两年来,本院与南宁智全教育公司签订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极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课外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目前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考核方式的多元化为更好激发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综合技能和创新能力,更加有利于适应it市场人才需求,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及岗位技能需求,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同时根据实践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灵活的考核标准,使得实践环节的考核更加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制定如下几种考核方法。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考核。目前应用型人才培训强调“双证”教育,强化学生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考核,学生可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络工程师考试”、“网络管理员考试”等,这样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实践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②实践技能考核。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实践教学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实践技能其实就是动手能力或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考核的方法通常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教学要求及实训重点,围绕某技能点展开的实践性考核方法,如设计一个网络故障问题,或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设计一个服务器系统等,让学生去诊断与修复故障。这样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③项目实施考核。项目驱动教学方式是目前人才培养的一种典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动手实践活动,是一个真正的创造性实践技能锻炼活动。参与的学生通过项目实践活动,切实理解和掌握课程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切身体会创新实践的乐趣,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一般可采取项目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证报告、撰写工程文件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如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实训课,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撰写符合标准的网络工程招投标书和项目施工方案的形式,取代原来的传统理论考试。

4结论

本文以培养出适应于物联网市场需求的网络人才为目标,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和加大实验室建设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王素芳,王小伟.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1).

[3]杨冰,邓曙光,肖卫初,田旺兰.基于物联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1):83-84.

[4]毛建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167-168.

[5]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张强.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9):9-11.

计算机网络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

1.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背景

网络技术专业是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一些中职学校也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而从事网络服务的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中职毕业生却很少,他们理论水平欠缺,动手能力不尽如人意,不能独立开展“建网、管网、用网”工作。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处于一种窘境状态,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理念未更新,缺乏对网络技术教育的职业化、专业化、实用化的认识;二是专业定位不清,很多中职学校未能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三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缺乏适合中职网络技术应用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缺乏工作过程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四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不能做到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五是教学模式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未能有效开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怎样为社会提供合格的网络技术“准员工”就成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就此问题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中职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的策略和措施,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

2.1专业内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又称网络构建(简称网构)。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相对本专科较低。其主要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信息安全与维护的初、中级网络技术应用型操作人员。

2.2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通过市场调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三个职业方向:网络工程施工、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站建设与开发。由此,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培养“准员工”三个职业核心岗位的能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网络管理与安全监控能力、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能力),逐步形成胜任企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工作需求的“建网、管网、用网”三项职业技能。

3.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的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必须树立“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根据企业用人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以项目教学为主线的“企业引领、项目训练、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企业引领,可以使师生了解技术发展方向,紧跟行业的发展,同时依托本地通信公司和网络集成公司获取市场的岗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得中职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无缝接轨。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要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引入企业工作规范和评价标准,构建由课程项目、仿真项目、工学结合项目、企业项目组成的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从模仿到应用”的递进式训练,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在“学项目做项目”,全方位锻炼学生“做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学生岗位操作技能。

工学交替则是除了国家规定最后一个学期必须要企业实习外,前五个学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穿插到企业实训。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所学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于工作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这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使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跟企业岗位实现零距离的无缝对接。

4.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的教学模式

4.1课程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课程项目(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将理论教学内容、形式与实践技能教学、训练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具有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模块化的课程设置、项目化的配套教材、双师型的师资、社会化的质量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与做一体,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掌握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是由一系列工作任务组成。此类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以任务为驱动,按照“确定任务一制定方案一确定方案一实施方案一检查控制—评估反馈”六个典型的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开展协作,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项目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操作技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4.2仿真项目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仿真项目(综合训练项目)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它是通过充分的行业调研,总结提炼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员、网络布线员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典型知识技能,将实际的工作内容纳入仿真项目教学中,保证学以致用。

仿真项目教学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学生独立或分组的形式完成资讯、工作计划制订、工作任务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要组织学生分组协作工作,引进团队竞争机制,在协作中树立团队精神,在团队竞争中促进集体思考、发挥个性、优势互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和谐与发展的前提下使提高项目工作质量,提升职业岗位素养。

4.3演练项目教学采用校外实训教学模式

演练项目(工学结合项目)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是以企业的实战项目为内容、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开放式实战项目。

计算机网络专业与校外企合作,运用企业的硬软件环境,安排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的骨干教师,联合企业的项目工程师共同指导实训,按照项目实战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实施项目实战实训,时间集中,独立考核,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正确的工作方法,掌握项目实战技能。这种校外实训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减小学校教学与工作过程的差异,使中职学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演练项目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职业倾向,指导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角色投入到工学结合项目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个性化的发展。

4.4真实项目训练采取顶岗实习

真实项目(企业项目)训练是实践教学递进体系中最高形式,使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应用于工作环境,使学生得到一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基本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提升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独立解决企业项目工作中,训练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不畏艰难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提高了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为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递进式的不同阶段的项目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将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从掌握课程转移到对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能逐步胜任更高层级的职业岗位,保证了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5.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培养的课程体系的确定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要按照“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区域网络应用实际的课程体系。

5.1岗位能力与应具备的技术分析

我校与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公司以及一些中小规模的网络集成公司合作,了解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明确网络技术专业“准员工”应具备的技术。

5.2确定本专业职业行动领域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应具备的技术,分析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提出的行动能力,分析学生基本情况、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等,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来设计职业行动领域。

根据分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行动领域有:综合布线、有线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维护各类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用户终端、网络安全管理、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与应用等。

5.3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工作过程和技能训练,设置职业行动领域课程及课程标准,再依据职业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教学项目(课程项目和综合训练项目),将教学项目按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整合成职业行动领域课程。

职业行动领域课程是基于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并以项目、任务等作为课程的实现形式。同样,我们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中各门课程以项目化形式呈现。职业行动领域课程模块与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组成了培养中职学生成为“准员工”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之后,我们邀请省内外企业技术专家、一线技术人员、相关教师进行论证,对课程体系进行研讨,确认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的生产实际的吻合情况,提出专业课程标准建议。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5.4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员工”课程实施方案(示意图)

参考文献:

[l]刘昭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9,l1

[2]伍珍丽.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初探与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2011(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