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十篇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43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湖南;乡镇社区体育

随着“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贯彻实施,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乡镇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一项公共事业,它不仅涉及到乡镇社区文化、医疗、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且与农民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乡镇社区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湖南乡镇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任务

贯彻国家有关体育和乡镇社区工作的法规及方针政策,发展体育事业,增进湖南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目标,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大力倡导和推广适合湖南乡镇社区特点、科学、文明、健康的健身方式,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健全业余训练体系,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加强乡镇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改善和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发展适合湖南乡镇社区特点的健身产业,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乡镇社区体育作为农村社会一项公共事业,政府是发展农村乡镇社区体育的第一责任主体。政府要从站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高度上,统筹兼顾、分级管理,明确责、权、利,建立健全符合湖南农村实际的乡镇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1.政府宏观调控,依法治体。各级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要依照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发展和管治乡镇社区体育,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参与体育健身,使体育成为农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体育行政部门明确职能,加强领导。体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体育工作的机构。体育行政部门要肩负发展乡镇社区体育的重任,对乡镇社区体育进行投入、组织和管理。县级体育行政部门要赋予乡镇文化站管理体育的职能,在越来越多的乡镇建立文化体育站,配备文体专干,为乡镇社区体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基层体育组织专人分管,重在落实。发展乡镇社区体育,必须加强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农民体育指导站、农民体育健身点等基层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乡镇文化体育站,进一步完善县级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体系,特别是与社区联系最为紧密的乡镇干部中要有专人分管体育工作,乡镇体育俱乐部、指导站、健身点等要专人管理,并配备体育指导员,做到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组织,锻炼有场地;有条件的社区要建设好文化体育室。

(二)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运行机制

乡镇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是开展乡镇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程序。国家体育总局总结多年来农村体育活动的经验,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以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针对目前湖南乡镇社区的实际状况,乡镇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可概括为: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建立小城镇、乡镇、社区三级运行网络,以小城镇为龙头,乡镇为中心,向社区辐射。

1.发挥各级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政策的结果。因此,国家理应侧重保持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维护农民的切实利益;政府应当转变态度,站在服务与保障的双重立场,为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排忧解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应采取“一个为主四个依靠”的政策,即以政府行为为主,依靠各部门,依靠基层,依靠各协会,依靠企业和个人资助。要通过宣传、试点示范、经验总结和逐步推广等措施,推动乡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逐步开展。

2.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开展乡镇社区体育活动,必须首先建立健全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协会、农民体育俱乐部、体育指导站等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有条件的县可以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乡镇社区可以建立体育指导站。县、乡镇、社区要适时建立和发展体育健身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体育健身点应根据当地条件安排场地设施,制定工作计划,结合其他文化体育工作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安排一定的活动经费。县级体育主管部门和乡镇社区应当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体育指导站和体育健身点的管理,并为其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特别是要以乡镇文化体育站为中心,发挥其阵地作用,以体育积极分子为骨干力量,带动乡镇社区体育发展。

3.发挥农民体育协会的纽带作用。农民体育协会由于其组织的自发性、业余性,有相当的积极性和号召力,体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农村体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农民体育协会的意见,放手让他们去组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农民体育协会要主动争取县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把自己的活动纳入统一规划,使活动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探求科学的乡镇社区体育运作方式

乡镇社区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与乡镇社区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及科学文明的原则,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关政策,在场馆、经费等方面,保证对乡镇社区发展体育的投入。开展好体育先进乡镇和体育先进社区的评选,以先进带动后进,不断提高“四大件”体育设施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加,各级政府应相应地增加对乡镇社区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大修建体育设施的支持力度,把体育设施建设统一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新兴集镇的体育设施建设必须与集镇总体建设相配套。

2.开展调研,探索适合农民特点的体育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实地调查研究,把握乡镇社区体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乡镇社区开展体育活动要照顾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一是要仔细研究他们生产劳动中身体运动和生理负荷的特征,开发出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二是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项制宜地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工作。因时就是要区别农忙与农闲、春夏与秋冬以及平时与节假日等;因地就是要考虑湖南不同地区的不同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因人就是要开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等特点的体育活动;因项就是把农民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只要农民喜欢、有积极性的项目,就要鼓励、支持和发展。

3.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做好乡镇社区体育工作。湖南乡镇社区地区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开展乡镇社区体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富裕地区,如长、株、潭等,要鼓励农民自己投资,帮助他们树立“花钱买健康”思想,建立体育团体,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路子。贫困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农民改变传统观念,立志、立教,促进扶贫开发。对湘西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尽快贯彻实施“雪炭计划”。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一)人力问题

1.体育人才匮乏。目前,湖南乡镇社区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体育工作一方面留不住体育人才,另一方面专业体育人才不愿意来,以致乡镇社区基层体育工作队伍人才奇缺、比例失调,有的工作人员甚至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

2.体育人口稀。体育是整个社会在温饱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之后,尚有余力去寻求发展的一个领域。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湖南现阶段乡镇社区78%~85%的农民仅仅局限于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根据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他们不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加之,农民知识层次低,他们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认识不足,甚至错误的认为他们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完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体育活动。

(二)物力问题

物力问题是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必须正视的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利用“体育”等多种方式加大了“全民健身工程”的投入,但对乡镇社区体育方面的投入仍远远不够。与城市相比,湖南乡镇社区的体育设施严重缺乏,特别是湘西地区,农民根本就没有从事体育活动的体育器材和场馆。绝大部分地区除了学校有一些最为简陋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公共体育设施了。

(三)财力问题

财力问题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来讲是一个苦涩的现实。众所周知,体育发展程度和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体育被看作是一种余暇度过方式,有闲有钱才可能有体育。由于政府行为的影响,城市与农村严重的二元分割,使得我国农村自1995年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国民生产总值的飞速增长主要在城市和工业,而且其代价正是广大农村和农民的贫困。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湖南乡镇社区体育,失去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形同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基本对策

(一)增强农民体育意识,扩大乡镇社区体育人口

虽然在现阶段湖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还比较差,加之,目前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未完全纳入市场,所以,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仍然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了解当地农民对体育的态度和需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乡镇社区体育人口发展规划。同时,应加强宣传力度,多渠道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形成体育健身习惯,从而扩大乡镇社区体育人口数量。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壮大乡镇社区体育队伍

乡镇社区体育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因此要立足本土,走自主培养道路。要加快乡镇社区的体育人才培养步伐,逐步形成体育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重视学校体育教师、军队复员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及其他体育爱好者的骨干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联络相关教育培训部门,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体育人才,面向乡镇社区,服务乡镇社区。同时加强带动工作,一级带动一级,壮大体育人才队伍。

(三)多方筹集发展资金,完善乡镇社区体育体系

一是国家财政。湖南各级政府要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多予少取、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契机和根据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关于“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体育总局体育公益金实施“雪炭工程”的机会,加大对乡镇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是社会资金。湖南乡镇社区体育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使各种有利于乡镇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资金。

三是自筹资金。广大农民群众自筹资金是(下转第47页)(上接第20页)发展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重要财力来源。乡镇社区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等经济发展了、靠政府投入了”再来发展的“等、靠”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资金富足了,乡镇社区体育才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我们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体育服务体系和体育保障体系。

五、结语

体育是经济的产物,乡镇社区体育扎根于农村经济,湖南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与湖南乡镇社区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湖南乡镇社区体育面临着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史长期积累的结果,以致乡镇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体育系统本身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长期努力。乡镇社区体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吴振华,田雨普.关于中国农村体育若干问题的断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5,(6).

[2]李泽群,王冬冬.农村体育[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3]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2

一、开展体育创强工作的背景情况

(一)我省农村体育工作的基本现状。浙江省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4679万人。全省农业人口超过50%有70个县(市、区)。经过几年的争创,全省有“全国体育先进县”40个;七批共55个乡镇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79个乡镇被授予“浙江省体育特色乡镇”称号;330个乡镇达到“浙江省体育先进乡镇”标准。2004年全省体育人口达到38.3%,全省人均体育活动场地为0.98平方米。农村体育人口为15%,人均体育活动场地为0.18平方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省和市级群体经费25000万元,人均18元。农村(县级和县以下)群体经费7860万元,人均群体经费2.4元。省和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0名(每万人8名),县乡社会体育指导员19122名(每万人5.8名)。据2005年出版的《浙江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与研究》一书中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底分布在我省乡镇村的体育场地有5551个,仅占全省体育场地的总数的15.48%,投入资金8.59亿元,仅占全省总投入资金的7.79%。而其中在农村的有3054个体育场地。从统计数据分析,与城市相比,县和镇乡的群众体育组织数量相差10多倍;经费相差7倍;人均体育活动场地相差5.5倍;体育人口相差2.5倍;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差1.4倍。由此可见,农村体育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群体经费缺乏,健身设施建设滞后,组织网络不够健全等问题。尽管体育部门制定和实施一些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缺乏有效实施载体和激励措施减缓了发展速度,改革和探索发展农村体育工作新的手段和新的思路也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二)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创评的意义和认识。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创评是贯彻落实《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具体体现。省委出台的《纲要》是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要积极推进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体育强县、强镇创评有利于加强我省农村体育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扩大体育人口,使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创评是体育强省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基石。建设体育强省是我省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任务。建设体育强省的基础是必须要创建有一定数量的强县、强镇、强社区作为中间力量做支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完成这一任务,重点和难点是农村体育。只有充分发挥体育强县、强镇创评的抓手和载体作用,促进县乡政府、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对农村、社区体育设施、组织、队伍、制度的建设,加大对农村体育的投入力度,才能推动基层农村体育工作的开展,达到发展农村体育的目的,夯实体育强省建设的基石。开展体育强县、强镇创评是为“奥运争光工程”夯实基础。为竞技体育提供后备动力。体育强县、强镇创建过程就是一个地区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过程,为青少年业余训练提供完善的体育设施,丰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优秀的体育管理队伍等。同时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带动体育用品业的发展。

二.体育强县、强镇争创工作对体育强省建设的作用和成效

两年创建工作的实践,全省体育创强工作对体育强省建设的推进作用和成效明显,具体表现为:

(一)创建单位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是体育创强的根本保证。

两年来通过验收的13个体育强县(市、区)和165个体育强镇的党委、政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始终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把体育事业摆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管理,纳入对街道、乡镇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每年将体育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分管领导定期研究体育工作,切实解决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

例如,萧山区委、区政府把加快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落实执政为民宗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尤其是2004年萧山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这是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期,因此,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机遇期,而且把体育工作列入对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区文明委还将有体育组织、体育健身队伍等内容纳入精神文明年度考核中。海宁市委、市政府将体育强市创建纳入了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市为主的“六城联创”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了创建浙江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部级生态市、浙江省园林城市、浙江省双拥模范城、浙江省体育强县(市)六项创建目标,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城乡一体化推进目标。把创建体育强市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有效举措,当作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

(二)通过创强加强和健全了各级各类体育组织的建设,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体育组织建设是开展体育工作和小康健身工程的基础环节。体育机构网络健全是体育强县(镇)的一大特色,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构建体育工作网络体系。在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体育组织网络日益完善,为推动体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引导群众投身全民健身活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温岭市建有三大体育工作网络体系,即以全市体育局为中枢,以各镇、街道文体站和企事业单位专门机构为网络的政府体育工作组织网络;以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为龙头,以体育指导中心、国民体质监测站和各单项体育社团为骨干,以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为依托的全民健身工作组织网络;以市青少年业余体校为中心,各项目网点学校为分支的竞技体育管理网络,三大体育工作网络体系的健全为温岭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瑞安市根据实际情况,也形成了三大体育工作组织网络体系,特别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经营性体育场所,构筑了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的体育娱乐网络。目前,这三大体育组织网络各具优势,相辅相成,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创建社区体育俱乐部是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根据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关于“体育进社区”的精神,把建立社区体育俱乐部作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载体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建立了3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有效地推动了社区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工作和群众健身锻炼的基础。多年来,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体育强县(镇)的党政领导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加大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各级政府每年都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保证体育经费的增长幅度以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努力拓宽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

瑞安市市本级拥有1个具有11万平方米场地的体育中心,包括1座投资5700万元、可容纳3700名观众的现代化综合性体育馆,有50×25米的室外游泳池和室内游泳池,有3000平方米室内健身室和2000平方米网球场,有羽毛球场7个、篮球场4个、门球场2个,有新增乒乓房、健身房、台球、室等设施10处。投资3400万元、拥有1万个座位足球场和400米塑胶跑道的体育场改建工程,预计2006年可竣工投入使用。总投资6000万元的体育中心二期游泳馆工程也即将开工建设。诸暨市市政府还拨款450万元用于建设体育中心塑胶跑道田径场,在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地段划出140亩土地兴建东江体育公园。

据统计,2005年度的7个体育强县、51个强镇行政村共拥有篮球场总计3124个,其中灯光篮球场1273个;新增健身路径605条;新增乒乓球桌1214台。体育场地方面:新建体育场2个;改建2个。新建大型体育公园2个,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共78个。资金投入:县级1.6亿,人均23.88元;镇级2047万,人均9.99元。2006年度的体育创强单位资金投入力度更大,争创投入资金分别为强县(市、区)5.17亿,人均140.86元;强镇(乡)6312.7万,人均12.46元。6个体育强县、114个强镇行政村共拥有篮球场总计3321个,灯光篮球场714个;健身路径3972条,新增路径1021条;乒乓球球桌3289张,新增658张;体育馆25个;乡镇文体中心151个。创建单位体育指导员总人数5508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高了城市的品位,为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便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

(四)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大力普及和推动群众体育活动,构建和谐社会。体育强县、强镇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面推广《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的同时,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强县先强人、强人先强身、奔小康先健康已成为体育强县、强镇群众的共同理念。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体育设施保障下,坚持面向基层,面向普通人群,以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为目标,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各类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形成了县(市)、镇(街道)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使更多的体育爱好者得到了参赛机会,以此成为基层凝聚人心、调控基层新型人际关系的手段。

杭州市下城区以“让老百姓共享健康”为活动主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一是创新“万人双健”社区健身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万人双健”社区健身工程,倡导“万人齐健身,万人共健康”理念,共举办各类健身活动490余次,参与人数15万余人。编创了“社区音乐健身操”、“八式十六式太极拳”,并在全区积极推广普及,兴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鄞州区各镇(乡)街道全部建有健身苑,有特色项目运动队55个。各镇(乡)街道每年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在6次以上,40%的农村成年人坚持开展健步走、练气功、跳健身舞、扭秧歌、篮球、乒乓球、门球等健身活动,古林镇、姜山镇被评为省体育特色乡镇,邱隘镇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邱隘镇、姜山镇还先后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称号。

温岭市一直在探寻群众体育新的载体,让老百姓能真正动起来,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文体俱乐部建设就是这样的载体。短短两年间,全市农村成立近三百家“文体俱乐部”。2005年春节,该市农村出现了可喜现象:三百家文体俱乐部全部开放,农民在俱乐部里打球、下棋、练拳、跳操,积极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过了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

(五)加强业余训练队伍建设,培养和储备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金字塔底座与塔尖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体育强县、强镇的蓬蓬勃勃的全民健身运动,亦为竞技体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竞技场上的辉煌,又真实、全面地诠释了群众体育。体育强县分别开设了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皮划艇、赛艇、乒乓球、篮球、足球、棋类、网球、羽毛球训练项目,业余训练网络较为完善,竞技水平较高,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杭州市下城区业余训练成绩显著,切实抓好青少年竞技体育,不断加强区属6所传统体育学校建设,近几年来,先后向省、市有关部门输送运动员85人。在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青少年部),总分和金牌总数分列全省89个县、市(区)的第2位、第5位。先后输送了陈桦、叶钊颖、吴鹏、郑静、于诚等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和国内各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国家、省、市争得了荣誉。

海宁市2001年以来为国家队、省体工大队、省运动学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4名。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全省竞技体育贡献奖人才效益分达到566分。赵莹莹等七名运动员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严诗敏获赛艇女子轻量级四人双桨金牌,吴逸婧获女子小口径手枪60发金牌,赵莹莹获女子撑竿跳高金牌。2005年2月市少体校被浙江省体育局命名为浙江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六)体育产业稳步发展,体育社会化不断推进。体育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根据体育事业发展自身的特点,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大社会办大体育的思路,积极推进体育社会化,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体育部门不光要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创造竞技场上的辉煌,同时,也要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把体育事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本地体育发展实际,按照市场规律,坚持走体育社会化之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增强社会对体育投资意识,体育产业取得卓越的成绩。

富阳市体育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地方区域经济和块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该市生产的赛艇、皮划艇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生产量的95%,被誉为“中国赛艇之乡”。由飞鹰公司生产的国际名牌产品“无敌”牌赛艇是雅典奥运会赛艇比赛唯一指定产品,现又开发新产品,向2008年奥运会发起冲击。该市羽毛球拍销售约占国内国际市场中低档产品的80%以上,年产量1亿付,产值9.1个亿,2004年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授予“中国球拍之乡”称号。

随着体育场馆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义乌市委市政府把“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培养促进体育产业”列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协会、公司商业化运作承办赛事,政府给予组织、安全保障上大力支持,走体育社会化的道路,积极发展体育产业,通过赛事的承办,营造了体育氛围、开发了体育市场,增强了企业结合体育的兴趣,提高了义乌的办赛水平,使体育朝着社会化、产业化迈出了一大步。同时,宣传了义乌、提高了义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体育创强工作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衢州市柯城区是欠发达地区,它的体育创建工作为全省,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柯城区体育创建工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整合资源:一是资源共享。柯城区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市、区两级大型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共享,从2004年起,区域内所有的大型体育场馆和健身公园全部实施资源协议共享,有效地提升了区域内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率。二是体教结合。柯城区发挥组织机构体教合一的优势,在体教结合方面,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落实人员,有效推进了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进一步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三是村企结对。以城带乡,特别是出台“百家企业联百村,共建和谐新农村”帮扶结对的政策,加快了农村体育设施普及的进程,推进了城乡体育事业的快速均衡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通过柯城区的体育创建工作,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地方的经济贡献率也会越来越大。

随着体育强县、强镇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创建工作的成效以及由此带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日趋明显。结果表明,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只要当地党委、政府在创建体育强县、强镇工作中,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建设“经济开放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城市(城镇)和文明城市为目标,把争创浙江省体育强县、强镇列入工作目标,把创强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凝聚人心、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建设文化大省、体育强省有机结合,必将推动全省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快浙江体育强省建设步伐。

三.体育强县、强镇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创强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进行了不少改革与创新,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指标还不够完善,城市的强区与强县的评价指标区分不明显;强镇强乡的创建标准还应更加严格,并要更加突出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强调研力求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2.一些地方资料积累的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不够,有的创强单位不论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突击应付检查的痕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育创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思想认识的宣传力度。

3.特别是要加强研究和制定对体育强县、体育强镇的考核复查制度,避免创建时轰轰烈烈,事后无声无息,以确保体育创强工作的成果。

四.对策与措施

(一)开展体育强县、强镇的争创活动,不仅对体育强省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积极的贡献。所以,体育创强工作将在全省范围继续每年进行一次,并加强宣传和引导,对自认符合条件的单位将不受数量、指标的限制。争取到2010年,全省30%(27个)的县(市、区)达到体育强县标准,20%(300个)的镇(乡)达到体育强镇(乡)标准。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3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全市乡(镇)换届工作会议和省、市委相关文件精神,对我县乡(镇)换届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根据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乡(镇)党委要在6月份进行集中换届,随后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换届后乡(镇)党委、人大和政府将执行5年任期。县委对这次乡(镇)换届工作十分重视,前期专门安排力量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市委要求,在同弓乡开展了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取得了一些较为宝贵的经验。昨天,县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对乡(镇)换届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县委专门下发了文件,对这次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总体上,这次乡(镇)换届工作要围绕“高度重视、把握原则、精心组织、严肃纪律、统筹兼顾、健全制度”的要求来开展。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乡(镇)换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这次乡(镇)换届是中央决定将乡(镇)党委、政府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后的第一次换届,是在刚刚进行过第二轮区划调整后的首次换届,是在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谋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行的,也是在我县圆满完成“十五”发展任务、启动“十一五”规划和迈向新目标的时候进行的一次换届。因此,搞好这次乡(镇)换届工作,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对于进一步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常山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大契机。根据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县先进性教育活动自去年1月份启动以来,到目前已接近尾声。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四句话”总体目标,积极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落实整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巩固深化教育成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搞好乡(镇)换届工作,既是对前一阶段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检验,也是为巩固和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一次新的契机。要通过乡(镇)换届,进一步完善乡(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取得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2、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我县自2002年乡(镇)换届以来已近5年,这次换届后将执行5年届期,乡(镇)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对乡(镇)如何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要以这次乡(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以乡(镇)党政班子建设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控制力,增强乡(镇)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充分发扬民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县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民情沟通日”制度的推行,对于畅通民主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基层民主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很多工作都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乡(镇)换届,其意义不仅是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新陈代谢,更是基层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活动。

4、做好乡(镇)换届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是,农村亟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乡(镇)领导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通过换届选举,真正选出能够团结、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乡(镇)领导班子,就能不断强化乡(镇)整体功能,加快实施“十一五”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常山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精心组织,正确把握乡(镇)换届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环节

今天会议结束后,全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就将陆续推开。县委要求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原则上在今年6月底前后完成。开展乡(镇)换届工作,政治要求高,组织程序严,群众关注度高。在具体实施中,各乡(镇)要按照各级党委相关文件要求,切实把握好换届的基本原则,抓住换届工作的关键环节,精心组织开展好换届工作。

1、把握好三个原则,明确换届工作的要求。一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按照党管干部原则选好配强领导班子,重视代表选举工作,开好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使整个换届工作始终在党委领导下有序进行。换届工作是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乡(镇)党委具体实施的。各乡(镇)党委要把换届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对换届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组织的主张,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对党代表,应明确要求他们在酝酿候选人和选举中,把依法按章行使民利与规定贯彻党委的主张和意图统一起来。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用约束自己,率先垂范,确保整个换届工作始终在党委的领导下有序进行。二要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按照乡(镇)党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确保换届的各项程序和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内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选民和代表严格依法选举。在乡(镇)党委换届过程中,要多走群众路线,多听群众意见,保证党员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要依章有序地组织党员参与乡(镇)党委换届,尊重推荐和选举的结果,使乡(镇)党委换届真正体现党员的意愿。换届各项工作程序要公平、公正、透明,需要向党员公开的内容、环节都要向党员公开。各乡(镇)要按照省委要求,积极改进和创新乡(镇)党委班子候选人提名方式、党代表选举方式,积极开展贯彻基层民主、发展基层民主的工作实践,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营造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三要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坚持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按照乡(镇)党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要求,确保换届的各项程序和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内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严格依法选举。乡(镇)党委换届过程中,要按照乡(镇)党代表大会制度要求,确保乡(镇)党委换届的各项程序和每个环节严格按照党内有关规定进行。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和代表严格依章选举,要善于运用党内章程条例解决换届中遇到的问题。

2、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夯实换届基础。要以“民情沟通日”制度为主载体,进一步巩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取信于民,为乡(镇)换届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深入开展思想发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乡(镇)换届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的先进性。要引导教育党员代表认真学习基层党组织选举暂行条例,正确行使民利,切实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镇)换届工作大局上来,为乡(镇)换届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党代表活动制度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为今后工作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以乡(镇)换届的实践成效检验和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尤其是要以乡(镇)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民情沟通日制度。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县联系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在全县各乡(镇)普遍开展了“民情沟通日”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省委副书记乔传秀、市委书记厉志海先后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民情沟通日”活动是一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市委专门制定下发了文件,要求在全市农村推广“民情沟通日”制度。昨天,市委还结合全市乡(镇)换届工作会议对建立“民情沟通日”制度进行了部署,我们作为“民情沟通日”制度的首创地,更要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把“民情沟通日”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各乡(镇)要抓住乡(镇)换届的契机,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民情沟通日”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着眼于长期有效,把“民情沟通日”制度写入乡(镇)党代会工作报告,列入乡(镇)党代会议程和乡(镇)党代表制度的活动内容,以乡(镇)党代会决议形式通过“民情沟通日”制度,为今后工作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3、理清特色发展思路,认真撰写两个报告。起草、讨论和审议好工作报告是党代会、人代会的重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搞好换届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党委换届时,有一个好的工作报告在党代会上得到大家的赞成和拥护,就会增加党委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理顺情绪,振奋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信心,从而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结合我县当前工作重点,各乡(镇)在起草工作报告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要求。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要集中精力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意见,使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成为集中民智、发扬民主的过程。二要突出“特色发展”战略。实施特色发展战略是县委在深入研究县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举措,是发挥优势,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途径。各乡(镇)在起草工作报告和有关文件时,一定要围绕“工业立县、特色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切合各自实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举措。三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总结成绩要恰如其分,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四要立足实际,真抓实干。总的来说,工作报告必须达到形势要说清、目标要讲明、措施要写实的目的,把代表的热情引导到研究党的建设、促进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来。

4、按照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认真做好代表选举工作。做好乡(镇)党代表、人民代表的选举工作,是保证乡(镇)换届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乡(镇)党委换届中,要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新途径、新机制,可以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村试行党代表直选、“两票制”、无候选人选举等方式方法。由于乡(镇)区划调整,有些地方出现了代表数额明显减少、名额分配趋紧的新情况。还有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结构性问题。另外,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对如何提高党员群众的到会率、参选率,各乡(镇)要深入分析研究,在代表选举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正确把握代表结构,合理分配代表名额。一要严把代表质量关。把那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习、工作及社会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联系密切,在党员群众中有威信,有较强的参政议事能力的党员,推选为代表候选人。要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注重党代表的群众公认程度,凡是多数群众不认可的,不能提名为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二要严把代表推荐程序关。积极稳妥地探索创新党代表的选举办法。科学划分选举单位,改进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适当扩大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党代表正式候选人预备人选要在适当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要严把代表数量及构成比例关。乡(镇)党代表数额按照“乡(镇)党代会代表名额以40名为基数,再按每50名党员增加1名代表计算”的方法,分配好代表数量,选举产生适合要求的代表比例。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一般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当地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党员数比较多、经济比较发达、所辖村较多的乡(镇),可适当增加名额,一般保证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代表。同时,各乡(镇)要注重保障落实外出务工党员、选民和外来人员的民利,对由本地外出务工党员组建的创业党支部要适当分配党代表名额。人大代表比例严格按照全国和省人大关于乡(镇)换届的有关规定执行。四要积极发挥代表作用。要以乡(镇)党代会召开为契机,普遍建立乡(镇)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制度,如代表联系制度、代表调研制度、代表小组定期活动制度和代表接待日制度等,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积极引导代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5、认真组织开好党代会和人代会。一要精心编排大会日程。编排代表大会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对大会任务,即大会议程的具体实施作出统筹安排,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非常强的工作。大会日程编排一要充分考虑会期、会议议程等情况,要对大会各阶段的工作作出细致的规划和安排。二要认真制定选举办法。乡(镇)党代会的选举办法,是大会选举工作的准则。各乡(镇)在起草《选举办法》时,要注重把握其严肃性、科学性、灵活性。《选举办法》要能清楚地反映出选举工作程序,科学合理,严谨细致,保证选举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不出任何偏差。三要做好会务工作。合理安排好人力、精力、物力,筹备好会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筹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三、加强领导,确保乡(镇)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与以往相比,这次我县乡(镇)换届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有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总的来看,我们认为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经济社会在“两大战略”指引下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广大党员干部总体素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明显提高。三是乡(镇)领导班子配备在行政区划调整后进一步优化。四是社会在“平安常山”建设中更加和谐稳定。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要圆满完成这次乡(镇)换届工作,还存在一些可能影响换届工作的不利因素,在具体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乡(镇)党委换届与人大、政府换届不同步。二是缩减乡(镇)领导职数压力较大。三是党员参政热情冷热不均现象导致换届工作难题增多。四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换届中可能有新的表现。五是“公推”的某些环节把握较难。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分析,应该说这次乡(镇)换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党委一定要统筹考虑,精心部署;各有关部门必须加强联系沟通,相互支持配合;各指导组一定要认真履职,严格把关,确保这次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1、领导要加强。为加强对乡(镇)换届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了乡(镇)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徐常青、赵建新、戴老虎、刘建军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县人大、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和民政局等部门组成。同时建立县领导包干联系乡(镇)责任制,各联系乡(镇)的县领导要切实负起责来,要多下基层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开展。另外,为加强对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指导,县委专门成立了13个乡(镇)换届工作指导组。各乡(镇)要把换届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抽调得力干部集中办公,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的领导要直接抓,切实加强对换届工作的谋划和组织;指导组要认真按照县委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建立换届工作问责制,对因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得力,致使换届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要追究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换届工作是对党委一把手和一班人总揽把握全局能力强不强的一次重要检验。各乡(镇)党委要在思想上树立“换届无小事”的意识,把换届的每项工作落实到每一天、每个人。要做好换届工作业务培训,使每个参与的同志都掌握每个环节和细节,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和预案。三是要及时请示汇报。遇到问题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更不可想当然、自行其是,特别是对人事安排以及选举过程中一些难以把握的事情,要及时请示汇报。

2、思想要统一。要注重理顺情绪,抓好思想的统一,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要引导干部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同党的事业结合起来,把满足个人的意志和愿望同组织意图结合起来,切实做到“进”时朝气蓬勃,“退”时心情舒畅,“留”时加倍努力,“转”时奋发进取,把全部心思、全部精力、全部本领施展到想事、干事、成事上来。党委书记要见微知著,抓住苗头性的问题,主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那些有不同意见的干部,通报有关情况,解释党委的人事安排意图,说明组织上的考虑,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强思想沟通,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3、信息要畅通。换届涉及面广,是各种思想比较活跃的阶段,特别是一些干部的职务调整变动后,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各乡(镇)要注意在党代会、人代会前和开会期间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干部和代表的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4、氛围要浓厚。要会做、大胆做、善于做正面宣传教育工作。各乡(镇)要通过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近几年来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了解党委政府的政绩、理解我们的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农村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取信于民,为乡(镇)换届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广泛宣传关于乡(镇)换届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程序,宣传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为乡(镇)换届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

5、操作要规范。对乡(镇)换届工作,有关法律法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设定了严格的程序。这些规定和程序,对于有效地发扬党内民主,保证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检查我们工作情况的标准。各乡(镇)从事换届具体工作的同志以及指导组成员,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照《》和有关文件法规办事,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6、纪律要严明。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照上级党委和县委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要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换届前财物资产管理,不得借换届之机巧立名目突击花钱,私分集体资产,公款大吃大喝,随意处置单位公有资产;自觉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领导干部职务变动和工作调动,不准宴请迎送,不准到下属单位告别,不准接受公款馈赠,不准带走原单位公物资金。决不姑息。要严肃用人纪律,特别是对违的干部工作纪律、干扰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人和事,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和批评教育,直至采取组织措施。对拉票贿选等违法行为,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4

1、为适应新形势下乡镇文体工作的需要,加强乡镇干部文体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加快乡镇文体工作建设步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2、乡镇文体干部是我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文体干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行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促进工作落实,切实搞好乡镇文体工作。

二、工作职责

1、乡镇文体干部必须切实加强学习,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服务意识,认真扎实做好乡镇各类文体工作。

2、乡镇文体干部要热爱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熟悉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多项体育健身锻炼技能,具备组织、领导、指导开展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的能力。

3、乡镇文体干部在镇区域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指导工作;保证每天有文体活动,为本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与科学健身作指导,提供良好的服务协助行政部门有序开展各类拳操、功法活动,并实行有效指导。

4、乡镇文体干部要配合镇组织开展好各类比赛、宣传、创建等活动,在活动中,要服从镇的领导,接受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要求,充分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安全、胜利完成。

5、乡镇文体干部对镇区域内的公共运动场、健身家园、健身苑点、广场等所有体育健身设施负有监管责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有巡视一次,仔细检查各类体育健身设施,发现安全隐患和损坏情况将及时上报,在规定时间内消除安全隐患,完成体育健身设施的修复,确保体育健身设施完好安全。

三、工作管理

1、乡镇文体干部是在镇体育指导站的管理下开展工作,要自觉接受镇体育指导站的管理,完成镇体育指导站指派的工作任务,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努力提高工作质量,获得镇居民的满意。

2、乡镇文体干部必须自觉遵守统一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得擅离工作岗位。镇体育指导站要明确专人,搞好考勤记载,加强监督检查,并与年度考核、工资待遇挂钩。

3、乡镇文体干部要要严格执行请假制度,遇事必须向镇体育指导站请假,经同意后方可休假。

4、乡镇文体干部在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镇文体工作制度,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觉悟,做到规范、文明工作,不得从事有碍身份和法律法规的活动,禁止借健身名义行非法活动。

四、绩效考核

1、乡镇文体干部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镇体育指导站要明确乡镇文体干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乡镇文体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原则,实行绩效挂钩。

2、乡镇文体干部年度考核目标一般应包括下列二个部分:一是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学习、工作、考勤等日常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二是工作完成情况。主要包括本职工作、中心工作及临时指派工作的完成情况。

3、镇体育指导站每年要组织对乡镇文体干部的年度考核,按照确定的工作责任目标、制度执行情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评定等次,年度考核一般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方式进行。考核结果与评先表彰、工资待遇、选拔任用等挂钩。

4、乡镇文体干部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可以发放本人当年12月份基本工资150%的奖金,并逐级向上推荐表彰。考核评定为称职等次的,可以发放本人当年12月份基本工资100%的奖金。考核评定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等次的,不发奖金,镇体育指导站要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评定为不称职的,按规定予以辞退。

五、附则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5

××*同志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是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后,又一次事关“三农”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专门研究。刚才,谈月明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我市农村综合改革作了具体部署,王文序同志就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体会、抓好贯彻落实。应该说这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都已经明确,各县区、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具体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和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市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上级精神与湖州实际相结合,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破难,开拓进取,全市农村呈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容村貌加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80亿元,是2000年2.8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88元,“十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1%;2004、2005连续两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0.488降为2005年的0.383。可以说,我市的“三农”工作,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百千工程”、康庄工程建设,农村税费、教育、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前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市的“三农”工作在全省有影响有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总体上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乡镇政府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乡镇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乡镇进一步面临转变职能的压力。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现有的乡镇职能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更多地依靠农民的社区自治。可以说,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职能将逐渐淡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职能将不断增强,而且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而我们的乡镇职能恰恰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位。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这是一场涉及农村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复杂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特别是从“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来认识这项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重大变革。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层面,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统筹城乡发展最大难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正在被逐步地冲破,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也逐渐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关键是从体制机制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如果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乡镇权责不清、职能转变缓慢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不少乡镇存在的财政困难和债务负担问题,已经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也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因此,必须从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推行农村综合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促进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估计在现有体制下开展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把握重点,全面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即将全面推进的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市政府要求,从现在起,在全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是: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重点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逐步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防止把综合改革理解为减几个机构、裁几个干部的简单化倾向,切实按照“明确乡镇功能定位,理顺乡镇权责关系,合理配置机构人员,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要求,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总的来说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从乡镇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功能应该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政权,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这个定位,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把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到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发展规划、服务市场主体和营造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上来,并根据省里的要求,在行政执法上适当赋予乡镇一定的管理职能和部分必要的行政处罚权,着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乡镇机构设置要按照转变职能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贯彻“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真正做到机构精简、编制压缩、人尽其用。乡镇机构改革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达到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作用。领导班子职数要严格按照乡镇换届的要求配置,并注重逐步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抓好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尤其要加快建立择优选任、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切实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人员定岗,对分流干部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转岗培训,多渠道安置,鼓励他们到村(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对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进行扶持;对提前退休的要妥善安排,确保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

二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决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经过前一阶段的紧张努力,明天就要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1381行动计划,即建设一个区(建设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争取建成部级示范区),构筑三个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人才支撑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实施八项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村镇规划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素质提升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城乡综合改革工程),百项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百项重点建设项目)。1381行动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抓手,要确保1381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改革与其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村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等。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方面倾斜,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要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加快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办事体系和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要加快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做到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要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民办公助、合同承包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与浙大的合作中,要注重发挥浙大的优势,充分利用浙大的研究力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综合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还要重视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的培训,市里准备月底召开读书会,同时还将组织对全市乡镇干部进行培训,各县区也要抓好培训。

三要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财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当前,还要重视做好化解乡村债务的工作。乡村负债现象比较多,少数乡村负债重,债务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新的乡村债务,逐步化解旧的债务,确保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总之,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基础。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也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作难度很大。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到坚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要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在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坚持服务为先,努力在服务三农上有新的进展;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村综合改革主要工作在县区,主要责任也在县区,各县区“一把手”要负总责,要亲自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并抽调得力干部,建立专门班子抓好这项工作。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宣传好的做法、好的典型,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关注各地进展情况,切实加强指导。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要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对失职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与乡镇换届工作结合起来,与我市和浙大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结合起来,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改革方案确定之后,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实施。特别是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改革政策,确保改革的严肃性;同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分流人员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妥善安置,保持稳定。

三是要各方形成合力。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努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改革的监督。市直和县区各部门必须服从改革大局,积极配合、全力协作、主动服务,真心实意地支持基层探索试验,妥善化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优化改革环境。各级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意义,宣传改革的内容、政策、目标和要求,广泛发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引导大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增强“三力”,奋力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同志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和省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湖州实际,研究部署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两个趋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大举措;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自2002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效降低了农民负担,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为“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全省前列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乡镇机构与一些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乡村负债沉重、潜在风险较大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给进一步深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提高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省、市关于这次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良好基础,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注重把上级的改革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实行有情操作,确保改革依法有序稳步推进。二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新突破。三是服务为先的原则。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服务“三农”上,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是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使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从近期看,就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长期看,就是要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即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控制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工作,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一要明确乡镇职能定位。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省里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已把乡镇功能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并确定了乡镇政府的八项主要职能: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二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三是负责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搞好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救济救助、民政事务等公共服务工作。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五是完善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做好经济社会统计和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七是保护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强化、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八是完成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上述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此外,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乡镇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的建议,使乡镇布局更为合理。

二要理顺乡镇权责关系。按照“重心下移、能放则放”的原则,对一些农村层面发生频繁、直接面对基层百姓、县区部门看不见、管不了的事项,要通过一定的授权和委托的方式,依法把县区部门一部分能够下放乡镇的管理职能交由乡镇;对县区行政执法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也要明确相互间的权责关系,使县区行政执法职能得到延伸;要发挥垂直部门下设机构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条块结合,促进其职能延伸到村。要针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涉及乡镇近70项行政权限的实际情况,赋予农村基层干部相应的权责,解决乡镇“官小责任大”和“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把责任与权力理顺,推动乡镇职能和体制的转变。

三要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合理配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乡镇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综合设置若干个内设机构,分清职能,落实责任。二是合理配置乡镇领导职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一般控制在7—9人,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总量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人,人口相对较少的应减少1—2人。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乡镇领导干部要推行年轻化,但不搞一刀切。我们许多基层干部四十多岁,虽然学历不高,但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学了很多真本事,正是年富力强干工作的好时候,要采取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三是抓好人员结构调整,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对现行乡镇行政总编制要进行适度精简,比例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对精简富余人员,要采取转岗分流、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途径,予以妥善安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转岗培训,让他们去当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环保安全员和消费维权员,管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活力。四是深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改革方向,将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行政机关,社会公益职能进行整合归并后统一设置若干个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要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避免交叉重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前阶段的改革,我市“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并实现稳步增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按照义务教育抓均衡、均衡重点抓农村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区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要更多地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倾斜。乡镇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级财政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二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大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十五年教育。今年秋季入学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学校的公用经费各级财政必须足额到位。

三要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扎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工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新课程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

(三)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层级之间的财力分配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问题,事关构建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大事。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立足新的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由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的,原则上作为派出机构,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对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具有集聚和辐射作用的中心镇,要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对经济薄弱乡镇或财政收支规模较小的乡镇,可推行“乡财乡用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不断增强乡镇为民办事的实力。

二要完善政策,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增加分成,完善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入、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赔补”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生财有道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一公开、二完善、三建立”的管理制度,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四)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再也不能干越俎代庖的事,坚决防止旧债未了添新债;二是新官必须理旧债,这是政府信用问题、形象问题。在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三件事,加强乡村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

一要认真核查,摸清底数。要对乡村债权债务情况开展全面细致的核查摸底工作,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落实偿债责任和偿还计划。市和县、区财政都要制定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要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注重从源头上制止发生新的债务。今后乡镇建设项目必须报上级政府审批,凡未经乡镇财政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出具明确意见的,有关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各部门安排的涉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留有缺口,一般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先行、项目配套,先修后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三要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以历史原因形成的居多,必须下大决心加快化解。对因发展教育、水利等公共事业引起的债务,以及上级各种考核要求农村基层配套投资等形成的债务,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乡村逐年化解。同时要加大财务监管和审计力度,通过健全村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保障机制。

一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关键还是要依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实力,这是根本所在。特别要落实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政策,帮助搞好规划开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村级集体资产和闲置资金开辟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同时,要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村集体资产、建设工程、经济合同等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村范围内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环境卫生改善、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除财政给予补助外,遵循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民主议事程序,在村内实行“一事一议”制。

三要建立财政扶持补助制度。各级政府都要建立财政专项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市重点对区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进行补助。此外采取市、县区、乡镇财政补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平方米以下或无产权活动场所问题,力争今年70%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四齐八配套”规范化水平。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措施,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力度。

三、强化责任,努力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的落实到位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和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此,我再强调四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抓。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重大改革。要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从各县、区和乡镇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具体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力量,组织精干的工作班子,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体系。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我市的实际,我市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并对应五项改革的具体任务专门再设立四个指导组。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健全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

二是要上下合力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乡镇机构的又一次调整和完善,涉及各个部门在农村基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落实。因此,各部门必须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承担改革任务。市里要组织检查督导,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垂直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切实把各项职能延伸到乡镇。各部门不得干预乡镇机构改革,不得硬性要求设立对口机构,一定要给乡镇创造一个宽松的改革环境。各级综合改革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掌握情况。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农村综合改革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形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合力。

三是要注重结合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工作上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结合。一要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使改革过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过程,成为推动政府改革、提高执政为民水平的过程,成为动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二要把“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五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通盘考虑,加强协调,同步推进。除了五大改革任务外,还要把乡镇区划调整、撤并行政村、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等相关改革系统地考虑进去。三要把督查、调研和指导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对督查和指导工作要亲自抓、经常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四是要把握进度抓。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至6月是宣传发动阶段,重点是部署改革工作,制定改革政策,开展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7月至9月是组织实施阶段,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乡村债务化解措施,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10月至12月是检查总结阶段,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各项制度,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时间安排,及时做好工作,决不能拖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后腿。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央的要求,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同志的讲话

刚才,谈市长对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今年第三季度我市乡镇党委将进行换届,届时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抓住换届契机,合理确定乡镇领导班子职数,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效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乡镇换届,面临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开局起步、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市、县区、乡镇换届集中等新的情况。能不能平稳有序、健康扎实地组织好这次乡镇换届,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展开,事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搞好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和各县区委高度重视。自4月上旬以来,全市乡镇换届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5个试点乡镇中,长兴县洪桥镇已于5月9日顺利完成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吴兴区东林镇今天正在召开党代会,其他三个乡镇的试点也将于5月25日前完成。在试点中,各地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面上推开积累了有益经验。对于全市面上的乡镇换届工作,市里将在省统一部署后,于6月上旬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根据今天会议安排,我想就做好乡镇换届的前期准备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调研、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今年乡镇换届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各地要在前阶段调研和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掌握影响乡镇换届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第一,要细致调研,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于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全过程,尽量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调研工作做得深入一些。调研中,特别要重视掌握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脉搏,以便分类采取针对性举措;重视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及时考虑在扩大民主中如何正确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热情的问题。第二,要全面分析,准确掌握干部队伍结构状况。近年来,我市乡镇撤扩并的力度比较大,但同时,乡镇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领导班子人员偏多、梯次结构不够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各县区委组织部要借乡镇届末考察之机,进一步摸清乡镇干部队伍状况,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为统筹考虑人事安排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要深化学习,深刻领会省委有关政策要求。省委对今年的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市委也将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各地要深入学习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精神,正确把握政策,认真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领导有力、指导到位,确保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二、突出重点、再接再厉,按时保质完成乡镇党委换届试点。由于今年乡镇换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政策、新要求,做好试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按照既定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第一,要坚持标准,善始善终抓好试点工作。当前,整个乡镇党委换届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后期。但越到后期,思想越不能放松。已经完成党委换届选举的两个乡镇,要认真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特别是对换届中退出乡镇领导班子的干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关心关爱政策;制定完善新一届党委工作规则,集中精力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及时把党员干部通过换届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工作上来。对正准备召开党代会的三个乡镇,县区组织部门要继续加强指导,针对精简职数、扩大民主对换届选举提出的新挑战,认真抓好党代表培训、党代会召开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试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二,要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完成党委换届以后,县区组织部门要指导试点乡镇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规律性认识。对乡镇换届中,如何围绕精干高效,处理好精简职数与合理配置的关系;如何围绕选好配强,处理好扩大民主与加强领导的关系;如何围绕平稳有序,处理好关心关爱与合理使用的关系;如何围绕考准考实,处理好科学评价与务实管用的关系;如何围绕协调共进,处理好换届选举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特别是对探索创新的一些重点环节,要总结出成熟的操作模式,为全市面上推开提供借鉴。

三、内外兼顾、统筹安排,认真做好乡镇换届的启动准备工作。当前,多数县区已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届末考察考核工作,即将进入人事安排阶段,全市乡镇换届即将全面启动,各县区要重视以周密细致的启动准备确保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组工干部搞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按章做好换届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培训,使干部熟悉掌握乡镇换届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把《干部任用条例》、《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意识,坚决做到不受托吃请,不为跑官要官者提供可乘之机,不为有关人员提拔、调动等打招呼、说人情,不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良好作风选人用人。第二,要做实做细工作方案。认真贯彻中组部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乡镇换届考察中去,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通盘考虑乡镇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根据乡镇、县区部门领导班子现实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乡镇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预备方案,以及退出干部的安排预备方案,为县委当好参谋。按照有关法规条例,细化乡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环节,对较难把握的探索举措,要制订出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对还没有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和落实。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息要分析预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涉及乡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理顺群众情绪。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订好处置预案,为换届创造良好环境及各方面准备。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6

__*同志的讲话

这次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是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后,又一次事关“三农”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的精神,研究部署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工作汇报,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进行了专门研究。刚才,谈月明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推进我市农村综合改革作了具体部署,王文序同志就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体会、抓好贯彻落实。应该说这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都已经明确,各县区、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具体方案,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和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市富、农村稳才能全局稳。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上级精神与湖州实际相结合,把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破难,开拓进取,全市农村呈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村容村貌加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20__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280亿元,是20__年2.8倍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88元,“十五”期间年均增幅达到11;20__、20__连续两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农村恩格尔系数由20__年的0.488降为20__年的0.383。可以说,我市的“三农”工作,特别是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百千工程”、康庄工程建设,农村税费、教育、卫生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前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市的“三农”工作在全省有影响有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总体上看,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另一方面,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乡镇政府职能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乡镇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乡镇进一步面临转变职能的压力。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对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现有的乡镇职能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工作方式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更多地依靠农民的社区自治。可以说,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职能将逐渐淡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职能将不断增强,而且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而我们的乡镇职能恰恰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缺位。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农业和农村进一步发展的体制障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这是一场涉及农村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意义重大而深远,任务复杂而艰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特别是从“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来认识这项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样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提供动力。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农村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等重大变革。其内容涵盖了农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层面,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性、保障性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综合改革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而统筹城乡发展最大难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分割的状况正在被逐步地冲破,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也逐渐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关键是从体制机制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如果不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乡镇权责不清、职能转变缓慢的问题,不可能解决不少乡镇存在的财政困难和债务负担问题,已经推行的农村税费改革也只能是治标而不治本。因此,必须从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分治的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管理体制。

(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推进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推行农村综合改革,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促进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既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充分估计在现有体制下开展这项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扎实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把握重点,全面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改革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即将全面推进的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市政府要求,从现在起,在全市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任务是: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重点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税费改革成果,逐步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防止把综合改革理解为减几个机构、裁几个干部的简单化倾向,切实按照“明确乡镇功能定位,理顺乡镇权责关系,合理配置机构人员,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要求,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总的来说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大职能。从乡镇的实际情况来看,乡镇功能应该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巩固基层政权,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这个定位,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把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到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发展规划、服务市场主体和营造发展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上来,并根据省里的要求,在行政执法上适当赋予乡镇一定的管理职能和部分必要的行政处罚权,着力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乡镇机构设置要按照转变职能的需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贯彻“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真正做到机构精简、编制压缩、人尽其用。乡镇机构改革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达到激发乡镇干部活力的作用。领导班子职数要严格按照乡镇换届的要求配置,并注重逐步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抓好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尤其要加快建立择优选任、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切实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进行人员定岗,对分流干部要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转岗培训,多渠道安置,鼓励他们到村(居)、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对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进行扶持;对提前退休的要妥善安排,确保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稳定。

二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决定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经过前一阶段的紧张努力,明天就要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启动1381行动计划,即建设一个区(建设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争取建成部级示范区),构筑三个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人才支撑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平台),实施八项工程(产业发展工程、村镇规划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素质提升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城乡综合改革工程),百项项目(围绕新农村建设实施百项重点建设项目)。1381行动计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和抓手,要确保1381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改革与其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建立并完善新型的农村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等。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公共资源向农村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方面倾斜,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要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加快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办事体系和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新型便民服务机制。要加快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做到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要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民办公助、合同承包等方式,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和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真正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与浙大的合作中,要注重发挥浙大的优势,充分利用浙大的研究力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综合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使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的前列。还要重视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的培训,市里准备月底召开读书会,同时还将组织对全市乡镇干部进行培训,各县区也要抓好培训。

三要通过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乡镇财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和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公共事业的不断发展。要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当前,还要重视做好化解乡村债务的工作。乡村负债现象比较多,少数乡村负债重,债务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努力从源头上控制新的乡村债务,逐步化解旧的债务,确保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总之,要通过农村综合改革,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层基础。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村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也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工作难度很大。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到坚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要坚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在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坚持服务为先,努力在服务三农上有新的进展;坚持统筹兼顾,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村综合改革主要工作在县区,主要责任也在县区,各县区“一把手”要负总责,要亲自抓,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并抽调得力干部,建立专门班子抓好这项工作。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宣传好的做法、好的典型,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密切关注各地进展情况,切实加强指导。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要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对失职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是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要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并与乡镇换届工作结合起来,与我市和浙大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结合起来,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改革方案确定之后,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稳步实施。特别是要严格按程序办事,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改革政策,确保改革的严肃性;同时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分流人员做到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妥善安置,保持稳定。

三是要各方形成合力。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努力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改革的监督。市直和县区各部门必须服从改革大局,积极配合、全力协作、主动服务,真心实意地支持基层探索试验,妥善化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优化改革环境。各级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农村综合改革的意义,宣传改革的内容、政策、目标和要求,广泛发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引导大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到改革中来,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增强“三力”,奋力实现湖州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__*同志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贯彻中央和省部署,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巩固我市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湖州实际,研究部署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两个趋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大举措;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市自20__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效降低了农民负担,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为“三农”工作长期走在全省前列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农村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乡镇机构与一些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关系不顺”的矛盾比较突出,一些乡村负债沉重、潜在风险较大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给进一步深入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不少压力。因此,各县区、各部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提高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省、市关于这次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努力化解影响农村稳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良好基础,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既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办事,又要注重把上级的改革精神与我市的实际相结合,充分考虑改革的承受度和政策的连续性,实行有情操作,确保改革依法有序稳步推进。二是开拓创新的原则。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新突破。三是服务为先的原则。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服务“三农”上,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四是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使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从近期看,就是要通过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长期看,就是要建立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

二、明确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任务

我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即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控制化解乡村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这次农村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市与浙江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实验示范区工作,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一要明确乡镇职能定位。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省里在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已把乡镇功能定位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并确定了乡镇政府的八项主要职能:一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二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三是负责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体育等工作,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搞好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救济救助、民政事务等公共服务工作。四是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五是完善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自治。六是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做好经济社会统计和农村集体资产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七是保护各类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和其他权利;强化、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八是完成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根据上述职能定位,乡镇政府要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此外,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乡镇行政区划作适当调整的建议,使乡镇布局更为合理。

二要理顺乡镇权责关系。按照“重心下移、能放则放”的原则,对一些农村层面发生频繁、直接面对基层百姓、县区部门看不见、管不了的事项,要通过一定的授权和委托的方式,依法把县区部门一部分能够下放乡镇的管理职能交由乡镇;对县区行政执法部门需要乡镇配合的工作,也要明确相互间的权责关系,使县区行政执法职能得到延伸;要发挥垂直部门下设机构在乡镇管理中的作用,做到条块结合,促进其职能延伸到村。要针对《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涉及乡镇近70项行政权限的实际情况,赋予农村基层干部相应的权责,解决乡镇“官小责任大”和“看得见管不了”的问题,把责任与权力理顺,推动乡镇职能和体制的转变。

三要合理配置机构和人员。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合理配置机构。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根据乡镇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综合设置若干个内设机构,分清职能,落实责任。二是合理配置乡镇领导职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职数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工作需要,一般控制在7—9人,少数人口特别多、经济总量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1—2人,人口相对较少的应减少1—2人。提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乡镇领导干部要推行年轻化,但不搞一刀切。我们许多基层干部四十多岁,虽然学历不高,但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学了很多真本事,正是年富力强干工作的好时候,要采取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三是抓好人员结构调整,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对现行乡镇行政总编制要进行适度精简,比例由各县、区根据当地实际确定。对精简富余人员,要采取转岗分流、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途径,予以妥善安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转岗培训,让他们去当生产、消防、交通、食品、环保安全员和消费维权员,管那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乡镇干部活力。四是深入推进乡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改革方向,将乡镇事业单位原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乡镇行政机关,社会公益职能进行整合归并后统一设置若干个事业单位,经营性业务推向市场。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要同乡镇党政机构设置统筹考虑,避免交叉重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前阶段的改革,我市“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经费投入得到保障并实现稳步增长,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按照义务教育抓均衡、均衡重点抓农村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力度,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县、区政府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要更多地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要向农村倾斜。乡镇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市级财政要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区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

二要加大教育资源统筹力度,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中心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大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的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和普及十五年教育。今年秋季入学起,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学校的公用经费各级财政必须足额到位。

三要继续抓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扎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免费提供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教师素质提升等工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和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新课程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培训方式,切实培养能真正服务于农村的各类人才。

(三)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政府层级之间的财力分配问题,但从更深层面来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的配置问题,事关构建城乡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大事。因此,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从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立足新的乡镇职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一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由乡镇改为街道办事处的,原则上作为派出机构,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对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大、具有集聚和辐射作用的中心镇,要进一步完善县、区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赋予相应的责权利;对经济薄弱乡镇或财政收支规模较小的乡镇,可推行“乡财乡用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不断增强乡镇为民办事的实力。

二要完善政策,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增加分成,完善对乡镇实行的“划分收入、确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赔补”政策,充分调动乡镇生财有道的积极性。要坚持实行“一公开、二完善、三建立”的管理制度,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四)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成因复杂,化解难度大,是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再也不能干越俎代庖的事,坚决防止旧债未了添新债;二是新官必须理旧债,这是政府信用问题、形象问题。在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三件事,加强乡村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债,逐步化解旧债。

一要认真核查,摸清底数。要对乡村债权债务情况开展全面细致的核查摸底工作,在分清性质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按照区别对待、分类化解的原则,落实偿债责任和偿还计划。市和县、区财政都要制定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的具体政策措施。

二要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注重从源头上制止发生新的债务。今后乡镇建设项目必须报上级政府审批,凡未经乡镇财政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出具明确意见的,有关审批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各部门安排的涉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必须足额安排资金,不得留有缺口,一般不得要求村级组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先行、项目配套,先修后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三要稳步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村级债务以历史原因形成的居多,必须下大决心加快化解。对因发展教育、水利等公共事业引起的债务,以及上级各种考核要求农村基层配套投资等形成的债务,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乡村逐年化解。同时要加大财务监管和审计力度,通过健全村级债务动态监控机制、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建立化解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

(五)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公益事业不断发展,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力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起一个保障机制。

一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关键还是要依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实力,这是根本所在。特别要落实村级集体发展留用地政策,帮助搞好规划开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村级集体资产和闲置资金开辟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同时,要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二要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规范村级组织的议事决策程序、运行规则和村级事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和民主监督程序化,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严格依法加强村集体资产、建设工程、经济合同等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入主体的作用。村范围内进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道路桥梁修建、环境卫生改善、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除财政给予补助外,遵循村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民主议事程序,在村内实行“一事一议”制。

三要建立财政扶持补助制度。各级政府都要建立财政专项补助制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必要开支。市重点对区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进行补助。此外采取市、县区、乡镇财政补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村自筹一点的办法,全面解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0平方米以下或无产权活动场所问题,力争今年70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四齐八配套”规范化水平。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措施,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补助力度。

三、强化责任,努力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的落实到位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和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对此,我再强调四点要求:

一是要加强领导抓。农村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重大改革。要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从各县、区和乡镇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找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子。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具体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力量,组织精干的工作班子,做到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责任体系。根据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我市的实际,我市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并对应五项改革的具体任务专门再设立四个指导组。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健全充实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力量。

二是要上下合力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乡镇机构的又一次调整和完善,涉及各个部门在农村基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落实。因此,各部门必须自觉服从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集中精力,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承担改革任务。市里要组织检查督导,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垂直管理部门要支持和配合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切实把各项职能延伸到乡镇。各部门不得干预乡镇机构改革,不得硬性要求设立对口机构,一定要给乡镇创造一个宽松的改革环境。各级综合改革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全面掌握情况。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农村综合改革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结合先进性教育,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形成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合力。

三是要注重结合抓。农村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工作上一定要讲究方法,注重结合。一要把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使改革过程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过程,成为推动政府改革、提高执政为民水平的过程,成为动员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二要把“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五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通盘考虑,加强协调,同步推进。除了五大改革任务外,还要把乡镇区划调整、撤并行政村、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理财等相关改革系统地考虑进去。三要把督查、调研和指导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对督查和指导工作要亲自抓、经常抓,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的经验总结出来,用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四是要把握进度抓。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准备分三个阶段进行。3月至6月是宣传发动阶段,重点是部署改革工作,制定改革政策,开展舆论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7月至9月是组织实施阶段,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乡村债务化解措施,建立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10月至12月是检查总结阶段,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总结农村综合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各项制度,建立巩固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时间安排,及时做好工作,决不能拖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后腿。

同志们,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中央的要求,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扎扎实实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取得实效,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__*同志的讲话

刚才,谈市长对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今年第三季度我市乡镇党委将进行换届,届时乡镇人大、政府也将进行换届。抓住换届契机,合理确定乡镇领导班子职数,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效能,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乡镇换届,面临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开局起步、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以及市、县区、乡镇换届集中等新的情况。能不能平稳有序、健康扎实地组织好这次乡镇换届,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扎实展开,事关农村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此,我们务必要有充分的认识。

对搞好乡镇换届工作,市委和各县区委高度重视。自4月上旬以来,全市乡镇换届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5个试点乡镇中,长兴县洪桥镇已于5月9日顺利完成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吴兴区东林镇今天正在召开党代会,其他三个乡镇的试点也将于5月25日前完成。在试点中,各地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为面上推开积累了有益经验。对于全市面上的乡镇换届工作,市里将在省统一部署后,于6月上旬专题召开会议,进行具体部署。根据今天会议安排,我想就做好乡镇换届的前期准备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深入调研、深刻领会,全面把握今年乡镇换届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要求。各地要在前阶段调研和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掌握影响乡镇换届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第一,要细致调研,及时了解干部群众思想动态。把深入调查研究贯穿于换届选举准备工作全过程,尽量把情况想得复杂一些,把调研工作做得深入一些。调研中,特别要重视掌握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脉搏,以便分类采取针对性举措;重视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及时考虑在扩大民主中如何正确引导党员、群众参与热情的问题。第二,要全面分析,准确掌握干部队伍结构状况。近年来,我市乡镇撤扩并的力度比较大,但同时,乡镇干部队伍出口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领导班子人员偏多、梯次结构不够明显、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各县区委组织部要借乡镇届末考察之机,进一步摸清乡镇干部队伍状况,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为统筹考虑人事安排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第三,要深化学习,深刻领会省委有关政策要求。省委对今年的乡镇换届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市委也将结合实际,明确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各地要深入学习省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精神,正确把握政策,认真研究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领导有力、指导到位,确保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与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二、突出重点、再接再厉,按时保质完成乡镇党委换届试点。由于今年乡镇换届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政策、新要求,做好试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按照既定部署,认真抓好落实。第一,要坚持标准,善始善终抓好试点工作。当前,整个乡镇党委换届的试点工作,已经进入后期。但越到后期,思想越不能放松。已经完成党委换届选举的两个乡镇,要认真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特别是对换届中退出乡镇领导班子的干部,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好关心关爱政策;制定完善新一届党委工作规则,集中精力抓好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及时把党员干部通过换届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工作上来。对正准备召开党代会的三个乡镇,县区组织部门要继续加强指导,针对精简职数、扩大民主对换届选举提出的新挑战,认真抓好党代表培训、党代会召开等各个环节工作,确保试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二,要认真梳理,总结提炼试点工作经验。完成党委换届以后,县区组织部门要指导试点乡镇及时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规律性认识。对乡镇换届中,如何围绕精干高效,处理好精简职数与合理配置的关系;如何围绕选好配强,处理好扩大民主与加强领导的关系;如何围绕平稳有序,处理好关心关爱与合理使用的关系;如何围绕考准考实,处理好科学评价与务实管用的关系;如何围绕协调共进,处理好换届选举与当前工作的关系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办法。特别是对探索创新的一些重点环节,要总结出成熟的操作模式,为全市面上推开提供借鉴。

三、内外兼顾、统筹安排,认真做好乡镇换届的启动准备工作。当前,多数县区已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届末考察考核工作,即将进入人事安排阶段,全市乡镇换届即将全面启动,各县区要重视以周密细致的启动准备确保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要加强业务骨干培训。通过培训,切实增强组工干部搞好换届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按章做好换届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培训,使干部熟悉掌握乡镇换届的有关政策和要求,把《干部任用条例》、《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落到实处。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意识,坚决做到不受托吃请,不为跑官要官者提供可乘之机,不为有关人员提拔、调动等打招呼、说人情,不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良好作风选人用人。第二,要做实做细工作方案。认真贯彻中组部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运用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运用到乡镇换届考察中去,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才表现。通盘考虑乡镇人口规模、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根据乡镇、县区部门领导班子现实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乡镇领导班子人事安排预备方案,以及退出干部的安排预备方案,为县委当好参谋。按照有关法规条例,细化乡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对容易出问题的重点环节,对较难把握的探索举措,要制订出周密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第三,要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要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对还没有解决的要抓紧解决和落实。对一段时间以来的信息要分析预测,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比较集中、涉及乡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认真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群众作出说明,理顺群众情绪。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订好处置预案,为换届创造良好环境及各方面准备。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7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人口计生典型示范创建工作现场观摩会,主要是总结交流各乡镇典型机制年活动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分析当前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正视差距,迎头赶上,迅速掀起抓典型、建机制年活动的新高潮,为提高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昨天,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县人口局组织各乡镇、*街道办、工业园区管委会计生办主任集中1天时间,对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典型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刚才,*镇、*乡、*镇、*街道办等4个单位分别做了很好的经验交流,人口局李耀科局长结合现场观摩情况对全县典型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详细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我完全同意。随后,杨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典型培育和机制创建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典型培育和机制创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根据前一阶段四大机关分管领导带队督查及昨天现场观摩后人口局反馈的情况来看,总体感到,今年以来,各乡镇抓计生工作的力度大、措施实,“抓典型、建机制”年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来讲:一是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各单位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计生工作能够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能够优先考虑、全力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口计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从这次观摩中,大多数乡镇在协会参与村民自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示范化社区建设、计划生育示范机构创建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砚峡乡计生“两户”养老保障试点、*镇北河新村宣传教育基地、*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招商引资项目等一批特色、亮点,为全县抓典型、建机制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树立了样板,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总结推广。三是导向明确,机制更新。根据省、市要求,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确定20个部门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实施单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聚集了工作合力,为推动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全县人口计划生育典型培育和机制创建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清。在进入全面巩固“国优”成果,深化“国优”水平的关键阶段,各乡镇片面地认为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增长,没有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典型培育和机制创建的重要意义,甚至对入户访视等一些常规性、基础性工作都有所放松,从源头上消弱了抓典型建机制的思想认知力和落实推动力。二是工作方法单一。多年来,乡镇领导和计生干部习惯于抓一些具体的日常性工作,对做好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研究不深、理解不透,在抓典型、建机制过程中没有将上级政策与乡情、村情实际很好的结合,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三是整体效果欠佳。从全县整体情况来看,各乡镇普遍存在典型培育亮点少、层次低,涉及利益导向的新型机制覆盖范围小,受益群众不多,没有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还有个别乡镇的协会骨干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对于以上问题,各乡镇、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集中力量加以解决。

二、紧扣“两个中心”,努力推进典型培育和机制创建迈上新台阶

我县是全市第一个进入“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的县份。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基层基础和典型培育、机制创新这两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高全县人口计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围绕基层基础这一中心,加大力度,夯实基础。基层基础管理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面对如何巩固“国优”成果、如何提升“国优”水平的艰巨任务,夯实基层基础对于我们更好地落实统筹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按照“勤”、“细”、“实”、“精”的要求,努力将全县基层基础工作再夯实。一是要“勤”。就是要腿勤、手勤、嘴勤。特别是包村干部,要经常进村入户搞访视、摸底子,对本村的人口变动、生育节育、数量增减、结构调整等信息变动要随时掌握、记录在案,做到信息掌握及时、基础业务娴熟。二是要“细。对基层业务中卡、表、册、薄、单的设计、登记,都要按照上级标准规范统一,做到框架结构严谨、逻辑关系严密、信息准确全面。三是要“实”。要严格落实入户访视“三要素”和“四项职能”,不折不扣地执行计生各项优惠政策,扎实做好对二女户结扎、环孕情服务等日常业务工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计划生育的优越性,使计划生育工作从政策推动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四是要“精”。就是要强化基层队伍建设,让广大计生干部精通法规、吃透政策、熟练业务,既有操作技术,又有实用能力。同时,要加强日常学习,全面掌握基础计生管理学知识,努力用理论推

动实践、用政策引导群众。

二要围绕抓典型、建机制这一中心,优化思路,创新机制。机制创建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对于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在典型、机制创建方面,要密切结合实际,突出区域特色,防止“大而全”、“小而全”等泛泛的工作方法。在典型培育方面,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试点。各乡镇要结合乡情实际,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原来的管理合同变为村委会与农户的《双向承诺书》,进一步完善村级“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关怀为核心、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协会参与村民自治工作运行新机制,完善“四帮四带”、“三建三包”、“双脱双促”等活动载体,创优“生育关怀”品牌,全面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二是计生“两户”养老保障试点。砚峡乡制订出台的涉及入学、就医、用工、分红、养老、安居等方面十项优惠政策,按照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为14户计生“两户”办理了养老保险。据初步测算,投保人从55岁开始,每月可以领取200元,每年可领取2400元的养老金。这一做法很有示范作用,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完善试点,巩固成果、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范围。其它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借鉴,力求在全县取得更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示范机构建设。县服务站及各乡镇服务站、所要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妇女病查治,及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等群众工作。同时,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站、所在服务群众方面的新机制、新方法,进一步发挥现有资源的社会效益。四是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要把人口文化大院、文化长廊、文化广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入户宣传、标语宣传、媒体宣传、文艺宣传“四位一体”的宣传新格局,集中力量搞好人口文化文艺节目调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在机制创建方面,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围绕突破重点、难点的要求,建立健全流动人口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机制。要加强部门协作,定期召开流动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形成管理互补、信息互通、服务互动的工作机制,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考核”制度。二要围绕改善民生的要求,建立多层次保障、多元化奖优、多形式救助,奖励、优惠、优先、扶持、保障“五位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完善覆盖计生“两户”入学、就医、吃水、扶贫、低保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体系。三要围绕科学评价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分类指导的考核体系。按照“分期考核、分块积分、年终综合考核累计积分定位”的办法,将平时考核、典型培育、重点指标落实、年终考核等相结合,量化指标,累计积分,定量考核,定性评估,引导乡村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经常、抓基础、抓落实上。

三、落实“三项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目前,全年计生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7月份,省、市还将分别召开抓典型、建机制活动现场会。为此,各乡镇、各部门要抢抓当前的有效时间,思想上再重视,投入上再加大,力量上再加强,确保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要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人口和计划生育是硬指标、硬任务,也是各级“一票否决”的重点工作之一。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单位“一把手”要亲自过问、亲自上手,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狠抓落实,工作人员要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县、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经常听取汇报,分析研究形势,解决存在问题,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健康顺利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认真对照责任书内容,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

二要靠实责任,严格奖罚。各乡镇要逐村、逐社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对象责任制,层层交任务、压担子,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人。对工作不力,造成重大失误,严重影响全县整体工作的乡镇或部门,县上将给予严肃处理;问题特别严重的,将按照考核奖励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一经查实,要坚决落实挂牌管理和“一票否决”。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通过完善城乡规划,深化城乡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总体目标

按照打造“五个*”和“争做加快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集聚优势产业的中心区”的要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全市的前列。到20*年,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扩大的趋势明显缩小,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因户籍、身份等因素造成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初步消除,基本形成城乡平等、开放互通、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与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步,达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持续发展,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20*年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20*--20*年年均增长18%;到2010年达到3*亿元,20*--2010年年均增长15%。

——20*年人均生产总值5000美元,2010年7500美元。

——20*年财政收入达到15.5亿元以上,20*—20*年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0年达到27亿元,20*—2010年年均增长20%。

——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00元,20*—20*年年均增长ll%;2010年23500元,20*--2010年年均增长8%。

——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2010年达到"200元,年均增长9%。

——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2010年达到60%以上。

三、主要任务

1、调整规划布局,着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

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形成东部新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一体化规划体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科学编制和完善各项分区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以及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

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专业化集聚。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注重空间布局,加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区域优势明显、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太湖沿岸和杭宁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集聚发展生态农业和精品农业;以东部新区为重点,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以织里镇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及长湖申航线为重点,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南太湖、西山景区和1*国道以西区域为重点,集聚发展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业。到2010年,争取使我区成为*市“集聚优势产业的中心区”。

强化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积极参与建设*大城市,加快东部新区骨干道路、桥梁、管网等基础设施和西山景区建设步伐,加速织里与*中心城区的连接,努力建成工业强、商贸活、农业优,融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特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一体,功能完备、生态优良、社会文明、最宜人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大力培育发展中心镇,适度发展一般城镇,加强12个新农村、新社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农村居民逐步向城镇、中心村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到20*年,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18个,对172个行政村的环境进行整治,受益人口达80%以上。通过行政村区划调整,完善村庄布局。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实现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生活方式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抓住我区接轨上海更趋紧密、产业转移承接加快和环杭州湾产业带不断壮大等有利时机,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整体竞争力,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55:40。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围绕省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和我区“一园一区一带”农业产业群发展规划,以西部生态区和环太湖农业产业带建设为重点,深层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做优做强龟鳖、蔬菜、竹笋、花卉苗木、畜禽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到20*年把*食品工业园基本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外向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全省一流的食品工业园。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力口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做大做强特色童装、新型纺织、金属制品、机械电器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拓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年,工业销售收入达到680亿元,2010年达到1115亿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上市。到20*年,全区有上市企业6家以上,形成上市板块。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中心城区和织里工贸区为重点,向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接口、长湖申航道沿线拓展,带动东部新区服务业的腾飞。积极引导织里童装市场群等专业市场提高辐射能力,大力引进新型商贸流通业态,积极培育运输、仓储、货运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到20*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到2010年,三产增加值占比达到42%以上。四是坚持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东部新区和西部生态区的特色优势,加快东部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努力形成东部工业经济与西部生态经济良性互动、互促共进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争取到2010年,使我区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

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尽快形成内外衔接、城乡互通、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一是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配合市抓好境内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段、申嘉湖高速公路*段、杭长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至安吉延伸段,1*、318国道改造,长湖申航道改造、宣杭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努力形成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立体大交通格局。二是完善干线公路。加快区乡公路改造,提高道路等级,实现区至乡镇干线公路“半小时”交通圈。三是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到20*年,实现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和路面“黑色化”;到20*年,行政村至主要自然村路面硬化率达100%,并逐步实现路面“黑色化”。四是建立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打破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格局,加快公交网络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建立畅通、便捷、安全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

加强农村公用设施建设。配合做好老虎潭水库引水工程建设和水厂改扩建,中心城区、建制镇自来水管网逐步向周边农村延伸。到20*年,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全区性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结合西气东输,配合市做好燃气管网建设,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加快城乡燃气一体化进程。加快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区水库保安、重大水利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确保城乡防洪安全。

4、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努力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巩固深化教育创强成果,加快农村各类教育发展,逐步形成农村初中向城镇集聚,农村小学及幼儿园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的布局。所有乡镇都建好一所有较高标准的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化技术学校,85%的学校达到“浙江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学校“校校通”。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建立区域内城乡学校互相结对和教师流动机制,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使农村学生享受与城镇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到2010年,全区所有乡镇成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其中农村达到95%以上;初中升学率中心城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加快向农村辐射。

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立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积极推进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制工作。建立健全以区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网络,构建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到20*年全面建成服务到位、功能健全、机制完善的“六位一体”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探索以流动人口为主的计生管理长效机制,加强计生协会网络和生育文化社区建设,不断推广计生村(居)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城乡妇幼保健网络,提高优生优育和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大力提升城乡文化品位。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室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并逐步完善设施。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2010年有3个乡镇成为乡镇基层资源共享工程二级中心。积极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特色村、文化示范户等创建活动,到20*年争创15个文化特色村,2010年前有4个以上乡镇达到市级文化强镇。加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开展一乡一品特色文化团队创建活动,形成乡乡有品牌、街街有特色的格局。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加快助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到20*年,拥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5%以上。以种子种苗、农产品深加工、绿色无公害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各类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培养。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工程,到20*年全面建立覆盖行政村、并逐步向农户家庭延伸的信息化网络。

5、加快城乡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加快建设乡镇、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到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就业管理体系和公共职介服务体系,实现用工信息共享;到2010年基本消除城乡就业二元结构,统一就业政策,消除就业障碍。全面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和素质,促进转移批业。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到20*年,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行风险型、福利型、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年,人均筹资达到80元以上,农民参加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方便群众报销。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并逐步与城镇职工医保接轨。

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并不断提高救助标准。高度重视低收入家庭的脱贫致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扶持低收入家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到20*年使60%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摆脱贫困。抓好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到20*年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逐步将困难老年人、残疾人、孤儿以及需要救助的特殊困难群众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更好地保障其基本生活。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加大农村敬老院和城镇托老所改(扩)建力度,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和生活条件。

6、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全面开展生态区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0*年前配合市政府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20*年5个乡镇完成生态乡镇建设;2010年完成生态区建设并通过验收。加快织里镇污水截流工程、东部新区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管网以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城乡分区域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工业污水和居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抓好清水河道整治,逐步建立乡镇垃圾分类中转站、村垃圾收集点等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有效控制建筑、工业、交通等噪声污染。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构建以森林为主的绿色屏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小五金等高污染行业发展。加大矿山企业整治力度,矿山数量和开采规模得到压缩控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进程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先锋工程”建设,增强班子的生机活力,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以“双培双推双带”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党建带团建、工建、妇建工作力度,以先锋工程、五好企业党组织和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带动模范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委、三八红旗集体等创建,以党员先锋岗带动青年和巾帼文明示范岗,全面提升基层联创工作整体水平。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村区划调整和“村改居”步伐,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功能,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强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8、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平安*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区。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城乡统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犯罪活动,确保不发生在全国、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群死群伤恶性治安案件、,力争在社会政治稳定、打击刑事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公众安全感等方面位居全市前列。加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快“信用*”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全力打造平安*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四、主要措施

l、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各地各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以统筹的理念抓好各项工作。既要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水平地编制实施规划,又要立足当前,认真研究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计划;既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东部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又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按照全面进步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既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又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2、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求得突破。积极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依附于户口上的各类城乡差别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村承包地流转,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序流转办法。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规范集体资产量化和股权设置方式。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维护和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新格局。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完善政策,消除障碍。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是关键。对已经出台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影响统筹发展的政策要进行调整,建立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体系,消除政策障碍。对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分课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逐个加以解决。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指导力度,各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尽快制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包括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土地管理、社会保障、投融资体制、行政区划调整、财政管理体制、项目审批体制等政策,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9

众所周知,一定的人力资源是社区教育事业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而社区教育所依赖的人力资源.主要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三支队伍组成。其中,属于骨干力量的应当是专职教师队伍。桐乡市的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几乎都是由现成的成教干部兼任(转任1的,他们有的担任乡镇社区学校校长或副校长(校长由乡镇党政分管领导兼任).有的担任社区学校教务主任他们不仅要从事全民终身学习的教学辅导工作.而且还协助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承担本乡镇社区教育的策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等各项管理工作从实际运行看.他们兼有教学师资与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没有这支专职教师队伍.再好的主意也无法付诸实施.正如所说.决定战斗力的诸因素中.人是第一重要的。这支专职教师队伍的骨干角色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的具体策划者.因为乡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均由乡镇党政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且没有实体性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的情况调研、网络完善、规划布局、政策出台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势必落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身上二是乡镇社区教育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因为乡镇社区教育项目推进中.从项目的调研酝酿到确立申报.从项目方案的详细策划到部署实施.从项目过程的自查自控到考核评价.从项目生源的发动组织到管理服务.从项目经费的争取筹措到开支结算.从项目结束后的台账整理到到经验提升.专职教师都必须亲力亲为.全程操作。三是乡镇社区教育资源的基本协调者.乡镇社区教育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公益事业.光靠乡镇社区学校一家资源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专职教师去沟通协调、整合共享好本辖区内外的各类社会资源四是乡镇社区教育业务的重要指导者.因为专职教师不仅要懂管理.也要懂业务.为辖区各有关方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业务指导五是乡镇社区教育服务的稳定提供者.因为乡镇专职教师还必须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主动为社区教育培训项目系统授课、开专题讲座、提供一线学习的支持服务等。

2桐乡市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实践现状

乡镇社区教育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然而.从笔者近期所作的专题调研看.状况极不乐观,离可持续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事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1数量不足

按浙江省政府“浙政办发[2004]22号文件”规定.街道f乡镇)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编制应以辖区总人口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然而,桐乡市目前的实际配置数量几乎没有一个乡镇是符合规定的。全市专职教师数与常住总人口数之比只有o.24:10000,与总人口数之比只有0.17:10000。即便按照嘉兴市人民政府“嘉政发(2008)72号”文件的“乡镇至少配备不少于2名社区教育工作专职人员”之规定,应不少于24人.但实际到岗却只有不到9人。

2.2正业不务

大多数专职教师的人员编制寄靠在乡镇机关或中小学内,甚至连办公地点都在乡镇机关或小学内.所以.绝大多数乡镇的所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其日常工作并非是社区教育,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非本职岗位工作上,有的甚至身兼数职,杂务繁忙.精力分散.社区教育工作往往排不上号,导致社区教育不能正常开展.连专职教师本人也调侃自己整天忙而“不务正业”。

2.3结构不佳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目前参与社区教育的上专职教师教师.往往是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照顾到成校(社区学校)的.他们对推进面广量大的社区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素质结构单一.大多数来自小学教师,学历不高,有的竟然从没干过教育工作,更缺乏社区工作经历和管理工作阅历:三是性别结构不合理.90%以上皆为男性。

2.4素质不高

一是整体文化层次不高.16人均为全日制中专及以下毕业:二是社会管理素质不高.95%以上的人员均没有从事社会管理经历或社会管理经历不长,即使有的多年从事成人教育.但几乎没有真正独立组织过社会性培训活动:三是社区教育业务素质不高.多数人至今对社区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深.目标界定不清.内容把握不准.方式运用不懂:四是在职继续教育又跟不上,绝大多数人从事现岗位以来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业务培训.也没有撰写过业务工作论文:五是对目前从事的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更提不出多少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事业的思路建议。

2.5待遇不高

一是虽然大多担任社区学校校长.但没有一人享受着校长待遇,有的连原有的中小学教师待遇都不到:二是待遇标准五花八门,有参照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有参照乡镇聘事业中层干部的,有参照镇聘事业编制人员的:三是待遇不清.一般由所在乡镇党政领导到年终f临时拍定:四是虽属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但职称晋升没人关注,从而影响其待遇逐年提高.仅有的3名副高职务者也是从事其他工作时就评聘上了的。

2.6动力不强

多年来.由于各种较为复杂的原因,县市和乡镇领导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欠帐很多。2007年开始启动社区教育工作后,各乡镇领导对社区教育有所重视,组建了班子,出台了文件,但尚处于表面应付,对推进本区域社区教育仍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人力保障、财力保障.这无疑给专职教师带来消极影响。特别是各乡镇对专职教师的日常工作缺乏应有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再加部分专职教师缺乏一定的进取意识和自律精神,造成了这支队伍整体上工作动力不强.有些甚至无所作为,得过且过。

3加强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要推动乡镇社区教育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早在2004年,教育部职成教司16号文件《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3.1转变观念.重视队伍

观念引领行为。打造一支量足质优、结构合理、拥有发展潜能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是推进基层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并形成主要领导顾问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要象抓普通学校校长队伍譬设一样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与此同时,队伍建设问题上,各级领导务必破除三种错误观念:一是社区教育务虚不务实,设置和增加专职教师没必要:二是社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专职教师可有可无;三是社区教育是草根教育.专职教师素质无所谓。

3.2招聘人才.充实队伍

建立并保持一支适量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推进社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因素,人员配制可以分步走.专职教师不足.尚可通过招聘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来弥补,但专职教师却无论如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前在无法及时落实上级关于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名专职教师之规定的情况下,每乡镇至少应尽快配齐2至3名全职管理干部.让其专职从事社区教育的日常管理、协调、统筹等具体工作可以从乡镇各部门分流干部或本地中小学富余教师中抽调较为得力人员充实队伍,甚至还可从大学毕业生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中公开竞聘,哪怕给个镇聘编制也行。

3.3全员培训.改善队伍

社区教育是一项全新事业.不管是从原先成人教育中转入的,还是新充实进来的.都要加强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改善队伍素质.促使其尽快增强意识,熟悉业务,提高能力。而全员培训的重点主要有:一是工作责任意识培训,引导其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当前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动态.明确社区学校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增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应有的角色意识。二是信息素养能力培训,提高其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之能根据所获信息确定社区教育的推进方向。三是实践创新能力培训促使其不仅成为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和照章行事的办事员.而且更成为在领会、理解上级意图基础上结合本社区具体情况大胆探索基层社区教育新天地的创新员四是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培训.推动其根据社区教育组织管理的开放性、复杂性和繁重性等特点,组织开展目标多元化、内容多多样化、形式多变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实现这些培i)i旧标,落实这些培训内容,一是适当安排外出进修,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研修班、业务研讨年会等等:二是充分利用县域社区学院的院本培训.积极开展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短期集中培训,包括基本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工作方法技能以及敬业思想、职业道德、管理科学、科研能力、健康心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培训;三是邀请社区教育专家来当地讲学授课或以师徒结对方式。进行个案指导活动:四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参观考察社区教育先进县市及其乡镇.开阔眼界,借鉴经验;五是结合日常工作广泛开展在岗实践培训,利用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实验课题.进行理论学习与行动实验.提高实战综合能力。

3.4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为确保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在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享受相应的同等待遇提供政策支撑。当前,重点落实三方面待遇:一是乡镇社区学校的校长(专职管理干部)待遇,包括政治学习、职务津贴、通讯补贴等:二是让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纳入教育管理系列的职称评聘对象范围.为其正常晋升开辟嘿色通道”;三是根据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性、管理性等特性.抓紧统一全市各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奖金基数.坚决改变目前奖金待遇上的整体偏低、标准不一、无人过问等不正常状况。

3.5考核奖励.激励队伍

人是有一定的惰性的.只有当工作得到一定的考核和相应奖励,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其在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所扮演的骨干角色.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直接关乎基层社区教育事业的推进状态。因此.考核奖励不仅必要,而且要讲究科学。考核上做到四个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考核乡镇与考核个人相结合.考核客观现成与考核主观努力相结合。奖励上做到四个相结合:日常奖励与阶段奖励相结合,单项奖励与综合奖励相结合.奖励集体与奖励个人相结合.奖励成果与奖励勤奋相结合。

乡镇文化体育工作总结篇10

年初以来,按照市纪委关于廉政文化“六进入”的总体要求,我们彰武县侧重抓了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贴近实际、正面引导、讲求实效、寓教于乐”的原则,采取三项措施,做好四个结合,促进了农村党风、政风、民风进一步好转。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采取“三项措施”,做到“三个强化”

一是抓机制,强化领导。我们从农村廉政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出发,加强了对廉政文化工作的引导和推动。我们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宣教室同志为成员的工作组织,不定期地深入到各乡镇进行调研、指导、检查。为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3至5人组成的廉政文化领导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各村由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村级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组织各司其职,在乡镇、村形成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大格局,各乡镇、村结合实际,明确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任务和目标以及工作原则、责任分工和工作制度,有效地发挥了乡镇、村班子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抓载体,强化阵地建设。结合实际,我们坚持用廉政文化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以“”为载体,加强了学习阵地建设。将廉政意识教育纳入到乡镇、村班子学习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和党课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纪条规、“两个条例”、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等;学习宣传我们身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人物郭永吉、范守文、李玉华等,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组成先进事迹宣讲团,到各乡镇宣讲他们的先进事迹达21场次;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农村群众性文化团体为骨干,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全县各乡镇以文化站为依托,从各村中挑选出文艺创作骨干,从各类文艺团体中精选出本乡本土的“文艺能人”,建立了24个廉政文化业余宣传队,负责创作和演出贴近农村生活、以廉政为题材的各种文艺节目,并利用农闲时节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通过自编自演的歌舞、相声、小品、二人转、表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大力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与部署。年初以来,全县各乡镇业余宣传队巡回演出528场次,受教育面达到720__余人次。同时,各乡镇利用电视差转台定时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96部次、科教片265部次以及廉政公益广告155条次,覆盖全县乡村。

三是抓典型,强化示范作用。在开展这项工作中,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我们把东六家子镇作为全县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的示范乡镇,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定期播放县纪委下发的反腐倡廉电教片的同时,该镇利用文化站制作了《夕阳映红石》等一批电教光盘,以本镇红石村党支部书记王权、双坨子村党支部书记宋景荣、西南山村村委会主任徐成安等一批廉政建设先进人物为典型,进行示范教育。

二是以各村党支部为核心,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村民开展的争创文明生态村和“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中,不断拓宽农村廉政文化建设领域,营造全社会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廉政文化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画和剪纸艺术的创作热情。东六家子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开展农民画和剪纸创作已有20余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共创作展出300余幅,其中参加省市展出的农民画达40余幅,出口乌拉圭、俄罗斯、韩国与日本总计达70幅。该镇知名农民画家韩凤伏亲自创作了《咏鹅》和《孺子牛》两幅寓意深长的作品,赠送给该镇党委书记。

三是充分利用宣传载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镇党委、镇政府制作了20个廉政警示牌,在党政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的办公室桌上分别摆放,做到警钟长鸣。同时,镇、村制作廉政图版上墙;先后录制了“两个条例”、《实施纲要》、《党员保障条例》等电教片,在镇电视差转台播出。同时连续播放反腐倡廉电教片14部,廉政公益广告55条,另外,镇电视台还设有廉政节目专栏,不定期地宣传本镇廉政建设的典型。

二、做好“四个结合”,达到“四个增强”

一是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强农民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针对当前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多元化需求,适时组织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地方戏剧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大廉政文化活动的投入,将廉政文化所蕴含的诚信、守法、清廉等内容渗透、充实到村落文化之中。全县各村充分发挥村文化图书室的作用,不仅制作了各种图板条幅,而且开辟了廉政读书区,购置了反腐倡廉方面的书籍以及党纪条规方面的政策条文,方便村民阅读及查询。大四家子乡党委、政府加大

对廉政文化宣传队的经费投入,用于购买乐器、道具及演员服装,还指派专人对所有演出节目进行把关,努力提高各类节目的质量。后新秋镇西平村党支部、村委会购置400余册图书,定期组织村民到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学习有关党纪政纪条规、基层政权建设法律法规,邀请镇农业技术人员上技术课。

二是与村务公开相结合,增强农民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强化“农民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构建和培育农村廉政文化和村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县各乡镇继续按照《村委会组织法》及相关法规及我县对村务公开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村务公开工作运作方法。全县184个行政村新制作高质量的村务公开图板340余块,将村级财务、生育指标、机动地发包、林权转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关党纪政纪条规、涉农法律法规、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等全部公示上墙,让群众明明白白,让“村官”清清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