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十篇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十篇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3:30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1

一、新疆网络媒体兴起的背景 

新疆的网络媒体建设始于2000年左右,2000年4月18日,新疆建起了第一个具有广播特色的网站——“新疆新闻在线”。2001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合作建设,自治区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区重点新闻宣传网站——天山网正式开通。此后,自治区内主要的新闻单位相继把传统宣传载体延伸到网络,逐步实现网报、网台互补。历经8年,新疆的网络新闻媒体有了快速的发展和较大的起色,形成以天山网、亚心网、新疆日报网、乌鲁木齐在线等为代表的网络新闻媒体,基本形成了一个本土的网络媒体群。 

二、新疆网络媒体的几个发展阶段 

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历史仅仅10年,但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变化迅速,本文只是做一个初步观察和判断。 

(一)起步阶段(2000—2002) 

21世纪初期,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在全国各地网络新闻媒体纷纷兴起的浪潮中诞生了,新疆的主要媒体——两报两台,还仅有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办了“新疆新闻在线”网站,其他传统媒体还没有自己的网站,相比较内地省市而言,新疆的网络媒体的发展是滞后的。 

2001年12月18日,“天山网”正式开通标志着新疆的网络宣传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起步阶段,受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制约,这些网络媒体尚未形成巨大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自身形态简陋方面,还表现在上网用户数量十分有限方面,网络媒体的市场规模尚很弱小。 

(二)成长、初具规模阶段(2003—2006) 

在这一阶段,网络媒体在新疆得到较快发展。各类传统媒体纷纷建立起最初的“网络版”、“电子版”形态。《新疆经济报》、新疆电视台的网站已经运营,《新疆日报》的网站也已经运行。一些新闻媒体网站加大投入纷纷改版甚至一改再改,在新闻和信息内容、网络服务功能、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和自身机制调整、网站公司化运作和经营策略等诸多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天山网新闻品牌已具雏形。 

(三)快速综合发展阶段(2007至今) 

这一阶段,新疆网络新闻媒体进入了快速综合发展的阶段,各个网络新闻媒体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多个“首次”。疆内网络新闻媒体首次派记者参加报道全国两会、首创网络现场直播先河,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还表现为一些媒体网站积极探索新媒体业务(手机短信、彩信、wap等),拓宽和延伸了报道方式。2007年新疆还出现了首张数字报纸。2008年,新疆网络新闻媒体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的报道中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8月份,新疆经济报系建立了以“亚洲中心—新疆”为特色的、覆盖新疆、中亚五国的新闻触角的“亚心网”,新疆基本形成了以天山网、亚心网、新疆日报网等为主体的网络媒体群。 

三、新疆网络媒体现状 

目前,新疆网络媒体发展较为迅速,较有影响力的几家网络媒体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各地州地市级新闻网站在近几年才逐渐建立,发展良莠不齐,有一些新闻网站还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在本土影响力较大的网络新闻媒体为: 

(一)中央驻疆新闻媒体主办的新闻网站 

新疆新闻网、新华网新疆频道 

(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点支持的新闻网站 

新疆网络新闻媒体的龙头——天山网 

(三)新疆传统新闻媒体开办所属网站 

放眼中亚的后起之秀——亚心网(新疆经济报系);隶属党报以党务工作报道为主体的——新疆日报网(新疆日报社),具有广播特色的多媒体综合网站——新疆新闻在线(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四)地州主要新闻媒体主办的网站 

定位服务市民生活的——乌鲁木齐在线(乌鲁木齐晚报)、自治区地州中唯一具有独立新闻权的——伊犁新闻网(伊犁日报社) 

四、新疆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网络媒体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随着网络媒体产业化实践的不断深入,网络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由于资金有限和从企业的运作考虑,网络新闻媒体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必须积极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努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疆各个网络新闻媒体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新闻采编能力和日更新量不足 

新疆新闻网络媒体起步较晚,普遍存在着新闻资源相对匮乏、成本压力较大等困难,在新闻宣传中,时常存在着盲目跟风、追逐热点、内容同质化、操作手法单调、用户体验不佳等不足。在一些新闻网站中,新闻大多转载自各大网站,转载来的新闻报道角度没有必要的转换,日更新量不足,缺乏自采新闻,本地新闻的报道力度不够。 

2、网站设置栏目不够合理,网页制作的美感不强 

新疆网络媒体大多对目标受众的市场细分不够精准,缺乏互动栏目,缺少品牌精品栏目,流量、人气规模偏小等一些问题。大部分新闻网站的网页制作和版面布局上都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网页色调单一或杂乱;(2)网页排版未能有效突出重点,(3)网页太长,不方便阅读;(4)两侧广告占用版面太多。 

3、资金缺乏,技术滞后 

目前,新疆网络媒体的资金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传统媒体资金投入和国有企业资金投入三种。网络媒体大多只能在本土或地区内发展,知名度、点击率、受众认知度较低,吸引不了广告客户,很难寻找到盈利渠道。 

在技术上,打开速度慢,链接不到位,多媒体应用程度低以及文字版本开发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报业集团的网站基本上是报纸的电子版,在采编上也没有按照网络技术和网络受众的需求来做。 

4、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 

网络新闻媒体发展的时间不长,其经营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一方面这是网络媒体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作为新媒体,网络新闻媒体又不等同于传统媒体,尤其是在内容创新、赢利模式建立以及运营管理方面,明显异于传统媒体,因而对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和创新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有着较强的需求,天山网总编辑朱建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到:“西部尤其新疆,网站的新闻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都相对的匮乏。” 

(二)对策 

1、集纳整合传统媒体新闻资源,注意新闻的本地角度化 

新疆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成立时间早,发展较为成熟,采集力量强、信息资源丰富,且相对容易集中起来。在从事重大主题新闻的网上宣传和制作有关地域性新闻专题时,可以整合传统媒体的采编资源,策划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传播方式,利用传统媒体采编资源充实网站内容。 

新疆网络媒体要注意新闻当中的本地元素,重大主题新闻对本地的各种影响,发掘本地网民对于重大新闻的特殊兴趣点、关注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报道和解读。尽量避免在重大主题报道上出现千网一面、重复转载所造成的令人生厌的媒体内容同质化和信息垃圾化,从而在网上宣传工作中实现“新闻同质化下的差异化竞争”。 

2、设置合理的网站栏目,注意网页版面的美化 

1)改进网页设计。让网页时尚一些,给人活泼之感。例如,天山网设有的换肤功能,蓝绿粉橙四种不同颜色风格的皮肤可随意更换,供受众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进行个性化选择。 

2)整合版面。新闻排版要突出重点。在大分类下面突出一两个重点新闻更多的是用新闻标题来放置,既能使版面更整洁也能有效抓住受众。同时把主动权交给了受众,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3、加强内容建设,凸显新疆地方特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 

新疆网络媒体要围绕本地各项发展建设工作当中的热点,在新闻报道上积极配合各项重大活动,做成本区域举办各类重大活动的网络平台,积极为各类重大活动、会展做推广、宣传。立足独特的新疆文化,以挖掘整理新疆文化资源为己任,着力打造“西域文化”品牌,对外宣传新疆,把“魅力新疆”推介出去,制作一批有份量、网民关注的专题。不断加强原创新闻报道,把新疆的信息传向世界。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积极探索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当地新闻事件的专题资源。 

4、注意吸纳和培养人才 

新疆网络媒体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加强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扩展领军人才方阵,完善用人机制,能够培养人才、吸聚人才、留住人才。 

5、拓展资本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 

目前,各级财政对新疆各个门户新闻网站投入了大量资金、物力积极支持各级新闻网站的建设,但“输血”只能使网站维持在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它们面向市场,新疆网络新闻媒体可以尝试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只有努力拓展资本的渠道,引进投资,提高了自身的“造血”功能,完善造血环境才能培育出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朱建华,《有效配置纸质与网络媒体资源》[J].《传媒时代》,2005年4月 

②隋洪波、邱士民,《质量:地方网站的新闻竞争力》[J].《网络传播》,2008年第9期 

③徐小刚,《地方网站培育新闻核心竞争力》,中国新闻研究中心,2009年1月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0-0016-02

进入21世纪以后,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不断升级和更新,进而引发媒介形态朝着多样化、现代化、数学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广电媒体受到新媒体的严重冲击。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可以互联互通的非线性传播传播媒介。鉴于目前新媒体的发展状况,已经对传统的广电媒体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在清晰认识新媒体现状及影响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期发挥新媒体在广电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广电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互联网、手机、电视等三大族群,广播电视新媒体在这三大族群众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视频或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或者手机广播和数字电视等。下面我们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1.1网络广电煤体发展现状分析

总的来说,网络广电煤体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网络视频形势大好,网络广播前景不明。2006年谷歌收购了视频网站Youtube,这是历史上视频网站交易价格最高的一次,受到中国网络视频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的成功上线,四大门户网站紧接着都推出了自己的视频频道,使优酷网和土豆网等网络视频网站面临新的、巨大挑战。据统计,2011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规模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但是,网络视频行业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严重、不良视频泛滥、传输延迟与画质模糊、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网络视频的盗版现象普遍等问题。相对于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不明。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广播日趋成熟。世界上主要广播电台都都很看好廉价的网上空间,在国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实现了网上广播,受到广大听众的厚爱。虽然网络广播兼有互联网和传统广播的优点,但在我国的受众群体还不成规模,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等缺陷,发展前景不明。

1.2手机广电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手机3G时代的到来,手机广电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为广大用户所接受,手机广电媒体的主要现状是手机电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手机广播的发展势头不够。虽然手机电视发展较快,但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应用普及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发展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主要因素是内容比较匮乏和同质化、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标淮同时存在,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利润来源主要依靠用户的订制费用以及数据流量等接收使用费用。我国的手机广播业务在2003年开始出现,由于存在内容匮乏和同质化的问题,我国手机广播的发展步履维艰。

1.3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是数字电视期待创新,iptV仍需培育。我国数字电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用户数量达6千多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已接近40%,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大。我国发展数字电视存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用户规模庞大、盈利空间充裕等明显的优势,但是网络分散、内容匾乏、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严重阻碍电视新媒体的发展,急需创新市场推广模式。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期,虽然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成功的发展模式,但从我国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总体上看,仍然面临着基础网络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电信和广电两个行业的利益博弈、内容匮乏与同质化、盈利模式不成熟。

2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视频的迅速发展严重冲击到电视产业。网络视频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具有内容多样,可随时随意点播,同时,网络视频画质更优,内容更全面,即时性更强,以上这些优点的存在,严重冲击到传统电视产业;二是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到电视频道的生存方式。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广电新媒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了广电信号的压缩传输,原来一个频道的带宽可以承载四个以上频道,因此,广电行业需要重新整理频道,重新审视立台特色;三是新媒体功能的增加带来电视节目形态急需进行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以信息和娱乐功能为主,而新媒体的功能更加强大,除娱乐和信息功能以外,还有资讯和通讯的功能,因此,迫使电视节目依据这些功能,不断改变自身角色;四是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已经不能够决定新时期广电行业的盈利问题。传统的电视节目收视率是通过抽选部分用户进行测定的,所统计到收视率直接影响到盈利模式,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收视统计方式受到挑战,公众的收视行为更为自由、多样,移动收视和公共场所收视等方式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状需求,数字化以后广电频道的主要收入分别来自内容销售、节目收视费、应用服务费、政府补贴、广告费等多种方式,不再仅仅依靠广告。

3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广电新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广电媒体节目内容资源的共享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广电媒体是以丰富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大量出现,使媒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进一步拓宽了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同的媒体通过交流、合作,使大量的资源得到共享。二是广播电视媒体的渠道和接收终端融合。从当前广电媒体的现状看,广播电视业务多种多样,有无线电视、数字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等,多媒体业务有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交互电视等。这些业务不是传播模式的不同,而是运营模式的不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这些渠道势必相互交融。这种交融包括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用户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网融合,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通过融合改造,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各自开展多网融合业务。更通俗的理解就是让手机、电脑和电视三种终端都成为新一代的信息、通讯、广电媒体。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不同形态新媒体都存在着政策限制造成新媒体运营的自主性不强;内容匾乏、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单一、包括视频网站在内的不少新媒体都未能实现盈利;可应用的技术还不能满足新媒体今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广电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广电业进行调整,以便适应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网络教育

[作者简介]韩梅(1964-),女,河北秦皇岛人,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聋人高等教育;贾林(1986-),女,山东滨州人,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袁群(1986-),女,山东滨州人,天津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管理。(天津300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我国聋人特殊高等教育结构及聋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BSH03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75-02

大学生是社会科学文化潮流的领军人群,而网络传媒又是我国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作为当前中国网民中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在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而这一群体中的特殊人群——聋人大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会比较特殊,正因如此,对新媒体时代中聋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素养

关于“媒介素养”的概念界定很多,目前学界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给的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可以看出,媒介素养研究强调的是受众认知信息时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力。

(二)媒介素养教育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欧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媒介素养教育也改变了许多,变得更加适应于当前社会的需要。就目前情况而言,媒介素养教育实质上是一种民主素养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媒介传播实质的解剖,使受众深刻认识到隐含在传播文本后的各种权利和社会因素,使他们洞悉传播实质,熟悉编码规则,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勇气挑战社会上有偏颇的意识形态。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学校的正规教育内容。可见,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二、受众——聋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聋人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教育群体,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的双重特征。一方面,聋人大学生经历着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处于后青春期,对于大学环境中的学业、生活、人际等各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反应和心理冲突;另一方面,聋人大学生自身存在听觉障碍和使用手语对话等面对面交流的限制,比较容易形成特殊的心理特征,进而导致特殊的行为反应。对于我国聋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国内也曾有研究报告指出,聋人大学生较之健全大学生更具有易冲动、脆弱、自卑、焦虑等特点。

聋人大学生受其生理特点限定,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多关注,而事实上,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和网络互动效应的增强,聋人大学生网络媒体参与接近无障碍化,网络媒体参与性也越来越强。极大的网络参与积极性能帮助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各类群体,展现个人的表达能力和互动能力,开阔视野。因此,应根据聋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地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媒介素养能力的提高以及聋人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双赢。

三、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渠道,强大的交互性使个体成了信息的生产者、主动接受者和传播者。为了通过实证法来了解聋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评估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对策,笔者对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308名聋人大学生的网络媒体参与性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8份,回收298份,回收率96.8%。有效问卷280份,占回收卷的94.0%,有效回收率为90.9%。调查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1.媒介消费行为状况。调查问卷显示,聋人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深,平均网龄达到3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3.1小时,大部分人的多数课余时间都在上网。聋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使用也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在上网原因方面,“课业学习”“娱乐”“情感需求”和“获取必需信息”排在前面,当然,出于“无聊”的原因也占少部分比例。而对于“网络能否满足自己的期望”,占一半比例。在“网络中不愿与健全人交往”的聋人大学生只占8%的比例,约有48%的人“更倾向于参与专属论坛”,说明大部分的聋人大学生在网络中的社交范围比较宽泛。

2.媒介解读能力。在参与调查问卷的聋人大学生中,约有96%的聋人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他们对网络的总体评价是处于中上水平,大部分人认为网络信息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在“网络社交圈对个体的帮助和需求满足”上,聋人大学生认为,在“情感沟通”“求职就业”和“学习研究”方面认为网络有帮助或帮助很大。

3.媒介道德规范。参与调查的大部分聋人大学生认为网络与主流媒体价值观“不尽相同”,并认为通过网络媒介的影响,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加强”或有“很大改变”,对于自己的道德规范有重要影响作用。在网络形成的“拟态环境”中,聋人大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网络传媒对自己有直接的影响,但对自身潜移默化的以及深层次的影响力理解还处于表面化阶段。

4.媒介运用和传播能力。问卷中有95%的聋人大学生是“网络社交平台的用户”,网友总数量平均在二百人左右,这也说明,聋人大学生参与网络社交的比例大,在传播上有重要作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聋人大学生来说,他们对媒介的运用与制作能力也相对较强,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能力上则相对较弱。

(二)网络时代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原因分析

1.媒介运用不够深入。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是适应和参与网络时代的必要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媒介素养。有近一半的聋人大学生能够熟练地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必需的信息,这说明只有半数能够充分地使网络成为自己需求的服务,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说明聋人大学生对网络的运用还只处于“蜻蜓点水”的表层,相关知识不够全面,应用也不够深入,这就必然不能使网络更好地为聋人大学生服务。

2.聋人大学生对媒介的批判能力较弱。媒介批判能力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不仅包括大学生对传播内容的鉴别能力,也包括大学生对传媒影响力的深层次领会能力。在长期接触网络媒介提供的信息过程中,聋人大学生对网络媒介逐渐产生了依赖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不具备辨别信息真实度的能力,缺乏对媒介判断评价的能力。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聋人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知识的匮乏、传统大众传媒过于强势以及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复杂多样性。

3.聋人大学生道德规范性弱。当代大学生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低水平的自发状态,忽视了传媒素养的提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媒介的道德规范认识比较模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聋人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知与自律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不能自觉有效地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具有较明显的实用倾向。同时,聋人大学生思想上也存在许多不清晰认识,在道德评价上容易产生偏差。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处于转型期的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面对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聋人大学生也会较容易缺失甄别力,进而引发失范的行为反应。

四、针对聋人大学生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基于当前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和聋人大学生较强的网络媒体参与性,媒介素养教育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如何用好网络媒介这把“双刃剑”,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聋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对聋人大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对聋人大学生实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的力量都很重要。

(一)学校层面的教育是关键

高校是聋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大本营,是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平台,理应成为聋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坚力量。

首先,学校应逐步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列入聋人大学生课程教学计划,初期可通过加入选修课形式,确立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通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带动对聋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开展个人网页制作交流、网络文学征集等有益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另外,大学可与网络传媒企业合作,参与媒介实践,通过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媒介内部,了解网络媒体,生动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二)国家层面要给予支持

国家负责社会环境建设,网络媒介环境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规范媒介行为,为聋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必要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惩罚违反法律规定、散发不良信息的企业和个人,规范公众的媒介素养。同时,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另外,建立媒介素养监督体系也很重要,让公众参与其中,共同监督网络媒介发展,促进社会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三)家庭和社会层面紧密配合

家庭是教育的天然场所,可以无处不在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由于聋人大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所以家长更应该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动态,给予关怀和帮助,激发孩子的进取心,积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之运用于网络生活中。社会各机构团体也应努力发挥作用。残联、聋人协会等要对聋人大学生给予关注,结合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吸取有益经验。相关机构可开展有关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调查,提供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讲座、开设聋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专属论坛等。

总体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是当前网络传媒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和重视。聋人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也是网络媒介的主要接触人群之一,他们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助于聋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更有助于整个社会理性公民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参考文献]

[1]刘虹.关于传媒素养教育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

[2]严功军.媒介素养教育:“受众中心”话语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刘勇,汪海霞.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郝均倩.国内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1(1).

[5]秦永芳,吴琼.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及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4

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除了其强大的特征之外,它所具备的基本的原创性也是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同时也是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理念上、形式上、内容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例如,分众传媒作为一种新新媒体,它将原有的媒体形式嫁接到特定的空间上,这种方式达到了理念的创新。新新事物必定具备一定的生命力,新媒体的存在也不例外。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形式的创意嫁接也是层出不穷,它们对于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也是绝无仅有的。人们借助各类新媒体一方面是第一时间获取大量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新媒体这种形式将自己的个人见解向社会大众公布,满足社会大众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的需求,社会大众通过这一渠道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畅所欲言,通过言论影响其他社会人。

2我国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现状

以载体为分类依据,我们所说的新媒体主要分为电视族群、手机族群、互联网族群等三大类族群。其中广播电视新媒体在这三大族群的主要形式有数字电视、iptV,手机广播或者手机电视,网络广播或者网络视频,下文我们将对此一一进行阐述。

2.1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是数字电视期待创新,iptV仍需培育。在我国,数字电视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它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数字电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992年—2003年)是技术平台建设的准备期,在中国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上首次使用高清数字技术实况转播;第二阶段(2004年—2006年),我国主要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进入扩张期;第三阶段(2006年—)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开始转入产业链的构建和盈利模式的探索,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我国数字电视行业发展二十多年,一直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层多次出台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数字电视运用,为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解决了许多难题,为其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现实中,数字电视运营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网络分散、内容匮乏、产业链中利益分配不均、产业营销方式滞后等。其中数字电视在频道设置方面,专业化和小众化走向不清,缺乏高水准的专业节目,没有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中国的内容制作商在付费数字电视产业链中所得的收入甚少,影响了市场的平衡性,这种利益分配不均同样阻碍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此外,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期,即使它已经具备了网络传输的互动性与沟通的个性化、分众化特点,拥有一定的用户规模,但是由于其基础网络与技术标准不够完善,内容匮乏与同质化以及尚未成熟的盈利模式,致使iptV的发展遇到诸多的瓶颈,因此我国的iptV业务仍需要一定时期的培育,改善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2手机广播媒体的发展现状

所谓手机广播/电视,指的是利用手机作为终端设备,接收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从而实现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实时或者延时收听或是收看。200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初登舞台。初期的手机电视主要是依靠流媒体传输技术,通过移动蜂窝网络实现节目视频的直播或点播,并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手机电视以其便携、直观、实时、互动的独特魅力,在奥运报道中大放光彩。2009年之后,基于流媒体传输技术的手机电视传输速度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各大移动运营商为了拓展业务、扩大用户群,将手机电视的使用费用大幅度降低,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声画保障。虽然手机电视的发展过程较为顺利,但是由于手机电视存在内容匮乏和同质化的问题,它在中国的应用普及还是很有限的。

2.3网络广电媒体的发展现状

网络视频指的是由网络视频服务商提供、以流媒体为播放格式、可以在线直播或点播的声像文件。网络广电媒体拥有传统的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所不曾拥有的优势,总的来说其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网络视频形势大好,网络广播前景不明。2006年是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元年,Youtube被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这是历史上视频网站交易价格最高的一次,这一举动激活了中国网络视频产业,许多商家都渴望成为下一个Youtube。同样地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开创了互联网直播国际顶级赛事的先河,当年年末网络视频牌照发放制度实行,导致整个产业格局发生了变化,视频网站的内容管理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据统计,2011年中国在线视频行业规模达到62.7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形势大好。但是由于网络技术尚未成熟且传输环境较差,影响了受众在线观看视频的效果,而且与其他两类新媒体族群类似,网络视频行业内容同质化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市场管理混乱。相对于网络视频、网络广播的发展前景不明,主要表现为受众群体不成规模,盈利模式不够成熟等问题。

3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3.1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上文中有提到网络视频的发展现状,从中可知宽带用户数的迅猛增长、视频广告的普及以及手机3G、4G网的启用,皆为网络视频提供了无限诱人的前景。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网络视频在直播即时性、画面质量、内容质量等方面对电视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今繁忙的工作使得大众使用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的时间逐渐减少,更多地是使用网络视频这一渠道,可见互联网冲击电视的气势和速度非比寻常。此外,新媒体的应用使节目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不同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它们不单单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和娱乐功能,而是担当着娱乐工具、资讯工具、通讯工具等多种功能。而且,公众可以直接通过遥控器、鼠标乃至手指进行即时互动。此外,短小的手机剧由于考虑到了终端小荧幕的特点,画面多使用特写和近景,得到了手机用户的广泛好评。

3.2广电新媒体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5

一、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本次调查共350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259人。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⒈网民的年龄及学历分布比例

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中,按年龄和学历分,18岁至22岁占受众占65%,23岁至25岁的占19%,25岁至30岁的占16%。其中,本科生占70%,研究生占30%。

⒉受调查网民对三类基本网络新媒体的了解程度

在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中,对网络新媒体的认知情况也有所不同。非常熟悉网络BBS论坛的占总人数的23%,没有不知道的。非常熟悉博客的网络受众占42%,也没有人不知道博客。非常熟悉播客的网络受众占6%,不知道的占48%,还有4%的网络受众处于徘徊状态。

⒊网民对三类基本网络新媒体的使用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中,注册网络BBS论坛账号的受众占48%,其中经常点击的比例为16%;注册了博客账号的受众占65%,其中经常登录的占35%;注册了播客账号的受众占19%,其中经常登录的受众数量为3%。

在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中,没有注册过BBS论坛账号的受众占52%,未注册过博客账号的受众数量占总人数的35%,未注册过播客账号的受众数量为48%,从未点击过播客的数量占23%。

⒋网民对三类网络新媒体的使用频繁度

将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使用三类网络新媒体的频繁度以每天、每周和每月作为划分标准,每天至少登录一次BBS论坛的受众占6%,博客为3%,播客为0;每周登录一次BBS论坛的受众占39%,博客为48%,播客为26%;每月至少登录一次BBS论坛的受众占23%,博客为19%,播客为6%。

在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中,最近一次登录三类网络新媒体的受众比例如下:一天前登录BBS论坛受众为2%,博客为6%,播客为0;一周前登录过BBS论坛的受众占15%,博客为29%,播客为43%;一个月及更长时间前登录过BBS论坛的受众占83%,博客为48%,播客为57%。

⒌网民对三类基本网络新媒体的态度

在使用网络新媒体的过程中,网络受众往往会对所使用的媒体形式产生不同的态度。接受调查的网络受众对三类网络新媒体产生厌倦的感觉情况如下:总是产生厌倦感的BBS论坛的受众占3%,博客为7%,播客为17%;时而产生的BBS论坛受众占68%,博客为78%,播客为60%;从未产生过的BBS论坛受众占29%,博客为15%,播客为23%。

在产生厌倦感后,网络受众就会对网络新媒体采取一定的措施,继续追踪的BBS论坛受众占3%,博客为26%,播客为13%;选择偶尔登录的BBS论坛受众占74%,博客为55%,播客为81%;选择直接封闭的BBS论坛受众占19%,博客为19%,播客为6%。

⒍网民对网络其他新媒体形式的了解情况

网络受众对于现在存在的其他形式的网络新媒体的认识度主要表现在维客、极客、网络视频等上面,其中了解维客的占13%,极客占6%,网络视频占65%,而不知道这三种新形式的网络受众占受调查人数的16%。

二、网民使用新媒体形式的调查结果分析

⒈调查群体选择

笔者选择大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基于以下因素:一是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主要目标群体,影响着网络新媒体制定其发展战略、选择媒体风格、选择媒体广告及选择媒体内容等。二是西安作为我国知名的大学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发展强劲,生源遍布全国,相比较而言,西安的大学生群体更具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因此,选择西安大学生网络受众作为调查对象对全面了解网络新媒体形式的使用和发展现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以三种基本网络新媒体为例,其发展时间上虽然有时间上的差距,但都经历了三个基本的发展阶段,即为初步发展期、发展鼎盛期和平稳发展期。也就是说,这三种类型虽然是网络媒体的三种不同的形式,但是它们的发展道路是近似的,形成了以下的发展模式(如图1)。

BBS论坛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普及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使用;博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普及于90年代末,2003年―2005年在中国已广泛使用;播客随着博客的出现,普及于2005年―2006年。

⒊影响网络新媒体发展的受众因素

虽然技术对网络新媒体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网络受众的选择使用。互联网经济是追求“注意力”的经济,如何吸引网络受众的注意力是各大网络新旧媒体特别关注的问题。同类网络新媒体,为何受网络受众关注的程度却落差很大?为何一些小型BBS论坛或者博客受众更具有稳定性,而大型BBS论坛或博客受众更具有流动性?这就直接关系到网络受众选择使用时产生的网络新媒体的期望和态度问题了。笔者试图从网络受众的期望、虚拟空间里的受众群体及其虚拟认同等角度去探究这一现实问题的根本原因。

①网络受众的期望

笔者认为网络受众得到满足的程度与受众的期望有密切关系。郑兴东教授认为“受众的期望就是受众对传播媒介满足其需要的希望和要求。”不同媒体并非全能,而是各具特色。以电视媒体为例,央视追求大而全,力求严肃和权威;湖南卫视以“快乐中国”为主旨,将众多精彩纷呈的娱乐化节目展示给观众;凤凰卫视则面向全球华人,立足客观,追求深度等等。因此,受众对所有媒体并非一视同仁,总是把自身的需要作为一种尺度对众多传媒进行扫描,一旦发现某一类传媒或某一个传媒能够较多满足自身需要时,就把这类传媒或这个传媒定为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并对它抱有相应的期望。

相对于网络新媒体受众而言,多元化需求导致多元化的期望。不同的网络受众对网络新媒体的期望是不同的,因此得到满足的程度也是有差异的。

目前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状况与网络受众的期望值之间却矛盾重重。网络受众的期望值是不断在提高,但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水平却并非“水涨船高”,而是表现得有点急功近利。因此,改变急功近利的状态,真正地重视网络受众期望值不断升高的现实问题对解决网络新媒体发展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②虚拟空间里的受众认同

综观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状况是由于其在综合性基础上的个性化,网易追求安全快捷的电子邮件及网络游戏、新浪追求快捷的新闻和娱乐信息、后起之秀凤凰网更是以其客观的资讯报道及评论著称、人民网以架起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为己任、新华网更是追求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式、海量为特色。以网络新媒体之一的BBS论坛为例,成功的BBS论坛必定是拥有自己的特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稳定的受众群。以天涯社区为例,中山大学刘华芹博士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成员对天涯社区表现出高度的归属感,喜爱社区、把社区看做精神的家园等而提建议以及把相聚的网友当做朋友的成员占61.5%,表达一种复杂情怀的网友占20.5%,对天涯社区表示讽刺及批评的网民占9%,把天涯当做窗口看社会的网民占9%。”再看专门化网站,以中国穆斯林网为例,其网络信息以报道世界及中国穆斯林世界的动态为特色,集BBS论坛、博客和播客于一身。其BBS论坛拥有着一群忠实的网络受众。调查中笔者发现,“中穆”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和历史记忆,成员对其已经有了一种社区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主要是通过社区成员通过交流,建立在伊斯兰信仰之上的群体认同,这种认同也成了社区成员参与话题讨论、关心社区建设、参加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动力。穆斯林之间的兄弟情谊以及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建立起来的友情关系,是社区归属感的核心。

以上案例说明两个问题:一、天涯社区成员之间已经具有了以《天涯社区基本法》为基础的虚拟认同,这个虚拟群体的力量是天涯社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和保障。二、中国穆斯林网络受众已经形成了以伊斯兰为基础的网络虚拟认同群体。根据数据显示,网络新媒体受众对网络新媒体的认知度越来越低,高峰值越来越低,完成发展三阶段的时间段也越来越短。这也说明两个问题:一、以土豆网为代表的网络视频及播客网站上并没有出现虚拟群体,其固定的受众群体不足以维持其自身的发展,而更多的是靠财团的投资来维持,但这样的投资最终还是要通过受众的群体认同得到体现。二、以土豆网为例,没有形成主流的引导力是其发展的致命瓶颈。这些新型的网络媒体以靠搜索来吸引更多的网络受众。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为网民提供了更多“民主和自由”的空间,但实际上,这样搜索却使网络受众深受“网络迷航”的困扰。当然这样的问题在门户网站上也是存在的,但相比之下,视频及播客网站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没有形成稳定虚拟群体的视频网站其投资的价值也是一时的。

虚拟空间的受众认同,如同现实社区成员对社区意识的认同一样,由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拖延,地域、性别、族群、时间等传统社区互动方式被打破,使虚拟空间更加凸显其文化认同性,从而使网络新媒体成为了“想象的共同体”,它是一种以符号和历史记忆为基础而建立的,其生命力具有脆弱性。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并不具有长期稳定性,而是更容易发生变化。美国网络研究学者埃瑟・戴森在《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中认为“社区不是被动的,社区成员需要投入以保证其存在……一个社区是由其成员投资创设的一项共同财产。放进去的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所以说,在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网络虚拟社区中,更多的虚拟群体的成员之间,群体与成员之间,由于需求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其共同获得利益的观念不明确,因而目标往往具有不统一性。因此导致他们共同建设网络社区、维系虚拟社群关系结构的行动不同程度地受阻。在一定意义上,这会使虚拟社区内部的结构关系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增强了群体关系的易变性。这一点也可以从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得以证实,调查数据显示网民对网络新闻的相信程度为48.3%,而对博客内容的相信程度仅为32.6%。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网络舆论生态失衡均衡化发展

在现代意义上,“生态”一词已经突破了生物学科范畴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来描述一种有序运转与动态平衡的机理。如今,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舆论方式进入大众视野,使公民的自由与民主内容不断延伸与扩展。然而,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也给虚拟社会管理带来很多的难题。因此,如何构建良性的网络舆论生态,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络舆论生态及其均衡化发展的理论解释

对“网络舆论生态”的概念解读。目前,学术研究还没有对“网络舆论生态”一词进行专门的解读与分析,为此我们只能从“舆论生态”一词发掘其内在涵义。郑力将“舆论生态”看作是舆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他认为,舆论的形成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①刘建明把“舆论生态”看作舆论形成的一种环境和舆论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状态,他把舆论的整个运行分为民意、众意和群意,当三者之间形成相互有序的运转状态时,舆论生态才能得以和谐。②笔者认为,对网络舆论生态的解读,首先还应该回归到对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水、空气、土壤、植物、动物、人等作为大自然内部的要素,彼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同时,各个子系统内部又存在着多种小生态。只有这些要素彼此紧密联系,达到相互平衡的状态,才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网络舆论生态亦是如此。

原书记认为,网络舆论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舆论态势与环境,被我们称作网络舆论生态。为此笔者把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概括为舆论主体、舆论事件、舆论媒体和舆论信息。舆论主体,就是进行网络舆论活动的网民;舆论事件,指的就是在网络上的相关消息;舆论媒体,主要是指互联网领域的舆论媒体,包括网络新闻媒体也包括各种自媒体等;舆论信息,指的是网民针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意见的综合情况。舆论是一种带有倾向化的集体知觉,必然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并获得社会的关注与反馈,产生正向的或者负向的社会效果。如果网络舆论生态内部各要素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或者出现某一部分的失调,整个舆论环境就会出现问题,将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网络舆论生态均衡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网络舆论生态领域,“均衡化发展”主要是指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内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形成一种平衡、有序的良性发展状态,以达到网络舆论生态的和谐、健康。如果这种“均衡化发展”状态被破坏,网络舆论就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宰飞在《舆论生态平衡论―以〈焦点访谈〉为例》中提到孙玉胜关于舆论生态平衡的三个层次:“结构中的平衡”、“动态中的平衡”和“选择中的平衡”。③舆论生态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是平衡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网络舆论生态均衡化发展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一是网络舆论主体参与上的均衡;二是网络舆论事件选择的有效性;三是网络媒体之间的平衡与协作;四是网络道德意识健康。

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社会表征及其危害

与传统的社会舆论相比,网络环境下舆论主体、形式、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网络舆论生态的均衡化发展。

网络舆论话语权失衡。一方面,网络使用群体主要集中在年轻化、精英化、知识化阶层,网络舆论的核心群体一般是中、高收入的年轻人,所代表的群体利益的不均衡化决定了网络舆论覆盖面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网络舆论只有在政府、公众与媒介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整个舆论生态才是平衡的,而政府话语在网络舆论中呈“弱化”状态,并不尽人意。另外,由于互联网“数字鸿沟”所引起的网络主体不均衡化,加之部分舆论主体受知识水平所限制,很多人也无法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对社会稳定会产生一定影响。

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网络自身的传播特性,决定了任何人都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网络上发表各种言论,这为网络虚假信息的产生提供了生存土壤。一些舆论信息的传播者对舆论事件的了解也并非经过严密的考证,造成了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与虚假性混乱相交的局面。随着近年来微博、各种论坛的兴起与发展,这些容易被利用的网络自媒体同时也成为网络虚假信息的栖息地,并以非常快的传播速度四处扩散,甚至上升到社会层面。总之,网络虚假信息的存在,不仅严重恶化了网络生态环境,也给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主流与非主流舆论倒置。一般来说,网络舆论的社会效应取决于社会主流的声音,但网络舆论真的能代表网络主流意见吗?实际上,真正在网上进行舆论表达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的“网络水军”,有着较强的目的性和赢利性;第二类是“生活中的愤青”,这些群体经常关注社会的黑暗面,对目前的生活现状很不满意,网络成为他们情感宣泄的平台;第三类人被称为“意见领袖”,大多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独特的思维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在网络舆论圈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同时,网民的“起哄”与“跟风”心理,又会加剧网络事件的负面影响,形成网络舆论生态中典型的“马太效应”,而这些实际上都不能真正代表主流舆论。

“网络舆论暴力”现象突起。网络舆论暴力指的是公众针对某一社会热点事件,通过谩骂、攻击等激烈的言辞对事件当事人进行批判,并有可能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给当事人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与精神伤害。引起网络舆论暴力的导火线大多是网络舆论事件对人的“道德心理底线”的打破,如“虐猫事件”、“后妈虐童事件”、“烧狗事件”等。可见,“舆论暴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舆论事件自身“暴力性”基础上的,不道德的暴力事件必然为我们所不容,但是网络舆论的表达与宣泄也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否则,“以暴制暴”的舆论监督方式也就成为了一种破坏方式。

造成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网络舆论生态的失衡使现代社会中民主与自由“异化”,扭曲了自由与民主的本质。同时,政府、公众与媒介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不能真正有效发挥网络舆论的正向功能,对公众的社会参与会产生不良影响,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网络舆论生态环境所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科学认识与反思,并积极探寻其中的原因所在。

市场机制和自发调节的失效。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市场资源配置形式发生了变化,虚拟企业、虚拟生产、虚拟买卖等虚拟经济的出现,经济活动有了更为便捷的平台。但网络市场的自发调节无法深入到网络的某些隐蔽的空间,导致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个体和组织,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不断滋扰着网络舆论生态秩序。网络舆论生态像大自然生态一样也应该能够自发的对舆论各方面要素进行协调,达到“自我净化”的作用。但网络舆论的自我净化并不能理想主义。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掩盖了网络言论的责任与道德意识,使网络舆论主体常常超越法律与道德底线,群体性极端化的情绪和行为很容易导致整个网络舆论生态陷入混乱状态。

网络舆论制约体制的不健全。所谓网络舆论的制约主要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达到对网络舆论的控制与规范,包括技术、制度层面的制约。然而,由于对网络舆论信息没有进行源头上的严格管理,在网络舆论形成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信息,使网络舆论隐含了自发性、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等缺陷;而网络技术虽为人们提供了舆论自由的技术性条件,但却没有对网络舆论监控技术的重视和提升,因此,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由于相应的舆论监视与导向机制的不完善,一些网民能够轻松绕开各种障碍自由表达,一些不当的言论无法被过滤和识别,网络“把关人”作用日益削弱;④同时,在网络舆论结束后,对于网络虚假信息的、网络舆论造成的后果缺乏法律上的责任追究与执行力度,让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

网络舆论媒体之间缺乏导向合力。单从网络舆论媒体来说,以官方网站为代表的网络主流媒体、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以及各种其他性质的网站媒体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网络舆论内部小生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网络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很大一批受众群体,正在逐渐远离以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同时,网络自媒体又以私人化、平民化、开放性、平等性的优势,成为了网络舆论的主阵地,加之网络公关公司的“被舆论”导向,使网络主流舆论的声音弱化。另外,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意识淡薄、行为滞后以及对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欠缺也是网络舆论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

舆论主体的网络媒介素养偏低。网络媒介素养的核心是网络主体对网络媒介信息的接受与反思能力,能够正确、客观的认识和看待网络的两面性,清楚认知传播机制,科学地使用网络工具发挥服务功能。⑤网民是主要的网络舆论主体,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并能够参与网络互动。⑥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焦点事件时产生的网络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实际上是人的现实心理在网络上的表现,良好的媒介素养能使舆论主体对舆论事件进行客观判断和理性认知,增强参与效果;而媒介素养低下,缺乏合理利用网络的态度与意识,就容易造成参与的非理性化。

网络舆论生态均衡化发展的基本理路

完善网络舆论的政府参与机制。政府在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中的角色不仅仅是管理者、引导者,更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为此,首先要转变网络舆论管理理念。无论采取哪种手段,“控制”、“封堵”、“删除”等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管理理念亟需转变和创新。其次要探寻平等的对话机制。积极、主动、真诚的平等对话,有助于发挥网络舆论在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功能,保障信息传播与公众参与途径畅通,平衡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话语权,梳理良好的政府形象。再次是建立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快速回应机制。对网络舆论的回应不应只停留在实施屏蔽的传统技术手段上,对公众的舆论信息要及时的给予分类、处理;应积极、主动寻求网络话语权,提高在网络舆论阵地中的“对话能力”,增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效果,从而获得网络认同;⑦并做到及时传递、反馈信息,第一时间介入,防止舆论事件的负面效应扩大对现实造成的影响。另外,还要培养能够把握舆论导向的“意见领袖”,并鼓励学术界积极参与网络舆论,端正舆论不良风气,规范网络舆论表达。

强化对网络舆论的制约性手段。研发网络舆论监控技术,包括网络企业的认证与评估技术、网络信息的检测技术、网络舆论参与的实名制应用等等,应严格控制“信息源”的流动条件,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互动。这些都需要加大对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重视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从立法上讲,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虚假信息和有害信息法律承担责任制度,保护受害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从而为网络舆论生态的和谐运行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另外,网络舆论举报与调查制度的完善,也是规范网络舆论生态的重要手段。制定合理的网络舆论举报方案、举报程序与奖惩制度,使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发挥;成立专门的网络舆论调查组织与机构,及时对网络舆论信息介入调查,并逐步纳入到制度化轨道,使之成为立法规范的有益补充。

重视不同媒体间的互动与协作。一方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要合作,共同打造网络主流舆论阵地。一般情况下,舆论事件是由传统媒体报道的,但随着网络传播优势的凸显,很多社会热点事件会在第一时间被网络媒体率先报道。因此,为把握主流舆论方向,两者需要加强沟通,重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合作。⑧另一方面,要注意规范网络自媒体的舆论方式的衔接与配合。2010年,微博的兴起,带来了互联网发展进入了“全民舆论”的时代。应该看到,这不仅仅是舆论方式的改变,更多地掺入了市场经济的商业因素。在此背景下所反映出的网络舆论或者网络“民意”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的问题,因此,应加强各媒体的行业自律,合理利用自媒体的舆论形式并加以适时引导。

提升相关主体的网络媒介素养。作为大众网民,不仅要做网络信息的接受者,更要做好信息的分析与批判者,对于网络流传的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要给以坚决抵制;对于一些热点事件的分析,报以理性的态度,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言行,不盲目的相信,也不盲目的从众,将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良性构建作为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运行。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一靠教育,二靠自我修养。政府、学校、社会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公民的教育力度,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结语

尽管网络带来了舆论生态的种种问题,然而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网络作为大众传媒工具,是时展的大势所趋,探索网络舆论生态的良性发展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网络舆论生态并非独立于实体社会之外,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网络如何方便,网络也只能是人用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对于网络舆论生态中所产生的问题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虚拟”问题,而是人与网络之间关系在社会现实中的反映。因此,对网络舆论生态问题的研究应投入更多的现实性思考和社会实践探索。

(作者分别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郑力:《中国监督学大辞典》,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207页。

②刘建明:《舆论传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2~119页。

③宰飞:“舆论生态平衡论―以《焦点访谈》为例”,《中国电视》,2005年第4期。

④范桂香:“我国网络舆论引导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文史博览》(理论),2010年第7期。

⑤张智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科学之友》,2009年第1期。

⑥郑傲:《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9页。

⑦谢金林:“政府要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理论探索》,2012年第2期。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7

互联网对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捷,其中网络舆情所产生的影响性也逐步扩大,甚至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区域。针对当下网络舆情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网络舆情的正向发展。

关键词:

网络舆情;现状;对策

1网络舆情的现状

网络舆情通过辨证的方式可以分为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1.1正面效应网络媒介由于属于一个开放的环境,网民可以依据自身真实的意愿做思想的表达,从而有利于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民众的想法做真实的掌握。网络舆情甚至成为一个规范民意调查的平台,反映了一定民众的真实意愿与想法,比传统线下交流更容易收集到人们的真实想法。这些民意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政府部门作出科学的决策,提升民众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舆情看出人们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在网络舆情中,会存在部分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有效地将网络中的过激言论得到淡化,同时较好地指导舆论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而意见领袖,一般需要有独到且深入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文字表现或者媒体表现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影响民众的思想,其效果较为显著。网络舆情由于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公共话题的关注,同时对相关政府单位与企业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提升了社会运转的透明度,有力地约束了不良之风,督促社会向积极正向的秩序发展。促使各种公权力在更为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操作,赋予了民众舆论监督的权利。

1.2负面效应网络环境由于比传统媒体更为开放,其中具有传统媒体不曾有的公开互动环境。网民在获得一定账号认证后,可以进行自由的言论发表,其言论不承担相应的约束与责任,导致过激言论的广泛存在。网民的身份相对而言,处于较为隐秘的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网民在意见发表中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焦虑、抑郁或者不良情绪的控制之下,导致言语中存在更多负面内容,情绪化状态较为明显,不能有效地促使网络舆情向积极正面方向发展。甚至因为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等方式对民众带来更多的生活困扰,各种网络舆论暴力频现。由于网民意见容易受到煽动,部分虚假信息与恶意信息会故意煽动民众的负面情绪,从而导致负面情绪的进一步扩散,让网络环境弥漫着一股不健康、消沉、极端的精神状态氛围。甚至社会上的不良舆论氛围就来源于网络舆论的影响,对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负面作用。尤其是我国网络媒体还处在不断规范发展中,在这个发展阶段,网民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分析能力都有待提高,现阶段仍然会被非理性的舆情内容所煽动与控制。要渡过该阶段,可能还会面对一定程度的网络舆情负面事件的教育。

2网络舆情管控对策

2.1强化专业舆论监管工作网络舆情要做好日常的监管工作,监管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做好网络言论健康科学发展的宣传与引导,提升民众对网络信息的鉴别与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网络不良舆论的煽动者。在正向的宣传与引导工作上,要建立专业的舆情导向团队与部门,通过舆情监督人员与网络意见领袖的培植来达到监管与引导的有效并轨发展。网络意见领袖要做好日常信息的浏览,要能够快速地发现舆论导向的偏差,找到问题的核心之处,并有针对性地纠正不良言论的舆论方向。通过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正面的评论与信息,通过公开公正的意见引导,充分了解网民接收信息的特点,使符合网民接收习惯的信息更高效的接收,避免网民对信息的排斥感。

2.2运用高科技做舆情分析网络舆情的发展较为迅速,如果仅仅通过传统人工操作去分析舆情状况,无论在效率上还是质量上都缺乏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人工处理,有效对网络海量信息做归纳分析,同时找到网络舆情发展的根源之处,提升舆情分析的真实客观性。从而快速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的反馈与纠正。一般情况下,网络舆情发展迅速,如果不能及时遏制负面舆论导向,将会造成加大的影响。因此,对于网络舆情,首先是要反应迅速,同时要在反应内容上切中要害,进而遏制舆情发展的恶性导向。

3结语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8

【关键词】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窄告;新策略;媒介融合

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成长,网民的数量迅速增加,网络广告市场的硝烟也无处不在。无论是网站、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终端还是论坛,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网络广告的影子。所谓网络广告,广义上是指一切都通因特网的各种技术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讲,网络广告即电子广告,指通过电子信息服务传播给消费者的广告。简言之,网络广告指利用数字技术制作和表示的基于互联网的广告,是确定的广告主以收费方式运用互联网媒体对公众进行劝说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

网络广告的呈现形式丰富多样,颇具特色,也逐渐为广告主所接受和喜爱。相较于传统的媒体广告,网络广告的传递形式和表现手段丰富多彩,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比较强,发送者和接受者实现的即时双向沟通。除此之外,网络广告却是凭借着网络搜索引擎使受众从以往的被动接受信息状态转变成主动搜索信息状态。这种形式大大激发了受众的兴趣,让受众拥有了很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性,赢得了受众的好感。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广告的新发展

虽然媒介的多元化和融合发展在不断地分化消费者,但是网络广告凭借着高新发达的网络技术,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并没有失去市场。反而,网络广告市场迎来了新生,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网络视频广告的快速发展

宽带网的普及,使得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视频服务成为了下一个主要的网络广告载体。各大网站在正常播放视频内容之前,可以开辟多个适当的窗口,不停地轮播视频广告,既形象又生动。而且视频广告可以像传统的巨幅广告那样,定时全屏播放视频广告,甚至可以和电视媒体那样,播放视频新闻、娱乐节目或者电视剧之前或者中间,插播视频广告。

视频广告以鲜活的动态形象出现在消费者眼前,其广告内容较之传统广告或静态广告也更为丰富传神,对观众的吸引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窄而告之”的启动,让网络广告获得了新的血液

在以往,植入式广告让受众只能站在被动的立场,接受来自各方面广告的灌输。因而,受众对这样的广告往往表现出极其消极的态度。因而面对网络上各式各样的弹出式广告,视频贴片广告等等,就会抱有消极反感的态度。然而,2005年2月2日,人民网启动的“窄告”,却让网络广告获得了新生。“窄告”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权威官方媒体对它的进一步认可,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官方网站的网络广告开始步入“以人为本”的定向传播时代。更为重要的是,“窄告”使得传播模式从单向转变成双向,大众化与人性化特征开始在网络广告中得到呈现。而且,可以减少受众阅读或者浏览时的“被动感”,这就有助于广告效益的提高。

(三)网络广告投放定位更加准确

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网络广告的本身就能锁定目标客户,使得广告投放的更加精准。一般通过点击进入的页面基本上是对广告内容或者产品感兴趣的,这样网站就可以通过程序跟踪客户的来源和兴趣,从而定向向客户投放广告。此外,网络广告也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喜好,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地域投放不同的广告。这也是网络广告在媒介融合时代与其他媒体相比较而言,比较具有机遇性的特点之一。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广告发展面临的挑战

媒介融合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无疑是给网络广告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遇。但是另一方面,网络广告在迎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网络广告市场法律法规的欠缺,给网络广告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由于我国目前对网站的监管还相对滞后,使得网络广告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管理的状态。多数广告主为了增加广告收入,抢占广告市场份额。甚至有些网站选择降低销售的策略,使得网络广告的单价屡创新低。其次,某些广告主、网络广告公司或者网络媒体,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网络广告市场下,为了自身利益,经常制作或者虚假广告,向消费者推送不实的信息或者虚假承诺,以达到推销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消费者叫苦不迭,然而网络广告市场却由于监管滞后,采取措施不力,始终无法彻底根治。这在媒介融合时代到来之际,无疑将会成为网络广告健康发展的拦路石,同时也是制约网络广告在新时代获取重生的巨大挑战。

(二)缺乏受众统计和效果评估平台

目前业界仍然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独立机构对网络广告的受众数量和广告效果进行量化统计评估,一般都是由各网站自行提供访问量和受众构成等资料,其可信度和权威性都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网络广告在衡量广告效果和收费标准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展露次数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阅读广告页面的网民数量,但是点击者是否真正注意到了广告内容,是否会进一步采取相应的购买行为,依然是未知数。这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各大广告媒体的融合于创新发展,也是具有极大挑战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广告是否能够及时、妥当的处理这些问题,是决定其能否在媒介融合的时代,继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三)网络广告的互动性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广告中的游戏化色彩也比较欠缺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9

[关键词]网络电视电视传媒发展优势

互联网在中国大陆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迅猛的发展着。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用户从1997年10月的62万增长2005年1月19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的上网用户总数940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可以说,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通达。就像当年新兴的电视媒体带走了一部分广播的受众一样,如今,网络也正在带走一部分传统媒体的受众。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的特点,还有自己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

一、网络与电视传媒的相互影响

电视媒介的影响面主要由覆盖面、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构成。首先是覆盖面。所谓覆盖面就是特定的电视节目信号所能到达或被清晰收视的市场范围。电视节目的覆盖问题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发射、有线传输和通讯卫星转播等方式加以解决。任何电视播出机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扩大节目信号的覆盖面。其价值等同于商品营销网络的建构,甚至更重要。其次是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电视媒介的影响面不仅表现在对市场覆盖面的扩大上,更表现在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扩大上。网络与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两大方式,他们的影响力是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可以看作是媒介与社会环境的集合面或交集面。所以传媒的影响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现实影响力。即媒介对现实环境已经或者可以产生的影响力。第二,潜在影响力。即媒介对将来环境可以或可能产生的影响力,是媒体的素质和体能。第三,有效影响力。即媒介对环境中的重要部分或因素可以或可能产生的影响力。

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相互整合、共存共赢已是大势所趋,网络电视与传统媒体整合势在必行。在这个网络电视时代,信息传播的整合经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网络电视传播与传统媒体将在融合中走向分流,而不是在相似方向上争夺同一群用户。具体来说,传统媒体要转变观念,顺应网络电视传播发展趋势,适应受众需求,扬长补短,寻找与网络媒体整合发展之路;网络电视作为新型传播形态与营销渠道,可以开拓新的用户群,培育新的市场,而不是与传统媒体争抢现有的“蛋糕”。当一个新的媒介出现时,常规媒介有能力“重新发现”自己。在过去40年电视成为主流媒介的时代,报纸和电台都很好地适应了这种变化。而网络给电视带来的不只是“变化”,而是“变革”。电视业的发展动力源于创新和自我完善,网络的出现必将加剧这一过程。可以想见,大众媒体必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并将在受众、市场技术这几个要素形成的合力挤压下寻求新的突破。

二、网络电视的现状

网络在线电视,简单地说就是用计算机通过互连网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新型收看方式。这样收看电视,不像传统收看电视那样,需要电视机、必要的天线或是有线电视线。它需要的仅是一台电脑和一根与互连网相连的线,即可收看到各种电视节目。网络电视广义来说有三类组成:一类是转播式,即在线收看全球各大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一类是储存式的,即储存了各电视台的节目甚至是电影,让用户可以点播电视台中自己喜爱的内容;一类是自主拨出式,即网站除了有已有的电视节目外还自主制作电视节目,脱离了电视台的拨出限制,可以满足让观众点播的要求,达到真正的“互动”。以上三种形式的网络电视组成了现在网络上的在线电视,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收看。

发展网络在线电视的基础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使得网络成为了与广播、电视等之外的另一个强势媒体,用户在互联网上仅仅看到文字和图片远远不能满足他的视觉需求,他还需要看到活动的画面,听到与画面相配的声音。再次,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络在线电视有了发展的基础,宽带网络运营商耗费巨资打造的宽带网络,是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可以说,是宽带用户的巨大需求点燃了宽带网络这把火,也点燃了网络电视这把火。第三,电视在现在的中国,大多数人是在家中进行收看,当其在工作或没有电视机的时候就无法收看到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网络电视刚好可以弥补电视机限时限地的不足。第四,传统电视的“我播什么你就看什么的”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各方面硬件、软件、政策等限制使得几乎所有地方的电视用户不能收看到所有频道的节目,而网络广大的资源共享很容易得解决了这点。

三、网络电视发展优势

1.要做到“分众服务”,网络电视应确立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按年龄、地域、收入、职业等标准,确立自己的服务对象。然后有的放矢地选择节目内容与服务方式,确立在某一细分市场的优势,较好地满足上述用户的特殊的收视需要,使用户觉得物有所值,才会选择网络电视,如此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2.在互动方面做足工夫,这也是和传统电视竞争的有力武器之一,网络的共享,使得用户可以随心所欲的收看电视,甚至选择电视剧情的发展,有一种想法就很好:让用户来选择自己希望看到的剧情发展方向,这样可以让用户投入到电视中来,不再是以前坐在电视机面前接受已安排好的剧情,作一个“受众”,而是身临其景成为其中一员。自主性和未知性是吸引用户的很重要的砝码。或是使用户在观看网络电视的时候,可以同网站或其他网民进行适时交流等等。只有通过这些创新,网络电视的互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电视的经营也才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3.增大网络电视的内容,因为各种政策的原因,家庭用户在家不是能收到所有电视台,而网络电视却可以做到这点,网络电视可以将国内外的优秀节目引进,满足用户收看更多节目的需要,这一点在文头所说的转播式网络电视中,应用较多。这样,网络电视弥补了传统电视播出的空白,在和其他媒体竞争中更具势力。

4.关于网络电视网站的赢利主要来源——广告,同传统电视一样,网络电视在做好扩大用户数量的同时,可以依靠广告来增大利润。网络广告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收费项目。网络广告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去年中国网络广告的收入仅10亿元左右。发展网络电视的优点,使其在各种媒体竞争站稳脚跟,而后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夺取市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仅靠自己的优势是不够的,自身的不足是发展的障碍,不足使网络电视继续健康顺利发展是很困难的,我们应该面对缺点,解决造成缺点的问题,从而更好的发展这一新兴媒体。

参考文献:

网络媒体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培养机制;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52-02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已经逐渐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普及和推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方面的因素都加快促进了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如果想实现长效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才资源支持,因此加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整个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网络新媒体概述

网络新媒体是在近几年快速诞生和发展的一种新兴行业,其基础主要是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新媒体”或者是“网络媒体”,指的是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之后,依据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通过卫星、网络等渠道传播,并以手机、电脑等数字接受设备为终端的实现信息数据传播的一种媒体形态。作为技术发展的一种产物,网络媒体以自身的超时空传播、数字化技术以及超大信息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极大促进了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1]。

通过对媒介进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新媒体”这一媒体形态来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逐渐发展和革新的多媒体技术和无线技术,当前的新媒体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使是传统媒体也逐渐衍生出电子报纸、公共新闻视屏、数码杂志、手机报等各种新兴的形式。

二、网络新媒体人才供给现状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媒体产业正处于新整合和大分化的重要时期,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行业,其产业增长规模和技术革新的快速性都极大提高了对行业内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和供给平台,为了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前的供给现状。

(一)高校规模方面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各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报刊社以及广播电台都逐步建立自身的独立门户网站,这充分的引起了国内教育机构和媒体研究的广泛关注,各高等院校逐渐开始尝试网络媒体的专业教育。1995―2003年间,其整体的数量还是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中,而在这之后出现急剧的上升。相关调查统计结果表示,在1996年,我国仅有一所高等院校即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招收网络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共22名本科生;而到了2005年,全国已经有110多所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网络新闻传播专业,并且到目前为止都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一方面社会上对专业的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供需缺口;另一方面是,随着急剧增加的院校数量,培养出的人才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教育市场也逐渐呈现出泛化的趋势。事实表明,教育市场的泛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市场具有负面的影响,导致整个市场环境逐渐恶化,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与质量,造成现实需求c所学技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差距,形成虽然市场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空缺,而人才却相对过剩的现象。

(二)高校新媒体专业办学模式方面

虽然从20世纪末我国就逐渐开始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处于探究阶段。对于专业的院系设置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和顾虑,在办学资源方面多是依据学校原本的媒体院系,实施挂靠的方式来办学。一般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采用逐渐增设的方式。首先采用试设的方式,如果可行的话,才会设立相关的系所和研究中心,比如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都是采用这种途径来设立的;第二种途径是先设立相关的研究中心,然后开设相应的研究生研究方向,当发展到一定成熟状态的时候,再设立相应的专业,比如中国美术学院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设立的[2]。

(三)新媒体人才培养层次方面

就目前来说,高校中培养的网络新媒体人才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层面,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重较小。另外,有些院校还通过专业挂靠的形式,注重对技术性专科人才的培养。这也就表示,在目前的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中,需要加强对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新媒体未来发展、新媒体产业运营、新媒体技术等领域中的技术创新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

三、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

针对目前的新媒体专业设置的课程来说,开发规范程度不高,而且种类繁多、专业性不强,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相关专业教材的进一步开发,提高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可以通过举办新媒体论坛、研讨会等专业活动来实现成功办学经验的相关学习和交流,并广泛讨论和研究教学方式、核心课程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各个领域中的有效创新,进一步提升新媒体课程的规范性。以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其网络传播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出版理论与法规、世界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其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网络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传播实务、网络传播概论、摄影造型技巧、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概论、新闻摄影、新闻评论、新闻编辑、新闻写作、新闻采访[3]。为了实现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构建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综合能力塑造、新媒体专业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这三个方面,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

对于新媒体人才培养来说,一般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即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再学习与研究过程以及实践教育过程。基础理论教育学习过程指的是能够系统性完成本科教育或者是研究生教育,在这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是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其创新点主要是对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并在这一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新媒体教育中,也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媒体管理、软件技术以及网络等非专业性的课程。为了做好教育工作,还应该注重对教师资源的协调和调配,比如举办跨系研讨会等活动。实践教育主要包括实习活动、创新竞技活动、协助科研活动、实验室教学等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新媒体专业的特征来举办相关的推介、成果展览、设计、竞技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对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快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提升。再学习与研究主要指的是在后期工作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的参加以及对前沿理论的自我研习,能够有效实现从业技能的提升、知识的更新。但是这一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可以当做是创新重点加强重视。

(三)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新媒体行业来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较快的变化速度和较强的技术性,对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其实践能力,在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实践创新方法的探究,以及实践平台的构建,以至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以及空间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这两个方面的重视。就目前的实践教学来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践平台的缺失。如果将新媒体的实践教学简单等同于学术活动和实验实习课程的话,是难以全面涵盖所有教学内容的。为了构建出更加合理的实践平台,应该实现内外部的共同构建。内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专业实验室建设、校园竞技实践、课堂仿真教学、校办产业基地等,外部实践平台主要指的是与科研培训机构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实训基地合作等[4]。

(四)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

在会计行业中,由于财务管理技术和相关的会计准则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更加符合变化需求,国家每年都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资质年检和综合素质继续教育。c会计行业相似的新媒体,也是处于持续不断的变化当中,如果想让从业人员能够满足行业内不断变换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资质定期审查以及继续教育机制。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目前很多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都难以满足时展的要求。

结语

新媒体行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下,加强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针对当前的人才供给现状,实现网络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比较迫切。如果想实现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就需要加强课程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实行层级模块管理;其次应该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创新;再次需要加强对实践平台的拓展,重视实践教学;最后是加强构建再学习和教育的机制。这样就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促进网络新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文,张语,冯湛,任庆军.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与模式研究――以天津市高校为例[J].新闻大学,2013,(6):139-149.

[2]卢迪.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及高校移动互联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6):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