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十篇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十篇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6:48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管理制度

一、国有资本的特性

国有资本是国有资本金预算的物质内容,明白国有资本及其相关概念是树立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的理论前提。国有资本是指由国度一切或支配、由政府直接出资或者政府受权的部门、投资机构出资构成的资本及其权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本具有必要性、活动性、效益性和运营多样性的特征。必要性是指国有资本不会消亡,只存在资本构造调整的问题;活动性是指国有资本在社会再消费过程中表现为投入运营——收益——分配——再投入的不时循环,国有资本的生命就在于活动,活动既有实物形态的活动,又有价值形态的活动,并以价值形态的活动为主;效益性是指国有资本的增值性,增值也是国有资本的天性,国有资本必需与劳动力、技术等消费要素相分离,发明更多的剩余价值,提供更多的社会产品,同时本身也在不时开展壮大:运营的多样性是指作为国有资本载体的企业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在行业特性、技术根底、管理程度、范围、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企业的运营方式也因而多样化。国有资本运营的多样性是与国有资本股份化、分散化相随同、互相促进的。

二、国有企业树立资本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资本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概念,简单而言。就是“创办企业的本,是企业吸收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总和”。国有企业资本金是国有企业所占有、运营的国有资本的数量,或者说,每个国有企业所占有国有资本的份额即构成国有企业资本金的概念,国有企业资本金依附于国有资本而存在。经济体制变革的不时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树立,使国有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发作了新的变化。现阶段提出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的缘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国度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由过去单纯强调产权管理。逐渐向产权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的方式转变;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也相应从静态的实物资产的管理转变为动态的价值形态的资本管理。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的提出正表现了存在于国有企业当中的这种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一切权职能合一,社会公共收支与国有资产运营收支在预算上混编为一体,并实行总量控制,从而最终招致国有企业中公共开支占用国有资本金的运营收益,而国有资产一切者宏观上并不真正理解其资产的营运效益。经过树立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制度,将政府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金预算别离,把表现国有资产一切者权益的资产运营性收益,归入国有资产运营预算停止管理和运用,从体制上保证政府两种职能不再混淆,促进国有资产在统一市场上合理活动,推进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变革。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树立,有利于国度对企业资产的运作停止监视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经过预算的编制。国度能精确把握运营性国有资产的总量及散布状况,这样就为国有资产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根据。促进有限国有资产在全社会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刘文星、蒋亚朋.1999)。

三、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管理制度的现状

我国的国有资本预算变革历尽曲折,从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开端,曾经走过了14年的变革进程。针对紊乱的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国务院于1995年11月施行了《预算法施行条例》,请求各级政府预算依照复式预算编制。分为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社会保证预算和其它预算。为了增强国有资本预算管理,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我国在2003年成立了国有资产监视管理委员会,开端实行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5年,国务院法制办曾部署关于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立法的研讨工作,并将起草《国有资本运营预算条例》的草案列入方案。但后来由于分歧太大,最终未能进入本质立法程序。2007年9月13日。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预算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制度的树立,国有企业13年“独享利润”的历史行将终结。国有资本的预算管理变革阅历了如此长的时期,而且至今仍在继续,我国的理想状况迫切请求尽快完善国有资本预算制度。

2.我国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的意见》规则,只要中央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的试行范围为中央监管企业和烟草企业开端试编资本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收入包括五个项目,最主要的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上交比例采取区别不同行业适用不同上交比例的方式。虽然上交比例将按“适度、从低”准绳肯定。目前状况下很难做到从既有利于继续支持国有企业的变革和开展,又有利于国度的宏观调控,标准企业收入分配次序动身,综合思索企业本身的变革开展需求。同时预算编制的办法也未作明白规则。

(2)预算支出构造不够合理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的意见》规则国有资本运营预算支出,将根据国度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业变革和开展的任务。统筹布置肯定。主要包括:资本性支出,主要依据产业开展规划、国有经济规划和构造调整、国有企业开展请求,以及国度战略、科技投入、平安等需求布置向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费用性支出,主要用于补偿国有企业变革本钱等方面。不难看出在现行预算编制中。应由政府承当的一些社会公共需求却保证无力,国有企业在公共产品提供等范畴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

四、完善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制度的对策

1.进一步正确认识国有资本运营预算的特性

由于国有资本运营预算是资本性预算,以运营为根底,它是面向市场的预算,所以比公共预算有更大弹性。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应该是一个比公共预算有更多弹性的预算。

2,要运用多种多样的办法和技巧来编制预算,使得预算更具适用性和参考性

树立完善的资本预算执行监控制度。这主要是关于企业内部各个级别的预算管理组织而言的,为了保证资本预算管理的落实,应由企业的各级预算管理部门实行层层监管,下一级的预算管理部门要对上一级部门报告工作,保证预算执行状况信息的动态控制。

3.国有企业资本金预算中实行有效的考核和鼓励措施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2

国资监管机构授权运行管理机制是对经济改革的结果,现在,随着国有资产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强化国有资产的法制化建设,通过法律实现资产的管理,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完善法律体制,从而能够使国有资本的管理具有法律的权威,为国有资本的运营提供更加规范化的方法,从而能够创新管理的方式。我国在近几年的国有资产已经超过了10亿万元,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作为全民共有的财产,以政府为代表行使所有权,从而使国有资产能够在发展经济中发挥中重要的效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法制化的建设,能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地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健康的运营。通过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授权经营管理机制,从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更加得规范和明确,能够突破国有资产管理的局限性,使国有资产的运行更加得有序。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地位,从而使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更加得规范化,使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其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和授权,而且能够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负有一定的责任。要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的法律,确保国资监管机构能够执行重大的决策,能够确保资产的收益。通过对最近这几年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制定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制,从而能够确保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能够进行有序的管理,并且可以授权经营,在强有力的监督体制下,从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授权经营方案,从而运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组织的形式,使授权经营管理的方法、内容和原则更加得明确。

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与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的关系

在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企业的制度与政府的相关制度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实现政企结合,政府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能够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进行管理,但是,其不能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国资监管机构是通过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可以将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的机构,在国家规定的授权经营范围内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机构,在这三个不同的机构中,政府作为在授权范围之内对国有资产的经营者,其是出资者或者股东,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具有对国有资产的收益、决策的职能,国资监管机构是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主要负责机构,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承担着明确的责任,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产权管理的方法,实现资本的运行,从而使经济规模得以扩大,通过对资本的经营,完善国有资产的循环,使国有资产得以循环利用,使资本运作机制能够更加完善,加强国有资产的运行和重组,从而能够使国有资产得到进一步的配置,使国有资产能够朝着高收益的领域发展,能够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得以流动,从而运用较少的资本就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回报。

三、根据管人与管资产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新型的企业领导层管理机制

通过对产权关系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企业领导人的管理方法,建立以政府为导向的国资监管机构,从而对企业的领导人与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相关体制分离,从而能够将企业中的行政级别消除。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应该具有一定的管理权。

四、完善资产管理的能力,强化资产管理体系

(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国资监管机构应该行使好出资者的权力,对国有资产的运营起到重大的决策作用,确保对资产的有效管理,而且能够确保资产的收益。在国资监管机构行使决策权的时候,应该明确国有资产的投资方向,应该确定投资的规模,不能进行盲目地投资,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制度结合起来,实现管人与管事结合,对所属的企业进行选择和推荐,从而能够针对国有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制定国有资产运营的方案。

(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要强化财务的预算和控制,加强战略化的财务管理,从而能够促进国有资产的运营

国资监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和控制制度,让国有资产能够在预算中得以合理的使用,在进行财务预算的过程中,要注重数据的编制,从而能够使国有资产在运行的过程中更加得协调,不会出现突发性的风险,从而能够提高国有资产运营中的效益。在对国有资产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国资监管机构本身的预算,第二个步骤是实现子公司的预算,最后一个步骤是实现三级预算。国资监管机构作为出资者,首先要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预算,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确保预算无误的情况下,可以对预算进行确认。国资监管机构在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的时候,要做好长远的打算,要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的主要产业,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战略方针,从而对企业的新领域进行探索,国资监管机构要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现状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健康、有序的运营。

(三)研究建立国有企业授权制度

建立授权经营国有企业的内部构架的《公告》制度,以改革的思路,总结国有企业授权经营的规范“授权程序”和具体授权内容及范围,建立配套的管理、考核、决策和提交制度,使被授权企业做到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被授权企业在享有经营国有资产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五、结语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3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

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4

一、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

l、完善资本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良好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1)国家对资本市场管理仍有行政干预的现象;(2)市场割据,流动性不足;(3)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健全;(4)监督不力。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减少行政计划因素;二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市场结构;三是增进市场流动性;四是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五是建立与整个经济开放程度相适应的高度权威的管理体制。

2.完善法律制度。(l)完善证券法律制度,规范证券机构、发行公司和上市公司;(2)扩展金融市场容量,完善金融法规体系;(3)完善公司法律制度,规范公司的合并、分立和破产等行为;(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行为。

3、改善政治环境。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卸下企业的包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这要具体做好下列工作:(1)打破社会保险分散管理格局,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的管理制度。

4、净化社会中介环境。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性、操作性极强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各个环节,均需中介机构参与运作,中介机构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资本运营的成败。要建立并规范包括信息网络、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在内的中介机构。

二、营造必备的企业内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质。管理者应做到:(1)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并运用于实践;(3)提高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状;(4)牢固树立风险观念和竞争观念。

其次是重视对人的管理。做到:(1)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2)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3)弘扬先进,培育职工的团队精神;(4)关心职工生活,不断理顺职工思想情绪;(5)不断增强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三是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1)要立足现有基础,积极盘活存量资产;(2)对外拓宽融资渠道,对内抓好产品生产,降低产品成本,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3)应不断优化内部资本结构,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和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盈利能力;(4)完善企业的科学决策体系,无论进行投资、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项目或是兼并其他企业,都要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进行;(5)建立对资本运营项目的考核制度。

三、加强企业结构调整,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资本的产业结构关系。企业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既可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风险,又可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二是资本的产品结构关系。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将资本投放在不同的产品上,使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需求。三是资本的空间结构关系。企业应考虑不同地域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投资环境和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四是资本的风险结构关系。资本收益总是和一定的风险相关的。因此,要注意投资的安全性。首先,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合资、合作等办法吸引多个投资者联合进行项目投资,共同分享利益,分担损失风险;其次,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投资的风险组合。投资要在不同的产业,不同风险的项目间进行组合,既保证资本的安全性,又保证资本的增值性。使之做到:运行协调、供求平衡、资产流动和风险适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资本经营

筹资已成为企业一项重要而经常的活动,那种靠企业自我积累或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自身的法人财产权实现直接融资,也可以股权出让和转让的形式以及以存量资产出让、土地置换、发行债券等形式筹资。

五、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培育资本运营动力机制

一是要重塑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增强所有权虚拟化程度。将有竞争性、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折成股份,组成一批国有控股公司,建立法人产权,代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成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和一级企业法人,行使资产收益权和处置权,成为资本市场的主体。二是要改革国有资产管辖权制度,将管辖权由政府部门让渡给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控股公司,政府的资产管理方式则相应由收益权、处置权直接行使过渡到政策法律的制定,为企业资本运营营造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氛围。三是要广泛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架构以企业法人产权为核心的企业资本运营体系。

六、理顺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建立企业资本运营的联动机制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扩大主导产品或主营业务的规模,使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达到规模经济。因此,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有利于剥离企业非经营生产,提高企业资本质量,使商品经营成果直接转换成资本经营成果,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商品经营效率。资本运营要在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尽量减少无关联企业的兼并,以合理的市场结构,形成企业适度的竞争状态。抛弃或防止资本运营中一哄而上的做法,将资本运营行为和商品生产经营的切实需要紧密结合,规划出有序的、渐进的资本运营轨道。

七、正确认识市场规模与资本规模的比例关系,建立有序的资本扩张机制

处理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中资本规模与市场规模的关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资本扩张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搞外延式的扩张,而要着重培育国有企业通过资本的运营和相关生产能力的配置增强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所引起资本利润率的提高来转增资本的机制。二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过程中资本扩张必须重在存量盘活,而不是铺摊子,搞重复建设,通过存量重组,扩大相对市场份额。三是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注重无形资产的运营,通过创立品牌,运用品牌的市场渗透力来达到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发展。四是国有企业目前资产状况是固定资产大于流动资产,存量大于流量,资产负债比率和净资产比率都相当低。要有效的达到规模经济即资本规模和市场规模的统一,还需依靠政府制定兼并政策、产业化政策和市场容量扩张政策来扶助和指导,以加速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扩张机制的培育。

八、处理好国有资产管理与企业法人治理的关系,完善资本运营的决策机制

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正确定位,明确决策的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良好、快捷、有效的决策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分权模式,明确划分决策权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的决策权,应限于当企业资本运营涉及资产所有权在不同性质的主体之间重组或变更时作出明确的选择;而当资本运营在相同所有权主体之间发生,则只需企业法人批准;至于企业的资本运营只涉及所有权的派生权能如经营权、占用权,则其决策权利属于法人。二是明晰企业资产决策的责任,构建资本运营决策的风险约束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国有控股公司资产运营决策的任务是促进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价值保值和有利于提高资本的生产配置效率,降低资本运营风险。王是建立资产运营决策的价值实物协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决策的回馈循环。资产运营决策必须将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对经营性资产的运营决策确定价值量化指标,企业法人则根据这些指标运营法人财产,完成价值量化指标与资本运营协同,使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形成回馈循环。

九、加强资产评估管理,力求评估结果正确公平

资本运营离不开资产评估。只有准确、完整、合法地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合理确定转让价格,才能保证国有资产不被侵蚀。

1、制定统一的资产评估标准。对同一资产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的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异,但不同方法共存是与资产评估对象、评估要达到的目的及评估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即这三者的结合状态是决定采用哪种评估方法的内在依据。对企业整体分析时应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对企业以某项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时,则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在外部条件允许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收益现值法,非特殊情况时,一般不采用清算价格法。

2、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资产评估结果是否合法、真实,标准和方法是否正确、科学,资料是否完整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和鉴定,以保证评估结果正确无误、公平合理。

3、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资产评估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非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从事该项业务。对资产评估的从业人员,应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十、强化企业财会工作,促使企业资本有效运营

1、只要是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因资金纽带关系而置于一个管理机构或集团控制之下,就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企业的负债,并对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和大小进行合理地估计。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5

一、兵团团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监管立法进程滞后:政资企分开落实不到位,行政手段使用过多。由于政资不分、政企不分的客观事实,加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人员多来自行政管理部门,习惯用行政审批和行政命令来处理事务,缺乏微观方面的经验,因而,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过程中,常常借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一些师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监督管理过程中,仍延用传统行政手段管理方式,对企业事项不分大小,全部采取行政干预审批式的管理,未经过审批的事项,各出资企业都不能做,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存在效率不高、责任不清、扯皮推诿的现象。

2.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权责不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授权营运主体,主要是受托行使所有者职能,进行资本运营。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国有出资人不到位,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派出的产权代表往往与企业经理阶层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是个人收入的增长,形成新的“内部人控制”。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在出现经营亏损时,经营者有足够理由推卸责任,使得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责任不能够落实。

3.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建设亟待加强: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不完善,兵团重点考核国有出资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经济指标,忽略了国有资产的占用成本,容易形成虚盈实亏。国有出资企业经营者收入与其经营业绩挂钩不紧密,业绩考核奖惩办法不完善。企业盈利了,对经营者的激励不够,不足以刺激经营者的积极性,缺少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

二、完善兵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保障。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要以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依法促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http://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合理界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依法规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所出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职的形式和国有资本的运营管理模式。

2.在监督管理体系上,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兵师团“三级架构”来实现“分级监管”。国有资产部门作为代表团党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主要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权益,依法监管国有资产的运营;资产经营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化原则配置国有资源,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本收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国有资产经营业绩最大化为目的,促其做强壮大,为兵团经济多作贡献。四类监管就是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规范、统一要求、分步到位的原则,由兵团国有资产部门对全兵团经营性、非经营性、公益性、资源性等四类国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统计、产权登记,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动审批,统一划拨或授权管理,并负责资产收益的监缴。对经营性资产进行业绩管理,国有资产部门为出资人对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管理资产、管人和事;并负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产权收益监缴。

3.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控机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一是按照5公司法6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合理的股权结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的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分清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三者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二是在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派国有股权的董事会成员,通过董事依法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体现股东的意志,从而达到管企业、管资产的目的。三是完善监事会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在股东会的领导下对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建立和完善企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财务决算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和重大财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最后,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加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积极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契约化和任期制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竞骋上岗、公开招骋等方式选拔经营管理人才。

三、总结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算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1-0090-05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必须界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涵,厘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有资本收益预算、政府公共预算的关系,在合理划定预算层级的基础上,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框架和有效的预算运行机制。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涵界定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曾经有“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不同的称谓,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存在着和不同的理解及表述,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反映政府出资人以资本所有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资本性支出的预算[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以国有企业投入产出和经营收益为对象的政府预算[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每一预算年度内国有资产经营收入、支出和平衡的计划,是国家以资产所有者身份获取收入和国家用于资本性投入、发展国有经济的专项预算[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以资产所有者身份,围绕国有资本经营收支编制的预算[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据政府授权,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的专门预算[5]。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预算的意见》(以下简称《试行意见》)中,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做如下界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内涵的理解和表述,都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都理解为国有资本的收支预算;但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表述却不同,如政府出资人以所有者的身份、国家(政府)以资产所有者身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以国有资产出资人身份等。。总的来看,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解依然没有跳出“预算就是收支计划”的框子,按照公共预算的思路理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和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仅视为国有资本收益预算,未区分国有资本预算编制主体的不同层次,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简单地用一张收支表来反映。

笔者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内涵应从国有资本的内涵和国有资本经营的层次性两个方面理解和界定。从国有资本的内涵来看,在我国,广义的国有资本通常是指各种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金融机构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得利润而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等。狭义的国有资本指企业国有资产。因此,广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该包括企业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金融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行政事业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和国有资源资本的经营预算在内的全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狭义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就是指企业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笔者持狭义预算观点)。从国有资本经营的层次来看,我国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包括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国有企业三个层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应建立三个层次的预算,即国资委预算、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和国有企业预算,根据国有资本运营的内容不同,每个层次编制不同的预算,每个预算都应有相应的科目和内容。以国资委为编制主体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包括:国有资本经营财务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日常业务预算、国有资本经营特殊决策预算三大类型预算。以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为主体的预算应包括:国有资本运营机构财务预算、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日常业务预算、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特殊决策预算等类型的预算。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预算应该包括:财务预算、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等三类预算。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等同于国有资本收益预算,它贯穿于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是政府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对国有资本监管的重要工具。

此外,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还必须厘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公共预算的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确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长期以来这一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如从财政部角度看:应以财政部门为主编制,国资委只能编制部门预算。国资委是特设机构,不是政府部门,不承担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其能否单独编制预算未有定论。国资委要会同财政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资委预算只能是部门预算。从国资委角度看: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既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以及支付改革成本的重要手段。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不但可以索取投资回报,亦可借此落实“管人、管事、管资产”的权力,可谓一举多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本质是出资人的财务预算,而不是政府预算,也不是企业的财务预算,因此不存在是否取代或独立于财政部门的问题。国务院《试行意见》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管部门。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以及其他有国有企业监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各级财政部门商国资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各预算单位。《试行意见》明确了财政部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和管理主体;国资委以及其他有国有企业监管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单位;各级政府部门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审批机构。

《试行意见》虽然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主体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其规定对现行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和监督体制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根据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资委作为政府特设机构和国有资本出资人,一方面,负有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对国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职责;另一方面,要维护出资人和企业的权益,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以财政为主导的预算体制,使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的国有资本的收益权无法实现,进而影响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运营和监督,并容易导致财政部和国资委对企业的双重监管,重新造成“政企”不能分开、“两权”不能分离的局面。此外,《试行意见》关于“各级财政部门商国资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和“国家依法收取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等有关部门制订”等规定,也很容易造成财政部与国资委及其他部门之间职责不清、相互推诿扯皮以及争权夺利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国资委为预算编制主体,财政部为预算管理监督部门”这一定位与新型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更相适应。在现行的《试行意见》框架下,为确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顺利实施,应充分发挥国资委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作用。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框架设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级次、层次、运行程序等基本要素。与我国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和国有资本监管体制相适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是由中央预算和省、市地方预算两个级次,国资委预算、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和国有企业预算三个层次构成,以预算组织、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编制和预算监督为预算运行程序,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预算组织运营系统。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中,从预算的运行程序来看,预算的组织、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和监督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划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级次与层次,有利于明确预算中各个主体及其职责,有利于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管理与控制。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级次构成

《试行意见》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分级管理、分级编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方面与我国的政权结构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政权结构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也应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或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自治州)、县(市辖区、自治县)、乡(镇)五级,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各级政府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的预算,而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规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因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的级次应该是三级,即中央预算、省(直辖市、自治区)预算、市(自治州)预算。通常也称为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各级预算都是相对独立的预算。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层次构成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不仅仅是国有资本的收支预算,也不能将国有资本出资人预算作为简单的理解,应该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看作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监督的重要手段,它贯穿于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必须与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制相适应。因此,应该建立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国有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二层次和一层次的观点都忽视了国有资本经营的最终落脚点是国有企业这一点,没有国有企业的预算,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国资委的预算编制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难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选择三层次预算模式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从国资委角度看,三层次预算模式有利于国资委根据所辖范围国有经济实际掌握财力的大小,权衡轻重缓急,实施宏观战略调控,协调国有资本运营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的矛盾;有利于国资委对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经营者进行约束控制,更清晰地履行出资人的职能。第二,从国有资本运营机构角度看,三层次预算模式有利于国有资本运营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对被其控制或参股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产权约束激励与评价。第三,从国有企业角度看,三层次预算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的经营自;有利于明确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国有企业各级主体在预算编制中的责权利;有利于国有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和数据来源。三个层次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主体如图1所示。

在这一模式下,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国有企业各级主体在预算编制中的权力和责任具体划分如下:

(1)国资委的权责。国资委作为最高级(即一级)的国有资本预算编制主体,主要负责编制、执行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导下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协调国资委与财政部门的预算关系。包括本级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核定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经营管理费用,确定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征收标准,监督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收缴,确定国有资本投资方向和审定投资项目,对下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进行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是编制、执行其负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汇总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确定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考评指标与监督措施;每年将其所负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报给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汇总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本级政府报告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权责。国有资本经营机构作为专业运营载体,受国资委的委托经营、监控国有资本,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二级编制主体,是国资委与国有企业间协调国有资本预算关系的桥梁,也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核心主体。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资委要求编制本机构负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上报国资委审查;确定本机构及所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范围和具体内容,制定所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考评办法和指标,指导所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并汇总,组织所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收缴,监督、考核、评价所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国资委批复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3)国有企业的权责。国有企业作为市场运行主体,是专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载体,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三级编制主体。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与国有企业是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国有企业要按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要求编制执行本企业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并上报所属国有资本运营机构。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运行机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的运行程序包括“两级三层”预算中的预算组织、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和监督等多个方面。从预算运行程序看,首先要进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组织,然后依次是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编制和预算监督。

(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织及运行机制

预算组织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运行程序的基础工作,是预算程序运行的起点,只有搞好预算组织工作,才能做好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工作。从预算层次看,预算组织包括国资委预算组织、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组织和国有企业预算组织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中都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和监督等预算组织内容。从预算程序看,预算组织包括预算编制组织、预算审批组织、预算执行组织和预算监督组织等内容。其中,预算编制组织包括设定预算编制的具体机构及其职责,确定预算编制的程序和内容,协调预算编制的各种关系,编制预算草案等工作;预算审批组织包括预算审批机构对预算草案程序及内容的审查,预算审批机构对预算草案的审批及下达等内容;预算执行组织包括各预算执行机构对收益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资本变动预算等进行组织实施及评价激励等内容;预算监督组织包括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国有企业等预算内部监督机构对各预算进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审计机关、财政部门等外部监督机构对各预算进行监督。

(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及运行机制

预算编制是各级预算编制主体,根据预算编制的程序和内容,遵循预算编制的原则,从预算编制准备到预算草案编制完成的全过程。从国资委预算看,预算编制是各级国资委根据本级政府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国有资本运营、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国有资本再投入的各项指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编制本级政府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的过程。从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看,预算编制是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根据上级国资委下达的预算指标,结合本机构国有资本运营的实际情况,编制国有资本收益预算、国有资本投资预算和国有资本变动预算草案的过程。从国有企业预算看,预算编制是国有企业根据上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下达的预算指标,结合本企业资本经营的目标,编制本企业财务预算、投资预算、资本变动预算的过程。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批及运行机制

预算审批是预算审批机构根据其职责,按照一定的审批程序,对预算编制主体所提交的本年度预算草案和上年度决算进行审查、批准和下达的过程。预算审批过程同时也是对预算的监督过程。各级政府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由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的国资委编制,然后由财政部门汇总,将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起交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查,最后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预算由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进行编制,由上级国资委进行审查和批准。国有企业的预算由各国有企业编制,其中,国有独资企业的预算由上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审批,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的预算由公司董事会审批,并报上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备案。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及运行机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是预算执行机构根据预算执行的任务,具体负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的过程。国资委预算的执行是各级国资委作为本级政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主体,组织国有资本预算收益上缴,根据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和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监督的需要向所属国有资本运营机构进行国有资本再投入,对所属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的执行是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根据预算的安排,收缴所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并向上级国资委上缴国有资本收益,根据本机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监督的需要向所属国有企业进行国有资本的再投入,对所属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激励与约束的过程。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是国有企业根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安排,具体进行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根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状况和上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投入资本的比例,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根据上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投入本企业国有资本的状况和本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投资,同时,根据本企业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适时调整资本的存量结构。

(五)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编制及运行机制

决算是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运行结果的总结。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不仅包括对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的总结,还应该包括对资产存量运营状况、资产增量运营状况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状况的总结。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的编制也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的编制。该决算具有宏观性特点,重点编制国有资本收益决算,总结年度内国有资本的收支情况。国资委决算也要经财政部门汇总,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二是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决算的编制。该决算具有中观性特点,主要是对本运营机构所经营的国有资本收益状况、投资状况及存量资产的运营状况进行总结。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决算需上报国资委批准。三是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决算的编制。该决算具有微观性特点,主要反映本企业国有资本经营和国有资本收益的结果。国有企业决算需公司董事会批准,报上级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备案。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及运行机制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是各预算监督主体对国有资本经营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决算)进行管理、审计、监督的活动和过程。预算监督通常包括预算内部监督和预算外部监督。预算内部监督是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机构和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监督主体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监督活动。预算外部监督是人民代表大会、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对国资委预算、国有资本运营机构预算、国有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结果进行的监督。国资委的预算监督是国资委的预算监督职能部门对国资委自身的预算编制、执行进行监督以及对所属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国有资本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进行监督。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预算监督是国有资本运营机构的预算监督职能部门对其自身的预算编制、执行进行监督以及对所出资企业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进行监督。国有企业的预算监督是企业预算监督职能部门对企业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监督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监督职能部门对各层次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进行审批和监督。审计部门的预算监督是审计部门的预算监督职能机构对各层次的预算执行、决算进行审计和监督。财政部门的预算监督是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监督职能机构对各层次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进行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李燕.论建立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2).

[2]隋军,卓祖舷.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J].发展研究,2005,(6).

[3]吴祥云.建立国有资本预算的若干思考[J].当代财经,2005,(4).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国有资产;运营管理;问题与对策

就目前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国企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运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想改变此类现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就得在国有资产运营方面做好相关对策。

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概念及运营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将国家产权作为基础,把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作为目标,展开将资产的使用者和占有者作为对象的管理活动称为国有资产管理。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生产效率,同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而目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效率很低,国有资产运营较为困难,运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并使之高效运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有资产运营方式的多样化,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结果,这些方式按照不同标准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所有权换位的国有资产运营;主要指的是资产所有权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发生转换或重组的现象。例如,将国外公司通过投资、收购、合并等形式来获得其企业所有权,就是所有权换位的第一类运营方式。第二类是非所有权换位的国有资产运营;主要指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不变,只将资产的使用权、收益权等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转换或重组。第三类是通过市场法则实现国有资产运营;主要指在市场经济法则中,通过公平交易将资产所有权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重组,如证券收购、资产拍卖等。[2]

2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资产与资本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销售渠道狭窄,旧产品闲置老化,大量资金被占用,资金流动困难,新产品无法正常上市。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背负着巨大的社会负担,发展缓慢。资金能够顺利流动是一个企业存活的希望,而大部分企业都以负债作为资金流动的来源,但负债带来的成本利息,使得企业内部资产流动不合理,造成资金短缺、周转不顺畅,致使企业资产运营能力不足。[3]

2.2政府与企业的职责不明确

在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直接被政府经营,国有资产出资和管理也属于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责,政府这种既是监管者又是经营者的地位,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新形势下,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就是企业制度的改革,要求更高。在很多情况下,政府都强调政企分离,实现国有企业自主运营管理的模式,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责就会出现矛盾,政府的意见带有强制性和不可违背性,使企业改革问题增多,进展缓慢。落实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难上加难,使得国家权力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3审计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

我国现代国有企业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要求对现有机构施行精简,将权力下放,或者增设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部门。在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中,由于运营管理的不规范,在审计监管方面,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使各部门合作机制失效,导致财务监管不到位,资产流失严重。混乱的金融秩序和薄弱的资产管理手段,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统计,[4]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在净资产的比重为:大型企业为15.2%,中型企业为59.4%,小型企业最高,达到82.8%,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每天流失近1.3亿元,每年高达500多亿元。例如,某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因企业改制进行产权变更,这期间未对资产进行公示、未召开股东大会,也未对持30﹪国有股份的处置进行说明,最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97万元。[5]这一现象就是公然践踏《公司法》的表现。因此,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尽早解决并规划所流失的国有资产。

2.4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

很多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不够重视,导致资产运营出现诸多问题。要想解决资产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招聘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而有些企业在招聘资产管理人员的时候,对所需资产管理人员要求低,有些甚至是企业高管的关系户,在专业和素质方面都有所欠缺。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革,资产管理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新问题,如果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就不能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就会阻碍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

3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对策分析

3.1调整产权关系,建立与国有资产相关的出资人制度

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一个趋势。上海、深圳等城市就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探索和实践,它们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同时还成立了国有资产营运公司,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出资人的地位;另一方面可将公司法人的财产权和出资人的所有权分开,同时分开了政府的政治管理权和国有资产经营权。通过这种制度,使得政府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交给了投资人,而政府只保留对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经济管理职能,让政府、企业、出资人拥有各自的职责,也明确了国有资产的产权,使国有资产企业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3.2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责

不同地区的国有企业,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这样才符合改革的需求,也能够使改革得到探索和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就使得管理角色发生了改变,由之前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到现在的出资人管理,由多部门管理到一对一管理等。管理角色的改变使得管理对象也发生了改变,管理对象由以前的“国有企业”向现在的“国有资本”进行了转变,使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从实物管理转变为价值管理。[6]政府与企业职责的明确,使得国有企业管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现在更注重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推进产权多元化,让企业稳定高速发展。

3.3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正确评估国有资产对国家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21世纪末完成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任务。科学、公正地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能使我国人民几十年创造的财富得到保护,也能使经济体制成功改革。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合理利用无形资产,商标和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因为无形资产能够帮助企业取得较高的效益,同时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某种特殊的权利。在国有资产评估过程中,对于损害国家或企业利益的行为,要严惩,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

3.4做好专业人才储备工作

要做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就要加强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要提高资产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招聘资产管理人员时,要注重应聘者的专业素质和人文品行,严禁关系户进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而资产管理的老员工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也不能够及时解决新问题,就需要资产管理人员不定期地进行培训学习,与时俱进,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义务。

4结论

综上所述,要做好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工作,就要对运营管理做出相关的改进措施,要加强国有资产的评估制度,在明确政府与企业职责的同时调整企业产权关系,同时还要做好专业人员的储备工作。要使国有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就需要加强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县域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J].河北企业,2016(8):92-93.

[2]严会军.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2.

[3]杨亚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5(28):110-111.

[4]姚云敏.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8):11-12.

[5]李宏轩.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7):252.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青稞酒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循环周转

一、研究价值链视角下上市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营运资金是企业资金流通生产线中的血液,是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通程序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的流通生产线上,营运资金流通速度的快慢对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的快慢有着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经营生产情况、收益的多少和稳定健康发展。营运资金在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出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营运资金也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得财务系统健康稳定地运行。企业的资金被当作企业运营的源头,这是因为资金不仅是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活力源泉,而且还是各经济活动最后结果的财务反映。营运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功能的细分和拓展,在企业的管理系统当中处于中心地位。从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能够清晰地得出企业资源合理分配状况、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还能够代表企业资本的构成状况和企业的产权状况。[1]

二、互助青稞酒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一)企业简介

青海互助青稞酒公司是以青稞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为主的一个企业,其中主要生产“互助”“天佑德”“作坊”“永庆和”“世义德”等多个品牌的青稞酒,为了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和模式,还研制了有“马克斯威”品牌的葡萄酒。该企业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最有吸引力的青稞酒生产企业,也是西北地区白酒行业领头羊,在西北地区享有“中国青稞酒之源”的美誉。悠久传统的酿造史、天然无污染的原料、独特的酿造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技术造就了“天佑德”青稞酒上乘的品质和优质的产品,成为中国高原青稞酒第一品牌。

(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财务资料分析,依据公司前期制定的“多品类产品运营商”的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公司全体员工在管理层的带领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21年8月25日,青海互助青稞酒公司半年度报告。从报告上来看,公司半年度的营业收入额为72546.50万元,同比增长了0.3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额为14940.73万元,同比减少了18.99%。企业的营运资金流动缓慢,供应短缺,导致企业发展的资金向外拓展困难。[2]可分配的营运资金有限,资金的运行效率下降,企业的效益得不到可靠的保证,发展缓慢。表1为2019—2021年资产表各项变动指标。由表1的情况来看,资产的变动上下波动平凡,资金运用平稳,上升的空间不是很大,三年期间货币资金和其他应收款的比重都是负值的较多,而且可以看到占总资产比例也是比较少,每年各个数值的变动幅度微小而比重增减明显,负值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营运资金方面筹资困难,资金运用的多而筹资来的少,资产的运用达不到灵活流通,资金管理缺乏合理的分配,比重增减下降趋势很明显。还可以看出三年内各项资金变动情况,资产的各项收益减少,而且占资产比例也减少,资金的可调度率下降。因企业拓展各项营销渠道投入的资金较大,企业的资产比较拮据,资金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合理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统筹企业三年来的各项资金指标,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还存有一些问题。资产的各项指标变动比率波动较大,企业的收益也逐年减少,可运用的资金减少。其市场信息也得不到满足,产品的营销渠道减少,效益逐渐下降。

三、互助青稞酒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营运资金不足

互助青稞酒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其余是募集和担保。当78.9%的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债务融资时,必须要提供抵押品或者以较高的资本成本为前提,这使得有效的资金往往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资金的来源困难,加上对资金缺乏良好的管理方法和调配措施,这就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循环周转艰难和短缺。因资金周转部分困难,营运资金严重不足,募集的资金也缺乏自主支配的权利,其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资金的阻碍太多,营运资金发展缓慢且企业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二)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在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是运用比较多而且是大多企业唯一可靠运行管理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管理的潮流。由于互助青稞酒公司起步晚,又地处于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和交通不便,因此很难及时了解行业内的经济发展动态,以及信息的流通和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各种信息的共享无法及时传输,重大的决策不能及时跟随市场的潮流而调改。所以,青稞酒公司的资金管理一般由财务工作人员用手工记账的方式和操作简单的计算机辅助记账。[3]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不佳和资金的可重复利用率下降,无法行之有效地为企业管理的决策者提供好的修改方案。

(三)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办法落后

青稞酒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价格和生产经营需要的考虑及调整,交通运输的匮乏和缓慢,市场信息的短缺及获取的途径少等,导致仓库里的存货越来越多,资金周转率下降。相关的部门没有能够很好地制订出合理有效的存货储购计划和存货的时间调节表及监督体系,不但占用大量资金,而且还占用库房,无形之中加大了储存成本。如果产品的销售不好,同时又购买了太多的原材料,就会导致库存的过度积累和资金的浪费,也会危及公司的正常运营。

(四)财务制度不严格,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中没有发挥该制度的优势,都是走一步看一步,没有很好的改进方案也没有优秀的管理案例可供参考,出现许多烦琐复杂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地解决。财务管理的水平下降,导致管理方面失去控制,资金的运用达不到合理的分配。互助青稞酒公司对财务机构的设置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造成公司内部管理的混乱和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流失。因此,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没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也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五)营运资金管理的理念认识不到位

企业是几个投资者共同出资的,这样就会造成资金方面被多个法人同时占有,营运资金的流转空间变小,资金的活跃度降低发展,不够全面,但是现在企业发展的态势就是资金集中化管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更好的发展。青稞酒公司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司在银行开户比较多,这样就造成了资金难以控制,难以有效让管理者比较清楚地把握资金的情况和营运资金的合理运用;第二,管理者的投资方向不够清楚,企业的管理者在投资数量上不明确,没有客观实际的调查而进行盲目投资。现代市场经济下,很大决定部分是市场和企业自身信息的评估和管理,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获得的信息。会计工作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比较重要的核心工作,核算与监督是企业财务经营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通过核算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出现了偏差和失误。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帮助其制定适合当前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方针。[4]但是现在青稞酒企业缺乏的就是这样的高效的会计核算,即使企业具有比较好的会计部门,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了信息不能共享,这些都是该企业资金管理低效的表现,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阻碍。

四、互助青稞酒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增强融资能力,选择适合青稞酒企业的融资方式

现如今,由于互助青稞酒公司自身的一些问题和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选择,从而影响到合资企业的融资困难和资金利用率低。根据公司的发展,企业必须选择最佳的筹资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活动的性质,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并促进公司的发展。理想情况下,还应集中注意外部筹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筹资过程。充分利用财务、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理性地选择筹集方式和筹资比例,尽量减少资金的闲置和浪费等问题。

(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实用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金融交易平台,推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培训人力资源,有效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因此,不仅需要加强建设管理公司的财务信息,还要进一步认识个人财务信息管理,进行管理信息技术培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科学、合理、高效的理论知识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添砖加瓦,创建一个具有高信息化、高科技、高层次的财务人才管理队伍。

(三)建立有效的存货管理方式,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我国企业应当借鉴先进的科学理论,同时也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求同存异,加强企业的库存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席卷,我国企业要适时汲取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别是公司资金管理经验。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适合企业的应收账款信用制度。逾期付款的,应当按照信贷制度支付罚款或者利息,必要时可以通过仲裁或者司法程序追偿,避免资金的不必要流失。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引进高层次财务管理人员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存的企业发展态势,我国的企业有必要引进一批高层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不同的理念对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合理规划。进一步培养一批全方位复合型的财务人员和储备干部,为企业资金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除此之外,互助青稞酒公司管理者要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行为,培养企业员工的进取心和参与性,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大范围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还要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和调整,自觉遵守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而当前互助青稞酒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都面临着一些问题。为此,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内控制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内控和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互相搭配,相辅相成,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周转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其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五)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互助青稞酒公司的财务管理者应该统筹全局,建立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科学预算。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时刻牢记财务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及防范措施,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明确内部管理责任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同时关注和重视圈内和圈外的发展。同样,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加强内部管理责任制,以及内部与外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怎样做、外部怎么办都要有一定的意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重视财务管理意识和保密意识,有担当,敢于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作出应尽的贡献。加强每一位员工的正确财务管理理念,需要每一位职员都参与进来,大家共同管理、一起学习、一起进步。[6]为提高财务管理意识,应学习财务知识并熟知各种管理制度。为营运资金的合理有效运用做出规划是每一位财务人员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挑战。

五、结束语

通过对互助青稞酒业营运资金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目前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的情况。除了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原因以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企业自身管理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由于地理位置和企业自身的因素造成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比较慢,营运资金运用不够灵活和合理,缺乏相应的市场信息,企业的销售范围不够广泛,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得不到合理的运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无法得到好的收益。本文通过对该企业的营运资金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来揭示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企业应重视对资金链的有效地控制,建立有效机制,完善各项制度,提高企业的营运资金乃至整个环节的合理搭配。增强资金的运用活力,让企业的血液更活跃、收益更好,服务于社会,为实现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馨.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浅析[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0(5):85-87,80.

[2]李旭东.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3):57.

[3]张晨亮.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9(33):213,224.

[4]安春明,牛丹.我国民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J].才智,2018(22):6-7.

[5]杨和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0(26):186-187.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一、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概述

(一)运营资金管理概念与目标

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资金,概括地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一个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的过程,而在企业内部循环的资金即是运营资金。企业的营运资金区别于企业的其他资金具有资金周转周期短、资金变现速度快、资金形态不稳定等特点。

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营运资金的管理目标应与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相一致,营运资金管理要做到维持企业恰当的偿债能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特点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相对于大型企业具有如下特点:在现金管理上资金少、规模小、承担风险能力差,企业更应提高现金管理效率;在应收账款管理上因面对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需要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在短期融资方面因企业规模小,向银行贷款融资极为困难,应采取更多的融资手段;在存货管理上因企业生产规模小,企业更应加快产品周转;在风险防范上因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企业需严防财务及经营风险。

二、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及体制原因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企业的资金来源受到资金管理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狭窄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小企业的布局与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分配不匹配,国家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够。其次,中小企业风险分散及补偿制度缺乏,且企业的担保规模小,企业信用能力提升困难。再次,资本市场没有形成多层次态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融资能力差且信息不对称,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负责人管理能力弱导致企业资金运营效率低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应付账款使用效率、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存货周转、商业信用利用等因素。管理人员的不重视使中小企业在资金运营上存在着流动资产中不良资产过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非有效应付账款融资、对存货管理不重视、商业信用融资未被合理利用等问题。

(三)预算管理差导致企业运营资金风险高

因存货库存定量不准确造成的存货风险、因销售货款坏账等造成的应收账款风险、因现金持有量不合理造成的应收账款风险、因资产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资金流动性风险等。

(四)企业整体管理团队水平低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总体管理能力较差,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品低下。在营运资金管理上存在现金管理混乱、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管理缺乏控制、存货积压严重、短期资金运转无计划性、短期借款无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三、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问题成因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营运资金缺乏有序的安排,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也没有很好地去协调,企业对资金的管理还处于把控资金安全性及充足性的初级阶段,忽视了资金结构的管理,导致资金结构失衡。

(二)外部融资环境差

首先,银行等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借贷,出于对金融企业要求的效益性及资金安全性的考虑,部分银行不愿借款给担保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其次,中小企业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对服务中小企业专门制定的法律较少,而专门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则更少,这就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更大的困难,金融体制显得不够完善。

(三)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强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中小企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企业的管理者营运资金管理能力不强,致使企业存货管理缺失、账款回收困难、盲目投资、个人决策不征求团队意见、不理性的扩张。

(四)应对资金风险能力弱

首先,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自身财务能力不符合,企业盲目的想要做大,对投资风险低估,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资金短缺,造成企业经营危机。也有的企业没有战略目标意识,只求短平快赚钱,没有资金计划及资金预算管理,简单的加减法算出资金需求量,结果达不到公司向前发展的速度。

其次,短视性及习惯上的静态管理。企业的经营方向及目标都是有战略性的,如果日常的营运资金没有与战略目标相符的管理计划,财务管理缺乏弹性,企业目标很难实现。

最后,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快但获利性较差,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差但获利能力强,部分中小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风险与获利的权衡。

四、加强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外部融资环境

从外部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资金来源问题,拓展资金来源、完善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及金融体制需进行改革,全面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及效率,使资本市场的运作更加健康。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曾经也遇到过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新兴金融机构及工具的出现,强烈的刺激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认识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重要性后,也积极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市场,有权威数据表明,在美国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中,中小企业占到了总体服务对象的80%。所以我们也应该积极开拓各种短期、长期资金来源渠道,优化外部融资环境。

(二)调整企业资金结构

中小企业应优化企业内部资金结构,优化中小企业流动资产内部项目比例关系,加强对金融流动资产的管理,科学合理的确立流动资产各个项目比例。同时对中小企业流动负债内部项目比例关系也要加以优化,充分的利用商业信用,加强金融流动负债管理,科学的确立流动负债各个项目的比例。企业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流动资产及负债的比例关系后,还要建立预警体系,发现某个资产或负债项目变化比较大,应马上分析调查,判断变化时偶发性原因还是企业的管理缺陷,如果是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应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提高管理人员运营资金管理能力

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营运资金管理体系有效的在企业运营。中小企业管理者应提高财务素养,杜绝一把手现象,改变营运资金管理的陈旧思想,并定期组织全员的财务知识培训。

(四)强化运营资金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离不开营运资金的支撑,而营运资金又是企业资金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企业应该通过推进营运资金有序管理、实施营运资金风险预警管理等,来强化营运资金风险管理体系。营运资金管理通常应该遵循保证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使用成本、保证能够偿还短期借款等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大开建材企业资金结构资金周转营运资金管理

一、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现代财务管理活动一个重要的方面,营运资金管理是通过比较科学的经营管理规划与控制营运资金即流动资产与负债各项目,使企业能够拥有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保持持续的获利能力,以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其管理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维持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拥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是锦上添花。特别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尤为重要。第二,增强企业营运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是基础,是决定它能否屹立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基础,同时营运能力又作用于盈利能力。企业营运资金使用恰当、效率大,那么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强。反之,企业的营运资金使用不合理、较为混乱,那么一定程度上企业的盈利能力要受到影响,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许多企业把销售量增长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个误区,企业要健康长远的发展,不仅要重视销售,更要重视企业本身的资金管理,其中营运资金管首当其冲。由于现金浮动量的存在,企业在未来经营活动中存在变动性,这也使得企业难以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为了有效缓解这种状况,企业则有必要在内部储存一部分科学恰当的营运资金来维持其日常收付资金的良性循环。企业内部的营运资金可以帮助其维持较好的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经营风险与企业融资能力负相关,因此营运资金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了,其不仅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经营,还能为企业融资方面提供良好条件。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更加完善,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受挫折、经常失败甚至破产,与资金雄厚的大企业相比平均寿命较为短暂,分析原因发现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企业的内部层面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对营运资金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其失败破产的关键原因。

二、陕西大开建材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大开建材厂是专业从事工业民用环保建筑材料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公司位于西安市,占地面积八千多平米,厂房、车间面积近两千平米。公司拥有员工100多人,大专以上学历30人。企业本身的特征决定其人才相对缺乏,企业提供的薪水较低,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大开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没有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财务战略,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偿还方面都缺乏计划与规划。大开公司筹集资金主要分内部盈余积累和外部银行贷款,对资金的需求量、内部筹集与银行贷款所占比率事先都没有做好规划往往需要时在仓促上阵。分析公司的营运资金及其管理,发现其营运资金管理混乱、无从根据,同时在营运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变性、临时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营运资金相对较少,融资困难

企业的营运资金相对较少,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其融资困难。大开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规模较小,各方面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随之增大等方面的原因,再加之企业自身信用担保体系的不健全等原因,很难像大企业一样能够向银行筹集到自身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金。银行往往青睐于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好的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表现得比较冷淡。但是,这种紧缺程度已远远超出了合理范围,很多负面因素的存在严重的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甚至影响到全社会总体的健康运营。营运资金是企业日常生产所必需的资金,密切相关着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先进循环,如果营运资金不足,那必将影响企业的交易活动,导致企业交易活动失常。

(二)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低,管理水平差

现今,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的运营情况普遍较差,结合大开企业自身情况,营运资金低效运营主要表现为:首先,企业的应付账款的使用率低下。应付账款周转期与企业的偿债能力负相关。周转期越短,其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周转期越长,偿债能力便会减弱,企业的信用等级也会随之降低。但是企业如果能在一定期限内充分地使用商业信用这样的无息借款方式,必然会减轻企业的一部分负担,增加企业经济收益。在我国,由于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健全,一部分大企业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过分地依靠应付账款融资,造成应付账款的周转率极低;而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较难获得商业信用。还有一些具备利用商业信用的企业却抱着传统的经营观念,放弃利用这种无息的资金方式。应付账款融资方式在各企业中没有达到充分而有效的利用,降低了营运资金的运营效率。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便会增高,且会出现相互拖欠的恶习。随着拖欠时间的增长,应收账款很有可能变质为坏账,给企业造成损失。而此时想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已不太可能,因错过了诉讼时效会让企业后悔莫及。此外,在大开流动资产中存在部分存货的账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市价,但高出部分并没有被及时摊入企业成本费用中,这就造成企业存货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得存货的真实价值变得模糊不真实。

(三)企业的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

当前大开企业营运资金不合理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合理安排营运资金的能力及如何科学确定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及与其他形式资金的关系的研究。大开目前营运资金的流动不协调且管理人员侧重于对资金安全的管理,强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资金量,要求降低企业各方面的资金占用量,却忽略了营运资金结构的管理。比如:过于强调货款的回收,对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占用要少之又少,对于盈利性货币资金的持有量也要降低等等。每个企业都有适合于自身的生产经营并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资产结构,这使得其安全性与盈利性资产达到平衡,这是企业理想的资产结构。大开企业应根据一般的资产结构理论及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资产结构。

(四)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弱化

由于企业人员素质低下和自身规模小,大开对于其生产经营管理的意识较弱,尤其缺乏对企业核心营运资金的管理。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大开公司也开始增大自身的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但企业管理者对资金的管理观念却没有随之改进,资金的来源缺乏全面的运筹管理,计划与财务管理不统一。表现为企业在扩大再生产增加库存的同时,不考虑资金占用;投资建设时不考虑资金成本,缺乏资金运营的基本策略。企业对于日常收付所确定比例管理的不严格,存在着拆东补西的情况,情节严重时会出现即使拆了东墙也补不了西墙。为此企业惨痛的代价。结合大开企业的自身情况,其流动资金在总资产中占的比例较高,而且大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比大企业要困难的多,因此短期负债在总资本中占的比例较大。

三、完善大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完善金融市场,拓宽大开企业融资渠道

由于企业短期筹资的能力主要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评价和判断,要改善金融市场必须进行金融体制的全面改革,为此我国应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而金融环境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外部环境之一,只有加快金融体制和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步伐,才能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如亚洲日本专为中小企业设立了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多为政策性机构,它涵盖了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而美国则为中小企业拓宽了银行的信贷渠道;欧洲一些国家也为中小企业开设了专门的中小银行。我国可以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完善金融制度,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进而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大开企业必须果断的采取措施,积极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从而使流动比率提高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加强流动资产管理,加速营运资金周转

首先,大开企业应当加强对现金的管理,最好实施付款浮账,即“早收晚付”。企业管理好现金的收付,尤其在企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活动中企业出现短期临时闲置的现金时,为了避免现金的闲置并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可以将其进行短期投资。但是在投资时,应当考虑短期投资的期限、违约风险、流通性和税负影响等。

其次,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大开企业应当制定适合自身的信用政策以实现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账成本之和最低,三项成本之和最低是信用政策的最佳临界点。此外,对于应收账款的回收,大开企业要加以重视,制定出严格的收账政策,在较低的收账成本下收回较多的应收账款,减少坏账,降低企业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最后,在存货管理方面,大开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整的供应链关系,并采用aBC法和存货经济订货量(eoQ)模型来最小化与存货相关的成本,甚至可以实现零存货管理模式,减少仓储的中间环节,从而加快周转。

(三)结合大开企业自身情况,优化企业资金结构

当逐渐完善的现代资本市场为财务定量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时,企业也应对财务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要求。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是单纯的着眼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而没有足够重视对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企业缺乏正式的管理措施与程序,大多数管理措施或政策都是靠管理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去制定,没有考虑营运资金的规模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数量经济关系。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对自身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依据货币资金周转周期的长短,来预测营运资金的合理需求量,可以通过资金习性预测法和销售百分比法来预测营运资金需要量,从而优化企业的资金量。企业要对自身的营运资金结构进行优化,管理者应该在确定营运资金结构时应将公司销售的预测和规划加以考虑,并制定和实施一个正式的营运资金管理程序与措施,在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情况下使营运资金的决策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营运资金结构达到最优。

(四)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伴随着我国股份制改造即将完成的脚步,大开企业的资金结构也得到了初步改善。对于其内部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决,但并非根治。大开企业要想保持营运资金良性循环,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理念,增加效率,提高营运能力,否则,通过发行新股募集的资金也只能维持短期的营运资金周转,无法经受长期考验。针对大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首先应从整体上宏观把握,站在大开整体的角度解决问题,从长远利益出发,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大开的内部管理:首先做好计划,由于营运资金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应做好营运资金管理计划。这样可以充分掌握营运资金的变动趋势,尽量消除影响营运资金的负面因素。其次是微观方面考虑,站在大开自身内部角度来解决问题,就是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第一,加强企业的营运资金制度的建设。务必做到合理、规范有序的管理,加强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加强企业的营运资金考核制度的建设,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督力度,提高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第三,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制度的建设,务必提高企业的预算水平,加强企业的运营资金运营率。通过微观方面制度的各种制定,大开不仅可以科学的预测营运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它,还可以帮助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大开内部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这会造成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混乱,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监管企业的资金管理,负责整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审计。

参考文献:

[1]徐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论坛,2012,(09).

[2]周伟.营运资金在企业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1,(04).

[3]刘文霞,乔志杰.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企业报导,2010,(01).

[4]方强,张琪.营运资金搭配政策的改进[J].财会月刊,2010,(02).

[5]林香山.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浅析[J].中国商界,2010,(04).

[6]李争光,施鲁莎,李萍.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10,(09).

[7]胡爱萍,秦国华.营运资金管理评价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