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养殖技术十篇农业养殖技术十篇

农业养殖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2:05

农业养殖技术篇1

1.1产业结构方面

多样化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包括林业、养殖业、水产业和畜牧业等很多形式。受产业结构多样化、分布不平衡和政府扶持资金不充裕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标准化水平较低。尤其在养殖业方面,不仅养殖技术水平低下,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缺乏实质性目标引导技术创新与发展,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难以形成比较集中的结构,产业化经营无从谈起。

1.2农业技术方面

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的投入一直十分有限,技术创新缺乏力度。从现阶段的养殖技术发展实际来看,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养殖技术十分有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水平低下,缺乏环境控制能力,专业养殖技术人员短缺。个体养殖农户的整体素质较差,整体经营缺乏实力,这些都成为制约养殖技术发展的影响因素,难以适应现代化农牧业发展的要求,难以生产出高品质的畜牧养殖产品。

1.3市场经营方面

受养殖技术水平低下的影响,养殖业整体结构十分分散,基本属于个体农户经营,难以形成规模,这就为实现产业化经营带来了制约因素,难以推动农业发展。养殖业缺乏龙头企业,难以产生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国际市场比较,养殖产品规模化出口产量太低,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低。同时,养殖户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很多时候属于盲目养殖,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收益,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并且缺乏专业化组织能力,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主体地位缺乏明确性,缺乏市场竞争力。

2加强养殖技术提高的策略与积极作用

2.1政策上

加强养殖技术管理组织结构构建,制定养殖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出台与养殖技术建设的相关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与当地养殖业相适应的技术标准。大力倡导养殖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扩大外资引进。积极发挥先进养殖技术设备的作用,对陈旧的设备及时更新。重视从技术层面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对现有的技术水平加强巩固与发展,熟练掌握新技术,通过养殖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2.2养殖技术上

结合我国不同种类的畜禽养殖推广相关的养殖技术,加强配套设备的建设,推进养殖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降低环境污染,采取有效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加强应用推广产品冷藏保鲜设备。各地区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举办养殖知识、养殖技术和职业素质等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加强监测系统完善,为提升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创造可靠的条件。

2.3经营方面

过硬的技术水平是养殖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也是打响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加强养殖业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更要对一些技术水平低的专业户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克服狭隘的小农经济思想意识。强化和完善产业链建设,促进养殖专业化水平提升。加快养殖产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宽养殖产品销售渠道,转变养殖户经营方式,为实现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3养殖技术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农业养殖技术篇2

论文关键词:巴西翠龟及其人工养殖技术

 

巴西翠龟是龟类中的优良品种,原产美洲,现引进我国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此龟有两个特点:一是乌龟不乌,色彩斑澜,头部有红色及纵向淡绿色条纹,背部呈深绿色带规则几何图案,圆周裙边似花蝴蝶翅膀农业论文,腹板处有黄、白、黑相间的甲文字式花纹,且每只龟不尽相同。二是运动活泼,比一般龟好动而且速度快。观赏价值高。

一、生活习性。巴西翠龟喜食动物性饵料,如红虫、小鱼、小虾、蚌、螺、蚯蚓、瘦肉等。在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食植物性饵料,同时,还能忍受长时间的饥饿。

二、饲养设备和环境条件。

只要有水源、光照,一般家庭都有条件饲养。如果专业户饲养,最好是搭棚建池核心期刊。饲养容器可用一般的水缸、水盆、塑料盆、玻璃缸、水池等,只要能储水又不能使龟外逃即可。幼龟(50克以下的)可用平底盆养殖。一个普通脸盆可养3对左右。一个大号塑料盆可养10对左右。盆要倾斜放置,使一边水深一边水浅,1/2盆底无水。青年龟和成年龟可用水泥池饲养。新建的水泥池必须进行冲洗,晾晒多日后方可使用。1平方米可养大龟10对左右。

三、繁殖。

1、繁殖方式:其繁殖方式为卵生,一年能产3至4次卵农业论文,在自然环境的温度下进行孵化,也可进行人工孵化。一般5月底至8月为交配期,6—9月为产卵期,夏至左右为产卵盛期。母龟年产卵45只左右,最高的达80—90只。

2、雌雄鉴别:同龄龟中雌龟要比雄龟大,尾巴细小,腹部平或较凸,雄龟尾长而粗,腹部内陷凹形。刚出壳的幼龟不易识别。

3、孵化方法把卵放入铺有湿沙的透气漏水的木箱内,湿沙厚2—3厘米,把卵排在湿沙上,卵与卵之间相距3厘米以上,然后卵上再盖2—3厘米厚的泥沙,箱口盖上木板农业论文,3—4天检查一次,如果沙子干燥要淋水,保持沙湿润。在24—35℃气温下,一般经过50—70天左右的时间,小龟就破壳而出。

四、饲养管理。

1、定地喂食每天要定时投料,使其养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后,到时必定前来觅食。

2、定时喂食:在气温20—25℃时,每次饲料投喂量占体重的5—10%左右。气温高时,投食量要增加一些。

3、定位喂食即固定一个或数个饲料台,一经固定,不要随便改动核心期刊。

4、定质喂食即饲料要多种多样、新鲜,不能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5、水质管理应经常换清洁的新水,以保证良好的水质。龟池的水位深浅应随季节而增减。气温低时要浅水农业论文,以提高水温。夏季气温度,要深水,以免烈日曝晒。

6、冬季管理冬季要保持水不结冰,可以将龟池用塑料布盖好。如放养在盆内的,需把盆移入室内。水温14℃左右转入冬眠。

五、病害预防。

农业养殖技术篇3

关键词:农村畜牧;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大力应用及普及,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农民收入低、养殖人员少等现实问题,对养殖业的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推进性作用。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技术性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推广及应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其自身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

1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养殖和技术性养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所以促使畜牧养殖技术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行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畜牧养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养殖方法的有效保存和利用,但是却逐渐限制了新型技术的推广和实施。技术性养殖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传统养殖产生一定影响,很多使用传统养殖方法的农民不能适应这种改革和创新,导致多数农民拒绝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生态鱼塘就是畜牧养殖技术的一种体现,主要是指通过在塘边种植树木,池塘里养殖鱼类,池塘附近养殖一些牲畜这种可循环的养殖方式来进行,逐渐形成一种畜牧之间的生态平衡[1]。但是如果以传统养殖方式来看,这三种之间都是相互分开的,并不能够结合在一起,导致传统养殖方式的农民并不认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养殖技术。与此同时,由于畜牧养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大,而对这种技术的认识很不是很普及,导致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养殖者能够从根本上了解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特点。在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特别是当前媒体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可以将畜牧养殖技术的优势与媒体行业的宣传手段进行结合。媒体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将畜牧养殖技术的应用成功案例展示出来,或者是利用报纸期刊来进行一些专题的报道等等。这样能够利用多元化的方式促使畜牧者对畜牧养殖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实现对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普及应用[2]。另外,政府要加强对应用畜牧养殖技术的扶持力度,对于一些已经利用畜牧养殖技术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基础支持、资金扶持,而对于一些仍然在矛盾和犹豫的农民,可以安排一些专业性的讲座,来提高农民对畜牧养殖技术的认识,促使广大农民都能够走上畜牧技术化养殖的道路。

3结语

当前,科学的畜牧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业正在不断的适应和相互协调当中,虽然在推广以及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徐文科.农村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及其应用价值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21-23.

农业养殖技术篇4

关键词: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建议

1基本情况

湖南省新化县总面积3642km2,辖26个乡镇、2个林场、1个办事处和1个开发区,1188村级机构(其中行政村1142个、社区46个)。该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属亚热带气候,地貌属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脉耸峙;东部低山或深丘连绵;南部为天龙山、桐凤山环绕;中部为资水及其支流河谷。据新化县统计年报显示:全县2014年底人口147万,养殖业所占农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1%上升到2014年的65%(达65亿元),养殖业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第一大产业。2015年全县出栏(笼)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分别为166.6万头、10.2万头、11.9万只、571.9万羽,同比分别增长4.6%、9.6%、6.3%和3.3%,水产品3.1万t,同比增长6.9%。

2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的设置与管理

2.1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的设置

新化县没有设置村级农技推广机构。2007年以前,也没有村动物防疫员,更没有村级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均由原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负责。自2008年4月,农业部发出《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农医发[2008]16号),乡镇才聘任兼职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新化县则按3~4个行政村配备1个村防疫员,并由兼职村动物防疫员履行村级养殖技术推广职责,1名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负责2~5个村的动物防疫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2.2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的管理

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由乡镇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即乡镇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站管理,县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即县畜牧水产局负责业务指导与培训。乡镇养殖技术推广机构对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动物防疫员)采取聘用制管理形式,签订完成责任区域养殖技术推广任务(防疫任务)为内容的劳动合同管理模式,每半年进行一次验收与考核。

2.3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的报酬

鉴于新化县是部级贫困县,自2008年起,聘用的村级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动物防疫员),县畜牧水产局将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贴,按每村每年600元的标准,报县财政下拨至乡镇财政所,由各乡镇财政所统一负责发放。之后,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补助逐年增加,2014年每村每年增加到1500元,2015年仍然维持在2014年的水平。县财政没有配套拨付经费。各乡镇根据各自的财政状况,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对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动物防疫员)实行奖励或补贴方式,保证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动物防疫员)报酬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报酬最高的每人每月达1300元,以尽量稳定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

3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现状

2015年全县除有村级动物防疫员321名,同时兼任养殖技术推广员,没有村级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平均每人要负责近4个村动物防疫工作和养殖技术推广工作。

3.1人员年龄日趋老化

从表1可以看出,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人数出现递减趋势。2010年364人,2015年为321人,5年共减少43人,减少比例为11.81%。由此说明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流动性大,不稳定。从年龄结构上看,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日趋老化。2015年30岁以下的村防疫员仅占5.6%,比2010年下降了5.41%;2015年50岁以上的占42.37%,比2010年上升了5.74%,其中,2014年年龄最小的24岁,年龄最大的74岁。

3.2文化程度较低

从表2可以看出,具有大专学历的仅有16人,占整个村动物防疫队伍的4.98%,其中兽医及相关专业的只有12人,占3.7%,具有兽医及相关专业的中专学历的42人,占比为13.08%,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比例高达42.68%。

4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4.1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仅设到乡镇一级,没有设置村级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新化县作为养殖大县,也是生猪养殖全国百强县,有稻田养渔、基础母牛扩群以及草食动物新技术推广项目,牵涉面广。在这一情况下,赋予兼职村动物防疫员履行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职责,但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随意性大。

4.2工作报酬低,队伍不稳定

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的报酬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和各乡镇财政发放的补贴和奖励,付出的劳动与报酬不成正比。一方面,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工作量的不断增加,工作强度和工作报酬反差更大。许多年轻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改行或选择外出务工,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更不愿意做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工作。相当数量的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由村干部或村医生兼任。

4.3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

当前的畜牧水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既要做好动物免疫工作,又要负责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因新化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履艰难[1]。大部分乡村是山地地形,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畜牧业生产条件落后,养殖户分散居住,大多数草食家畜养殖业建设在没有公路的山坡、河谷,技术推广员来回奔走,劳动强度大。另外,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对新科技新知识接受能力差,科技推广起不到应有的增产增收效应。

4.4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差

全县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人员中,51岁以上的136人,占总人数的42.37%,甚至有些70岁以上的仍然工作在一线,年龄普遍偏大;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2.68%,兽医相关专业人员54名,仅占16.82%,大部分仍然是子承父业。队伍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较差,业务技能不高。

5加强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5.1建立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含养殖技术推广)

1)建立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属于社会公益性质,其工作开展的好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政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建议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整合全县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林业和扶贫等涉农部门在村一级的农技推广力量,以现在的村动物防疫员队伍为基础,建立村级农技推广队伍。制定操作性强的《新化县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管理办法》,对村级养殖技术推广的内容、标准、机构、人员、经费等相关内容进行明确,每村配备一名兼职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员;各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和财力,进行相应的补充与完善;将村动物防疫员的报酬与村级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有机结合。2)明确村级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实行县级涉农主管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2]。明确由县级涉农主管部门负责考试考核、技术培训、建立档案,会同财政部门开展工作督查、安排落实经费;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聘、管理、年度考核、及时补充后续力量等工作。3)设立村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资格与通道。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明确村级农技推广人员的资格条件、评定标准;建立村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标准,开辟村级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将村级农技推广人员纳入政府工作管理和服务对象,促进对村级农技推广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5.2加大投入,保障村级养殖技术推广队伍稳定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家财政补助标准,由省、市、县三级财政按1∶1∶1的比例进行补贴,并将村动物防疫员队伍补助纳入各级财政预算。2)由县级财政部门将村级农技推广经费列入预算,切实解决村级农技推广队伍的工作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等问题;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村级农技推广队伍能够稳定、有效地开展工作。3)加大投入,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区,发展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转变重防疫轻发展的观念,打造地方优势产业,强化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作用[3]。

5.3建立村级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进出渠道

1)建立村动物防疫员选聘与退出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聘用机制,规范选聘程序,对现有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员)员进行考核清理,对不能胜任的不予聘用,对能胜任的签订完成责任区域养殖技术推广任务的劳动合同和责任书,聘用时间最少为不少于3年,一般以5年为期最适宜。优先选聘大、中专毕业生,最大限度地吸收科班生进入队伍。2)拓宽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进出通道。通过“三支一扶”的支农专项、“特岗计划”和大学生村官等途径,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4]。同时对具备较高专业管理才能与专业技能、又符合必备条件的,按照规定程序选聘到乡镇包括畜牧水产动物防疫站的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或推荐到村组任职。

5.4整合培训资源,加强村级农技推队伍培训

1)整合培训资源。建立由组织部、人社局、农办、农业局、教育局及相关部门参与的培训协调机制,加大对师资、设施、经费、培训对象等的统筹调配。2)确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因地、因人、因时确定培训内容。因地就是围绕特色产业举办培训,实现培训为当地经济服务;因人就是对口培训,注重实用;因时就是根据时令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使培训不与实时农业生产脱节。3)改进培训方式。由县畜牧水产局与县农职中学及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联合举办培训班形式,采取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农技推广员进行培训;建立互联网络技术培训平台,推广远程教育[5]。4)创新培训与服务管理模式。采取“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培训+小额贷款服务”、“培训+就业服务”的方式,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参考文献:

[1]胡瑞法,黄季馄,李立秋.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管理世界,2004,(5):50-57.

[2]邵振中.关于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4):76-77.

[3]龚国斌,刘应高,伍光文.新化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CD].基层农技推广,2015,3(11):12-14.

[4]隋丽丽,解晓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J].教育与实践研究,2011,(7):222-223.

农业养殖技术篇5

关键词:农业三新工程;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91-03

近年来,受生猪养殖利润丰厚的诱惑,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生猪养殖中。如何确保生猪养殖场养猪的数量与质量,发展养猪循环经济,实现资源整合重组与农民富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虽然养猪生产发展势头良好,品种质量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猪场选址不科学、场内布局建设不合理、养殖条件落后、饲养管理不规范、兽药滥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偏低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

盱眙县是生猪养殖大县,荣获江苏省“生猪调出大县”称号。生猪养殖一直是该县的主导产业,生猪养殖量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疫病和粪污对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加大,严重制约着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生猪健康养殖,投入奖补资金用于引领龙头企业、大型养殖场发展高效健康养殖,而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由于各种条件制约难以获得奖补资金扶持来发展高效健康养殖。通过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实施,众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得到项目实施单位的技术扶持,更好地解决了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难题。

1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与制度设计

1.1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目标

农业三新工程是江苏省实施科技创新与人才强农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其主要目标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实现农业重大技术推广全覆盖,通过科技进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科技竞争力。

1.2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设计

为提高项目实施效果,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强化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制度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印发农业项目督查和验收管理规定的通知》、《江苏省省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新工程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规范了项目申报、实施、监管、验收等各方面的行为。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请、科学评审、专款专用、绩效评估的原则,要求设立项目领导小组,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首席专家监督指导和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实施制度。

2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项目

2.1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行重大技术推广协作组制度

江苏省每年根据产业或重大技术推广需求设立若干技术推广协作组,每个协作组设立一位首席专家,指导各项目单位(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相关技术集成推广,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应用。盱眙县于2012年6月申报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集成推广“项目,在项目申报时便与项目试验示范场签订合作协议,组建相关的执行专家技术团队,开展项目方案的制定。项目获批后,积极开展相关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设立项目基地标识牌,进行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2.1.1协作组首席专家及其团队的监管指导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项目协作组通过组织专家团队项目单位的执行专家、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和养殖场负责人的培训、座谈,到项目单位试验示范场指导技术集成,定期听取项目单位的汇报并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评点,推进项目实施。

2.1.2形成汇聚协作组专家团队智慧的三新工程项目的技术指导要求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实际,要求项目单位围绕以下要求的方向开展生猪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①养殖环境优化、种猪种质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入手对影响其猪群健康生产的相关环节进行HaCCp分析,测试相关环境因子,分析生猪健康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②加强投入品控制、改进饲料生产与储藏工艺、强化养殖流程质量监管等措施,实施有效营养调控,禁止使用霉变或添加违禁抗生素、添加剂的饲料,增强营养性免疫力,保障猪群健康。③改善猪场消毒隔离、防鼠防蚊蝇和粪污处理设施,改进猪场消毒防疫流程,规范饲养过程、减少饲喂应激、防止过程性霉变污染,减少蚊虫侵袭等有效措施,改进示范基地生物安全状况。④完善猪场各类生产信息录入及报表制度,总结生猪健康养殖配套技术。

2.2执行专家及技术小组实施项目

依托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和江苏省财政资金的扶持,项目单位——盱眙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项目方案和协作组专家团队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试验,改进饲养设施条件,完善技术措施,强化规章制度,从饲养管理技术和养殖场建设改造规范这两方面集成生猪高效健康养殖配套技术和实施方案。

2.2.1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进行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基础好的养殖场推广“两点式”生产工艺,提高圈舍利用率。

(2)饲料选择。①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②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应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③严防饲料霉变。④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⑤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应在育肥猪出栏前按使用规定执行休药期制度。

(3)猪舍管理。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的经济的设备以及管理方案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母猪妊娠前期定位饲养、高床产仔和高床保育是关键技术,猪舍设施设备都是围绕满足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的生理特点,而解决了哺乳母猪怕热乳猪怕冷的矛盾是获得养殖成功的前提。

(4)疫病防控。①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②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③根据本地和本场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工作。④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2.2.2养殖场建设改造

(1)根据《畜牧法》有关规定和农业部有关文件要求,将畜禽标准化饲养场概括为必须达到“五配备、四分开、三改变、二分离、一利用”。“五配备”即配备兽医消毒设施、配备兽医防疫设施、配备粪污处理设施、配备畜牧兽医专职人员、配备养殖档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四分开”即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生产区与集污区分开、健康畜禽与发病畜禽分开、种畜禽与商品畜禽分开;“三改变”即改变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改变水冲式清粪为干式清粪、改变无限制用水为控制用水;“二分离”即场内设施要做到固体污物与液体污物分离、雨水与污水分离;“一利用”即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被农田果园利用。粪便无害化处理模式有三种:即固体粪便采用强通风静态堆肥技术模式、液体粪便采用农田利用技术模式、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利用技术模式。

(2)结合“六项创建”活动,推进相关创建标准。盱眙县根据养殖场状况,结合江苏省组织实施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新型畜牧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六项创建”活动,提出建议,推进规模养殖场达到场区布局科学、饲养规模适度、设施设备先进、档案记录齐全等相关创建标准。同时,依据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意见,项目单位执行专家团队不断探索发展对策,以提高科学养猪水平、养猪生产效率、无害化处理能力、疫病防控能力、猪群抗病能力、生猪及其产品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猪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3实施效果与意义

(1)将项目实施与开展“六项创建”活动等业务工作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落实。大力推广生猪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全面推进粪污综合利用,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提升畜牧兽医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省项目协作组专家的培训指导和项目的开展落实,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增强了基层的服务能力扩大了服务范围,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制约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了生猪养殖的发展空间。

(2)农业三新工程发挥了巨大积极作用。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缓解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推广的问题,推动了基层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难题,也进一步密切了与养殖场户的技术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江苏省项目协作组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培训锻炼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走进了中小规模养殖场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二是鼓励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提供了规模养殖场户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机会;四是部分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推广的经费;五是让更多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提高科学养殖理念。

农业养殖技术篇6

环境污染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为提高畜产品质量,相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来改善我国当前畜牧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着手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推广,对农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促进我国绿色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

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

据研究,目前我国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现象相当严重,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急剧增长[1]。为改善该现象,应从转变生产方式、行政管理、技术、法律等层面来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推广,做好疫病防治,造就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提高畜产品质量。本文将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进行分析与研究,分别从绿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相关策略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1绿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规模也逐渐扩大,从原来的分散养殖变成了集中养殖,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北京现有大中型畜牧场2500多家,其一年排放的废弃物多达700多万吨,例如:峪口鸡场,养殖规模非常大,导致其地下水硝态氮污染也比较明显。此外,水产养殖也会带来很多污染,如:鱼类粪便、饵料沉淀都会影响到水环境,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到水田中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养殖户不科学的喂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污染的产生,部分养殖户都是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未完全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导致环境污染现象逐渐加剧,对我国农牧业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越来越得不到保障,对人们身体健康起到严重威胁[2]。为促进我国绿色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我国政府必须大力支持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水平培养,减少畜牧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

2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有效推广的相关策略

2.1加强监管机制

为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牧业环境的严格监管,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多部门互相配合管理,然而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条文不配套,监督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环保部门没有发挥出有效作用来控制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污染,对于绿色畜牧养殖技术优化程度不够[3]。因此,相关部分必须制定相对完善的农牧业污染防治政策,健全农牧业环境污染法律法规,增强监管机构执法能力,利用监管部门来对污染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充分降低绿色畜牧业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2.2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

为促进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养殖户专业知识的培养,例如:养殖户在养鸡时应选用肉鸡全价颗粒料,最开始应用水将饲料浸泡一下,同时应添加5%~10%的完整谷粒(或小麦),并给予10%~15%的青绿饲料。帮助养殖户形成良好的专业养殖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多开展一些养殖知识培训,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要予以分析警戒,让他们知道加强环境保护是当下亟待解决的事项。

2.3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

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高,养殖场应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理念[4]。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测,提高动物疾病诊疗水平应严格规范兽医的管理,需以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实现兽医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避免出现为了牟利而产生的乱象情况。规范管理时可以实施相关兽医法,规范兽医的执业流程,根据实际需求补充修改兽医执业制度。制度的建立保障了动物疾病诊疗水平,进一步促进该水平的提升。另外,针对兽医组织机构方面作出的规范性管理,可以相应的增加机构的数量,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保障兽医组织机构的资金投入,对兽医组织机构的职能持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良好的发挥出该组织机构的一定作用。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在绿色畜牧业养殖技术的推广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保障农牧业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监督管理,做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作者:常凤昭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农业和林业局

参考文献:

[1]于有贵.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J].中国农业信息,2014(07):234.

[2]王海.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研究[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7):19.

农业养殖技术篇7

[关键词]农户生猪养殖养殖业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228-01

一、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行为的因素

总的来说,影响农户生猪养殖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在因素,一种是外界因素,不同农户的养殖行为方式存在的差异就是因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在具体的进行划分,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和个人行为特征两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涵盖市场、政策、自然环境及服务保障体系四大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又包括许多细小的方面,比如家庭人口、耕地面积、收入情况、家庭财富、家庭成员的精神生活等等,家庭人口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劳动力,人口越多的家庭其劳动力也就越多,也就有条件养猪,同时也会影响养殖的策略,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来确定劳动力的高低,从而影响养殖的数量;耕地面积的多少一方面影响猪饲料的数量,另一方面影响了养猪的劳动时间,耕地面积多就能提供较多的饲料,养殖数量也会增多,但是也会较少养猪的劳动时间,因此这是个双向的影响因素;家庭收入的来源一般比较多样,收入结构的不同影响农户的养殖行为,非农业收入较多的家庭对养殖的依赖就较小,养殖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养殖的可能性就大;家庭财富对生猪养殖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也是难以把握的,财富多的家庭在养殖上就有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养猪的可能性就大,但是实际情况是,财富多的家庭其选择的面比较广,更多的不愿意养猪,财富少的家庭因为资金不足就难以有养猪的机会。

2.政策因素

农户生猪养殖除了受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外,还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家根据生猪生产的趋势和行情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一般来说鼓励性较强的产业导向政策能够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促进农户养猪业的发展,限制性的产业导向政策会阻碍农村生猪养殖的发展,同时在税收方面,对养猪业的低税收政策能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减免一定的费用,增加农户的收益,提高农户养猪的热情,反之高税收政策会大大挫伤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国家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出台促进了农村养猪企业数量的增多。因此,合理、科学、实际的利用政策能够促进和保持农户养猪业的发展。

3.市场因素

市场是影响生猪养殖的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市场影响猪肉的需求量,需求量的增多就会促进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甚至促使新养殖户的诞生,反之,需求量减少就会降低养殖户的养殖信心和动力。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单元,农户养猪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收益,一般情况下,养猪经济利润高时就会提高农户养猪的积极性,从事养猪的农户也会增加;而当养猪的经济利益较小时,农户养猪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甚至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使养猪的农户急剧减少。

4.自然条件因素

气候、地理位置以及疫病都会对生猪养殖造成绝对的影响,气候适宜的地区,养猪的成本比较低,利润空间相对较高,农户也会乐意养猪,而一些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养猪成本太高,一般人不会选择养猪;一些地处相对繁荣的地段,非农业收入来源较多,很多人不会考虑养猪带来的经济收益,而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收入来源较少,选择养猪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5.服务保障体系因素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技术服务保障,养猪业也是一样,需要的服务保障体系主要由技术、销售、繁殖和防疫,技术服务体系可以提高生产者的专业素质,提高养殖的技术和水平,保障养殖的质量;销售服务体系能够使养殖产品及时的销售出去,加快养殖资金的流转速度,保证养殖者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繁殖服务体系能够保障养殖的数量和规模,保证各方面的生产;防疫服务体系能后确保养殖业的长期发展,保持养殖者的积极性。

二、意见和建议

1.切实抓好卫生防疫防治工作

动物疫病是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动物疫病频频发生,使我国养猪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式,加上我国大部分养殖户规模较小,基础比较薄弱,且较为分散,防疫体系非常薄弱,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从当前养殖业和畜牧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建立高效、全面、科学的疫病防疫体系,提高动物防疫防控水平,确保生猪养殖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

由于我国养猪企业大都集中在农村,养殖户的文化水平较低,养殖技术欠缺,养殖的经验也不足,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定期举行技术培训和函授教育,向广大农户传授养殖技术、卫生防疫技术、管理技术等,是他们能够科学的进行养殖,保证养殖的数量和质量

3.要制定生猪价格保护措施

为了规避生猪价格的风险,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十分必要,可以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确保养猪业的长远发展,保证市场生猪的供应量。在粮食方面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价格保护制度,确保了我国粮食生产的稳步进行。生猪生产也是一样,应当把在粮食方面采取的措施运用于生猪生产上,制定价格保护措施,使生猪市场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浮动范围之内,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落实一定的比例保护价,最大限度的保证养殖户的利益,保持其养殖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冷继明.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农业养殖技术篇8

关键词:示范基地建设地方经济发展政府职能科技培训

青口镇位于海州湾畔,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镇、全国文明先进镇、省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全镇行政区域84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社区,总人口18.1万,境内拥有11.6公里长海岸线,10米等深浅海域10万亩,建有1万亩梭子蟹、800亩贝类、800亩淡水、3000亩紫菜、2万亩潮间带贝类及4万亩浅海域贝类六大养殖基地,是连云港市“海淡水养殖之乡”。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先导,以创新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抓手,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富农工程”,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11年全镇实现GDp1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50元。

一、强化政府职能,采取市场化运作,保证示范基地健康发展。

为了发挥青口镇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上规模、得效益,推动农村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促进全镇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势在必行。党委政府于2001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相关事宜,成立由镇长、财政、渔技、成教校、科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领导小组,先后多次下发创建示范基地的政策文件,切实解决了示范基地创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政府牵头,各部门协调,使基地建设良性发展。万亩梭子蟹基地是青口镇于2001年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依据政府负责规划、群众自愿投资、吸引外来资金、村里组织开发的方法组织实施,通过配套好基础设施建设等优惠政策,调动群众投资积极性,建成了303个养殖池塘共1万亩连片养殖基地。目前基地已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准为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梭子蟹、对虾、贝类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青口牌”梭子蟹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养殖过程中通过投放优质苗种,提高梭子蟹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缩短上市时间,走出梭子蟹轮捕轮放创高效的新路子,同时采取蟹、虾、贝多品种健康综合养殖模式,在同一池塘中实现效益多赢化。一般情况下梭子蟹平均体重达3至5两,最大体重8两以上起捕销售,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亩均捕获梭子蟹96公斤,对虾30公斤,文蛤50公斤或杂色蛤100公斤或缢蛏50公斤,亩均销售收入达到8000元,获纯利3800元。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增加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连云港市赣榆质量技术监督局、赣榆县海洋与渔业局通力合作,充分利用本镇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围绕优质水产品的生产,从标准制定、技术培训、示范应用等方面入手,形成了适合同类地区优质虾、蟹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并在全县推广,于2007年青口镇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项目——“梭子蟹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年限为3年,建设规模1000亩,于2007年经专家组考核后批准实施。

项目主要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方式,养殖模式为蟹、虾、贝混养,项目实施期间注重以下几点。

1.组织科技培训,提高示范户养殖技术水平。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养殖技术,每年举办6~10期培训班,对示范户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

2.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

3.水产种苗来源于市级水产良种繁育场,生产过程达到江苏省地方标准——《对虾、梭子蟹混养技术规程》。建立生产档案并做好记录,严格管理,确保水产品符合标准。

4.生产过程中饲料、渔药等投入品按规定的标准施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

5.“青口牌”梭子蟹已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梭子蟹上市产品标有青口牌商标,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率。

2007年健康养殖示范场已进行了7个塘口——400亩梭子蟹池塘健康养殖。亩均捕获梭子蟹98公斤,对虾35公斤,贝类50公斤,亩均产值8000元,获纯利3800元。2008年项目建设按计划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进行12个塘口——610亩梭子蟹健康养殖,养殖品种长势良好,产量、产值均高于去年10%。2009年示范区养殖规模将达到1000亩。

二、重视科技培训,发挥基地示范功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梭子蟹健康养殖项目的实施有效地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养殖业发展,对当前农渔业增效、农渔民增收及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积极实施“5112”教育富民工程,为确保农科教示范基地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示范基地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以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平台,统筹协调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实施新品种、新知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推进富民工程。

2.有力组织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高效农业的认识,提高示范户养殖技术水平。聘请专家学者讲授健康养殖技术。每年举办4~5期培训班,每期培训人数在200~500人不等,成人教育中心校组织技术人员编印了示范基地专用培训教材,对示范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技术培训。基地技术人员在养殖期内还亲自到现场指导答疑,每年养殖期过后,都要组织他们总结经验,交流看法,以吸取教训有利后来。

3.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作用,为农民培训新知识,推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给农民看”。采取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专家答疑的方式,把基地的建设做法、经验直接传授给农民,使他们有最直观、便捷的感受,同时产生想干、快干、大干的欲望。

“带着农民干”。在规范标准、养殖品种和操作要求前提下,基地技术人员深入各户各塘口现场指导,保障养殖户对技术的充分运用。在品种更新、市场调节等环节,及时更新、调整,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农民做有目标、干有方向,大大提高积极性。

“围着农民‘赚’”。充分发挥镇专设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站的作用,不断传播新知识、新信息,一切围绕为农民多赚钱的目标,全心全力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4.从抓渔业标准化、健康化入手,制定梭子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严格规定种苗、饲料、渔药等投入按规定标准施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2008年养殖户平均亩销售收入8500元,亩效益3900元,较上年递增10%以上。同时,由于该项目的建设有效改善、修复了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污染,从而保证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推广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加快实现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的技术创新体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养殖技术篇9

通过大力开展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不断完善农业种养殖技术指导进村的工作机制,使我市的种养殖基地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抓好农民培训、技术入户,发展以西芹、番茄、川芎、商品蔬菜、小家禽养殖、水稻制种等“一村一品”为主,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专业村。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二)技术指导进村的方式

农业养殖技术篇10

1渔业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

1.1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广西渔业同全国渔业一样,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归纳起来,渔业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1.1.1渔业发展由捕捞为主转移到以养殖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渔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渔业发展的重点已经由捕捞转移到养殖上面来。历史上,我国渔业以捕捞为主,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捕捞产量仍占70%以上,至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养殖产量开始超过捕捞产量。200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706.n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3027.59万t,占总产量64.3%;捕捞产量为1678.53万t,占总产量35.7%。广西渔业基本上与全国渔业同步发展,200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为264.61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168.98万t(其中海水养殖产量83.63万t,淡水养殖产量85.35万t),占总产量63.9%;捕捞产量为95.63万t(其中海洋捕捞85.10万t,淡水捕捞10.53万t),占总产量36.1%。我区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

1.1.2水产养殖正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水产养殖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是水产养殖进人发展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以淡水养殖为例,养殖鱼类由过去单一的四大家鱼发展到多种名贵鱼类养殖,不仅养殖鱼类,而且发展到养殖甲壳类(虾、蟹类)、两栖类(蛙类)、爬行类(龟、鳖类)等,使水产养殖产品结构朝着优质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渔业经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1.3水产品产量不断提高,“吃鱼难”问题基本解决20多年来,我区渔业年年增产丰收。2003年全区水产品产量264.61万t,为1978年11.7万t的22.6倍,使过去长期困扰城乡居民的“吃鱼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近年来,还出现局部性、季节性和结构性水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渔业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据报道,1一6月,全国水产品价格普遍上扬,由于受禽流感疫情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一改过去数年持续下跌的趋势,平均价格涨幅超过巧%,部分品种(继鱼、草鱼等常规品种)价格涨幅在50%以上,并出现了个别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渔民收人仍有较大增长。

1.1.4水产养殖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根据形势分析,我区渔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渔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广西属西部省、区之一,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中央和地方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将加大扶持的力度,为渔业发展注人新的活力。据报道,n月19日在南宁举行的“2004.中国西部论坛”,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参加了论坛,其中国家农业部领导指出,将争取多项措施全力发展西部特色农业,从而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推进,包括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产品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培育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建立特色农产品品质监控体系等。自治区政府领导表示,广西将按照“主攻畜禽,扩大水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确保增收”的结构调整思路,建成若干个有区域特色、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大宗、生态、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业。这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是难得的机遇。二是加人世贸组织和南博会的举办,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继2002年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从2004年起在南宁举行,将为我国渔业走向东盟、走向世界构建了新的平台,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环境。三是水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据国际渔业专家分析,今后十几年(至2020年),世界水产品需求将急剧增长,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活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发展,导致肉类和鱼类动物蛋白的供应和需求出现重大改变。这一发展趋势,也将对国内、区内水产品市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加快渔业的发展。

1.2渔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任务

1.2.1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通过不同优势品种的区域布局,加快发展,最终形成“开发一个品种(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与此同时,应该转变过去“产、加、销”的经营管理模式,代之以“销、加、产”的经营管理新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带动生产与加工,使渔业资源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渔业内的一、二、三产业得到协调发展。

1.2.2发展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渔业发展新阶段,要跳出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圈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育和扶植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十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以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指导渔业生产,使产业化经营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

1.2.3严格规范无公害水产养殖,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渔业生产各个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渔业生产的始终,这是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事关渔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引起水产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关于《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特别是在水质、苗种、饲料、肥料和鱼药等各方面把好质量关,并严格水产品质量检测,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2充分发挥江河水库资源优势,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2.1提高对发展江河水库养殖重要性的认识

2.1.1江河水库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增养殖,潜力很大我区内陆河流分属三大水系,包括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南流人海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全区江河水域面积达80万h时。我区水库是通过拦河筑坝建成,共计13万hm“多。近年来,红水河梯级电站陆续兴建,电站库区不断增加,诸如天生桥、岩滩、龙滩、大化等电站库区,再加上百色水库,新库区水面接近3万h衬。原有的水库养鱼,产量较低;新建电站库区有待开发,潜力很大,加上江河水库水质良好,天然饵料丰富,为进一步开展水产增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生态环境。

2.1.2发展江河水库养殖,是渔农民增收和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开展江河水库养鱼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事业,对于活跃水产品市场,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大化库区群众,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培训后,掌握了网箱养鱼新技术,取得了网箱养鱼高产高效,在库区群众中流行“一个网箱脱贫,两个网箱致富,三个网箱变成万元户”的说法。说明开展江河水库网箱养鱼深受群众欢迎,确是渔农民增收和库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渔业发展新阶段,应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总结提高。

2.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2.2.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渔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对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精髓,是科技兴国战略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一个公式,高度概括了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个公式是: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公式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说明科学技术具有乘法的效应,它放大了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科学技术发展越快,这个乘法所得的积数就越大,生产力就发展越快。从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的地位。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志指出,这一方针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因此,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经济工作,都必须自觉地依靠科学技术,要把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目标任务的确立、规划计划的制订和方法措施的实施等。在我们所从事的水产科技工作中,在选定科研和推广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所选定的项目能否更好地为渔业生产服务,能否形成生产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技术措施上,要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并尽快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2.2.2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养殖对象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外部形态、内部构造、食性、营养需要、生长发育特性、繁殖习性、栖息习性、徊游习性等,还应深人研究养殖对象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从而掌握养殖对象在其生命活动周期中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为进一步开展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2.2.3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为养殖时象提供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掌握养殖对象的生态学特征,主要是要掌握养殖对象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与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的关系。掌握它们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为养殖对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鉴于外界环境是多因子的,包括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关系错综复杂,是综合性影响。为了方便起见,一般还是按单因子的影响分别研究,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现就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环境因子区分如下:物理性因子包括水温、水流、水深、透明度、声、光、电等,化学性因子包括溶解气体、溶解盐类、溶解的有机物质、酸碱度等,生物性因子包括细菌、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

2.2.4开展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为养殖场地和养殖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江河水库自然资源状况调查,其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水电、交通、水域面积、水深、水质、水文气象、生物资源等,从而为养殖场地的选择、放养方式、放养品种和放养密度的确定等提供依据。

2.2.5开展不同养殖类型的养殖试验,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区内开展江河水库养殖,就其养殖方式可分为大水面增养殖、围拦养鱼和网箱养鱼三大类型。(l)大水面增养殖。在水库养殖方面,多年来,多是按不同水库类型来确定放养方式,即巨型水库(6667hm2以上)采取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为主,人工放养为辅;大型水库(667一6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和鱼类资源增殖并举,水质较肥、管理和捕捞条件较好的也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中型水库(67一667h衬)采取人工放养为主,资源增殖为辅;小型水库(7一67hm“)则全部实行人工放养。在江河养殖方面,多数是实行自然资源增殖,部分实行人工放流增殖的方式。(2)围拦养鱼。这是采用设置拦鱼设施,将河汉、库汉围拦起来进行养鱼,围拦方法有土坝围拦、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等,可因地制宜采用。而河汉养鱼多采用土坝围拦,库汉养鱼则多采用网片围拦和竹帘围拦。总体要求是围拦设施坚固,防逃性能好。(3)网箱养鱼。在江河、水库的适当水域设置网箱养鱼,这是一种集约化的养鱼方式,具有节省土地,充分利用水域资源,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效益好等优点,是当前江河水库养殖的主要方式。依其所选用的网箱制作的材料分为竹木网箱、金属网箱和聚乙烯网箱三大类,可因地制宜选用,而以选用聚乙烯网箱较为普遍。上述各类养殖方式,各有不同的养殖技术措施,但归纳起来,主要是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优质健康的苗种,合理的饲料供给,严格的病害防治和防逃措施等,这些技术环节是有机的统一体,必须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要开展养殖试验,取得成果后尽快推广应用于生产,为江河水库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2.2.6开展江河水库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为全面推广提供样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在试验成功基础上,组织好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采用先进实用配套技术指导生产,完善无公害养殖生产环节,严格规范化管理,让渔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到手。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快发展江河水库养殖的几点思考

3.1加强和完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促进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技术推广、产品营销、产品质量监测和渔业环境监测等服务体系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强苗种繁育、饲料生产和病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养殖生产环境条件。

3.2加强江河水库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养殖生产持续发展

在渔业开发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需要,既要积极实现当前的发展目标,又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区江河水库环境污染尚存在蔓延趋势,加上电、炸、毒鱼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鱼类资源遭受破坏,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渔政管理,以法治渔,为江河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3.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保障江河水库养殖健康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的通知精神,联系广西渔业实际,搞好养殖证的发放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为稳定江河水库养殖使用权,保护养殖生产者合法权益,科学利用江河水库资源提供科学和法律依据,保障江河水库养殖业健康发展。

3.4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养殖生产人员的科技素质

加快水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加强对养殖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普及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使水产养殖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水产养殖生产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3.5组建渔业协会,加强养殖生产管理

在江河水库养殖区内,依靠养殖生产骨干,组建渔业协会,通过协会,团结广大养殖生产人员,以促进养殖生产发展为中心,开展生产经验交流,提高生产技能;开展技术培训,普及养殖技术;传递水产信息,组织水产品流通等,从而使水产养殖生产和产品流通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