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创意经济的特点十篇创意经济的特点十篇

创意经济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1:57:20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1

最近一些新新人类提醒我注意—马上将要成为“前沿”的创意经济,实际已经老朽了。所以要在创意经济概念还没有普及之前,先提出“新创意经济”以正视听。昨天我在万圣书园的醒客咖啡厅被他们洗了脑之后,现在就现学现用,采用新创意经济理念,重新解释“新”知本主义。

创意经济,是凯夫斯在即将流行的《创意产业经济学》中,给我们指出的未来方向。而新创意经济,是对“创意产业第一理论权威”凯夫斯的批判,要给人们指出有区别的未来方向。我认为,北京和中关村,如果能看出我们下面将指出的凯夫斯的盲点,发展新创意经济,可以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中关村问题”。

开门见山,先说结论。凯夫斯创意经济的致命伤,是没有把信息革命内生到创意经济中,所以说它是“旧”创意经济或现代版创意经济;新创意经济要把网络革命内生于生产方式来搞创意经济,所以是后现代版的创意经济。或者说,凯夫斯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一版(“互联网除外”版);新创意经济是创意经济第二版(“互联网2.0”版)。

凯夫斯的“硬伤”

凯夫斯这种激进理论,在我们看来已经保守了。这是站在不耽误少年儿童前程的立场上的特殊思考。少年儿童在未来10年内,可能实现的最大奇迹,就是在结婚之前成为中国首富。试想,丁磊、张朝阳,在这个天旋地转的时代,如果不靠互联网,能在结婚前进入首富榜吗?门儿也没有。可凯夫斯偏偏在创意经济这么大一个关系少年儿童前程的事业上,只字不提互联网,这不充分说明凯夫斯理论过于保守吗?这里说“只字不提互联网”,当然是一种比喻。不是说凯夫斯没有注意到互联网、没有致力于互联网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之类);而是说,没有把互联网当作方法论,用于有效发动“‘创意’转化‘经济’”的商业革命。

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其实是很前卫的理论,但更适合30岁以上的人阅读。如果说它有值得推荐的理由,在于它是对更传统的观念的冲击。更传统的观念,还停留在物质生产和有形资产的玩法上。而《创意产业经济学》说的是文化生产和无形资产的玩法。通过这本书,人们可以认识到内容的生产与物品的生产,具有许多不同规律。区分这一点很不容易,但也仅此而已。

凯夫斯注意到了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殊产业规律,这是他的贡献。但他的一大败笔,是没有留意到,不仅内容特性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且技术革命特性也决定创意的独特生产方式,而后者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新创意经济理解的创意,要比创意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意,更为宽泛,更具普遍意义。它更接近知本的原始意义,即活的精神创造,而不光是指生产内容。对于中关村来说,它要发展创意经济所面对的问题,不光是形成内容文化产业;更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如何将中关村蕴含的创意资源,也就是人头脑中的“湿件”资源,利用互联网新的游戏规则,迅速释放成经济能量,形成区位优势,完成现代化转型。因此这里所涉及的创意,就不光限于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或者说凯夫斯意义上的创意产业),还包括把广义的知本,也就是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的创造性的头脑活动,作为生产要素,以互联网的核聚变方式,迅速形成社会生产力,创造财富。新创意经济可以包容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许多经济形态。比如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产业,比如提升传统制造业价值的各种创意策划,比如缺乏资源的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在相关孵化平台上发挥创意优势低门槛创业的行为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文化产业问题,但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说,都是要务,是新创意经济的题目中应有之要义。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宝贵的资源,即创意资源。中关村单个人看,都极富创造力,汇合到一起,却是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经济”。单纯用凯夫斯的路子,也解决不了主要问题。中关村搞创意经济,不是缺“创意”,而是缺“新……经济”,缺少“网聚人的力量”这一新创意经济的路子。

新创意经济要重点提醒人们的,就是将创意转化为经济的新方式、新玩法,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有关的新玩法。而这却正是凯夫斯的思维盲点,他光注意在互联网兴起前上个世纪文化产业中早已有之的木乃伊级、骨灰级的老玩法。

创意生产方式的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如果回答是tCp/ip,人们可能什么感觉也没有。我们要换一种对社会、经济、文化都通用的语言,把互联网说成是从集中模式向分布模式的转变。从经济角度理解,农业经济是分布模式经济,工业经济是集中模式经济,信息经济是集中模式复归分布模式的经济。“新”创意经济的“新”,在根子上与利用这一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创意经济中,“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规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创意成为经济的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大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这样的老问题。只不过创意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实现规模经济的逻辑有所不同,这是凯夫斯致力剖析的问题。但在新创意经济中,“经济”的含义本身发生了变化,“经济”的主要含义是与“大规模定制”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是“规模经济”,与同它相反的“定制经济”的结合,是两个性质完全相反的东西的结合。规模经济,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化程度和较低的成本;定制经济,意味着较高的个性化程度和较高的价值。用传统的方法,是无法实现二者结合的;只有在人均3000美元收入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新经济,才能达到这种经济效果。因为互联网一头通向社会规模,一头通向个性节点。有什么样的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经济。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2

关键词: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党的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目标,从而为我国积极开发创意休闲农业提供了依据。创意休闲农业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旨在通过创新,把文化、生态以及景观等诸多富有创意的元素合理地应用于创意休闲农业之中,从而实现我国休闲农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拓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当前,全球各地均对开发创意休闲农业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依据当地的发展实际有意识地发展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国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促进国内消费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开发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创意休闲农业的含义

创意休闲农业可以说是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彼此渗透与融合之后果,是创意农业以及休闲农业向更高一级发展之后的产物。笔者认为,创意休闲农业主要是指以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山水景观、农耕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为重要基础,围绕着农业产业对自身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等各个环节之中的农业经营形式、环境、方法、技术、营售以及物流等运用各类手段实施富有创意的新型设计,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精心创造出诸如新技术试验和示范、会议交流和技培训、体验民居生活、乡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农业经营形态等内容。虽然目前尚无明确地把什么产业列入到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产业之中,然而不可加以否认的是,如今休闲农业经济中含有的创意成分正在不断增加,而创意甚至于已经成为休闲农业经济的中心要素。

2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1)文化传承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依托于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据当前市场发展的前景以及需求,更好地发掘本地文化资源,找到文化和农业资源之间的联系,并且以此为基础,从而运用文化来引领我国农业产业实现新的发展,让其维护农村经济繁荣、农业增产与农民群众增收,提升农业产业层次之目的,并且打造出用文化内涵以指引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之典范。

(2)资源品牌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是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优越的农业资源以及品牌化资源,并且使用创意以加快农业产业和休闲业、旅游业以及商业等的极其契合,以实现本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区域之中主导型产业之开发与农业龙头企业之培养,提高当地农业的总体形象,并且产生全新的农业经济模式,能够形成更好的综合性效益,加快区域经济取得新发展。这一模式不但要求资源是特色化的民俗风情以及农业经济文化等,而且还应当具有品牌化、规模化以及先发优势。

(3)参与体验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随着近些年来市场的发展已经从差异化的服务经济发展至体验经济。农村的深度体验是为了让消费者们在其消费之中借助于农业经济所特有的生活以及生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也就是要对农业技术、农村生活、生态景观和农村文化特色上的情绪,而且对消费者们来说,每次体验均是鲜活而独特的经验。例如,可以利用摘果实、品美食、投入实施农事活动以及购置土特品等形式,让消费者们能够感受到自身已经投入到本了农村情境以及氛围之中,从而对希望找到美妙乡情的游客们具备极大的魅力。

(4)主题公园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类公园或者农业领域中的某个主题公园不但具备农业之内涵,而且还具备了公园、园林等鲜明特点,主题公园则是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外在的表现方式。这一模式很好地借鉴了城市公园所具有的经营观念,将其渗透到农业生产之中,非常巧妙地运用文化、生活、生态以及服务等各种创意类元素,从而把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场所、农产品营销和消费场所等结合起来,依赖于本地区特色化的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农村生态环境等农业经济公园化的新型观念,积极塑造主题农业公园,进而让农业产业能够切实具备休闲、观光、科普、体验等各类功能。

(5)文化传承型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几千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始终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对全球文明都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其中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既有思想性而且还具备实践性,这就建构起我国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体系。文化传承型的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依赖于农业资源,切实结合当前市场发展之需求以及趋势,更加深入地挖掘出本地的珍贵文化资源,从而找到文化和农业经济产业或者农业资源之间的联系点,以实现用文化来指引农业产业取得新的发展,让本地的农村文化生活变得愈加丰富,而且还能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用文化内涵来指导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它能够给予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以文化上的内涵,而且还可运用对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所进行的展示,实现文化传承之目的。

(6)产业集聚型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把诸多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项目集中于某一地带,就能够创建出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这一模式立足于将那些规模还不够大的创意休闲农业类企业进行整合,依据策略联盟之方式来统一经营管理与品牌,从而创建起风格差异化的具备巨大市场竞争实力的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域。这一模式需要在特定的区域之中拥有具备自身特色的资源以及环境。要以这一区域范围之中的农业资源、农业风光以及民俗风情等为前提,以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中的新技术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健身、积极体验以及农产品交易等为主导,立足于对本区域之中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实施全面地规划和设计,从而形成形式上有所差异、内容上更加多元、产业上极度融合,而且具备相应规模以及特点,从而能够体现出以科技和文化为重点的创意休闲农业经济集聚区域。

3深化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几点对策

(1)努力用创意来塑造新型休闲农业经济。正如我们所知,休闲农业经济的消费主体为都市人,同时还有少部分的国外来客,其观光的目的也相当简单,比如,欣赏美妙的田园风光,吃一顿美味的农家饭,住一夜清新自然的农家屋,体验一次拥有前所未有的新鲜感的农事等具备当地农村特色的创意类活动。然而,鉴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民众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以上这些在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当中的比例也会有所下降。依赖于农村十分优秀的生态资源,并且以此为前提来设计与建立诸多更加新奇、更为刺激、更具有时尚感等的农业休闲项目。与此同时,要将创意的手段应用于休闲农业经济之中,从而产生出创意休闲农业经济,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刺激消费并且满足旅行者们的需求。

(2)全面应用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展现特色以实施体验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同时拥有诸多地貌类型,可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条件非常优越,诸多地方均保留着非常原始而自然的环境,其生态条件也保存得很好。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地方拥有了大量的民间民俗文化,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文明以及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十分适合于长时间地欣赏以及体验,并且有利于实施人文生态类、农耕文化类等体验型活动。有鉴于此,要更加认真地调研本地资源以及条件,强化自身所具备之特色,实施多种类型的体验类活动,并且健全合理的景观和服务类设备设施等。

(3)要深入发掘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活动之中的美学以及文化等元素,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体验活动所具有之含义。各地应当借助于本区域所拥有特色化农业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积累,在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中强化对内涵之把握以及对创意之设计,从而不断提高体验活动之层次。所以,要立足于对创意农业以及休闲农业的整合,从而致力于提升创意农业所具有的成果转化机率,并且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之文化内涵。(4)落实对市场目标内群体之细分,从而不断提升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的参与度。因为消费者具备了差异化之特点,所以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可以按照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以及社会条件,面向不同消费群体分别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市场目标人群的差异化消费需求。与此同时,要立足于前期对于如今市场群体需求所进行的调研以及市场反馈信息,持续加以改进与完善,并且将创意休闲农业经济体验的硬件、软件都实施到位,从而让消费者们能够安心享受休闲时光。

(5)健全完善行业协会以协助开展休闲农业经济活动。休闲农业类行业协会应当从人力资源管理、整合营销等方面帮助休闲农业企业提升总体服务质量,增强休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休闲农业经济的整体产值。要实施好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前来开设专题讲座或者相关课程,对于休闲农业经济工作者实施专业化培训,从而力求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整体服务的质量。

(6)政府部门要积极实施资金扶持,并且制定出合理的标准与规范加以管理。政府部门在农业经济产业中应当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政策层面上应当通过发放有关的补贴,并且还可采取放松金融机构贷款,安排专项费用等方法对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实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专项优惠,通过科学规范创意休闲农业经济,切实维护好广大游客的权益。

4结语

总的来说,旅游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创意,这一看法已经得到愈来愈多人士的认同。当前,我国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农业经济,就迫切要求创意理念加以推动,从而实现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并且让其能够顺利进入到更高的发展层次,即创意休闲农业旅游阶段之中。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更好地运用创意来激发出农业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内在价值,真正做到使用创意来引领休闲农业旅游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始终坚持以当地农业领域之中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切实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应用创意理念以促进创意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石向荣,田斌.从德国“绿腰带项目”看中国休闲创意农业发展趋势[J].经济纵横,2012(12).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3

新型城市经济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一)基本内涵

新型城市经济,是与传统城市经济相对应的,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载体,其主要内涵是随着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在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新兴经济形态,既包含产业内容的创新,也包含经营模式和发展载体的创新,其主体部分是二三产业、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成果。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包括创意经济、楼宇(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空港经济、休闲经济等经济形态。一是创意经济。创意经济是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其核心因素是创意等智力及由此而形成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设计、研发、软件、咨询、会展策划、印刷包装、文化艺术、时尚消费等。二是楼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是以商务、商贸、商用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发展现代服务企业、都市型工业和企业总部的经济形态。国内实践首先出现在深圳和上海,随后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载体。楼宇经济是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点,具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三是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或平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为特征的、信息与知识起重大作用的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讲,网络经济包括信息产业及电子商务。四是空港经济。空港经济也称临空经济,空港经济是指依托机场优势以及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在机场周边集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五是休闲经济。休闲经济是人们的休闲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后带来的传统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影视传播等行业的提升发展和新行业领域的涌现。据国际休闲研究权威人士预测,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

(二)主要特征

新型城市经济,与传统城市经济在发展基础、生产要素、产出效率、活动空间、区域带动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概括起来,新型城市经济主要有以下五大特征:

新型城市经济是以工业化、城市化较高阶段为发展基础的经济形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综合实力明显提高,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为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空间资源越来越稀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成本越来越高,环境承栽压力越来越大,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成为保持城市经济持续增长与繁荣的必然选择。

新型城市经济是以智力、创新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形态。这是新型城市经济与传统城市经济的根本区别。传统城市经济更多的是依靠土地等资源要素来支撑发展,而新型城市经济是以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载体创新来支持发展的。

新型城市经济是以产出高增值性为标志的经济形态。新型城市经济的高增值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低消耗和高产出、高附加值性。在新型城市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往往能在短期内创造出超过其本身价值许多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生产中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新型城市经济是以全球化为舞台的经济形态。新型城市经济本质特征不是技术创新的特征,而应是资源的配置和组合的特征。国际产业转移和企业总部迁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形成,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加快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要素和信息流动的国际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加快城市与国际接轨。

新型城市经济是以产业交叉渗透、区域辐射带动为发展途径的经济形态。新型城市经济是在大量相关产业交叉和渗透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会促进相关产业的提升发展,还能带动整个周边区域的发展。

杭州市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目标,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积极培育新型城市经济,包括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空港经济和休闲经济,在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一)杭州市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基本现状与特点

发展氛围已经形成。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主抓,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创意产业发展、空港经济发展等领导小组,出台了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今年,又先后召开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会、推进楼宇和文化创意产业招商工作会议、培育发展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动员大会、楼宇经济空间布局规划专题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在人才方面,出台了《大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落实人才各类政策;在资本方面,努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区两级政府投入5,4亿元设立创投引导资金,设立钱江产业投资基金,探索企业债券等金融创新产品。各区(县)也根据自身实际也出台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政府全力推进,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加快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良好氛围。

发展速度和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杭州市新型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持续上升。创意经济方面,2007年,杭州市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490亿元,占GDp比重为11.95%,占服务业比重为26%,居杭州市服务业各行业之首。楼宇经济方面,全市共有商务楼字163座,2007年创造税收31.3亿元,其中税收在3000万元以上的有36座。楼宇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阵地。2008年上半年,楼宇招商共引进971个项目,协议资金192.58亿元,到位资金125.45亿元。网络经济方面,2007年,杭州市实现电子商务服务收入23.69亿元,同比增长21%,2008年

1~7月,同比增长43.58%,并获得了“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浙江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数量接近全国的1/4,位居全国第一,而杭州又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电子商务网站。2007年,杭州国际服务外包和软件业营业收入达到280亿元,软件出口与离岸服务外包收入总额4亿美元,杭州市被列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空港经济方面,2007年萧山机场客、货吞吐量均排名全国第8位,规模在华东仅次于上海两大机场;目前空港经济发展各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完善,机场二期征迁工作正式启动。休闲经济方面,2006年杭州市成功举办了世界体博会,会展商务业、休闲度假业及相关产业明显提升。通过发展商业特色街区、推进工农业旅游、丰富夜游及文娱活动等多种方式,初步形成了国内游和入境游“两轮驱动”,观光、会展、休闲“三位一体”发展的产业格局。

特色发展和集聚发展势头良好。在区域分布上,各城区之间新型城市经济特色发展态势初现端倪。就杭州市8个城区看,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007年西湖区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66.26亿元,占GDp的23.7%,占杭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的13.5%,居8城区之首,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在杭州市规划建设的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占有3席的城区。拱墅区以运河文化为依托,以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为特色,积极推进创意经济发展,初步形成了特色发展新路子。下城区楼宇经济相对发达,目前下城区税收过亿元的楼宇有6幢,占杭州市的50%,在1000万元以上的楼宇有23幢,占杭州市的60%。以武林广场为中心的2.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每平方公里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产出分别达到了4.17亿元和2.46亿元。下城区聚集了世界500强设立的企业11家,全国500强和民营500强14家,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驻杭州办事处220余个。上城区针对80%以上楼宇建造于90年代中后期的实际情况,突出“楼宇调整招商”为重点,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近年来,累计引进楼宇企业入驻3000多家,占每年引进企业总数的80%。江干区围绕钱江新城的建设,积极推进楼宇经济发展。滨江区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目前,集聚了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等24家知名电子商务企业,2008年1~10月电子商务实现服务收入26.8亿元。实现利税16.1亿元。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杭州市在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中,已经培育形成了若干个部级的品牌基地,先后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中国茶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培育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的品牌基地。西湖区的黄龙写字楼群的顶级商务气氛渐已形成,黄龙商务圈已是杭州顶级商务圈的代名词;拱墅区的LoFt49创意产业园,一度成为杭州创意产业发展的代名词;良渚文化村、杭派女装一条街等已经为广大百姓所接受。此外,还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如阿里巴巴、佑康电子商务、三替集团等,引进了美国甲骨文、法国道达尔、iBm、菲利浦等世界500强机构以及金地、万科、雅戈尔等知名企业。

(二)存在问题与困难

缺乏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的有效机制。目前,杭州在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方面,按创意经济、楼宇经济、网络经济分块出台政策、召开会议加以推进。这就会导致两大问题,一是全市的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缺乏整体的规划布局,缺乏统一的协调的机构,产业指导管理、统计分析、目标考核等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各区县也缺乏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二是由于各经济业态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和统计口径,再加上工作考核等其它因素,往往会形成市里抓创意经济,就纳入创意经济范围,市里抓楼宇经济,就纳入楼宇经济的情况,各区县的特色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在调研中,多数县区都建议要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各县区的比较优势,推进差异发展、错位发展,避免各县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根据规划和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保障土地要素供给,推进新型城市经济加快发展。

省会城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的优势尚未真正发挥。从杭州自身的发展看,虽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并没有得到明显的优化,粗放型特征仍然比较明显,知识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作为省会城市,在引领全省制造业升级、技术创新和服务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方面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情况看,虽然在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杭州在联动周边县市推进都市经济圈建设中的牵头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阻碍要素流动、经济合作、人文交往的“同圈篱笆”现象依然明显,产业的梯次和分工不明显。

新型城市经济中高端领域发展相对滞后。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和散发迷人魅力的关键在信息软件、动漫游戏、影视出版等行业的发展。但在杭州创意经济发展中,文化用品、设备产销,以及教、卫、体等传统行业比重大,占增加值的65%;核心行业如设计服务、信息服务、影视传媒等行业发展不快,只占35%。在楼宇经济发展中,全市共有商务楼宇163座,其中2007年税收在3000万以上的有38栋,占23%,亿元楼12栋,占7%。商务楼宇总体上规划滞后、楼宇规模偏小、功能定位不清、配套设施不完善。以上城区为例,47座商务楼宇中,80%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楼层不高、外观陈旧。另外,楼宇的周边环境、物业管理、交通及停车问题的不配套,难以让知名公司成为落脚点。网络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软件产业处于世界软件产业链条的中下游,偏向软件应用。虽然杭州人均R&D投入达到了近25万元,比国家平均水平稍高,但是比起苏州、深圳等地还是有很大差距;投入主要还是靠的政府与自由资金,风投市场还不够发达。民营企业、软件企业和农业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活动更加匮乏,无论是科技活动活跃程度还是活动能力都存在明显不足。

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匮乏。推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人才比项目更重要,引智比引资更重要。虽然杭州的高校较浙江其他城市来说已比较集中,但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相比仍显不足,难以满足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学术背景、语言、服务交付能力等硬技能和实践能力、项目管理与国际经验等软技能上成熟优秀的关键人才不足。比如,据对浙大网新、网迅、东忠等服务外包骨干企业的调查,目前公司非

常缺乏从业在3年以上的软件工程师。此外,商务成本与生活成本偏高影响企业人才引进。虽然杭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但是据企业反映,杭州与其他城市相比,在税收、房租和生活等方面成本偏高,限制了人才的引进。如信雅达公司反映,由于大连在员工养老保险及个调税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可以实际减轻负担,因此在大连成立了子公司,服务外包业务基本放在大连完成。

推进新型城市经济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总体目标,以统筹规划为先导,以创新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项目集聚区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把杭州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全国民营经济总部中心、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和长三角南翼空港经济中心,率先形成高层次的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杭州特色的新型城市产业体系,率先迈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新型城市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

(二)指导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特色发展。杭州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必须与城市和都市经济圈的总体布局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导向和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相一致。要在研究确定各区县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对全市新型城市经济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并配套出台相关土地、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意见,推动全市新型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特色发展。

坚持创新为本,开放带动。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积极推进创业创新体制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资源要素配置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市场体系、产业体系和社会人文环境。提升新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龙头带动,重点突破。新型城市经济发展要突出重点,以重点园区、重点楼群、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新型城市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和相关企业竞争力提升。要培植一批新型城市经济的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坚持集聚集约,可持续发展。新型城市经济本质特征是资源节约和产出高效。要突出集约、精致和高附加值发展,切实提高土地、能源等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新型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新型城市经济基础和动力在于市场和企业。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和资源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实行政府、企业、市场“三力合一”,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三)重点领域和布局框架

大力发展创意经济。要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目标,坚持量质并重,加快发展,重点培育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会展业等行业。一是以广播电视业和新闻出版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业,推进“四网融合、天地合一”,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数字杭州”特别是“无线数字杭州”和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基地。二是以动漫制作、网络游戏制作等数字娱乐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动漫游戏业,办好中国国际动漫节,打造“动漫之都”品牌。三是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规划设计、园艺设计、城市色彩设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设计服务业,打造“设计杭州”品牌。四是以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为重点,依托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等名社名院,大力发展艺术品业。五是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艺术类培训为重点,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六是以丝绸女装、动漫游戏、工艺美术、金石书画等文化会展活动为重点,大力发展文化会展业,打响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在空间布局上,以西湖区、滨江区和拱墅区为重点区域,以西湖创意园、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创意良渚基地、西溪创意产业园、湘湖文化创意产业园、下沙大学科技园、滨江卡通城等“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基地,把杭州打造成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J心。

做优楼宇经济。要围绕打造总部经济中心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培育,突出楼群建设和特色楼宇、亿元楼宇建设三个重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税源经济、省会经济,提升发展商务圈,培育创意、研发、软件、外包、商务等特色楼宇。规划布局上,要以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滨江区为重点区域,以钱江新城CBD、庆春广场区块、新东站商贸区、滨江中心商务区、黄龙国际商务区、运河商务区、庆春路金融街、和平会展区、武林CBD、创新创业新天地、钱江世纪城等为基地,形成规模强大、特色明显、布局优化、政策完善的国际化楼宇经济发展格局,把杭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现代商务办公区。

做强网络经济。围绕建设“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以互联网信息服务、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和卫星传输服务等为重点,做大做强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网络游戏等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在区域布局上,以滨江区、西湖区为重点区域,以东部软件园、数源软件园、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堂软件园、北部软件园为基地。把杭州打造成中国“互联网经济强市”和“电子商务之都”。

加快培育空港经济。围绕建设长三角南翼空港经济中心,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依托,以空港物流业、临空服务业和与空港有密切联系的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加快空港经济区建设。在区域布局上,以空港物流园区和保税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临空商务区、旅游休闲区为基地,打造带动杭州经济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的新引擎。

做精休闲经济。围绕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坚持国内游、入境游“两轮驱动”和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以美食、茶楼、疗休养、保健、婴童、运动休闲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培育为重点,发展最具杭州特色的生活品质行业和旅游休闲行业,建设国际旅游综合体,办好西博会、休博会,打造“东方休闲之都”。

(四)对策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新型城市经济的领导和推进机制。要把新型城市经济作为杭州市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主攻方向来抓。建立新型城市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县主要领导参加。并研究确立联席会议的运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做

到每年有年度总体目标和分解工作任务,重大事项由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要在继续深化调研的基础上,作出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明确各区县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各区县的特色优势,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完善考核制度和指标体系,加强考核检查,共同推进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建立新型城市经济新的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年度各区县新型城市经济结构体系、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的评价通报制度,努力从多角度多方面反映真实的发展情况,避免出现大的决策失误。

加强载体建设,构筑高能级高层次的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平台。要立足杭州城市定位,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立足各区县的特色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差异性和特色化,明确一批体现特色的发展重点和区域。加快建设一批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园区和基地,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加速要素集聚、功能提升、产业拓展和品牌培育,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坚持内生与引进相结合,并结合城市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大力培育和引进品牌龙头企业,带动集聚区和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增长点和新亮点。积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继续办好西博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丝绸女装会展博览会等展会,努力把杭州培育成为国内外新型城市经济发展研讨、创意推销、商机发掘和加强合作的首选城市之一。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新型城市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向国家和省里争取有关政策,完善空港经济区及其它相关产业园区的规划,争取列入省级开发区序列,争取设立部级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在原有创意产业和软件产业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制定新的扶持政策。加大宣传执行力度,用活用好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这篇文章。对于新型城市经济在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在财政贴息、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在政府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研究设立新型城市经济发展基金,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加强市、区(县)财政投入,积极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参与,对市级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资金扶持。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切实解决相关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以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新型城市经济项目和知名企业落户杭城。设立创业引导基金,鼓励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培育新型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完善新型城市经济考核体系,将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4

关键词 创意经济 消费转型 技术革新 产业系统集成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09年11月29日圆满落幕。文博会上,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行业以大量的创新成果。突出展现了强劲而蓬勃的发展势头,反映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加快发展期的新面貌、新商机、新趋势,彰显出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以消费时代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全球化过程中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继技术、管理和资本后又一新的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要素,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个产生经济奇迹的机会”。

本文拟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综合产业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剖析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探讨和揭示如何运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而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

一、创意经济的演化动力

从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看,推进创意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增长、消费转型与技术革新。

1 需求增长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伴随着文化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通过催生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不断推动着创意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目前已进入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需求总量日益增大,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

2008年,中国人均GDp为3266,8美元,突破3000美元大关。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加快,居民消费结构也将明显变化,其中物质消费比重逐渐减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渐增加。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为6325.34亿元,人均文化消费478.72元,占收入比重5.65%,占总消费比重7.64%。据估算,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突破7000亿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文化消费并没有因为经济下滑而萎缩,反而因为文化产品消费“不消耗物质形态”的特有优势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人们快速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创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对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文化产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求以新的内涵来提升、新的形式来表现、新的手段来传播。

2,消费转型

长久以来,农耕经济和农耕文明潜移默化下的中国文化消费中,消费者呈现出顺从、保守和趋同的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步发生变化,消费的自主选择意识增强,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著作《新消费者理念》中指出,“旧消费者更可能成为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他们会较晚地接受一种新产品或服务,因为他们觉得追随市场主流购买比独自做出购买决定更令人轻松和放心。”而新消费者则更倾向主动尝试新产品和服务,他们会试着去发现。

文化消费向个性化趋势转型促进了创意经济的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和推广,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特征和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在消费品――节目内容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偏好对节目内容进行自主选择、自由地发表意见且与传者进行信息交流,必然要求相关文化业态具有庞大的节目内容库,这一功能目前在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中均已实现。

其次,表现在消费时机――时空的个性化。不仅能够自主选择节目内容,还能自由选择消费的时间地点,是人们对文化消费提出的新要求。从目前涌现的业态看,手机电视将电视移动化,网络电视将电视双向化、智能化,移动电视也在无限地填塞人们消费中的时间与空间缝隙。

再次,表现在消费手段――媒介形式的个性化。人们能够根据自身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偏好选择媒介形式,无疑将大大增加人们对文化消费的兴趣。创意产业通常所具备的多媒体融合功能,即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于一体,则在很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3 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是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历史上,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广播与电视的普及,都曾给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带来深刻变化。而现代传播科技如通讯卫星、激光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的采用,更使文化产业获得空前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人2l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创意业态不断涌现。

回顾近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技术革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梳理出版业、音像业、电视业、电影业、网络文化产业等发展过程中相关产品产生的时间脉络,结合熊彼特等人的技术长波论,尤芬、胡惠林(2007)指出文化产业产品发明、创新涌现的几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类文化产业逐渐发端;第二个和第三个高峰是20世纪50年代及70~80年代,文化产业各行业出现关键性的技术、产品突破与创新。他们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长波周期受经济长波推动形成,从根本上来说,受科学技术的推动形成。也就是说,科技不仅推动经济波动起伏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波动起伏发展。”

创意经济业态的培育和创新,主要依托技术革新,特别是先进适用性技术的普及。当前数字化技术创造了很多切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创意业态,主要显现为一系列颇具竞争力的网络文化产品。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规模达到2.7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0.6%;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11760万人,较上年增长133%。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较上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科学技术运用到文化生产的过程,是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技术革新

不仅改变文化产业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而且带来文化产品形式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毋庸置疑,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创意业态还将不断涌现。

二、创意经济的演化路径

“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是系统经济学中“系统化”概念的延伸与推广,分别反映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及其关系转化的两个不同方面。所谓系统化,是指趋向形成经济系统的过程。具体地,系统深化指的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而系统广化则是指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创意经济的演化历程在演化路径上,遵循系统深化与系统广化的内在规律。

1 系统深化:产业链、价值链延伸

系统深化反映了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系统深化的自然结果就是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经营是经济系统内部各经济元之间关系不断强化而形成的。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相伴而生的产业链、价值链延伸现象,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变动情况看,反映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首先,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不断细化,经济主体不断丰富的过程。以广播电视业为例。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促使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不断分化出制作、播出、广告、衍生服务等多个节点和环节,并且随着分工结构和模块化结构的发展,这些节点和环节产生进一步的派生和细化,从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连续、复合价值链条。在这一价值链条上,新节点或新环节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新行业(子系统)的产生或生产迂回程度的加强,也即“新的中间产品的出现,初始投入与最终产出之间的链条拉长”。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延伸或拉长必然导致经济系统内部构成元素的复杂化,从而增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来看,创意产业系统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节点的丰富和细化过程,也就对应了系统深化的过程。

其次,创意产业系统在形成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加耦,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经济关系不断加强的过程。一般而言,经济元之间相互关系的加耦和解耦是系统深化的两个相反方向。简单地说,加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增强;解耦表示元素之间关系的减弱。对创意产业系统而言,形成的过程必然导致经济主体即参与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这也正是系统深化的题中之义。

2 系统广化: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

与系统深化相对应,系统广化是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范围不断拓宽的过程。从本质上说,系统广化促进了经济系统潜在关系的显化以及与经济系统具有联系的外部环境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导致经济系统规模的扩大。在系统广化过程中。相关的经济元通过借用或整合外部资源,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资源位水平。在创意经济发展过程中,跨业型业态也即创意产业系统内部不同子系统或创意部门与其他部门开展合作竞争形成的新型业态,或称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扩张,反映了创意产业系统内部资源以及系统内部与外部资源的整合过程,也即系统广化过程。在该过程中,创意产业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范围不断拓宽,内部子系统或创意产业系统与其他行业系统的潜在经济关系不断显化,创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参与其中的各经济主体通过价值链接、资源互补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双赢或多赢的目标。

三、创意经济的演化趋势

创意经济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特征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企业间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系统集成性质。产业系统集成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是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1 创意经济的运行特征蕴含产业系统集成的特质

以系统观为视角,创意产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涨落等自组织特征,将自然地导致“系统经济性”,即经济组织以经济系统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由系统经济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称为“系统经济效应”。系统经济效应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即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世界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以及持续发展水平不减(持续发展原理)。从效益的角度讲,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以非信息运行平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经济主体或者通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果。或者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实行多角化经营获得“范围经济性”的效果。而在信息网络化社会中,分属于不同经营领域的复数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异业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更迅速地满足不断变动的多方面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日本学者宫泽健一最先从企业组织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把这种“复数主体通过网络联结产生的经济性”称为“联结经济性”,或称为“复合效应”。

不难看出,联结经济性是系统经济性的特例,是系统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产业系统集成的实质就是在技术集成和业务集成基础上,由更多的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跨时空整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经济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过程。

2 产业系统集成概述

“集成”一般可理解为聚集,还可理解为融合、综合、一体化,在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创造性的整合过程,其核心思想是系统化。严格来说,“集成”指在一定的集成环境和条件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后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是集成单元之间的简单叠加或堆积,而是按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和集成体的目标。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5

关键词:创意经济发展政府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220-03

在当今的经济变革中,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创意服务、创意营销和创意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创意经济纳入经济发展与竞争战略,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发展浪潮正在兴起。创意经济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创意经济,又叫创意产业、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版权产业等。被誉为“创意产业之父”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认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工商业模式必将受到严重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做为管理者的政府理应顺势而为,加快职能转变,推进管理创新,积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创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创意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1.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意经济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优势。创意经济是一种新型产业和新知识经济形态,能使原有的经济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它的发展必将大大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意经济开发的是人类自身的主体资源,是一种高增长、高附加值和低消耗的发展模式,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社会财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近年来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如英国就是借助发展创意经济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创意经济革新的是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的是传统的经营模式,是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当前,创意经济引发的热浪正以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在影响着各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并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构建一个新的社会资源整合平台和新的社会治理路径,并充分发挥创意产业对其他经济产业的驱动效应、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从“制造”向“创造”转变,较好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从而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

2.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经济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当代,创意经济已经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实际的市场经济产出。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曾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有一些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增长得更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特别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丹麦、荷兰、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赢得未来和实现经济增长的主体产业,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创意带来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一部图书等单一产品的收益,围绕一种创意文化现象,整合文化资源,开发衍生产品,就能在创作、制作、播映、出版、旅游、娱乐等方面创造出一系列商机。据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收入超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相应的DVD、网络授权、玩具产品、食品饮料等也在陆续跟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衍生品。这些充分表明创意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已令人瞩目。同时,创意理念的树立,又能催生出一批设计品牌、设计模式、设计企业的创意企业。用设计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去再造企业又能使企业脱胎换骨,获得新生,快速发展的企业无一不是被设计出来的。在产业特点上,创意产业始终具备成为全新经济增长点的先天优势。为此,政府应该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创意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就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商机,形成新的经济热点,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正在向发展型和享受型阶段转变,尤其是对文化艺术、精神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潜在的消费热点在增多。其中蕴涵的发展型需求和享受型需求都跟创意产业息息有关,因为创意产业面对的是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的需求,侧重扩大文化产品市场,刺激文化产品消费,这正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创意经济重在强化产品的高附加价值,提升生活品位,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有效刺激人们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消费升温。当前,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创意产业既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在经济不景气时就是对文化产业采取的种种扶持措施使文化产业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大大缩短了经济危机时间,更是促进了国家软实力建设。因此,通过发展创意经济,增加创意产品和服务,就能开辟消费新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提高消费需求,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

二、加快构建促进创意经济健康发展的政府管理机制

纵观国内外创意经济发展过程,政府部门在创意经济的发展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意经济的一些特点也表明创意经济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当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提升管理效率,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创意经济发展。

1.要大力营造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宽松社会发展环境。发达国家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对创意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政府对于创意经济正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采取了各种政策措施予以推动和扶持,表明了政府在发展创意经济上的决心和热情。但是,由于创意经济刚刚起步,对创意经济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许多相关措施又未能及时跟上,使得创意经济发展仍处在盲目的自发状态,严重影响创意经济的健康发展。负有推动创意经济发展重要职责的政府,其着力点首先应放在营造宽松的社会发展环境上。一是要结合中国实际,加快制定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把创意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引导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二是更新发展观念,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层对发展创意产业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引导创意产业发展的本领,提高服务创意产业发展的能力。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创意产业论坛、专家研讨会、博览会、设计比赛和系列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间及国内各方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创意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整合科普资源,利用科普教育平台,宣传新技术、新创意的社会影响力,激发创新人才的创意激情,使创意产业不断深入人心。四是积极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创意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出现失败在所难免。理查德・弗罗里达认为,要实现创意经济时代的繁荣,技术、人才和宽容缺一不可,而“宽容”尤为重要。他说:“我所谓的宽容不仅仅是指能够接受不同的人,这当然是很重要的起点,但真正的成功社会中的宽容远不止如此。那些能够激发人们创意才能的地区不仅容忍差异,而且是主动地去拥抱差异。”五是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在这方面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它们都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来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如美国通过了《国家艺术及人文事业基金法》,韩国制定了《创新企业培育特别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德国修订了《专利法》、《外观设计法》、《规范信息社会著作权法》,日本颁布了《著作权管理法》等多部新法律。有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创意经济发展才会有保障。

2.要积极构建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支持体系。任何经济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能够支持它的社会体系,否则就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潜能。创意经济在中国虽日益受到重视,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政策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合创意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特别是在融资、税收、进出口、创意园用地等方面对创意产业的发展予以适当的支持。英国政府就是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对创意产业的引导、培育、扶持,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氛围,在发展创意产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而又积极的推动作用。要遵循经济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并给予财税政策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创意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促进创意产业形成集聚的效应。二是要加快构建服务创意人才的支撑体系。创意产业是人才产业、思想产业。在创意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意产业的灵魂。当前中国的创意人才极端匮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都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有开放性思维的学生。要统筹利用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训等资源,形成相互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提高创意人才待遇,增强人才的吸引力。要积极为创意产业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实现以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意产业要发展,资金投入是重点。因此,要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化。金融在支持创意产业发展方面要主动发挥其应有的独特作用,在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探索通过多渠道筹措等办法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在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上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建立对股本进行投资的创意卓越基金以及对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融资的地区创业资本基金,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家为创意产业创造大笔经费,支持创意产业发展。

3.要加快建立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保护机制。任何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经济做大做强的有效法律保障。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是创意经济的一种货币,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在创意产业中是“中央银行”。创意产品容易被模仿,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就是对创意成果的保护,也是对创意个体合法利益的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决定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对于加快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侵权盗版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但是,知识产权恶权案件还是屡见不鲜。主要是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可操作性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分散,管理效率低下,执法力度不够等等问题。因此,创意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息息相关。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主要是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提高保护意识。可以借助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日常宣传与深度报道,正面引导与反面曝光,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经济就会变得非常脆弱,失去活力与动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就能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为创意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要着力完善促进创意经济发展的监管体系。从目前创意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只要其内容安全、健康,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都应当给予鼓励发展。但是,近年来,创意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各地无视具体条件,盲目争相发展导致创意产业趋同化现象十分严重,势必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例如,许多城市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打造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打造设计之都等口号,同一地区的创意产业园区也在同样的领域展开竞争。一些不具有创意产业的企业,为了获得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挂着创意产业的招牌搞的却是非创意企业,有其名而无其实。有些创意产品或服务甚至庸俗低级,安全得不到保证。导致创意企业鱼龙混杂、特色不明显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严格、规范的监管机制。在创意产业的监管层面,中国的创意产业归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管理层次很多。以网络游戏等数字内容产业为例,直接参与管理的部门有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国务院信息办、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大概有18个部级单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势必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如何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创意产业路漫漫,把握好方向才能够走长久。一是要理顺监管体制。要加快推进行政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权责一致。通过体制改革克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二是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既要放松规制,构建绿色审批通道,提供高效的审批服务,又要克服“重审批、轻监管”的现象,加强对创意企业的生产或服务的日常跟踪监督检查,确保创意产品或服务的健康和安全。三是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要积极鼓励发展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引导各个组织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创意经济的有序发展。四是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对创意企业的绩效评估,对不符合创意产业要求、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企业,要坚决给予整改和关闭,尽快退出市场,确保创意经济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6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规划;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3)01?0019?03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长三角江、浙、沪的各大经济、科技集聚区域不断形成。长三角区域规划逐级推进过程中,对区域内城市的要求也更高,例如杭州,要求充分发挥杭州的科技优势和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浙江杭州的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两大科技城,是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打造的“西湖、南湖、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无论是科技实力提升,还是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地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渴求的意愿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之下,长三角区域内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及实践与区域经济互动如何,开展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新的途径,本文尝试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探讨。

一、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规划发展的互动

在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区域内地方高校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是区域内人才培养的基地,与区域内各行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其创业教育及实践必然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地方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地方化特征,都将对区域内高校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需要区域经济的大力支持,需要地方特色产业的创新引领。另一方面,区域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创业人才的支持,需要地方高校为之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区域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内大学生就业、满足国家战略布局的变化、构建创新型区域经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教育部于近日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目录自行设置本科专业或申请设置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高校的特色学科和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实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与区域经济的融合,逐渐成为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然。结合区域规划开展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既能丰富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明确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做好地方高校差异化、特色化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

长三角区域内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开展得相对较早。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为代表的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其中长三角区域的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是其中试点高校。但总体来看,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远远不够,创业教育及实践的理论研究仍旧处在初级阶段,对于长三角区域内的地方高校而言,其创业教育及实践与长三角区域规划联系不够紧密。

1.创业教育及实践区域特征模糊、途径局限,不能满足区域创业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基本还继承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并没有把创业教育做为实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地方高校,其实施创业教育及实践的资源和机会就更加有限。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体现不出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盲目仿照中央部署试点院校的做法,全国统一的KaB、SYB、“8+X”全球模拟公司等创业培训教材和教学模式简单,忽略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和本土化区域特点,导致创业教育及实践一般缺乏实效性。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在服务长三角区域理念上还做的不够好,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教育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阻碍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同进步。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途径也大多局限在创业意识引导上,增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比较简单,很少建立校级创业教育的专门网站,也没有把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司模拟实体建成,创业实训基地不能真正发挥实践作用等;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上没有具备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能实际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举办的创业讲座和创业计划大赛也仅限于顺承国家“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展的各类大赛,没有区域行业大赛特色,更谈不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有效对接。

2.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支持力度有限,未能营造更好的创业实践环境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不是单个个体能够完全承担起来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长三角区域内,如杭州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无偿资助资金操作办法(试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但涉及面较窄,仅涉及税收的减免、政策优惠等方面,仍会因诸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名额有限、创业项目申报资金条件较高等,不能惠及到最广大学生创业者,实现政策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的创业信息平台没有实质性利用起来,设立的创业扶持基金也有限。这些条件限制造成社会上未能营造出更好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外部环境。

三、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在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出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新思路、新途径,就要另辟蹊径。要“学会恰当地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塑造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努力创业、奋发有为的创业思想”[1],立足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区域经济特点,分析地方高校学生创业特征,发挥区域经济和文化区位优势,积极配合区域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确定适合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目标,进行本土化的创业教育及实践。

1.结合区域规划要求,强化服务区域理念,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特色专业课程改革。例如,《长三角区域规划》要求把杭州建设成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区域内地方高校可结合这些要求,重点开展相关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在与上述相关的专业如旅游管理类、文化创意类、电子商务类等,课程设计可以把专业知识运用放在创业平台的轨道上,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决策水平;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有效性,重点分析针对区域规划内相关产业的成功创业案例,使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激励、学到知识、把握到创业方向。在此基础上,鼓励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开展校内创业实践,实现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的特色创业教育。

开展区域特色创业培训课程。诸如KaB、SYB、“8+X”全球模拟公司等创业培训课程开设时,同样可以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特点进行创业培训课程的自定义。如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建议学生朝着自定义的行业领域进行思考;在商业计划书的拟定时,也建议在自定义范围内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在课程模拟时,增加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创业实务课程。

2.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开设区域经济创业沙龙,开展行业特色创业大赛

强化创业意识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更要走出去,联系校外创业新生力量和行业支持,“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并且通过聘任讲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论坛的机制”[3]。面对创业实践的复杂性,区域内地方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可以开展创业沙龙,邀请优秀的创业企业家、优秀校友企业家、行业人士来校与学生展开对话,为其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弥补在校生社会经验不足;要紧紧围绕发展区域内经济的主题开展沙龙,强调区域性和地方性。针对高校目前沙龙形式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区域内地方高校可以在开展创业教育中抢占先机,形成常规形式,以期区域行业论坛在地方高校开展的长态化和制度化。

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行业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学生创业过程体验。“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可以获得模拟创业经验,体验创业经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市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事业心”[4],针对全国高校自上而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创业计划大赛,地方高校可以与区域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政府支持的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获得地方政府在创业方面设立的资助资金;同时,在促进企业设立面向行业内的创业计划大赛奖励资金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与政府、企业开展有效合作,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朝向行业方向发展,为行业提供创新创意的智力支持。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整体师资水平的专业化、地方化

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经验促进教学;也只有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出创业能力强的学生。培养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创业人才这一实际,决定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要深入了解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实践训练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保证创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区域内地方高校可以通过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创业教育指导培训,到长三角区域内相关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到生产、管理前线参加实践。理论研究上,树立起服务区域经济意识,主动研究区域经济所需的创业型人才发展动向,找准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鼓励教师在行业企业实践中寻找创业教育的研究课题等。同时,“可以采取校内外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建设创业导师团”[5],从社会上聘请企业家、风险投资商等担任创业导师,积极开展短期讲学、案例讨论、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

4.促进区域企业和政府、地方高校积极合作,优化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开展,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为区域经济输送就业创业人才,因此可以“以创业教育为纽带,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6]。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利用好已经建立的创业信息网站平台,放宽创业扶持资金申请条件等。区域内企业与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创业意向学生校外实践平台,将企业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训练场,全面掌握企业运行过程、学习管理经验,优化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开展地方高校学生创业企业孵化也是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路径。利用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园,优化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从校级创业园实践到区域内地方政府建设的创业园“孵化器”孵化,如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平台创建通过“民办公助”、“区校合作”、“一园多点”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7],再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既可以直接应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也可以应用在企业开发新项目,创业团队去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创业教育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78.

[2][eB/oL].http://.cn/policy/txt/2010-06/22/content_20320273_4.htm.

[3]黄文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王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陈谦.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与突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31.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7

经济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资源配置、市场运行规律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经济学课程是全世界高校重点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核心课程之一。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经济学教学是将经济学原理、经济人行为规范等系列理论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其对培养合格、全面、专业的社会主义经济类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高校经济类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方式引人关注,有些还有待商榷。从经济类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深入分析了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应该关注与紧抓的几个关键点。

2高校经济学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偏西方经济理论,轻中国特色理论

市场经济起源西方,并在西方国家经历几百年的实践。确实,经济学中许多理论都从西方引入,这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大进步,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但在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中,主要以外国教材为主,优点是通俗易懂,形式丰富多样,文中穿插有较多的案例分析,但不足之处是,其中的许多事例是外国的,对中国学生来说感觉与自己相距甚远,很难产生共鸣。国内教材则良莠不齐,大多是盲目照搬国外的事例和数据,而没有把经济学原理做本土化处理,中国特色理论不明显。

2.2偏理论讲授,轻现实接轨

教学就是教与学相统一,经济学教学也是如此。经济学理论虽然理论性较强,相应的公式原理较多,但绝不是条条框框,而应是一种实践科学。目前,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都选择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出发,然后围绕这些概念、原理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加以分析和证明,较少关注国际国内经济现象的变化及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习惯于死记硬背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而对原理的形成过程、具体运用等不甚了解,无法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2.3偏考试成绩,轻实际问题解答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市场经济中被广泛运用。而在高校中,考核经济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中,又以期末考试最关键。众所周知,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情况。在考试形式上,重闭卷笔试、轻其他形式,不考虑经济学课程性质、特点,对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无法评估,也使考核内容与实际能力严重脱节。

3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3.1坚持中国特色经济学教学基本原则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的科学,很多理论与规律为经济实践所证明与运用。但经济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这里面,与西方的市场体系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体现中国经济特色,也有体系不健全和完善方面,有缘对现有的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改造完善。这些都需要在经济学教学中.关注中国经济实践的特殊性,坚持中国特色经济学教学基本原则,不断总结探索中国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创建一种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体系。

3.2树立全面成才的经济学教学方向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经济学教学中主要是要培养全面成才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人才。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顺应时代需求与市场变化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迫在眉睫。经济学教学中力戒教授空洞的、过时的经济知识,应主动关心市场变化,关注市场动向,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敢于展示自己,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大胆质疑,具备敢于想象、创新以及批判精神。

(2)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是一个人与经济主体在市场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要求。在经济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诚信理念和公平意识的培养。诚信理念就是在市场中,对自己承诺的都必须要严格地兑现,如包括对合作伙伴和客户的产品质量承诺、服务承诺内部员工工资、工作环境、社会保障基金交纳等方面的承诺,等等。不能以损人利己的方式而获得利益,而应以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服务,技术创新和经营创新获得利益。

(3)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一切经济行为都应以法律为基础,只有置于法律的监督下才能长盛不衰。在经济教学中要求学生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如不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不随意承诺却不兑现;不编造假帐,诱使投资者上当,要如实地告诉客户产品的效用及性能,让消费者自己选择;如实地告诉投资者自己企业的真实情况.由投资者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和投资行为;如实兑现自己的承诺。等等。

3.3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经济学教学方式

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体系,它应经济需要而产生,也应经济问题圆满解决而光大。因而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①要理论联系实际。多用一些日常生活的事实、身边的实例来阐述经济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②加大案例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通过精选案例,使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变老师教为学生主动学,角色互换,师生联动,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更多通过提出问题然后进行讨论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建立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经济学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经济学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教案运用与传统教学中的文本教案相比,不仅在内容上有文字表述方式及文字布局,还有图像、声音、视频等,包括教案的背景、色调、布局和整体设计等等;不但具有教育性、科学性等关键特性,而且还有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美感;形式上更加形象和生动,也更符合现代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必须提高高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更新经济教学设计的思想,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8

关键词:体验经济城市品牌广告创意

在飞速发展的全球化市场中,以城市为单位的品牌竞争异常激烈,城市广告作为城市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城市品牌广告创意与体验经济则存在着密切关系。

一、体验经济与城市品牌广告创意的关系

(一)体验经济的到来

现在的经济时代是继产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和服务经济时代后出现的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由于服务经济也在逐步商业化,人们的个性化消费欲望难以得到彻底的满足,人们开始把注意力和金钱的支出方向转移到能够为其提供价值的经济形态,这就是体验经济。

体验经济是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社会、对企业、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首先,体验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其次,体验经济的发展拉动消费,调节再分配。最后体验经济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自我实现感。社会的发展是财富实现的过程,而财富的实现更深入的是为了人本身的价值实现。

(二)、城市品牌的概述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今天的城市竞争不仅仅是规模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更表现出城市文化、城市品位和城市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竞争,实质就是城市形象的竞争。要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美誉度,就要大力打造高品位、高影响力的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是指城市管理者利用城市所具有的独特要素禀赋、历史文化、产业优势等差别化品牌要素,向目标受众提供持续的、值得信赖的、有关联的特别承诺,以提高受众对城市的反应效用,增强城市的聚积效益、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而一个城市品牌的形成,对于城市的发展将产生潜在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城市品牌广告发展的现状

城市品牌的传播是塑造城市品牌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城市广告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广告是指在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外观建设、人文风貌等整体形象,强化城市品牌在一定范围的社会公众中的地位和形象,达到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据央视CtR市场调研公司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2006年仅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七省中,就有超过140家城市或景区进行央视广告投放。在2006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创意城市与城市形象传播市长论坛”上,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的政府官员、媒体及广告公司专业人士,就如何打造城市品牌、加强城市自身宣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而且近几年城市广告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广告市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者的关注。

(四)体验经济与城市品牌广告创意之间的关系

体验经济更关注让消费者参与到整个广告乃至整个经济过程中去,无论是在城市品牌广告的生产过程还是后来的消费过程,消费者都具有较大的能动性,体验正是在这种主动参与过程中产生的,强调的是消费者的参与互动,没有消费者互动也就无法实现。因此,体验经济与城市品牌广告具有双向互动性。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在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上的深刻变革,—方面消费者更加重视感性需求,另外消费者更加注重参与性,所以,树立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广告应该做到以体验经济为前提进行创意设计。而如何把握城市品牌广告的市场规律,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广告产品,推动城市品牌广告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国内以体验经济为导向的城市品牌广告创意的分类

体验经济环境下,城市品牌的广告创意更加注重各类文化的体验,就目前广告市场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下面几类:

(一)历史文化的体验

我国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城市品牌可以通过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来强化城市形象。例如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老君山景区、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献古籍,这些都是发展旅游业独一无二的资源。丽江市政府深入挖掘丽江的城市文化内涵,确定统一的品牌定位——“天雨流芳,梦幻丽江”,并以此为广告的切入点展现历史古城的魅力,让消费者充分体验到古城的历史文化。

(二)自然环境的体验

在2006年区域旅游开发国际高峰论坛上,莫永清用“建设世界山水文化体验之都”来对桂林旅游定位。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发和宣传其旅游资源。2012年8月开始,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在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最显著的位置租赁了一块高18米,宽12米的广告牌,向每天途经这一地区的世界各国游客进行中国各方面及各地形象的推广,作为中国旅游标志性景观的“桂林山水”率先亮相,“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再加之淳朴的特色民族使得桂林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引起强烈反响。

(三)人文环境的体验

2003年,张艺谋执导、濮存昕配音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讲的是远道而来的男主角带着年迈的奶奶对成都的眷念,走在春熙路、都江堰,感受川剧、茶文化与火锅文化,体验成都的闲适、热情与活力,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也对成都着迷了,片尾处的“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是点睛之笔。近些年,部分城市开始挖掘本地文化,让受众充分体验当地的人文环境成为广告创意的重要主题。

(四)民风民俗的体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例如在昌都这个充满神秘宗教色彩的地方,昌都民俗深深打上了藏传佛教的烙印。通过央视网频道纪录片《昌都见闻》和相关报道,许多虔诚的僧众信徒慕名而来,通过讲经说法、艺术表演、作品展览等形式,参与到藏传佛教的节庆活动中,昌都成为僧俗共同欣赏的良好平台,其民风民俗成为城市广告的主要创意点。

(五)特色建筑的体验

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个城市让外界了解自己的最有效手段。很多人正是通过金字塔认识开罗,通过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认识巴黎,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实体Vi(Visualidentity)。以北京为例,长城,故宫,颐和园,鸟巢,水立方,均为城市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使受众通过视觉就能获得传统与现代的复合体验,感受历史与科技的巧妙融合,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统一。

(六)明星效应的体验

城市形象代言人,顾名思义,即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最能体现城市时代风貌者。具体来说,城市代言人应该是本地人,具有高知名度,或者具备某种形象寓意。以上海为例,姚明的《无数个姚明,好一个上海》、刘翔的《上海速度、刷新梦想》,前者暗喻着上海发展的高度,后者则隐喻着城市发展的速度,使受众通过“名人”体验到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七)公关营销的体验

2010年末冯小刚贺岁大片《非诚勿扰2》隆重上映,与《非诚勿扰1》一样,冯小刚再次用镜头把所走城市的旅游景点录入其中。继《非1》捧红杭州西溪湿地、日本北海道后,《非2》更进一步,让观众不仅仅聚焦于某个旅游景点,而是一个城市——海南三亚。影片词巧妙的体现了

“不买房,去租房”的度假消费观和到海边养老的生活理念,而这两点也是三亚市旅游极力推广的两个“体验点”,度假目的地和养老目的地。不仅仅推广单个旅游景区,而是植入一个全新的生活消费理念,用更高层面价值观的塑造打通和现代人的沟通,充分激发受众的心理需要。

三、体验经济为导向的城市品牌广告创意的策略

随着传播媒体的无限增加与人们接受能力的有限形成的矛盾,现代广告程序变得更为复杂,对广告创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策划、配合问题成为关键,因此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更适应城市品牌广告的需求。所谓整合营销传播(imC),即: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的缩写,可理解为:为获得更大的传播效果,整合所有市场沟通和传播方式(广告、公关、CiS、互动传播、国际和本土的经营方式等),形成“针尖效应”。针对广告创意,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我们提出以下策略:

(一)整合优势资源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有吸引游客的着实点。在历史文化的体验、人文环境民风民俗、特色建筑、明星效应、公关营销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可利用的资源,如果我们把这些方面都进行展现,务必适得其反,反而没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分析整理,用整合优势资源的方法,既能展现自己独特的资源,又能使自己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准确定位

精准的城市定位为城市营销的进展带来积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激活居民士气,提振人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敢闯敢拼的意志,实现当地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为当地城市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有些城市也早已开始了城市的整体营销,并且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在以后的城市品牌广告创意制作时我们应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用不同的创意设计手法进行城市品牌广告宣传,以达到最好的收益。

(三)树立标杆文化

在制定城市广告宣传方式和表现形式时,应结合城市文脉基础上,找出并树立自己的标杆文化,从而刻画都市个性,弘扬城市的独特文化精神。通过标杆文化宣传来展现城市文化的气息,塑造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我们必须找出符合每个城市自身的卖点,然后再去包装这些卖点,提出城市形象建设、内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战略规划,在这样的基础上找一个突破口,撬动城市营销的整个盘子。

(四)注重广告表现

目前在我国城市广告创意形式有,报刊、广播、电视、路牌、橱窗、印刷品等传统媒体进行推广;利用网络banner,email等进行广告宣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体技术不断涌现,对城市形象广告的推广在原有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当前的时代特点,改进宣传方式,创造城市的新文化内涵。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9

关键词:创意产业;初级定价;高级定价;定价准则;创意产业本质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1?0012?0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我国30年来的劳动力红利出现了“拐点”,简单、粗放的初级增长方式受到了挑战,再继续人为压低生产力资源要素,以牺牲资源、劳动者利益和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创造中国制造的奇迹不能再现了。如果延续我国制造产业仍处产业链最低端的代工环节、没创新没有服务,仅靠更便宜的价格以及更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已有的产品,即仅仅依靠更便宜生产方式代人家生产已有的产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已经处处受堵受阻。因此呼唤着新产业、新的生产方式诞生,呼唤着能生产出“软9元”利润而不是“硬1元”加工费的创新产业诞生。由此,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提倡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深圳、北京、上海率先各自省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其他省市及其县区甚至镇紧接其后也纷纷推出发展创意产业的规划纲要和配套措施。可以说,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首要提倡者和号召者是政府,在我国创意产业的概念一出现就浸润着政府的色彩而不是学术的概念。它一方面,借助政府的权威、资源及其号召力,我国创意产业“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直怒放到乡镇,一时间创意产业成为最热门、出现频率居高的灼热概念,发展创意产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首选的转变经济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幅妙药。这一方面也预示着我国创意产业将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我国创意产业是由地方政府站台、举旗主导的,这其中挟杂着某些急功近利和违反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的行为,出现了把发展创意产业当GDp政绩工程,把发展创意产业等同圈地,等同花样创新,不顾环境条件及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搞式地发展创意产业等乱象,致使创意产业无产业,创意产品无市场,创意产业被沦为“胡搞”项目或工程。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也由此滑落为“万金油产业”,令局内外清醒者困惑,转而扼腕。

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所描述的:“我国文化创意园区的数量惊人,虽然国家只承认1300个,但实际估计13000个都不止。我国目前创意产业园区保守估计占地在10000多平方公里以上,而80%以上的创意产业园区都处于亏损或严重亏损。”[1]靠出租土地、厂房或当二房东度日,“单2500个创意主题公园被套牢的巨资达1500亿元以上”。[1]而这么多巨无霸的创意园区,动员了千军万马,投入了巨资折腾出来的创意产业的产值及其经济效率却低

收稿日期:2012?07?01;修回日期:2012?01?10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立项资助课题(2012B055)

作者简介:杨江云(1954?),男,福建泉州人,黎明职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策划与经济,策划学.

得可怜,单就动漫创意产业而言,“日本的90分钟《功夫熊猫2》就相当于我国30000分钟的动漫作品带来的产值。而我国动漫产业年产量达22万分钟,但只占世界总产值的0.68%,日本却以年产10万分钟的产量,占到世界动漫总产值68%”[1]。这虽然是我国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负现象,但是透过这些负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力提倡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在观念上一味把发展创意产业当摇钱树,从根本上缺乏对创意产业的敬畏之心、缺乏对创意产业经济价值及其经济规律的真正认同,以致更多地把创意产业当作幻想性的、孤芳自赏的摆设,把只有吆喝、只有顺口溜的数字以及涂鸦某些光怪陆离色彩标识的行为当做创意产品,或者把只有吆喝、只见自弹自唱式地作秀却不见市场价值产品实在落实的行为当做创意企业,又把它们一个个地装进所谓创意园区里抱团取暖,幻想让它们发酵成创意产业。

在提倡和发展我国创意产业过程中,操作者过多看重了其行为的政治效用,而疏忽了创意产业的经济本质及其经济利益性。如果没有创意产业产生的巨大经济价值而发生作用,就不可能推动主导者所需要的政治效用,因此产生巨大经济价值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本所在,而政治效用是附加的。产业是属于经济的,经济发展的归宿是以创造利润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资源配置为出发点和终点[2]。这说明不是你封它为创意产业或标榜它为创意产业就是坚挺于市场的创意产业,只有经过市场买者和卖者的交锋后又坚挺于市场,才是名副其实的创意产业。因此,遵循经济规律和创意产业的本质特点,让创意通过定价机制从而导向生产具有市场价值的卖得动又能卖好价的创意产品,这是创意能否裂变为经济实质意义的创意产业的一大关键。虽然在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产生些负现象甚至乱像的原因较复杂,尤其从创意产生,到创意的智能裂变,形成创意产品,最终发展形成创意产业的整个周期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阻碍创意产业形成和发展。但发展我国创意产业过程中,之所以出现某些负现象甚至乱象,虽然原因是较为复杂,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但简单地把创意等同创意产品等同创意产业的线性思维是其中一大原因。因为这线性思维是个体主观的臆想,不是经过市场价格机制确认后的必然。虽然创意不是物态的市场产品,更不是创意产业,但它是创意产业的核心,必然要受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本文从经济学原理视角分析论述创意必须经过定价机制地制约后,在经过初级、高级定价准则的严格筛选后,方可导向生产创意产品,生产后的创意产品才可能具有他人愿意买和有能力买并能获得高利润的坚挺的市场产品,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展成创意产业。

二、创意的初级定价:挑选可能发展

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

创意产业其实质就是创意经济的代名词[3],其核心是创意,是所谓的知识经济的内核的要素外显形式,没有创意就没有知识经济,更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创意是思维活动或思维结果,不是经济行为或经济行为的结果[4]。因为创意的能力和禀赋任何思维健康的人都可能有,创意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由此,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任何的创意是否都可以发展为创意产业?二是创意是属于思维领域,而创意产品、创意产业属于经济领域,这是不相关的两个领域,况且创意是无形的智慧或智能成果,同时又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因而如何把它变成经济行为,从而获得实在的经济效益呢?解答疑问1的答案是,不可能任何创意都能发展为产业;解答疑问2的答案是,创意要发展为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目的必须有“介质”,才有可能把智慧的、智能的创意变成实在经济效益。这个“介质”就是对创意进行经济理论意义的“定价”,从而筛选出“金点子”的创意,使创意的“金点子”最后生产出数不尽的“金子”,开创新的财路。

要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智慧或智能的创意进行经济学理论意义的定价,但此定价不是企业产品营销的彼定价,而是把可能长出“金子”的创意“基因”和“种子”的创意筛选出来,使之能转换成经济行为和变为一种可能的经济事实,同时能获得比其他行业更高利润。创意的初级定价就是根据经济的规律、准则及其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在无限的创意中筛选可能成长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这就是创意的初级阶段的定价。创意根据什么准则来进行初级定价?市场经济是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因而据此原理,创意的初级定价准则为:

初级定价准则一:要能物化为产品的创意。这就要对创意的信息内容进行探测验证,探测验证创意的可能经济效益,筛选出具有导向能制造产品(东西)的创意,即创意可能转化为有形的物态产品和感知的服务。因为创意能量要能物化在载体上,创意才能变成钱。这是创意发展为创意产业的最本能的一个要件。

初级定价准则二:要能导向生产出新、奇、独、特的产品的创意。创意产业一定是创新型产业,创意经济的行为意味着是对传统经济理论框架体系思维冲击而蝶变为一种创新的经济行为,因此,创意的初级定价筛选出的创意内容要能物化出独特、独创、出奇的产品,这才可能在市场是好价格的商品,即创意能够导向制造独特或独创性产品。

初级定价准则三:创意导向生产的产品要能复制和规模化生产。创意发展为产业,肯定要达到一定的产量和就业人数,即达到生产规模及范围,才称得上是产业。是否产业,是以它的产出量和提供就业人数为衡量标准的。所以创意导向生产的产品要能复制和规模化生产,从而使创意产品生产规模化、范围化,这样才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才有产业的规模经济的外显特征。它绝对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躲在废旧的仓库里开展“头脑风暴”,或在旧厂房涂鸦一些图案或数字符号后,就得当“二房东”度日,更不是“大炼钢铁式”的人人皆是创意产业者,或做出几件别出心裁玩艺品,凑在一起摆摊叫卖等创意乱象。

如果创意者的创意依据上述的三个基本准则定价,就能从创意者的无限可能的创意中,发现了可能生长成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这阶段定价就是探寻发现可能转化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

三、创意的高级定价:精选可能发展

为创意产业“种子”的创意

经初级阶段定价后的创意仅是经济学理论意义上的可能导向生产创意产品的创意思维信息,因此,还要经过高级定价检验,从中再筛选出导向生产后既存活率高,又比其它行业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创意。如果说创意的初级定价是寻找可能转换成经济意义“基因”的创意,那么创意的高级定价就是根据创意产业的经济本质属性,再从这创意“基因”中深入地精选出创意产业“种子”的创意,使创意导向生产具有内在经济价值保证,并可能成长发展为创意产业。

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指引经济决策,价格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提倡发展创意产业,其实是引导稀缺资源配置,之所以引导配置它,就是因为创意产业的产品能在市场上能卖出好价,从而比其它产业获取更高利润,实现发展创意产业的经济行为的动机与终极目的。因此,创意产业只有依靠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不但人们愿意买又有能力买,而且比其它产业获取更高利润,或在本产业领域内获取利润能力最高,这样发展创意产业才有实际意义。依据此标准再对具有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进行定价,从而“淘”出经济学意义的创意产业“种子”的创意。

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的,因为创意产业投入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智慧要素,其核心是创意智能,智能产品可能是1元钱成本投入而收益的可能是10000元或更多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的90分钟《功夫熊猫2》的产值,就相当我国30000分钟动漫作品产值。创意产业如此裂变式的投入产出比,是因为创意产业的资源禀赋、经济主体能力和经济主体在经济中的能力与传统经济理论有了很大变化或差异。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不是互相“帮衬”的产业链决定,而是通过价值链定律来实现的,创意产业在价值链接中始终处于其领域产业的上游和价值链的高端地位,因而创意产业对于该领域产业具有通过分配利润,而不是通过生产来获得更多利润的特权[5]。例如,苹果手机发展起来的创意产业,显然乔布斯个人获取的利润要比拥有100万员工的富士康公司的老板郭台铭个人多得多。因此要从初级定价筛选出来的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中,依据创意产业的经济行为、目的及其特征进行定价,从而精选出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的“种子”的创意。

创意产业的经济行为不能因突破传统经济理论框架,而背离经济活动规律不受市场规律约束,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仍然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或制约其发展。而依据经济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中许多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理论,价格是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由此,创意产业的产品要实现始终处于其领域产业的上游和其领域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地位,从而才有可能获取比其它行业更高的利润。这样就决定了对创意的第二阶段定价必须从经济学的供需价格理论寻找定价准则。创意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不但要投放到市场销售,而且投放的数量和投放的市场区域范围都要达到产业的基本标准。因此,对创意第二阶段定价就是对创意导向生产后的创意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分析研究,对可能转换为获取高利润的创意的探寻和验证。

无论是“创意者”或“创意实践者”都是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且是追求自己利益的极大化。对“创意者”或“创意实践者”来说,当然是自己所生产的创意产品在市场的价格越高越好,同时希望买的人也随着产品上市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同时愿意出高价购买它。因此根据经济学的市场价格理论、市场价格的供需机制理论,就必须对第一次定价所挑选出来的创意“基因”再进行定价,在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中精选能转换成经济行为,变成经济事实的创意产业“种子”的创意。因此,创意的第二阶段定价依据准则是:

高级定价准则一:导向制造创意产品的创意要有影响广度和深度。在定价机制制约下,从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基因”的创意中精选出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的“种子”,该“种子”在导入生产成创意产品后,其产品应对市场或对社会具有广度和深度影响力。这是创意产业之所以为知识经济的代表产业的一外显的本质特征。例如电视之父约翰·罗杰·拜尔德的电视机的创意、塞缪尔·莫尔斯的电报的创意、马克迪恩(markDedn)的个人电脑的创意、华特迪士尼的迪士尼创意等有影响广度和深度的创意,他们的创意在导入生产后的创意产品,既实现了市场意义的产品和创意产业产品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社会及世人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文化产生影响之宽广之深远。只有精选出那样的创意“基因”的“种子”的创意,才有可能培育成卓越的创意产品。发展为创意产业“种子”的创意要具有影响广度和深度,那么该创意导向生产的产品必须具有预期价值,即生产的创意产品是消费者必需必备的产品,或以后必选必需的产品,因而其买者的显在和潜在的数量才能是众多和源源不断。这样创意产业的产品才能有可靠实在的市场依托与落实,经济学意义的产业才有可能得到兑现。我们所历述的电脑、因特网、好莱坞电影等卓越创意导向生产的创意产品,既对世人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生产创意产品的企业又获得裂变式的利润收获的实例即可证明。目前有些创意者想出或制造了独创的概念(创意)就直接导入生产,其结果是生产出的产品“曲高和寡”,成为没有交换价值的一堆垃圾废品。这种贴着创意商标又本不该“出生”的创意畸形产品,既发挥不了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可发挥,反而糟蹋了资源和财富。显然这样创意是没有经济意义,更别谈发展为产业。

高级定价准则二:创意导向生产的产品的生产期具有持久持续性和获取高额利润具有长期性。这是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的两个关键特点,也是创意发展成为创意产业的两大经济本质特征。创意产品持久或持续不断得以生产是创意产品在市场的旺盛生命力彰显和表现,体现了市场对其源源不断需求,是经济行为持续性的表现。而获取高额利润的长期性是创意发展为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要求,也是实现发展创意产业目的和实现创意产业的本质意义。为此,依据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如果创意高级阶段定价准则一的机制主要是从创意中筛选出导向生产的创意产品在市场有源源不断及相当数量的需求者的创意,那么创意高级定价准则二就是要从这当中再进一步精选出导向生产后能获取更多利润特权的创意。

创意产业必须始终处于其领域产业的上游和其领域产业的价值链高端地位,这样才可能获得分配更多利润的特权和使这种营利模式长期性。因此,依据经济学的价格供需理论,那么经过定价筛选出来的创意导入生产的产品在供给方面要逆传统经济学的供给理论的曲线移动,即供给曲线移动例外,见图1。

图1创意产品的供给曲线

经济学原理的供给曲线移动图阐释了在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任何一种减少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6](63?64)。经济学的供给定理曲线变动,说明供给数量的变动,必然会引起价格变动,当市场上增加了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时,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这时供给量增加联动引起价格的下降。但图1是创意产品的供给曲线移动图,它表明的是供给量无论是增加或减少,供给曲线不会随着出现与供给数量增加或减少比例幅度向左或向右移动,创意产品供给曲线始终是较为陡峭的,供给曲线上的价格点都保持在相对原有固定点(价格仍然坚挺),甚至价格可能往上升,即供给曲线移动存在例外。

创意产业的产品之所以在市场上出现供给曲线移动存在例外,因为创意产业的产品应是市场买者目前与今后的必需必选品,市场对其有源源不断的需求者,市场有强劲需求量;其次,创意产业的产品具有长期性赚取高额利润的特质,靠的是始终处于其领域产业的价值链最高端的,这样对其投放在市场上的创意产品有定价权或市场势力;其三,能生产同类或同种创意产品的厂家数量稀少,甚至到仅此一家。由此,在市场上难有增加卖者希望生产的数量的厂家,供给量一定是等于或小于市场需求量,即使增加了供给量,也只是挖掘生产潜力或自身扩张所带来的供给量的增加,之所以这样也是为赚取更多利润,不是为了增加供给而下调价格的,更不是生产同类或同种创意产品的厂家增加而带来供给数量的增加。市场上供给量增加是自家因扩大生产的原因,不是异家生产带来的供给量,所以市场上的供给渠道仍然保持稀缺。

这就是说通过高级定价精选出来的创意,在导向生产后的创意产品要有定价权和供给渠道稀缺,能一直保持着市场价格坚挺,不会出现因供给变动而引起价格变动,尤其不会出现供给增加而价格下调,即供给曲线图的曲线向右移动的状况。因此,高级定价准则二就是要筛选出的创意在导入生产的创意产品不会因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而使价格发生太大移动,应该是供给量增加,创意产品的价格仍然坚挺,甚至量价起升,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就是一个典例。

在市场需求方面,导向生产创意产品的创意同样也要与经济学的需求曲线移动存在例外。根据经济学的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6](59?60)。而要使创意产业的产品能持久生产,同时又能获得高额利润,选出的创意产业的“种子”的创意导入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需求表现一定是需求曲线移动例外,即创意产品无论是需求量减少或增加,其市场价格仍然是坚挺的,即需求曲线移动例外,见图2。

图2创意产品需求曲线移动

经济学的需求曲线移动图阐释了在某种既定价格时,任何一种增加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或者任何一种减少买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的变动都会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7]。图2是创意产品需求曲线移动图,图中所阐释的无论需求量是增加或减少,创意产品的需求曲线开口都保持较为稳定。需求曲线不会出现与需求数量增加或减少比例幅度的向左或向右移动,创意产品需求曲线始终是较为陡峭的,需求曲线上的价格点相对保持在原有固定点(价格仍然坚挺),甚至价格还有可能因为需求强劲而上升,即出现需求曲线移动存在例外。

经过创意定价后所生产的创意产品在市场之所以出现需求曲线移动存在例外,是因为被定价的创意导向生产的创意产品应是市场上独特独创的物品,或服务,应是市场买者喜爱,愿意购买的产品,又是买者现在需要的或今后需要的必需必选的,市场有众多显在和潜在的买者“粉丝”,加上买者“粉丝”对创意产品的嗜好及良好预期,这样经过创意定价后所生产的创意产品在市场的较长一定时间内,总存在饱满的需求者,因此需求较为强劲而出现需求单边弹性。经过定价后生产的创意产品只有在市场表现为需求曲线移动例外,这样创意产品在市场上才能长期有个好价格,这样才能保证创意产品长期获取高利润,实现创意产业比其它产业获得更高利润,并且在本产业领域获得更高利润特权和处于价值链顶端的产业目的,苹果产品这样板就是有力例证。

对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创意的定价之所以要经过初高级两个阶段,同时在每个阶段分别采用的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的定价准则标准并依次提高,是因为这样才可能保证被定价的创意导入生产的产品在供给与需求这两个支配市场价格要素的关系上存在例外。创意产品是智能智慧性产品,其在市场商品中应是独创的独特商品,与市场上的商品应不具有同质性,生产某一种或某类创意产品的厂家应是“稀缺”的,或者说创意产业的产品应该是用稀缺的资源生产市场上许多人愿意和有能力买,甚至愿意出高价买的“稀缺产品”,并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那种稀缺资源来生产它,因而其市场供给量应该是有限的,即创意产品的供给量应是相对稀缺的。因此,创意产品的供给曲线移动是例外的,表现为单向弹性移动,即供给量增加了,但创意产品的市场价格应仍然坚挺。只有创意产品的供给量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不足或均衡,这样创意产业才有可能实现始终处于其领域产业价值链高端。

创意经过第一、二阶段定价,被筛选出来的创意才能具有独特创意特质,这样的创意导向生产后的创意产品在市场上才能难找到与其相似替代品,才能具有潜在价值,是需求者必需必选的,或是以后必需必备的,市场需求才可能旺盛的和源源不竭,即创意产业要做的应是稀缺市场。通过定价后导向生产的创意产品在市场不应是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而应是存在例外的,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即创意产品应该是需求者心目中的“珠宝”“钻石”“古玩字画”“名贵邮票”等所心仪和欲望之物,其价格应该一直是坚挺的,这正是创意产业及其产品的市场魅力所在,也是世界各国大力提倡发展创意产业的根本所在。

尽管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都涉及到价格变动,以及总收益变动,但对于创意产品而言需求对于价格变动应该是例外的,即需求量增加,不会使创意产品的坚挺价格往下降(曲线向右移动),如果用经济学理论的行话来说,真正的创意产品的市场价格的供给与需求这对关系应是钝化(例外)的,这才能说明创意产品是资源稀缺的产品,市场对其需求旺盛的现状,才能反映发展创意产业的经济本质及其美好前景。我们的社会每天产生几百万上千万的创意,但在这浩瀚的创意大洋里,仅有极少数的创意能蜕变羽化成创意产品发展为创意产业。正因为创意产业的本质属性要求,所以我们如果放任无限的创意都把它们导向生产,那么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不说,创意产业就被糟蹋成“胡搞”行业。所以我们对无限可能的创意必须进行定价,才能在无限的创意筛选出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的“基因”“种子”的创意,这些被定价后的创意导向生产的创意产品在市场上才可能具有稀缺性。创意产业做的是稀缺市场,这是创意产业的市场本质特征,是它获取高额利润的“核按钮”。

创意经过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定价后所筛选出来的创意,已不是泛思维之物,而是具有确定性和价值性的创意,导向生产后才有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对创意进行定价就是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机制。那些未经创意定价的泛创意,仅靠“试错”和“赢者生存”的盲目实践行为,其产品一则在市场上难以被接受,二则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挤占了有经济价值创意的市场机会。

四、结语

当然经过创意定价机制筛选出的创意产业的种子,在导向生产的创意产品后可能最后无法发展为创意产业,但这并不能表明创意无须经过定价机制来实施保护,泛创意就能发展为创意产业。经过定价后的

创意在导向生产后而失败,不一定表明经过定价后的创意没有价值。因为创意转化为创意产品并且发展为创意产业是个系统又复杂的战略与战术并举的经济活动,对创意定价仅是对创意可能发展为创意产业的核心的确定,能否发展为创意产业还要取决于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比如其中的执行和实施等。在执行和实施定价后的创意过程,稍加不慎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本文所讨论的创意的定价,强调的是从创意发展为创意产业过程,必须要经过定价这一筛选程序过程,否则会沦为“胡搞”,或创意不产业,其后果可能拖垮“创意者”或“创意实践者”的经济,浪费大量资源,严重者可能影响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拖垮某个区域经济发展,这不是危言耸听,已有例可证。对创意进行定价不仅是方法、策略,更是发展创意经济必须遵循的规律。

参考文献:

叶檀.抑制房地产热才能生产出功夫熊猫[n].每月经济新闻,2012?12?13(4).

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8?131.

杨永忠.创意产业经济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7?11.

李双金.创意与创意资本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8(9):54?55.

杨江云.从经济学视角思辨创意产业[J].江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81?84.

曼昆,梁小民泽.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pricingoforiginalityandtheDevelopmentofCreativeindustru

——SpeculationfromtheVisualangleofeconomicsprinciple

YanGJiangyun

(ScientificResearchDepartmentofLimingVocationalUniversity)

创意经济的特点篇10

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历史机遇,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在“十四五”中展现新作为,作好“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为主的非遗文化产业文章,建议发展壮大我区非遗产业良好基础,依托位于安富街道的**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新区广富工业园将我区打造成为文、产、旅融合发展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通过做大做强“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吸引、辐射带动泸、内、荣、永及川渝周边等地非遗资源集聚,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以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创意产业等协同发展的百亿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我区逐步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展示交流中心、人才集聚中心、非遗传承中心、文旅集散中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建立一条文化连接纽带,持续推动双城经济圈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成渝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互联互通水平。

一、文创产业相关背景

(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创意产业作为知识密集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是以文化根基的新园区

创意产业中心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载体,其形成包括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二要有鲜明的文化形象,三要有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四要有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种功能。

(三)发展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意性、产业性三个基本特点。根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建设文创产业中心路径的发展理念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围绕上述基本要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发展理念为:绿色、智慧、活力。

绿色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在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上走生态优美、节能低碳之路。

智慧主要是指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时代潮流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上注重搭建创意经济的平台,把集聚创意人才和产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活力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和壮大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群,为**的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二、**打造双城经济圈文创产业中心发展优势

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安富境内陶产业和陶文化在全市乃至川渝两地范围内一枝独秀,具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良好条件。

(一)深厚的文化优势

**素来有“海棠香国”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方兴未艾,陶器、折扇、夏布等已经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产业链相对完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独特的品牌优势

安富是中国的三大陶都,是中国四大名陶的主产地,陶业发展历史悠久。数百年来陶文化从未间断,是川渝两地不可多得的陶文化重镇。2010年,**陶制作技艺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陶列入重庆首届“巴渝十二品”。

安富作为川渝两地陆路要冲,是巴蜀文化的交流融合地,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辛亥文化、抗战文化、兰草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五里长街、烧酒房、寨子山、鸦屿河、生态园等多种文化载体相辅相成,具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先天优势。

(三)蓬勃的产业优势

近年来,**把非遗文化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而且实现良好的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产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功打造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处、示范基地4处,重庆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处、非遗传承教育基地7处,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4处。

(四)便捷的区位优势

**是重庆的“西大门”,正好处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具有“东西传递”、“双向开发”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成渝合作的“桥头堡”,不仅可以直接辐射四川、重庆两地,还可间接辐射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5个省市,辐射人口3.69亿人。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客运专线贯穿境内,成渝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与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至重庆20分钟、至成都40分钟)。

“潼荣高速公路”在**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开设出口,**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距泸州深水港码头50公里,距四川第二大机场—云龙机场仅20公里,往北可融入陕西、山西高速公路网,往南可融入云南、贵州高速公路网,往东可融入湖南、湖北高速路网,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与此相对的是,川渝两地已进入文化消费井喷期,但相关产业或者说集聚产业群还未形成,周边城市也处于各自为政阶段,在打造文化中心工作方面还属于空白,具有异军突起的可操作性。

三、存在问题、现状

(一)现状

目前,全区有部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0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88名。吸引区外部级、省市级大师设立工作室15个,吸引文化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1500余名,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产业共计7万余人。非遗文化产业初见雏形,2017年底,文化企业数2500余户,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三大部级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及关联产业产值近60亿元。

(二)问题:

一是文、产、旅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未进一步体现;二是文创产业体量小,产品体系单一,价格普遍偏高;三是集聚效应不明显,我区范围内的非遗产业分布都较为分散,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四是人才培养、传承问题;五是文化多创意少,产品附加值低。

四、关于抢抓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意见建议

1.将“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或“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产、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我区“十四五规划”并争取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

2.加快实现文产旅融合发展。按照笔者的观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接二连三”的产业,既可以是狭义上的文化创意设计、知识版权等相关产业,又可以是将文化创意物化制造出来的相关实体制造业,是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搭建政企共商新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本土的企业走出去,组织非遗文化企业和产品亮相国际、国内的各大展会,并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要鼓励文创类的企业进驻**文创园区,吸引麻织品、陶器、折扇等“老字号”入驻,对入驻园区的企业给予各类补助。二是要创新城市形象传播方式,要重点考虑年轻化和时尚化的受众群体,结合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利用“抖音”等平台策划打造非遗“网红”,同时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综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探索事件营销、活动营销及渠道营销等旅游营销方式,增强**文创品牌的影响力。

3.打造双城经济圈特色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策划组织周边市区来荣开展特色文旅活动,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例如把**陶文化艺术节上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艺术节,并成为永久举办地,每两年常态化开展;同时用好部级综合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成渝两地文化交流、培训活动,整合现有文化相关技能比赛、交流活动等,将每年一次举办的**陶职业技能大赛上升为双城经济圈非遗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吸引非遗人才、文化创业产业人才来荣交流、发展。

4.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入驻创业。争取川渝两地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机构落地**,评定资格、享受政策等互通互认。对标《**区人才兴陶十一条》制定实施非遗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激励政策,支持相关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入驻人才学习深造、支持人才团队参赛参展、支持非遗大师带徒传艺、支持人才参与职称评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等,吸引周边地区品牌非遗文化产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