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业合作社现状十篇农业合作社现状十篇

农业合作社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1:20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1

关键词:调查分析;问卷分析;政策建议

1.调查分析与结论

1.1农八师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自2007年农八师第一所专业合作社泉水养猪合作社成立到2010年11月份,农八师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为20个,分布在石河子乡、北泉镇、农科院旁和蔬菜所小区4地,注册总资本为3714.5093万元,经营范围涉及养殖(猪、牛、兔)、种植(番茄、大豆、油料、食葵、水果和坚果)、农机(土地田间作业)和农资(化肥)4个领域,在册从业人员总数为155户。

按经营范围种类分析,四类专业合作社平均注册资本为185.7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7.75户;其中养殖类专业合作社有8个,占总数的40%,平均注册资本为338.7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10.5户;种植专业合作社有6个,占总数的30%,平均注册资本为88.1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6.7户;农机类专业合作社有5个,占总数的25%,平均注册资本为75.0万元,平均在册从业人数为5.2户;农资类专业合作社有1个,占总数的5%,注册资本为101.4万元,在册从业人数为5户;

按经营地址分析,农八师专业合作社分布在石河子乡、北泉镇、农科院旁和蔬菜所小区4地,其中分布在石河子乡的专业合作社有17个,占总数的85%;分布在北泉镇、农科院旁和蔬菜所小区3处的专业合作社各有1个,分别占总数的5%。

按成立日期分析,自2007年成立的首个专业合作社,至2010年11月,不到4年之间,总共成立注册的有20家,其中,2007年成立1家,2008年成立2家,2009年成立14家,2010年前10个月中成立3家,专业合作社数量的平均发展速度为300%。

2.访谈调查分析

2.1农八师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动机

2.1.1农工需要专业合作社解决销售方面的难题。在农业市场上,分散的农工卖家无形且自行成为弱势群体,市场谈判能力弱,生产的农业产品有需求市场但不能获得相对应的价值收入,既扩大农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影响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导致进入新一轮的收入两极分化怪圈,最终将影响到兵团的稳定和长久高效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有优势在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农工集体的市场谈判议价能力。从对152团农工的访谈结果来看,农工们的销售渠道狭窄化单一化,而且在市场面前表现相当被动,最终权衡只得选择种植种类多样化来抵抗市场风险,同时因种植种类多样又导致多种技术脱节进而导致种植效率下降,收入再增加缺乏上升动力;从北泉镇泉水养猪合作社的经历看,合作的最初动机是散户团结起来,增强和购买方的谈判力量,共同解决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产品定级、定价问题,以保证获得高于单独销售的收益。

2.1.2农工需要专业合作社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生产资料的投入问题。农业生产资料购买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支出之一,单户购买既不能享受较低的价格,还时常可能会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而合作社由专人负责联系货源,可以从厂家或信誉度高的销售点购买,既可以享受到批发的低价,又能保证农资质量。

2.1.3农工需要专业合作社解决生产技术提高难的问题。家庭经营的弊端是农户过于分散,一方面主要依靠自己的多年农业生产经验进行生产,而且同时存在经验保守、不予同业交流等心理博弈的情况,另一方面先进的农业现代新技术及新品种难以推广,影响了兵团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降低团场农工的增收。北泉镇泉水养猪合作社无形间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中介,负责组织农户,或者先培训部分成员后再由他们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此外他们牵头引进优良品种,每年为成员及非成员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联系科研单位如中国农大、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开办指导班进行技术培训,受到周边农工们的欢迎。

2.2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的问题

2.2.1干部和农工对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认识缺乏。兵团团连的经营多以行政机制主导经济运行,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部分连团干部抓生产精力多,对于产品流通研究少,对订单外农产品发挥经济组织的作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而缺乏对合作社有效的了解和必要的支持,进而对于农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没有给予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从而使得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

农工自发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农户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过多地依赖团连,生产经营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很低,大多只是看重能够带来现成的眼前的利益,对兵团农工合作社的发展也缺乏信任感,同时农户合作意识较为淡薄,也进而缺乏参合行为。

2.2.2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由于国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占成员总数的80%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超过成员总数的5%,而兵团团场农工多是城镇职工身份,还有部分直接是外来迁入户,为非农非职工身份,当地工商管理部门以农工不是农民为由,对兵团农工成立专业合作社不予注册,同时导致兵团专业合作社的登记注册部门出现不统一,如工商部门、民政部门、农科协会。而只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才能享受国家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团场农工与地方农民在实质上都是农业生产者,以农业生产为生,尤其是兵团农工还肩负着国有农场经济发展和屯垦戍边的双重重担,在参与市场竞争和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上,不能同等对待,容易挫伤农工的组建和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2.2.3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信用贷款难度大,经营条件改善难,经营规模小,覆盖农户少,周边带动能力弱。基于团连的先天因素,兵团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原始资金本身相对不足,即使是农八师规模最大的农工专业合作社北泉镇泉水养猪合作社也资金不足,生产规模扩大困难,经营条件改善难等问题。和石河子市周边的玛纳斯县和沙湾县相比,农八师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覆盖面小,对农户带动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在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当中,出资成员一般都不超过10个,绝大多数成员和合作社的利益联系并不紧密,和非成员的联系更为松散,同时由于多因素原因,兵团农工合作社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对扩大农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比较弱小,对兵团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2.2.4农业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管理建设迟缓。①合作社章程本身制定不规范,制定了章程,但部分内容直接与《农民:争业合作社法》相违背,章程中合作社出资及利益分配制度也不完善,由于成立时间短,目前的合作社主要起到连接农户和市场的中介作用,交易数量和金额相对不大,没有返利行为。②存在少数人控制现象,成员大会往往成了成员代表:赶会,代表又往往只是几个出资的核心成员,合作社的决策主要由核心成员决定,多数成员参与决策的程度有限。访谈中的泉水养猪合作社的决策是由几位出资额较大的成员组成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拍板定夺,其他中小户成员没有参与机会。在合作社成立之初,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其决策比较容易得到多数成员的认可,但随着合作社后期的规模扩大。内部事务的不断增多,就必须重视民主原则的贯彻。

2.2.5兵团农业合作社的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兵团专业合作社前身大多是专业协会或就是光秃秃的团场农工自发集合体,其成员大多自身学历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的方法主要源自以前的经验,对现代化农业科学、经济社会市场行情或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其中之一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而且先天的在团连工作,对团连的依赖程度较大。生产经营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自我发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而合作社的管理成员大多是团场农业能人、经验丰富、擅长团场式管理,同时他们也反映,关于合作社的知识比较欠缺,对于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等不甚清楚,缺乏现代化的营销知识,迫切需要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

3.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辅助调查问卷调查,其主要针对于石河子兵团团场农工,用于了解农业合作社在兵团的发展情况、内在潜力及存在问题。此次问卷调查152团,采用随机抽样的抓阄法,确定样本采集点为152团三连和五连。152团三连和五连主要以团场正式职工和非农外来迁入人口为主,在不涉及其主要利益的基础上调查人员对其调查了解。

在本问卷调查的调查范围内,对被调查对象对农业合作社的了解程度,有53.3%选择没有听说过,43.3%选择听说过但不了解,3.3%选择有点了解,0%选择比较了解,0%选择很了解。

总体上通过此次对农八师2个团场的关于农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获得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对其中的问题和矛盾根据兵团农八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分析,针对性得出相应结论,但限于课题的深度和现阶段的时间以及经费等现实条件限制,故此次调查尚仅是前期性的初步调查,后期将进一步扩大调查对象总体的样本容量,修正统计分析。

4.政策建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稳定发展新疆的重要组成,它们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今天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兵团与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尤其是一些从事第一产业的团场职收入差距更为明显。为了更好的贯彻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在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关于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对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业进步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法可依。本文所指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之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在政府和市场的双向引导下,眉山市东坡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积极发展,但就从总体上来讲,合作社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对眉山市东坡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实地调查,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眉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找出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并对其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其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新农村的建设。(表1)

一、发展现状

目前,眉山市东坡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75家,注册资金2,777.935万元,成员总数487人。涉及领域,多为蔬菜类专业合作社。全区总计有蔬菜类合作社27个,水果类合作社16个,畜禽类合作社16个,水产类合作社11个,其他类5个。合作范围,大多数专业合作社采取同一个农经联社或者是村进行合作,部分是跨农经联社、跨村进行合作,极少数能够跨乡、跨镇进行合作。牵头主体,主要有专业能手、农民和基层干部三种类牵头主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与市区及乡镇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与合作社负责人的深度访谈,与部分社员的一对一访谈,结合相关问卷调查,发现如下制约因素。

(一)农民认识不到位,带动效应不明显。由于受我国小农经济意识和小生产思想文化的影响,农户对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心怀疑虑,对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知之甚少,因此合作意愿不充分。多数农民的思想还停留在依赖国家政府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参与意识淡薄,难以发挥合作社的应有功能,实现合作社的充分发展。尽管近两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一定的发展,数量在2008年迅速增多,成立合作社资金规模在2009年逐渐扩大,但总体规模相比其他地区还较小。再者,合作社本身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途径,需要优秀的专业人才,其组织机构不是十分严密,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技术质量和数量不能够完全满足农户生产的需要,同时各合作社的辐射能力和覆盖范围比较少,因此连片带动效应还不是十分明显。

(二)融资困难,经济实力弱。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瓶颈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依法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但它既不同于公司等企业法人,不具有企业法人的特征,也不同于从事非营利性经营活动的社会团体法人,而是属于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新型松散型市场经济组织。特别是借款主体的不确定性更是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殊法人地位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认可,国家专门针对合作社信贷方面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未出台,信贷服务更是无法发挥作用。

目前,东坡区一部分合作社正是属于松散型经营模式,除了收取数额很少的会费和接受单位捐助外,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经济实力弱。加之缺乏配套的金融支持,合作社要开展更广泛的各种经营和服务活动较困难。在75家专业合作社中,注册资金1~10万元的有28家,注册资金1万元以下的有11家,占去合作社总数量52%的合作社资金少、力量弱,很难承担市场风险;在面对竞争者或收购商时,也难以有足够的力量保护农户利益不受损害。

(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实际上是一种责权不分的治理结构。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户生产规模小,并且普遍存在着农民兼业现象。在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出现的“农村精英”,凭借其拥有的资金、销售渠道、经营能力、社会关系等成为合作社的重要力量,因而,合作社的实际经营者大多为合作社的大股东或其代表。实施管理,作出决策,合作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有效控制,理事会、监事会与社员代表大会三权制衡的治理机构形同虚设。多数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者是农民,其文化程度、经营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合作社成立以后,面对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很难促使经营管理者进行角色转换,将关注点从私人利益转到合作社所有社员利益。

(四)内部监管制度缺乏。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目前,东坡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有内部控制,但没有人认真地去考核检查执行的效果,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它的作用。为数不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职能也已严重弱化。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很重视监督机制的建立,但是由于受实际情况的限制,如监事与理事会成员有某些私人关系等,使得监事在工作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存在疑问。

(五)成员结构层次单一。合作社中,除少数几户为专业能手带头,其余合作社成员均为普通种植户或养殖户,缺乏有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专业人才、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相当缺乏。此外,合作社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因为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甚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三、发展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造成眉山市东坡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的缺乏、农民意识的薄弱、内部管理的不善、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等。对此笔者建议: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应以银行信贷为主,财政扶持为辅,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建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并视区财政增收情况逐年递增。各乡镇、街道财政每年也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东坡区在工商、税务登记等方面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

与此同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力强、资信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授予一定的信贷额度,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原则上执行贷款基准利率。农村信用社应采取多种信贷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可直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也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户、农业大户、个体工商户、龙头企业等不同对象发放贷款,其利率在农村信用社现执行利率基础上实行优惠。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市农业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可按照合作社入股资金放大给予贷款担保。

(二)扩大合作社规模,增强规模效益。引导和采取措施对一定范围内一个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加以控制。如果数量过多,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如果一枝独秀,可能造成垄断,损害农民利益。目前,政府为了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没有对其注册资金下限进行限制,如果立法对合作社注册资金的下限进行适当限定,应该会有利于成立更具实力和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引进人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应引进管理人才,可以借鉴公司制企业的治理机制,招聘专职管理人才。同时,完善落实各项制度章程。第一,制定完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照章程办事,让合作社成员能实时了解资金流向,以免出现道德风险和信任危机;第二,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规定的合作社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合作社一项基本章程向社员公布。在调查中,90%的社员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难以明确其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不利于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四)加大宣传,解放思想。第一,抓典型,树模范。挑选效益好、一般社员从中得到实惠的合作社大力宣传表彰,并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加强其示范引导作用;第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队,向农户宣传相关知识;第三,合理利用各种媒体,提高社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可,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

(五)加强项目支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农产品市场营销、扶贫开发、科技入户、一村一品、测土配方、农业循环经济等农业项目的申报实施主体,优先安排有关项目。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争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技术转让、技术改造、农业标准化示范等重大项目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等对待。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段瑞娟.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思考[J].科技信息,2007.29.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主要问题;对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关系到能否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能否促进农村的发展,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使广大的农民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然而,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十分弱小,还有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一、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加快,从2008年底的3,800多户,发展到2009年底的9,247户,加入的农户成员达到61万户,带动非成员农户118万户。2009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销售农产品总值124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用生产资料40亿元。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人均收入比未入社的农民人均收入高出20%以上。有1,1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注册商标,5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通过了质量认证。

二、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综合实力不强。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虽有9,247个,但大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综合实力不强,如资本金在10万元以下的占61%左右,超过100万元的仅占6.5%。加入的农户成员为61万户,仅占全省农户总数的9.2%,这不仅与日本95%以上农户都加入农协组织相距较远,与国内江苏、山东等省相比,也有明显差距。

2、区域发展不平衡。从辽宁全省来看,大连、沈阳两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好,走在全省的前列,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而就大连和沈阳两地内部各区来说,发展也不平衡。

3、行业发展相对单一。合作社从事的行业大多数还只停留在蔬菜、瓜果种植、种苗培育、肉牛羊、生猪饲养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比例占75%以上。而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

4、运行机制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在机构制度建设上,有的达不到农民成员占80%的要求,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存在着一股独大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上还不规范,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在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上,难以做到规范。

5、资金匮乏。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日趋增强,但与之相比,农村金融供给却严重滞后,资金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惠民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现象非常严重,资金拨付、分配、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一直存在,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6、人才匮乏。目前,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

7、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一些管理部门或领导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摆上应有的位置。目前,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文件上重要,落实上跑调的状态。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和职能运作更是知之甚少;了解合作化运动的农民生怕穿新鞋走过去“归大堆”和“大帮哄”的老路,分不清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过去那种大而全的统一经营模式的根本区别。

8、很多优惠扶持政策难以落实,扶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都出台了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但实际执行、落实较少。有的基层干部反映,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是不管用的,只有这些政策的直接主管部门下文件,基层的相关部门才会贯彻落实。

9、指导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合力。目前,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财政、民政、水利、供销社等各个部门都管,各个部门又都不管,没有形成有效的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合力。

三、加快辽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战略意义”。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曾先后采取了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和鼓励规模经营等诸多办法,但成效有限。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在于增强农村内生型发展动力。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强农村内生型发展动力的最佳突破口。对此,建议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这项事业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尽快出台“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发展战略”;应尽快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到“省级优先发展战略”的层面,统一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重要思想保障。

2、创新政府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制改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体制环境。

建议加快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制的改革,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内容。要像抓“米袋子”、“菜篮子”等工程一样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工程。

建议在省联席会议制度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形成整合涉农资源、分工负责、优势互补、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完善的为农服务体系,从而切实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

3、政府应加快对农民开放有收益涉农领域的步伐。建议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借鉴德国、日本和我国郝堂、古树于、周家庄等地的成功试验,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以“金融合作”为突破口,构建农村“内置金融”(农民主导的金融,利息归村社成员),进而带动其他合作,如农资合作、农机合作、土地流转合作等等,形成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力量,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农村的大发展。迫切建议加强银监会和农经部门在农村资金领域的合作。

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建议建立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发展农产品直销方式、建立高效的全国农产品信息网、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

4、加大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惠政策的执行和监管,从而保障这些优惠政策真正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所用,进而充分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5、探索建立并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农业是个风险高(市场风险高、病疫风险高、气候风险高、投入风险高)、利润低的弱质产业,迫切需要农业保险,这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建议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6、大力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人才。鉴于辽宁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学院或设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的高校,建议以沈阳农业大学为基地,设立合作社学院。整合省农委、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等部门的资源,发挥沈阳农业大学管理学和农学学科等方面的优势,把沈阳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建成集政府各相关部门和沈阳农业大学各方优势和力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培训和交流的基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社教学、合作社培训、合作社科研与合作社国际合作交流。尽快培养出一批实用型高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推动我国农民合作事业的发展。

7、建立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建立和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其中,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至关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韩俊.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4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06.2文献标识码:a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利因素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针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问题,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确保专业合作社相关的问题有法可依,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农民应该坚持的原则,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规定,这样能有效的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减小了其发展的阻力,对双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有关的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要求,为凝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服务。目前国家开始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操作,在不断的总结经验中持续发展。

2.农机手和农民对发展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越来越高

随着农机合作社的试点,农机手入社后得到了很大的实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入社积极性,农机社规模得到了相应的扩大,在农民心里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其次,合作社为农机提供的维修、检查等的技术支持,使农民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可以放心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对其也越来越认可,在提高社员技能的同时,减少了开支。

3.农机部门的思想越来越统一

要想农机化的过程顺利的实施,对在使用过程中农民遇到的问题都要进行解决,目前政府对农民购机提供了很多的政府补贴,确保农民要用的起,用得好。农机部门的思想逐渐统一,这为我国农机合作社的持续开展提供了便利。相关部门要意识到对农机部门的管理对促进农机社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列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年考核措施,对工作任务要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要承担,在行政推动,政策拉动之下促进合作社的文明健康发展。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基层农机组织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机社的认识还很不全面,思想意识的不全面导致对农机组织概念不清,意识模糊;农机舍的发展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拥有的基础设施等还不全面,服务的领域较窄,大多数经营的规模比较小,这就导致使用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农机社的服务还不是很规范到位;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分撒旦经营导致大规模的作业还不是很多,农机社的设备等大多都用不上,其持续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短期内难以扩大规模,这就导致农机社目前经济利益较小,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发展的新生力量不够;第四,农机社目前的技术管理等还不是很到位,该如何继续农机社健康发展的问题暂时还得不到解决,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第五,农机社目前的作业项目较少,常规的机械操作导致农机的利用率较低,收费较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第六,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数档次不高,虽然有少数的规模发展较好,但大多数的发展受到了当地农民文化水平的制约,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机社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农机专业合作社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新发展

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阶段性特点,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机手的意愿,引导和推动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中介组织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共同发展。各种服务组织和谐共存,有序竞争,共同提高。农机户和其他农机服务组织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不能因为重视合作社发展而忽视其他组织的发展,也不能因为合作社的发展而全部代替其他服务组织的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必将在未来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新杭镇几个合作社的实践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要坚持推进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要在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方面下功夫。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土地托管、土地租赁,实现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只有坚持这一发展方向,才能引领农村农民的发展潮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才有生命力。

为了坚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对新出现的农机合作社,我们要进行从严建社,在建社的过程中要对其资质等进行严格的审查,符合条件了才能给予批准,从建社之初对合作社的经营模式等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其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相适应,在合作社进行的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制度进行管理,确保实行民主决策等,保证农机手们的素质和思想自由,民主管理和监督,对入社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这样对农机手的生命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在农机社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变思路,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及时的进行转型,促进农业的集约化转变,坚持规模作业,对所负责的天地等作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这样能有效的降低作业成本,购进使用先进环保农业机械的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节本增效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提高农民使用农机的积极性。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农机化水平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农机资源并对其进行优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造成资源等的浪费,同时有效的图稿了农机等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农机资源的利用率,这样可以有效的促使农村多余劳动力的转移,在经济的市场竞争中逐渐显出自己的优势,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不仅满足当前基本的农业操作,对排灌等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当前土地政策等不改变的情况下,农机社能为个人家庭提供全方位一系列的机械服务,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土地集中,实现集约化经营,增加了土地的效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促使多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从多个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我国二三产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进程。

综上所述,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这样才能在长久的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敏.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孙福.黑龙江省农机专业合作社政策评价与调整[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5

关键词:合作社发展;现状探讨;建议与意见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限制性弊端

1.1在众多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社生产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尤其是发展模式中的运行成本存在的弊端尤为明显。由于具体化的发展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会使原来的发展规划与实际执行的现实管理实行相去甚远,这会导致整体发展进度的延误,耽误运营周期,影响整体的成本预算。发展管理成本应该与整套的合作社管理方案相辅相成,但是资金流动的限制使得具体管理方案落不到实处,或者由于整体管理的方案的不合导致资金回收的浮动,导致整体资金对流无法顺利进行。总体来看,决策者必须根据整体发展效果制定积极有效合理的合作社发展规划体制。

1.2管理方案的不合理和中途不断地改变也是导致发展模式不断改变的重要因素。整体的发展规律由于与整体的管理方案是相互配套实行的,一方面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另一方面的进度实施。但是在现实中配套管理方案的规往往成为了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从而使整体性的发展运营缺乏了整体管理方案的导航,导致整体成本的增高和进度的落后,不能如期完成。所以选择一个完美合理的运营方案是解决整体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体系统的良好运行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1.3随着发展进度地不断加快,建立专业性合作社中的随机管理方式,提高管理中的创新能力也是限制整体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如何解决好这一战略性问题,对于加快发展进度显得尤为重要。运营管理方案的随机性改变属于整体规划管理的一部分,合作社分配管理方案实施能力必然依赖于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目前,众多的合作社单位进行管理制度的随机性改变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的实际进度与整体计划的具体实行效果是衡量单位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管理随机能力在世界同期管理排名中仍居于中下游地位,显然,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的农业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管理的随机性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

2如何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平稳健康发展

2.1有效性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理念文化。它是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管理理念。同时,高效性合作管理业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的体现,是现代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型管理运营模式,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更加深入高效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时间和社会资源和降低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推动合作社发展模式的深化改革。

2.2高效化管理模式的内容是一个全面化改革和实验的管理运营模式。全面化的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产业分配的所有项目管理活动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有效化的管理操作方法:是项目活动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的管理运营模式。每一个环节是这种随机性管理方式的一部分,从而让整体单位运营基础更加正规化、创新化和高效化。可有一定影响性、标准性。实际制度管理是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整体的运营发展要有一定的流程、细致化的分工合作。就可以大大减少整体运作的失误,提高整体管理的运作效率。管理创新化的分析是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整体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将整体运营中的问题多角义多个层次去跟踪,保证整体的合理化进行,在进行整体步骤衔接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具体步骤的创新化经营模式,以最小的运营成本达到每个步骤的最优化目标。这是管理高效化的重要战略步骤。只有管理工作的高效化才能推动合作社平稳健康发展。

2.3在农民专业性的合作生产上要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注重管理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会运用创新化的思维、高效的管理手段,解决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管理开展矛盾的问题。做到管理工作行为、个人工作开展,合理有据,无新思维其行不可为,管理任务职责必须开展。确保经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充分运用管理行为开展生产工作,推动合作社健康茁壮成长。

2.4在合作社生产中要结合工作实际,把严格管理贯穿在平常的工作开展安排之中。围绕一定的管理组织收入原则,以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来办理,坚决限制和严格管理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健康持续发展。

2.5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身实际能力水平,坚决做好一切管理工作,保证合作社每天工作的健康有序完成。作为担负管理任务的公民,更应成为管理制度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实捍卫者,作为管理制度信仰和追求,必须落实具体的管理责任,坚决制度办事的原则。

2.6是在管理工作顺应新形势的前提下,要严格的部署日常行政管理,普及和规划好每个步骤的发展目标。落实好管理建设的所要求的重要责任。对己,严格要求;对人,严格管理。严肃纠正“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想法,以法律、制度为准绳,以群教活动焕发出的新作风为起点,保持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

3结语

一个农民合作社的整体发展方式是制度管理发展,人员管理完善,生产管理优化等诸多方面,若是想充分提高整体运行发展效率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目标规划,根据具体的运营方案来制定相互配套的管理运营方案,根据具体的实施步骤把一定管理制度和思维运用到里面去,从而达到整体工作的高效快速运转,提高合作社在单位时间内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陈贤英.论我国农村合作社法律制度的建立[D].福州大学,2006.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风险防范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自愿、自治和民治管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其内部制度与公司型企业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农险公司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被保险人承保的农业保险,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既不同于单个农户,也不同于农业企业。

1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

1.1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2007年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底,从数量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13.8万个。其中,被农业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有10.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成员达5593万个(户),平均每个合作社实有50个成员,其中普通农户成员占87.9%,专业大户及家庭农场成员占3.2%;通过合作社带动非入社成员6542万户,平均每个合作社带动58户。

从种类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畜牧业、服务业、林业、渔业合作社数依次为60万个、28.5万个、9.3万个、6.6万个和4万个。

从产值上看:各类合作社经营收入5135.6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45.1万元,当年可分配盈余907亿元,平均每个合作社8万元。合作社可分配盈余中通过股金分配213.7亿元,通过按交易量返还515.7亿元。

黑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也取得显著效果。主体数量达到近7万户,总数达到6.9万户。截至目前,全省已登记农民合作社联社总数达到94户。在种类上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专业为主。粮食合作社、生猪合作社、奶业合作社为其主要组成部分。

1.2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从200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黑龙江省农民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为具备一定规模,且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或提供相同的服务,取得营业执照1年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进行联合与合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营造宽松政策环境。

从财政扶持情况上来看,2014年,全国各级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54.7亿元,共扶持合作社3.5万个,平均每个合作社获得扶持资金15.5万元。合作社当年贷款余额106亿元。

2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参保情况

自2005年以来的10年间,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共承保了1300多家(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九成以上以松散型进行参保,其参保情况与普通农户参保并无不同,仅为公司在组织投保和宣传等方面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成本。仅有少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被保险人进行参保。这种合作社实行统种统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模式,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的新形势,公司对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制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投保种植业保险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是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2.1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指从事种植业生产,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等完整合法手续,每名成员通过现金、技术、土地、资产等作价入股,均拥有股权,共同拥有合作社的资产,平等享受合作社的收益;合作社全体成员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公司对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投保要求:一是合作社直接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要提供合作社营业执照复印件、成员名册、合作社土地面积明细和土地来源相关证明材料。以上资料以纸质形式归档留存。二是投保时,投保明细表要加盖合作社公章,分作物填写地号、面积明细,并录入系统;理赔时,赔款由保险公司直接拨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帐户,但不得赔付给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或其他人员的个人帐户。

2.2非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是指拥有合作社营业执照等合法手续,但合作社仅提供组织购买生产资料、田间管理或销售等服务,合作社成员种植生产过程具有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特点。公司明确规定,非紧密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投保要求与散户投保一致。

2.3股份制家庭农场

是指投保时没有办理合作社营业执照等手续,由农户自愿组合,通过现金、技术、土地、资产等作价入股,每个成员均持有股份,共同享有家庭农场的资产,按股份平等享受家庭农场的收益。公司对股份制家庭农场投保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投保时,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股份制家庭农场××等××户”,填写“股份制家庭农场成员信息表”和投保明细表,并录入系统;二是理赔时,公司将赔款按面积比例直接支付给股份制家庭农场的每个成员。

2.4种粮大户

根据黑龙江省政府2012年印发的《黑龙江省种粮大户财政补贴实施方案》精神,从2013年起,黑龙江省各县(市)和垦区部分农场申请享受种粮大户补贴资格的农户逐渐增加。

种粮大户投保理赔方法。对于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可以作为被保险人在公司投保,并且在受灾后按照保险合同获得赔款;公司各县支机构负责人必须亲自审核种粮大户的真实性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要求种粮大户直接到县支机构投保,单独出单、单独定损、理赔,相关农险档案单独留存;对于由众多农户组合而成的种地联合体,不能称之为种粮大户,不能以种粮大户名义参保。

3农业保险承保合规风险及防范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组织结构存在局限性,其形式具有法人组织和民间组织双重性质,法律主体和治理结构不规范。在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较为松散,参社农户的知情权和决策权不能够充分的保证,村干部充当组织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其权利的形式很难得到有效的内部监管。在外部监管方面,由于组织的信息不够透明,造成政府的督导能力减弱。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投保主体,增加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合作社社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公司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时存在较大的合规风险和道德风险。

4意见和建议

鉴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本身所带来的风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性补贴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建议如下:(1)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源头关口,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出生就是个“健康的孩子”。按照《农业保险条例》中规定的政府引导的原则,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业保险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弥补保险公司在监管等方面的缺失。(2)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共享机制,方便保险公司查询、利用。农业保险业务分布的农村地区广、农业生产规模小而散。因此,让农险公司更好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提供保险保障提高承保理赔效率及降低道德风险等都将发挥作用。(3)针对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家、省、县给予更多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中央财政保费补贴所涵盖的农产品品种主要集中在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能繁母猪、奶牛,垦区还包括马铃薯、甜菜等作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没有纳入财政补贴范畴。因此,亟需加大国家财政补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丰富和完善保险产品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民的权利,更有力农业保险的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7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4-0212-01

一、引言

马鞍山市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介于江苏省南京市与本省芜湖市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同江苏省江宁、高淳、溧水3县接壤,与江苏省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份。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长江黄金水道、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和马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4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两座机场,县城8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6座长江大桥,宁宜城际铁路正在修筑中,芜申运河也正在开挖。水、陆、空交通运输十分快捷。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水面47万亩,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也是全国粮棉生产大县。近年来,当涂县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紧紧围绕“全省争第一,中部争十强,全国争百强”的奋斗目标,上下一心,凝神聚力,锐意开拓,顽强拼搏。

二、现状

在省、市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当涂县始终坚持把培育、扶持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涂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的现状来说,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少部分合作社能正常发挥效能外,近60%的合作社几乎是徒有虚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成立合作社,国家有补贴,就可以享受一部分国家资金,可以不劳而获;一是成立了合作社,国家就应该扶持,忽略了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这一根本。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几年来还停留于松散型组织的状况,以致不能充分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

三、改进建议

为改变上述不良状况,促使农机专业合作社走上良性运转轨道,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从而推进农机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视和扶持。只有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有了足够的重视,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体现合作社的优势,才能充分调动合作社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维护好合作社的形象,加强内部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扶持可以实现点、面结合的方式,对于粗放型的合作社,给予少量的资金补助,引导和促进他们规范化运作;对于合作社经营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可以重点奖励,扶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2.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题调研,推动有关政策的落实。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不是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能办成的,它离不开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的支持,这就需要各部门形成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联动机制与协同效应。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进程中,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引导合作社发展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不断加强其自身造血机能,促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3.种模式:一是农机大户带动型。二是种粮大户创办型。三是企业团体资本投资创办型。四是村集体领办型。

4.加强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的结合。农作物的培育和生产管理,离不开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为促进农业增产,必须加强农机、农技的有机结合,使他们自觉协同为农业生产服务。如种子的培育,农作物的田间、水肥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仅仅靠农机一家,是很难顺利完成的。这就需要农机、农技部门摒弃行业偏见,加强沟通协调,同心协力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5.切实做好农机使用培训。应该继续运用以往发挥过效益的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机使用的培训,如农机化学校(农业机械训练班)和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一如既往的开展好农机使用技能培训;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努力培训阳光工程学员,扎扎实实的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当涂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建设,培养更多的诸如农机操作员、农机修理工及其他专业性或复合型人才。

四、发展前景

农机装备能力的提高和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需求,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1.农机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越来越多,造成了农村劳动力极度缺乏,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劳动力来替代原有的人力,农机化生产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2.随着农机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机化生产的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会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产前、产中,一直往产后延伸,几乎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应用农机化生产手段和技术,这就能使更多的劳动力日益从农田里解放出来,劳动力的不断转移,改变了农民原有的生产理念,农民不再死做田,做死田。而新的农作方式,又促进了新型农民的产生,这就又为农机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奠定良好基础,能较好促进农机产业化生产的发展。

3.农机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将更加刺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从新型农业生产中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这促使一部分农民自觉加入农机产业化经营的行列。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8

【关键词】河北省农业合作社;现状;对策

1.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

河北省蔬菜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不但为邻近的京津地区提供新鲜蔬菜,甚至出口到邻近的韩国、日本等国。蔬菜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农民更加团结起来闯市场,进而带动了我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1.1 河北省早期的蔬菜专业协会

河北省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一直被称为是为北京、天津供应蔬菜的“菜篮子”。并且在蔬菜出口方面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河北省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得也比较早。几个蔬菜大县永年、藁城、玉田、乐亭、定州等早在2000年年初时就有了蔬菜专业协会。其中永年县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永丰无公害蔬菜专业协会,在2007年发展为永健蔬菜专业合作社;饶阳县的系沿湾村在2002年就成立了蔬菜协会,在村里技术能人的带动下发展蔬菜种植,带领村民致富。这些早期的蔬菜专业协会性质的合作社主要是在技术能人的带动下创建的,对当地农民致富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立法的推动作用

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河北省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制度逐步健全,运作逐步规范。据蔬菜生产部门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省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蔬菜专业合作社有729家,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4956家的15%。全省蔬菜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约22万户,占全省蔬菜产业联系农户数128.88万户的17%。截止2010年初,河北省登记注册有954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28.6万农户入社,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衔接,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说明随着合作社法的出台,蔬菜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1.3 蔬菜示范县项目的的带动作用

河北省从2010起,加强对河北省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选择了15个蔬菜示范县,促进河北省共新建成124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并首批加入了河北省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这些合作社都是标准化性强、比较规范的合作社,部分示范县在示范村以外的蔬菜基地也新建了合作社。示范村的合作社都有固定的办公地址,添置了电脑、药残检测速测仪、投影仪等硬件设施,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如组织技术培训,进行农资购销以及补贴农资的发放等。部分合作社功能健全,运作规范、运转良好、成效明显,在示范村标准园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和统一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一批优秀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水平有所提高。

1.4 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比重

河北省专业合作社这几年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根据《关于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通知》的要求,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经各区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综合指导部门申报,省直有关部门专家评审,选定了2010年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在502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共有159家,占到了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32%,比重比较高。其中各市省级蔬菜专业合作社所占的比例如下图所示:

2.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比较快,但仍就处于覆盖率比较低,质量水平比较低的阶段,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业务范围的拓宽、自然灾害的应对、专业人才的引进、资金短缺仍是困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问题。

2.1 业务范围面窄的问题

现有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业务范围还比较窄,大部分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仍处于只提供如种子、化肥、农药、育苗等初级生产资料,负责发放生产物资的阶段。农户仍是单个单的应对市场,只是从亲戚朋友的介绍、菜贩子的收购,来“等”销路。很少从合作社处解决销路问题。如在廊坊市安次区落垈乡邢官营村的园农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时,农户普遍反映急需市场销路的解决,现有销售渠道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所以蔬菜专业合作社需要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由简单的物资提供者向市场提供者转变。

2.2 风险问题

河北省是蔬菜种植大省,不论是24个蔬菜示范县、13个环首都经济圈县,还是后来15个示范县的选择都是基于广大的市场需求。为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提供优质的蔬菜,并面向国际走出口的路线。而市场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蔬菜生产也面临着市场风险的问题。另外,现有的蔬菜生产模式广泛存在的是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建设模式,然而蔬菜专业合作社只是农民的自身结合,对市场的适应性还不够强,没有市场意识和风险观念。这就使蔬菜专业合作社比一般企业要承担更多的风险问题。

2.3 人才短缺问题

蔬菜专业合作社只是农户自身的联合,由于农民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难以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另外,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是靠种菜能手带动建立起来的组织,技术能手只是技术方面擅长,在管理合作社,应对市场环境等方面也会遇到难题。所以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那样才能使蔬菜专业合作社更好的发展。

2.4 融资问题

融资难是蔬菜专业合作社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问题。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农户资金有限,蔬菜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社费少,自身融资难;蔬菜专业合作社缺少担保物资,从金融机构贷款难;另外虽然国家有很多惠农支农的政策,但对合作社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的作用,并未从实质上改善合作社的融资现状。所以融资现状是合作社的一大难题。

3.发展思路和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河北省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的四个主要问题,在下面从市场途径的扩展,合作社的风险机制,引进优秀人才,拓宽融资渠道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3.1 市场途径的扩展

合作社作为一个服务农民的组织,不但要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还要积极为农户寻求市场销售的途径,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避免农民优质蔬菜卖不出去的难题。市场途径的拓宽有很多种方式,合作社可以寻求龙头企业的合作、超市(下转第99页)(上接第97页)的对接、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蔬菜供应,参加蔬菜产品展览会,打出自己蔬菜的品牌等等。在信息化时代,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建立自己合作社的网站,自己的产品信息。合作社要积极从多方面着手,应对市场途径的难题。

3.2 合作社的风险机制

蔬菜专业合作社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必须建立应对风险的机制。一方面,蔬菜这种产品要想一年四季生产,必须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必须合适,这就为冬季的生产带来了挑战,需要温室等设施蔬菜棚的保障,保障蔬菜产品的均匀上市,不会出现冬季无菜供应,市场留不住的现象。而这些设施的建设对合作社来说是一项重大投资。另外恶劣气候的出现也对农户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合作社要为合作社自身建立风险机制,为农户大棚等建立保险机制。在农户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使合作社度过难关。在15个蔬菜示范县调研活动中,大部分合作社都还没有这种风险机制,所以要抓紧建立合作社的风险保障机制。

3.3 拓宽融资途径

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是政府、企业、农村金融机构、合作社四方的力量才能解决的问题。由于合作社自身力量的薄弱,只有在政府的协调下才能真正发展壮大。首先,由政府对合作社的贷款提供担保,在合作社不能按时偿还时,由国家来负担,使农村金融机构与合作社的利益同时顾虑到。这样就避免了,合作社由于缺少担保资产而无法融资的问题。其次,我们可以以合作社法为依据,引进企业投资,使企业投资变得有法可依。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融资能力,使蔬菜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增强;另一方面,可以使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入企业管理的理念,注入新鲜血液。总之,只有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蔬菜专业合作社才能得到企业和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靠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定寰.“农超对接”怎么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2]赵慧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运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7.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9

关键词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建议;湖南桂阳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7-0321-02

近年来,湖南省桂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烟草局“稳定规模、优化布局、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指导思想,加快郴州市丘陵山区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研发,烟叶浓香型特征进一步彰显,质量稳步提升。桂阳县烤烟产业的发展与烟农专业合作社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同时,烟草部门在烟叶产区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烤烟生产和现代烟草农业进程发展,也促成了烤烟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

1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桂阳县辖29个乡镇(办事处),491行政村,耕地面积逾4万hm2,人口90万人,常年种烟面积1.47万hm2,产烟量达到3万t左右。桂阳县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初级启蒙阶段,2008―2010年只有4家;二是迅速发展阶段,2011―2012年发展到53家;三是2014年规范提升阶段,桂阳县烟农合作社建设在上级公司的悉心指导下,按照1个基地单对应组建1~2家合作社的要求,由53家优化整合成18家,从而使合作社得到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全县18家合作社,入社成员16860名,占烟农成员的97.5%,在烟农合作社内开展的专业化育苗、分级、物资配送、机耕、植保、烘烤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100%、100%、95.6%、85.5%、79.3%,除此之外还开展了烟农辅导员聘用、散叶收购复检环节烟叶预检和质检、土地整理、烤房建设、种植烤烟、烟用套餐农资、物资采购、“两场”设施、农机等综合利用。

1.1建立联系和指导机制

一是建立联系机制,明确联系责任。在合作社悬挂责任牌,实行领导挂点联系责任制,明确挂点负责人及联系人,实时协调解决好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烟农合作社信息采集工作,加强对烟农合作社经营业绩的跟踪与监测。二是建立指导机制,引导规范运行。县烟办、烟协、烟草局、农经局联合成立指导小组,加强对烟农合作社的日常指导,帮助烟农合作社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的内部管理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1.2改善烟农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

为加快“两场”设施建设步伐,公司投入补贴在7个烟农合作社区内建设育苗工场41处,烘烤工场“两场”20处,大型密集烤房1120栋,基本能满足辖区烟农烤烟育苗及烘烤的要求,改善烟农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

1.3提高烟农合作社民主管理意识

指导合作社按照章程有关规定每年召开成员代表大会2次以上。通过召开成员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选举,改选和调整领导班子,选配好烟农合作社的带头人,提高了烟农合作社工作执行力。并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对现行合作社经营业务范围进行了重新注册的登记,规范了运作,合作社民主管理意识大大增强[1-2]。

1.4加强烟农合作社资金监管工作

一是坚持资金监管联动机制,确保监管不走过场。二是坚持账务“专人专管”,确保监管到位。三是坚持资金审批程序,确保监管有效。四是坚持“晒财务”制度,确保监管公开透明。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合作社劳务费收支情况、烟用设备投入、基础设施维护及其它各项费用开支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烟草部门和社员监督[3-4]。

1.5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紧紧抓住十以来国家“一改二优三节约”的土地政策、烟草行业政策扶持等有利因素,努力做好协调土地流转的服务性工作。按照“农民自愿、合作社主力、统一规划、承包土地,本地优先、引进大户”的原则,组织和引导群众把适宜种烟土地转移到种烟能手、种烟大户的手中。2014年全县烟农合作社积极引导社内成员进行土地流转1304hm2,发展社内种烟专业大户166户,对稳定桂阳县烤烟种植面积起到了积极作用。

1.6引导烟农合作社拓展服务能力

着力拓展技术推广,如仁义鸿运合作社积极实施统防统治,利用已有植保工具、大型加农炮,服务范围函盖15个所行政村,实施效果好,为社内成员节省用工37.5个/hm2,节省开支352.5元/hm2,增强了合作社的创收能力,提升了烟农满意度和科技含量;提供技术指导,引进综合利用项目,发放“两场”设施综合利用技术书籍,邀请组织专家现场指导,与农业局等单位合作长期开展综合利用项目对接;指导合作社制订发展规划,指导其开展多种经营创收、增加社内成员收入。

1.7完善服务机制,规范服务流程

一是抓好骨干管理团队建设,突出关键环节业务培训。二是实行“四个统一”,即合作社统一经营、利润归社,统一作业标准、业务流程,统一物资调配、收费管理,统一分配机制,实行工效挂钩。三是健全服务与补贴机制。在健全服务机制上,围绕六大服务目标,实行七步服务流程、实施八定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科学民主定价,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1.8试点运行复检环节业务外包工作

为搞好散叶收购,扶持和发展行业烟农合作社,带动和提升整个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水平,县局将散叶收购复检环节业务外包给合作社,交烟流程得到优化,速度得以提升,复检质量有效提高,收购秩序更为稳定,外包工作受到烟农的一致好评。

2建议

2.1加大帮扶力度

进一步联合金融部门积极探索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提高贷款利率优惠幅度,发展农村信用社与烟农合作社之间的信用合作。进一步联系政府按规定减免或抵扣合作社有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房产税和车船税等。积极提供用地、用电、运输和质量认证等政策优惠。

2.2加强考核,提高合作社运行效率

严格按照合作社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对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的指导、监管和考核,在专业化服务环节上,指导合作社按照“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的建设要求,完善合作社专业化服务体系,引导合作社开展专业化服务,发挥合作社对烟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5-6]。

2.3探索合作社本行业以外的服务

帮助引进适合本土作业的烟草专用机械,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协助合作社利用好行业资产,搞活专业化服务,尽快把其他产业带动起来,因地制宜帮助烟农进行土地流转及产业化探索[7-9]。

2.4推进社会保障工作,稳定职业烟农队伍

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成员社会保障工作,重点解决农民看病难、养老难、子女就学难、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救助等社会保障难题。为烟农成员解决后顾之忧,并制定严格的监督考核程序,进一步稳定烟农队伍、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3参考文献

[1]肖春生,肖汉乾.湖南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烟草学报,2013(1):59-65.

[2]张隆伟,伍仁军,成本喜,等.四川省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2013(1):86-89.

[3]林祖斌.烟农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型烟农组织发展的思路[J].海峡科学,2009(12):83-84.

[4]王丰,唐新苗.从国外经验看我国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的职能定位[J].中国烟草学报,2009(4):78-81.

[5]苑鹏.改革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2008(31):22-24.

[6]向东梅.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8-73.

[7]何轶,陈风雷,戴成宗.烟农专业合作社的获利空间与主体参与意愿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中国烟草学报,2012(2):82-87.

农业合作社现状篇10

摘要由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也进入了一个相对更高的发展层级。当前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就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特点是分布广泛、发展不均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将着重对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找出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改进

一、前言

资金问题作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大因素,是目前合作社发展最主要的瓶颈。目前我国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规划,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农业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竞争力不强,这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由于三农问题事关国家发展,所以必须将融资问题上升到全局高度来对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是一项居具有全局性的工作,工作环境较为负责。必须找到合适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解决。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

根据现有资料和调查分析,我们可发现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就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合作社经济规模还是比较客观的,经济实力也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来源,且流动资金不足。这就导致了参加合作社的社员无法得到稳定的资金收入,也缺乏相应的经济支持。并且由于目前政府对合作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不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盈利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2、直接融资的能力较弱。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衷本是为了维护参加社团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根据相关的政策条文,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比重必须超过80%,这就导致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大多数处于低收入水平,切成员构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政策和规章制度的不甚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的融资途径较为单一,融资水平较为低下,缺乏直接融资的方法和途径整个社团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运行状态。

3、运营效率较为低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针对农村市场的主要金融机构,推出了一些诸如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等形式的金融产品,虽然这些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社员发展的资金问题,但是由于合作社本身缺乏明确的发展思路,工作人员素质又不如商业和国有银行职员,切合作社资金流动性较差,导致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效率整体上来看属于在低层次运营的态势。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工作改进的途径。

1、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增强直接融资能力。

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能力的最直接方法还是在于合作社自身,也就是加强合作社自身的融资能力。首先,要大量的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数量,这样能够较为有效地增强合作社的经营基础,分散经营风险,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资金。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更好的引入先进设备,提高合作社服务水平。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大力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引入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人才,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再次,需要不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规范性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从自身做起,树立起合作社良好的金融机构形象。

2、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手段。

就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一个是农民,另一个就是分布在农村的乡镇企业。这两个渠道都无法保证合作社的资金需要。所以说要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题,就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这样才能引入雄厚的资金。合作社可以提供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吸引外来资金进入,引导农民和乡镇企业进入良性的金融流动圈,通过共赢合作加强农民经济实力,促进乡镇企业的共同发展。

3、完善相关政策,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根据前文提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的运营方式,目前闲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政策较为模糊,各基层经营单位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方法。所以说,要全面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的融资难题,提高合作社的运营效率,就需要在政策层面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发展思路,加大对合作社各项事业的扶持力度。在全局角度看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在税收、资金分配等方面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支持。这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四、小结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整个国家目前的金融运作体系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扎根在农村的基层金融机构,承担了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在新渠道、新政策、新发展方式上来寻找出路。只有这样,农民专业合作社才有发展和生存的空间,也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构建与发展.农村经营管理.2005.8(12):12-13.

[2]秦朝钧,王军.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与我国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现代农业科技2005.6(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