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农村环境状况调查十篇农村环境状况调查十篇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7:58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1

本次调查选取河北、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贵州、陕西和青岛、厦门、成都等13个省市作为调查地点,样本量为15000个,有效样本为13948个。本次调查采取了入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家庭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人。在调查中,我们主要对农民的基本消费状况、农村消费环境状况以及调查对象的个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农民消费状况

要改善农民的消费状况,营造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对农民当前的消费状况有一个详实的了解是我们首先必须做的工作,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地面对各种问题。

一、未来1年内农村家庭对部分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较强

为了了解农村家庭对冰箱、电话、电风扇、自行车等12种耐用消费品的需求程度,我们调查了他们在未来1年内对这些耐用消费品的购买意愿,结果显示:

冰箱、电话、洗衣机、运输车、照相机和农用机器的购买意愿排在前列。平均每百户农村家庭中,计划1年内购买上述消费品的户数分别为13.6户、13.3户、9.9户、8.8户、8.6户和8.5户。

二、未来3年内44.3%的农村家庭将把纯收入主要用于子女上学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从现在起3年之内,除了用于吃、穿以及必要的农业投入以外,您打算将家庭纯收入主要用于”我们所列出的“农业生产资料”、“家电”、“交通工具”、“子女上学”等八个选项中的哪一项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子女上学的比例最高,为44.3%。其次是农业生产资料,其比例是19.0%;排在第三位的是建房装修,其比例是16.0%。这表明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部分被访者的认同。而回答将纯收入用于“旅游”的比例最低,仅有0.9%,这表明农村家庭还没有进入谋图享受的生活阶段,大部分农村消费者还在为谋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奋斗。详见图1。

1、从不同性别看,“女性”为主要决策人的家庭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子女上学”,其比例为51.6%;而“男性”则是42.8%。但总体上来说,无论农户家庭的主要决策人是男性还是女性,将纯收入用于“子女上学”都是最主要的选择。详见表1。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高中、职中”文化程度的被访者更倾向于将收入用于子女上学,他们选择此项的百分比是52.2%。而“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回答“子女上学”的比例最低,为34.0%。整体来看,学历越高,选择将纯收入用于“旅游”的比例越高。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方面,调查结果则显示:学历越低,选择“农业生产资料”的比例越高。详见表2。

3、从不同年龄看,将纯收入用于子女上学同样是各年龄段被访者的主要选择。“0-18岁”、“26-35岁”、“36-50岁”三个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较高,分别是:57.4%、50.8%、50.8%。“19-25岁”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用于建房装修的比例也较高,为24.7%。在旅游选项上,19-25岁的青年人以及51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此项的比例超过了平均水平(0.9%),分别为2.0%和1.4%。在农业生产资料方面,51岁以上年龄段的被访者回答的比例最高,为28.1%。整体来看,年龄越大,越希望将收入较为平均地分配到子女上学、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建房装修这三项消费上。详见表3。

4、从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看,子女上学仍然是最重要的消费领域,其中“10001-20000元”收入的家庭选择此项的比例最高,为47.9%;“0-3000元”和“50001元以上”的家庭则选择此项的比例较低,分别是37.1%和38.0%。“3001元-10000元”以及“20001-50000元”收入的家庭选择此项的比例基本相同,都在44%左右。整体来看,收入水平越低,选择将收入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比例越高;收入水平越高,选择将纯收入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建房装修、旅游的比例越高。详见表4。

三、59%的被访者估计3年后的生活会比现在好

当我们让被访者估计3年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时,调查结果显示:59%的被访者估计3年后的生活状况会比现在“好一点”,19%的被访者回答和现在“差不多”,18%的被访者认为比现在“好很多”,有4%的被访者觉得会比现在差,其中有1%的被访者估计会“差很多”。这表明被访者尽管对未来生活的改善有一定的信心,但并非持有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期。

1、从不同性别看,整体而言,男性比女性要乐观。男性估计3年后的生活“好很多”和“好一点”的比例之和为77.2%,女性为74.7%。估计3年后的生活比现在“稍微差点”和“差很多”的女性比例则比男性比例高,女性为5.1%,男性为3.4%。

2、从不同文化程度来看,整体而言,学历越高越乐观。其中,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估计3年后生活状况比现在“好很多”和”好一点”的比例之和为83.5%。文化程度越低,越倾向于回答“差不多”。这表明被访者已经将受教育情况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来看待,他们认为文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生活走向。这也可以解释前面的另一项调查结果,即大部分的被访者将“子女上学”作为家庭纯收入的主要支出项目。

3、从不同年龄段看,整体而言,年龄越小越乐观。其中,0-18岁年龄段的被访者估计3年后生活状况会“好很多”和“好一点”的比例之和为86.2%。

4、从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看,整体而言,收入越高越乐观。其中,收入在50001元以上的农户估计3年后生活状况会“好很多”和“好一点”的比例之和为85.0%。

四、柴火和煤炭是农村家庭做饭和取暖的主要燃料,液化气成为了做饭的主要燃料之一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家庭“做饭”和“冬季取暖”所需燃料主要靠我们所列的“柴火”、“煤炭”、“电”、“液化气”等六个选项中的哪一项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柴火和煤炭的比例相对最高。值得注意的是,液化气在做饭时也已经被作为主要的燃料,27.8%的被调查农村家庭主要使用液化气做饭,比例排在柴火和煤炭之后;而在取暖方面,主要燃料相对单一,“煤炭”一枝独秀,其使用比例高达52.8%。详见图2、图3。

五、58.7%的被访者家庭参加了一种以上保险,其中人身意外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农村家庭消费的主要保险品种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他本人或其家人是否加入了“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或“养老保险”等险种时,调查结果显示:有58.7%的被访者回答他本人或其家人参加了保险。其中人身意外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被访者家庭消费的主要保险品种,购买这三种保险的比例分别是18.7%、14.5%和12.8%。详见图4。

1、从不同性别看,男性被访者回答“参加了”的比例要高出女性被访者回答“参加了”的比例7个百分点,男性回答“参加了”的比例是60.0%。

3、从不同年龄段看,各年龄段回答“参加了”保险的比例的差异并不大,其中19-25岁年龄段的被访者回答“参加了”的比例最高,达到68.0%。

六、超过3/4的被访者对医疗效果及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示满意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医疗效果”以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分别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对医疗效果,78.3%的被访者感到满意;对医护人员的态度,77.4%的被访者对医生和护士的态度表示满意。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被访者是否发生过医患纠纷,以及发生了纠纷后是如何处理的等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发生过医患纠纷方面,91.0%的被访者没有发生过医患纠纷,仅有9.0%的被访者曾遇到过医患纠纷;对于发生医患纠纷后的处理方式,34.4%的被访者回答“通过机构解决”,19.4%的被访者回答“自己处理”,15.6%的被访者回答“忍了算了”。详见图5。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低的被访者更倾向于参加保险,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回答“参加了”保险的比例为68.4%。

4、从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看,收入越低,回答“参加了”的比例越高。其中,0-3000元年收入段家庭的被访者回答“参加了”的比例高达76.8%。

七、88%的被访者感到上学方便,77%的被访者对教育质量表示满意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上学是否方便”、“对教育质量是否满意”时,调查结果显示:88%的被访者反映上学方便,77%的被访者对目前的教育质量表示满意。下面我们对“教育质量”的满意情况分析如下:

1、从不同性别看,被访者对目前“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3、从不同年龄段看,不同年龄的被访者对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差异不大,其中0-18岁年龄段的被访者对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最高,达到80.4%。

八、产品质量是被访者在购买消费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

“价格”、“质量”、“功能实用”、“使用方便”等是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等消费品时经常考虑的因素,当我们询问被访者购买这些消费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哪一个时,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在购买这些消费品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质量”,尤其是购买农药、种子、化肥、农膜和食品时更加重视质量问题,其比例依次为78.7%、86.1%、77.6%、73.6%和72.1%。其中,对种子、农药、化肥这三种消费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排在前三位。“价格”是被访者在购买上述消费品时第二重视的因素。“功能实用”是第三重视的因素。这反映出,在农村消费者消费过程中,质量问题是他们最大的困扰,他们尤其希望那些对生产有重大影响的消费品有完全信得过的质量。详见表18。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对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更高,其比例为80.5%。

4、从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看,不同家庭年收入的被访者对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的差异也不大,相比较而言,处于中间收入层的有相对高的满意度,其中年收入在20001-50000元段的被访者的满意程度最高,其比例为80.4%。

农村消费环境状况

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就必须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这不但关乎农民的利益、同样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

一、有68.6%的被访者对购买日用消费品的方便程度表示满意,62.8%的被访者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方便程度表示满意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购买日用消费品方便程度”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33.0%的被访者对购买日用消费品的方便程度表示“最满意”,有35.6%的被访者表示“比较满意”。详见图6。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方便程度”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27.5%的被访者对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方便程度表示“最满意”,有35.3%的被访者表示“比较满意”。详见图7。

二、分别有49.7%和57.5%的被访者对商场/商店供应货物的质量和品种表示满意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商场/商店供应货物的质量和品种”等分别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18.2%的被访者对商场/商店供应的货物的质量表示“最满意”,有31.5%的被访者表示“比较满意”。对于商场/商店供应的货物品种,有22.7%的被访者表示“最满意”,有34.8%的被访者表示“比较满意”。详见图8。

三、半数以上的被访者对用水、供电、邮政和农村市场管理作出了积极评价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用水、供电、邮政和农村市场管理”等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对供电情况表示“最满意”的被访者比例最高,达到31.5%;其次是用水和邮政,它们的比例分别是29.3%和25.4%。对农村市场管理状况表示“最不满意”的被访者比例最高,达到7.2%。详见表19。

四、对家电维修的方便程度、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电视信号和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方便程度给予积极评价的被访者不足半数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家电维修的方便程度、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电视信号、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的方便程度”等分别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三成被访者对家电维修的方便程度、农业科技知识宣传、电视信号和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的方便程度四个项目给予的“一般”的评价。有13.2%的被访者对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的方便程度项目给出了“最不满意”的评价。家电维修和电视信号是“最满意”评价中比例较高的项目,也分别仅有18.4%和18.2%。详见表20。

五、42.3%的被访者对家庭收入增加程度表示满意

当我们让被访者对“家庭收入增加程度”进行评价时,调查结果显示:42.3%的被访者对家庭收入增加程度回答“最满意”或“比较满意”。有18.0%的被访者对家庭收入增加程度回答“最不满意”或“不满意”。

1、从不同性别看,男女两性的评价较为一致,分别有40.2%的男性被访者和37.0%的女性被访者对其给予了“一般”评价。详见表21。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满意评价(包含“最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越高。其中,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给予满意评价的比例是53.4%。这表明人力资本已经在增加家庭收入的各因素中占到了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3、从不同年龄段看,各年龄段的被访者在此项上有着较为一致的评价,四成被访者回答“一般”。

4、从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来看,收入越高,满意评价的比例越高。其中,收入在50001元以上的被访者满意评价的比例为66.1%。

六、有87.5%的被访者主要通过电视来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哪一个渠道时,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是被访者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的主要渠道,有87.5%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项。其次是“与本村人交谈”,其比例为4.2%。详见图9。

1、从不同性别看,男女两性在此项上的回答上没有显著差异,男性选择电视的比例为87.5%,女性为86.6%。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电视仍然是各文化程度的被访者最主要的了解外面的事情的主要渠道,他们在此项上的选择没有显著的差异。而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访者借助“报刊/杂志/书籍”来了解外界事情的比例也越高,其中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在报刊/杂志/书籍项上比例最高,为5.8%。详见表26。

3、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看,电视仍然是被访者了解外面的事情的主要方式。不同年龄段的被访者之间的选择比例没有显著差异。而低收入家庭在此项上的相对较低的比例主要是受是否拥有电视这一因素影响,而并非是此类被访者更多地选择其他方式。详见表27、表28。

七、55.1%的被访者关注日常生活消费品

当我们问及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被访者更关注哪个时,调查结果显示:55.1%的被访者回答更关注日常生活消费品,而回答生产资料问题的比例为44.9%。

1、从不同性别看,女性对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关注程度更高,其比例达到了63.5%,而男性为53.7%,性别差异较为显著。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则对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关注程度也越高,其中“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为75.9%,而“小学及以下”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为49.1%,有着显著的差异。相应的,文化程度低的被访者更关注农业生产资料,其中“小学及以下”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为50.9%,而中专或中师以上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为24.1%。

3、从不同年龄段看,19-25岁年龄段的被访者更关注日常生活消费品,他们回答此项的比例是各年龄段中最高的,为62.4%。其次是0-18岁年龄段,其比例为60.0%。

4、从不同家庭全年总收入看,收入越高,越关注日常生活消费品。其中,年收入在50001元以上的被访者回答此项的比例为76.6%。

八、有52.1%的被访者认为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问题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在“产品质量问题”、“服务问题”、“价格问题”、“缺斤少两问题”等七个问题中,哪个问题当前最严重时,调查结果显示:52.1%的被访者回答“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问题”和“价格问题”,回答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23.0%和7.6%。详见表33。

1、从不同性别看,男女两性的看法差异不大,他们都以产品质量问题为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中男性选择此项的比例为52.4%,女性为50.6%。

2、从不同文化程度看,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是各层次文化程度的被访者普遍重视的消费问题。而文化程度越高选择服务问题的比例也越高,其中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选择服务问题的比例最高,为10.2%。

九、种子、农药、食品被认为是存在问题最多的领域

当我们列举了“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等十七个行业领域,让被访者评价哪个领域存在问题最多时,调查结果显示:“种子”、“农药”、“食品”被认为是存在问题最多的行业领域。其中,有22.9%的被访者认为种子存在的问题最多,有16.1%的被访者认为农药存在的问题最多,有15.6%的被访者认为食品存在的问题最多。详见图10。

1、从不同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低的被访者对种子和农药的关注程度更高。

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在农药和种子上的选择比例是17.5%和24.7%;而中专或中师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访者在这两项上的选择比例则为9.4%和13.6%。详见附表1。

2、从不同年龄段看,0-18岁和51岁以上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农药的比例较高,分别是22.4%和18.2%。而年龄越大,选择种子的比例则越高,其中51岁以上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为24.7%,0-18对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此项的比例仅为14.9%。详见附表2。

十、七成以上的被访者知道在发生消费权益争议时通过“与经营者协调和解”或“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两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我们列举了《消法》中确定的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五种途径,并询问被访者是否了解时,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5.1%和72.7%的被访者知道“与经营者协调和解”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两种途径。知道“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这一途径的被访者比例最低,仅有6.1%。详见表36。

对“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这一途径来说:

1、从不同年龄段看,不同年龄段的被访者对这一途径的知晓程度的差异并不明显,其中19-25岁年龄段的被访者选择知道的比例最高,为75.3%;0-18岁选择知道的比例最低,为72.1%,它们之间的差距较小。

2、从家庭全年总收入来看,相对而言,收入越高,对此的知晓程度也越高。但在10001元以上的家庭总收入被访者之间,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十一、有41.9%被访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损害时选择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在发生消费权益争议时,一般采取何种措施”时,调查结果显示:有41.9%被访者在消费过程中受到损害时选择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回答“忍了算了”的比例是21.2%,排在第三位的选项是“请求消协调解”,其比例为20.3%。详见38。

十二、有83.3%的被访者知道“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当我们问及被访者是否知晓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时,调查结果显示:有83.3%的被访者回答“知道“。

1、从不同性别看,男女两性被访者对此的知晓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男性的知晓程度略高于女性,分别为83.7%和80.1%。详见40。

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头戏,只有提高农村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才有可能全面启动内需,也才可能实现小康社会。

在新世纪,在我们已经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村消费,如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我会开展的这次调查虽然没能给出答案,但却使我们掌握了大量有关农村消费和农村消费环境状况的数据和事实以及最新的变化。这无疑将有助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提高农村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途径。

从调查中我们得知,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支出项目,四成以上的农户家庭预计将其收入用于子女上学。保险产品成为农村消费中一个较为新的消费热点。而在消费过程中,产品质量则始终是农村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可喜的是,农村消费者已经培养起了较好的维护自身消费权益的意识,80%以上的农村消费者已经知道“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79%左右的农村消费者在遇到损害时会向相关的部门反映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虽然如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维护消费权益的宣传和教育,以便使农村消费者可以采取更多样的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2

[关键词]环境现状;环境评价;环境保护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在一些省、市开展了不同规模层次的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生态学会等单位就城市环境状况和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调查中,专家学者发现文化程度、环境污染、媒体科技宣教等都是造成环保意识差异的重要因素。但上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农村的环境现状和农民的环境意识的相关研究还较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长期以来,生活垃圾得不到集中而有效的处理,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并且因资金和技术等原因,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显著改善,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清楚地了解目前广西农村的环保的基本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了解和探讨村民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农村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农户为单位,在被抽取的每户农户中由一名家庭成员作为代表来完成问卷的回答。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总人数为286人,其中男性占44.1%,女性占53.5%,2.4%未填。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及以下的占83人,初中106人,高中47人,中专18人,大专及以上的28人(m=3.22,D=1.347)。年龄分布情况为20岁以下的有38人,21~59岁的有237人,60岁以上11人,这一数据覆盖面较广,基本符合当地人口分布情况,能较好地反映各年龄组人群对生存环境的了解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测量工具的设计

问卷采用的是自编“广西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调查问卷”,问卷问题多数采用预先编码的形式,原则上要求多选一,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乡村环境状况,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及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环境评价等五个方面共21个问题。

首先,个人基本情况涉及被访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去过打工等个人结构状况。其中年龄为三分变量,1为20岁以下,2为21~59岁,3为60岁以上,主要是考虑到农村的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文化程度设计为五分变量,主要是“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以考察文化程度对环境评价的影响。由于广西全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把调查的地点分为“1是经济水平高”、“2是经济水平中等”、“3是经济水平较低”。另外由于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的人数较多,为了了解他们与城市接触以后是否会增强农民对环境的意识,专门设计了“是否去过打工”这个问题。

其次,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基本以农业为主,农村居住环境的基本情况在调查中从“燃料使用”、“生活用水来源”、“卫生厕所的使用”、“住房是否人畜分开”等7个方面来考察。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由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再次,研究中为了了解农民在改善环境中所作的具体事情,设计了一个多项选择题。由于考虑到各地农村的不同情况,专门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由被调查者注明所参加的改善环境的行动。

最后,还要考察被调查者对所生活环境的评价情况。主要是从主观评价和客观分析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分为“你居住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你是否知道污染源”、“对所居住环境的评价”、“农药的使用是否造成污染”、“对居住地的环境质量的基本评价”(包括饮用水质量、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声音质量)。这些问题为多项选择。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对“污染的主要来源”设计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由被调查者回答。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即先把广西全区所有的编制县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水平发展中等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三个层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三个层次中抽取11个县,每个县继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每个县的乡镇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共调查了全区11个县的12个乡镇,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89.37%。

二、广西农村环境现状及农民对环境的评价

(一)广西农村的环境现状

我们在调查中主要从农民燃料的使用、居住环境、生活用水和垃圾处理这几个方面来考察农村的居住环境,通过频数分析,了解了农村环境的基本情况。

1燃料使用。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不仅是山区而且是不能耕种的石山,农业耕地非常有限。农民的生活用燃料主要是柴火,占40.2%,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的使用,有33.6%的农民用上了液化石油气,有17.8%的农户还利用新技术,垃圾变废为宝,用上了清洁高效的沼气。这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也大大缓解了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2生活用水情况。农村基本实现了清洁用水,有62.2%的群众用上了自来水。由于在农村还无法实现污水处理,污水往往不经处理直接排到地面经土壤下渗或汇入地表水体,对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直接危害。洗衣、做饭、洗浴及其他零散用水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途径。

3居住环境。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和苗族的农民传统的居住模式是和牲畜共处,楼房的旁边或者楼下就是关牲口的棚子。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64.3%的农户实行了住房与牲畜分开。经过这几年的建设,57.7%的农户已经用上了卫生厕所,改善了过去粪尿中的污染物随粪水渗入土壤内,粪便发出恶臭,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状况。

4垃圾处理。生活垃圾因来源广泛,其污染物成分也较为复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耗的丰富,垃圾的组成成分将更为复杂。有12.6%的村民认识垃圾是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生活垃圾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随意堆放和倒入江河的分别占25.2%和22%,有49%实现了固定堆放。

随着新农村建设在全区各地农村的大力推广,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各种改善环境的活动,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美化家园,保护生存环境。有160人次参加了修路、46人次参加了卫生厕所的改造,在农村建起了更加卫生的蹲坑式厕所。其他还有人参加了集体或者自发组织的相关的活动,如人畜分离、处理污水等。

(二)农民对环境状况的评价

农民对居住的环境情况较为认可,认为家庭的卫生情况“很干净”和“一般”的占总数的30.8%和62.2%,“比较脏乱”的只有6.3%,评见表1。

农民对环境评价的五个等级变量中看到,他们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评价整体较好,饮用水质、地表水质、空气质量和声音质量在优和良的占了绝大多数,说明农民对自身环境比较认可,评价较高。

在回答当地是否遭到污染时,有40.2%的人认为受到污染,有32.2%的人认为没有,27.3%的人不知道。有42.7%的农民表示知道什么是污染源,48.6%的人不知道污染源。但当我们进一步追问污染的来源时,很多农民却无法准确回答,有66.8%的人不知道具体的污染源到底是什么?(这题设计的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农药是农民在日常生产中接触最多的生产资料,但很多农民就连农药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都不是十分确定,回答“没有”污染的占7%,“不知道”的有9.4%。

(三)影响农民对环境评价诸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弄清不同因素对农民环境评价的影响情况,以受访者对环境的评价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民族、是否去过打工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模型中,性别、文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为虚拟变量。具体见表2。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

第一,文化程度对于环境评价具有统计显著性。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对环境评价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与小学及以下的受访者相比,文化程度越高的受访者在环境评价方面的得分也越高。这表明,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环境评价也相应地得到提高。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村民对环境评价。当以“经济发展水平高”为虚拟变量时,对“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有统计显著性,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是负相关。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环境评价也越高,对环境也能更加清楚地进行评价。

第三,虽然多元回归中是否去过打工和民族对环境评价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但为了进一步分析打工和民族这两个因素是否对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影响。以“是否去过打工”和“环境评价”做交互表,经过卡方检验,具有统计显著性(df=4,x2=0.004,p<0.05)。同样用“汉族”和“少数民族”与“环境评价”做交互表,也具有统计显著性(df=4,x2=0.002,p<0.05)。这表明打工的经历和少数民族的身份对环境评价有一定的影响,只是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这两个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造成的。

第四,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性别对环境评价的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三、讨论

(一)农村环境基本保持良好但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研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广大农村还是保持了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农民自身对环境的评价较高。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倾向日益明显。但与城市相对规范的有规划、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此外,在农村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污染源,主要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污染较严重的工厂从城市转移到广大的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如一些化工、造纸的企业还有采石场等等。这些企业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气,对农村居民卫生和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就有很多农民向我们反映,由于当地政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接纳了从广东转移过来的一家造纸厂,工厂里的废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流入当地的河流,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水质。

(二)农民对环境评价较为乐观但缺乏环保知识

由以上的统计分析看到,农民对农村总体上环境评价良好。但在其中也暴露出我们目前对农民的环境教育是极其不够的,对外界接触比较多的外出经商者及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多数是中学生)对相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较在村里常年耕种的本分农民懂得多。这表明,农民是被忽视了的环保群体,各种环保宣传在农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许是人们的眼睛都专注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对于人口相对比较稀疏、面积比较大的农村来讲还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它的污染现象没有人口稠密的工业城市来得明显迅速的原因,导致了对农村环境的忽略。

(三)本研究的发现和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调查,对广西农村的环境现状和村民对自身环境的评价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环境评价的因素主要是文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这和已有的研究是一致的。但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在自变量中“民族”和“是否去过打工”也会影响到村民对环境的评价。根据我们的分析发现,在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环境,所以环境意识较好。不少农民表示外出打工后会增长见识,学会一些基本的环保常识,这使他们回乡后也积极地维护家乡环境。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本研究对广西农村的环境现状作了一些初步的调查,然而因研究时间较短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仍未能获得相对精确的村镇环境情况的资料。因而,今后在农村村镇建立长期的环境情况的监测,将会有助于更深入的研究。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危害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55-02

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环境卫生之范围非常复杂而广泛,其内容大致包括:饮水卫生、废污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食品卫生、病媒管制、工业卫生、公害防治(包括空气污染防制、水污染防治、噪音管制等)、房屋卫生等。环境卫生是应用细菌学、生物学、昆虫学、化学、物理学、卫生教育学、气象学及工程学等科学方法及手段,管制可能引起疾病之事物与条件。环境卫生是随着人类之社会生活而演变,而今之社会环境不断的受到人为的改变。因此,环境卫生的问题成为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人类生态系统过程中的问题。由于人口之激增与集中都市,有关饮水卫生、废污处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皆须用科学方法来规画、设计与管制,使环境能适于人类的生活,促进现代文明:保障全民有过着健康生活之标准,实现其健康长寿之天赋权利。农村环境卫生则是反映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标志,已成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1-4]。为掌握即墨市农村环境卫生现状以及健康危害因素,以便于对我市的农村环境卫生情况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笔者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对我市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的方法选择了我市龙泉镇、金口镇、蓝村镇、灵山镇、刘家庄镇、南泉镇以及田横镇7个镇,每个镇按经济状况好、一般、差3层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共2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选取7户农户,共147户农户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卫生学调查

本研究采用了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用抽查农户的现场卫生学进行了调查。

1.2.2病媒生物监测

病媒生物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鼠类、蝇类以及蟑螂,分别对农户厨房中这三种生物的密度进行检测;此外,对农户的住宅周围的蚊虫密度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分别参照不同生物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GB/t23798-2009)鼠迹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以及《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

1.2.3土壤卫生检测

土壤卫生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铅、镉污染以及蛔虫卵检测。检测方法分别参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

1.2.4质量控制

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选择方法严格遵循科学、随机抽样原则;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均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调查人员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均为受过统一培训且考试合格者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实行双录入并进行了校验。

2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了7个镇,21个行政村,147户农户。发放147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47份,采集土壤标本21份。

2.1监测点卫生状况

2.1.1卫生厕所及集中式供水覆盖情况

随机选取的7个镇21个村147户农户中有卫生厕所的户数为99户,覆盖率为67.34%;147户农户中共包括476人,集中式供水人口数达到338,覆盖率为71.01%。

2.1.2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情况

所有调查的21个行政村中,每日污水产量为366吨,其中生活污水占72.3%;所有生活污水中随意排放的污水占59.5%,主要排放地点为农田(占42.1%)。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主要有随意堆放(47.3%)、定点堆放(43.2%);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54.6%)、填埋(27.9%)。

2.1.3环境卫生管理情况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21个行政村中共有46名保洁人员,仅有33.7%为专职保洁人员。13个村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2个村做了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规划,16个村对村民进行过相关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

2.2病媒生物监测情况

对147户抽查的农户的厨房以及住宅周围的积水容器中的生物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平均鼠类密度为1.9只/间,平均蝇类3.7只/间,平均蟑螂1.5/间,蚊虫幼虫占54.6%。

2.3土壤卫生检测情况

本研究共采集21份土壤标本,经检测,按铅分类,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比例为92.6%,二级为7.4%;按镉分类,一级为42.7%,二级为57.3%。蛔虫卵检测结果显示,蛔虫卵检出率82%,成活率为93.4%。

3讨论

环境卫生情况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健康,据统计,在发展中国家,80%以上的疾病是由于不卫生的水以及环境卫生所导致的[5]。因此,有效地改善环境卫生情况,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卫生厕所覆盖率为67.34%;集中式供水人口覆盖率为71.01%。每日污水产量为366吨,其中生活污水占72.3%;所有生活污水中随意排放的污水占59.5%,主要排放地点为农田(占42.1%)。生活垃圾的收集方式主要有随意堆放(47.3%)、定点堆放(43.2%);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焚烧(54.6%)、填埋(27.9%)。平均鼠类密度为1.9只/间,平均蝇类3.7只/间,平均蟑螂1.5/间,蚊虫幼虫占54.6%。按铅分类,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比例为92.6%,二级为7.4%;按镉分类,一级为42.7%,二级为57.3%。蛔虫卵检测结果显示,蛔虫卵检出率82%,成活率为93.4%。调查结果提示我市部分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粪便无害化、家庭饮用水、生活垃圾和污水、病媒生物孳生以及土壤卫生状况等五大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隐患,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

由于农村卫生厕所和集中式供水覆盖率受到地区经济水平、家庭收入以及户主文化程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家庭收入和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农村卫生厕所和集中式供水覆盖率越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适当向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增加农村环境卫生相关经费的投入。调查还显示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填埋不一致,可能与我市农村生活习惯和经济水平有关,生活污水和垃圾缺乏统一管理的乱排乱放现象,可能对该地区生产的农作物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是病媒生物良好的孳生地,如何改善此类现状,是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农村家庭厨房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我市接近半数的农村家庭厨房发现鼠迹,此外,厨房内的苍蝇、蚊虫幼虫密度较高。由此可见,农村家庭厨房的卫生状况不容忽视。随着我国企业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转变,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调查显示的镉和的铅达到了保障农业生产,维护健康的土壤限制。调查还发现土壤中蛔虫卵的成活率和检测率较高,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养殖垃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粪便或堆肥未作无害化处理等。

综上,为加强我是农村环境卫生的监管,应该从治理农村家庭环境卫生状况入手,建立起一种农村长效的管理机制,加大投入管理和建设经费,此外,还应同时加强对农户的健康教育以及宣传工作,增强村民的卫生意识,切实地将农村黄精卫生整治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尽然有序地开展综合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军,高绪芳,李志春,等.成都市农村环境卫生调查与风险[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8):678-681.

[2]雷娟,方开宇,白敏,等.贵阳市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调查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3):48-50.

[3]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10-12.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4

[关键词]农村教师流动状况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111-02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大厦的基石。发展农村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整体进程,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师法》的实施,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资格制度的不断推行,教师的流动已经在法律法规保障、国家政策引导的大背景下成为普遍的现象。教师作为社会人才的一部分,已经加入到人才流动大军的行列。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关于人才流动的法规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流动更多现出一种无序、不合理的状态,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本调查报告以陇南市武都区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流动的现状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武都区农村教师流动呈现以下趋势:

1.流动的主体以青年教师居多。

2.流动渠道上,流入以毕业生招考为主;流出的方式包括转行、调动、选拔、停薪留职四种,这些教师是农村教师中的主力军。

3.流动的方向单一,从农村学校流向城市学校。

一、问卷设计的初衷

为了找到农村教师流动状况的原因,结合近年来教师流动的去向,特意设计了十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1.农村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2.农村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

3.农村教师是否想调动工作?

4.如果有调动机会,他们首选的去向是哪里?

5.他们想调动的原因是什么?

6.调动工作完成的方式有哪些?

7.他们是否考虑过工作调动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工作?

8.他们调动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9.他们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什么?

10.如果给他们第二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他们将会选择什么行业?

附问卷如下:

农村教师流动状况调查问卷

1.你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a、满意B、不满意C、说不上D、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

2.你参加工作的时间

a、1―5年B、6―10年C、11―19年D、20年以上

3.你是否想调动工作

a、想B、不想C、有时想D、没考虑过

4.如果有调动机会,你的首选去向是

a、城市B、家乡C、城市周边镇D、乡村

5.你想调动的原因是

a、离家远不方便B、工作环境艰苦C、学校福利待遇差D、工作任务重

6.如果你想工作调动,将通过何种方式完成

a、花钱B、选拔C、人缘关系D、不好说

7.你是否考虑过调动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a、有影响B、无影响C、没考虑过D、我不管学校工作

8.你调动工作的目的是

a、为了家庭B、为了事业C、追求幸福D、方便生活

9.你最理想的工作环境是

a、乡村B、都市C、交通沿线乡镇D、城市周边

10.如果给你第二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你将首选的行业是

a、行政B、公检法C、卫生D、教育

二、调查情况

调查地域覆盖武都区十个农村乡镇学校,它们是:佛崖初级中学,地处武都区最北边的佛崖乡,与康县望关镇接壤;角弓初级中学,地处武都区最西边角弓镇,与宕昌接壤;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相对不错。洛塘片八个乡镇的九年制学校,地处武都区最南边,属于武都区偏远农村乡镇学校。它们分别是洛塘中学、五马九年制学校、琵琶九年制学校、月照九年制学校、三仓九年制学校、五库九年制学校、麻柳九年制学校。发放问卷214份,问卷教师214名。

三、数据统计表

四、数据分析

通过对武都区10所乡镇学校214名教师对目前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的调查发现,对目前工作环境有63%的教师满意,有11%的教师不满意,有13%的教师说不上满意不满意,有13%的教师表示,有时满意,有时不满意。这一现状说明,有37%的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环境不够看好,他们存在流动的倾向。

在对参加工作时间的问卷调查发现,1―5年内参加工作的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62%,6―10年内参加工作的占21%,11―19年内参加工作的占13%,工作时间在20年以上的教师占4%。这说明中青年教师是农村教师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不稳定,存在流动的可能性。

在是否想调动工作的214名农村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时刻想调动工作的教师占50%,不想调动工作的占15.4%,有时候想调动的占27%,没考虑过是否想调动工作的占17.6%。这一现象说明农村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调动意向去向的问卷调查发现,首选城市的教师众多,占调查总人数的44%,首先家乡的占总人数28%,首选城市周边乡镇的占23.3%,首选乡村的占总人数的4.7%。这说明67.3%的教师不希望在乡村任教,希望有机会能调动到城市学校或城市周边乡镇。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想调动工作的原因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有62.5%的教师认为,离家远不方便是他们想调动工作的主要原因;有23.3%的教师认为,农村的工作条件、环境艰苦是想调动工作的原因;有12.6%的教师认为福利待遇差是想调动工作的原因;认为工作任务太重想调动工作的占1.5%;这说明离家远不方便、工作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直接影响教师的流动。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将通过何种方式完成调动工作的调查发现:有70%的教师想通过选拔完成调动;有22.3%的对自己完成调动工作的方式表示不好说;有4%的愿意花钱调动;有3.7%的想通过人缘关系完成调动。这说明大多数教师想调动工作的意愿是:按照组织需求,通过公平公正的公开选拔完成调动。

在对有意向调动工作时,自己的调动是否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问卷调查发现:62.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调动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23.3%的认为自己的调动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12.6%的教师不考虑这一问题;1.5%的认为自己的调动与学校的正常工作无关。这一现象说明教师的流动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

在对调动工作的目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为了家庭生活而调动工作的占26.2%;为了事业想调动的占28%;为了追求幸福而调动的占14.9%;有30.9%的认为调动工作是为了方便生活。这说明生活问题是影响教师流动的最大原因。

在对214名农村教师最理想的工作环境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乡村最理想的占14%;认为都市最理想的占37.3%;认为交通沿线乡镇最理想的占30.9%;认为城市周边环境最理想的占27.8%。这说明工作环境也影响农村教师的流动。

在对第二次职业选择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31.3%的教师想从事行政工作;有18.7%的教师想从事公检法工作;有7%的教师想从事卫生工作;有43%的教师仍然选择教育。这说明大多数农村教师对目前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希望有第二次职业选择,这也是农村教师流动的一个原因。

五、流动原因小结和应对策略

陇南市武都区农村教师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偏远农村流向城镇或城市,流动的主体是青年教师,越是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教师队伍越不稳定。这种单向流动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农村基础教育缺乏新鲜活力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致使农村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

而致使武都区农村教师不合理流动的成因主要包括: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满意,想调动工作的中青年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的薪金过低,津贴福利较少,不足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他们普遍属于8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缺乏艰苦环境生活的锻炼,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农村学校很难安心工作。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相对于城市学校较差,农村学校资金不足,激励制度难以起到激励作用,除了工资没有任何福利待遇,新建的家庭,人人有房贷,紧张的经济状况使他们感到生活压力极大,而城市广阔的家教市场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所有中青年教师想进城的主要原因。

农村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调动工作没有形成制度体系,完全成了教师自己的事。中老年教师从参加工作就在农村一所学校任教,三四十年没有变换工作环境,没有任何组织去关心过问他们,并且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家庭负担、身体状况等原因,则留在本地学校任教。青年教师有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趁年轻时实现自己更远大的目标,他们会采用多种方式去完成调动工作的想法。青年教师的频繁调动与中老年教师的固定不动形成了畸形的农村教师流动状况,影响了农村教师的结构组成。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硬件设备较差,管理体制不健全,生源不稳定,地理环境偏远,教学理念不先进,信息相对较闭塞,教师没有机会外出深造或进行教学交流,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新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储备少而且内容老化,教学质量难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青年教师认为在农村没有发展前景。

由于在偏远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有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学习也仅限于课堂,放学后无人进行督促、辅导,并且社会对农村教育的关注程度也不高,所以大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农村教学就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且得不到社会的肯定。广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责任重大,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设想的应对策略如下:

第一,政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偏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缩小城乡差距;设立农村教师岗位专项资金吸引优秀教师到偏远农村学校工作;奖励在偏远农村长期任教的优秀教师等举措,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农村任教。

第二,扶持偏远农村学校发展。偏远农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基础薄弱,导致工作的硬件环境差,没有福利待遇,职称晋升指标较少。由此可见,扶持偏远农村学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福利待遇,增加职称晋升指标,更多的教师才会义无反顾地留在偏远农村学校,将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进而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师资基础。

第三,制定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政策。针对农村地区师资不均衡的情况,可以制定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尤其是刚进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采用定期流动的制度,一方面可以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质量与教育水平。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5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6

一、调查对象

农村年久失修、残损破旧、不御风雨,不具备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存在严重结构缺陷和安全隐患,不能保证居住安全的住房。

二、调查范围

全镇农村在住危旧房。重点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农村危旧房以及农村低保标准%以内困难群众的危旧房。

三、调查内容

1、摸清农户家庭经济状况。根据农户年底家庭收入情况,以及是否享受政府五保、低保先进待遇,确定其经济状况类别。本次调查将农户经济状况划分为五保户(分散供养)、低保户、低保标准%-%(含)、低保标准%-%(含)、低保标准%-%(含)和其他等六个类别。

2、查明房屋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隐患。包括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护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房屋所处的不利地理环境。

3、调查农户对危旧房的改造意愿。包括计划改造面积和改造方式。

4、对被调查房屋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价。根据《农村危旧质量安全状况评价指导意见》,通过评估农房本身的质量状况,结合考虑农房所处地理环境及主要致灾因素,分“较差”和“差”两个等级对农村危旧房质量安全状进行评价。

四、调查步骤

1、初肯排查阶段(年月日——年月日)。由各村组织对辖区内的农村危旧房进行初步排查,并将有关住房名单汇总到镇政府调查组。

2、逐户调查阶段。(年月日——年月日)。各村根据初步排查结果,结合国土、水利等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确定调查对象,进行实地的逐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调查级成员要填写《省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表》,拍摄危旧房相关照片,形成“一户一档”档案资料。然后将结果报送至镇调查组。

3、制定实施计划阶段(年月日——年月日)各村要根据调查成果,制定本村年——年农村危旧房(含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实施计划,并连同相关调查表于月日之前一同交镇调查组。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镇成立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规划员、国土员、民政助理员、水利员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分管领导,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7

摘要: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项要求之一。也是其中最基础的内容和最直接的体现。从建设“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出发,以九垄地镇实习基地为对象,调查发觉该地新农村建设中外显状态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生活环境

引言:在九垄地镇实习基地的农村调研,我们亲自走入农村,接触农民,了解现实,看到了哪些现状?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找出解决办法?

背景篇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发展步伐都很大。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城乡差别的加剧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来越富裕的城市与越来越萧条的乡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导致的社会摩擦也开始显现。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我国已经结束了多年以来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来实现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历史,并开始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阶段。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五次全体会议,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这两项重要文件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特别是在农业与农村经济领域更是反响巨大。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的解释,建设“新农村”是指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要求之一,也是其中最基础的内容和最直接的体现。搞好村容整洁,是我们建设环境优美新农村的一个切入点。为此,在九垄地实习过程中,我小组通过问卷形式就村容整洁问题,简单做了一次专题调查。

理论篇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含义:

村容整洁,是指村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路灯亮化、饮水净化、环境绿化、庭院美化等,是新农村建设的外显状态。

目的: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着手点,实现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科学规划,统一组织,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九垄地镇简介

九垄地,位于辽东半岛的中部,盖州市的西南部,因古时此地曾救一条龙而得名,因为盛产葡萄而被誉为“葡萄之乡”。

九垄地境内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幅员总面积6,51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03公顷,是盖州市重要的商品作物的基地。林地面积400公顷,果园面积2,025公顷,水域面积7,113公顷,其中浅海6,266公顷,滩涂867公顷,合乡并镇后全乡辖9个行

政村。全乡总人口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农业劳动力1.2万人,包括的民族有汉、满、回、朝鲜、蒙古等族,九垄地村是满族聚居的主要村屯。

九垄地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是葡萄,栽植面积超过3万亩,粮经比例达到1:9,产量1.5亿斤,900座恒温库储藏葡萄8,500万斤,晚红、青提、京亚、无核白鸡心、秋黑等一批新品种已陆续铺开,套袋葡萄已大面积发展。除积极发展葡萄外,随着市场要求,在联合、头台子、南窑、大房身等村陆续建起了大棚油桃,现在全镇已有大棚1300多个,占地13000多亩,产值可创2500多万元。

2.关于九垄地镇村容状况的调查

2.1调查概述

调查时间:2

样本选择:随机选取

样本数量:30

调查方法:走访、问卷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8

【关键词】农村;理财

一、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2年2月——2012年9月

调查地点:泉州市洛江区

调查对象:泉州市洛江区农村家庭

调查内容:家庭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对理财方面的认识程度、当地投资理财环境

二、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以泉州市洛江区的农村居民为对象,以了解农村居民的理财状况。调查共发放281份问卷,经审核有效问卷为260份,无效问卷为21份。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农村家庭基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占46.92%;女性占53.8%,男女比例适中。下面是此次调研数据的分析。

(图一)

从文化程度分布上看,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含初中)的人数占70.39%,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各占15%左右。(见图一)。可见农村地区的村民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表一家庭支出范围所占比例

家庭支出范围个数占比

子女教育11639.7%

医疗费用93.1%

购买大额商品155.1%

生产资料41.4%

生活必须品10937.3%

盖房结婚196.5%

其他206.8%

子女受教育占家庭收入总支出的39.7%,说明对子女受教育比较重视,其次是生活必须品,占37.3%(见表一),说明农村家庭支出还是以教育和基础生活物品为主。

(二)农村家庭理财现状

对农村家庭理财现状的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村民对理财概念的认知相当陌生。数据显示,文化水平在小学及其以下的村民对理财最陌生,不了解的占比约为55%。对理财目的和接受理财知识满意度的调查中也反映出很多问题,具体数据如下。

表二理财投资首要目标

理财投资首要目标个数占比

挣钱4113.5%

医疗247.9%

保障家人教育6822.4%

养老237.6%

合理安排资金6521.4%

提高生活质量8327.3%

在调查对象中,认为理财首要目标是保障家人教育、合理安排资金、提高生活质量的相对较多。分别占54.12%、33.73%、12.16%(见表二)。由此表明,在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的农村地区,人们的理财目的还是偏向于基础教育和提高生活水平。

(图二)

数据显示,约有49%的村民对理财知识持“不满意或者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对理财知识“基本满意”的才50.78%(见图二)。表明农村地区村民理财意识薄弱。

(三)农村地区投资理财环境

调查发现,在农村地区理财环境建设不足,村民接受理财教育和了解理财的渠道让人担忧。从下面的数据可了解当前农村地区理财环境的建设情况。

表三所在乡镇理财机构比例

所在乡镇理财机构个数占比

农村信用社10833.9%

银行17153.6%

保险公司3410.7%

证劵公司61.9%

所在的乡镇理财机构中,大部分是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以对于理财而言,村民以存款为主,很少用来买保险和证券投资。

表四了解理财的渠道

理财渠道个数占比

电视广播新闻媒体14449.3%

报纸杂志等4816.4%

专业的人员介绍279.2%

参加过培训62.1%

网上了解过3813.0%

政府文件299.9%

从村民了解理财的渠道来看,村民主要集中于通过电视广播新闻媒体,占49.3%。而通过专业人员介绍及参加培训的渠道仅有11.3%(见表四)。可见村民接受理财知识的渠道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地区理财现状与结论

(一)农村地区理财现状

统揽整个调查的来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农村地区的理财投资现状令人堪忧。绝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低,村民们对投资理财缺乏基本理解。加之没有完善的理财市场等条件限制,制约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数据显示,由于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缓慢。村民的大部分收入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住房、教育以及医疗等开支。其中教育类支出占家庭收入总支出的39.7%;其次是生活必须品,占37.3%,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农村地区的人们对理财的观念模糊,不了解理财的含义的村民比例都超过调查对象人数的80%。此外数据显示:一是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都有着对理财的需求。但在理财目的的调查中显示“保障家人教育”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相对较多,分别占54.12%、12.16%。表明在社会保障还不完善的农村地区,人们的理财目的还是偏向于基础教育和提高生活水平。二是约有36%的村民因为文化水平低和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而不理财。这也说明当前农村理财市场发展缓慢的两个原因,一是人们文化素养低,不懂理财。二是想理财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这种情况下,很多村民被迫无奈选择储蓄。数据显示43.7%的人认为“存钱”是最理想的理财方式,这也从侧面表现农村理财市场可选择的理财机构或理财产品之少。

对于农村理财环境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地区理财环境建设不足,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专门的理财场所。调查显示约有56%的村民希望能有专门的理财场所。理财机构偏少,农村的理财机构以信用社和银行为主,共占比88%。人们对理财知识的了解渠道单一,大部分还是以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为主。此外村民对相关的政府政策和理财产品多样化也有着较强的需求。调查显示,42%的调查对象希望有更好的政府政策,27%的村民希望有更多适合他们的理财产品。

(二)结论

当前农村地区的理财投资现状不容乐观。受到教育水平限制,绝大部分村民并不了解投资理财的真正含义,理财意识意识薄弱。加之经济发展缓慢,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村民的大部分收入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住房、教育以及医疗等开支,其手中的闲置资金并不多,加之缺少必要的理财知识的学习,使得人们难以应对和防范金融投资产品因市场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此外,还有农村地区的理财的基础建设不足,缺少专业的理财机构或者相关的点,已有的理财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少,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农村理财市场的重视不足,致使人们学习理财知识的渠道单一。村民即使想要学习或者购买理财产品也找不到合适途径。

因此,村民的金融理财行为普遍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的特征,这就是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的现状。

五、对策和建议

1.提高农村居民理财意识

针对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建议相关金融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村民提供专业化、多样化的理财服务,将通俗易懂、具体实用的金融知识融入村民意识,从而大幅度提高村民的参与理财投资的积极性。

2.政策鼓励

政府能出台针对农村地区理财市场利好政策,让相应的金融机构看到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使其自发的积极的开拓农村理财市场,一方面让农村地区的人们从理财行为中获益,另一方面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发展。

3.加强对农村理财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首先应改善农村金融理财环境,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是必要之举。一方面要多增加保险、证券等理财投资机构的营业点,另一方面应该向农民普及电脑网络知识,各级政府部门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农民购置使用电脑设备和宽带网络,使广大农民能够利用现代科技获取致富信息,完善农村金融理财环境。

4.设计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理财工具

考虑到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等实际状况,应该加大金融创新改革,设计迎合农村居民心理、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工具。开发村民理财市场,让村民轻松理财,提高收入。同时应大力发展农民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适合村民的健康险种,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彤.王积田.望奎县农村居民投资理财状况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8).

[2]郭洪生.欠发达地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黑龙江金融,2009(2).

[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12年11月20日在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致辞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9

近年来,我们镇妇联坚持把镇、村(居)妇女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紧抓不放,为了切实改善本镇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我们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开展了以“清洁的水源、清洁的田园、清洁的家园”为目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发挥了妇女组织建设重要作用。围绕镇、村(居)妇女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这一课题,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我们镇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一、调研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们镇、村(居)妇女组织网络健全,妇女干部配备齐全,达到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占一定比例”的要求。镇、村(居)妇女组织履行本职,发挥职能,积极带领妇女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解决了长期困扰群众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同时还肩负着地方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整体发挥作用良好,工作得到当地党组织的肯定和认可。

从调研履职尽责情况来看,镇、村(居)妇女组织整治环境卫生做在前。妇女组织的社会影响力、社会认可度、社会形象得到不断改善和提升。

二、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上级部署,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骨干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专门下发了《**镇2013年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汪其明为组长、镇长邵繁、副镇长欧阳雪梅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配备专门负责农村清洁工程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及办公室,并安排有督促具员,掀起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热潮。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全区农村清洁工程专题动员会后,镇党委政府召开全体现职干部及支部书记会议,专题进行动员,悬挂宣传横幅40条,张贴宣传标语600多条,印发宣传资料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倡议书10000余份,制作公示牌18块,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是全面开展垃圾清理工作。为进一步激励广大妇女干部的工作热情,我们创新四种工作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妇女工作者队伍。据统计,共发动3800人次(其中女性2500人次)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实现了“五个基本没有”,即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集镇村基本没有散放垃圾、公路沿线基本没有散落垃圾、河库水面基本没有飘浮垃圾、田间地头基本没有有害垃圾。还整治了三纺厂门口共计1000米的路边,扩大了此处的使用面积,铺设了路面砾石,粉刷了800㎡的围墙,彻底解决了此处的脏乱差和堵塞现象。

四是落实责任,上下联动。按照“齐抓共建”的模式,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划分各村组的责任区和责任内容。实行联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工作机制,包干工作纳入考核,将农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分解到各村(居)、组。镇和各村(居)签订责任状,各村和党员小组长签订责任状,形成镇考核村(居)、村(居)考核各组、组监督村民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加强责任,我镇在人口集中、车流量较大的7个重点路段,涉及新农花园、斗居、红星、马桥、葛麻山6个村(居),明确了主要骨干负责。

五是强化督察考核。建立岗位目标考核机制。为激发基层妇联干部的内在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我们将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建立镇对村的督查考评体系,纳入目标管理。建立由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参加的民主监督评议机制。实行“以评促建”、“以奖促治”、“以罚促改”。截止目前,全镇在319国道花园、新农村召开现场会一次。全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检查评比4次,表彰了新农村、葛麻山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做得好的单位,通报批评了**邮电所、**原交管站及红星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较差的单位,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环卫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17个村(居)委会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池、垃圾填埋坑,但是数量不够、分布不均匀,部分还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垃圾处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

二是垃圾处理资金不足。垃圾处理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镇村财力投入资金有限,从根本上制约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是固体废弃物处理率和利用率不高。随着大量固体废弃物排量的日益增多,但是这些废弃物处理率不高,既占用土地、影响村容村貌,又破坏生态环境。

四、对进一步做好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的建议

一是抓配套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启动垃圾统一清运工程。

农村环境状况调查篇10

饮水卫生

40个行政村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38处,地表水作为水源2处,全部建有集中式供水设施,居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100%,每村抽取一份末梢水检测,合格24份,合格率为60%。造成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菌群超标。2.8土壤卫生采集40份土壤,检出虫卵的13份,检出率为32.5%,其中检出活虫卵的8份,检出率为20%。日常管理该40个村全部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将环境卫生纳入村集体的日常管理,37处设有专职保洁员,保洁人员数量达130人,平均每村3.25人。居民家庭卫生调查的200户居民,家庭普遍使用卫生厕所、饮用自来水、门窗装有防蚊蝇设施,庭院硬化达97%,室内外卫生洁净占72%,一般占27.5%,较差占0.5%。

讨论

本次调查,荣成市村庄道路硬化率为90%,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为95%,污水处理率为10%,居民家庭自来水、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00%,卫生洁净率达72%。除污水处理率外,其他指标均好于山东省、福建省、吉林省平均水平[3-5]。调查结果显示,荣成市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整体良好,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结合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大多数行政村都将环境卫生工作纳入了村集体的日常管理,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调查结果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农民已逐步认识到搞好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投身其中,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和发展。从调查的结果看,荣成市的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是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与此项工作当地近年才刚刚起步有关。此外,当地卫生厕所普及率虽然达到100%,高于山东省71.09%的平均水平,但三格式、沼气式、完整下水道式等无害化厕所配备率却只有25.67%,低于山东省32.87%的平均水平[3]。这也是造成当地土壤活虫卵检出率高达20%的原因。调查结果提示,荣成市的农村污水和粪便处理现状与当地的经济状况不相适应,有关部门应把污水处理和改厕工作列为今后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高的标准进行建设。农村的环境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位农民的身心健康,是一项群众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