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事工作管理办法十篇人事工作管理办法十篇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44:54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1

2002年11月2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公)、伤残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保障妇女育龄期间的医疗需要,根据国家关于工伤、生育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本试行办法适用于昆明市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是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伤、生育医疗费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为经办机构。

第二章、医疗费的筹集和管理

第四条、工伤、生育医疗费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实行统筹管理。由经办机构负责筹集和审核支付,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统筹费管理和使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工伤、生育医疗统筹费由单位以在职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工资总额为基数,按1.5%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不缴费。

第六条、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生育医疗统筹费按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原资金渠道,在“社会保障缴费”中列支。

第七条、用人单位因撤销、解散或者其他原因终止的,应清偿其欠缴的工伤、生育医疗统筹费。用人单位合并、分立时,由合并、分立的单位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生育医疗统筹费。新成立用人单位应自成立之日起60日内办理登记缴费手续。

第三章、工伤医疗费管理

第八条、职工在下列情况下负伤、致残的,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伤害的;

(四)、因工作原因患职业病的;

(五)、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受到伤害的;

(六)、因公、因战致残的军人退役或转业到单位工作后旧伤复发的;

(七)、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下列情况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一)、犯罪或违法;

(二)、自杀或自残;

(三)、斗殴;

(四)、酗酒;

(五)、由于本人有药物依赖,行为失控造成伤害的。

第十条、因工负伤职工应持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制发的《昆明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伤证》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下列工伤医疗待遇:

(一)、报销与工伤治疗相关的工伤医疗费。职工工伤治疗中相关诊疗项目、药品使用范围、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参照现行医疗保险规定执行(急救除外)、。职业病用药根据治疗需要由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二)、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参加工作需要,经劳动鉴定委员会认定安装假肢、假牙、假眼、配置轮椅等康复器具的,按国内普及型标准支付所需费用。

(三)、确定为因工负伤的职工如果获得第三责任赔偿的,按不重复享受的原则处理。赔偿医疗费金额高于工伤医疗待遇的,不再支付工伤医疗费;赔偿医疗费金额低于工伤医疗待遇的报销差额部分。

(四)、工伤职工因旧伤复发产生的医疗费,按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执行。已获第三责任赔偿的工伤职工,赔偿医疗费金额高于工伤医疗待遇的,旧伤复发产生的医疗费报销90%。

第十一条、单位在工伤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申请时效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90日。

第十二条、本办法实施前已持有革命军人伤残等级证明和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评定的伤残等级证明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由所在单位统一办理《昆明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伤证》,持证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工伤医疗待遇。

第四章、生育医疗费管理

第十三条、职工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生育和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而施行的计划生育手术(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结扎和复通、人流、皮埋、引产)、,享受生育医疗待遇。

第十四条、符合第十三条规定的职工按照“节余归己,超支自负”的原则,享受下列生育医疗和计划生育包干医疗待遇,标准为:

(一)、生育医疗费:

1.顺产2500元;

2.难产2800元;

3.剖宫产3200元;

4.多胞胎在上述基础上,每多产一人增加500元;

5.在生育过程中发生死婴的,按上述标准享受生育医疗待遇。

(二)、计划生育手术费:

1.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100元;

2.皮埋150元;

3.女扎1500元、复通2000元,男扎1000元、复通1500元;

4.节育措施失败第一次人流400元,再次人流200元。

医学禁忌不能人流而施行引产的1000元。

(三)、未生育,持有生育证,怀孕后习惯流产的每次400元。

(四)、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引起其他疾病的医疗费,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因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按照有关医疗事故处理的规定执行。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2

一、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按照“三定”方案确定的总体职责和部门职能,将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任务、目标要求等内容具体化,并要求落实责任的制度。

1、领导岗位职责

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一把手”负总责,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实好“一岗双责”,既要抓好业务工作,也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XX(党工委书记):主持街道党工委全面工作。

XX(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主持街道办事处全面工作。

XX(人大工委主任):负责街道人大工作。分管精神文明、宣传、创城、劳动和社会保障、再就业、养老保险、老龄委等工作。联系XX社区。

XX(政协工委主任):负责街道政协工作。分管民政、残联、关工委、退役军人事务、农林水、精准扶贫等工作。联系供电,联系XX社区。

XX(党工委副书记):分管组织、人事、党政办、应急管理、综治、政法、信访、卫生计生、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审计、党务政务公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联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联系XX社区。

XX(办事处副主任):分管规划、拆违控违、房产、物业等工作。联系财政税务,联系XX社区。

XX(办事处副主任):分管城市大建设、项目工作、民生工程,联系武装工作,联系XX社区。

XX(办事处副主任):分管发展改革、工业经济、商务流通、招商引资、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统计等工作。联系XX社区。

XX(统战委员):负责街道统战工作。分管土地管理、矿山整治等工作。联系XX社区。

XX(纪工委书记):负责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联系XX社区。

XX(政法委书记):负责街道政法工作。分管文明创建、城市管理、三线三边、河段长制、环卫等工作,协助分管信访稳定工作。联系XX社区。

XX(组织委员):负责街道组织工作,分管为民服务全程工作。联系XX社区。

XX(宣传委员):负责街道宣传工作。分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协助分管创城、卫生计生、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工作。联系XX社区。

2、内设部门岗位职责

党政办公室:主要承担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人大、政协等日常事务。负责街道联系和综合协调,文电、会务、档案、保密、调研、后勤服务保障、检查督查、效能、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管理等工作;负责街道无对应主体单位的其他工作。

党群工作部:主要承担组织室、宣传室、统战室、关工委等职能。主要负责基层党的建设、宣传及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工作、群团组织建设、干部人事等职责。统筹街道各领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工作;负责组织、机构编制、老干部、宣传、意识形态、统战工作,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活动和建设。

城市管理部:主要承担原大建办、环卫所、规划办、城管中队、物业办、三线三边办等职能。主要负责服务城市大建设、房屋征收、规划建设管理、物业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人防等综合管理类事务,协调配合或组织实施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涉及专业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事务等职责。

加挂综合执法中队牌子。

社会事务部:主要承担原卫计办、老龄委、扶贫工作站等职能。主要负责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廉租住房、卫生健康、就业创业、教育体育、双拥优抚、退役军人服务、数据资源、脱贫攻坚等政务服务,保障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等职责。

加挂卫生健康办公室、扶贫工作站牌子。

社区建设部:主要负责指导基层依法自治和居委会等自治组织建设、落实社区建设规划、组织培育社会组织、加强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残疾保障、养老服务、社区公益等职责。负责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管理、培育、监督,引导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领域。规范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确定社区工作事项,负责智慧社区建设等。

平安建设部:主要承担由原综治办、信访办、安监办、食安办等职能。主要负责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应急管理等职责。负责辖区政法、司法、信访、维稳、平安建设、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气象)、城市防洪、防汛抗旱等工作。对接联系派出所、司法所。

加挂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办公室、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站牌子。

经济发展部:主要承担原经济发展办、统计站、招商办等职能。主要负责企业项目服务、资产运营与管理等职责。负责街道优化营商环境、投资促进、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服务、企业服务、财税服务、科技、经信、商务、发展改革(粮食)、统计、审计、供销、电力通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工作。对接联系财政所。

生态环境部:主要承担原环保办、林业站、河长办、水务站等职能。主要负责区域内环境保护、农业农村、林业、水务、城乡水陆交通、环境卫生(部分职责)等职责;负责生态环境、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对接联系农业综合服务站。

加挂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牌子。

3、社区岗位职责

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区域化党建、新兴领域党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为辖区各类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承担便民服务、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及其他直接面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受理的事务性、辅助性工作;承担培育指导社会组织、促进面向群众服务事业发展、发展壮大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提供社会福利和文体健身娱乐、便民利民服务等工作。

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相关工作队伍建设与管理;承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平安建设的信息化支撑等工作。

二、首问责任制

第一条  首问责任制是指服务对象到街道(或来电话)办事、咨询时,接受询问的首位工作人员在职能和岗位职责范围内必须解答、办理或者交经办部门(人)办理的制度。

第二条  首问责任人是指首位接听电话或接待来访咨询、办事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服务对象提出的服务事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凡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在限定时限内办结,手续不全或未能及时办结的,应主动说明原因,对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的事项,应详细说明并做好解释工作。

第四条  服务对象提出的服务事项,属于街道其他责任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主动负责联系。必要时,应请服务对象留下联系电话并告知有关经办人,同时将经办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联系电话等告知服务对象。事权管辖不明确的,应及时报请领导批办。

第五条  对不属于街道职责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予说明,属于保密范围的事项,按保密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条  首问责任人应文明礼貌、主动热情、使用文明语言。

第七条  街道部门、社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视情给予处理。

三、服务承诺制

第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街道机关及社区所有工作人员。

第二条  在公共服务中对服务质量和具体行为作出以下承诺:

1、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办理公共服务事项。

2、关心群众,深入基层。主动调查了解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和不满意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或处理。

3、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推进本职工作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手续,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4、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公开办事事项的条件、程序、时限等为群众提供服务,并将群众咨询事项中属于本职工作范围的有关事项一次性告知咨询人。

5、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按照规范的服务用语和礼仪接待来访群众、接听咨询电话。

6、忠于职守,勤勉尽责,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范的工作用语和工作礼仪进行行政执法。

7、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努力树立和维护“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四、办文办事限时制

第一条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各项工作事项,均实行限时办结制。

第二条  办文。工作人员应及时提出拟办意见送领导批示,或交有关部门处理,并对紧急公文提出具体办理时限。对于急办公文,承办部门应按发文机关要求或领导批示要求的时限内办结;对于内容涉及面广、问题较复杂、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承办部门应当在时限前向领导说明原因。领导签发后的公文,应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发文或印制寄发。

第三条  办会。对重要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应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对会议议定的事项各部门、社区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因事未能办结的,要报告办理进度并说明原因。

第四条  办信。各部门负责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在时间节点内办理完毕,并视情将明确答复信访者;情况复杂的,经分管领导批准时限可适当延长。上级转办或领导交办的信访件,按要求时限办理完毕,没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应在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第五条  办事。对市委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和上级领导交办的事项,由交办部门负责人负责,在限定期限内完成,交上报办理结果。实际工作中存在特殊情况不能按办结时限完成的,应报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适当延长办结时限。

第六条  街道部门、社区要认真做好交办事项的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第七条  街道部门、社区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限时办结制的,按照有关规定视情给予处理。

五、aB岗工作制

第一条  在街道和社区的各个岗位实行aB岗工作制度,即实行两个岗位之间顶岗或互为备岗。

第二条  全办每项工作都要确定a、B两个责任人,当a角不在岗时,必须由熟悉a角业务的B角负责及时受理各项业务,为工作对象提供便捷的服务。

第三条  凡在国家和我市规定的工作日以及我街道对外承诺的工作日内,必须做到全日对外办公,未经分管领导同意,不得空岗、缺位、延误工作的正常办理。

第四条  各部门、社区负责人作为本部门实行aB岗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工作要详细梳理,明确aB岗,并认真做好相关业务的传教和责任交代。

第五条  对违反本制度,出现工作人员缺岗、缺位而导致投诉或不良影响的,一经查实,要严格追究aB岗两个责任人的同等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

六、一次性告知制

第一条  一次性告知制是指服务对象到我街道社区(或来电话)办事、咨询时,在职责范围内,经办人必须一次性告知其所要办理事项的依据、时限、程序、所需的全部材料或者不予办理的理由。

第二条  对服务对象要求办理的事项,在职责范围内,经办人应当场审核其有关手续和材料,对即时办理的事项要即时办理;对手续、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口头或书面告知其所需补充的手续和材料;申请人按照告知的要求补充后,经办人应当及时予以办理。对不符合规定,无法办理的事项,经办人应告知法律法规或政策要求,并做好解释工作。

第三条  服务对象所办事项涉及多个部门的,或相关手续、材料不清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等特殊情况,经办人应尽可能帮助其咨询了解或请示报告,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

第四条  告知过程中要使用文明用语,严禁使用服务忌语。

七、在岗离岗告示制

第一条 本制度适用街道社区所有工作人员。

第二条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工作时间规定,坚守工作岗位,工作期间严禁擅自离岗、串岗。遇有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必须履行离岗告知手续,并说明具体离岗事由。

第三条  无论何种原因,离岗半天以内的,离岗人员必须按以下程序履行离岗告知手续。

1、领导班子成员离岗,须告知办公室。

2、部门负责人暂时离岗半天以内的,需向分管领导汇报,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离岗。

3、一般工作人员暂时离岗半天以内的,需向部门负责人汇报、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离岗。

第四条  离岗半天以上的,需按请假制度执行,履行请销假手续。

1、一般工作人员病假3天以内,向分管领导请假。3天以上应出据医院病休证明,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办主要领导批准。

2、一般工作人员事假3天以内,由分管领导批准。3天以上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办主要领导批准。

3、一般工作人员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假等均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由分管领导批准。

4、街道工作人员请病、事假和年休假等法定假,经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办主要领导批准。社区负责人请病事假和年休假等法定假要报告街道主要领导。

5、街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请休假规定,必须填写请休假审批表。假期届满应按时销假上班,并履行销假手续,具体手续为工作人员在假满后,要向批准人报告,并由批准人签字销假。

6、休探亲假、婚假、生育假、年休假者,本人应提前一周报告分管领导,以便安排好工作。

第五条  所有离岗人员必须按时归岗,到岗后立即按批准程序向批准人报告。

第六条  各部门要做好内部工作岗位的衔接,工作时间所有岗位必须保证有工作人员办理。本岗位工作人员离岗,必须指定代行职责人员(aB岗制),禁止因工作人员离岗导致业务中断,影响群众办事。

第七条  办公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在岗情况的检查,凡未履行离岗告知手续而擅自离岗的,按旷工处理;凡履行告知手续而未按时到岗的,按迟到或旷工处理。凡未履行离岗告示手续而擅自离岗的,或履行告示手续而未按时到岗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八、效能建设追究制

第一条 街道全体工作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工作制度中,因作风和效能问题,损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将予以追究问责。

第二条  责任的追究问责决定必须经过党工委集体研究讨论决定。

第三条  追究问责方式。

1、批评教育;

2、通报批评;

3、诫勉谈话;

4、调离岗位;

5、停职检查;

6、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

7、解聘或辞退。

以上问责方式可单独运用,也可合并运用。应追究党纪政纪或法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对下列情形应当进行追究和问责

1、服务对象投诉的;

2、上级转办、交办的;

3、各类明查暗访、督查考核中发现的;

4、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

5、纪检、监察、司法、审计、信访等部门提出的;

6、其他需要进行追究问责的。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3

《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检查办法》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6章,32条,主要就监督检查方式、内容、程序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关于监督检查方式方面,首次明确将监督检查分为年度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两种方式。关于监督检查程序方面主要有两个创新:一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限时办结制度,要求监督管理机构在收到事业单位提交的年度监督检查材料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在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年度监督检查是否合格的决定。二是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明确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职权范围,规定了监督管理机构的现场检查权、查阅资料权和向有关单位、人员调查了解的权利等。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e:wt

岳阳县召开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会议

近日,湖南省岳阳县召开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会议。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基础指标,即履行基本职责、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和班子建设;二是监管指标,即行风评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业绩、财务管理、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和银行信用状况等;三是民调指标,即事业单位法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和人民群众对该事业单位法人工作的满意度。评估形式主要采取日常评估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的方法。岳阳县编办付海滨费细海e:wt

博兴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规范监督检查行为

一是坚持每周三、五下午业务学习日制度。组织全局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县行政执法证换证培训,目前全局已全部取得《行政执法证》。二是狠抓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推行文明行政执法文明和规范用语。要求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着装整洁,体态端正,待人礼貌,用语规范。徐路波e:wt

莱西市编办强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申报材料受理、审核、核准三个程序和现场核查等方式进行依法登记。二是制定《莱西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一户一档”制度,规范归档流程。同时建立电子台帐,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校对、补登。目前,共整理规范178家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三是缩短办理时限,重新修订了《莱西市事业单位登记业务指南》,规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流程。目前,莱西市事业单位登记、变更、注销办理程序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莱西市编办e:DL

利津县、宁阳县编办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

利津县编办坚持将创新工作机制贯穿年度检验工作始终,顺利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在变更登记42家、注销登记2家的基础上,对218家事业单位进行了网上年检,年检率、合格率100%。利津县编办e:CwK

宁阳县编办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前来办理年检的事业单位,通过下发书面催办通知进行督促,同时通过电话联络沟通的方式,询问具体原因,对存在问题的事业单位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确保每家事业单位及时完成年检工作,2012年度年检率、合格率均达到100%。宁阳县编办e:FQJ

东营市组织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知识考试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4

一、当前离退休人员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办事公开信息公开的渠道多样化

当前,我们推进离退休人员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有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公示栏、网络渠道、意见箱等等,这些不同形式和渠道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信息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具体情况,满足广大职工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的需求。同时多种渠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走向深入。

(二)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公开的深度不断加大

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条件的完善,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办事公开信息的公开也可以及时送达至各基层单位各个职工手中,增强了信息公开的实效和深度。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局省局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具体要求,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覆盖面更加广泛,落实效果不断增强。

(三)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积极推进“两项工作”信息化系统,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信息、网上直接评论、网上实时反馈、电子卷宗管理都已经初步实现。这些信息化技术为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走向深入提供了便利化条件。

二、目前离退休人员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总体认识上看,主要是认识不足,有些认为公开一点就算了,多了怕影响不好,有些觉得发个信息上网就结束了,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没有足够重视。

从工作落实上看,主要是重办事公开轻民主管理。很多单位觉得把相关信息往网上一挂就结束了,至于有没有人看,有多少人看都不再关心,在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时也存在着只看重信息数量,忽视民主管理效果的倾向。

从总体效果上看,职工参与度不高,民主管理效果未能完全显现。在很多职工看来,那些公开事项看了也白看,反正是事情结束了,所以参与度不高。

三、深入推进离退休人员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全体员工对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认识

增强政治觉悟和依法依规办事的理念,把“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要求入脑入心,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正确看待民主管理同?k事效率的关系。目前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可能会降低某些办事效率,但是我们要看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在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保障广大职工利益、遏制腐败方面的重大作用。

(二)加强制度建设,为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要以国家局下发的《烟草行业推进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指导意见》为指导,制定具体落实深度融合机制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要包括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公开目录,公开信息程序、反馈程序、监督程序、评议和问责程序、档案整理以及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专题网页的应用要求。

(三)切实加强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职工队伍素质是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公开,更重要的是要职工参与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去。也就是说要懂管理,会监督,要知道个人、集体,局部、整体的关系。没有较高的素质,就不能真正参与到监督管理当中,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就不可能达到参与民主管理的目的。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5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实施城区网络化管理、加大城区管理力度、扫除城区管理盲区为主要内容,实现城区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使城区管理融入社区、根植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谐州城。

二、实施范围

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下辖的19个社区。

三、组织领导

市城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市城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

四、实施办法

㈠以各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城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市城管大队副大队长、市环卫处副主任任副组长,负责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城区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各职能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在城区管理中存在矛盾和问题。

㈡各社区居委会要组建社区城区管理工作小组。市城管大队抽调2名人员、市环卫处抽调1名人员为成员,具体负责本社区城区管理工作。从抽调的3名人员中选1名人员任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副书记、社区城区管理工作小组副组长,另2名人员任城区管理专职人员。

㈢对各职能部门抽调进社区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抽调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不变。按相关规定处理。未经主管部门和所在街道办事处同意,不得擅自更换抽调人员。

㈣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抽调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定管理制度,确保城区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

㈠抽调人员主要职责:街道办事处和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下。密切配合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加强城区管理,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城区管理工作任务;及时发现、收集、记录、处理所在辖区的城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各类信息和情况,并将整理后的信息和情况及时向市城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市城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及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处理。

㈡抽调人员工作标准:全面掌握所辖区域的地理位置、社区内重点单位等基本信息;积极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保证执法队员在社区内的工作时间;加大对辖区内违法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切实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接到群众反映或举报后尽快到达现场,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加强沟通交流,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六、工作要求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6

办公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人民法院办公室是法院司法政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部门,任务繁重,职责重大。它承载着为法院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提供参谋、协调、监督、保障的重要任务,是人民法院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公正高效地开展审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责是搞好法院队伍建设、物质建设和后勤保障工作,为审判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和创造良好的条件。它同是又是法院的综合协调机构,是组织、协调和保障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承担着决策参谋、督办落实、组织协调、综合管理、服务保障等多项重要职能;是法院的综合信息库,又是法院的形象大使。其工作好与不好对法院的整体工作影响很大。而长期以来,法院办公室工作是沿袭过往而落后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迟滞着法院司法改革的深化推进。因此,如何搞好法院办公室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人民法院司法政务管理改革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当前基层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正、高效、权威的现代司法制度的确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院追求的目标,为此为适应审判工作需要,首先须树立反映现代司法理念的思想认识,也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然后是适应现代司法要求的司法制度、审判格局。但是,我们负责办公室工作的部门,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判工作、服务人民法院的理念还不够强,或多或少存在有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思想状态,导致政令不够通畅,相关政务工作的停滞。为此,必须强化办公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部门职能交叉设置

当前基层法院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沿用着计划经济年代的模式,与上级法院相对应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基层法院自身的职能特点。在人员配备上,基本上是处于官多兵少状态,有些工作不得不聘用临时工作人员完成;在管理层次上,一项工作从院决策机构到落实到具体人,一般要经过二至三个层次,效率不高;在职能上,部门内部之间,与审判部门之间不少地方存在职能交叉,职能模糊现象;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不少部门存在以人定事现象,谁能干就让谁干,不管机构职能,不管任务轻重缓急,造成工作能力强的人累死,干不了事的人闲死,严重地影响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办公室人员相关素质有待提高

人员状况和综合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任务需要,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有差强人意之处。总言之,相关专业人才奇缺。办公室工作需要一批擅长心理学、文化艺术、财务、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但不少法院长期以来上述岗位均由法律专业或其他人员进行轮岗或顶岗,有的法院甚至找不出一名专业人员。而且法院分管领导由于法官职务的特殊性,也同样缺乏相关的文秘、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导致管理工作乏力。

(四)管理制度不配套

虽然说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战斗力。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从目前基层法院落实情况看,尽管大都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是还很不全、不细,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在运行过程中抓得不严、抓得不死、落实乏力,有了问题是临时搭班子、抽人员,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工作上秩序不够,考核标准不严,奖惩不能到位,这使办公室的管理处于一种时紧时松的紊乱状态。

(五)经费保障欠缺,管理难度加大

从近年来的运行管理情况看,基层人民法院日常经费供给和保障机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受制于地方财政体制上的影响,法院的经费保障仍然停留在比较分散的层面上,省及中央财政给予的适当补贴,加大了地方财政的依赖性,法院所需经费拨付有时不能及时到位,使法院后勤政务管理难度大、压力重,一定程度上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的开展。此外,信息化服务和现代化办公水平有待提高,该项工作必须有厚实的资金支持。

(六)缺乏长效激励机制

法院传统管理模式不注重考核和奖惩,过分倚重思想道德教育,忽视物质激励作用,不注重现代考核奖惩机制,往往以民主测评或者领导带有浓厚主观性的年终总结代替客观的考核,优秀与称职差不多,选拔、晋级、奖惩不与业绩挂钩,不能有效调动干警积极性,激发干警的潜力。

二、加强法院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实现办公管理的科学化

(1)规范化。办公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求管理工作按制定的原则、标准去实施。一是会议安排规范化。按格式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将会议安排涉及的各方面元素逐渐按定制模式固定下来,避免重复操作,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二是接待工作规范化。要根据接待对象的级别、来访目的,明确接待规格,制定接待工作规范和接待方案等,以便按章接待。

(2)程序化。

办公管理的程序化,就是把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步骤并固定下来,以后办事就按规定的步骤去做。制定工作程序时注意按工作的先后顺序,把每一个步骤的做法、要求都要规定清楚。

(3)制度化。通过制定岗位责任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二)不断引进专业性高素质行政事务管理人员

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离不开专业性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近年来,对法官职业化强调很多,但对法院行政事务管理人员的专用性讲得比较少,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务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人才,使其变成了一项是什么人都可以干、可有可无的工作,导致办公室队伍庞大,效率低下,并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为此,必须加强专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如从事司法财务工作人员应具备会计师职称,司法秘书工作人员要有较强政策理论水平和文字工作功底,党务人事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党性和公道正派的作风,所有人员都要会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不断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效率和效能,畅通政务管理人员进口和出口,对于不适合岗位的人员要加强培训及时调整岗位,建设一支专业性高素质的政务管理队伍。

(三)加强办公室人员的培训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政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级法院只注重对审判业务性的学习和培训,而很少对法院办公室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导致上下级法院、区域性法院之间在管理上不平衡、不统一和不协调。因此,应当从体制、机制和保障功能上入手,制定与现代审判管理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在纵向和横向上加强管理事务的经验交流和培训,以适应审判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聘用人员的管理,要从多方面入手把好聘入关、用人关和监督关,落实聘用人员责任制,做到规范管理,规范使用。

(四)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管理和强化功能是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两个关键节点。由于人民法院工作的特殊性,光靠行政手段来搞好司法行政管理工作已经不能再适应司法行政改革和审判管理工作的需要,要用行政和经济相结合的手段逐渐变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为此,要以强化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和完善司法办公室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

(1)强化管理措施。要紧密联系法院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台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交流、学习和推广先进的管理做法经验。

(2)处理好管理和服务于审判的关系。必须着力解决好管理和审判效益的关系,既要从强化管理要效益,也要从服务审判工作要效益,要突出管理服务于审判工作这个中心。要正确处理好审判工作与办公室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综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

(3)加强上级法院对基层法院办公室工作的指导监督。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事务性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对下级法院行政性事务进行检查监督,进行上下级法院司法行政管理的联动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整改提高。

办公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一、关于办公室工作的指导思想

办公室工作千头成绪,涉及机关日常事务、政务调研、文秘、档案、信息、宣传、部门创建、后勤服务等,既是忙家、杂家,又是管家。因此,办公室要将服务于全局中心工作和服务于机关基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三大职能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到调研围绕中心转,协调围绕领导转,服务围绕大家转,将办公室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重点

新形势下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五项重点:

1、以加强学习为支点,提高素质。今年是xxx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化进程的关键一年,粮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办公室只有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适应新形势,形成新认识,为粮食经济发展推波助澜。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水平;三是加强本职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始终做到观念不落后,工作不落伍,打好工作的多面手。

2、以深入基层为路径,强化调研。调研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工作牵涉到百姓切身利益,只有不断地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才能为领导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目前,要重点围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命题,从坐在办公室转变为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抓问题,在科学安排,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上,围绕疑点、热点、难点,调研好第一手材料,撰写出更有层次的文章。

3、以捕捉信息为手段,搞好宣传。要以信息为载体,唱响粮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一是要努力培养办公室人员的政治头脑,利用粮食系统的信息网络,把粮食工作的重要情况、突发事件以及领导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及时、准确、客观地提供给领导参考决策。二是要逐步完成统一协同的工作平台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此推动效率、效益的提高。三是要通过信息报送,及时宣传粮食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特色,把粮食部门依法行政、健康向上的形象传递到千家万户,使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更加支持粮食工作。

4、以主动服务为抓手,转变作风。办公室的工作,无论是文稿起草、信息调研、督查催办等政务工作,还是文书档案、会议安排、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事务工作,都是围绕服务这一中心运转的。在为领导服务上,坚持三个标准,即全方位、全过程、高效率,力求办公室的每一位同志都熟悉全局各个阶段的重点、各位领导关注的热点,以及工作中的焦点,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力求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让人无可挑剔。在为群众服务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充分发挥办公室作为领导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人民群众的意愿能够为领导所了解,确保领导的决策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为部门和基层服务上,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满腔热情,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5、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工作。一是要带头严格执行局机关的各项规章、规定,确保机关出台的所有制度在办公室能得到不折不扣地实施。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办公室内部各项制度。特别是在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机关值班、档案管理、机要保密、后勤服务等方面,制定办事程序,使各项工作有规章保障,有制度规范。三是要严格考核,建立激励机制。按照人员责任分工情况,将个人德、能、勤、绩进行量化考核,以充分发挥办公室每一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关于办公室工作的几个关系

办公室工作要重点处理好四个辩证关系:

1、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标准高,要求严,这就要求办公室人员既要成为自身业务的行家,又要具备广博的综合性知识和社会常识。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使自己成为杂家,成为复合型人才。这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一重点,要通过知识的积累、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论功底的日益丰厚,使专与博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统一。

2、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作为党政合署的办事机构,承担党务、精神文明建设及行政事务等工作,部分工作看起来很虚。要锻炼虚事实做的本领,一是要学会运用经济管理的理念和看得见、摸的着的载体,化虚为实,扎实推进。二是要紧紧围绕局党组、局长室的工作实际,求真求实,不搞形式主义,赋予各种党建形式以实实在在的内容。如把思想教育活动与经常性的制度管理、经常性的业务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等,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3、处理好忙与闲的关系。办公室工作像是一条没有弹性的直线,一直绷得很紧。要在工作方法上进行不断创新,做到既忙而不乱,又能在相对轻松时平峰填谷。一是将加强工作的预见性,如每年的年度工作会议等室可以预知的,其它工作就尽量避免和可以预见的工作撞车。二是学会分清主次,要以主要精力干好最重要的工作,用放松大脑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一般性事务。

4、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办公室工作有许多大事急事,都要重视,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但对日常琐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即通常认为的小事,也不能轻视麻痹。因为小事不做,或马虎应付,也会酿成大错,搞出大乱子,对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影响工作大局。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公室工作没有绝对的大事小事之分,大事中有许多小事情不能忽略,小事中有大的责任不能大意,因此,在工作中,要认真研究这一课题,做到瞻前顾后,抓住重点,保证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

四、关于办公室工作的精神状态

办公室工作的任务很重,要求也很高,要以实、细、快、严四个字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办公室的全新形象。

1、实。一定要实实在在。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调查研究要摸实情、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上报信息要以实为本,不搞凭空捏造,无中生有;汇报工作要说真话、实话,不夸夸其谈,不弄虚作假;要真正做到说话让人相信,办事让人放心。要多深入实际,多深入基层,不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入。要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务实而不陷入事务主义,务虚而不陷入形式主义。

2、细。一定要细心细致。办公室工作繁杂,但每一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牵涉到领导的决策。因而,办公室人员一定要细心、小心,不能粗心大意。办文经得起推敲,办会经得起检验,办事经得起核查。我们将通过不断加强修养,陶冶性情,养成办公室人员细心、细心再细心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理论素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

3、快。一定要雷厉风行。工作不能拖泥带水,尽可能快地完成任务。手要写得快,腿要跑得快,脑要动得快。起草文稿要做到领会意图快、写作成文快;督促检查要做到掌握情况快、督促整改快;筹办会议要做到通知联络快、会后清理快;行政后勤要做到日常办事快、应付急事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高效率。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7

第二条  土地管理信访,是人民群众以写信、访问等形式,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的申诉、询问、揭发、批评、建议、表扬等。

土地管理信访工作,是土地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活动。

第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信访权利。

第四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有一名领导分管信访工作,经常阅批人民群众来信,必要时亲自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及时协调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疑难案件。

第五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把信访工作纳入土地管理工作议事日程,做到“机构、人员、工作”三落实。

第六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重视信访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采取措施,提高信访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能力,并为信访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七条  处理、接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应遵循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

第八条  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人员,应报请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信访工作机构和职责

第九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信访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土地管理信访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应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主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信访工作。

乡(镇)土地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信访工作。

第十条  信访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处理、接待本行政区域内人民有关土地管理的来信、来访;

(二)按照职责权限,对交办的信访案件进行查处,对转办的信访事宜,进行检查监督;

(三)配合有关部门处理与土地管理有关的信访案件;

(四)向上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部门反映土地管理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五)开展信访工作研究,组织信访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信访工作人员;

(六)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信访工作制度;

(七)承办上级机关交办的土地管理信访事宜,指导下级土地管理信访工作。

第十一条  信访工作机构处理、接待下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宜:

(一)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纠纷;

(二)违法占地纠纷;

(三)历史遗留土地纠纷;

(四)土地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违法问题;

(五)人民群众对土地管理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表扬;

(六)其他土地管理信访事宜。

第三章  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二条  土地管理部门应当选择政治坚定、作风正派,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人员从事信访工作,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第十三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严守信访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徇私情,依法办事,保持公正廉洁的作风。

第十四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钻研业务,贯彻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认真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第十五条  信访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土地管理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文明办信访,努力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

第四章  来信来访的处理和接待

第十六条  国家土地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管理信访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对下列案件,可以会同有关部门处理。

(一)重要信访案件;

(二)当事人不服下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

(三)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土地管理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

第十七条  地、市、州、盟土地管理部门应积极帮助和具体指导下级土地管理部门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宜。对下列案件,应亲自办理:

(一)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信访案件;

(二)当事人不服下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

(三)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案件。

第十八条  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和乡(镇)土地管理机构负责处理本行政区内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宜,办理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信访案件。

第十九条  信访工作人员接待人民群众来访,对来访人的陈述必须制作笔录;对人民群众来信,必须登记、阅信,提出拟办意见,并建立复信、统计、归档制度,做到件件有着落。

第二十条  土地管理对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应当及时弄清事由,妥善处理;暂时处理不了的,应做好工作,并及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通报,共同采取措施处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和乡(镇)土地管理机构,应当定期阅办、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信访案件。

第二十二条  土地管理部门的各业务单位应当积极支持信访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协商处理、接待有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宜。

第二十三条  土地管理部门处理信访案件涉及其它部门的,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必要时可以协同办案。

政府信访部门处理信访案件涉及土地管理信访的,土地管理部门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土地案件,必要时土地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给予支持。土地管理部门处理重要信访案件,可以依法取得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支持。

第二十五条  土地管理部门立案处理的信访案件,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弄清案情的基础上,依据事实、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处理,上级机关要求立案处理的信访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报送处理结果,并附有关材料。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报送处理结果的,应当向交办案件的上级机关说明情况。

第二十六条  土地管理部门立案处理的信访案件,结案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二)定性准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有当事人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信访案件需要立案处理的,依照《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来访者无理取闹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接受批评教育,纠缠不休影响工作或者妨碍社会秩序的,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8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关系具有两个特征:一、主体特定性,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须均符合法定条件。二是客体限定性,即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权利和义务。从主体方面说,劳动关系存在于下列几方面:一、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与职工、雇工之间;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与聘用工作人员之间;三、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是否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为适格标准,事业单位以是否经人事部门登记为适格标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是否经民政部门登记为适格标准。未经法定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单位或者被依法撤销、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等均不是适格主体,属于非法用人单位。劳动者必须年满16周岁,童工不是适格主体。如果任何一方为不适格主体,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就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不成立。

之所以说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不是劳动关系,是因为用人单位主体不适格,即国办和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批而没有分别经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登记,不具备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主体资格,这就涉及律师事务所的定位和管理体制等复杂问题。

十几年来,我国律师事务所的登记管理机关一直处于错位状态。1993年7月13日天津市司法局提出《关于律师事务所是否参加编制部门事业法人资格登记注册的请示》,司法部根据《律师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司法部关于加强法律服务机构统一管理的请示》的通知的规定,于同年9月2日作出《关于律师事务所不参加编制部门登记注册的批复》。1994年5月26日司法部颁布《律师事务所审批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律师事务所由司法行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国办律师事务所未经人事部门登记,实际上没有取得事业单位主体资格,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没有形成劳动关系,双方的劳动争议难以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解决,只能通过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调解解决。如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不履行调解职责或者调解不成,就会造成矛盾积累。国办律师事务所“脱钩改制”时,许多律师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少数律师申请劳动仲裁和提起诉讼,但受到劳动法律法规保护的人甚少,出现了中国律师能够依法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却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奇特现象。

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即利用非国有资金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1996年中办、国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6]22号),确立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统一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其含义是:由哪一级行政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就由哪一级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司法部制定的《律师事务所登记管理办法》、《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和《合作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均从1997年1月1日实施,规定由司法行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法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其管理体制从起始就不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管理体制。当时中央统一登记政策尚未转化为行政法规,其他行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存在由本行业行政部门自己登记的现象。1998年10月国务院根据中央中央统一登记精神《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规定民政部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有关行政部门是有关行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条例》实施后,许多行业行政部门没有主动放弃自己登记,民政部门的登记管理工作未能全面展开。不久,“法轮功”邪教组织在全国范围内猖獗,社会稳定受到了影响,我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岌待加强。1999年11月中办、国办又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9]34号),主题是打击邪教组织,同时强调各类民间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统一进行民政登记,凡是不进行民政登记的,一律追究负责人的责任。民政部于1999年12月28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民政部第18号令),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劳动、民政、社会中介服务业、法律服务业和其它共十大行业分类进行登记,其中“法律服务业”被明确地列为第九类。民政部办法后,从2000年初至2001年底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复查登记工作开展后,绝大多数行业行政部门放弃了自己登记,我国初步建立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复查登记初期,各地民政部门主动要求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办理民政登记,上海市司法局提出《关于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是否进行民政登记的请示》,司法部根据《律师法》作出《关于律师事务所不进行民政登记的批复》(司复[2000]4号)。至此,我国敢于顶风违背中央统一登记精神的民间组织主要有两类:一是邪教组织,二是法律服务业。

为什么司法部坚持对律师事务所进行登记呢?其依据是《律师法》。以前,我曾认为司法部依法进行登记管理是正确的,问题出在《律师法》身上,因此应当修改《律师法》。经过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因为《律师法》第十九条仅有许可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事务所进行行业的意思,根本没有许可司法行政部门进行登记管理的含义,行业管理和登记管理完全是两回事,司法部在未经《律师法》许可的情况下履行登记管理职权,造成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没有被正确地定位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这正是我国行政许可法立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所在。

《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施行前后各部委均主动清理违背行政许可法的部门规章。司法部原制定的《律师事务所登记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均违背《行政许可法》,2004年6月16日司法部颁布新的《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继续坚持由司法行政部门登记管理,并为实现“规模化”而提高了合伙条件。目前我国律师管理体制不符合党的统一登记政策,不符合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符合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这种“三不符合”管理体制决定了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这是阻碍法律服务业实现规范和拓展的真正障碍。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参照本条例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不属于企业单位、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如果不能被定位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什么资格和权利参加工伤保险?即使参加工伤保险又有什么保障作用呢?劳动者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须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工伤为前提,认定工伤又以用人单位适格为前提,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未经民政部门登记,用人单位不适格,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不予认定为工伤,劳动仲裁委员会依法不予受理,那么必将出现交纳工伤保险费却享受不到工伤保险待遇的现象。

谁说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为劳动关系,谁就没有认识到司法行政部门自己进行登记管理的非法性,没有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和行政法规,不会采取改革和规范措施,掩耳盗铃,弊大于利;谁说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谁就认识到了司法行政部门自行登记的错误性,就会采取改革和规范措施,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法律服务业才能实现规范和拓展,实事求是,利大于弊。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为劳动关系”是根据双方当事人关于双方主体合法的主张。笔者认为,双方当事人主张双方主体合法,其主体不一定合法,法院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审查而不能轻信当事人的主张,这样的判决不足以令人欣慰。相反,如果法院以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未经民部门登记为由,认定用人单位不适格,判决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不是劳动关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使司法部按照中央政策和国务院条例全面改革律师管理体制,那么这样的判决才是一个造福于广大律师、促进依法治国的判决。

目前,我国的法人制度理论比较落后,司法实践工作是在没有正确的法学理论指导下盲目进行的,广大法官、律师和有关行政部门对民办非企业法人熟视无睹,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务院条例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偏差,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笔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关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并亲自到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总结出“法人五类说”法人制度理论。这一法学基础理论有利于指导广大法官、律师和有关行政部门加强和提高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理论认识,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律师事务所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依法治国。

有的人主张中国律师管理体制应当与国际接轨,由行业协会管理。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外国律师由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是其政体和历史等因素所决定的,有其科学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律师管理制度只能根据党的政策保留中国特色,就象我国的婚姻管理制度只能按照党的婚姻政策实行登记形式制而不能实行宗教仪式制或混合制一样。

综上所述,只有按照党的政策建立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行业管理和同级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相分离的“两分离”管理体制,民办律师事务所的合法地位才能得到正式确立,律师与律师事务所之间才能形成合法劳动关系,律师服务业才能实现规范和拓展。否则,民办律师事务所的主体资格就不符合法定要件,由此带来的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难以解决,司法行政部门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都不可能收到规范和拓展的效果。笔者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指导司法部正确地贯彻执行《律师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行政许可法》,废止现行律师事务所登记管理办法和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制定《律师事务所业务管理办法》,按照个体、合伙(二人以上)和法人等三种法定规范形式审批律师事务所,全面改革律师管理体制。

各地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非常欢迎合作、合伙律师事务所办理登记手续,限时服务,非常简单。如果司法行政部门没有作出审批文件,民政部门不予登记;如果撤销审批文件,民政部门就注销登记。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不但丝毫没有削弱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行业的管理权力,反而能够节省司法行政部门的大量人力物力,司法部何乐不为呢?民政部门履行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年检工作,不收年检费,有的律师担心多出一个“婆婆”是没有必要的。

特附诗一首:《律伤》

法律服务市场乱,律师管理体制糟。

政策法规统一登,自行登记并邪教。

用人单位不适格,劳动合同全无效。

仲裁机关不受理,法院判决难意料。

旧人埋怨新人苦,分家打架伴争吵。

律师协会征双费,免为律师讨公道。

规范拓展十六大,偏向规模效果小。

行政许可立法新,合伙门槛再升高。

八千律所虚规范,上歪下斜实乱套。

主管部门夜郎国,争权过度丑自找。

经济损失律师担,政治风险部长挑。

十万律师学阿Q,精神胜利显高傲。

不怕官宦只怕管,泥神过河自难保。

创业激情似火山,心伤泪然谋跳槽。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案件管理;职责;影响;问题

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将“案件管理”单独列为一章作为新增内容编入规则,并在其他章节中对相应涉及到的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随着《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修订,案件管理部门也随之在全国各个检察院予以成立,我院亦成立了案件管理办公室。本文就我院案件管理工作开展后的一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总结分析,望与大家探讨。

一、案件管理办公室职责

案件管理办公室对本院办理的案件实行统一受理、流程监控、案后评查、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综合考评等,对办案期限、办案程序、办案质量等进行管理、监督、预警。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具体有以下职责:

(一)统一受理、登记和移送本院管辖的侦查监督案件、公诉案件。

(二)本院管辖的控告、举报、民事行政申诉、刑事申诉、国家赔偿请求等来信来访,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统一受理后抄送案件管理办公室;立案监督案件由侦查监督部门自决定受理或不受理后持相关审批手续向案件管理办公室登记;本院决定立案办理的职务犯罪侦查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刑事申诉案件、国家赔偿案件,业务部门持相关立案手续及法律文书向案件管理办公室登记。

(三)集中管理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制发的填充式法律文书,重点对涉及人身权利类、财产权利类法律文书的使用进行监管。

(四)对纳入管理的案件的办案程序和办案期限进行跟踪、预警和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办案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或执法规范的,分别情形进行处理。

(五)对涉案款物实行备案监管,会同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对扣押、冻结、保管、处理涉案款物工作进行监管。

(六)对本院业务部门办理的案件组织定期评查;对投诉本院有关业务部门办案质量问题的案件,组织个案评查。

(七)负责案件统计信息的服务、指导与监督,提供案件统计信息查询服务。

(八)负责案件查询、律师和诉讼人接待、阅卷联络等工作。

二、案件管理业务开展带来的影响

自案件管理办公室成立以后,虽然在开展业务之初遇到了各种问题,但随着和侦查机关、人民法院以及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磨合,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并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加强案件流程管理

1、统一受理、移送案件。案件受理、移送是检察机关管辖案件的“进口”和“出口”,严把这两道关口,能有效监督案件的程序合法性,杜绝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进入检察机关,保证从检察机关移送出去的每一件案件不存在程序违法。案件管理办公室受理案件后,首先会就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和案卷材料是否规范、齐备等标准进行初步审查,认为具备受理条件的,接收案卷材料,及时进行登记。对于侦查机关移送的取保候审案件,通过与犯罪嫌疑人联系,核实在案后再行收案。案件办结后,案件管理办公室会对移送的案件材料就案件、法律文书、工作文书等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卷宗是否齐全等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规定的,案件管理办公室即时接收案件材料,移送至侦查机关、人民法院和其他相关单位、部门。同时,案件管理办公室负责统一对外送达法律文书、接收回执和回复意见等。通过统一受理、移送案件,有效控制了案件的进出口,提高了对全院办案情况的掌控能力。

2、分案到人。案件管理办公室提前与各业务部门协商沟通,确定分案原则和分案顺序,受理案件后会将案件直接分派到承办人。当然,各业务部门根据部门办案工作情况,需要调整案件承办人的,经业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也可更换办案人,但须填写《调整分案申请表》并及时通知案件管理办公室。如遇原承办人具有法定回避情形、原承办人违规违纪办案、特殊案件需指定承办人等情况的,必须层报部门主管检察长批准后,通知案件管理办公室对承办人予以调整。由案件管理办公室直接给承办人分案的模式,极大地改善了以往由各部门自行分案的随意性,有效避免出现各承办人办案数量、办理案件类型不均的情况。

3、流程监控。案件管理办公室对本院受理案件的办案流程进行动态监控,对办案期限和强制措施期限等进行预警提示,并制作风险预警通知书。如:提请批准逮捕案件在受理后第六天仍未审结的,向侦查监督部门发出《案件预警通知书》,移送案件在受理后期限届满七日前仍未审结的,向公诉部门发出《案件预警通知书》,督促其尽快结案。每月末对办案情况进行汇总,对逾期未有处理结果的案件,向业务部门发函督促并要求说明理由,业务部门须将相关情况书面向案件管理办公室说明。案件管理办公室对案件办案流程的监督管理,有效杜绝了超期办案情况的发生,确保检察机关办理的每一起案件均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

(二)完善案件质量管理

1、加强日常案件管理。日常工作中,除了对办案期限进行预警提示外,案件审结后,会对业务部门移送的案件审批手续、案卷材料和法律文书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补正;对追捕、不捕理由说明书、补查侦查提纲、检察建议等进行备案登记;对办案系统信息填报情况进行节点检查和监督补录等。这些措施有效地对案件办理过程进行了实时监督,使案件质量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于案件办理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办案质量的提高。

2、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案件评查属于事后考评,虽不如日常监督管理具有实时性,但也是提高案件质量的一种方式。案件评查采取定期抽查、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等方式进行,重点审查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办理程序、案件事实与证据认定、案件定性、法律适用、法律文书、笔录制作、涉案款物处理、风险评估情况以及装卷归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每次评查均组成案件评查工作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案件进行评查,最后根据评查内容形成评查报告,及时发现执法办案中存在的个别性和普遍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过案件评查,帮助业务部门完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法水平。

(三)规范接待服务工作

1、设立专门接待场所。我院在办公面积紧张的情况下仍按要求设立了专门的律师阅卷室,满足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过程中辩护人、诉讼人要求听取意见、阅卷及各类申请的接待工作需求,为办案人员与律师充分沟通创造良好的条件。

2、保障执法规范文明。制定《接待辩护人、诉讼人工作暂行规定》,并将制度上墙,让来访人员了解案件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监督案管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平时接待过程中,案管工作人员坚持以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积极为律师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提供预约、联络和接待等服务。制作《律师接待意见反馈卡》,虚心听取律师对案管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案管工作依法规范运行。

3、监督律师依法执业。依法对阅卷律师身份信息和执业资格进行审核,确保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法律援助公函)等“三证”齐全。要求来访律师认真阅读《辩护人、诉讼人阅卷须知》,填写《辩护人、诉讼人登记表》,并在阅卷后填写《查阅、摘抄和复制案卷材办理情况表》,在为律师创造良好阅卷条件的同时,切实监督律师依法执业。

三、案件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案件管理各项工作正在逐步铺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确实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影响到今后案管工作是否能进一步对检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好职能作用。

1、实现案件管理信息化。借助于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案件管理办公室切实履行对业务部门办理案件的管理、监督、预警等职责,做到对办案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面了解、事前预测、事中矫正和事后督查,不断规范案件质量标准,增强干警的责任意识,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

2、建立案件质量考核机制。探索建立案件质量考核标准,采取自查、抽查、评查等多种形式对各业务部门的案件质量以及围绕办案开展检察工作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办案质量具体指标量化标准,引导办案人员追求案件质量的最优化。同时,推行办案风险评估机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梳理可能影响案件质量的隐患问题,科学设计应对措施,尽可能消除质量隐患。通过逐步完善案件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案件管理监督职能,能有效发现业务部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促进办案质量、效率和执法规范水平的提升,应合理运用案件监督结果,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将监督结果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将案件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直接计入绩效考核结果中。通过案件监督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常态良性互动,对业务部门的工作作出全面综合评价。

人事工作管理办法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监管体制,推进执法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城乡群众饮食安全。

(二)改革目标

通过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委托执法改革,明确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建立起“责任主体明确、资源配置合理、监督机制配套”,覆盖全区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缺位等突出问题,使餐饮服务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实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积极推进改革,加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执法监管力度

(一)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接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委托后,要切实担负起对当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统一领导和协调本地区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等工作。其基本职责是:

1、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活动。

2、制定和落实本行政区域餐饮服务安全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日常监管。

3、受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依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置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4、负责对农村家庭宴席进行备案及监督管理。

5、按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要求,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6、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当地餐饮服务安全信息。

7、完成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1、按照“一专多能、专兼共容”和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内设机构中选配2-4名专(兼)职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

2、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管理。乡镇、街道专(兼)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为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在编公务人员。

3、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行政执法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三)积极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委托行政执法

1、严格依法委托。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行政执法工作实际需要和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依法将可以委托的行政执法职权委托或者部分委托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签订书面委托协议,明确具体执法要求和协助义务。

2、健全运行机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委托后,要依据委托执法的具体事项及权限,对辖区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实施日常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或协助查处违法行为,定期将监督检查情况及相关材料、案件卷宗报送委托机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到乡镇、街道开展执法检查,原则上要通知乡镇、街道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参与;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交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查处;对适用一般程序的案件,委托机关立案后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或协助开展调查取证等部分工作,形成配合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规范委托执法职权,明确委托和被委托双方责任

(一)委托执法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3、《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1号);

4、《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0号);

5、《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98号);

6、《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246号)。

(二)委托执法的权限

行政检查权、违法行为制止权、简易程序行政处罚权、行政许可受理审核权、行政警告权。

(三)委托执法的方式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双方达成一致的具体委托执法事项、权限及范围,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法定代表人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法定代表人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向社会公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定执法程序,使用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许可法律文书,从事委托执法活动。

(四)委托执法的法律责任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辖区受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执法行为负责监督指导,并对委托范围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执法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执法行为有过错的,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法律责任后,可以会同监察机关追究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人员责任并追偿损失;情节严、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受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药品监管执法人员超越委托权限和范围行使行政执法职权或将委托的行政执法职权再委托给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而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自行承担。

(五)罚款收入的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委托,在执法过程中协助收取的行政处罚收入,必须严格执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统一上缴国库,作为镇乡街道非税收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