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交通运输建设十篇交通运输建设十篇

交通运输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29:29

交通运输建设篇1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虽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原有的信息化结构已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交通运输需求,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制约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差。虽然信息化的建设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是遵守固有的思想,仅通过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方式来解决交通运输供需方面的问题,从而加大了人力的支出;部分领导安于现状,不勇于接受新事物和变革,对信息化的建设认识浅薄,同时还因为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利益的回收,因此他们认为信息化的建设可有可无,正是这种鼠目寸光的做法影响了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体制机制的缺陷。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庞大,部门种类繁多,但是却缺少统一的、规范的、有效的管理,因此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自为阵,自我管理,缺少交流和沟通,一是造成信息的不流畅和资源的浪费,二是造成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各异、建设杂乱、更无从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法规体系。这些体制上的缺陷大大阻碍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硬件供应不足。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具—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这些基本的设备供应不完善或质量较差、配置过低,无法构建局域网等,这样的束手束脚,不仅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由于硬件设备的供应不足、网络建设的不完整性、信息网功能的局限性等使得各部门之间所掌握的资源和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公开;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达不到有效的协调,所谓的信息化建设只是结合了本部门自身的情况,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和分散性,这些都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浪费,没有达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利用。

资金的不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短期内效益低,资金无法快速的回笼,这就需要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拥有强大的资金力量,但是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并且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还没纳入年度预算,没有单独的资金供给,各地方交通运输部门有的还存在资金挪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而且又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这些因素导致信息化建设的搁浅或停滞不前。

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科技以人为本”,现有的工作人员专职少,兼职多,而且业务不熟练,缺乏专业知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技术人员短缺,特别是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样的一支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团队,又如何能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建设。

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加强领导的主观性和主动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是领导对其足够重视,认识到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势在必行和长远利益,强化政府的领导职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不懈,加强部门人员的学习,努力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全方位统筹,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搭建多层次、有效的网络平台;制定绩效评价体系,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管理。

健全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制定统一的、规范的方针政策、技术标准和发展规划,各交通运输部门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机构改革,建立独立的信息化建设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完善设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新的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条例和办法和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等,尽快形成一套有效的、科学的、先进的、系统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制度体系。

整合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利用有效的沟通平台,可以在第一时间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建立广域网和数据库系统,使各级交通部门之间可以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同时要加强网络的安全维护和安全的保障制度;交通运输的各级部门加快数据建设,统一输入核心数据,构建数据模型,为各部门的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为社会大众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各级部门之间还应加强沟通,协调,相互配合,统一标准,使信息化建设有效进行。

资金的保障。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首先,政府要大力的扶持,除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外,还要调动社会力量,广开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体制;把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各级部门从每年的税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建设;加强资金管理,安排专门的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进行单独管理,专款专用,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跟踪管理,严禁私自挪用和挤占,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交通运输建设篇2

关键词: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建设;问题;建设目标;解决对策

前几年,我国的专业人士就进行不断的追寻与探索,希望能找出交通运输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直到近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综合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真正得到规划,促进我国的拥有科学性规划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此,必须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受到制约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1概述综合运输体系的作用

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就是综合运输体系。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离不开运输行业,在这种形势下,有效的运输体系不仅需要满足国家利益、企业与人们出行需求,还要提出适合市场经济活动的新方向。因此,对于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一方面需要相互协调的发展,另一方面,运输行业在市场竞争环节中,要想发挥各自具备的优势,必须以协调配合、相互合作为根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交通运输行业要想较好的发展必须做到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过程等达到相互合作、协调才能完成。因此,综合运输体系必须被应用到交通运输行业中,其中,还包括一体化联合运输方式,有效的促进运输行业的优势与潜能共同发挥作用。

2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受到的制约

2.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受发展环境的制约

我国交通运输体系长期以来都处于政府多重部门的管理,在这样的形势下,导致交通运输体系的网络很难实现总体规划。正因为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与制度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所以没有规范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缺少有效解决方法。在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性政策多独成一家,导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政策不相协调,不能形成一致的标准,因此产生了不利影响,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困难较多。

2.2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运输能力制约

从现状来看,交通体系没有运输能力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现状的交通运输体系的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公路的运输方面还是铁路运输方面,相比较会弱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了交通运输的能力,导致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共同目标不一致。

2.3交通运输体系受结构分工的制约

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整体结构没有合理的资源配置,在分工上也不够明确。与其它的运输相比较,铁路的运输不仅运输距离长,运输量大,组织不受天气的影响等,在运输的价格上也比较低,这种运输很实用于现在的社会。现如今,铁路的客运运输方面逐渐降低量,因为,铁路运输行业遭到严重的制约,在运输量上很难实现增加,所以,形成铁路客运运输难以做到为其他运输分担。铁路与水路在发展方面也正处于滞后状态,我国公路运输行业为铁路与水路分担了不少货物的运输。存在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失衡,因此严重影响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目标。

2.4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受协调能力的制约

在我国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过程中,只有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才能实现运输、路线的各方面协调作用,有效的促进客流、货流有效衔接。以现阶段来讲,各个方式的运输在规划与制度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很难实现有机整体的效果,导致各项运输的成本增加,使资源、土地以及大量资金造成严重浪费。另外,各个城市中的运输行业拥有的枢纽综合度较低,这样加剧了运输体系建设的困难程度。

3基于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目标

对于交通运输企业,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任务重、时间长。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要根据客观规律发展交通运输业,根据综合运输体系的基本理念,更好的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运输行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成为了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能够满足以上需求,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已有明确的规定,要想实现交通运输的综合体系建设,将市场的经济作为导向,前提是以交通运输业的持续性发展,客运方面快速完善,建立智能物流化。在这样的建设目标下,不仅能够使交通运输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充分体现出来,还可以将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融入经济市场环境中,努力实现先进技术与物流理念的现代化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

4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4.1完善体系发展环境的有效对策

完善综合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环境,发挥政府部门的管理作用,将交通运输发展的优势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去发挥,有效的提高运输效果。政府部门在改革的同时还需要为交通运输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制定统一的监管制度与运输标志,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利益之间的协调作用,促进运输行业具有一致的发展目标。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输能力小以及不合理的运输方式结构的融资体制,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在资金方面提供保障。

4.2完善体系动力机制的有效对策

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建设离不开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结合,它能够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提供新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主体培育,为运输企业的运输服务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促进各运输企业之间拥有公平的竞争方式。政府部门需要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一定补贴,进一步对企业的竞争机制有所约束,实现运输多样化运输方式发展,在交通运输产生的成本机制上制定统一的制度标准,进而保障运输企业的主要地位。

4.3进行合理的体系布局对策

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建设是全面覆盖我国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方式都充分的发挥自身具备的优势。由于,铁路与高速公路在长途运输方面占有重要作用,因此,将铁路与高速公路运输作为重点运输框架进行设计。此外,促进铁路网与高速公路网进行互补,进而合理规划运输行业的有序发展,也能有效的形成各企业间的协同发展。

4.4加强体系内在纽带的对策

将各个交通运输企业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还需要加强运输体系内部的纽带。因此需要建立在强化传统交通运输基础上,促进一体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管理与多式联运共同发展,并且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融入电子技术与数据交换技术,促进我国运输行业实现迅速的发展。这样的方式能够巩固交通运输之间的联系,还能解决运输中存在费用高的问题,有效的促进交通运输体系发挥更好的作用。另外,运用这样的方式还能使多式联运的效率大大提升,因此,在经济效益上收到不错效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各个运输企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交通运输体系的综合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重视,从而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因此,相关专业人员对综合运输体系中存在的制约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庆国.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J].理论探索,2013,03:91-95.

[2]马会.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

[3]于胜英.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4]苏丹.如何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

交通运输建设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量分析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te—运量;

t—时间变量(t=1、2、3??);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来源地、消费地)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B”)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C”),a-B+C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时B=0。

交通运输建设篇4

关键词:交通运输运量分析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te—运量;

t—时间变量(t=1、2、3??);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来源地、消费地)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论文网]

2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综合交

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b”)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代号“c”),a-b+c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可以省略第四步,此时b=0。

另外,也需适当考虑公路和铁路、水路之间货运量相互转移的数量。

交通运输建设篇5

一、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

(一)卫星定位系统是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鼓励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卫星定位系统。

(二)卫星定位系统应优先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涉及公共安全的重点监管领域,包括水路运输特别是在重点水域的载客和危险品运输,道路运输中的长途客运、旅游客运、高速公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等。同时鼓励和引导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对其它类别的客货运输实施安全监管和运营管理。

(三)卫星定位系统主要分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和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安全监管,为船舶、车辆提供信息服务等;内部运营管理系统主要用于运输企业(业户)内部的运营和安全管理等,同时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相关信息,满通运输管理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的需要。

二、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

(一)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应坚持需求主导、规范有序、突出重点、资源共享的原则,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增加运输企业(业户)的负担。

(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主导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为减少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省级以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统一的卫星定位系统公共平台和管理与服务系统,并按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的要求分步推进。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应具备兼容已有的卫星定位系统和多种终端的功能,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兼具内部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

(三)在卫星定位系统相关数据库建设或改造中,对涉及公路、车辆、港口、航道、船舶等基础信息的代码和数据格式,应按照交通部编制的《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集》和相关的行业要求予以规范。

(四)运输企业(业户)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可自行选用或开发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并须按照公共服务信息共享的要求,实现与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联通。鼓励运输企业(业户)利用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积极开发内部运营管理系统,增强管理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卫星定位系统在运输生产组织、调度中的作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益。

(五)卫星定位系统终端设备的安装应依法允许运输企业(业户)自主选择终端设备和运营服务商,管理部门不得违规提出强制性要求,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应严格遵循一艘船、一辆车只安装一套终端设备的原则,不得以任何名义强制运输企业(业户)安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其它终端设备。

(六)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法行政,规范卫星定位系统的建设,切实维护运输企业(业户)的正当权益。应通过公开透明的程序,择优向运输企业(业户)推荐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终端设备。危险品运输车辆配备的终端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和标准。

三、卫星定位系统的管理

(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选择公共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运营维护单位,努力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收取用户的服务费用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不得额外或变相收费。

(二)应充分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增值开发卫星定位系统信息资源。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运营维护单位还应加强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运输企业(业户)的商业和个人秘密。

交通运输建设篇6

廉政文化是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增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良好氛围,净化从政环境,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具有基础性作用。它既可体现在廉洁理念的树立上,也可体现在廉洁从政行为的规范上。廉政文化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交通运输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观念、精神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文化,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交通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交通服务职能,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当前,交通运输行业反腐倡廉任务艰巨,形势复杂。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它对于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行业既是一个生产部门,又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交通运输安全人命关天,工程建设质量是百年大计,无论是规划线位走向、建设市场管理,还是公路水路执法、应急抢险救助,无论是出台政策法规、实施行业管理,还是推广科技成果、防治环境污染,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同时,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传统行业,涉及面广,地位特殊,历来属高危产业。新形势下,廉政文化建设突出面临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和挑战,是一项长期、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实践证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仅仅依靠制度规范是不够的。交通运输行业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要通过廉政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地弘扬廉政价值理念,倡导廉政道德,营造廉政氛围,严防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一要推行“读书思廉”。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交通干部阅读廉政理论、廉政知识、廉政要闻等内容,深入学习和廉政准则、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照镜子、正衣冠”,引导大家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理想信息、道德修养、价值观念。

二要推进“制度保廉”。建设交通廉政文化,必须要有结构性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建立文化规范和政治规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工地、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防止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现象,不断巩固和扩大廉政文化成果。要逐步完善规范既符合上级规定,又切合交通运输实际、便于操作、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形成交通廉政文化建设体系。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努力形成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要加强“网络护廉”。借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强廉政宣传教育的直观性、灵活性、有效性,是廉政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反腐倡廉工作加大科技含量的具体体现。交通部门可充分利用比较成熟网络,搭建廉政文化信息平台,形成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廉政文化网络系统。在目前条件下,因地制宜实施开机和屏保模式的廉政提醒,让廉政意识和要求牢牢占据交通干部的思想阵地。

四要深入“改革创廉”。“十二五”期间,交通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以价值观念、精神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文化,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交通服务职能,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实践、国资监管、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实际,广泛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国外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不断总结和概括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大胆探索,在巩固基础上提升,在规范基础上拓展,积极创新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建设篇7

(一)持续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1、紧紧围绕2019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印发了《市交运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和《2019年市交运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任务分解表》,并于6月10日召开了市交通运输局文明城市创建部署会,进一步强化文明城市创建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创建工作任务进行了任务分解,领导包保,责任到人。大力开展重点部位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2、强化公益宣传,营造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好公交车身、移动电视、站亭灯箱等设施点多面广、流动性的优势,营造我市浓厚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截至目前共设置公交车身91幅,调车场展板及横幅7幅,站亭129座次,播放车载视频43天。后续将继续更新部分车身及站亭的老旧画面。汽车站共设置公益广告牌19块;宣传展板51块;电子屏滚动播放58条。

3、开展出租汽车行业“百日整治”专项行动。针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出租汽车经营出现的违规违章现象,积极对接马鞍山东站和相关院校,设立了警示牌,发放了宣传敬告书,并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开展联合行动,重点打击群众集中反映的违规经营行为和非法经营行为,有效的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在东站、两站之间、大学城等重点区域检查车辆1112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88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500余台次,现场纠正违规行为990台次。自3月20日以来,共暗访出租车120次,暗访出租车550台次,查扣56本证件。百日整治期间共查处违规巡游出租汽车103台,查处非法网约车35台。并将每一阶段处理结案的车辆及时予以曝光。

4、开展窗口志愿服务活动。市长客公司每月定期开展站内志愿者服务活动,候车大厅为广大旅客提供热水、针线包等便民服务。积极开展“有序排队不插队”活动,组建文明劝导志愿队伍,在售票大厅、候车大厅文明劝导排队购票、乘车,引导广大旅客养成排队乘车的良好习惯。上半年结合党员活动日,开展文明创建主题活动共六次。并投入资金对站场内老旧服务设施进行维修维护,破旧损坏的座椅、广告牌等进行整修和提档改造,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站场环境。

5、开展公交车“礼让斑马线、守法文明行”专项整治活动。市公交集团重点在沿雨山湖四条路(湖东、湖南、湖西及湖北路)和雨山路、江东大道、解放路等七条繁华道路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对不礼让斑马线的公交车驾驶员进行查处,对斑马线前未主动减速、停车、让行的驾驶员,到公司进行学习教育,纠正其危驾行为,同时处以每次100元的罚款。使公交车成为文明创建和“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一张靓丽名片。截至目前,累计检查车辆8500台次,其中查处未礼让行为74起,通报表扬文明礼让驾驶员34人。

(二)整理上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基础资料

根据市创森办工作要求,对2017年-2019年相关工作进行自查,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上报。我局2017-2019年完成竣工验收及在建的国省干线公路共有G205山深线慈湖至采石段及S105合马路皖苏衔接段和两个项目。其中,G205山深线慈湖至采石段于2017年4月完成竣工验收,该项目路线总里程16.897km,事宜绿化里程16.897公路,主要为道路两侧行道树及高架桥桥下绿化,主要树种为高杆女贞等,绿化内容现已全部完成。S105合马路皖苏衔接段于2017年6月开工建设,项目总里程0.28km,适宜绿化里程0.28km,主要为中央分隔带绿化,主要树种为龙柏,绿化内容现已全部完成。2017年我市境内新建高速公路马巢高速全长4.8公里,匝道1公里,中分隔离带栽植石楠树、香樟树、红叶李等树种,全程绿化投资约22.8万元。

(三)全力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联合全市20多家部门,印发了《关于对运输物流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以及《关于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对严重失信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运输物流行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进行认定、等级划分和分类监管。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守信典型企业采取的激励措施。根据市信用办相关工作要求,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明确要求相关单位、科室及时准确地对信用信息进行归集使用,定时更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面记录、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并按要求推送信用信息。

(四)围绕系统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

为丰富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月12日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马鞍山市第34届“江南之花”交通运输专场朗诵比赛,来自系统内15支队伍参加了比赛,整场朗诵比赛以激情满怀的诗朗诵营造出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弘扬了时代主旋律,讴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成就,展示了交通运输事业和谐发展、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以及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文化氛围。丰富交通行业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深化先进典型的培育、树立和申报工作

推选市长客公司杨震和市联运集团胡雪军为第四期“马鞍山好人”候选人。积极申报推荐身边好人典型,使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

交通运输建设篇8

在北京大学纪念95周年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嘱托广大青年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社会生活多样化日益彰显的今天,作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队伍,一方面要担负起高速公路管理事业发展的重任,另一方要面对各类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品德高尚的的公路人更显得重要和紧迫。

(一)努力践行核心价值体系。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要积极推进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要求贯穿于执法人员教育管理全过程。要引导广大执法人员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活动,努力培养一批品德高尚、理想远大、业务精湛、开拓创新的高素质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人员。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只有养成高尚的品德,广大执法人员才能具备实现人生价值所必须的情操、修养和人格,才能不断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挫折,在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事业的征途中奋勇前行。为此:一是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提高政治鉴别力、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引导广大执法人员坚定理想信念、锻炼意志、锤炼品德,全身心的投身到高速公路管理事业上;二是强化爱岗敬业意识。要热爱本职岗位,把履行职责当作崇高的事业,刻苦钻研与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聚精会神做好本职工作;三是自觉拒腐防变。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为金钱所动、不被虚名所累。

(三)开展道德模范选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要大力发扬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使选树道德模范成为弘扬真善美、普及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方式,从而进一步加强新时期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的思想道德建设。

2练就过硬技能,具备更强的工作效能,做工作高效的公路人。

高速公路管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加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对广大执法人员在"心理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执法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刻苦学习不懈怠、勤奋工作挑重担、岗位练兵强素质",努力锤炼自身、提高工作效能,不断适应日益发展新的形势和人民群众新的需求。

(一)刻苦学习不懈怠。时代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广大执法人员越要注意学习。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习是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锤炼品质的过程,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习惯,努力做到深入细致、持之以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之以恒对任何学习都很重要,同志曾说过,"忙,就要挤,比如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就可以挤进去的"。学习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需要恒心,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而久之,终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小流以成江海。其次要注重勤学善思学以致用,要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就必须下一番苦工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很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勤奋工作挑重担。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是我们执法人员的立身之本,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主要体现。每一个执法人员都要勤奋工作,勇挑重担。一是要做到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像雷锋那样具有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要做一个称职的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并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不少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中流砥柱,但也确有一些执法人员特别是部分干部还需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同志平时不重视研究问题,工作上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有的同志没有将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凡此种种,说明我们一些执法人员还缺少责任和担当意识,缺少敬业和奉献精神。二是要有严谨细致的作风,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协调利益、化解矛盾,坚持把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贯穿于工作各个环节,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平执法和文明执法。严格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有效防范岗位廉政风险,确保在各种拉拢腐蚀面前管得住自己、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职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吃拿卡要。三是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于担当。困难无处不在,挫折难以避免。对待困难与挫折只有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才能最终收获丰硕的成果。我们每一个执法人员手中都有大小不等的权力。权力就是责任,有责任就要有担当。职务越高,越需要付出更多。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就需要比一般干部更勤奋、更敬业、更懂得担当、更懂得奉献。在河南兰考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号召全党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真正为人民干一番事业。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夙夜在公、昼夜兼程的敬业精神,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要有干不好工作就"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责任意识。要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把事业发展当成个人最大的追求。

(三)岗位练兵强素质。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队伍实行的准军事化管理,在队伍建设中,要积极开展以岗位技能和执法纪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经常性练兵活动。通过采取军事化训练和政治业务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封闭式训练,做到意志坚强、雷厉风行、有令必行、令行禁止、有禁必止,练就过硬的本领,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切实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

3提高服务水平,具备更优的服务品质,做服务一流的公路人。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执法部门而言,执法不应当是单纯的执法,高速公路管理也不应当是简单的管理,而应当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做到执法更文明,服务更精细,作风更优良。

(一)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一是要健全文明执法制度,对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制定相应的制度和举措,防范出现过错,杜绝执法偏差,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确保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二是要在执法过程中开展"有情执法、说理执法",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争取执法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三是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以及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树立精细化服务意识。在做到注重文明执法树立良好队伍形象的同时,执法人员还应当进一步树立精细化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为民、便民、利民",服务上"更人性化、更周到、更用心",并且服务的效率也要更高、服务的内容也要更多。

(三)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对执法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自觉遵守交通执法人员"十条禁令",教育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新的执法理念。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觉悟、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从思想根源上杜绝腐败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确保每一位执法人员都能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4积极探索创新,具备更高的创新水平,做创新发展的公路人。

赋予交通运输现场监督职能后要求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不能再固步自封,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不仅如此,在新形势下,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的创新起点、创新水平还应当更高,创新范围还应当更广。要通过"积极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

(一)营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各级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执法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空间、提供舞台",不断激发执法人员的创新热情,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活力。

(二)形成驱动持续创新的激励机制。要形成对创新的评选表彰机制,通过评选如"最佳创新个人、最佳创新团队、最佳创新课题"等形式,激励执法人员从工作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创新水平,为高速公路管理事业的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交通运输建设篇9

[论文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腐败廉政文化建设

一、交通运输系统腐败问题之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它既是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又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交通运输系统腐败的蔓延和升级令人担忧,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领域集中,发生腐败的领域集中在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交通工程运营与养护领域和交通运输企业经营领域。二是人群集中,以领导干部居多。从1997年至今,全国已有新疆、贵州、四川、湖南、河南、安徽等数十个省(自治区)交通运输系统副厅级以上干部因贪污腐败而落马。三是涉案金额较大。如原贵州省交通厅厅长卢万里非法操作贵州省修建公路等交通基础建设项目的国债资金,3年时间涉及金额40多亿元,从中获取的非法利润达数亿元。

交通运输系统的腐败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待和对政府的信赖,还极大地损害了交通运输行业干部队伍的社会形象,给交通运输系统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经济政治原因与体制原因。但是,在众多原因中,放松了对交通运输系统干部队伍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文化教育特别是廉政文化教育是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二、廉政文化建设之科学解读

(一)“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始终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追求。古往今来,多少鲜活的例子都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廉则国昌,腐则国灭”。

可以说,反腐败斗争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承担着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的重要任务,发挥着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的独特警示作用。它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

(二)“清贫以明志”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我党早期革命先辈方志敏同志在《清贫》一文中写道的。也正是这甘守清贫的志向,使方志敏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革命先驱。反之,与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称兄道弟的行贿者周雪华在交代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吟味。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问题,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关键所在。在当前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的情况下,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廉政文化的缺位和弱化必然会让腐朽文化乘虚而入。要预防和减少腐败,就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渗透、影响和制约功能,形成一种社会文化强势,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环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在现代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党员干部通过修身立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在物欲、金钱以及美色面前,反省自身,思考不足,提高道德层次,进而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清静之气,坚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形象,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三)“有所畏”与“有所不为”

但凡一个“怕”字,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上升到领导干部的高度,这个“怕”估计能分为两种:一种是怕失去位子,怕图不到实惠;一种是怕辜负党组织的重托,怕有负百姓的期望。前者以“小我”为中心,是我们要批判的;后者以大业为重心,是我们应倡导的。

“官有所畏”的自律精神,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显现的是一种信念与境界。古人讲,“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如果能够保持一种“官有所畏”的心态,天天居安思危、时时诚惶诚恐,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时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就能及时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虚心听取组织和同志们的意见。否则,就可能变得狂妄自大,傲气冲天,甚至贪得无厌,为所欲为。例如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觉得“当官当到我这一级,就没有人管了”,到头来落得个可耻下场。不懂得珍惜而忘乎所以,不牢记宗旨而为所欲为,犯错误摔跟头是必然的。党员干部在党纪国法面前有所畏惧,是个人有所作为的保证,更是国家策马前行的响鞭。

(四)“体行为民”

作为坚持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政党,我党始终把反腐败斗争作为摆在全体党员面前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并对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目前,中央领导提出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更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务实清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交通运输系统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之规范构建

运输交通系统的行政执法活动与社会经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执法实践告诉我们:一名运输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才能正确履行行政执法职能。而对整个系统的干部队伍来说,正确的执法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既要靠个人的不断努力,也要靠具有职业特点的文化氛围的长期教育和熏陶。笔者认为,推进交通运输系统的廉政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主题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就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变成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变成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过程,变成倡导廉政理念、培育清廉风尚的过程,打牢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规范行政执法活动,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使交通运输系统的文化建设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丰富的内容。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共同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产生团结奋进、努力工作的巨大能量。

(二)以人为本

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牢牢把握交通运输行业的服务属性,将服务理念融入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服务体系。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基础,坚持德教为先、以情感人,通过开展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的系列活动,促使干部职工将法律、纪律等转变为高度的自律,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珍重自我人格的完整,让廉洁自律意识在心底扎根。

交通运输建设篇10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交通运输思路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政府的工作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方面,对人与环境的关系重视不够,于是在产业勃兴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现象。近年来,虽然交通运输行业基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的战略广泛开展了节能减排行动,围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十二五”发展规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离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在新的发展观引领下,把交通运输工作紧密地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去,实现交通运输事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将成为保证交通运输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一、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及其理论

2016年6月,交通运输部了引领全行业实现绿色发展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强化绿色发展对行业的引领作用,把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下大力气着力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对交通运输的品质提升作用,通过对理念、科技、管理和体制机制的一系列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大力宣传和推进社会公众对绿色交通理念的的认知和认可,多角度、全方位加快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

生态文明是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出现的旨在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概念。生态文明的主旨着眼于改善和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其落脚点在于建立一个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各项事业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追根溯源,生态文明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今天的全面发展和创新,也就是说要以人类实践为前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二)生态文明的本质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高级形态的人类文明,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实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促进和保持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与相容,特别突出人类和自然发生关系时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自觉与自律,特别重视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对人类已有的传统文明形态,尤其是给人类带来巨大环境破坏影响的工业文明进行全面和深刻反思的成果,旨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

作为人类一种高级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相比有着自己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在人的价值追求上强调人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不能有悖于自然规律;三是在生产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采用的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高消耗、高污染行为,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过程中充分重视环境承受能力;四是在生活方式上提倡合理和适度消费,坚决反对奢靡和浪费;五是在社会结构上重视构建和谐、绿色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以最小的生态损害获取最大的社会收益,从根本上租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二、交通运输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建设思路

(一)交通运输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多种多样,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形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些。一是在交通项目施工时期需要大量开挖土方,会对施工区域内原有的植被、自然景观、生态平衡和微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建造高速公路时,为了尽量保证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运行安全,公路建设在规划和施工是往往尽量要求保持较小的弯度半径,这就极有可能迫使公路建设穿过一些自然保护区。而高速公路建设具有工程量较大、施工工期较长等特点,加之高速公路安全隔离网会对网内和网外区域人为地形成生态阻隔效应,这就难以避免的会对途径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在交通营运期间,各种运输工具的运行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大量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活动和环境污染物。有时,难以预料的突发通污染事故常常给出事区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交通运输中出现的各类油、剧毒物质的泄漏事件,不仅会破坏出事地区的自然景观,而且会严重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产时间的环境问题。

(二)搞好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

切实做好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工作,必须从理论上对一系列问题具有全面和深刻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并走出一条可行的交通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是要准确把握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准确含义。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减少能消耗和控制交通污染,而是要把交通运输工作和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把交通运输活动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下进行统筹管理,既要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要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做到兼两头整体推进。其次是做好行业内部不同环节的协调工作。交通运输活动涵盖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等多个领域,包括规划设计、运输与使用、管理养护等各个环节和方面,交通运输生态文建设必须要让这些不同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第三是节约保护工作先行。坚持资源节约优先、环境保护优先,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威胁、破坏环境的行为。二是必须坚持以集约运输、绿色运输和可持续发展为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以推进建设先进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从整体上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三、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o的途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体制机制

首先要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和理念,在交通运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不同环节重视落实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业典型,通过多种形式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人员的经验交流,培养和引导社会公众建立正确的交通消费观念。其次是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体制和养护管理生态文明体制,建立健全管理与服务相协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决策机制,修订相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准规范,在各级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中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指标。

(二)重视推进交通科技进步,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首先,在交通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引领的重要作用,如把提高设施的耐久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等元素纳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维修和养护技术中区;以建设交通货运信息技术平台为抓手,加大、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在行业中的扩散力度和共享水平,尽量降低货运车辆的空载率,充分重视打造交通运输系统循环经济模式,持续提高交通循环经济技术共性支撑能力和创新平台建设。其次,努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大力推进绿色和循环交通方式,按照可持续的原则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方式;建立生态型交通运输评价指标体系,倡使用多种交通运输工具,引导货运企业有效整合社会零散运力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环境友好项目

首先是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扩大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建设清洁型交通运输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探索交通运输循环经济实现方式,加强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生产、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能力,加大中水回用力度。大力开展路面材料、废旧材料、疏浚土等资源的再生、循环和综合利用,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其次是重视建设环境友好项目。在全国各地建设典型的环境友好项目,包括绿色低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装备建设和运输组织模式和操作方法,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并广泛推广,全面打造绿色公路和绿色交通运输企业。

参考文献:

[1]郝培文,蒋小茜,石载.绿色公路理念及评价体系[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05).

[2]秦晓春,沈毅,邵社刚,黄裕婕.低碳理念下绿色公路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

[3]黄裕婕,沈毅,秦晓春.绿色公路定量研究的构思[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g版),2010(10).

[4]董博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公路交通科学发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