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体育竞赛的起源十篇体育竞赛的起源十篇

体育竞赛的起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38:14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1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主要从体育竞赛表演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三个方面来分析体育竞赛表演与陕南城市经营发展的问题,探讨体育竞赛表演与陕南城市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体育竞赛表演;城市经营;陕南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升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之以前大幅增加,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工作方式的改变也使更多的人从繁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赋予人们大量空闲时间去享受生活,使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再仅仅停留于物质的满足而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精神上的愉悦,参与体育娱乐的人群愈来愈多,参与体育、观赏体育竞赛表演,享受体育所带来的身心满足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与机遇。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正是适应这一环境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多元化转变,同时对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经验和我国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体育竞赛表演具有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功能。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市场转型不仅首开奥运盈利的先河,而且也使人们看到了体育运动竞赛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上的影响力。此后,奥运会举办权也就成为了各个国家争夺的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北京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变化,而且提升了在全球城市中的影响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了北京这座城市。国内各界全运会的举办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举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使城市从经营体育竞赛表演中获得发展。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部,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在西部地区都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在陕西省经济建设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目前,从陕西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来看,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还相对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城市化水平较低。由于城市发展状况、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如何通过对城市系统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以实现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陕南城市在今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经济增长点,是城市的发展资源之一,城市的发展需要体育产业(包含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须体现城市经营的理念,有利于城市形象的营造。因此体育竞赛表演与陕南地区城市经营发展问题,是本文研究的思考点。

1体育竞赛表演与陕南城市经济发展

1.1体育竞赛表演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显性表达体育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体育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它决定体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体育的水平、规模以及体育的生产与消费等各个方面。体育竞赛表演无论是作为一种服务,还是作为一种消费,只有当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时,才会表现出对他的现实需求。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体育竞赛表演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体育赛事表演的举办情况可以直接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城市文明程度。

1.2体育竞赛表演能推动居民精神消费,催化城市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大型体育赛事表演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他不仅能够直接拉动体育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而且能够带动、催化城市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竞赛表演期间要满足大量游客的吃、住、行及旅游、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旅行社、饭店业、餐饮业、游览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零售业等以及相关支持产业机构,他们之间由于旅游者的需求而相互联系,共享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多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城市经济的进步。

2体育竞赛表演与城市形象发展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外在的景观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整体风貌等多方面要素在公众头脑中形成的总体印象。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利于城市的对外交往,有利于提升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旅游者,可以把无形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形的物质财富。而大型体育赛事表演能为城市的形象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是举办城市树立和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其所具有的“眼球效应”在引起人们对体育赛事表演关注的同时,为赛事表演举办地的形象传播带来独特的优势,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2.1以竞赛为契机,展示城市地理形象城市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等自然条件是构成城市形象的先天因素,城市本来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因而这一空间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不论是对这一城市的发展,还是对城市的形象构成都至关重要。陕南素有“小江南”、“西安的后花园”之称,这主要是由于陕南位于秦巴山地,独特复杂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孕育了奇异的地貌、水体、气候和多彩多姿的动植物旅游资源,陕西现有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多数分布于此,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吸引国内外大量观众到现场去观看开幕式及比赛,使举办城市借竞赛为契机,将本区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旅游景区充分对外展示,借助赛事旅游者的口碑对城市地理形象进行宣传,其所传递、辐射和发散的广告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其次,在比赛期间各类新闻媒体包括网站对赛事的大量报道和转载,能引起更多人对比赛地的注意力快速提升,这样陕南的地理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将随着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即时的传递到外界,让外界认识陕南,了解陕南,为陕南的发展创造机遇。

2.2以体育为媒体,表达城市个性形象城市的个性与他所处的自然的环境、人文环境、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的生命力与竞争力所在。没有个性的城市是毫无吸引力的。城市的个性就像人的个性一样,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但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各地都在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内摩天高楼纷纷拔地而起,“千城一面”现象有增无减,很多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资源都在隆隆的推土机中灰飞烟灭了,使得城市原有文化个性特色日渐逊色。如何在城市形象塑造与宣传中把握城市的个性灵魂,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在未来的城市经营中非常重要。

陕南独特的“两山夹一川”的地形,与境内的发达水系,赋予了陕南特有的水性,不仅使得陕南城市的外在景观形象与陕西省关中、陕北地区截然不同,也使得产生于此的民族传统体育因有水域而有别于陕西境内其他地域,游泳(冬泳)、赛龙舟等成为陕南地区开展极其普遍且富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同时,由于汉江水域与其他地区不同,航道曲直难测,水流缓急差异较大,险滩较多,不像他乡竞渡水域之广深。故而又形成了相对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格,其中以安康的赛龙舟“跪式”划船法最具特色。陕南地区要加大对此类体育竞赛表演的开发,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挖掘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体育内容,如龙舟、冬泳、河谷漂流等,打造彰显城市个性形象的特色体育竞赛表演活动。

2.3以表演为窗口,树立城市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的各类政策支持是促进城市形象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赛事表演的组织活动涉及到市场人力资源调配、社会安全保障、赛事推广经营、资金的筹措与使用等方方面面,虽然现代大型体育赛事一般都由专业体育经济公司负责具体运作,但举办城市政府的配合及协调能力对大赛能否成功举办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随着大型体育赛事表演规模的日渐庞大,动则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大型体育赛事表演,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既是盛事也是难事,其中牵涉到场馆建设、招待服务、安全保卫等方方面面,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这既是对组织管理者能力的一种考验,又是整个城市的住宿、餐饮、交通等的严峻挑战,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保障支持与其组织协调运作能力是保证赛事的顺利举办的行政保证。此外,大型体育赛事表演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必需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赛事工作中去,通过赛事的规范化运作可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等各方面的提高,以表演为窗口,树立展现高效、勤政、廉洁的政府形象。

3陕南体育竞赛表演与城市文化发展

一个人的气质来源于其自身修养与内涵,一座城市的特色形象来源于其文化底蕴的积累。文化是城市的基因与灵魂,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品质的来源,优秀的城市文化不仅能够让拥有它的城市闻名于世,也能够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赛事表演作为体育活动的一种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也能够反映出不同城市文化的差异。现代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

3.1“旧”文化走出去——提高城市知名度文化对体育赛事的渗透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它贯穿于体育赛事的各个环节之中,体育赛事是文化传承和开发的有效载体,借助体育竞赛表演的举办可以将本土文化推向了外界,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文化特色,提高城市的知名度。2008年北京借助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向来自全世界八方宾朋展示了浓郁的中华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了北京在全球城市的知名度,为北京城市的发展开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2“新”文化迎进来——创造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高度于体育竞赛表演具有移传性或双向扩散性的特点,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伴随着体育竞赛表演的举行,多种文化、多种理念相互交融,特别是竞技双方顽强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高效的管理、严谨的作风,使人们对竞争和超越产生强烈的认同与归属感,有助于人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生活风貌。陕南地区由于长期的交通闭塞,受外界经济发展的冲击较少,人们多安于现状,追求享受的生活,之风盛行,这对于现代城市良好文化形象的形成是很不利的,通过体育竞赛表演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育其体育健身意识与习惯的养成,从而有助于市民精神风貌的转变,保障了社会心理的健康和稳定。进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区域文化环境质量。此外,体育赛事表演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将体育赛事表演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与现实经济发展相结合,与观众现实需求相结合是体育竞赛表演和城市文化发展中“新”与“旧”的结合必由之路。

4体育竞赛表演与城市未来发展

4.1重民生的视角下,体育竞赛表演的社会功能将更为凸显“十二五”期间,“重民生”将是城市发展的重点任务,调整城市结构,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是这段发展时间内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这一阶段内,体育竞赛表演的社会功能将更加凸显化,其在填补人民的精神生活空缺,宣传城市信息,促进城市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等功能将被更加放大。但在背后,不能忽视的是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规模应与城市相关经济以及文化发展水平相匹配,否则会给社会、民众带来更加沉重的后滞效应,因而城市要根据自身发展现实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赛事表演,而城市要处理好体育赛事表演与城市的相容关系,就必须广泛听取市民的声音,市民作为城市的主体,是城市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参与者、消费者,是竞赛表演活动的见证者,一个城市的体育竞赛表演发展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把把民众的需求放在发展的第一位,体育竞赛表演项目的选择要更贴近民意,满足广大市民的体育精神需求,从而为城市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奠定更好的民众基础。

4.2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将带动陕南体育竞赛表演进入新的发展空间在“十二五”陕西发展规划中,陕西省规划建立加强与周围省市之间经济网络,诸如“关天经济区”、“西三角”规划等,经济上更为密切的联系必然会使得资源交流的道路更为畅通、便利,一旦制约陕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交通问题得以解决,各种资源在区域间的交流与共享将对推动陕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地助推力,作为地区资源之一的体育资源以及体育竞赛表演资源也将从此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4.3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下的陕南体育竞赛表演开发前景西安城市的发展定位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必然决定了日后陕西省的体育竞赛表演的核心是围绕古城西安开展的。大型体育竞赛表演的举办将不断地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步伐,同时区域内的竞技体育竞赛表演发展也将推动民族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要求在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内容的设计上,既要体现出现代化国际化体育竞赛表演精神,又要体现地域体育文化特点,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民风、民俗特色的体育竞赛表演模式。所以陕南三市各地的体育竞赛表演开发不能各自为政,盲目开发,要有协作理念,走统一规划、系统设计开发的道路,避免由于低层次重复开发而造成的体育资源浪费,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开展地域体育竞赛活动,以城市体育文化为核心圈辐射周边城镇发展,依托西汉高速、西康高速、铁路网,形成与大都市体育圈核心城市西安的相互呼应的体育文化群落,借体育竞赛表演的开展将传统体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和促进文化交流结合起来,通过区域间互动,形成集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地域体育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区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徐小军.经营城市的内涵与模式选择[J].江汉论坛,2003,(5).

[2]张金桥.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分析[J].体育学刊,2004.11.

[3]贾鸿雁.历史文化名城的个性定位与可持续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2004,(1).

[4]武伟东,曹晓东.盐城市体育竞赛表演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2

关键词:宗教仪式;体育竞赛;本源;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4-0086-05

“每一个人类活动都在进行建造世界的活动,宗教在这种活动中占有一个位置”[1]。无论是从发生学、人类学还是考古学中都可知宗教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原始人对“超自然力”缺乏科学认知下的一种集体认同。它对早期非理性的原始人类的社会秩序维护和传统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宗教仪式又是宗教行为乃至整个宗教的本质内容。宗教正是在膜拜和制度化的仪式中得到体现和保持。在古希腊神话传说和现有考古发掘的文物图案中就把宗教仪式与竞技体育混杂在一起。无论是代表最高竞技体育的古代奥运会还是现代奥运会,宗教仪式在竞技体育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特别是在古希腊,竞技会是为宗教仪式服务的,也是宗教仪式的高潮。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如奥运会开幕式中运动员的宣誓、颁奖,部分运动项目如日本的相扑比赛需在比赛场地上撒盐驱邪、祈祷神明保护,泰拳选手在赛前的祈祷仪式以及剑道等,都存在一整套向神致意的礼节。从以上可知,现代竞技体育中仍隐伏着浓厚的宗教仪式,或是祈祷神灵的保佑,或是祈祷大自然的恩赐。本文旨在从人类活动历史的源头上探寻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错综复杂的关系,厘清宗教仪式在竞技体育诞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变迁以及提出宗教仪式和竞技体育的终极功能诉求是如何整合的这一命题。

1文化的源点——宗教及其体育起源缘于人类的文化活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宗教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2]。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宗教活动和宗教现象的发生原点。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的幻想的反映。一切和崇拜的对象,都是人幻想出来的,各种神灵不过是对这些力量的反映[3]。既然宗教的发展是由人导演的,那么宗教及其宗教礼仪就是随时代变迁而变迁,随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自然科学的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体育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体育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4]。竞技运动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正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类自身的身体活动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竞技运动的活动形式”[5]。从竞技体育源头分析,尽管人类学家和体育界对竞技体育起源假说存在分歧,但是无论是唯物主义的劳动起源学说、游戏学说、军事学说还是宗教仪式学说,无一例外的均表明竞技体育是人类强烈的情绪体验下人体的一种特殊身体活动,也是人的一种身体实践活动方式。因此,无论是宗教及其宗教仪式还是竞技体育都是伴随着原始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尽管二者起源扑朔迷离,但都是源于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源于原始人对自己、对自己生存发展和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实践认知解读方式。

1.1宗教及其宗教仪式

由于宗教是随着人类的诞生和原始人对各种恐惧导致的安全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宗教现象层出不穷,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就必然导致有关宗教的定义难产。但是广义讲,宗教是一种神秘而又实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宗教是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6]。宗教是源于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合理或失衡缺乏理智和科学的归因解读。人类社会初期即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的掌控不遂人意,例如自然灾害等,由此产生了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最早宗教——原始部落宗教。此后图腾崇拜构成了由自然崇拜向人格诸神崇拜的中间环节。仪式指的是人们在不运用技术程序,而求助于对神秘物质或神秘力量的信仰的场合时的规定性正式行为[7]。而宗教仪式是行为的重要表现,世界上尽管宗教派别多样,宗教仪式繁缛复杂,但对任何宗教而言,人对神及它“超自然力”的所有崇拜表达几乎都在宗教仪式中得以体现、巩固和升华。因此宗教仪式在本质上具有沟通人与诸神关系的意义,是联结信仰主体——人和信仰客体——“超自然力”以及各主体部落信徒的中介和联结。宗教仪式是对宗教信徒行为的正面的、积极的和肯定性的一系列规定,也是对宗教禁忌和宗教戒律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宗教社会学家杜尔凯姆和英国宗教人类学家罗伯特森?史密斯提出了礼仪先行论,把宗教礼仪看成是古代宗教的全部内容[8]。其实人类最早出现的宗教及其全部内容和根本目标就是同神建立交往关系。在“行动在先”的原始时代,宗教就是一套固定的传统行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把它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来遵从[9]。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3

朱晓东在接受《融资中国》采访时表示,欧迅体育的工作重点是以体育咨询为基础的中介服务,主要为媒体提供版权获取服务、为企业提供赛事赞助服务、为赛事机构提供门票分销服务等。

在目前的收入来源上,“从企业、媒体和赛事运营收到的钱,基本已经是各占三分之一。”如此的收入比例已经较2013年“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来自于企业赞助”的情况大为改善,朱晓东表示。

欧迅体育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主业之一的赞助咨询管理业务占全年度营业收入的68%,主要通过为东芝赞助足协杯、为柯尼卡美能达赞助CBa提供服务而取得。欧迅体育2014年半年报显示,“品牌公司是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盈利源头,通过赞助咨询和赞助权益销售两类业务实现。”

赛事运营是体育产业的皇冠

“美国体育产业中5000亿美元的产值中,有500亿美元来自于体育表演业,也就是竞赛表演业。”对于竞赛表演业,朱晓东称之为体育产业的皇冠,“皇冠上的珍珠就是nBa、nFL这些大的比赛,为美国体育产业贡献了10%左右的产值。”

此外,赛事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赛事像海面上的冰山,体育场馆的运营、大众健身、手机应用,这些都在海面下。”但在这位体育行业的从业者看来,“尽管冰山下的市场更大,但如果没有掌握塔尖资源的话,下边的红海竞争非常激烈。”

如何把握“皇冠上珍珠”所带来的价值?朱晓东表示,中国赛事运营水平较弱,希望能够通过改革,引入足够的民营资本,完善对“塔尖资源”的运营。

自2013年开始,欧迅体育开始实践其赛事运营商的养成计划,斥资获得多项赛事开发权: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与欧洲篮球冠军联赛中国巡回赛五年赛事开发权;除此之外,2015年是欧迅体育持有亚冠赛及亚洲杯中国版权的倒数第二年,“也在继续谈今后的合作。”

在足球方面,欧迅体育与三家中超俱乐部及两家中甲俱乐部签订合约,欧迅为足球俱乐部提供赛事咨询及球迷运营服务,作为交换,俱乐部将票务经营权独家授予欧迅体育。朱晓东称,“这样既发挥了欧迅的优势,又帮俱乐部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此外,欧迅体育还力图进入一些壁垒比较小的赛事,例如地方政府主办的马拉松路跑赛――“地方政府希望做些赛事,但组织能力比较弱”,欧迅体育可以参与其中:在赛事运作资金中,由地方政府负责小部分引导资金,剩余缺口部分由欧迅体育补足并负责赛事具体运营,之后分享赛事收入,“用这样的杠杆来带动市场。”

如何低成本控制赛事资源是朱晓东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欧迅的主业中,无论“体育赞助咨询管理”、“体育资源策划管理”,还是“体育媒体内容管理”都需要有赛事本身作为支撑。朱晓东表示,“欧迅现在最差的就是钱。”

有了赛事资源,也并非就高枕无忧,“赛事公司更多得需要整合资源的能力。”从朱晓东一连串的“操作标准”中可以窥见“资源整合”的具体含义:“首先比赛是谁做的,产权是谁的;有了产权之后谁能运营赛事――不仅要达到竞赛标准,还要做出影响力;第三,有没有传播渠道,有没有媒体合作,要不要花钱去播出比赛;赛事播出之后是否有企业主动来做赞助,是否有人专门做赞助销售。”

欧迅从做赛事方案起家:“帮各个协会做方案,整合在一起,欧迅将其打包卖给企业。”从此开始,欧迅有了“寻找企业赞助,将赛事变现的能力。”另外在媒体关系方面,也需要很强的谈判能力。

“打造垂直生态链”还是“专注赛事运营”?

欧迅体育业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是赛事运营,其与力求“打造垂直生态链”的某赛事运营商形成了直接冲突。该赛事运营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的垂直生态链将围绕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终端及增值服务来打造,而其中“最核心竞争力”部分――内容的最顶端资源即是赛事。

朱晓东将欧迅体育的业务聚焦于在“赛事运营”上,而放弃涉足赛事传播的具体媒体渠道业务。这与竞争对手的打法颇有不同:竞争对手不仅涉足赛事运营,还要包括媒体传播。

在朱晓东看来,该竞争对手所扮演的这两个角色是在“左右互博”――做赛事运营商,理应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但做媒体,又要将努力限制赛事播出渠道,凸显自身的媒体价值。朱晓东认为,赛事运营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应来自于媒体,而是“来自于赞助商。”――“观众是100万还是10亿,赞助商花的钱是不一样的。”朱晓东理解竞争对手希望通过独家版权来为平台吸引更多受众的初衷,但“这个增长的速度没有它花钱的速度快。”

“赛事版权现在完完全全是一个红海竞争,大家都有钱。”朱晓东认为,如果按照“独家版权”的做法,某些竞争对手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其进一步发展。“腾讯花了1个亿美元去买nBa的新媒体版权”,但若竞争对手媒体影响力更为逊色,“它有可能需要出腾讯3倍、4倍的价格才能买到,非常不划算。”

“欧迅要把自己擅长的部分做好,寻找行业中能带来最大帮助或者立场中立的合作伙伴,跟所有人合作,而不是产业链上下游通吃――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平台和财力,便做不到上下游通吃。

在做好赛事运营的过程中,朱晓东希望精力将放在更加上游的赛事挑选、长期商业规划、版权购买及传播渠道等工作上,而赛事运营的落地执行则希望由下游执行公司予以承接:“自己要做四五场赛事已经累得不行了,但执行外包的产业链现在还不够成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晓东表示,最近已经在考虑与其他拥有当地资源的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公司,欧迅与西南及广东两地合作伙伴的合资谈判已在进展中。

新三板资本动向:行业稀缺性最吸引眼球

欧迅体育于2014年初挂牌新三板,资本运作紧锣密鼓。公告显示,2015年1月及3月,各增发股票100万股,分别募集资金2500万元人民币;增发完成后,欧迅体育总股本系1200万股

2015年1月的股票增发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欧迅体育“积极获取体育资源,锁定体育赛事的长期运营权利。”欧迅体育董秘李琳表示,这些资金将主要花在“赛事运营权和媒体版权这两块”。份额最大的投资人包括华融证券、世纪金源投资、上海静安区投资服务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霍德兵,各以500万元认购20万股,共占此次增发股票数量的60%。此外,华山投资及其执行合伙人于太祥各出资325万及75万,分别认购13万股及3万股。

2015年3月的股票增发主要“满足做市转让需要。”份额最大的投资人包括国信证券、齐鲁证券,各以750万元认购30万股,共占此次增发股票数量的60%;此次增发华融证券继续买进,与华夏资本、上投摩根投资金额相同,各以250万元认购10万股。此外,主办券商中信建投与在册股东徐瑞芬各以125万元买入各5万股。

李琳称,“还有一些大型券商对我们比较感兴趣,可能会通过老股转让的方式拿到一部分底仓,大概会有五家。”李琳估计,“5月到6月的时候,才能正式来进入做市交易环节。”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4

我们都处于一个知识领跑和信息主导的新时代,信息素养是当今信息社会中人的生存及发展能力之一。近年来各大高校对信息素养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而,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图书馆联合校团委和学生科技协会于2011年4月在广州医学院举办了“首届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比赛”,这是广州医学院在这方面的第一次大规模知识应用比赛,也是引入竞赛模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首次尝试。我们惊喜地发现,它不仅引起轰动的效应,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2000年以来“信息素养”C或“信息素质”)与“竞赛模式”的相关经验,只6篇文献。通过目前世界上最大、访问量最多的教育数据库——一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ducationalResourceinformationCenter,简称eRiC),对“intormationliteracy”和“competition”进行检索,也仅有20篇文献。鉴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笔者拟对这种竞赛模式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经验作如下的分析与研究,以便日后进行同类工作的借鉴与进一步深入探讨。

2为培养信息素养引入竞赛模式的必要性

2.1政策倡导与教育现状

信息素养自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提出以后,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业界关于它的基本内涵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早在1984年就高等学校的信息课程开设发文,明确指出:“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有助于当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国家教育部将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列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口。可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在竞赛模式的设计和改革中处于战略决策者和革新者的主导地位。目前,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在国内各高校的本科教育体系中虽然并非主干课程,但由于它是一门方法课,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与科研的开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医药高等院校图书馆一般下设医学文献/信息检索教研室,承担着培养学生医学信息素养的相关教学工作,如新生或低年级学生的必修或者限定选修课程,高年级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程,以及研究生的深层次教育等。

2.2竞赛模式促进教育改革

伴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通过网络能快速获取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并学会更有效地获取、筛选与利用有价值的信息,这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竞赛模式的引入将对课堂教育模式起到补充完善,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现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七八岁到二十来岁之间,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与单纯的授课相比,竞赛能把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从“被动”变为“主动”。其次,学生作为参赛者,除了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心态,其实内心或多或少都有想赢的心态,就会为参赛做好准备而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拓宽了学习视野和信息渠道,还有助于消化、吸收、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强化记忆,增强信息意识。再次,从青少年学习的心理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挑战性和趣味性兼备,寓学于乐,可以把相对枯燥的纯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触可及的实际应用。这既体现了实证分析在研究时通过事例和经验等从理论上回答“信息素质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的思路口,也是一种效果明显的“学习快餐”。最后,对老师来说,也能在短期内轻松检验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这样,从信息素养的培养角度来看,竞赛模式对于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就突现出来了。

3实证分析

3.1制定指导原则。发挥指南针导向

为了保证竞赛的进展顺利,并使其充分发挥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必须做到两者水融、环环相扣,因此在组织规划学生参与竞赛时,我们要严格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广泛性原则。考虑到竞赛要面向本校的广大学生,为了使更多同学能了解竞赛并参与进来,因而我们首先考虑此原则,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二是趣味性原则。即使竞赛既有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题型,又有适当的奖金或者奖品、个人荣誉以及创新学分等奖励形式,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竞争者的角色当中。

3.2规划内容选择。提高学科关联度

从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特点来看,由于医药信息素养在医学及相关专业中将长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竞赛设计方面,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信息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为了让这次学生竞赛活动充分展现形神兼备,活泼生动,打破沉闷的魅力,同时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细致规划:(1)结合医疗卫生方面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当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奖课题研究情况与社会影响力,现今国内热议的公共卫生医疗法规或争议案例等,本校某位知名学科带头人的研究热点或骄人成绩,等等。(2)按照渐进教学原则,从必修,到指定选修、公共选修,再到专业必修的层次递增。根据学生以往掌握的难点问题、大家普遍关心或感兴趣的新知识,事先积累素材、确定选题、现场辅导。由长期承担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富有教学经验的医学文检教研室老师承担具体工作,并将相关课程的教学思想和内容融入其中,适当引进教学理念,使竞赛模式向多形式、高层次发展。与此同时,教师也在竞赛中吸取教学内容和经验。(3)根据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及本馆目前所具备的各类优势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合理规划竞赛范围。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技能技巧的综合与应用,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并有计划地实现本校医药信息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利用。

3.3创新题型设计。激发参赛者兴趣

为了避免出现如平常考试一般的老套、单调、沉闷,为了给竞赛注入活力,为了让活动出“新”出“彩”、闪现亮点,活动规划不仅要紧密联系实际,还应针对参赛者都是年轻人的特点,语言与题目设计尽可能生动活泼,以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赛前的全体动员与辅导,考虑到竞赛的名称“首届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竞赛”,因而设计名称为“惟‘利’是‘图’学习交流会”;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让所有参赛学生用他们洪亮的呐喊声一起为本次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开幕仪式暨学习交流会倒数,让他们切实地感受置身其中的热情,甚至点燃自己才是竞赛活动主角这样的勃勃雄心。又如,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获取和使用电子资源的信息素养技能,笔试初赛命名为“知‘书’达‘礼”’,并设计了有关如何获取信息资源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论性题目;而上机操作的决赛,则相应地命名为“‘e’起来找‘查’’,随之以具体课题的应用为对象,考查其实际运用能力。这样的设计与搭配,巧妙地利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惯用成语和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既增加趣味性,又让年轻的同学们倍感亲切,印象深刻,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题目的设置方面尽可能多样化,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合理分配。

3.4合理安排进度。发挥图书馆特长

如今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不仅是收藏文献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传播知识火种,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㈨。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是实现其信息素养教育功能拓展的时代需要。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技能竞赛的优势与保障有:(1)“硬”优势:图书馆拥有各个学科门类的知识资源,具备各种实体和虚拟馆藏资源,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留言信箱,在线交流等途径;收集大家的真实想法,如题型设计、题量大小、难易程度、赛前辅导充分与否、安排是否合理,难点与疑问等反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认真做好比赛的进度安排和设计改进,并有效实施。(2)“软”保障:图书馆拥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信息/文献检索师资队伍,这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保证了竞赛的顺利开展。例如,赛前学生碰到疑问或困难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或者亲自到教研室向指导老师请教释疑。赛后,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能真实、确切地了解到他们在利用不同信息资源过程中的疑难,了解其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调整今后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因而,举办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信息素养教育竞赛活动,既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校园影响力的有效手段。

4改进与完善

竞赛模式是高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补充、延伸和检验,能让我们从中发现工作的不足与存在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完善。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5

关键词:苗族赛龙舟;起源;发展

赛龙舟是我国苗族龙舟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非常的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至今已流传两千多年,大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我们在继承云南苗族龙舟竞渡中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同时,要做到传统与时代同步发展,即在走向商业化、竞技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云南苗族龙舟运动的传统特色;把云南苗族龙舟竞渡塑造成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成为展示云南民风民俗的民间体育运动,使云南苗族龙舟竞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一、苗族赛龙舟的起源

(一)苗族龙舟节的来源

龙舟节是苗家村寨举行的一项重要节日活动,每个村寨都会专门制作一两只龙船,停放在盖瓦的长廊形船棚内,等到龙舟节下水划赛。苗族人民的龙舟节历史非常悠久。苗族龙舟追溯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乾隆徐家翰著的《苗疆闻见录》“苗民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日为端节,竞渡于清水江宽深水处[2]。其舟以大整木刳成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20多人。短挠激水,行走如飞。”

(二)关于龙舟赛起源的传说

关于苗族龙舟节的由来,在云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第一个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了天意。于是天公大怒,便让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到江里。从此以后天大旱,苗族人民便造龙船沿江划渡,象征着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着常规降雨民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习俗。第二个传说,说有一对父子在江中打鱼,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江河巨浪拍天,从江中跃出一条恶龙把儿子拖进龙宫,父亲悲痛万分,于是潜入龙宫寻找儿子。见儿子已被龙杀死,还把尸体当作枕头酣然入睡了。父亲愤怒至极,决心为子报仇。他上岸拿了火镰,火草再次潜入龙洞,趁恶龙酣睡时放火少了龙宫。龙宫的烟雾弥漫江边[5]。这时,大雨滂浓,一连九天九夜天全黑,村民们很是发愁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孩子到江边去洗衣服,天真的孩子把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中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谁知他这一喊,天上顿时云消雾散。不一会儿,一轮鲜红的太阳冉冉地从东方升起来了,村民们高兴得欢呼省跃。之后,人们看到已经烧死了的恶龙飘浮到水面,于是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当人们把龙肉分完了之后,那恶龙便托梦给大家说:“我杀了老人的儿子,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希望你们都行行好,用杉树仿照我的躯体,在江中划上几天,就象我活着的时侯一样在江河嬉游,我便能保你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个梦传开之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龙被降服了,照它说的做,就嫩风调雨.五谷丰登保住丰收,二者兼得何乐而不为?起初,他们只是做几只船试划,果然风调雨顺,于是各村各寨都做起龙船来了。从此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族人民每年都要都举办龙舟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1]。

二、云南苗族龙舟竞渡的运动形式

(一)苗族龙舟的种类及造型

传统的龙舟类型分两种:真龙舟和假龙舟。真龙舟就是专门制作供龙舟竞赛的船只,假龙舟则是在竞赛时,将航运木船筏子临时用各种颜色的彩布装饰而成。真龙舟非常精致,描金绘彩,龙身颜色有“老白龙”、“老红龙”、“老黄龙”、“老青龙”四种颜色。这种“真龙船”,只有在在端午节赛龙舟时使用,平时把龙舟供奉于寺庙中[3]。90年代后,在中断近30年的龙舟云南苗族赛复兴时,参赛的龙舟都是新制的真龙舟,龙舟外形精致,龙舟保留了龙头小而颈长、船体为长弧流线型,底呈圆状,龙尾高翘的传统造型特点,龙头龙尾造型简单,以利于提高船速。

(二)竞赛日期及竞赛人数

传统的龙舟竞渡自古以来都是在农历的五月五举行。传统龙舟赛的参赛人数是根据船的大小决定的,大约是二三十人组成,一般是由桡手若干、舱手1人、指挥1人、击鼓鸣锣各1人组成[2]。现在因为龙舟竞赛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发展旅游相结合,所以现在云南苗族龙舟赛是在我国“五一”黄金周假期举行。在2003年的龙舟赛中,规定每条龙舟的参赛人数为23人,其中指挥、锣鼓手、舵手共5人,划手18人。

(三)龙舟竞渡仪式

传统龙舟的竞渡仪式繁多,在端午来临时,要祭祀焚香叩头之后,披红挂彩、燃放鞭炮,然后请龙头舟下水,此为“点水”仪式。在龙舟比赛开始前举行包括点睛、招魂、祭祀、彩船投粽等盛大的仪式,同时还有迎龙舟、祭龙舟、送龙舟等习俗[3]。现在的龙舟竞渡仪式,只保留了点睛仪式,去掉了传统的龙舟祭祀仪式,增添了宣传各地经济产品的文艺演出,烘托了经济贸易洽谈会的节日气氛。

三、云南苗族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的龙舟竞渡,在社会发展中,也不得不走向竞技化、商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时,如何抢救和保护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云南苗族龙舟竞渡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4]。

(一)重新认识云南苗族龙舟竞渡的传统文化价值

云南苗族龙舟文化所蕴含的既有爱国主义精神,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又具有激发斗志、凝集人心等现实意义,我们要大力宣扬这些有深刻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云南苗族龙舟竞渡,至今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表现形式。人们在龙舟竞渡活动中,为了纪念屈原,向江中抛粽子;为了避邪消灾,在家门前插菖蒲挂艾蒿;现代开幕式上的龙舟点睛仪式,竞争激烈的抢鸭子、摸鲤鱼等水下表演,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云南苗族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民间文艺给我们保留下了许多非常可贵的历史信息,我们应该保护这些仪式文化。

(二)加速云南苗族龙舟竞渡走向现代化

龙舟竞技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是龙舟运动发展的大趋势,云南苗族龙舟运动要和现代龙舟运动相融合,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云南苗族龙舟在体制、人才、技术和观念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造,并提高其竞技体育精神,进而丰富龙舟竞渡的现代化内涵。扩大龙舟竞渡在社会的影响,顺利的完成其由民间传统体育向现代竞技体育的转型,建立云南苗族龙舟协会,负责制定云南苗族龙舟竞渡的竞技章程和竞赛规程;提高龙舟运动的技术水平,改进划船技术,进行科学训练,组建多种专业的龙舟队;举办、参加国际性的龙舟大赛,逐步提高比赛成绩,扩大云南苗族龙舟竞渡在全国的影响。

(三)大力开发云南苗族龙舟竞渡的产业价值

由云南苗族龙舟竞渡文化遗产资源带动的贸易和旅游业,在云南地区的经济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在将云南苗族龙舟活动与促商贸、发展本地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龙舟运动的商业开发,继续龙舟运动的市场运作。例如,开发龙舟运动的商标权、专利权、广告权、吉祥物等,开发体育比赛表演活动的举办权;提升龙舟赛竞技水平,对其观赏性资源进行开发;以及对龙舟运动民间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进行开发。对龙舟运动自身的商业开发从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将会成为龙舟竞渡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力量[5]。

四、结束语

云南苗族龙舟竞渡是云南苗族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我们要保护云南苗族龙舟传统文化,要做到传统与时代同步发展,即在走向商业化、竞技化的同时,还要保持云南苗族龙舟运动的传统特色;把云南苗族龙舟竞渡塑造成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成为展示云南民风民俗的民间体育运动。我们只有保留其传统的优秀文化内涵,才能使云南苗族龙舟竞渡成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云南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姚正曙,何根海《赛龙舟的起源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6:34-36

[2]马勇,贺昭泽《“赛龙舟”的发展及特点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21-23

[3]李会生.民族体育运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5—19.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6

关键词体育赛事品牌品牌建设

品牌是由名称、标志、象征物、包装、口号、音乐或其组合等一些区隔竞争的符号而联想到的基于价值的消费者与组织或个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带来的无形资产[1]。对消费者而言,品牌能成为其简化购买决策的捷径,能够降低制定购买决策时的风险,有助于获得自我认同或社会认同,向消费者表明产品的某种特性;对公司(企业或组织)而言,品牌具有保障产品特色的排他性,统一营销战略以及获得更好利润等功能;品牌有利于国家形象展示与经济利益实现[2][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提出“努力打造有影响、有特色的赛事品牌”。可见,体育赛事品牌建设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理论将对体育赛事品牌的塑造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一、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内涵

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成为产品源于体育商业化,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的观赏性强的服务产品,产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使得体育赛事具有创建品牌的可能。体育赛事品牌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赛事的商业运作与经济价值的实现,因此,创建体育赛事品牌是必然的。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研究最初源于国外,伴随世界各大职业联赛兴起与奥运会市场营销发展而倍受研究者关注。国内对体育赛事品牌的研究较少,且大部分集中在国外体育赛事品牌研究或本国体育赛事品牌的经营管理方面。对国内外关于品牌建设内容和步骤的研究归纳总结后,发现品牌建设可分为创建期和维护期,其中创建期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核心价值等内容的设定,以及品牌的传播活动。维护期包括品牌延伸和品牌资产评估等[4]。一般而言,关于体育赛事品牌建设主要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核心价值的确定及品牌传播四个方面。

二、体育赛事品牌识别

品牌识别是指品牌战略制定者立志建立或保持的一系列特定的品牌联想[5]。体育赛事品牌形象是赛事品牌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赛事形象的塑造除了提高竞技表演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之外,其他的识别要素包括赛事名称(含赛事口号)、赛事LoGo,赛事音乐、吉祥物、会徽等,它们也是赛事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识别符号可以使赛事品牌更容易得到识别和再现,通过符号对赛事的描述,使观众获得赛事品牌的差异化感觉与印象。

为了提高品牌的传播效果,赛事品牌识别必须尽早实行完整而全面的规划,赛事举办初期,主要是规划赛事名称、口号、标志等品牌识别,而随着赛事不断发展,赛事吉祥物、赛事主题歌等出现,各种体育赛事品牌识别得到改进、丰富或创新。

三、体育赛事品牌定位

定位是消费者区隔不同品牌的重要标准,即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采取的行动,以确定产品在市场中或在消费者大脑中的地位[6]。品牌定位对品牌建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定位好了,赛事主办者才能明确要办什么样的标准和水平,以及修正与调整赛事筹办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

体育赛事品牌的定位主要有层次定位(即国际级、国际级、省级等不同级别的定位),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定位(可兼顾)、城市营销与赞助商共赢的平台定位(赛事节庆化以及与赞助商共同发展)等等。层次定位和公益性定位主要针对体育赛事本身,而商业性定位及平台定位主要指针对体育赛事商业传播价值。

体育赛事定位必须考虑自身的资源优势,赛事的现况及发展趋势。首先,要对自身的经济状况、赛事影响力、民众参与度以及举办地社会传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赛事品牌的定位必须体现出地方的特色。公益性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定位更能获得政府和赞助商的支持与参与。

四、体育赛事品牌核心竞争力定位

品牌核心竞争力是指品牌具有竞争的优势,能保证产品的持续收益,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体育赛事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赛事的产品,即赛事的规模和竞技水平,赛事的规模含参与赛事的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及组织者的数量及来源,一般而言,奥运会的规模大于亚运会,亚运会规模大于全运会;而竞技水平由参赛运动员的成绩决定,往往赛事级别越高,奖金越高,优秀运动员的参与度越高。二是赛事的个性特点,即同类赛事在此地域举办具有的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特性,即体育赛事结合了城市文化或地域自然与人文景观等特点。

比赛的规模和级别往往不受自身的控制,即便是世界最高级别的赛事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遴选有一套严格的体系与程序。因此,体育赛事的核心竞争力往往由赛事的个性特点来展示,即赛事举办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因地适宜的举办与本地自然因素紧密结合的赛事,形成自身的特色。如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结合了青海湖秀丽的自然景观,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精选城市风景最为优美的海边环岛路段、选择适合比赛的季节(气候)、以赛事节日化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掘赛事人文资源,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五、体育赛事品牌传播

体育赛事的公关与宣传是建设品牌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赛事品牌传播的主要内容有赛事本身与赛事的品牌理念。赛事本身是需要赛事品牌理念来做支撑的,现代体育赛事要以其所要表达的文化理念为传播的核心,主题要响亮、有人文内蕴、易于传播,每一届奥运会都有自己强调的理念,有民族特色的口号与吉祥物,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就是很好的品牌理念。

体育赛事品牌传播策略主要是媒体策略。通过将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网络、移动媒体等多渠道进行整合,结合不同媒体的传播优势,针对各自受众,采用合理的传播内容、方式与手段,形成多元的立体式传播体系。

公关传播策略也是体育赛事品牌传播的主要策略。体育赛事品牌传播公关活动的对象主要有政府相关部门、赛事赞助商、现场与电视受众等,其目的是传达赛事信息,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主要的手段有定期召开新闻会及采用赛事形象代言人制,以打造良好的媒体关系,增加赞助商媒体曝光度,运用形象代言人明星效应吸引媒体与等。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c0227)。

参考文献:

[1]周志民.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7.

[2]KevinLaneKeller.战略品牌管理(3版)[m].卢泰宏,吴水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10.

[3]周志民.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2-15.

[4]陈以恒.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09:9.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7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文化;育人效能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舞蹈作为一个典型的体艺融合项目,在我国高校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并迅速地发展成为一项热门的专业。怎样通过对学生技能的传授以及文化的熏陶达到全方位育人,值得深思。

1探究高校体育舞蹈文化育人效能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过多的关注其舞蹈技术的学习与传授而忽略了体育舞蹈作为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典型的体育艺术类项目,不仅承载着体育强健体魄、发展体能、形成团结协作和竞争拼搏的意识、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育人功能,同时还承载着舞蹈陶冶人们的情操、完善人格、净化心灵、升华境界、启迪智慧的育人价值。深挖体育舞蹈项目的全方位育人价值,从体育舞蹈文化的角度分析体育舞蹈相关“育人”文化缺失所带来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Q这些问题,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回归学校的育人本源。

2体育舞蹈文化的育人效能

体育舞蹈文化包含体育舞蹈的历史文化、竞赛文化、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每一个文化模块都蕴含着相关育人效能。

2.1体育舞蹈历史文化的育人效能

体育舞蹈的历史起源要追溯到欧洲及拉丁美洲的原始舞蹈或称之为土风舞,这些土风舞主要是在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外化了人们原始的生理及心理冲动,在不断演绎变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社交、娱乐等为主要功能的“交谊舞”或称之为“社交舞”,为了更加规范的进行舞蹈及满足舞蹈参与者的需求,一些舞蹈机构也不断应运而生,例如:1924年成立的“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1935年成立的“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等。其中,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对当时欧洲较为盛行的社交舞的舞种、步伐、姿态、方位等进行了较为规范的梳理与整盒,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定义为“摩登舞”后又将拉丁舞系的伦巴舞、斗牛舞、布鲁斯纳入其中定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自此之后,体育舞蹈即国标舞的雏形及规范化的体系初步建立。在对体育舞蹈历史起源追溯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中对舞蹈技术以外舞蹈文化的掌握,而反言之,舞蹈文化的掌握不仅仅可以助推其舞蹈技术的提高,更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其人格塑造及性格特质产生影响。

2.2体育舞蹈竞赛文化的育人效能

谈及育舞蹈竞赛文化“黑池”舞蹈节旗帜鲜明的展现出了体育舞蹈项目特有的竞赛文化。首先,“同场竞舞”的竞技形式与精神文化无论是从选手竞技状态与表演情绪的挖掘还是现场观众审美情趣的陶冶都完全符合人们对原始舞蹈艺术形式的推崇。其次,而在竞赛过程中所凸显的公平竞赛、尊重对手、尊重裁判等竞赛秩序也在长达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入人心。再次,在长达百年的体育舞蹈竞赛制度中,其竞赛组织形式与细则也不断修正以更加规范及高效的开展体育舞蹈竞赛,从20世纪3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中国并于1991年举办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至今,无论是项目设置、组别增减还是赛事系列打磨与裁判队伍监察都形成一种潜在的竞赛制度文化。对体育舞蹈竞赛文化的了解不仅能帮助高校学生从竞赛制度等方面进一步了解这一项目,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公平竞争的意识,奋力拼搏的精神以及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的良好品质。

2.3体育舞蹈服饰文化的育人效能

在体育舞蹈所有的要素中,服饰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在人类社会长期的生活与工作中凸显了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体育舞蹈作为欧洲悠久的舞蹈艺术代表,其服饰的特征、起源、发展、变化都从侧面体现出其作为欧洲舞蹈服饰文化缩影的重要价值。在体育舞蹈服饰文化中,无论是摩登舞系列男士温文尔雅的燕尾服以及女士拖拽摇曳的大裙摆还是拉丁舞系列男士开胸包身的上衣和女士性感热辣的紧身短裙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些许变化。通过对服饰文化的了解,让高校学生了解体育舞蹈服饰的演变历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也有助于学生科学地选择舞蹈服饰。同时从美学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和内在涵养,实现其美育价值。

2.4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育人效能

体育舞蹈的礼仪文化更加鲜明的表现在其舞蹈开始前、行进中以及完成后的三个部分。首先,在“交谊舞”作为欧洲宫廷舞的历史阶段,舞者们在邀舞、领舞、起舞、共舞、谢舞邓环节的展现与严谨的起舞细节都是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的重要缩影。其次,在体育舞蹈中对于“有序竞争”的尊崇,与同场舞者出现肢体碰撞时应以礼让为先且向对方道歉。最后,体育舞蹈参与者在男士发型、着装,女士发饰、妆容等方面的高度关注与细节修饰早形成优良的传统,这不仅仅是尊重裁判、尊重竞赛对手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舞者们对于在场观众的尊重。通过对礼仪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重视其礼仪文化。通过对其礼仪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得体的举止仪态,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谦让、包容等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诉,体育舞蹈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效能。高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必须包含体育舞蹈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才能实现从全方位的培养人才,完成高校教育的使命,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库尔特・萨克斯.世界舞蹈史・序言[m].郭明达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2]焦喜便.刍议体育舞蹈竞赛规则[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4):111-113.

[3]中国学生体育舞蹈(国标舞)竞赛评分规则(第一版)[S].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2005.

[4]马士珍.体育舞蹈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及发展研究,2014.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8

【关键词】学科竞赛高校学风创新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本科高校学生学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a23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5-01

学科竞赛嵌入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过程中,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育人作用,将对高校学科专业品牌的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学科竞赛开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学科竞赛是集中展示学科前沿动态、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掌握理解、实践应用的过程。通过理顺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体制,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对地方高校人才模式创新具有引领作用。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遵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重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培训和参赛等环节,在人才培养中贯彻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成长体系,将学生培养成基础强、宽口径、重实践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2.有利于优良学风和校园文化的构建

目前学科竞赛类型中团体参赛项目多于个人参赛项目,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可以通过指导教师的学术指导、朋辈的示范影响,提高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意识,增强团队学习和合作意识。无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人数和频度的增加,会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学风。而竞赛文化氛围的浓厚,也会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新一轮学风建设的助推器。

3.有利于教师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科竞赛要求基础性与创新性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这就“倒逼”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教育教学方面的革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深刻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意义,自觉通过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层面应整合实验室、仿真室、创新实践基地等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实践平台;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的前沿动态,通过专业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做好学科竞赛的演练。

二、当前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发展特点

1.学科竞赛种类日益多样,呈现学科交叉的趋势

大学生传统学科竞赛除了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外,作为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比赛自1999年举办以来得到高校和广大学子的认可,作品涉及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发明。目前诸如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广告艺术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影响力和辐射面也很大。

2.学科竞赛内容综合化,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科竞赛中学科交叉、交融日趋明显,紧贴时展,紧扣社会热点,考察大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如2015年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参赛项目涉及“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项目涉及传统产业、人工智能、教育医疗等,有力引导教师、学生要关注社会发展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抓好学科竞赛,推进学风建设

1.整合学科竞赛资源,理顺学科竞赛管理体制

当前地方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的突出问题是学科竞赛是多头管理、学科竞赛没有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如很多高校还采取原有的学科竞赛的组织方式,即将组织权交由学科竞赛所依托学科,这在学科竞赛初始阶段是可行的,随着学科竞赛内容和影响力的扩大,就会出现仅凭学校中某个学科组或者学院推进学科竞赛,往往备赛、参赛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假如学科竞赛涉及到多个学科就会出现无人牵头的尴尬境地。另外,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学科竞赛其实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仅仅狭隘的认识学科竞赛是学生拿奖、学校出名的机会,没有将在国际国内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有效整合、统一规划,致使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随机性很大,也会冲击到设定的教学计划安排。

为了提高学校学科竞赛的水平,建议学校联合教务部门、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根据本学校的学科特点、管理模式和发展愿景,系统谋划好学科竞赛,使得学科竞赛切实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育教学的活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让教师、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这就需要学校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竞赛为引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加强课程建设,重视研究性、实践性课程建设;重视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校内外教师的联动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教学方法研讨,通过项目组教学、案例式教学,建设自由讨论和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引领计划,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构建学科竞赛参与机制,有序推进工作开展

强调学科竞赛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以学科竞赛取代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并不意味着功利性的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要本着“筑牢基础、层层递进、有机衔接、注重培育”的原则,将学科竞赛与学生在大学几年的学生生活精心设计、有机嵌入、教学相长、促进成长。

大一主要是教育学生认知学科竞赛,通过入学教育和专业入门学习,大致清楚大学中的学科竞赛种类;大二主要应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组或者参赛团队中,通过校内学科竞赛,让学生亲身体会学科竞赛的流程和内容,鼓励有能力的同学报名参加高级别竞赛;大三、大四主要是结合专业学习的深入,有重点培育学科竞赛团队,吸引学生参与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9

观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方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通常被视为远离市侩、超脱现实社会而存在的一个小社会,大学生被看成是天之骄子。因此,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大学校园里提倡市场化,有损高校的纯洁形象。高校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步伐缓慢和这种观念不无关系。199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实施高校教育收费制度,为教育制度改革、发展高校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基础。现在,许多高校充分利用高校场馆、器材和师资等优势,面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尝试,经营收入拓宽了学校体育部门资金来源渠道,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济援助。CUBa的成功启示我们,高校体育除了有限的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外,还有无限的无形资源供我们开发。

2000年中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筹委会筹资部利用大运会的各类冠名权和大运会会徽、吉祥物等,面向社会招商,共筹资上千万元。虽然这种尝试只是个别项目,但它对我们观念的冲击却是巨大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由于受资金限制,发展受阻,高校体育如果充分挖掘自身资源,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运营,其发展前景看好。所有这些尝试,都将改变我们对高校学校体育的看法,观念的改变将给高校体育产业化提供良好契机。

二、高校体育赛事的市场需求

1.企业借风扬帆的需要。需要是市场营销的动力,没有需要就没有市场。随着现代商品的极大丰富,市场已从一个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商家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惜重金潜心研究市场,与目前顾客进行沟通,以便向公众传递信息和施加影响,来改变公众的观念、态度、期望和行为,达到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增加市场份额等目的。有经济学家指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由此提出了“眼球营销”概念。“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深远的三件大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体育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华和发展”。体育赛事成为最能吸引眼球的事件。1998年世界杯赛的现场观众达260万人次,电视观众累计370亿人次,庞大的观众群体所蕴藏的巨大商机让每个商家都会为之心动。体育赛事电视画面的企业广告是传统的广告煤体无法比拟的,所以有人把体育比作为媒体,因此,精明的商家借助体育赛事的传播功能达到与公众沟通的目的。我国有1000多所高校,在校生已超过1000万人。对于部分商家来说,这一群体可能就是他们产品的主要目标顾客或潜在顾客,加上青少年消费观念尚不成熟,其消费行为易受商家引导,因此,如果商家致力于投资这一市场或争夺未来市场,那么与在校大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并博得他们的好感,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投资高校体育赛事,借助体育赛事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无疑是明智之举。

2.观众观赏需要有观众就意味着有市场。观众观看比赛的门票收入是体育赛事最直接的经济来源,而且观众可以为体育赛事带来人气,烘托赛场气氛。此外,商家之所以选择借助体育赛事与公众进行沟通,就是看中了体育比赛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商家投资高校体育赛事也是因为看中了大学生这一庞大的观众群。今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增加了对CUBa的直、录播次数,在过去每届17场比赛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多场。央视体育中心竞赛部主任杨斌说:“CUBa从1998年创立至今,一直是中央电视台固定转播的赛事之一,近几年来给我们的感觉是比赛越来越好看,转播越来越受欢迎,刚刚结束的第5届CUBa男四强、女八强赛,多数转播场次的收视率达到0.8以上,最高达到1.3。”对广大的大学生来说,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是来自他们中的一员,甚至是他们认识的同学或老乡,置身于这样的比赛现场氛围,比观看高水平的同类项目比赛更容易激起他们的共鸣,因此他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的赛事,感情上的宣泄远比欣赏水平的赛事重要,他们喜欢观看自己的赛事,参与感让他们同比赛共呼吸。正是由于观众看比赛的热情,才激起了中央电视转播大学生比赛的热情,也正是电视等媒体的参与,才使得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大大增加,观众受众面大增,这也是高校体育赛事吸引商家的魅力所在。

3.高校体育赛事运营成本低,符合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人类为了生存而产生的对食品、衣服、住所、安全、归属、受人尊重等需要,都不是营销者所能创造的,它们存在于营销活动之前。当人们具有购买能力时,才会对商家的产品产生需求,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无从谈起营销活动。营销者只是力图通过使产品富有吸引力、适应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使消费者容易得到来影响需求。高校体育赛事的参赛队和参赛队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才是他们的主业,因此和依靠球队资源来闯市场的职业运动队相比,他们的生存压力要小得多。对高校体育赛事的营销者来说,他们可以从容面对市场,大打价格战,通过低价位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占有率。比如可以制定低价位门票来提高现场观众上座率,为赛事制造轰动效应。职业联赛动辄成百上千万的赞助费让国内很多企业不敢问津,高校体育赛事可以降低赞助门槛来吸引企业的参与。高校体育赛事营销者如果能充分考虑当前我国国民和企业的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三、高校体育赛事自身价值

体育已成为赚钱的产业,这就使那些具有广泛影响的赛事成“稀缺资源”。比赛是体育的最大资本,运用现代化商业化的运作所塑造的精品赛事的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实践证明,不是任何赛事都能赚钱,不少世界级的大赛由于经营不善,乏人问津的情况比比皆是;相反,一些不见经传的赛事,由于经营思路对头大获其利的个案也不在少数。问题的关键在于赛事的组织者能否正确认识自身价值。CUBa的成功,说明了高校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市场运营的资本。高校体育赛事拥有数量庞大且比较固定的观念群。1000多万在校大学生,超过3000万的学生亲属,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量的梦想上大学的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有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赛事的忠实观众。这一数字让每个体育赛事组织者都羡慕不已。今天的大学生影响着现代和未来的消费潮流,对于任何投资商家来说,赢得今天的大学生就意味着赢得了中国市场的未来。参赛选手文化层次高,也是高校体育赛事的一大特点,CUBa中队员本科学历约占80%,硕士学历占10%。高校体育赛事带给观众的是一种新的观赏角度和现场体验,就竞技水平而言,高校体育赛事和职业联赛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它展现给球迷的决不是运动本身的魅力,而是一种富有激情与活力,被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包裹的全新感受。企业赞助高校体育赛事可以把体育的健康、运动的形象和大学生的纯洁、激情、高素质形象转化为企业的形象,企业良好形象的塑造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无形价值。

四、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合作伙伴

赞助商是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的主要对象。随着比赛规模的不断加大,对赛事的包装、策划、推广所需经费投入也是越来越多。正是有了赞助商的参与,才保证了各种赛事所需经费,因此各种赛事组织者都很注意赞助招商工作。大学生是体育用品业、饮料业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争夺目标和未来的消费者,因此这些企业最有可能成为高校体育赛事的赞助者。媒体是体育赛事营销的催化剂。人们由于受经济、地域、交通、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能亲临现场者毕竟是少数。正是由于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广泛参与,才满足了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商家不惜重金赞助体育,看中的也正是媒体对体育赛事的热情洋溢的报道。CUBa是中央电视台的固定转播的五大赛事之一。此外,中央电视台今年也加大了对CUBa的转播次数。央视体育竞赛部主任杨斌表示:“作为国家电视台,我们有一个想法,是以CUBa为突破口,加大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培育学生体育竞赛领域的精品赛事,这也是体育频道的一个战略性举措。”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强力媒体,对高校体育赛事的鼎力相助,给我国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带来了契机。中介机构可以提高体育营销的效益。中介机构一般是专门为赞助双方牵头接线的服务机构,它拥有通晓体育市场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此外,中介机构的参与可以把赞助双方解放出来,安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介公司在中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CUBa等运营比较成功的体育赛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高校体育赛事营销具有人才优势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人才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专业人才匮乏是影响我国体育竞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设立了许多社会需要的新型专业,设置了一些社会热门课程。此外,为了优化、整合高校现有资源,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些高等院校进行了合并,合并后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变成了综合性大学,这便于发挥高校人才聚合效用。高校体育赛事营销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体育赛事进行策划、包装、推销,合力打造高校体育精品赛事。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1)高校体育赛事市场需求旺盛,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赛事自身价值,运用市场营销手段对赛事进行策划、包装、定价、推销,高校体育赛事将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2)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给高校学校体育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搞好高校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2.建议。(1)竞技水平是比赛的核心,也是体育赛事营销的资本。竞赛水平不高是影响高校体育赛事营销的关键问题。因此,高校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当务之急是着力提高赛事竞技水平,只有提高竞技水平,才能留得住观众,让观众成为赛事的忠实观众。(2)强化高校体育赛事市场管理。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坚决杜绝有损高校赛事纯洁形象的事件发生。在不违背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护合作伙伴的利益不受侵犯。

体育竞赛的起源篇10

关键词:中职教学;竞赛;教学质量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在普通高中教育中,衡量其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的高考成绩。而在中职教育里,国家,省级,市级三级举行的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了衡量中职教育教学水平的标准。在竞赛中拿到名次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为良好的深造平台,还可以拿到劳动部门颁发的技师证书。中职教学应善于利用竞赛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竞赛对中职教学的意义

1.1中职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中职教学在教学质量方面关注度不足,教学管理中只关注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在校人数。中职教学长期的社会形象都属于低等级教育水平,中职教育的很多专业都是虚有其名,学生在中职学校里学不到专业性强的知识和技能。在经济的发展下,生源逐渐减少,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中职教学无法满足社会的用人标准,也吸引不到足够的生源。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必须及时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完成转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竞赛作为一年一度展现各中职学校教学水平的平台,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度,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1.2提升中职学校专业水平

由于竞赛是根据专业来划分项目,中职学校为了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就必须加强自身学校的专业建设。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中职学生需要投入资金采购实训设备,强化师资与市场的联系,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掌握水平,才能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之后,满足竞赛需求。同时,竞赛中的新项目也有利于中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新的专业课,如调酒,茶艺等方面竞赛项目的出现既代表着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也起到了推动中职学校主动开设新专业,扩大专业范围的作用。

1.3提升中职学校师资力量

竞赛想要拿名次,就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教学培训。竞赛的要求让中职学校必须想方设法找到更优秀的老师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同时中职学校还要为在校的老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以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1.4提升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身边的同学通过竞赛拿到名次,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激励其自身更努力地学习。让中职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鼓励其自我钻研提高技能水平,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如何利用竞赛加强中职教学

目前来说,中职教学在技能性竞赛的推动下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中职技能竞赛起步晚,系统性不足。要想更好地利用竞赛来加强中职教学水平,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2.1重视平衡

平衡是指在竞赛学生的选拔过程里就重视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目前来说,技能竞赛的参赛学生主要还是少部分“精英”学生。学校为了更好的名次,会把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发展机会留给这些学生,这也就造成了竞赛为少数人服务的现象。平衡还包括了教学秩序的平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中职学校为了在竞赛中拿到好的名次,会在赛前对参赛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这样一来,学校实训设备被占用,大量的在校学生得不到实训机会。同时,负责赛前辅导的老师也担任着平时的教学任务。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老师重心放在辅导上,日常教学质量也就会大打折扣,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学秩序的平衡。而实际上,要提高竞赛对中职教学推动力,必须提高竞赛中参赛学生的榜样力量。一方面,学校要利用竞赛这一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竞赛氛围中来,提高竞赛的正面影响力。另一方面,相关的部门应组织相应的考评小组,对每所学校的学生以总人数为基础进行抽考,结合抽考的优秀率和合格率来综合评价该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2.2重视实际

不能否认,竞赛在最初的几年里,其竞赛项目与内容非常符合社会的用人标准。但是近几年经济热点的变化与技术的发展让竞赛项目的时效性下降了。很多的竞赛项目与内容已经开始与实际脱节,如调酒方面,几年来都是调五色彩虹酒,内容不变,也未体现创新。这样就无法全面体现社会对这一专业的需求,也无法对中职教学进行及时的引导。另外一方面,重视实际还在于完善竞赛的环节。从当下的竞赛实际出发,研究更为公平公正的竞赛体制,并以此来提高竞赛的权威性,加强竞赛对中职学校的推动作用。如在评委这一块,可以邀请中立的社会评委,以提高竞赛的公正性。同时,不同行业社会评委来进行竞赛专业技能的评价也可以带来更多社会当下的专业知识和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竞赛内容的合理性,完善竞赛,提升竞赛对中职教育的指导作用。

3利用竞赛加强中职教学的创新

3.1竞赛引入教学

在中职教学中,可以把竞赛引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去。由于竞赛的形式接近于学生上岗后的工作情境,所以老师可以利用竞赛这一契机,建立起岗位模拟操作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技能的操作细节和注意事项。同时,老师还可以利用竞赛这一形式,把学生分成参赛者和评委两组,学生轮流担任两组的角色,展示技能,点评技能。让学生相互点评,互为监督。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在教学道具方面要做好准备,同时还要列明详细的技能加分点,扣分点,做好标准示范,以提高公正性,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3.2任务制教学

任务制教学是指以分阶段的任务驱动来实现教学目标。众所周知,竞赛是对专业技能的针对性考核,在日常教学中已经包括了竞赛的内容。而任务制教学就是围绕竞赛中每一个技能细节,来进行日常教学的讲解和强化,以此来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任务制教学应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参考,制订出强化目标,培养出专业水平更突出的学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学中利用竞赛可以有效引导中职教学方向,提高中职教学水平。引入竞赛意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中职学校师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中职教学水平。

作者:欧阳惠贞单位: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侯明.以“职业为本”指导下的中职教学管理浅析[J].教师.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