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村集体经济总结十篇村集体经济总结十篇

村集体经济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08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1

排楼屋村位于桐山街道西北面、舂水河下游,毗邻省道216线宁中公路,距县城12公里。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9人,613户,设一个党总支,两个网格支部,有共产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10人)。村民大部分收入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度出现两极分化现情况。为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货、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因地制宜,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土地大量荒废,我村水利设施便利,并有舂水河贯穿其中,农田均为优质水田。为集中整治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始终把调整种植结构和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实行了责任制,完善了各种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把100余亩荒山出租由县委发改委牵头用于光伏发电;把适合种植沃柑的荒山地承包给农户发展经济果林做到农户和集体收入"双赢";把适合茶树生长的林地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战略;将村里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目前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每年仅靠光伏发电一项,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不少于5万元。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2

一、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监管缺位。在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村集体经济监督不严,管理不善。在我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管理层缺少专业的培训,在管理的专业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监管方式还是老方式、老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监管频率低、次数少、不严格。监管缺位意味着村集体经济得不到科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二)、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或成员导致职责难以区分。我村由于工作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到大量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导致人才不够用,出现村干部兼任合作社法人情况。我村的合作社法人由村党总支书记华红林兼任,由于村党总支日常工作繁重,同时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难有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同时,由于发展村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部分工作,还要与集体经济的发展“两头兼顾”,职责难以区分。

(三)、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难以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是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效的规范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工作的规范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完善的制度,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不够完善,不够规范,合作社的作用得不到凸显。章程不够规范,合作社运行不按章程走,导致监管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明显。

二、改进措施及建议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村农业生产走向都市型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管。建议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健全化的监管方法,是村集体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的保障。村监会及村干部应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工作和取得成绩的监管力度,对发展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加以整改,促进我村经济全面发展。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3

2018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4%,村均18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总收入的40.4%。全市504个村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已经达到20万元、5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285个,占总村数的56.5%。

全市504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性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村有219个村,占43.5%;30-50万元的有138个村,占27.4%;50-100万元的77个村,占15.3%;100-500万元的58个村,占11.5%;500万元-1000万元的9个村,占1.8%,1000万元以上3个村,占0.6%。

二、2019年以来主要工作

2019年1月—4月,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39亿元,同比增长9.1%,村均10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1.8%,占总收入的33%。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140个,占总村数的27.8%,完成年度任务的34.8%。主要工作如下:

1、指导“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在会议上部署、实地检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等,现在全市对消薄工作普遍重视,镇街把这项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全年的重点工作在落实推进,责任能够层层压实,镇村发展集体经济氛围日益浓厚,形成了上下联动、聚力发展的火热局面。目前219个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制订了“一村一策”,并且向农业农村局进行报备。

2、立项集体经济消薄项目。指导各镇乡(街道)着眼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经营性收入比重,做好集体经济转型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经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审核,立项项目35个项目,其中购建类16个,化解债务类13个,土地流转类5个,公共服务增收类1个。明确联建(购)类项目实行“一个物业项目一家管理公司”,参股村要求4个以上,参股村联合成立公司,负责项目建设实施、物业管理、收益分配,确保联建(购)项目运作规范。

3、开展“百企结百村,消除薄弱村”活动。第一批村企结对名单已确定,30家企业结对11个镇乡的30个薄弱村,将于5月底前组织结对企业与结对村开展一次对接,6月底前以“一对一”或“多对多”方式,为每个薄弱村谋划确定1个以上适合当地实际的帮扶项目,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镇乡(街道)自行组织镇域内村企结对。

4、调整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股份。根据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战三年行动“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运行机制”要求,经营性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的55个富裕村退股,共退70股,安排一批薄弱村再参1股,共参140股。全市参股村由415个减少到388个,参股数由446股增加到516股。

5、调研集体经济发展政策调整。2017年、2018年共立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32个,其中购建类项目17个,土地流转项目8个,化解债务项目6个,承接公共服务项目1个。目前,6个项目通过验收,共拨付资金49.52万元。占补助资金大头的17个购建类项目大部分处于前期准备、在建或建成未出租,达不到验收要求。针对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兑现项目少、额度低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拟订《关于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的补充意见》,潘书记、陈市长专门听取了汇报,提出了修改意见,还征求了自然资源局、建设局、财政局、部分镇乡(街道)意见。

6、探索金融支农新途径。积极与农商银行、农业银行、联合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洽谈协商支农合作事宜,特别是与农商银行已初步达成合作协议,打算提高薄弱村的授信额度、提高产权+信用的农户授信额度、提高闲置资金的存款利率、设立普惠金融示范创建基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三、下步打算

1、加强项目督查。加强对立项项目实施情况的指导、检查,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督促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特别是要加强4村联建标准厂房、4村联建农贸市场等联建项目的指导工作,为全市面上联建项目提供样板。

2、浓厚帮扶氛围。按照“政府补一点、镇村筹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乡贤捐一点”要求,深入开展村企结对、金融支农、乡贤助力消薄活动。村企结对方面,每个结对村落实1名“消薄”专员,“消薄”专员由包村领导担任,农业农村局及时督促协调结对项目进展情况,确保产生效益。金融支农方面,农业农村局将与农商银行举行签约仪式,全面落实金融助农措施。乡贤助力消薄方面,引导鼓励乡贤志士回报家乡,通过牵线搭桥、投资、捐助、认购、认建、人才培育等方式,助力壮大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种,是生产资料归村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是解决“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的切实保证,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阳城县较大比例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新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实所迫,发展所需,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妥善解决好眼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刻不容缓。

1阳城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及现状

1.1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山西省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辖17个乡镇1个办事处,467个行政村,46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31.2万农业人口。2012年阳城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仅为29250.2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收入为1026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5%,发包及上交收入4915.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7%,投资收益265.9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补助收入6717.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2%,其他收入7089.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4%。2012年我县无经营收益的村336个,约占全县总村数的3/4,有经营收益的村131个,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44个,5万~50万元的村56个,50万~100万元的村13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8个。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营性收入少。多数村不直接经营集体项目,而是通过发包、租赁的方式将集体项目交由他人经营,按合同约定收取承包费、租金。大多数村没有经营性收入,收入来源几乎全靠上级财政补助收入来应付日常的工作开支,维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只有极少数村有经营的企业,经营收入成为本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也存在低收益村多、高收益村少、不平衡性较大的问题。总之,集体经济无收益、低收益的村量大面广,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1.2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1.2.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据调查,全县除极少数村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下资源起家,目前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外,相当一部分村过去虽然有一定的收入,但由于支柱产业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极差,已经或正在受到很大冲击。例如:有许多村长期依靠小高炉、小煤矿、小水泥厂、小白灰、小土焦等经营收入作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集体经济一度红红火火,但2007年政府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这些小企业被全部关闭,这些村的收入出现了严重下滑,甚至成为无收入的空壳村。还有,多数村发展依托资源单一,好多村级集体经济过分依赖土地资源,依赖场地与厂房的出租,缺乏自主经营的项目,村级集体收益难以持续增长,村级集体企业减少。再有,相当部分的村级集体企业改制、转制,已变为民营经济,不能支撑村集体的发展。总之,开源无方,节流无路,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1.2.2村集体经济组织严重收不抵支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收入大幅度减少,而支出并没有相应核减,却有所增加,导致多数村连年亏损,财政赤字一年比一年严重,集体积累日益减少,不少村已出现零积累或负积累。村级负债居高不下,农村卫生、文化等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基本上只能靠财政补助收入维持。

2我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农民来说是喜事连连,好事不断。但对于集体经济,明显政策少、力度小,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上级拨款过于分散,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使得造血项目不够,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各金融部门由于风险意识不断加强,逐步收紧贷款审批权限,导致村级集体组织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加大;上级机关部门的结对帮扶大多只注重农户个体,往往忽视村集体经济,有的虽然注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对壮大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使得相关的帮扶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集体经济的实力得不到有效增强,长效增收机制得不到建立。另外,政府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激励措施与考评、奖励办法,不能充分调动村级组织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由于绝大多数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级组织干部工资待遇低微,使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外流。现任农村干部有的看摊守本,谨小慎为,不愿承担责任、冒风险,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创新发展能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发展;有的老弱病残,素质低下,目光短小,有心无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届的客观现实,使村干部短期行为严重,不愿意放开手脚大胆地开拓创新。再加上,现行体制下村干部的不可跨村交流性、任职性,观念、眼见、思维等与当前市场经济极不相适应,发展集体经济失败者多,成功者少,干部群众都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已完全失去信心。

2.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一批市场潜力看好的项目拉动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村干部也很想发展集体经济,但就是苦于没有项目。目前,国家还没有公布过适合村级集体组织兴办的项目目录,也没有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项目开发结合起来,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无奈之下,村干部只能“等”、“看”,许多好机会、好项目就在“等”和“看”中错过了。

2.4村级集体经济负担加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各村均投入大量资金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据统计,2011年全县村级兴办公益事业负债高达10.25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0.83亿元,道路建设负债3.5亿元,兴修水利设施负债1.4亿元,卫生文化设施负债2.8亿元。各项公益事业都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果村级组织不办,既影响村级基层组织的威信,又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各村在农村环卫长效保洁、治安联防、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逐年攀升,日益增多的支出加重了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的包袱。

2.5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一套好机制做后盾

当前,集体经济的境况是各级政府、基层干部、农民群众都不愿看到的。对此,惋惜者有之,谩骂都也有之,着急者也有之。出现这种状况,除了上述因素外,经营机制不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村集体经济原本起步早,项目好,但由于机制、体制等原因,仍然是一大二公,产权不明晰,管理不善,最后往往是“一个企业倒下去,一批领导富起来”。目前,我县尚未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具体办法,用于指导、考核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基层党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处于“盲动”、“自发”状态。

3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不能走过去那种一哄而上的老路,又不能放任自流、自生自灭,而要积极探索,不断实践,闯出一条新路。

3.1因地制宜,找准自身优势,为发展集体经济奠定物质基础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切实做好调查研究,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找准突破口,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再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有区位优势的村,要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如利用城郊、园区、交通枢纽等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资源优势的村,要利用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水利、旅游、土地等采取拍卖、入股、联营的方式,进行资源开发,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有产业优势的村,要围绕优势产业,强化产业服务。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乡本土特色产业开发,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公司、加工公司等,为农民发展产业提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在服务中壮大集体经济。

3.2加强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要配强班子。通过群众推举、公推民选、组织下派等多种形式,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的人选进班子。继续选拔大学生村官,或从县直部门及乡镇机关中选拔一批年轻人下派到村担任实职,注重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要加强培训。以党校、农函大等为阵地,采取办班、上党课、以会代训、参观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部思想观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增强村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本领。三是要提高待遇。县或乡(镇)政府要对本地区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和退养费问题作出规定,并且按年度保证兑现。有条件的地方要对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把村干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工作业绩和待遇挂上钩,并作为村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依据。乡镇党委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另行拿出一笔资金,对那些优秀村干部进行奖励并优先提拔重用。要继续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力度,切实让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上有劲头,政治上有奔头。

3.3创新经营机制,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传统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的做法,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子,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和增长方式。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原则,逐步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的现代产权制度。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合作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既要保护集体资产不流失,又要调动经营者、合作者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或多赢。要多外出考察学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浙江省、江苏省等先进地区的经验,例如可以探索尝试村党组织书记依法选举兼任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与村经济合作社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建设富有活力的农村基层治理结构,既保障村党组织在农村的核心地位,又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尝试村集体从兴办企业向开发经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转变,因势利导,积极引导集体经济从效率低、风险大、以“建工厂、办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发展模式,向风险小、收益稳定、以“开发资源、兴办物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发展模式转变;村集体经营方式从直接经营向间接经营转变,扬长避短,改变过去自我直接经营的传统方式,主要采取发包、租赁、入股等为主的间接经营方式,促进集体经济收入从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转移到租金上交、投资收益为主的路子上来。

3.4加大政策扶持,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造良好氛围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各级政府的扶持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国家应继续出台强有力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电、用地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尽快推动集体经济起步、发展。例如,可探索在税收政策上,企业对结对帮扶村社会事业的捐赠,对兴办的涉农经济实体取得的收益,制定相应的政策给予税收优惠,提高企业支农的积极性;在金融政策上,银行尤其是农行和农村信用社应尽快出台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种信贷措施,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发展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在土地政策上,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5

1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

金关村是贵阳市云岩区下辖的一个村,位于市西北约4km处,面积4.2平方公里,有10个村民组,现有人口4400人,临近阿哈水库,贵黄高等级公路贯穿村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金关村利用区位优势,迅速将村级经济发展定位从农业转向了工业,制定了“巩固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目标,当其他农村地区还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时,大中型企业早已开始进驻金关村。同时,村支两委积极整合村民所持资金,通过入股、创建村集体企业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如金关村持股和控股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大力士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金关钢材市场、金关电商产业园、金关大酒店等企业和产业,截止2015年,村完成社会总产值8.2亿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0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累计达3.26亿元,所有者权益超过2亿元,为今后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村民致富的渠道和视野。

2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

2.1村支两委团结有力

选好配强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l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关村村支两委班子的选举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拧成一股绳,团结广大村民谋发展。每逢大事村支两委反复斟酌和讨论,宣传统一意见后交由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做到大事小事有记录,事事决定有公开,充分发扬民主,不断提高村务管理水平。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程序,做到“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将党员安排在疑难险重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2资产整合增值增收

一方面,金关村地处金钟河流域、阿哈水库上游,属于水源保护地。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不断扩容,土地、林地资源不断减少。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金关村正在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一是对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村办企业进行转产;二是对村集体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统一进行管理和经营;三是将村集体经济的盈利收入按比例再进行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加强监督谋富村民

在发展的过程中,村支两委加强对村集体经济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成立由老党员组成的监督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对村集体的财产、经营管理收入和运营进行监督。金关村在村集体经济壮大后,不断保障村民福利,一是对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养老补助;二是对每年参加高考到大中专院校学习的学生进行奖励和发放生活补助;三是对金钟河流域实行生态修复,修建金关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不断改善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3创新思路探求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村民走上了富裕路,2015年金关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0元,如何立足中心城区优势持续发展集体经济,保证实地、少地农民不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摆在金关村村支两委面前的新课题。

3.1立足区位,发挥比较优势

金关村位于贵阳市西北约4km处,离市中心较近,贵黄高等级公路贯穿村境,交通非常便利。因此,围绕市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有助于拓宽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3.2改革创新,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科学地实行资产重组,对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多营并举的经济实体和专业化团队经营,实现所有资产的股份划分和年终股份分红。

3.3调整结构,为集体经济提供产业支撑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立足村情,牢牢抓住“巩固二产,突破三产”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电子商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壮大产业基础。

3.4争取支持,借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6

我镇位于高碑店市区东南25公里,毗邻白沟市场,国道112线横穿东西,京白公路纵贯南北。全镇总面积56.2平方公里,辖39个村,现有耕地51857.5亩,9860户、39084人口,包括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主导产业为箱包加工销售及原材料制造业、林果苗木业。目前,我镇集体经济空白村24个,收入在0-5万元之间的村11个,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村4个,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不高;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土地承包;部分村班级班子发展思路窄,集体资源匮乏等多方面问题,村级无钱办事成为制约农村发展、服务群众的关键瓶颈。下一步,我镇将结合自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对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力争到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深挖自有潜力,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针对24个集体经济空白村,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摸排统计,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实现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对十九垡、北留等拥有较大面积集体土地的村,采取集体所有、承包经营的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对崔家场等签订长期土地承包协议但租金明显不符合市场价格的村,采取调整土地承包协议,提高土地租金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大青凌、小青凌等拥有大面积果园的村,充分利用村内资源优势,研究发展以采摘、观光、餐饮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并结合村内历史文化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集体经济壮大的目的。

二、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关于全市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要求,我镇于2019年3月份上报集体经济试点村2个,4月份,我镇高庄村被初步选定为试点村,计划与该村企业家创建的家兴商贸集团合作,在2019年建设家兴易购便民超市一所,服务附近村民日常生活所需,增加就业岗位,收入用于补强村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事能力。同时,利用该村60亩集体土地入股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社,在2020年打造采摘和蔬菜种植产业基地一处。对于该项目,我镇将充分发挥镇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进度、资金安排、实施效果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规范经营,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带动效果辐射到其他村,进一步发展壮大全镇农村集体经济。

三、加强教育引导,切实提升组织保障功能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7

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虽然探索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但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各地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对策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盘活资产。各地积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对村里废弃的土地河滩、关停企业等闲置资产进行拍卖、租赁、重组、置换,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增值。如泗洪县魏营镇涧北村把经营不善、停产几年的砖瓦厂以公开招标形式租赁给东台市一老板,一下子救活了厂子,不仅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力进厂做工问题,而且使村集体每年获得12万元租金。龙集镇应山村通过拍卖方式,转让水厂、机泵站等经营权,使集体增加收入近45万元。宿豫县顺河镇雨露居委会和顺河居委会把集体积累以股份形式投入到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华达涂层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通过分取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二是开发资源。遵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则,利用村里水、沙、石、农作物、土地等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建筑材料、粮食加工、林木栽植等特色产业,增加经营收入。沭阳县沭城镇前巷村依托沂河滩地,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年发包滩地收入20万元。泗阳、泗洪县地处洪泽湖畔的乡镇,各村都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做水产养殖文章,将水面承包到户,平均每村每年可实现集体收入近5万元。宿城区抢抓城市“北扩西进”机遇,确立植树造林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各居民区把适宜的土地全部栽上了杨树,预计10年后这些树木将为居级集体经济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是利用外力。一方面利用省、市、县、乡挂钩扶贫、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财政供养人员结亲结对帮扶的机遇,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他们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弥补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无项目、无资金、无技术、无销路等不足,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泗阳县城厢镇龙门村抓住省委领导联系点契机,积极争取资金扶持,解决了修桥、铺路等老大难问题,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创造了条件。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是全省扶贫工作队多年的挂钩扶贫点,该地区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仅20__年就争取无偿资金150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90万元,项目117个,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扩大村级集体的规模和总量。泗洪县双沟镇双沟村利用是国家名酒之都双沟镇所在地,省道徐宁路、宁宿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等优势,辟出黄金地段50余亩,兴办村级工业园,吸引外商投资的企业在园区投产,成为集体收入的可靠来源。宿豫县顺河兴建占地1020亩的工业园区,培植资本和产品市场,引来工业项目12个。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发展空间。

四是凭借能人。近年来,各地通过“两推一选”、“双直选”等形式,把一大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大户选拔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增强了村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宿豫县王官集镇苗圩村经济能人王勤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发挥本村资源优势,通过完善村加油站和砖瓦厂的承包机制以及拍卖林权等,使集体收入每年增加14万元。王林村由一名村干部牵头,把该村50多个木材加工个体户联合起来,进行整组,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每年为村级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村集体收入乏力,积累偏少。20__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21151.92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893.6万元,发包上交收入4730万元。至20__年底,全县村集体积累总额9738.29万元,积累额在10—50万元的142个村,积累额在10万元以下的381个村,有积累的村仅占全市村(居)的42.3。

二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薄弱村的比例较大。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有381个,占村总数的26.7,这些村仅有少许收入有的甚至没有收入,是全市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严重制约因素。

三是村集体负债数额较大,入不敷出村逐年增加。全市村级负债虽经近几年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采取多种方式化解40008.35多万元,但至20__年底,仍然有22392.11万元负债。20__年全市收不抵债村246个,占村(居)总数的17。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却有增无减,如果去掉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入不敷出村将会大幅度地增加。

四是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渠道不畅,发展后劲不足。98年以前,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村办企业,尽管收入效益低,但还有收入,随着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变为个体私营企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加上技术、资金、管理的缺乏,村级集体经济举步维艰。真正创办企业的直接经营性收入893.6万元,仅占总收入的4.2,并且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公益事业较多,集体积累较少。村级负债中,用于兴办集体企业形成的负债仅占其总额的18.4,况且当前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筹集也十分困难,创办集体企业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暴露了思想观念的滞后和机制体制的僵化

总体上看,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随着全市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地被大部分村民淡忘,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

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路子不宽,想搞也搞不好,连国有企业都通过改制卖光、破完,何况村级集体经济。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上这些思想认识使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抓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严重挫伤,再也不愿去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市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有的村对集体资产搞“一刀切”,强行拍卖、折抵,造成原有集体资产流失、积累减少,不少村仅剩几间办公室,甚至有的村连像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成为“无米之炊”。此外,部分农户长期拖欠以往的乡村统筹提留款,村里为了完成任务,拿现有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垫付,造成集体资产日渐减少,当村集体经济收入入不敷出时,有的村甚至办贷款交账,导致村集体背上债务包袱,繁重的债务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不少只是在逢年过节搞搞慰问,没有实质性举措,相关的帮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多年过去了,被帮扶的村、户还是老样子。另一方面乡镇党委基本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农村个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业税费的征收上,扶贫工作也着重在扶持农户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则缺乏扶持,而且随着县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部门应履行的职能没有到位,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形成了真空地带,一段时间处于无人管的地步。

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应该承认,经过农村税费改革和村级区划调整,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得到了调整和优化,但是与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比,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取得一些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长远的发展计划,等等,这些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新形势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的挑战,要围绕新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举措,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新的跨越。

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关系到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地位,又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新的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好队伍、选好载体,优化措施,强化激励,以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具体的策略上应坚持“四个原则”,落实“四项措施”:

坚持的四个原则是:

一要坚持改革与创新相同步的原则。面对农村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致力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的运行机制。二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配合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立足依靠村级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同时,对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也必须给予外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着力在治本上下功夫,促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三要坚持增收与节支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源,又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办事、照章办事,进一步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管、用办法,健全监督机制,以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和发挥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要坚持强村与富民相协调的原则。强村与富民是村级经济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如果离开了富民,强村也就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村级集体经济,也就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克服强村与富民两者相偏离的倾向,既不能靠侵犯群众的利益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不能随意加大村级集体经济非生产性支出,消耗积累资金,损害村级集体经济。

在具体工作中应采取“四项措施”:

1、鼓劲加压,营造浓烈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思想认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努力开拓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2、开源节流,拓展发展空间。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居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

招商引资等项目。农业乡镇的村居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如沿湖乡镇的水产养殖则独具优势,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做大文章。有条件的村可依托自己独具的资源优势发展村办企业。要强化招商引资,形成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当前实施“工业突破”、“项目推进年”的有利时机,全方位招商引资,整合村级资源,打造发展平台,有效解决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资金短缺、技术创新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构筑壮大集体经济的新优势。

与此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品位。加强现有资产管理,严格推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清理村级债务,加强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县级经管部门要严格对各乡镇、各村的财务收支、经费使用、账目结算等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8

一、充分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的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乡村区域撤并调整,原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集体不动产收益在集体成员中的分配问题、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权益及份额问题等都凸显了出来。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对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解决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监管不善、分配随意等问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维护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创造条件。

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主决策,农民自愿。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要在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下,把公开、公正、公平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加强指导。改革方案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整个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四是坚持广泛协商,稳步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必须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因村制宜,选择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

三、试点工作的阶段和内容

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核集体资产、股权界定配置、资产运营管理为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村先行试点。整个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成立组织,制定方案。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时间20天左右。试点村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成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共同组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以下简称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县(市、区)农委和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蹲点驻村,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程指导。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要结合试点村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并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张榜公布。各地试点方案于8月底前报省、市农委。

第二阶段:清核资产,配置股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时间2个月左右。清核资产是整个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要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分别登记造册。要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对清核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及时张榜公开。在清核资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重要事项,要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股权界定要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享有股份、按贡献大小适当体现差别原则。股权分配对象的确认、股权配置比例的确定,要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通过。股权配置时,是否设立集体股以及集体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为确保农民长久的集体资产收益权,股权可以继承,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但不得退股

第三阶段:资产运营,收益分配。从11月中旬到12月底,时间50天左右。产权改革后的集体资产,应以股份合作制为主,采取“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市场运营,也可以选择承包、租赁、招标、拍卖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要制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并制定相关议事规则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资产运营收益应按集体与成员拥有股权的比例进行分配。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必须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未设集体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级组织运转的正常开支,可在分配前列支;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提取公积公益金的方法解决。设有集体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其集体股的收益应专门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结余部分可作为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列入公积公益金管理。在收益分配后,应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四、几点要求

1、精心选择试点村。试点村由县(市、区)农委和乡镇政府确定,报市农委审核。试点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当地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乡镇经管队伍力量强;县(市、区)农委能够派出得力工作专班驻村;村班子团结稳定、有战斗力,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大多数干部群众有改革的要求和愿望。各县(市、区)确定的试点村名单及试点村基本情况于8月底前报省、市农委。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9

关键词: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23-1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梨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畜牧业大县,2011年全县粮食产量再创历新高,超过50亿斤,全县29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超过60万。201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257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8万元,占总收入的5%;发包及上交收入为175万元,占总收入的7%;补收入为1962万元,占总收入的76%;其他收入为318万元,占总收入的12%。集体经济总支出2249万元,其中:干部报酬支出为1045万元,占总支出的46%,(占补收入的53%);他各项支出为1204万元,占总支出的54%。无经营收入的村为244个,占总村数的83%。

2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村级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渠道狭窄

从当前我们统计掌握的情况看,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助收入,只有极少数的村有一点发包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靠近102线和四梨线,梨十线周边的村因为征占地有一部分土地补偿费收入,绝大部分的村也将集体的预留地随着二轮土地发包一次性包发到底,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支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2.2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支出不断上升

近三年来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由过去的3.8万元,增加到6.8万元,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绝大部分增加到村干部报酬中去了,只有少量的资金用于弥补村级办公经费的不足。特别是近几年的村村通工程,需要村级配套的资金,基本上是空头,极个别通过处置预留地和林地等资产弥补一部分,大部分是空缺,形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的债务,扩大了村支出的范围和数额,直接影响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

2.3村级集体资产难以盘活,债权不能得到有效清收

村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很大,但多数是有账无物或账面价值大,实际价值小,更多的是闲置无用的废旧资产。目前全县各项收款(即欠村级组织的债权)在全社会的大背景下,没有有效的政策和法规进行约束,特别是税改前尾欠的税费额度很大,很多农民认为听话的吃亏,挑皮捣蛋的占便宜,也是近年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难操作,议不成的主要原因。

2.4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沉重

由于历史遗留和现实原因,多年来村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村两委换届、村村通工程、一事一议和新农村建设等超越自身实际能力的支出,产生大量的新生债务,债务的本金又在继续衍生新的利息债务,结果是事干了,欠了一大堆无力偿还的债务,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干部造成的困惑和烦恼是不言而喻的。

3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曾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农村集体经济,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走到今天,走过了一条由强变弱,由弱变无,从辉煌走向低谷。原因是多方面,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各级政府十分关切的事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短时期内很难找到能使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捷径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我们认为,应从抓基础,抓本质,抓长远上做起,不能急躁,不能脱离农村的现实去研究和解决集体经济如何走出低谷,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3.1着力提高村级两委班子的建设水平

说到底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个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组织队伍建设和人才建设。村级两委班子的组织建设化程度和抓经济建设的能力,直接考验着一个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建议,一是适当延长两委班子的换届间隔时间,保持两委班子的相对稳定;二是尽快推进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把大学生选派到两委班子中担任实职;三是有计划分阶段的实施村级主要领导实行财政供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抓组织建设。

3.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到今年为止,全省利用3年时间已经把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万元。大的村已达到6.8万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支出成本都在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中,干部报酬一项就占去60至70%,各项办公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目前转移支付资金虽然较过去有大幅度的增加,但原有的基础低,增加后的转移支付补贴仍然是低水平的,没有更多的可用资金投入到发展集体经济上面,所以,适当逐年的增加转移支付资金是十分必要和客观的。

3.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支出

我们目前建设的标准化“三资”服务中心,无论是从制度保障,还是从业务管理上,已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但是在资金使用上,还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量入为出,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少事的问题,有很多超越自身能力和实际的建设工程,形象工程,减少公益事业建设要求村级配套的比例和额度。

3.4加大对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减少村级债务的刚性利息支出

目前,村级债务严重困扰着各级干部,建议上级部门加快推进化解村级债务的进程和化解力度,使各级干部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抓经济建设。

3.5积极探索发展村级经济的各种途径

村集体经济总结篇10

一、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扶持途径和经营管理模式,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不包括依法属于村集体的土地征用补偿和上级补助收入)达20.2亿元,比2000年的12.8亿元增长58%,平均每村可用收入达6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比2000年增加54%。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的主要措施是:

(1)采取综合措施,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00年,宁波市专题召开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座谈会,出台《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途径和运行管理模式,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措施。2000―2002年“固本强基”工作中,整治了200多个问题村,扶持落实了5000余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近三年又连续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帮助和指导村基层组织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摆脱了“九五”期间的徘徊局面,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6%。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总资产达249亿元,净资产17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38%和120%。

(2)适应新的形势,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面对农村集体企业转制、电管体制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带来的村级集体减收压力,各地在巩固资源开发、小水电开发和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办法、新途径。一是做好物业开发租赁文章。积极开发标准厂房、三产用房、外来农民工公寓等物业,发展租赁经济,租赁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租赁收入达到8.5亿元,占集体收入的比重从14%上升到42%。二是做好旅游资源开发文章。利用乡村各种旅游资源,投资或合作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如宁海天河景区,涉及的6个村以山林为资本参股,以门票收入的7%分成,每村每年增收几万到十几万元。三是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文章。通过旧房改造、宅基地整理或标准农田建设,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利用土地折抵指标,发展二、三产业或依法转让兑现。如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通过土地整理,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340亩,再开发二、三产业用房吸纳企业落户,创收1700万元。

(3)增加财政补助,减轻集体经济支出负担。长期以来,村级集体承担着大量社会事业的费用支出,负担沉重。近几年,宁波市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县(市)区和部分镇(街道)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效地减轻了村级集体的负担。据统计,2005年全市村级获得上级拨款收入共7.9亿元,是2000年的4倍。这些拨款主要用于村庄整治管护、社会综合治安、村道建设、薄弱村帮扶、村主要干部报酬、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补助,约占村公共服务支出的30%。

(4)加大帮扶力度,促进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在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帮助薄弱村培植稳固收入来源。2000年以来,除市、县、镇三级财政投入外,组织机关部门和单位与贫薄镇(乡)、村开展结对帮扶。有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行倾斜性补助,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2000年来,市财政共投入扶持资金近2亿元,各帮扶单位共投入结对帮扶资金6000多万元,6000余户地处偏远山区和地质灾害地区农户得到帮扶迁移,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数量占总村数的比例从35.6%下降到21.4%,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人口下降70%。

(5)加强民主管理,保障集体经济规范运行。各地加大对近郊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力度,妥善处置村级集体资产,保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到2005年底,全市已有222个村经济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江东区29家股份经济合作社2005年总资产达到36.1亿元,净资产29.6亿元,当年可用收入3.1亿元,分别比改革前增长128%、115%和129%,人均分红达到6000多元。同时,全面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全市普遍实施了村级会计账务乡镇会计服务站制,会计电算化和县镇村联网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得到加强。村级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合同管理、重大工程招投标、管理费用定项限额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调查表明,近几年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总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发展领域逐步拓宽,经营方式也由直接的市场竞争型向资源发包、物业租赁型转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管理制度也逐步建立健全。但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总体实力不强,经营性收益较少;公共服务项目增多,支出总量刚性增长;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农村集体经济依然薄弱;管理不够规范,制度执行不够有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统一。一些干部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怎样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过时论”。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已经过时。二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了,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经没有必要。有的说,村里搞公益事业应当由公共财政向村级延伸和覆盖。三是畏难情绪。认为现在既没有了村办工业企业,又不能与农民争利,发展集体经济已是难上加难。一些地方干部安于现状,不愿多花心思抓集体经济的发展,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2)原有收入渠道减少。村办集体企业上缴利润是我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级主要收入来源,而今村办企业已经转制,集体资产参股企业取得固定回报的村为数极少。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承包上交收入来源减少;部分村在城市化和旧村改造过程中,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被拆除,以致收入减少;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原村集体投资兴办甚至借债兴办的水、电设施,收取水电费差价,但这些收费项目在农网改造后已全部取消。如慈溪市周巷镇因电管体制改革,全镇村级每年减少收入达150万元以上。

(3)政策与要素制约增强。由于土地宏观调控趋紧,村级用地指标更加难以落实,致使一些有区位优势、发展项目和货币资金积累的村丧失了发展机会,村级发展空间难以拓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村集体将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换。此外,生态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对生态涵养区、水源集聚区发展工业、休闲旅游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4)部分村缺乏基本发展条件。目前有些地方薄弱村较多,客观上分析是不少村地处偏僻,区位条件差,资源开发利用成本高、效益低,加之自身缺乏资金积累,这些村在短期内要取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确实较大,有的本身就是需要下山移民、易地致富的资源贫薄村。

(5)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最大的缺陷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集体资产产权主体不明确,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上激励和经营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营管理者与经营效益关系不密切,缺乏经营动力;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利益关系不够密切,缺乏凝聚力。此外,部分村人才外流,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创新能力,影响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村级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农村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村级要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保证村级组织的公共属性,必须有集体经济的支撑,依靠社会捐资不是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长期进行大量的物质投入。要比较好地维持村级运作,解决村民基本福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一个村每年大约需要30万元;如果要达到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标准,每个村大概需要即期投入500万至1000万元。尽管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和民间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还必须依托村级自身发展经济、积聚财力,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

(2)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发展路子。要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一些集体经济发展办法已经不相适应,各地应该在发展领域、发展途径、发展方式层探索新的路子。具体为:一是开发利用资源。在继续搞好山林、海塘、“四荒”等农业资源集体统一发包经营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利用水源、景点等优势资源,采取资源入股、使用权转让租赁等方式,发展小水电、休闲观光旅游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发展物业经济。综合利用区域经济优势,积极发展标准厂房、市场、商铺、仓储、外来民工公寓等物业资产,采取物业出租方式,获得稳定长效的物业租赁收入。三是盘活存量资产。在土地控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村内存积的闲置资产潜力,对空置的校舍、村(队)公用房、晒场、旧厂房、多余的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进行改造集约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向外购买资产。货币资产较多的村,可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法跨区域购买房产、土地、水源、景区等产权或使用权,通过开发或改造升级,获取增值收益。五是通过服务增收。在个私块状经济比较发达或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地区,村级可以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通用设备、集散场地、水电供应等有偿服务,增加经济收入。

(3)强化管理监督,创新经营机制。一要健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村级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实施办法,明确民主决策的组织、内容和程序。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项目、建设工程等重大支出项目必须实行民主决策。要保障社员(村民)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确保民主决策机制健康运行。重大工程项目还应当公开进行招投标,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二要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有条件的村,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经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积极探索对经营者实行基本年薪、绩效年薪有机结合的年薪制考核办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建立责任风险保证金制度,使经营者的责任风险与利益挂钩。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支持引进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决策经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