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十篇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十篇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1:38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1

>>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发展研究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现状及对策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热门专业扫描:对外汉语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河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教学概况河北省对外投资研究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质量之对策分析对外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潜分流教育模式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网络实习研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发展浅谈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河北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河北省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谈独立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建设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

报告[m].商务印书馆,2007.

[3]董洪亮.全国285所高校开设对外汉语专业招生1.5万人

[n].人民日报,2010-12-11.

[4]国家汉办网站.汉语国际教育学位[eB/oL]..

[6]焦亚葳,刘刚.关于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经济学

分析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147.

[7]杨泉,朱瑞萍.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调查分

析[J].云南师范学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1):9.

[8]余向春.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与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毕

业生就业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11:5.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2

关键词:辽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分析

汉语国际推广是国家外交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对外汉语教学立足于“请进来”,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辽宁省作为一个综合实力很强的教育大省,在良好的环境与形势下,应该整合资源、抓住机遇。当前辽宁省已具备了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环境日趋完善。在这种大环境保障下,政府一向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将其看做是对外交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联系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的实际,深入研究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分析

近年来,辽宁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不断畅通,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留学生情况:来辽留学生规模大幅增长,学历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学历生水平差异很大,专业人数分布不均衡。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作为中国首批确定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份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全省有44所高等院校接收留学生,其中本科院校40所,占辽宁省全部本科院校的95%以上,学校均衡分布在12个城市。留学生规模超1000人的院校5所,规模位居全国前100名的院校7所,10所院校可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享受辽宁省政府博士奖学金生的高校达15所,在校奖学金生600余人,奖学金招生学校数量和培养能力居全国前列,全省高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格局已基本形成。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辽宁来华留学生数量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据统计,2008年来辽留学生11540人;2011年数量达到15079人,居全国第四,同比增长9.83%;2012年为16694人,同比增长10%,且国别达155个,主要来自韩国、俄罗斯、日本三个国家。

辽宁省学历留学生以本科学历为主,学历生中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所占规模较小。截至2011年末辽宁省学历留学生达6166名,占全省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4.91%,与2010年比增长幅度为18.05%,涉及11大学科门类,81个二级专业,还专门设立了汉语言专业。2008年省政府出资500万支持引进来华博士,使来辽留学博士增幅高达67.27%。但不同母语背景、不同留学目的、不同留学渠道、不同学习态度导致学历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教学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从学历生专业结构上分析,文理专业人数失衡,文科专业占70%左右,理工类不到10%。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在于全省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高校特色化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辽宁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必然选择。专业人数分布失衡说明辽宁省教育资源特色尚不明显,没有充分发挥好学科优势。

2.师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辽宁学习,辽宁作为教育大省,积极整合各方面力量,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在多年学科发展和政府支持下,辽宁省各大高校已基本建设高素质、重科研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不断完善。尽管如此,辽宁省除沈阳和大连外,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专职对外汉语教师相对稀缺,教师资源分布不均。很多高校为提高招生数量,开设了很多课程。为减轻院校编制压力,解决阶段性教师资源短缺问题,学校倾向于聘用兼职教师授课。大部分兼职教师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有效传授知识,有的高校甚至聘请了校内外优秀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为辽宁省的汉语国际推广贡献了力量。但是,部分兼职教师无教学经验,学历低,非本专业人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教学态度不严谨,学校缺乏对大量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系统监督。

3.教育资源和教学现状:高校是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主力军,一个高校对世界各国留学生的吸引力本身就是衡量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它对于促进辽宁高校进一步走向世界,提高辽宁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辽宁省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充分保障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辽宁省有71所省级以上高校,居全国第三。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数量统计,2006年以来辽宁省留学人数一直居全国前10,2007年和2008年按省份排列位居第一。

汉语国际推广事关中国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汉语教学成效的高低。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进行国际推广的最佳途径。从教学水平来讲,辽宁省具有一定留学生规模的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教师学历为硕士以上,甚至有高水平的博士群,锻炼出了一支适应工作需要的留学生管理和专业教学队伍。并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精通、懂管理、会外语的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培养了一批师德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多年工作中,各地、各部门和各个学校都积累了宝贵的、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教学监督系统。相比之下,小城市普通院校缺乏生源,留学生数量有限,学校财政投入不大,教学资源匮乏,学科建设滞后,无法承担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推广的重任。

4.派往海外教学现状:要成为世界高水平的大学,外国留学生和外国访问教授、访问研究员在一个大学里的比例和数量,以及他们所从事的学科和专业是一个重要方面。做好外派教师的推荐、选拔及培训工作是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的基础。辽宁省高校中大部分对外汉语教师主要是通过校际关系到国外大学进行交流、进修或通过国家汉办派送到国外任教。以辽宁大学为例,80%的教师多次到国外任教,在海外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风格。总体而言,只有部分重点院校才有资源公派教师到国外交流,其他普通院校的教师去海外学习的机会并不多。

5.孔子学院建设现状:国家提出的发展目标就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汉语国际推广转变。因此,在全球建立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语言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对汉语国际推广、传播中国文化、扩大辽宁省高校的影响力作出了很大贡献。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辽宁省与国外合办孔子学院的时间不算很长,都是依托高校资源而设立的,主要采取了合作办学的模式。截至2012年,辽宁省已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立陶宛、约旦、黎巴嫩、哥伦比亚等国的多所院校合作成立孔子学院14所,18所高校与8个国家的24所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是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多语种大连基地,现有4所海外孔子学院。除大连外国语大学外,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先后合作建立了海外孔子学院,东北大学在内的几所院校正积极筹建中。

另外,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学校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作用,在全国建设了一批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对口支持外国学校开设汉语课,建设孔子课堂,向国外派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培训外国汉语教师,对外派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安排实习,接受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实习,接受外国中小学生来校学习汉语,承办外国学生夏令营活动,对外汉语课程开发等。国家汉办已任命5所学校为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

二、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瓶颈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来华留学教育及汉语国际传播确实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来辽留学生规模有了跨越式进展,留学生层次进一步提高,学历教育专业分布日趋广泛,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省留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尽管如此,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仍面临四大瓶颈问题。

1.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的宣传力度不大。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

2.省内其他城市自身的教学资源、环境资源及教育条件有限,造成各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资金投入不够,来华留学吸引力存在较大差距。

3.“三大主要瓶颈”日趋严峻,即师资、教材、教法问题。师资短缺的根源在于师资培训严重不足,是对合格师资的奇缺,不在于师资本身。加上缺乏世界汉语学界公认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

4.作为汉语国际推广主力的各高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和投入产出的风险限制,只有少部分院校直接参加国外教育展或者到国外进行招生宣传,而且对设立孔子学院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研究的新领域。辽宁作为教育大省,严格按照国家“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方针,从战略角度加以谋划,完善措施,积极推动辽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全面、稳步、协调发展,增强辽宁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3

1.国际教育成为汉语推广的核心

近半世纪以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发展迅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都真正发展成了一项事业。如今的汉语教学已逐步形成“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并举的全方位推广战略,初步实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轨推动模式。对外汉语教学肇始于汉代,是指在汉语环境中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而汉语国际教育则是在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指的是在非汉语环境中进行的二语习得教学。前者是整个汉语教学发展历史的基石,而后者则是汉语走向世界,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渠道。汉语教师走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家,和当地的汉语爱好者共同承担普及汉语的重任已成汉语国际推广的主打方式。在亚洲地区,以泰国、韩国为首的相邻国家的汉语教育事业发展最为兴盛。其中泰国尤其显著,学习汉语已成为潮流,上到皇室,下至平民,汉语学习者遍布各个阶层。皇室、政府的大力推动,中国国家汉办的有力支持,使得汉语在泰国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外语。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数目均居东南亚各国之首,其推广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汉语培训学校等形式都是应有皆有。所以总体来看,其发展态势非常强劲,发展前景也很广阔。

2.国际推广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

对于上述形势,我们确实感到欣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汉语在世界范围内仍不能算一门“普遍教授语言”。换言之,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过程中肯定有些环节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世界汉语发展难以攀上新的高度。以泰国为例,虽然汉语学习人数众多,但仍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即便涉猎汉语的人数虽与日俱增,但学生的汉语水平总是上不去,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更不要说精通汉语汉学的大家。其实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汉语教学的推广中算得上一个普遍状况,不仅仅是泰国的汉语教学遭遇了这样的瓶颈,其他很多地区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二、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之发展

笔者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相关的阅读和了解。而分析了解过后,不难发现,可能正是因为发展太过迅速,所以师资、教材及教学大纲修订等方面的工作推进都跟不上发展速度,从而在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它本身的发展。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以泰国为例,“缺少能衔接各个层次的汉语教学大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和教材选用混乱,已成为制约泰国汉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瓶颈’”(吴建平,2012)。而事实上教师、教材和教学大纲这“三教问题”又何尝不是我们整个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过程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呢。

1.统一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汉语教学另一个相当关键和颇具指导性的要素。泰国正是由于长期缺乏一个标准化、权威性的汉语教学大纲,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制定等方面“各行其道”,故而汉语教学难以取得统一性的高水平教学效果。这种无序状态究其根源“还在泰国当局对全面开放华文还有所顾忌,希望维持这种无序的状态来制约汉语教育在泰国的进一步发展”(吴建平,2012)。所以,本土地区完全放开对中文教育的限制是解决教纲问题的根本举措。泰方自身应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积极集结泰国的相关专家研究制定出统一的课程标准。当然,我们中方也需要尽力敦促,并且积极提供智力支持,汇集国内的专家学者,协助其尽快制定出各个学习阶段(大学、中学、大学)及衔接各个学习阶段的的汉语教学大纲。当然,对于制定出的教纲,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严格遵守,认真执行,切实将其当做指导性文件来使用。

2.完善教材编订

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教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性不言自明,但汉语教材的编订却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汉办派至海外的汉语教师大都会携带大量教材到任教学校,但是多数教材由于不适合实际教学,最后都被束之高阁。因此,“本土化”的问题便成了当前编订海外汉语教材的核心问题之一。泰国的汉语教学规模甚大,遍布各个教育阶段各个群众阶层,故而在此类汉语教学大国,加大教材“一本多版”工作的推行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中泰语言虽同属汉藏语系,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还是有诸多差别,以语音方面的声调为例,泰语有五个声调,而汉语只有四个,诸多调值和调型的细微差别均给许多泰国的汉语学习者带来不少困扰。因此,在教材中用其母语讲清楚这些细微的差别,或以其母语中相同或相近的音作为注释,帮助学生找准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切实做到语音本土化,这对学习者的帮助必然是显著的。

此外,在初步普及汉语教学的现阶段,整个汉语国际教育的半壁江山都为基础阶段的教育所占据,泰国也不例外。对于这些初入汉语门的学习者来说,教材是他们接触汉语的第一扇大门,因此做到教材形式的多样化和实现教材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就尤其关键。改变传统的纸质教材占据教材总数过半比重的现状,加快多媒体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内容方面添加具有实用性的内容,如在对泰汉语教材中可以增添“热带”“寺庙”“佛教”等词汇和相关文段以提高学生学习和了解所学汉语知识的兴趣。

3.提升师资质量

本身来说,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得以推广的首要支撑就是大量专业的高质量对外汉语教师。目前看来,无论是教师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对于数量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汉办应该扩大汉语教师的培训规模,一方面更加注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吸纳更多已有汉语母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到这个队伍中来,培养很多有志于这项事业的人才。适度增加出国任教特别是在海外长期教学的汉语教师数量,给予他们更好的条件和待遇,让他们能够在异国安心搞好教学工作。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吸收更多的本土教师加入到我们汉语教学的队伍中来。根据归国的泰国汉语教学志愿者介绍,在泰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绝大部分为中国教师,泰国本土教师数量还很少。但是,要实现一地地区汉语教学长期健康持续发展,本土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队伍不仅要壮大而且必须成为中流砥柱,这无疑又对我们汉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谈到质量问题,我们知道,作为一项知识密集型产业,汉语教学必然要求教师有广博学识和娴熟技能,本体知识,外语能力,综合素质,教学技巧几者缺一不可。因此,首先我们就要办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从根本上为建设高质量的汉语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孔子学院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联合中外双方实力,对本土教师、汉语教学志愿者及公派教师进行周期更长更为严格的培训,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师资队伍。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4

关键词: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人才价值

新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到目前为止可以总结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三十年,第三个时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第一阶段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第二阶段则是调整阶段,第三阶段是具有多重目标的开创性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直到第二阶段中期,高等院校才算是真正开始系统性地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人才,也正是这一时期,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人才培养才上升到更为全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专业品质的提升,意味着人才培养的品质也要跟着提升,人才品质的提升则主要体现在人才专业价值的实现上。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价值实现的问题突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想化结果是该专业的学生都能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然而,理想与实际总是有差别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产生了诸多问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经历了1999年之后的高校扩招,虽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如其他专业的火爆,但却实现了从本科培养到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提升,短时间内建立起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级别的培养体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扩招初期的招生相对平稳,一是由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长呈现缓慢而平稳的趋势造成,二是由于该专业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国家重点语言文科类大学,其他一般的普通高校不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2]。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后期,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依旧由那些特定的高校在承担。从该专业的人才价值实现和人才去向来看,这一时期则呈现出一种较为定向的流动状况,这种定向主要是由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来完成。在这一时期,孔子学院已经星星点点地出现在一些海外国家,采取国家汉办主办、国内重点大学承办、国外合作单位协办的方式。国内重点大学培养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带有极强的为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的汉语言推广事业服务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和价值实现变成了一种国家主导的行为,从本科培养到研究生培养、人才流动,再到人才价值实现,整个环路呈现出一种明确的线性模式。但随着第二阶段的结束,国家高等教育更进一步面向市场需求,在经过了重点高校整合、地方普通高校升级、民办高校新建和转设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加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特定高校的垄断[3]。从单独的高校招生来看,招生数量其实也比不上其他专业,但招收该专业学生的高校数量逐年增多,使得该专业学生数量的总体增长加快,开始打破以往该专业人才输出线性模式的稳固性,这就导致该专业人才的价值实现问题越来越突出[4]。

2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价值实现现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年加大,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使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育志愿者的招募比例也在逐年扩大。但这种扩大有没有完全解决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价值实现的问题呢?还有待商榷。第一,该专业的人才输出方式依然比较单一,主要通过应征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或其他官方机构)对外汉语教育志愿者的方式来达到成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的目的。离开这种方式,则基本不能实现其专业人才价值[5]。要成为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者,本来不一定非要去国外,在国内也能实现,比如在国内的高校教留学生学汉语,在国内的语言培训机构教外国人学汉语,在国内的外籍人士子弟学校(如某些外国语学校和集中招收在华工作外籍人士子女上学的中小学)担任教师。按现在的实际来看,除了一些重点高校的该专业研究生外,一般的(绝大多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和硕士生要想留校任教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内目前面向外籍人士的汉语培训才刚刚起步,对外汉语私人教师的需求量不大,而且私立培训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并不会大量聘请专门的培训教师。还有一些培训机构开展的反而是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培训,它们一般以给予实际的就业机会为卖点,打着培训各种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招牌,承诺在交钱参加培训并考上资格证之后负责推荐到国外就业。通过这种方式就业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很少,一是报名费太高了,动辄四五千元,二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存在市场乱相,缺少明确的权威界定,这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这条就业渠道其实也无法保障。而去外籍人士子弟学校当教师的机会就更少了。那么去国外就业除了官方机构还有没有别的输出渠道呢?的确可以通过国内的劳务输出中介去国外从事汉语教师工作,但这种方式的信息来源渠道太狭窄,费用太高,而且还需要加以甄别,存在骗局,成功率很低[6]。由此可见,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输出最有保障、最稳定的方式依然还是单一的、官方主导的志愿者派出。第二,官方输出公益性太强,服务期满后缺乏一定的配套安置,存在二次就业风险,就业保障差。目前,经由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派到世界各地担任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工作的人主要是从在职教师、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以及本科生中选拔。一般情况下,申请出国任教的国内在职教师数量有限,主要还是靠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可以通过报名孔子学院志愿者和汉语教师的方式获取出国任教的机会,而本科生在读期间不能报名,必须是应届本科毕业生才能报名。在这种情况下,本科生的劣势一览无余。官方派遣的志愿者在国外的孔子学院或者中小学教学点工作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少则六个月左右,多则两年,不管多少时间,志愿者最终还是要回到国内。国家汉办对工作期满回国的志愿者采取的是回国后自由择业的政策,并不负责安排工作,只是会推荐工作。国内目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尚且存在困难,更何况从国外回来的往届大学生志愿者。归国后的本科学历志愿者在国外工作的经历虽然算是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但并无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比如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时候没有加分,各单位招聘也不存在优先录用,这种状况并不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如果毕业生就业不顺畅,则招生专业会逐渐丧失招生的主动性。其实外派的应届研究生也面临这个二次择业的问题,只能说比本科生的竞争力稍微强一点。第三,官方的志愿者招募和派遣具有局限性,向发达国家派遣数量朝重点大学倾斜,(非重点)普通高校本科生只能选择欠发达或者不发达的地区,当然,这种情况与学生资质和岗位教学要求有关系,一是重点大学学生资质好,所派岗位的教学要求高,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无法满足,二是重点大学都与国外的大学合作共建有孔子学院,其对口的孔子学院只招收这些重点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但国家应该考虑到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艰苦程度,给予主动申请前往的志愿者更好的经济补助,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公平,鼓励非重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志愿者选择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保证每个阶段的志愿者派遣计划能顺利实施。第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比较迷茫。这个问题无论是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还是研究生都不可避免,这一点与前面第二点中所提到的“二次就业”也有关系。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正进入第三个发展时期,在国内外环境平稳的情况下,这个时期绝对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在国内对外汉语教育的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而去国外的机会又有限的情况下,大多数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毕业之后并不能真正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随着今后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融合,这种情况会改变,不过我们在期待时间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应该自己多谋出路。

3如何实现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价值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要想解决好这个专业的人才就业问题,一方面要靠国家和社会的外力,另一方面要靠高校自身的内力。所谓的外力,是指国家应出台行业规范,鼓励并指导和监管私立培训机构和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劳务输出,实现该专业人才输出的多样化,以分担官方输出的压力。而官方的志愿者派遣活动应进行改革,要给予志愿者尤其是给予应届毕业生志愿者更多的就业保障,不断提升官方志愿者职位的待遇,尽可能地帮助工作期满的志愿者二次就业。同时,官方还应引导国内(非重点)普通高校与国外语言文化机构加大合作,增加这类高校的人才输出份额。所谓的内力,是指各高校尤其是非重点普通高校,应继续加大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力度,这个力度应向培养质量倾斜,不断提升自己所培养相关人才的竞争力。应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的机会,尽可能地搭建优质实践平台。在鼓励该专业学生在专业范围内就业的同时,也要将人才培养向“一专双能”的应用型人才靠拢,即既具备基本的国际汉语教育能力,又具备国内汉语教学能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实用价值和面对就业风险的抗压能力。普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毕业生在人才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无法一次性被解决,而要在科学布局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打造一条适用于该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珣.国际汉语教育学引论[m].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卫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储备前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4):124-130.

[3]任志萍.“普通”新建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19-123.

[4]梁蕾.就业导向下地方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知识文库,2016(4):194,181.

[5]朱红,王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89-90.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5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的基本状况及日常汉语环境

  我区少数民族学生是以乡村为单位相对集中聚居。在少数民族绝对聚居的地区,母语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强势语言,汉语几乎起不到主流语言的作用。由于没有汉语言环境,学生离开教室全用维语,有的教师就是用维语授课,学生听说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此。在这种条件下,没学汉语的学生难以学好,已经觉得不错的汉语水平也会退化。不仅学生学不好,教师自身的汉语水平也在不断下降,有的教师是在内地上的大学,汉语很好,回来后几年不用,水平逐渐退化了。汉语交际环境差,汉语教师汉语整体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不高,学生在学校仅能学到简单的汉语知识,回到家庭生活环境周围也很难有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因此在汉语学习上困难较大。

二、加大双语教育力度意义深远

我国是一个多种民族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汉语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以前,新疆很多地方的汉族孩子和少数民族孩子在不同的学校上学,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只会本民族语言,不会汉语,这种现象阻碍了这些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就业、融入现代化社会以至国际社会。并且学习国家通用语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因素,学习国家通用语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制定了双语教育计划。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双语教学是实现沟通的桥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沟通与信任,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是我国整个西部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新疆来讲,它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入研究双语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双语教育的师资现状

双语教师短缺,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只好安排汉语水平稍好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为此,双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我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缺二低”,即数量不足、汉语教学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不高。现有在岗汉语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在教学业务水平和汉语言文字能力运用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问题。汉语教师中100%是少数民族教师,农区汉语交际环境相对较差,不少汉语教师刚从学院毕业时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在回到自己母语环境下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中,由于除课堂上极少时间使用汉语外,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母语交际,汉语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不断下降,以致于不能胜任汉语教学工作。

四、加强双语教师的汉语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6

关键词:吉林省;留学生;教育体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留学,而在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的留学生涌入了大学校园。这一过程促使在中国的高校中,留学生教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留学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在吉林省的重点大学和普通大学中,很多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学院来培养留学生,对留学生的管理、教学越来越规范化、国际化、科学化,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优质的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通过对吉林省一些高校的调研,本文从留学生的来源、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吉林省高校留学生教育体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在吉林省高校教授留学生的学院的名称并不统一,如有的学校教授留学生的学院叫做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有的学校教授留学生的学院叫做留学生教育学院,因此,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把在吉林省高校里教授留学生的学院统一称为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首先,从吉林省高校里留学生的来源来看,他们最多的是来自于亚洲国家,其次是一些欧洲国家、美洲国家,非洲国家的学生相对少一些。留学生的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0-25岁左右。他们来学习汉语的目的有的是对汉语感兴趣;有的是因为大学专业是中文;有的是因为现在或以后要从事的工作和中文有关;有的是来中国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

其次,从师资力量来看,在吉林省高校教授留学生的教师队伍中,教师的学历在不断地提高,从最初的以硕士研究生学历居多的师资力量发展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读博士研究生的师资力量,通过师资力量的不断提升,可以看出,留学生教育在大学里越来越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投身到留学生教育中。同时,由于现在很多大学都在强调科研的重要性,教授留学生的教师不仅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上,他们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再次,从教学模式来看,吉林省高校里的留学生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着异同。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在吉林省的高校中,大部分学校中有专门教授留学生的学院,教授留学生学院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留学生中有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学历生是指在中国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留学生,非学历生主要是指在中国专门学习语言的留学生。在吉林省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中,基本上所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都有语言班,这种班级大多专门教授留学生中的非学历生,满足他们短期或者长期学习汉语的需求。在吉林省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中,有一部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有自己的本科专业,留学生可以在本学院读本科。吉林省部分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中有留学生读研究生。在留学生预科教育中,由于来中国学习的预科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本土教育以及中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国学生相差较大,因此,留学生预科教育为这样的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过渡的时期,这些学生一般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年龄也比较小,如果让他们直接进入大学学习,他们有可能不会适应得很好,因此,留学生的预科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

在吉林省高校中,留学生的课程设置情况存在着一些异同。在非学历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各所学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课程设置大体上都是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初级、中级、高级设置相应的课程。一般来说,各学校课程设置基本相同的是:初级班设置汉语精读课、口语课、听力课,中级班设置汉语精读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高级班设置汉语精读课、口语课、听力课、阅读课、写作课。在非学历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各所学校也存在着一些不同,比如:有的学校在初级班还设置了汉字课,有的学校在中级班设置了读写课、HSK课,有的学校在高级班设置了新闻课、惯用语课等。在学历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各学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根据学历生的专业进行相应的设置,如在本科专业上,如果留学生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有的学校的课程设置大致可分为:语言课如汉语课、口语课、读写课等;专业课如词汇课、语音课、古代文学课、古代汉语课、中国古代史课、语言学基础课、中国国情课等,当然不同的学校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情况对本科课程进行设置。吉林省部分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还开设了一些特色班,如俄罗斯班、加拿大班等,这些班级大部分都是短期语言培训班,对于这些班级开设的课程一般根据班级的特色会和普通的语言班有一些区别,如有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开设的俄罗斯班除了汉语课、口语课这样的基础课以外,还开设了东方史、东方诗歌等特色课。为了丰富留学生的生活和从多角度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一些对外汉语教学机构还为留学生开设了选修课,如HSK课、中国文化课、剪纸课、书法课、太极拳课等,通过这些课,可以使留学生从多角度学习汉语,并能够丰富他们的中国文化知识,提升他们对汉语的兴趣。在留学生预科教育中,他们的课程设置与语言班和本科班多有不同。预科是强化教学,预科班的课程设置以“导入”和“操练”为主,“汉字课”、“词汇课”和“听说课”为辅。另外,针对留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学院开设了专业汉语以及一些专业课如数学、物理等。预科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课外,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最后,从对留学生的管理体制来看,吉林省一些高校对于留学生的教学、招生、住宿这三个部分分别都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对于留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大部分吉林省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在学生的期末成绩里,都使平时出勤率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做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重要内容的留学生教育,也会随之不断地发展。吉林省高校里的留学生教育在实践中将会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杨德广,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施海龙.浅谈高校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5]孟长勇.陕西省外国留学生教育五十年[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7

关键词: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教学;高等院校

一、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

泰国的汉语教学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早在“下南洋”时期就开始了,但是最近十几年来汉语教学得到了飞速、长足的发展。1998年-2003年,泰国政府和中国政府开始合作开展汉语教育。目前为止,在泰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汉语教学,在泰国本土公立、私立的137所大学中,已经有73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并且其中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同时开设汉语选修课;还有的学校开设了汉语专业硕士课程,如泰国第一所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同时该校也是泰国唯一一所拥有开设汉语专业硕士课程授权的大学①。其他大学大多数选择与中国大陆或者中国台湾合作开办硕士课程。同时作为汉语教学基础的泰国中小学阶段也有很多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但是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通常都是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设,比如说有的学校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开设汉语课程,而有的学校是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让学生学习汉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泰国教育部并没有对各学校开设汉语课程进行规定。泰国的中小学一般只有在华校中才把汉语作为必修课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华人的孩子能继续与祖国保持紧密的联系,其他学校大多数是把汉语当作选修课程而为学生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迎合汉语热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在泰国还有近两百所的汉语培训机构,这类机构大多为华人社团或者企业自费筹办的,主要集中在泰国首都曼谷。其中泰国最大的的培训机构是东方文化书院,目前有五千多名学生。这类培训机构大多数的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有的是为了旅游,有的只是因为想学习几首中文歌曲,跳上几段中国舞蹈,所以这类培训机构开设的中文课程一般都是以实用性的课程为主,比如旅游汉语、翻译汉语等。

二、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的现状

泰国素叻他尼皇家大学始建于1973年,于2010年开设汉语专业,隶属于文学院,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实行2+2的学习模式,前两年主要在泰国国内主修汉语基础,后两年到云南师范大学进修,由于开设时间短,学校暂时没有毕业生。同时学校开设了汉语选修课,隶属于国际旅游学院。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汉语专业的人数是在逐年上升的,2010级汉语专业学生12人,2011级15人,2012级29人,2013级31人,2014级41人。

由于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对泰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规定,所以泰国各大高校对于教材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多数都是汉语教师自编教材或者选用自认为适合学生的汉语教材。目前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选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从2010年开设汉语专业后一直在使用的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程》和《汉语口语速成》,另一种是参考国外教材,由本土教师编写的适合本土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料②。

三、素叻他尼皇家大学汉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1、师资方面的问题

师资问题不仅是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它同样是现在泰国汉语教育所面临的巨大问题,无论是师资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问题。就目前来看,泰国各大学中教授汉语的教师队伍中除了朱拉隆功大学、华侨崇圣大学等知名大学拥有自己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外,其他大学的汉语教师来源主要是泰国的华人华侨和在泰国工作或者读书的中国人,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国家汉办所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等,这直接导致了泰国汉语教师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由于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开设的汉语专业是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实行2+2的教学模式,而且开设时间比较短,所以师资方面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现在学校面临的师资方面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师的不稳定,由于学生在泰国国内学习两年汉语,汉语教师志愿者是十个月为一个周期,基本上两年内学生要换2-3位老师,这对于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是一种极大的损伤,非常不利于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针对学校现有的情况,笔者建议学院可以向汉办提出申请志愿者到校任教的时候直接要求要到校任教两年以上,并且对中国国家汉办提出申请,要求加强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和筛的选力度,将教学技能、外语能力、汉语基础知识、才艺特长作为志愿者考察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应该增加对外汉语、教育学等专业对口方向的志愿者的选拔人数,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在确保教师数量足够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质量,真正充实泰国的高校汉语教师队伍。同时学校也应该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汉语教师队伍,以应对将来学习汉语的人数激增而导致教师人数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学院也应该与泰国的孔子学院保持密切的关系,充分利用孔子学院提供的各种资源,注意培养泰国本土教师,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提供出国留学和培训的机会,以提高汉语教师的实际应用水平。

2、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由于素叻他尼皇家师范大学汉语专业开设时间比较短,在课程设计上也存在明显的问题,课型比较单一,没有处理好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而且汉语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课课时明显不足,学校现有大一学生15名,大二学生29名,大一和大二学生平均每周的汉语课课时仅为六小时,而且是集中在两天上完,每天三小时的汉语课,根据调查,这些学生每周上完两天的汉语课就不会在其他课余时间学习汉语了,平常他们也没有运用汉语的机会,因此导致学习效果非常不好,成绩提高缓慢。同时汉语专业的课外活动较少导致学生们的汉语学习热情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建议学院应该对中文专业给与足够的重视,尽快制定出一个适合本校中文专业学生的课程目标,增加学生每周的课时量,应该保证学生每周的课时量在12课时左右,同时要合理安排课时,每次课不应该超过两课时,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泰国华文教育现状分析》,游辉彩,《东南亚纵横》,2005年12期。

[2]《泰国汉语教育概述》,杨蕊,《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年1期。

注解: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8

关键词: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培训目标与实践;5C标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一体化的逐步实现,泰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走向更高层次、更广泛的大众群体。为从根本上解决泰国汉语师资短缺问题,泰国政府2005年制定了《发展汉语教学战略规划》,并于2008年9月同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联合启动“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项目”。由此,孕育而生的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项目成为解决泰国师资缺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问题的重要方式。

基于此,本文考察了现行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状况以及《国际汉语能力》、《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际汉语教学大纲》)三大标准对该培训项目的指导作用;讨论了新形势下培训工作呈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在5C标准指导下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二、现行泰国汉语本土教师培训模式

五年来,中国政府在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力于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以及因地制宜的培训方案。

1、专题讲座式培训

此类培训是以国家汉办组织专家、学者“走出去”,到泰国国内就汉语语法、词汇、汉字教学的某个专题进行讲座,培训时间控制在3天以内。主要以加强汉语语法、词汇用法、汉字教法等汉语知识为培训核心。教学强调短期见成效,体现跨文化交际教学,同时还有以提高汉语口语和展示中华文化才艺等方面的授课。

2、教材、教法推介型的培训

介绍新教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及新教学课件的运用。此类型培训旨在使泰国本土汉语教师了解当前的国际汉语教学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优秀的国际汉语教材,增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教材使用能力和汉语教学水平。

3、“请进来”汉语强化培训

“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项目”启动以来,每年100名左右泰国高校毕业生受益,他们享受由中国国家汉办提供奖学金赴华强化学习一年,归国后直接充实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承担培训项目的高校结合国家汉办为泰国编写的汉语教材,安排以提高语言技能和教学水平为主的课程,实现一年内HSK水平至少上升两级的目标①。受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与中方教师探讨汉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推进泰国汉语教学的发展。

同时,为期两周的海外华文教师培训也让诸多的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受益。不同课型的教学法、中国历史和民俗文化以及教学观摩和文化体验、等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参训教师们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认知,还有机会亲力亲为中国的汉语教学活动,为汉语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体验平台。

4、专科、本科学历培训

在对泰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模式中,学历培训较非学历培训,避免了时间短、不系统等教学缺憾,以其系统性、全面性,培养和提升教师的汉语能力的教学特点得到参训教师的认可。强调培养专业化汉语人才的痕迹一一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中:1)教学目标明确:为泰国中小学提供优秀汉语教师队伍。2)培训的主干课程设置了汉语本体知识及其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法。3)评价指标由各培训机构自行评定培训工作的成效。HSK过级率是评价指标之一。

为了解培训目标、评价机制与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一致?与汉语教学的实际需求是否一致?本研究对完成专科、本科学历培训以及参加过两周汉语培训项目的80名泰国本土汉语教师②(目前已回到泰国从事汉语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0%的教师在“培训重点”一项,都选择了汉语语法知识。在同一份问卷中,又涉及了参训教师返校后,教学单位对其工作成绩的评价由何而定?80份问卷中72份的选项为:学生对教师的打分和学生HSK的过级率。同时,研究还针对学生的汉语学习目的提问参训教师“你的学生最想学什么?”。80份问卷中的60份选择了“如何与中国人交流”。反映出教学对象当前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从上述数据看出,培训目标、教学评价与教师能力之间关系是一致的,但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汉语学习需要还存在一定偏差。

三、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指导思想

2007-2008年国家汉办先后出台了《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2年重新修订)和《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三大标准,为全球汉语教学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它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产生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尤其是《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它对全面阐述了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资格认证提供了依据。《标准》涉及五个模块,十项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观念范畴、基本原则、基本能力等都提出了要求。它应该被看做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教师标准”、“汉语教学专家”、“综合型教师标准”,而不是“入门型”、“合格型”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③,其主导思想是以培养专业化语言能力为核心。

显然,《标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目标与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目标也存在一些距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为泰国从事汉语教学的单位提供合格的交际型汉语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匮乏的现状。

相比之下,新《标准》(2012版)大幅度减少了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评价标准,重点强调了汉语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③项基本能力④。对教师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文化意识;中外文化主要异同的比较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技巧,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使用任教国语言或英语进行交际和教学等能力做了详细描述。这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教师们不仅要掌握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还要有全局意识、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

显然,这是对中国本国公民成为优秀国际汉语教师的衡量标准,如果照搬拿来指导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能完全融合的地方。第一,学科与专业性的焊接点。除了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概论等两三门课程外,本土汉语教师培训课程几乎等同于中文专业的课程。第二,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焊接点。大多学历培训课程着重提高教师的语法、词汇、汉字等基础知识的容量,轻视一些培养汉语教师教学能力所需的必备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培训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很少,不能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来深化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验理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提高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第三,课程设计与参训教师职业发展的焊接点。汉语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对汉语教师今后职业发展的关注不够,表现在缺乏在职汉语教师的培训课程的延续性。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与教师的个人成长不能同步。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缺乏长效机制,没有从教师成长的整个历程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第四、新旧评价指标的焊接点。虽然,培训目标指出,要培养交际型的汉语教师,但对培训教师的能力评价主要停留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教师对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被看重,教师的跨文化语言教学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四、新形势下的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

随着泰国“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教学走进社区,走进更多的中小学、幼儿园。学习汉语的目标和汉语教育市场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中泰两国各个层面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加之教学对象的汉语学习目标,即未来的职业走向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师对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应倾向于提高交际中的汉语能力。

因此,动态发展的汉语教育市场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汉语人才?在积累了一定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如何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各培训机构应当思考的问题。

尽管目前泰国教育部还未制定出全国性、针对某一语言的教师标准,但从泰国教育部出台的外语(汉语)教学大纲中对外国语(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汉语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会简单易懂的中文并为今后的汉语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汉语的思维表达方式。由于汉语教学与其他科目教学有很大区别,因此学生不仅仅只是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把语言作为一项工具去学习别的东西,在与别人交流沟通中,能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生可以据此原则流利合体正确的使用语言。为了更好的使用语言技术,学习者更应具有尽多使用语言的机会,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外。教学设置是为了和实际的学习目标一致,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所以需要增加许多活动,既要有语言技巧的活动,要有训练学习者自学能力的培养的活动,使学习者终身学习收益。”,我们可以窥出这样一个期望值:汉语教学是要让汉语学习者成为运用型的学习者。

基于上述考虑,新形式下的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工作目标是为泰国教育机构提供交际型的复合型汉语教师,而不是培养汉语言学专家型的教师。

五、5C标准对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资格标准大纲》中提出的5C标准强调了culture文化理解体验能力、connection触类旁通联系能力、comparison语言文化比较能力、communication在多元文化社区中学以致用能力和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核心的5C标准,指出外语(汉语)教学不是培养语言学专家,而是培养具有实际沟通能力的外语(汉语)人才。这一核心思想更符合新形势下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实际,它与三大标准互为补充,对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的培训对象一直存在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常常出现不同汉语水平的本土汉语教师同在一个班级接受培训的情况。那么,通过分达标等级对培训对象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本土汉语培训的理想状态。5C标准从实际交际需要出发,提出了外语运用的三种模式:语言沟通交际模式(theinterpersonalmode)、理解诠释交际模式(theinterpretivemode)、表达演示交际模式(thepresentationalmode)。这三种外语运用模式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应达到的三级目标和实施的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1、能进行意思表达与沟通的一级目标

对于初级水平的培训对象,培训工作希望他们能通过教学中的积极讨论、协商,通过观察交流对象的反映,确定如何在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并随时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解释,从而达到意思表达与沟通的一级目标。这一目标也恰恰反映了本土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够察言观色,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汉语理解的反映作出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及教学进度等,让教学设计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汉语学习。

2、能进行意思和文化内涵诠释的二级目标

对于没有语言交流障碍,有一定语言知识积累的中级水平培训对象,培训工作应培养他们能够读出书面资料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能对书面资料进行意思和文化内涵的诠释能力。对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会应培养目标的改变而不同。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学活动可以依据大量的报刊阅读资料设计小组讨论。教师主要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解惑者,教学对象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3、能进行自我消化和再演示的三级目标

对于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的高级培训对象,表达演示交际模式主要培养在交际双方没有意思沟通的情况下,通过写报告、做演讲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强调自我展示,运用汉语再发挥的能力。对于这样层次的培训,可以组织汉语演讲、撰写小论文或发表评论等教学形式,为具备高级汉语水平的参训教师提供一个更加宽泛的展示平台。

应该说,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其培训模式、培训内容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树立科学、发展的教学理念,建立动态的评价指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培训工作永远焕发活力。

[注释]

①中国新闻网,2010-9-16

②教师来自泰国尖竹汶府、帕府、达府、楣榄府、曼谷、清迈等地。国内受训地点为云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和云南玉溪师范学院。

③参见李泉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1)。

④参见邵滨邵辉新旧《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比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3)。

[参考文献]

[1]王建勤汉语国际推广的语言标准建设与竞争策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

[2]李泉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1)

[3]姬建国跨文化教学意识与国际汉语师资培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4]冯忠芳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2011年优秀博士论文

[5]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6]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北京: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2012

[7]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9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推广事业,2013年教育部对原“对外汉语”专业进行整合并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近年来,国内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继续发展壮大,众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增设了此专业,但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能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毕业生凤毛麟角。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促进知识转化,形成基本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践。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来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尽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式启用后有了新的专业内涵,部分高校对实践有所重视,但重视程度远不及理论学习。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该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1.1实践教学时间短,学分低

实践教学需要从时间上得到保证,没有充分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无法得到保障。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多安排在第七学期,约八周的时间,实习安排时间短且靠后,而且部分高校还会受实习条件限制,难以组织集中实习。整个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众比,多在20%以下。专业实践教学实际所占培养时间很少,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多数高校基本上沿用原“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手段单一、专业见习开展不力等问题突出,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对实践教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实践教学缺乏过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设计较为松散,缺乏系统连贯性。合理有效过程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通过给学生具体的量化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实践效果。因此,在实习教学中加入过程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1.4实践缺乏国际化环境,实习基地建设受限

尽管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开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众多高校也纷纷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但是这并不能有效解决国内学生的实习问题,能够到海外实习的学生不多。一些国内高校缺乏相应的留学生生源和资金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受限,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国际化环境,不少高校该专业的学生到毕业都没有接触过留学生,走进过真正的留学生课堂,专业发展严重受限。

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思考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和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而设置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实践体系直接影响到教育水平发展,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

2.1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新特点

汉语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呈现出综合性、多元化、国际化的新特点。(1)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汉语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具备相应跨文化交际能力。(2)实践教学中要强调多元文化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的特点,以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3)在实践教学建设上要逐步实现教学对象、实践教学环境的国际化。

2.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结合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特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强调实践。建立贯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使国际汉语教师技能培养不再只从教育实习才开始,而是从学生专业学习的起点就起步。在四年的培养中全程设置专业实践,每个年级设立其相应的实践目标、实践要求、评价体系,使技能训练贯穿全程。

2.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成中强调系统系、持续性、实践性原则。(1)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系统性。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语言知识、文化常识、外语能力、教学技能等课程必须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改变实践教学过于零散的状况。(2)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持续性。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分阶段进行,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持续性和渐进性。(3)实践教学体系要突出实践性。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实践性质的学科,要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类课程,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

3基于郑州航院办学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

郑州航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每届招生在45人左右。学校地处内陆地区,较沿海和发达城市,专业建设起步晚。学校于2013年在非洲坦桑尼亚建立了孔子学院,2016年9月开始招收留学生,但人数仅有5名,尚未没有实习基地,校内实习资源有限,学生接触留学生的机会不多,能直接走入留学生课堂进行实践教学的很少。因此,建立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我们围绕培养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和综合能力这一核心,建立贯穿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分年级实施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教育演习、教育实习,根据理论学习的进度安排实践活动,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这四个实践活动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能包含其他实践活动的一些内容。此外,在实践的全程实行学业导师制,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进行答疑、指导监督。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实践时长要求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调查、讲评等方式了解各项教学实践的效果。

3.1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主要集中在大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兴趣为实践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对汉语教学的感性认识。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缺乏相应的了解,开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环境、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的观摩有助于他们在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方面做好思想、心理上的准备。观察其他教师教学特别是优秀的教学,储备相关教学经验,对形成自己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见习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见习、课外活动见习等。课堂教学见习是主要部分,可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观摩、网络课堂观摩等途径实现;课外活动见习可通过游学观摩、与留学生进行联谊活动等途径实现。

3.2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集中在大二阶段,主要结合专业课开展相应的研习活动,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为实践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研习包括反思和研究。通过反思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整;通过研究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层次思考,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能力。

研习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对外汉语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能力标准的研习;代表性对外汉语教材的研习;课堂教学技能研习;科研方法研习。研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贯穿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分组进行研习,形成书面报告。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成立学习型社团或文化技能性社团、组织编写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实践教材等途径实现教学研习。研习是在“实践―反思―实践”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集合的互动。

3.3教育演习

教育演习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以培养学生不同课型的教学技能为实践目标。尽管学生经历了大一见习、大二研习,但真正的汉语课堂还有诸多的不可控因素。对外汉语课按照教学技能划分课型,包括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以及综合课等,每种课型对老师的技能要求不同,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每种课型都能教授,因此在教育演习阶段需要给同学们提供全面的练习机会。

教育演习包括个案研究、角色扮演或微格教学等形式。微格教学是其主要形式,它不等同于真正的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兴趣小组、一对一辅导等形式进行微格教学,录制教学视频,训练不同课型的教学技能。根据所要掌握的目标技能设定不同的教学时长,结束后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个人反思或集体讨论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

3.4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主要集中在大四阶段,以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课堂管理、跨文化交际等综合能力为实践目标。教育实习需要走进留学生课堂,验证和应用所掌握的教育理论,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是全面了解汉语教学环境、过程的现场实践。

教育实习包括备课、课前试讲、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实习的过程也是跨文化实践,特别是到国外实习的学生,跨文化性就更突出。教学实习通过校内留学生课堂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国外教学基地的实践等途径来实现。

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学校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校外汉语培训机构共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开辟国外教学基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交换生项目实现学生的文化交流;通过孔子学院夏令营、秋令营等活动志愿服务、国家汉办汉语志愿者招募等使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实习。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外企、外事机构、广播电台等实习单位,通过为涉外文秘、涉外管理、外文编辑等岗位提供语言服务等来完成实习。

总之,在汉语国际化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从人才培养需求和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兼顾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实施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谋得长远,培养出真正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基金项目:郑州航院2016年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zhjy16-22)。

参考文献

[1]杨新新,刘晓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导向探索――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高等教育;孔子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01-05

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学都把“国际化”作为自身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个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冲突、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为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文化和教育安全,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不仅要引进和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采取反渗透策略,即重塑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文化精神。在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还要主动给与,要在世界文化和教育领域寻求自身定位。所谓反渗透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把中文及其所承载的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国外,让外国公民认识、欣赏、尊重和吸收中国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最终为提高中华民族软实力和构建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回顾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不同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历史上对周边地区和国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需要不断了解、学习、掌握和运用汉语;中国也曾以不同的方式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应该是很长的,但由于缺乏详细的记载,所以很多事情就难以考证了。

大致说来,自从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以后,西方国家,如遥远的波斯商人纷至沓来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以后是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佛教僧侣需要传播佛教和翻译佛经。这些外国商人和僧侣需要先学习中文,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

到了隋唐时期,中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周边国家异常钦佩中国文化。越南、日本、韩国、新罗和其他国家派大量僧人和学生来中国学习,波斯等国家的商人弟子也有刻苦学习汉语的。当时,汉语、汉字应该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课程应该是儒家经典,老师是国子监里博士和助教。

宋元时期,邻近国家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依然不减,今天看到的。今日所见《老乞大》是元明时期在韩国使用的汉语教材。

明清两代,有大量外国“夷生”在北京国子监研读。明末清初,大量欧洲传教士东来,他们必须刻苦学习汉语才可以更好地传教,这是传教士必不可少的生活课题。

19世纪初,那些随欧洲传教士到欧洲的中国人,有的在习教的同时也传播中国文化,教授汉语。在康熙统治时期,法国巴黎成立了中国书馆,翻译中国典籍;到19世纪中叶,生于安徽休宁、客籍宁波的戈鲲化成了第一个到美国专职教授汉语,与哈佛大学签有工作契约的出国汉语教师。

20世纪上半叶,老舍、萧乾,都曾在英国教授汉语,成为对外汉语教师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国内的上海、广州、南京、北京、重庆等重要城市,在这个时期所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已经是很常见的现象了。只是没有人把它当作一门学科加以研究和发展,更没有人把它当作一项事业予以鼓励和提倡,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教学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一直到1949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对外汉语教学才上升为国家的教学活动,并逐步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从1950年接受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开始的,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这半个世纪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开创期,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学科创立期,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学科发展和深化期,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河北省的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基本上和国家发展趋势一致。

下面主要对河北省在第三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一下分析和梳理。

二、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自1998年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到现在,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从来华留学生和孔子学院建设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一)来华留学生状况

1999~2010年,到河北、辽宁、山东的留学生和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数量如表一所示。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际合作与教育司

我们要谈的是对外汉语教学,这里给出的是留学生数量统计,因为留学生要在华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留学生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招收留学生数量上看,来河北留学的人数虽然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如果和相邻的辽宁、山东两相比省,差距还很大。以2010年招收留学生数量为例,河北这一年的留学生数量大概相当于辽宁2000年的水平,比辽宁落后了10年;相当于山东2001年的水平,比山东落后了9年。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上看,来冀人数更是少之又少,当辽宁、山东二省留学生呈逐年增长态势之时,河北仅在2002~2005年间,每年仅2人来冀留学。

众所周知,河北、辽宁、山东同为沿海省份,河北省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海岸线长度在全国排第九位。河北省也是教育大省,有着漫长而辉煌的教育发展史。以近现代为例,20世纪初期,直隶河北就开始举办新式学校。到民国初年,各级各类的新式学校数量几乎为全国之首,其中就包含留学预备类专业教育和教会办学校,在全国影响巨大。其间不乏著名的留学班开创者王国光、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的文化使者李石曾等人。可是,当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留学生涌入中国的时候,来河北留学的人员却远远比不上相邻省份呢?我们差不多和辽宁、山东拉开了10年的距离。

再看一组统计数字,即关于1999~2010年间获政府奖学金来冀、辽、鲁三省留学生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教育情况如表二所示。

数据来源:教育部国际合作与教育司

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到,辽宁的情况是逐年上升的,山东学历生的情况也基本上升,非学历生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河北仅仅在2002到2005四年间,以每年2人的数量,总共接收了8名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辽宁和山东无论从规模,到办学模式,办学效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河北却暗淡无光。特别是招收学历生,说明辽宁和山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努力,具备了培养留学生的资质。河北几乎暗淡无光。因留学生数量和对外汉语教学密不可分,河北省在国际化大趋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调整思路,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孔子学院建设状况

自2004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到2012年12月已建立400所孔子学院、500多家孔子课堂,注册学员65万人。河北省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7年2月5日由国家汉办委托河北经贸大学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共同签署承办,发展到现在,河北省共签约12所孔子学院,在全国虽占有一定比例,但作为沿海大省,我们的发展速度却和相邻的辽宁、山东有一定差距,请看表三。

数据来源:国家汉办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孔子学院的申办数量和创办时间都不及山东和辽宁。

(三)河北经贸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见表四)

数据来源: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从表四可以看到,河北经贸大学2005年设立对外汉语专业,2009年的应届毕业生当中,39%的学生考取了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教师资格,出国担任志愿者教师,此后考取志愿者教师人数比例没有超过2009年,原因在哪里呢?值得我们深思。

(四)近10年来河北经贸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历史调查

在河北经贸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史上,2003年和2004年分别由国侨办派往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各一位对外汉语教师,当时正值“汉语热”升温期,孔子学院创办伊始,有前沿意识的菲律宾一所大学积极寻求与河北经贸大学合作申办孔子学院,可是却被我们忽视了。一直到2007年,我们才有了河北省第一家孔子学院——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这不能不说明我们的开放意识与山东、辽宁在国际视野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由以上四组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对外汉语教学无论从走出去,还是外国人来华留学方面,都落在了山东、辽宁的后面。

三、河北省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关于留学生的教学管理问题

通过对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省重点院校的调查发现,这些学校每年都接收来华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来华以后,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问题,一个是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从总的方面说,每个学校都在不断改善留学生住宿条件,基本上从最初的分散居住,到现在有了留学生公寓,实现了统一管理,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方面,几乎每所学校都设立了专职管理机构,由最初的挂靠在外事处的一个虚设组织,到现在部分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但是,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表现在:虽然有了教学管理机构,但大部分院校没有专门的语言教师,教师都是从中文专业聘请的,很多学校主要举办的是各种非学历汉语短训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人员较少,管理和教学职能明显分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如下。

1.国际教育学院独立运作。目前各学校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接收留学生的国别、层次业不断增加。国际教育学院应该成为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单位,并且在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上应该有一个长远规划,应该设立专职汉语教师,形成教学梯队。开始对外汉语的科研工作,有意识地在中文系、外语系等有关院系物色和培养师资队伍。有意识、尽可能地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参与各级、各类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工作。

2.选派教师参加国家汉办每年组织的“国家公派教师/孔子学院公派教师”资格考试,储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职人员。如果设立了专职教师,要求专职教师必须参加;储备教师和兼职教师也要参加。只有通过考试,才可以给留学生上课。

3.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机性。现在各学校主要是根据留学生对方需要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生源问题也是被动地等待学生上门。虽然对工作都比较重视,但却兼顾短期利益,忽略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因此在长远投资和基础建设上显得极为薄弱,工作的能动性发挥不够,教学规模和水平停滞不前。各学校应该提高认识,真正认识到“对外汉语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有了认识上的高度,相信各学校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扩大办学规模。

4.探索留学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的最佳结合方式。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成立的国际教育学院的成立,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国际教育学院是一个二级学院,它的成立,把过去隶属于外事交流中心的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剥离出来,成了直接隶属于学校进行管理的机构。这是河北经贸大学专门从事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单位,标志着河北经贸大学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办学机构。

5.注重办学规模和效益,积极拓宽招生渠道,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只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影响力,产生效益。所以,留学生人数是衡量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河北省留学生来源主要是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和自费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主要来源于本校的孔子学院,每年名额基本固定,因此发展留学生规模的唯一途径是根据学校的实力和条件自主招生,即拓宽自费生规模是关键。建议采取下列做法:

第一,向国外派遣汉语教师,除了孔子学院,还可以派往别国任公派教师,并且形成常设机制。高素质的公派教师在国外的工作可以给目的国学生留学深刻印象,不仅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并且能够感召目的国学生申请来教师所在学校留学。

第二,组织省内各高校到国外进行招生宣传,扩大河北的影响。河北省高等教学历史悠久,不乏海外校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河北高校屡受重创。所以河北省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同时还需要不定期派人到国外进行宣传,其好处是可以直接和学生见面,直接回答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各种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中介机构中间加价和不实宣传造成的损失。当学校有较大规模的外事活动时,国际教育学院都应该主动参加,并且欢迎外宾莅临做客。学校有关人员组团出访,如果国际教育学院没有参加,也要积极委托领导和同事代为宣传和学习他人的办学经验。

第三,积极与海外合作院校和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接轨,实行汉语课程学分连续累计计算。让海外合作院校和孔子学院使用我们推荐的教材,每年学生到河北进行汉语培训时,河北按照对方学校提供的教材和教学进度为学生授课,在河北期间所得学分,对方学校全部予以承认,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来河北蓟县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第四,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对外宣传,扩大招生规模。建议各学校除了建立、维护和扩充自己的网站外,还要在合作院校开辟自己的主页,方便国外学生检索,扩大宣传力度。

总之,我们只有积极地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才能够扩大招生规模,迎来留学生教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二)关于孔子学院建设问题

河北省目前已有12所孔子学院,实际上投入运营的只有11所,加纳大学孔子学院虽然合作院校已经签约,但还没有揭牌。已经运营的11所,情况基本良好。但是,有些孔子学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很多院校把孔子学院当作一个大学实现国际化的符号,认为只要有了孔子学院,大学就实现了国际化。

2.管理水平不到位。有些学校虽然有了孔子学院,但处于初创阶段,管理水平低下,孔子学院运行状况不良。

3.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近几年孔子学院建设速度很快,河北省也不例外。但是迅猛的发展趋势带来的问题是师资储备不足,专业教师匮乏。我们派出的教师很少有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教师,这无疑直接影响孔子学院教学质量。

4.本土教材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全球400所孔子学院,每年都会出版大批量的本土教材,而河北省孔子学院的教材建设速度非常滞后。

鉴于以上状况,提出下列建议。

1.严格选拔院长和教师,搞好团队建设。所有外派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具有奉献精神,虽然经过国家严格选拔后才被派出,但作为国内合作院校,应该进一步严格筛选,把好用人关。对孔子学院的志愿者教师,从业务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多加关心,让他们尽快地成长。同时也要抓好本土教师培养工作。

2.制订孔子学院长短期发展规划。了解当地情况,展开大量的调研,在充分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制定方案,按照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做好每一件事。

3.与各方及时沟通。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和当地大学、国内院校、国家汉办进行沟通,整合各方面资源,以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

4.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管理、教材的选择入手,建立一系列制度,比如,定期的教学研讨,教案检查、不定期的听课、作业的批改、学生的反馈等等,用制度约束人,提高教学质量。

5.搞好教材建设。这首先是目前的教材选择,应根据不同需求、不同水平,选择不同教材,以更大程度满足目的国各界人士的需求。其次是编写本土化教材,这需要进行大量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方案,编写教材。

6.扩大招生范围。第一,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第二,多搞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孔子学院;第三,依托友好组织,办各种类型的汉语学习班;第四,汉语进社区;第五,扩大办学规模。以点带面,在目的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孔子课堂。

7.搞好文化宣传活动。力争在孔子学院所在国建立“中国文化中心”,旨在进行更深入广泛地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外国人认识中国,走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