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安全演练预案十篇网络安全演练预案十篇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4:08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1

为妥善应对和处置我区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我区重要业务系统网络及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宗旨。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X区政府信息办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一)应急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指挥、组织协调和过程控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总结报告,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二)应急演练工作组

组长:XX

成员:XX

职责:负责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具体工作;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业务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收集分析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处置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和记录;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演练进展情况和事态发展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提供应急演练所需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做好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支援等工作;建立与电力、通讯、公安等相关外部机构的应急演练协调机制和应急演练联动机制;其它为降低事件负面影响或损失提供的应急支持保障等。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20年12月5日18时——21时举行应急演练,全办工作人员参加。

(二)演练内容:

1、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

2、电力故障及排除;

3、机房温度过高报警;

(三)演练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以提高区政府信息办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防范信息系统风险为目的,建立统一指挥、协调有序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相关协调机制,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问责制度。坚持以预防为主,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风险防范体系,对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分析和控制,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反应快速、报告及时、措施得力操作准确,降低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四、演练的准备阶段

(一)学习教育。

组织学习《XX区信息办网络安全管理制度》、《XX区信息办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XX区政务网及政府网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X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机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意识;熟悉在突发事件中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下发《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实施方案》;

(三)演练指挥部全面负责各项准备工作的协调与筹划。

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演练活动,确保演练活动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

(四)应急演练组要提前在中心机房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演练前一天准备好所有应急需要联系的电话号码,检查供电线路,计划好断电点,演练时掐断电源,模拟供电故障;

并按演练背景做好其它准备。

五、应急演练阶段

(一)请我办信息安全员,讲解演练知识及演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与其他相关同事一起温习应急预案。

(二)按照预定发生突发事故的时间表,总指挥逐项发出演练通知;

(三)参与部门及人员。

区政府信息办全体员工都要参加,把演练当成实战,认真对待。

(四)演练的事项

1、2020年12月5日18时,发现网络不通,立即报告至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故障排除,网络故障排除后,网络恢复正常。

2、2020年12月5日19时,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遭遇不知原因的停电,备用电源无法自启动,所有设备陷入瘫痪状态。办公室立即将此情况报告应急演练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对备用电源进行抢修,同时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维修与排除。

3、2020年12月5日20时,由于空调损坏,导致中心机房温度过高报警,机房管理员立即将此情况上报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进行判断与排除。查明原因后立即打开机房通风备用设备降温,以保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同时通知精密空调维保人员上门维护。

六、演练要求:

1、加强领导,确保演练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在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全体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积极参加,确保演练效果。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2

一、完善制度建设

(一)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在我局制定的《保密及计算机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基础上,根据建党100周年形势要求,进一步强化对网络安全的预案处理,完善制度内容,落实制度执行。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制度。在设备维护方面,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对外来维护人员,要求有相关人员陪同,并对其身份进行核实,规范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二)落实定期学习培训制度。一是不定期开展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理论学习培训,围绕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网络安全的决策部署,安排学习《网络安全法》2次,党组专题研究“数据保密议题”网络安全工作1次,“网络基础设施安全议题”1次,“杜绝干部职工传播谣言议题”1次,“抵挡恶意程序、垃圾邮件传播议题”1次,由上至下,强化了职工网络安全意识与理论水平。二是宣传强化。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及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对计算机外接设备、移动设备的管理,采取专人保管、涉密文件单独存放,严禁携带存在涉密内容的移动介质到上网的计算机上加工、贮存、传递文件,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保密环境。严格区分内网和外网,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计算机失密、泄密事故。其他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使用,也严格按照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确保我局网络信息安全。

二、开展排查演练

(一)网络设备自检与隐患排查。对我局现有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自检与隐患排查。现有计算机终端xx台,其中使用国外品牌CpU的桌面终端xx台,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桌面终端xx台,使用windows7操作系统的桌面终端xx台。我局未使用云计算服务平台。通过设备升级等手段提升网络设备的安全性,经排查,目前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运转正常,各种计算机及辅助设备、软件运转正常。

(二)应急情况专题演练与总结。根据我县建党100周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要求,开展网络安全专题演练。各股室指定专人参加专题演练,通过理论培训的方式,明确应急事件的指挥机制、相应流程、临机处置权限等内容。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3

it应急管理的特殊要求

1.证券业务的实时交易和全电子化交易结算体系,对证券公司it系统的连续性运行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证券市场中,证券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主要负责客户证券交易指令的传送工作,客户证券交易的最终完成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目前证券市场有100余家证券公司,单个证券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出现故障,并不会导致全市场的证券交易停止,只是这个证券公司所属的客户在故障期间不能参与交易了,证券市场的产品价格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证券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出现故障,很容易引起客户的纠纷和经济损失,如果经常出现故障,将会给证券公司的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可以说信息技术系统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技术系统连续稳定运行是证券公司生存的基本保障。

2.证券公司的it系统需要与多家合作单位互联,其it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it系统应急管理的复杂性。证券市场体系主要有证券开户、登记、交易委托指令验证和发送、交易撮合和交易结果反馈、清算、客户资金验证和存管等环节,证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投资者、证券发行人、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管机构和银行等。证券公司作为体系中的中介机构(即体系中最中间的环节),其信息技术系统需要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商业银行(客户资金三方存管)、互联网系统(网上交易)相连,这决定了证券公司的it系统是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只有和各方稳定、可靠的连接才能为客户提供服务。it系统越复杂,其故障恢复和应急管理难度就越大,it系统是由硬件、软件、通信信号等组成的,诸多因素集合在一起也就难以使故障点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it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点

1.基础环境和设施的安全保障。it系统所处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是it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it系统基础环境和设施是指:机房选址、机房装修、机房接地与防雷、机房空调、机房消防、机房监控系统、机房供电系统等7项内容。证券公司一直都高度重视it系统基础环境和设施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有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证券行业特点的规范和标准。

2.网络与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和银行相类似,证券公司也需要设置很多营业网点,分布在全国各地,证券公司的it系统架构采用了星型大集中的架构。证券公司需要建设企业内部广域网络,用来连接营业部网点和总部,实现集中交易和集中管理。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网上交易系统,其it系统需要和互联网相连。证券公司作为市场的中介机构,it系统还需要和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和深圳分公司)、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商业银行(客户资金三方存管)、互联网系统(网上交易)相连,才能为客户提供服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网络中断,都会影响证券公司的业务开展。证券公司要想拥有健壮的网络和通信系统,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冗余技术。证券公司对网络和通信系统的要求是:应使用不同运营商或不同介质的2条以上通信线路建立可靠通信联接,且线路带宽能够满足业务需要并留有冗余。网络通信设备应有冗余备份,避免单设备故障,并能保证发生故障时实现及时切换。

3.应用系统的安全保障。证券公司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是指提供行情、开户、交易、资讯等客户服务的信息技术系统,此外还包括安全、财务、办公等信息技术系统。证券公司的应用系统安全保障,目前主要依靠冗余技术,使得系统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冗余度。行情、交易、资讯系统等关键硬件设备应通过热备、冷备等手段,避免单点故障,提高系统可用性。服务器应采用双电源、双网卡等方式,提高系统可靠性。应当为客户提供两种以上行情揭示与分析系统,应当为客户提供现场委托以及网上委托、电话委托等两种以上非现场委托交易发式。

4.关键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的安全保障。对于证券行业来说,证券、资金的流转都是通过信息技术系统进行的,实现了无纸化交易。因此数据安全的风险防范尤其重要,数据是公司至关重要的资产之一。为防止数据丢失、崩溃和被非法访问,以数据安全实际威胁为依据,证券公司保障数据安全包括如下内容:介质与载体安全保护、数据访问控制、系统数据访问控制检查、标识与鉴别、数据完整性、数据可用性、数据监控和审计、数据存储与备份安全。数据安全首先表现在如何防止窃密、纂改、重发、伪造数据和否认交易数据等方面,也就是要保障交易数据和相关业务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其次,体现在如何对数据提供高可靠性的保护。数据安全牵涉到数据库的安全和数据本身安全,针对两者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在集中交易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网络通信、数据传输、硬件选型、软件开发、系统使用、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风险。化解和防范数据安全风险的技术方案比较多。在进行集中交易系统方案设计时,需要将灾备中心建设、广域网络通信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综合考虑,统一进行安全防范设计。同时,要通过推行全面技术管理的理念,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的管理,防止数据的遗失、损坏、篡改和泄漏,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推动证券集中交易信息系统建设与技术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

5.网络安全防护。证券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是为广大投资者服务的,随着使用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其系统所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实践证明病毒木马、黑客对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例如SQLSlammer蠕虫的爆发可以耗尽网络资源,导致网络正常业务通信瘫痪。为了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信息技术应急管理水平,首先从技术上建立从信息技术系统核心到边缘网络立体化安全防护,采用冗余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冗余系统。其次提高信息技术系统运维人员及最终用户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降低因操作不当而带来的安全风险。第三要密切与公安系统、监管部门合作,打击互联网仿冒网站和恶意攻击犯罪行为。

6.系统运维安全管理,遏制内鬼和防止人员操作失误。要保证庞大、复杂的信息技术系统正常运行,要求系统运维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技术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人员操作失误和人员之间的沟通是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威胁之一。内部人员故意违法操作也是重点防范的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规范,证券公司已经形成了整套的运维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内鬼的出现,降低了人员操作失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加强系统运维应急管理关键三要素为:制度流程、人和制度流程的落实。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证券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有关运维的制度、流程虽然还谈不上十全十美,但至少已经基本成形。目前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加强人员管理,保障制度、流程得到很好的执行,并落实到位。现在行业内流行根据itiL、iSo20000等国际最佳it运行实践和标准,来建立运维管理系统,这必然为我们运维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他们同样面临着如何被落实和执行的问题。制度执行落地的解决之道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方法,首先保证领导和运维人员学习和掌握了制度,其次技术部门内部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如果这两条能够做到位,信息技术系统应急管理会提升至很高的水平。

it应急管理的组织保障和安全规范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it应急管理组织保障体系。2008年5月,中国证监会成立证券期货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强化了证券期货信息安全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组织协调,从高层上增强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中国证券会信息中心发挥总协调的作用,牵头负责行业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发挥自律、传导和服务的作用,负责对会员进行信息安全自律管理。证券公司负责本单位及下属单位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工作。证券公司应遵守的有关信息技术的规范和标准有:《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管理规范》、《会员交易及相关系统管理指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安全管理技术指引》、《证券公司网上证券信息系统技术指引》、《网上基金销售信息系统技术指引》、《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等。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建立健全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工作机制,提高行业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6月,中国证监会了《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09版)》。这标志着在证券行业内,建立了统一的应急预案机制,证券公司的it应急预案不再是单兵作战,已经可以扩展到整个行业,调动行业内所有资源进行it应急处置。在该预案中,对应急处置机构与职责、预防预警、事件通报和处置、后期处置、宣传、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证券公司在《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09版)》的基础上,能够制定本公司详细的应急预案,为证券公司it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在该应急预案后,中国证监会在全行业分三次组织422名应急处置技术顾问进行了集中培训,动员了约625名监管干部和应急处置技术顾问,组成了135个演练小组,开展了行业内规模庞大的一次应急演练,全面提升了行业对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理顺了应急处理流程。

根据实际经验,在故障应急演练的过程中,要确保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演练场景设计要详细,尽量向实战靠拢。it系统出现故障后,要想尽快恢复系统首先要准确找到真正的故障点。it系统是由硬件、软件、通信信号等组成的,特别是软件、通信信号均不能用视觉直接触及到运行过程,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真实情况下的it系统故障现象只能是实际感觉到的“按下鼠标不响应了”或弹出一个不知所云的“报错对话”框。通过这些表象去判断故障点,即使对系统非常熟悉的专业运维人员,几乎不可能马上判断出系统出现的故障在哪里,往往都需要运用排除方法去探索故障点。在设计演练场景时,就要模拟出真实情况下的it系统故障现象。在过去所做过的多次的应急演练,大多数的演练场景都是直接将故障点告知演练人员,例如:“主服务器死机了,请进行应急处理”,这相当于直接告诉演练人员目前it系统的故障点是“主服务器死机”,其他网络、中间件等环节都正常,不需要自己去诊断故障点,这样的演练就容易多了,但这样的演练和我们实际处理it系统故障的情况差距很远。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4

如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使得大量的档案资料因为掩埋而遭受重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2011年3月,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遭受持续的雨袭击,致使一部分公共机构及商业机构的档案文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不过这些机构都能够科学有序地对于已经受损的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修复。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就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抢救应急预案。所以,我国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不断地提高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尽可能地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对于档案的危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档案人员与各类档案信息可能遭受的损失。

1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是档案部门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保证

档案的应急管理是指档案部门通过对于自然界与社会所产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原因、经过与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有效整合档案领域当中有关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反应和事后处理的管理程序和手段。档案应急管理通常具有突发性和非程序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必须满足预见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所以应急预案也是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

1.1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属于档案安全的最迫切要求。在过去,世界很多国家的珍贵档案资料,都曾经遭受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产生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如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让位于世贸中心的很多金融机构的计算机数据档案瞬间被毁。而各类频发的突发事件,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也为档案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展开积极的行动,不断加大应急预案的管理力度,以便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1.2应急预案管理能够提升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应急预案是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从而规范档案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有利于使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而且有利于及时鉴别和处理各类档案的安全隐患,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在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在应急预案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做到未雨绸缪,并提高应急决策的主动性、时效性与科学性要求。

1.3应急预案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力。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兼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并根据《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与《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等规定,明确要求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应急预案在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明确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标准和要求。这也表明,强化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构建,并为提升档案管理安全增强保障力。

2国外应对档案管理突发事件的有效设计

2.1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分工。在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国外非常重视档案人员的分工和合作,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队伍通常非常精简,因此,要求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档案管理突发事件中,各项预防工作和应急处理都非常明确。如加拿大温莎大学所制订的档案防灾减灾计划把档案工作人员分成三类,分别是灾害预防小组和灾害行动小组以及灾后恢复小组,分别负责在档案灾害发生前的预警预防、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以及灾害后期的档案修复工作,并且均依据不同的职责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工作。

2.2加强档案部门可能遭受的灾害研究力量。在国外,档案部门比较关注可能面临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研究,并热衷于突发事件对档案建筑和馆藏档案造成的危害,并高度重视各项预防策略。如美国档案机构就非常重视自档案馆(室)建筑和应急设备以及应急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以便于更好地降低对档案机构的各种危害。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档案大会上,日本某档案学界专家曾指出,对于文件管理机构来说,预防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是保护档案文件资料安全的重要措施。全部文件保管设备都应当在紧急状况时,确保档案实体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坏。

3目前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档案应急预案的严重缺失,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很多档案部门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重视不够,很多还是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识,即使制定有应急预案,在体系上还很不健全,甚至有很多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本就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大部分的档案部门也大都将重点放在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制定上,往往忽视了事故灾难、社会不稳定事件和网络冲击等应急预案的制定,比如对于网络侵入和篡改等方面的威胁甚至没有丝毫防范意识,这就出现了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的状况。

3.2应急预案内容空洞,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合理。现阶段的各级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的内容方面,大多是因为仅仅注重形式而脱离实际,并且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结果造成在操作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从总体范围看,由于很多档案部门尚没有完善的档案风险等级评估体系,还没有进行档案的安全分级管理,这就造成在各类档案的实际存放过程中,往往忽略将珍贵、重要的档案进行集中存放,这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乱成一团,反而使珍贵的档案得不到及时抢救,造成巨大损失。

3.3没有明确的奖罚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各级档案部门已经公布的应急预案中,很多缺乏档案应急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样就会对于考核标准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奖励机制,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就会明显下降。而应急预案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惩罚机制,主管部门对于失职人员的惩罚没有依据,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和公平,使各项工作难以推进。

3.4应急预案的演练流于形式,其联动能力缺乏协调和统一。目前,许多档案部门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不能够实现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急联动能力的密切联系。而事实上,应急预案的演练不足,则应急联动的能力就必然较弱,结果造成档案应急处置中出现“不联不动,联而乱动”的混乱现状。在电子档案信息应急处理方面,往往在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局域网中断,以及档案馆业务管理系统出现了严重漏洞,而造成业务数据错误和操作失误时表现得束手无策。这在实践中也必然会降低应急效率与水平。

4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科学设计与构建

4.1加快档案应急预案管理的职能和组织建设。要组建应急预案的编制队伍,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明确预案编制小组的具体职能,不仅要确定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和职责,而且对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类别、范围和适用等还要做出明确阐述。至于编制小组的组成,最好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参加,通过广泛参与和相互协作,真正实现明确分工,高效运行。

4.2提高档案管理内在风险的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大部分可以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测。在特殊时期,档案信息技术部门还要加强对网站、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密切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持续的监测。同时,还要从档案部门的自身出发,及时排除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产生的可能。

4.3重视档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努力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体系。科学严密的应急预案,能够让档案部门的各项应急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和有章可循。档案部门在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时,应当对内容框架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及实施的范围,力争所制定出的应急预案,可以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对于档案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尽可能细化,比如,在档案馆官方网站或者微博中,出现非法言论和黑客攻击事件以及网络病毒感染等,都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应急预案拥有完善运行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积极功能和作用。

4.4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以检验档案应急预案的效果。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是考验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在档案安全应急演练开始以前,应当预先熟悉已经编制的预案,充分了解该演练所主要考核的各项技能,尽可能地掌握该演练的组织策划和进度控制等演练模拟方案的要点。应急演练结束后,还应当迅速针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应急演练,才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同时有效提高档案部门的应急救援水平。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5

为进一步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增强企业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近日,xx市局(公司)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扎实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营造起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分解责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计划,健全网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细化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终端病毒防控、日常运维监测、系统隐患整改等方面的管控措施,严防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安全意识。强化网络风险宣传,定期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诈骗手段、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等进行专题推送;充分利用电梯间展示终端“使用频繁、受众广泛”特点,选取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短片,进行全天滚动播出,引导全员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培养安全意识。

加强教育培训,有效防范风险。组织信息化方面骨干力量,到青岛市局(公司)、xx中百集团等单位学习网络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经验;邀请信息化安全方面专家,采用观看网络安全警示教育片、实例讲解、模拟故障处理等形式对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辨别能力和防御能力。

加强日常管控,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联合专业机构,对应用系统、网络核心设备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测,查找安全漏洞,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照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组织信息化部门人员定期演练,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6

(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通信安全,保证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况下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的需要,确保通信网络安全畅通。

(二)编制依据

制订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电信运营企业(单位)应急预案制定框架指南》、《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市通讯应急保障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及相关法规、条例。

(三)应急分级

ⅲ级:因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一个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全县通信故障的情况。

ⅳ级:因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或不可抗力等事件引发的,有可能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故障的情况;通信网络故障造成本县50%以上通信网点通信阻断的情况。

(四)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通信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冰雪灾害、台风、泥石流等)、反恐事件、公共突发事件、重要通信保障任务、涉及国家安全等应急通信保障。同时适用于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所属通信网络、通信设施在自然灾害及其它突发事件中遭到破坏情况下的处置和通信恢复。

(五)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在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经商科技局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协同指导下,根据本应急预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2.实时监控,加强防范。

各分公司特别是各分公司网络监控中心要加强对关键网络设施实时监控和防范,一方面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网络传播有害信息,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敌对组织可能会对网络发起的大规模攻击和破坏活动,及早发现苗头、动态,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控制事态。在发生突发事件、紧急情况时,各单位可以根据预案总原则,在迅速上报的同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蔓延,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小。

4.全程记录,追查根源。

各单位在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时,要及时做好事故情况记录,以便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追查事故的根源,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出现ⅳ级以上(包括ⅳ级)异常状态,及时上报县委政府,要求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通信抢修和迂回调度,在半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县应急通信保障领导小组和各单位市级公司通信值班室或应急调度中心。

二、组织体系

为保证网络通信安全,以便在通信网络出现阻断、遭到破坏时,能够迅速组织力量采取有效保障、处置措施,成立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通信分公司也要按此要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

(一)通信保障应急领导机构

1.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

成员: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

信息股全体人员及熟悉信息工作相关人员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总经理

2.通信保障应急小组办公室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通信保障应急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局党委、班子分管领导兼任,由以下成员组成:

成员:县交通局分管领导

县公安局分管局长

县电力公司副经理

电信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移动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联通分公司分管副经理

县办事处相关负责人

3.通信应急抢险队伍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组成,抢险队伍具体由网络部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4.通信网络维护工作

办公室下设应急抢险队,由各通信分公司网络维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抢险实施工作。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各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必须服从县通信应急保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二)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保障、通信恢复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指挥和协调,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信息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落实国家通信保障应急工作相关政策及规定。

(2)贯彻落实县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

(3)遇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本预案,并下达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4)在紧急情况下,调用各通信公司各种资源,做好通信保障的组织、协调工作。

(5)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决策实施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通信管理部门汇报情况。

(6)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应急保障任务。

2.办公室职责

(1)承担县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通信保障的日常事务。

(2)管理、指挥、调度所辖区域内的应急资源,并跟踪、监控管理区域内突发事件状况,汇总信息,及时上报。

(3)开展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4)组织各专业应急抢险队抢通、抢修损毁的通信设施。

三、运行机制

(一)预警机制

1.网络分析评估

各通信分公司,根据通信网络运行情况和网络结构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修订应急预案,必要时提出网络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

2.网络薄弱点级别、预警

各分公司相关技术部门、人员对通信网络进行评估,重点针对网络的薄弱环节,并根据程度不同,提出预警。同时,当出现雷雨、冰雪、大面积停电和大型活动时,应及时提出预警。

(二)应急处置

1.故障信息报告

根据《电信通信故障上报制度》等相关规定,及时与突发事件有关的部门、通信管理部门、重要单位和用户,包括防汛、地震、反恐、医疗救护、民航、银行、铁路、税务、电力等通报相关信息。

2.应急启动与响应

当ⅳ级通信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将情况上报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严重性,及时向县通信保障领导小组上报并提出建议,由领导小组决策并启动应急预案。需要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的,应立即上报。启动本预案时,相应的分公司通信保障应急管理机构应提前或同时启动下级预案。同时,各通信分公司应急抢险队伍在接到保障通知后5分钟响应,尽最快速度到达指定地点,实施或者准备实施抢险。

3.业务恢复原则

业务恢复的原则是先重点、后一般。

电路调度顺序为:

(1)县委、县政府首长专线。

(2)抢险救灾指挥部通信联络电路。

(3)党政专网电路。

(4)保密、机要、安全、公安、武警、等重要客户的出租电路。

(5)地震、防火、防汛、气象、医疗急救等部门租用的与防震、防火、防汛、气象信息、医疗急救等有关的电路。

(6)金融、税务、电力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部门租用的电路。

(7)其他通信电路。

4.通信保障应急工作要求

(1)应急通信系统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所有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待命。

(2)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执行通信保障任务和通信恢复过程中,应顾全大局,积极搞好企业间的协作配合,必要时由县通信保障应急工作办公室进行统一协调。

(4)在组织执行任务过程中,现场通信保障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上报任务执行情况。

5.网络复原后处理

网络通信一旦复原后,需立即对网络进行相关测试验证,并由技术维护人员及时出具故障报告,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三)应急处理后评估

1.网络维护与建设工作改进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结合网络结构和应急处理的过程,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包括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物资储备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改进措施。

2.应急预案改进

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或实战,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四)信息

每次通信保障应急处理后,结合处理过程和总结分析,及时相关信息。信息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的原则,统一信息口径;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必要时可报请上级信息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四、优化应急工作机制

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任务结束后,通信保障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做好突发事件中公众电信网络设施损失情况的统计、汇总,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和汇报,针对事件,查找问题,研究整改措施,不断改进优化通信保障应急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人力保障

各通信分公司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支撑对网络建设维护培训、学习,熟悉网络结构、熟悉应急预案,提高技术支撑的综合素质。

(二)备件保障

加强备品备件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预案中相关备品备件准备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备件随时均能及时提供。

(三)机动通信与物资保障。

加强与上级通信管理部门和物资采购中心的沟通配合工作,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旦发生通信保障需求,及时请求设备、物资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为了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通信保障应急车辆及通信物资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县交通部门负责为应急通信物资的调配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支持,以保证应急物资迅速到达。

(五)电力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时,电力部门优先保证通信设施的供电需求。

(六)治安保障

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突发事件发生区域,维护社会治安,确保社会稳定。因人为破坏引发通信突发事件时,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收集现场资料,迅速开展事故调查,并维护现场秩序。

(七)经费保障

因通信事故造成的通信保障处置费用,由各级通信保障单位承担;处置突发事件产生的通信保障费用,按照国家信息主管部门要求并参照《国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八)信息保障

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应急保障通信沟通协调机制,各通信公司在执行通信保障应急任务过程中,应加强与上级通信部门和县通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信息沟通协调,及时反映通信应急保障抢险救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通信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完成通信保障应急任务。

六、监督管理

(一)预案演练

专业抢修及维护队伍,要按照运行维护体系的组织管理,对所负责的抢修及维护对象(专业项目)进行系统的抢通、恢复、迂回、替代方面的预案拟定,运作及流程设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模拟训练。

(二)宣传和培训

加强对通信网络安全和通信保障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公司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公司通信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和应急救险队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不断提高通信保障应急的能力。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7

20__年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应急管理“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目标,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为基础,推进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建设幸福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一案三制”和“一网五库”建设

(一)增强应急预案实用操作性。提升应急预案管理水平,加强应急预案有效衔接;注重预案的实用性,重点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大力推广应急预案桌面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目前,全县各部门、各镇、村(居)、学校、有关企业全部编制了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预案全覆盖。今年,按照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各单位要针对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分工、核心任务、处置程序、响应时间和善后工作等环节,对已编制完成的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编制预案简本。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各镇、村(居)和县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形成县、镇、村(居)三级应急管理模式;继续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促进各单位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不同特点,对本单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评估风险、定期检查、实时监控、落实责任;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针对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等环节,以及人员密集区(如学校、工厂等)的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通道安全等,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同时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县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环境、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安监、林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将预测预警能力建设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应急信息的收集、研判和报告,落实现场处置的工作措施。

(三)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加快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专项预案的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完善县应急委成员单位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及救援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提高跨单位、跨社区、跨行业之间的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四)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强执法督查力度,不断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五)全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在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的同时,加大完善“五库”(应急物资库、救援专业队伍库、安全隐患库、法律法规库、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库)工作力度,全面掌握各类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的分布和储备情况,分门别类,逐一整理建档入库。同时通过完善应急联络网,壮大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拓宽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

二、拓展基层应急管理内涵

(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指导。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召开现场会、派出指导组、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二)充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严格落实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人员编制体制,开展应急志愿者服务培训

活动,充实基层应急管理人员。(三)深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坚持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务求在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机制建立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对口单位要加强对“四个一”示范点的指导,继续加强演练和深化管理,并适时进行总结评估,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推广,对确实有困难的单位,要采取辅助措施,结合实际,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三、强化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一)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健全县应急值班制度,着力提高应急值班人员素质。构建覆盖县机关、镇、村(居)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值班工作网络。村(居)逐步实现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实现值守工作“纵向到底”。

(二)狠抓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信息员管理,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培训。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通报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有效防止突发事件信息迟报、误报、谎报、瞒报、漏报。健全信息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健全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

(三)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制度。县各类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议,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重点,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并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二周将有关会商情况书面报送县应急办。

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今年,将进一步做好县应急救援队伍和各镇应急救援分队组建工作,并配备必要装备,以增强我县综合抢险救援能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公安消防、抗洪抢险、森林消防、应急通信、道路抢通、电力抢修、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专业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镇、村(居)重点加强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义务消防队、卫生医疗、事故救援等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企业单位要加强专门应急队伍、保卫人员、消防队等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治安巡逻、防暴突击、公共卫生、抢险救灾等应急队伍之间的合作,组织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二)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结合我县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物资储备分类,量化物资储备任务,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法律、行政、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三)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根据省、市出台的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居住人群、危险源分步以及公共建筑等情况,充分依托现有的、符合避难要求的公共设施进行增加应急功能方面的建设,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场所管理,对建设完善的避难避护场所设置标识,加强公众应急避难避护指引。

(四)落实应急财政资金保障。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拨付和监督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投入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要求。做好全县各部门和各镇的应急管理工作预算安排,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资金,保障足额到位。

五、全面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工作

(一)丰富应急宣教培训载体。通过不定期举办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和应急安全指南等内容。结合广播电视和政府信息网络平台,播放应急宣传专题片和网站增设应急管理专栏,系统宣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拓展应急模拟内容,以提高公众应急意识为目标,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力度。

(二)提升应急培训质量。通过举办应急管理骨干培训班、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培训授课等形式,重点提高各级应急管理骨干的应急知识、指挥技能和应对大众媒体的能力。

(三)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形式。积极创新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把应急知识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校园火灾、地震、防空等自救逃生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

六、组织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县应急委成员单位和各镇要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1-2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县四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牵头部门(民政、安监、卫生、公安)要定期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人员密集、危险源集中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县级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依靠各自人力和物力优势,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演练有机结合,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要依靠群众,动员社

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通过演练不断查检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年终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将把应急演练作为重要指标。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切实抓好群众应急演练工作。有关演练情况要及时报县应急办,县应急办将对各部门、各镇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情况及时通报。七、加强考核和评估工作

(一)严格落实《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强对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二)健全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完善县、镇、村(居)三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8

[关键词]人防信息化建设防空

中图分类号:tp9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59-01\

一、人防指挥信息化的理论准备

人防指挥信息化,是人防信息化的基础。当前,由于我们在人防指挥的理论研究上,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不够,导致指挥信息化的进程相当缓慢。例如,由于对预案的格式、规范、编制程序、启动和应用程序的理论研究不够充分和完善,就直接影响了一个能实际应用的预案自动生成系统的建成速度和质量;由于对人口疏散演练的程序规范研究不够,就会给演练与仿真系统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也直接影响了其实用性和操作性。

加强人防指挥信息化的理论准备,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防空预案自动生成的理论准备。城市人民防空预案由基本方案、附属方案和保障计划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附属方案包括人口疏散方案、人员隐蔽方案、消除空袭后果方案等。对不同类别的预案应根据其特点展开研究,对预案所涉及的人防潜力数据应采用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对预案的格式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对预案的步骤应程序化,对预案的启动程序应程式化,这样就为预案库的形成奠定基础,为预案自动生成作好理论准备。第二,对人防指挥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准备。应对人防指挥决策的理论、方法及模型开展研究,提出一些具体的决策方法和模型,形成人防指挥决策模型库,再利用编程技术将其在计算机实现,就可以为人防指挥决策系统奠定理论基础,实现人防指挥的计算机辅助决策。第三,对防空袭演练的模拟与仿真的理论准备。对防空袭演练的程序加以研究,明确其步骤及相关控制环节,对演练所涉及的节点都进行明确的规范,在此基础上再研制相关模型,就可以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实现疏散演练的模拟与仿真。

二、人防机制信息化的理论准备

当前人防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个误区,即十分关注形式上、手段上的信息化,而不注重机制上的信息化。如各级人防机构都开始配备信息化所需的物理设备,并编制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这些固然十分重要,但要真正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益,关键还是要注重人防运作机制上的信息化。

加强人防机制信息化的理论准备,目前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加强人防决策机制的研究。研究并改造现有的人防决策机制,提高对计算机辅助决策的人为修正速度,准确、适时决策,提高人防决策的能力和速度。二是加强人防指挥机制的研究。研究并改造现有的指挥机制,建立扁平化的网络指挥体系,更好地发挥快速动员的优势作用。三是加强人防协调机制的研究。研究并改造现有的人防协调机制,整合人防体系,达成信息化条件下军地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迅速快捷的形势,使人防工作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三、人防环境信息化的理论准备

人防信息化建设包括人防基础网络环境、人防办公应用系统、人防业务应用系统、人防网站系统和人防安全保障系统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目前缺乏一个明确的总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各省、市开发的系统之间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接口设置都不尽相同,即通用性不强。这就给人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隐患,对整个人防领域信息处理的互相兼容、有效运转和维护,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前人防环境信息化的理论准备,应集中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任务。第一,硬件环境标准的研究。首先,应研究人防基础网络环境建设的标准,要对人防基础网络环境的能力、质量、功能等提出明确要求,即人防基础网络环境所需物理设备的最低要求及质量标准、主干网络的数据通信能力的最低要求及质量标准等。其次,应研究人防信息化网站建设的标准,要对人防信息化网站的设立、权限等提出明确要求,即规范各级数据处理中心的设置、与系统外的接口等。第二,软件环境标准的研究。首先,应研究人防信息化的结构化方案,要对系统结构、功能结构等提出一个指导性的方案,即系统最少应具备的功能、子系统及数据流程与接口设置等。其次,要研究人防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标准,要对开发平台、开发技术等提出明确要求,即规定一个开发平台及开发技术的选择范围,确保所开发系统的兼容性。再次,要研究人防信息化安全标准,要对人防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运转和维护、安全保密等提出明确要求,即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开放性以保证维护和升级,具备良好的安全性防止恶意攻击和病毒破坏,具备良好的保密性防止数据泄密等。最后,应研究人防数据标准,要对人防潜力数据指标体系、国人防能力数据指标体系、数据编码原则及数据库技术标准进行一个明确的规范,便于人防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处理。

四、人防信息管理理论准备的特殊性

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省市人防系统大力推进人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到国防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国家为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以核心使命任务为牵引,以提高核心能力为目标,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人防建设各个领域的全过程以及全方位,确保各项准备标准经得起未来战争的考验,通过人防信息化带动人防的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人防信息化的程度,加大人防指挥自动化的水平,全面提高人防组织指挥能力。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9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2006年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起数以及造成的死亡人数较2005年均有较大幅度下降。

应急体系日益完善

在组织领导体系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正式成立。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加强与有关专项机构的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运转枢纽作用。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省(区、市)政府均已成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大多数生产类型中央企业设立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

在应急准备方面,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已制定各类预案约135万多件,各省(区、市)、97.9%的市(地)和92.8%的县(市)均制定了总体预案。中央企业预案制定率达100%,高危行业绝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都已制定应急预案。2006年全国共开展预案演练13.7万多次。与此同时,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资金物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应急商品信息数据库的重点联系企业已经达1000多家。

此外,在预防预警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预测预警能力的有效提高,为及时制订实施相关防范措施提供了准确依据。在应急处置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均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置。

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总的来看,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法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方面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应急管理责任和义务不够明确。

预案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一些地方和单位,特别是基层社区、乡村的应急预案仍然不够完善,应急演练开展得不够,有些演练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机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市(地)、县(市)政府尚未设立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现有应急管理机构普遍存在职责不明、人员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投入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各级财政对防汛抗旱、倒房重建等方面的补助标准仍然偏低,灾害保险工作相对滞后。

物资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完善,储备物资种类、数量偏少,一些专业应急队伍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装备保障。

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不够健全,预测预报尚不够准确、及时。

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不够,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仍待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机制建设相对滞后。

网络安全演练预案篇10

2014年6月16日-22日

二、演练目的

通过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的可行性和灵活性,提高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现场组织指挥水平和救援专业水平,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完善相关事故应急预案,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和公共安全。

三、演练内容

(一)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各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本企业、本部门实际需要,通过“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应急管理专题讲座、应急队伍救援演示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事故预防、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宣传培训活动,向本企业和本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应急管理政策法规、逃生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宣传服务。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墙报、文化长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辟应急知识和技能宣传园地,大力开展应急知识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应急常识、树立应急意识、教育社会公众,提高全社会事故预防和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二)结合工作重点开展演练活动。督促企业把“演练周”活动与日常演练、汛期等特殊时期的演练相结合,按照演练工作计划和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和应急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处置演练。要针对重大危险源、重点车间和班组及岗位安全生产特点,强化班组和岗位演练,使职工掌握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提高职工自我防护、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事故预防,注重应急准备和应急物资保障,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防护措施,完善应急工作机制。要注重应急响应程序和现场处置演练,确保所有参演人员得到培训和锻炼,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其他行业企业也要针对生产安全事故易发环节,组织开展好应急演练活动。

(三)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各企业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应急演练活动,分析评估应急预案各个环节所存在的不足,针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充实应急救援队伍,补充应急装备器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急演练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安全管理人员负全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务实重行,务求使应急演练贴近实际。

(二)要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应急演练中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互通情况,形成合力,确保演练工作取得成效。

(三)要在应急演练中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救援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的了解程度,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进行补充,使应急预案更具有应变性和实际操作性,确保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四)要通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装备建设。结合应急演练工作的开展,要及时发现本部门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资源准备中的不足,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批器材装备,提升作战能力,以满足应急处置的实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