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实验室管理原则十篇实验室管理原则十篇

实验室管理原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2:48:58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1

关键词: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实验室管理;应用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为顾客提供准确及时的服务,本文尝试探讨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融会贯通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以便持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无论是何种顾客,实验室都应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力争超越顾客的期望。为此,实验室必须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与顾客的联络,调查顾客满意度,持续改进检测技术和方法,最终确保顾客满意。

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了解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提供及时、准确、公正的检测数据。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原则应用于实验室日常工作,适时了解和增强顾客满意度,有利于实验室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二、领导作用

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活动中,领导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负有整体策划、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监督检查等职责。在工作当中,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要尽快提升实验室人员的业务能力。其次,应将权力下放,让实验室拥有更多自,更有利于实验室的发展。最后,领导者必须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实验室主任应使自己的下属意识到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团队。此外还要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

管理者对“领导作用”原则的充分理解,可以促使其与全体员工携手共进,共同完成实验室的既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三、全员参与

在组织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对实验室而言,全员参与就是要实验室全体人员都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验室中扮演的角色,就是要全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以解决相应的问题,就是要根据分解到每个人头上的目标来评估其业绩,就是要主动寻求学习进修和累积经验、提高能力的机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促进实验室的发展。为此,实验室所有员工都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履行实验室主任所赋予的职责和权利,正确处理实验室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坚持不懈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工作能力;建立相互信赖的机制,有助于调动实验室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

对“全员参与”原则的充分理解和应用,可以使全体实验室人员以高度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室的工作中去。

四、过程方法

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方法是指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室的每项工作都是由许许多多的过程来完成的。实验室应识别和确定完成一项具体检测任务所需的过程,实验室应首先根据现有的资源评审其是否有能力满足委托人的检测要求这一关键活动。若能满足要求,则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确定这一过程的输入。将检测的输入转化为输出即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适宜的,要对输入及过程进行改进,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应用“过程方法”原则可以使实验室的检测活动更容易、更规范、更合理。这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工作差错和实验室检测成本,从而逐步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

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系统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而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按照某种方式和规律将各种过程有效的组合成一个系统并加以管理,使之能协调运行,称之为管理的系统方法。

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人、机、料、法、环等具体内容。在工作中,实验室可以通过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定实现它们的过程并加以识别,分析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律将这些过程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对这些过程构成的系统进行管理,使之能协调有序的进行。

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和评估,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质量体系,使之有效运行,这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整体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核心是通过提高有效性和效率来提升组织的总体业绩,并使相关各方受益。因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为了适应变化并谋求自身的发展,实验室应把持续改进作为一个永恒的目标和永远的追求。

实验室可以持续改进的地方有很多,如对试验方法的改进,试验流程的改善,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渐进式的改进或突破性的改进等。应用“持续改进”的原则,将会持续的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过程的能力和效率,改进产品的质量,如此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得到持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一个组织在决策之前,必须对所能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加以综合分析,从而了解现状并科学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实验室的管理在面临决策时,必须应用“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这一原则。

应从三方面考虑。第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或高精尖,要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情况。第二,对于实验室的内部管理,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第三,在确保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使用性的同时,使用适宜的统计技术或其它有效的方法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应用此项原则,便于管理者进行决策时有实施的依据,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的针对性、正确性和可实施性。

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实验室的供方是向其提品或服务的组织和个人,是实验室顺利开展工作必备的资源之一。实验室的供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供应商、药品试剂及辅助材料供应商、提供计量检定和其他辅助服务的相关专业部门。所以实验室与供方是合作互利的关系,是相互联合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应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实验室要选择和评价合格的供方。评价的范围包括产品、服务、技术水平、价格、资格等。采购产品或服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评定,从而对产品和服务的偏离进行有效控制。

应用“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原则与供方进行有效沟通和资源共享,将会促进实验室与供方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共同发展,增强双方创造价值能力,达到成本与资源优化,实现双赢。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和2000版iSo9001标准的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应用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去,这样必将不断提升实验室检测技术实力,有力的促进实验室检测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再立新功。

参考文献:

[1]2000版iSo/DiS9000族国际标准草案理解与实施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验;实验室管理;维护;硬盘还原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52-01

0引言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承担着提高计算机专业和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学生对知识创新、技术研发的重要场所。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1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1]

1.1目前,我院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严重不足,在编的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2人。而我院正在运作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有7个,分别是基础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学建模实验室,其中每个实验室在硬件配置、软件环境要求、维护要求、服务对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每学期课程所需软件种类繁多,加之软件和课程都在不断的升级或更新,装机容量不断在增加,将各类软件安装到机器上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费时费力。

1.2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牵涉面广,事务繁多,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差异,经常会出现学生误删程序或有意删除程序造成软件无法使用、系统文件损坏导致系统瘫痪。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承载着大量的计算机实验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播,局域网内有一台机器中毒则可能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几乎每个学生都有U盘或mp4等存储设备,一旦设备携带有病毒,并在实验室使用,则会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或整个局域网瘫痪,严重威胁到正常的实验教学和技术研发。

2采取的管理及防范措施[2]

2.1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安装计算机硬盘还原卡安装计算机硬盘还原卡后,在还原卡起作用的情况下硬盘中文件不能增、删、改,并且CmoS的参数也不能被修改。对于有些功能强大的还原卡还能进行局域网内的网络拷贝、自动配置机器名和自动分配ip地址,如果能给计算机专业实验的计算机加上这样的还原卡,则能减少实验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量,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房维护管理的半自动化。

2.2利用Ghost软件管理计算机专业实验室Ghost软件是一款出色的硬盘备份还原工具,可以实现Fat16、Fat32、ntFS、oS2等多种硬盘分区格式的分区及硬盘的备份还原。Ghost支持将分区或硬盘直接备份到一个扩展名为.gho的文件里(镜像文件),也支持直接备份到另一个分区或硬盘里,随着版本的不断升级,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Ghost软件在局域网内支持网络同传,也可以通过已生成的.gho文件恢复单机的系统。这样也能减少实验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量,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机房维护管理的半自动化。

2.3做好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病毒防范工作[3]在我院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中,计算机病毒防范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都有局域网,一旦单机染上病毒,则会导致整个局域网中毒,轻则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重则令整个局域网内的计算机都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等等。

首先,安装专门检测外部存储设备的杀毒软件。这样,学生或老师在使用外部存储设备时,经过检测病毒能尽量保证在实验使用干净的外部存储设备,确保实验室的机器能正常使用。其次,禁用操作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许多通过外部存储设备传播的病毒都会在存储设备的根目录释放一个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以达到使用该设备时自动运行病毒程序的目的。防止这种病毒自动执行的最好办法就是禁用操作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再次,安装还原卡或还原软件(如还原精灵等),它们能自动或手动的将文件系统还原到还原点的状态,是实验管理员防范病毒最有力的方法之一。最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禁止在教师机以外的机器上使用外部存储设备(如禁用USB口),如果要使用,必须向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申请经实验管理人员或实验指导教师同意后,放开权限才能使用。这是我们目前最不想使用的办法。

2.4加强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制度管理要健全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和执行,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上实验课时,实验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实验室的公共设施,禁止在实验室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实验指导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从源头上减少蓄意破坏实验室设备现象的发生。

3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技术发展方向[2]

我院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管理和维护技术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局域网来解决实验室中的问题。通过硬盘保护软件利用网络将网络唤醒、网络软件分发技术应用于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中,可以实现通过远程操作集中管理学生机。利用凌波管理系统能帮助实验管理人员高效管理机器、实验指导教师高效进行实验教学并了解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动态。

4结束语

随着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手段的逐步更新,对专业实验室计算机使用的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已经成为科研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和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践环境。因此对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要。实验室的机器正常运行以及充分发挥它的使用效率是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主要任务,而实验室的管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我院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余彤.浅谈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J].价值工程,2011(24):284.

[2]范小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及维护[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64~65.

[3]郑国栋.浅析计算机实验室病毒防范策略[J].科技传播,2010(9):217.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3

【关键词】管理;提高;健全;加强

粮食质检机构实验室承担着粮油品质测报,粮油质量监测等繁重的任务,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粮食宏观调控决策,关系到确保粮食质量安全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加强粮食质检机构实验室是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是我们从事粮食质检工作的同志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人才库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下面笔者就根据这方面的工作经历浅谈浅显的认识。

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实验室有效运行的基础

实验室高技术含量的特质决定了他必须有一套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约束检测工作的全过程,确保各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因此,实验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发,任监委已制定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根据每年上级组织的监督评审和自身管理评审,内审的结果不断的对体系文件进行修改,以满足其适用性和符合性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努力改进,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各种记录。涵盖人员环境仪器设备,检验方法,检测过程原始记录和报告的各个要素,编制管理体系文件应遵循“能覆盖管理体系建立依据”的要求和“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原则。

2.落实要素管理是保障实验室有效运行的关键

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化学试剂管理,人员管理,环境安全管理和文件记录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六大要素,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的文件的规定,切实抓好六大要素的管理,是确保实验室有效运行的关键。

2.1样品管理

保持样品的原始属性是样品管理的根本目标,因此,从样品的抽取,到样品的测试,都应遵循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抽样过程中,应遵循公正客观守信的原则,对于采集的样品,必须能代表整体产品所具有的特征,抽样完毕后应保证样品的玩好,避免将样品丢失损坏,影响检验结果,样品抽取后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做好样品的保存工作,避免样品特性的改变,不应有任何外来因素使待检品的理化性能上受到影响,任何一份原始样品混合均匀,一式两份,一份用作检验,一份用作留存,样品的流转过程中,用实行编号管理避免样品的混淆,样品检验完毕后,保留样品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统一集中处理。

2.2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开展检测活动的重要载体,能否满足论证范围内各个项目检测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根本要求,因此,在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上,既要做到经济节约又要做到正常运行,一是建立仪器设备供应商信息库,信息包括供应商资质,所共仪器性能,质量及价格评价,诚信记录的,未选择质优价廉仪器设备,储备充分的供货商资源,严格按照招投标方式购置所需仪器设备,二仪器档案,对仪器实行统一编号管理,三是重点做好量值溯源设备的维护管理,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周期鉴定计划运行期间对比核查计划,每台仪器都有专人维护管理,确保所有在用仪器正常工作。

2.3化学试剂管理

化学试剂是实验室里品种最多,购置最频繁,危险性也最大的物质,因此,管好用好化学试剂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一环,一是要按照经济有效的原则,搞好化学试剂的采购工作,确保化学试剂的质量,购买化学试剂时,一定要有正规进货渠道的正规试剂购买,按照国家标准和化工行业标准生产的试剂,着重检查,试剂标签上是否注明有名称、类别、产品标准、含量、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二是做好化学试剂的分类登记和保管工作,化学试剂分为一般试剂和危险试剂。一般试剂是按照单子、无机物、有机物、指标剂等分别存放、无机物和有机物要按试剂的种类,规格而分别保管,危险试剂又分为巨,强腐蚀品,和易燃易爆品,按照国家国标GB6944-2005的规定实验室用到的有汞盐,铬盐,砷化合物,亚硝酸盐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含氯含磷有机物等,应该分柜存放,严格管理,定期清查盘点,严禁外流,对于剧毒物质要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人双本账,双锁管理,强腐蚀品主要有浓硫酸,氢氟酸,强腐蚀品一定要放在牢固的试剂柜内易于轻取轻放,严禁撞机碰撞和强烈震动,实验室用到的易燃易爆品种类繁多,气态的如氢气氧气,液态的如:二氯甲烷,丙铜、乙醚等有机溶剂,他们一般具有闪点低意着火,挥发性大,密度低、易扩散等特点,化学试剂管理即使用人员必须熟记这类试剂的性质,使用及保管知识,排除一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试剂变质的因素,保管好化学试剂。三是严格化学试剂领用制度,防止化学试剂外流和浪费。四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化学试剂。

2.4人员管理

验室工作人员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能力水平和管理水平,根据实验室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合理配置能力与之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必要保证,一是要根据管理和检测工作的需要,按照以则定岗,岗责明确,相互制衡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内审员设备管理人员,样品管理人员,试剂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检验测试人员,并明确岗位职能,二是要加强人员培训,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要根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变更,设备更新和开拓新检验领域工作的需要,通过外派培训学习,学习新标准新的检测方法,不断提高现有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三是对新进人员实行专业考核上岗制度,只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5环境安全管理

实验室环境条件是否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直接影响到检测工作的质量。实验室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必须按照安全第一充分利用合理分区的原则,建设和维护好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一是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设置相对独立的天平室,卫检室,化检室,高温室,样品室,试剂室和档案室。并根据每个室的特点和要求配集控温,控湿等配套设施。二是合理布置水电设施,既要保证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符合安全规程。三配齐消防器材,对天平室,卫检室,化检室,高温室,样品室,试剂室和档案室等重要区域要有防火、防爆、防毒、防潮、防淋、防腐、防锈、防辐射等设施和工具。四是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做好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工作。

2.6文件记录管理

文件和记录是为质量检测活动提供可靠性依据和证实性资料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质量法规和文件,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各种记录等。做好文件记录管理,对于确保质量检测活动的客观性、公正性、真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件记录管理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文件记录应分级编号,统一管理,按照要求,文件记录应分为四级。质量管理手册作为实验室一级文件,程序文件为二级文件,外来文件,包括质量法规、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等为三级文件,各种记录,包括质检报告,检验原始记录为四级文件。二,保证依据性文件的现行有效性,既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等的现行有效性,特别要注意产品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的查新工作,避免执行过期和废止的旧版标准。3、记录要覆盖质量检测活动的全部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人员、仪器设备、样品、化学试剂、检测方法、质量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记录的格式有文字图表曲线方程等。四、记录要保持应有的可追溯性。记录的信息量应该让所描述的对象和事件能够复原到之前的状态。

3.加强质量检测活动评审和检测结果监控,是确保实验室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3.1认真做好实验室内审和管理评审

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是质检机构自身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检验技术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产品检验过程而出现质量问题很正常,但其过程是否受控、问题能否及时得到解决,则是质检机构质量管理的头等大事,因此,质检机构管理者要时时关注内审工作,充分发挥类似的作用,通过对委托方合同评审,抽样,样品传递,标准方法确认设备设施,检验、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过程的审查审核,了解,质检机构质量管理体运行的情况,并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方面进行对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分析原因,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通过内部审核自查自纠,达到质量管理体系旨意改进的目的,对内审过程中无法处理的问题,递交质检机构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处理解决,最高管理者必须定期对质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管理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解决由于市场情况、政策法规,内审发现、客户要求等引起的问题,持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改进服务质量,以保证检验工作质量,使客户满意。

3.2扎实开展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实验室比对是监控实验室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实验室间结果比对,可以发现实验室之间的人员、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等技术能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正确识别实验室技术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可以自身组织实验室间比对也可以参加其他实验室和有关管理部门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

比对方案包括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名称,比对用样品描述及其相关的样品处理制备方法,比对方式,比对路线的时间安排,具体的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以及比对结果的评价方法等。

实验室间比对一般应至少选择三家以上,否则比对结果意义不大,检测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一般采用参加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中位直,作为指定值已Z评比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否满意。

Z=(y-中位值)/niQR

式中:y―参加实验室对样品的测量结果;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4

实验室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图书资料建设,构成高等学校建设的三大支柱,是高校进行科研、教学、研发的重要基地。如何确保实验室投资建设的合理使用,发挥实验室建设的最大价值和效益,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着手对政府、高校等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完善绩效体系,但这种实施缺乏具体的、较强实施性的理论体系。我国实验室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主要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完善。重点是政府机关、公共服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绩效评价研究。国内高校针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绩效评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指标的选取也不尽一致,与研究者侧重的方向各有所异,且差异较大。比如有些绩效体系侧重实验室开发项目的效益,有些侧重科研成果,有些侧重教学成果和实验教学体系。如何更加科学、更加全面地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目前还没有一套有权威的、具有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和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跟踪监测实验室建设,客观评价实验室的综合能力,为高校管理部门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1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所谓绩效评价,是统计上常用的一种科学评价放马,运用数理统计等原理,通过选取核实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一定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实验室指标体系的建立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1简明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验室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每个领域可供选择的指标很多,但关键是要选取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指标,指标不要过多过细也不能过少。

1.2系统性原则

各选取指标彼此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互相补充,能够从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反映出实验室建设各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各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体系要抓住实验室的共性部分,又要突出特色。

1.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实验室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便于统计,可以对各高校间进行比较,绩效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才能反映出各地区、各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水平高低。

1.4指导性原则

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估本身,而是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价来促进实验建设,促进实验室绩效的不断提高。

2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实验室建设评价应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质量、实验室科研水平和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绩效考核。实验室建设的方向就是为了使科研水平产出最大化,因此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应定得相对高些,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规则的制定思路相一致,具体包含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5个结构变量。

2.1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研究水平是指实验室具备较强的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研任务的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实验室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可从实验室最终的创新成果、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来衡量。与此同时,实验室要建立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鼓励科技人员开发技术先进、市场广阔的新产品。

2.2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的建设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科研人才队伍,硬件再好的实验室也难以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无法生产优秀的科研成果。实验室应积极引进和聘请国内外高级研究人才,特别是吸引优秀的青年专家参与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必需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这方面的指标包括专业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高级职称人员等指标。

2.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实验室应统筹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它包括仪器设备、实验设施及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完好率、制度管理及安全卫生等方面。

2.4实验室教学

实验室的首要任务是承担科研任务,除此之外,实验室还要承担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任务,将科技创新成果和科研过程融入到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多做贡献。

2.5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开放交流反映了实验室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开放程度。这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开放课题,对外开展各种技术和人才培训,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学术交流等,举办科普交流和宣传活动,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提高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水平。

3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3.1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且重要的环节,选取不同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咨询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同时根据经验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修正,使权重系数简洁便于计算。

3.2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本文采用指标值与标准值(或理想值)进行对比的监测方法。相当于树立一个标杆,所有指标跟标杆对比,达到或超越了就算100分。上述指标体系的标准值主要参考世界发达国家实验室建设标准以及经验数据确定,总的思路是按照较高、较先进的标准确定。

3.3综合评估定量化

通过对指标体系各个指标进行加权求和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公式为yi=∑wiyii=1,2,3……,n其中yi为第n个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wi为每一个指标的权重。

具体计算时,先用实现程度和权重计算每一个指标的得分,然后加总可以得出每一类指标分值,最后加总得出总体的分值。分析时既可以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也可以按系统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有科技研究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包含4-6个二级指标,总共有26个二级指标,共同构成实验室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框架如表1。

二、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权重18)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5

abstract:Someproblemsexistintheuniversitylaboratorymanagementsystemandtheexperimentalteachingmethods,stresstheneedtostrengthenmanagementandimprovetheuniversitylaboratorytestequipmentefficiency,theimplementationofscientificandreasonableopenteachinglaboratory.thesignificanceofopencomputerlab,theprincipleofopenlab,theformofopenlaboratorybuildingandotheraspectsarediscussedandmadeaseriesofnewinitiativesaboutbusinesscollegesunderthenewsituationlaboratorymanagement.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模式;实验教学;创新

Keywords:laboratory;openmodel;experimentalteaching;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212-02

0引言

在教育部《关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很多的高校对实验教学,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只是表面的变动,没有改变管理体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明显效果,主要体现在:

①大多数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较多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仍是条块管理,实验室重复分散、效益低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布局也不尽合理,各实验室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协调,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②开放内容单一以及交流程度不够。目前开放实验室的效果不佳,实践内容单一。实验内容过度的被教材束缚,以服务教学为主的操作性和验证性实验占多数,学生被束缚在教师制定的框架中。③对开放型实验教学的科学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各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但是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教育资源配置、项目开发政策、实验教学改革等决策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低。④实验室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地方院校实验室都存在着规模偏小、设备配置低、实验项目内容陈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也妨碍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系统性、科学性训练[1]。⑤高校实验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原因,实验室工作被认为是一种辅工作,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少,实用技术力量薄弱,实验设计能力低下。

1高校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

1.1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室进行开放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巩固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开放实验室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开放实验室有利于转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兴趣转移到实验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学生实验所必要的实验设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科研实践中实验仿真和验证,以完善学生的设计和研究,搞好科研工作。

1.3有利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实验室全面开放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上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开放实验室不仅是指实验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开放实验室既是第一课堂,又将成为第二课堂,为学生的培养工程素质和锻炼实践能力提供基地,也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条件,这将为学生毕业后服务社会打下基础[2]。

2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原则与具体形式

2.1实验室的开放原则

2.1.1需求原则学生主动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自身有实验需求,从而能做到积极主动地开展实验的探索。

2.1.2导师原则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总会难免遇到一些问题,但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是得到解决,这样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1.3探索原则开放实验室不仅用来验证课堂所学知识,更重要的要用来探索未知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放实验室就是要达到“授人以渔”[3]。

2.1.4合作原则开放实验室不仅对个人实验开放,还对小组的实验开放,小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团结意识。

2.1.5安全原则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后,应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2开放实验室的具体形式为全面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

①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室。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实验室定期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活动。②学生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联系相应的实验室和指导教师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的实验活动。③自选实验课题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实验设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④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开放实验。结合学生社团或兴趣爱好者协会的活动内容,学生在校内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自主进行的素质与能力培养的过程。

3开放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措施

为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开放式实验室的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加强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3.1完善实验室开放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实施实验室开放,需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

3.2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过渡。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和质量,必须对实验指导教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鼓励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积极创造实验室开放教学的良好环境,加快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进程。

3.3提供全方位的开放模式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方式应有计划地从实验室的时间、空间、设备管理和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4]。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验教学需要,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全天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与阶段开放。

3.4建立便捷的开放实验室登记制度。开发一套基于weB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及时实验室开放信息。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学生持卡进入实验室,利用卡上芯片存储持卡人信息,并针对不同身份的人系统管理员分别给予不同的使用权限,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性的管理。

3.5建立创新实验项目申报机制每种类型开放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实验项目申报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项目申报。

3.6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高校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用于补贴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需材料消耗费用以及指导教师和辅助教师的实验津贴费用等,作为一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

4结束语

我国着名的物理学家冯端院士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实验教学在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式管理,在提高实验室设备效能的同时,也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改变运行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完全开放的计算机实验室中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去驾驭整个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信息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洁.对高校实验室开放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9,(6):76-77.

[2]孙苏菁,宋爱美.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9,(2):193-195.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6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校开放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一、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各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家就提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很好的促进了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管理难度加大。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为了改善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各高校均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购置大批先进实验设备,增加实验时间,细化实验内容,并力求增强实验的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以提高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显然,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

以我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为例:2003年,我校仅有两个公共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设备100台。随着学校的不断建设发展,到2010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数量已增至7个,拥有计算机设备450台,实验室每天的利用率超过80%。学校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一直在不断加强管理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下面的问题。

1.实验教学安排信息无法双向交流,实验室只能被动根据课表进行安排,教师学生也只能根据课表进行实验,实验室开放性不足。

2.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不足,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统计不能实时掌握。

3.实验室管理零散化,各个实验室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和配合。

4.实验室资料管理模式过于传统,网络化不足。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能仅仅依靠简单地增加管理人员,它对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为实验室管理者和教师学生等普通用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更方便的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实验室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

系统的设计根据我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着“易用性、开放性、易于拓展及维护”的原则进行。

1.总体设计构想

系统以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为最终目标,集合实验设备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预约、资源共享、实验信息等功能,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室全方位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需求分析

根据上述总体思想,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需具备以下功能。

(1)针对不同用户群,设立权限不同的用户。

(2)可以对实验室使用情况、设备情况进行监控,便于统筹安排。

(3)实现实验课程在线预约。

(4)实验教学及实验室相关信息。

(5)实验室相关数据统计。

3.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将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预约管理、信息交互管理四个模块,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1)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由用户账户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三个子模块组成。

本系统用户分为三类: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员。这三类用户的用户名称、所属类别、所属系部、学号、登陆密码等信息全部通过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管理。在模块中用户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基本维护操作,其中添加、删除操作只能由实验室管理员完成,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则可以修改登陆密码。该模块设有公共查询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查询。

用户账户管理负责对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对所有模块进行操作。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则根据实际情况有限制地使用系统。

数据安全模块用于系统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与网络数据库联通,方便管理员备份系统数据,加强系统数据安全。

(2)实验室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面向实验室管理员,旨在实现实验室高效的无纸化管理,由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物品借出管理、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管理、实验室档案管理五个部分组成。

实验室基本信息模块记录各个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情况,如实验室名称、位置、面积、所属类型、设备配备数量等。

实验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记录各个实验室实验设备数目、详细型号参数、运行状态,以及新设备的添置、老旧设备报废等信息,并设在线报修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此功能直接报修。实验室管理员接收报修通知后可进行设备维修,修复完成后在线填写处理结果进行反馈。

设备借用管理模块负责记录设备和各种配件出借/领用详细记录,包括借出/领用日期、借用/领用部门(或个人)、借用/领用用途、设备或配件的详细参数、设备编号、经手人、归还日期、归还时设备情况等。

实验室情况实时管理模块可以查询各实验室各个设备的当前使用情况,实现实验室的实时管理。

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块一方面向所有用户公示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收录各项实验室相关通知、文件等相关材料。每份材料记录包括收到日期,摘要,全文记录等信息。

(3)实验室预约模块。在线实验预约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一个专门的模块来实现,包括:实验室安排公示、实验室安排查询、在线实验申请。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分为教学必做实验和扩展实验两种。教学必做实验是指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该类实验在实验室安排方面具有优先权,实验室管理员在做实验室使用计划时须保证该类实验的开展。扩展实验是指教学计划外,教师或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开展的延伸性实验。此类实验的开展是实验室开放性的体现。

教学必做实验一般在学期开学前即可确定。实验室管理员做好实验室安排,通过实验室安排公示模块向全校师生公示。师生根据安排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室安排查询可根据查询条件如实验室属性、指定日期、空闲情况等快速搜索出相应的安排。

在线申请模块为教师或学生提供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单,师生填写后在线提交。实验室管理员接收申请,根据实际情况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在线填写反馈,更新实验室安排表。师生通过申请反馈信息可以查询到申请结果。

(4)信息交互模块。信息交互模块用于用户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包括实验资源共享、实验报告下载、实验结果上传、实验成绩。

教师通过系统上传实验教材和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学生完成试验后同样通过系统上传实验结果,方便教师统一收取。教师评阅实验结果后,亦通过系统对各学生进行评分。系统收集分数数据,以便以后对实验室数据统计分析。

三、开放型实验室管理系统实现

1.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本系统决定采用基于B/S模式(Browser/Server模式)的三层系统结构。即用户层、应用层、数据层。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第一层:用户层。用户层直接面对系统用户,是系统与用户的接口。用户层采用web浏览器,具有交互功能。通过此层,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接受用户输入信息和操作请求,并将后台返回的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简而言之,用户层就是整个管理系统的“窗口”。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第二层:应用层。应用层设立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在整个体系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接受用户层提交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请求,启动相应的响应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访问数据层,调用需要的数据加以处理,最终形成处理结果,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层。应用层相当于系统的“大脑”,由它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实现系统的逻辑功能。

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层设立数据服务器,位于整个系统的最底层,负责系统数据的存储、更新和处理。它不参与系统的逻辑功能实现,只根据应用层的指令完成数据的添加、更新、查询等操作。数据层相当于系统的“仓库”,存储整个系统的相关数据,直接与应用层通讯。

同传统的C/S模式(Client/Server模式)比较,B/S模式下,系统对客户端要求低,易于大范围推广;用户层采用web交互界面,操作方式简单;不同于C/S模式中由客户端实现主要逻辑功能,B/S模式下系统这部分功能都在应用服务器中完成,减轻了客户端的负担,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并且,维护时只需针对应用服务器,无需更改客户端。可见,B/S模式具有用户操作简单、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可维护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利于大数量客户端情况下管理系统的构建。

2.数据库实现

数据库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本着“力求简洁,逻辑关系简单”的原则,系统采用二维关系数据库,数据库建立如下主要相关数据表及字段。

(1)用户群组表(Usergroups)。编号、组名称、组表述、组数据存储表单名称。

(2)权限表(Competence)。群组编号、权限编号。

(3)实验室管理员信息表(administrator)。编号、所属群组、姓名、密码、所属单位、联系方式。

(4)教师信息表(teacher)。编号、所属群组、姓名、密码、所属院系、所属教研室、联系方式。

(5)学生信息表(Student)。编号、所属群组、姓名、性别、学号、密码、院系、专业、联系方式。

(6)实验室信息表(Laboratory)。编号、实验室名称、位置、所属类别、开放类别、开放时段、管理部门、管理员、面积、容纳人数、设备名称、设备数量。

(7)设备类别表(ecategories)。编号、类别名称、类别描述。

(8)设备信息表(equipment)。编号、设备名称、设备类别、学校编号、所在实验室、设备型号、详细参数、使用状况、出借状况、维修记录。

(9)设备出入信息表(Loan)。编号、设备出库日期、领用人姓名、领用人所属部门、设备用途、设备详细参数、设备编号、归还日期、归还时设备情况。

(10)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Dbspace)。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所属实验室、当前使用情况、学号、用户姓名。

(11)实验室使用记录表(Statistics)。编号、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所属实验室、用户姓名。

(12)实验室文件信息表(archives)。编号、文件接收日期、文件编号、文件发送部门、文件关键词、文件标题、文件存档位置。

(13)实验室安排表(Costanalysis)。编号、学年学期编号、星期编号、课程名称、实验班级、班级所属系部、班级所属专业、班级人数、任课教师姓名、实验课节次、实验周次、分配实验室。

(14)实验室使用申请表(application)。编号、学年学期编号、发出申请日期、申请类型、申请人姓名、申请用途、计划实验日期、星期编号、计划实验节次、计划实验次数、计划实验参与人数、实验名称、处理状态、申请答复。

(15)实验成绩管理表(Result)。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成绩、评分教师、教师意见。

3.关键步骤

(1)登陆验证和密码管理。本系统用于我校开放型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面向对象为我校师生。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不开放自主注册,所有师生基本信息均由实验室管理员添加,系统为所有师生设立统一初始密码。实验室管理员信息则由系统管理员在后台直接添加。登陆系统时,要求所有用户输入姓名、密码、用户群组编号。系统先到用户群组表搜索,找到相应群组数据表单,再核对用户信息,信息正确则验证通过,用户登录成功,拥有所属用户群组相应权限;反之则验证失败,系统拒绝用户登录,并弹出提示窗口提醒用户检查输入信息。

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到系统管理模块修改密码。更改程序要求提供用户姓名,并连续两次输入原始密码,系统通过输入窗口获取输入信息,到相应表单搜索,核对原始密码无误则更新表单信息,用户修改密码成果,反之则修改失败。系统根据结果给出相应提示。

(2)权限设置。系统对三类用户权限设置如表1所示。

表1用户权限表

(3)实验室实时管理。我校各个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内,计算机编号与ip地址相互对应。教师和学生用户使用计算机登陆系统。登陆后,系统自动弹出窗口,要求用户填写当前日期、节次、实验室名称等信息,并获取ip地址,自动生成设备编号信息,与用户填写的信息一起发给应用服务器。系统根据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更新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再根据实验室使用情况实时记录表生成设备使用情况显示图,对在用设备重点标记,实现可视化管理。根据学校课程安排特点,实验室使用实时记录表每两节课全部更新一次,最终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另一方面,每次更新数据前,会将当前实时记录上的数据添加到实验室使用记录表中,该表数据不做删除处理,保留每套设备的所有使用记录。记录用于学生实验时间、设备运行时间等统计分析。

(4)在线实验申请。用户使用在线实验申请功能,填写相关表单,系统获取学年学期编号、预定的星期编号、申请节次、实验室编号、计划申请周次等数据后,查询实验室安排表。如与输入信息完全一致的记录,则说明所申请的实验室在申请时段已有安排,申请被拒绝,系统发回提示:“该时段实验室已有安排,请另择时间!”如遍历实验室安排表,没有符合记录,说明申请的实验室在申请时段空闲,系统继续获取实验参与人数、实验室名称等数据,查询实验室信息表,对比指定实验室容纳人数与实验参与人数,若参与人数小于等于容纳人数,实验室申请成功,将申请记录添加到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并把出来状态标记为“待处理”。若参与人数大于容纳人数,申请被拒绝,系统发回提示:“实验室可容纳人数无法满足申请,请重新申请计划!”

实验室管理员通过查询实验室使用申请表,获取申请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审核“待处理”申请。若同意申请,实验室管理员填写申请答复为:“通过”,修改处理状态为“已处理”,并更新实验室安排表,添加新的安排记录。若不同意申请,管理员填写申请答复为:“不通过,请另行考虑申请计划。”修改修改处理状态为“已处理”,无须改动实验室安排表。

本套管理系统的设计充分联系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实验教学特点,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校实验室利用率,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强化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在运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虽然运用范围只限公共计算机,但系统设计具有普遍性,可进一步推广到学校的其他学科实验室管理中。

参考文献:

[1]马文元,崔学桂,高建军,刘福祥.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5,(03).

[2]苏新,毕经存,陈利文,吴敏.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5).

[3]杜占玲.基于.net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

[4]褚清松,蒋方乐.基于web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数据库及信息管理,2007,(1).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7

高校文科实验室是各类高等院校教育及培养学生文科知识,人文情怀的重要教学实践性场所。它具有其开放性,共享性的基本特征,并在各类高等院校的文科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管理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创新,就成为了当前各类高等院校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此项内容,就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以及可行性进行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

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

现在文科实验室在各类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它通过模拟真实的社会环境来培养,研究,造就基础扎实、高素质、能力强,富有实践性、个性化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也是现在各类高等院校中文科教育的新目标。它的管理和运行将充分实现实训项目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文科和人文情怀方面。因此,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的创新,利于发挥其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其教育教学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文科实验室的主要类别和基本情况

目前,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大多是借鉴了理科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一)较强科学理性型。

这一类文科实验室采用与理科实验室相同的实验模式,即通过运用大量的仪器进行精密化的实验。如考古、政法痕迹等的检测。

(二)科学理性型。

这一类文科实验室重要是将实验重点集中于文科传统的人文、艺术性学科。其实验过程并不去注重科学的检验结果,而是侧重于技术性的训练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如语音室、油画室、乐器室等。

(三)培养素养能力的文科综合型。

这一类文科实验室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的,注重动手能力、熏陶教育,立足于对学生自身素养与基本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如陶艺室、手工室等。

二、当前高校文科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当前,伴随着高校文科实验室的逐步兴建,开放和运用于教学之中,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管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目前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管理协调性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有的高校文科实验室是共享型的。即几所高校共同使用一处实验室,距离远近、课程使用、试验时间等都不尽相同,再加之彼此之间有时不能很好的协调规划,统一安排,就极易产生此类现象。同时,还会造成实验设备的闲置和使用率不高等现象。

(二)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开放意识不强。

高校文科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场所。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但当前的一些高校文科实验室开放方式比较被动。只是在实验课或公开活动,实习课程时才会被使用到。既缺乏合理的开放激励制度,又没有科学的开放管理体制。使其处于“等”和“靠”的半自由状态,造成了部分高校文科实验室一定程度上的资源空闲和浪费现象。由于利用价值的降低,在一定层面上也导致了高校文科实验室设备维修,更换的不及时,教学资金不能按时到位,从而使其开放率更低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过关。

由于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实验性质的教学都是从属于理论性教学的。这也就导致了在对其管理人员的选派上比较随意,甚至是不重视。而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性不过关,很多只能是负责实验室的日常清洁和整理,而并不具备独立的指导教学和操作的能力。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实验设备损坏率较高,实验室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这样一些问题就造成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利用率普遍不高、开放率偏低,甚至是开放的要求也往往不被重视。这些多元素的缺失,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对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的创新就显得至关重要,势在必行了。

三、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的方式及途径

(一)在使用原则上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针对当前高校中,一些彼此之间有紧密联系的学科,我们在其教育或教学的实践阶段,可以采取相对集中实验的教学方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联系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实验室,以达到“一室多用”的实效目的。这样,实验室的功能相对的更加齐全了。在经费使用,人员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也更加的合理了。关键是有效的提高了实验室的开放和利用率。

(二)在实验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加强跟踪式性。

高校文科实验室既然要在管理上提升其综合利用率,那么在实验设备的购置和维修,更换上也就必然要相应的加大力度和投入。而这些也是高校文科实验室的一项管理内容,它直接影响到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利用性。所以,我们在购置实验设备时,要综合考虑,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其次,对于实验设备和器材的维修,更换要及时。在管理上要分门别类的予以存放;在使用上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操作规定;在操作上要秉持高效运用的原则。再次,对实验设备,器材要严格登记,造册,并备注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配备使用记录,已备查询。

(三)在实验教学环节上加强管理性。

在利用文科实验室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实验的教学效果。对于可以进行变革或改进的实验教学,要积极主动的予以改变。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的效果和质量,最大化的体现出文科实验室的教育教学作用。

(四)注重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对于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也应该视其为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解决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其管理者的薪酬,待遇等方式来有效的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逐步将其纳入到完整的教学体系中来,通过合理设岗,规范编制,必备考核等方式,使得全员得以参与。既能吸引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又可以为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动力。

(五)健全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开放运行制度。

即全天候式的开放运行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在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中进行自我化学习和研究的良性教学循环体系的实现。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当然,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实验室的设备和器材要时刻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之下,以与之相适应。

四、高校文科实验室管理方法创新的原则

(一)教学课程优先原则。

有效的保障相关的教学课程是高校文科实验室开放与对接的基本前提。教学,始终是高校文科实验室运行的一个重要服务标准。也是提高高校文科实验室使用效率、提升高校文科实验室服务能力的根本基础。如果因为单纯的开放而扰乱,甚至是破坏了高校文科实验室本身应有的教学功用和秩序、从而降低了相关的教学质量,教育效果,那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二)与学生组织相互融合原则。

在与学生组织的相互融合上,高校文科实验室在管理中必须要有所坚持,要有选择性对学生组织进行开放,要必须是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学生组织,以实现高校文科实验室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最大化利用。同时,这样也便利了对高校文科实验室的日常化管理。

(三)相关的学科综合共享原则。

高校文科实验室在管理中还要注意在开放的模式下,实现最大化的学科共享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具体操作时就要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实现相互关联的学科在实验上,资源的综合性,合理性的配置,避免在实验过程中的重复使用和浪费性运用。例如,文科实验室内有艺术欣赏实验室,在实现自身使用的同时,也可划分出其空余的时段,面向舞蹈、合唱等同类型的实验课程进行开放使用。二是在实验活动中,有重点地支持一些实验项目,从而有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凝聚和总结高校文科实验室在管理中的特色与亮点。

(四)协调开放原则。

在高校文科实验室的管理上,特别是面对多个学科,多所院校共用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在坚持全日制开放的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协调处理好各个相对分散的学科授课时段和个自院校的使用要求。必要时,可以建立一个高效,公开的实验信息平台。形成“以开放为主,多类型并存”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开放格局,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同时,也适应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五)坚持健康的理念导向原则。

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教学活动,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室也要始终保持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能力”这一共同前提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带有商业性、娱乐性的活动或与实验室教学活动不相吻合的活动,都应该予以抵制。同时,这也有效的强化了高校文科实验室的日常化管理。

结语

文科实验室是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辅的实践教育环节和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努力构建以开放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的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创新其开放共享的机制,还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的实验教学改革的进度。

作者:贺文华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应用型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8

关键词:农药;良好实验室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GLp是英文GoodLaboratorypracti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实验室规范,是有关实验室试验项目的设计、实施、审查、记录、归档和报告等的组织程序和试验条件的质量体系。要求试验机构在为国家管理部门提供数据而进行的化学品评价和其他与人类健康及环境保护有关的产品的试验过程中必须遵循GLp原则。GLp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试验数据质量的提高(准确性、可重复性)。

第一,我国农药行业GLp发展简介

我国从1991年开始起草GLp规范,经过20多年的努力,GLp建设已经从药品领域拓展到了农药、化妆品和化学品等领域。现在我国的GLp体系建设由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环保局和卫生部负责。其中,农业部负责农药、兽药、饲料的登记管理,GLp监督实施的具体工作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中国兽医兽药监察所承担。我国农药行业GLp始于2002-2003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中的子项目“农药安全评价GLp/Sop体制的建立和完善”。2006年2月,农药检定所分析室、残留室和生物技术中心有关人员作为GLp实验室检查的观察员参观了北京颖新泰康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的GLp现场认证审查。北京颖泰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通过比利时政府ipH(theScientificinstitueofpublicHealth)部门审查并获得了GLp证书,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GLp国际认证的农药GLp理化实验室。2010年5月,我国农业部根据《农药良好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农业部739号公告)的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首次批准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等6个单位为农药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实验室(农业部1386号公告),标志着我国农药安全性评价管理和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第二,oeCD对农药GLp理化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的要求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就是将某一测试或活动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从而不需要在每次的试验计划(Studyplan)中详细描述。

oeCD的GLp原则中,对于在GLp实验室中需要建立Sop的方面(但不是仅限于这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图1是oeCDGLp原则中对于Sop的要求(部分)示例。

根据oeCD的GLp原则,在农药GLp理化实验室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书面Sop,并且所有这些Sop要形成一个整体和体系。Sop是构建农药GLp实验室软件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GLp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GLp质量体系的体现,同时也对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药GLp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几乎是无一例外,都需要制定和建立Sop来规范和指导相应日常工作的实现和完成。

第三,农药GLp理化实验室需要建立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个符合oeCDGLp原则的农药理化实验室,建立的Sop需要包括管理、质量保证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

1.管理方面的标准操作规程

1.1标准操作规程和表格的编写导则

该标准操作规程是用来规范实验室中Sop和表格的编制、审核及批准的。

1)需要明确实验室Sop的分类,Sop需要包括管理、质量保证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规定Sop和表格的编号规则、版本号规则及Sop的修订要求。同时,也需要明确不同种类Sop的编制者、审核者和批准者。不同种类的Sop可由不同人员编制,比如:分析方法由课题主管编制,质量保证方面的Sop由质量保证人员编制,但Sop都需要质量保证部门(QaU)和试验机构管理者(testFacilitymanagement)的批准。

2)分别规定Sop和表格的内容。Sop内容可包含:实验室信息(比如:标志、实验室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等),Sop信息(比如:Sop标题、Sop编号、版本号、编制者、审核者、批准者、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页码与总页数等),Sop正文主要内容(比如:目的、职责、步骤、附件、参考文献和历史情况等)。表格内容可包含:实验室信息(比如:标志、实验室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等),表格信息(比如:表格标题、表格编号等)和所需要数据记录的表格。

3)规定Sop和表格的格式。格式包含:语言种类(比如:英文,还是英文和中文两种语言。对于一家计划通过GLp国际认证的农药GLp理化实验室,语言需要包含英文。),所用纸张的页面设置和边距格式,Sop和表格中各内容的位置或次序(比如:在文件第一页标题的第一行居中给出实验室的名称,第二行居中给出实验室的地址和邮政编码等。),不同内容所用的字体、字号和行间距,文件中的日期格式等。

1.2文件的分发、保存和销毁

农药GLp理化实验室中的文件除了Sop和表格外,还有主计划表(masterSchedule)、试验计划和试验计划修订(Studyplanamendment)、原始数据(RawData)、最终报告(FinalReport)、实验室平面图(Layout)、组织架构图(organizationChart)、个人履历表(CurriculumVitae)、职位描述表(JobDescription)、培训记录(trainingRecord)、签字样本(SpecimenSignature)、人员任命书(nomination)、实验室温湿度记录、设备相关记录(instrumentRelatedRecord)、被试物和对照物记录(testandReferenceitemRecord)、化学试剂相关记录(包括采购、存储和使用记录)、Qa审查记录、文件存档和销毁记录等。

该标准操作规程是用来规范实验室中文件的分发、存档和销毁。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Sop、表格、主计划表、试验计划和修订等文件的分发负责人,应该分发到的人员,文件分发时需要的记录,文件原件和分发的复印件应做的标识(比如:盖“original”和“ControlledCopy”的章),工作现场旧版文件的收回、登记和销毁等。

2)规定各种文件原件需要归档及不同文件的存档期限,并规定各种文件的归档时间点、步骤和方法。

3)规定各种文件到了指定的存档期限后的处理方法,比如:延长存放期、销毁或返还给试验项目发起方(Sponsor)。并规定文件需要延长存放、销毁或返还给试验项目发起方时所需要的申请、批准和相应的记录。

1.3试验机构管理者、试验项目负责人、质量保证人员和试验人员等的职责

该标准操作规程是用来明确:试验机构管理者和管理者(Deputymanagement)、试验项目负责人(StudyDirector)、质量保证人员(Qualityassurancepersonnel)和试验人员(Studypersonnel)等的职责。oeCD的GLp准则(oeCDprinciplesofGoodLaboratorypractice)中,对试验机构管理者、试验项目负责人、质量保证人员和试验人员的职责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1.4人员的招聘和培训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

1)明确实验室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英语的要求,并形成职位描述表。比如对于试验人员的要求:大专以上化学相关专业毕业,有农药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英语专业基础,能看懂英文的分析文件。

2)明确被招聘人员的面试步骤、评估方法和录用的批准。

3)对培训提供者/机构的资质做出规定。

4)明确新录用人员报到后需要提供的文件(比如:简历,毕业证书和其他资格证书的复印件),规定新录用人员上岗前培训的期限、培训内容、考核方法和标准,明确新录用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的JD签署和工作任命的颁发。

5)规定实验室人员日常培训和考核的要求,同时明确培训和考核过程中所需要的记录。

1.5主计划表的维护和管理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明确:主计划表的维护和管理的责任人、主计划表的更新和分发频率、主计划表所使用的表格(GLp课题和非GLp课题的主计划表是不同的。)和电子档主计划表的阅读权限。

试验计划批准并分发后,该项试验应在主计划表中登记。主计划表应记录实验室所有的试验项目。很多实验室由QaU负责维护主计划表,但oeCD的GLp准则中并未如此规定,但QaU至少要拥有一份最新版的主计划表。

1.6试验项目负责人的任命和替代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明确:试验项目负责人的资质要求、替代课题主管的前提条件、在任命及替代课题主管过程中需要的评估和记录。

1.7新试验项目的接收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明确试验项目委托方向试验机构管理者申请新试验项目时所需要的资料和样品,明确试验机构管理者同意接收新试验项目时的前提条件和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包括为新试验项目任命试验项目负责人等。

2)明确试验项目编号的规则、试验项目编号分发的责任人和规则。

委托方可将试验项目申请、被试物(testitem)、对照物(Referenceitem)、mSDS和Coa提供给试验机构管理者或试验机构管理者指定的专门人员。在试验机构管理者同意接收该试验项目后,会给该试验项目分发一个试验项目编号,并把所有相关的样品和资料转移到样品管理员(testSubstanceControlofficer)。

1.8试验项目计划的准备、审查、批准和分发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明确试验计划准备、审查、批准和分发的负责人。

一般来说,试验计划由试验项目负责人负责准备,质量保证人员负责审查,由试验项目负责人、质量保证人员、试验机构管理者和委托方共同签字批准。试验项目负责人负责准备相应数量的试验计划复印件,分发给委托方、质量保证人员、试验机构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

如果已批准的试验计划需要改变或修正,需要由专门的表格做记录和经试验项目负责人批准并经质量保证人员审查。

2)明确试验计划准确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计划准备前,应检查试验体系(testSystem)的可用性和充分了解委托方的要求。

3)规定试验计划中应该包含的内容及文字的格式。oeCD的GLp准则中,对试验计划的内容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试验计划中的所有组成部分,都需要符合GLp准则。

1.9最终报告的准备、审查、批准和分发

该标准操作规程是用来规范实验室中最终报告的准备、审查、批准和分发。

1)明确最终报告准备、审查、批准和分发的负责人。

试验项目负责人准备最终报告草稿,连同原始数据一起交给质量保证人员审查(在最终报告草稿交质量保证人员审查前,可由试验机构管理者先审查最终报告草稿)。根据质量保证人员审查后的建议,试验项目负责人修改最终报告草稿。如委托方有要求,修改后的最终报告草稿需提交委托方审查。根据委托方的建议(如有)修改后的最终报告草稿,连同原始数据等详细资料再次提交质量保证人员审查。

试验项目负责人需要在最终报告上签名并注明日期,以表示他对数据有效性和试验结果的科学解释承担责任。在GLp遵循声明中,试验项目负责人需要表明该试验是否遵循了GLp准则(如果只是部分遵循,应指出哪些部分没有遵循)。质量保证部门(QaU)需要提供一份声明,指明该试验项目的审查细节。如果需要,试验机构管理者可在一份确认证明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通常试验项目需要准备两份原版最终报告,一份提交给委托方,一份保存在档案室内。

在最终报告签字定稿后,如果仍需要修改,那最终报告的任何修改均应最终报告修订的形式进行,要经过Qa的审核并提供相关Qa声明和试验项目负责人批准,并指出修改原因。按照注册管理当局的要求对报告格式进行重排,不属于报告修订。

2)规定课题报告中应该包含的内容及文字的格式。oeCD的GLp准则中,对课题报告的内容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

1.10仪器设备、化学品、玻璃仪器和易耗品的采购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规定:供应商评估和选择的内容、步骤、方法和责任人,所要采购物品的要求,物品采购的申请、批准和实施过程,物品到实验室后的检查和确认方法,物品在采购过程中应有的记录等。

1.11化学品等易耗品的标识和储存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规定实验室所采购和使用的化学品(包括在实验室中配制的溶液和试剂等)等易耗品的标识方法和储存条件,包括对用来做标识的标签上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同时,也是为了明确在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有的记录。

1.12仪器设备的安装、维护保养、校正和使用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明确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中的安装、维护保养、校准、和检查的要求及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有的标识及记录。该规程也需要对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的处理方法做出规定。

一般来说,仪器设备到实验室后,需要由仪器供应商技术支持工程师和试验人员一同安装,技术支持工程师调试并校验设备合格后出具安装合格报告。每台仪器设备都需要有iD编号、履历表和使用日志,且仪器设备只有在国家相应机构校准或检定合格并粘贴合格标签后才能投入使用。

玻璃仪器可送国家相应机构校准,也可由接收过培训并有资格证书的试验人员校准。经校验合格的玻璃仪器粘贴合格标签后储存备用。

1.13原始数据的记录和收集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明确:原始数据的范围和来源、各种原始数据记录收集的形式和方法、保证原始数据不被错放和丢失的措施、对于错误的原始数据的修改方法等。

一般来说,原始数据需要记录和收集在有课题编号的专门文件夹中,文件夹中用来记录原始数据的纸张要事先标注页码。课题人员使用黑笔记录原始数据,同时签名并注明日期。记录原始数据的笔迹应该完整、清晰和易于追溯。原始数据如需修改,需要在修改时留下清楚的审计轨迹,表明什么被修改了、为什么要修改、谁修改的、何时修改的。试验项目负责人需要检查实验过程中每天的原始数据,同时签名并注明日期。

1.14试验项目的实施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规定试验项目开始前应有的准备工作,及从样品管理员(tSCo)获得被试物和对照物时所需要的记录。

2)明确在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工作环境的要求、使用仪器设备所需要的记录(包括实验室的温湿度记录)、原始数据记录的要求(比如:试验项目相关的所有样品和材料,包括原始数据、电脑和仪器设备的打印件等都需要用课题编号来标识。)同时,也是再次强调试验项目负责人和试验人员在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职责(比如:确保该试验项目的所有检测项目都要严格按照已有的计划执行,如果某检测项目在实验开始前有改变,试验项目负责人需要完成试验项目修订。定期监督课题进展并复查原始记录的符合性等。)。

3)明确试验项目所有实验完成后,未使用完的被试物和对照物的处理方法。

1.15被试物/对照物的接收、储存和分发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明确样品室(testSubstanceControloffice)的主要设施设备:档案室应具有足够的空间,配备合适的文件柜和样品柜,满足特殊化学品存放的低温存储设备,称量被试物和对照物的天平,通风厨,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的门禁系统和满足环境温湿度要求的环境调控及温湿度检测设施等。

2)明确样品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

收到委托方的样品和资料后,需要按要求对于样品和资料做检查和确认。然后按规定在样品瓶上粘贴标签(标签上的内容需有明确规定,包括被试物/对照物代码、批号、接收日期、有效期、数量、存储说明等)和资料上做标识(比如:注明试验项目编号等)并做好记录。还需要按规定分出一定数量的被试物和对照物,和mSDS、Coa等文件资料的原件一起存档,留下文件资料的复印件或扫描件等以便以后分发给试验项目负责人和供自己参考。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存储规则,完成样品和资料(复印件或扫描件等)的存储并做好记录。样品存储期间,需要按规定定期做检查并完成记录,包括样品室的温湿度记录和低温存储设备的温度记录等。

在收到试验项目负责人的被试物/对照物的分发申请后,样品管理员按要求分发样品并做好记录。

试验项目完成后,剩余的被试物和对照物会被退回到样品管理室。样品管理员需要按要求做检查和确认,并做好记录。然后可按要求将样品退回给委托方,或在委托方同意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销毁,并完成相应记录。

3)对发生停电等紧急情况下的措施和记录做出规定。

1.16计算机系统的验证、操作、维护和安全性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明确it服务器的主要设施和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要求。

it服务器房应有门禁系统以防止非授权人员的进入,和满足环境温湿度要求的环境调控及温湿度检测设施。需要明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品牌或供应商资质要求。另外,为防止火灾或地震等不可抗力损坏it服务器导致数据丢失,还需要备份服务器(最好能在不同的建筑物内,甚至在不同的城市)等。

需要有能够保留全部核查记录的计算机系统。以显示全部数据修改的痕迹,而不覆盖原始数据,并能让试验人员按要求电子签章和修改的理由等。

2)明确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在投入使用前的验证方法和步骤、验证的责任人和需要的记录。

3)明确计算机硬件及软件日常使用中的维护、验证、故障排除方法和步骤、及相应的责任人和需要的记录。

4)明确不同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权限(用户名和密码),包括邮件收发、上网浏览、原始数据的修改和删除等。

5)规定软件和数据的备份、存档和数据恢复的方法、步骤及相应的责任人,以保证系统出现任何故障(如磁盘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同时需要做好记录。

6)规定计算机硬件报废时,该计算机内的数据和软件的备份及删除的方法、步骤、责任人和需要的记录。

1.17存档实施和管理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明确档案室的主要设施设备:档案室应具有足够的空间;配备合适的文件柜和样品柜;满足特殊化学品存放的低温存储设备;天平;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的门禁系统和满足环境温湿度要求的环境调控及温湿度检测设施等。

2)规定文件柜等的编号规则、文档登记系统和交叉索引系统的规则。同时规定档案材料的存放规则。

3)明确档案员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比如:在接收存档资料时需要完成的检查、确认和所需要的记录;按要求存档资料;完成日常档案室的温湿度记录和低温存储设备的温度记录等。

4)明确人员出入档案室的规定和档案查阅规则。非档案员(包括GLp实验室其他工作人员和GLp审核机构的审核人员)出入档案室需有记录,且事先必须得到试验机构管理者的书面批准。查阅档案事先也需要得到试验机构管理者的书面批准,在档案室可控制的区域当着档案员的面阅读或由档案员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阅读后要及时销毁,并做好销毁记录。)。

5)规定档案室内防止虫、老鼠等损坏档案的方法和措施及相应活动的记录。同时,也对发生火灾或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力等紧急情况下及试验机构破产且没有合法继承人情况下的措施做出规定。

1.18试验项目的委托

当缺少仪器设备或技术,或由于暂时性的能力限制,可向外部实验室委托试验项目中的某些技术性任务(而不是整个试验项目或试验项目的关键部分)。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明确:在某些技术性任务委托外部实验室前,试验机构管理者、质量保证部门和试验项目负责人对外部实验室所需要的评估工作及记录。另外,GLp实验室也需要保存一份委托实验室和委托任务的记录。

1.19实验室安全防护规程

该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

1)明确实验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ppe)的穿戴要求,实验室需要配备的安全设备(比如:洗眼器、紧急冲淋装置、温感/烟探报警系统,灭火器和紧急逃生通道等)和安全设备周期性检查的内容、方法和相应的记录。

2)明确紧急情况下(比如:火灾)的报警和处置方法,包括撤离路线、紧急集合点、集合点名和紧急营救等。

3)明确实验室化学废物的收集、标识、转移、处理的要求和方法及相应的记录。

2.质量保证方面的标准操作规程

oeCD的GLp准则中,规定了QaU的主要职责是审计和控制。作为整个研究过程和组织结构框架的独立观察者,QaU必须审查试验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计划、研究进程、报告和记录文件存档。QaU除了需要审查试验计划、标准操作规程和最终报告等外,还需要进行三类审查:针对试验项目的审查(Study-basedinspection)、针对试验机构的审查(Facility-basedinspection)和针对过程审查(process-basedinspection)。

QaU需要对审查工作进行计划。对于试验项目的审查,必要是需和试验项目负责人共同商定。通常QaU会有每个试验项目的审查计划,同时这些审查计划又需要登记汇总到一个总体审查计划中。总体审查计划中除了这些针对试验项目的审查项目外,还要包括计划进行的设施审查和过程审查。

一般来说,针对QaU的三类审查,需要分别建立三个标准操作规程。主要是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审查所覆盖的范围和内容,审查的计划,审查实施的步骤或方法,审查发现的记录和报告等。

3.分析方法方面的标准操作规程

在农药GLp理化实验室中,会有很多理化性能指标需要检测,比如:pH值、闪点、粘度和5批次全分析等等。针对每一个需要检测的理化性能指标,都需要建立分析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以pH值为例,建立的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1)仪器设备信息:pH计名称、型号、供应商、pH计图示和pH计使用的环境要求。

2)仪器设备操作相关的内容:pH计的开启和关闭,pH计的校正步骤(包括该过程需要的标准pH值缓冲溶液的配制、使用和储存。),pH计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包括pH电极的选择、清洁、维护和保养、更换)及要求的记录,pH计内校和外校或检定的要求及需要的记录,pH计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pH计的主要故障可能和解决方法等。

3)被试物的pH值测试方法:测试过程所需要的玻璃仪器,被试物测试溶液配制过程和要求(浓度、温度等),平行测试次数的要求,样品的测试和测试结果的读取及记录等。

第四,结束语

作者结合自己在农药GLp理化实验室的工作经验和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对于根据oeCD的GLp准则需要在农药理化实验室建立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每个标准操作规程需要覆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希望能为有志于建设自己GLp理化实验室的中国农药企业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车礼东,郭兵,陶强等.我国良好实验室规范实施现状及发展.中国标准化,2010,7:21-23.

[2]陈铁春,周蔚.我国农药GLp建设管理与发展.农药科学与管理,2009,30(6):14-16.

[3]陈铁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良好实验室规范培训手册.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4]褚军友.计算机标准操作规程管理系统在GLp实验室中的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2):1013-1014.

[5]杜桂林,李显华,袁媛.GLp建设中质量保证的一点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2):208-209.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

[7]皇红坤,邬伯安.GLp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的管理和质量保证.中国实用医药,2009,4(24):257-258.

[8]季颖,杨永珍.GLp概括与中国农药GLp进展.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4):37-38.

[9]李政军,翟翠萍,莫蔓等.中国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建设现状.科技管理研究,2010,19,64-79.

[10]李佐刚,王秀文,王军志等.药品临床前安全评价过程中供试品的GLp管理.中国药事.2007,21(6):370.

[11]刘贤进.“良好实验室规范”初探.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1):14-16.

[12]钱文元.R公司农药GLp理化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四川大学,2012.

[13]农药理化分析良好实验室规范准则(nY/t1386-2007).http://

[14]王爱平,李海艳,包捷.GLp实验室资料档案的管理.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5,12(5):45-61.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9

关键词:排课算法设计原则算法流程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44-02

近年来,高校扩招带来了教育规模扩大,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增多,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弱、实践能力差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影响着他们顺利实现就业。因此,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也理所当然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传统的手工排课已经不能适应迅猛发展和需求旺盛的实验教学需要,这一发展态势要求高校必须采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实验室的课程安排与布局,以提高排课的效率和精度,同时也节约人工成本。

1实验室排课系统应实现的基本功能

依托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实验室排课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系统支持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不同身份人群的登录;通过排课系统,实验室管理员可以做到审核课程安排、自定义排课和查看课程安排信息;实验课授课教师可以提交课程安排、查询课程安排和查看实验室信息;成为注册用户的学生,可以查询课程安排、修改个人信息。以上由登录权限模块进行支撑,此模块包含了登录界面和登录验证处理内容。系统基础数据模块集成了学校学生及教师的个人信息、学校开设的实验课程、学校现有的院系班级和实验教室等信息。此外,系统还应设置信息维护模块,通过此模块对学生、教师和班级排课信息进行修改、删除等维护操作。当然,查询浏览模块也必不可少,根据关键词等查询条件,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找到需要的信息。

2实验室排课算法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排课功能的实现,是在借鉴传统人工排课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来选择合适的排课方案。排课问题涉及到实验时间、授课教师、上课学生和实验室等要素,不仅要依据学期初既定的教学计划,还要尽量满足各种特殊要求(如:特殊时间、特定教室、排课等级),这是组合规划问题,其实是解决各个要素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说是一种用信息技术对抗和调和各种制约条件以达到课程安排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案。对照实验室排课的一些约束性条件,经过整理、比较和归纳,发现编排高校实验室课程一般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排课“不冲突”原则。保证实验室排课不冲突,具体包括实验场地(机房)不冲突、实验教师上课时间不冲突、实验学生上课时间不冲突等,这是硬性条件,是基本规则,一旦违反了,就会酿成教学事故。

(2)排课实验室“基础达标”原则。实验室排课要充分考虑不同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要根据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合理排课,保证排定的实验室“达标”,符合实验要求,为实验课提供“合规”“合理”的场地。

(3)排课“效用最优”原则。要对实验室、实验课程、实验师生进行调查研究,归纳“需求”,盘点“供给”,做好调度,实现各要素的有效对接、无缝衔接,这样才能发挥实验室效用的最大化、最优化,才能让实验课上出效率、讲出“效果”。比如,同一专业不同班级的实验课程进度要相当,实验教室的类别、功能要相同,实验教师也要相对固定。

3在实际操作中对高校实验室排课算法的设计

3.1选择算法的问题

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排课算法,也没有通用的排课系统。在该文中,笔者以回溯算法的结构为例进行实验室排课。因为许多复杂的、规模较大的问题都可以使用回溯法来进行解决,回溯算法有“通用解题方法”的美称。回溯算法控制结构的核心思想就是一点:“试着走,走不通时就回头”。这种算法向前搜索时是依据选优条件来求结果的,经过搜索比对,获知原有方案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最优方案时,就后退进行二次选择、重新选择,再次尝试探寻最优路径,直至找到。回溯法就是一种选优搜索法。

3.2优先排课的问题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其排课功能一般是以预约排课为实现方式的,即实验课程上课时间由学校教务系统事先进行排定,或由实验教师提前自行约定。这样,当实验教师或相关教务人员一旦确定上课时间后,通过登录信息系统来进行实验室预约操作,系统会自动依据实验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室参数进行排课。参数包括机位数量、硬软件环境等。一般情况下,会综合考虑选课人数、课程性质、实验室条件、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年限等因素。比如依据选课人数安排实验,应“先大后小”,优先考虑大班。依据课程性质安排实验,应必修实验课优于选修实验课。依据实验室条件安排实验,应硬件要求在前,操作系统次之,教学软件最后。依据实验室设备使用年限安排实验,一般优先选用使用年限较短、设备较先进的实验室。

3.3实现算法流程问题

(1)依据前述优先排课的方式,通过搜索,对当下的排课诉求安排空余的实验室进行解决。

(2)当排课诉求没有足够、适当的空余实验室满足时,即是当前扩展结点不能继续往纵深的方向移动时,这个时候,就考虑往回移动,可以移动到最近的活结点处,活结点同时被认可为当前扩展结点。

对(1)(2)所列的流程进行不断重复、试验,就可以找到符合系统要求的结果。

4排课过程中“死锁”问题的解决

所谓“死锁”,是指虽然进行了准确有效输入,但排课诉求仍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支撑。解除“死锁”是排课算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的重点是解决排课时间冲突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死锁”问题呢,究其原因,资源约束条件与排课原则之间的冲突是最主要的。举个例子,如果在排课过程中,某一班级的某一课程一直没有符合条件的教师或实验场所,也就是说在某班级能够上某一实验课程的时间段里,找不到空闲的教师或教室,那么这门课程就不可排,带来的后果就是接下来的所有课程都安排不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死锁”现象。此次课程的安排受到前期安排课程的制约,同时也影响着后期课程的安排,这个时候就需要返回上一门课程的安排,通盘统筹考虑,重新作出调整。当发生“死锁”现象时,一般由管理员根据系统提示的原因来进行人工调整。具体有补充安装教学软件、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更新以及调整课程时间、增加教师、教室资源等。

5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管理领域得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排课功能如果开发得好、利用得好,不仅可以整合各种课程、师资、场地、设备资源,还有助于高校实验室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基于回溯算法的实验室排课系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路径选择,当然也可以基于遗传算法这一解决方案来进行排课问题的研究,原理虽有差异,但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大体相似、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基本一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广泛应用,实验室自动排课系统一定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给力”,在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课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智萍.高校机房排课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2014,13(10):97-99.

实验室管理原则篇10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advancedconceptsof"6S"management,analyzesthecommonproblemsincurrentmanagementofinspectionlaboratory,proposessomerecommendationsandmeasuresofintroducing"6S"managementininspectionlaboratory,which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standardizedmanagementofthelaboratory,cultivatinggoodqualityofthestudents,andcreatinggoodimageofthelaboratory.

关键词:“6S”管理;实验室;质量;检验检测

Keywords:"6S"management;laboratory;quality;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66-02

0引言

实验室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每个实验室管理者永远的课题。以下几点认识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的关于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6S”管理简介

最初的现场管理为“5S”,其内涵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SUKe)。“5S”管理最早应用于日本,后来被引入我国后,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煤炭、建筑、制造、服务等,之后根据需要又引入了安全管理(SaFetY),称之为“6S”。对于现代企业来说,“6S”管理是非常实用的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在“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要素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其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先整理、后整顿、之后清扫,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有次序的。清洁,是前三项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安全,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在“素养”当中,可以把安全要素真正的融入原有的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卷烟工业企业通过“6S”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2实验室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了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管理质量工作。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很多实验室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其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员工的质量意识不高、主动性差,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

“6S”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普遍,作为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其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塑造单位形象、降低成本、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等。

3实验室如何引入“6S”管理

3.1实验室的整理整理: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整个工作场所;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评定标准,同时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实验室进行处理;保证各设备和工具等都有序存放在指定区域,同时标识出来;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放于指定位置,定期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未检、在检、已检、备查样品把样品分类标识和摆放出来。整理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实验室长远发展的原则,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科学布局,使实验室的价值最大化。

3.2实验室的整顿整顿: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分类)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齐规范,保障实验室各个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

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整顿中,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即摆放要定点、定容(包装)和定量;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

3.3实验室的清扫清扫:就是实验室经过整理、整顿后,把实训室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打扫干净,使现场无垃圾、无灰尘、无残余物料的整洁状态。目的是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使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尽量避免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应该要实行“责任制”,制订清扫规范和时间等各项有关清扫标准,重点加强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3.4实验室的清洁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和清扫这三个“S”的工作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继续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个“S”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持续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不能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清洁工作的顺利实施。

3.5实验室人员素养素养: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这是靠日常积累逐渐养成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指实验室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对实验室管理而言,通过坚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和检查考评活动,能够使实验室人员得到很好地素质养成,固化优良的习惯,对检验能力、服务客户、团队精神等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6实验室的安全安全:就是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的是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慌乱急躁等。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等。因此,必须把安全贯彻到实验室“6S”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4结束语

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使实验室全体人员都参与到体系管理当中去,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高效有序的实验室。开展“6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首先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工作效率。再次,要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加大对仪器设备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实验室必须重视检验工作质量,只有认真落实“6S”管理思想、方法,不断加大实验室管理力度,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并切实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冬祥.“5S”推进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6.

[3]由继红.引入5S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实验站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0,13(1).

[4]许立民.浅谈新时期下的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2012:183-184.

[5]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69-70.

[6]王国红,宗斌.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37-138.

[7]唐丽云,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04-206.

[8]李秀青.企业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认可[J].环境技术,2011:41-44.

[9]陶小星.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3):57-58.

[10]李祖喜.实验室管理新思维[J].科学管理,20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