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十篇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十篇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23:52:15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1

关键词:数学教育;自我中心;课程体系

1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

1.1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可能性

1.1.1学科性质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借助于直观教具和材料,通过儿童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

1.1.2幼儿心理特点

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其教育的重点是思维的开发,通过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以后更好的获取知识奠定基础。而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育是旨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1.3社会环境的变化

现在的家长比以前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具体来说:首先,他们比以前更愿意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其次,他们比以前更愿意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投入更多的金钱;最后,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更多的从溺爱型转向启发诱导型,更重视对孩子创造力的开发。

2目前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

2.1中国幼儿数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2001年,我国颁布了《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的目标,规定了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内容与要求。但理论与实际的教育操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3现阶段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3.1幼儿的数学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协调

3.1.1幼儿自我中心

皮亚杰认为,2-6、7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此时儿童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

3.1.2教师策略选择不当

大多数幼儿园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都有涉及到游戏,但大都存在策略选择不当问题,不能在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效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同时兼顾游戏的趣味性。

3.2幼儿数学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完善

3.2.1幼儿园教材版本不统一

各个幼儿在开设数学的相关课程方面,有算术、珠心算等,教材市场版本更是五花八门,导致幼儿接受的教育缺乏系统性。。

3.2.2部分内容不适合幼儿学习

各幼儿园开设各种特色班;为了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这些都导致现在的幼儿负担过重,早早地失去了幼儿时玩耍的乐趣。

4提出解决方案

4.1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发展水平的原则

4.1.1确实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

幼儿的身体、心理的发展和成人不一样,要想真正了解幼儿,随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找到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幼师就应该和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他们进行交谈(包括集体、小组和个别的交谈),也可以通过倾听幼儿的谈话来了解幼儿。。

4.1.2选择合适的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

根据国内学者朱晓亮的研究,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包括总目标、单元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具体活动目标。

4.2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4.2.1开展趣味化的数学实践活动

幼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需要积极创设充满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去感受数学和应用数学,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4.2.2幼师对幼儿进行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幼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欣赏者、鼓励者,给予幼儿充分正确的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运用恰当激励措施,多采用鼓励、表扬、赞赏性的评价语言,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4.3建立健全幼儿数学教育课程标准

4.3.1加强理论研究,为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不少学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幼儿园数学教育理论的科学化方一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林嘉绥、张梅玲对幼儿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数学概念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4.3.2反思改革历史,构建幼儿园课程标准模式

幼儿园课程标准既要在总纲上表述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任务,又要构建各领域的课程标准,提出明确的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内容。

5结论。综上所述,幼儿生活化教育实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育过程,还是孩子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动态过程,幼儿兴趣和知识接受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应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积累快乐。

参考文献:

[1]pezdek,K.,t.Berry,etal.(2002).Children'smathematicsachievement:theroleofparents'perceptionsandtheirinvolvementinhomework.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94(4):771-777.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2

关键词:幼儿;数学;数学教育

随着整个幼儿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和部分幼儿园教育政策文件的出台,在“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引领下,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理解。2001年7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无疑催化了幼儿教育从理念目标到形式内容的重大变革,而2012年10月颁布的《指南》在深入贯彻《纲要》的同时,也推进着幼儿教育更好地向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在《指南》的五大领域中,“数学认知”作为一个子领域被包含在科学领域里。为什么这里称为“数学认知”而非“数学”?《指南》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又有哪些引导和指向?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指南》中的数学教育?围绕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解读。

一、从“数学”到“数学认知”

回溯历史,虽然幼儿园教育政策中“数学”被等同于“计算”的年代已从文件中悄然逝去,然而这种旧有思想却表现出强大的延存性和影响力。尽管新《纲要》中通过将“数学”并入“科学”领域以弱化学科界限,但现实中的数学教育从未彻底丧失其独立性。在《指南》中,数学教育被表述为“数学认知”,和“科学探究”并属于科学领域,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而“认知”作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表述于此,我认为有如下两层含义:其一,这种表述弱化了对具体知识掌握的目标要求,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认知方式,即更加关注认识发生的过程和知识获取的途径;其二,认知体现着幼儿对外界环境动态的建构过程,这既与学龄前儿童早期数学概念的发展相对应,又强调了由内在体验自发引起的兴趣和探究欲。

二、从“学习”到“感知”

不同于以往数学教育目标中的“认知、掌握、学习”等动词,“感知”一词在《指南》的数学子领域中频频出现。例如,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目标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等。所谓感知,主要指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这也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思想相一致。在笔者看来,“感知”一词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数学教育的如下特点:其一,弱化知识目标,突出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与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相比,重在体验数学的重要和兴趣;其二,从儿童充分的感性体验和操作出发,遵从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先感而后知;其三,创设积极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感知方式,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其四,反对思维训练的泛滥,反对知识的强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三、从“静态”到“动态”

较之以往政策文件中对数学教育目标的宏观描述,《指南》则通过对各年龄段典型表现的列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这种阶梯式的呈现,既表现出幼儿数概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在这一持续、渐进的过程中,幼儿思维形式的变化。例如,在“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部分,具体目标分别为:3-4岁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4-5岁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5-6岁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可以看出,幼儿从最初对事物形状的感知并产生兴趣,到体会事物形状,再到发现排列规律,最终创造新的排列规律,这一过程体现了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思维发展特点。此外,这种过渡性特点在《指南》中还表现为从个别到一般,从同化到顺应,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等。

四、从“黑板”到“生活”

《指南》中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弱化知识目标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兴趣激发,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目标表述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该目标下5-6岁年龄段典型表现为“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育建议部分,则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数学教育途径与方法,凸显了数学教育活动在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渗透。例如,在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时,可以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同时也可根据情况,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当数学不再是抽象的逻辑知识体系,而是贯穿于幼儿生活和游戏之中有待于抽象的事物时,幼儿的数学教育便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源泉和具体内涵。由此可见,《指南》中的数学教育,不仅着重强调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价值,也充分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生活化、途径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等特点。

五、从“灌输”到“建构”

数学究其本质而言,它不是一组事实与技能,而是一种抽象的关系。因此,过去那些通过口耳传递、模仿记忆和强化练习来获得数学概念的方式,既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也造成了幼儿对于数学的恐惧和厌烦。《纲要》的颁布突出了幼儿的自主建构,并明确了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指南》在推进《纲要》深入贯彻的同时,也秉承了以幼儿为本、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建构性的教学观。例如,数学教育的目标表述始终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通过“感知”“发现”“理解”等词汇,体现了对幼儿主体性、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经验和生活价值的尊重。与此同时,目标中对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建构理论中,个体通过从同化到顺应的自我调节来不断积累数学经验,建构甚至重新建构其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此外,教育建议部分也进一步反映了成人作为幼儿学习的积极支持者,使“教”成为幼儿主动建构地学习与发展过程。例如,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可以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而这些在已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数学概念,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思维的逻辑性、变通性和灵活性。

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日益小学化的今天,《指南》的意义已不仅是为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具体方法和建议,更重要的是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相关人员沿着《指南》的方向,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参考文献:

[1]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幼儿教师职场状态的调查,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状态,引起人们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关注,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并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素质。

教师的职场状态,主要指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工作期间的教育、教学、教研、学习、培训及家园联系的状貌特征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态。2007年12月,我们对四平市6个县区11所幼儿园,包括公办园、民办园、处于改制中(由企业幼儿园改制为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的师资状况、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培训进修、家园联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我们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0份,收回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占75.7%。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状况

调查显示:在编教师198人,持证上岗的144人,保育员2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81人(幼师专业53人),高中学历的51人,初中学历的8人,大专以上学历181人〔其中幼师专业53人);教龄在五年以下的29人,6-15年的74人,16-20年的50人,20年以上的77人;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108人,小教一级的教师92人,小教二级的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骨干教师25人,县、区级骨干教师20人,园级骨干教师17人。由此可见:(1)持证上岗的教师占在编教师的72.7%;(2)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但是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非师范类的教师尚占有一定比例;(3)教师以中青年骨干居多。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0道题,这些题目是对教师职场状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1.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1)热爱幼教事业、愿意终身从事幼儿教育,是绝大多数幼儿教师从业的坚定信念。幼儿教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并且对工作本身充满乐趣和信心,这表明幼儿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的热爱。“幼教工作是一项比妈妈疼爱孩子更细心、更耐心的工作,是充满爱的事业。”这是幼儿教师们对幼儿教育最基本的看法。有了对幼儿教育事业这样崇高的认识以及整个社会教师地位的总体提升,他们才能希望终身从事幼教工作。由此也反映出,幼儿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可敬的奉献精神。

(2)认为工作很辛苦,精神压力大。其中24.5%的教师感觉异常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很多教师工作时间长,每天工作8到10小时;二是工作量大;三是25岁至39岁之间的教师多数都是各个幼儿园的“顶梁柱”,他们经常上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工作任务比较多;四是幼儿教师的地位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幼儿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有加,但幼儿教师是教师中弱群体这一事实,一时还难以改变。他们没有自己专门的职称系列,走的是小教系列,这不免使人感觉有些不专业;而且幼儿教师工作劳累、工资低.这很容易导致一些人对幼儿教师职业另眼相看,认为幼儿教师是一个非常容易从事的职业。

从上述分析看,幼儿教师对幼教职业是满意的,但是希望幼儿教师的地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对教材把握程度

我们以省编幼儿教材为蓝本,在小班、中班、大班和学前班的教材里各选一课,共四题,教师任选一题,只要能表述出该课的具体内容即可。这对任何一位任课老师来说,都不应该是困难的事情。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此题,调查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能完整表述的教师占22%,能简单表述的教师占19%,只能表述纲目的教师占22%,完全表述错误的教师占32%,没有答题的教师占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能完整表述课文者并不多,后两项的人数超过了前两项的人数。如果说初步表述课文还可以完成教学,那么表中的后两项就很难胜任教学,而有误人子弟之嫌了。

对教材生疏的原因,我们分析主要是因为:

(1)有的幼儿园并没有完全使用省编教材。课程改革中,幼儿教师能够直接投人进去的莫过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课改使用的统编教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针性、开放性和趣味性,科学地融进了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内容以及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广大幼儿教师的欢迎。但是,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中需要的教具,有的没有及时配套。幼儿课程很多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的,寓教于乐,玩中学,乐中学,没有教具万万不能的。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只好根据提示,自制教具。条件好的幼儿园,寻求使用其它更方便的配套教材,统编教材不能不用,配套教材又舍不得放手;而条件不好的幼儿园,只好尽力而为,使用统编教材,又不能完全体现其新理念。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个别幼儿园采用了小学一年级教材。这样的情况尤其以民办园居多,他们迎合家长的要求,把小学课程搬进了幼儿园,至使省统编教材无法使用。调查中,有45%的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是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问题。

3.家园联系谈论的话题

调查结果依次是:学习一日常表现一能力表现一思想品德一兴趣爱好一心理健康一家园差异一卫生条件。从调查结果排序,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是家长普遍非常关心的事情;其次才是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表现;能力的培养又次之;品德排在第四位;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家园差异,几乎被忽视了;卫生已经很少有人问津。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因为在孩子如何学习这个间题上,教师与家长在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1)关于学习。在学习问题上,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每日在幼儿园中学到什么知识。教师则认为,知识确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家长过于注重幼儿学前教育中拼音和计算方面的能力,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等,对孩子的成长实际是不利的。儿童幼年期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期,每一个敏感期都是接受某种教育和知识学习的最佳时期,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节律性和阶段性特征违背规律,该学不学或者堰苗助长都是不可取的。

(2)关于教学。很多家长会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甚至干扰教师。如果教师没有按照家长的意图施教,家长就不能理解,对教师失去信任,甚至提出转园。令人惊叹的是,教师已经意识到家长的一些要求是违背教育科学规律的,也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因素、“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阎和让幼儿从1背到100完全是两回事,但是还是违心的去迎合家长,甚至很少同家长谈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性。幼儿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并不想因此失去生源,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虽然,每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有时还是不能说“不!”于是,有的教师感叹“做一名幼儿教师容易,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难!”因为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界环境的配合。

家园异步,容易导致教师对工作产生厌倦感。调查显示,有两种情况是教师对幼教工作厌倦的主要因素:一是家长不配合,二是与自己理想相悖。其中前者占整个有效问卷的73%。

4,学习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有47%的教师有机会参加学习,而且幼儿园给予的学习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幼儿园不仅能安排时间让将近一半的教师外出学习,而且一部分教师的学习费用还能报销,这一点甚至超乎了我们的想象。除此之外,教师们能经常自学,调查统计,幼儿教师常看的杂志有《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还有《幼儿简笔石酷、《幼儿主题活动课程》、心营养科兰黔、份儿成长故事》,个别教师读过檬特梭利教育》和拗儿教育心理黔等书籍。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表示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尽如人意。从前面教师把握教材的程度可以看出,结果并不乐观。为什么这样的学习仍不能使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除了前面的分析之外,至少还应该有以下几个因素:

(1)学习的内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就是说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与工作的关联不够紧密或者帮助不大。

(2)教师参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应付的过程。教师没有认真学习,没有真正把应该掌握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等学到手,敷衍了事,或者半途而废。

二、几点建议

1.依法治教,科学管理。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佚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锄,依据傲师资格条锄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人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淤,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幼儿教育的投人,在业务上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支持,为幼儿教师的工作、进修创造更好的条件。要使幼儿教师职业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在待遇上得到实惠,得到全社会的尊重,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幼儿园(Fir)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本园的骨干教师,使那些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教师成为本园(所)的学科带头人,以促进幼儿园(Flr)的健康发展。

2.深化教改,明确目标。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使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目前,我国正在通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共同制定一个中国仁岁一6岁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指南,将作为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基础。参照这个标准,将会明确3岁一6岁的儿童“应该知道什么、应该能做什么、应该能做到什么”,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帮助家庭、社会理解关于儿童发展应实现的目标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大统编教材力度,尽快配套完,贴近本地实际,方便教师使用。

3.加强培训,科学引领。要为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创造合作、交流的平台。可以组织专家讲学,也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来开阔教师眼界。培训幼儿教师要有系列科学的教程,应该结合教育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要形成常态,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不要把学习培训看成是一时的活动,而要作为幼儿教师的终身学习。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4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目标策略

《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是:(1)乐于与人交谈,说话有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从以上《纲要》中,可以总结出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涉及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倾听、理解、表达三个方面。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交往情境下和文学背景下的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可预测的,具有阶段性,和认知发展一样,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规律和原则。这也是语言领域的教育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在3岁入园时,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及基本的语法和句法。到4、5岁时,幼儿就越来越接近成人的语言模式了。大多数4岁幼儿已经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可以使用比喻性的语言创造韵律,可以用简短的句子交流信息。

语言教学的形式一般有故事、儿歌、讲述、散文欣赏、游戏谈话等几种,这些教学内容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用处呢·个人认为主要是让孩子逐步积累语言领域4个方面的关键经验:①对别人讲述自己有意义的经验;②学会描述物体、事件和关系;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④从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所以我们可以确立如下三方面活动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叙述性的表达与交流

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日常的交流、讨论;引导幼儿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想法和做法,努力做到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

①能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叙述时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基本要素。②能报告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且能用口头或书面(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情感和感受。③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要进行对话、讨论等交流与沟通活动。

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日常有意义的事件报告;区域活动的报告与交流;生活环节中事件的报告与交流;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必要的报告。

策略:支持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自己具有感性认识的人、事、物,注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并感受相应叙述形式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与各领域教育活动,让幼儿有意识地去经历、感受。②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梳理、表达,获得相应叙事性讲述的经验,表达情感。③教师将口语表述与主题绘画附简短文字记录、符号图表有机结合,让幼儿获得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经验。

《纲要》非常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报告、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活动过程与结果的交流,使幼儿逐渐能够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想法和做法,努力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并进行交谈和讨论。

(二)诗化语言(儿歌与散文)。

目标:让幼儿接触叙事、写景,以语音、词汇、人物、事件、景色为主要内容的多种题材和形式的儿歌和散文,体会诗化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以及结构的规律与表达的精练。

①充分调动原有经验,理解诗化语言的内容,想像诗化语言的意境;②发现和感受语言的优美、幽默、有趣、韵律感、精练等语言表达的③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语言表达加以诗化和文学化。④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欣赏和表现。

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中,都有机地向幼儿渗透着语言教育。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表现了教师如何发展语言领域的经验;而且活动进行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让幼儿讲述和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与发现、情绪与情感的内容要求,这些要求与各领域的活动本身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策略:在共同欣赏与仿编中,让幼儿感悟诗化语言的形式美、意境美和主题美。

①选择经典诗化语言作品,这易于使幼儿在喜闻乐诵中获得语言美的享受。②在听赏与朗诵中,让幼儿感悟诗化语言的韵与味。③在模仿、抒情与想像中,让幼儿初步经历诗化语言的创作过程。

学习诗歌与散文,是多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内容。《纲要》语言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应该确实做好以下几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喜爱诗歌和散文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取向,选择中外优秀的儿童诗化语言作品作为语言教育的内容。这些优秀的儿童诗化语言作品的文学性是通过音节韵律与节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充满着奇思妙想,洋溢着正义与勇敢、爱与温情,浸透着浓浓的诗意,体现了快乐原则和游戏精神,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接触这些作品使教师和幼儿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思想美。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领会和感悟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5

一、确立合理、恰当的数学教育目标

“最近发展区”为儿童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它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当一阶段教学过程结束后,最近发展区就会转化为下一个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潜在水平的现实化,同时下一个阶段又将产生新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目标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可接受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提出合理、适当的要求才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结合幼儿园与小学两阶段的目标,照顾到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性和向小学的过渡性,幼儿入学数学教育目标应确立为: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获得事物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逐步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发挥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体验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快乐;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初步运用具体的数和形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培养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择弹性、统整的数学教育内容

数学教育内容应依照教育目标,不能任意拔高,以保证基本要求的实现。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把握二者之间的差距。

1.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弹性

幼儿园大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觉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结合数学学科本身特点与幼儿思维发展规律来选择。数学教育应重视从生活中抽取形象生动的素材作为教育内容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经历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替代,从而建立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能力。所以,教材选择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此外,由于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照顾到幼儿发展的不均衡性,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要求,积极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2.教育内容体现统整性

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因此教育内容应体现各领域之间的统整性。另一方面,幼儿入学数学教育内容要与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相衔接。因此,可以从水平和垂直两个向度来体现统整性:

(1)水平向度

新课程改革提出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变“学科本位”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幼儿园教育要注重儿童的适宜发展性,培养“完整儿童”。所谓完整儿童是指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是指儿童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性发展。教育不仅仅追求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其兴趣、情感、态度、个性等方面息息相关。幼儿如果对事物怀有浓厚兴趣,他就会主动地探索,积极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这时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个性等都会相应得到发展。在幼儿的探索活动中,鼓励幼儿合作交流,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数学教育要与其他领域教育相互统整才有利于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2)垂直向度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学科。数学教育内容应根据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数学知识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教育内容不应割裂开来,而应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连贯性。要注意幼儿园大班数学与小学数学两部分数学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把它们当作一个相互承接的整体来看待,使二者有机结合。“应把两个阶段作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来考虑,二者相互独立,各自有不同的任务内容和措施策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和改革的程度标志,但在整体上它们又应是统一的,具有共同的目标和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数学教育要重视幼儿已有经验及所学知识的特点,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逐步深入、螺旋上升的方式。

三、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维果茨基强调游戏、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关系,认为游戏是发展过程的基础,原因在于游戏属于一种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的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要高出一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自觉地进行言语、符号活动,自身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幼儿入学数学教育中,应遵循幼儿认识和发展规律,采取易于被幼儿接受的方式,数学方法要体现游戏化、生活化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体验数学的价值与作用,让幼儿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从而积累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注意动静结合,编排各类游戏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寓教于乐。数学教学要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解决实际的、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四、注重动态性、过程性的数学教育评价

维果茨基最初提出“最近发展区”是为了反对标准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他认为用标准的测验得的结果,只是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它未能测出儿童在成人帮助下所能获得的潜在水平,因此并不能确切地测验出儿童全部的智力发展水平。“真实的、现有的发展水平指向已经成熟的机能,是发展的结果,而最近发展区指向的是那些还不成熟,但正在成熟的机能,它描绘的是儿童即时的未来和动态的发展状况。”动态评价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如幼儿学习的速度、迁移能力等,它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幼儿入学数学教育中,教育评价应重视动态性、过程性。

1.关注幼儿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数学学习过程

注意考虑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探究精神,善于动脑思考并解决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师应重视了解幼儿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对幼儿作出及时评价。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尊重每个幼儿发展的潜力。

2.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应记录幼儿怎样利用不同程度的帮助,同时还应记录什么样的暗示、帮助才是最有益的。”平时可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幼儿在数学学习过程的进步历程,让他们体验进步的喜悦。对幼儿评价的结果应采用定性描述方式,尽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为幼儿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挥评价的激励促进功能。

3.恰当评价幼儿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数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数学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希望通过实践来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

一、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师对《纲要》理解的偏差

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

数学道具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数学学习道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数学教学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戏卡、沙盘教具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道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教学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进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增加教学道具,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莉君.浅析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0(5).

[2]孙锦瑞.数学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7

7月9日--7月15日我参加了**军区幼师培训中心岗位培训活动,这次总共有52名军区幼儿教师参加这次培训,不光是年轻的教师参加,也有中年教师参加,甚至还有园长来参加这次培训活动,这些中年教师及园长,也给我们年轻教师做了好榜样,以身作则,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7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富、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比以前更全面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7天的培训时间里,大家每天都能按时参加,对培训是相当的重视,可见这次的培训是多么的重要。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听讲,将重点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在7天的培训中,我们分别听了但菲老师老师带来的《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金芳老师带来的《幼儿卫生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五个部分,一是学前儿童的生理卫生。二是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三是学前儿童的营养卫生。四是学前儿童生活卫生过程。五是托幼机构安全与急救。

孙贺群老师带来的《幼儿教育学》主要向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是儿童与教育。二是幼儿园课程。

李晓杰老师带来的《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个部分: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基本概述。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途径与方法。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内容与指导。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与设计。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三部分:一、美术与幼儿美术。二、幼儿美术发展的不同阶段。三、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两部分:一、健康与幼儿健康概论。二、幼儿园健康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一、谈话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二、讲述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三、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四、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五、语言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海琴老师带来的《幼儿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一、数学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的数学活动。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四、学前儿童10以内数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四部分:一、《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概述。二、幼儿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三、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简介。四、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徐萍老师带来的《幼儿社会教育教学方法》主要讲了五部分: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二、幼儿社会教育内容。三、社会教育方法。四、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五、社会教育活动实施。以及王桂珍老师带来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指南》《标准》解读、《幼儿园家长工作》。

在学习《幼儿园家长工作》中王老师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合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8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内涵

软件是相对硬件而言的,它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起来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教育软件则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5]幼儿教育软件毫无疑问是教育软件中的一种类型,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幼儿提供的涉及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或学习工具的应用软件。[6]它的服务对象是幼儿与幼儿园教师,它的应用目的是借助计算机功能以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教育软件按照幼儿学习的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训练一练习”型软件(DrillandpracticeSoftware);另一类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发展适宜性”软件(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Software)。[7]前者强调对幼儿学习与行为反应的强化,比较适用于幼儿园封闭式、事实性问题的教与学,如常见的图形与色彩辨识软件等;后者则强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索、操作、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幼儿在软件环境与学习互动中实现对新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比较适用于幼儿园开放性、生成性问题的教与学,如iBm公司研发的edmark益智软件等。但无论哪种类型的幼儿教育软件,它们都应具备以下三点属性:第一,软件属性,即软件的构成、设计与开发流程、技术规范等符合一般性软件的特征;第二,教育属性,即符合幼儿认知与发展规律,体现一定的幼儿教育原则与方法,尤其是那些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相配套的教育软件;第三,思想属性,即承载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也就是说通过使用软件要能使幼儿在智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适宜的发展。二、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原则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是1986年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fore¬ducationofYoungChildren,简称“naeYC”)为扭转国家教育改革造成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全美乃至世界许多国家指导幼儿教育的一种立场或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中,发展的主体是“幼儿”,发展的标准是“适宜”,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幼儿教育软件应尽可能降低幼儿在操作软件时对成人指导的依赖;二是重视幼儿发展的规律、个性差异以及文化差异,包括幼儿生理、心理的特征,独特的个性与学习风格,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社会背景等;]三是任何幼儿教育软件在“内容设计”与“技术实现”上都不是绝对的“适宜”或“不适宜”,而是处在二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要尽可能靠近“适宜”的那一端;四是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策略是多元的、开放的和包容的。

(二)启蒙性原则

启蒙强调以幼儿为本,主张幼儿个性与自由的解放。9]幼儿教育软件资源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材料,因此启蒙性原则也是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指导原则。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应站在幼儿的立场,用幼儿已知的“类似性常识”来说明新知识和技能的原理。为此,幼儿教育软件在主题与内容选择上,_要广、博、浅,不宜偏、窄、深,体现对幼儿品德、智力、体育及审美的启蒙等;二要强调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为幼儿所熟知的、能理解的事或物。幼儿教育软件的内部结构与所体现的价值也不应以学科能力发展为目的,而应以诱导幼儿潜能的自然开启为目的。幼儿教育软件设计的出发点在于为幼儿打开通向某方面的窗口,但并不要求他(她)们走进去对此做很深入的探究。

(三)趣味性原则

3~6岁幼儿的注意力与耐心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如5~6岁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时间仅为7分钟左右,因此优秀的幼儿教育软件要能吸引幼儿沉浸于软件之中。常言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如若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主动去认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与体验。趣味性原则在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寓教于乐。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的各个环节与展开过程都要充满趣味与欢乐,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导幼儿从软件或数字化资源中获取知识与技能。这要求软件设计者能贴近幼儿兴趣,选择幼儿生活中有趣的、喜闻乐见的事或物来替代那些抽象化的知识与道理。软件开发时,还要善于运用艺术审美的法则,通过精美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启发。

(四)技术规范原则

技术规范原则包括技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操作控制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指元数据的素材格式、开发技术、语言代码、传输接口等均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幼儿教育软件资源实现共享的前提,否则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技术应用规范指资源开发不能为了技术而应用技术,而要让技术成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适宜性手段,比如实际生活中北方的雪、动植物特征、火箭升空等场景,尽量采取实景拍摄,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幼儿心目中与真实事物越是接近的才越是最美的。对抽象的、理论化的故事与语言等,应运用形象的“动画”或“动画与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法实现。操作控制规范指幼儿软件的操作使用要简单、灵活、可靠。开发的课件、动画等内部系统结构清晰简洁,技术实现要通用、可靠,体现必要的交互而不觉繁杂。操作界面应尽可能采用寓意明确的按钮和图标,甚至考虑配以按钮与图标的发音等。

根据幼儿教育软件的内涵及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我们提出三种比较科学、适合的幼儿教育软件资源设计与开发模式,具体如下:

(一)移情式设计模式

移情是心理学术语,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利普斯(lips)提出。心理学界认为人的认识领域存在着“物”“自我”“他者的自我”三种心理成分。“物”一般需要通过知觉来理解“自我”需要通过内部知觉才能理解,而“他者的自我”则必须通过移情方式来理解。移情是一个人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知觉和思想的一种心理现象。运用移情模式设计与开发幼儿教育软件的核心理念是理解幼儿、基于幼儿发展、以幼儿为中心,其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如何解决移情的问题。为了充分理解用户的体验,至少要关注以下三种数据:语言数据“说”,表达人们知道的和讲述的)、行为数据“做”,观察人们是怎么做的),以及情感和梦想的数据“想”,描述当前体验的非语言化的结构性方淘,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及体验模型如图1所示:

出色的幼儿教育软件应能准确了解幼儿使用软件中的状态及幼儿使用软件的体验。设计者要善于收集幼儿对该软件相关问题的描述性数据、观察幼儿操作与使用行为的数据以及想象幼儿所感知的使用体验数据。这些数据是开发以“幼儿为中心”软件的基础。幼儿教育软件的开发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创建出软件系统或软件部分的过程,一般包括前期策划、需求分析、资源设计、技术实现、测试与评价、应用推广等环节,下面从一般性软件的开发过程简要说明移情模式的应用。

如图2所示,移情设计在幼儿需求分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幼儿信息化学习特征。幼儿教育软件的受用对象是幼儿,移情分析时既要选取那些经常使用信息化软件的幼儿,又要选择一部分未来将使用信息化软件的幼儿以及具有某些特殊需要的幼儿群体,后两类幼儿的参与能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件设计灵感。根据移情设计模型,常用移情策略有:通过记录分析幼儿的表述和思考,获取幼儿明确的或可观察的体验;通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操作、使用软件的行为,获得幼儿可直接观察到的体验或操作使用行为所暗示的体验;分析幼儿使用信息化软件的“所想”(知道、感觉、梦想),深度发掘幼儿对信息化软件的认知与情感体验。通过这一系列过程,我们将详细了解幼儿对教育软件资源的“他我体验”,这是移情设计的重要数据。那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幼儿的移情分析,设计信息化软件的模块划分、组织结构、层次结构、逻辑调用关系等。在幼儿教育软件开发的测试与评价环节,还将再次运用移情分析策略进一步完善幼儿软件的设计等。

移情设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想”的数据获取策略,主要操作工具有“情感工具”和“认知工具”两种,前者如可视化的建构技术等,后者如心理地图等。通过上述分析,使用移情设计指导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关键是:科学选择幼儿群体、正确使用移情策略与工具、怡当地融移情分析数据于软件设计之中。

(二)启发式设计模式

“启发式设计”与“启发式教学”二者内涵不同、应用领域也不相同,但却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在中国两千年前就有《学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记载,西方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约在公元前400年也提出过“产婆术教学法”,即今天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时候被我们看作是一种教学指导策略。[1“启者开其意,发者达其辞”,启发的基本内涵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采用一定的情境手段,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工程学界,启发还是一套数字化软件或资源的设计开发规则。运用启发式规则开发幼儿教育资源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幼儿软件内容在组织上的启发式教学设计、教育软件系统架构的启发式原则应用。

“启”是幼儿教育软件内容与结构的体现,》发”是幼儿使用软件过程中内心认知活动的体现,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要赋予软件以“启”的基本属性和“发”的潜在特质。启发式设计模式以“幼儿”为中心选择软件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二是内容选材要求简单、典型、直观形象且适合用画面语言表达。在软件内容素材的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启发式的认知情境,常用手段主要有启发式问题、启发式讲授、启发式示范等。启发式问题是通过预先设计的一系列具有内在关联的提问,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软件的某一问题上,从而调动幼儿学习与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自愿地去探究知识、操练技能。但在软件设计中,提问并不完全等同于启发,启发问题还要能创建出一定的情境认知空间,即提供幼儿充分想像与交互的可能。启发式讲授则是对幼儿园课程中的一些原理、方法、客观事物等内容,在讲授时采用形象化、艺术化的表达,如加强比喻、拟人、抒情、修辞的运用等。启发式示范主要对幼儿教育活动实施引导性操作。幼儿教育软件中的一些技能实践性教育,如剪纸、体操等,设计时要把握边示范、边讲解,正误操作相结合的策略。逼真的错误示范对于幼儿也能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幼儿在使用软件时能通过对比、甄别,对正确的操作或运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启发式思想在计算机工程软件研发中也演绎出了一套自我发现能力或运用某种方式或方法去判定事物知识和技能的优化设计模式。它能优化软件的结构使其更加适合幼儿的思维,对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针对幼儿教育软件系统结构设计,具体要求:单个模块的规模要适中且相对独立。心理学研究表明单个模块最好控制在一页“纸或界面”内,超过这个范围就会降低幼儿可以理解的程度。模块若太小会导致软件的开销过大,进而增加接口的复杂性,降低软件的稳定性,因此要通过分解、合并手段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如共有模块内容,可以单独设计成独立的模块;幼儿教育软件模块间的接口要尽可能简单,多设计单入、单出口的模块。确保软件模块的进入与退出方便容易,确保接口间的信息传递简单、高效,与模块功能相一致等;幼儿教育软件的系统架构、模块的扇入(多少个上级模块可以直接调用该模块)、扇出(一个模块可直接调用的模块数量、宽度(同一层级的模块数量、深度(软件的总层数)要适中,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根据幼儿心智特点,笔者认为扇入、扇出以不超过3个为宜,宽度、深度以不超过5个为宜。启发式设计模式在幼儿教育软件的内容与结构设计开发上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价值。

(三)娱教式设计模式

娱教不同于“寓教”,娱教一词由国外翻译而来,英文为“edutainment”,是“education(教育)”和“entertainment(娱乐)”两个词的组合。娱教技术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活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怡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和手段”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13]在国内学者常把它理解为一种理念,以幼儿教育软件开发为例,娱教设计是在尊重幼儿生活的前提下,把幼儿生命的体验与乐趣转变为幼儿数字化资源内容与过程的统筹规划。

娱教模式设计与开发幼儿教育软件的核心要点:一是隐性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把幼儿的教育内容融合到幼儿游戏或活动中,让幼儿在使用软件或资源时,不知不觉地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适宜的交互。没有交互就没有反馈效应(对结果的了解能强化学习者的投入与效率),幼儿就很难被设计的软件或资源所吸引。幼儿与软件资源的“对话”能增强幼儿活动的趣味性;三是引人入胜的界面。资源呈现界面要做到友好、美观、卡通及幼儿化,尽量吸引幼儿的注意。娱教模式设计与开发的关键环节:一是尊重幼儿的权利,把资源受用对象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软件内容,通常采用故事、操作、音乐、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二是努力构思创设富有乐趣的、人性化的软件或资源意境。软件设计前首先对幼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精心设计和挑选软件开发需要的素材,巧妙运用交互策略,合理安排内容组织结构及导航等。优美、好玩的界面足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达到娱教的目的;三是设计过程通盘考虑娱乐性与教育性的平衡问题,这也是娱教设计指导幼儿信息化软件设计的关键。对娱教类软件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来说,若娱乐的成分过多,软件或资源的应用就会变成一次简单的娱乐行为,从而遗失教育的价值;倘若教育的目的性过于明确突出,又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感,压抑幼儿的积极性。如何把握二者的比例,笔者认为对于幼儿教育软件而言,则是“三分教育,七分娱乐”,甚至娱乐的成分可以再高一些,这样才能更加契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一游戏化。

以上三种模式是具有发展适宜性特色的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模式的价值不在于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或临摹框架,而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视角。在幼儿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中,我们要深入领会模式背后的精神,依据具体需要,或重组、或调整、或删减地灵活运用。

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与一般意义上的软件开发过程略有差别,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具有典型的教学性,如突出教学设计、体现一定的学习方式等,其大致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选择主题、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稿本设计、软件制作、测试修正等六个环节,下面我们将就教育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环节,给幼儿教育软件开发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选题

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主题,也就是该软件要实现什么教育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主题确定之后方能围绕主题展开相应的设计。幼儿教育软件主题主要来源于幼儿园培养目标,但一个简单的软件或软件的某一模块,其主题不宜太多,最好只针对某个方面。选题具体可以通过解读《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选择其中的培养点,如卫生习惯的培养、热爱家乡情感的培养等作为软件的主题。软件主题也可以依据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教材内容来确定,对于幼儿园课程教材中的那些难以用语言和传统媒体表达的重点与难点,且宜用多媒体形式演示或分解的内容,可以作为较好的开发主题。

(二)幼儿教育软件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选择与设计媒体信息,建立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设计相应评价与总结的过程,具体包括“幼儿特征分析”“软件内容选定”“内容呈现方式选择”“教学内容逻辑结构组织”等工作。

幼儿特征分析包括智力因素分析和非智力因素分析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相关特征涉及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非智力因素的相关特征涉及幼儿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不同年龄的幼儿,其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与接受能力差别很大,幼儿软件设计必须具体分析软件所适用的那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作为软件设计与开发者,还必须对幼儿发展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3~6岁幼儿在感知觉、学习(认知)、言语、智力、个性化及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如4岁的幼儿不能区分同一色系中深浅不同的颜色,不能理解“前天”与“后天”的概念,也不能辨认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图形。[16]

幼儿软件内容选择应重点考虑:一是关注幼儿生活。以发展适宜性为原则选取幼儿身边的人或事、幼儿能认知与理解的素材或事件,并对其进行适当加工与改编;二是关注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主要指中华文明传承下来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如儒家经典、唐诗宋词、民族戏剧、民谣曲赋等。它们对幼儿文明礼仪及道德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关注幼儿园办学特色。主要指幼儿园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某方面稳定的、独特的优势品质,如德育、美术、舞蹈等优势特色。该主题资源的信息化一方面有利于幼儿园知名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优质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是关注地方区域性特色文化。主要指某地区或幼儿园所在家乡特有的经典文化、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等,如北京的京剧,广东的民谣,甘肃的皮影等。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软件资源既能宣传家乡美又能加深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内容呈现策略主要采用情境创设策略和活动设计策略。情境创设主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生活背景,以此为支撑启动教学,引起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支撑情境的表征与视听觉形式还要能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与其他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及信息分享,从而促进幼儿的意义建构。幼儿园领域课程的内容通常是幼儿生活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有效的学习还必须把它还原到幼儿近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幼儿软件活动设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活动的背景。描述活动的任务、规则、方式等;二是活动的组织。用具有吸引力的表征,为幼儿设置一个真实、富有挑战的任务;三是活动的操作空间。为幼儿完成活动提供一定的工具和引导等。

(三)幼儿教育软件的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设计包括超媒体结构设计、交互界面设计、导航策略设计等。幼儿软件系统框架以软件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活动环节的顺序为主。首先,由于幼儿思维的单维度性,软件的键出信息、从一个页面进入另一个页面、返回主页、结束与退出链接不宜太多。软件系统链接若过于复杂会使幼儿迷糊、厌烦,从而影响幼儿的判断与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幼儿教育软件的结构要求:一是简明清晰,如上述扇入扇出不超过3个,宽度与深度不超过5个等;二是节奏适中、舒缓平和,重要的内容与故事情节可以多种形式重复展现。其次,软件交互功能的引入,为画面组接提供多种链接方式,使得—组画面可以有选择地与多组画面中的一组进行链接,17]让幼儿通过鼠标、键盘、触摸设备与软件方便快捷地实施互动交流。软件的交互形式主要有菜单、按钮、图标、热键、窗口、对话框等。按钮、图标交互方式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习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尽管实践中幼儿与软件的交互行为很少且难以控制,但交互的设计能起到使软件直观易懂、操作简单的作用。再次是关于幼儿软件的导航设计。导航是软件提供给幼儿及幼儿园教师快速找到学习目标的路径提示,常见有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导航图导航、书签导航等。幼儿软件导航策略主张采用热区方式以形象化的图示放置于页面显眼的位置并配以该功能的语音,鼠标经过时发出相应声音。幼儿通过浏览、观察软件中的学习与活动信息网络结构图(通常为形象化的图标、按钮等},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幼儿教育软件的稿本设计

幼儿教育软件的稿本设计主要是对幼儿软件中将要用到的文本、静止画面、运动画面等信息如何显示以及声音如何运用等进行细化说明。其中,文本内容显示的语法规则:幼儿教育软件素材一般很少使用文本或使用很小的文本等。™文本显示以观看清楚为原则,一方面合理选择字体、字号、行间距、字间距等,使之符合幼儿的视觉习惯,每屏字的区域不要超过整屏的60-70%。另一方面,合理选择色彩和明亮度,幼儿能识别的色彩有一定规律,色彩设计应巧妙利用反色与混色原理,避免颜色与背景的“顺色”现象,还要确保明亮级差在40~50级以上。

静止图像内容的语法规则:静止图像有图形与图像两种类型,它们的艺术性优劣体现在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好坏。平面构图主要把握匀称、比例、对称及均衡等规律的应用。匀称指均匀和谐分布;比例如黄金分割比例等;对称指结构空间等现状或重复出现;均衡指左右、上下、前后布局不等形而等量的情况,即双方虽然外形大小不同,但是视觉分量是对等的。在色彩运用上,色彩容量不宜超过五种,太多的色彩会增加幼儿的观看时间,引起幼儿的疲劳,夸张的色彩变化会让幼儿感到不真实,且不利于幼儿注意力的保持。

运动画面内容的语法规则:画面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如镜头的运动,机位的运动,电脑特技实现的运动,还包括蒙太奇组接手法的运动感,但无论哪一种运动都遵循一个基本规律,即有序、和谐且符合幼儿的视觉经验与心理观看顺序。此外,幼儿的注意力只有几分钟时间,建议运动画面尽量采用短小的视频录像、形象的动画,或者多种方式的组合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声音内容的语法规则:软件声音包括解说、音乐、音效等。由于幼儿的识字水平有限,解说是很关键的要素。幼儿教育软件的解说速度要慢,每秒钟不得超过3个,最好使用儿童的语气或直接由儿童配音,可全文念读,也可字少念多。音乐主要用于烘托气氛、营造意境,起到重要的陪衬作用。虽然是陪衬元素,但也要做到:_要与主题基调一致;二要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或让幼儿产生离题的遐想。音效主要由计算机或其他音频设备对需要的声音进行模拟,如关门声、动物的叫声等。音效应用既要做到真实细腻,又要符合幼儿的接受心理与听觉习惯,不能太过强烈与刺激。此外,音乐与音响在软件中建议尽量设计“控制音量”和“开关”按钮,以便在使用中更加人性化。

(五)幼儿教育软件的制作

幼儿教育软件的制作主要完成素材加工处理、软件编辑合成、软件测试打包等工作。它与其他类型软件的制作过程基本一致,这里不再分步详述,而仅从整体上给出制作的一些建议:

一是倡导多元合作的制作模式。多元合作有利于优势组合,形成合力。幼儿教育软件制作一般需要三类人员的参与:一是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主要完成素材加工、平台搭建、软件编辑、软件维护与调试等;二是学前教育研究人员,主要依据稿本审核软件内容及实施软件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三是一线幼儿教育人员,主要是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能提供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幼儿心理特征描述、相关软件测试环境及软件试用与使用反馈等数据。

二是倡导幼儿直接参与软件制作。幼儿参与软件制作是软件发展适宜性的最好体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授帕普特(Seymourpaperl)及其同事首次让儿童以测试者的身份加入Logo语言的设计,开创儿童参与软件设计的先河。-随后很多研究者分别对幼儿直接参与幼儿软件制作过程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幼儿不仅能够参与软件制作,而且还能为软件制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幼儿参与软件制作能让软件反映幼儿的声音、展现幼儿的视角、注入幼儿的想法等。注意,幼儿参与制作与移情设计模式有一定区别,移情设计并不一定要求幼儿直接参与,通常由设计者采用移情策略获取幼儿的体验数据。

三是常用编辑软件及组合。教育软件开发工具可分为两类:一是素材处理工具软件,主要用于素材生成、美化、加工等;二是编辑合成工具软件,主要用于语言编写、素材集成、数据库支持等。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9

1小学数学与幼儿园数学的差异

1.1教育目标:小学重视知识与技能,幼儿园重视兴趣与体验

如表1,对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发展指南》)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幼儿园和小学的数学教育目标可以看出,第一,幼儿园数学把“幼儿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与有趣”放在第一位,小学放在第一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反映了幼儿园数学教育重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体验,而小学重视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第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的要求以感知和理解为主,小学则要求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能运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以及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可能源于幼儿逻辑思维刚开始萌芽,幼儿园数学以启蒙为主,小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小学数学重视数学教育的学科性。

表1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对比情况下载原表

表1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对比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1.2教育内容:内容互有重合,小学结构性更强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发展指南》的描述,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及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数学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依据《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四个方面。对比可见,第一,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存在许多重合的地方,小学的数与代数包含幼儿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图形与几何包含幼儿园的形状与空间关系,小学的综合实践与幼儿园的数学方法的运用目的相似。第二,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在幼儿园的基础上有所扩展和细化,难度加深。小学数学内容增加了代数、统计与概率等内容,知识的结构性也更强,有相对完善的数学学科体系。即使有与幼儿园相同的数学内容,幼儿的学习只要求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获得一种体验,而小学生的学习是为了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难度更大。

1.3教育方法:小学强调课堂教学,幼儿园重视游戏与生活

已有研究[1-3]显示,幼儿园的数学以低结构化、幼儿中心的活动为主,重视游戏与生活对数学教育的作用;小学数学以高结构化,教师中心的教学为主,强调课堂教学和课后的练习。具体表现为,第一,幼儿园经常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数字,先让他们学习数字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天鹅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等。小学教学方法以讲解法、练习法为主,在课堂中极少见到游戏活动。第二,幼儿园推崇“一日生活皆课程”,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小学虽然也强调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但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儿童,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较之幼儿园少。第三,作业方面,幼儿园以操作性、趣味性数学作业为主,小学大部分为书面数学作业。

1.4教育评价:幼儿园侧重评价课程,小学重视评价学生

第一,评价对象上,幼儿园数学侧重评价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小学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幼儿园评价是为了解所提供的数学课程是否适合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以便调整和改进工作,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小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第二,评价侧重点上,幼儿园以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是评价重点。小学数学评价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够掌握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为首要评价内容,其次是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评价、情感态度的评价。第三,评价方式上,幼儿园数学评价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数学教育过程。小学数学教育评价以书面测验为主,考查学生课程目标达成状况。

2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策略

2.1诊断儿童的数学基础,延续儿童的幼儿园数学经验

一个班级新生具有不同的幼儿园数学教育背景,各种数学学习经历所呈现的是有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吃多了”,有些则是“没吃过”。忽视这些数学经验差异,直接按照小学教学大纲已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规范来要求学生,就可能出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因此,一年级数学教师开学首先就需要通过问询、简单的测试等途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学习类型等经验基础,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其次,合理调整、删减、合并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删减简单的计数与运算等与幼儿园重复并且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此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速度慢的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2实现数学课程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用

幼儿园数学强调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幼儿从小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在小学延续这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儿童更好适应小学生活,因此,教师需要做到:第一,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使他们体验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的感觉,体会到数学的作用。第二,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改变“灌输型”教学模式,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数学教学中。例如学习《分类》,可以创设垃圾分类情境,要求学生按照是否可回收、垃圾质地、颜色等不同标准分类,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任务中学会分类。第三,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价值,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认识钟表》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同学交流自己每天起床的时间,睡觉的时间,告诉父母傍晚几点钟来接自己。

2.3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幼儿园教学“游戏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降低他们的不适程度。首先,以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例如学习《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师通过与学生玩手指游戏《五只小猴荡秋千》,到最后小猴全部被鳄鱼吃了,五只手指全部握成拳头,再问学生“还有小猴吗?”让学生理解0就是没有。其次,让儿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简单问题,巩固数学方法。在《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中,作为“老狼”的教师可以回答转换为问题,如“现在是短针指向3,长针指向6”,提高游戏的挑战性,同时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认识钟表时间。再次,重视直观形象教学,编排各类数学游戏,寓教于乐。可以编排棋类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运动游戏、智力游戏等,通过编排银行游戏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编排棋类游戏巩固简单加减运算等。

简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篇10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发展;对策

一、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是统领语言教育整个过程的“纲领”,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教育结果的评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目标分为四大块:

1.培养倾听行为。

2.发展表述行为。

3.欣赏文学作品行为。

4.早期阅读行为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语言领域划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层面。

倾听与表达: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二、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现状

以我所在的幼儿园为例。我所在的幼儿园是一个乡镇幼儿园,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我来到幼儿园后慢慢发现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以我所带班级为例,我带大班,班上共有21名幼儿,6名女孩,15名男孩。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是最天真、最活泼可爱的,而接触后我才发现,大多数的孩子一开始并不愿意与不认识的老师、小朋友一起玩耍,甚至一些男孩子的性格比较腼腆,与人说一句话就会脸红。还有的孩子说话不清楚,听上去像是在喉咙里哼哼一样,或者表达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今年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一名女孩叫王××,开始问她问题的时候经常低下头,不回答问题,活动期间也是独来独往。于是,从活动中,在户外游戏中,我从各个方面去鼓励她、帮助她,慢慢地我发现她开朗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存在我所带的班级,在整个幼儿园,通过接触,很多幼儿都有不爱与人交流、理解能力差的问题。我知道,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三、留守儿童语言发展现状的原因

近年来,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而老人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又要种地、做家务等,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极其简单,要么过于溺爱、随其发展,要么动手打骂,教育方式过于极端,很少能与孩子交流和正确引导。而父母平时也很少与孩子联系,无法正面给孩子加以指导和树立正确的榜样,因此,农村留守幼儿的言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低下。

四、留守儿童语言问题的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多与幼儿一起讨论他喜欢的东西,或者让幼儿讲一讲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大胆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发展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父母增加与孩子联系的频率,尽量多回家探望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的交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5.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例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或者可以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综上所述,语言的发展对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言语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而家庭教育在语言发展、能力发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多一点关爱、鼓励和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加大胆、天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