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十篇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十篇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1:55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1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环境污染课堂化学实验。

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是现如今国内比较重要的工作给学生讲解化学环境的关系,环境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环境,如何改善环境问题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要有效利用实验课和课余活动时间,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实用原则,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教师要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由于大部分化学教育从事者在学校很少接触关于环境保护意识与相关信息,很难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环境保护意识,多看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材料扩展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让学生积极肩负起环境保护的责任。

为了更好的展开环境保护工作,教师要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和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并结合材料,帮助学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环境的良好习惯。

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已被污染的化学物品如何控制被污染的化学物品流入日常生活中,回收废弃,如何处理被污染的液体物品等。在课堂上展开环境保护工作。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演示有害物品的正确处理,从而逐渐影响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并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2.在课堂上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教学是一个系统体系,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是这个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系统的解决各年级的环境保护教育问题。例如:将高中各年级看成一个整体,结合环境保护教育的特点和各年级的教学特点,找出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潜在因素,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显然,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信息相关的内容,如淡化水资源,软化硬水等。只有将日常教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养成环境保护意识并要逐渐加强。

3.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展开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2

关键词:环保;心理学;高效

21世纪初,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与公众所关注的热点,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事业。环境保护心理学应运而生。从2000年至2005年的5年中,环保心理学已经呈现出作为一种新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环保意识培养,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支配行为,养成习惯的前提,因而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养成个人环保习惯,对于其今后从事岗位工作,行为习惯,具有终生意义。

中学地理教材从人类和环境关系着眼,提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一、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巧用“强化”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

1.教育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在进行各种强化活动,如表扬、关注等。强化的方法是建立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之上的。例如,某一行为若得到奖赏,那么,以后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反之,得不到奖赏的行为出现的次数就可能会减少。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如何通过强化去塑造行为,斯金纳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

2.根据“强化”设计的环保教育策略――制定渐进式的目标逐步强化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时,要注意制定适当的目标。假定要塑造孩子学会节省水资源的行为,第一步的标准可以是当孩子知道洗完手要关紧水龙头。如孩子做到了,就可以表扬他,因为达到第一步的标准了。当这种行为稳定地出现时,第二步的标准可以是他知道洗手的时间不要过长,此时若他洗完手关紧了水龙头,但是花了很长时间洗手时,就不再表扬他了,而只是在符合第二步标准的行为出现时,再予以表扬。第三步可以扩展到邻里的孩子,他知道要告诉其他人洗手要注意控制好时间并洗完后及时关紧水龙头。如此做下去,使孩子的行为一步步接近希望的行为模式。

日常的环保教育,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以发动学生布置“绿色教室”;组织学生“变废为宝比一比”活动;开展“生活节俭技巧大比拼”竞赛;还可以组织“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等。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妙用“从众”树立科学的环保态度

1.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原理

关于从众行为,拉坦内创导用社会作用力理论加以解释。在社会生活中,群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个体的全部心理活动。不论是认知还是情感,不论是意向还是行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群体和他人的影响。作为个体,面对外界的诸种影响,可能自觉地接受,也可能不知不觉地接受,甚至是出于无奈而被迫地接受。结果使个体行为与群体习惯相一致,或使群体中少数人的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相一致,这些都是从众行为。

2.根据“从众”设置的环保教育策略――推举环保宣传形象大使带动公众树立科学的环保态度

大家的“从众”并不是盲目的,羊群的行动总是跟随着牧羊人。谁是牧羊人?心理学家通过观察马路上那些撞红灯过马路的人后发现,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被其他人观察到后,可能会引起他人的模仿,也可能不会引起模仿。有趣的是,人们更有可能是模仿那些穿着衣冠楚楚的人,而不是那些穿戴破烂不堪的人。原因可能在于,即使被抓住,前者受到的处罚也会比后者的轻,因而前者的行为更能引起人们的仿效。说明大家在选择从众行为时也会注意趋利避害。

因此,一个城市想要大力宣传环保,必须要先找一个“牧羊人”。可以选择一个市民所喜欢的公众人物作为城市的环保宣传形象大使,向人们发出倡议――选购绿色产品;维护社区环境;遵守环境保护规范公约;参与环境整治;主动提出改善环境的建议;支持参与垃圾分类。

从众行为的公开性和权威人士的影响力增加了从众行为的可能性。从众行为公开程度越高,人们作出独立行为就越少,从众倾向就越大。高地位者或权威人物容易使人从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微言轻,人贵言重”。因此,环保宣传形象大使的带动作用不可小瞧。

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善用“认知”引导公众加入到环保行动中

1.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原理

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是性能方面的类比,而不是计算机和人脑硬件及操作方法的类比。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2.根据“认知”设定的环保教育策略――大量播放公益广告促使公众将“认知”内化成行动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环保知识是环保行为的重要前提,对于环保行为的直接参与也会反过来强化环保体验,加深公众环保意识。环保公益广告作为大众传播内容之一,则可以通过作用于公众无意识注意心理,创造共同的环保情感体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公众的环保知识有效转化环保行为。大众传媒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如能继续加大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必能促使环保事业更上新台阶。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3

【关键词】环境问题;化学教学;环保意识;渗透方法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在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破坏,比如说土壤盐碱化,温室效应以及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规律以及安全健康。所以,我们应当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人类的生活环境与化学息息相关,大部分环境问题与化学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学校化学教育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合理的渗透,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来源以及对生活的影响并且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1.日常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统一

1.1就建筑问题引入环境保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多数的废弃物,引起大量浪费。所以我们应该着重研究废弃物的重复使用。特别是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引入废弃物回收利用相关的例子,使学生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理解更透彻。例如重点介绍在上海世博会中各种新型环保、节能、绿色的建筑材料被大量投入使用。善于运用生活中直接的案例,能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身边的废弃建筑物以及废弃的材料有不同的认识。达到理想的渗透效果。

1.2就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环境问题。化学教学中,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废弃垃圾的结构以及探讨如何做到全面地重复利用它们。并在校园中就如何处理生活的废弃物展开调查。并浏览有关的资料,进行相关实验,深入提取废物再利用的有效方法。这种方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更好地宣传废弃材料的重复利用这一重要理念。

1.3在课堂中导入时事新闻。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热切关注,抓住学生关心时事新闻导入到课堂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贵州省毕节某县氟中毒现象,通过事例来描述污染源以及氟中毒的危害。再对解决氟中毒的具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宣传环保意识

2.1网上学习。对于仅仅的几十分钟上课时间来引入大量的学习资料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一些网络共享资源方便学生跨越时空式的学习,使学习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网上学习不仅能让老师和学生更好的互动交流,还能让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学生对学习的需要。

2.3影像放映。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映一定的影像资料。例如在讲述典型金属污染的事例中,放映有关湖南嘉禾县儿童铅超标的新闻专题片。就某个专题的讲述介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资料。学生通过这些影像资料的学习可以深刻意识到污染的严重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教师自身的环保观念

3.1加强环保理念,重视微型实验教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容。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把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利用事例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也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直观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热爱实验的观念,加大推行微型实验的力度。微型实验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污染,还能让学生亲自接触实验,自己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2扩展课外教学,强调绿色化学理念。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扩张视野,还能提升其知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把绿色环保理念从中渗入。例如:带领学生到生产单位实习参观,开设绿色化学专题宣传会,激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3把环保理念贯穿于教学设计中。结合有关理论课,实验课设计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环保理念体现出来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中,尽量选择绿色产品代替一些有毒的元素。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实验本质,同时,还能节约资源,使环保意识在实验中得以渗透。

4.设立情境教学,加深学生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扩展。通过环保问题建立一定的教学情境达到一定的渗透效果。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后,组织学生探讨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并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硫元素”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介绍硫对物体的腐蚀作用。引出硫化物对大气污染以及酸雨的危害。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污染源,传播途径以及解决方案。将有关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以环境问题为主,以其传播途径,污染源等方面为辅的知识结构。

5.加强学科概念,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并未正确认识到环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普遍认为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的责任而自己只是旁观者。实际上,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但在某种程度上都与环境紧密相连。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都与化学相关。化学作为一门能够探明污染源,控制和消除污染的重要学科。因此,化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了解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更要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污染在生活中的不利影响。做到正确树立起绿色环保的观念。在对化学类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第一,应该注重环保素材在基础学科中的体现,把环境与化学强强结合使化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第二,开设环保讨论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与环境息息相关。利用学科概念渗入到课程中不仅可以帮助传统化学教育向当代绿色环保化学教育的转变,还能促进学科交叉以及学科渗透的合理发展。

6.结束语

当代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我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一时的繁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生动有趣地把环境保护问题与化学知识统一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学科教师应该合理地对强化及加强环保意识进行不断渗透,使学生能够自主认知学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在课外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对全人类社会,政治,环境的良好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华英.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24(2):45-46.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4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重大的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三大污染。防止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的方法。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不少化学污染物,而中学化学课堂是一个很好、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事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讲到空气的组成时让学生了解本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再“纯净”,已受到可吸入颗粒、有毒气体等的污染,再介绍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学物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学习到,这对环保教育做了铺垫。2、初中教材在介绍Co的毒性时,向学生介绍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万人双目失明,自然过渡讲解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3、在教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教师要关注课文前面介绍水资源如何丰富,后面提出水危机的用意何在,然后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如“面对水危机,我们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呢?”等,从而将课本知识扩展到日常生活,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明确课文内涵,从中加强环保意识,自觉节约用水。在化学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结合化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化学成果的不恰当应用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化学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另一方面我们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科学为保护环境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要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成分、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例如,取雨水检测ph,如果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区域性或随风漂移形成对土壤肥力、森林、水生动物和建筑物等大范围危害。通过雨水ph的测定,联系其危害性,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认识。在实验教学中,要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对有些有毒气体(So2、Co等)放出的实验,应采取一定措施,用碱溶液吸收或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实验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仍,应倒入废液缸中或指定地点,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草的化肥,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向学生传输环保知识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搜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学生以“室内装修与家庭环保为专题调查报告”。学生自编小组,分别询问市场材料的性质,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获取家庭环境污染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的使用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污染方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做菜方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质在空气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为什么要用无铅汽油;为什么要禁用含磷洗衣粉。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觉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5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环境教育实施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许多造成严重后果的环境污染事件被媒体频频曝光,环境污染与人类生存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其中最严重的是化学品造成的污染。治理已经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治理的根本还是在于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发展建设的同时时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因此,在中学阶段向学生介绍有关环境化学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知识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加强中学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环境现状并不容乐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大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大气污染、水污染已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报道,2007年12月31日我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全国排放工业固体废物为4914.87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为3.94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为3028.96万吨。近年来,燃烧煤和机动车辆排放出的废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严重。面对极具严峻的环境形势,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力度,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

二、化学课堂应当成为中学环保教育的载体

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中学化学教育应当成为中学环保教育的重要前沿阵地。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理所当然地应当肩负起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使命,有意识地在化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实施途径。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点。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介绍了空气污染的初步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列举一些空气污染事件实例,比如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等世界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列出一些重要数据,特别是介绍受害人群所身受的极端痛楚的经历,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问题严重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讨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的热情,增强教学效果。在水是人类宝贵得自然资源一节中,教材介绍了水污染的初步知识。这时可以介绍像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等造成严重危害的世界公害事件,也可结合学生在周围现实中接触的水污染造成不良后果的生动事件,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水污染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严重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适时地指导学生展开针对防治污染的方法和措施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工业“三废”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生活污水需要净化后才能排放,农村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要积极投身环保事业。

又如高中化学“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我们可以列举一些有关二氧化硫的污染事件,如世界上几起著名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海湾战争、巴格达战争,伊朗油井大火等。还可以结合酸雨的危害和防治,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比如,在生产和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可以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可以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最后归纳: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溶液来吸收(如氨气用浓硫酸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可使它们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硫化氢可通入硫酸铜溶液中,转化为硫化铜沉淀)等。这样,使学生初步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环境污染的治理不仅可以消除污染,还能通过努力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平时的作业、单元练习、测验等,在不偏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随时巩固学生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任,并且比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

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研究。例如发动学生在一些环境污染重点防治企业,如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周边收集雨水,结合pH值测定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测定收集的雨水样品的pH值监测本地有无酸雨危害发生。

另一方面,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或指导学生实验时,要切身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指导学生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残留在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做氯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性质实验时,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实验结束后,要将产生的废液、废渣等倒入指定的容器统一处理,避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这样从自身做起,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才能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3.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记录当地空气质量日报的数据,结合测定当地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分析造成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有建设性、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可以推荐给当地的环保部门,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观察污水的排放和处理方法,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野外收集废电池、到工厂社区进行环境保护宣传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环境的污染程度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6

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是每位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安全;环境;能源

中图分类号:G633.8

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是每位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在利用化学实验多渠道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实验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学校,教师甚至因噎废食,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我们都知道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例如:“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破损”;“可燃气体点燃前要先验纯”等等。我们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去年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虽然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比如: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学校门口广场随手丢弃的口香糖……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做人的素质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我们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实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

二、关于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几点建议

(一)加大实验改革力度应当从教材入手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增加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的化学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该书所有实验的编写均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安全、步骤、处理方法、问题等几方面组成,例如:在“体积的测量和溶液”实验中,安全部分写道:“在实验中必须始终佩带护目镜。14mol/LnaoH溶液的腐蚀性很强,取用时要戴手套。溅出的任何化学药品要立即用水擦净。应该注意碱会腐蚀玻璃,要用大量的水彻底清洗玻璃仪器,以防止被腐蚀性物所腐蚀。”处理方法中写道:“铜溶液倒入标有铜废液的烧杯或瓶中。溶液用水冲入下水道。保持工作台面和天平周围的清洁。送回冲净的容量瓶和移液管”。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极尽详细的要求安全措施及回收处理方法,如果我们的教材中也能补充这样的要求,再加以教师的引导,实验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从该书的实验编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实验的思路,首先搞明原理、目的,在目的原理的前提下,选择实验用品,而后就要全面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才是步骤,回收处理。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安全和环保。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行性往往是以步骤设计能否满足目的原理为标准,我认为《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我们指出了这一思路中明显的漏洞,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重视。

(二)教师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3)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三)从“环保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如《保护水资源》《还人类洁净的空气》《化学与环境》等章节涉及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做了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和农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7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意识;教育措施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恶化,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每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都应该包括环境科学知识。学校教育,特别是化学学科的教师,目前面临的时代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积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一、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问题是生活中很现实的话题,将此话题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化学实验或课外活动中动手参与,能够扩大知识面,总结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或课外活动,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环保方面的实情,了解生活中的环保问题,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要求教师具有环保教育素质

教师是施教者,学生的许多知识和信息都来源于教师,因此,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自身先得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教育的素质。

1.扩充环保方面的知识面

很多化学教师对课本知识研究得多、研究得深,但对目前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得太少。所以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多读书、勤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充分的认识,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担当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

2.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时,总会用到或产生一些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教师要在实验之前就想好如何确保有毒物质不泄露到空气中,如何吸收尾气,如何处理化学反应后的废液等问题。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细节,教师如果养成正确的处理习惯,这将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形成环保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抓好教学的方方面面

1.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

结合化学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比如,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给学生介绍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并告诉他们在此过程中可能给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工业产生的废气、废渣该如何处理;结合硫化氢、氯气、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知识,向学生说明这些有毒气体对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要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在学习合硫、氮的氧化物时,可以联系酸雨的形成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给学生介绍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时,可联系白色污染的危害,并引导学生探寻白色污染的解决办法等。我们化学老师一定要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紧密结合教材,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的教育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目前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指导他们落实到实验行动中。

(1)指导学生在选取实验药品时,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能耗、低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在设计和选择实验方案时,要本着环保的理念和原则,对于不合理的实验操作可以进行改进。

比如,在验证So2漂白性的实验中,加热试管时会释放出So,对环境造成污染。我与学生研究后对试验方案进行了两种改进:一是在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球,这个棉花球是用稀naoH溶液湿润过的,以此来吸收多余或生成的So2;二是当品红液体的溶液刚好褪色时,在试管口套个气球,再给试管加热,然后冷却,以防止生成的So2排入空气中。教师如果在每一次实验中都强调这些环保知识,学生就会逐步树立这种意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从事科学实验或工业生产,一定会时刻绷紧环保这根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比如对于有毒气体,要求必须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进行操作。对化学反应后的尾气要适时吸收,严禁有毒气体扩散。实验后的废渣、废液千万不能倒入水池,必须分类回收等。

3.在课外活动中拓展环保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仅仅依靠化学课堂上的渗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将环保教育活动延伸到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施环保教育。

(1)组织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可以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比如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让学生了解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或者利用环保节日组织专题活动,比如“世界环境日”(6月5日),向学生介绍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利用“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分析目前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介绍氟利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等等。

(2)安排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周边的污染工厂实地参观,了解污染情况,通过与工厂工人或技术人员的交谈,明确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及身体的危害,增强环保的紧迫感。

总之,职高化学教学中必须渗透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扩充环保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为自己、为亲友、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工作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8

 

环境问题是全球的焦点和热点之一,科技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现代化学教育目标不仅要着眼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要着眼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即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社会责任感。利用学科特点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意识的培养已经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环境道德,培养学生改造、优化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驾驭化学教材,增强环保意识

 

目前高一使用的教材特点之一是新增了许多环保方面的知识,渗透在整本教材中。在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中,进行了燃料的选择及燃烧效率的讨论,提出了Co、So2等气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初步唤起了学生保护环境、改进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在氯气、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等章节中又结合化学知识,逐渐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些人和环境的关系。如氯气是有毒气体,它是环境污染物,曾被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但同时又可造福于人类,如用作自来水的消毒杀菌;臭氧层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和生物的保护伞?南极上空每年春季为何会出现臭氧空洞?酸雨的形成、危害,如何积极防治?在学生具有初步环保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了环境保护专题讨论,针对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水、大气、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及其危害,布置学生查阅图书及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资料。在课堂教育形式上采用讨论法,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俣病、赤潮、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在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又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污染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钱塘江赤潮对水产品的破坏力。至此水到渠成,学生自觉接受了一些环保举措,理解并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无氟冰箱,节水。从环境污染的危害至保护以及三废的综合利用等,让学生既认识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又认识了环境改造的可能性。

 

二、探讨实验操作,树立环境道德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然而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会接触到危害环境的物质,如何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严格控制试剂用量、改进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是化学教学中再现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环境道德的良好途径。

 

教师应善于针对实验情境设疑启思,例如在演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讨论为什么要把多余的氯气通入naoH溶液?能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在做浓硫酸的氧化性实验时,讨论为什么在玻璃管处要缠放一团蘸有na2Co3溶液的棉花?在做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中,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扎一只塑料袋,且要严格控制试剂用量?通过这些讨论使学生树立起氯气、So2、no2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不能随意释放到空气中的,以免污染实验室的环境。

 

学生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取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往往喜欢加大试剂用量,例如在检验So4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一下子加入较多的BaCl2溶液。为此笔者向学生讲解了水中钡离子的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L,如果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转入废液,会造成潜在的水质污染、土壤污染,指出在少量的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就可观察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这样既节约了试剂用量,达到了实验效果,又净化了环境。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和物质的分离检验综合性实验中,逐步养成了在少量的待测溶液中逐滴加入试剂的操作习惯,从而逐渐养成了对环境保护的敬畏感

 

三、讨论解题方法,渗透环保能力

 

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原则,学以致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题方法或问题讨论中,渗透进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改造,调控环境的能力。要求学生基于反应过程选择最佳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思考(1)实现过程产生So2,是环境污染物,且采用等量的Cu制备等量的CuSo4时,消耗的浓硫酸的量较多,相对而言方法(2)就比较合理。通过此类习题思考方法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境保护教育。青山绿水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四、结合社会活动,增强环保使命感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为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世界环境组织及我国都规定了许多相关的环保活动及纪念日,如“3.12”的“植树节”;“4.7”的“世界无烟日”;“6.5”的“世界环境保护日”“9.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结合这些活动,笔者向学生讲述了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讲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如森林这一资源,其功能并不在于能够提供木材,而主要表现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阻滞粉尘,消音,吸收放射性物质,保持水土,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物,防止温室效应,美化环境等作用上。

 

通过这些教育,学生在思想上逐步树立起了环保意识,也纷纷表达了要从我做起,自觉履行一些环保措施,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无磷洗衣粉,回收废旧电池等等。另外在课余时间还利用课本上的研究性课题,布置学生作一些社会调查,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每个公民应自觉履行的义务。如何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接班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成功的教学经验。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9

(一)学校资金投入较少从“资金投入与校园环境打分独立样本检验”中可以得出,资金投入的多少对校园环境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资金投入量的多少是影响校园学生对校园卫生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在“学校的资金投入够么”可以看出,81.6%的人认为学校环境资金投入不够,所以可以得出学校在校园环境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校园卫生管理制度是校园卫生环境的重要制度上的保障。从“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与校园环境打分独立样本检验”中可以得出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对校园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学校环境管理制度健全”么中也可以看出,有67.3%的人认为学校的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三)学生环保意识较弱从表11中可以看出,有36.0%的人认为乱丢垃圾的人很多,有48.0%的人认为乱丢垃圾的人一般,由此可以得出校园中乱丢垃圾的人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环保以及较薄弱,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完善校园卫生环境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改善校园卫生环境重要的物质上的保障。资金的充足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园卫生处理。通过调查发现校园的资金投入是不够的,所以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以改善校园的卫生环境。具体的做法是,合理规划和使用校园建设基金,在校园的卫生环境方面加以倾斜。也可以建立校园卫生环境治理专项基金,以提高学校对卫生管理的重视,及时有效地处理校园卫生。针对学生对校园垃圾处理的满意度较低,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大对垃圾处理这方面的自己投入。(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是校园卫生环境重要的制度上保障。校园的卫生管理只有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保证卫生管理各项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首先,应该完善校园环境管理制度,尤其是填补在卫生管理制度上面的笼统规定,将卫生管理制度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细化。其次,明确卫生管理岗位责任制。明确卫生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定期进行考核制度,以强化卫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最后,完善卫生管理监督机制。对卫生管理人员的清洁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在卫生管理中的不足,及时改正这些问题。在对清洁人员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还应取缔校园内随处搭建的各类临时性经营摊点,严禁随地吐痰、乱扔脏物,以保持校园环境的清洁与美观。(三)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举措。学生是校园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污染者。环保意识的强,则校园环境污染就少,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对校园环境保护和我们有关么的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认为与我们相关,可见学生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校园环境保护与我们密切性,目前的任务主要是如何将思想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为。第一,定期开展校园扫除活动。从“是否愿意参加校园扫除”中也可以看出,有42.0%的学生愿意加入校园扫除活动。具体的做法是,可以发挥校园环保社团或是院系团委或是党支部在校园扫除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校园环境保护和清扫活动。第二,自学环保知识。从“我们应该如何做保护校园环境”中可以看出,有42.0%的学生认为通过自学环保知识来保护校园环境。

结论

如何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篇10

关键词:环境保护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

1、为什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提高全国民众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想,要达到此目标全国民众就应该积极探索在环境保护科学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来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氛围。然后把这一论题探讨清楚,寻找出有效的方法及措施。如群众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等有利的因素。

所以在这样的要求和环境中,就需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价值和作用,从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地、自觉地重视起来,然后以现有的想法为基点,做出为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规范。

2、如何进行精神文明的建设

“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一下我的见解。

2.1加强管理机制的完善

我们的国家在宏观上已经对精神文明工作进行了调控,以此来进行指导和服务,各个行业的有关部门对精神文明创建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工作部署,都要研究落实。进而不断地加强环境保护在宏观决策管理方面的职能,同时环境保护事业单位也要进行相关的改革,并担起理顺各部门的关系重担,完成科学管理规范的初步建立。

2.2要把制定和审核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工作放在首位

目前,我国矿山等开采业已经逐步扩大,山林、河流、农田等环境的破坏也随之加大。这样我们的环保工作也相应的加大了难度,我们的环保人员的思想压力也随之而来。而要想把保环工作做细做好。就必须把制定和审核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做好。就是可以把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作风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制定和考核,审核对其实施的具体方案,手段以及奖惩制度……等有关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工作的内容。

2.3加强人员的思想建设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未来的5-10年里,有目共睹,我们的地球面临的严重危机就是环境污染问题。从现状来看,要想改善生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首先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首位。做到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还要注意影响身边的人,做好带头作用。例如,抓住任何有利的机会做好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宣传、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加强环境保护会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及破坏环境的害处等,这些都会不知不觉的起到好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最后到全民都重视环境保护、人人都参加环保。

2.4要把奖惩制度建立健全

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对环境治理和改善的问题提出过好的建议、采取的好的措施的人员、在社会上对环保工作做出贡献的社会公众都可以进行表彰、鼓励与奖励,不仅仅是精神的奖励,还要有物质的奖励,才能极大的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更好的为保护环境做到人人有责。

2.5加强廉政建设

在各个机关单位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反腐败意识不断地进行熏陶、教育、培养,不断地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高大的廉政形象。

例如,我们各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要以身示范,不弄虚作假,真抓实干,对违纪违法行为除了自己坚决抵制外还要监督周围人的违纪违法行为,并对违纪违规违法之人有进行劝告、举报的义务。除此之外还要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文件精神,使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认识得到不断地提高。并且坚定反败腐的信心和决心等等都能对老百姓起到无声的示范范带头作用。

2.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

我国是法制社会。这就要求全民知法、懂法。但是有很多民众由于多种原因却对于法律一无所知,这样我们的机关干部就要把普法教育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学习法律知识、加强法制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理论,并利用节假日到街头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提高老百姓的法制观念,只有如此才能把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实行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7提高民众对市容市貌改建工作的认识

近几年来,全国各个城镇都在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努力地改造着城镇中有损市容市貌的工作。我们城镇中的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的管理,小区物业的管理,街道社区的整理都要进行规范有序的改造。而有的民众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利用有效方法做好美化环境的意义,做好广大居民的思想工作,提高广大居民对城市改建工作的认知。从而使民众能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配合政府的改建工作。把做好科学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深植到老百姓的心中。

3、采取哪些措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1利用身边的已有条件开展文体活动

现在我们的农村、各个小区多数都有多功能室、健身运动场所,运动器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业余时间进行文艺,体育等方面的锻炼,然后利用各个节假日进行不同形式的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来不断地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这样既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又又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3.2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

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利用文艺活动把有利于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以及对环保做出贡献的人和事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让人们在欣赏文艺表演的同时受到环境保护意识的感染。还可以用橱窗、宣传栏来进行环保知识、环保模范的宣传,使我们的民众感觉到身边到处都有环保人的影子。借此来调动和加强群众环保意识、激发群众参与环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充分发挥环保先进人士的模范带头作用