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法治建设的内容十篇法治建设的内容十篇

法治建设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3:27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1

的确,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力、降低政府服务的本钱方面可以说已经经获得了显明的效果。例如,从目前已经经施行的金税、金关等工程看,电子政务获得的经济效果是至关巨大的。然而,这其实不是电子政务优胜性的最首要的方面,咱们对于电子政务的认识以及指望不应该停留在工具层面上,而要看到它的更加深远的意义以及影响在于:它是建想法治国家的1项核心的内容。

现代市场经济请求依照规则来进行交易,是1种树立在规则基础上的经济(Rule—basedeconomy),或者者说法治的市场经济;而法治(theRuleofLaw)的重要请求又是立法以及司法程序的透明性,这就是说,立法的进程以及法律的内容是相干人士普遍通晓的,而且立法在前,执行在后,不可以回溯,保证人们行动的法律后果拥有可预感性。

尽管中共的105次代表大会以及一九九九年宪法修正案对于政府依法行政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明确的规定,在加入wto时,我国政府对于规则的透明性也做出了庄严的许诺,无非,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与这些请求还有很大距离。应该承认,直到现在,咱们政府的流动还不是树立在人们能够对于自己的行动后果做出确实预期的透明规则的基础上。许多行政机关以及大量官员习气了用不为外界人士和其他政府机构通晓的内部文件、1事1办的领导批示,甚至经办人与当事人之间的“瓜葛”来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有些机构以及国家工作人员乃至给公家甚至其他政府机构获得信息设置障碍,以便将公共信息据为私产,用以谋取个人或者本“单位”的利益。尽管这些年来制订了大量法规,然而真正起作用的常常仍是只有少数人掌握而不为群众通晓的内部文件、“首长唆使”等。这使公家难以了解以及介入公共决策的进程,难以确实预期自己的行动后果。而且,批示精神以及政策掌控常常因人、因时而异,容易带有主观随便性,不拥有法治所请求的那种客观以及不乱性。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2

   突出强调政治文明,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点。江泽民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同时,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与实现途径结合起来,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因此探讨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

   (一)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指人类政治实践所形成的积极成果。由于政治文明概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关于政治文明的内涵,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是,政治法律制度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要素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则是人们的共识。正如有论者所说的那样:“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就是政治理念指导下的政治制度的设置和管理(统治)方法的运用。”(注:王惠岩:《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文史哲》2002年第6期。)有论者甚至认为“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政治体制是政治文明的结构形态,它们构成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注:严昭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及意义》,《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4期。)一般说来,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主要由民主和法治两方面的文明构成,其核心内容是民主政治。民主“既有基本的含义,又有扩展和延伸的含义,但作为人民权利和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它的基本含义”。(注:李铁映:《关于民主理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民主不仅仅是一种价值、一种原则,也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作风和方法,它更主要是一种制度。现代民主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保证其实现的。民主又是与法治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制度建设包括政治制度本身的建设和法律制度的建设。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它规定民主政治的原则,确认公民享有的权利,规范社会政治成员的政治行为。历史经验表明,“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46页。)因此,法制建设是制度建设的题之应有之义。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3

论文摘要: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位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依托和基础,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我们在这一问题上重视和研究不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未能从学科建设的视界加以思考和解决。《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到学科的高度来进行建设。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已进人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认真领会《意见》精神,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深人研究和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品位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和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众所周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依靠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来进行;大学生中许多深层次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都要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去解决;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固然离不开长期的工作与生活实践的磨炼,然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习又是不可或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长期的教学实践也清楚地表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否真正有效,是否真正为青年学生所接受,关键在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是否将科学内容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

教育教学是通过学科进行的,学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和依托。学科建设,就是把一门学科作为科学来建设,使它立于社会实践和科学最新发展水平之上。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最终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上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本质上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问题,也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门科学去进行教育,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面临着许多重要课题。比如,关于在新形势下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观念、新思路、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的深人探索;关于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试点与普遍推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管理、建设和运作;关于重大现实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建设,等等,这些课题都亟待深人研究和解决。这些课题不但会直接涉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而且从根本的意义上讲,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建设的自身内容和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不但要学会善于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问题,而且要花大工夫、用大力气把学科建设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切实抓好。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前提。课程内容是由课程设置决定的。按照、教育部关于“05课程设置方案”(简称“05方案”)的要求,把原有的七门课程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四门必修课程。与此相适应,新疆地区将三门地方课程整合为“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简称“教程”)。“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各门课程内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新课程内容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努力形成新的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比如,“原理”课是力求打破三大块的思维定式,力求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概论”课是强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最新的理论成果打通来讲述,力求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基础”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加以展开,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教程”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五观”和“四个认同”为主题,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新疆发展史、民族宗教演变史。其二,各门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05方案”从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上,突出了通过理论、现实和历史三者的结合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而言,“概论”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直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内容,科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突出了当代中国的大局和发展大趋势;“原理”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中所包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纲要”主要突出了中国选择马列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据的内容;“基础”直接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观念问题;“教程”则主要突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和实践。

新课程方案教学内容的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基础,寻求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进行研究,以历史的研究再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新的理论成果进行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思潮、流派的发生、演进及其基本思想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五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为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供了理论的和思想的材料,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思想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与知识性、学术性的统一提供了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打下了研究性基础。

三、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或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表明,教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面对新的综合性、整体性很强的课程时,任课教师如何突破或超越现有专业的门槛,熟练并运用自如地系统讲授一门整体性的课程,这是实施新课程方案面对的新问题。为此,必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固确立学科意识、学科建设意识,破除长期以来以单纯的“课程意识”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分强调政治意识形态功能,而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功能,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不够成熟,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确立起应有的学科意识和学科建设意识,表现在或者怀疑甚至否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或者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以单纯的“课程意识”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不注重学科的理论构建,其结果必然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地位已经确立,我们不能再以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意识”来估量、定位今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而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意识和学科建设意识,以自觉的学科意识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以自觉的学科建设意识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更高水平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更大进步。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3-0034-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十指出“廉政建设是关乎我国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保障,只有在思想认知层面,使党员干部和V大群众意识到清正廉洁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廉政习惯和廉政行为的养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概念性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党风廉政建设的含义

党风建设包括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学习作风建设和生活作风建设。党风建设是一种旨在端正党的思想、生活、政治、工作作风的实践活动。廉政指廉洁从政,廉政建设是一种以抵制腐败,打造廉洁政府为目标的理论。党风廉政建设,是建立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依托党传统的优良工作风气,在持续教育中,转变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改正党员干部不良习惯的实践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思想基础和保障。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只有通过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清正廉洁意识形成思想认同,才能更好的保障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一)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理想信念的灌输和渗透对广大群众发挥导向作用,坚定广大群众的政治方向,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以理想信念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法纪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理论修养水平。

(二)激励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旨在通过对清正廉明的行为进行积极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养;通过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腐败现象危害性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提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构建清正廉洁的内在防御机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进程。

(三)转化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思想观念的认同-内化过程实现的。在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当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认同了党风廉政教育的相关内容,就会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廉洁思想,外化为清正廉洁的日常行为。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

(一)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适宜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还缺乏一个适宜的环境。首先,思想政治环境缺乏整体性。由于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流于表面形式的错误认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被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其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不够。社会上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作用的正确认知,是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被轻视,片面认为思想的不可控性远低于制度的有效性,致使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及时,长期的开展。二是腐败问题被无限放大,认为腐败是无法避免的现象存在。三是对腐败定位模糊。对于社会腐败现象呈现冷漠态度,无法正视腐败为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效性不强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效果日趋显著。但依然存在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更新速度慢、改革创新动力不足等现象。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空洞化和宽泛化,无法引起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共鸣,不能触及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目前党风廉政建设面临很多新问题,如贿赂方式多样化、腐败的隐秘性加强、高科技化突出等。但是廉政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却一直延用传统内容,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在廉政建设过程中,存在压缩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不尝试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使党风廉政建设效果大打折扣。

(三)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缺少普适性

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由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大部分组成。而当前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向领导干部群体倾斜趋势,一定程度上广大群众被忽视。一方面,对党员干部的身份定位不全面。党员干部承担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在廉政教育过程中,领导干部更多承担了教育者的角色,忽视了对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致性效果欠佳。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廉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广大人民群众。在当前廉政教育中,廉政教育辐射的人民群众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从数量和质量上提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廉洁教育。

(四)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不完善

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不健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廉政教育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由于廉政教育的抽象性特点,呈现出教育动力不足的现象;二是廉政教育的效果流于形式,常态化效果尚未形成;三是廉政教育考核评价单一。目前廉政教育采用灌输的教育方式,内容枯燥,形式老套,教育过程中缺少互动和交流,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首先,创建良好的社会舆环境。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对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发广大群众的心理共鸣,弘扬榜样模范的廉政精神。同时,加大对负面舆论的惩处力度,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奖惩分明,奖罚有度,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方向。其次,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在廉政建设中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民主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等,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素养,培养公民自觉守法的行为习惯。最后,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廉政文化资源为依托,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脉相承的廉政文化,培养公民的廉政理念,加快廉政建设的进程。

(二)丰富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权力意识教育。正确的权力意识定位,是全体公民正确看待和运用权力的前提。让全体公民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是权力运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加强伦理道德教育。通过有目的性地对全体公民开展有影响性的道德活动,加强全体公民的道德意识,增强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再次,加强遵纪守法教育。通过完善教育、法制教育、规章制度教育等内容,让全体党员增强党的组织观念意识,在公民中加大法律知识的普及,做严格遵守法规法纪的好公民。总之,通过不断丰富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廉洁从政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拓宽党风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首先,对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全面的教育。要不断完善对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理论内容,使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严格干部考核机制,尤其是党风党纪考核标准,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其次,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是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活动。其中,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要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优势,通过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开展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廉政建设输送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创建廉政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健全责任机制。通过明确的责任权力的界定和划分,以责任具体下派到单位、部门和人的形式,保证权责清晰,职责明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性。其次,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常态机制。通过健全监督部门,加大监督和惩处力度,打消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懈怠心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后,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方法。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人事等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加强对考核的监督和监管,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量化考核、走访调查,听取汇报,提出整改方案等形式,明确考核方法,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祁山.思想政治教育反腐败功能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2,(6).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5

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始终将法治建设作为工作履职第一要务,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取得一定成效。根据《中共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自查》(法办发号)文件精神,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结合建设内容,逐一排查,并形成自查材料,现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强化法治建设制度化。制定了《法治建设责任体系》制度,与各分管领导、下设6股室负责人层层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履行“一岗双责”,并明确将法治建设纳班子成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列入年终述职和评选评优内容,从源头保障干部职工及单位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二)常态化组织法治学习活动。每周五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精神,应勇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市的相关要求和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会议精神学习情况等学习内容。开展个人自学并利用“法宣在线”平台加强学习。还开展集中宣讲学习,邀请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宣讲团成员村书记给班子成员与党员干部分别开展宣讲学习会。并以科室为单位,个人学习为主,广泛开展法治建设学习活动。在单位内部工作群相关法治学习内容,在单位电子屏宣传相关法治宣传内容,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在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向相关责任单位发放了235个交办通知,积极联系协调各执法督办部门解决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老旧破损、主次干道路面破损问、城市公益宣传广告破损老旧、老旧小区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站、无障碍设施、公共卫生间、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方面等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接受群众信访意见解决社区小区下水道堵塞、社区下水管道整修、小区道路设置停车位报告等问题。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活动,邀请民法典普法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常务校长在会议室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讲课。采用理论、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了一场生动的法律课。主要讲了民法典的编撰历程、颁布的重大意义以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条文例举,尤其是用了大篇幅的案例分析,讲述了完善监护制度、“好人条款”及英烈保护、居住权制度、婚姻冷静期、代位继承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高空抛物坠物等重要“涉民”条文内容,大家受益匪浅。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受单位性质、职能等原因,存在很多职工认为不是执法部门,法治意识较淡薄,学习法治知识不浓厚,对一些相关文件、法制法规的学习不够深入、透彻,有被动学习、法治宣传活动形式不多样、参与不积极等情况。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创新学习形式。通过集中学习、自学、邀请宣讲团专家、以科室为单位,个人学习为主,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利用“法宣在线”平台进行重点学习。提高干部职工学法用法意识。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6

关键词基层治理依法治国法治化成都市

中图分类号:D90-05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11.064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hengduGrassrootsLawGovernanceConstructionintheperspectiveofRuleofLaw

YanJunru[1],wanGDandan[2]

([1]SchoolofForeignLanguagesofmianyangnormal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621000;

[2]SchoolofForeignLanguages,Xihua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9)

abstractLegalizationofbuildinggrass-rootsgovernanceisadministeringthecity,thecornerstoneoftheruleoflawinChengdu,Chengdu,governmentsatalllevelsdeservesattention.However,duetovariousreasons,theeffectofgrassrootsgovernancearoundChengduConstructionLawisnotideal,fromtheruleoflawrequiresagreatdistance.inviewofthis,theChengdugovernmentorganizationsatalllevelsandtheruleoflawmustbeadaptedtotheconstructionofgrassrootsgovernancerequirementsoftheruleoflaw,innovationanddevelopmentintermsofvalueorientation,contentsystem,wayway,environmentalconstruction,teambuilding,logisticsandevaluationmechanismsbuildlong-termmechanismconstructionofgrassrootsgovernancelaw,inordertopromotetheruleoflawconstructionofChengdugrassrootsgovernanceintothenormalization,standardization,scientificanddemocraticdevelopmenttrack.

Keywordsgrassrootsgovernance;RuleofLaw;legalization;ChengduCity

基层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而法治化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建设工作。具体到成都市基层社会来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其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①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的实际困难与障碍,影响着依法治国在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推行。因此,研讨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

1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与依法治国的逻辑关联

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了专题部署,提出了依法治国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这其实道出了基层治理法治化与依法治国的相关性。②

1.1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内涵与构成

基层治理法治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和构成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读:(1)从内涵上来讲,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指依法治国在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落实与体现,是基层治理走上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是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融入到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的过程。(2)从构成视角来讲,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素包括治理理念、治理内容、治理主体、治理环体、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法治化建设;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的环节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法治政党的建设。

1.2依法治国与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内在关联

总的说来,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地方实践,依法治国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价值追求。具体说来,依法治国与基层治理法治化具有以下关联性:(1)依法治国是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价值诉求。基层治理法治具有诸多的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民生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政治保障助推作用。在这些众多的价值取向中,依法治国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价值取向与诉求,因为依法治国将引领基层治理走向法治化和现代化,最终到达基层社会的善治、共治与法治的美好状态。(2)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与地方实践。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国家治理、地方基层治理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与治理都是贯彻依法治国的重要领域。其中基层社会的治理法治化建设是推动基层社会各项工作法治化运行、贯彻依法治国的基层实践,能够极大推动地方法治化建设。

2依法治国视角下审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环视当下,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取得很多成绩,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也存在诸多的障碍。③这些问题、障碍影响了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致使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法治化建设的的理念、内容体系和方式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1)法治化建设的理念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法治化价值取向坚持不足,没有很好将法治化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与各个环节中去;科学性坚持不足,没有很好把握好基层社会的发展规律,导致基层治理合规律性不足;系统性坚持不足,没有很好地将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好,没有很好地协调各级政府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民主化的价值取向坚持不足,导致基层民众参与法治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2)法治化建设的内容体系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视域拓展。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没有很好地将基层治理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纳入法治化建设的视域之中,尤其是没有很好将基层社会的各种民生问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导致城中村问题根治不彻底、流动人口小区管理效果不理想、城市贫困问题依然存在;执法环节中一些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传统的协商方式处理较多,法治化方式采用不够,社会矛盾的法治化化解不足。

(3)法治化建设的方式与途径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效率。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理论上宣传教育过多,实践上行动落实不够;传统平台创新不够,网络平台开发利用不够,导致法治化建设的效果不理想。

法治化建设的环境、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和后勤保障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1)法治化建设的环境营造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氛围构建。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没有很好根据基础社会的特点对基层社会的现实环境、网络环境进行很好的建设,其中尤其是社区环境的建设做得很不够,导致基层社会的法治文化基因营造不够。

(2)法治化建设的队伍素质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队伍建设。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基层社会各级公职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法律素质等均有待提高。笔者调研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的一个社区,该社区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平时的干部培训也不多,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现代化的办公能力不高。这些均彰显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主体的素质与能力确实有待提升。

(3)法治化建设的评价体系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科学督导与引领。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没有很好地结合成都市基层社会法治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成都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纳入考核评价督导视域,没有建构好一套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考核督导机制体系,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强力推行。

(4)法治化建设的后勤保障问题,影响了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的条件准备。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成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与政策制度等方面的供给不足,其中尤其是基层社区的经济支持明显不足,导致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很多活动没法开展。笔者调研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四河社区,据社区主任介绍,该社区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社区财政收入非常缺乏,大型活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从这里可以看出整个成都市基层社区法治化建设的后勤保障确实做得不够。

3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提升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水平

针对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障碍、问题,根据依法治国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逻辑关联,成都市基层各级政府应该拓展视野,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整合创新法治化建设的各种路径,构建好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与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的轨道。④

构建好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价值理念、内容体系和方式途径,推动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科学发展。

(1)科学构建以现代化为主的价值取向与发展理念,推动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健康运行。这就要求成都市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务必要好好分析把握依法治国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要求,坚持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将基层治理法治化纳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坚持科学化的价值取向,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遵循基层治理的规律和基层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系统化的价值取向,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坚持民主化的价值取向,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来。

(2)科学设计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内容体系,不断拓展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覆盖面。这就要求成都市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务必要好好分析把握依法治国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内容体系的要求,将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整体纳入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内容体系构建视域,力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内容体系实现全覆盖。

(3)整合创新基层治理的现实平台与网络平台,不断增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成都市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务必要好好分析把握依法治国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方式与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网络化发展;注重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网络化建设方式与现实运行整合创新,形成共赢互动的发展态势;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调动基层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来。

做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队伍、环境和评价体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建设工作,夯实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1)加大基层治理队伍法治化素质的培训提升,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主体基础。这就要求成都市基层党组织与政府务必要好好分析把握依法治国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队伍的要求,从思想政治、政治学、行政伦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儒学、社区工作、经济学、法学等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全力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以此夯实成都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干部队伍基础。

(2)做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环境、人力、物力、财力与政策制度准备,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成都市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务必要好好分析把握依法治国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环境与条件的要求,注重社会环境、网络环境、行业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供给;注重制定好基层治理需要的各项制度与规则,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提供合理的制度供给;注重专项经费的足量投入,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供给。

(3)健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评价体系与机制,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驱动力。这就要求成都市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务必要好好分析把握依法治国对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评价机制的要求,将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纳入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考评机制视域中,以此增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驱动力。

总之,推进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协作,更需要多视角地探索与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契机。目前重要的是,成都市基层各级政府务必要按照依法治国和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主动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常态,从治理理念、价值与行动等层面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以此构建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让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服务法治成都的建设。

基金项目:2015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项目编号:2015p18)

注释

①赵秀玲.走向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成都为个案分析[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②唐寿东.对基层治理法治化认识与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5(8):6-8.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建设科学性政治性

一、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

科学性亦即客观真理性,或者指合规律性。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自然应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政治与经济、政治和军事、政治与军队的发展规律,反映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首先来源于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政治工作生命力的依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理论依据,它揭示是了自然、思维和社会运动发展的总规律和总趋势,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其次,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在于思想政治建设目标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规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与内容,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类的理想社会界定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体现了历史发展规律性和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孜孜以求的价值导向。

再次,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在于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思想政治建设对象的思想实际而确定的,体现着思想政治建设的性质,是实现思想政治建设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www.133229.com思想政治建设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对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的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也是全面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纪观、金钱观、荣誉观、婚恋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建设的主旋律,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它的目的是引导官兵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等等,以上这些内容的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建设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有领导有组织地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帮助人们消除消极影响,纠正错误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还包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所产生、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一系列基本经验、方针、原则。

最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在于方法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科学性是指根据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法是理论向实践转化的桥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反映了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并经过长时间的检验,证明是科学的。另外,思想政治建设方法,它借鉴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方法,这些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借鉴和吸收,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建设方法的科学性。

二、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必然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即意识形态性、阶级性、党性、革命性,是政治工作的根本属性,反映阶级在军队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政治性的核心问题,是举什么旗和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问题。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深刻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政治性内涵。他指出:“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我们讲政治,也绝不是简单重复一些政治口号,不是搞空头政治,而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

政治性与科学性是有区别的。前者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后者具有客观性和普适性;二者又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说道:“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各门社会科学都应该体现政治性和科学性的完美结合,思想政治建设更是如此。

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政治性规定着方向和属性,科学性必须服务和体现政治性。政治工作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准确地坚持政治性原则,更好地为党的奋斗目标服务,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从而达到政治目标。恩格斯曾说过一句话:“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反过来可以说,科学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就越彻底,越具有真理性。

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要求我们摒弃那种只讲政治不讲科学,或只讲科学不讲政治的片面做法。必须坚持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相一致的原则,坚持两者在实际内容上相补益的原则,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官兵、指导实践,以讲政治的要求更好地把握科学性,以讲科学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政治性,使两者在不断赋予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中密切配合,在增强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影响力中相互作用;必须坚持两者在实践运行上相兼容的原则,始终紧贴时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在弘扬主旋律中把政治工作各个具体实践环节科学贯通起来,在增强政治工作吸引力和亲和力的过程中实现政治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745.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8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明单位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镇规划,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县城镇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和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镇,是指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本条例所称城镇规划,是指自治县政府所在地镇规划区(以下简称自治县城区)和建制镇规划区。

第四条自治县城镇规划和建设,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历史文化特点和自然环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利用土地、保持民族和地方特色。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将城镇规划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城镇维护建设资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足额用于城镇建设并可以依法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

第六条自治县人大会每年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评议;对规划批准以后改变容积率、用地性质等其它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必要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七条自治县住建部门负责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自治县城管部门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综合设置管理执法机构。

公安、工商、卫生、环境保护、交通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城镇建设管理工作。

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城镇管理工作。城镇规划区内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所在地城镇建设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首先接到举报的住建部门、城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为首问责任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对于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在三日以内移交法定职能部门管辖。

第九条自治县鼓励自治县内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资参与自治县城镇建设,并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条城镇规划区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镇规划、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以及市容环境卫生的义务,并有权举报、投诉违反城镇建设管理规定的行为。自治县城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举报平台,查证属实的,对举报者予以奖励。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环境卫生工人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其正常工作。

第十一条自治县、建制镇人民政府对在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建设管理

第十二条自治县城区总体规划由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自治县人大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照法定程序上报审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建制镇人民政府会同自治县住建部门组织编制,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

自治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自治县住建部门组织编制,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其他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自治县住建部门给予业务指导,报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

城镇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确需调整的,由原制定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编制城镇规划应当对道路、港口、供水、供电、供气、消防、通信、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停车场、视频监控、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厕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统筹合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规划用于上述设施建设的土地,不得改变规划用于上述设施建设的土地的用途。

自治县住建部门应当根据城镇规划,遵循节约、便民的原则,合理有序安排前款所列设施的建设,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服从安排,避免重复开挖道路、浪费资源等现象发生。

第十四条自治县、建制镇人民政府在规划和建设中应当保护、支持具有民族特点的公用设施和民居等建筑,逐步形成自治县整体建筑的民族文化风格。

第十五条城镇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还应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各类证书不得买卖或者转让。

建设单位和个人从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二年内未办理用地手续或者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二年未动工兴建的,且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所取得的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六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定的位置、范围、标高、建筑面积等内容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原核发单位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禁止在城镇规划区非居住用地范围内建设单门独院式住宅。在城镇规划区居住用地范围内,农村村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个人住宅的,建设用地每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城镇居民建设个人住宅的,建设用地每户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不得占用集体土地。

第十八条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物的供水、排水、通风、采光和通行,不得影响文物古迹安全,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占用公共空间在屋顶加层或者依附主体建筑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十九条在城镇规划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或填堵河道、沟叉,不得占用河岸、水面搭建设施从事餐饮娱乐和水产养殖等活动。河道沿岸建设,应当服从防洪、绿化、环保和文物保护的要求。

第二十条在城镇规划区内从事开矿、采石、打井、挖砂取土、堆积渣土、填占水面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内,禁止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

禁止占用耕地建造坟墓。

第二十二条经批准修建的临时建筑,使用期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期的,可依法申请延期一年。

第二十三条禁止在室内装饰装修活动中改变建筑结构及有其他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行为。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的,应报经自治县住建部门批准。

第三章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第二十四条城镇街道应当按照规定设置街名标志、照明、通信、交通、消防、环境卫生、视频监控等公共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拆除或者损坏。

依附于城镇道路建设的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各种管线、杆线设施,应当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经自治县住建部门批准后,与道路同步建设。管线、杆线设置应当整齐有序,规范安装。

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相关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维护或者更新,保持整洁、完好。

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挖掘或者占用城镇道路、广场、防洪堤、停车场、绿地及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等附属设施用地。确需要挖掘或临时占用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经自治县城管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缴纳占用费或者挖掘修复费方可施工。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镇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镇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

依附于城镇道路的地下管线,因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可先破路抢修,并及时办理审批手续,抢修完工后立即修复,保证路面质量和畅通。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在城镇规划区内的桥梁、涵洞及其设施范围内挖沙取土、堆放物件、搭建设施和进行各种作业。

第二十七条履带车、铁轮车或超重、超高、超长车辆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的,须先经相关部门批准,通过城镇道路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不损坏道路及其设施的前提下,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通过。

在城镇营运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在规定的站、点、路段停靠或搭载乘客。

禁止利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占用城镇道路进行销售、收购或者加工等活动。

第二十八条城镇规划区内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负责本单位和住宅相关排水设施的维修和养护,保持排水设施畅通。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需接通城镇排水设施和变更排水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排水设施、检查井、雨水口内倾倒垃圾、粪便、渣土以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

第二十九条禁止下列影响市政公用设施安全使用的行为:

(一)损坏市政公用设施;

(二)干扰市政公用设施正常运行;

(三)擅自连接或者移动各种市政公用设施;

(四)擅自在市政公用设施保护范围内进行施工或者堆放物料;

(五)其他影响市政公用设施安全使用的行为。

第四章园林绿化管理

第三十条城镇规划区内的园林绿化管理按下列规定实施:

(一)县城区内的公共绿地、风景林地、行道树及干道绿化带由园林绿化部门负责管理;其他建制镇的绿化由该建制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二)公路、河道、铁路两侧的绿化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三)单位附属绿地和单位管界内的防护绿地由单位负责管理。

(四)住宅区绿地由住宅区物业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第三十一条城镇规划区内的古树名木实行专业养护机构保护管理和责任单位、责任人保护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应按实际情况分株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进行检查指导。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砍伐或者移植古树名木。

第三十二条城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将园林绿化与主体工程项目同时规划、立项、设计和建设。

新建项目绿化用地面积不得低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旧城改建区绿化用地面积不得低于建设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因特殊原因无法达到规定的绿化面积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绿化补偿费。项目建设前,对未达到规定的绿化面积标准,又未缴纳绿化补偿费的,不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镇规划区内绿地的用地性质。

严格控制临时占用城镇绿地,因国家建设和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镇绿化用地的,须经自治县城管部门批准,并缴纳绿地临时占用费。

第三十四条城镇规划区内所有山体、河岸均属绿化重点保护范围。禁止在绿化重点保护范围内擅自开山、炸石或者以其他方式破坏其地形、地貌、植被和景观。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和修剪城镇树木。

为保证管线的安全使用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砍伐、移植、修剪城镇树木的,应当经自治县城管部门批准,申请单位负责承担砍伐、移植、修剪费用,由园林绿化部门组织施工。因不可抗力致使树木倾斜危及管线安全时,管线管理单位可先行修剪、扶正或者砍伐树木,但应当及时报告自治县城管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

第三十六条在城镇规划区内禁止下列损害城镇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一)在树木上架设线缆;

(二)就树盖房,设置广告、标语牌;

(三)在树木上刻划、张贴或者悬挂物品;

(四)在施工作业时借树木作为支撑物或固定物;

(五)攀树、折枝、挖根或者剥损树干、树皮;

(六)在树木下、绿地内搭灶生火或倾倒油污等有害物质;

(七)在绿地内乱扔废弃物、堆放物料、放养牲畜家禽;

(八)在绿地和道路两侧绿篱内挖坑取土;

(九)损坏草坪、花坛、绿篱;

(十)盗窃、损坏绿化设施;

(十一)其他损害绿化及其设施的行为。

第五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十七条城镇规划区内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和色调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应当与周围市容环境相协调。

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应当保持整洁,其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应当按照城镇人民政府的规定定期进行清洗、粉刷和修饰。

城镇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和重点地区临街建筑物的屋顶、阳台外和窗外不得吊挂、晾晒、堆放影响市容的物品或者搭建构筑物。

城镇主要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和重点地区临街建筑物的外立面上安装窗栏、空调等设施,应当保持其安全、整洁,不得影响行人通行。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镇道路两侧和公共场所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禁止在城镇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的树木和护栏、电线杆、路牌等设施上晾晒、吊挂物品。

禁止在城镇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清洗车辆,从事车辆清洗、修理和废品收购、废弃物接纳作业的,应当保持经营场所周围的环境卫生,采取措施防止污水外流或者废弃物向外散落。

第三十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镇道路、桥梁、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摆摊设点、销售或者加工制作商品。经依法批准临时占用城镇道路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从事经营或者举办活动的,应当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和要求进行。

临街商场或门店的经营者不得超出门、窗、外墙搭建遮阳棚等附属设施,或者在临街面屋外摆摊经营、作业、展示商品。

第四十条在城镇规划区内运行的车辆应当保持外观整洁,车身不整洁的,应当及时清洗、维修。运载散体、流体物质的车辆必须有严实密封的防护设施,不得有泄漏、遗撒物污染路面。

第四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名称、字号、标志等牌匾的设置,应当符合城镇容貌标准。

户外广告、牌匾、灯箱、画廊、标语、宣传栏等户外设施的设置人应当加强设施的日常管理,保持外形美观、安全牢固以及功能完好。因画面污损、字体残缺、灯光显示不完整等影响市容的,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户外广告设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二条自治县城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划设置公共信息栏供公民信息,并负责日常管理和保持整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共信息栏以外的地方随意刻画、涂写、张贴。

第四十三条禁止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和行驶机动车辆。

在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道路宽阔地段由城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停车区域。

第四十四条禁止下列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乱扔瓜果皮核、纸屑、烟蒂、饮料罐、饭盒、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

(三)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

(四)散养、放养动物;

(五)在露天场地或者公共垃圾收集容器内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

(六)在道路或者公共场所抛撒、焚烧物品等;

(七)其他有损环境卫生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规定的地点和方式倾倒生活垃圾。餐饮经营服务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单独收集和处理餐厨垃圾。

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应当向自治县城管部门提出申请,获得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后,方可处置。居民装修房屋产生的垃圾,应当按照规定投放到指定地点,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禁止向河道倾倒垃圾渣土以及其他污染河道、影响行洪的行为。

产生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垃圾处置费。

第四十六条禁止在城镇规划建成区燃放烟花炮竹。具体办法由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十七条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危险废物,必须按国家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置,禁止混入城市生活垃圾。

第四十八条因修建养护市政、供电、供水、供气、通信、防空、交通、消防、绿化、环卫等设施所产生的渣土、淤泥、枝叶以及其他废弃物,其作业单位应当及时清除。

城市规划区内的所有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实行封闭作业,不得在建设工地围栏外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和建筑材料。施工中产生的垃圾、渣土应当集中堆放,及时清运,并采取措施防止尘土和污水污染周围环境。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平整建设工地,清除建筑废弃物,拆除施工临时设施。

广场文化娱乐活动、商业经营活动及其他娱乐活动产生的噪音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十九条城镇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场所等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环境卫生设施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各类客运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及其他人流集散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设置垃圾收集容器。

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定期进行保养、维修,保持其整洁、完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或者擅自拆除、迁移、封闭环境卫生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使用性质。因城镇建设确需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提出拆迁还建方案,报自治县城管部门批准。城镇规划确定的环境卫生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

第五十条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城镇区域内的主要道路及其他公共场所由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二)实行物业管理的住宅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由原产权单位负责,产权单位破产、停业的,由原主管单位负责,无主管单位的由居民委员会负责。

(三)各类经营场所由经营管理者负责。

(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由施工单位负责。

(五)车站、码头、广场、影剧院、公共厕所等由经营管理者负责。

(六)机关、团体、企事业由该单位负责。

(七)临街房屋由房屋产权人或者使用人负责。

第五十一条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责任:

(一)保持市容整洁。无乱摆摊、搭建、张贴、涂写、刻画、吊挂、堆放等行为。

(二)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无暴露垃圾、粪便、污水、污迹、渣土,路面无积水、无污泥。

(三)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整洁、完好。

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对在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内发生的损害、破坏市容环境卫生行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自治县城管部门举报。自治县城管部门对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不履行责任的,可以予以通报批评。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关于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影响城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补办手续,并处违法建筑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严重影响城镇规划,不能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及相关设施。

(二)买卖、骗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由自治县住建部门依法予以撤销,没收违法收入,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由自治县住建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有关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规定,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市政公用设施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有关园林绿化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擅自改变城市绿化用地性质的,责令采取补救措施,并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二)砍伐、擅自迁移古树名木或者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责令停止侵害,并可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擅自砍伐、修剪、移植城镇规划区内的树木,或有第三十六条所列损害城镇绿化及其设施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200元以上2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擅自占用城镇道路、桥梁、广场及其他公共场所摆摊设点从事经营销售或者加工制作商品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0元以上1千元以下罚款。

(二)侵占、损坏环境卫生设施,或者擅自拆除、迁移、封闭环境卫生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使用性质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环境卫生设施造价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

(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不认真履行职责或有违反城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行为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视其情节轻重对其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有关市容管理的,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要求和期限设置户外广告的,由城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依法强制拆除。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在非居住用地范围内建设单门独院式住宅的,由住建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由民政部门依照国家殡葬管理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由城管部门和公安、安监等部门依照法定职权予以处罚。

第五十八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阻挠、妨碍城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条城镇建设管理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城管部门应当加强日常巡查,发现正在建设中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立即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自治县所辖乡集镇和村庄建设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六十三条本条例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

关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的说明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会的委托,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修订)作如下说明:

一、修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的必要性

现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xx年施行以来,对规范城镇建设管理,推动县域城镇发展,改善居民住房和生活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对加强和改进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有许多新期盼。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部分条款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条例施行以来积累的成熟的城市管理方法和经验也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为了适应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新形势和任务的需求,修改条例很有必要。

二、条例修改的过程及主要依据

20xx年3月18日,条例修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拟定工作日程,广泛收集资料。先后深入到龙舟坪镇、磨市镇、高家堰镇进行实地察看和调研;赴恩施市、利川市和巴东县就城镇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考察学习;组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讨论。5月24日,自治县人大会党组就有关条款修改问题书面请示县委。8月21日,县委会就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审议。7月20日,自治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县长办公会听取了汇报,进行了讨论修改。8月11日,自治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条例修改进行了专题协商。8月28日,自治县人大会第28次会议对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11月17日报宜昌市人民政府审查并转报省人民政府。20xx年2月4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原则同意。2月27日,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应到代表211名,实到代表193名,以193票赞成通过)。

条例修改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

三、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加强人大监督。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自治县人大会每年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报告;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评议;对规划批准以后改变容积率、用地性质等其它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必要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完善执法机构。将第六条改为第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自治县住建部门负责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自治县城管部门负责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综合设置管理执法机构。

明确首问责任。增加一条作为第八条:首先接到举报的住建部门、城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为首问责任机关,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对于不属于其管辖范围的,应当在三日以内移交法定职能部门管辖。

落实公开制度。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相关规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

规范私人建房。将第十五条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禁止在城镇规划区非居住用地范围内建设单门独院式住宅。在城镇规划区居住用地范围内,农村村民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设个人住宅的,建设用地每户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城镇居民建设个人住宅的,建设用地每户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不得占用集体土地。

加强殡葬管理。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内,禁止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在土葬区内,安葬单人墓地不得超过6平方米。

禁止占用耕地建造坟墓。

规范车辆停放。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三条禁止在人行道上乱停乱放和行驶机动车辆。

在不影响行人正常通行的道路宽阔地段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停车区域。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9

一、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尽管时事政治教学内容广泛,但总有贯穿其中的主题与主线,总能在学科内容分类体系中找到相应的理论区间,由此形成时事与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把握综合性关键在于找到结合点,时事政治教学内容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各类知识,这就需要将时事化繁为简并将概念与原理举一反三,通过双向互动,建立知识点之间广泛而深刻的联系。

第二,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时效性特点。时事政治内容的时效性与教学安排的短期性,是教师难以驾驭教学活动的棘手问题。这不仅反映出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的脱节,而且没有真正领会时事政治作为教学内容的应有地位。故此,只有将时事政治教学的时效性要求,转化为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生知识兴趣点的培养,转化为中学生长期耳濡目染的课堂教学内容,才能紧凑而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对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教学方法的坚持与运用。

第三,把握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情境性特点。离开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进行填鸭式的教学,乃时事政治教学的大忌。只有精心寻找时事政治教学与学生兴趣培养的共鸣点,将时事中包含的新知识、新事件、新热点,精彩呈现于教学环节与情境之中,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才能在孤立的时事内容、生动的课堂环境、强烈的学习需求之间,建立紧密而持久的联系,从而完备知识结构体系和谐生成的内在条件。

二、初中时事政治的内容分类方法

理清贯穿时事政治教学的主题与主线,是进行初中时事政治内容分类的首要条件。初中时事政治教学重在规划好内容,主要涉及内容分类方法及其合理选择。

从目前通常采用的内容分类方法分析,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政治建设专题,主要涵盖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会议、纪念活动,事关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内容及事件,与实施和平外交政策相关的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建设与廉政建设等方面。二是经济建设专题,主要囊括改革开放新近取得的重大成就、经济结构调整与决策相关的活动、新近出台的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经济生活中难点热点问题的应对与处理、重大疾病和自然灾害的防范及对策等内容。三是文化建设专题,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与举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与事件、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科技创新尤其是航天科技以及能源开发方面的创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关的内容、重大体育赛事与活动等。四是社会建设专题,主要关注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改革发展与稳定,如,新农村建设、新农合发展、城市化进程、民生议题等方面的内容。

遵循上述内容分类方法,还需要坚持两条原则。一要坚持思想性原则。思想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征,也是时事政治教学的应有之义。时事政治也需要承担德育渗透功能,要将思想性原则融入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规划过程之中。违背这一原则,就很难将时事政治教学的内容与素材有效整合起来,甚至背离既定教学目标。二是坚持跨学科原则。时事政治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众多学科领域,既有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一般目的,也有透过社会生活现象深入分析其本质的更高要求。为此,教师要按照这一原则,科学高效地安排学习内容,否则将会走向反面,会因为宽泛与零散的内容而丧失整体教学能力。

三、初中时事政治的教学方法运用

一是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实践出真知,实践也能检验真知。时事政治的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需要结合社会现实做出令人满意的解答。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伟大业绩,都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性展现,均有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丰富的知识背景,完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讲深讲透。

法治建设的内容篇10

论文摘要:《推拿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构建与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具有链接巧妙、使用方便、内容详尽、真实直观,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中医临床课程的教学。

《推拿学》是一门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课程.然而,简单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正限制着合格推拿人才的培养。笔者从事《推拿学》的教学多年,发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好、图文规范、声像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信息量增大川等优点。因此,在多年教学经验和临床体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设想,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构建的目的与意义

2004年8月于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达成共识,当今现代化教学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各门课程的素材库建设上来,只有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才能从整体上切实提高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推拿学》作为中医临床学科,对实践技能掌握的要求较高,从疾病的查体到诊断,从单一的手法操作到治疗过程中手法的组合,都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书本作为单一的平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局限,只有在收集大量病例和进行充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将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体征、辅助检查、推拿操作手法以及推拿治疗过程等信息加以整合,形成完备的教学资源素材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丰富授课内容,灵活授课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的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部分西医课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构建完成,而《推拿学》及其他中医学科还没有此类素材库的建设。因此,《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不仅可以切实推进教学发展,对于整个中医学科素材库的建设,都具有指导和示范作用。

2.《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结构与内容

《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块:推拿手法模块、推拿治疗模块、小儿推拿模块。其中,推拿手法模块分为摆动类手法子模块、振动类手法子模块、摩擦类手法子模块、按压类手法子模块、叩击类手法子模块、活动关节类手法子模块。推拿治疗模块包括伤科疾病治疗子模块、内科疾病治疗子模块、妇科疾病治疗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各收录常见疾病十五种。小儿推拿模块包括小儿推拿手法子模块、小儿推拿穴位子模块和小儿常见疾病治疗子模块。其中,推拿手法模块和小儿推拿手法子模块中既包含有手法相关内容的文字描述和古代医籍的相关论述,还包含有手法操作的视频录像;推拿治疗模块和小儿常见疾病治疗子模块中的各种疾病,都包含有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查体体征、辅助检查、推拿操作手法以及推拿治疗过程、预后康复锻炼等内容,并且每一部分内容都配有视频录像。各模块相关内容之间联系密切,设有链接,方便查阅。素材库还包含了涉及到的古代医家和著作的相关知识。如在推拿手法模块摩擦类手法子模块中“运法”条目中,有“运则行之,谓四面旋绕而运动之也”的论述,点击此论述,立刻显现此论述出自于《厘正按摩要术·立法》,点击书名,又会显现《厘正按摩要术》的成书年代、作者信息、主要内容、学术价值等,拓展了相关信息。3.《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的特点与应用

3.1链接巧妙,使用方便。《推拿学》教学资源素材库设计巧妙,通过链接手段使各个模块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方便操作。如在推拿治疗模块的伤科疾病治疗子模块中,点击“颈椎病”条目,立刻显现该病的症状、检查、治疗等全部信息,每一条信息都链接有相关视频,如在“查体体征”中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条目,点击此条目,立刻显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的操作视频,让人一目了然;在治疗过程中有“揉颈项”的条目,点击此条目,立刻显现颈项部揉法的操作视频,再点下去,还会出现揉法操作的动作要领、注意事项、操作视频等推拿手法模块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