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论述社会安全十篇论述社会安全十篇

论述社会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9:21

论述社会安全篇1

2021年7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作出了重要讲话,的讲话总揽全局、视野宏阔,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生动绘就了我们党历经百年风华正茂的恢弘史诗,郑重表达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庄严宣誓,充分彰显了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的政治品格,鲜明发出了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时代感召力和实践指引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从党的百年历史中坚守初心使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披荆斩棘、担当作为。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重要论述,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坚决维护核心、追随核心、捍卫核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心决心。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重要论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切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论述,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认真履行党管武装责任,切实推动强军思想落地生根。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国家对外方针,切实服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胸怀“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精神。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论述,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切实凝聚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强大合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论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公安机关工作实际,以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要践行执法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公安铁军。

论述社会安全篇2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计划(2019.9.20---2019.11.29)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领学人参考书目2019年9月20日15:30---17:30讲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纲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2019年9月27日15:30---17:30纲要--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2019年10月11日15:30---17:30纲要--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员自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纲要--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摘编--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四、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9年10月18日9:00---11:00纲要--七、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五、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六、坚持人民为中心2019年10月25日15:30---17:30纲要--九、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七、勇于自我革命 2019年11月1日9:30---11:30纲要--十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十二、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党员自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八、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11月8日15:30---17:30纲要--十三、建设美丽中国十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九、加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019年11月15日9:30---11:30纲要--十五、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十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员自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十、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2019年11月22日15:30---17:30纲要--十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八、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员集中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2019年11月29日15:30---17:30纲要--十九、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员集中学习**

论述社会安全篇3

党的提出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重大战略任务,刚刚通过的《疫苗管理法》中,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疫苗管理、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药品检验工作、保障公众健康、维护药品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具体到我们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确保药检事业沿着指引方向前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药检部门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迫切需要,是奋力开创药检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结合我所实际,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守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初心,承担为民谋利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要深入到药品监管的最前沿、深入到药品质量问题的核心地带,把检验数据做准确。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深化对总书记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贯彻落实,把深入解读、深刻理解、深远谋划、深度落实作为自己的工作常态和行动自觉,学深学透、思深悟透,加深对总书记关于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解和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药品安全作为最大责任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努力消除威胁群众身体健康的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故的根本底线,竭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药品安全保障,不断推动广东药检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药品安全的满意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药品安全工作,将药品安全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药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关于药品安全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这一系列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提出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等重大战略任务,刚刚通过的《疫苗管理法》中,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疫苗管理、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药品检验工作、保障公众健康、维护药品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具体到我们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确保药检事业沿着指引方向前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药检部门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迫切需要,是奋力开创药检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论述社会安全篇4

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宪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所形成的各类制度的总和。十八大报告同时将科学发展观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规定国家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以及国家指导思想是宪法的重要功能。国家通过1999年修宪,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载人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发展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家则采取提出一个、成熟一个、载人一个的方法,先后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人宪法,而对于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却没有明确和专门的表述。为了完整体现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有必要在宪法中将科学发展观明确为国家指导思想,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个整体人宪。具体建议如下:

1.建议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第3句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修改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建议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第4句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下

二、将五位一体建设的有关内容载入宪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上述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集中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精髓,也体现了我们党在国家建设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与现行《宪法》相比,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决定》对五位一体建设都有创新性的表述,集中体现为在建设内容层面增加了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述,在建设目标层面增加了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表述。对这一变化,现行《宪法》应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五位一体建设的上述内容载人宪法,以明确国家建设目标。

因此,建议修改《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的后半句,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后的内容修改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完善关于经济体制的规定,进一步发挥宪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规范与确认作用

《决定》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其中一些提法发展了现行《宪法》的规定。为了进一步发挥《宪法》对于经济体制的规范与确认作用,有必要系统整理《决定》对经济制度的新表述,并根据这些新表述,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具体而言:

1.对市场经济作用的表述。《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现行《宪法》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没有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作出明确规定,因而建议修改《宪法》第15条第2款,将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修改为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表述。《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现行《宪法》第6条第2款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规定没有体现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将其修改为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建议将《宪法》第11条第2款进一步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依法享有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权利,履行平等的义务。

为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根据《决定》精神,建议在《宪法》第12条后增加一款: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3.对农村经济制度的表述。《决定》对农村经济制度提出了重大改革措施,为保证农村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本稳定,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必要根据这些新表述对现行宪法有关农村经济制度的规定进行修改。建议在《宪法》第8条第1款前增加一款: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四、增加公民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体系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是改革的目的,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宪法作为社会的调整器,将人民各项权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转化为公民基本权利,并通过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来维护人民利益。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具有现实性,这一方面是指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我国现阶段有实现条件的基本权利,国家和社会通过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可有效促进这些权利的实现;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宪法》应随时代和公民对基本权利需求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权利内容。

在《宪法》中增加新的权利是一件必须要慎重的事情,需要结合党的政策、人民需求和权利自身的现实性来综合确定。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决定》精神,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目前可以增加的权利种类主要集中在环境权。因此,建议在《宪法》中确认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将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规定是我国《宪法》的一大特色,目前这样的规定有劳动和受教育两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展开和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环境需求的不断增强,有必要在《宪法》第26条确认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建议在第26条后增加一条,表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五、增加国家安全委员会一节,确认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宪法地位

《决定》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实施状况,目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按照党的机构进行设置,由于这一机构在国家层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需要在国家宪法体制中予以明确。因此,可以借鉴中央军事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设置模式,既设立党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在宪法中规定国家层面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为我国的宪法机构。具体可以采取在第三章国家机构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增加一节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国家安全委员会进行具体的规定。具体规定的表述如下:

第五节国家安全委员会

第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决策机关。

国家安全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主席,

副主席若干人,

常务委员若干人,

委员若干人。

国家安全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国家安全委员会每届任期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第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的战略和政策;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国家安全法律的建议;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六、增加司法制度的授权性和原则性表述,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宪法依据

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决定》提出: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这些都对现行《宪法》规定的司法制度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因而需要对现行《宪法》有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规定进行修改。

由于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很多具体制度安排尚需通过实践加以试验与检验,因而现行《宪法》不宜确定某一特定的具体方案,但应增加授权性和原则性表述,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宪法依据。具体而言:

1.有关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问题。区别审判权独立和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独立和独立行使检察权,慎重使用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司法独立,根据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表述方式修改《宪法》第126条和第131条。第126条可以修改为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第131条相应地可以修改为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删除两个条款中的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2.有关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的问题。《决定》提出了若干司法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对于确保司法公正、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对于如何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试验。所以现行《宪法》系统地规定司法管理体制的时机并不成熟,因而对于改革司法管理体制的问题,宜采取授权性和原则性的表述。具体建议如下:

将《宪法》第127条修改为:人民法院按如下原则设置:(一)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高级人民法院;(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法律,以适当方式设立各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四)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将《宪法》第132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按如下原则设置:(一)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人民检察院;(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法律,以适当方式设立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四)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同时,建议将《宪法》第101条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上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议,任免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院长、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出或者罢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须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至于具体的司法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可以在成熟后由《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加以详细规定。

七、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两岸关系的定位,修改宪法序宫中关于台海问厄的衰述

论述社会安全篇5

首先介绍述职报告的定义。根据国家有关公文写作的规定,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公文,属于报告的一种,又与总结和讲话稿相似。

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特点

(一)个人性。安全生产工作述职报告是积极安全生产责任人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回顾,按照上级规定在一定时间进行,要从安全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本岗位,或所管理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有职责。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了经验和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事实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理性很强,其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必须进行“扬弃”,即必须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继承性,就是要继承发扬以前工作中好作风、好的方法,去掉不好的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才会有进步。策略性也是规律性的一个方面。策略即今后工作计划,是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

(三)通俗性和专业性。安全工作既面向群众,又必须有相当的专业性、学术性,因此要在保持相当的专业性的同时,又不失通俗性内容要尽可能明晰准确,结构是格式化的。如果需要在面对听观宣讲,则必须口语化,适应受众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三)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报告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述职报告必然联系整体的讲话活动特点来进行。“述职报告”一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述职”,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报告”,是呈现表像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写作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

安全述职报告的主题

述职报告是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一样,一定要明确树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还要在报告中反复突出。主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工作的“主张”、目标,在报告中就是“主题”。确定主题,这是写作首要而且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口号、标语、广告语,深入人心,作为标题并贯穿全文、反复突出。当然,安全工作述职报告离不开“安全”这两个字,其他如“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等应该也相当时髦。

论述社会安全篇6

摘要:依恋理论是理解和解释个体与亲密他人建立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对内部和外部世界认知和情感调节的重要理论,已被广泛验证和应用于诸多研究领域,但关于家庭暴力给受害儿童带来消极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指导下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等三个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结论是依恋理论将成为解释家庭暴力如何作用于受害儿童,并指导提出有效干预方案的一个十分有潜力的视角。

关键词:依恋理论家庭暴力受害儿童综述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4-0111-05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5.04.014

何姗姗,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上海200241);杨萍,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广州510000)。

依恋理论起源于母婴依恋的研究,主要研究照料者(多为母亲)与孩子的互动经验对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目前,依恋理论的研究对象也逐渐从儿童扩大到青少年和成人;依恋理论研究的依恋关系也开始从最初母婴依恋扩展到更大范围的依恋关系,如亲子依恋、师生依恋、同伴依恋和成人依恋等;依恋理论的应用也开始从儿童入学教育发展到成人婚恋关系、留守儿童的发展、自闭症和抑郁症儿童的治疗、戒毒人员的毒品依赖和亲密关系中暴力行为等领域。然而在依恋理论视域下的家庭暴力(以下简称“家暴”)受害儿童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基于此,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分为家暴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家暴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依恋理论的指导下的家暴受害儿童的干预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一、依恋理论简介

依恋理论(attachmenttheory)是研究个体与亲密他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关系如何影响个体在社会认知、行为方式等方面发展的理论,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动力理论、符号互动论、建构主义理论、系统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文军等,2013)。英国儿童精神病专家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是依恋理论的奠基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依恋关系进行了更加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依恋理论。他系统论述了依恋产生的生物基础、依恋的阶段性发展及其内部工作模型,还对依恋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剖析;而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ainsworth)等人对依恋质量与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更深层次地充实和发展了依恋理论(谷传华、王美萍,2000)。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学者们拓展了依恋领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对青少年和成人依恋的研究。随着学者们的研究,依恋理论的内容更为系统和严谨。首先,依恋行为的研究不仅限于婴儿期,而是扩展至人们毕生发展过程;其次,依恋的对象也不仅限于母婴依恋(亲子依恋),更扩展至社会人际网络中的重要他人;最后,依恋关系不再有从属之分,而是更加注重互动双方的相互影响。

二、家庭暴力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影响

家庭暴力会影响儿童与主要照顾者依恋关系的建立,从而可能影响儿童依恋类型的形成或者改变其原有的安全型依恋。有研究发现遭受虐待的儿童属于回避型依恋或者焦虑/矛盾型依恋(Shiakou,2012),依恋风格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依恋结构和依恋风格在文化间的差异不显著,依恋具有跨文化的、普遍的解释意义(刘曦,张建新,2007)。muller等人(2000)的研究指出,在儿童期遭受家庭暴力的成人中76%属于非安全型依恋。而且waters等人(2000)在一项20年的纵向研究中发现负性的生活事件,如遭受家庭暴力能充分的解释一个人从安全型依恋到不安全依恋的转变,67%的安全型依恋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之后转变为非安全型依恋,而只有15%的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没有遭受家庭暴力情况下转变为非安全型依恋。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影响儿童的依恋类型多倾向于形成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回避型或者焦虑/矛盾型),且这种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相对比较固定,往往难以变更。

三、家庭暴力与儿童依恋、儿童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家庭暴力不仅会对儿童依恋类型的形成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通过影响个体的依恋关系进而对儿童的心理、行为、认知产生不良作用。张迎黎等人(2010)研究发现儿童虐待、亲子依恋和青少年抑郁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且不受性别影响。也就是说无论施暴方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可以通过作用于亲子依恋的关系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不良效应。Sousa&Herrenkohl&moylan(2011)也对家庭暴力、个体依恋关系以及个体的反社会行为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遭受或者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在之后的亲子依恋关系和儿童的反社会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儿童在遭受或者目睹家庭暴力后其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会受到影响,转变为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同时这类关系模式会影响其后的社会认知,从而在青春期出现反社会行为。也就是说非安全型依恋和家庭暴力会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产生独特的联合效应,家庭暴力可以通过作用于个体依恋关系而对个体的认知、行为产生负效应,同时家庭暴力和亲子依恋关系的质量均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和人格有预测作用。彭咏梅等(2011)也发现,儿童受虐经历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体的B群人格,还可以通过降低依恋关系质量作用于B群人格,同时依恋关系在家庭暴力对人格的影响上起到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依恋关系在家庭暴力对个体人格的不利影响上起着中介作用,这也许给了社会工

作介入家庭暴力一个好的启示:提升个体的依恋质量也许能够帮助家暴受害者减少家暴对个体人格的不良效应。

Barrett&Holmes(2001)指出与父母和恋人有不安全依恋的晚期青少年比安全依恋的更容易把模糊的社会环境理解成充满危险的社会环境,后续研究还发现,与父母有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对环境的积极反应较之与父母有安全依恋的青少年要少,而更多的是采用回避和有攻击性的回应策略。Shaver等(1998)发现在婚恋关系中,与伴侣为不安全依恋的的人因害怕被抛弃更容易有虐待和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一旦感受到有被抛弃的风险时,他们往往会采取一种敌对和仇视的较为消极的应对策略。

Godbout&Dutton&Lussier(2009)从依恋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内部工作模型的影响,指出目睹和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可用性和可依靠性的信心。孩子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评判性言语、愤怒情绪和暴力行为看作为是对他们的拒绝和放弃,家庭暴力氛围下的冲突和恐惧也会使父母减少对孩子的照顾。因此,对于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他们的基本需求很难从照顾者(父母)那得到持续且充分的回应和满足,从而损害他们积极的自我一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式的发展。而对于家庭暴力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是和父亲依恋相关还是和母亲依恋相关的问题。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儿童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可以通过家庭暴力作用于依恋关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依恋关系质量尤其是和母亲的依恋关系,来减少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因此,基于这些研究发现,防止儿童遭受家庭暴力能够减少青春期的反社会行为,改善或者修正亲子依恋关系(包括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同样能够有效的缓解家庭暴力对儿童的消极作用,预防和降低家庭暴力受害儿童在青春期出现反社会行为的风险。

四、依恋理论下的家暴儿童干预研究

Bowlby-开始就关注通过对依恋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来提升教育、心理治疗和社会政策的干预效果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儿童的研究。Bowlby认为案主(来访者)很可能会把治疗师当作依恋对象,重要的是治疗师也应该为案主(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基地。很显然,Bowlby将治疗师和案主之间的治疗关系看做是一种对原有的非安全型依恋关系的一种替代和纠正。Shaver&mikulinc-er(2010)对一些研究进行总结概括,这些研究结果支持着Bowlby关于治疗师和案主的治疗关系的观点,但是他认为这种关系需要循序渐进,即治疗师最初应该满足案主的一些特殊的需要,在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的、相互信任的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再去挑战案主的一些在非安全的依恋关系上建立起来的行为习惯模式。一个优秀的治疗师不仅仅扮演着案主的依恋对象、照顾者的角色或者为他/她提供一种依恋模式,而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灵活变化,帮助案主远离非安全的依恋模式。

很多学者关于家庭暴力、依恋关系与儿童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为干预家庭暴力对受害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提供了线索。Stephanie,Helen&Sadhbh(2008)就指出儿童和青少年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下会增加他们体验情感、身体和性暴力的风险,而这些也会影响他们情绪和行为的发展,增加让他们的生活遭受不幸的可能;但同时强调有一系列的保护因素会减轻这种不利影响,特别是一个能够有着强关系的可以依恋的成人照料者,而这个人通常是母亲。关于父母与孩子的强依恋关系会减轻家庭暴力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Duane&Carla(2009)对此作了研究,在他们研究招募的272名大学生中发现这种性别上的差异是存在的,增强母女依恋关系对于施暴者是父亲的家庭暴力受害儿童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受害者是儿子,增强母子依恋关系却无法起到调节作用;而如果施暴者是母亲,受害者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增强父女依恋关系或者父子依恋关系都无法起到调节作用。

Berlin&Boris(2010)所做的一系列对照组实验表明,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以证据为本的家庭干预都对存在不同程度脆弱性的家庭的安全依恋有一定的发展和促进作用。对于一些在儿童期曾经有过不良经历的家长组成高风险家庭,其现在的家庭会有强压力、低支持和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的特征,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干预对于提升依恋安全有较好的效果:而这些干预包括每周的临床诊断和家访,并且干预持续1~2年(Carr,2014)。(例如,孩子一家长的心理治疗包括每周两次持续一年的和母亲、孩子一起的临床会议,而这种心理治疗在长期的心理支持的情境下能够帮助母亲将她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和现在面临的生活中的压力联系起来,处理他们对孩子矛盾的情绪、情感。对于一些问题较轻微的家庭,一些简单的干预,例如几个精心设计的家访或者是孩子一家长的视频反馈)都能很好地提升依恋安全的质量。例如,Juffer等人(2007)在四个被探访的家庭中家长通过观看他们与自己孩子婴幼儿时互动的视频录像带以及一些依恋的相关书面材料,并讨论自己的原生家庭的经验对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的影响。他们利用这种视频反馈的方式来帮助家长改善教养方式。

近年关于成人婚恋关系中亲密伴侣的暴力(intimatepartnerviolence,ipV)研究表明,施暴者往往呈现一种非安全或者依恋混乱的特点,这种依恋类型会使得个体在亲密关系交往中展露出更多的愤怒情绪,以及对伴侣的压制和操控行为(柳娜等,2010)。王力等(2007)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干预的策略,他们认为干预ipV要针对伴侣双方的依恋关系,以建立安全型依恋为目标,明确暴力产生时施暴者的情绪、行为和认知与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采取自我情绪安抚的疏导策略。因此,日前在关于成人婚恋关系中亲密伴侣的暴力的研究对于理解和解释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以及干预家庭暴力提供了借鉴的作用。

综上所述,家庭暴力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对儿童的负效应是可以通过依恋关系作用于儿童的,在儿童期对孩子的依恋关系进行积极有效的,以证据为本的家庭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家庭暴力对他们的伤害。因此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来看,与受害者及其家庭建立强关系,成为他/她的依恋对象可以帮助案主减轻家庭暴力对他/她的不利影响。但是日前国内尚没有研究可以证明这一介入的有效性。

五、研究展望

依恋理论对于儿童家庭暴力的研究虽然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对家庭暴力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干预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对于家庭暴力和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描述。同样,对于在依恋理论指导下的家庭暴力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系统干预研究则更是相对薄弱。目前我们需要对家庭暴力和个体的依恋关系之间的联系,以及两者之间的作用凶素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并加以验证。在将两者之间的作用因素清晰化之后,我们应该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从而进行对照试验,验证和修缮我们的干预方案,继而提出依恋理论下的家暴受害儿童的干预模式。这一研究的进展将对儿童遭受家庭暴力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谷传华、王美萍,2000,《儿童依恋理伦述评》,《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

[2]刘曦、张建新,2007,《青少年依恋理论建构及问卷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4期。

[3]柳娜、张亚林、邹韶红等,2010,《亲密伴侣暴力施暴者心理干预的发展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第6期.

[4]彭咏梅、陈哲、蔡蓉等,2011,《童年期虐待、依恋与青少年B群人格障碍倾向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1期。

[5]王力、李中权,柳恒超等,2007,《panaS-X总维度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因素结构》,《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6期。

[6]文军、吴同、黄锐,201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7]张迎黎、张亚林、杨峘等,2010,《亲子依恋在儿童期虐待经历与青少年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6期。

[8]alanCarr,2014,theevidencebaseforfamilytherapyandsystemicinterventionsforchild-focusedproblems,Jouma/ofFarmilytherapyp.107-157.

[9]HoltStephanie&BuckleyHelen&whelanSadhbh,2008theimpactofexposuretoDomesticViolenceonChil-drenandYoungpeople:aReviewoftheLiterature,Childabuse&neglect。theintemationa/Jozuna/p.797-810.

[lo]Juffer,F.,Bakermans-Kranenburg,m.J.andvaniJzendoorn,m.H.,2007,promotmgposmveparentmg.-anat-tacbmentBasedlntervention.,mahwah:Lawrenceerlbaum.

[ll]monicaShiakou,2012,RepresentationsofattachmentpatternsintheFamilyDrawingsofmaltreatedandnon-maltreatedChildren.ChildabuseReview,a,3:203-218.

[12]muller,R.t.,Sicoli,L.a.,LemieuxK.e.,2000,Relationshipbetweenattachmentstyleandpost-traumaticstresssymptomatologyamongadultswhoreporttheexperienceofchildhoodabuse.Jouma/oftraumaticSrtvess,13:321-332.

[13]natachaGodbout,DonaldG.Dutton&YvanLussier.,2009,earlyexposuretoviolence,domesticviolence,at-tachmentrepresentations,andmaritaladjustment.persona/Re/ationships,16:365-384.[14lpaulam.Barrett&JaneHolmes,2001attachmentrelationshipsaspredictorsofcognitiveinterpretationandre-sponsebiasinlateadolescence./oumalofChildandFamilyStudies,10(1):5l-64.

[15]phillipR.Shaver&mariomikulincer,2010,newdirectionsinattachmenttheoryandresearch[J].Jouma/ofSo-cia/andpersona/Re/ations/nps,27(2):163-172.

[16]ReinertDuane&edwardsCarla,2009,ChildhoodphysicalandVerbalmistreatment,psychologicalSymp-toms,andSubstanceUse:SexDifferencesandthemoderatingRoleofattachment./ouma/ofFarmlyVolence,24(8):589-596.

[17]ShaverpR,papaliaD.,1998ClarkC..1,KoskiLR.androgynyandattachmentsecurity:tworelatedmodelofoptionalpersonality.personalityandSocaipsychologyBulletin,(22):582-589.

[18]SousaCindy,Herrenkohltoddi.&moylanCarriea.2011,LongitudinalStudyontheeffectsofChildabuseandChildren´sexposuretoDomesticViolence,parent-Childattachments,andantisocialBehaviorinadolescence[J].JournalofjnterpersonalViolence,26(1):111-136.

[19]waters,e.,merrick,S.,treboux,D.,Crowell,J.,&albersheim,L.2000,attachmentsecurityininfancyandearlyadulthood:atwenty-yearlongitudinalstudy.ChilddDevelopmen471:684-689.

论述社会安全篇7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domesticandoverseasresearchesontheecologicalpoliticstheoryforthepastfewdecades,includingthedefinitionsofconception,contentandframe,theoreticalvalueandeffectiveways.onthebasicsummarization,thispaperproposedthecontentanddirectionofdeepeningresearches.

关键词:国内外;生态政治理论;研究述评

Keywords:domesticandoverseas;theoryofecologicalpolitics;researchreview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83-02

0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对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什么是生态政治、生态政治包含哪些内容、生态政治具有怎样的价值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政治,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

1国内外关于生态政治的内涵研究

生态政治作为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国内外对其有不少定义。由于侧重点不同以及生态政治本身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其一,罗依・艾克斯利(Robyneckersley)把生态政治解读为生态(绿色)思潮、生态(绿色)运动和绿党三个层面。其二,美国学者卡普拉(Capra)和斯普雷纳克(Spretnak)把生态政治一方面理解为一种生态运动,另一方面又把它看成是绿色政治学。其三,丹尼尔・a・科尔曼将生态政治解释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通过重温公民权利和社群合作,通过把地球理解为我们的家园而实现的生态化生活方式。

国内对生态政治内涵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主要包括:其一,《中国大百科全书》(1992)将生态政治扩展为政治生态,认为生态政治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其二,刘京希(1998)把生态政治理论解释为是研究政治体系及其机制的“内生态”以及政治体系在动作过程中与社会及自然环境间生态关系的理论。在内涵上他把生态政治理论从以对自然生态的维护为中心转变为以政治的生态化为中心,在外延上把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从政治自然生态层次推进到政治社会生态层次及政治体系内生态层次。其三,吴海晶(2003)从综合角度指出生态政治既是观念、运动,又是力量和理想。作为观念,它反映了人类对其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作为运动,它表明了人们对无度生产、无度消费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的抗议和反对;作为力量,它显示了政府、公众、环保组织、国际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信心和勇气;作为理想,它寄托了人类对生态文明的希冀和期望。

2国内外关于生态政治的内容研究

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三种:绿党政治理论、环境安全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绿党政治理论是西方生态政治理论中主题最为鲜明、结构最为系统的理论。其基本理念包括:一是生态学理念。绿党以生态学中生物同外部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探讨自然、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优先原则。二是社会责任理念。绿党政治理论认为,社会责任感等同于社会正义。一个社会或社群不能以损害他人利益来谋求自身的环境安全,要坚持环境正义,实现社会正义。三是基层民主理念。绿党的民主目标是国家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全面民主化,使人们有权决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他们生活条件的方式和选择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四是非暴力理念。绿党的政治目标是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粗暴关系变成一种平衡和尊重的关系。五是女权主义理念。“把男性和女性都解放出来”是绿党政治理论的重要理念。它强调男女平等,反对压迫和剥削妇女。六是和平政治理念。绿党强调全球责任,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坚持“胸怀全球,行于当地”。

环境安全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从安全的视角来认识和思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1977年美国环境专家莱斯・R・布朗在《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中从理论上首次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安全概念和国际政治范畴,提出应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范围。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将环境保护与“一个更安全更繁荣的未来”以及“人类对安全稳定的自然环境的需求”联系起来。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绿色运动”中,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路径在于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其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危机都根源于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其二,生态危机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突出的问题,并已取代经济危机而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其三,主张立足当代现实,“超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用“异化消费”论去“补充”马克思主义;其四,要求重新评价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主张建立一种“无增长的”经济模式;其五,主张用小规模的技术取代高度集中的、大规模的技术,使生产过程分散化、民主化;其六,认为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种“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代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从国内对生态政治理论内容的研究来看,由于我国学术界研究生态政治理论较晚,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体系。陈清硕(1995)认为生态政治学以社会生态的政治问题及其影响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探求社会生态系统与社会政治系统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使社会生态与社会政治能够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肖显静(2000)认为生态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选择正确的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以摆脱环境危机,其次是对市场体制的政府干预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第三是建立当代国际政治新秩序,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张连国(2006)在系统介绍国内外生态政治学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生态政治的基本内容是“政治生态体系”观,它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以及人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模式。

3国内外关于生态政治的价值研究

绿党政治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政治运动。环境安全是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结合形成的一种新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所引起的环境安全问题构成了人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步增多。尽管目前对与环境安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它唤醒了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并已为全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成因及解决生态危机的路径进行了不同于其他生态政治理论的独特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蔡先凤(2003)认为生态政治的兴起堪称20世纪中后期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它对西方国家的政治力量对比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王治军(2008)指出生态政治理论在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将生态问题提高到了政治的高度,将政治问题从人类社会扩展到自然环境。

4国内外关于生态政治的建设研究

西方生态政治理论研究基本沿着“深绿”与“浅绿”两个方向展开。“深绿”的生态政治理论认为只有用生态思维、生态智慧重新建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政治民主,以致于从根本上改变对政治的理解和建设才能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浅绿”的生态政治理论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自然生态环境的有限性上,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只有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包心鉴(2001)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政治与政策出路在于加强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意识与责任:一是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二是实行一种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模式;三是充分重视政治家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赛明明、孙发峰(2006)认为应该从政治和社会的深层角度、特别是从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出发,从制度和机制层面,从公众广泛的参与权力和途径等视角来思考和进行我国的生态政治建设。

5生态政治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学者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生态政治理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态政治理论的有益成果,对我们在新形势下有效应对与化解生态危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从根本上说,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许多学者偏重于宏观层面的研究,学理意味浓厚,缺乏具体的实证分析,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单一学科,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对生态政治理论从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等视角进行探讨的成果较少;三是专门从马克思主义原著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的成果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研究生态政治理论过程中,既要注重从宏观的整体层次上进行探讨,又要善于对微观层次加以分析和探讨,并注重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与此同时,要在深入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政治思想,并结合我国生态政治的现状和借鉴国外生态政治理论的有益成果进行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的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Robyneckersley,environmentalismandpoliticaltheory:towardanecocentricapproach,newYork: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2.

[2](美)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石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

[3](美)丹尼尔・a・科尔曼.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m].梅俊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4]张友渔.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

[5]刘京希.生态政治论[J].学习与探索,1995(3).

[6]吴海晶.生态政治的内涵、作用及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7]陈清硕.方兴未艾的生态政治学[J].社会科学,1995(4).

[8]肖显静.生态政治何以可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6).

[9]张连国.生态政治学研究述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0]蔡先凤.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11]王治军.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及影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1).

论述社会安全篇8

【论文关键词】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民事权利社会法属性论文论文摘要:本文从消费者安全权的定义入手,结合民法以及社会法领域对该权利性质的界定,加以目前民法领域以及社会法领域对该问题的分歧与反思,从权利主体出发对其权利性质进行了全面分析,从一个新的维度对消费者安全权加以解构与界定.一、不同法律视角下的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一)消费者安全权的含义消费者安全权是消费者权利中的一种。具体来说,消费者安全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安全权。包括:a健康不受损害;b.生命安全有保障。2.财产安全权。有关学者认为,“保障安全权是消费者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二)有关消费者权利的性质的主要观点目前主流观点对于消费者权利性质的认定主要分为两种。民商法学者因其持有的传统公法、私法两分法观点,而将消费者法看做是民法的特别法,由此得出消费者权利具有私法属性,属于民事权利。念经济法学者因其持有的公法、私法、社会法三分法观点,而将消费者法纳入社会法体系中,由此得出消费者权利具有社会法属性。(三)有关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的主要观点目前在学界,无论是民法学者还是经济法学者,都认定消费者安全权具有民事权利属性,将其划入民事权利的范畴。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包括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人身安全一是指健康不受损害,二是指生命安全有保障。这与民法中健康权和生命权的内容相对应……因此,我们认为,安全权具有民事权利属性,是一项民事权利。二、对主流观点分析思路的批判主流观点认为“安全权里的人身安全一是指健康不受损害,二是指生命安全有保障。这与民法中健康权和生命权的内容相对应。”由此可以看出,主流观点认为消费者安全权属于民事权利,是因为消费者安全权中的一些内容与民法中的内容相同。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下得未免草率。笔者认为分析一项权利的性质,不能简单地对其内容进行表面上的一一对应,而是要从该权利的主体、该权利内容的特性等角度一一进行分析:1.消费者安全权的权利主体是消费者,要探究消费者安全权的性质,对消费者这一主体性质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观点对这一点并没有进行分析。关于这一点,笔者将会在下面进行专门论述。2.传统观点得出消费者安全权属于民事权利这一结论主要是因为二者在权利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二者的权利内容并不像传统观点看到的那样相对应。首光,二者虽然都以人身、财产安全利益为内容,但民事权利包括的内容要远远广于消费者安全权。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和债权,而消费者安全权通常只与物权有关。其次,消费者安全权并不是在民事活动的所有领域都会发生的,而是只发生在消费这一特殊领域,这一点是与普通的民事权利不同的。’最后,消费者安全权是发生在特殊领域的,该领域中双万当事人是不平等的,而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立法的精神采取的也是倾斜保护,这与民法平等主体平等保护的精神格格不入,如果要说其是民事权利,则未免自相矛盾了。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消费者安全权内容与民事权利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包括范围、适用领域、甚至保护的基本精神都是不一样的。三、从权利主体出发对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的分析苏永钦在评价我国台湾“民法典”的修订时有这样一段论述:“民法一方面表现‘改革不落人后’的气概,另一方面又在用语上刻意的去除‘社会角色’的痕迹,如避用‘消费者’、‘企业经营者’以维持其‘普通法’风格。拉德布鲁赫在对商法的私法性质进行阐释时说:“商法规范的主体,是以个人主义的典型商人为形象,根据商人纯粹追逐利润和自私自利的特性而刻画的—众所周知‘商场如战场’。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民法上的主体,是没有社会角色的抽象平等的单个个体,并且这种主体自私利己、具有理性,能够识别、克制自己的行为并且自我负责。而社会法上的主体,则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角色,其是一个集体概念,并且具有适度具体高低有差、感性愚钝、克私利公等特点。在明确了两种主体的不同之后,我们再来深入分析一下消费者安全权的性质:首先,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只有“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才能被称为消费者,这一点与民法上的“抽象平等无差别的人”的概念是不相符的。其次,消费者安全权是一种集体上的权利,每个人在维护或者主张这种权利的时候,由于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社会属性,相当于也在维护或者主张整个群体的权利。最后,消费者因为信息不对称,很难获得和经营者对等的信息,这会造成他们在进行消费的时候,盲目、冲动,并不能够像民法上的理性人一样,具有足够的智慧,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有良好的预见。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权利主体角度来说,消费者具有集体性、适度具体高低有差、感性愚笨等社会法主体特点,是一个社会法上的主体概念。也就是说,消费者安全权的权利主体是一个社会法上的概念。四、结论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消费者安全权它的权利主体是一个社会法上的概念,也就是说具有社会法属性,而安全权的内容也只与民事权利有些形似,性质上有很大差别。其具有很多如保护的倾斜性、双方当事人的不平等性、权利的集体性等社会法特征,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具有社会法属性的权利

论述社会安全篇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加强理论武装、推进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至关重要。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省国资委党委、集团党委要求,现就2021年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作出如下安排。

—、指导思想

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担当“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高质量打造“全省高端商品进口的龙头企业和高水平‘走出去’的综合服务运营商”的具体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二、学习专题

时间重点学习研讨内容

1-2月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批示指示精神的专题学习。学习视察江苏和在党的五中全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传达学习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3-4月关于学习党史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学习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等四本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教材;法治思想的专题学习。学习法治思想,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切实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法治国企建设的实际成效。

5-6月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学习在党的五中全会及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围绕建党100周年,认真做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预警研判,不断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时间重点学习研讨内容

7-8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精神的专题学习。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关于发扬斗争精神、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特征新要求,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

9-10月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务必整出成效”和“两个不放松”重要指示精神,确保集团安全安生工作取得更大成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专题学习。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为顺利推进集团改革发展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引。

11-12月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专题学习。学习领会在党的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上来;党内重要法规的专题学习。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重要法规,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的专题学习。深刻领会“强富美高”宏伟蓝图管根本、管全面、管长远,步入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阶段要体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是谋划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

三、学习要求

1.党支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集中学习研讨不少于6次,每次具体学习研讨安排由办公室制定。以上学习专题可根据中央、省委、集团党委的最新工作部署进行适当调整。

2.年度学习计划结合企业实际,适当增加科技前沿、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军民融合等方面内容的学习。

3.党支部要始终聚焦政治学习定位,在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在提升学习思想性、理论性上下功夫,坚持集体学习研讨为主,防止以一般性传达学习代替研讨式深入学习,防止以具体业务内容的学习冲淡政治理论学习的主题,确保集体学习研讨有思考、有深度、有见地。

附件:学习参考书目

附件

学习参考书目

1.《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外文出版社);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4.《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

5.《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6.《中国共产党简史》;

7.《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即将出版);

8.《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即将出版);

9.《〈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党史出版社);

10.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

1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2.在党的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13.《在河北正定》(即将出版);

14.《在福建》(即将出版);

15.《在浙江》(即将出版);

16.《在上海》(即将出版);

论述社会安全篇10

 

根据《国务院安委办 应急管理部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安委办〔2021〕5号)和《安徽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安徽省“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江淮行”活动方案的通知》(皖安办〔2021〕41号)要求,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着力提升全民安全意识,组织开展好第2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特制订经开工区活动方案:

     一、总体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管委工委关于安全生产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围绕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深入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专题宣传,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内容

(一)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1.开展专题学习教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专题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强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2.开展安全生产大宣讲。组织开展安监等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通过“安全大讲堂”、“大家谈”和深入企业基层开展安全宣讲10次,持续推进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深入人心,见行见效。

3.开展学习心得体会交流。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在专题学习过程中,带头及时总结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座谈形式,交流心得,强化学习效果。

(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攻坚战”专题宣传

1.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围绕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遏制事故发生,广泛宣传推广经开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安全诚信、安全承诺、专家服务、精准执法及安全生产举报等做法。

2.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发动企业员工开展“安全红袖章”、“事故隐患大排查”、“争做安全吹哨人”行动,对事故易发多发、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点环节进行全面细致地自查自纠,强化源头治理,切实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3.开展安全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区内企业的安全月演讲比赛,要求结合本单位安全管理实际事例,体现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特色,以及展现新时期安全管理人员风采。

4.大力宣传安全示范企业活动。大力宣传报道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其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三)创新开展“6.16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1.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活动。6月16日,安委办组织龙山、万春街道牵头会同经发局、规建局、市场监管局、社会事业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消防大队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向企业、建筑工地、学校、社区免费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宣传品,面向社会公众现场解答、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科普常识、安全专业知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2.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相关活动。组织企业参与应急部推出的“回顾安全生产月20年”网上展览、“测测你的安全力”知识竞赛和“6.16你问我答”直播答题和“接力传安全---我为安全生产倡议”等活动。

参加企业关注市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参与“安全生产月”有奖答题活动。

3.创新开展线上宣传活动。组织开展线上安全生产宣传答题,传播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应急水平。

4.发送安全宣传标语。通过微信、QQ工作群、手机短信发送“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月宣传标语。

(四)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

1.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安监、市场监管、消防、规建、社会事业、城管、街道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现场进企业现场宣讲,与企业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面对面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免费发放宣传横幅、宣传挂图到企业、社区,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宣传活动,培育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

2.开展警示教育宣传活动。组织观看事故警示教育片、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展,并以生产安全险情处置和典型事故救援为案例开展警示教育。

3.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组织企业开展各类专项、综合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一线员工操作式、实战化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开展“服务应急志愿有我”公益志愿服务

结合经开区实际,组织开展应急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线上+线下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推广、应急安全知识普及、安全生产法律宣传培训、安全宣传“五进”等志愿服务活动。

(六)推进“安全生产经开区行”活动

“安全生产经开区”与“安全生产月”同步启动,12月结束。

1.开展“专题行”、“区域行”、“网上行”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和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对专题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整改,并对整改问题“回头看”,跟踪整改落实情况。

2.开展典型案例报送。突出危险化学品、工贸及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和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形成震慑。

3.开展警示教育。组织观看《生死之间》等典型事故警示教育片,以案说法,引导各类企业和广大职工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做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经开区行”活动组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翔任组委会主任,安委会成员单位为组委会成员单位。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安监局,负责活动的具体事宜。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任务,保障经费投入,加强督导考核,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效果。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政务网站,推出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经开区行活动的新闻报道,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安全生产、参与安全发展的深厚氛围及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格局。

(三)增强宣传针对性。要将此次活动与当前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着力解决当前安全发展、安全生产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决防范遏制重大事故,提升全员安全水平和安全素质,不断巩固并深化活动成效,推动经开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请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企业于5月30日前确定一名联络人(见附件1)并报送活动方案,6月份每周四前报送本周活动开展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电子版资料,重大活动可随时报送,7月1日前报送总结报告和统计表(见附件2)。

联系人:宣俊君、薛晓洁,联系电话:5846009、5846010,电子邮箱:ajj151@126.com。

 

附件:1.“安全生产月”活动联络员推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