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市场拓展奖励办法十篇市场拓展奖励办法十篇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1:48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1

一、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结构调整

(一)鼓励完成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中继续加大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区有关部门利用外资的考核力度,并对完成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的单位进行奖励。

1、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完成情况,按区年终工作考核办法进行考核计分。对完成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的部门,在年终千分制工作考核奖励加分中加10分,超额完成指导目标的每超10%加1分,累计奖励加分最高不超过15分;对未完成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的部门,每完成年度目标的10%计1分。

2、对完成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的单位奖励人民币1万元。每超额增加100万美元,增加奖励人民币1万元,此项目奖励总额不超过10万元。重点奖励完成实际到账外资指导目标单位的相关人员。

(二)鼓励引进外商投资大项目。对新引进的外资大项目进行单独奖励。对当年外资注册并到位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万元;对当年注册并到位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0万元。对当年注册并到位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进行奖励。重点奖励引荐人;确属集体引资的,要从奖金中按不低于总额的50%奖励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功人员。

(三)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项目。凡新办一个国家鼓励类的高新技术外商投资项目,且当年到账外资到位100万美元以上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奖励引进外资项目单位的有关人员人民币1万元,每超出100万美元,增加奖励人民币1万元,此项目奖励总额不超过10万元。

(四)鼓励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外商增资扩股。外商投资企业当年每增资200万美元并到位,奖励引进外资项目的企业或单位有关人员人民币1万元,奖励总额不超过5万元。

(五)鼓励企业境外上市。凡企业境外上市且上市资金按期返还的,享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意见》中规定的对上市企业的各项鼓励政策。

二、鼓励开拓国际市场和优化外贸进出口结构

(一)鼓励各镇、街道办事处完成外贸工作目标。按区年终工作考核办法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外贸进出口指导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计分。对完成当年外贸进出口指导目标的镇、街道办事处进行考核奖励。奖励标准为:奖励完成或超额完成当年外贸进出口指导目标的镇、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人民币1万元。

(二)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开拓国际市场。在境外市场考察、境外展览会、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创建企业网站等方面申请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按照商务系统《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进行扶持。

(三)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省、市鼓励商务发展有关政策。在省高新技术产品、陶瓷玻璃、新材料等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内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单位、产品设计、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及进行国际认证、境外注册商标、出口品牌建设、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等方面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

(四)鼓励我区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出口。对骨干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开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所发生的设备购置费给予支持,每个项目最高支持2万元;对当年机电产品出口实现零的突破,且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每个企业最高奖励2万元。

(五)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先进技术及设备、资源性产品进口。对当年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当前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指南》中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资源性产品增长较快的企业,按市有关政策给予奖励。

三、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快境外资源开发和富余产能转移

(一)对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及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指导目标进行考核。对辖区内当年有境外投资或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的镇、街道办事处每有一项在年终千分制工作考核奖励加分中加1分,最多累计不超过3分。

(二)鼓励我区企业赴境外注册公司。对当年新批的富余产能向外转移及境外资源开发类企业在境外发生的前期费用进行补助,每个企业补助人民币2万元。对该类企业在国内银行取得的用于境外项目建设及运营的贷款,国家、省、市将按相关政策给予贴息。

(三)鼓励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支持企业承揽国际工程和对外设计咨询项目;支持境外工程项下外派劳务。对年内完成境外投资或承包劳务营业额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经营者奖励人民币2万元。

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按照《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鼓励政策实施,加快全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五、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继续支持全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按区年终工作考核办法,对各镇、街道办事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导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计分。

(二)支持民生工程建设。对按照《市生猪定点屠宰厂设置规划》要求压减的屠宰厂进行补偿,每压一个点给予最高3万元的补偿;对进行升级改造的定点屠宰厂,按其改造投资额的50%进行奖励,每个最高奖励2万元;对按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的定点屠宰厂给予奖励,对建设大型机械化屠宰企业给予贴息(年屠宰量50万头以上),按其投资额给予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50%贴息,每个企业每年最高贴息10万元;对验收合格的市级以上农超对接项目给予奖励,每个最高奖励2万元;对按标准建设的区域性再生资源分拣加工中心或集散市场项目,每个中心最高奖励10万元;对当年被评为部级商业示范社区的社区,每个最高奖励3万元,对被评定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的社区,每个最高奖励1万元;对开展家政人员培训并安排就业的重点家政服务企业,经验收合格后,每家最高奖励1万元。

(三)支持市场体系建设。对新设立的放心蔬菜专营店、专柜每个最高奖励2万元;对蔬菜配送中心每个最高奖励3万元;对建设或改造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按实际投资额给予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的30%贴息,每个项目最高贴息不超过5万元;对市政府确定的新建农贸市场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2万元;对新建和按标准改造的乡镇中心超市及农村社区超市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1万元。

(四)支持老字号发展。对当年获得“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1万元。

六、考核与政策的兑现

(一)对完成当年商务工作目标的各镇、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的奖励,由区商务局负责考核,经区财政局审核后拨付。奖金用于奖励相应的相关人员。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2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凡本市建筑业企业实现建安产值*亿元以上,且当年实缴税收*万元以上的,给予经营者奖励*万元,并授予其“*市建筑业发展优秀人才”称号,企业命名为建筑业“优秀企业”;实现建安产值*亿元以上,且当年实缴税收*万元以上的,给予经营者奖励20万元,并授予其“*市建筑业发展杰出人才”称号,企业命名为建筑业“骨干企业”;实现建安产值*亿元以上,且当年实缴税收*万元以上的,给予经营者奖励30万元,并授予其“*市建筑业发展功臣”称号,企业命名为建筑业“龙头企业”。在每一年度评选“十佳建筑企业”,由市政府给予表彰。扶持建筑业企业纳税大户。对纳税*万元以上的前5名建筑企业,当年度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本行业平均增长率*%以上部分给予*%的财政扶持,每家的最高扶持额不超过*万元。积极实施“回归”建筑,按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税收征收标准和办法,鼓励我市在外建筑企业和外地建筑企业来我市开具外出经营证。

二、打响“建筑之乡”品牌。为进一步提升*“建筑之乡”的知名度,市建管局要做好“建筑之乡”品牌的推广宣传。*建筑企业获得部级优质工程、科技创新成果等,市政府将安排相应资金,在全国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扩大我市“建筑之乡”知名度。

三、鼓励企业创优夺杯。建筑企业获“鲁班奖”、“国优工程”等部级优质工程,奖励企业20万元;创建“钱江杯”、“白玉兰奖”等省级优质工程,奖励企业15万元;创建“兰花杯”等地市级优质工程,奖励企业2万元。独立设计创部级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奖励设计组10万元、5万元、3万元。获部级工法的,奖励10万元。获部级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奖、QC成果奖的企业,每项奖励5万元。获省级QC成果奖的,每项奖励1万元。凡建筑业企业创建省级“文明工地”、“标化工地”的,每项奖励5万元。激励企业资质升级,凡本市建筑企业专项晋升为特级资质的,奖励企业30万元,晋升为一级资质等级的,奖励企业10万元,晋升为二级资质的,奖励企业5万元。打造诚信建筑业,对评为部级的诚信建筑业企业奖励10万元,省级的奖励5万元,*市级的奖励1万元。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支持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和省实施“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对发展中国家投资贸易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积极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规模。鼓励企业与国外建筑企业集团合作、合资、联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市建管局每年要有计划地在全国重点区域、重点城市举办建筑业推介会,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条件、搞好服务。

五、加强人才培养。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重点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施工工人队伍。引进一批建筑业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涉外建筑经济人才,建立建筑业专门人才库。各建筑企业要建立人才培训基金,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并使用教育经费,税前列支,专款专用。

六、支持建筑业科技创新。对纳入国家和省计划的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开发项目,按规定给予税费优惠。建筑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发生的各项技术开发经费,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按实扣除。对科技自主创新成效显著,获部级奖的企业,每项奖励8万元;获省级奖的企业,每项奖励5万元。鼓励建筑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按照建筑企业资质的要求,对新认定的部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5万元和3万元(不重复奖励)。严格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应用和普及节能材料,加快建筑节能工作步伐。

七、优化金融服务环境。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建筑企业发展,在贷款和出具担保保函等方面,为企业承揽重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对诚实守信、经济效益优、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企业,在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要积极探索工程担保市场的培育和担保体系的建设,为中小建筑企业拓展市场、承接业务开辟融资渠道。要逐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八、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要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把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在联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资产评估、土地、房产、车辆设备等变更费用,实行政策优惠。制定和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对企业的业绩考评,对信誉优良、业绩显著的企业实行适度的激励政策。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3

一、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力争建筑业经济总量在“十一五”基础上翻一番,建筑业总产值达570亿元、增加值突破120亿元;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全市超亿元以上企业达40家,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家企业上市;外向开拓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亿美元,企业多元化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30%以上;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份额达30%;品牌优势进一步巩固,“十二五”期间,新增一级资质以上企业2―3家,二级资质企业6家以上,创“鲁班奖”和国优工程奖1―2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60项。

二、鼓励建筑业企业多做贡献

(二)鼓励我市建筑企业承接工程。切实规范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活动,在本市范围内实行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建设工程项目,凡具备条件的我市施工承包企业优先纳入招标或承包范畴。外地企业在我市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凡由我市施工企业总承包施工或直接发包给我市施工企业的,施工企业承包该项目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奖励给建设单位。

(三)搭建企业回乡纳税的桥梁。本市建筑企业在外地施工回本地缴纳所得税,纳税总额超过1000万元,按所纳税额财政地方留成部分30%奖励;以后年度以上年为基数,所缴纳的税收每增长100万元,财政地方留成返还部分相应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返还税额由市建管局对有关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专项奖励。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现有各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外经外贸、节能减排、人才引进与培训等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项目给予支持。建筑企业在姜首次入库税金达5000万元、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的,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层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原则上企业主要经营者获奖金的50%,管理层其他成员获奖金的50%。

三、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形态。按照扶优扶强、扶专扶精,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原则,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发展,严格控制低等级总承包类企业数量,在全市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比例协调、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鼓励建筑企业向交通、电力、水利、铁路等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和专业领域拓展。积极推广使用智能型、节约型、环保型建筑产品,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提高节能减排能力和低碳建设能力。到2015年,全市建筑产业集中度在70%以上,专业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40%。

(六)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群体。根据企业综合实力,每年评选“建筑业十强企业”,在企业产值、发展速度、上缴税收等方面超额完成市交年度发展指标的,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支持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鼓励我市一级以上重点建筑企业挂钩帮扶中小企业发展,凡帮助帮扶对象当年承建项目合同总额达到2亿元,奖励重点企业5万元,当年承接项目合同总额超过2亿元的,每增加1亿元奖励2万元,通过企业间相互促进、抱团发展,尽快新增一批建筑业知名企业、品牌企业、骨干企业。对建筑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以及被评为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和省建筑业综合实力30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在推荐、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省、部级特殊津贴专家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七)鼓励建筑业企业晋升资质。对总承包企业主项资质成功晋升特级、一级的,分别给予特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对专业承包企业主项资质晋升一级的,给予10万元奖励。

(八)鼓励建筑业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新开拓一个省外市场(以地市级为单位)的企业,当年承接项目合同额达2亿元、3亿元的,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当年承接市外项目单项合同额达3亿元、5亿元的,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企业每完成境外工程施工营业额200万美元奖励2万元,单个企业当年最高奖励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九)改善金融服务环境。各金融机构应积极支持建筑业的发展,根据企业综合实力和信用等级提升情况,同比增加银行授信额度,解决其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探索并逐步推行项目经理人贷款等适合建筑业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提高对项目经理的授信额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鼓励有信誉的企业之间进行信贷联保、互保,破解建筑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大力推进政银企合作,每年举办1―2次建筑业专场融资洽谈及授信签约活动,提高履约率。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委托贷款、信用证、保函等多种形式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十)拓宽建筑业企业融资渠道。参照《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确定的标准,对建筑业企业上市进行奖励,有重点地选择效益好、实力强的优势企业进行上市辅导,鼓励企业尽快上市,提升资本运营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结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补贴有关手续办理等融资费用的50%,补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

(十一)强化建筑业目标管理。加大对镇(区)建筑业发展的考核力度,促进各镇(区)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推动本地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重点企业要带头完成年度下达的建筑业经济指标任务,对年完成施工产值3亿元以上且主要经济指标(施工产值、增加值、工程结算收入)增幅超过全市平均增幅的优先纳入市“建筑业十强企业”评选范围;对年完成施工产值亿元以上且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平均增幅双倍的,优先纳入市“建筑业先进企业”评选范围。

四、强化建筑业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十二)推进建筑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新认定获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主编部级、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部级工法、部级QC成果奖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对获得省级工法的奖励5万元;对获得部级发明专利的每件奖励5万元;对获得部级、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奖的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项目,分别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一次性给予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

(十三)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鼓励建筑行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企业每引进1名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并续用5年以上,市政府给予2万元奖励。加强行业内部有潜力人才的破格培养,对获得部级工程质量奖、部级施工工法和3项以上“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对获得1项省级工法或1项省优工程(或2项地市级优质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施工员可破格申报中级职称。重视抓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建筑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专款专用,确保60%用于企业一线职工培训和企业办学。企业实际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纳税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实施”的原则,从解决农民就业,充实建筑业人力资源出发,在有条件的镇(区)推进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从业技工的政策培训、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建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切实加快全市建筑劳务输出建制化、劳务组织企业化进程。与重点劳务输出地区开展建筑劳务合作,采取订单培养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全市建筑技术操作工人储备不足、企业施工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十四)激励企业创优夺牌。企业独立总承包工程获得“鲁班奖”的奖励50万元,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该工程项目经理在评选省、市劳动模范时优先推荐申报;获得詹天佑奖的奖励25万元;参建工程获得“鲁班奖”的奖励15万元。企业独立总承包工程获得省级优质工程奖的奖励10万元,可授予该工程项目经理“市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称号。凡本市企业在本市所承建的工程获得部级、省级文明工地的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在外地承建的工程获得部级、省级文明工地的分别奖励3万元、1万元。上述奖项奖金奖给项目部不低于50%,奖给项目经理不低于20%,若奖项重复获得的按最高单项奖奖励。

五、建立完善规范诚信的建筑市场

(十五)加强我市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严禁将工程非法转包(挂靠)或违法分包。各镇(区)的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积极推行外来进姜施工企业备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退机制。

(十六)建立全市规范统一的诚信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建筑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信用评定和考核办法。建立建设、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工程检测单位等各类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进一步扩大征信范围,将劳务工程款结算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作为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将诚信建设与招标投标、资质申报、市场稽查、评优评奖相结合,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业主、企业和个人依法予以查处。

六、建筑业激励扶持政策奖励兑现方式

(十七)建筑业企业享受激励扶持政策实行申报制,其申报程序为:申报单位向市建管局提出申请,并附报相关资料,市建管、地税、科技、人社、人行等相关部门负责初审,财政局在其初审的基础上进行结算,并会同市建管局、地税局提出结算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建管局负责各项奖励资金的兑现。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4

一、奖励项目和金额

1、方法创新奖。工作方法受到省局、**市局、当地政府领导表扬且被市局以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介绍或由领导签署意见向系统推广实施的,给予1000-5000元奖励。

2、技术研究奖:各科室(单位)结合质监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科研开发。研发项目经上级有关部门立项,按时完成的,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实用价值,给予1000-10000元奖励。

各科室自行组织、未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或技术改造项目,研究改造成果在相应领域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给予200-5000元奖励。

3、标准研制奖:争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与规程、规范的制、修订任务,并完成标准研制项目,根据标准分类、排名给予参与单位和个人200-5000元奖励。

4、合理建议奖。对本科室(单位)的内部管理、改革发展、技术服务、业务开拓、市场调研、社会合作等方面提出合理的书面建议,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并取得一定实效的,给予200-2000元奖励。

5、项目合作奖:介绍引进国内外著名(合法)的技术机构或认证机构,使单位与其合作的,可视情给予奖励:

(1)介绍国内外机构与本系统技术机构洽谈并取得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如资金入股、本系统技术机构作为其分支机构(挂牌)、认可本系统技术机构的证书报告、授权本系统技术机构开展某项工作等,给予5000元以下奖励。

(2)介绍国内外机构与本系统技术机构洽谈并取得意向性的项目,如人员互培、人员交流、担任本系统技术机构顾问、建立业务介绍关系或某项业务的一次合作等,给予3000元以下奖励。

6、学术论文奖:在省级以上专业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根据发表刊物的影响力、学术论文质量等因素,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800、500元奖励。

为进一步调动技术机构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技术机构创新奖励办法参照《**市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机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详见附件2)实行。

二、评定时间和程序

创新奖励评定每年组织一次,主要是对上年度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时间及程序如下:

1、3月1日-15日,各科室(单位)负责推荐(自荐和组织推荐),填写《创新奖励推荐表》,提供有效的证明和评价材料,并将推荐表和有关材料报评审小组办公室。

2、3月16日-31日,评审小组办公室对材料进行初审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提出评审意见。

3、4月1日—30日,局党委研究,确定创新奖励结果。

创新奖励的奖牌、证书由局统一颁发,奖金原则上由所在单位发放。

三、组织领导

局成立“创新奖励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局领导和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5

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我市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紧紧抓住重塑文化市场主体这一重点,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盘活存量、创新增量,在用好国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出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规模,优化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拓展文化发展空间,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二、我市重点发展以下文化产业门类:动漫网游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发行业、艺术产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中介服务业。各门类具体内容见附件。

三、安排文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重点扶持我市优先鼓励发展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四、对新引进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的大中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或地区总部),凡符合规定条件的,自符合条件之年度起3年内,根据其符合条件年度在厦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情况,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奖励。

五、对新办的从事创意策划与设计、数字娱乐与网络服务、新媒体研发与应用、影视创作与制作、艺术品生产与培训、电子出版、文化会展以及演艺、文化中介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文化企业,自获得第一笔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连续3年,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奖励。

六、对具有厦门特色,已形成一定规模,能起到产业带动效应的商品油画、艺术品制造、钢琴制造培训、影视制作、动漫网游、艺术品交易、商业演出等重点文化项目和闽台特色文化产业项目,2年内给予100%项目贷款贴息支持(每年贴息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七、鼓励申报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被国家部委评定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文化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八、加大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所需资金纳入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盘子统筹安排。

九、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为厦门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对经批准的贷款担保项目发生的代偿损失,参照我市中小企业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给予担保机构补贴;鼓励和引导风险投资资金投入成长性好的文化企业或文化产业项目。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申请通过国内外证券交易市场尤其是创业板上市;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开展文化企业著作权的财产权和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试点;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和从事本文所列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企业,可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能增加就业的文化自主创新产品或服务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优先安排、重点支持。

十、把文化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凡属本市预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鼓励采购我市自主创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十一、鼓励文化企业积极拓展境内外市场。对文化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展会发生的展位费、运输费、宣传推介费等,可按照厦门市政府已下发的有关开拓国内市场资金和开拓海外市场资金使用办法(厦府办〔20*〕307号、厦府办〔20*〕29号文)给予补贴。

十二、本市对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文化企业实行认定制度。从2009年起,每年认定一批,经认定后,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并实行动态管理。认定办法和优惠政策另行制订。

十三、鼓励盘活存量房地产资源,用于文化产业经营。积极支持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原产权单位,在暂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权人前提下,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属于本市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门类的文化企业,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出租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属于本市重点发展文化产业门类的文化企业的,按《关于厦门市土地收益金和房屋转租收益金征收政策的调整意见的通知》(厦府办〔20*〕103号)征收土地收益金。凡符合国家规定以及本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布局的,3年内免收土地收益金。

十四、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支持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及服务参加部级文化品牌的评比。凡被授予部级称号的给予相应奖励。保护和扩大本市文化产业著名商标,定期编制和全市文化产业著名商标名录。

十五、加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机制,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十六、本政策意见自颁布之日起实行。国家和福建省有新的政策出台时,从其规定。

附件:厦门市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

附件

厦门市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

一、动画、漫画和网络游戏业

㈠动画影视片、漫画的创作、生产和出版;

㈡网络游戏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

㈢动画、漫画和网络游戏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

㈣动画、漫画和网络游戏人才的培训及开发;

㈤动画、漫画和网络游戏产品(包含衍生产品)知识产权的交易。

二、广播影视业

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

㈡电视剧制作发行;

㈢电影(含农村电影)发行(省内)、放映。

三、新闻出版发行业

㈠新闻出版;

㈡书、报、刊批发(含省内连锁经营)及零售;

㈢音像制作及出版;

㈣电子出版物批发及零售(含连锁经营);

㈤互联网出版;

㈥版权服务(版权贸易服务);

㈦出版物总发行;

㈧全国性出版连锁经营;

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资企业从事图书、报刊分销;

㈩音像制品批发、连锁、零售、出租。

四、艺术产业

㈠油画产业;

㈡漆线雕产业;

㈢磨漆画产业;

㈣玛瑙产业;

㈤石艺产业;

㈥文物艺术品拍卖业;

㈦钢琴生产与培训。

五、文化会展业

㈠展会策划;

㈡布展设计;

㈢展务外包。

六、文化中介服务业

㈠经纪服务:演艺、影视、文物、非物质遗产、拍卖、文体活动等各类中介经纪服务;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6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96家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万从业人员。20*年,全市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5亿元,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8.5亿元,实现税收1.85亿元,建筑农民工从外地带回工资近5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建筑业十强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建筑业在体制、机制、规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存有明显差距。各级各部门、各建筑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全市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大市场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素质,实现全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建筑业产业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以上;企业外出施工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65%以上。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步伐,增强建筑业发展活力

(一)努力做大做强建筑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股份制、民营化、集团化为方向,支持民营资本受让国有和集体产权,鼓励股权适度集中,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在联合、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的资产评估、土地、房产、车船等变更费用,实行规费减免政策。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实行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办法,争取在3年内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级资质企业1家以上,一级资质企业5家以上,培育出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企业。重点支持我市现有专业承包企业(钢结构、幕墙、装饰装修、防腐保温、防水等专业公司)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努力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大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建筑业技术进步要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广泛推广应用建设部十项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要大力发展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建筑,鼓励采用环保和节能建筑材料,禁止使用淘汰产品。要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提高工业化生产比重和施工机械化水平,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快发展劳务分包企业。要加快调整全行业建筑队伍组织结构,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鼓励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分离富余职工,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鼓励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劳务分包企业从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合法分包劳务作业工程时,其营业税由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代扣代缴,劳务分包企业应持完税证明向税务机关申请营业税抵免。

四、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管理

(一)加快实施人才战略。要积极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我市辖区内的院校要适应建筑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大力培养高级技工人才。要建立建筑业人才库,培养和引进一批建筑业经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涉外建筑经济人才。各建筑业企业要建立人才培训基金,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专款专用,确保企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对项目经理(建造师)的管理,努力培育和造就一批优秀的项目部和项目经理(建造师)。

(二)加大职称改革力度。建筑业企业中无相应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我市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专业人员,人事、劳动部门会同建工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采取适当方式考核评估后,根据其实际水平直接评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优先推荐申报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积极开展各种学历教育,创造条件鼓励建筑业企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五、大力实施“外出兴业”战略

“外出兴业”是我市建筑业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做大做强建筑业的必由之路。要围绕“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以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为手段,积极开拓外埠市场。采取跨产业、跨行业联合,加快资源的整合,形成集中优势力量,尽快实现成建制、大规模外出施工、劳务输出的新局面。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企业外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强对外出施工队伍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在为外出企业提供资信证明、协调关系、培训人员方面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要建立建筑业企业“外出兴业”激励政策,对外出施工业绩突出的企业,在评先树优和资质升级、增项时优先考虑,并利用好招标投标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外出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让外出施工企业得到实惠。

六、加大建筑市场监管力度,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

(一)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严格实施招标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施工合同备案、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评标行为。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注重对企业的业绩考评,对信誉优良、业绩显著的企业给予适度的激励政策。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鉴证失信、违法劳务分包、非法劳动用工等行为,积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以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为总抓手,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和加强工程监理,改革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和巡查,对工程质量隐患和通病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鼓励企业多创“*班奖”、“泰山杯”等精品优质工程。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管理,在工程概算中计提安全生产相关费用,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和考核体系。改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建立安全防护用具及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的督导检查,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严格依法查处,鼓励企业争创省市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四)整顿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加强装饰市场监管,逐步实行装饰产品市场准入和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制度,提升装饰行业“工厂化”、“集成化”生产水平。推行装饰工程质量监督、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法查处装修过程中破坏结构安全和使用有毒有害装饰材料的行为,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规范家庭装修市场秩序,培育发展家庭装修有形市场和装饰产品超市,推行家庭装修“一条龙”服务。严格家庭装修企业管理,对无资质承揽家庭装修工程的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五)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费率的测算与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枣庄市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全面清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起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维护建筑业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逐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和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止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全市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筑业主管部门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改、经贸、外经贸、财政、税务、金融、物价、工商、国土资源、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制订支持建筑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建筑业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建筑业“树品牌、拓市场、扩影响”打好基础。

(二)改善金融服务环境。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贷款和出具担保函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承揽重大项目提供方便。对诚实守信、经济效益优、还贷能力强的建筑业企业,应适当增加授信额度,解决其合理的信贷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工程担保市场和担保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机构通过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组建专业担保公司,为中小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场、承接业务拓宽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转变职能。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明确审批责任,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利有制约,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定期调度、考评各镇街、各建筑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分析、解决,推动全市建筑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八、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奖励政策

(一)对“夺杯创优”企业的奖励。凡滕州市建筑业企业独立承包创“*班奖”、“国优工程”奖的项目,奖励施工企业10万元;独立设计创部级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奖励设计企业5万元、3万元、1万元;获部级工法的,奖励企业3万元;获部级科技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奖、QC成果奖的,奖励施工企业3万元;独立承包创省级优质工程(如泰山杯)、省级安全文明示范(样板)工地的项目,奖励施工企业2万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励企业1万元;同一工程获得同一性质、不同级别奖项的,按最高级别奖励。

(二)对资质升级企业的奖励。对一级建筑业企业升级为特级建筑业企业的,奖励10万元。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7

为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扩大对外贸易总量,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推进城市转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为工作重点,以产业区域聚集、产业链延伸拓展为基础,大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坚持“四抓一突破”的外贸工作方针,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提高外贸运行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我市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推动“幸福新”建设。

(二)发展目标(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亿美元以上;出口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地产品出口额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0%以上;出口品牌建设加快推进,自主品牌数量显著增加,部级国际知名品牌和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突破,省级国际知名品牌达到10个以上;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更加完善,外贸发展环境更加优良。

二、实施外贸“四大工程”,促进出口突破发展

(一)抓出口基地建设工程,促进出口产业聚集化、集群化发展。

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培育,建设一批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巩固现有出口产业基础,以各类出口基地为核心,依托产业聚集区、开发区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扶持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基地集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建设完善基地内研发设计、试验检测、展示培训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结合产业上下游情况,为实施外贸产业招商和链条式招商“筑好巢,铺好路”。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纺织服装、机床机械、煤化工、农副产品、锂电新能源、新型建材、水处理产品、玩具出口产品基地,基地产品出口额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

(二)抓品牌建设工程,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到“十二五”末,培育一批部级和省级、具有较高知名度和龙头带动作用的国际知名品牌。

1.加快境外商标注册,做好国际认证工作。推进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工作。尚未注册境外商标的出口企业要加快注册步伐,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要扩大注册国别、增加注册类别。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更多企业获得国际市场质量许可和认证。建立品牌信息数据库系统,掌握出口企业境内外商标注册情况,提供商标注册、使用、防范等多种信息服务。

2.加快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优先推荐品牌企业申报各级出口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技术研发项目。

3.建立品牌推广体系,扩大品牌产品出口。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加大对国际知名品牌的宣传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国内外媒体投放宣传广告,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加强品牌展示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支持重点企业在主要展会上设立品牌展位。引导品牌企业深度开发国际市场,促进品牌产品销售。

(三)抓市场开拓工程,优化出口市场结构。

1.深度开拓出口市场。充分发挥各类出口基地的整体优势和国际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巩固并深度挖掘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印度和中东新兴市场。到“十二五”末,全市贸易额1亿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到5个以上,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

2.搭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平台。继续开展“百展市场开拓年”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展览交易平台作用,推动更多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境内外展会。支持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并购等多种途径在境外设立国际贸易网络,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加快推进外贸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工作,鼓励企业开展网上进出口贸易。

(四)抓大企业培育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精心培植大型骨干进出口企业,切实做到“扶优支强”。在资金、服务、贸易便利化等各方面向骨干企业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市培植3至5家年进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外贸企业,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形成出口产业集群。拓展外贸领域,千方百计吸引大的国内外大型外贸流通企业、跨国公司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和销售中心来投资,以大外贸企业迅速拉动我市进出口总量的扩大。加大外向型大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外向型大型制造业企业落户。

三、鼓励和支持政策

(一)市级外经贸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向支持外贸转型升级倾斜,优先扶持出口基地建设、国际市场开拓、国际知名品牌培育、贸易领域的拓展以及外贸人才培训等。

(二)对出口基地和重点企业,优先赋予重要商品进出口配额和经营资质,优先使用国家和省、市对外贸易促进资金,优先安排“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展位,优先支持开展网上国际贸易。对机电产品、高新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和加工贸易等产品的出口,给予企业出口信用担保、出口退税、出口结汇、口岸通关和信息服务等全方位支持。对流通型外贸企业,进出口数额达到一定规模的,在出口信用担保、流动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按新增出口数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

(三)市政府对超额完成年度外贸进出口任务的区(市)和拉动我市进出口总量作用巨大的生产型、流通型企业给予奖励。

上述各类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四、优化外贸公共服务

(一)加强外贸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研究协调解决涉及全市外贸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外贸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突出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机制,实行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

(二)全面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信贸、检贸、税贸、关贸、银贸“五个对接”活动,强化部门合作,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提高检验检疫效率,简化外汇核销手续,在投保、报检、通关、退税、融资等方面为外经贸企业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8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市、县人事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事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胆探索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路子,努力将我县人事人才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垫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

⒈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在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服务对象评议的机制,细化并出台新的考核实施办法,加大平日考核力度,建立考核结果公示制,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以考核促进公务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⒉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长效机制。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结构、提高素质的目标,向县委县政府报请《公务员轮岗交流实施办法》,定期开展轮岗交流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从而建立公务员轮岗交流长效机制。

⒊进一步规范行政性表彰工作。要按市—号文件和垫府发[]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县的行政奖励表彰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奖励制度,改变以往重奖励、轻活动的倾向,从评选的公示要求、奖励方式、表彰后的事迹宣传学习等方面,引导强化活动本身,充分发挥行政奖励的激励作用,维护行政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⒋强化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人事争议仲裁作为人事执法的一个重头戏,要加大工作力度,规范办案程序,切实提高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量,保障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此来平息事态、减少、维护社会稳定。

⒌进一步完善企业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继续做好企业干部的教育、稳定、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政策规定的有关待遇,做到了政策配套,措施到位。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⒈继续开展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结合事业单位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拟订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指导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年在县医院等少数几个经营性事业单位中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行打基础。

⒉全面推行职员制。要根据已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尽快拟出推行职员制的方案报请县政府审定,争取××年全面推行。

⒊规范事业单位进口。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坚持“几进必考”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引进专业对口的人才。

⒋拓宽用人视野,公开选拔事业单位负责人。××年,争取拿出—个事业单位正副职领导岗位用于面向公开选拔,以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⒌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强化岗位聘任、全面推行评聘分离,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通过构建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评价机制,改进完善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逐步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约束激励机制。要结合垫江实际,制定我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办法,突出抓好教育、卫生等行业的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考核登记制度。

(三)加大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力度,规范各种考试,严肃考风考纪

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要按“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抓好政治理论、知识更新培训。同时,要强化了课程的合理设置和监督机制,注重提高培训质量,使培训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⒉规范各种考试、严肃考风考纪。要在《重庆市人事考试守则》的框架内,出台我县人事考试操作实施细则,尤其是要细化关于考试违规处理的实施细则。通过扎实工作,保住垫江“人事考试”品牌。

(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搞好人才服务

⒈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要在引进人才的原则、条件、范围、程序、优惠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引进的具体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力争多引进一些垫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⒉创新人事制度,完善人事功能。要认真实施《重庆市人事暂行规定》,加快人事工作的拓展步伐,扩张人事的范围,在为个人办理人事的同时,要为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搞好集体人事。要充实人事的内容,实实在在地为被单位或被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人才服务。

⒊抓好人才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要严格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功能,认真做好人事、职称评审、转正定级等服务,拓展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抓好人才市场的信息化进程,要加强同县内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主动上门服务。同时,加强同市内外人才市场的联系,互通信息,拓宽引进和输出人才空间。

(五)统筹协调,促进其他人事工作全面发展

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事人才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要在××年考核细则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措施。

⒉加大奖金、津补贴发放的规范力度。要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奖金、津补贴发放工作。

⒊努力搞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的编制工作。抽调得力人员,组成工作小组,通过对我县人才队伍现状、人才结构、人才需求等问题的调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的“十一·五”人才规划。

⒋搞好两个调研。一是有关人员包括非监察对象受处分后,在工职、工资上如何处理的问题;二是乡镇专业技术在职称评审时,如何处理其不在岗的问题。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9

信息服务与软件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电信运营业、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业等4个门类。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为切实加快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逐步构建结构合理、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我市通信业、软件业,集成电路设计、数字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两大、两优、两新”产业的现有优势,加快形成各自完整的产业链,全面推动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

逐步建立完善对政府部门宏观经济决策进行支持的政府信息服务体系;面向工业、农业、金融、商贸旅游、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组成要素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以方便人民生活、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为目标的公众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为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集成、运行、维护提供支持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信息改革、立法和标准化体系;信息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等。

加快统计、考核体系建设,确保信息服务与软件业成为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二、加快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的电信运营业

从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发展需求出发,不断完善信息传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和培育代表未来宽带接入方向的无线宽带、光纤到户(FttH)和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全面提升信息传输能力。

推动互联网本地交换平台的建设,有效推进数字电视与FttH的良性互动,大力拓展网络与数字等增值服务业。

加强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积极推进通信管网集约化建设,加强城域网、驻地网和无线基站管理,引导运营企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互联互通、有序竞争。

三、继续发展软件与系统集成服务业

积极促进软件服务企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培育提供优质服务。

大力扶持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的开发,重点支持与数字信息家电相配套、与传统产品设备相关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及系统,大力发展网络并行计算机技术及产品、网络协同技术及产品、网管软件、中间件产品、基于网间互联协议(ip)的各种网络应用服务软件和兼容多信息源具有独立性、共享性、安全性、开发性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加密、数字签名、存取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软件和产品。

鼓励技术创新,设立软件工程中心、测试中心和认证中心,鼓励软件企业推广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型(Cmmi)等的国际认证。大力推进对外技术合作与软件出口。

四、积极发展以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业为主的信息内容服务业

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和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和再利用。抓紧研究制订《*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鼓励企业把信息内容服务发展重点放在开辟新市场上,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消费者生产和提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高效优质的信息内容产品及信息内容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信息内容服务品牌。充分利用数字电视模转数整体平移的契机,使*市成为全国第一个三网融合的城市。积极发展宽带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包括iptV)、网络娱乐、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增值服务业务,充分利用宽带网络资源和下一代通讯协议(ipv6),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建设。

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

鼓励、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通过重组、兼并、收购等,实现资本优化,拓展服务领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推进项目咨询、监理、安全评测、培训等工作,以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为突破口,积极推行业务外包和项目代建制,促进软件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商贸旅游、金融等行业的紧密合作,创新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努力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市场。

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商贸企业电子购物和物流配送体系,推广智能卡和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的应用,加快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和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六、创新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发展体制和机制

———稳步推进政府信息服务机构改革,逐步将其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的市场化运作,促使其尽快成为专业信息服务的“领头雁”和行业的中坚力量。———政府部门要从丰富政府信息资源、加快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采集信息的做法,在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作用的同时,积极尝试通过选购等方式进行若干待定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大力支持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与政府联系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

———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和信息制度,发挥信息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和品牌。

七、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尽快形成适合行业特点、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行业监管办法。

———加快建立为信息服务与软件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将其信息化机构分离出来成立专业信息服务公司,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应优先给予支持。

———改变服务行业中的垄断性产业组织结构,将行政性的市场准入管制转变为社会性管制和禁令性管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开展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企业的备案工作,经备案的企业优先享受“信息港”企业和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化、企业信息化、人才引进培育等各项扶持政策。

———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有关部门要简化报批手续,其中报批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行核准制。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扶持政策时,区属企业与市属企业同等待遇;各城区的科技经济园区、*经济开发区内的市属软件企业,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参照省级(区外)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关财政扶持政策。

———凡在市区实行属地纳税、税务信用为a级、当年对地方财政贡献超过500万元的独立纳税软件企业,在市区投资发展的,市、区政府要根据企业的贡献情况,按财政收入级次,对其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分别给予一定的支持。属”两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的,在原资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按实际完成投资额增加2个百分点的财政资助。

———通过有选择地扶持软件产业和数据库服务业,带动整个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软件企业的本土化优势,加强对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研究,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企业的奖励力度。

———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培训,构建信息人才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满足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的留学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杭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究开发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对进入企业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博士后(含国内培养的),每人给予科研补助经费5万元。

———切实加快统计指标和考核体系建设,定期分析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效组织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联合攻关,及时解决阻碍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促进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列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八、切实加大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支持力度

切实加大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用好用足现有财政资金和扶持政策,并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新增资金用于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的奖励和扶持。

———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生产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经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给予3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有关部门每年对给予资助的中心进行考评,考评优秀的,优先推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并予以奖励;考评、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其市级技术中心、研发中心资格。

———支持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可申请专项资金资助。鼓励企业实行网上技术市场的难题招标,实施的项目可申请网上技术市场科技专项资金资助。———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企业信息化培训和提供技术支撑、咨询、监理等方面的服务。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绩效显著的项目和在全市推广应用信息化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中介服务机构的奖励。

———支持、鼓励信息服务与软件企业发展。主要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共性建设项目以及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扶持为信息服务与软件业提供支持的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扶持软件出口及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建立软件质量保证体系和有利于实现软件工程化、标准化的项目;扶持信息服务与软件业教育培训及基地建设,尤其是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

———对列入国家软件百强的软件或系统集成企业且通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登记的,给予适当奖励,引导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对通过“双软认定”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给予适当奖励,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业示范企业根据企业贡献给予奖励,扶持示范企业、示范工程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

———对网络游戏软件项目给予适当扶持,鼓励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项目和游戏运营服务网络建设,扶持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新兴产业的发展。

———引导民营经济拓展信息服务市场,鼓励企事业单位信息化机构面向社会开拓市场,提供专业信息服务。———对通过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Cmmi)等国际、国内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激励信息服务企业贯彻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国际认证体系;

———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与国际知名企业成功开展技术合作和承接国外业务的信息服务与软件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以上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信息办会同市财政局、科技局、经委、人事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九、切实加强对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领导

市场拓展奖励办法篇10

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强工业、兴三产、优环境、促民生”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市,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根据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生态可持续产业和惠民、朝阳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也是兰溪“兴三产”的重要内容。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市第三产业的重点来抓,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2、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旅游产业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按照省委提出的“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整合旅游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完善旅游功能,以“人文兰溪、山水兰溪、休闲兰溪”为主要特色,打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促进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工作目标:到2012年,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15亿元以上,相当于全市GDp的8%以上,新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家、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争创省旅游经济强市。

三、加强旅游规划工作,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

4、科学修编《兰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保护、开发、利用并重,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的要求,有效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发展、旅游设施建设与历史名人资源开发相协调。发改、建设、规划、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务、文化等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旅游发展的要求,重视旅游功能配套。加大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力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强化旅游政策配套,大力扶持旅游业发展

5、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全市旅游项目包装、旅游线路整合、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行业管理、旅游规划修编、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人才培训及旅游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奖励或补助。

6、鼓励旅游景区提升品位。对新评定为国家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新评定为省级、部级风景名胜区的,分别给予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7、鼓励旅游企业上等级。对新评定为四星、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对评为“浙江省五十强旅行社”的,给予5万元的奖励。

8、鼓励旅行社做大地接量。年引进市外来兰住宿游客达2000—4000人·天的,奖励每人·天2元;年引进4000—8000人·天的,奖励每人·天4元;8000人以上的,奖励每人·天6元。

9、加快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建设。对评为省级旅游强镇的,给予8万元奖励;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的,给予3万元奖励。

10、鼓励开发具有兰溪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对率先开发具有兰溪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视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对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协会)主办的旅游商品评比中获得部级金质奖、银质奖(省级金质奖)、铜质奖(省级银质奖)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奖励。

11、旅游宾馆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企业同价。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12、构建多元化旅游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广泛吸引市内外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依法对旅游景区(点)经营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实行公开招标,以加快景区的发展。鼓励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投向旅游业,对工业企业投资旅游业的,在税收、用地等政策上实行一事一议。

13、大力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对新列入市级以上(含市级)旅游重点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在用地指标、基础配套、项目贷款、项目审批等方面予以扶持。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旅游项目,在用地、融资等政策方面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六、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

14、强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充分利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打造兰溪旅游品牌。精心制作旅游宣传专题片,通过对全市旅游形象的整体设计、策划和包装,搭建高水平的旅游宣传平台,实现旅游资源与客源市场的有效对接。

15、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每年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宣传促销经费。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展会、节庆、网络等多种手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宣传促销新机制。各旅游企业要强化整体营销意识,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产品展示会、交易会等。

七、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6、加强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兰溪市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研究涉及旅游业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旅游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关部门及镇乡、街道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意义,将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旅游镇乡、街道要建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

17、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旅游企业改革力度,推动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鼓励旅游企业组建旅游集团。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星级饭店向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